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护理服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工作;发展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的增多,给康复医学带来了契机和新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不断被我们引进和采用,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职业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人们更加关注康复医学的发展,因为康复医学的宗旨就是帮助人们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这种蓬勃发展的形式之下,康复护理学也在发展、进步,然而与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的发展相比,康复护理学发展的步伐还不是很大,在理念、教育、临床护理以及总体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现在康复护理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回顾和探讨。
1.康复护理学的发展现状
1.1 护理人员紧缺。目前,康复护理学越来越重要。很多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接触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学,但是,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临床护理方面,部分医院也开展了康复专科护理,但是在如何开展康复护理、开展哪些项目方面,每个医院也存在着不同,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目前,对于临床康复护理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观念上比较落后。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正在推广,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与国际接轨,但是康复护理的发展脚步迈得还不是很大。康复护理是康复整个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来源于一般护理,但又区别于一般护理。康复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普通的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康复治疗的基础知识,通过实施各种康复护理技术,最终使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但是在实际临床操作中仍然存在“能不能这样做”,“敢不敢这样做”,“这样做行不行”,甚至“做不做”,“这样做会不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种种顾虑。其次很多临床科室都需要康复护理,例如心内科、呼吸科、妇产科等等,但由于观念的落后和认识的缺乏,这些科室患者的康复过程往往缺少了康复专科护士的参与。
1.2 康复护理技术很多康复护理技术和治疗技术是交叉存在。在康复医学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技术中.有不少是护理技术已经涉及的内容,如:卧床病人的摆放、压疮的预防、被动运动、大小便功能的训练、热敷冷疗法等等;还有一些康复技术是护士掌握后最有机会为病人服务的,如:心肺功能的锻炼、吞咽障碍的训练及心理支持疗法等,这些康复技术完全可以是护理技术的延伸和扩展。护士在护理学的基础上接受这些相关的康复技术是得心应手的,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些技术大多数是有治疗师来完成,护士的工作似乎始终脱离不了打针、发药、执行医嘱。康复专科护理技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怎样实施康复护理技术也很困惑,各个医院开展的项目种类也有所不同。
1.3 人员专业素质康复专科护士缺乏。现在很多在职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常常忽视患者的功能问题。其任务仍只完成打针、发药、测体温、测量血压等简单的操作,而以功能维护和促进为主的康复护理在这种模式中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康复护理的内涵,缺乏应有的康复护理意识,给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带来不利因素,影响了康复护理事业的正常发展。另外,护士对康复护理知识的缺乏,也是康复护理学发展的瓶颈。做为康复护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掌握哪些专业技能,取得怎样的专业资格,临床上如何开展康复护理都是所面临的问题。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从业资格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越来越迫切。
1.4 工作程序康复护士缺乏科学的工作程序。康复治疗工作是一个团队协同合作的项目。医生、治疗师、护士都会参与其中。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在病人康复的过程中的角色,还是停留在“执行”的阶段,如何更好的在临床工作中发挥护士的作用,如何更好的与医生、治疗师恰当的分工协作,如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这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护理人员严重缺乏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护士仍然无法抽身于打针、发药,很多专科地康复护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很多工作都停留在口头上的健康宣教,没有真正评估、实施和评价。在工作时间上,有些医院开展晚间进行康复护理,这虽然能够避免与患者日间的治疗相冲突,但是,增加了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和负担。
2.发展的方向
2.1 教学。首先,在《康复护理学》教材的编写上,我们应该更着重于护理方面。一些临床实用的康复护理技术应该编入教材里。其次,在教授《康复护理学》的师资方面,我们更应该倾向于那些既有深厚的护理理论知识又有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在护理学院应该增加这部分师资的比例。定出的康复护师资格标准培养和选拔康复护师,充实康复护理教师队伍。我们可以从护理学院的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的护师进行2―3年康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之能满足和适应康复护理教学的需要。建立康复护理自己的教师队伍,彻底改变康复护理教学由康复医师承担的现状。使学生更多的获得关于康复护理方面的信息。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康复护理学》的学时,增加临床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到康复护理学的实质。
2.2 临床护理。一是制定专科技术标准规范。在这方面,我们应将现有的康复技术总结归纳,吸各家之所长,建立一套专科技术操作体系。随着康复护理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专科技术不断修改更新,不断适应新的要求。二是培养康复专科护理人才。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已经成为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一套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体系,并规定其准入资格,是康复护理学发展的要求,专科护士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三是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建立合理的工作程序,与康复医生、治疗师分工协作,发挥护理人员的重要作用。随着专科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地、主动地参与到病人的康复进程中来,在医院病房、门诊、社区等发挥更多的作用。
3.康复护理服务社会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伤、交通事故、职业病等呈成倍上升趋势。如何提高上述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从事康复医学的我们更要使病伤残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保存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这不但阐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职责,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地位[1]。
