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工职业技能培训

第1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工业化进展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的扩增是一个势必会出现的现象,在党的十报告中有关于农村劳动力问题的明确指示,即应当积极探索多渠道的农民增收办法,使农民得到更多就业机会,解决他们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参考我国《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可知,2014年,中国农民工群体的总数是2.74亿人,在我国人口中,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数量仍在不断扩增的群体。尽管农民工数量巨大,但是大多都是低端劳动力,能够有一定职业技能基础的很少,而要提高农民工职业能力水准,就必须搞好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农民工的自立能力得以提升,这才是彻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1 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的不足

(1)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缺乏重视,投入较少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并不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政府给予的关注和投入很少,根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可知,我国曾经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仅为总人数的34.8%。出于成本考虑,政府很少就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给予资金支持,因此大多数时候不得不由农民工个人支付培训费用。而且由于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活动很少,比较分散,有时农民工必须到较远的地方学习,成本更高,远远超出农民工的承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以县为单位组织农民工进行培训,但是目前县财政对这一部分所列支的资金很少,而国家补助数额有限,不仅是培训时间很短,而且培训内容也并不具有针对性。

(2)企业很少对农民工培训提供经费

关于职工培训问题,我国的相关规定非常详细,尤其是职工培训费用的提取标准,而实际上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很少对此投入资金,或是所提取的经费并没有按照规定要求使用,往往是用作领导者的学习考察经费,农民工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培训。也有许多企业,认为农民工只需要做一些简单劳动,而且不会长期留在企业,对他们培训等于是浪费,因此对农民工培训经费控制非常严格,不仅提取的经费额度很少,所提取的经费也并没有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3)培训机构专业性较低

当前我国针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并不少,但是这些机构运作并不规范,所开设的各类培训活动都过于简单,方式落后,所设置的培训课程也并不符合农民工实际就业要求。

2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分析

(1)缓解中国人口压力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在十四亿人口中,农民要占一大半,农村的广大劳动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但如果这些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管理和使用,对于经济也会有阻碍作用。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作用在于,为农民工个人技能提升奠定基础,使其有能力满足个人和家庭生活所需,逐步改变单一的体力劳动形式,使其适应城市就业要求,逐步脱离对土地的依赖。通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使农民工对城市工作要求和竞争形势有更明确的了解,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学到更多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就业优势。

(2)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如果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能够不断完善,则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必再一定依赖土地谋生,农村劳动力可以适度转移到城市中,不仅丰富了城市劳动力资源,也解决了农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参加各类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农民工的视野更开拓,思想更开放,这也有助于他们反哺农村。

(3)实现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最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因而农民工的培训关系到社会经济进步和和谐发展,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为推手,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与城市进步和我国产业机构三者是保持同向变化的,前者对后两者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3 如何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1)明确政府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重要职能,给予更多支持

第一,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当充分明确自身职责,从资金和人力、物力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同时也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不能因为接受培训而让农民承受过多经济压力,既要确保农民有条件接受培训,也要确保这些培训活动是规范的、高质量的。第二,政府应当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针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制定专项方案,加强指导;第三,政府应当从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入手,为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提供更多保障,确保农民工权益的完整性。

(2)企业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供更多帮助

对于企业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活动,政府是最重要的监管者,不仅仅是要让企业领导者明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之于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也必须严格要求企业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此项工作,同时应当对农民工培训成效实施考核,确保资金使用取得实效。

4 结语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关系到农民工个人,更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在这项工作中都负有一定责任,应当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际成效。

参考文献:

第2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为扎实推进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再就业培训补贴资金规范安全使用,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全省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检查的通知》精神,决定对全县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对象

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检查对象是经我局认定的县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主要是县教育局下属的17家职成教中心以及9家民办职业学校。

二、检查内容

(一)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上年度及今年上半年开展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情况(见附表)。

(二)规范管理情况

1、培训方案规范。包括培训的目标、工种、等级、地点、时间、课时安排、实操实训、师资、教材、考核鉴定等,是否符合绍县劳社文件规定的要求。

2、实操实训培训场地、设施、课时符合培训要求。

3、规范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申报鉴定、学员签到表、学员理论、实践成绩名册、身份证复印件(照片)、职业资格证书(含单项职业能力,下同)等材料真实完整。

