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第1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7-01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技术,其不仅仅是观察病情的需要,也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措施,还有截瘫所致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需要留置导尿管。由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为了防止逆行感染或治疗某些膀胱疾病等需要进行膀胱冲洗;但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的原因合并症较多。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

1 长期留置尿管常见的并发症

1.1 尿路感染 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成正比,约占整个医院感染的40%。有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可高达l3%-30%。80%的医院内泌尿道感染与导尿有关。因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环境,完整的黏膜是防止细菌侵入泌尿系统的有力屏障,导尿管的插入,常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且导尿管是人体的异物,刺激尿道及膀胱黏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同时的防御机制,增加逆行感染的机会从而引起感染。

1.2 脱落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床旁引流袋固定太短,太紧,如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尿管脱落,其主要原因多为自行拔脱。

1.3 拔管难 造成拔管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3.1 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导尿管作为异物长期滞留于膀胱内与尿液接触,易将结石盐沉积于尿管末端,形成结石。

1.3.2 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

1.3.3 盲目拔管,致尿道痉挛,导致拔管困难。

1.3.4 气囊活塞失灵,导致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引起拔管困难。

1.4 膀胱痉挛或挛缩 气囊对膀胱三角区的压迫刺激,尿管的部分堵塞、泌尿系感染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另外,长期留置尿管,使膀胱长期处于空虚状态,膀胱逼尿肌废用性萎缩,导致膀胱挛缩。

1.5 尿道狭窄 均发生于男性,由于尿管长期压迫尿道口致使局部缺血坏死。还有与尿管材料、尿道损伤、反复感染等有密切关系。

1.6 血尿 在临床工作中,往往由于个体差异、疾病影响因素导致置管长度不当而引起尿道损伤,或气囊回缩较差,拔管时致使尿道黏膜出血,第一次过快过多,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

2 护理措施

2.1 尿路感染

2.1.1 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留置尿管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

2.1.2 合理选择尿管 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根据尿道内径于尿管直径的相关联系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以14-16号硅胶尿管为佳。

2.1.3 避免反复插管,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可使感染率明显降低。

2.1.4 每日清洁尿道口2次,可在导尿管与尿道连接处喷洁悠神等。每3天至1周更换引流袋能更好地控制尿路感染。

2.1.5 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鼓励多喝水约2000-3000ml。控制尿液的pH值在6.5-7.0,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尿管脱出,把好尿管质量关,规范操作程序,气囊内注水不宜过少,一般成人常规注入10-20ml,儿童5-8ml,前列腺增生患者8-10ml。把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外侧,避免尿管来回移动,减轻尿管对尿道口的摩擦,减少水囊摩擦,避免引起脱管。

2.2 拔管困难

2.2.1 留置尿管期间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冲洗膀胱 为避免长期停留尿管的结晶形成,造成拔管困难,囊内注入注射用水和呋喃西林为佳。如有结石形成,可采取体外震波碎石,待结石粉碎后再拔除尿管。

2.2.2 如仍不能拔除,可将体外部分剪除,将尿管推入膀胱内,然后行膀胱大力碎石术。

2.2.3 对于气囊内的水或气不能完全抽出者,可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注入盐水或空气,直至气囊破裂;也可在超声定位下行膀胱细针穿刺刺破气囊,或经尿管末端插入导丝,刺破气囊。

2.2.4 用20ml注射器在抽取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时,感负压后,再向气囊内推注液体或气体0.4-0.5ml,然后将导尿管拔除,可提高拔管成功率。

2.3 膀胱痉挛或挛缩

2.3.1 注意气囊注水不要太多,常规8-10ml。膀胱冲洗时液体温度不宜过低,以20℃-30℃为宜。注意配合心理疗法,放松技巧,转移分散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能起到一定作用。

2.3.2 留置尿管期间定期更换尿管摆放位置,使尿管压力不长期作用在一个位置尤其可将尿管固定在下腹方向,使尿道口受力在海绵体丰富的部位。如尿道狭窄形成,则定期行尿道扩张,必要时行尿道口切开术。

2.4 血尿 第一次不可超过1000ml,正常可每2h1次,或插管困难时选择型号小、较坚韧的尿管,或冲洗膀胱时,速度要慢,压力要低。或导尿时尿道口注入利多卡因凝胶,减轻疼痛而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而导致的出血,利于插管成功。

第2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方法:我们只要是通过对近年来,一些大医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防范措施。

结论:神经内科是一个有较大风险的、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医学科目,医院里神经内科室收入的患者一般都为脑卒中病人,这一类的病人都伴有病情为重、意识不清、病情不稳定,而且并发症比较多、在医院住院的时间比较长等特点,但是神经内科的病人只要努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01-01

神经内科是一个有较大风险的、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医学科目,医院里神经内科室收入的患者一般都为脑卒中病人,这一类的病人都伴有病情为重、意识不清、病情不稳定,而且并发症比较多、在医院住院的时间比较长等特点,但是神经内科的病人只要努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进一步的改进,使患者在增强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可以给医院的护理人员一个借鉴。

