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中等生教育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等生教育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等生教育策略

第1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关键词:中专学校;后进生;成因;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15-01

每个班集体都有后进生,年级越高,后进生往往越多。后进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职校教师要研究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必须弄清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才能找到教育策略,促进职校后进生进步与成长。

一、职校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原因。现在的独生子女有些是在娇惯溺爱的家庭环境长大,往往比较任性,喜欢为所欲为。有的家长认为棒棍出人才,采用粗暴的教育方法,伤害孩子的身体和心灵。有的父母除了给孩子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在学习、品行上不管不问,崇尚放养教育,认为“树大自然直”。更有甚者,连孩子在哪个班级、老师是谁都不知道。还有个别家长素质不高,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方法有误。有的常对孩子说:“读不好书也没事,像爸一样,照样大把大把挣钱。”第二,学校原因。个别学校可能有时缺乏公正,教育者缺乏信心,有的教师总是认为后进生不可救药,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第三,社会原因。网络时代信息良莠不齐,如果学生沉迷于一些网络游戏,往往很难自拔,影响功课学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良因素对学生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拉帮结派、走后门、讲排场、摆阔气等,学生耳闻目睹,免不了议论、模仿。这些社会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趁虚潜入学生的主观意识,而且逐渐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四,其他原因。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方面明显的缺陷,是成为后进生的重要原因。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后进生不是因为智商低,而是因为不用心或不用功,自控力受情绪控制,意志薄弱,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依赖性大,自控力差。因此,容易产生行为偏差,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或产生思想偏差。

二、职校后进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1. 端正教师的教育态度

有的教师带着有色眼镜去处理后进生问题,更有的教育者对其强加呵斥,甚至抱有放弃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厌师、厌学的心理定式。相反,教育工作者应该端正对后进生的教育态度,一边指出其错误,一边要做“有心人”,及时记录其做不到位的地方,并帮助其改正。一旦发现有进步的情况,适当加以表扬,并记录在案,反复监督提醒。对于一些屡教不改且又意识不到自己错误的后进生,要一语中的,抓住其错误的要害,不要遮遮掩掩、含糊其辞。对后进生要多点关心、爱护、鼓励、尊重、信任,并且以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一定要给他们多一次的改正机会。再大的错误,也要在谈话中让他们知晓教育工作者能够理解他,让他们知晓教育工作者的“苦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记住一条重要原则:永远给学生留一次机会。

2. 关心呵护后进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

有位教育家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因此,教育工作者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每一名后进生,这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条。后进生自卑感很重,对于这类群体,可以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气质类型,激发其学习兴趣,把握其心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组织后进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使他们在班集体氛围中感受爱与被爱,信任与被信任,尊重与被尊重,从而战胜自卑心理。要让后进生有这样一种认识:“我可以,我能行。”

3. 抓住时机,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爱好,更要适当加以引导指点,适当放大其闪光点。班上有位学生爱好排球,还被校排球队选中参加比赛。该生整天沉迷于排球训练,想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因而深陷其中,荒废学业。此时,要及时称赞其美好的愿望,同时提醒他注意文化知识在体育竞技比赛中的重要性。

4. 加强家校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做好后进生“减负”工作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这样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尽力做好后进生课业的“减负”工作,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平和的心态,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其次,家长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对于自控力差的后进生,平日里应多发现孩子的优点,注重激发孩子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应注意劳逸结合。双管齐下,后进生才有可能被转化。

三、结束语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熟悉每个后进生的气质类型,挖掘使其后进的原因以及心理特征,对症下药,并用爱心来激励他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乐于求知,积极进步。只要教育工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职校后进生的思想就会得到转化,行为就会有所改善,成绩就会得到提高,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第2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理性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学校学生往往是在中考中未能顺利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无奈之下选择了职业学校,他们大多对自己缺乏正确评价,对未来充满悲观和迷茫,对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少有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为自己的理想做准备,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是一无所知。因此,在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深入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个性,理性分析自身的潜在优势和不足,从而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找准自身发展目标,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增强学习内动力,以在毕业后能更好地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