4、考勤登记完整真实。建立日常考勤登记制度,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和请假等情况。

5、对经费结报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建立经费结报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情况。

(三)实施效果情况

1、上年度培训学员人数,包括在岗培训人数和岗前培训人数;

2、上年度培训学员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单项能力证书人数;

3、上年度岗前培训学员中未实现就业人数;

4、上年度培训学员目前仍在原单位就业人数。

三、检查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开展自查(7月6日—7月13)

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按照省厅文件要求,认真组织自查,并将工作总结和自查书面材料于2010年7月13日前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二)组织检查(抽查)(7月14日—7月23日)

我局将在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自查的基础上,组成检查组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检查采取听取培训机构汇报,查阅培训机构台账及有关制度,实地查看培训情况和向培训学员或用人单位了解核实情况等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实地检查。

(三)落实整改(7月24—7月30日)

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对自查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措施,建立完善制度,健全规范管理,及时落实整改。

第3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通过对三届残疾人的技能培训, 我深深体会如下。

一、自卑心理阻碍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残疾人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就是由于身体的缺陷所带给他们的自卑心理.学员普遍自信心不足。他们总是反复问:“我们没有基础,来学习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能不能学会?”

碰到这种情况我总是耐心地给他们分析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这一工种的特点, 这一工种对身体的要求并不苛刻, 只要有正常的智力、双手,就完全可以象平常人一样学习。我还给他们举了一个事例: 早在1995年,有一个肢残的学员就参加了同样的培训, 通过自身的努力,她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还担任了残疾人联合会的打字员。活生生的事例极大地鼓舞了学员,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就业难,严重制约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残疾人,他们对结业以后,社会能否接纳他们并提供均等的就业机会表示疑惑,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很多学员是被动地学习,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不管是健全人, 还是残疾人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人。在1998年的培训中,一名学员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培训班还未结束,街道办事处就帮助他找到了工作。以上事例对所有接受培训的残疾人都是一个很大的震动,极大地鼓舞了他们。

但要真正从根本上缓解残疾人的就业压力, 还要依靠全社会的帮助和残疾人自身的努力。

针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仅仅“传道”还远远不够,要使他们学有所长,还要做好“授业”,为搞好教学工作,做到因材施教,我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1、了解、研究学员,为教学活动作准备

要教好残疾人.首先要了解和研究他们,这是前提。所以我全面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社会环境、性格特征等。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划分学习小组,把文化程度高的和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的学员安排在一起; 把性格内向和活泼的学员安排在一起,使学员与学员之间互为补充、共同提高.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强化基本功的训练

考虑到大多数残疾人在学习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加大了基本功的训练。在练习指法时,多督促,严要求;同时,在每次练习结束时,通过打印机把他们的练习内容打印出来,使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练习成果,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凋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质量。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突出专业技能的培训, 这种培训是有目的、有计划、按操作的标准和技术进行的。这就需要精心安排训练内容,布置学习作业、指导学员练习时,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计算机文字录人处理员这一工种要求每分钟至少录人汉字40个,速度的提高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而长时间的训练又会使学员失去兴趣.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录入内容至关重要, 因为学员大多数是年轻人,所以我选择一些年轻人感兴趣的散文、小小说来让他们练习,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最好的老师。

同时注意理论教学与训练相结合,做到每次课既讲授理论知识又让他们动手操作。

另外,给学员提供智能训练时间,我们知道,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是紧密联系的, 心灵才能手巧。因此,在技能教学中须加强智能的训练.做到脑手并用,通过理论的提高进一步完善技能。针对学员拆分汉字慢这一问题,我采用了比赛的方法,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拆分汉字比赛, 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拆分出最多的汉字, 对优胜者给予适应的奖励,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使得所学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为学员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

熟练的操作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了给学员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只要学员方便,他们可以早来一会儿,晚走一会儿。只要一来.就让他们上机练习,有时到了下班时间,只要他们不走,我也不厌其烦地辅导他们练习。这对他们是鼓舞,是期盼,更是动力。