1有关资料和方法

1.1有关资料。我们为了此次的研究,特别以某家大型医院的神经内科作为范例,进行研究。选取的是近年来某医院的一些具体的情况为依据的,以患者在医院的患病轻重的程度来分别研究和探索,以真实的情况为主要的依据进行探讨。

1.2方法。对这些患者的具体生活进行分析和记录,对于参加研究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病史的检查和平时日常生活的记录,将患病前的生活和患病后的生活,以及和患病后得到良好护理之后的一些具体的现象进行分析。记录后得出相应的结论,明确了解神经内科病人需要如何去护理,才能保障字在住院期间的安全。

2结果

常见安全隐患以及原因。

2.1跌倒。由于神经内科的病人属于脑卒中的病人,他们的意识不清,病情也很严重,而且患者一般多数是那些年老体弱、骨质疏松,但是自己又不想让家人和医务人员看管着,加上自己的疏忽和大意,自尊心强,认为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且现在医院的病衣太过于宽大,有时候医院的地面会潮湿、灯光昏暗等情况,都会造成跌倒。

2.2坠床。脑卒中的病人,他们的意识不清,病情也很严重,躁动不安,容易激动,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一些反抗心理,在医护人员来看护和治疗时候,有时候会不配合治疗,这样就会发生坠床的情况,还有就是在医院对护士的健康教育还不到位,病人对病床的防护栏都不是特别的重视,护士又对新来的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深,没有及时运用到床栏。

2.3烫伤。神经内科的病人,有一部分的病人对于自己的存在着感觉上的障碍,有时候对于痛觉、温觉比赛特别的敏感,再加上医院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是很到位,病人有时候没有家属的看护,自己倒水,病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容易造成烫伤。

2.4走失。神经内科的病人,在脑神经上是有存在某些障碍的,他们多数存在的是思维不清楚、认知和记忆力都有阻碍、反应相对于正常人有些迟钝,如在病人家属不在照顾的情况下,加上护士的不专心的护理下,极有可能会使病人走失。

2.5静脉炎。神经内科很多的药品都是存在着对血管的刺激性比较大的特点,大多数都是高渗透性的药物,对血管刺激很大,在加上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患神经内科,因为年龄、老年人血管变脆、变硬的因素以及护士护理的不到位的因素,会导致药液外渗、在血管外皮周围引起皮肤的红、肿、痛等反应。

2.6压疮。神经内科的病人大多数由于体制比较差、营养吸收不是特别的好,在感觉方面功能都是比较差的,皮肤的组织新成代谢相对比较低,会发生很大的压疮几率。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病人会增加死亡率,相对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会增加很多倍,所以压疮必须要治愈,减少死亡率。

3解决对策

3.1由于地面的潮湿很容易会造成病人的滑到,跌倒等情况,所以我们必须要保持病室的环境阳光充足,在保洁人员清理地面的时候要保证在前方有警示牌。在病房、走廊都要安装扶手,便于病人在散步的时候可以用到,防跌倒,在卫生间应该必备的是竖栏杆,在病人粘起来的时候可以用到,在洗澡的浴室,应该备有防滑地毯。

3.2在病人入院时候,对病人做一个简单的评估。做好健康调查,为有患有压疮的病人准备翻身卡,可以为其准备酣眠、水垫等,减少压疮的发生的可能性,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医院的洗漱间、打饭间,等的具置。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一些注意事项,并且双方签字。

3.3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那些在调查中有情绪不安、神志不清的病人,床边的床栏必须要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的跌倒和坠床,护士要认真和负责的对待病人,并且要提醒家属们善于利用床栏。

3.4患者有时会发生一些突发的情况,比如会发生突发性的癫痫和抽搐,这时候我们应该用压舌板或者毛巾放在患者的口腔的一侧上、下之间,防止病人咬伤自己的舌头,在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人都要带上医院的标志牌,上面注明年龄、姓名、病史、号码等信息,防止其走失后能找到病房,定期为病人进行访查,注意他们的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4讨论

通过上述的调查可以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在神经内科病人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并且知道了这些问题存在的,所导致的严重性。还有就是在医护人员在护理病人时候所出现的护理相关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加强病人的医院相关的知识,以及增强护士的实际护理理论和相关的技术水平知识,确保病人能有一个安全的住院环境。

5结语

总之,安全是病人最为关注的。只有让病人在医院有一个安全、安静的住院环境,才能有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第3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留置导尿术;并发症;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是治疗患者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也方便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使患者生理需求得到方便, 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因病情带来的痛苦, 尤其在急危重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将介绍留置导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需留置导尿患者300例, 年龄段17~81岁, 观察有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且都是男性患者, 年龄在21~78岁, 临床诊断疾病:4例脑出血, 2例腹部手术患者, 2例前列腺肥大, 1例脑梗死, 1例颅内感染。

