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传媒行业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媒行业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媒行业政策

第1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在2009上半年,传媒行业总体延续稳步增长态势,上市公司传媒主业的收入和盈利水平,营业收入总体同比增长5.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体同比增长5.3%。图书出版业收入和净利润在各子行业中增速均为最高,有线电视网络增收同时净利润普遍下滑,资本支出和折旧摊销压力依然存在。平媒龙头博瑞传播在新媒体业务支撑下继续保持收入盈利双增长,但整个报刊纸媒体行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数字化和转型压力大。

开源节流,成本费用控制初见成效。在经历了去年四季度费用率的高点后,上市公司的销售和管理费用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上半年传媒行业总体毛利率有所提升。歌华有线二季度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企稳在30%以上。北巴传媒公交广告业务毛利率接近70%,出版传媒图书出版业务毛利率从30%提升到40%。

投资收益同比下滑趋势也将在下半年缓解。2008年下半年投资收益的基数明显下降,预计今年下半年投资收益的负面影响将会减弱。

2009年再次发生大幅资产减值的风险很小。今年一、二季度,传媒上市公司合计发生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070万元和2268万元,低于2008年同期2500万元和4000万元的正常水平。去年四季度大幅计提2.29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这将会降低上市公司2009年资产损失风险,今年前2季度的情况基本印证了这一观点。

8月份在大盘大幅向下调整过程中,传媒板块表现出较强的防御性,单月跑赢上证指数6.75个百分点;9月份传媒板块相对于大盘的反弹更为明显,单月领先上证指数4.86个百分点。

从2002年至今,传媒板块相对于全部A股的估值倍率为1.11倍到3.77倍之间,平均2.38倍。我们认为,目前传媒板块的市盈率处在合理区间的中枢,而且与上半年相比估值倍率还有下降,投资安全边际有所提升。

我们判断,第四季度传媒行业相对上证指数将取得正收益。首先,经济基本面的逐渐改善已经获得市场的普遍认同,广告作为传媒行业收入的一大来源将逐步转暖,强势媒体尤为受益。第二,政策对传媒行业的放开和支持力度的加大,已经在行业改制、向广电开放电信业务、承认民营书业地位等多方面有所体现,尽管放开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但趋势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将直接转化为上市公司业绩。第三,传媒属于内需消费型行业,具有抗周期性特征。如果四季度市场持续震荡,流动性缺乏,我们建议超配传媒行业。选择兼具基本面稳定和突破性改善机会的公司作为投资标的。

第2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关键词]传媒 税收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化时代。传媒业是这一时代中发展迅猛的行业之一。其原因,除了人们对信息量需求的膨胀,也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性支持。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包括对出版传媒业改革改制的多项政策优惠。新闻出版总署也提出,到2010年底,全面完成经营性新闻出版单位的转制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虽然转制后的传媒企业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传媒企业是否能抓住这发展的绝好契机,用好用足税收优惠呢?

一、传媒业税收筹划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今天,新闻出版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税收筹划的重要意义。

传媒业的税收筹划。是指传媒集团按照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事前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来处理自己的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筹划行为。其目的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达到传媒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目前,国内传媒业在税收筹划方面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有小部分企业充分领会到国家的政策意图。积极节税。据国家税务总局透露,国务院“105号文件”实施以来。传媒行业共减免税收68.5亿元,新闻传媒业占“半壁江山”。北京市享受减免税10亿元。“有些省份优惠为零”的事实,让我们认清了行业内税收筹划意识相对薄弱的局面。整体来说,税收筹划活动在我国还只是起步阶段,对税收筹划这种全新理财方法的原理大都了解不透,使筹划活动过于简单:同时。由于一些不正当的逃避税款的现象,致使纳税人对税收筹划活动产生了扭曲,严重阻挠了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

二、传媒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国家政策意图。

国家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意图通常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传媒企业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根据税法中税基与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进行投资、筹资、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决策,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杠杆的作用下,逐步走向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长远和整体看,税收筹划不仅不会减少、甚至可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量。

(二)有利于增加企业可支配收入。

税收作为一笔实实在在的支出,会减少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税收筹划有利于引导传媒企业正确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纳税设计。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获得延期纳税、减免税等节税效果,最终达到税收利益的最大化。税收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初衷的确是为了少缴税或缓缴税。但企业的这种安排采取的是合法或不违法的形式。企业对经营、投资、筹资活动进行税收筹划,正是利用国家的税收调控杠杆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证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会计账证表健全、规范。其节税的弹性也会更大。为以后提高税收筹划效果提供依据。同时。依法建账也是企业依法纳税的基本要求。资金、成本(费用)、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税收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既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要熟知现行税法。企业设账、记账要考虑税法的要求,当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的要求不一致或允许进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可以分离,正确进行纳税调整,正确计税,正确编报财务报告,并进行纳税申报,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发挥会计的多重功能。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税务处罚。

三、传媒业的税收筹划分析

传媒企业主要涉及的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车船税、企业所得税等。本文重点关注企业所得税领域内传媒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税收筹划。

(一)适用税率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法定的统一税率为25%。应对税率的变化。具备条件的传媒企业应努力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对于小型微利企业,应注意把握新所得税实施细则对它的认定条件,掌握企业所得税临界点的应用。新税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与原税法对内资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减按18%的税率征税,3万元至10万元的减按27%税率征税政策相比,优惠范围扩大。优惠力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在进行该税种的税收筹划时。给集团企业、连锁企业等留下了较大的税收筹划空间。

(二)企业组织形式筹划。

传媒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选择,有利于所得额的合理分散。减少应纳税额,即主要通过企业拆分或其他关联企业等为依托,采用转让定价或转移利润等方式来实现。

1.合理的企业分立。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已形成了从新闻出版、期刊发售到网站运营等多领域的规模经营。单一的企业制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其经营业务的需要。新税法的重大变革之一就是强调法人税制,为组织形式的税收筹划提供了切入点,即规定只有构成法人主体资格,才能单独申报纳税。不构成法人主体的营业机构,应与总机构汇总纳税。根据这一点。分公司所得可自动汇总到法人主体资格的母公司统一计算缴纳。而子公司所得必须作为独立纳税人单独计算缴纳。因此,传媒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母子公司盈亏相抵达到节省企业所得税的目的。若新成立的公司投资回收期短,盈利能力高,应考虑将其设立为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的公司,将现有一些获利能力差、亏损的单位变

更为其分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实现盈亏相抵。反之,若新成立的公司投资回收期长。前期投入和亏损较大。则应考虑将其设立为现有获利较高的法人公司的分公司,统一汇总纳税,以降低公司整体税负。

2.转让定价。

这是指在传媒企业的整体利益要求下,通过合理的关联企业交易,进行利润转移。从而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通过材料、半成品的销售价格影响产品的成本、利润:二是通过成员企业之间收取较高或较低的加工费用来转移利润:三是通过成员企业之间提供劳务,多收或少收劳务费用来影响成本,进而影响利润。当然,企业在转移定价策略时,必须在市场交易规则限定的范围内进行。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企业或者其关联方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三)企业收入的税收筹划。

1.收入实现时间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章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这就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传媒企业如有一笔大额的销售业务发生在两个纳税年度交叉点――年末与年初交际处,可根据权责发生制。使之尽可能发生在下一年度,从而使所得税推迟一年缴纳。这既符合税法的规定,又为企业减少了资金的流出。在权责发生制下。销售方式不同,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也相应不同。因此,传媒企业要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进行税收筹划。