同肢残的学员相比,在培训聋人学员中遇到的困难更大。他们与外界的交流要靠手语.为此聋人学校专门派了二位手语老师。作为任课老师,我首先要和手语老师配合默契,其次教学方法要适应聋人学员,为完成好教学工作,我积极向手语老师请教,并在一起研究、探讨教学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对三届残疾人的培训,我感到在残疾人的职业培训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1)、培训工种不足,技术层次较低

比如在计算机的培训工种中,现在对残疾人的培训仅限于文字录入处理员这一工种。今后应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残疾人的自身特点增设新的、技术层次相对比较高的培训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2)、范围较窄,系统性不强

职业培训包括就业前培训、进修培训、转业培训,如今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多属于就业前的培训,而对于进修培训和转业培训则不够重视。我们应该加强对残疾人就业的各个环节中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

(3)、就业机会偏少,后顾之忧较多

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否深入人心.取得好的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残疾人经过培训以后能否顺利地进人劳动力市场, 他们的技能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4)、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这突出表现在对聋人学生的培训上,作为授课老师我深感惭愧. 在课上或课下我与学生的交流都需要一名手语老师来作翻译。第三届培训班刚开始时,因为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未达成默契,以致于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很受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手语,情况有了好转,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今后,我希望有机会去学习手语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4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文/欧日明 周建梅

6 月29 日,湖南省林业系统首期一线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班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班。首期培训班学员共103 人,均由湖南省各市(州)、县(市、区)林业局选派推荐。他们将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脱产培训学习。

针对全省林业一线职工,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减少、青黄不接、结构不合理、非林专业比例过大等问题,湖南省林业厅党组决定对林业一线岗位、年纪较轻、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非林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第5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经过认真的筹备,春节长假后我县第一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标志着我县惠及返乡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喜事、好事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开展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失业返乡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我县陆续出现失业农民工返乡,截至目前,全县失业返乡农民工返乡(含季节性返乡)已达4.03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数的8.5%,其中,因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而失业返乡的农民工已达到2.99万人,占失业农民工返乡总数的74%。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已成为我县当前就业工作一个新的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劳动就业部门举办本期失业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切实解决失业返乡农民工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市、县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在对各乡镇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愿望的调查基础上,结合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实际需要,举办本期培训班,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再就业,是党和政府为广大失业返乡农民工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民生工程”的具体行动。

“外出务工把钱赚,不在家里当穷汉”,已成为同志们的共识。但我县农民工普遍缺乏职业技能,没啥手艺,出苦大力的多,真正干技工挣俏钱的少。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从目前的就业形势看,全国现在不缺大学生,而是缺有技术特长的工人。现在外出务工,不是用工单位难找,而是技术工人难找。只要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哪都能找到稳定工作。二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促进劳动力高薪就业的必然选择。要想挣钱多,必须得有一技之长,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实现劳动力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的唯一途径。劳动者要提高素质,必须走培训这条路。劳动者只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才能真正就业、就好业,农民工也才能真正转变身份,离开土地创业致富,变成产业工人。四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落实国家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持证上岗的实际举措。

在此,我希望在座的农民朋友,要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确保此次职业技能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第6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需求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7-0072-05

一、引言

不同研究者对农民工的概念界定是不一致的,有的研究者认为,农民工就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但离开土地从事非农经济活动的雇佣劳动者,因为进城农民工引发的社会问题远比在乡农民工突出,也有研究者把农民工研究的视角主要放在进城的那部分农民工上。本文中所说的“农民工”主要是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依靠在城市所有制企业打工或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生的人群。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深入和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而日益凸显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外出(或进入本地乡镇企业)务工主要以“体力型”输出为主,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城市企业和乡镇企业对农民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输出为主加快向以“技能型”和“复合型”输出为主转变[1]。但是,由于我国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缺乏适应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加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城市就业面临由原来单纯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的升级阶段,迫切需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2]。珠三角区域的“民工荒”现象,表面上看是由于农民工待遇低造成的,其根源却在于珠三角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文化素质低之间的矛盾[3]。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农民工培训来源于内源和外生的需求,一方面,表现在低素质农村富余劳力的“无限供给”与相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催生了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实紧迫性[4]。

