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市民良好的乘车习惯是运营管理的基础
市民作为地铁的忠实乘客,其良好的乘车习惯对于运营管理非常重要,为此要做好几件工作:一是发挥好标识系统对乘客良好乘车习惯的引导作用。地铁车站分为地下站、地面站和高架站,地下站因为出入口多、空间有限等多种因素,乘客在站台辨别方向、在站厅寻找合适的出入口这些举动都会增加乘客在车站的逗留时间,如果发生在高峰时段,便会增加车站客流组织的难度,因此,列车运行方向、出入口方向等标示的合理设置会在第一时间引导客流;二是加大正确乘车行为的引导和宣传,在接触地铁的时间里,笔者深刻感受到标识系统给乘客带来的便捷,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还需在运营开通前及运营前期进行大力宣传、引导,西安地铁不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还制作专题宣传片、印刷宣传册、采用真人拍摄等多种形式宣传如何购票、进出闸机、乘坐电扶梯等。
2地铁员工扎实的业务能力是运营管理的关键
据有关资料,到2015年前,国内新建1602km轨道交通线路需要人员10多万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全国拥有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对应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到十所,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也是随着发展才有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而“地铁时代”的到来,地铁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快出现。目前,各个城市地铁的人才来源方式主要有社会招聘、订单培养和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三种方式,考虑到社会招聘成本及难度不断增大,各个新成立的地铁公司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早动手、早培养。西安地铁二号线分别采取入司培训、送外培训、厂家培训、生产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委培和订单培养等多种方式强化员工技能提升,在运营开通前累计完成运营人员培训16011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同时为确保员工持证上岗,完成各类考证累计2352个,满足了西安地铁二号线开通运营的需要,不仅如此,开通运营后通过不断培训、业务知识考试、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业务技能,从而满足运营管理的需要。
3完善的客运组织方案是运营管理的必备条件
西安地铁二号线首通段于2011年9月16日开通试运营以来,经受了“十一”黄金周大客流和“平安夜”大客流的严峻考验,特别是10月1日至7日,共运送乘客166万人次,日均客流23.7万人,这得益于周密的客运组织方案。首先掌握好客流控制技巧,遇大客流时,参考其它地铁公司客流组织经验,采取三级客流控制,第一级控制站台客流,控制点在站厅与站台的楼梯(或电扶梯)口,车站应将站厅与站台之间的扶梯改为向上方向,避免客流交叉;第二级控制付费区客流,控制点在入闸机处,车站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关停部分TVM,入站闸机或将部分双向闸机设为只出不进,以减缓乘客进入付费区的速度,防止付费区压力过大;第三级控制非付费区客流,控制点在车站出入口处,车站组织人员控制出入口的乘客进站速度,必要时可关闭部分出入口。其次掌握客流疏导的方法,提前采取设置临时栏杆导向、警戒绳改变扶梯方向等限制客流的方向,避免客流交叉,在采用控制措施不能奏效时,为避免乘客拥挤、混乱局面失控,可采用限制、关闭出入口或对某部分出入口控制,来组织部分乘客进站或延缓大客流对车站的冲击,如:2011年圣诞节“平安夜”,西安地铁根据调查对钟楼站实施了关站方式。
4充分的票务组织工作是运营管理的有力补充
对有可预测大客流时,首先,要提前预制单程票,车站在假日前提交所需预制单程票数量并报票务部门,AFC系统提前根据需要在单程票内写入设定的金额和起始站名,由车站票务中心或临时票亭售出,以满足大客流时需要。车站突发大客流时,值班站长根据客流情况决定使用预制单程票,同时监控预制单程票使用情况。其次,增配备用金,各车站根据实际需求在假日前十天将备用金需求提报相关部门增配备用金,确保各站有足够的硬币储备。再次是票务应急处理,一种情况是当出现大客流时,车站可根据情况适当关停部分TVM,或将部分双向闸机设为只出不进,以防止付费区压力过大;另一种是将AFC系统设置为“出站免检模式”,出站闸机进入开放状态,不对车票处理乘客可自由离开,减轻客流压力。
5合理的行车组织方式是运营管理的重点
在行车组织上,一是需结合客流分布及乘客出行特点,以客流预测为依据编制不同时间所需的列车运行图,如:工作日运行图、节假日运行图、双休日运行图、特殊时期运行图等,在列车运行图的要求下,车站安排本部门的行车和客运组织工作,车辆部门整备好运营需求的列车数和列车派出时刻,乘务部门确定乘务员的作息计划,轨道、通信、信号、供电、机电等部门安排好施工计划和维修计划,从而保证行车组织的顺畅。二是在大客流发生时,增加列车运能,通过利用就近折返线、存车线组织备用车加大行车密度、小交路等方式疏散客流;如有早点、晚点现象,可采取始发站提前或推迟出发列车的方式;如出现车辆或其他设备故障引起运行不正常,造成乘客拥挤时,可采取扣车、拉大列车运行时间间隔等方式组织行车,疏散客流。
6充分应急准备工作是运营管理的有力补充
地铁运营工作是多个部门、多个工种、各项作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影响运营的各种突况,因此,一是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的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将重要预案按照流程化的思路进行整理,使得相关作业人员在应急情况下有序处理,为故障恢复节约宝贵的时间;二是专业的保障人员必不可少,地铁运营各专业人员围绕本工种开展工作,设施设备人员做好信号、通信、接触网、线路、车辆等设备的日常检修保养作业,客运人员做好乘客服务与组织工作,但在有预测的大客流时,为更好地服务乘客,避免设施设备故障修复给运营带来较大影响,可以增加一线维修人员、客流疏导人员、安防保卫人员,对于客运组织、疏散客流、确保乘客安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结语
“建设为运营、运营为经营、经营为效益”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地铁运营筹备、开通运营之中,只有做好运营管理,使运营周期进一步延伸,方能凸显轨道交通优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 乘务
1 .前言
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是乘务管理永恒的话题,是乘务工作的生命线,拥有安全我们就理直气壮、我们就信心饱满。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我们应投入更多精力,从实际出发,认真调研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安全管理措施,抓住人为因素和设备因素,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员工技能,以高超的技能和强烈的责任心避免事故发生;深入查找危险源,推进贯标工作,深入基层,查找关键点,及时整改,掌握设备状态,从设备层面杜绝事故的发生。
2.轨道交通乘务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全面安全管理
虽然现在轨道交通乘务运营管理在不断重视,但是很多机制还是不够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诸如,安全管理不规范、不全面,缺少健全的系统、没有计划性、规划性,及科学的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及策略。同时监督力度也不够,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善,增加运营的风险性。
2.2 司机的综合素质问题
很多司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不达标。比如,有的司机刚培训不久就开始上岗作业,系统性学习的东西比较少,技术水平和能力还需要再学习;司机的个人修养等问题也是需要不断的提高;还有司机人员的工作环境吵闹,压力也比较大;最后司机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行车经验不够,停车误差难以控制等问题都是需要去解决。
2.3 缺少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司乘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地铁司机技术水平、事件处理水平的关键,是提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措施。现行的培训机制比较单一,缺少全面性、专业性。首先,有的培训脱离的实际,不能有效地将培训理论与实践情况联系起来。其次,培训效果的检测制度不健全,培训好似“聚会”,人去了就行,学不到真正的东西,培训考核方式相对滞后。再次,缺少专业的培训人员,有的单位的培训存在形式主义,随便找个人讲两句就行了,培训方式缺少科学性,培训效果不佳。