2.收入形式的选择。

新企业所得税中。首次将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区分开来。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三)项所称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关于宣传文化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24号)规定:“对宣传文化企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53号)有关规定取得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和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收人,不计人其应纳税所得额,并实行专户管理,专项用于新技术、新兴媒体和重点出版物的引进和开发以及发行网点和信息系统建设。”所以,传媒企业计人“补贴收入”会计科目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收入。属于不征税收入。可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中。而免税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收人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非营利组织收入。但要求传媒企业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时间必须超过12个月,股息、红利收入才能免税。国家为扶持和鼓励技术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传媒企业可努力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可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四)企业费用的税收筹划。

进行税前扣除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做到应扣尽扣,使税前费用扣除最大化,从而达到企业税后利润的最大化。

1.广告费用的扣除。

新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于传媒企业来说,广告费用通常是一笔较大的开支。由上述可知,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标准是以企业销售(营业)收入为基数。如果能够通过分支机构人为“增加”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企业就可以扣除更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即,传媒企业可将原来的部门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产品先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虽然整个企业集团对外的销售收入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但在原企业与销售公司之间增加了一道名义上的营业收入,因而费用扣除的“限额”就增加了。广告费用的扣除限额也由此增加。

2.工资薪金的筹划。

新税法取消了计税工资制度,对真实、合法的工资支出给予扣除。传媒企业在做税前扣除工资支出时。要参照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做到真实合理,否则工资支出远超同行业的正常工资水平,税务相关部门会认定为“非合理支出”而予以纳税调整。对于工资薪金中所包含的比如通讯费。应选择让员工凭发票实报实销,作为管理费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以现金方式发放,既可以避免员工多缴个人所得税,又可以防止因工资薪金扣除项列支过高而被税务部门予以纳税调整。新税法还规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另按100%加计扣除。”若传媒企业安置了一名残疾人员。其月工资为2000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仅可以据实扣除2000元,还可再加计扣除2000元。由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安排国家鼓励安置的就业人员。既能为社会尽一份力,又能使企业获得节税优惠,达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共赢。

3.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选择。

新税法规定,对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和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对于传媒企业,若在转制期内,可以选择直线折旧法,使税收优惠期结束后仍能享受较大的折旧额扣除。反之。则应选择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增加前期的税前扣除。实现折旧抵税现值的最大化。但须注意的是,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60%。

(五)利用税收政策延期纳税。

传媒企业如遇重大损失,应当及时上报税务局,争取税前列支。而对于平日生产经营中的小额坏账,要尽量在规定的限额内随时处理,否则可能因积少成多而难以报批。

第3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文化企业掀起融资潮

7月7日,文化部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支持民营文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方式融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的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各类投资基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鼓励艺术名家和其他演职人员以个人持股的方式参与转制院团的股份制改造。

据魏鹏举介绍,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以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为主,比例大概为92%,而以股票、债权和PE等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小。但由于文化产业多是无形资产,属于投资的高风险领域,银行天然又是规避风险的融资平台,所以过多依赖于银行的信贷融资,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新部分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很难得到资本的支持。

“虽然直接融资比例较小,但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如文化企业在股票市场上市的速度就越来越快,数量也不断增加,上市比例从不到千分之五,到现在的将近千分之九。而且多家文化传媒企业在上市后受到投资人追捧,如凤凰传媒、人民网等。”魏鹏举说。

记者统计,截至上半年(2012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有710家在审待发的拟IPO企业,其中文化企业最为密集,有30多家,涉及影视、出版、传媒、广告、动漫等多个领域。

大财团涉足文化产业

不仅文化企业在排队IPO,期待大发展。嗅觉灵敏的非主营文化传媒的大财团也纷纷涉足文化产业,分享大蛋糕。这种现象以传统的地产商为最。

在地产界成功问鼎中国规模最大的开发商后,恒大地产就开始玩起“跨界游戏”,从买足球队、排球队,再到拍电视剧、拍电影、搞动漫公司、搞唱片公司。前段时间,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由李幼斌和夏雨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师傅》,就是恒大集团旗下电影公司的力作。“未来,恒大一年拍十几部电视剧、十几部电影也很正常。”其董事长许家印如此豪言壮语。

另外一大地产商华侨城,在涉足文化方面也不甘示弱,其下欢乐谷早已经是中国主题公园第一品牌。去年9月,华侨城又与日本环球影城(USJ)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日本环球增资上海华侨城,以此提升主题公园项目运营管理能力。

此外,保利旗下的保利文化集团和万达集团旗下的万达影院都在谋求单独上市。目前,万达影院已经在排队IPO,而且今年又投入31个亿收购了北美第二大院线AMC,这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魏鹏举看来,这些传统地产企业涉足文化传媒领域,必然能带动文化产业投资的活跃性。但文化传媒是高风险投资领域,尤其是电视剧的投资,能否成功,渠道商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我国,电视剧的渠道都在电视台手里。买不买,多少钱买,电视台掌握着很高的话语权。“我觉得,投资人如果不熟悉影视行业,切不可盲目出手。如果资金小,可以先做一些跟投,找那些运作团队精良而且是比较成熟的项目,这样会降低投资风险。另外,一定要找与国家大产业政策方向一致、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魏鹏举说。

经济转型文化传媒最受益

6月的GDP降到8%以下,经济何时探底再次成为焦点。宏观经济不景气,强周期行业发展乏力已成为共识。“此时,平稳增长的文化企业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且有蓬勃发展的电影票房、移动互联网应用、视频网站等为例证。”宏源证券传媒行业分析师张泽京说。

机构统计显示,《画皮2》上线后,4天票房收入近3亿元人民币,带动内地电影市场2012年第26周票房总收入达4.55亿元,环比增长69%,观影人次为1206万,环比增长53%。

张泽京表示,虽然受大盘系统风险和上半年政策真空期的影响,文化传媒板块表现不佳,估值整体下移,但A股市场文化传媒公司今年仍会维持较好的业绩增速,并会成为投资配置中少数能穿越经济周期、对抗滞胀的逆周期产业。随着文化传媒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的地位逐渐上升,传媒行业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下半年传媒行业可以找到确定性的亮点。因为下半年党的十、三网融合等事件性因素有望驱动政策预期再度升温。在众多投研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影视、新媒体和公关广告的相关上市企业都被看好。

关注中报超预期公司

虽然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都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有融资的大手笔,但在选择传媒行业个股时,还是要选优质的公司。因为在传媒行业,同一领域的个股已经出现加剧分化的趋势。

7、8月份是上市公司中报密集公布期,业绩是检验公司好坏的最好试金石,因此华宝证券提醒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今年中报超预期的上市公司,选择那些盈利能力强、业绩确定性高的企业。像华谊兄弟、华录百纳、蓝色光标和省广股份都是中报预期高增长的个股。

第4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三网融合通过将互联网技术更多的运用于电视领域,促进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的融合发展.目前,三网融合的发展日趋成熟,它不仅推动信息技术的进步,带动传媒产业的融合,也促进了传媒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传媒产业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分析并结合报业经营这一具体实例,提出了传媒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三网融合;传媒产业;创新发展;报业

中图分类号:F49;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11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201410378031)