1. 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厂商生产的一次性导尿包和气囊导管, 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8~10 ml。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在所观察的300例患者中, 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分别为:尿道出血3例, 尿路感染4例, 渗尿1例, 尿道疼痛2例。

3 讨论

留置导尿术对于护理工作者而言是一项必须熟悉掌握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急危重患者是留置导尿最常见的应用者, 如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患者等, 这类患者常因病情危重无法通过意识控制膀胱括约肌而出现尿失禁, 为了保护患者会干净整洁减轻痛苦, 所以需要采用留置导尿[1]。但是留置导尿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护理问题, 接下来就针对出现的问题及相应护理措施做介绍。

3. 1 尿道出血 尿道出血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拔管操作不当造成尿道损伤。作为操作的实施者要加强责任心不可马虎, 严格操作流程。有些患者的尿管比较狭窄如前列腺增生者, 这时需将导尿管充分。将尿管缓慢插入, 见尿液回流后, 再插入4 cm左右, 向尿管的气囊内注入一定量的无菌生理盐水, 接着缓慢回拉导尿管, 如感遇阻力则停止操作。

3. 2 尿路感染者 首先护士的无菌意识要足够强,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 协助患者保持会清洁, 可用碘伏进行会的清洗, 清洗彻底, 2次/d[2]。出现污染时消毒是必要第一做法。合理使用无菌护阴罩, 该方法可以有效阻止机体外界污染在体内发生的概率, 此方法一般多用于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3]。

3. 3 渗尿 渗尿情况的发生一般多见于导尿管规格选择不当, 直径小于尿道直径。即使一开始导尿管选择得当, 无渗尿发生, 但由于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的尿道会发生扩张, 也会再次出现渗尿的情况。导尿管的型号选择要参照患者的年龄以及尿道的大小,要注意调节气囊内的注水 [4]。

3. 4 拔管插管损伤 插管前需要对气囊进行检查, 一般采用注射器向气囊内打入空气, 如感阻力很大或者无法打入空气, 这时需要更换导尿管, 根据患者情况尽量减少留置导尿管在患者体内留置的时间。当气囊内的液体无法抽出时, 可用手搓导尿管, 人为使导尿管疏通, 再用注射器抽吸。

3. 5 拔出导尿管后发生尿储留 护理工作者要密切关注拔管的最佳时机, 减少尿潴留的发生。膀胱充盈时拔去导管后向膀胱内注入开塞露, 在开塞露的作用下患者有自主排尿意识。对于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 恢复自主排尿的意识, 另外可以通过按摩腹部, 做相关功能训练使患者膀胱括约肌功能恢复, 还可通过听流水声刺激排尿反射的发生。

本实验的10例患者经过上述护理措施后, 3例尿道损伤出血者经膀胱冲洗, 出血停止, 身体恢复状况良好。对4例尿路感染患者采用碘伏液消毒, 以及用抗菌药冲洗膀胱, 数天后感染消失, 排尿状况良好。对于1例渗尿患者, 我们重新换取导尿管, 渗尿情况消失, 会清洁。另2例尿道疼痛者, 通过更换导尿管, 降低护理操作力度, 疼痛症状消失。可见, 完善的护理工作能提高患者康复的速度和效率, 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 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妍,姜亚波,孙威.留置导尿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中国实用杂志, 2008,(3):8.

[2] 李业梅.气囊导尿管插管深度的改进对尿道损伤的影响.临床护理杂志, 2008,7(1):77.

第4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普外科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各类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如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质量要求逐渐趋高[1]。在医院中,肿瘤患者属于特殊患者,需接受放化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其病程较长且及易复发,病情难治愈,极易出现并发症与副作用[2]。本文针对常见护理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普外科于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有肿瘤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龄在20~72岁,所有患者依据肿瘤治疗标准与诊断标准得到确诊,符合手术治疗要求,均住院观察。本组实验对象在病情、年龄等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本次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护理工作所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普外科肿瘤住院患者所使用的是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相关临床数据做分析和处理,其中,数据中所涉及的计数资料用(n,%)表示,实行χ2检验,当P

2 结果

分析护理安全问题发生原因,得出以下结果:不健全的制度或者管理21例(26.25%),护理人员因素43例(53.75%),患者自身及其家属16例(20.00%),见表1。

针对上述安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后,护理事故发生率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安全问题

3.1.1护理人员原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相对薄弱[3]。护理人员缺乏对护理管理条例的了解。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技巧及经验,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语言上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反感,影响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缺乏爱心。护理人员对儿童及老人未及时教授跌倒防御措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缺少责任心,未按规章制度执行。医护人员因缺少责任心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占总比例的一半,比如说:配错药,打错针。

3.1.2患者自身原因 比如说心理因素。患有肿瘤的患者一般心理压力都很大,患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尤其是患病晚期患者,其康复可能性较小,严重者可能自杀。

