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实用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技术;人才;问题;对策
1.1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数量
锦州市农村总人口191.8万人,农村劳动力101.3万人,拥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员606名,全市每万名农村人口中拥有农村实用技术职务人员3名,每千个农村劳动力中拥有农村实用技术职务人员不到1名。1.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比例
1)层次结构:在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中,初级比例最大,占总数的65%,其中农艺专业最多,占初级人数的28.6%,蔬菜、农业工程、兽医专业分别占初级人数的16.7%、13.9%和8.4%;其次为中级,占总数的25,6%;高级人数最少,占总数的9.4%,且主要分布在乡镇基层单位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线人员几乎没有。
2)年龄结构:农村实用技术人员队伍年龄构成主要以40岁以上人员为主,占总数的53.6%,30-40岁占总数的34.7%,3哕以下的,占总数的11.7%。
3)学历结构:大专及大专以上,占总量的12.7%;中专占总量的193%;高中占总量的32%;高中以下占总量的36%。
4)性别结构:在整个农村实用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较少,占总量的9.3%。
1.3农村实用人才分布
全市农村实用技术职务人员主要集中在义县、黑山、北镇、凌海和太和区,分别占总量的5.3%、26.2%、36.6%、16.8%和15.1%。农艺、兽医、畜牧、蔬菜、工程和农经专业人员,分别占总量的40.3%、14.7%、10.7%、9.4%、7.9%7和11.7%。
2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发展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员总量偏少。农村实用技术职务人员比例只占农村现有劳动力人口的0.06%,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及以下占多数,其中又以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整体素质的提升。
3)年龄结构偏大。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的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技术层次偏低。高级职称仅占总数的9.3%,不利于产业化的发展和带头作用的发挥。
5)女性实用人才偏少。目前大部分青壮男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以女性为多,因此女性农村实用人才的多少成为左右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3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参评热情不高。首先是主体认识不到位,作为农民职称评审机关的各级部门对于该项工作的认识不充分,缺乏主动性,存在等、靠思想,没有真正认识到农民职称评审工作的意义所在。其次是客体认识不到位,部分拥有一技之长或有资格、够条件的农民对评审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可有可无、可晋可不晋,对农业生产不但产生不了直接经济效益,反而会牵扯精力,因此,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参评积极性不强、热情不高。
2)宣传工作不到位,农民参评信心不足。相关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评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对参评资格条件、参评范围、过程手续等涉及评审工作的相关情况缺乏了解,导致一些有资格、够条件的农民因参评信心不足,而丧失了参评的机会。
3)组织工作不到位,农民参评无从下手。相关部门对评定的组织工作不够重视,不能给农民提供详细的指导,许多农民无从下手,致使一些有资格、够条件的农民因为不了解工作程序或者不了解申报方法而放弃了取得职称的机会。
4研究发展对策
1)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切实做好培训组织工作。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农村职业学校、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做好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组织工作,明确申报范围、规范申报程序、拓宽申报渠道。
2)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政策体系,切实做好政策宣传。消除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身份、地域等限制及求职录用、培训、奖励、职称评聘、薪酬分配和劳动保障等方面与其它社会人才‘的差异,保障其合法权益。完善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办法,加快培养农村实用的中高级人才。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领头创办生产经营企业、科研和经济实体,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灌溉的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灌溉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灌溉工程的建设水平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要注重农业水利灌溉的工程施工问题,在工程建设中,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改变传统的灌溉技术和灌溉理念,利用现代化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提高农村水利灌溉的工程施工质量。
1 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农村水利灌溉技术逐渐有了很大进展,新技术的运用给农村水利灌溉提供了方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灌溉用水量逐渐增大,通过利用当前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等,可以实现现代农村灌溉用水的建设目标,满足农村灌溉用水需求。为了更好的管理好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就需要对工程施工企业和灌溉工程的目标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水利灌溉工程所要实现的目标,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管理灌溉施工工作。因为在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阻碍了工程施工的进展,降低了水利工程灌溉的效率和质量,所以要加大对施工技术的研究和探讨,通过论述出现的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
2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和应用
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逐渐向节水灌溉发展,灌溉技术也逐渐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和科学化,但实现这些目标的同时也会对水利灌溉工程的技术要求有很大提高。现代的农村水利灌溉工程跟传统的水利工程施工截然不同,已经摒弃了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理论,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施工中提高了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但在施工中由于对技术和理论的掌握尚未成熟,容易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就需要重视对灌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下面具体介绍灌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