一方面,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中职学生剖析自我,认知自我,了解社会,熟悉职业,最终确立目标,建立自信,帮助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促进职校学生培养职业发展的所需能力,如过硬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意志品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为职业发展积蓄能量和优势,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职业生涯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前辅导,使学生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以及求职中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帮助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脱颖而出,最终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3.有利于职业学校的长足发展。

面临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职校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毕业即失业。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和自我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有利于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市场就业的成功率,缓解就业压力。因此,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及学生的就业满意度,提高学校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有利于推进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信息时代要求人才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择业观念更加科学化、多元化。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而且能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对自己进行理性、正确及相对准确的定位,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自己具有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能力。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使得每个人都找到切合自身特点的美满生活,从而使得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有序。

由此可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本质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生涯教育面临种种问题,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策略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根据中职学生发展和成长规律,分阶段实施教学,第一阶段为职业了解期,即认知教育阶段,针对一年级学生,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自我,了解专业和职业世界,树立发展意识,同时包括生涯规划、科技创新、专业创业、优质就业等意识的引导;第二阶段,针对二年级学生,主要偏向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并进行生涯规划、科技创新、专业创业、优质就业等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针对三年级毕业生,通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就业或继续深造,注重培养学生求职技巧、职业情感和工作态度等,关注学生去向和指引,进行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形式实现多样化。

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在开展时就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目的是让中职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制定职业目标及能够很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基本训练,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1)可以通过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程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导作用。(2)通过职业生涯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辅导学生增进的自我认识,确定就业领域,帮助中职生建立自信,摆脱自卑并在择业和就业方面进行充足的心理准备。(3)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学生碰到的问题,设立不同的专题讲座。(4)在学科教学中,在适当的单元或话题中,通过教学内容的教学或者是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素质等。

第3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三毕业班;中等生;重要性;人人成才

现在中等生被定义为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介于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一类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情绪稳定,不善于表达自己,在校表现和学习能力在班级中都处于中等水平。这部分学生不能说他们没有潜力可挖,而是他们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从人数上说,中等生人数一般可以占到班级总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从而构成班级学生的主体。他们一般都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并且在学校他们的一切事务好像都不怎么需要老师操心,这就导致了他们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爱护和教育培养。因此,中等生似乎正渐渐成为“被忽视”的群体。长此以往,如果教师只重视了“两头”而忽视了中等生的存在,会使中等生养成不思进取和事不关己甘居中游的不良心态,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年级甚至学校的学风,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因此,在高三毕业班中,通过教育引导促进中等生向优生转化,促进学生人人成才,理应成为每一个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抓中间”不仅有利于班级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氛围,使中等生自身得到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两头”的进步而达双赢, 最后实现班级中全体学生的发展。反之,如果我们削弱和忽略对中等生的关注,这将会导致他们进取心和动力的丧失而逐渐沦为新的后进生。另外,中等生的停滞不前,不仅大大缓解和减小了对优生的压力和冲击而使优生在学习上停滞不前,又使得原来的后进生看到“志同道合”者的增多而更加肆无忌惮地放纵自己。长期下去,这样做势必导致优生不优,中等生滑坡,后进生队伍不断壮大的结果。毫无疑问,一个高三毕业班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这最终会导致班风学风的败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在高考中整个班级“败走麦城”。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中等生,关注他们的成长成才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个中等生都发挥出自己的应有水平。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在心理上,拥有和享受老师的爱,这是每一位学生的渴望,也是每一位中等生的渴望。可是,在现实中,高三任课教师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生和后进生上,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冷落了。这使得中等生的精神追求无法得到满足,进而使得最具可塑性的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切实关心和培养。这是教育的失误,也是一些高三毕业班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高三毕业班中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树立“人人都是教育对象、人人都是关心对象”的教育思想,一定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同样给以足够的关注。每一个高三任课教师都需要走进中等生,倾听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做到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有些中等生性格沉稳内向,有些中等生胆小而且不愿意跟老师过多接触。所以,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们在课上课下都需要给他们多一分关怀,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多去听取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激励他们的进取心,促进他们不断进步。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候都会给中等生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甚至给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并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

