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用化学专业认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结构需求分析
1.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软件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我国软件难以形成产业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大量的产业后备军,缺乏大批的“软件蓝领”(即能从事简单程序的编写和录入等基础性工作,从而将软件的设想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人员)。与日本、印度等国相比,我们的软件开发人员基本上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大量的本科生承担起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基础编码工作,一方面造成了人才浪费和企业用人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不会甘于满足写程序的现状,往往会影响软件质量的提高。人才结构失衡,已严重影响我国软件业的发展。
2.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
通过对软件人才结构的分析可知,大量人才需求将在小型程序编制等“软件蓝领”岗位上。为满足企业对此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适时对路的软件人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把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专业方向定位于培养以软件编写、调试和开发为工作重点的中级程序员。学生毕业后适合在软件公司、IT行业和各行业中的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的程序开发中承担设计、编写等工作。
学院高职人才培养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互动协作课程整合模式
1.互动协作课程整合的目的
互动协作课程整合模式,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个别辅导和答疑、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学习。互动协作课程整合的目的,旨在提早让新生接触专业实践,接触应用实际;尽早让学生明确个人专业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尽早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以指导其自身的学习与个性化发展。
确立信息化教学和教学信息化之间的关系,要求学院对计算机和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出相应的安排,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教材进行改革的尝试,以适应整合的需要。即与学习目标直接相关和紧迫需要的知识、操作技能和软件多讲、精练、提前讲、集中讲,而与课程学习联系不大的内容则可不学、少学或者推迟学。
2.互动协作课程整合成功的保证――互动教学
在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的软件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演示工具是一种最基本形式的整合。教师可将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结合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通过精心设计与合理选择,通过多媒体代替了黑板、粉笔等传统媒体,简化程序,省时高效,达到了传统形式达不到的效果。
为让学生尽快理解掌握核心概念和关键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倡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采用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3.互动协作课程整合的实施步骤
对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科学设计其前后的有效、合理衔接。认真研究课程应知、应会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例或实训项目,按软件工程的阶段,将项目制实践训练计划分为以下几个实施阶段。
准备阶段:安排与资料准备。
需求分析阶段: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概要设计阶段:概要设计与集成测试计划。
详细设计阶段:详细设计、单元测试计划。
编码实现阶段:编码实现、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阶段:系统集成测试。
项目阶段:系统部署,系统运行维护与评价。
项目总结阶段:个人项目总结,技术评审。
4.互动协作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将学习者、学习方法、学习的知识资源,以及学习的环境在一个整体框架中进行认识、思考和构建。课程设计的成果将直接系统导引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实践中的课程视角是整体论的世界观、方法论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课程的视角考虑教学活动,也是新型教学观的新要求。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特点,学院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实施“以实践环节引导专业课程教学”的理念,全面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素质及其就业质量,探索高职软件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
学院的学生项目制实践训练计划采用一个实际应用方面的综合性项目,在从项目分析、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中,穿插安排各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以阶段性的集中式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的方式,讲授综合性项目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立即投入应用,从而提高软件过程管理能力,加强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的训练。此外,通过加快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软件过程控制能力的培养,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5.计算机软件专业“三方”合作教育模式
该模式中的“三方”分别是学校、教育服务中间机构、数十家专业软件厂商。基于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利益共享、成本分担原则,签订“三方”合作培养软件人才协议;利用合作“三方”的教育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司其职,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开发课程;适应人才培养要求,使用厂商的教育培训资源,因材施教;满足社会需要,重视职业素质培养,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双证制”教学,多证书认证,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该模式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与华迪实训共建学生实训基地
四川华迪职业技能培训公司是四川软件人才国家级培养基地,拥有较强的实力,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本着资源共享、回报社会的目的和宗旨,充分利用在软件开发及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华迪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真实开发环境的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IT人才。它在改善学院人才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一定优势。
对互动协作课程整合模式的展望
关键词 专业 职业 外语特色 学习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4.027
Abstract Freshman students adapt to professional learning bad, will affect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whole university, it will affect their future life.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of Zhejiang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of Applied Chemistry, enrollment in recent years is facing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in schools "foreign language distinctive background increased the bilingual curriculum setting, the part of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wap into the professional not well adapt to the learning. To this end, the autho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o find the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existence of reasons, and try to find a feasible solution.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areer; foreign language features; learning adaptability
