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电子技术入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技术入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技术入门

第1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1 引言

在数字信号设计中,具有时钟信号的总线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如SPI、SSI、IIC、AC97、PS2、SD等协议都有时钟信号。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的逻辑分析仪软件为方便客户推出了“通用CLK总线分析”帮助用户分析具有CLK总线的数据,本篇章以此插件解决PS/2总线分析简单介绍具有时钟信号时序的分析方法。

2 CLK总线分析组件介绍

“通用CLK分析组件”是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为采用具有时钟信号非标准协议分析所推出的一款辅助解码分析组件。其设置界面如图l所示。

具有时钟信号总线除了数据总线(DATA信号线)和时钟总线(CLK信号线)外,一般还有一条用于标志数据传输是否有效的片选信号线(CS信号线),如常见的信号SSI、IIS、AC97等总线。

具有CS信号线的时钟总线中,一般CS根据不同总线需求在低电平或者高电平标志着Data总线有效。同时“通用CLK分析组件”还支持“边沿”模式,即CS信号发生改变时代表新数据的开始,如HS总线。

很多具有时钟信号的总线中也存在一定的协议不存在CS信号线,如IIC、PS2等。他们通过信号线的停止和开启区分数据的有效和无效。为了解决没有片选信号线的总线分析,“通用CLK分析组件”提供了“CLK超时”设置。该设置标志了如果CLK信号当出现某个时钟超出该设置的时间则表示DATA信号线上的数据无效。

现实开发中有许多总线并非数据开始后立即采集数据,它们存在1个或者多个时钟延迟,为此“通用CLK分析组件”提供了“开始后数据延迟Bit”设置,实现对该类型功能的适应。

如图1所示,除了总线设置和CS模式、时钟超时设置外,该分析组件也提供了,采样点、空闲电平、数据长度、数据传输模式、过滤无效数据、CS无效时清空数据等常规设置使得该组件对时钟信号总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 PS/2协议介绍

PS/2设备接口是IBM公司研发的用于鼠标键盘的接口。它主要有5个引脚,除了电源、接地、保留线外,主要靠时钟线和数据线进行数据交换。

PS/2总线主要负责的是主机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信号在通常情况下保持高电平,传输数据0时就把数据线拉低,传输数据1时就让数据线保持高电平。PS/2鼠标和键盘履行一种双向同步串行协议,换句话说,每次数据线上发送一位数据并且在时钟线上发一个脉冲就被读入,键盘/鼠标可以发送数据到主机,而主机也可以发送数据到设备。但主机总是在总线上有优先权,它可以在任何时候抑制来自于键盘/鼠标的通信,只要把时钟拉低即可。

从键盘/鼠标发送到主机的数据在时钟信号的下降沿被读取;从主机发送到键盘/鼠标的数据在上升沿被读取。时钟信号只能由键盘/鼠标产生:如果主机要发送数据,它必须首先告诉设备开始产生时钟信号。

由于数据线和时钟线在正常情况下都保持高电平,当键盘或鼠标等待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查以确认是否是高电平。如果不是,是主机抑制通信,设备必须缓冲任何要发送的数据,直到重新获得总线控制权。如果时钟线是高电平则表明总线空闲,设备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传输数据过程如图2所示。

由于PS/2设备总是产生时钟信号。如果主机要发送数据,它必须首先把时钟和数据线设置为“请求发送状态”。下拉时钟线至少100μs来抑制通信和下拉数据线来请求发送。然后释放时钟。当设备检测到这个状态,它将开始产生8个数据位和1个停止位时钟信号。在停止位发送后,设备应答接收到的字节,把数据线拉低并产生最后一个时钟脉冲。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4 解析PS/2