康复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康复整体护理,是康复护理和整体护理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来满足病伤残患者在日常生活、心理、躯体、安全、卫生、预防、舒适、运动、学习等方面的需要。现将开展的这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的相关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转变观念,强化康复护理意识,明确康复护理目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康复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为了适应全院康复事业的发展,全院护理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加强康复医学理论的学习及康复护理技术的培训,更好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延续、完整的康复护理[3]。
另一方面做好康复护士角色的转换。康复护师(士)除具有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并协助、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康复训练,执行医嘱,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士)的工作,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康复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自我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护理观念,将一切为患者所做的“替代护理”变为指导患者利用残存的功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自我护理”。
为完成此项任务,明确康复护理目标。这些目标包括:①巩固和保持患者现有的功能;②预防进一步的损伤;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④促使患者发挥潜能,鼓励和教育患者进行自我护理;⑤采取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帮助;⑥帮助患者家庭正确对待目前的处境,并进行必要的帮助,自始自终注意基础护理。
为了达到以上康复护理目标,必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对康复护士进行康复医学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
以康复实践为主,采用讲座、技能培训、自学、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交流信息,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进展,提高本院康复护理技术和科研水平。以专业培训为重点,以功能康复为目的,以基础护理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方向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护士必读》基础护理部分、《急救程序》、《人体解剖学》中有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部分)、18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康复护理理论;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护士的各班职责、相关护理工作制度等。平时以抽查、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教育护士爱岗敬业,爱院如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加上好的康复护理技术以顺应医院康复事业的发展要求。
开展康复护理新技术,建立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
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必须有循证医学作为依据,每一种疾病均有一套完整的康复护理方案。在实践中,总结制订了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程序。
康复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并制定了康复患者住院流程及一套整体康复护理表格:包含入院评估表(一)、入院健康教育表(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三)、康复护理计划表(四)、出院健康教育表(五)。有条不紊地围绕患者的康复内容开展整体护理并贯穿于对患者护理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效应,充分体现我院专科护理的特色,为康复护理向整体性、科学性、创造性发展的迈进打好基础。
加强团队建设,发扬团队精神
团队的协作精神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康复医学处于发展阶段,更应该发扬与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改善科研基础机构,开展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共享资源;加强对康复医疗日常工作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完善统一量化的康复评价标准。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工作在各部门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还可以促进残疾患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因此,护理工作在发扬协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人员与康复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运动、作业、理疗、心理、言语、职业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掌握沟通的技巧
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其包括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和善于沟通的技巧。不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性特征差异如何,都应按照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4]。
掌握沟通的技巧是整体护理实施的重要环节。与患者交谈,应在合适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如:“哦,头痛,怎么个痛法,什么时候开始的”,交谈中,不随意插话或打断患者的谈话,集中注意力,及时反馈等。倾听是护理人员对于对方作为整体的人所发出的信息进行整体性接收、感受和理解的过程[5]。
讨 论
现代护理工作领域的扩大,内涵的深化,促使了康复护理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护理过程中逐步应用,护理人员与社会、伤、残患者间关系中的新变化,护理模式的新发展给康复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专科康复医院,应努力提高康复护理人才的素质,抓好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向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发展,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并将康复知识的考核与护理职务评定、考核结合起来;此外,呼吁专科学校应尽早将康复护理教学搬上讲台,规范康复护理的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扎实的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对病伤残患者进行残余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并站在专业的前沿及时吸纳国内、外康复护理发展水平的新技术、新知识,为伤残患者的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全面康复作出贡献。康复医学有美好的未来与广阔的前景,对每个康复工作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责任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甚至是全社会,共同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优良的康复环境,让躯体功能水平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于面对残疾,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使得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6]。康复护理人员应不断发展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康复医学的内涵建设,立足现实、团结奋斗,迎接康复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陈仲武,主编.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朱红,孙冰,主编.全科护士实用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蔡文智,刘玉梅.康复护士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1-542.
