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健康管理的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管理的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管理的培训

第1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研究与培训;铁路职工;行为管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142-04

心理学逐渐成为强化企业管理的兴奋剂

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21世纪的企业不仅要懂绩效管理,还要懂心理学。企业及企业管理者已逐渐把心理学当成强化企业管理的兴奋剂,开始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有人把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心本管理分别视为管理学上发生的三次革命,而这三次革命分别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可见以心理学为核心的心本管理对于当代中国企业管理的意义。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管理心理学进入了许多企业的视野。

管理的第一要素即是管人。当企业遭遇困难或发展“瓶颈”时,其实可通过调动员工及领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劳动和管理效率。用心理学为核心的管理方法调整领导及员工情绪以达到最佳状态,对企业提高效率、增强凝聚力会有超乎想象的促进作用。通过掌握管理中的心理学,企业决策者可以更好地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效益,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而企业中层管理者借助管理中的心理学则能准确找到自身定位,了解与缓解自己上下级关系的压力,矫正管理中的偏差,找到最佳的激励自我和下属的有效方法,从而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能动性,逐步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职员和管理高手。一位渴望成功、渴望支配世界的人,就更需要通过学习管理中的心理学,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出真实的人格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笔者所在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了“武汉铁路局职工心理健康与安全行为管理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以在铁路安全运输生产中以职工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为研究基础,从职工的心理方面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运输生产过程中与安全关联的职工行为的研究,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职工安全行为管理。通过研究,找出铁路职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建立健全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检测预警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适时对铁路职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激励安全行为,避免和克服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它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促进安全生产有序可控。铁路行业的特殊性以及诸多压力给铁路职工造成的精神压力、思想困惑和情绪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也给铁路安全运输和职工队伍稳定带来了潜在隐患。因此,注重指导培训铁路职工心理健康和检测预警体系建设,研究和开发用于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检测专用量表常模的心理测评系统软件,建立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检测与危机干预机构即“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检测咨询服务中心”,采取有效手段解决职工心理问题,关乎和谐铁路的建设,关乎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顺利推进。

全面开展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研究

(一)职工心理健康与安全行为管理相关技术应用的基础

开展职工心理健康与安全行为管理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以在铁路安全运输生产中职工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为研究基础,从职工的心理方面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运输生产过程中与安全关联的职工行为的研究,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职工的安全行为管理,不但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关乎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顺利推进。开展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及与安全行为管理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已刻不容缓。

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心理健康在国外很受重视,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心理健康问题依然很严重,并且真正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研究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即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酗酒和强迫性神经症。据统计,在全世界,有3.4亿抑郁症患者、45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每年还有1000~2000万人有自杀企图。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心理健康:新理解,新希望》的报告,再次强调要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对心理疾病要有新的理解,同时要有治疗的信心。报告提议要正确了解心理疾病是怎样由基因、生物、社会和环境因素一起导致的,理解心理与生理健康是不能真正分开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被长久忽略的心理健康对个体的整体良好状态是至关重要的,社会和国家必须广泛重新认识这一点。总体上,国外心理健康研究具有政府重视、起步较早,范围广、规模大,手段现代化、形式多样化,从业人员资格培训严格等特点。由于经济状况、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国家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研究在各国发展并不均衡,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我国在借鉴国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心理健康研究。(1)对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大。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对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大。虽然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较短,但随着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迅速发展,我国群众的心理问题被越来越多地关注。从目前行政部门的正式文件和政策到新闻媒体的热烈讨论,都可看出我国已经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和十分紧迫的工作。(2)心理健康研究内容逐渐丰富。虽然我国还没有像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那样的大型心理健康研究机构,但是我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行为、系统、分子水平上开展着心理健康研究。目前,该实验室正拟逐步建成国内最完善的心理健康研究平台。此外,国内其他心理学研究机构也开展了方方面面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与研究。(3)较系统地开展了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心理健康培训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校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对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一项新型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填补了专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不足。