现在我们就用“通用CLK总线分析”去分析PS/2,总线上传输的数据。

由图2和图3可知PS/2属于具有时钟信号,大多数人只关心数据段(“D0~D7”)8个bit位,至于开始位(“S”)、校验位(“P”)、结束位(“E”)和响应位(“ACK”)都可以通过分析数据位前后观察进行比较。因此我们通过“通用CLK组件”仅分析数据段所组成的数据。

PS/2时钟信号一般在80μs左右,在每个数据传输时都会存在大于100μs的时间间隔,由于PS/2没有CS信号,需要采用时钟超时作为开始信号。因此设置“时钟超时”为“90μs”。设置“CS模式”为“无CS”。

PS/2在开始数据传输前都会有1Bit的开始位,该开始位为不关心的数据,需要忽略掉,因此设置“开始后数据延迟Bit”设置为“1”。

PS/2在数据传输时时钟空闲时为高电平,因此设置“空闲电平”为“高电平”。

PS/2在数据传输时,设备发送到主机采用的是下降沿采样,主机发送到设备采用上升沿采样。从图2、图3中可以发现PS/2每bit数据传输有效时间内都存在一个下降沿和上升沿;在设备发送到主机中D0对应的是第2个下降和上升沿;在主机发送到设备时,D0对应的是第1个上升沿,第2个下降沿。因此我们设置“采样点”为“下降沿”。

由于D0属于数据的低位最先接受,因此设置“数据模式”为“LSB”(低位最先传输)。

由于存在D0~D7共8个数据,因此设置“数据宽度”为“8”。

最后根据我们需要的数据为数据数值,因此我们设置“过滤无用数据”有效。

根据需求设置的“通用CLK总线分析”如图1所示。

调用“通用CLK总线”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该分析结果和调用“PS/2总线分析”分析的结果完全相同。调用“PS/2总线分析”的设置界面如图5所示。

5 总结

第2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关键词: 高职高专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项目教学法 有效衔接

1.传统教学的弊端

根据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我们可以将各环节分为电子产品设计要求、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元器件采购与测试、电路安装、调试与维修、产品整机装配、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

根据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职高专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大体可分为电子产品设计人员、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人员、电子产品生产调试与测试人员、电子产品生产维修及售后服务人员、电子产品生产营销人员。

根据面向岗位的课程体系开发,我们可将专业类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大家公认,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单调,虽然涵盖了所有的专业必需的知识点,但是缺乏实际运用的案例,导致学生考试以后便很快忘记了;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入手,翻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材,却一片茫然,原因在于后续设计类课程突然将专业要求提得比较高,能力要求出现了一段间隙,没有很好地与专业基础课程衔接,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的迷失,甚至会导致学生逐渐地排斥本门课程,并最终放弃学习过程而只求考试及格。如此的现象在各大高校中都有存在。如何实现专业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是众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2.项目内容连贯性的启发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与现阶段正在逐步推广的项目教学法相结合,选用适当的项目,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桥梁纽带,引导学生以此类项目为主线,逐渐建立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举一反三地进行自我学习。

为了能比较具体地说明问题,本文以一例作为实例。如图1是增益数控电路。其工作原理是用芯片NE555构成一个多谐波发生器其频率f=1/0.7(R1+2R2)C提供脉冲波,用RS触发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与非门能够达到每按一下按键就能通过十个脉冲,平时该输出口处于高电平。用一个按键与一个上拉电阻构成一个开关,平时处于高电平,每按一次形成一个脉冲。将这两个脉冲输出连接到与非门的输入端,再将与非的结果输入到X9C102P的INC端调节输出电压。

为了达到一个项目同时满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训练的需求,其应满足以下条件。

(1)知识点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具有代表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础类课程在各大高校中开设的情况大同小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程是必需的。一般所选用的项目中数字电子技术或者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知识点应该体现得比较清晰,容易分离出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讲解,这样该项目可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应用实例。

本案例中(如图1)的集成计数器芯片应用、集成门电路应用、集成数字电位器应用、上拉/下拉电阻应用、RS触发器应用、555定时器应用、三极管的开关作用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知识点,在了解电路作用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电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学习和灵活运用。