3.轨道交通乘务运营安全管理的建议
3.1提升新司机应急处理能力
大部分新司机没有从事过铁路和地铁行车相关职业,并且随着电客车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故障率也在逐年减少,现实中出现非正常行车的几率较小,应急预案演练次数不足,司机实战操作机会严重缺乏,新司机对非正常行车方法更多的只是理论上的了解。加强新进员工的非正常行车方面的理论培训,并进行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采用桌面模拟演练非正常行车的方法,加深新员工对非正常行车的理解,利用现有条件在试车线进行模拟故障演练,在公司、部门、中心、班组等组织的非正常行车演练中组织新司机进行观摩并写出总结分析,同时通过常预想、常教育、常培训、常提醒、常谈心、常检查、常讲评、常交流、常整顿、常学习来增强员工的非正常应急实战的能力,进而为南京地铁的安全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3.2 快速掌握新线设备
由于今后新线多采用新型移动闭塞法组织行车,与现有的一号线移动闭塞法行车有着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列车在原有一号线列车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技术改造,从而使新线的各类设施设备与一号线有很大的差异,加上新线各类设施设备的系统培训时间较短,参培人员数目较少,员工在技能等级、工作经验等方面,以及在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运营方式等方面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严重制约了新员工对新线各类设施设备性能的掌握运用程度。为此,中心应在班组内成立以故障处理小组、ATP小组、重温小组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利用现有新线车辆对新员工不定期的采用多种途径传授新线车辆业务知识;并且通过阶段验收、技术比武,强化新司机对新线设备的掌握程度,为南京地铁新线的开通做好充分的准备。
3.3 探索网络化管理模式
随着2010年5月28日两条新线的开通,南京地铁将正式踏入网络化运营的门坎,而当时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经历过网络化运营,更多的只是对网络化运营有一个抽象的概念。网络化运营将带来大客流的密集效应,加之列车晚点、设施设备故障、人车冲突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比以往单线运营更多的客伤纠纷、服务质量投诉等现象,尤其是在客流高峰时段,客运双方的矛盾纠纷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此外还有“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等运行方式。此类情况的存在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的网络化管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宽。面对以上的种种问题,我们只能更多的向兄弟地铁和国外地铁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着眼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促进工作,在自身上下功夫,利用网络化线路图桌面模拟“大小交路+分段交路”、“Y”型交路运行方式,强化司机安全意识教育,从源头上遏制车门夹伤乘客现象的发生,成立各种应急小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责任明确到人加重对员工的约束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精干的乘务铁军,构建强有力的执行力团队。在此基础上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谋划中心发展思路,研究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创建和完善科学发展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机制,为南京地铁的网络化运营工作,谱写了新的篇章。也为将来几年地铁开通7条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打好网络运营准备攻坚战
3.4.1 确保调试零事故
在一号线的调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零事故的骄人成绩。为了确保新线调试工作再创佳绩,中心将加强新线车辆调试管控工作,一是选拔人员,成立新线车辆调试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新线车辆调试的协调、实施工作;二是从调试人员纪律要求、调试前准备工作、调试过程安全原则、调试车辆整备要求、调试过程安全注意事项、调试过程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入手,合理编制新线列车调试章程,确保调试工作有序、安全开展。
3.4.2 确保接车安全有序
随着新线开通的日益临近,新线车辆将陆续进行交接,在前两列新车顺利交接的基础上,中心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接车工作方案,每次接车任务前及时做好员工动员和工作部署,确保员工百分之百的投入,从而顺利完成每次接车任务。
3.4.3 合理设计司机交路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两条线共配备356名司机,一号线与南延线将采用“Y”型交路,二号线单线运作,实现使用最少的人数完成最大的运营效益,做到行车人员在两条线穿插的合理管理调配及各基地的有序调车作业组织,从容应对多变的出入场方式、中心将按照总公司、分公司的长远运营统筹规划,根据南京地铁的线路、设施设备等既有条件做好人员周转和运转模式的设想工作。一是确定司机出、退勤方式。一号线、南延线共配置201名司机,每班平均52名司机,应充分考虑 “Y”型交路混合运行的特殊性,合理选择好出、退勤换乘站点和换乘时间,保证一号线既有线司机和南延线司机出、退勤的同步性和高效性。二是确定换乘方式。现一号线利用奥体中心和迈皋桥两端站为换乘站点,形式较为单一。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里程较长,单次值乘里程将增大,值乘时间也将大大增加,应该合理选择换乘站点,保证司机单次值乘任务内的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避免疲劳驾驶问题。三是确定库内出、退勤派班方式。一号线将有小行和大学城基地两个出、收车地点,二号线也将有马群和油坊桥两个出、收车地点。中心需要根据运营要求,合理安排各个基地司机数量分布及出、退勤顺序,确保出、退勤的有序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高质量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能够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畅通无阻,并为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在人员、市场、管理标准及制度方面仍存在着问题。鉴于此,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思路,期望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目前,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方面都采用系统安全管理模式,该模式能够综合考虑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突出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安全性。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也很缺乏,因而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虽然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轨道运营管理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以电力为能源来源,以轮轨为运行方式的车辆、轨道等设施的总和。当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包括单轨铁道、轻轨铁道、地下铁道、自动导航交通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送速度快、客流量大等特点,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即对上述交通形式的开发、运营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源、设备维护、运行调度,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效果,确保广大居民的出行质量。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1.人员方面