当前对大一学生的适应性研究一般多集中在宿舍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涉及到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学习方法的研究一般也多集中在谈高中与大学的学习方法不同以及如何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等问题,却很少谈到大一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本身的认识、态度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学习、获得较好学习成果的问题。然而,大一学生在专业学习上适应不良,将会影响他们在整个大学过程中的发展,也会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走向。本文以笔者所在的浙江外国语学院科学技术学院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适应情况为例,研究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外语特色鲜明 教育品质一流”建设愿景的背景下,非外语相关专业的学生如何解决学习适应的问题。
1 学校的发展愿景与应用化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浙江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学校当前积极打造“多语种、跨学科、国际化”的学科建设特色,注重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实施外语复语式、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全外语和双语教学。
学校开设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7个语言类或语言相关专业,另有8个是非外语相关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音乐学、美术学。在这8个非外语相关专业中,只有应用化学专业是学校五个省级重点学科中的一个,它原本是学校具有较大优势的学科。但是在学校改制更名后,浙江外国语学院每年的投档分数逐年攀升,名次逐渐提前,但是应用化学专业的招生情况却反而面临困境。2014年,应用化学专业在浙江省内计划录取名额为64,省内第一次投档到浙江外国语学院的考生中,填报应用化学专业的情况如下:一志愿填报的有3人,二志愿填报的有5人,三志愿填报的有6人,四志愿填报的有14人,五志愿填报的有17人,六志愿填报的有38。省内第一次投档应用化学专业实际录取61人,其中一志愿录取的有3人、二志愿录取的有3人、三志愿录取的有2人、四志愿录取的有7人、五志愿录取的有5人、六志愿录取的有11人,没有将应用化学专业作为填报志愿但同意调剂录取的有30人,占据了实际录取的49.2%。另外,应用化学专业在省外招生16人(实际报到15人,其中有一人是省外补录),据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也并没有填报应用化学专业,87%的考生都是被调剂进入该专业的。
2 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分析
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实际报到79位新生,其中有64位浙江省内新生,另外有15位来自安徽、福建、甘肃、广西、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这九个省的新生。根据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在大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内,学生可以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通过转专业面试并在原专业期末考试中成绩进入前30%的学生可以转专业。在2014年12月,2014级学生转专业报名结束时,79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申请转专业的同学有20位,占了25.3%,其中有6个学生(全都是女生)转专业成功――有3位学生转入外语专业、1位学生转入外语类相关专业,还有两位学生转入师范教育专业。到了2015年5月,剩余的73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报名申请转专业的有16位学生,占了21.9%,其中有7个学生(全都是女生)转专业成功――其中有1位降级转入外语专业,2位转入外语类相关专业,还有4位转入师范教育专业。
2015年4月,针对科技学院2014级学生中普遍存在专业与职业规划迷茫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一次关于“专业与职业倾向”的调查。其中,面向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的73位学生发出问卷73份,收回问卷69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以下问题:(1)只有5.17%的学生对当前专业较为满意,86.2%的学生表示对当前专业不是很满意或者“一般”,另外有8.6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2)86.2%的学生对当前学校实行双语教学表示认可,其中有60%的学生认为并不是选用了英文版教材就变成了双语教学,任课老师在实行双语教学时应该更好地将英语教材和化学专业结合起来;另外有23.8%认为双语教学反而降低了应用化学的专业性,对部分英语较差的同学而言,双语教学变成了令人煎熬的翻译课。(3)有86.2%的学生表示转专业如果去除条件限制,将申请选择就读其他专业:其中48%的学生表示将选择就读外语专业,12%的学生表示将选择就读外语类相关专业,另外有40%的学生表示将选择就读师范教育专业。(4)有22.4%的学生表示未来不会在本专业范围内谋求职位,他们表示应用化学专业并非他们理想的专业,未来并不打算从事相关行业,虽然他们知道跨专业就业会有很多限制,但是他们仍然不愿意从事化学相关行业,其中有少部分同学表示希望通过跨专业考研的方式进入另一专业学习。(5)有20.1%的学生表示未来希望能够成为化学教师,虽然应用化学专业并非师范教育专业,但是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学考取教师资格证,从而能够进入中小学担任教师。(6)有22.4%的学生表示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另外有77.6%的同学表示对未来很迷茫,自己目前也并没有进行任何规划。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中有较大部分的学生出现了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
3 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原因分析
2014级应用化学学生在学习上适应不良的原因,既有所有大一学生的普遍性,也有该专业学生的特殊性。
3.1 普遍性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一学生出现学习适应不良的普遍性原因主要有:(1)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入学,这中间常常间隔了大概三个来月的暑假,高中所学已经被他们抛诸脑后,而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对自己将要学习的专业了解甚少。(2)大一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多年来追求的大学梦实现,大学校园的放松状态与高三复习的紧张情况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也使得本就不够成熟的大一学生对大学生活出现了较大的认知偏差,以为在大学校园里学习不再重要。(3)在大学里学多依靠学生自觉主动,而学校与学生的联系紧密度下降,不再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时时监督,也不再有周考、月考这些检查措施,不少大一学生在大学环境里忘记了学业是大学里的重要任务。(4)由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还没有能够很好地将自己当前学习的专业与未来的就业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有不少人毕业之后可能无法找到专业相关专业,所以现在也不知道如何在专业上努力。
3.2 特殊性原因分析
结合浙江外国语学院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他们学习适应不良的特殊性原因主要有:(1)2014年9月报到入学的学生共有79位,其中18个男生,61个女生,男女生比例接近1:4。不少女生表示,化学专业并非她们喜爱的专业,她们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还是觉得在化学专业的学习上相当吃力。她们中的大多数表示,除了未来愿意担任化学教师,想不出来自己与化学的关联会是什么,并没有将化学专业作为自己未来的择业范围。(2)79位应用化学专业的报到学生中有43位学生并没有填报应用化学专业作为他们的志愿专业,他们都是被调剂进来的,而接受调剂的原因并不是喜欢这个专业,而是因为学校可供选择的专业不多,大学录取只能投档一次,如果不接受调剂,那就只能退档,想要上大学的话就只能去复读。他们不愿意复读,或者不认为自己复读之后可以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他们中有部分人了解到学校是有转专业政策的,所以希望通过在大一时好好学习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学习。(3)部分填报了应用化学为专业志愿的学生表示,自己是很喜欢化学专业的,而且也愿意从事此类工作,可是没想到开始学习了之后,竟然化学是要上双语课的,英语本来就是他们的死穴,所以原来喜欢的化学课也就变得让人头疼了――虽然他们也知道双语教学的好处。(4)应用化学专业在大三的时候有两个分流方向:化学品贸易和质检方向,不少大一学生对化学质检方向有疑虑,担心会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而对化学品贸易方向虽然较感兴趣,但是如何将贸易和化学相结合现在还比较迷茫。