(2)复杂度适中,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的入门项目。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在各大高校中开设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电子设计自动化(简称EDA)课程是必需的,EDA课程有课分为板级设计类的印制电路板(PCB)设计和芯片级设计类的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两门课程。

对于这两门课程,如果是单讲软件的使用操作,那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在这两门课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一定的,并且要体会板级电路设计和芯片级电路设计的区别和实际应用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自己设计相应的电路,完成设计要求。

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板级或者芯片级的电路设计,熟悉电路原理,掌握设计关键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初学者而言,如果课程开始便选用未见过的电路,则很难理解,更加谈不上进一步的设计。但是,如果教学所使用的项目中各单元电路部分是在先修的专业基础类课程中作为实际案例,在不同的场合和章节中已经分析过的,那么在进一步的设计课程中,学生将会很好地衔接和过渡。例如电路图的模块化设计,数字功能模块的设计都需要对单元电路原理非常熟悉才能进行电路的合理划分和硬件描述语言程序的设计。

在先修专业基础类课程中所选用的项目的复杂度应该适中,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作为入门项目,甚至是提高项目。

本案例作为印制电路板设计入门项目,属于典型的数字电路印制电路设计,可以将设计的一般要求融入其中,在原理已经基本明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电路的进一步设计将会事半功倍,而且比较容易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布局设计中输入/输出接口、按键、信号产生电路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技巧;布线设计中电源线、接地线、时钟脉冲信号线、被控制信号线等的参数设计和走线技巧。

随后在专业技能训练类课程的提高项目和综合项目中逐渐地增加训练强度和设计难度,达到更高的水平。

(3)可移植性好作为核心类课程的设计原型。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类课程一般都包括单片机设计、综合电路设计等设计类课程。运用数字控制类芯片可以使电路智能化,功能更加强大,而且电路却非常简单。例如在本案例中的按键消抖动是采用门电路构成的RS触发器实现,其可以在单片机中软件消抖动;本案例中的步进控制需要为数字电位器输入单脉冲或者是连续的十个脉冲,使用单片机程序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而摆脱复杂的硬件电路。

类比设计可以将抽象的枯燥单片机功能讲解用实际效果来体现,直观的学习比抽象的学习更受学生欢迎,而且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4)易调试,观察现象明显。

在高职类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经常会包括一些安装调试类课程。同样,在入门项目中,教师采用先修课程中已经出现过的项目原理,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借助项目原理已经比较清晰的前提,将教学重点放在调试技巧、仪器使用技巧、数据记录分析技巧方面,在后续的提高项目和综合项目中再逐渐地增加电路的复杂程度和调试难度,达到更高的水平。

3.结语

采用衔接式的项目内容引导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一个甚至是多个产品的设计生产全过程,有助于形成真正的以产品为对象的教学体系;对于接受引导学习的学生而言,可有效地实现课程间的平滑过渡,每次新阶段的学习都能很快上手,并逐渐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校企合作而言,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可以提供自身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教学的对象,在分析、设计和调试中实现针对性的培养,实现企业实践与学校教育的良好对接。

参考文献:

[1]林汉.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03).

[2]张源峰.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实施[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李宗宝.关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4]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

第3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我系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初次学习电子技术的课程,“入门”难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难就难在学生对基本概念似是而非、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基本分析方法掌握不牢、基本计算方法应用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的讲解,并力求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我校属于二本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偏低,要求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用英语来学习一门比较抽象的专业课程就难上加难了。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更好的在我系开展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采用了以下方法:第一,在大一第二个学期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课程,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的相关专业英语术语,同时让学生掌握用英语怎么来描述电子技术中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了解专业英语和普通英语的区别。为大二开设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为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难问题,我系特组织两名有留学经历,英语功底扎实的年轻教师到国内高校学习考察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同时精心备课,突出重难点,将抽象的内容通过CAI课件尽量具体化。第三,展开多种模式的双语教学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采用大部分学生能接受的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和辅助双语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即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以及课后小结和讨论部分采用中英文结合双语教学模式,而模拟电子技术中的电路特性等重难点内容采用辅助双语教学模式。第四,对考核方法进行改革为突出英语的重要性,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从原来的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的20%增加到30%,同时成绩构成要多样化。