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具有精湛操作技术的操作人员可以及时排查城市交通轨道的安全隐患。但是,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导致运营系统的瘫痪,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的心理与生理状态、操作行为、反应灵敏度以及职业道德,都会对城市轨道运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我国近期内的城市轨道交通事故很多都与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关。
2.市场方面
首先,由于政府部门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严重垄断,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政府财政补贴具有依赖性,运营的效益较低。其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费用一般是由国家承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部门的财务负担。再次,由于运营权、归属权不够清晰,一些经营者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在经营中服务态度差、运行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的效率。
3.管理标准及制度方面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全面。各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渠道不同,因而在轨道交通方面的管理标准也不同。一些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非常粗放,各种管理资源浪费严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往往在问题变得严重后,才对其进行补救,没有一套完整的运行、管理、维护体系,局限性很大。
4.投资方面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由政府投资、国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以及专项基金四部分组成,不能够有效地吸引民间投资,从而使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融资等渠道单一化。同时,投资渠道单一也是引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偏低的重要原因。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完善思路
1.人员培训
城市轨道交通涉及到土建、供电、通信等各个方面,需要不同行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他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关系着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质量。政府应就安全管理、组织领导、责任落实等方面加强对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2.管理改革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多由政府控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飞速进步,我国人民的收入、生活、支付能力等有了很大改善,各企业的实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政府可根据现状适当地将城市轨道交通票的制定权交给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可通过轨道交通公司提议、听证会审核通过的方式来制定城市轨道的交通票价。此外,还要合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落实综合开发、多元化投资、一体化规划策略。
3.多元投资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可实施综合一体化的规划,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同时,还可吸引资质过硬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吸引并控制社会企业的参与幅度,在缓解政府资金压力的同时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多元化。
4.竞争机制
当前,我国各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多是由国营公司所垄断,而这恰恰是产生诸多运营管理问题的根源。针对此,政府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施市场化经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吸收社会资本、个人资本,打破垄断。这一方面能够拓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市场参与,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
四、结语
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虽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管理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应从人员、市场、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和谐化、规范化,确保运营管理质量,服务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李书庆,李楠,杜晓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建材,2013(06)
[2]赵凯.2012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沙龙会在天津召开[J].都市快轨交通,2012(06)
[3]齐琳,苏雪婷.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政府有效监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载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讨会侧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02)
[4]宋敏华,杜心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助力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作[J].城市轨道交通,2014(04)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对于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现阶段,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安全运营安全管理主要采用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1]。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突出城市整体的安全性,将人、设备和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管理方式上加大了安全法规的建设力度,实现了法制化的管理。在手段上开发了大量先进的行车安全检测设备,实现自动检测车辆的行使过程,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操控。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模式尚未成熟,主要是因为我国所掌握的轨道交通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模式。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在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归纳起来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北京地铁制定了安全可靠、快捷准时、出行方便、高效运行的安全管理模式[2]。公司主要依靠加强基础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深化管理体系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活动,积极推动了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求。香港地铁公司同样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模式。轨道交通部门只动了安全策略,建立了安全管理系统,推行安全管理计划等措施来消除安全隐患。以上的两个实例表明了我国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必须不断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推动轨道交通的发展。