1 引言

三网融合是指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在向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系统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技术功能趋向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1]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2]因此可以说三网融合是将互联网技术更多的运用于电视领域,促进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三网的进一步融合.这一融合的实现是建立在互联网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和电信产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功能基础上,三个产业间界限模糊,能够为用户或受众提供相同或相似的服务,以促进互联网资源更高的共享程度,扩大受众范围,在为消费者带来福利的同时提升信息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三网融合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许多学者对三网融合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肖叶飞(2012)将三网融合的发展看成一条产业链,认为这条产业链是由网络运营商、内容供应商和受众等多部分共同组成.国家要加强三网融合的整合,力争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3]杨泽民(2012)提出为了优化三网融合的关系,有必要从立法、市场准入、行业标准和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管制,完善通信行业和传媒行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4]胡世良(2011)指出三网融合的本质是基于业务融合的基础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多媒体融合视频,从而打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5]张善轩(2010)指出政府监管、用户需求、网络技术及智能终端对三网融合有重要影响,这些软硬件因素都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6]高玲(2014)认为三网融合是一场影响非常广泛的信息业革命,在三网融合的影响下,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多种变化,并由此分析了三网融合对新媒体产生的深刻影响.[7]

2 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

1997年4月,国务院在深圳召开了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在此次会议中首次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2001年3月15日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要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我国早就将三网融合列入“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2010年开始实施相关政策,至今试点城市由最初的15个增长到54个.三网融合在探索中渐进发展.我国三网融合确立的主要目标是: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8]

3 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介经营与管理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从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角度来看,内容生产、套餐捆绑、内容销售这一原本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条将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面临着重新组合.全新的产业链与之前的产业链相比更适应于现今的分众时代.其内容生产的独特性更高,套餐组合更为丰富,销售服务也更加精准.[9]媒介产品的套餐捆绑销售也使得用户通过一次购买即可获得多重享受.下面将从产业层面和产业业务两方面探讨三网融合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3.1 产业层面的影响

传媒产业链包括内容生产和内容销售两大环节.实施三网融合前,广电负责传媒产业内容生产和内容销售,而电信业仅涉及到传媒产业链的内容销售,并且其主要从事的是内容的多次销售.电信行业通过网络配合网络运营的相关业务,进行产业的内容销售.三网融合后,电信行业将有机会全面进入到传媒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不但涉及内容销售,还涉及内容生产.与此同时,在完成对现有网络的改造工作之后,广电行业还会加大对互联网运营的力度,申请互联网的国际出口以扩大受众影响力.三网融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传媒产业的产业链条.传媒产业链中的内容销售由此变为多次销售,并依赖网络空间影响受众.众所周知,我国网民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而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民的数量也在快速上升,且有追赶上总网民数量的趋势,预计到2016年移动互联网民数量和中国网民总数将基本持平.由于移动互联具有全媒体、便携性高、互动性好等特点,因此新媒体借助移动互联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批的受众.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原本属于传统媒体的受众分流到新媒体产业,促进了网络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此时,依赖信息渠道的内容多次销售将会成为传媒产业链中增值的关键环节.而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在三网融合前各自独立运作,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分工,二者之间不存在对等的正面竞争;三网融合后,两个行业的运营业务虽然依旧各有侧重,但业务中的重合点越来越多,带来的正面竞争更是前所未有的,并且业务重合所带来的竞争也是前所未有的.

3.2 业务层面的影响

随着三网融合的实施,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之间的行业壁垒逐渐被打破,运营业务的融合也更加深入,行业创新的力度相对以前有了更强的力度.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在媒介进行大规模融合的同时受众也在不断的细化.因此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向多元化,在媒介融合力量的推动下新的业务也不断涌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内容的销售开始趋向于精准营销,商家通过精准营销规划出更便于销售、更详细、更清晰的市场版图,可以将用户需要的产品直达用户,媒介产品资源的利用也因此达到了极致,发挥出了其最大经济效益.三网融合虽将对整个传媒产业链造成影响,但首先会主要集中在网络视频业务上,尤其是互联网电视和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的赢利点是以内容为主的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广告的投放,保持其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用户的数量的稳定以及增长.在网络视频业务平台的内容、渠道和终端三个环节中,对于广电行业,内容是优势,渠道即宽带互联网是劣势;对于电信,渠道是其优势,内容是其劣势.两相比较,电信可以通过购买或合作的方式,迅速改变其内容的劣势.而互联网络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广电行业想要迅速弥补其劣势,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与电信行业进行合作并加快网络建设.

3.3 以报业为例做具体分析

报业作为传媒产业的传统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网融合对其经营发展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分流受众

三网融合后,电信行业凭借其优质的天线和有线网络的基础机制进行产业内容的销售,这种销售方便快捷且效果显著.同时电信行业在技术支持下还可以实现选择性的内容销售,推动自身在网络传播中的竞争.电信凭借优质的硬件条件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产品配套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其受众人数并促进受众人数的稳定增长.

在这种条件下,大量消费图文信息的用户被分流,用户的消费习惯也被电信产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改变.而广电行业在三网融合的政策和市场推动下,会加快升级改造其网络设施,迅速推进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NGB)的建设.[10]广电通过NGB为用户提供高清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以及话音等.此外,三网融合创新推动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以拉动信息用户的消费,大大冲击以报纸为主的图文信息的消费数量.[11]

(2)降低传媒产业运营成本

三网融合前,电信行业最主要的业务是网络运营,通过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收取资费.而广电行业因为宽带用户极低,虽然也进行网络运营业务,但是其主要业务还是进行内容生产,产业链发展薄弱.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亿多宽带用户,但广电的宽带用户只有200多万,大约占2%;而在全球市场,广电的宽带份额平均达到30%左右.[12]三网融合后,广电行业主营业务注重从内容生产变为内容生产和网络运营,其发展空间巨大.网络运营市场也将从电信行业的垄断局面转变为相互竞争.在竞争条件下,网络资费必然呈下降趋势.互联网作为报业新媒体经营发展的主要平台,其运营成本也必然呈下降趋势.

4 传媒产业创新发展建议

首先要完善传媒产业发展链,适度引进外资.随着三网融合政策实施的深入,中国的主流传媒机构应发挥领头模范作用,加强产业内容的挖掘和产业内容的销售,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环节,延长产业发展链条,将内容进行多次销售并扩大受众影响范围,发挥传媒产业的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要适度引进外资,升级技术、渠道和终端等信息资源,抓住信息时代信息化发展的机遇,降低产业发展风险.在资本的推动下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又一次飞跃发展;其次要创新品牌发展,积极利用社会资本,吸纳社会资本为信息技术发展提供资金支撑.要利用创新不断发展新的传媒业新业务以此来赢得市场竞争中的主导权,提升传媒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注意完善三网融合工作的基础设施发展,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创造多方共赢的市场新格局.同时要加强网络管理和人才储备,规范行业标准.三网融合后,传媒产业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网络的传播,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显得至关重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制定出本行业和相关行业发展的标准有利于三网融合更深入的发展,也有利于通信行业和传媒行业的互相促进发展.而通信技术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备的人才培养和储备队伍,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为相关专业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激发人才工作热情,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注入强劲有力的技术支援力量.最后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以促进三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财政税收的补贴或者建立专项资金以支持三网融合的发展,将三网融合创造出的新技术或者服务纳入政府的年度采购计划中,用政策的经济效益支持三网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宏德.吐哈油田三网融合整体解决方案[J].信息系统工程,2014(7):23-24.

(2)王海武.浅谈三网融合的业务合作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0(5):56-57.

(3)肖叶飞.三网融合产业链重构与整合[J].中国有线电视,2012(1):7-10.