4 提高学生专业学习适应性的可行性探索
学校“鲜明的外语特色”可以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的课堂安排直观地初步达成,可“一流的教育品质”的达成却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面对非外语相关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适应不良现象,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寻找方法,主动应对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虽然大一学生专业学习上的适应问题是在入学之后才显现出来,但是解决问题的契机在他们入学之前就已经出现。一般来说,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已经与他们有所联系,一般是通过互联网展开的:QQ群、微信群等,主要是为了促进新生之间的交流和提前让他们熟悉学校基本情况。笔者认为,这一平台可以加入该专业的老师和师兄师姐进入交流,让学生在入学前就对专业有初步的认识,这就把专业适应的问题解决提前,有利于学生入学以后更快适应专业学习。
(2)由于学校前身是教育学院,现在改制更名为外国语学院,总是不乏有一些学生就是为了学习教育师范专业或者语言及语言类相关专业而来的,他们接受调剂就是为了有机会转专业到他们心仪的专业去。面对这样的学生,学校应该做好服务,详细告知其学校关于转专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便于学生做好准备。假如学生转专业未能成功,学校应该做好疏导工作,帮助学生重新进行专业和职业的规划。
(3)学校在建设外语鲜明的特色时,设置双语课程虽然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双语课程的安排与外语教材的选择应该与专业本身结合得更加紧密,尤其是双语课程任课老师本身,应该对双语教学和双语教材有较强的掌控力,能够让学生真正从双语教学中获得语言和专业的双重提高,尤其是语言的提高服务于专业本身的提高。否则双语教学就可能拖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后腿,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由于传统教学以考试为主要考察方式,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因此造成了中国学生理论知识很扎实,但对比起外国同龄学生,欠缺较多的是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进一步深化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在黑龙江大学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应用化学专业研发实训课程。经过在专业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努力探索、重视成效、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体系
1.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于专业任意性选修课程,基础学时30学时,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主要锻炼学生利用所学应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处理科研、生产中的各项实际问题,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课程内容
本课程着重通过承担科研和技术服务,实现产学研结合,以项目带动教学,实行“实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就业”一体化的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是“实训-技术服务(技术研发)-就业”一体化合作教育模式的价值中枢,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研发是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增强师生企业工作经验和技术应用性科研能力,为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了条件。
本课程设立精细有机合成、晶体设计与生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及有机催化四个方向,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进行学习。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在专任指导教师的直接示范和指导下,从学习阶段直接进入到科研和生产阶段。
本课程注重实效,首先要求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实训方向的设备、生产流程、管理流程等进行认知乃至熟练掌握。指导教师对有关本方向本次课题的理论进行细致讲解,尤其是基础理论课上没有涉及的内容要格外注意,根据不同项目设立数个研究小组,对涉及的有关安全问题或贵细化学品的使用进行现场考核后方可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3.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生产实际力求保持一致,本课程分方向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研究成果或生产产品的质量为第一评价因素,研究小组组员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以专业知识、设备操作、研究或生产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等为具体事项,加强评价的反馈与学生的改进,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4.课程保障体系
本课程以《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条例》、《黑龙江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条例》、《黑龙江大学本科实验类课程质量标准》等条例或标准为管理依据,保障教师的教学工作及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参与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教师均为年富力强、具有丰富科研及生产经验的正高职、副高职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由于设备购置与实验场地建设的投资较大,因此在设备购置与实验场地的建设上避免“一次即成”急于求成的急进思想,而采用渐进的思路,逐步发展。这样做还可以保证设备购置先进性,不容易很快就被淘汰。
二、课程效果
在应用化学研发实训课的课堂上,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研和生产中,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正直接与用人单位的工作无缝衔接。例如,我专业的精细有机合成方向的学生在课程中直接进行定制合成有机化学品的研发工作,从定制产品有机结构逆向合成路线设计到原料厂家和价格的确定,从TLC反应过程监控,柱层分离样品,从小试到中试,到工业化生产,全流程学习及操作。尤其是从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的50毫升的小烧瓶放大到25升的玻璃反应釜进行小批量生产试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有机化学反应的放大效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学生生产出的产品又需要进行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仪器分析数据进行纯度测定,填写产品质检报告,产品包装、产品发运,最终产品成本核算等环节均有参与。这些学生参与的过程与国内数以千计的有机合成公司的工作流程完全一致,实现了学生的定向培养,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
三、课程展望
学生进行应用化学研发实训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进入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后的工作本领。但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同学提出不能总想着为公司创造价值,能不能尝试自己创业,让别人为自己打工,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为此,在将来的课程中,我们将与学校的创业教育学院紧密合作,尝试设立黑龙江大学小企业扶植基金或成立产业园,直接以科研或生产型企业孵化器的形式引导参与课程且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进行创业。这将真正地做到产学研一体化,顺应时代对应用化学人才的需求,为学生顺利地走向技术或管理岗位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经过几年不间断的努力,我们在应用化学研发实训课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为针对性特别强,学生学习劲头足,对课程的满意程度远超专业其他课程;学生掌握了大量工作技能,符合企业需求,近3年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课程内容和深度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李建红.基于实训课教学评价表的学生职业培养.高等教育,2012,20,87-88.