目前在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中主要是以土石坝为主体结构,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灌溉理念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向节水灌溉方向发展。为了满足当前灌溉技术的要求,需要加强灌溉渠道的防渗性能,减少水资源在运输渠道中的浪费和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农村灌溉工程中采用的防渗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渠道的渗透性。其中,通过利用衬砌防渗墙来降低渠道的渗透性,具体通过抹光和压实技术来实现;通过混凝土防渗衬砌和膜防渗技术来实现,并用砌石水泥土等来作为防渗材料。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的面积、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等来选择施工防渗技术。
2.2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很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首先要保证农村灌溉用水、节约用水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到经济性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和地质勘探状况来选择施工技术,掌握原材料的供应状况,最终实现施工建设目标,满足农村水利灌溉的需要。
2.2.1 土质勘探对施工技术的影响
为了保证水利灌溉工程能够达到防渗的效果,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之前,对灌溉工程路线上的土质地质情况进行探查和研究,明确其特性和工程抗冲击性。如果土质良好的区域可以选择采用覆膜施工技术,如果是土质较为松散的区域,就需要选择混凝土衬砌和砌石施工技术,提高抗冲击性,保证渠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减少工程施工的成本。
2.2.2 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想使水利灌溉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体系,因为在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中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必须要明确施工技术中的管理要点。利用灌溉工程技术管理体系作为依据,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根据土石水渠、混凝土水渠等施工技术的特点,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使得施工现代施工技术能够发挥其优势和功能。
2.2.3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建立施工技术管理评测体系,提高技术水平
施工技术管理是工程施工中最核心的环节:施工中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满足防渗膜施工和混凝土防渗衬砌技术的需要;在工程施工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进行,同时要遵循相关规范,避免出现因参数、数据疏忽等造成质量隐患;技术管理中还需要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技术水平;岗位和岗位职责的完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顺利进行。另外,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评测体系,主要是评价技术管理中的问题,探讨技术管理的不足,制定措施来消除不利因素,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2.3 注重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特点
农村水利工程灌溉存在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分析和管理,分析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状况,然后优化施工技术,确定技术的管理方法和重点,保障工程质量。
3 结语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灌溉条件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灌溉环境的转变,使得传统农村水利灌溉技术已经很难适应于当前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对农业灌溉的问题进行研究。所以,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技术和灌溉理念,利用现代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提高农村水利灌溉的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就对沼气能源建设一项的效益分析估算:全省沼气用户达到75.69万户,其中:户用沼气71.21万户,大中小沼气工程入户4.48万户。年生产沼气约26078.81万m3,年替代标准煤32.20万吨,年生产沼肥约1422.56万吨,年替化肥167.19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29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排放3.73万吨,有效保护16.40万公顷以上森林植被。通过节能、节肥、节药、节水等各种途径,全省年可实现9.08亿元的增收节支能力。实践证明:农村沼气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不仅有效防止了畜禽粪便排放和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而且实现了农业节能减排,实现了农业的节支增效。
一、山西农村能源建设与发展
山西农村能源建设至今有30多年历史,在建设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起步探索、试点示范、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四个阶段。尤其是2003以来,山西农村能源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在全省11个市115个县开展了以沼气为主的多元发展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目前,已形成户用沼气、大中小沼气工程、秸秆能源、节能炕连灶、生物质炉、“三沼”综合利用、太阳能利用及农户秸秆地暖等多能开发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1、沼气投资力度比较大
自2003年以来,在中央累计投资314亿元支持全国农村沼气建设的带动下,山西农村能源建设在2003~2012年间,累计完成约29.89亿元资金建设。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资5.88亿元;省级财政累计投资5.76亿元;市级财政累计投资约3.44亿元;县级财政投资2.41万元;带动农户及农民企业投入12.34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和支持,为山西农村能源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保障支撑作用。
2、户用沼气发展比较快
自2003以来,山西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发展比较快,每年以10万户数量递增。目前,全省户用沼气达到71.21万户,占到适宜农户32%,年产沼气24533.87m3,折合标准煤30.29万吨;同时建立了以市级站为龙头、县级站为支撑、乡村级为窗口的三级户用沼气服务网点3227个,服务管理农户约100万户,覆盖率达到了75%以上。有效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生活用能清洁化发展。
3、沼气池由小逐步变大
随着我省畜牧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山西农村能源建设从战略上转变思路,从战术上逐步将沼气池由小变大发展大中小沼气工程。2006年在有6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建设。到2012年,全省发展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约有405处,发酵池总容量7.9万m3,年产沼气约2129m3,供气4.48万户。项目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一般在65%~70%,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利用率一般在45%~50%,生产的有机沼肥施入农田率达到100%,有效缓解了养殖场畜禽粪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农田的面源污染。
