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少年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心理上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而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他们既像大人,又像小孩,有时显得很懂事,有时又流露出稚气。
二、体育训练的德育内容及任务
1、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2、认识体育的科学性,相信和尊重科学锻炼身体的道理。
3、良好风气、互助互爱教育:自觉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严格执行课堂常规和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的各项规则。
4、集体主义、纪律教育:热爱集体,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增
强集体观念。
5、文明道德教育: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
6、爱护公物、热爱劳动、意志品质教育:爱护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打扫体育场地卫生。勇敢坚毅,吃苦耐劳,自尊自强。
三、体育训练过程德育的基本形式
1、通过组织身体练习对运动员进行教育。体育训练过程既有脑力活动,又有体力活动;以体力活动为主,又以脑力为主导。德育工作始终围绕着紧张的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进行。
2、在运动员身体活动中抓活的教育。体育训练过程队员的身
体活动千姿百态,他们的思想活动也千变万化。在体力活动中出现的思想活动,往往是一闪而过,需要教练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积极引导,抓紧教育。特别是对于训练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更应及时抓住好的或坏的表现,对运动员进行具体、生动、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
3、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体现在体育训练的全过程。通过对运动员的严格要求,德育才能完成得好,严格要求包括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思想、作风、组织性、纪律性、遵守规则等等。
4、训练中严密组织教学,是训练过程德育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全训练课的组织越严密,不仅训练收效明显,而且训练中德育工作也能得到充分体现。
1、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在开始训练中,整队和准备活动是必须的。教练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队员,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在其它项目中也可以通过实例,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2、顽强品质的培养。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练应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队员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竞争意识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队员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训练中,把队员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队员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队员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练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
4、心理承受能力教育。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代少年运动员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更加脆弱,承受能力更低。教练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专项时,把不合格的厉害关系告诉一些不合格的队员,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能顺利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情境 有效创设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呈现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开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融意情行为一体。情境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创设情境或案例,将学生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交流和反思,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实现价值引导的目的。为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应当重视以理服人、以真信人、以效示人、以诚感人。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课堂教学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的点滴渗透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生活”中思考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教学性质
长久以来,课改前的教材充斥着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其强势的理论性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使处在思维认知较低状态的学生很难接受这种高位状态的思考方式,总有“坐飞机”的感觉。因此思想品德课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学生游离于课堂,那么教师的教学如同空塘垂钓,将一无所获,思想品德教育目的难以达到。而情境创设正是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到于人于己均有莫大关联的生活中,势必引发师生对学习深度的思考,同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经加工的案例要站得住脚,以真信人
教师要善于捕捉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素材,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由于并非所有生活素材都可直接引入课堂,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情境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对生活素材要按照教学需要进行改造和加工,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只有真实的、科学的情境,才具有说服力,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三、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1.活动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将学生带入社会中,从生活中选取某一个典型情景,并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情境展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最后进行小结。这样学生不仅兴致相当高,还能在活动中锻炼能力,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2.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并且提供某种刺激性模式,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期望,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若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会得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快乐。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有生动性、形象性及直观性,而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依据学生的特点,利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对于调动广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合理情境,形成浓郁的课堂氛围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奇、惊讶与新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效,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想象力,同时融入对心灵的美的陶冶,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4.故事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故事,并将教学内容贯穿其间,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若依据教学内容,合理穿插一些生动形象、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寓意较为深刻的故事,则可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觉悟。
四、典型的素材要用得全,以效示人
近年来,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一词广为流行。社会倡导的“低碳”是通过科技和创新,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课堂教学同样讲究“低碳”、高效,即通过挖掘、剖析,尽可能选择典型素材,让学生从平凡、简单的情境中感悟出深刻道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大大增强,积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然而有些老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运用时剖析不够,造成大量素材堆积,有的交叉重复,有的偏离教学目标,有的前后知识联系不到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和学生思想的混乱,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五、形成师生平等的情境教学气氛
师生平等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专制且高压的课堂气氛是否适合情境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实现师生平等,才能促使师生间更情投意合,才能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追求进步。