二、国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起步比较晚,因此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轨道设备质量问题。在轨道交通的施工过程中,有些部门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就购买质量没有保障的设备。这种现象将会导致轨道设备不能正常的运行,如果出现故障就会使列车运行的秩序混乱,严重的会出现运营中断,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严重影响了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2、人员问题。在轨道交通的投入运营以后,经常会出现乘客不遵守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工作人员职责疏忽导致安全事故。另外,由于乘客的疏忽不慎落入或者故意跳入轨道,造成了列车延误,再加上工作人员处理不及时出现安全事故。
3、轨道交通运营法律不完善[3]。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都缺少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一些危害轨道交通安全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管理得不到保障。
4、其他原因。恐怖袭击或者自然灾害等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这些因素也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管理。
三、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涉及多个专业,且多专业之间相互关联,联系密切,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工作复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管理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进行安全管理时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管理宣传工作,健全基础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保养,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规范,建立应急机制。
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安全的管理和宣传工作
严格筛选工作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认证,切实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法制教育、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等,加强员工对知识的追踪考核,使其能够将新培训的内容不断的强化,进而在工作中可以自如的应用。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在地铁乘站口进行人工安全检查和自动安全监控,杜绝危险因素进入地铁中。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对乘客的乘车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救能力的宣传,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使得乘客能够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进行有效的自我救助。
2、健全基础设施的配备和维护保养
健全基础设施,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完善的设施配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通过现代化设备的安装和通信设备的引进,加入排烟设备、消防设备和疏散设备的使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防止设备的老化,促使设备保持较高的可靠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发生故障的隐患,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
3、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规范
为了安全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需要在运营管理行业内形成完善的行业规范,制定相应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规范行业内企业的行为。同时,加快运营企业的体制的改革,促进其转变为企业的步伐,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行业的运营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管理水平。
4、建立应急机制
通过现代化设备的安装和通信设备的引进,加入排烟设备、消防设备和疏散设备的使用,对于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系统建立现代化的应急机制系统,进行实时的人员监控。在轨道交通发生事故时,应急系统可以自动报警,并在此过程中开启自动检测装置,对事故进行检测和应急。同时引导工作人员指挥乘客进行安全的疏散。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目前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存在的诸多多问题,必须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减少预防事故发生,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洪德,吕栋.基于集对分析原理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J].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1,3(03):11-13
[关键词]证书制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营能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整体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就促使各大城市开始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设[1-2]。因此在一些特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3]。由于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或多或少的问题。对此,轨道交通行业出台了从业人员相关职业证书,对部分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获得相关证书才能进入相关岗位任职,这对从事轨道交通相关行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线岗位人才的主要基地,根据企业的要求对学校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将职业证书引入到日常教学进程和教学考核过程中,加强技术技能培养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证书制度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还存在脱节、不匹配等类似问题。