(4)杨泽民.三网融合:相互进入是主流[N].人民邮电,2012-1-31(003).

(5)胡世良.三网融合需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J].中国新通信,2011,13(5):52-55.

(6)张善轩.三网融合进程中四力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2010,30(4):2-7.

(7)高玲.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探究[J].艺术学伦理,2014(1):45-46.

(8)常凌种.三网融合,开启媒介融合大时代[J].新闻爱好者,2010(9):34-35.

(9)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14.

(10)潘新红.三网融合对传媒产业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0(7):87-88.

第5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本周行业排名前十名的行业与上周完全相同,只是排名顺序出现微幅波动,影视音像、白酒、出版、综合金融服务、广播和有限电视、广告、家具及装饰、煤气与液化气、铁路运输、商务印刷排名继续位居前列,表明这些板块个股表现继续领先整体市场。尽管市场对白酒行业景气持续有所担忧,但目前行业销售情况依然不错,白酒景气度依然很高。白酒板块仍是A股中增长最确定的品种,目前一线白酒2012年PE为15-17倍、二线PE为21-23倍,PEG低于1,估值优势显著。

近段时间传媒行业市场表现甚为抢眼,其多个子行业排名亦位居前列,本周影视音像、出版、广播和有限电视、广告排名分别为第1名、第3名、第5名和第6名。国庆以来,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政策氛围下,传媒板块跑赢大盘1.96%,本周传媒继续远远跑赢沪深300指数。但安信证券指出,7月底以来的政策预期和行业景气关注达到顶峰,短期随着政策氛围热度的降低,预计板块会有所回调。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鼓励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并购,扶持重点国有传媒集团。因此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明确,最高层的指导原则确定后,各项具体利好政策也将在未来一年陆续出台,值得持续关注。

银行排名较上周上升2名至本周第12名。目前止六家银行公布了2011年三季度业绩,均基本符合预期。增长较快是民生(64%)和华夏(44%),其他银行都保持在 30%左右,如工行(29%)、交行(30%)、南京(29%)和宁波(36%)。从盈利质量上来看,民生、华夏和交行的质量较高。中金公司表示,宏观紧缩政策的微调可能不会带来投资的大幅反弹,但能够缓解局部的流动性危机,降低资产质量风险。安信证券亦认为3季度银行资产质量好于预期,但同时指出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以目前的估值水平,向下弹性比较小,预计未来1-2个季度利率重置可能带来流动性的改善,低估值与高股息收益率背景下的类债券属性使得银行股仍具备攻守兼备的配置价值。

本周房地产经营与开发排名第50名,较上周上升13名。广发证券表示,以前一直说三个底―“估值底、政策底、楼市底”,因为股价都是提前反映预期,如果政策接近底部了,那么股价一定会先于政策见底。现在看上去,是在讨论限购要不要放松、何时放松、以及在何等条件下放松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政策即使未到底,那么也为时不远了。10月27日上午人大召开联组会议中,住建部部长姜伟接受问答时表示,限购政策是个行政办法,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将来个人的住房信息系统建立起来后,再采取限购措施就没有必要了。中信证券指出,考虑到答问是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进行的,不同于一般表态,其指标性意义很大。目前房地产估值仍然在历史的底部,行业向上弹性远大于下跌空间。

第6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关键词: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资本集约度;规模效应;并购;动因;整合;多屏竞争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4)05-0106-05

产权可以理解为人们通过或围绕财产而建立的经济权利关系,即一定的主体对客体(物质资料)的支配、占有或使用关系。产权形式体现物权、股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产权流动可以通过其中任一种方式来完成,而通过系列产权整体打包的流动形式往往构成企业的并购。产权流动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各项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本集中。对于传媒领域来说,一个成熟的传媒市场可通过产权流动使其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避免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本文所指的产权流动是以国有传媒企业产权整体交易为特征的活动,包括对国有传媒机构产权的整体收购或达到控股的股权收购,以及实现传媒企业产权转让的机构兼并。产权流动对资本集约度和资本单位总体生产力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一、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的动因分析

西方学者如菲吕博腾、佩乔维奇认为产权是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而引起的人们之间一些被认可的行为性关系。界定产权的目的就是为了产权流动。①金融学理论指出,并购有利于直接获得具有完善框架的企业组织,得到专门的人才、技术、商誉、特权、资产、先进机制等重要资源,节省本企业时间、资本方面的投入,降低相关经营风险,继而较快产生效益,快速扩张市场相关领域。

(一)兼并、联合、重组是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

传媒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的资本门槛和规模效应的行业,国外传媒的发展已普遍趋向于大资本、大融合的跨传媒集团模式。他们的市场经济机制使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趋于完善,政府鼓励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业。兼并、联合、重组,走集团化道路,是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壮大的主要途径。

早在20世纪60年代,跨媒介经营、综合性的传媒集团成为传媒产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二战后,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跨国传媒集团的发展,兼并、联合、并购,从而出现一些世界级规模的传媒集团。如意大利米兰富商贝卢斯科尼兼并了意大利所有地方电视台,形成了全国性私营的广播公司――第五频道;法国最大的电视台由一个工业公司经营;德国最大的卫视台由一个电器公司经营;加拿大汤姆森集团用总金额高达87亿英镑收购总部在英国的路透社;从1986―1990年,美国有400个独立电视台和电台在产权市场上被出售,相当于全美75%的电视台被交换了一次所有权。1993―1994年仅一年间,就有200个以上的电视台进入产权市场,经历了产权并购和重组。②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第五次兼并浪潮,这场持续了10余年的购并浪潮对整个传媒业影响巨大。新闻集团相继并购了福克斯电影公司、泰晤士报业、道琼斯集团等各领域巨头,将其累积的重要资源和完善成熟的运作机制为己所用。目前新闻集团业务覆盖全球的传媒产业,成为当前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巨型跨国传媒集团。1985年巴菲特支持大都会广播公司收购ABC,贷款21亿美金。1995年巴菲特再次支持迪斯尼收购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斥资100亿美元。同在1995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兼并ABC,将娱乐业、电影制作业与广播电视业融为一个新的集团,收购价格高达 190亿美元,使该集团成为世界第二大传媒集团。1999年,美国维亚通讯公司兼并了CBS,斥资230亿美元。1990年时代公司斥资140亿美元收购华纳公司,合并为时代华纳公司,此举使时代华纳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1996年,时代华纳以76亿美元收购特纳传播公司,成为全球传播及娱乐业的行业老大。2001年,时代华纳公司与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商美国在线公司AOL合并,并购交易总值1 062亿美元,涉资3 500亿美元。这种并购重组加速了传媒业资本多元化进程。一个个国际传媒集团不断跨行业、跨区域、跨媒体对其他媒体进行并购。③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传媒业共完成25项并购交易活动,并购交易量增长49%,交易规模达到490亿美元,B2B类媒体占据了最大份额。④

由上看出,欧美国家的传媒史其实就是一部传媒业并购的历史,所有大型跨国传媒集团都是通过购并发展起来的,这就需要有资本市场的支持。没有商业化和产权的流动,也就没有资本无限扩张的动力。并购有利于开拓市场、快速掌握核心技术、笼络关键人才、保证企业利润水平。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并购成为西方传媒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在并购过程中,缺乏创意、竞争力不强的传媒机构被淘汰,而充满活力的企业注入新的资本后,成为大众传媒行业的优良资本。

