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初中生物教学 创设情境

引言

世界上包含着形态各异的生物,教材中囊括的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且介绍的内容相对简单。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初中阶段生物知识,教师还应充分讲解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生物情境,使学生不再仅仅面对知识,而是真切地感受知识,在与知识的“亲密接触”中,在脑海中留有更加全面、深刻的印记。

一、以多彩图片创设教学导入情境

初中生物教材中虽然设置了众多图片,但是由于版面有限等原因,图片并不算丰富,每一个知识点基本上只会配有1~2张图片,甚至一些知识点并没有相匹配的图片。且为了版面美观,通常图片都较为分散,学生需要不断翻页,才能连续观赏图片,难以满足学生需求,无法仅依靠教材内容实现教学情境的良好创设。因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上搜索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连续、丰富、多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如在学习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形形的植物》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前先找到相关的植物图片,将窗帘拉好,营造相对密闭的空间和静谧的气氛,以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的植物图片。在相对暗淡的环境中,现代化教学设备发出的光线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初中生对自然更有亲近感,喜爱植物、动物,在观赏丰富多彩的植物图片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仿佛真的置于花园、森林之中。这时,教师再引出知识点内容,便能快速将学生引导至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知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二、以Flas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Flas相对于静态图片来说,更加生动且声情并茂[1]。其能够将生物知识以具体的形态、动作展现出来,实现对生物生理特点等的情境再现。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对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有效培养。

如在学习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种子萌发过程》时,教师则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Flas资源,或自己制作种子萌发的动画,为学生播放,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相对来说,教师自己制作的Flas会更加符合教学要求,且更具灵活度。由于当前很多初中生十分喜欢动漫和萌元素,因而教师可以在Flas制作中融入这些元素,形成Flas故事。如为阳光照射下、浇水下等不同情境的种子加上表情,使动画中的种子更具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当种子逐渐萌发后,教师还可以在动画中添上“嫩芽开始了新的生活”等字样,使学生对后续知识内容产生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真切地了解种子萌发过程的知识,并在愉悦的气氛中对其进行深刻记忆,主动对下节课内容进行复习,促进教学效果显著增强。另外,这一情境的创设有效解决了原本利用挂图展开教学而无法顾及后排学生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知识内容进行具体化、细致化了解,更有助于初中生物内容中重点、难点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以视频创设教学延伸情境

视频能够将真实的影像和活生生的生物现象重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2]。且视频中包含的内容相对教材更加丰富、生动,实现了对教学知识的充实及对教学情境的进一步延伸。如在学习冀少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视频,并呈现人类破坏生物系统后发生的自然灾害,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的相关知识点,并为下一阶段《人类和自然界的协调与发展》课程内容的讲解做好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将教学情境与自身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观看视频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放大不同生物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产生感慨。从而受到思想上的启发,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另外,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3]。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往往需要提前演示,但是很多后排学生无法细致观察到教师动作,而前排同学虽然能细致观看,但会由于教师熟练的动作而无法保持思路的紧跟,并要求教师反复操作。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视频代替原本的人工演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将实验教学延伸至虚拟的实验室中。并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中的暂停、回放等功能,对学生不明确的部分反复播放,或暂停后针对某一知识点详细讲解,充分确保学生对实验步骤等的了解,避免步骤遗漏等问题。并使学生在情境中对实验操作产生强烈的欲望,大大提高实验主动性及自信心[4]。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前也是未来我国教育领域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技术的运用,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生动的Flas及内容充实的视频,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兴趣,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实现课程内容等的进一步延伸,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学习生物知识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吕姝,陕亮,许荣科,鲁胜章.发挥教育技术装备优势开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以《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1(22):56-57.

[2]张永福,曹春国,张雨莲,曹亮.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7(13):113-114.