4 胡佩诚,主编.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医学文献 康复护理管理
1 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国家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 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 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 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
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 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 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
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 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
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 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 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 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 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 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 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 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王萍:女,大专,主管护师
王萍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36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脑卒中;尿失禁;护理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1.086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即使经过积极治疗,很大一部分患者仍然遗留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及其家庭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1,2]。尿失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属于神经源性膀胱的范畴,脑卒中后尿失禁属于“小便不禁”、“遗溺”的范畴[3,4],其发病率为32%~79%,该并发症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残率和康复,甚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健康,被称为“不致命的社交癌”[5,6]。为此,优化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本研究将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均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男2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87±13.88)岁。根据有无开展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包括:(1)针灸。取任脉经穴及背俞穴为主,取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关元、肾俞。肾阳不足配太溪、命门;小便频数配百会、肾俞;肺脾气虚配肺俞、脾俞、足三里;出现针感后为患者留针30 min,用补法,1次/d。(2)应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补脾益肾、营养神经、改善循环促进代谢、调节膀胱肌肉张力药物。(3)推拿按摩、拔罐。(4)功能性电刺激。(5)饮水计划、膀胱功能锻炼、盆底肌肉训练、清洁导尿等方法。
1.2.2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后尿失禁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
1.2.2.1对照组(1)心理护理。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社会活动,尤其对女性影响最大,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意义重大,能够避免其盲目的担心和恐惧,让患者正确认识尿失禁,增加其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2)健康宣教。尿失禁患者由于尿液长期浸蚀皮肤,易形成皮肤红肿、溃烂,为此,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更换尿布,用温水擦洗会、、和臀部皮肤,保持内裤清洁和干燥;鼓励其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以改善和控制患者尿失禁症状;引流袋不能高于耻骨联合,以免尿液倒流,引起泌尿系感染,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3)饮食指导。限制摄入咖啡、饮料等,以避免增加排尿的频率及急迫感,鼓励患者多饮水,但是,在22:00后不饮水,无静脉补液的情况下,每日饮水量2000~2500 ml,鼓励患者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及水果,戒烟酒和刺激性食物。(4)优化治疗环境。保持治疗环境整洁和光线柔和,房间温度保持在18℃~22 ℃,湿度保持在18%~50%,必要时,开放空调,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同时,房间通风2次/d,15~30 min/次,以保持房间内空气清新。
1.2.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组织科室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在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学习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理念和精髓的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教育,让护理人员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措施贯穿于患者日常护理过程中,以全面系统地为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做好铺垫,提升护理质量。(2)教会患者调节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指导患者体验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依次自如控制全身各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能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3)盆底肌肉及膀胱功能训练。每30 min收缩肛提肌10~15次,至少持续收缩2~3 s/次。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间歇性引流。必要时用冷水和热水交替进行膀胱冲洗,以刺激患者膀胱收缩力,达到训练膀胱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盆底肌力量和紧张性,从而使患者尿道保持闭合状态并抑制尿感。(4)训练膀胱排尿反射。轻柔、频率稍快地叩击患者耻骨上区,牵拉,轻轻刺激,听流水声,饮热开水,泡温水浴,以诱发患者收缩逼尿肌,促进患者主动排尿。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7]。(1)治愈:治疗10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去除导尿管后能够自行控制排尿。显效:治疗10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好转,白天能自行控制排尿,夜间因饮水过多或疲劳而偶有遗尿。有效:治疗10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白天不能自行控制排尿1~2次,夜间因饮水过多或沉睡而偶有遗尿。无效:治疗10 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较前加重。(2)焦虑抑郁情绪[8]。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3分则认为患者有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3)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采用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来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表2)
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提供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表3)
P值<0.05
3讨论
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临床病症。脑卒中后尿失禁发病率较高,脑卒中后1周内尿失禁的发病率为60%,脑卒中后7~10 d尿失禁发病率为40%,不仅明显增加患者尿路感染、会湿疹感染等并发症,而且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5,6]。治疗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而康复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息息相关。为此,学者们和护理人员一直致力于优化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措施,旨在改善患者的预后。
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教育,让护理人员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措施贯穿于患者日常护理过程中,以全面系统地为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做好铺垫,提升护理质量。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理念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让患者学会调节焦虑、抑郁情绪的方法,在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时,患者能够做到自如控制全身各肌肉紧张和放松的感觉,有效调节自身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辨证施护:(1)君火旺动,心神受扰型。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以清心火、安心神为施护原则。(2)肝经郁热,蕴伏下焦型。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以泻肝、清热、利湿为施护原则。(3)瘀血阻滞,膀胱失约型,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以活血祛瘀,通因通用为施护原则。(4)乘土刑金,肺脾气虚型。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以益气健脾。培元固涩为施护原则。(5)久病及肾,肾气不固型。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以温补肾阳,固涩小便为施护原则,给予患者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态度和方式的满意度。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间歇性引流。必要时,用冷水和热水交替进行膀胱冲洗,刺激患者膀胱收缩力,达到训练膀胱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盆底肌的力量和紧张性,使患者的尿道保持闭合状态并抑制尿感。
综上所述,中医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Thrift AG,Arabshahi S.Is stroke incidence in low- to middle-income countries driven by economics? [J].Int J Stroke,2012,7(4):307-8.