其次,在教学中,高三毕业班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做到机会均等,不能总是顾“两头”。不要认为中等生不怎么需要教师费心就可以暂且放一放,也不能在上课时总是把难题留给优等生,简单题留给后进生,这样一些类似的做法会很容易让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慢慢减弱。事实上,我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中等生思维与行动弹性大,他们往往比优等生和后进生更加容易获得巨大进步。若高三毕业班的教师能够多给那些不善表达自己的中等生以表现的机会,这必定能极大地调动班级中等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关注毕业班里的中等生不仅有利于使班级中的后进生们看到榜样,增强信心,更能促进暂时领先的优等生快马加鞭,勇往直前,从而全面提高所在毕业班级、年级乃至学校的学风。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加登纳强调,学校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使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明显提高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得大部分的中等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从而在学习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突破。这就需要高三教师将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中等生身上,务必使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班级中等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符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高三毕业班的任课教师如果偏向优等生,则中等生不能适应,后进生更加感到茫然;如果偏向后进生,则中等生感到“吃不饱”,而优等生觉得乏味。因此,高三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向中等生这个班级的主要群体倾斜,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定位在中等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考虑到有利于中等生的接受,从而减缓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样做既有利于面向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大多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通过老师课后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来弥补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足,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关注“中等生”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优等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帮助,又回到了以中等生为主体的传统的课堂中去,这样会使得教育由“面向全体学生”走向面向“中等生”的误区,致使既定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实践证明,若能把高三毕业班里的中等生管理好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总之,关注班级里的中等生是提高整个高三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学校建立良好声誉的关键因素。愿每一位高三教师,能把自己的关爱慷慨无私地投给班级中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的关爱下早日成才,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天凌.中等生,怎样拥有更灿烂的未来[J].家庭生活指南,2011(2).

[2]钱克是.让“中等生之花”开得更加灿烂――中等生的转化策略

第4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教育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因此学生的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不论是个体的基本道德素质、学习习惯还是学习能力等方面。有些学生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在班级学习中遥遥领先;有些学生学习生活习惯不良,领悟能力差,在班级中自然落后;有些处于此两者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部分人处于多数)。根据此种情况,有的学校往往把学生分为三层次:优秀、中等、后进,制定分层教学的策略。而针对中等生,在学校各班学生中数目居多的是那些表现平平、成绩一般、日常里言无不正、行无不规、品无不端的学生,我把他们称之为中等生。

一 现状扫描

我常常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谈心,说说笑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甚少。反思之余,觉得区别仅在于老师给予“中等生”的关注最少。我也发现,“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在老师心里与情感世界便成了若隐若现的空白点、盲点,成了学生群体中被遗忘的层面、孤独寂寞的第三世界。

二 影响浅析

中等生不仅是构成教育整体对象不可分割的主体,也必将是未来社会公民的主体。中等生不仅仅是班级学生的大多数,其思想、舆论、价值取向、行为走向也是班风的标志,班级素质的体现与主流。关注并厚爱中等生,不仅可以从中不断地造就优生,而且能使班级整体推进,共同进步。

三 思考与对策

1、目中有人。

教师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关注厚爱中等生。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前,我摸摸几个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的头,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出问题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随时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或者对他们竖起大拇指。

2、心中有爱。

“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情感关注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师爱是伟大的情感,也是一种教育力量与手段。只有中等生从心理上接纳了教育者及其教育目标,才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要用一点尊重、一点微笑、一点鼓励、一点欣赏用真情去保护自尊与人格,去捕捉闪光点,树立起精神支柱,唤起激情,就能使中等生出现收益终生的转机。