(二)传媒产业持续升温的多屏竞争

现今是多屏竞争时代,面对三网融合、台网融合的新挑战,2010年以来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国有传媒到民间传媒,产业并购呈现推进态势,快速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并购中彰显资本扩张的力量。2013年文化传媒已发生50多起并购事件,涉及电影、电视剧、出版、广告、游戏等行业,累计资金近400亿元。

1. 新闻出版业。新闻出版是我国目前传媒产业中并购案例发生最多的领域,也是体制改革最为深入的传媒产业。2010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的指导意见》,鼓励新闻出版资源进行整合,鼓励实力强的地方新闻出版企业进行并购,形成区域性和行业性综合集团。

在此政策下,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京交通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联合对南京时代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兼并,兼并后总股本1.2亿股,拥有8家子公司。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华文出版社脱离原有单位加入中国出版集团。2010年末,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成立,包括原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等,此次整合并购标志着我国出版传媒领域的产权流动上了新台阶。

2. 影视娱乐业。广电总局正加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省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相继成立。广东广电网络公司包括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与19个地级广播电视台,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省级有线网络公司。江苏、重庆、甘肃、辽宁、上海、四川、北京、湖南、安徽纷纷成立广播电视总台。其中湖南广播电视台和芒果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对所属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等统一管理,并且控股湖南电广传媒有限公司及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将经营性资产注入芒果传媒有限公司。

2013年影视娱乐资本整合案例高密度出现,并购潮风起云涌。如:万达26亿美元并购美国AMC,此次并购后大连万达集团将同时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AMC院线和亚洲排名第一的万达院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华策影视收购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交易金额为16.52亿元,并进行5.5亿元的配套融资,这是截至目前国内影视行业已宣布的交易中金额最大的并购项目,华策与克顿传媒的结合将试水大数据平台与传统影视业务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互为补充,形成品牌与规模优势;乐视网15.98亿元同时收购花儿影视和乐视新媒体;光线传媒8.3亿入股新丽传媒;华谊兄弟6.7亿元并购广州银汉科技(标志着华谊兄弟这家影视业巨头正式将触角伸向了移动网游行业);苏宁联手弘毅资本投资PPTV(PPTV将借助苏宁与弘毅的资金、线上电商和线下零售的渠道资源进一步发展和布局移动、家庭和PC视频终端);华策影视1.8亿元入股最世文化,等等⑤。

从国际传媒巨头新闻集团、迪斯尼、时代华纳等并购的发展史,到我国传媒企业频繁的并购可以看出,并购是传媒企业获得融资的有效渠道,有利于传媒企业之间内容、渠道、平台的融合,促进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文学等各种不同内容形态的交叉渗透,完善产业链布局。只有大幅提高行业集中度,中国才能诞生世界级的综合传媒集团,而并购是诞生世界级综合传媒集团的必要手段。

二、我国国有传媒机构进行产权流动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指出,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⑥传媒机构产权作为交易对象进入市场领域,是我国进行有效市场经济改革的必要举措,也是使传媒领域资源配置合理、结构调整优化以及高效利用资源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传媒业隶属于政府,坚持“党管媒体”,管理系统表现出职能合一、结构单一、统分失度、角色错位特征,即“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宣传系统也是传媒产业的实际管理者之一,这种管理手段导致我国的传媒产业转型始终受到限制,行业自治无法得到具体体现。这与文化产业大发展、传媒产业要繁荣的发展方向相悖,欧美国家传媒产业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相对独立、依赖于市场供给发展机遇的管理体制与传媒产业扩张的价值目标还是可以高度匹配的”。⑦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

1. 推动企业合并的主要是技术、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作用。有些国有传媒播出机构的节目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量新闻简单重复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有些需要大规模的方向调整或者技术改造,这就需要资本的注入,采取产权流动的方式进行整合也是一种融资的方式,通过出售或有效兼并,构成新的传媒实体,既能解决资金需求问题,又重新进行了资源分配。

2. 传媒领域正在引发一场数字革命。这个行业是被技术驱动的行业,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对传媒行业有巨大冲击,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潮流冲垮了传媒产业的传统界碑,目前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对原有的议程设置、管理手段,甚至舆论导向都产生了失灵效应。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通过资产的重新改造及专业化整合,可以重新发挥能量,这种情况下进行产权流动是调整国有传媒机构的必由之路。

3. 从全球范围内的五次并购浪潮中,我们可以看出传媒业逐渐从边缘走向了中心。全球经济就是信息经济,在信息经济中,信息是商品和服务的重要因素,知识资本(知识和信息)是国家财富的新来源。因此,传媒业作为一个信息服务行业,便成为最近的合并浪潮的主角。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作为资本集中的一种方式,通过资产重组和改造,达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优化。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不是简单的“要资金”“当资产”“甩包袱”,而是结构调整、强化意识、资产重组等方面的积极认识。

三、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的可行性

2013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被改组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总局,两部委的重新整合,标志着我国文化领域内的行业分割将逐渐弱化,预示着国有传媒机构产业链条更加清晰、机构业务更加多元化。

(一)增强国有传媒机构自身竞争力

与前述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产权流动大多是由于失去竞争能力或存在条件,被形势所迫作出的选择。这种情况下的产权流动不但使交易成本增高、交易难度增大,产权关系也较难理顺。真正的产权流动应该是企业自身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加剧,使得我国很多中小型国有传媒机构的生存越来越艰难,基本上是处于地方或行政分割状况,执行的是一种简单叠加式的发展,缺乏竞争力和内在的灵活度。在此情况下进行并购整合,建立一个涵盖各种传媒渠道、面对各种层次的受众群体、拥有各种服务方式的综合性传媒机构无疑可集合内容、渠道、终端、平台和应用的全方位整合优势,逐渐完善其“生态系统”,与内部扩张相比,通过并购整合发展要迅速很多,这既是中小型传媒机构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借力规模化效应,扩大市场覆盖率的需要。⑧

(二)加强国有传媒机构资本扩张能力

通过并购、合并、整合获取更大的效益及影响力,这是传媒业获得发展的主要手段,只有并购重组才能使金融资本、信息资本和文化资本进行融合,更好更多地筹集资金,实现规模性经济发展。我国现有传媒机构资本运作介入较少,资本经营积弱并分散,而大集团规模竞争的实质是资本竞争,若成为跨国跨地域的国际传媒集团,大资本的介入是必要的。尤其是新媒体出现使得在线金融交易服务平台成为可能,数据库营销、互动营销及体验式营销,这是令人瞩目的巨大商机,却也更需要资本的支持。⑨借技术寻求资金、以资金助推产业为国有传媒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资本具有逐利性,目前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鼓励和文化产业自身的蓬勃发展让行内行外的资本都蠢蠢欲动。未来,整个文化传媒产业的分散风险、多元化布局的混合并购会愈演愈烈,而且渐成常态,这是传媒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

产权流动可使国有传媒机构的产业组织结构更加完整、融资渠道更加顺畅,并可借助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媒体间的优势互补,降低财务风险。同时产权流动也可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获得整体竞争优势。从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到产业价值链的完善,从立足本土到走向国际市场,通过并购达到产业的扩张及资本的积累,这一方式在国内外都得到有效验证。

四、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的实现路径

我国现有的有关产权流动方面的政策有《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但是由于所有制的限制、行政干预过多等原因,产权流动既不充分也不规范。国有传媒机构并购引发的资源流动量大、范围广阔,必然将成为关注的焦点。