[2]Naess H,Waje-Andreassen U.Review of long-term mortality and vascular morbidity amongst young adul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J].Eur J Neurol,2010,17(1):17-22.
[3]伍玉琴.行为治疗技术对社区老年人尿失禁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00-101.
[4]谢佩卿,郑冬香,李冬娜,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观察和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8):692-693.
[5]芦海涛,山磊,杨凌宇,等.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13-814.
[6]王健.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6):124-126.
[7]张丽平.脑卒中尿失禁62例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95-96.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7,235-237.
[9]吴亚卿,李亚龙,茹保健,等.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需求及满意度的相关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4):153-154.
关键词脑梗死生活护理护理
脑梗死(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梗塞等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常出现一侧肢体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失语等。据统计8的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其中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加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1年9月~1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96例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年9月~1年7月收治脑梗死患者96例男5例女例;年龄~89岁;均经T检查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
护理
生活护理:⑴安置合理的:①平卧位:保持患者的功能位置如肩外展5°内旋15°前屈°腕适当背伸手指应伸展稍屈曲伸髋伸膝关节。②健侧卧位:偏瘫患者以健侧卧位为宜。患肩前屈9°~1°下垫一软枕稍屈肘前臂旋前手伸展。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踝中立位。③患侧卧位:躯干略向后旋转可用靠垫帮助支持摆放舒适。患侧上肢保持伸展位肩关节前屈9°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展为防止肩关节后撤将患侧肩胛向前拉出使患侧上肢充分伸展保持抗屈肌痉挛。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微屈曲踝关节背屈足趾充分伸展使患侧下肢处于屈曲状态保持抗伸肌痉挛。此种是所有中最重要的它增强了患侧感知觉刺激的输入同时使患侧躯体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外这种更有利于健手自由的活动可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⑵皮肤护理:①减少压力和摩擦力经常更换每小时翻身1次。在翻身过程中动作要慢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②保持患者床铺整洁平整干燥湿式扫床被褥及衬衣要柔软。③促进局部及全身血液循环按时床上局部擦洗用红花酒精或5酒精按摩骨隆突处防止褥疮的发生用气垫、气圈等垫于突出部位尽量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
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及体温的变化如神志清醒的患者突然言语不清、嗜睡且反应迟钝时应考虑出现新的梗死必须加强监护经常巡视病房并做好应急措施。
心理护理:患者因突然失语和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以前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护士及家属应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主动地帮助患者使其树立继续生活的勇气。要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依赖消极的心理并以娴熟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通过心理疏导多数患者都会面对现实看到希望争取好的结局大大加速病情恢复。
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劳逸结合不可操之过急。卧床患者鼓励其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舒缩活动并进行肌肉的按摩、揉捏。对患侧肢体的各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保持患侧肢体各关节的正常活动度这为日后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时患者不应有疼痛或不适的感觉。当患者训练受挫时要指导患者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不要急于求成。