鉴于此,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证书制度的定义,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探讨基于证书制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给出了相关建议。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证书制度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可以理解为城市高速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座城市的大动脉,这一大动脉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城市的对外形象和发展速度。也正是因为这样,各大城市一直都很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特性和发展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时代,伴随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需要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知识,例如客运和行车组织、指挥和管理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是利用现代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业输送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2证书制度
证书制度,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获得某项证书,并将获取证书的过程加以制度化。证书制度能够对从业者在所在专业领域的技能水平或者职业能力的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也是某一岗位对从业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要求,它也反映了职业岗位的工作标准和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证书制度就是从事城市交通运营管理的人员需要通过考试,获得该项证书,其作为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证书制度引入到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同时,部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明确规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证书。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按照国际上给轨道交通行业配备人才的标准比例,每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约60人左右。按照此标准,新修一条城市地铁,按照25公里算,大约需要1500人左右。以长三角为例,目前开通地铁的城市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宁波、温州、绍兴等,还有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正在建设中。每年对轨道交通方面的技术人才需要达到数十万。可见,城市交通运输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其大的。同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岗位设置包括车站秩序维护人员、调度人员、乘务员以及设备维修人员等一线岗位。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输送大量的人才。
3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行业和证书制度的内容,需要大量的持有相关职业证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职业证书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相关岗位人才培养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证书和课程体系匹配度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将证书制度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在授课内容上大部分以教材内容为依托,未能有效地联系相关证书所需要掌握的内容,授课内容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部分专业教师根据课本的知识点,在完成制定的授课计划和授课内容的过程中,对证书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是很了解,授课内容涉及证书相关知识甚少。部分教师虽然了解证书相关知识,而且在平时授课时渗透部分证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是未能引起学生的重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职业证书考核内容不匹配。虽然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了将证书制度引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但是未能细致地去开发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内容的融合度,学生只需要参加一定的集中培训,通过相关证书考试就行,未能体现出证书制度加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因此基于证书制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只是停留在纸质上。
3.2证书内涵有待提高
通过对相关证书进行分析,较多的证书的取得主要依靠考试,对技术技能考核也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一线岗位的实际操作层面的技术技能考核相对较少,只需要通过突击培训,完成考试就能获取相关证书,考试内容太过于片面化,不能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说明目前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开发有待加强,需要对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细化,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职业证书的内涵。此外,在丰富证书内涵的同时,细化证书的种类,提升证书与岗位的切合度,体现不同岗位对职业的需求。
4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证书”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完善证书制度考核体现,打造适合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师队伍。
4.1完善证书制度考核体系
证书开发需要与岗位特征相结合。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大部分证书制度的颁发都是由统一机构组织颁发,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组织结构统一颁发相关职业证书。换个角度说,由于证书的取得以理论考试为主,缺乏技能技术的考核,与一线岗位强调的技能偏离度较大,因此造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相关证书类似于一纸文凭,将其作为从业资格明显还不能足以说明学生能够胜任城市交通运营岗位。这就需要相关机构,包括企业、行业和政府机构组织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证书制度考核体系,将考核体系内容和标准与企业的岗位制度、特征等结合起来,依据岗位特征设置考核内容,真正实现证书制度既包含专业理论,又包含业实际岗位知识。
4.2优化证书制度下的教师队伍