3、贵在真实。

第5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新学期,在一次全组语文老师集体备课中,一位老师感慨道:“开学以来只记住成绩好的学生名字和那些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大部分处于中间的学生没有多大印象。”一想确实是这样,中等生的名字似乎总是很难记住,理性思考一下,发现这种心态对整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是很不利的。尖子生不用怎么督促他们都会用心学习,老师的关注更多是在锦上添花;后进生则得到更多关注:作业完成了吗?笔记记下了吗?该背的诗文背会了吗……可在这些关注后,他们的进步明显吗?答案是不明显,因为他们的“完成”只是在“安慰”老师,真正考试时成绩的变化并不大;那么中等生呢?如果我多督促他背课文,那么默写分数会提高;如果我课堂上多提问,阅读理解把握会更好;如果我讲评作文时多说两句,作文成绩会进一级……这些“如果”告诉我对中等生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班级的语文成绩。

要重拾被遗落的群体,我首先把两个班属于这个群体的学生理出来,发现中等生的情况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

一是课上课下中规中矩但学习能力需加强。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重视他们课上的听课效果,让他们勇于表现自己,同时要注意对他们方法的矫正和答题技巧的培训。

二是本着“中庸”的态度,既不想拔尖,又不想落在后面,悠闲地对待学习。此类学生要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想办法让他们内心有比拼的压力,进而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不再那么漫不经心,变得紧张起来。

三是自控能力差,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随心而动,自己学不好的同时还影响课堂。对这类学生要让他们明白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此外还要帮他们隔绝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去学习中找自信。

在这个前提下我对中等生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大胆有效的调整:

第一,课堂上关注。中等生常常是沉默、胆小、不发言,那我就让他们发言。我利用课前两到五分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往主要针对两头,现在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两头。在被动关注中我发现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闪光点,比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用词优美、语言流畅等,当然也有问题,如笔记记得不全面、背诵做不到滚瓜烂熟、听的能力有待加强等。在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同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并向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我发现有些学生的眼睛不再死气沉沉,变得灵动了。

第二,走近学生心灵。古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失乎情。心灵的沟通,才能碰出爱的火花。中等生大多心细,善于察言观色,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可他们不够自信,对老师的提问即使知道答案也不善于去表现自己,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缺少唱“主角”的机会,长此以往消极心理会愈加严重。要改变这种消极的心理,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换位,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有怎样的心理,又希望老师如何对待自己,老师的哪种策略会在我身上起作用等等,这样换位思考后,再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彼此之间的距离近一些,减少双方的身份差异。

第三,制定适宜的目标。每一位学生要明确每一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有哪些,目标一旦确定,就会明确前进的方向,就如打游戏完成任务一样,每完成一个目标就会激发更大的热情,进而克服困难去完成下一个目标。中等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语文成绩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我就让他们明确每篇课文的目标,同时帮助他们制定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结合他们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稍加努力就能达到。当成绩达到目标,教师就大大地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四,创建竞争平台。中等生往往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阻碍着他们进取。中等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有待开发的各种能力,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比拼的天性,给他们创建竞争平台,使之在竞争中增强兴趣,促进学习。同时,中等生通过竞争,就会在同伴中实现良好的自我价值,他们渴望受到关注和认可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具体实施中,我把他们分成小组,每节课都进行比拼——谁回答的问题多,哪个组参与的人数多,哪个组谁不在状态,这些都可以反映在小组成绩中,获胜的小组有奖励,分数低的小组小小惩戒一下,我发现效果出奇的好,不仅使语文课堂很活跃,还可在学生的回答问题中窥探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6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一、心理分析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学生出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感到怀疑并作出过低的自我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大多数中等生有自卑心理,自卑的成因有其身体、性格缺陷等内在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等外部因素。教师要去了解他们产生自卑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自卑心理对人的成长有极大的消极影响,这部分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真的事事不如别人,把自己定格在班级的中等位置。教师只要在教学中、生活中经常关注他们,他们的自卑心理是可以得以消除的。丢掉包袱后,他们的成绩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逆反心理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因其自身固有的传统思维定势产生的和一般的常规教育要求相对立的情绪和行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其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有了极大的飞跃,但这两者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生理的成长快于心理的成长。有些学生思维活跃,有独立性和批判性,但由于阅历浅、经验少、思想不成熟及意志不坚定,所以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片面、固执甚至极端。他们往往会把教师的正常教育从反面去理解,以为教师是和他们过不去,嫌教师多管闲事。这种学生尽管聪明,但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大多成绩中等,如果教师真的不再管他们了,他们就很容易成为后进生。