3.2预防措施

3.2.1加强护理人员法律观念 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普及力度,促使护理人员增强对待工作的责任感,熟悉与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患者及护理人员权益得到保护。

3.2.2生理护理 患者接受手术后,其耐受力及免疫力都是比较差的,护理人员需耐心对患者家属及其本人讲述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止痛方法及发生机制等。

3.2.3心理护理 为避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4]。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观察,注意是否有异常行为,针对心理状况差的患者,需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

3.2.4人文关怀 对患有肿瘤患者需加强其术后人文关怀的护理,对术后行动不便及老年患者给予相应的语言提示、搀扶、对家属陪护做指导等护理方式,降低不良事件及跌倒的发生率。

3.2.5就医环境尽可能满足安全性与舒适性 护理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及个人素质,不可有厌烦的情绪产生,理解患者,促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增加信任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2.6加强对医院的管理 对医院的仪器、设施及设备配有专人进行维护,保证临床治疗的需要,采用科学排班制度,有利于护理工作效率提高。

4 结语

肿瘤住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护理安全问题都是可以避免与预防的,采用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事故发生率,有利于保证护患关系融洽。

参考文献:

[1]李菊萍.普外科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763-764.

[2]孙明侠,张秀娟.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9):1-3.

第5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 断指再植术已成为显微外科的常见操作, 崛起迅速, 有了骄人的成果。手术成功只是治疗的开始, 术后不仅全身和再植的指体随时都可发生病情变化, 而且会出现各种并发症, 稍有疏忽即有丧失指体的危险。因此, 护理也应随着医疗的进步而不断进步, 现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多年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看法。

1 护理问题:异常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①突然出现的肢体残疾, 导致患者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无法面对, 甚至情绪失控, 有的患者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 对即将出现的种种难题无比恐惧, 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说明手术的利弊和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树立起战胜病痛的信心, 如何正确面对肢体功能的缺失及以后逐渐恢复的方法。②与患者勤沟通, 勤交流,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足够被重视, 增加安全感和信任感, 使患者在心理上信任我们。

2 护理问题:疼痛

护理措施:①及时告知患者如何面对疼痛和减轻疼痛的方法。②疼痛发作时, 护士应关怀、呵护、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 提高痛阈。③如果上述方法无效时, 可以告知医生, 根据医嘱给予医疗上的干预, 同时与家属协作, 用亲情的关怀, 也会对减轻患者疼痛有很大帮助的。

3 护理问题:再植指体肿胀

再植指体肿胀是此类手术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因素较多, 静脉回流受阻、清创不彻底、再植断面形成血肿、感染的存在、动静脉错误吻合、离断指体缺氧、淋巴液回流受阻、 断指失去神经支配等。

护理措施:①静脉回流受阻发生的肿胀, 将患肢高抬, 患肢应高于心脏平面10~20 cm。②每日巡视再植指体是否受压, 不能包扎的太紧, 观察是否有水疱或感染的发生等。③在神经再生前, 肌肉失去支配, 无法运动, 从而导致回流受阻, 可适当给予按摩, 神经功能恢复后, 肿胀自然消退。

4 护理问题:自理缺陷

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②备呼叫器, 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③协助患者洗漱、更衣, 不能起床者应给予床上擦浴, 每周一次(夏天1次/d)。④提供患者适合就餐的。⑤及时提供便器, 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5 护理问题:有感染的危险

感染是此类手术的常见现象, 表现为化脓感染和气性坏疽, 甚至发生败血症。

护理措施:①对于伤口的包扎要规范。伤口要在规定时间内清创, 控制在6 h内。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②需执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制度, 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③依据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抗生素。④对于浅表部位的感染, 给予拆线和引流处理。

6 护理问题:有血管痉挛的危险

护理措施:①室温应保持在20~25 ℃之间, 温度达不到时就采用60~100 w的烤灯加温, 照射距离30~40 cm, 并用无菌巾遮盖于患指上, 以免灼伤。②保持患者舒适, 情绪稳定, 禁止吸烟, 抬高患指。③持续应用镇痛泵镇痛或应用止痛药每6小时肌肉注射一次。

7 护理问题:有发生血管危象的可能

血管危象多出现在术后3 d之内, 以术后24 h内多见。

静脉危象表现:患指皮肤紫暗, 皮纹变浅或消失, 皮温下降, 指腹丰满, 膨胀, 张力增加,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

动脉危象表现:患指皮肤苍白, 灰暗, 皮肤皱纹加深, 皮温降低, 指腹平瘪, 张力下降,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护理措施:①正确使用抗凝解痉药物防止血管痉挛。②一旦出现血管危象的征兆, 马上拆除敷料, 解除缝线的张力等, 并保暖, 给予抗凝解痉药物。