[2]何宏斌.搞好学院实训课教学的建议与思考.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3),70-71.
[3]张志强.浅谈如何提高实训课堂学习效率.价值工程, 2012,31(1),244.
[4]林状辉.谈“任务驱动”在实训课中的实施及功效.科技信息,2012,12,204-205.
关键词:化学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改革;创新能力;策略
在量子力学的建立发展下,现代化学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实验在化学研究和化学教学中仍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作用也日益突出。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认知、研究能力和应用化学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高等化学教学在讲授了化学基本原理和化学实验技能基础上,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化学实验设计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展开实验技术和化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1-5]。高等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成为高等化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完整化的高等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内容包括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优化、化学实验基地的建设、化学实验具体实践操作方法、化学实验组织管理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1高等学校化学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发展现状
在高校的扩招发展下,化学工程实验技术课程实验基地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在学生毕业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过度重视理论,轻视了实验教学。现阶段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内容上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从总体上看,依赖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性实验课程较多,设计性的实验课程少;独立性的单元操作课程多,综合性的实验课程少;经典类型的实验课程多,能反映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内容少。(2)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是根据化学理论课程体系设置的,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过于强调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忽视了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的本身特点,无法发挥出化学实验课程的本身作用。(3)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注重按照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内容开展教学,无法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
2.1精选基础性、理论性强的化学实验
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化学理论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精选化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内容,如可以为城市土木工程建设专业的学生开设胶体溶液性质类实验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具体包括实验流程设计、胶体溶液的配制、实验仪器的安装和实验操作等[6]。
2.2注重精简重组验证性化学实验
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要减少验证性实验在总体实验中的比重,验证性实验中繁多的验证内容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质,浪费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原有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及“电解质溶液”是常见的验证性实验,实验验证过程简单,方便学生的观察,但在实验操作过于简单的情况下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两个实验进行精简处理,在两个实验的重组中以“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实验为主体内容,将“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内容融入到原来电池的组成和电动势的测定中,让学生在原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物质,如氨水、硫化钠等,之后应用精密的微安表对电池电动的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了解物质浓度变化对电极电势产生的影响[7-9]。这种精简重组之后实验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
2.3增设应用型和综合应用型化学实验
在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增设应用型和综合应用型化学实验。例如,可以增设水硬度测定、金属材料腐蚀和防护测定实验、金属材料老化等综合型化学实验。在水硬度测定实验中,教师应用离子交换法和蒸馏法演示净化水的过程,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应用导电率来衡量和评价水纯度的重要意义。学生对实验兴趣很高,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实验数据,一次次反复验证自己的实验,改进自己实验操作方式,对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过程
3.1教学方式的选择
教师可以采用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具体介绍化学实验技术原理和重难点问题,通过交互式实验教学研究设计让学生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实验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化学教师要根据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定期安排教师互相听课,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彼此教学水平[10]。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引入弥补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视野狭窄的问题,缓解实验教学经费和学生人数之间的矛盾问题。
3.2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
(1)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实验研究作风。这种作风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的表现是,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化学实验操作出现的各种现象,在发现实验现象和预期实验构想存在出入时,学生要能够从各方面查找误差的原因,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及时解决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2)原始性实验记录对于学生实验思路的形成、实验规律的把握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实验开始阶段,需要学生仔细、规范的记录化学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获得的结果。(3)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过程中教师要监督学生注意做好实验器具回收工作,不能随意丢放实验器材以及实验产生的各种杂物。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和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相应的激励评价机制,对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促进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等院校可以从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11]。在学生化学学习方面,学校要建立学生成绩和学分结合的学习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学生能否按时到达实验室、能否在实验之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及学生是否如实记录了实验操作过程和做好实验总结。
4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对整个化学实验体系运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需要加快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素质高、掌握多种化学实验教学技巧的教师队伍[12]。为了充分发挥高素质化学实验教师队伍在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能够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实验化学有效运行的政策,充分发挥出教师在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力量,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综合能力。
5完善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保障体系建设
高校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保障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的开展,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制度的建设,加强化学实验指导教师对化学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视,具体包括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化学教学实验过程和化学实验结果的验收管理等,充分发挥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6结语
化学工程技术实验课程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所学化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化学基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结合不同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一步拓展学生化学知识面,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生化学工程技术能力和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内容和规范化的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艺术,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需要有关教育人员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化学学习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的整合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2.