4、多能开发逐步发展
近年来,山西农村能源在巩固稳步发展户用沼气,大力发展大中小沼气工程同时,利用各级地方财政资金开展了秸秆能源、节能炕连灶、生物质炉、“三沼”综合利用、太阳能利用及农户秸秆地暖等多能开发建设。至2012年,全省推广节能炕连灶累计15.86万铺,年节省秸秆21.92万吨或薪柴19.19万吨,折10.961屯标准煤;推广太阳灶累计2.3948万台,年节省秸秆约1197万kg;推广使用高效低排生物质炉具2万余台,年消耗秸秆类4.8万吨,年替代节约煤炭6万吨,折合标准煤4.2万吨;太阳能路灯3605盏、受益农户36050万户;试点建设秸秆热解气化集中能源工程132处,年可消耗秸秆在4万吨左右,供气农户4.76万户;实践探索农户秸秆地暖试点建设,秸秆沼气工程、校园沼气工程在山西实现了“零”的突破。
5、能源生态模式应用推广
山西农村可再能源建设,充分发挥71.21万户小沼气池和405处大中小沼气工程纽带循环作用,在实践中科学应用推广能源生态模式技术。经过调研筛选出农村庭院、设施蔬菜、果园、养殖小区等10种主要能源生态模式。模式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沼”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2010年在全省建立111处“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年利用沼肥1110万吨,施入农田达到了1.11万亩,有效地促进全省农业向就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二、山西农村能源循环农业模式应用
山西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实践研究建立了以沼气和秸秆为主的10个农村能源循环农业模式,模式结构功能及配套技术科学应用,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节支,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排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庭院“一池三改”能源生态模式
“一池三改”能源生态模式,是农业部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主推的技术模式。它是以庭院为依托,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集能源、生态、养殖、种植为一体,建沼气池同时与改圈、改厕和改厨相结合同步建设的一种能源生态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沼气池。池型为水压底层出料式及砖混或混凝土浇筑,池容为8~10m3。
(2)改暖圈。沼气池上面建6~12m2的太阳能暖圈,养成猪3~6头;
(3)改厕所。厕所面积不少于1.2~2m2,安装蹲便器及冲厕装置设备;
(4)改厨房。厨房灶按装沼气灶、沼气灯,厨房整洁、卫生明亮。
2、庭院“四配套”能源生态模式
“四配套”能源生态模式,是平川及城郊区是以农户为单元,集沼气池、节能型炕连灶、生物质炉、太阳能热水器为一体的农村清洁能源利用能源生态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沼气池。池型为水压底层出料式及砖混或混凝土浇筑,池容为10~15m3,实践证明,池容为大些相比发酵产气量充足。
(2)节能炕连灶。建一铺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俗称吊炕),与旧式炕相比可节省材料33%,节省柴草50%。
(3)节能生物质炉。安装一台燃烧秸秆、薪柴、枯枝落叶等节能低排炊事或炊事取暖两用生物质炉。
(4)太阳能热水器。洗浴间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农户提供生活热水。
3、庭院“五个一”能源生态模式
“五个一”工程能源生态模式,是丘陵山区以农村庭院为单元,沼气为纽带,旱井为条件,太阳能为动力,种养业为重点,增收节支为目的能源生态生态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旱井。院内洼处建10~30m3集雨井。
(2)日光棚。搭建0.3亩左右的日光小温棚,种菜、育苗、养食用菌。
(3)沼气池。建一个池容为10m3左右水压式型的沼气池。
(4)暖圈。沼气池上面修建一个10m2太阳暖圈,养猪3~4头以上。
(5)果园。在房前屋后种植0.1~0.2亩左右的果树,干果和水果均可。
4、庭院“六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
“六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平川及城郊区以农户为单元,以硬化绿化美化院落为基础,以沼气池为纽带,以种植养殖为重点及太阳能利用集为的一体种生态、生活和生产协调发展的能源生态经济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太阳能居舍。用保温材料修建、改建一座坐北朝南面积约45~200m2住房。
(2)庭院硬化绿化。可就地取材栽种一些经济型和观赏性的花草树木进行庭院硬化绿化。
(3)温室。建一个0.2~0.3亩左右日光温室,并与太阳能猪舍联成一体。
(4)暖圈。温室内建一个15~65m2的太阳能猪舍,养猪7~20头左右。
(5)沼气池。猪舍下面建1个或者2个池容10~15m3的沼气池,沼气池的进料口要与猪舍出料口相连。
(6)太阳能热水器。厨房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农户提供热水及洗浴。
5、园区“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
山西的“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是以设施蔬菜园区为依托,以沼气为纽带,以旱井水源为条件,以太阳能为动力,在同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集雨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新型能源生态工程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日光温室。建一个坐北朝南、200~600m2的日光温室,棚内种植时令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等高产栽培及食用菌等。
(2)猪舍。温室内西侧旁建一个20m2可养猪4~6头的畜禽舍,猪舍的侧面配建一个1m2厕所,粪便可直接排入沼气池。
(3)沼气池。猪舍下面建一个8~10m2地下水压式沼气池,沼气池的入料口与猪舍出粪口相连,粪便可直接进入沼气池。
(4)旱井。建一个30~50m2集水窖。
6、果园“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
“畜(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利用山地、坡地、农田、庭院等资源,围绕果业发展,以沼气为纽带,连动畜牧业、果业、种植业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果园。果园面积1~5亩不等。
(2)畜禽舍。建15~20m2可养猪4~6头的畜禽舍,猪舍的侧面配建一个1m2厕所。
(3)沼气池。猪舍下面建一个8~10m3地下水压式沼气池。大力推广“沼液施肥”、“果园生草”、“病虫综防”等综合集成技术,真正实现以沼气促养猪,以养猪促种果,以优质果品促增收。
7、养殖基地“一池三建”能源生态模式
畜禽养殖“一池三建”能源生态模式,是以养殖基地(场、小区)为单元,以大中小沼气工程建设为纽带,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以沼气、沼肥、沼渣三沼综合利用为目的建立的能源生态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沼气发酵池。建150、300、500、600以上不等立方米的厌氧发酵塔及配套的沼气储气柜。
(2)原料处理间。修建收集堆存畜禽粪便进行预处理设施。
(3)沼气输送管网。铺设沼气输送主管网线路,购置户用沼气设备设施等。
(3)沼肥存储池。修建简易沼肥池及沼肥运输设施等,带动“三沼”综合利用,真正实现以沼气促养殖,以养殖促种植,以增收促节支的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循环。
8、秸秆沼气能源生态模式
秸秆沼气能源生态模式,山西2007年在全国率先引进“大型纯秸秆连续发酵技术”,该模式以村委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农作物秸秆为主料,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为辅料。安装沼气发酵装置,修建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等。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原料处理池。秸秆原料收集、存储、预处理等设施建设。
(2)沼气发酵塔。500m3不等的秸秆厌氧发酵塔处理秸秆。