六、放出去的话题要收得回,以诚感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自主合作性;生活化;对话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式”、“填鸭式”以及“管束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教学需求,而且教学中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积极性不足、教学方式和方法无法满足最新形势的需求以及实践形式过于机械化等,亟待解决和完善。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新课改不断推进和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见解,因此根据最新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等因素不断地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途径,成为教学进程中的重任之一,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性的学习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进程中,教师注重在教学中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性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工作得以创新的良好方式,而且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详细一点来讲,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堂主人翁”的意识,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的氛围,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师要在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的前提下,巧妙地设置具有疑问性的情境,激发和带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性学习的热情和氛围。比如在学习《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的《隐私和隐私权》这一章节之时,教师可以在将基本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后,将学生分成实力相当的小组之后,向学生询问这样一些问题:如果你们的父母向你索要QQ密码,你觉得要求合理吗?如果父母看了你的日记,你会如何跟父母沟通?学生在问题的讨论和总结的进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的给予恰当的帮助和引导,并通过讲述一些最近媒体上公布的关于暴露个人隐私给当事人所带来的烦恼的事例,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隐私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将所学知识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也使得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高程度的提升。
二、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独特作用
众所周知,生活是一个广阔灿烂的学习舞台,思想品德的相关事例和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尝试将所学内容向生活靠拢,并且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进一步地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延伸,不仅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的取舍教材内容,而且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以及认识特点等尽可能地使得思想品德课具有生活化的气息。其次,任何科学都来自生活,并且最终都要回到生活中去,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情境所能带来的教育意义。比如在进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的学习后,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坐火车外出旅行的途中,你因为疲劳想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是旁边的乘客一直大声笑闹,这时候该如何保护了自己权益的同时尊重了他人的权利?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及时地给予支持和适当的纠正,在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下,不仅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再者,课堂中的短短数十分钟是无法满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的,因此在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喜好或者最新的社会动态,设计出具有一定意义的生活主题,在给出问题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找寻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获得更大程度上的进步和提升。
三、践行合理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意味着师生间平等地位的体现,是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奋发向上的良好教学方式,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注重增强师生对话交流的实效性,是创新教学形式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途径。第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真诚对话的保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积极地创建轻松、和谐以及美好的课堂环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融合到学生的群体中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学生坦诚相对的状态下让学生获得情感和理智的体验,同时也能在此进程中更加清晰的掌握学生的最新学习情况,为教学内容的不断补足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第二,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对话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到对话教学中来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章节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单调教学模式,可以跟同学们一起进行小话剧的组织和编排,在和同学们的表演和对话中将所学内容融入进去,从而使得学生在仿如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内涵和意义,真正地达到了“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效果,对于学生尊老爱幼等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有着一定的启迪意义。第三,随着思想品德教材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对话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督促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要更加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去探索课本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人生道理,在有效地对话中为学生提供成长进步的更大平台。
在传统的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并且不断深化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注重创新教学途径和方式,不仅符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进步需求,而且为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催化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地利于教学途径创新和改革的良好措施,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的进步输送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易苗军. 《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考试周刊.2011(52)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和时效性等特点,能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定影响,对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是影响深远。在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教育信息可谓是广阔无垠,为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信息,让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变得新颖别致。不过网络中也存在不少负面信息,如果不能做好筛选工作,反而降低思想品德的教育质量。
一、传统和网络环境教育相结合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并不代表着完全摒弃传统教育内容和模式,需做到两者之间的融汇贯通。其中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课堂上以精讲为基础,积极配合网络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人,以此提升教育效率,强化课堂教育效果。中学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需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核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搜集资料、寻求答案与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指定的网站上搜集本节课所需的素材。不过,教师设计问题的指导思想需正确,要求中学生普遍关注一些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而且网站指定也应适用、便捷和健康。同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共享网络思想品德教育资源,他们在网站上搜集资料时,所寻找到的内容不可能完全一样,只有丰富教育资源,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网络自由度共享,可让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更加全面,从多个角度教育学生。另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这种讨论模式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中,也可在课堂上实施,在讨论过程中,由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帮助他们合理选择和使用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实现强化教育的目标。
二、建立一支思想品德教育队伍
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中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教育队伍则起着关键的辅助作用,在网络环境下,要想提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同样离不开一支精干的教育队伍,整个教育团队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确保专业素质、教育观念和模式等符合中学生的需求。学校网络作为融合网络技术与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要求管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熟悉基本的网络情况和计算机操作技巧,这是对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为此,中心思想品德教育者不仅需积极学习网络理论知识,了解和学会运用网络,还要思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网络环境有机整合,促使教育理念、方法、途径和内容等多个方面,均适合时代的需要与发展。同时,学校应鼓励思想品德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或者定期邀请校内外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比较优秀的学者、专家、教授和教师等,利用网络技术或进行面对面交流经验、讲授知识,提供咨询服务和思想交流,不断开阔中学生的视野,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并完善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技巧。
三、完善规章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在新形势下开展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需认清时代特点和发展现状,大力推进和提倡学校网络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的开展与实施,通过一系列有特色和教育意义的网站,使其成为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资源,并起到领头作用。同时,由于网络信息错综复杂,应做好网络监控工作,注重搜集、整理、分析和筛选信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者需发挥“守门员”的功能作用,积极引导、主动出击,利用网络即时,及时了解师生双方的思想状况,并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发言与讨论,针对有益信息应扩大影响和宣传,让更多的中学生从中获益。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和讨论交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鉴定他们热爱社会主义和祖国的信念。另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变化明显的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虽然接受能力较强,但是自制力却较弱。网络信息库庞大,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部分不良信息,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者应肩负着引领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健康学习的重大责任,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辨别力与自制力,真正促进其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四、精心策划开展网络教育活动