第2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概念教学 理性思考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属性,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初中学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搞好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新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50个重要概念,要求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笔者在认真学习《标准》的基础上,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重视凸显重要概念传递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现在的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机会太少了,生活空间有限,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又没有正确的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八年级上册中的生活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鸟类”,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已经把它认为是会飞翔的动物,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今后学习会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

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易混淆: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鲸鱼、娃娃鱼、墨斗鱼等都认为是鱼,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 抽象概念本身的影响:有的概念比较抽象,有的概念比较具体,具体的概念容易掌握,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掌握。如染色体、基因、细胞、光合作用等概念,抽象不容易掌握。

4. 感性认识欠缺的影响: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本质认识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扦插、嫁接、胚、胚乳、种皮和果皮等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5.旧知识的影响:部分概念间有递进的关系,最基本的概念不清楚,必然会影响其他概念。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个概念,如果种群不清楚就会影响群落、生态系统,只有掌握了种群、群落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这个概念。

二、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意义

1.可以强化学生学习基础。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基础对他的后续学习很重要。50个重要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平均每周掌握1―2个,免除了学生对大量孤立事实和知识的学习、记忆和耗时,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学生在教师重要概念教学设计下有时间加强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获得扎实的初中生物学科知识,为将来学习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2.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由于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和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学好生物学重要概念,有利于巧妙地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学得更加灵活、主动、有成就感。如学生了解了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后,对布拖的土豆为什么特别好吃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等问题必然能做出正确的思考。这样既使学生在做题中深化了对相关重要概念的理解,又切实体会到能活学活用、学习知识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又更加愿意去学习、去探究、去关注生命科学、去完善自身,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衔接学生初高中生物知识。凸显50个重要概念的教学夯实了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掌握了较低层次的规则,获得了较强的生物知识迁移能力,有利于重新组合成较高层次的规则,即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使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许多。如学生在初中时对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记忆清晰,在学习高中生物学“细胞呼吸”这一核心概念,可以直接深入到分子水平。

4.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50个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社会、生产、生活中,去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如学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会知道:萝卜放入盐水中浸泡会变软,如何去让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鲜;如何去让粮食合理贮存;如何降低夜间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以增产增效……能正确解释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表现出学生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做好重要概念教学的一些方法

第3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 活动化教学 动点 动法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探究于游戏之中,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一) 寻找“动点”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二)设计“动法”。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1、 游戏类。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游戏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

2、 制作类。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 探究实验类。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教师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开展实验。开放性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第4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实验既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学好生物课程的重要途径。做好初中生物教学设计要注意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给学生多留点儿空间,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思考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关系等的一门自然科学,由学科特性决定。实验既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学好生物课程的重要途径。但在现实中,由于学生实验经验所限,导致实验失败或学生不能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探究兴趣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实施实验教学前,教师一份基于学情基础上的、开放性的、科学合理、结构严密的实验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体验,就如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谈几点思考。

一、实验教学设计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生物学科课时设置不多,但知识容量很大,涉及动手操作实验的内容占有相当的比重。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对书本知识进行进一步实验探究、验证并在实践中锻炼科学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对教学重点、难点有全面的把握,预见性地设置问题,并以问题为牵引,有效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下面《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七年级上册)实验案例。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生物材料如番茄、洋葱、黄瓜、黑藻等。

学生:探究这些生物材料的结构组成,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使用它看到微观的生命世界,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检测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错、表扬。

学生:动手使用显微镜,随时对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准备。

教师:示范洋葱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取展盖染吸。

学生:模仿制作洋葱临时装片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本课实验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装片的能力。实验中,学生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直接放到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其内部结构的。学生经过辨析、思考后得出结论: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从而进一步明确要先制成玻片标本方可观察。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黄瓜表层的果肉细胞,观察叶表皮永久装片,每个阶段的实验过程是老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指导。一个阶段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各个阶段都完成后,老师以随机问答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再做补充说明,帮助学生形成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实验结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牵引下的分段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独自操作的能力,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显然,教师合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掌握适时、适度的“收放”技巧非常重要。

实际上,教师教学中的有的放矢常常还会促成意外的收获。也是上面提到的实验,在染色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突发奇想,在第二步直接滴加碘液而不滴加清水,对比观察后发现其效果和加清水得出的结果没有差别。就是这小小的实验微创新让学生想象力大开,对于教师来说,在这开放性的课堂中所随机生成的资源是何其珍贵。

二、实验教学设计要给学生多留点空间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尽量多地把空间留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在相对长和稳定的时间、空间状态下充分发展想象思维,潜心实验、探究,养成科学学习的好习惯。如下面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八年级上册)实验案例。

课前要求各个小组自行制定探究计划,实验准备、操作、归纳、总结等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并力求计划切实可行、有创意。实验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如下交流。