(3)沼气储气柜。安装干式沼气储气柜。
(4)输气管网。铺设沼气输送主管网,购置户用沼气使用设备设施等。
9、秸秆热解气化能源生态模式
秸秆热解气化能源生态模式技术,是以村委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农作物秸秆为主料,安装秸秆制气炉,经过热解还原反应造气,燃气经过脱焦油、脱烟尘,脱水蒸气的净化等自动分离系统程序,从而产生优质燃气,燃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燃气灶点燃使用。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储料间。秸秆原料收集、存储、预处理等设施。
(2)气化间。生物质气化技术利用玉米、小麦、豆类等农作物秸秆和木屑、果壳等各种可燃物在缺氧状态下加热反应的能量转换过程。
(3)燃气储存器。秸秆经过热解反应将碳氢元素转化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可燃气体,气体经净化后储存起来。
(4)输气管网。铺设秸秆气输送主管网,购置户用秸秆气使用设备设施等。
10、多元配套能源生态模式
多元配套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村级为依托,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养殖-沼气-吊炕-地暖-太阳能”建设及配套技术为支撑,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发展绿色能源示范及低碳示范村建设模式。
主要内容及技术要点:
(1)小型沼气池。建一处约150m3小型沼气工程及储气柜设施。
(2)节能炕连灶。居舍建一铺高效预制组装架空炕连灶(俗称吊炕),燃烧(也叫熏烤)各种秸秆进行取暖。
(3)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一台太阳能作为能源进行加热的热水器,为农户提供热水及洗浴等。
(4)秸秆地暖。房前建一个容积4~7m3的秸秆燃烧池,填上作物秸秆、杂草、枯枝落叶等杂物,点火让其暗火缓慢燃烧(也叫熏烤),利用产生的烟气来达到取暖效果。
(5)种植养殖。因地制宜种发展植蔬菜、药材、育种、育苗、养菇等产业。
1.农村小学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学生水平不一,教学难度较大。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很多的家庭还没有购买计算机,很多的学生接触计算机?^晚,对于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较少,所以也使得学生在操作上畏首畏尾,一旦遇到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信息技术的相关设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对于很多的农村小学来说,在购置信息设备方面的经济支持不够,学校领导对此的重视程度也不高,所以这就导致很多的农村信息技术在设备基础上有很大的不足,硬件设施不够,有了电脑却没网络,有了设备课程,却没有教材等,这就使得很多的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讲解或者实践,教学的成果也不明显。很多青年教师都意识到这方面的优势,也希望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多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通常只有一间或者几间,大多还是需要预约才能够进行,所以很多时候精心准备了之后,待能够预约上了,却又错过了课时。
教室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够。对于当前的农村小学而言,乡镇的教学条件要明显偏高,但是即使如此,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较弱,这也就使得很多的多媒体设备无法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每一次的课程准备都需要从网上搜集很多的图片和资料,还需要进行编辑和准备,远不及日常备课来得方便,所以很多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也是学生和教师偶尔感受一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罢了。
2.对于当前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
其一,加强对于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培养教师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要想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首先应该重视这个方面,促进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建立,重视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努力改变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尴尬现状。建立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档案,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给予合格教师适当的奖励或证书。学校每年选拔部分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扩大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师的队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当前农村小学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当前发展农村教学的重要任务。
其二,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效的硬件支持,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进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实践操作性是非常强的,如果缺少先关的技术设备的支持,那么对于教学活动来说并没有什么帮。为了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部分和学校应该加大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这方面的教育投入,不管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设备,都应该得到及时的改善和补充,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一个便利有效的平台。
关键词: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47
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农村水利灌溉技术有了较大进步。现阶段,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是保证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工程质量的好坏对农业灌溉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关系着农民经济收入和国家经济状况,因此,一定要根据农村状况选择适当的施工技术,发展农业经济。
1 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概况
我国水资源有限,一定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因此,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也在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为改善我国农村灌溉工程技术,我国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很多成果,实现了节水灌溉,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现象,但传统观念影响较大,使得我国现行农村水利灌溉工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发展,为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研究新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生产。
2 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
2.1 水利灌溉工程施工的技术方法