针对96例脑梗死患者不同的病情做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系统、全面的护理措施可减少脑梗死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降低脑梗死的高复发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根据《陕西省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运行管理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对照《尘肺病康复站建设达标考核表》和《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考核评估表》对我康复站进行详细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尘肺病康复站建设方面我站点对原有房间进行改造升级,6室1道全部建成完毕达标并正常运行,在尘肺病康复站醒目位置悬挂了尘肺病康复站标牌,各种规章制度及流程全部上墙,尘肺病康复站配备吸氧装置、指脉氧监测仪、具有评估、训练、检测等多种功能的肺功能仪、电动PT床、股四头肌训练仪、功率自行车等康复疗效水平的设备设施;配备小型岩盐气溶胶治疗仪、床边踏车、呼吸机、具备网络传输功能的呼吸训练仪、膈肌起搏治疗仪、滑轮牵伸装置、多功能组合训练器、哑铃、沙袋、跑步机、弹力带等相关训练器材设备设施。以上设备性能良好,且能够按照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要求,实现尘肺病患者康复信息的网络化互联互通。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师,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办公用具方面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及办公座椅等。
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方面:1、尘肺病康复站场所管理:能够达到场所整洁、布局合理、相对集中、就诊流程方便、各室悬挂标牌,路标指示明确方便寻找及地面平整。2、康复设备管理方面:每台设备性能良好;均有相应操作规程; 有说明书和维修档案资料;每台设备均有专人负责管理;维修、保养及时。3、康复设施管理:康复区域有扶手、座位、饮水装置、厕所等便民设施,且干净整洁、维护良好;康复治疗区域应当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且维护良好;康复站内应当有康复治疗知识挂图、宣传栏、展板等各类宣传设施,维护良好,定期更新,且应当营造尘肺病患者积极乐观的康复治疗氛围;有电脑、办公座椅、办公柜等办公设施设备,且维护良好;有必要的应急抢救设施,且维护良好。4、康复站内尘肺病患者管理:康复站提供康复服务的尘肺病患者符合要求,为每名站内康复治疗的尘肺病患者建立尘肺病康复档案,就诊秩序良好;住院尘肺病患者床铺整洁,室内卫生良好;双向转诊制度规范。5、康复和急救药品管理:配备了日常治疗用药品和必要的应急药品,用于日常治疗,以及发生意外时的抢救或减轻患者运动后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6、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管理:有康复站管理及技术人员一览表,明确了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职责;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熟悉自身职责;因我康复站初建运行,尚无考勤记录和措施;未进行绩效考核;无相应的绩效补助。这三点正在积极征求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尽快出台适应我康复站的一套考勤、绩效考核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质控这块我们工作初期正在探索,所以未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相关方案。8、安全管理:有合格的消防设施;有各类安全防护设施,无明显安全隐患;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医生,能够及时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心理疏导。9、院感防控管理:有洗手设施;尘肺病康复场所、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执行“预检分诊”规定。10、医疗废弃物管理:我康复站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11、尘肺病康复站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康复技能: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理员,6人对康复站设备均能熟练掌握并使用,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12、康复覆盖率:我辖区常驻存活职业病人数114人,其中65人完成评估后均进行相应的康复,评估率和康复率达57%;13、康复效果:其中2人完成全部康复,效果较好;14、患者依从性:尘肺病康复站建成后因再次升级改造等多种原因,尘肺病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周期完成率不达标,我康复站正积极给尘肺病患者做工作,鼓励他们坚持进行康复治疗。15、尘肺病患者满意度:对尘肺病康复的患者随机抽查10名,询问他们对尘肺病康复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率达80%;16、信息化运行:有康复站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能够与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进行远程连接;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辖区内尘肺病人的健康档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管理康复流程;评估、康复、随访等数据录入及时。17、康复流程:康复站有康复流程图并在明显位置悬挂;能够按照评估、风险告知、康复治疗、再评估的流程开展工作;有完整的康复记录。18、积极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积极进行尘肺病防治宣传;采取电话、入户、邀请到康复站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尘肺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知识及相关政策宣传。