[2]李向清,穆劲,康诗钊,等.研究生高等化学工程与技术实验课程建设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2):26-29.
[3]李敏,刘刚,王力.虚拟现实技术在化学反应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23(10):1031-1034.
[4]冯红艳,徐铜文,王晓林,等.发酵过程与双极膜电渗析的集成操作——介绍一个分离与反应技术一体化的化学工程实验[J].大学化学,2015(1):59-63.
[5]孙康.果壳活性炭孔结构定向调控及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6]华.管道中氢—空气预混火焰传播动力学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7]邵文尧.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2(2):143-146.
[8]张国平,訾言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86.
[9]周旭章,汪财生,朱秋华,等.多学科共享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1):196-199,209.
[10]周松柏.超声速内外流干扰的数值方法研究及其实验验证与应用[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11]黄丽,夏宁,于兰.食品化学与分析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大众科技,2011(9):207-209.
Abstract: Stud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s are an important practice part in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but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practice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desired effects.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technology, multimedia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Applied chemistry major of our university has developed a professional training aided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al status of power plants, and combined with many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e working principles and process of the power plants about boilers, steam turbines, generators, dust removal, desulfurization and chemical water treatment etc. were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aided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has gained a good response.
关键词:应用化学;电厂实习;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
Key words: applied chemistry;practice in power plant;multimedia;teaching aided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30-02
0 引言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的兴起是教学领域中最富有成效的信息革命之一,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CAI正逐步渗透到各类学校的各个学科,使教学模式、内容和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思想和观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2]。本文拟从实际生产实习出发,应用PowerPoint技术,探索建构有助于学生了解电厂的多媒体课件。
1 当前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为使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基础[3]。学生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一环,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4]。但在我校的实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以下困境。
1.1 生产实习教学无法跟上时代 随着电力结构调整的加快,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已成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也已在我国投产运行。但由于实习经费、厂方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实习时难以到反映当代电力最新技术的新型电厂,因此,无法了解最新的发电机组概况。
1.2 实习经费不足 电厂实习时间一般为两到三周,由于学生人数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实习工厂收取的管理费等费用较高。有时不得已压缩实习时间,影响了实习效果[5]。
1.3 生产实习深度不够 由于时间较短,实习成了走马观花,很多学生在这期间中往往抓不住重点,无法同平日所学的知识更好的相结合。同时在实习中学生只是了解车间主要工艺流程,无法了解主要设备、管件等的内部结构情况。
1.4 实习管理工作有待改进 一方面由于实习场地分散,学校指导老师在实习中更多的是起到了巡查、监督作用,难以在不同的实习场所对学生进行长时间指导;另一方面,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缺乏责任感,对学生实习缺少认真的指导。
2 本系统达到的目的与效果
为了弥补现场实习的不足,提高实习的效率及实效,我们尝试引入多媒体技术,开发专业实习辅助系统,本系统预期达到的目的和效果有:①通过同时或交替地呈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实习环境。②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技术和高速检索技术,使用者可以迅速方便地选择实习教学内容,对实习中不清楚或不懂的问题可进一步自学提高。③利用采集的影像、动画等素材,展现新一电厂的实际面貌,使学生能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电厂各车间的工作原理、流程。④全部实习教学内容按知识点模块化设计存储,更便于教师对辅助系统进行修改,也可使学生对整个内容或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查询、浏览。
3 系统设计原则
本系统的开发属于计算机工程,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6]。本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中,应根据专业实习的特殊性,准确地阐述实习知识,而且体系要严谨,教学目的要明确,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
3.2 教育性原则[7]。课件设计应概括课程主要知识点,同时结合授课进程,相互穿插印证,做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完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可操作性原则。课件的操作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避免了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
3.4 艺术性原则[8]。课件不只是单一的文字排列,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因素。
4 系统的制作过程
4.1 设计制作脚本 多媒体课件脚本编创工作包括选题,收集有关信息和素材,进行创意描述、文字撰写、内容编排、版面设计、图文比例、画面色调、音乐节奏和交互方式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视听形象的表现、人机界面的形式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最终应细化为“分镜头”剧本[9]。
4.2 搜集课件素材 多媒体素材就是多媒体课件中用于表达教学内容的各种元素,它包括图形、动画、图像、文本、和声音等。素材的准备工作一般主要包括文本的录入、图像的处理、声音的采集、动画的制作、影像的截取等。有些素材可以从素材库或在互联网上直接获得,而有些素材专业性较强,就需要自己动手制作。
4.3 课件的编辑制作 利用微软办公软件中的Powerpoint根据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设计教学过程,将各种多媒体素材编辑整合起来,制作成交互性强,操作灵活,视听效果好的多媒体课件。
4.4 辅助系统的后期完善 后期制作时,要按照制作脚本和总体设计构思的要求,将筛选、编辑后的影像与图片资料用二维、三维动画或直接在图上绘制动画、文字、图表,将音乐、音响、解说词等素材、资料进行技术处理和艺术加工,编排组合,实现总体构思的最佳效果[10]。
5 系统内容及框架简介
本教程在总体设计结构上分为两大模块,分别是“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每个模块是每一章的内容。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箭头指向代表幻灯片间相互跳转的方向。比如,主目录与各章首页可相互跳转,各章首页又可与各节首页或知识点相互跳转;而各章节首页及知识点都可直接返回主目录。“主目录(各章导航页)”以超链接的方式贯通课程各章节的授课内容,使课件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互访性的整体[11]。
6 系统功能特点
6.1 本系统详细介绍了电厂的生产过程。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学习,可以了解电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电厂环保以及化学水处理等知识。
6.2 在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中,采取了模块化结构,将实习的内容按模块划分成若干知识单元,每个知识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各模块之间采用超链接实现非线性的结构,如此设计,使学习者易于接收信息与知识转化,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理解深度。
6.3 导航清晰,交互性好。导航按钮实现了各章节间的跳跃和返回;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学生可根据提示或交互按钮方便地进行操作。
6.4 该系统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电厂的运行流程,对自己的实习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也可以作为实习后学生查漏补缺的一个参考途径,以提高实习效果和实习质量。同时可供对化学专业感兴趣的学生使用。
7 教学应用反响