2双语教学实践的评价

双语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感受与认识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两个方面来衡量,通过对我系电信11级两个班的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认为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授课中中英文比例适合的占大多数,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可了双语教学。同时有九成以上的同学认为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授课进度适中。

3小结

第4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37-0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己经成为远程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学具有共享、交互、便捷、信息丰富、学习自主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电子技术》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感到入门很难,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通过率偏低。为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从电子技术课程网络教学的5个模块进行探讨。

二、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的体系结构

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适用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和自学,它集教学指导、答疑于一体,通过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进行图示化展示,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操作的平台,使其更透彻地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子技术网络教学由网络课程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在线问答与互动模块、在线考试模块和资源下载5个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们对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5个模块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设计。

(一)课程教学模块。课程教学模块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网络课程设计的重点。这一模块包括了7个方面,其中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课程教学规范这几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明确课程性质、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式、参考资料等课程的相关内容,可以很好对课程进行总体把握。动画演示部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和复杂的电路分析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课程教案和课程课件是教师讲授的课程内容,便于学生进行下载,在学习过程中对章节内容预习和复习。课程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共分九章,包括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等内容;数字电子技术共分七章,包括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锁存器与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A/D与D/A转换等内容。网络课程教学模块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程的侧重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二)实践教学模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一模块包括10个方面:实践教学项目和实验实训讲义属于基础实验模块,此模块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项目,模电实验包括单管交流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积分运算电路等7个实验;数电实验包括全加器设计及应用、HDB3码型变换、数字式竞赛抢答器设计等6个实验。此模块着重训练学生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和测试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实验实训演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某些结论的验证过程,提高自主动手能力。课程设计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软硬件解决电子技术实践问题的能力,真正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如智能抢险小车,可以让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此外还有小车避障、烟雾报警等相关设计。习题强化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课外动画演示可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电子技术产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模块使学生具备设计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通过现象找本质的能力。(三)在线问答与互动模块。在线问答与互动模块是交互式教学部分,主要是建立一个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通道,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该模块支持学习者讨论学习模式,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这种讨论学习模式是主讲教师在讨论区建立相应主题的讨论小组并负责监控。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讨论,在页面的表单中输入讨论信息。每个人的发言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学习者通过课程讨论区中的邮件系统可以与主讲教师及其他学习者进行非实时地信息通讯,从而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平台。这一模块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四)在线考试模块。在线考试模块用于学生复习各章节的知识点和自我测试,提高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这一部分是根据课程内容按知识点、难度等分类输入的,学生可以按照章节内容进行单元测试,也可以进行电子技术课程的综合测试。在测试内容上,我们根据学习者的所学内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思考。在线考试模块包含了试题的选择,测评结果以及试卷答案几个部分。学生在测试完成后根据测评结果分析不足,得到进一步提高。(五)资源下载模块。资源下载模块是网络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或几本课本,那样会使学生的知识面受限,而且枯燥的课本知识,会减弱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资源下载模块内容丰富,涉及到课程课件的下载、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的下载、动画演示的下载、电子设计大赛项目的下载、典型电子产品的下载以及一些趣味小设计的视频下载,满足了学生的课余爱好。另外该模块还设置了一个用户上传部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设计或发明进行展示,便于他人下载交流。

三、结束语

21世纪将是一个电子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将层出不穷, 因此21世纪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电子技术网络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的相关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俞梁英.多媒体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整合[J]高职论丛,2007,2:60-62