1.具有环保的模型实验

把一个气球里面灌少量的水,充当鱼的身体;将饮料吸管一头气球,用橡皮筋扎紧气球颈部,饮料吸管的另一端折过来扎紧,再把剪成鱼尾鳍状的两个塑料片放在气球颈部两侧扎好,用钉书器钉好,在“尾鳍”的中央插一个刀片,这样一条模拟鱼就做好了。实验时,把“鱼”放在大一点的水盆中,用手指轻轻按住鱼的前部,再拨动刀片,“尾鳍”左右摆动就可以前进了。实验结论:尾鳍在鱼游泳时会产生前进的动力。这种方法虽然效果不理想,但是不伤害鱼,能保护鱼类资源。

2.活鱼捆绑实验

(1)先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可以看到鱼左右摆动不定,不能掌握平衡。结论是: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将背鳍捆绑,可以看到鱼会侧翻,不能直立,说明背鳍有平衡身体的作用。

(3)捆绑尾鳍,可以看到鱼向前运动很困难,说明尾鳍可以产生向前的动力,同时还可以确定方向。

3.剪掉各种鳍的实验

准备8条活的红鲤鱼备用实验。第一条剪掉两个胸鳍,第二条剪掉两个腹鳍,第三条剪掉一侧的胸鳍和腹鳍,第四条剪掉臀鳍,第五条剪掉尾鳍,第六条剪掉背鳍,第七条剪掉全部的鳍,第八条所有的鳍都不剪掉。观察8条鱼的各种游泳姿态、运动状况,各种鳍的作用一目了然,效果十分明显。结论与其他组是一样的,奇怪的是“没有鳍的鱼也可以游泳”。这种方法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很有创意,令大家耳目一新。更令人惊奇的是,实验者向我们透露一个小秘密:剪掉的鱼鳍还可以重新再生。于是许多同学商量把这些鱼带回家,进行持续的观察实验。

良好的空间、充分的观察与实验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对实验都有了充分、深入的体验。这样,每一位学生就更理直气壮地参与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形成的开放性实验假想结果也各有不同――“鱼鳍还可以长出来”“没有鳍的鱼也可以游泳”……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吸引着学生主动将实验过程延伸到课后及生活中。

三、实验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进行学习,真正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如下面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八年级下册)实验案例。

课前10天,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教师提出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不同的植物茎进行扦插活动,并对扦插材料进行处理,设计对照实验,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第一小组:取20支杨树带两个叶芽茎段,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茎下端作斜向切口,对照组茎段的下方作水平切口,其他条件相同,上端都是水平切口,都留一片叶子,都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温度、土壤、光照等都相同。把两组都插入土壤中,经过观察,得出结论:实验组叶子很快回复正常,而对照组要晚些时间。结果与假设一致,切斜口容易成活。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茎的下方切成斜口,扩大了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植物就容易成活。

第二小组:采用水行实验,选择柳树的枝条10只,实验组保留2片叶子,对照组不留叶子,其他条件相同。插在清水中浸没1/3处,得出的结论是:实验组提前生根且根长。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得出结论:保留少量的叶子,有利于光合作用,促进枝条生根,但是光线不易过强,过强会影响成活。

第三小组:选择月季花枝条20支,10支实验组,10支对照组,实验组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对照组不消毒,分别扦插在土壤的浸出液中,浸没枝条的1/3处,其他条件相同。10天后发现实验组消毒处理的枝条长势良好,土壤浸出液中有很多土壤中的无机盐,有利于根吸收。未消毒的有腐烂现象,用高锰酸钾消毒的枝条有利于根的生长。

第四小组:选择“日本芦荟”的枝条和叶,叶平放在花盆中湿润的沙土上,茎插在潮湿的沙土中,10天后发现都成活了,说明有的植物也可以用叶繁殖,因为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供叶和茎长出根。

带有竞争意味的、任务趋动式的实验,让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加重视分工协作,提高实验效率,实验结束后的分组汇报也异常精彩,妙趣横生。

总之,教师加强实验教学设计的研究,不仅能够锻炼提高教学规划能力,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同时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有力保证。

[参 考 文 献]