本系统应用到专业实习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反响。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电厂的真实情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以视频和动画手段展示电厂设备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学生通过视、听、触、运动等方式将全部知觉系统调动起来,形成教学双向互动,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近两届学生中应用后反响良好。
参考文献:
[1]刘芳.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3,5(06):127-130.
[2]马茹燕.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应用[J].科技之友,2010,(02):118-119.
[3]高建强,马良玉,吕丽霞.定制仿真培训及其效益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5,(01).
[4]王卫卫.提高学生电厂实习效果的一管之见[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75-77.
[5]阳小敏,王季青,刘建生.生产实习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06).
[6]蒋学雷.多媒体课件设计原则在课件制作中的指导作用[J].考试周刊,2009,(27).
[7]龙军,陈青,刘强.大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10,1(12):140-141.
[8]孙杰.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与技巧[M].教育论坛,2005:221-222.
[9]王志立.浅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J].教育教学研究,2011:130-131.
1.1 学习目的
(1)使学生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及化工制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并且能够利用各种仪器完成一系列的物质检验,产品分析等常规处理方法。
2.2 就业方向
主要在精细化工相关企事业单位、商贸公司从事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管理、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可到相关行业从事化学品的应用研发、安全管理、质量检测等工作。
2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学中各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在充分认识并利用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加大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创新精神。
针对现有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思路,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室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强调以人为本,采用灵活、适用的方法,注重实验技能规范性、实用性训练。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验工作。严格教学管理,完善考核体系,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以后从业后犯错的几率,给实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结合化学专业的学习目的和就业方向来看,化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应该更注重实践才对,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专业的特长。
3关于开放实验室教学
3.1 前提
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保证是每一个大学实验教师所迫切希望的,也是对实验教师自身素质的实际要求。那么,利用学校所拥有的实验条件怎样去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活学活用,就要做到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形式。
3.1.1 集体备课和集体编写教案
一般来说,实验课通常是好几个班同时上课,每个班配有实验指导教师。如果将实验课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侧可以确保实验教学中的目标一致,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一致,可以减少由于部分老师自身素质的缺乏造成教学质量的差异。每个教师对于实验的理解都不尽相同,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每个实验教师的实验目标一致,在集体备课中,可以促进教师互相间的教学交流,增加一些教学的新思维与新方法。集中解决统一授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实验技能的规范作出统一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此门实验课的规范性及严谨性。
3.1.2 在正式授课前增加教师实验预习、教师间的试讲交流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实验老师应该提前把实验从头至尾的做一遍。通过教师的实验,可以让老师精确的了解到实验所用的药品含量,而不是仅仅的只靠书上标注的药品用量;还可以让实验老师了解到实验的仪器是否能够正确的运行,便于管理。若实验中出现问题,要记录下来并且查找原因,尽快解决,以保证此次实验课能够达到授课的目的。通过预做实验,还可以找到实验中初次操作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设计教学方案,把握讲解内容和进度。只有各位教师在实验前将实验的各种现象和操作方法完全掌握,才能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应对自如,顺利地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3.1.3 开发实验教学软件,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开发或完善课件时,要作整体策划,使课件具有更强的启发性和交互性。开展必要的研讨、合作,建立通用的素材平台,让教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制作、编辑或链接。除了通常的课件外,还要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开发和制作各种实验教学软件。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比较全面地了解仪器工作原理、构造、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之后,再使用仪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仪器教学的覆盖面,避免仪器不必要的损坏。
3.2 管理实施
开放实验室教学具体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开放实验仪器、开放实验内容及开放实验教学方式。
(1)开放实验室管理:打破之前有专职的人员来保管钥匙的方式,即一把钥匙掌控一切的单一管理模式,吸纳部分研究生助教参与管理,构建高效益的开放式管理体制。
(2)开放实验仪器:实验室中所有大中型仪器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向全系学生及教师全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的利用率。
(3)开放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的开放实验课程体系。
(4)开放实验教学方式:形成多样、灵活、互动的实验教学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3 教学实施
3.3.1 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方向
化学专业里面有很多细分的学科,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结构、高分子、络合物和电化学等,这些不同的学科做实验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在做开放实验室教学的同时应该加强这些专业的侧重点,转对每个专业专门设立相关的实验教室,方便同学沟通交流。
3.3.2 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顺应专业功底开放不同级别的实验
虽然同样是化学这个学科,可是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功底都不尽相同,因此,如果顺应每个年级专业功底的同学设置不同级别的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化学这一专业理解更深,而不仅仅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
3.3.3 从实验之初就应该让学生对自主实验有足够的认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每个星期给学生自主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选择所感兴趣的领域来做实验,这样加强了他们的专业深度和专业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学校内部设置实验奖项,每开发出一个新的实验课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实验结果的将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创新奖,并设置化学实验创新奖项,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兴趣。
3.3.4 提供丰富的实验内容供学生选择,增加设计性实验
实验内容的丰富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因此提供丰富的实验课题也是必要的一项措施。如果专业学科内多增加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和专业特色的实验,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更是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可以提高学生主动、积极、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3.5 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功底
化学理论好的学生很多,但实践功底好的并不多,有些实践功底好的理论功底有所匮乏,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多设置一些课余实践活动小组,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并在图书馆设立有关化学实验的书籍,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实验的相关资料。
3.3.6 教师指导精神的培养