但目前不能达到每月举办一期尘肺病预防与康复知识宣教活动;19、指导尘肺病康复点工作:我辖区内无村卫生室,未开展此项工作;20、尘肺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常驻尘肺病患者有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无单独对尘肺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康复站积极参加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工作,摸清辖区内尘肺病患者(包括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和由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诊断的尘肺病患者)底数,为每名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能够全面掌握辖区人群发生尘肺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情况;能够广泛收集分析辖区内尘肺病患者的康复状况,特别是康复前、康复期间的相关康复评定指标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指导,目前总结积累可行的康复经验还不足。
根据以上自评分析我康复站得分74分,基本合格,但具优秀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康复站在以后的工作运行中会不断完善,总结积累宝贵经验,最大程度的为尘肺病患者做好康复工作,提高尘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颅脑外伤;护理干预;预后康复
颅脑外伤是指外界暴力造成头部损伤的创伤性疾病,病情凶险、变化快,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科学的护理,极易产生诸多不良后遗症[1]。近年来循证护理理念逐渐兴起,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将科研理论、临床经验、个人技能以及患者愿望有机结合,获得科学可靠的实证,作为制定临床护理计划的依据[2]。 我们给予颅脑外伤患者循证护理,以观察该护理模式对颅脑外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86例病例均为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男47例,女39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8.4±5.7)岁;住院时间0~221d,平均住院时间(22.3±6.8)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3例,坠落伤17例,摔伤11例,其他原因15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意识和瞳孔变化等,所有护理操作均需严格遵循各项护理制度,待病情稳定后,建议尽早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护理中的问题查阅文献,将查找到的理论资料结合自身技能、临床检验以及患者意愿,分析总结出实证,制定具体的护理计划,具体如下。①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合适,以避免发生伸肌痉挛、屈肌,影响到患者的肢体功能,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肩、肘、膝等部位给予合适的软垫以提供可靠支撑,手中放置棉团,肩关节外展,肘腕及腿部伸直,全身各肢体关节尽量舒展,以避免发生挛缩。若是采用健侧卧位,应保证头部自然,患侧肩部前屈并放置软垫,手臂自然伸展,下肢屈曲予以软垫保护,健侧上肢自然摆放,下肢后伸,膝部屈曲,同样用软枕支撑。患侧卧位时,以楔形软垫保持头部、背部,患侧上肢前伸避免受压迫,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并以软垫支撑,健侧肢体自然放置。定期更换,避免出现压疮。②肢体护理:病情稳定后可适时进行肢体康复护理,给予穴位刺激,强度由轻渐强。多采用抚摩手法进行肌肉按摩,力度由轻及重,视患者病情,可适当配合以按法和推法,避免发生肌萎缩和肌痉挛。③语言和运动功能训练:对于意识尚未清醒者则继续上述护理,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且意识清楚者,应尽早进行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撅嘴、鼓腮、龀牙和叩齿等动作练习,鼓励患者多说话,以刺激患者的语感,逐渐恢复语言功能。④生活能力训练:若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表现不错,可开始训练其独立生活能力,初始护理人员可协助患者进行穿衣、洗漱、梳头、进食、如厕等活动,逐渐从帮助转为由患者独立进行,培养其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能力。
1.3疗效评定 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3],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4]、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护理疗效。Barthel指数评定方法:超过60分则为日常生活活动完全完成,41~60分为基本完成,20~40分则为部分完成,低于20分则为完全帮助完成。运动能力评定标准:痊愈为Ⅴ级,轻度运动障碍为Ⅳ级,中度运动障碍为Ⅲ级,明显运动障碍为Ⅱ级,严重运动障碍则为Ⅰ级。功能综合评定方法,所有量表共包含18项,每项分为1~6级评分,其中认知功能的评定有5项,运动功能则有13项,得分越高表明综合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循证护理,通过寻找最新的文献资料作为证据,由护士依据自身技能水平和临床经验分析证据的可行性,并结合患者的意愿,总结出最为科学合理的实证,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循证护理改变了以往只凭经验和直觉的护理模式,将先进的护理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提升了护理质量。本次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综述,给予颅脑外伤患者循证护理,有助于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崔永英,王珍娥.循证护理概念的提出及发展[J].中华医师杂志,2012,42(1):26-29.