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主要依靠专业的教师去执行。其中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于对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需要专门的部门去负责。需要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证书制度与实际教学过程的融合度进行过程性监督和考核;另外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打造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在设置师资队伍方面要按照“企业+证书”结合原则,集中力量打造精通职业证书考试、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企业岗位特征的教师。学校要组织此类老师轮流深入到交通运输企业内部各岗位,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和岗位特征,要将这种师资培养模式制度化、常态化。同时,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理论知识特征,分门别类地将教师队伍进行分类,明确专职教师的培养方向,实现各类教师主攻、研究各自领域的职业证书制度。最后,定期的派老师出去交流学习,这类学习包括校企合作交流峰会、专家论坛会、证书制度研讨会等,借此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5结语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229-02
一、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成立之初,由于实训设备所限,多开设如管理技能实训、客运市场营销实训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实训课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建成,实训课程应做相应的调整,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设备利用率,迎合企业用人需求,提高学生专业实际动手能力。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企业对接岗位需求,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可充分利用的实训室有:运营仿真综合实训室、车站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
本文将在充分梳理各实训室设备组成及实现功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内涵,合理衔接理论课程与实训室功能、企业岗位技能与实训室功能,从而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合理、符合企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据中国轨道交通网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6月底,国内共有39座城市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已有22座城市的104条线路开通运营,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其中上海和北京的运营线路里程都超过了500公里,位居世界前列;同时更有超过百条线路正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1]。因此,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解决操作难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在关键岗位发挥作用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所缺少且急需的。
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体系构建
根据对接岗位、岗位技能、实训模块的划分,构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组织“三段式”实训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行车对接岗位分析
1.对接岗位。根据企业需求和对近几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沈阳地铁岗位群为例,本专业行车相关(电客车司机除外)就业岗位主要包括车站的行车值班员、车辆段的信号楼值班员及车场调度员、运营控制中心(OCC)的行车调度员[2]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明确了岗位所需要知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要求。
2.岗位技能。(1)行车值班员。①主管车站行车组织工作;②负责监控和操作车站ATS工作站、LCP盘、IBP盘、计轴复位盘、BAS、FAS等设备,通过CCTV监视各区域情况;③负责车站应急信息处理及对乘客的应急广播。(2)信号楼值班员/车场调度员。①负责车场/车辆段内的行车组织和指挥工作;②对车辆段微机联锁等设备进行监控和操作,对列车和车辆的出入车场进路、调车进路进行排列;③负责车场/车辆段内突发事件的临时指挥。(3)行车调度员。①负责所辖线路运营的日常行车组织、调度指挥工作;②负责组织、处理在所辖线路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障、突发事件、事故,协助现场指挥做好应急处理工作;③负责监控所辖线路行车设备的运行,操作OCC的调度相关设备,并做好故障记录。
五、“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分析
科学、合理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3]。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及动手能力,缩短其进入企业后上岗工作的培训时间,设计了以“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为主线的“三段式”行车组织实训课程体系。该实训设为集中实训,共5周,以每日8学时计算,一共200学时。
1.基础实训。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企业的行车相关各岗位职责及技能进行了详细解析,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对学生培养的第一阶段设计了以运用运营综合仿真实训室为主体的基础实训模块。基础实训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2.专项实训。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性质和面向岗位的能力要求,力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训练场所,实现“实训基地”紧贴“现场实际”的目的,实训场室与工作真实场景一致,构建了由车站综合控制实训室、车辆段信号楼实训室、OCC实训室组成的行车组织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室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其相应的岗位技能,分别设置了基于现场的专项实训,具体的实训内容、设备及学时安排如表2所示:
3.综合实训。在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根据各岗位能力需要和真实工作环境分析,在全仿真的实训室中,以案例讨论、分组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为基础,在不同的项目任务驱动下,除行车相关岗位外,再加入站务、票务、司机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一线岗位,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所有实训设备全覆盖式实训环境,实现各岗位联控轮岗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3所示:
六、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课程内涵建设的研究,就是在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三段式”实训体系的开发,打破原有课程内容的限制,在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实训平台上,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工作,有较强的处理工作任务和团队协作能力,能提前融入工作环境,缩短进入工作岗位时的适应时间,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厚积薄发,从而成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谦.基于工作工程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项目课程开发[G].无锡职教教师论坛,2012:233-236.