有些教师很少在学校,因此应该设置一个化学实验日,有教师在实验室给学生实验理论和技术的指导,增加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能力,也可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增进感情。
3.4 重要性
开放实验室教学是当前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扩大学生对知识的“面”和“点”的理解,即扩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和专业领域内知识的深度。也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身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础。
开放实验室教学也为学生和教师增加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增进师生感情,无论是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上还是在学生自身技能的提高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4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倡导的“实验室开放”模式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实验实践薄弱的问题进行加强和培养,因此还是应该多增加学生自身对于实验的兴趣,多开设实验课题,增加一些学生有兴趣的内容,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校内部的鼓励也是很重要的,因此应该加强校内的鼓励措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实验室开放只是在系内的开放,如果开展到校内其他院系如材料、环境、生物、医学等专业共享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内开放,进而拓展到校外开放,这将是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杨宏东,古风才,于九皋.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素质教育综合培养方案[J].大学化学,1999.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培养信息化理念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培养信息化理念 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跟上时代的步伐 实施信息化教学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3 培养信息化理念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3.1 内容不再只局限于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3.2 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论、采访、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单位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3.3 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化工厂的工人、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多角度课题,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教学中面临的一个现实。4.1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导演,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思路,缩小当前学习内容和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差距,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同化,进而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4.2 创设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景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不发生于单纯的吸收,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积极心态调动原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建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创设和模拟化学实践情景,增强事物的直观化和形象化。4.3 切实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选择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尽可能地把教师实验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4.4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研究一些实验性课题,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开阔知识面,增加一些生活阅历。总之,任何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不断完善,也只有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有所创新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多角度课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积累,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 化学课堂有效课堂教学钻研教材优化创新认知结构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呼唤着真正“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并真正理解、掌握更多的有效知识。
教学要获得效果,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二是指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学习;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并借助一些技巧,如重音重复、抑扬顿挫、表情手势、深入浅出等。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也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精力投入换取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笔者现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为例,谈谈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构建起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一、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教师应当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内容标准,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首先应当关注的,要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对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如《燃烧与灭火》的教材内容难易适度,容量适当并有一定的灵活性,突出了化学基础和知识面,强化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对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和基本概念降低了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处理好基础与能力的关系,把握好教材的“度”,“因材而异”、“因材施教”,去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明确学习任务,优化设计学习活动
对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设计,教师要以丰富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够和谐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可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置于“燃烧的条件”之后,将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拓展等处理,力求按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高目标的难度顺序进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基于教材实验,进行创新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正是化学不同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的地方。化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教学,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而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样的实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逐步转变为“主动”;由“消极”走向“积极”;由“低效”走向“高效”。
教材中的实验安排:“观察与思考”3个、“活动与探究”2个。在教学设计中一是对教材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将“交流与讨论・燃烧的条件”、“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绢”、“观察与思考・蜡烛不完全燃烧”、“观察与思考・粉尘爆炸实验”改为“活动与探究”实验。二是适当调整了顺序,这样可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与猜想,使得学生不断地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发展空间。此外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