第6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循证护理; 湿性愈合 ;压疮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为压疮护理带来了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凭临床护理经验和传统不易解决的问题。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近年来护理领域兴起的新观点和新思维,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运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1]。为更好地治疗、护理压疮,提高护理质量,我院伤口护理小组在压疮湿性愈合疗法中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包括外院、敬老院、家中带入院,外院会诊收集的102例压疮患者中,其中女52例,男50例,年龄22~85岁。湿性愈合疗法中出现红色肉芽过度生长19例,足跟Ⅱ期压疮35例,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32例。

2方法

2.1成立伤口循证护理小组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病区护士长、责任护士共8人,学历均为本科,负责伤口护理,有一定写作能力,接受过有关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掌握循证的护理的有效方法。

2.2寻找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把压疮湿性愈合中常见不易处理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

2.3查阅资料,寻找循证支持

应用计算机网络查阅检索在压疮湿性愈合常见不易处理问题的干预措施,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论据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结合小组成员分别外出学习、深造、培训的知识,制订解决压疮湿性愈合中常见不易处理问题方法。

3实施

3.1关于创面红色肉芽过度生长

3.1.1提出问题

压疮去除坏死组织后,伤口基底毛细血管再生,肉芽开始生长过程中,红色肉芽出现过度生长,高出正常表肤表面,使周围上皮爬行困难,上皮组织难以覆盖创面,使伤口不易愈合。

3.1.2循证支持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分析了伤口的特点,然后系统地查阅文献。据所查文献报道:虽创面肉芽红润,但从闻气味或细菌培养中得知组织水肿伴创面有感染时,红色肉芽会出现过度生长。临床上逐步应用的银离子敷料能干扰细菌巯基酶性,影响糖代谢;高浓度可沉淀蛋白质,破坏细菌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2。新兴的负压伤口治疗技术中的封闭负压吸引原理(VAC),能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细菌数量;内镜下使压疮新生血管数量增多,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消退,炎症细胞减少,胶原纤维量增多,粗而规则「3。压力在125Hg能使创面血流量增加4倍「4。并在此压力下保持恒定血流「5。2004 年Gupta 等[6] 组织伤口护理专业人员讨论制定了VAC 治疗压疮的临床指南,以便于临床护理人员做出恰当的决策,合理使用。该指南指出:使用VAC治疗Ⅲ~ Ⅳ期压疮将有助于清创、控制渗液、减少细菌生长。

3.1.3护理干预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成员为患者采取了以下措施:①生理盐水清创并每次清除过度生长肉芽;外覆银离子敷料;二层敷料选用透气型泡沫敷料;外加弹性绷带包扎,使创面形成负压环境。根据创面,换药时间为1---2天;②其中8例去除坏死组织后的Ⅳ期压疮患者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基础上选用持续封闭负压吸引(VAC)。

3.1.4效果

经过以上措施,在压疮湿性愈合疗法中出现的19例(包括8例Ⅳ期压疮患者)红色肉芽出现过度生长的伤口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3.2关于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

3.2.1提出问题

糖尿病患者合并压疮使创面愈合延迟,甚至经久不愈或伤口加深,易感染易复发,临床患者痛苦,增加经济负担。

3.2.2循证支持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分析了患者血糖及伤口的情况后,通过查阅文献得知:皮肤组织糖含量异常,高血糖作用下,体内AGEs蓄积使糖尿病创面难愈;糖尿病皮肤组织在未损伤的情况下已经存在着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从而呈现皮肤菲薄的现象,这被称为“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是糖尿病皮肤易损或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①研究证实使用精氨酸:200 /d/,已获专利申请,能明显改善糖尿病皮肤的”隐性损害,加速糖尿病创面的愈合,降低糖尿病皮肤组织的糖含量。「7②胰岛素强化疗法:维持血糖于正常水平,糖尿病人微血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单纯胰岛素治疗可使伤口愈合指数接近正常「8。③外用表皮生长因子刺激细胞增殖及分化,促进创面的血管化,调节靶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诱导邻近的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等,促进创面修复。

3.2.3选出最佳依据,指导护理实践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与医生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了以下措施:①宣教糖尿病饮食控制加胰岛素强化治疗。②在肉芽生长期局部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mEGF)。③在上皮爬行期静脉滴注精氨酸,(200 /d/)。④引用新型敷料,创造一个密闭、湿润的伤口生长环境,干性坏死期选用水凝胶,炎性反应期选用藻酸盐或泡沫敷料,感染创面选用抗菌敷料,肉芽生长期选用水胶体敷料,上皮生长期选水胶体类、薄膜类敷料,换药时间根据创面1~7天「9。

3.2.4效果

经过以上措施32例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合患者,其中两位患者因疾病原因死亡,创面未愈合,其余30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比传统湿性愈合方法大大提高了效果。

3.3关于足跟Ⅱ期压疮

3.3.1提出问题

足跟Ⅱ期压疮是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足跟创面修复能力差,病程长,传统方法不易治愈。35例足跟Ⅱ期压疮患者其中有21例患者,足跟呈“冰山效应”,即表面呈微红或深紫,触之皮肤却软,压之能凹陷。