第5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仿真软件

中图分类号: 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这三门课程,着眼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独立学院的特点,研究优化教学内容,降低课程难度的方法和措施,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2.体系内课程理论内容的优化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入门难、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比如《电路分析》的公式多、定理多、计算量大。《模拟电子技术》概念多,单元电路分析计算难,每次课的新知识多,信息量大,抽象且枯燥无味。《数字电子技术》逻辑性强,数字电路的种类繁多,实践性强。

对于《电路分析》强调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以加强电路中串联与分压、并联与分流、电位、开路和短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在讲述网孔方程和节点方程时,只采用基尔霍夫定律。对特殊问题的处理时才采用“超网孔”和“超节点”方法。讲述相量时,采用相量变换与反相量变换的概念,使其与后续课程《信号与系统》中的傅氏变换和拉氏变换呼应。

《模拟电子技术》精选基础和重点内容,保证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删减模拟电子技术中陈旧、过时的内容,简化定量分析计算方面的内容;及时更新和补充新内容,如EDA仿真与设计、模拟(数模混合)可编程器件等。

对传统教学别强调内容进行弱化,如《数字电子技术》中公式法或卡诺图法化简逻辑表达式在传统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逻辑表达式的化简意义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化简原理即可。改革后的“数电”课程对逻辑化简的技巧不再占用过多学时,考试也予以删减。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即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理顺课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工程性和实用性,注重“加强实践、提高兴趣、培养技能、积极创新”的理念。

3.体系内课程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3.1 将Matlab与《电路分析》有机结合

体系内三门课程都具有浓厚的工程背景,目前的理论教学相对枯燥,方法单一。由于《电路分析》课程中许多电路的分析过程较复杂,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较深,而许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又欠缺,因而时常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窘境。Matlab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软件之一,是实现科学计算、符号运算及图形处理等的强有力工具。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辅助分析电路问题是化解教学窘境的有效手段。例如利用Matlab辅助分析动态电路和利用Matlab辅助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可是使理论教学变得直观,易懂。

3.2 将Multisim10仿真软件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融合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对于一般、较简单的电路,教师可以对它进行详细分析、讲解,但是,对于较复杂的电路,则应该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把Multisim10仿真软件引入模电和数电课堂教学,通过仿真软件来绘制电路,观察电路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会,这样就有利突出重点、解析难点,也进一步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应用更熟练.同时缩短传统课程与相关实用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距离,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说,可以将《模拟电子技术》分解成“直流稳压电源”、“电压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带有反馈的电压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应用”等。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可以拟定“基本逻辑门电路仿真”、“编码译码器仿真”、“时序逻辑电路仿真”、“555定时器仿真”、“数模、模数电路仿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对电路简单介绍,接着进行仿真演示,之后再回归理论讲解和说明。

4.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实践

近几年来,随着独立学院师资的稳定,我们一直致力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改革,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入手,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和配套的授课计划。尤其是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已经完成从大纲制定,到教材编写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的制作,并且针对该门课程尝试了在理论课堂引入Multisim10仿真软件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改革效果来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与我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有必要把这种尝试延伸到三门课对应的课程体系,进行通盘考虑,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结束语

在提高学院办学质量这一系统工程中,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无疑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课程平台的建设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不断探索教改新思路,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亚,杨恒新,张业荣.电子电路平台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

第6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关键词:基础知识; 产品制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15-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电子技术也迅速发展,电子技术应用是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之一,电子技术的发达与否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可以说,没有电子技术就没有今天的文明。因此,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针对该专业领域内,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培养一批又一批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适应现在飞速发展条件下合格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下面是本人的几个教学案例:

一、电子产品制作

电子制作是应用电子专业一门重要的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的专业课,是学生在完成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仿真和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后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掌握电子产品的设计方法、制作工艺、调试技巧和故障排除,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宜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应着重强调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制作工艺,介绍一些常用的电路模块并进行有选择的制作,最终完成一个稍复杂的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考核主要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方面的考查,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的比重以3:7为宜。实践考核主要参照平时的制作情况和课程设计的结果。