现阶段农村水利灌溉方法众多,满足了多种农业生产需求,并做到了有针对性的使用技术方法,用科学指引着农业生产发展。在我国北方常使用的灌溉方法是管道输水,这种灌溉方式也叫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就是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送到田间,这种方法应用以后,不仅能使水资源全部输送到田间,还避免了占田挖渠,同时,这种方法还不受地形的影响,方便农民使用。喷灌也是现阶段农村应用较多的灌溉方式,这种方法很少被地形限制,但却受风影响严重,使得用于灌溉的水分严重蒸发,所以这种灌溉方式一般不建议应用于气候干旱地区,同样也不适用与风力较大地区。所谓微灌就是在专业设备的帮助下,完成水资源输送任务,并借助灌水器将输送到田间的水分直接送达到作物根部,这是一种针对局部进行灌溉的方式。但这种灌溉方式成本较高,现阶段只有经济作物才使用。
2.2 水利灌溉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
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有着较大区别,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通常是在河流、海岸或山涧地区,并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水利灌溉工程不仅是为了防止出现洪涝情况,还主要用于发电,为人们生活提供电能,更重要的是为农村提供灌溉,这项工程的作用很多,因此在建设时应严格管控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对于其建设时间应定为河流的枯水期,工程正式施工前还要进行截流工作,因此对工程施工技术就有了较高要求。同时要注意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还要注意季节变换和水文环境的影响,这两方面对工程质量的影响较大。
3 现代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水利灌溉施工技术
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分配和管理,对农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状况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应用到工程建设中,明确工程施工的管理方法和重难点,保证工程质量。如在工程建设中,为了防止水利灌溉工程出现渗水的情况,就要在工程建设以前对工程所经之路的地质土质加以探究,对工程建设的河流渠道特点加以调查和分析,这样既能使工程施工得以顺利进行,还能避免经济损失,使水利灌溉工程更加稳定和安全,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与应用也可以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发展。
3.2 完善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测评
工程施工单位就要制定明确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式,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并完善工程施工技术测评体系,确保水利灌溉工程施工质量。在输送水资源的渠道上,对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要加以明确,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数据库,制定详细守则,减少因参数和数据的缺失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隐患。此外,还要优化组织结构,制定详尽的岗位职责,通过测评体系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技术管理上的不足,采用合适的措施将隐患消除,提升农村水利灌溉能力。
4 结 论
农村水利灌溉工程对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推动着国民经济增长,因此一定要加强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林连生.农村水利灌溉工程施工技术及应用[J].农业与技术 , 2014(1):54.
1 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
1.1 农机技术的有效使用离不开良好的推广
随着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使得我国国内科研部门中不断有全新的科研成果涌出,在农机技术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和发展。正是由于推广工作的有效进行,才使得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应用,反之就会使科技成果被埋没,并且不能发挥其真实作用。因此可以这么说,农机技术的有效推广能够将科研机构和农民进行连接,进而使科技成果得到良好的展示。
1.2 农机技术的发展需要有推广应用经验来作为支撑
一般来说,农机技术被研发出来以后,其本身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技术,想要使其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就一定要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进而在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以后,有针对性的对农业技术进行完善和补充,进而保证农业技术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因此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是不允许忽视的。
1.3 农机技术推广能够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虽然城市建设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农村人口比例并没有出现下降,因此农业生产还是需要农业技术作为有效支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农民依然有调整和改善农机技术的愿望存在,所以对于农机技术推广来说是非常迫切的,在这一良好的形式背景下,农机技术推广得到了良好的促进。
2 农机技术推广在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1 加快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进步
在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期间,有效的将以往较为传统的生产工具进行了完善和更新,在原来的基础上引进了形式多样且功能众多的农机工具。例如,轮式拖拉机、综合型收割机、插秧机等,使手工作业得到了良好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针对性的减少了劳动成本支出,进而使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在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期间,还能够推动农业技术之间的整合大发展,进而使传统农业工艺得到了改变和完善,更好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在使用保护性耕作措施以后,不仅使相关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升,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有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2 农民素质水平的提升
在其进行推广以后,农机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这样一来就需要农民具有更好的素质才能够更好的将农机技术进行应用,因此自身素质水平不高的农民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技术培训和学习中,进而使农民各方面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而农机技术的应用能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农民也会加大对下一代的教育重视,进而有效提升了下一代素质。
2.3 促进了农村人口结构变化
农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生产力,这样一来就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水平上升,农业生产用人数量的减少,就可以使其子女安心上学,年轻人可以进城务工,而在此基础上农村人口的整体结构会出现改变,不仅提升了农民家庭的收入,还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源。