可见,农民工培训是继农民工在城镇“准入问题”以及“权益维护问题”之后的又一前沿课题。早期研究侧重于事实描述和对培训必要性与意义的浅层分析;近期研究主要从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主体、需求内容与培训方式进行细致解构,同时从现实和所得实地调查结果入手,形成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效率、培训体系和效果的反诘。如果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求研究为主线,可以清晰地揭示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联系可以归纳为图1。

图1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间的联系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问题

目前国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都将政府作为培训开展与服务提供的主导者,目前开展的农民工培训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干预[5]。但是,近几年针对进城务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开展的“阳光工程”、“春风行动”和“雨露计划”等政府培训工程的失效[6],暴露出政府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方面的低效率与力不从心。曾晋莹、李锡元指出,如果由政府直接提供农民工培训产品和服务,则极有可能出现“政府失灵”[7] 的现象。

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未能综合考虑农民工的实际需求,造成供求失衡,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首先,培训方式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已有调查显示,农民工偏好“师傅带徒弟式”的培训方式。其次,培训内容落后,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增加,农民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不仅注重对生存技能的掌握,也注重对发展技能的学习,而目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仍以教授生存技能为主。对此,有研究者指出,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把政府作为唯一供给主体使得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过于单一,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公退民进”等办法吸引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某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失衡。E.C萨瓦斯的研究也表明,摆脱政府公共服务低效率和资金不足困境的最好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积极实行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建立起公私机构之间的竞争[8]。由此来看,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机制、模式本身必须创新,而这种创新包括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产品的民间供给和私人产品化。

在这方面,学者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一是成立专业培训机构;其二是由用工单位为在本单位就业的农民工开展培训。也有学者研究了新时期高校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可行性[9][10]。总体来说,尽管目前已经大量存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民间供给和私人产品化的现实,但已有研究主要还是限于对政府供给主体的考察,对于民间供给主体则尚处于理论论证阶段,缺乏实证分析。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问题

针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因素的分析和归纳上[11]。不同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需求。许东风、眭鸿明对江苏省3个城市农民工学习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93%参与调查的农民工希望参加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12]。苑国栋、李彤分别对上海、山东两地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其结果也表明农民工对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有较高的需求[13][14]。

然而,目前对具体培训需求内容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较少。实际上,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中,供给者必须以农民工的需求内容为出发点提供培训服务,如果无视农民工的真实需求,那么,就难以实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求均衡,从而难以达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最优供给。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和不断扩大,农民工的求职需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工群体正在由亦工亦农兼业为主向全职从事非农就业为主转变,由在城乡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谋生存向注重追求平等转变。陈微指出,与改革开放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更向往在城市工作,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因更多地是为了提高职业稳定性和发展自我[15]。杨艳红、熊刚、戴烽指出,尽管目前农民工对生存性知识的需求仍占很大比例,但法律常识、实施政策、医疗保健、经营管理、创收致富经验等发展性知识,也进入了广大农民工的选择范围[16]。李雪调研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量最大(68.5%),但对与劳动就业相关的法律知识(57.8%)、创业知识(56.5%)也产生了浓厚兴趣[17]。

总之,随着农民收入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有了新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生存技能层面;而且新一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之间表现出了对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问题

在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筹资问题的已有研究中,学者们发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以国家投入为主,并且存在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有关资料显示,2006~2008年间,各级财政安排的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资金支出累计达到80亿元,培训人数为2650多万,人均补贴约301.89元,这与实际掌握一门技术所需要的经费(平均大概在800~1000元)相差很大[18]。政府投入资金的低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经费往往浪费在一些培训质量低、培训效果不理想的项目上;二是经费存在被挪用的问题。

针对此,学者们普遍认同应当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以及社会力量捐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李培林建议,国家应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企业支持、个人自愿、社会参与的农民工培训投入机制,采取“个人拿一点、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方式筹措培训经费[19]。姜长云基于农民工培训需求和供给的研究视角,认为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存在供求错位问题,应该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融资渠道[20]。张扬从农民工培训准公共产品属性的角度出发,指出国家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承担投入的大部分,但企业和个人作为培训的直接受益者,也应承担一定份额的教育投入责任[21]。何筠、徐冬梅、吴学平等认为,解决农民工培训资金不足的关键是建立培训投资分摊机制,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进行,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样,张翠莲认为,解决农民工培训现实困境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发挥农民工、企业、政府三方合力,统一参与意愿,使农民工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训成本三方分摊,最大化地发挥三大利益主体的协同效应[22]。