3.3.2循证支持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首先仔细分析了引起压疮的相关因素及足部的特殊特点,然后系统查阅文献,据所查文献报道「10:卧床患者足跟受压,压力32Hg持续2小时以上可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性。减少受压是主要方法;配合全身使用扩血管改善循环药物;局部使用低分子肝素湿敷,低分子肝素具有抗炎、抗血栓作用。

3.3.3 选出最佳依据,指导护理实践

伤口循证护理小组为患者采取了下列措施:①2小时翻身1次,用棉质材料制成半圆形脚圈,垫脚踝处,使足跟抬空,减少受压及摩擦;②与医生合作给患者静滴凯时针10ug/d;③局部使用低分子肝素湿敷,一次/六小时;④外用新型薄膜类敷料。

3.3.4效果

其中35例足跟Ⅱ期压疮患者均愈合,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3结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院伤口患者伤口愈合率大幅提高,令人满意。只有1例糖尿病合并压疮患者复发。

4讨论

循证护理是一种工作方法,将遵循最佳论据的新思想、新理念引入到医学护理学领域,其实质是在客观、明确、运用最新的论据的基础上开展护理工作,力求摆脱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观念,向以最佳证据为基础的现代护理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循证护理核心「11。

压疮是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愈合时间较长,患者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影响患者身心康复。如何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成为压疮护理的主要目标。随着湿性愈合理论的推广,临床上广泛开展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极大地改善了压疮患者的伤口愈合率。但在湿性愈合疗法中也会碰到各种常见且不易处理问题,影响伤口愈合。我们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压疮湿性愈合疗法中碰到的创面红色肉芽生长过度,糖尿病合并创面难愈,足跟Ⅱ期压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压疮湿性愈合的最新进展,制订并实施局部加全身的治疗方法时,将遵循证最佳证据的新思想、新理念引入到压疮护理的实践中,从熟悉压疮湿性愈合疗法,通过相关文献获得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挑选出具有最佳证据的护理措施运用于临床,增加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该模式将科研成果与临床相结合,弥补了传统湿性愈合方法中的不足,改变了临床护理凭经验及习惯的行为,能有效提高压疮愈合的有效性及科学性。在寻求和运用证据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集中系统地了解伤口护理信息和发展动态,通过压疮湿性愈合疗法常见且不易处理的这一问题的循证过程,使护理人员能够将证据与患者实际情况统一,既提高了护理质量,又丰富了护理人员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伤口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参考文献

[1] 蔡红.循证护理对临床护理的挑战及进展[J].护理与研究,2004,18(6):945-955.

[2] 叶慧.新型医用抗菌敷料-银离子[M].中国医疗信息,2003,9(2):40-41.

[3] 蒋琪霞、刘云、 王桂玲等. 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 护理杂志,2007,10(16):50-51.

[4] Morykwas M J、Argenta L C、Shelton B E、et al . Vacuum2assis2ted closure : a new met hod for wound cont rol and t reatment : ani2mal studies and basic foundation [ J ].Ann Plast Surg , 1997 ,38(6) :553-562.

[5] Banwell P E 、Ahmed S、 Teot L. 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versusclosed surgical wound drainage : a difference in philosophy[J ] .JWound Care ,2005 ,14 (9) :445-447.

[6] Gupta S、Baharestani M、Baranoski S、et al . Guidelines for managingpressure ulcers wit h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 herapy [ J ] . AdvSkin Wound Care ,2004 ,17 (Suppl 2) :1-16.

[7] 赵树良.伤口愈合形成机制[M].慢性难治性伤口护理进展,上海,上海出版社,2008,1-5

[8]王美萍、王雅莉、范咏梅.糖尿病并发压疮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305-306.

[9] 黄漫容、叶新梅、陈利芬等.湿性愈合敷料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5,4(6):10-11.

第7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护理对策

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手术以及放化疗方法仍然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但在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毒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笔者选取了所在医院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收治的240例肿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肿瘤患者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0月1日~2012 年10月1日收治了肿瘤患者240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14例。年龄35~83岁,平均(56±5.4)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一般肿瘤专科护理。试验组患者在一般肿瘤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解决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如对肿瘤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等。优化护理措施,具体包括:①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其认真、谨慎的执业习惯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②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建立患者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其不良情绪。③严格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在进行护理服务之前,护理人员要认真核对包括药品以及患者各信息,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接收患者后,要利用不同的标示方式对患者进行识别,方便护理过程中的查对。除此以外,护理人员还要坚持落实病房的交接班制度以及病室消毒隔离制度,提高自身的制度意识,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2];④重视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重视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联合患者亲属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念;⑤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为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在整个护理服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护士长针对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定期进行考核。成立护理小组,促进护理人员彼此之间的交流,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工作效率[3]。

1.3 统计指标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240份。问卷设定为百分制,满意:>90;较满意>70;其余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各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行χ2检验,取P

2 结果(见表1)