在课程教学中,我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去执教。

掌握: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即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理解:对于本课程的一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即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对所涉及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也是考试的内容。

了解:对于本课程的次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一般是指在眼下不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有些也许需要学生自己今后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占考试内容不足5%。

一种单一的模式学生会觉得很枯燥,在教学中我会引用多种媒体教材:

1.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 。

2.录像教材为辅助媒体。按专题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期末复习指导。

3.条件许可时,可考虑部分或全部采用CAI课件教学,以改善教学环境。

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自动化、电子、机电等各专业入门性质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际电路的组装;使学生具备应用电子技术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由于本课程是电气工程系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所以应利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形式。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随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增加实践内容,相应减少一些理论验证方面的实验。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为主,结合平时实验实训、作业成绩、提问情况、出勤率进行综合评定。

二、电子测量技术

本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电子测量原理和方法,常用的典型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电子测量中误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以及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动态,并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应在学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模电”及“数电”课程之后进行。

作为本课程的深化与扩展,还可继续学习“智能仪表”、“自动测试系统”等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特点是以电子测量原理和方法为重点,兼顾典型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以讲授实践知识为主,兼顾理论知识的阐述。

第7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关键词:电路 仿真 项目

随着电子技术的更新换代,企业对职业院校培养的电子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许多中、高等职业院校来说,以往传统的电子专业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已无法跟上企业的需要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为此,学院电子专业教研室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一线电子技术工程师开展联合“攻关”,以NI Multisim11电路仿真应用为代表,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这款仿真软件的许多实用技巧,并在学校、新余市以及江西省的各级电子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佳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更为其今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内容

Multisim不仅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电子教学软件,而且还是专业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一款工具。该软件的专业功能可以很容易地处理更复杂的设计。对于基础素质相对较差的职校生来说,选择一款合适的仿真软件对于其正确掌握学习内容至关重要。2010年1月,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了教育版、专业版的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其中教育版最主要的功能在于通过从一个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原理图中导出原始VHDL语言,简化数字电路教学;用教师要求的新的AC单频分析指导动手电子实验;与NI教学实验室虚拟仪器套件(NI ELVIS)教学原型平台结合,将仿真数据和实际测量关联。因此,学院决定采用教育版的仿真软件开展教学,既保留了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又以项目教学为核心,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的电子技能的“关键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

二、教学意义

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否在第一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以往不少职业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师的思想存在一个误区,即职校生只要掌握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可,加之近年来职校生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许多教师怕烦、怕累,不愿意引入电子行业的新技术、新内容。而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开展Multisim11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融入学习氛围,通过动手实践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提供易于使用的交互式电路教学和学习环境。该仿真软件包含多种特性,能协助教师授课,能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学习环境从而查看和研究各种电路;可以让学生专注于理解电路概念,而不用为学习应用环境而烦恼,在软件中,学生可以在线修改电路值,然后查看实时仿真结果,通过仿真让学生探索“假设”情景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或实验室学到的知识;最后便于教师开展教学。这款软件具有的教学特性简化了电路理念和电子的教学,对软件用户界面以及现有的仪器和分析工具进行自定义设置,可以控制学生在电路中可以看见和使用的部分。这样就给教师提供了许多强大的教学功能以及可以控制的概念引入方式,从而使软件的复杂特性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或课堂内容相匹配。