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企业的并购行为可增加效率和削弱竞争,若前者大于后者,那么并购行为就是可行的。效率型并购是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的真正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及防止产权流动带来的垄断行为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良好的监督机制和相应的监督技术;二是责权对称的运作机制。从国际惯例看,国家政权只有一套机构才能充分发挥高效作用,而党政重叠、管理重复、体制臃肿将给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造成很大障碍。因此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开而独立才是保证。

(一)国有传媒机构产权主体问题

产权流动是产权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转让或转移(部分转让和全部转让)。实现产权流动首先需要明确资产的权属,即产权的所有者,确定产权主体的责、权、利统一,这样才能知晓产权主体是否具有产权交易合法有效的资格。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中提到要从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产权的界定,不能忽视资源的无形价值和资源之间的相互影响。⑩

对于非国有资产,国家提出投资人拥有产权的政策;而对于国有资产,国家提出投资人拥有产权、国家所有但分级分工管理两个原则,这种方式会导致因权力垄断而使个人利益侵害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的事情频繁发生,同时也会浪费很多无形资产。如:国有传媒机构因权力垄断而导致委托机制不完善,不但导致其他资源受其影响而错误配置,而且传媒资源所带来的无形文化价值也受到低估。因此,对于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界定,首先要在公平、协商的基础之上,尽量确定具体承担人而不是承担机构,即便非机构不可,也要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这一点对于国有传媒机构的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尤为重要。

我国国有传媒机构有的已经实行公司制改造,这种情况下的产权流动由出资者共同决定,做出决议后由公司董事会具体执行。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国有传媒机构并没有进行企业制改造或产权制改革,传媒机构本身不是原始产权主体,没有权力做出产权流动的决定。其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在无明确授权下也无权决定产权流动。代表国有传媒机构职能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其对“国有”产权概念的不清晰和模糊性,即使其代表产权主体,也难以实施。因此,对于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问题,应由中央或省市级政府正式授权形成临时性机构,明确责任,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无序及交易中产生的盲目性而导致的资产流失。授权与责任依法成立,一旦发生不当,则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产权流动后的国有传媒机构可由董事会提名总经理。政府委托的出资人机构不可以干预监管部分的工作,也不能行使管理职能。

产权流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环境,诸如产权界定机构、资产评估、审计等中介机构、司法监管机构等,这些又在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基础之上予以实现。保证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的前提是政企分开、法规配套,如此才可制约个人的权力垄断,保证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有公平合理的平台。

(二)省级电视播出机构产权流转问题

我国目前对于电视台产权的流转阶段规制非常严格,其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目前阶段仍然是“四级办台”体制,即使出现广电体制集团化改革,也仅仅是在省级行政单位以内,跨省之间的电视传媒业并购并没有发生,省际间电视传媒的产权流转依然没有放开。所以我国当前的电视台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就是放开省级电视播出机构的产权规制,由此形成电视传媒市场的竞争局面,盘活全国电视传媒市场。在放开省级广播电视机构产权限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放开省级电视播出机构的产权流转限制,现阶段只对国有资产开放,暂时不引进非国有资本进入电视台产权重组中。这主要是为了应对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国仍然是公有制占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电视台与国外完全商业化的电视台性质不同,我国电视台承担着更多的公益性质和政治宣传任务,保证其资本的国有性质是其公益性的根本保证。第二,目前阶段省级电视台产权流转不对非国有资本开放有利于防止无须并购和混乱重组的出现。电视传媒业存在着巨大的利润,如果其产权完全对社会开放将造成社会资本大量涌入的乱象。

2. 放开省级电视播出机构的产权流转限制要处理好各级党委宣传机构与电视台间的关系。以往我们都有一个这样的疑虑:如果一个地方的电视台被另一个地方并购过去,会给当地的党委宣传机构带来一种话语权被别人夺取的感觉。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当地的领导班子也就成为阻碍电视播出机构跨地区并购的力量。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解决:第一,国家出台文件,在放开省际间电视台产权流转规制时保证电视台政治属性的实现,即就算当地电视台被异地所并购,也一定要优先保证当地宣传部门的政治宣传任务得以实现。第二,建立更高级的宣传领导机构,提高管理级别。在国家一级建立统筹管理、统一调度的宣传管理机构和班子,对全国的电视宣传舆论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

3. 放开省级电视播出机构的产权流转限制后的市场发展问题。在放开省级电视播出机构的产权流转限制后,必定会出现一些有实力的电视台广电集团吞并一些较为弱小的电视台。这是一个资源集中化的过程,这种现象对于一个市场成长来说是有利的,迅速出现的有实力的强大企业将会成为市场的支柱以支撑我国电视台市场发展。但是这种资源的集中化过度进行的话,就会形成垄断,对市场的健康运行不利,因此,在早期放开省级电视播出机构产权流转限制时就应该设立好反垄断的法律与措施,依法调解电视传媒市场的行为,为我国电视传媒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五、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后的整合建议

国有传媒机构并购的实质是兼并机构用增量资本盘活被兼并机构存量资本的运营活动,这种并购最大表现之一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传媒机构规模经济的改进以及运营空间效率的提高。并购的过程是从生产经营到资本运营,之后再通过资本运营推动生产经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做到有效率地并购,又要以国有传媒机构本身的生产经营需要为出发点。生产经营实质上就是市场需要,而良性的市场需要为机构效益与社会福利的统一提供了最深厚的基础,这就是国有传媒机构并购的出发点。相反,若以政府或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其并购目标就不会是机构通过正常途径收益而是单纯通过资本运营使部分人受益,会造成主体错位及目标偏离的恶果。

在西方国家的传媒机构产权流动的并购中,被兼并机构的人事整合大多是重新聘用经理人,这与其文化背景及原有体制相关。对于我国的国有传媒机构并购,应采取“制度整合为主,人员调整为辅”的路径,因为原有的传媒机构所出现的问题大都是旧观念和旧经济理念与结构导致的,并非单纯的机构人员,这种情况下,单纯换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症结。所以国有传媒机构的并购及产权流动不能仅仅看作是经济行为,社会结构、文化特征等都是影响产权流动效果的重要变量。

产权如何流动、流动方式、流动后达到何种社会经济效益是判断国有传媒机构流动正常与否的关键。{11}

1. 财税政策方面。按照我国现有的财税政策,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会导致政府间财税收入的变化。被并购传媒机构所在地的政府因并购会影响自身的税收,对跨不同财政级次的并购会持反对态度。我国现有税收制度有不同财政级间的矛盾,也有同一财政级间的矛盾,还有跨地区原财政级间的矛盾。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势必涉及跨不同财政级、跨地区财政的税收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分税制度,征税权和产权相互独立,即国有传媒机构产权流动后所得税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

2. 行政管理方面。现有传媒机构在管理手段上以指令性、强制性为主,体现出资产所有者、行政、行业管理职能等几合一特征,每一个传媒机构都有多个需要汇报工作的“上级”。而传媒是一个体现时间性和效率性的领域,多层领导体制严重影响多屏时代传媒机构的发展。笔者认为解决方案是分离行政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国有传媒机构的资产所有者职能由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来行使,投资主体根据传媒机构结构调整的需要决定并购行为。而行政管理职能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投资主体不参与管理工作。