第5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教学 有效性 规划 课堂 总结 经验

生物是一门基础科学,同时也是初中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对于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培养他们的科学理念、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自身、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做好生物教学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总结等几方面做好学生的教学工作,以便能够更好的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 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规划工作

《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可见规划、计划对于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只有我们做好了教学规划、计划,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备课工作。在传统的备课中,教师往往是以教辅为本进行备课工作,单一的备课形式由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造成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当前阶段,就需要我们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做好教学规划工作。在笔者看来,我们首先是要“备好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新时期课堂的主体,备课过程中如果缺少了学生这一元素,就会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所以就需要我们从学生入手,多去了解一些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点,同时结合他们的知识储备状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做好教学备课工作;另外也需要我们“备好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教学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牢固、缺乏实践支持,在新时期就需要我们能够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加强他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安排相关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来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 其次教师要做好教学实施工作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基本都由课堂教学效果决定。所以在做好教学规划之余,就需要我们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施工作,以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能力提升。笔者认为,想要更好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应该为“学”服务。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使课堂中的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任何知识、解决的任何问题,是他们自己获得的,所以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于他们自己。比如在教学这个就需要我们能够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分组教学、合作达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另外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参与,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二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只有引导学生将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上,才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知识的探究与学习,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应该不断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让他们能够更深刻的去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学习。

另外就需要我们能够做好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有效。因此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 再次教师要做好教学总结工作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课时安排也较为紧张,学生在进行完一个科目的学习之后马上会迎来另外的一门科目的学习,刚刚学习的知识有可能会忘记。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总结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当然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回顾,可以通过知识点树状图、知识点脉络图等形式进行总结,使知识点显得更加清晰、明了。另外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感知,还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教学《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这一节的时候,笔者就带领学生进行动物的分类,让他们根据生物的中的一些经验进行划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初中学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科目,生物教学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指导,进行科学的教学规划、实施以及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心理;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与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联系。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有很大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触实际,爱动脑动手,他们不满足于表象,凡事喜欢问个究竟。这些心理特征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工作。生物科学恰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生物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条件。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努力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学中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查、课外活动等等。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笔者的一些方法和体会。

一、以实物观察或生物事实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鱼的形态”时,先让学生观察活鲫鱼的外形、体色、体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然后分别剪掉它们的胸鳍、背鳍和尾鳍,再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状态的变化。学生们看到剪掉背鳍的鱼会失去平衡而侧翻,剪掉胸鳍的鱼只能向前游动而不会转弯,剪掉尾鳍的鱼游动的速度明显减慢、身体摇摆不定。这些现象使学生们异常兴奋,自然激发了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讲课中主要采用介绍一些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做的简易实验来引导他们探索原理。这些实验,利用身边的东西就可以做,可以揭示某些基本规律。例如讲叶的蒸腾作用时,课前让学生做一个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叶子上的实验,启发他们想一想,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哪里来的?这是什么作用?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的,因此实验时格外细心观察,做不成功还要再做。

再如,讲“伴性遗传”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咱们班的同学有没有患色盲症的呀?或者知道你周围有色盲患者吗?”一个男生站起来说他是色盲,他的外公也是色盲。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急于解释,又进一步发问:“你们听说过哪个女孩患色盲吗?”学生们面面相觑,摇头摆手,底下又是一片议论声:“真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这种由于好奇而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氛围中引导他们去探索求知。

二、调动中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让他们思考也是个好办法

生理心理学对兴奋问题的研究认为,当人们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时,脑垂体就会使内分泌系统积极活动,肾上腺加速分泌,血糖增加,新陈代谢过程加快,进而使整个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提高。这时大脑皮层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暂时神经联系能比较顺利地建立,并能使旧的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如问他们“蝴蝶几条腿?”“蜘蛛有几条腿?”“同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工蜂?有的发育成母蜂?”“牵牛花的茎是向右缠绕还是向左缠绕?”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思考过。把这类问题摆出来,也会使学生的脑袋瓜动起来,产生一种要探索的要求。我在讲完《棘皮动物后》,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其中一个学生曾提出过下列问题:1.左右对称动物比辐射对称动物高等,但为什么棘皮动物是辐射对称?蜗牛是左右对称,却把棘皮动物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上,而把蜗牛放在比较低等动物的位置上呢?2越低等的动物再生能力越强,可棘皮动物门的再生能力强,怎么把它放在较高等的位置上呢?原生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低等的,它有再生能力吗?这位中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充分证明他的确想学。