以上研究大多是从理论上阐述、论证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可能性,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研究比较少,也没有成功的案例研究作为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农民工等各方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相互“博弈”的状态,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对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进行准确界定,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多重制度和对策。而这些问题都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予以重点关注和突破。

五、解决农民工培训问题的对策与思路

归纳起来,学者们普遍认为,解决我国农民工培训问题需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23][24]。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买单、培训机构自由竞争、农民工自主选择培训点和培训内容的格局;建立“补偿教育”制度,为那些未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全部教育的人提供补偿性教育。二是完善农民工培训供给体系[25]。在发挥政府主办的各类学校在农民工培训中主渠道作用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具有特色的民办机构开展农民工培训;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组织协调机构,整合各种培训机构的优势。三是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26]。充分了解农民工的需求,从农民工的普遍利益出发,抓住农民工最主要的需求及他们所渴望的培训方式。在实践中,可以借鉴绍兴市首创的“三单制”培训模式:“学校出单”,即学校根据农民工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就业要求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开发超市化的培训菜单,力求培训与市场结合;“企业接单”,即力求培训与就业结合;“政府买单”,即力求培训与经费保障结合。四是创新培训投入机制[27][28]。一方面,坚持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投入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根据农民工培训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采用公共和个人联合供给且联合融资模式,实行国家补贴机制,如发放教育培训券等。五是构建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29][30]。首先,加速专项立法工作,加快建立农民工培训监测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机制。其次,设置农民工培训服务质量标准,并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学员结业率、学员技能鉴定通过率、就业率、工资水平等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与目标规划进行对比,看其指标完成情况,并据此进行评级。最后,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细则和标准,建立长期跟踪考察制度,再结合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真正做好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效果评估。

六、结论

以上主要是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和需求为主线,总结了我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既指出了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供给、资金投入机制、需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从各层面和维度提出了相应建议,对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践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但总体来看,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或薄弱之处,这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首先,已有研究倾向于将政府作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当然供给主体。但是,在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把政府作为主要乃至唯一的供给主体将使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渠道过于单一,必须将企业、民办培训机构等非政府力量纳入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供给研究中来,特别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

其次,与改革开放初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相比,当代农民工更加年轻,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也与第一代农民工大不相同。增强新一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内容的研究,应成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中的新课题。

第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筹措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工培训的供给效率和供求均衡,应该成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研究思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操作层次上的具体问题,目前仍缺乏深入研究,也没有实证性分析。这应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第四,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农民工个体或政府的视角来考察和分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但是,由于统筹各大利益主体的研究理念对于解决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有效供给不足和需求不旺并存”以及“‘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并存”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如何统筹各大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中来,也应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平青,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05(9):77-89.

[2]杜青林.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潮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C]//农业部调研组,主编.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李传志.关于珠三角“民工荒”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5(5):55-57.

[4]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5(5):93-95.

[5]甘立乾.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工培训之我见[J].农村经济,2007(8):123-124.

[6]何筠,徐冬梅,吴学平,等.中部地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65-70.

[7]曾晋莹,李锡元.农民工培训由谁买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8):42-44.

[8]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产品问题:一个研究综述[C]//黄祖辉,杨列勋,陈随军.农业经济管理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胡娟.新时期高校参与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

[10]李湘萍.关于农民工培训提供模式的案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54-56.

[11]周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意愿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12]许东风,眭鸿明.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民工的抽样调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1-5.

[13]苑国栋.需求导向视角下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14]李彤.中国现阶段农民工培训的供需均衡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5]陈微.需求的跌落——第二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8(12):76-81.

[16]杨艳红,熊刚,戴烽.试析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培训的系统性管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9(8):240-243.