网络的本质在于特色和内容,在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在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将教育模式和资源移植至网络上,而是需精心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者可从最基本的网络知识教育开始,保证网络环境对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正确引导和技术支持,在网络上拥有独立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成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交流的综合性平台,拓展思想品德教育途径。同时,开展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网络思想品德教育、讨论和交流活动,精心策划、设计开展将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思想性集于一体的校园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诸如,可以开展网上游戏竞赛,设计多种游戏;开设网络论坛,利用社会热点、重大事件、重大节日等良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另外,需整合社会、家庭的思想品德教育质量,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但是社会和家庭的力量也不同忽视。在社会上,为中学生创设良好的思想品德风气和文化氛围;在家庭中,家长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做好监督。
五、总结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需充分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合理筛选和整理教育内容,与当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吻合。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者需充分发挥个人聪明与才智,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内容与模式,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费晓婷.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研究[D].苏州大学,201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47-01
前言
作为学生教育的关键阶段,初中教育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品德以及价值观念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为保证初中生能够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在此阶段加强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要结合当前社会思想道德发展的趋势,培养初中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1、当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思想品德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在不少学校的眼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副科”,不应将过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其中,造成其教学目标缺乏。此外,不少教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不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品德教育质量落后在所难免。学校以及教师的不重视,给初中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学生会认为思想品德的课程并不重要,以至于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果不佳。
1.2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不够丰富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述,大部分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很少结合使用其他参考资料。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仅靠课本讲述难以满足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思想品德教学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依然是采用应试教育试卷考核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1.3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陈旧
初中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不但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也是培养其学习能力与认识能力的关键时期。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而是依据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于内容枯燥的思想品德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备,课程与时代相脱节,导致学生感觉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难以理解,导致教学效果差。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创新途径
2.1明确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目的
明确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目的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只有确立明确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教学目的才能为思想品德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老师才会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并相应增加部分学时,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才能引导学生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教师还要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做好充分准备,以确实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
2.2 创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做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借助图片、文章或者视频,采取学生们最为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科学采取互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2.3积极拓展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范围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也处于不断的更新当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不能单单依靠课本,也要注重对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课外的相关参考资料,以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而且学习材料进行选择与教学内容相近、实用性强的,以便促使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拓展了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深度。
2.4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品德实践课程
教师除了要利用多媒体、课本以及课外活动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外,对于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也应加强重视程度,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够有效的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形式,而且对于提高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活动的体验,结合课堂之上教师讲述的内容,学生们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收获与感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采取主题班会、社会服务活动或者是社会调查等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归纳,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确保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以保证初中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家庭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都是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素质的主要途径。它们相辅相成,思想品德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也要受到主体思想的支配。
思想品德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它帮助未成年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正确认识世界的武器和人生目标,为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它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依据和前提。未成年人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
教学实践证明:思想道德教育迫切需要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深入到学生心灵的深处,而心理学知识是教师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心理辅导中的自由联想、暗示、心理换位等许多沟通方法,可以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使思想品德教育更有人情味,从而减少教育工作的阻力。
在目标、理论基础、内容和发挥作用的方式等方面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或者互相取代,两方面必须配合得当。它们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因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多样化,比如通过在班级设置“文明监察员”,邀请相关单位举办法制知识讲座,举行文艺表演,开展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等活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活泼多样的方式开展更为学生接受,反过来又促进了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好处就在于可以突出家庭和学校在育人上的协调配合,一是通过学校给家长授课,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质量,帮助家长解决家教中的难题;二是积极引导和吸收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监督和管理。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课堂教育相结合