三、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给学生以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着年轻一代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学生以启迪。

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了学生们谈论的话题。

四、做好演示实验,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尽量让他们看到

例如,讲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时,我们经常演示的是金鱼藻的放氧实验。这个实验虽不复杂,但常因季节的关系有时不能成功地演示,如因季节不合适,这部分内容可提前讲或用适宜强度的灯光代替阳光进行实验。当学生看到成串的气泡从叶片表面冒出时,兴奋的不得了,当收集在试管中的气体使余烬木条复燃时,这些接触实验甚少的初一学生中有的竟吃惊的“啊!”了出来。又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木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来的新鲜血液,木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上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感到很新奇,纷纷发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的是纤维蛋白原,它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才转化为纤维蛋白。

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他们说,类似的问题以前想都不曾想过,现在会想了,觉得很有意思,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美国加州教委顾问大卫.坦西博士说:“当学生横向的影响大于教师的直接影响时,学生的学习活动会进入最佳状态。”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研讨探究的优越环境,他们无一例外的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上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有所总结,有所发现,有所升华,以此为火种以至点燃学生学习知识兴趣的熊熊烈火。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物理对当今人们的生活来说是意义重大且不可或缺的,但是人们对于物理的认识并不完整,甚至很多人认为物理简单到就是计算工具。物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来说也至关重要,但是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同样不完整,甚至大多物理生学习物理都单纯为了应对考试。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民族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所以在中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业生涯的重要学科,其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如何调整以培养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广大教学工作者们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这些都将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重要性,策略。

 

文中引: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教师首先具备能承担起这个任务的能力。对中学物理教师来说,在思想上要牢牢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落实义务教育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培养初中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初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培养的研究

先从我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讲起。我和同事一起去理发,闲聊中,理发师了解到我和同事是物理教师,于是一边理发一边滔滔不绝开始讲述他的物理学习生涯:初中的时候,物理成绩还比较好。但是到了高中,内容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抽象,让他觉得无所适从,最后靠瞎蒙得到相应的答案,勉强能及格。讲到现在,他说很庆幸,不用再接触物理了。同事听后万分感慨。回学校的路上,他对我说:“虽然他现在看似不需要物理知识、物理素养也能正常的生活,在社会立足,但是他对于物理的认知,会影响他潜在能力的发挥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局限了他在生活中因为物理而带来的乐趣。”听完,对于同样教学物理的我来说,感受颇深。“是啊,物理素养和阅读素养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不能因为不是作家,就不去阅读和写作。这种素养的有无,会直接影响他生活的质量。”那么,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业生涯的重要学科,其信息技术素养的内涵是什么,学校教育教学应该如何调整以培养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广大教学工作者们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这些都将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学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内容。

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出,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新的使命。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的、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文化是其核心的诉求,中学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在目标上是以培养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首要目标。二、在特征上必须具有物理基本特征、必须掌握初中阶段相应的物理核心知识 。三、在内容上应该包括物理文化的渗透、物理思维与物理态度的培养、物理基本能力的培养等。

二、培养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价值。

一、培养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中学物理教育来说,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出,标志着素质教育新阶段的到来。落实物理信息技术素养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将训练简单机械的应试技能向培养学科信息技术素养转变,将传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性、终身性学习方式转变,将单一的学习环境向创造新型学习环境转变,这不仅是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学物理学科的总体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目前,中学物理教育中却广泛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如学校仍然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思想品德教育流于表面,物理教学中很少渗透物理文化,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培养中学生的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要求教师首先具备能承担起这个任务的能力。对中学物理教师来说,在思想上要牢牢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以及教学研究等方面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三、中学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和技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就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物来说,无一不对自己从事研究的项目充满兴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兴趣是他们事业成功的起点和动力。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物理本身的美,教师的教学魅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从而夯实“双基”,收获素养。