3 结论

根据笔者观察,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两方面:①护理人员的不足,包括护理人员对于肿瘤患者的安全管理不完善、护理规章制度难落实、护患缺乏沟通以及医院器械物资管理存在漏洞,不能够正确的判定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情绪,从而导致对患者的安全管理不完善。据笔者统计,2011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我院报道的肿瘤患者护理不良事件中,73.2%为此类事件。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对《护士管理条例》认识的不足,其对于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并不了解,打错针、配错药等现象层出不穷,此次试验中,20.0%为此类事件。除此以外,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合理的沟通技巧以及对医院器械物资管理的松懈均会导致安全问题的产生,进而影响到护患关系,降低了护理质量。②患者原因 肿瘤患者心理及经济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厌世等不良情绪,严重时可导致自杀[4]。

本试验中,笔者根据上述常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营造良好护理环境、重视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等。选取2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实验组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1.7%,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0.8%,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敏.论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177-178.

[2]李菊萍.普外科肿瘤住院患者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763-764.

第8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人髋部骨折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47-01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身体状况差,伤前生活仅能部分自理,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手术是治疗髋部骨折的主要临床手段,可使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1]。由于老年人自身问题,年龄大,合并症多,术后恢复慢,髋部骨折后病情复杂,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25例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3.4±11.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6例。

1.2 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5例,骨牵引术治疗7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护理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老年髋部骨折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包括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的素质、健康宣教的困难及并发症的出现等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合理用药的监督、健康宣教力度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2 护理问题

2.1 心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感知觉、记忆减退等现状出现从而易表现出紧张害怕、无用失落及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尤其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在生理上突然不能自理,短时间内很难接受,易出现悲伤、烦躁、忧虑、恐惧等情绪,既担心自己的病情,又怕连累子女,更有甚者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

2.2 护理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随着高新尖端技术应用于临床骨科手术,护理人员对新技术的专业知识相对匮乏,年轻护士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沟通能力和技巧,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过程中潜在危险性增加。

2.3 健康宣教的困难

老年人记忆力、理解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耳聋眼花,不利于接受手术配合、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内容。

2.4 并发症的出现

髋部骨折术后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但术口以外其他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崔俊华[2]对老年髓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手术切口感染率最低,主要感染部位为肠道,其次为呼吸道、尿道、皮肤。术后预防感染的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易打破肠道菌群相互制约的平衡状态,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道感染,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术后早期卧床,且老年人气道老化、狭窄,呼吸运动减弱,肺活量减少,不利于排痰,痰液积聚肺内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大小便护理不当,如放置尿管时间过长,造成逆行感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此外,由于长期卧床,患肢血流缓慢,加之老年人血液粘度高,极易造成深静脉栓塞。术后脱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髋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关节束松弛,术后下肢放置在不稳定位均可造成人工股骨头脱位。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谈心,安慰、鼓励病人,培养患者乐观的情绪,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决心,配合各项治疗工作。针对老年患者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及自身病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克服患者消极态度,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

3.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要随时看医嘱,了解医嘱意图,核对是否有书写错误,对有疑问的医嘱要核实查对清楚后再执行,避免出现差错。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新技能,鼓励其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预防护理潜在危险。

3.3 加强合理用药监督

合理用药是国家药物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医疗护理质量及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关键[3]。要开展护理全员安全合理用药基本知识培训切实,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水平,促进安全合理用药,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4 加强健康宣教力度

健康宣教是医院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手段,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向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内容浅显易懂,尽量口语化,时间不过长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手术护理配合度,确保患者的疾病早日康复。

3.5 加强并发症防治

消化系统感染:对于腹痛、腹胀、腹泻患者,观察并记录排便情况,及时留取粪便标本行常规检查并做粪便培养,检出致病菌后对症处理。呼吸系统感染:肺炎是最易发生的并发症[4],教会患者深呼吸等肺部功能锻炼技巧,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自理能力缺陷的患者排痰,必要时吸痰,劝吸烟者戒烟,最终达到有效排痰的目的。泌尿系统感染:密切注意留置尿管患者尿液颜色、性质等,并预防反流,及时清洗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嘱患者多饮水,保证充足尿量,以利于膀胱冲洗,必要时给予氯化钠,应尽早拔除尿管,避免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在易发生褥疮部位垫气圈、海绵垫加以防护[5],嘱或协助患者勤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深静脉栓塞:鼓励和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6-7]。术后股骨头脱位:术中注意假体的放置,抗外旋石膏或患足穿防旋鞋,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不盘腿、侧卧及负重,注意正确的卧姿,防止脱位。

4.小结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器官功能衰退,并伴有多种慢性病,病情复杂,且术后并发症多,若处理不当,手术护理风险大大增加,针对手术护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应重视心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做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葛向煜,王君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50-553.

[2]崔俊华.老年髓部骨折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2006,12(16):1488-1489.