首先,教师创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积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其次,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第三、教师本身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做学生的榜样。学生常常以教师的行为、品质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他们把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典范。可见,无形教育的效果会大于有形教育。所以,重视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人格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运用教师微笑的表情,营造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传递情感,沟通心灵,征服学生,消除中学生心理的紧张和淡漠,形成健康的心理。
四、心理健康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
例如增加投入,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具体包括墙壁的粉刷、教室的布置、宣传展览品的粘贴和悬挂、花草树木的种植、景点的安排等,都从育人角度进行精心设计,一丝不苟,让学生在一种美丽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再如,对所有教师还要强调师表和身教,争当“文明教师”、“爱生模范”,教师形象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领悟做人的道理。另外,很有必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育对学生心理的塑造和完善也有独到的作用。
五、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得以直接实施
学校利用课堂教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日常的心理辅导讲座;设置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个别心理咨询等活动,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置校园网心理咨询处、真情告白、道德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专栏,与被教育者之间也可以网络互联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满足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需要。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社会实践;多媒体
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涉及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应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点去开展。然而当前中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过程中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对知识的感知大多停留在表面,学习知识不够深入。在这种环境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尤为必要。
一、社会实践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社会是学生另一个重要的学校和课堂,实践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一个人知识的学习与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同志曾经说过:“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中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直接关系到他们人格的发展和今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只有将社会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才能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社会实践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
1.运用视听型实践与课程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对于学生行为价值的教育,运用多媒体能够更直接更真实地呈现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看到实际发生的事物。通过视频、音频、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带领学生用多种方式和多样的视角去感知思想品德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领学生用正确的行为观与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多媒体给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认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讲到《知识让人生更美丽》这一课时,我播放边远山区学校现状以及渴望学习的孩子的宣传片,让学生了解同龄人的学习生活环境,并且与自己实际生活环境做出比较。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边远山区的贫困与教育的落后,体会到山区孩子学习的不易,也能激发学生对于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的珍惜。还可以开展捐赠书籍、衣物等公益活动,举办诗朗诵、征文写感想等活动,激发学生互帮互助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感悟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行动上坚定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信念。
2.在社会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设计实践活动,并付诸行动。比如参与调查式、小组竞赛式等适合中学生的实践活动。
如讲到《法律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旁听少年法庭,参加展览、讲座等,使学生了解法律。通过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和法律效力,增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可以制定“小法官”评选和任免制度。以近期表现为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庭”的机会和可能,不断拓宽学生整体参与的范围,扩大影响面。还可以让学生分组去设计参与模拟法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法律问题,以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实践形式设计法律流程,将模拟法庭展示出来,最后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拍成照片,写出感想,并以海报形式在全班展示。学生通过模拟法庭“审理”发生在身边的案件,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动手的成就感,锻炼行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使学生将知识具体化,并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教育
社实践的进行场所是社会这个大环境,因此安全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实践中要预防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力度,平时教学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进行。掌握意外事故的自救常识,迅速冷静地处理意外危险,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素质。学校要采取安全措施,明确责任义务,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社会实践和思想品德课程只有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作用,才能在调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知识点教学,进而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以发展学生为前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社会实践课程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最重要和最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教育 方法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各种体育运动都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品德,同时,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提出要求,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所以,体育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体育的特殊环境,只是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造了条件,教育效果的获取还必须通过精心合理的体育过程的设计和坚持不懈的实施。当前体育教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往往被别人忽视,因此,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成为体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1.结合课堂常规和教学条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障,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课堂常规,如在体育活动中,有布置场地、整理器材等劳动任务,这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竞赛性,所以必须有严密的规则才能使竞赛顺利进行,如球类有球类的规则,武术有武术的规则,等等。教育学生求真求实、公平公开地竞争,遵守规则等体育道德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同教学条件结合起来。如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就可以在取放体育器材上提出要求。如搬移垫子不许拖拉,不许用脚踢篮球、排球,等等。体育课一般都在室外上,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与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和情绪,好的条件,如果不注意引导和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不好的条件,如果引导和教学得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如长期在室内上课的学生,到室外就会感觉怕热、怕晒、怕风吹的思想;而经常在室外上课的学生,可以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耐热、耐寒、不怕风吹雨打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因时因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结合不同的教学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时,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意志品质和行为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法,同一教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教育效果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组织教法,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如:长跑的练习,侧重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奋斗到底的精神;教师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跳山羊的教学中,经常有不少的学生由于紧张、恐惧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及时加强保护措施,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其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跳山羊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教材的内容存在着深浅、难易和练习形式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教材,充分挖掘出它们的不同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把课堂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的任务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接力跑、篮球、排球、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就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以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又如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遵守纪律的精神,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诚实、拼搏、沉着、坚毅的优良品质。