涉及5个方向技术研发
据介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控制及保障一体化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化、一体化、国产化为目标,重点研发城轨交通网络化运输组织、城轨交通路网运营安全保障、新一代城轨交通列车运行控制、城轨交通基础设施全息化移动检测与运维、城轨列车运行状态全息检测与故障诊断等5个方向的系统技术,研制出一批城轨交通运营管理、运行控制、安全保障的技术系统及装备。
城轨交通设施安全状态检测、预警与维保系统,由城轨交通设施安全状态检测、车载综合数据监测预警、主动维保支持等3大系统构成。城轨路网运营安全综合监控分析与应急处置系统,针对网络化运营模式,实现了全网多层级的安全状态分析以及协同应急处置功能,提高了应急处置效率和路网安全性。该研究形成的关键技术,正在支撑北京城轨路网指挥中心二期信息中心建设。城轨交通列车运行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有利于提高列车运营安全水平,降低轨道交通维修管理成本。
部分成果投入使用
目前,项目部分研发设备已经进行安装,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49-02
古代没有汽车,科技也并不发达,普通平民百姓出行基本靠步行,达官贵人靠马车,这是交通雏形。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交通工具陆续出现,繁荣了现代社会的城市发展。然而随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为了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顺应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网规模逐渐增大时,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工作变得越发复杂。相比其他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性高、正点率高、购票上乘方便等特点,在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带来技术上的考验。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确保轨道交通有序运行,对社会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与发展
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为承载列车运行和导向、以信号系统为控制手段,集中、快速输送旅客的轮轨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普遍的一种交通方式,它具有快捷、高效、方便等诸多优点,概括地说,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最基础设施项目,是拉动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后,城市轨道交通正式进入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快速发展。
据国家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共有轨道交通运营城市16个,总计轨道交通运营线路为68条,运营里程、运营车站总数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再加上我国人口较多,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为合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发展缓慢这一现状,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既是解决当前现状的有效措施,也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展战略。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将城市轨道建设列为规划重点,并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分步进行。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施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重点建设天津、西安、杭州、重庆、沈阳、长春、武汉、福州、南昌、昆明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石家庄、太原、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2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内容简述
相比其他城市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专业多、系统多、管理层次多等明显特异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尤其重视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性和联动性,在一定原则和工作规范下,让各个专业、各个环节和系统中的管理运营准确、高效的协同,彰显城市轨道交通高效率、优质化的运输服务,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运营的总体目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必须遵守的调度原则是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行车调度员是这一原则的主要执行者,其最主要也是最重要执行就是确保列车按计划有序运行,面临突发状况时,能第一时间协调好各部门指挥处理,解决突发状况尽快恢复运营。
行车调度工作的作用明显,体现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枢神经”的效用,在行车调度中体现监督、控制、协调、指挥等功能,而且这些调度工作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的,选用高效率的通讯工具进行信息传递和控制命令发出,确保行车调度各项功能的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调度水平关系着城市轨道运营安全和效率,只有重视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工作,在实践中做好各项调度工作,协调好调度部门的各项事宜,及时发现并解决行车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水平,保证运营效率和行车安全。
3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轨发展起步晚,经验不足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非常复杂,行车调度系统更是综合应用了计算机、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等现代化先进技术,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起步晚,尽管已经有城市步入网络化运营,但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工作中行车调度质量不高,缺乏有经验的行车调度总指挥,表现出应急处理效率较低,在行车调度中延误和停运也经常性发生。
3.2 城轨发展滞后,人才缺失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繁重复杂的工作要求,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城轨行车调度已慢慢开始实现自动化管理 运行。负责行车调度的工作人员只需要负责调度管理的状态,在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调度工作由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方案自动完成,操作人员只需负责行车调度情况的监督,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城轨发展较为缓慢,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这种状况下,相应的城轨调度人才也较少,尤其是由于城轨发展滞后留不住人才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工作效率提升空间很大,但实际取得效果可见一斑。
3.3 缺乏规范性人才培训机制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极高的安全要求,为切实保障系统运行安全,降低因为设备、人员等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就必须在行车调度人员上岗前,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应急能力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很多城轨运营管理高层缺乏整体观念,在工作中的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也就忽略了对人才的规范性培训,只是在临上岗前进行简单的跟班实习或者磨合,这样的培训效果较差,根本无法满足城轨运营管理的要求。
3.4 未形成调度指挥技能理论和应用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系统的运行离不开操作人员规范操作和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人的规范性操作对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没有调度人员的专业技能调度确保列车的有序正常运行,就无法保证城轨交通的井然有序为城市居民服务。