安全心理学在企业安全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安全心理学是以研究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安全科学技术的下属学科。近两年,特重大事故频频发生,大型以下事故更是数不胜数。根据对大量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70%~80%的事故都与人有直接关系。所以,安全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人的身上,应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者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及安全防护技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和要求,这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是生产过程的执行者,人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哪怕是运算速度达到每秒上千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在很多方面也无法企及。但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将主导人的行动,一旦发生不安全行为,就有可能诱发安全事故。一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多停留在安全规章制度与办法的执行、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上级安全检查的过关上。虽然绝大多数用工单位都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很多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人的行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都可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而这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相对于安全规程及安全状态发生了偏差而造成的,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就是人心理活动的结果。特别是铁路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要有稳定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身、他人及设备的安全。

(二)国内外心理健康与安全心理学研究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研究的启示

一是必须进一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振兴,首先就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尽如人意,有学科化、形式化、表面化和孤立化的倾向。二是要深化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我国对心理健康的研究虽然日益重视,但还有很多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未被人们认识到。从我国目前心理健康研究的内容上看,许多研究还处于心理健康状况描述以及一些心理问题的治疗方面,深入揭示心理健康问题的脑机制研究、基因研究以及分子水平的研究还相当缺乏。三是要完善心理健康工作的网络。国外心理健康研究的经验已经表明,不同的心理健康机构的合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越来越重要。当前迫切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提高信息化水平。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分而治之的局面。因此,非常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向更广的区域推广。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培养。据统计,我国每100万人中只有2.4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亟须培养更多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五是铁路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亟须关注。随着铁路企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运用及高速度、快节奏的工作形势给铁路职工带来了诸多现实的心理压力,同时他们还有来自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家庭、疾病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铁路职工的心理状况亟须特别关注。目前,我国对铁路职工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系统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

延伸培训内涵,特色办学创一流

鉴于我们在复员退伍军人学员(以下简称“复退学员”)学历教育培训管理中应用了心理学方法和技巧,使复退学员培训工作实现了由“重严管、保稳定”向“重培养、提素质”的根本转变,培养复退学员健康心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培训基地武汉培训站承担的《培养铁路复退学员健康心理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课题荣获第八次全国优秀职教文章评选三等奖。同时,铁道部、各铁路局的各级领导对职工心理健康高度重视,中科院心理咨询专家评价培训站心理健康咨询工作为“全路领先”。已完成的工作为我们开展“武汉铁路局职工心理健康与安全行为管理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我们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在武汉铁路局职工中广泛深入开展了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共发放问卷8848份,回收7680份,回收率86.8%,有效样本总数6718份,回收有效率87.5%。并选择100个典型个案进行了深入访谈。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报告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发现铁路职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铁路职工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报告》。报告的主要结论有:(1)部分铁路职工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现象(占8.1%),人际交往困难状况在不同铁路系统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2)部分铁路职工存在抑郁症状(占13.98%)。(3)部分铁路职工整体安全意识较强(占77.56分)。(4)大部分职工在面对挫折时倾向于积极应对(占52.73%)。

在调查、分析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我们还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与安全行为管理的相关技术开展了研究工作,研发出一套用于测评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软件系统;并针对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设计出了能够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培训体系及活动方案;同时,还编写出版了《铁路职工心理健康读本》。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对铁路职工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切实减轻了大量铁路职工的心理压力,为促进铁路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铁路部门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应从铁路长远发展出发,在铁路系统内部建立“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检测咨询服务中心”,将职工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之中,实行事前预防、事中动态监控调节、事后干预的策略,以适应新形势下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调整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鉴于职工心理障碍的隐私性、保密性及干预的权威性,成立“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检测咨询中心”,要以正在开展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研究的职工教育培训单位为依托,形成向各单位辐射的职工心理危机预警检测咨询网络,把有关职工心理健康的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为铁路安全运输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铁路职工心理健康检测咨询中心”的职责和作用:(1)为领导科学管理由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心本管理转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2)为科学实施风险控制管理,确保安全运输生产提供有力保障。“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是复杂的,但人的行为与安全生产是密切相关的。本次科学研究的落脚点就是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干预,预控风险,杜绝安全隐患,保障安全生产,配合安监、劳动卫生及各运输业务部门,充分运用所研发的铁路专用软件,开展职业安全风险防控的检测咨询、宣传教育培训工作。(3)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职工心理障碍,制定切实可行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并组织实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4)每年对所有职工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检测,掌握职工心理健康动向,筛查隐患,为科学用人、发挥人的能动性提供依据和保障。(5)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在实施铁路各专业培训的同时,开展职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培训、咨询工作。(6)建立健全铁路职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网络,培训和培养各单位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队伍。