四、注重知识联系,形成坚固的认知结构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体系是能力体系的基础,只有通过知识体系的作用,才能使能力结构更加完善,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坚固的认知结构。一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发生正迁移,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发生积极迁移,在不断应用已有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要素间的纵横关系,分清知识的主干与分支,形成知识网络。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最优化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必将引起教育者更多的思考。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通过不断实践、完善与创新,突出化学学科特点,把握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线索,将学科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相融合,根据教学的内容给予化学知识以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切入点和不同的生长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目的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教师应有效地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重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纺织化学;课程教学;可行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243-01
纺织化学是一门工科院校纺织工程类专业的基础和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在纺织工程学与化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前提和条件下形成的新型学科。纺织化学在纺织科学中应用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原理,所以它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复杂,重点和难点知识比较多,再加上纺织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以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教学法是现阶段纺织化学课程教学中最适用的教学方式,它能有效解决纺织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和最终的评价等活动,学生在进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内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教师角色转为督促和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部或者部分进行学习行为的组织和安排,并围绕项目中遇到的难题进行集中思考和自主解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项目教学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学手段。
(二)纺织化学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原因
1.课程的自身需求
“纺织化学”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是根据有机物的分类进行章节划分,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有机物的命名―结构―性质―应用这一固定流程来分节介绍。这种内容组织方式使各章节中的知识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和纺织专业的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纺织化学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复杂的教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就是课程知识点的断层。
由于项目教学法所设置的“项目”一般都包括多门课程或者一门课程中多个方面的知识,大大加强了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为了完成项目,而自主探究化学学科与纺织专业应用之间的相通点,从而提高了纺织化学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在纺织专业上的化学技能。
2.社会的现实需求
现阶段的纺织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明显不符合社会实际的技能需要,教学内容的陈旧导致了与纺织专业相关的化学原理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的纺织生产中,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不能为社会培养符合其真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很多学生由于纺织化学的“不实用”,参与这种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
项目教学法由于其自身具备较高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能通过在任务的布置中联系实际生活和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更具时代性的任务目标,学生通过目标完成的过程不仅学到了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还掌握了与专业相关的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纺织化学课程学习的热情,将被动学习知识转为主动接受技能,提高了纺织专业学生对社会的适用性。
二、“纺织化学”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例及影响
(一)学习纺织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名称
学习纺织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名称的项目需要学生记忆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化学物质,是一种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学习和教学项目,鉴于纺织专业学生化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熟识有机化学,比如原先合成纤维中涤纶的合成项目,主要包括氢键、共价键、分子间力和分子极性等内容,将所有与合成纤维中的涤纶有关的化学物质进行总结,集中学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且能实现与专业的联系。
在学习纺织中涉及的化学物质名称的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不用对化学物质的结构进行逐个分析,具有比较直观的内容,针对性比较强,实现了与专业的直接挂钩,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化学物质与专业课的联系和应用过程,促进化学与纺织专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在纺织专业中进行化学物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打破传统的在化学内容学习中插入专业内容的生硬教学模式,改善课堂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对纺织化学教学内容的吸收效果。此外,这种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需要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相关教师的积极性。
(二)掌握纺织中化学物质的合成
学习纺织中化学物质的合成与来源的项目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物质在纺织中的实际应用技能,包括纺织中所涉及的化学物质的合成原料、反应温度和反应催化剂等等,比如将纺织中的各种染料和纤维等为任务目标,了解涤纶的发现、发展以及生产情况和合成涤纶的原料及方法,学习涤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纺织中的具体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在讲解各个化学物质时,才顺带对其合成做些讲解,不符合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实际需求,但是通过掌握纺织中化学物质的合成项目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对化学物质的认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对化学物质的合成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情况和实际技能,完成纺织化学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为纺织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应用于纺织中的化学工艺
改进应用于纺织中的化学工艺的教学项目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物质在纺织中的应用技能,并且熟悉不同的环境条件引起的化学变化对纺织产品的影响,所以是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项目,比如由于涤纶具有较低的吸湿性,所以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解决涤纶吸湿性的项目任务目标,学生通过对涤纶性质和结构的分析,明确影响其吸湿性的因素并制定适合的改善方式,实现提高其吸湿性能的目标。
通过对这种项目的学习和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纺织化学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并在将掌握的化学知识应用到专业研究的过程中巩固了化学和专业基础,促进了学生对纺织市场的了解,通过掌握纺织专业的发展方向,提高自身的化学基础水平及其在纺织专业方面的适用技能,形成一定的专业创新能力。
结语:
在纺织化学的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改变当前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不高、课程内容不能真正适用于社会岗位需要的形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发展性,因此,纺织专业的教师应该将项目教学法广泛应用到纺织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纺织化学理论和技术的掌握,并且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纺织生产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增强其在未来岗位中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张春花.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纺织化学"课程教学的尝试[J].纺织教育,2010(1)
[2] 孙宏.纺织品CAD课程项目教学法探讨[J].纺织教育,2010(1)
[3] 贾格维.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探索[J].纺织教育,2011(6)
[4] 赵勤. 纺织化学教学探讨[J]. 科技信息,2011(02)
[5] 吴惠英.项目式教学模式在纺织专业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