在实际城轨交通调度中,一般初级的调度员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学习国外优秀调度技能的机会就更少了,调度人才晋升到管理层后,也很容易造成人才断层,这样的调度现状,很难形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技能理论以及应用体系,自然满足不了城轨的发展需要。
4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水平的策略探讨
4.1 强化管理,建设高素质调度队伍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是安全运行的“龙头”,列车调度员的正确组织指挥,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的指挥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也是确保整个行车过程安全的重要环节。首先,提高列车调度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提高调度员准入门槛,重点考核列车调度人员的业务技能、思维反映以及综合素质,并将这三项纳入到列车调度员考核成绩中,选拔出适合列车调度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管理的治本之策。其次,在行车调度工作中,建立起内部学习竞争机制,就是要求每一个行车调度员都要有着学习进取的意识,建立起不断学习行车调度理论,加强实践技能提高的竞争意识,将安全行车、有序生产作为工作的第一准则。最后,认识到行车调度员这一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面临重大突发紧急事件时,第一时间协调好各部门的应急措施实行,安全指挥。
4.2 加强调度技能培训,提高调度水平
调度理念的基本核心是“变”,就是行车调度员能根据现场的信息状况却做出分析,然后做出决定,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调度技巧,还要得心应手的利用各种调度调整方式,熟练的运用各类规章、程序,并发号指挥命令。对调度人员的技能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习惯训练,习惯训练又分为工作计划安排、突发事件处理、手指确认以及突发事件处理常规化四个部分,只有从日常工作内容开始做起,学会制作工作计划,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反思和处理,才初步具有行车调度员的惯性思维。
二是沟通训练,调度工作的沟通训练主要是通过电话、对讲机命令,指挥行车作业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调度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沟通的过程要注意信息的发出与信息的反馈,避免出现无效沟通,这也是提高调度员领导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是自信心训练。调度工作表现出的独断性是集中和统一指挥的关键,特别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调度人员需要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的处理放在首位,及时针对状况的性质、影响和危害做出分析,并选用合理方案进行解决,这个调度过程就需要调度人员具备自信心和独断性,也是领导力和心理受压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四是反思能力。任何一次突发状况都不是毫无征兆的,有些突发状况是可以制定和改进策略进行预防的,所以调度人员在解决好突发状况后,需要及时进行反思,为工作 积累经验。
4.3 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指挥能力
列车运行中出现的非正常情况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大都发生在列车和车辆动态运动之中,并向恶化方面发展,时间性很强。在调度人员训练时,突发事件演练训练必不可少,充分调动调度人员的参与意识,在训练中提升调度人员对规章、程序和手册的掌握,并训练系统内各工种间的配合默契度。在应急状况下,列车调度员必须高度重视现场反映的信息,果断及时、沉着冷静、稳妥慎重地进行处理,制止事态的继续恶化,并做好协调和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和恢复秩序等工作,提高行车调度效率。
4.4 加大科技投入为调度指挥提供新途径
近几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融入了CTC调度集中控制、TDCS列车调度指挥、CTCS-2列车控制系统、GSM-R无线数据通信等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城轨调度管理中,加快了调度指挥现代化步伐,通过实时数据的监测,实现列车调度对列车运行的精确控制、对调度计划的精细编制,有效的提高行车调度的效率,也使调度指挥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也能为调度人员的工作提供新途径。
5 结 语
总而言之,列车调度员是列车运行的组织指挥者,加强调度队伍的建设,强化管理,加强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指挥能力训练,是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校企共建 高职教育 特色专业 运输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02
Abstract Training bas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plac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kill leve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l and the quality of school runn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build a railway transport bas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training needs analysis, is the effective way of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base, this base construction contents, achievements and results.
Key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transport base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高铁职院)开设专业有明显铁路行业特色,是2005年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广铁(集团))实行主辅分离移交衡阳市主管主办,为广铁(集团)培养了大量铁路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同时开展职工在职培养。校企共建铁路特色实训基地,一方面拥有前期基础,另方面学校培养毕业生大部分输送到广铁(集团)就业,同时为广铁(集团)开展了大量在职职工培训,能实现校企共育、资源共享等。共建运输实训基地(以下简称:运输基地)能为高职铁路运营管理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城轨交通运营管理、高铁客运乘务和铁路物流专业进行多岗位的实习、实训,同时也能满足在职职工新设备、新技术培训的实做实训需要。
1 共建运输基地是运营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需要
(1)高铁产业前景广阔,急需大量运营管理人才。近年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四纵四横”高速铁路骨架的国家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截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1.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营业里程的5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5万公里,高速铁路总里程达2.7万公里。随着 “一带一路‘251’三年行动计划”,亚投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铁路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高铁产业正面临全新的发展契机。如广铁(集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每年需求约1600人;湖南及泛珠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560公里,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20人。而与之匹配的铁道运营管理服务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面临极大的缺口。
(2)高铁产业技术提升,需要素质更高能力更强的运营管理人才。高速铁路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运行管理难度要求越来越高,准时、安全、便捷的高速服务理念走向成熟,更需要适应高速铁路大力发展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娴熟的服务技能、严谨的管理水平的运营管理服务人才。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共建基地也是塑造高水平运营管理服务人才的必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