(二)充分发挥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在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中,应通过开展安全心理研究分析广大铁路职工的心理,了解他们在各自岗位上的需求与愿望,预测他们的工作行为及动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铁路职工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充分发挥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1)作为给工程技术设计及制造部门提供设计、制造、施工的机械、器具及防护用品的依据;(2)为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指导;(3)为安全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法规、条例、制度、办法提供参考依据;(4)为安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手段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5)在分析事故时提供深层次解释,进而找到预防事故的措施和方法。人在心理活动失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不稳定,而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铁路职工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安全生产就会呈现稳定的势头。在安全管理中,通过研究职工心理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班组、车间生产人员的安全预测、控制和管理效果。如果人员没有安全常识、安全意识淡薄,待出现事故苗头时不能采取任何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严重事故。

(三)科学健全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方法及措施

从现阶段职工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来看,应当根据现实存在的职工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并尽快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团辅活动、心理咨询方案,从而有效解决职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层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铁路职工心理健康的维持不仅需要外部干预,也需要铁路职工将自身心理健康内化为一种职业素养。我们建议在铁路内部有计划、有层次地推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

检测预警层面:定期对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心理健康检测包括测量与评估两项内容。测量采用量表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测量方法上,主要以我们开发的铁路职工心理健康专用测评软件为主,根据测试的目的及人群的不同辅以其他心理健康素质及症状量表。

干预层面:对明显出现心理健康障碍的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危机干预。(1)依据调查结果反映出的心理健康障碍症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系列主题培训和团体辅导。(2)在开展具有针对性、普及性讲座的前提下,使职工基本上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正确而清晰的理性认识,再辅以体验式团体工作坊的形式,让职工的心灵得到轻松愉悦感,找回曾经的热情与自信,以应对生活与工作的挑战。(3)在前两项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更多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主题活动,从而提升职工沟通和表达能力,满足人际交流需要,提升职工团队凝聚力、情绪调节能力,满足职工对组织生活的情感归属需要。(4)针对那些已经被筛查出心理疾患的人群,进入个人心理危机干预层面,从而有效制止职工在精神层面受创的严重程度,以防止重大隐患的发生,使铁路系统规避发展中遇到的风险。(5)实施重大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容易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如体制改革、人员重组、岗位变动、新管理手段使用、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等,职工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结婚、离婚、丧失亲人等,都有可能对职工的心身健康造成影响,都会使职工因适应不良而产生各种情绪问题,进而引发心理失衡。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监控机制,对重大事件的影响进行跟踪,宏观把握铁路职工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指数,及时把握员工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邵辉.安全心理与行为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冯绍群.行为心理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8.