[2]陈才奋.循证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康复期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124-126.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护理;康复指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于腰椎的纤维环破裂后会引起髓核突出,使周围组织和神经产生压迫,进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症状【1】。患者疾病发生后,主要表现为腰痛和下肢的放射痛,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临床治疗此疾病可采用手法治疗,针刀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但是不管哪种方法,都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康复指导,以促进其更好地康复。我院为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护理方法,规范对患者的康复指导,现对314例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4例病例为2009年1月~2010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男性201例,女性113例,年龄在20~72岁,平均(46.14±22.89)岁。患者入院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经临床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实验均为阳性。314例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变腰间盘为:腰3/4椎间盘突出69例,腰4/5椎间盘突出126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119例。发病原因:腰部扭伤69例,负重劳动88例,外伤32例,腰部劳损93例,无明显病因3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护士要保证患者的病室安静整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定期巡视病房,并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为患者保暖,防止受凉,护士可采用腰部热敷等方法。患者如出现咳嗽等情况,需立即给予辅助治疗,避免引起腹部压力增加,诱发患者疼痛【2】。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排便训练,使用多种方法防止患者便秘出现。嘱患者多进食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少食多餐,戒除烟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给予硬板床。护士要为患者讲解使用此床的重要程度,并强调卧床的必要性。患者在床上可采用侧卧、仰卧等自我感觉舒适的卧位【3】。侧卧位时,要保证患侧在上方,健侧在下,患肢膝髋关节均屈曲,并用枕头等方法辅助患者保持,减少对神经根的压迫。卧床3周方可下床活动,活动时对腰围保护,避免弯腰、久站、久坐、久行,以防止复发。
1.2.2牵引的护理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牵引前,要想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牵引的相关知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牵引前嘱患者不可进食过饱,患者取俯卧位,将四肢放松,使用的捆绑带要松紧适宜。牵引时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面色等变化,并嘱患者如出现心慌、恶心、疼痛、下肢麻木等情况时立即表明,护士及时减轻牵引的质量【4】。牵引30min结束后,患者平卧30min后再回到病房。首次牵引力不可过大,以患者体重的1/2为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牵引的重量和牵引时间。
1.2.3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腰间盘突出患者十分重要的一部分。⑴直腿抬高锻炼:患者入院后,协助其进行被动的抬腿练习,抬高30~60度,训练时保证膝关节伸直,抬高后停留15s。对症状较轻的患者,鼓励进行主动的直腿抬高练习,患者将腿抬高到不能上抬后,由护士协助患者缓慢进一步抬高,在患者感到腰背部轻微疼痛不适或患侧肢体不适后缓慢放下。⑵仰卧位拱桥式锻炼:患者取仰卧屈膝位,将头部、双肘和双足作为支撑点,将腰部、背部、臀部和下肢弓形拱起,患者自我感觉不能再抬高后缓慢放下,停留5s后再撑起。⑶飞燕式锻炼:患者取俯卧位,将头部、颈部、胸部和双下肢同时抬高,并将双臂后伸,使整个身体仅有腹部着床,整个身体呈反弓形。
1.2.4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面。此疾病长期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带来了不便。因此,很多患者在入院后,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法产生疑惑,对护士的工作不配合,甚至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抵触情绪【5】。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要融入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讲解病室环境等,使患者尽快进入角色。在治疗时,详细地向患者讲解保守治疗的内容、步骤、疗效,并提供相应的治愈病例予以支持。多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的顾虑和疑惑,并进行解答,以消除其疑惑。此外,护士还可运用各种非语言方法,使患者逐渐提高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2结果
经过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和规范的康复训练。314例患者有289例治愈,占92.04%,有22例患者好转,占7.01%,3例患者无效,占0.96%。
3讨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医生和护士要互相配合,以促进患者痊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我院的护理工作和康复指导,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几点:⑴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需要全面到位,不但能使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遵从医嘱,还要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提高相关的注意程度。⑵牵引治疗前,一定要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嘱患者在出现不适症状时立即诉说。护士在牵引治疗时不可离开牵引室,多询问患者情况。⑶我院在康复训练工作中,使用图片、图册、视频教程,真人示范等方法,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康复训练的内容,并能准确进行训练。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即需要向其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每日督促其进行训练。⑷康复训练工作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需根据每位患者的疼痛情况,疾病严重程度等进行训练内容和时间的改变,制定个性化的针对性指导方案。⑸定期评价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每周进行一次,灵活调节患者的康复训练【6】。⑹患者出院前,针
对其生活、学习工作等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健康宣教。例如,对肥胖的患者需嘱其减轻体重;对久坐的患者,嘱其做好腰部保护,并在工作中间歇锻炼。
总之,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需要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的重视程度,以促进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尹莉芳.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 (9):3547-3548
[2] 黄爱玲.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非手术治疗的规范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 (9):1105-1106
[3] 朱艺成,黄丽华. 康复护理措施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 (5):659-660
[4] 孙其凤,于从,吕菁等. 康复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应用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09 (5):185 3-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