2.4 对农村环境进行改善
在使用机械化耕作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还能使土地得到保护性耕作,降低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提升了农村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对原本要丢弃的秸秆进行再利用,将秸秆转化成较为清洁的能源以后在进行使用,不仅有效控制了焚烧秸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污染,还充分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2.5 推动农村产业的良好发展
在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下,不少农民都真正的实现了增产致富的目标,而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生产的实际规模得到了扩大,在农机技术方面应用的更加广泛,这样一来不仅加快了农业产业集中经营的水平,还对农村资源进行了良好的优化配置,因此农机技术推广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3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农机技术推广有效作用的途径
3.1 制定科学且合理的推广方案
想要保证农机技术推广顺利的进行,就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科学推广方案。首先,一定要对农机技术的重要性进行充分重视。因为我国农村地区非常广阔,同时不同的区域都拥有着属于自身的特点,因此这样一来就给新农村发展和完善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推广方案。其次,要根据地区的自身条件进行规划,不能一味的使用照搬或者是照抄的形式来进行农机技术推广,例如,可以先采用小规模试点的方式来进行,然后再对反馈信息中的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进而对大范围的推广奠定基础。
3.2 完善相应的补贴政策
首先,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均,使得地区间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所指定的补贴政策要尽可能的贴近当地情况,进而提升推广工作的可行性水平。
其次,因为社会发展速度的提升,使得原本的补贴政策不能满足现阶段实行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需要对不满足情况的政策进行取消,使用新补贴政策进行替换,进而实现农机技术的良好实施。
最后,在制定补贴政策时,还要对农民自身接受水平进行充分考虑,对于已经进行大范围推广的农机技术,应该适当的减少补贴标准,而新技术推广过程中则要加大补贴力度,进而保证其推广工作可以顺利的进行。
3.3 加大对推广工作的宣传
在对农机技术进行推广时,一定要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只有在提升农民自身认知以后,才能使农机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然而在推广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利用媒体的优势,加大对农民的宣传力度;在对农机技术进行展示过程还要加强农民自身的体验水平,使其能够更好的对农机技术进行接受;并且还可以借助政府部门的力量,提升农民对该技术的信任程度,进而保证农机技术推广的顺利。
关键词:农村教师; 信息化技术;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48-001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者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中,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的农村教师,除了应当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雄厚的教育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师职业技能等,还应当具有相应运用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应当包括: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教学的能力;引导学生利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反思和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能力。
以苏南地区某初级中学为例,信息技术装备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实验室,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办公桌,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环境。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师观念: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只有从学校要求使用信息化设备教学到自觉使用、甚至创新性的整合使用信息化设备,服务教学,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其次,要积极大胆进行课程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构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合作的新型课堂。
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比较高,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学习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断更新课堂,拉近与口袋里装着“爱疯”手机、玩着Ipad的新时代学生的距离。
二、运用信息技术革新培训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利用网络,通过校园网、教育博客或者QQ空间记录自己专业发展的历程,与外界沟通,成为教师获得外界智力支持与资金支持的新途径。
教育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开展远程教育,通过为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例如苏南某校组织老师参加了吴江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在中国教师培训网开展的远程非学历教育,利用网络为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
要取得较好的专业发展,培训是基础。运用信息技术革新培训方式,给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带来福音。但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提供的远程培训是不够的,教师应主动结合实际学习,如可以浏览其他教师的主页或博客,教育论坛等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
在苏南某校的班级中,装备着全套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信息化环境。这些设备包括联通互联网的电脑、投影仪、实物展台、音响和话筒,甚至电子白板等。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教学的变革,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通过PPT、FLASH等软件的运用,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凸显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还表现在教师备课方式的变化。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直接获得他人或与他人分享已有的优秀教学资料。通过上传与下载,教师获得了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测评试卷等相关资料。例如苏州名师名校资源网的使用,使得苏州的农村教师有机会分享全苏州名师的教学成果,推动了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在教学实践上有效推动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升华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反思+经验”。教学研究为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质疑、反思提供了一条途径。