[3]郑日昌,江光荣,伍新春.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郑日昌.心理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曾庆龄(1967—),女,湖北监利人,硕士,武汉铁路局职工教育培训基地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企业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及经济管理。

第2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 健康管理;企业;活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10.67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4192—01

1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同时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是企业人才竞争力的基础。但是很多企业还仅仅局限于对员工的招聘录取、职业规划以及绩效考核、工资待遇进行管理,疏忽了对员工的健康管理,加上在现代环境的包围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职业病开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发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企业人才的健康,也就威胁着企业的发展。

2 健康管理在企业应用的状况

企业的健康管理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及,而我国企业的健康管理仍然是一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工程。不仅仅是企业对于健康管理的投入资金力度不够,而且对于员工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意识欠缺。我国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的健康管理仅仅认为是对员工的工伤及对伤残的治疗和抚恤,这与真正意义的健康管理相差甚远。随着健康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企业也开始逐渐意识到员工的健康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员工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加强,企业开始逐渐的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机制以及管理制度实施机制,以保证企业在专业的健康管理的服务下,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由于健康状况造成的人力资源的成本损失。

3 健康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在我国企业的医疗制度中,只有当员工受伤或者生病的时候才会得到照顾,但是企业的健康管理的理念强调的是对员工的健康进行预防的投资,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3.1 工作效率的提高 对于没有进行健康管理的企业会对员工的医疗支付各种费用多于对员工健康管理的投资。有研究调查,对于进行健康管理的企业的员工健康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这样就会降低企业因为人员的减少生产力的降低导致的盈利损失。对于进行专业健康管理的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处于最佳,创造的价值也高。

3.2 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 健康管理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健康教育,有助于员工及时发现病症的隐患,减少发病的可能性,降低员工因为病假请假的可能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保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供求。

3.3 员工的企业归属感的提升 企业提供合理的健康管理,作为企业对员工的福利,为员工的治病就医提供快速的治病渠道,这就解决了员工治病困难的问题,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使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更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员工更放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1。

4 健康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1 缺乏足够的重视 大多数企业对健康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强调员工的工作效率,忽略了对员工的健康进行管理,没认识到员工的健康对于企业的生产力有着很大的关联作用。许多企业对短期的健康管理的投入没有引起重视,只是认为这些投入不会产生一些明显的提升,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投入。因此,对于健康管理的投资甚少。

4.2 缺乏必要的健康培训 现代企业的员工对于培训已经很是熟悉,但是对于健康培训却知之甚少,企业也习惯于只是对员工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培训,没有将健康管理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员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健康常识,缺少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发,这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慢性病往往得不到及时预防治疗,疾病较严重时,就会影响工作,医药费用也高升。如果企业重视健康管理,早期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就会节省医药费用减少由于疾病误工造成的损失。

4.3 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企业都对员工的学历、学识及工作业绩等建档,很少有企业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常忽略员工职场应酬、夜班工作等状况,没有及时地对员工的健康状况全面了解,更由于没有进行定期的体检,或者体检只是基于流程,以致慢性病得不到及时预防治疗,病情延误至较严重时,就会影响工作,医药费用也高升。如果企业重视健康管理,建立较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定期给员工健康查体,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健康指导,就会预防疾病,小病早发现早治疗,既节省医药费用又能减少由于疾病误工造成的损失。

5 加强健康管理的一些对策

5.1 把健康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战略中 在当今社会,市场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健康对于人力资源的战斗力尤其重要,要将健康管理纳入到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战斗力,提高企业的活力。从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战略高度来看,人的身心健康是企业人力资源的资本,发展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将员工的健康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来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对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改善组织的气氛有着积极的作用。

5.2 加强健康培训 为了更好地矫正员工不良的健康行为,促进员工形成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就要加强对员工的健康培训,让员工积极地运用企业的健康资源对自身的健康进行主动的预防和保护,自觉地参与到健康管理的行动中来。企业要通过培训,为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健康普及内容,针对性地对员工灌输有关身心健康的咨询和讲座,增强员工的健康保健技能,养成正确的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健康质量,保证企业的健康活力2。

5.3 完善健康管理体系 企业对员工的健康管理要将企业的技术和资金等优势综合运用起来,预防员工的疾病发生率,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想完善企业的健康管理体系,就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全面体检,建立一套企业员工的健康档案系统,包括对员工的生理机能、体能、个人病史、工作方式等等进行统计,掌握员工的健康动态,及时对员工的健康状态进行关注和干涉,制定健康改善的目标和方案,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6 结 论