2、挖掘物理思想,巧妙应用于教学。

物理教学包含两条主线:其一是明线,是指物理知识,白纸黑字“袒露”在物理课本中。其二是暗线,是指物理思想,潜移默化“渗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传统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明线,通过说教式的教学,灌输给学生知识,应对考试,导致学生虽有物理知识,却没有物理能力,能取得高分,却不能解决生活问题,知识沦为“行尸走肉”的“摆设”。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现下人们更加注重暗线的教育,开始从本质上认识并教学物理。教师只有深入的挖掘物理知识的思想,才能正确的选择并科学、合理、灵活的应用教学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掌握必需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得到物理方法、物理思想的提高。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而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却是长远的,却是能够让学生受用终身的。

3、采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性。

物理科目素以严谨、抽象著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却反映的是普遍意义上的规律,相比较于实际来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也正是由于这一“浓缩”导致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产生了隔阂,也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隔离开来,导致学生虽有知识,但却不会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就是要求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养成一种思维习惯:不迷惑于表面,从本质上看问题。但是如何让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呢?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变式教学,实质不变的基础上,变换问题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来说明,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联系生活实际,锻炼学生思维性。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想要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多下工夫。在讲授新课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作为引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感受到的物理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数字、公式和定理,而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工具,并感受到物理与自己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物理对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和物理需要,从而积极地进行物理学习,得到物理思维的锻炼。当学生面对生活问题,能够自然而然地用物理知识解决时,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就得到培养和提高。

5、改革评价体制,提高物理信息技术素养。

物理教育的评价对物理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管理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细化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作业,也要宏观到综合实践、成长记录等多个方面。倡导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纳入与学生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人到评价主体中来,促进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的科学化。

初中物理信息技术素养是落实义务教育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培养初中生物理信息技术素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施久铭,信息技术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 ,2014.(10)]。

第8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一、活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资源,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是灵活的、广泛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用作学习内容。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活化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才能使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1.挖掘学生经验性资源

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外知识,及其从小到大已经熟悉的本土环境,本身就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源头。教师所教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经验,越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得紧密,教学就会越有效。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用这些触手可得的经验、资源活化生物课堂,提高课堂实效。如:“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一节课,让学生介绍自己周围环境的污染现象,如何加入环保行列,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一节课,让学生谈谈平时所吃食品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如何吃得既营养又健康等话题,真正体现了生物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引进文献资料,展示新知热点

引进生物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以及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活跃学生身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学习“生物的遗传”时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学习“生物的变异”时介绍种子卫星,利用宇宙射线引起的基因突变培育太空椒;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超级小鼠、荧光鼠、彩棉、转基因农作物等。学习“生物的生殖时”,引入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组织培养等先进技术;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时,让学生预测人类进化的趋势,学生踊跃参与,思维活跃,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很高。

3.引入与生物学相关的实践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让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科学世界紧密联系,把生物学科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学习“动物的生殖时”,介绍了如何用鸡蛋孵小鸡的知识,课后有一位女生,把一个草鸡蛋白天放在贴身衣服里(因为是冬天,衣服穿得多,不容易掉),晚上放在被窝内,孵了十几天,白天在学校还经常拿出来与同学一起观察研讨,结果不小心打破了,只得对鸡的胚胎进行了观察、研究。学习“生物的变异”时,介绍中国第一人造美女,让学生分析整容以后的美女,她的重做的性状能遗传给后代吗?学习“人和动物体的组成”时,增加阅读材料:中国运动员的骄傲,然后让学生讨论:刘翔之所以能获得冠军是因为他的运动系统非常发达吗?设计这样的问题,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实际现象。

4.介绍对生物学作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每一项生物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伟人的努力,介绍这些伟人的事迹,不但有助于生物教学,更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不畏艰险、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如:学习“生物进化论”时,介绍达尔文;学习“遗传规律”时,介绍孟德尔;学习“光合作用”实验时,介绍为此作出贡献的几位科学家;学习“DNA结构”时,介绍沃森和克里克等等,我们希望用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去打动学生、用科学家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用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去震撼学生、用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去鼓舞学生。

二、活化教学手段

1.就地取材,灵活使用实物型教学媒体

在生物教学中,实物型媒体的使用几率也比较高,常用的是模型和实物。初中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某些生物结构时用彩色模型进行直观教学效果较好。如:植物的根、茎、叶、花的结构模型、人体结构模型:心脏、眼、耳、泌尿系统、人体内脏的结构模型等。这些模型比实物大且立体,可拆卸组装,教师边拆边讲,既节约教学时间,又使学生一目了然。但有些内容选用实物作为教具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植物的根、茎、芽、叶序的形状、根茎叶的变态、动物中的蝗虫、蚯蚓、河蚌、青蛙、鱼等,用实物教学,学生的课堂印象更加深刻,直接让学生看到这些生物真实的外形、结构、生活习性、运动状态等,有利于浅显知识理论化。