3. 融资政策方面。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离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传媒机构并购的要求还暂时有一定的差距,现行融资政策不利于传媒机构建立有效的融资渠道,现有贷款机制不适应跨地区传媒机构产权流动及传媒集团规模借贷的要求。“融资优序”理论指出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投资者从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来判断企业的市场价值。{12}笔者认为运用对信息敏感性不强的资金(如内容基金或企业债券)来进行融资是解决办法之一,此外建立新的融资政策,按投资规模、偿债能力和效益原则进行相关信贷工作的开展会有利于我国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加速我国传媒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4. 文化融合方面。传媒机构的产权流动不仅仅涉及到业务整合、人事整合,同时也关乎文化整合,即使在同一个国家进行并购与重组,但不同的传媒机构内部的文化氛围也是不一样的。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的传媒业尤其不能忽视产权流动后文化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个企业的文化理念会贯穿于整个业务,双方除了业务融合、人事融合外,能做到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总之,国有传媒机构在现有的单一资本来源以及相应的运行体制及事业性质情况下,难以进行较为彻底的体制创新,进行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多元化发展也为时较早。只有逐步打破瓶颈,探索国有传媒机构的产权改革、着力改变“发展惰性”、进行有限创新继而全面探索多元资本进入机制才有望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和内部活力,这是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必然,也是管理层的当然选择。

注释:

①⑩王言炉:《产权界定、产权流动与产权维护》,《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5期。

②马德永:《国际传媒集团的成长与变革――贝塔斯曼个案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③郭燕:《国际传媒资本多元化运作及其对中国传媒业的影响》,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④晓雪:《2012美国传媒业战略并购加剧》,《中国图书商报》2013年3月8日。

⑤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资源――艺恩网。

⑥兰培:《传媒产业并购重组态势分析》,《传媒观察》2013年第2期。

⑦张亮宇:《当前传媒产业规制体系变革与中国面向的问题反思》,《新闻大学》2013年第3期。

⑧石莉萍、苏朝勃:《国际传媒并购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⑨唐润华:《国际传媒业并购热说明了什么》,新华网,2007年6月19日。

{11}Mueller,D.C. Merger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 A Reconsideration,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7年第12期。

{12}赵:《新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1期。

参考文献:

[1]张咏华,等.西欧主要国家的传媒政策与转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朱春阳.现代传媒集团成长理论与策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周茂清.产权定义探析:规范发展产权交易推动有序流转[J].产权导刊,2004,(10).

[4]刘文通.公司兼并收购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赵秀芝.由国际并购引发的思考[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1):62.

[6]喻国明,张小争.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第7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这让人联想起这些年传媒界发生的多起“联姻”悲剧,如托普集团注资现已消失的《商务早报》与《蜀报》等,无不是以双方不欢而散告终,有的甚至危及媒体自身的生存。面对资本的进进出出,传媒界不能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传媒与资本有没有联姻的可能,联姻的障碍到底在哪里?

想起投资大锷索罗斯透过美国航空公司控股海南航空公司的故事,不妨拿来说说。索罗斯当年投资海航,就是看好了它的发展前景。十年前,索罗斯看好还很弱小的海航,一次性投资2500万美元,多年来,他不仅从没动过撤资的念头,而且分红所得一分未取。目前,海航已发展成中国四大航空公司之一,索罗斯的投资回报也已翻了好几倍。10年以后,索罗斯再次豪赌,与海航“第二次握手”,又一次注资2500万美元。

试问,希望进入传媒领域的资本拥有者有这样的投资定力吗?笔者认为,现阶段传媒与资本在结合上根本存在着错位的现象,除非是资本自身孵化出的媒体,否则难以实现产业的完美融合,不利于媒体的长远发展,反而短暂的结合孕育着风险,分裂在所难免。如果没有持久的耐心和清晰的目标,资本面对传媒业还是绕道而行吧。

第一,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投资的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赢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这恰好与媒体经营要求的超长稳定性和高度融合性相悖。传媒在有些人眼里号称“国内最后一个暴利行业”,吸引了不同性质资本的竞相进入。姑且不论媒体是不是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从资本的性质看,选择进入传媒无可厚非。关键是,资本进入之前,其拥有者有没有想到融合的难度和经营的持久性。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历来是业界一大难题,世界范围内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本来是高风险的结合,在有些人眼里,却成了保赢不输的运作,盲目的乐观难免导致落败。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其产品具有投资规模大、人员素质要求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这些都与资本的短期逐利性格格不入。世界上很少有资本敢对外宣称,注入资本是为了超长期的持有,相反在注入之前,早已做好了回报预期和退出准备。如此不同目的驱使下的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媒体的政策壁垒决定了外来资本的高风险,一个产权不明晰的结合注定没有一个清晰的未来。从政策面上说,中国政府关于媒体产业的投资政策是比较清晰的,有相当高的准入门槛。按照国家资产管理局、财政部和新闻出版署联合批复的国管财字〔1999〕219号文件精神,目前我国报刊社资产均属国有资产,注入报纸的外部资金只能按借贷关系,即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不适用“谁投资谁所有”的企业资产认定。这就表明,我国的传媒领域很特殊,私有资本与国外资本很难按正常模式注入媒体赢利。目前,外国资本乃至行业外资本投资媒体只能通过对广告和发行业务的参与,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国家认可的媒体产权及媒体品牌的拥有权。在这个前提下,资本进入的风险一目了然。

第三,媒体与资本只是部分实现对接,难以在品牌、文化和经营思想上产生融合。就其产业特性而言,传媒业需要的也不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而是有经验有资源并且有耐心的策略投资。因为对一个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媒体来说,光拿到一大笔钱是没有太大益处的。对一个优秀的媒体来说,最宝贵的资源不是金钱而是人才。媒体与资本结合,如果不能实现品牌、文化、经营思想的融合,在实际运营上必然会产生矛盾和不和谐。一个内部存在裂隙的结合体,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传媒市场,要想赢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8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关键词:媒体行业特点人才

媒体行业与其它传统行业相比,有很多不同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与其它行业有很大不同。本文从分析媒体行业的特点及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出发,进一步分析媒体行业的人才需求特征,为媒体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媒体行业的特点

媒体所处的行业,惯称为传媒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媒业开始大力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目前以电视、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网络等新媒体为主体的庞大市场。

传媒业,是一个有着高投资回报的智力密集产业,本身在产业属性、目标市场、产品特性等方面就与传统产业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政策环境上的差异,使得国内的传媒业,除了具备了一般意义上共性特点之外,又具有了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特点。

第一,在产业属性上属于边缘产业。传媒业是信息传播的媒介,它涵盖了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领域,具有典型的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同时,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又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这使得传媒业也属于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因此,传媒业可以被视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

第二,具有二元结构的目标市场。与其他产业不同,媒体产业要面对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一个是受众市场,一个广告市场。这就要求媒体必须为两个完全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两种截然不同产品,一个是面对受众的“传播内容”,另一个是面对广告客户的时段或版面。因此,要同时运用两种不同的营销方法:受众营销与客户营销。

第三,媒体的产品与服务不存在价格弹性。传播内容、广告版面或广告时段作为一种商品,几乎没有价格弹性系数,这与其它有形商品区别很大。消费者不会因为产品价格的下降而产生需求。传统的价格杠杆将无法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调控。这在种环境下,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成了市场竞争的核心。这就造成了弱势媒体无价格,做强是媒体经营的唯一出路。