企业员工的健康状况对于企业的发展相当重要,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健康管理体系,能保证及时掌握员工的健康动态,及时调整生产力,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活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作为掌握健康知识的专业人员,医院院长及其他医护人员却长期忽略管理自身健康。这俨然成为当今的普遍现象,导致很多医疗工作者的健康状况不理想。

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生来表示,希望通过“关爱先行 中国百名院长讲健康”项目,组建健康科普的国家队,使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并打造健康管理的领军人,向全民健康管理迈进。由院长带动科主任,科主任带动基层医生,最后由医院带动社区,让全社会都关注健康管理。

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健康与领导力高级研修班――关爱先行 中国百名院长讲健康”应运而生。该研修班由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国家行政学院培训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GE医疗中国共同主办,5月27日在国家行政学院开班,并于10月15日在北京小汤山医院举行结业仪式。

“经过培训的每一位院长,要成为一粒种子,在自己的城市及全国,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促使健康管理在医院内生根开花;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管理理念,并积极在全社会传播。”中国医院协会会长黄洁夫对参加培训的院长寄予厚望。

他表示,“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院长应该让‘顾客’越来越少,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希望大家的健康管理观念能够通过本次培训产生革命性改变。”

播种健康管理种子

10月12日至15日,是“关爱先行 中国百名院长讲健康”项目开展的第二个阶段,主要通过体验式培训的方式,帮助参与其中的百余名医院院长体验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5月份,该项目第一阶段就对参与院长进行了健康与领导力、全民健康管理和健康传播力等课程的培训。

据周生来介绍,本次项目培训的具体目标是要组建健康科普的国家队,打造健康管理的领军人以及探讨纵横一体化的医疗联合体,构建上下连接,前后持续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院长不仅具有医学专业素养,同时有足够的领导力和社会影响力,能多方位推动健康管理。

研修班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与百余名省会和地级市三甲医院的院长分享了更为专业的健康管理知识,而且还对其进行饮食和营养健康、心理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通过课间锻炼等方式,让院长们体验运动的益处,真正感受由身至心一体化的健康。

肖正权放下医院所有事务,全程参加了该项目的9天培训。就在5月上半期培训结束后,他立刻将健康管理付诸实践,注重合理饮食,保持健康作息,并坚持适宜锻炼。在结业汇报上,他诙谐地分享了亲身体验,“通过全面健康管理,我成功减重,血压血脂都恢复正常。我觉得现在可以多活40年。”身先力行的肖正权,对开展健康科普教育能给社会带来的积极改变,由此有了深刻的感悟。

正如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所说,“中国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有责任帮助广大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该项目是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一十百千万”工程中的重要工作。“该委员会的使命就是阻击不良生活方式疾病在中国井喷式爆发。”周生来表示,“希望医生与医院不仅成为治病的职业与机构,更要成为防病的职业与机构,而院长必须培养自身的健康管理理念,更新观念,关注自身健康,言传身教。”

根据该项目规划,未来4年内,参加培训的百余名院长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近万场大众健康科普讲座,惠及千万名群众。同时,在百家医院推广全民健康管理示范工程,普及健康管理与疾病管理服务模式,建设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管理从自身做起

在做好健康管理宣传的同时,院长们也积极在医院内部强化员工的健康管理意识。开封市中医院院长庞国明自5月参加培训后,回到医院后很快成立了健步走俱乐部,带动医师加入其中。

“健康宣教和普及,要由院长带主任、主任带医生。”比起在医院内部传播健康管理,庞国明还有更大的设想,他计划借助开封全民健康促进会的学术组织平台,培养一批健康管理专家,在全市传播健康管理知识。同时开展健康宣讲进党校、进部队、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六进”活动,向全民传播健康管理知识。