体育教材的内在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体育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充分挖掘这些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4.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必须注意自身的形体与仪表风度美。与人交往要大方,彬彬有礼,着装要整洁、高雅。心灵是本质的美,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无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说的就是教师身教重于言教的深刻道理。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他可能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上课时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不说粗话;女教师不画浓妆,男教师不在上课时吸烟,等等。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地方,自己应首先做到。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做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模范。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经过切身实践,必然会认识到教师言行的准确性,从而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
5.结合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课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如在上课时学生中暑、晕倒、运动损伤等事件,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此类突发事件,在处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的精神。例如在田径课上进行一百米的竞赛游戏,按照游戏规则,输的一组必须做一些身体素质练习,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两组学生发生了矛盾。这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阻止,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遇事平静、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的精神。体育活动中的运动损伤是难以避免的,但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因此,教师必须十分严肃地教育学生,一定要提高纪律观念,在充分掌握技术要领的基础上才能投入训练,不要违反运动规律,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在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得到体现与提高。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学生 情感素质
当今时代,随着青少年思想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逐步加强了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力度。近年来,小学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情感渗透的办法进行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积极地加强对于情感渗透教学的研究以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其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地优化应用,是小学生获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思想品德中实施情感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并谈论了开展情感渗透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情感渗透教学地顺利开展[1]。
1.小学思想品德实施情感渗透教学的必要性
在对人进行道德感化以及教育的过程中,情感渗透具有的其他教育手段所不具备的积极意义,推动情感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必定能够使思想品德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就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状况而言,开展情感渗透的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具体而言,这种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小学生的天性来讲,他们更偏向于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并且非常不喜欢枯燥的说教。教师要推动思想品德课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赋予思想品德教学的理论某种情感性,然后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当今时期家人给与小学生的关怀越来越多,以至于限于了盲目地溺爱状态,小学生根本就不了解其思想中的错误趋向错在哪里,教师如果单纯地对其进行品德教育,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还会诱发他们心灵上的叛逆。而情感的渗透则可以使小学生慢慢地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正确,从而主动地进行调整和改变。
再者,从思想品德课程的自身性质而言,它作为一种思想品德的教育与思想情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目前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通过情感渗透的办法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恰好能够改变当前教育的弊端,从而达到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辅助。所以说,小学教师使用情感渗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2]。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2.1 明理导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就是将知识上升到行动的过程,学知识主要是明理导行为主要是勇于实践。如何处理明理、导行的关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呢?就一节课而言,首先让学生“晓之以理”,因为明理是行为的基础。再就是要激感,让学生“动之以情”,因为情感是行为的动力,有了情感才能付诸于行动。如讲有关孝敬父母的内容时,如果学生不了解父母的辛苦,没有心疼父母的情感,即便是教师给他们规定上几条,他们不情愿,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在学生明理的基础上,教师再“导之以行”,给学生指出正确的行为方向,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才能认清行为界限,自觉地按道德情感意识支配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小学生来说,白求恩、罗盛教这些英雄人物离他们生活实际太远,因而目标太大。为贴近学生实际,可补充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这样的效果会更好。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距离,可补充班内优秀学生怎样合理利用时间刻苦学习的事例。
2.2 通过情感渗透来推动教学的趣味性。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开展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极大一部分要归咎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教师要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积极地促进其理论性地有效转变,争取通过情感渗透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情感小故事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中的岳飞、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加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引导学生去领会这句话的意思,并使其思想境界达到爱国情感的熏陶。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情感地渗透。比如,教师在教学学生要关心父母的时候,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换位,引导学生去感受作为父母的辛苦。然后,教师再在学生的思想受到触动的时候,为他们指引正确的关心关怀父母的途径和方式,从而使小学生真正达到对这种品质的掌握。
2.3 以教师自身情感力量影响学生行为。小学教师是小学生行为举止以及思想境界的主要参考,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发挥着其他人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教师要使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其自身情感力量的影响来实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的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相连接,正确在教学及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设身处地”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在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等,或者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努力地从侧面去关怀和理解别人等,来形成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设身处地”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代表的情感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努力践行这种道德品质。
3.结论
总之,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新课标提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小学生的人文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性”。情感渗透的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具有非常有益的帮助,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推动情感渗透教育的开展,争取使小学生得到切实有效的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添东.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