2.依据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图片

课本上没有,但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有说服力的图片,比用文字说明更形象、生动,如:学习“生物进化的证据”一课,我在课件中增加了大量的化石的图片,使学生对什么是遗体化石、什么是遗物化石、什么是印痕化石、有了充分的理解;再如:我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在课件中增加了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图片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生物为了生存而形成的各种技巧。只要你肯努力,每一节课的内容我们都能在网上收集到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图片资料。

3.引入视频资料

生物是有生命的,我们的生物课堂也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最主要的是要让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以动态的形式再现在我们课堂,这也是学生最喜爱和易接受的视觉媒体,具有声画同步、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激发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实景中领略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学生喜闻乐见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如“动物的行为”,课本上的图片不足以说明动物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我在课件中增添了“动物的防御行为”“动物的争斗行为”“动物的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等视频,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懂得了动物行为的特征、意义,更拓展了课本知识,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再如,学习“人类的起源”一课,课本上的内容有些抽象而遥远,所以我播放了一段“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视频,再现了人类从猿人、能人、匠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的进化过程,形象而生动地体现了人类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艰苦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进化,以及在此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学生观看时非常认真,感叹人类进化实属不易。

三、活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在模式,创造一种使学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自觉构建知识。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初一年级推行“合作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主动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比较好。“合作教学模式”具体步骤是:展示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老师精讲—课堂小结—反馈练习。课堂上六位学生为一个小组,以学习能力进行编号,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比较难的知识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生成的知识按要求展示汇报,对于讨论后还不太理解的问题由老师精讲,对本节课的知识结构由组长进行课堂小结,再通过反馈练习,检验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是课前老师必须确定教学目标前提下,精心设计激发性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激励学生参与;构建问题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中使用了抢答机制,老师及时评价,激发每位学生积极参与。

四、活化教学设计

以上三种活化手段取决于教学设计的活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进行的决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蓝图”,对每一项教学内容和活动确定所要达成的具体目标,如何合理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均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一堂课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疲劳,降低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教学时间顺序,采用创设情境、观察、探究、讲授、讨论、交流、练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实验、讨论、调查、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去体验、去领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自我发展。如,“珍爱生命,拒绝”一课,使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是:认识(视频展示)—讨论的危害—视频展示的危害例子(毁灭自己、祸害家庭、危及社会)—讨论吸毒的原因—离我们有多远—讨论怎样抵御—合作设计2007年的禁毒主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认清的危害,从而远离、拒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效果很好,最后的设计主题很精彩,有一个组设计的主题给教师们很大的惊喜,“毒不在少,一吸成瘾;钱不在多,一吸就空;横批是天下无毒。”

活化课堂的方法很多,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归纳、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

第9篇:初中生物鱼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程;增效减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6-0105-02

对于中学物理教学而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教师已由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进入到教学实践层面的探索,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有效导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都感受到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难教,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新旧教学行为矛盾交织中产生了难以突破的问题,有的来自教师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适应方面,有的来自于课堂教学中相应环节的有效操作方面,还有的来自于考试、评价导向相对滞后带来的压力等。本文主要结合目前的中学物理课程要求,就如何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一、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基

基础备课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上课时的自信程度、讲课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所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无疑要从优化备课开始。而好的备课,应能同时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四个方面。

1.备课标。课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导大纲,是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该熟悉掌握的内容。教师备课应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材的研究,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尽量做到详略得当;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学生活动的设计,认真分析“知识技能”与“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系,从实际出发,实施建议中的活动或重新设计活动。

2.备教材。备课绝不只是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复制粘帖,对中学物理教材的透彻理解是上好每节课的必要前提。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首先,要理清教材中各部分教学内容(即知识点)的编排体系,要将知识点置于所学单元、所在学段甚至整个中学物理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并思考如何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以及用何种方式进行讲解学生会有兴趣去接受。其次,在细节上教师应学会推敲,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都要做到悉心领会,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最后,教师要带着“用教材教”的思想,同时结合实际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挖掘教材所潜藏的资源,设计新的教学方案,避免在没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使设计的方案偏离教学目标,从而人为造成课堂教学的“高能低效”。