将健康管理与医保相结合,是四川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吴道全学习后的创新之举。通过积极说服市级领导和医保部门提高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大力推动健康管理和医保相结合,目前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拿到了10万元试点资金,开展健康管理工作。

第4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 医疗废物;管理;认知

加强医院废物管理的规范化, 可有效控制疫病扩散传播[1]。为了解县区二级医疗机构对医疗废弃物规范化管理的认知与态度, 随机抽取72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2家基层医疗机构。

1. 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加盖单位公章后回收。使用Excel录入和分析回收问卷。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72家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在18个省辖市随机抽取72个县区, 每个县区抽取1家二级医院, 共计72家医院。72家医院均为县区级医院, 其中公立医院64所, 占88.9%, 民营医院8所, 占11.1%;综合医院60所, 占83.3%, 专科医院12所, 占16.7%。

2. 2 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72家医院, 60家专门设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 并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 占83.3 %;6家医院没有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 但设置了专职人员负责;有6家仅设置了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处置, 占8.3%。

2. 3 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认知 72家医院均知道医疗废弃物危害性, 占100%。70家医院了解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基本过程, 高度重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并实施规范化操作。但有60家医院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占83.3%;58家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占80.6%;55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占76.4%。

2. 4 人员防护措施状况 72家医院高度警惕开展相关方面工作的回收人员的防护措施, 开展员工防护知识培训的医院占90.3%;实施个人防护措施的医院占93.1%;开展健康体检的医院占93.1%;总体来看缺乏各个防护措施保护认知的机构, 所占比例都低于10%, 见表1。

3 讨论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通常情况下, 都一般处理医疗废弃物。但是, 医疗废物较一般的生活垃圾更为复杂。医疗废弃物多具有有害物质, 在传染、流行过程中起到扩散疾病的作用, 若相关人员未认识到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 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会严重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资源, 同时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相应威胁[2]。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发现, 县区级医疗机构大部分能够认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和规范化管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医疗废弃物管理护士基本明确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因此能够做到健康体检, 同时医疗机构也会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多数护士认为有必要采取防范措施。但真正采取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建立重要性医疗机构的只有少数。且只有

通过研究发现, 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认知:①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 有较为完善的医院管理, 医务人员较为明确认识到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重要性。②医务人员的教育程度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越高, 认识相对较好。③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了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和自己的科室相关度, 相比之下医院感染科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管理比较清楚, 也比较重视[3, 4]。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知, 相关医疗机构必须要加强相关护士的培训工作, 开展岗位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针对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各个环节, 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优化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使之更安全、方便。加强宣传, 全面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 树立法律意识, 责任意识。

总之, 医疗废物处理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科学、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关系着整个环境的安全和人群的健康[4]。基层医疗机构相比于三级医院, 在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 这对医院管理着和相关监管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庆云, 刘洋, 朱鲲, 等.蚌埠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淮海医药, 2013, 31(6):507-508.

[2] 陈月琴. 24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护理研究, 2013, 27(10):3825-3827.

[3] 王淑琼, 周俊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西部医学, 2007, 19(5):984-986.

第5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关键词:老年健康服务业 人力资源 对策

1.研究背景

1.1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已病才就医”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健康的需求。而健康服务正是把被动的“已病才就医”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未病先预防”模式的活动,可以间接节约医疗费用,保障个体健康。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而在我国,健康产品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1]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以多种方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2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早在1999年中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据民政部印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

1.3 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2012年我国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对医疗服务需求势必增加。此外老年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长期护理需求量也在扩大增加,还有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匮乏,保健意识淡薄,这些需求都决定了我国要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业,从而改善国民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4 相关概念界定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老年健康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相关的服务活动。本文讨论的老年健康服务以健康管理和促进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提供机构主要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暂不讨论传统的大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保留激励,进而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2.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数量不足

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数量较少,而且医护比例偏低。养老机构老年健康服务人员更是缺乏,有些养老机构甚至没有医疗卫生室,有些养老机构即使设置医疗卫生室,人员配备数量也是偏少。例如,烟台市老年福利中心常住老年人口达1000人,而医生仅有3名,药剂师1名,护士1名。医护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