[17]李雪.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策略研究——以社会融合为视角[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18]杨旭.农民工政府培训研究——以陕西省靖边县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9]李培林.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0]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总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2-27.

[21]张扬.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政府失灵的经济学思考[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61-63.

[22]张翠莲.农民工培训中三大主体的参与意愿与承担能力探讨[J].科教园地,2008(7):81-83.

[23]崔铭香.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教育培训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3-96.

[24]王芳平,张景书.促进“90”后农民工市民化的补偿性职业教育探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2):163-165.

[25]吕莉敏,马建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及策略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67-71.

[26]孙正林,郭秀秀.农民工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

[27]史常亮,张倩,金彦平.我国农民工培训供给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71-74.

[28]戴建兵,王建云,曹艳春.我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需求确定与补贴提供机制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2012(6):50-56.

[29]杨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40-43.

[30]张必兰,杜继淑.农民工培训效果的评估模型与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6):20-24.

Peasant Workers’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Based on Analysis on Supply-demand Framework

MA Kai, PAN Huan-xue, QIN T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第7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1.培训具有目标激励效应。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来激发人的动机,调整和引导人的行为,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趋于一致,可以有效地激励出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般来说,员工具有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自身的人力资本含量增加,实现个人目标的工作能力增强了,也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紧密结合,必将极大地激发员工在培训中以及培训后的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全面升华,并体现出员工的个人价值以及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训具有内在激励效应。研究显示,在多数情况下创造力不是来源于外在激励、而是来源于内在激励。由于管理者不可能直接进入雇员内心创造出内在激励,所以只能通过营造环境,使员工能够在适宜的土壤里自由创造内在激励。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其意义有时就在于培训本身。由于在培训过程中,员工必须要学习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人们的争强好胜欲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尤其是当培训与个人兴趣高度契合的时候,强烈的成就预期使受训人赢得自尊,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极大满足,这是其他激励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3.培训具有关怀激励效应。企业对员工来说不仅是谋求经济来源的所在,也是个人社会交往最主要的平台,因此大多数员工会将企业作为自己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归宿,视为自己的“家”。企业给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不但可以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岗位竞争的能力,促进其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向员工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即企业对他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关心、关注和关怀,这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4.培训具有公平激励效应。根据公平理论,人们公平感的获得一方面来自个人得失与付出的比较,另一方面也来自与别人的比较,因此,企业创设一个公平的环境是诱发员工积极性的关键。就企业培训活动而言,存在两个产生公平感的机会,一是获得培训的机会和培训中所拥有的待遇是否相同,一是培训之后参加竞争与获得加薪或晋升的机会是否相同,在同等条件下,对培训成绩相同的员工能否一视同仁,是通过公平感的获得影响员工行为的良好契机。可以肯定的是,员工只要拥有公平感,就会激发其自身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发奋学习的积极性。

5.培训具有奖励激励效应。培训不仅可以使员工的岗位竞争力得以提高,而且通过技能、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其获得了作为保健因素的较高经济收入的回报,更为员工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使其通过培训而获得晋升的机会大大增加,凡此种种不仅是对员工当期接受培训所付出的补偿,而且是对其具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额外的赏识和奖励,是满足员工激励因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对员工的行为导向实施了正强化。

6.培训具有认同激励效应。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水平乃至企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状况,随着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变化,技术工人的技能素质状况也要与之相适应,实现同步发展和动态平衡,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员工业务技能不断得到有效培训和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伴随着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因此,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首先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对受训员工工作能力的肯定和认同,更是对其素质全面提升的一种期许和努力,选择什么样的人接受培训和接受什么样的培训,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强烈导向意味的激励措施。

二、企业技能培训整体激励机制的构建

1.培训与考核。做好技术工人的培训与考核,首先要编制员工培训手册,培训手册中应明确规定不同岗位的员工每年应该参加的培训项目、最少培训时数、应该达到的要求,以及从事某一岗位工作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等主要内容,指明培训方向,也使工人们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正确地设计考核考试方式,例如可以2-3年作为一个周期,对企业内各工种、各岗位人员全面进行应知理论考试以及生产岗位现场的应会操作技能考试,鉴于技能劳动的特点,开展各种类型的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以竞赛促进培训,对员工技术比武中在技能方面所暴露出来的弱点和不足,针对性进行补课,而对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技术尖子,则给予更多培训机会,提升培训层次;第三要严格考核鉴定。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实施多年,是确保劳动者具有职业岗位相关工作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企业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必须按有关部门的规定,紧紧围绕提高工人职业技能、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来进行,按制度实行培训、考核与鉴定,按成绩优劣选择专业、分派工作,持证上岗。