3.备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激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名班级成员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先“备学生”。课前准确了解学生现状,既是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的基础,也是因材施教思想的体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课堂设计应因材施教,努力设计出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的教学活动方案,同时利用分层教学方法,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应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思学生所惑、解学生所疑、答学生所问。只有这样,教学的针对性才会强,教学效果才有保证。

4.备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而学生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会学,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法一定要为学法服务,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从而使学生真正实现全面、持续发展。

二、精彩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匙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一些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重视教学中的“导入”环节,认为导入浪费时间,不如一上课就抓紧时间直奔主题,从而忽视了精彩的导入具有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拓展学生的思维等多种作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而导入技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接触一个新的知识内容时,如果没有任何的导入环节就直接进入内容学习,往往会让学生感觉很突然,甚至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排斥情绪,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一个没有导入环节的教师,常常会被学生认为是呆板、无趣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丧失对整个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相反,如果能有一个精心的策划和设计的导入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及其意义,或进入问题的情境等,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成功实施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如俗语而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如此。物理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程式,而且可以随着教学对象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教师常常用到的方式有“实验导入”、“复习已学知识导入”、“巧设悬念导入”、“趣味导入”、“提问导入”等。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可出现各种不同的创新导入方式,如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利用重大科技新闻(典型案例:神舟六号飞船上的太空物理授课)导入新课,或利用微信、微博等新载体上的热门科技话题导入新课等。这些导入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但不论何种导入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均教学导入应遵循“切、激、精、活”的四字原则。“切”就是切题,新课导入的设计,要适时、适度、适量,切忌随意性和简单化。“激”是指激发兴趣,如悬念导入时悬念的设计要巧妙,要针对学生实际,使学生确能产生迫切的求知冲动,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精”即是精练,如实验导入时,实验一定要小而精,选材要简易,直观性好。“活”是要灵活,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综合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之魂

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北京市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也将“让学生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作为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无数物理教师一直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十余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一谈几点个人体会。

1.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而言,其好奇心更重。物理教师如果能够巧妙设置疑问,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惯性”这一内容时,我先给全班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早餐时,老公要拿煮熟的鸡蛋给我吃,忽然发觉昨晚不小心把熟蛋和生蛋混到一起了,他分不清熟蛋和生蛋,急得团团转。幸亏有我这个物理老师在,我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小难题。然后我问全班学生:“知道我是怎么分清熟蛋和生蛋的吗?”结果大家的回答真可谓五花八门。最后我引导学生用惯性进行解答:熟蛋里的蛋白和蛋黄是固体,构成的是一个实心整体;而生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液体,如果我们采用同样大小的力旋转两个蛋,可以看到他们旋转的快慢不同,旋转时间长短也不同。生蛋里是液体与固体蛋壳,不能构成整体,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于是阻碍了蛋壳的旋转,使其转得慢一些,时间就长一些。通过这个生活小常识,学生对“惯性”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2.用好实验,激发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的重要物理知识都是来源于实验。因而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由于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大气压”这一内容时,就通过物理演示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我首先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的器具,包括杯子、硬纸片等,并往杯子里倒满水。课堂实验中,将硬纸片盖在杯子上,然后慢慢地将盛满水的杯子与盖在杯子上的硬纸片一起倒过来,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会发现硬纸片并没有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没有流出来。接下来我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从而自然地引出“大气压”这一知识点。之后我让学生亲自进行反复的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这比教师单纯地讲解课本中的理论要有效得多。这样形象生动、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堂拉近了学生与物理学科的距离,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物理也是一门应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物理知识,都能轻易地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找到应用。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将教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资源,将物理教学的范围延伸到课外,加强课内外的联系。通过将生活中的物品、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等融入到物理教学过程中,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冷却与凝固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寒?讲到电流与电压时,可以问为什么小鸟站在高压电线上却不会触电?讲到动量与冲量使,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足球明星C罗纳尔多的任意球那么厉害……

总之,在中学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只要牢牢把握备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等关键环节,就能把教师课堂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投入到课堂活动与互动之中,就能真正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的增效减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