三、项目+任务

第8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一、开展电子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梦寐以求的事情。因为,大多数的中职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在小学、初中时,很多人就已经对文化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如果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还一味地重在文化基础课及专业理论枯燥难懂的知识灌输,这不仅使得老师教学举步维艰,还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丧失殆尽。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呢?我想在学生中开展电子小制作是不错的选项。这对于现在本来就有点厌学的学生来说,理论性的知识他们大部分一开始就排斥。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从制作一个简单的电子产品着手,例如制作一个闪光灯电路。学生们会在制作电子产品的过程中,明白能通过几个简单的元件搭建,就能实现某种功能的道理。我想,这对于有一定好奇心的学生来讲,一定能让他们产生兴趣,至少一般的学生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来引导他们弄清其工作原理。这就是良好开端,有了良好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开展电子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对于不是很爱学习而且基础也不是很好的学生,我们要通过开展电子制作来增强他们能学好电子技术自信心。有了兴趣,并不一定就能坚持下去。我们都知道,中职学生他们很多人都不自信,因为在过去的小学、初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基本上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表扬的和肯定。导致他们做事的自信心严重不足。因为他们一旦打开这些难的电子产品的后盖,看到密密麻麻的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块,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些简易电路比如制作一个闪光灯电路、小功率的音频放大器、声光控制器等,这些电路制作容易,成功率极高,即便不明白其中道理,只要他们按照老师的引导,就会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完成相关电路。当电路成功时,他们也会兴奋不已。虽然感觉有点艰辛繁琐,但苦中有乐。尤其是一旦大功告成,既可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又能不断增强自信。这样,有利于他们把电子技术坚持不懈地学下去。

三、开展电子制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开展电子制作时,往往仔细阅读文字和图的内容,要认真研究电路,争取看懂有关电路图,尤其是对每一个元件的作用要有所了解。刚入门的人最感迷惑的是电路图上符号的意义。因此,要反复查资料搞清楚,特别是对有极性的元件,要反复端详,记住它的极性记号及外形特点。如果你能正确辨别有极性的电子元件,如三极管、电解电容、集成电路等等,那你也就掌握了电子技术中的一种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电子技术博大精深,电子制作五花八门,要想真正弄懂弄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弃。由于各种电路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要想快速掌握这门技术,就得多思考、勤动手,积极创造条件,借助电烙铁、万用表等维修测量工具,多制作一些功能不同电路,多向行家请教,不断积累经验,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3.培养学生不断学习理论的能力

第9篇:电子技术入门范文

关键词:Saber Buck 仿真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195-02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气类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的一门课程,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电路拓扑结构较多且复杂;另一方面是由于器件工作状态不断变化,导致电路工作状态较多,使得电路工作波形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课件的引入,再加上动画演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各工作状态的波形,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显得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相脱节,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引入仿真软件教学后,教师可以在仿真中一边搭建电路,一边针对电路的构成进行讲解,并对各项参数进行修改,仿真后让学生观察工作波形的变化情况,学生对各项参数设计的理解将更为深刻。同时,学生参与到仿真分析中,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Saber是1987年由Analogy公司推出的一款仿真软件,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2]。它主要用于混合信号和混合技术领域的仿真验证,主要分为三个部分:SaberGu

ide、SaberSketch和SaberScope。SaberSketch主要用于绘制电路图,而SaberGuide用于仿真控制,仿真结果可在SaberScope查看。与其他仿真软件相比,Saber具有以下特点:(1)器件库丰富。它包含了各种元器件的理想模型,以及各大公司生产的常用芯片模型。(2)分析功能全面。它既包含了DC工作点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基本分析功能,还包含温度、参数灵敏度、蒙特卡诺、噪声等各种高级分析功能。(3)数据处理能力强大。可以自由的对仿真结果数据进行各种分析和比较乃至运算。因此Saber仿真软件在电力电子仿真中应用非常广泛,将其与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相结合,将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1 采用Saber仿真软件教学的必要性