为保证培训和考核的效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制度至关重要。目前培训考核评价标准不科学、考试纪律不严肃的情况还比较严重,考核考试当中舞弊、讲人情现象还大量存在,这不仅导致部分疏于学习钻研、缺乏进取心的员工轻易过关,使考试考核的作用与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严重挫伤了那些真正想学习、想进步的员工的积极性,使考核考试失去了激励的意义。因此,当前规范考核程序、严格考试纪律、改进考核方法,着力减少考核与评估当中的人为因素,是保证培训激励作用的关键。另外,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与水平,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积极推广学校教学过程、生产现场培训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培训与使用。技术工人的培训、考核与使用相结合有利于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量才而用,促进其才能的提高和发挥,持证上岗制度是当前体现这一要求和导向的重要制度。要贯彻“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技术工人须经考核,方可择优录用;技能人员在取得了本岗位、本工种的上岗资格后,还可以通过越级的方式,申请参加更高一级的技术等级考试和考核,有的甚至可以直接参加技师考试和考核,从而突破现行的以论资排辈、台阶式上升的考试考评方式,促进人才迅速成长。员工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之后,就可以享受相应岗位的技能工资。

目前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技能人才的重要性,积极实行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打破原有人事体制下干部与工人的界限,量才为用,唯才是举,通过大力表彰技能人才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很多企业实行了高级技工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同等对待、使用上一视同仁的激励机制;有的企业创新高层次人才评聘工作,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设计师、工艺师、操作师等非行政职务,为不担任任何行政领导职务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中的高层次人才钻研业务,发挥专业特长,从而享受较高待遇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有的企业注重选拔和使用技术技能带头人,积极开展在关键职业(工种)、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工人”或“首席员工”的探索;还有的企业根据工作和岗位性质,组织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活动。凡此种种,对于促进具有不同职业偏好和能力结构的技术技能劳动者快速成才,形成多元化的职业发展价值观以及多种途径的岗位成长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8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单位组织全体职工深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这次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思想获得了升华,认识得到提高,信心得到了增强,并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要结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学;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使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是解决诸多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当前来说,就是要用发展的方式来化解国际经济衰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有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新的工作方式。面对挑战,树立信心,不畏缩,不后退,既要充分估计国际国内环境的复杂性,深刻认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艰巨性,又要正确看待我们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带来的新机遇,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周密策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农广校联系自身的业务工作,对晋宁县“三合村”通过三个阶段的培训实现三次跨越的典型案例,作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总结了典型案例分析材料,同时对**市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做出了分项的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大力发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

十七大报告提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主流作用。结合新**的建设, 190万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劳动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水平低的实际,提出了以农民为本,科学发展的一系列开发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道路,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发展,创新培训途径,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研究和探索,为政府和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划提供依据。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形成制度,我们已逐步进行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档案的开发,利用远程手段建立健全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市农广校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求创新、坚持提高素质强服务。农广校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工作中,一是抓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落实党风廉正责任制,不论是在单位工作或是借出工作的同志都勇于开拓,扎实工作,为单位树形像,实现自己的价值。二是抓岗位目标责任制,今年年初市农广校各处室的分工进行了调整,全校职工服从分工,认真履行岗位目标,作到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积极主动工作,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市农广校在强化对全市农广校系的服务工作中;一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农业局的各项任务的实施作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二是加强导向,联系新形势、新要求研究、探索和创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方法;三是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拓展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开辟办学角度。四是整合各方面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增强办学支撑;五是强化现场督促、指导,市县联合办学;六是扩大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管理出质量,质量求发展。

(市)区,目前已落实100余人,年底完成200人的中专招生计划和1万人的绿证培训任务能够完成。目前我单位的招商引资是和石林县农广校联合开展的,计划引进农业产业和加工产业项目,计划投入1500万元,现在正在工业园区进行土地核实。