第四,具有事业与企业的双重体制。虽然,我国的传媒业由先前的完全的事业属性,转变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实现了媒体经营管理的重大转变。媒体的产业化进程正在逐渐在加快,传媒业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国内的主要媒体,大多数还都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媒体必须做到:一方面,要从政治属性出发,作公共服务的平台,完成舆论宣传与导向的任务;另一方面,还要从产业属性出发,直面市场竞争,不断加强经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要求媒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五,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我国,媒体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经营权归经营者所有。因此,政府对传媒业的相关政策,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就成了我国媒体的经营指针。媒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的影响。

二、媒体对从业人才的特殊要求

由于媒体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属性,使得它同那些生产物质产品的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它必须兼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双重性。所以,媒体的经营管理难度要大于传统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第一,媒体首先要追求社会效益,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应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第二,媒体要面对市场竞争,必须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素质。

第三,媒体所涉及工作大部分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技术性,在保持政治性的同时,还要兼具文化艺术性,要求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因此,学习曲线周期较长。

第四,要求媒体将社会效益置于经济利益之前。因此,从业人员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追求利益。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工作者,必须是社会的镜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先进的文化和思想。

三、媒体行业所需人才的特征

传统产业中的组织,尤其是生产有型产品的组织,价值链环节较多。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销售、仓储物流、售后服务、后勤保障,环环相扣。其间,各类人员分工细致、协作紧密。

与传统产业不同,媒体生产的是无形产品,价值链环节较少,各环节之间的连接又不是非常紧密,基本属于模块运作。每个模块中或是单兵作战,或是团队作战,形成很多独立单元。如果团队作战,只在团队成员间有分工和协作。模块之间,单元之间,分工协作较少。

这样,就造成了媒体从业人员职类划分比较清晰,根据媒体的经营管理特点和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媒体的从业人员可划分成三支队伍,包括:采编人才、经营人才、复合型人才。人才是媒体经营成功的关键,三支人才队伍就像三个轮子,尺寸大小,转快慢快,负载轻重,都要协调一致,才能平稳快速的运行。

1.采编人才

采编人才属于专业型人才,即包括记者、编辑、主持人等在内的一线采编人员。他们是传媒产品的制造者,负责着相当于有型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研发设计、采购供应、生产、质量控制等众多环节。“内容为王”,他们传媒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传媒产品的质量水平,决定着媒体的兴衰。

对于一名优秀的专业型采编人才来说,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感。作为传媒人,只有通过深刻地关注和记录社会上正在发生和形成的历史,最终的职业成果才能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要学会理性观察与思考。作为传媒产品的制造者,每日每时都要面临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如果说事实判断是所有传媒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功,价值判断则是优秀传媒人的特质。在媒体提供的资讯量已经出现“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必须为受众整合、梳理看似杂乱无章的资讯,为人们提供有序而冷静的观察与思考,才会有更多的“话语权”及传媒影响力。

第三,要有专业精神。对于传媒人而言,拥有更多的表达机会。所以,必须秉承专业精神,用好所拥有的“话语权”。

第四,要有自己的风格。对于媒体来说,注意力就是命脉。那些泛泛而谈和同质化的内容,无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于是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2.经营人才

经营人才属于市场营销型人才,即担负着市场、策划、发行、广告、品牌运营等职责的人员。过去,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只重视专业人员,不重视市场经营人员,造成了如今这种能搞采编的人才多,能搞市场经营的人才少的局面。例如,在大部分报社,能搞新闻的,占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能搞市场经营的,只占到百分之一二十。要想在传媒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有一支过硬的市场经营型人才队伍。作为优秀的市场经营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第一,要有市场运营的专业知识。目前传媒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手段不断升级。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使传媒业的市场格局、行业成功因素、客户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市场运营人员能够不断的审视市场环境、做出快速反应,分析客户行为、制定竞争策略、创新商业模式。所以,一定要由丰富和扎实的市场营销、销售管理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广告促销、创意、策划方面的相关知识;合同法、经济法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二,要掌握市场运营的专业技能。作为市场经营人员,要不断分析研究行业发展态势;追踪并研究国内外行业热点;收集、整理、分析市场信息、客户信息和反馈意见。通过分析判断,最终作出市场预测,确定市场定位,制定发展规划、推广发行计划、多种经营项目投资计划、地区覆盖策略、广告经营策略、品牌管理策略等。所以,必须掌握制定经营规划、商务计划、实施方案的专业技能;商务谈判的技巧;信息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与工具。

第三,要有市场管理的综合能力。要想使经营计划、经营策略、营销方案等能够顺利实施,顺利完成推广发行和广告经营任务,最终完成经营目标。市场经营人员要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能力;鼓动、激励、影响他人的人际沟通能力;应变与危机处理能力;商业机会分析判断能力;市场运作能力。

3.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属于媒体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包括电影、电视、广播节目制片人,报业传播业务项目经理,出版界项目负责人等。这类人才的突出特征是能够融媒体传播与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为一体,是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懂传媒、又懂管理,学有专长、经验丰富。随着传媒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和国内外传媒竞争的日益加剧,传媒经营管理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内这类人才极其缺乏。

媒介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有着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传媒组织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应具有如下特质:

第一,具备把握体制和政策的能力,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政治意识。媒介产业与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紧密相关。作为媒体的经营管理者,首先必须具备非常高的政治素质。

第二,具有敢于冒险的组织家精神。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的媒介产业正处于市场化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媒体还在转制过程当中。媒介产业将是中国最后未开垦的高利润产业,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跟随者将进入媒介产业,从而促使媒介产业的风险将大大加强。对于正在转型和新兴的国内媒体,迫切需要的是风险意识强,具有创新、冒险精神的决策与经营者。

第9篇:传媒行业政策范文

政策支持 以人为本

蒙主任指出,首先,从政策上来讲,全国各地政府都在全力支持和配合公交广告行业的发展;第二,从全国范围来讲,因为涉及城市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对户外媒体的管理。全国公交广告同行都在积极配合政府,自觉地执行政府相关的规范标准。从原来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到积极地配合政府来规范企业自身行为,使得政府对公交广告行业更加满意,也使得老百姓对公交广告的认知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也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三,公交广告的快速发展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特别是强调对客户负责,强调提高售后工作的满意度。避免以前盲目的承揽客户,而忽视后续服务,从而发展成积极地对待客户业务,保证了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避免了竭泽而渔的状况出现,这也是行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第四,部分地区出现公交广告联合经营的趋势。也就是在地域相近的地区,一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者城市之间,成为一个联合体,共同经营共同开发市场。这样不但避免了恶性竞争和资源的浪费,也使公交广告总体效益有所提高,总体的形象得到提升。

在此基础上,中广协公交分会按照中广协的要求每年定期组织协会成员定向的交流,为大家提供深度经营和交流的平台。蒙主任还表示,公交广告的行业发展有潜力,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要严格按照政府的法律法规规范合法经营,突出以人为本,逐步走向行业的联合,减少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在可能的情况下,打造局部的公交广告行业的旗舰,这样才能和国际大公司相抗衡。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解放思想。问题不是如何引进,而是怎样才能将引进的东西进行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进而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

北京公交广告成为行业范本

身为北京巴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蒙克勤提到,目前公交集团给予了公交广告和北京巴士传媒(下文简称为北巴传媒)极大支持,所以从2008年的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北京新增了400辆双层车,保有量已经突破800辆。这种媒体为提升北京公交的媒体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媒体形式的调整和媒体价值的变化于公交而言是一个质的变化。而且双层车能够保持全车身的广告,宣传效果更好。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