直流变换电路与电力电子技术中其他变换电路相比,结构相对简单,可以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入门教学部分。与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所学的线性电源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中的直流变换电路采用电力电子器件作为开关管使用,电路分为开关管开通和关断两种状态,同时电路采用电感、电容作为滤波或者能量缓冲元件。多种工作状态,以及元器件的多种功能,使得直流变换电路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入门分析却较为复杂。Buck变换器即降压变换器,是直流变换电路中最简单的一种,其电路中所用到的元器件在其他更为复杂的电路中也有相同的应用,因此Buck变换器是研究直流变换电路的基础。采用Saber仿真软件逐步对Buck电路结构进行推导,可以加强理解各元器件所起的作用,掌握分析其工作原理的方法,为相关电路的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另外,在电力电子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将设计后的技术指标与数据搭建成仿真电路,由于和实际电路参数一致,其得出的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运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仿真软件经常用来验证设计是否正确,以避免重复实验所造成的浪费,所以目前在电力电子行业中,无论是设计还是研发,都要用到仿真软件进行辅助设计。从这方面考虑,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加入仿真软件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

2 基于Saber的Buck电路结构推导

要实现直流降压变换,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在电路中加入开关管,通过对开关管的周期性控制,来减少电源输送到负载的能量,从而使输出电压的平均值降低[3]。仿真电路如图1(a)所示,电源电压为DC24V,开关管驱动波形周期为T=20μs,占空比D=0.5,即开关管每个周期导通时间ton=10μs。仿真结果如图2(a)所示,显然输出电压Vo的波形与驱动波形相似,为矩形波,其平均值为12V。这种矩形波虽然是直流电压,但是含有大量的交流分量,不适合用于对电压纹波要求较高的场合,因此为减小纹波必须加入滤波器。一般针对电压纹波,可采用电容器进行滤波。我们在仿真电路中的负载上并上470μF的电容,如图1(b)所示,仿真后的波形如图2(b)所示,显然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被滤除,只剩下直流分量,近似于恒定的直流电压,其大小为原波形的平均值Vo=DVin=12V。但是,由于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不相等,开关管的通断必然引起电容上电压的突变,导致电容产生很大的充放电流,引起电流尖峰。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开关管上的电流尖峰为输出电流的5倍以上,很容易导致开关管的损坏。为了抑制电流尖峰,保护开关管,可以考虑在电路中串入能够抑制电流变化的电感元件。我们在仿真电路的开关管上串入100μH的电感,如图1(c)所示。仿真后的波形如图2(c)所示,可以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尖峰减小到了开关管可承受的范围。但这样,电路是否就能正常工作了呢,我们观察开关管DS两端的电压可以发现,它大大超过了开关管的耐压值。其原因是串入电感后,由于开关管的通断,造成流过电感的电流突变,电感的感应电压与输入电压相叠加后加在开关管DS两端,造成电压尖峰,开关管瞬间击穿损坏。然而此时不能再并入电容对电压尖峰进行抑制,否则会循环产生电流尖峰,因此在开关管关断时,必须为电感电流提供续流路径,而在开关管开通时此路径必须关断,即该路径必须具有单向导电性,由此,我们可以选择并入二极管,并且方向为阴极朝上。修改后的仿真电路如图1(d)所示,这就是Buck变换器完整的电路结构。电路的工作波形如图2(d)所示,电路正常工作。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主要元器件的作用。

开关管主要用来控制能量的输送,开关管在一个周期内开通时间越长,负载得到的能量越多,输出电压越高,反之则输出电压越低。

电容主要用于滤波,保证输出电压的平稳。

电感用于缓冲能量,抑制电容产生的电流尖峰。

二极管为电感电流提供续流通路。

另外,若需进一步抑制开关管和二极管上的电压尖峰,可以继续引入RCD缓冲电路的教学。

以上的仿真实例可以清楚的演示出Buck电路的推导过程,通过对工作波形的分析,逐步加入所需的元器件,有效的加强了学生对各元器件功能以及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

3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Saber仿真软件,对电路结构进行逐步推导,能够使分析过程更为直观,其工作波形的变化使各元器件的作用一目了然,教学过程更为形象有趣,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主动设计电路,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黄华飞,唐春霞.Saber仿真在电力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7(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