二、应对策略

对于那些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为他们搭建表现的“平台”,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能,使他们增强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有些学生在某方面落后可能只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偏差,老师在教学中适当调整评价方式,可能会让他们绽放出绚丽的光芒。我在教学实践中为鼓励中等生采取了一些策略。

1.搭建足够的表现平台

适当的压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在选英语课代表时我从不选英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而是选别人并不看好的中等生。中等生因为从没当过如此大的“官”,教师的器重会让他们受宠若惊。他们也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教师要适当开导和鼓励他们。我和他们反复说“Nothing is important!” 我一般选两个课代表,都是中等生,两人有不同的分工,他们之间有协作也有正常的竞争。一般只需要半学期,他们就会成为令人信服的学习领头人。除了课代表,组长等小干部我也大多让中等生去担任,条件就是工作要认真负责,做不好马上就换人。结果大多数学生的表现令我满意,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英语成绩稳步上升。

2. 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比较活跃,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面广。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机智灵活的活动为中等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是英语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语言,教师还要使用表情和肢体语言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对他们的表现要大加赞赏。因为受到关注,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有一次在教授”proud”单词时,我问一个平时不怎么受人注意的女学生“ Are you proud of yourself?”她犹豫了一下说 :“No”.我马上很认真地看着她说:“ But I am proud of you. You often help me clean the blackboard. Your calssmates are also proud of you because you bring them happiness. You are important not only to your parents but also to us.”她听懂了我的话,显得很惊讶,以后上课明显活跃起来,成绩也提高了,人也快乐了。所以对中等生,老师绝对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

3.敞开心灵的大门

第7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赏识教育;教学策略

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激励、表扬等方式,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方式,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在鼓睢⒃扪镏谐沙て鹄吹难生,比在批评、责骂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更加健康,性格也更加乐观、开朗。班主任利用赏识教育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正视自己,学会欣赏他人。下面,笔者从学困生、中等生、尖子生三种层次的学生,讨论小学班主任应如何使用赏识教育法来管理班级。

一、赏识学困生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学困生是指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学习能力较弱、纪律较为混乱的学生,他们是最让班主任感到头疼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认为只有学习好、成绩好才有出路,所以他们对这些学困生过于严厉。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由于教师的偏见会变本加厉,变得更加不服管教。赏识教育对于学困生来说十分重要,学困生渴望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希望能够得到教师以及同伴的认可。因此,班主任必须要对学困生给予更多激励性的评价,不断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性格比较木讷,做事唯唯诺诺,学习成绩总是倒数。每次我跟她聊天的时候,她就像是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十分紧张。为了改变她这个状态,我经常夸奖她,先是夸她“你今天的头绳真漂亮”“你的字写得真好看”等,然后在一次考试中,这个女孩子的作文得了高分,我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其他学生为她鼓掌。这个学生一开始十分紧张,但是我依然经常开导她、鼓励她。后来,这个女孩子开始尝试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还让其他学生帮助她解决学习难题,跟她做好朋友。后来,这个学生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

二、赏识中等生

在班级中,尖子生由于成绩优异能够得到教师过多的关爱,学困生也会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这就忽略了中等生的实际需要。然而,中等生是班级中的最重要力量,人数也最多,只有真正重视中等生,鼓励这些学生不断进步,正视中等生为班级、为学习作出的努力,才能够建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也才能够真正管理好班级。班主任在赏识中等生的时候,要多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让中等生在班主任的赏识下迈向优秀,而非后退到学困生的阵营。我们班有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一直默默无闻,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她在练习册的空白处画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卡通小猪,我对她说:“这是你画的吗?真可爱。”这个学生很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点了点头。这个学生很喜欢画画,于是,我让她组织其他学生,设计本班的黑板报。这个学生表现得有些受宠若惊,因为一直以来她都很少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我告诉她:“老师相信你,你也要相信你自己。”后来,这个学生设计的黑板报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爱。这个学生看到大家都十分认可她的成果,也十分高兴。