第9篇: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06

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护理查房作为核心制度应高质高效地落实[1],而在各级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常常将护理业务查房当成了应对检查及被动完成的工作,部分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查房认识及重视不足,个人专业能力及对查房相关知识掌握不深,导致对护理查房认识的缺欠以及业务指导能力薄弱,而未达到查房应有业务把关的作用。笔者现将护理业务查房的关键点及存在的问题报道如下,以提高护理业务查房质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查房重心是患者

在医院的医疗活动及医疗质量管理中,首先要明确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在医院众多的医疗活动中,查房是最重要的医疗活动,因此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制度之一[2]。临床业务查房的目的:(1)是上级医师、护师关怀重视患者治疗护理状况,了解患者的感受,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准确的诊疗信息,给予关怀指导的过程。(2)是上级护师通过责任护士报告、对患者的查看、与患者的互动沟通、对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了解评估的过程。(3)是对患者诊疗、护理方案及措施实施得当与否分析的过程。(4)是对下级护士进行业务指导把关的过程。(5)是发现患者潜在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调整护理方案及措施的过程。(6)是将前沿治疗护理信息及方法传输并指导给下级护士的过程。

2明确查房的类型及护理要点

目前我们将医疗护理查房分为三类:教学查房,个案查房,专科护理查房(专科诊疗查房)。教学查房是依据带教大纲要求、新入职护士疾病护理能力培养的需要、特殊病种护理能力的培养而选择患者;个案查房是依据病区复杂疑难以及治疗效果不理想,医疗护理有较高难度和护理难点选择患者;专科护理查房是依据当日重症、护理难度大、风险高的患者以及低年资责任护士需要选择患者。三种护理查房类别的护理要点见表1。

3医疗业务查房常见问题及对策

3.1查房者专业能力与查房前准备查房者应为本专业护理经验以及相关知识的最高水平,了解掌握本专业疾病治疗护理的前沿信息,能给下级医师、护士做有价值的指导。所以查房者应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指导能力,并掌握本专业最新治疗护理信息。查房者在查房前应阅读病历资料了解患者整体情况及入院前后的病情变化,以循证观念查阅疾病的相关知识与进展,了解责任护士护理措施、护理难点及效果,有准备地查房。

3.2查房中的人文关怀每例患者对于上级医师、护师的查房都很在意,因为他们感受到受重视,感受到更安全,所以查房者及参与查房的护士都应给予患者最真诚的关怀与重视。责任护士应根据查房类型在查房前2~4 h告知患者及家属,让患者有所准备。在查房时查房者主动与患者问候,说明查房的目的,在沟通中查体、在交流中让患者了解查体情况与自己病情,在查看患者隐私部位时要注意遮挡,保护患者隐私,倾听患者的述说。查房的基本情况要当面介绍,离开时要安抚告知患者。

3.3责任护士根据查房类别报告病情病情报告应按以下顺序报告:患者自然情况,入院原因及不适症状,专科阳性检查及化验情况,正在进行的治疗护理措施,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措施以及效果,患者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治疗护理难点。根据查房类型的不同,教学查房要全面报告病情,即从入院到现在。个案查房全面报告病情,以现存问题为主。专科护理查房主要报告患者现存问题,包括24 h内连续的病情问题。如果护士参与医师查房,报告病情应体现护理专业特点,不要重复医师已经报告过的内容。在提出护理问题及措施效果时,要以最危急生命、患者感觉最痛苦的问题为主,对护理问题进行排序报告,并做到有护理问题就要有护理措施,有护理措施就要有效果,效果不好的就要继续密切观察。

3.4查房中疾病相关知识讨论的注意事项(1)讨论的问题要与本疾病及本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2)提出及讨论的问题与患者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密切相关。(3)讨论的问题对责任护士的护理有指导作用。(4)查房者的指导及前沿信息适合本患者具体情况。根据查房的类别不同讨论的范围有所不同,教学查房相关知识的讨论围绕本疾病知识及本患者护理问题较广范围的讨论,个案查房围绕治疗难点及护理难点的相关知识讨论,专科护理查房仅对现存问题的重要措施进行简短交流、指导。讨论知识的目的是让护士在掌握相关知识基础上理解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及准确性,而非进行业务学习,不可在查房现场讨论基础知识及与本患者无关的理论知识。

3.5护理查房记录的作用(1)主要是教学及科研作用,在需要病历信息及资料时方便查阅。(2)对学生进行专科业务培训及病例分析时使用。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及责任护士提出的问题、查房者的前沿指导应为记录的重点。记录不要繁琐,明确查房记录的目的,简单扼要地记录有价值的内容即可。

4护理查房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业务查房应建立查房流程指引,并制定护理业务查房质量评价标准,见表2,经过规范培训使各级护士掌握护理业务查房流程及如何规范参与护理查房。医院需要定期对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护理业务查房进行培训指导。

总分

参考文献

[1]周彩峰,张宝莲.加强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13-15.

[2]李雅娟,陈昕昕,王红霞,等.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质量提高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65-26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