传统的教研活动,规模大一点的如苏州市中小学课堂改革与展示观摩活动、各区的学科教研活动,规模小一点的有联片教研活动、共同体教研活动,这个大小不一的教研活动共同的特点是次数有限,参与的教师数不多,因此不能满足广大教师教研的需要。学校内部的教研活动是广大教师能参加的最常见的形式。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教研组力量的薄弱,教研的水平往往不够高,也影响了农村教师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如今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研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例如江苏教育新时空,让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得以与全体教师分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家里,通过网络观看全省名师的公开课,通过网络与教育名家、专家交流互动,聆听课程专家的精彩点评。即使错过直播时间,也没有关系。在江苏教育新时空,教师可以通过点播录像进行学习。
吴江教育人提出了“微教研”,赋予教学研究更多新意。叶根弟老师认为,微教研具有问题不嫌小;形式、场合不讲究;谁都可以是发起者;平等交流无权威;形成相互促进的正能量等优点。倘若一时碰不到合适的人交流,可以超越时空的束缚打一通电话、发一微信给某位老师或朋友,也可以上线与某些老师交流。这些通讯手段的实现都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在吴江,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加入了各自的学科QQ群,在网络上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开展微教研。这给农村教师参与教研、分享成果提供了便利条件。
可见,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研方式,吸引了更多教师参与教研。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通过网络,让教学研究无所不在,在不断地研究与反思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变化成为根本特点。技术的发展创造了信息化的环境,既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村教师更应抓住信息化发展大好机遇,更新思想,努力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有力的工具,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积极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进良,何高大.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2]丁西省.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关键词:乡镇图书室;农村经济;作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引言
乡镇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在农村的延伸和发展,是直接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的文化设施,是乡镇文化站的一个标志性窗口,是传授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的文化阵地。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将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发挥不可限量的作用。
一、乡镇图书室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思想素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物资生活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农民文化生活却极其单调与乏味。农村文化生活建设亟待改善。乡镇图书馆是最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是农村的一个知识宝库,通过书刊流通,可以逐步培养一大批喜欢读书的读者群,进而在农村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发挥社会教育、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的职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二)普及传播科学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
乡镇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是农村普及科学知识和信息传播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机构,农民致富的好帮手,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乡镇图书馆植根于农村,面向农村,直接为农民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要,农民和农民工通过借阅图书馆的科技资料,参加图书馆举办各种类型的信息会,观看形象生动的种植业、养殖业、庭院经济等专题科技录像片,学习掌握各种种植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实践说明,办好乡镇图书馆不仅对社会有利,还给农民带来实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乡镇图书馆的农村信息、情报、科技中心初露端倪,而其他的机构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三)丰富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
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作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乡镇图书馆的建立,应坚持“二为”服务方向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以培养人为己任,拓宽服务领域,为活跃和丰富中小学生课余生活服务。但是农村的中小学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乡镇图书馆的经营理念,学生读物欠缺,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乡镇图书馆应在市、县图书馆的帮助下,经常组织中小学开展“读书活动”、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和“书评”活动,举办“知识竞赛”。特别是在“减负”以后更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利用节假日举办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各种类型培训班,开展讲故事等活动,从小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丰富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农村学生能享受到城市学生所能享受到的课余阅读条件,让乡镇图书馆成为农村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培养人才做贡献。
二、加强乡镇图书室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乡镇图书馆建设的投入
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中,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特别要加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证购书经费投入。要像投入教育那样来加强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对乡镇图书馆的投入应纳入日程工作,同时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保证设施建设投入。如乡镇图书馆配备计算机上网,建立能和市图书馆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联网的远程工作站,加入“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民在乡镇图书馆就可以查阅各馆的全部资料,能利用各图书馆的书目及网上资源。保证管理人员投入,如负责解决图书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等等。