三、赏识尖子生

尖子生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师爱。然而,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在使用赏识教育法来管理尖子生的时候,不应该过多地表扬他们,以免他们产生骄傲自满、高人一等的负面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自负的学生,更不可过分赏识。在赏识尖子生的时候,班主任可以适当地肯定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且为他们制定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成绩十分优秀,家境也很好,但是这个学生总是目中无人。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以8个人为一组,进行拔河比赛。其他学生分组时,都没有叫他,这个学生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其实有些失落。于是,我私下请班级里的另外一个学生主动邀请他。趁此机会,我先肯定了他的能力,再对他进行团队教育,后来这个学生渐渐与其他学生打成一片。

总之,赏识教育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班主任也要因人而异,把握赏识教育的标准和尺度。班主任要用赏识教育来转化学困生,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使他们重新燃起学习兴趣;班主任要用赏识教育来鼓励中等生,让中等生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班主任要用赏识教育来管理尖子生,不要过多表扬他们,而是要让这些尖子生正视自己,并且树立集体荣辱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参考文献:

第8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Plant Parts这一课是冀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十课。本单元教材选择植物为中心话题,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植物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并学会用英语来表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来了解植物与人的关系并懂得爱惜生命,珍爱自然,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首先考虑到八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最浓,富有探索精神,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敢于展现自我,敢于创新,但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做到分层设计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优等生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式如feed…to,feed on/with,billions of,What does/do…do?What is/are…for?了解植物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中等生基本掌握并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式,了解植物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基础弱的学生要求尽可能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式,了解植物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在能力目标方面优等生要求能顺利描述植物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中等生基本能描述出植物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基础弱的学生要求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描述出植物的四大组成部分及其主要作用。

在分层总的设计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也按照学生水平的不同,尽量进行分层教学。以下是我在几个重要教学环节中分层教育的一些具体做法:

Step1.Lead in(新课导入):在本环节上,我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选择了一些学生非常喜欢的动态花草树木等植物图同时配上比较柔美的乐曲,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see just now?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和层次的不同,在提出问题时可以多重复几次这样就能让所有学生听明白老师在问什么;在选择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按照学习水平的高、中、低这样的顺序来叫学生回答,这样基础中等和基础稍弱的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同时基础差的学生如果有英语表达方面有障碍,可以在听别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学习和补充,从而克服一部分学生口语较弱这一障碍,使所有学生都能大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Step2:Listening(听力训练):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本课之后,我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设计了听力训练。本环节设计了这样的三个问题:1.How many parts do plants have? 2.What are they? 3.Where do they grow?在听录音之前,先让学生大声读出这几个问题,在读题的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理解题意,了解听力训练的任务。在此项任务中,我对优等生的要求是顺利掌握本课大意,能回答所给的三个问题;中等生要求基本了解文章大意,尽可能回答所给问题;而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尽可能了解文章大意,在别人帮助下尽量能回答所给问题。为了确保学生完全了解此项任务,在上课时我会适当询问这三个问题的汉语意思,然后再播放听力材料。材料播放两遍之后,每个问题按优、中、差的水平层次叫三到五个学生来回答。这样既给了优等生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机会,又给中等生回答问题缓冲的机会,同时也给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别人反复回答问题时再次学习的机会,以便他们最终能回答所给问题。最后每个问题再让全班集体来回答一次,再次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这部分里把第二个问题作为突破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植物四大组成部分的英语表达,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语言铺垫,分解他们口语表达较差这一难题。