1、办学评估 取得实效中央评估验收专家组的专家、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农广校的领导对我市农广校工作和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第一,要充分用好评估结果,对办学水平不同的县农广校要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引导、管理的针对性。第二,要坚定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学历教育和农民培训统筹兼顾,各有侧重,突出特色。第三,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出台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费政策,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涉农专业,突出农业办学特色。第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方式、新方法,建立农民需求反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跟踪服务的主动性,使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更加符合农民需求。

2、 创新发展 实施绿证

**市、县农广校,牢固树立以“三农”为本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的精神,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工作宗旨,围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各项工作中。当前现代新**建设与改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在一个最富活力而且变化最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又应该如何与时俱进、抓住契机、创新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研究的新课题。

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按照绿色证书制度要求,总结了**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以来的经验,完善和细化了专业门类、课程学时、机构管理、考核发证等培训和管理环节,对《绿色证书管理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使绿色证书培训质量得以提升和更加符合农民的培训需求。绿色证书制度实施必须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在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上改革和创新,严肃技术资格凭证的作用,在继续做大做强绿色证书这一农民教育培训品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绿色证书定位,使绿色证书制度步入法制化、系统化、专业化轨道。为适应新时期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需要,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深化改革,提高培训质量、严格管理体制、突出培训实效上力求创新,2009年我市绿证办全面推行《绿色证书管理办法》和“**市绿色证书信息采集系统”信息化平台,使绿色证书培训更加顺应“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的需要。

3、 结合绿证培训 扩大招生

4、培养新农民 组织技能鉴定

5、深入开展 农民培训

促进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走向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广泛支持的范围,强化行政执法,强化行业准入,持证上岗,下大力气加强培训力度。总结农民培训的经验和方式,初步探索了一些新的、更加人性化的培训模式,探索农民培训的最新机制,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整合管理和培训资源,管、培分离,并加以落实。

第9篇: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社会参与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责任感

据调查,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就业年龄段内 (男16-59岁,女16-54岁)约3200万人,其中城镇约800万人,农村约2400万人。他们中大多数人职业技能水平低,在国家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着更大差距。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如何才能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的要求,将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民生工程及部门规划;将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纳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抓实抓好培训工作,为早日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可行性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以职业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进行实施,并有相应的机制政策加以扶持、予以保障。只要残疾人职业培训形成一个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一定可以蓬勃发展起来,残疾人摆脱经济困境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善。各级残联作为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大残疾人培训工作力度。要统筹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提高效率和效益,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费、书本费、职业技能鉴定费、住宿费全免和生活费补贴的政策。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显著成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残疾人及亲属知晓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支持、参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3.双向选择,有的放矢,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指对有一定的就业条件而未就业,需转换职业和已就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的残疾人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它包括就业前培训、岗前训练、转岗训练和在职训练等。而市场是把双刃剑,调节着各种技能岗位需求量。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了解市场对各种技能岗位的需求;同时对残疾人工作意愿进行摸底调查,弄清他们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情况。这种调查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必须依托各级残联职能部门、所在社区和服务部门建档统一管理。对本地具备接受培训条件的残疾人定期调查统计,动态管理,跟踪掌握各类残疾人对培训的不同需求状况,制定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更能发挥其优势特长的市场要求岗位,进行有目的培训。并切实解决因配套经费少而应付培训、随意培训等问题。这样有的放矢,开设培训班,技能培训有更好的效果,更能增加残疾人的岗位竞争力,达到双赢。

4.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残疾人培训也要高标准、高水平,杜绝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求完成数量不求培训质量,只顾培训过程不管培训效果等问题;避免培训年年抓,但残疾人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流于形式的情况。由于残疾学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力不强,必须聘请优质老师,通过各种讲解方法让学员接纳吸收,融会贯通,富有成效。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残疾人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生活上互帮互助,技术上精益求精。对通过培训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残疾人,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统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评,合格者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要把“培训一人,真正掌握技能一人,考核办证一人,实现就业一人”这“四个一”作为衡量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的检验标准。

5.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