(二)发展创新乡镇图书馆模式
乡镇图书馆要以政府办馆为主,社会办馆为辅。为了优化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容,完善服务设施,实现知识的共建共享,乡镇图书建设必须要走多元化道路。1.流动型模式。流动型图书馆是指以“汽车图书馆”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把图书馆服务拓展至没有固定图书馆的新发展区和偏远地区。这种图书馆具有经济、灵活、快捷、方便等特点,可以将分散的、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实现一次投入、多馆共享,可以较少的投资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汽车图书馆的创办对于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2.联办模式。联办图书馆,即乡镇文化站与企业、工厂、学校、书店等团体联合创办乡镇图书馆。这种模式可吸纳社会大量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个人与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乡镇图书馆藏书陈旧、固定经费短缺等不足。特别是与乡镇中小学图书馆、书店等联办,可大力提倡。
(三)坚持为农民送书上门服务
主动服务是一种开放性的服务活动, 它要求乡镇图书馆的知识传递速度快、范围广, 充分发挥乡镇图书馆的“耳目”、“尖兵”作用为领导决策当参谋。他们广泛收集最新、最受当地农民欢迎、最实用的情报信息和开发文献资源。编制二、三次文献,为农民读者快速开展有偿的跟踪服务、定题服务并不断地改善办馆条件, 改变读者的文化生活环境。
(四)提高思想认识
一、碎石化改造技术额概念及起源
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大面积破坏而丧失整体承载能力,并且通过局部的挖除,压浆等处理方式已不能恢复其使用功能,或不能达到结构强度要求时,如果采用通常的直接加铺方式改造后路面会出现反射裂缝等问题,碎石化改造技术就是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发出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路面改造技术。该方法是利用特殊的施工机械(如多锤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机),将原有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彻底打碎,完全消除原有路面存在的病害,释放面板下空洞的隐患,将打碎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经压实后直接作为基层或底层基层,再加铺新的面层。破碎后的水泥路面粒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上部小颗粒经压实后形成平整表面易于摊铺,下部颗粒之间形成嵌挤结构,有效强化路基。碎石化技术能有效防止“白改黑”后的反射裂缝,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碎石化起初是为了方便清除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分离路面中的钢筋而进行的。第一个热拌沥青罩面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工程是1986年在美国纽约完成的,早在2001年,美国就已有35个州使用此技术,完成工程数量400多个,使用里程1600km,而且美国沥青协会及部分州区将该技术列入规范。
二、碎石化改造技术的使用
(一)开工准备
1.机械设备的准备
①多锤头水泥路面破碎机:采用有利于半幅通行,半幅施工的破碎设备PS360,PS360多锤头破碎机,是在PS230多锤头破碎机基础上为路面宽度在八米以内的路面设计的,设备后部平均配备两排成对锤头,这样在设备全宽范围内可以连续破碎,锤头的提升高度在油缸行程范围内可独立调节,该破碎机具备一次破碎4m车道的能力。②专用振动压路机:用于破碎水泥混凝土路面后的表层补充破碎。既可以保证轮下颗粒不至于向外挤出,又可以使表面有更好的压碎效果,有利于表面平整。
2.制定临时的交通管制方案
由于进行碎石化处理的施工路段在没有摊铺完沥青混凝土面层之前是不允许开放道路交通的,因此,在施工期间对交通管制的要求相对就比较高,为了确保碎石化技术的处理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一次性全封闭施工路段;若条件困难,至少应实行半封闭施工。
3.做好通道、涵洞等隐蔽构造物的调查
进行破碎施工前,应结合设计图纸提供的隐蔽构造物的分布情况,如:涵洞、通道、地下管线等情况进行调查,以确定破碎是否会对这些构造物造成损坏。正常情况下,埋深在1m以下的构造物是不会由于破碎而带来的损坏,因此,对于不满足上列条件的桥涵构造物,可采取降低锤头高度来紧慎完A成对特殊路段的破碎等其他保护方案。
4.清除存在的沥青面层
在碎石化前,应清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沥青修复材料,因为这些材料的存在,会影响到破碎处理的效果。
5.选定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破碎试验
在认可水泥路面破碎机破碎程序之前,施工单位应完成实验路段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试验路段应为监理工程师在工程项目范围内确定的位置,尺寸为车道全宽,长度为一般可按100m进行控制。施工单位应记录不同的破碎情况下相对应的水泥路面破碎机设置的参数,如锤头高度和地面行使速度等。试验段完成后,为了进一步验证水泥路面被破碎后的具体尺寸,根据设计要求、在业主、监理现场旁站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应开挖试坑进行检查。试坑不能选择在有横向接缝或工作缝的位置,路面破碎粒径应在全深度内检测,试坑应用密级配碎料回填并压实至要求。通过实验段破碎,最终确定符合施工要求的破碎设置参数。
(二)确定具体的工艺技术流程
破碎一遍振动压实2遍碎石回填局部凹处光轮压路机振动压实4~5遍测回弹弯沉值挖换弹簧板块撒布乳化沥青透层油破乳后撒布石屑光轮压路机静压2遍测回弹弯沉值(底基层面控制弯沉)4~12h后摊铺水泥稳定碎石。
(三)主要控制措施
1.重锤下落高度进行控制
指标主要有破碎率和破碎尺寸两项。要求把75%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成表面最大尺寸不超过7.5cm,中间不超过22.5cm,底部不超过37.5cm的粒径。破碎后颗粒尺寸可通过调整重锤下落高度进行控制。
2.洒布透层油的控制
碎石化后混凝土颗粒间应形成紧密嵌挤结构,颗粒应嵌入或紧贴旧路基层,消除脱空板原有间隙。破碎时,与相邻车道衔接宽度应大于15cm。碎石化后应尽快洒布透层油,以避免雨水渗透,建议将透层油用量调整至3~4kg/㎡,沥青透层油渗透破碎层深度应达到3~5cm。破碎后和洒透层油后路面不得开放交通,若通车造成破碎后路面不平整或透层油粘结层损坏,应重新压实和加洒透层油,以免影响破碎层强度均匀性和透油层黏结力。
3.破碎层的强度控制
碎石化效果不仅用回弹弯沉或回弹模量作为评价指标,还需结合破碎层的强度变异性进行综合评定。洒布透层油后的回弹弯沉值为该层的控制弯沉值。对局部弹簧板块的挖换,应在旧路面破碎后、洒布透层油前进行,换挖板块需通过回弹弯沉测试确定。碎石化后沉降量受旧路路况影响较大,不宜作为碎石化技术控指标。
4.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工期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改造工程,施工的工期主要取决于天气情况及各方的配合,在不受外界条件干扰的情况下,每台设备每天的工作量约为3000~3500m2。为保证(下转第97页)工期,建议配置了足够的配件,专业的维修技术人员,随时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确保施工按期完成。
三、碎石化改造技术特点
1.碎石化技术是目前解决路面改造后出现反射裂缝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2.破碎后并经压实的混凝土路面,形成内部嵌挤、紧密结合、高密度的材料层,从而为沥青罩面提供更高结构强度的基层或底基层。
3.施工简便,改造周期短,综合造价低。
4.就地再生,环保无污染,可将破碎后的路面直接做为基层或底基层,再加铺新的面层,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翻新改造的最理想方法。
5.此种碎石化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必把破损的水泥面板打碎运走,节约了路基材料及运输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大大降低了工程费用。同时也解决了丢弃水泥碎块垃圾的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