Step3:Further study(阅读训练)这一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回答这样四个问题Qustion1.What do roots do?Qustion2.What's the stem for?Qustion3.What are leaves for? Qustion4.Why do plants have flowers?Just because they are beautiful?优等生要求朗读完课文后能独立回答四个问题并默写出这四个问题的答案;中等生要求朗读完课文后能在课文中找到答语并回答这四个问题;考虑到基础弱的学生口语表达较差,要求他们能在课文中找出答语,并能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读出答语。朗读完课文后,让部分优等生先来回答问题,发挥他们口语表达好的语言优势,同时让全班学生重复他们的答语,化解中等生和差生口语方面的弱势;接着让部分中等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同时要求其他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写出答语,基础差的学生跟读答语;最后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经过前面的反复回答,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口语方面的弱势基本得以化解,他们基本能回答出所给问题了。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完成了各自的学习目标,能表达出植物四大部分的主要作用,本课的学习重点也得以突破。

第9篇:中等生教育策略范文

一、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分层指导宏观艺术

教师要分层指导组内成员交流讨论方法,务必使组内不同层次成员间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启迪、相互帮助与相互欣赏,并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彼此信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共同进步提升,杜绝“假合作”和“搭便车”现象,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消极学生,提供情感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合作,又要强调合作小组整体成绩的提升才是追求的目标,形成一个互帮互学、民主、宽松、自由的优等生主动帮扶中等生、学困生的和谐合作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要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科学引导,既不冷落学困生与中等生,又照顾优等生,并使优等生先帮助中等生与学困生,再由中等生与学困生向优等生汇报展示成果,使各层次学生都得到和谐发展。

二、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分层指导微观艺术

主要从“优等生指导艺术、中等生指导艺术与学困生指导艺术”三个层次进行阐述。

1. 优等生指导艺术。教师对于优等生,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又要创设机会发挥优等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由于优等生是组内成员交流讨论的主导力量,自信心强,且对问题解决能形成明确观点,故要注意提醒其“理解和归纳能力较弱、尚未把握问题解决策略”的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同伴的陈述,并鼓励在听的同时,注意分析、判断同伴所讲的内容是否令人信服,是否需要补充,或者通过提问提出质疑,和同伴一起理顺思路。

为更好地发挥优等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带动学困生学习,在组内讨论交流中,可先听学困生的见解,学困生说不完整或解决不了的再由中等生或优等生帮助解决,这样可起到生帮生、生练生的作用。为让优等生“吃得饱”,可要求优等生提深层次或总结性的问题,在全班汇报展示。

2. 中等生指导艺术。教师对于中等生,既要给他们提供组内交流讨论,充分汇报展示其独立自主思考有价值问题成果的平台,又要通过组内汇报展示成果发现他们存在的共同问题与不足,并指明努力方向、促使其积极向上,还要适时对中等生进行有的放矢地启发、点拨与帮助,促使中等生掌握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继而有效提升中等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学困生指导艺术。在组内成员交流讨论环节,教师既要关注学困生的表现,改变对学困生的偏见,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并大胆发表见解,又要善于给学困生提供更多耐心细致的关爱、指导与帮助,充分灵用情感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活动,还要特别关注对学困生的心理进行适度辅导,以帮助学困生克服焦虑心理,增强自信心与自尊心,有效提升自我成就感。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对自卑感强的学困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善于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促使其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感。教师也要认真倾听学困生发言,适时和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的学困生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体地位,使优中生学会接纳和帮助学困生。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他们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困生正确的合作意识,促使学困生积极思考并迅速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构建民主和谐的合作学习环境。

教师对性格内向的学困生,既要经常与他们沟通,消除他们与师生交往时的胆怯和害羞心理,又要激发性格内向学困生的参与意识,鼓励把内心想法大胆表达出来,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这样,就会使性格内向的学困生克服胆怯心理,体验到成功喜悦,意识到自身参与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责任感,并渐渐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对于缺乏合作兴趣的学困生,既要注重平时心理辅导与严格监督,更要想方设法提高体会学习乐趣,还要促使他们“端正态度,摆脱懒惰,学会思考,热情主动”地加入到组内交流讨论中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