2.2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老年健康服务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尽合理。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为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失调。医生以西医为主,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医保健、慢性病管理等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机构的健康服务人员构成大多以返聘退休人员为主,在职医护人员也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

2.3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偏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老年健康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服务。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区和养老院都存在对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合理的用人晋升机制。工资福利水平偏低,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也没有落实,这些都影响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3.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政府对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政府引导,正确认识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坚持积极引导,营造市场环境,搞好人力资源规划,研究鼓励扶持政策,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加快发展。

老年健康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老年人服务,从而改善其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更能扩大就业机会,因此应该把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国家对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

3.2 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

人才培养是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由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为了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应该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根据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责,按照“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秀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专业人才专门培训”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安排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拓宽视野,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强违纪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考、自学等,通过提高学历和职称,着重培养一支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

3.3 健全薪酬福利体系

要建立基本的薪酬福利保障机制,以保证老年健康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其积极性。对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按规定落实国家有关补贴政策,探索建立特殊岗位补助制度,落实老年健康服务人员尤其是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3.4 提倡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养老服务中融入健康理念,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作为养老机构的一种,在做好老年人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对于养老院建医院这种方式需要增加具有医疗资格的医师和专业护士,而对于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这种方式,由于入住老人增加,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护理员。因此,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更应重视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丽.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解析[J],2013,24(6):33-34.

[2]张生.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中国行业研究所,2013.

第6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一、 村级财务管理的定义

1、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

2、村级财务管理的性质和原则

村级财务管理比较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的特殊性:在目标上、方式上、内容上、原则上具有特殊性。

村级财务管理原则主要有公平原则,公正原则和民主原则。

二、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不稳定,素质相对较低,年龄老化。

2、公开化程度不高,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管控。

3、财务支出无计划。

4、村民参与意识淡薄,民主理财小组未能真正履行监督职能

(二)我国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1.会计界对村级财务管理关注较少

2.村干部的理财意识落后

3.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水平落后

4.对违反财经法纪的农村财会人员惩处不力

5.村民民主意识落后,权利意识淡薄

三、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识

1.村干部的选拔

选拔有管理能力的本村村民,然后再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部培训。因为这样的村民更了解农村环境,能对本村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能够较有效率地将集体资金用于新农村的建设。

2.村干部的考核

在对村干部进行考核的时候,应将财务管理列入其中。村级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为如何将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相关的财务管理的考核指标,该指标可以作为对村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

3.村干部的培训

目前,对真正接触村民的基层干部的培训做的很少,更多的培训是针对乡级以上的领导进行的。对村级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可以针对本村特有的情况,请专业老师对村干部进行指导,也可以参观发展成果好的农村,多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交流。

(二)开展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村级财务管理的好与坏,与财务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

1.加强业务培训

2.加强制度建设

3.加强监督检查

4.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

(三)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体系

村级财务管理是一个系统,环节很多。当前的重点工作应该是财务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1、建全财务管理制度

各村必须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让每笔收支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财务会计人员通过加强业务培训,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规范村级财务处理方法,制定有关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详细规定现金、财产物资管理办法。

2、切实执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

农村是广大村民的农村,建设新农村是村干部与村民共同的任务, 提高村干部与村民合作,缓和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紧张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增大村级财务的透明度。

3、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定期核查和审计制度

实行季度财务核查、专项资金收支核查和年度财务审计相结合。在核查或审计过程中发现违纪违规问题要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严肃处理。

4、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惩处力度

为了健全约束机制,就必须得加强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提高村民的民主认识

加强村级财务监督,最主要的是要依靠村民监督。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的村民并没有很好的发挥主体监督的作用,不能意识到村干部的某些行为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是属于违法行为,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要强化村民的主体监督作用,加强村民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的意识,肩负起主人翁的监督责任。

1.农民普法教育的推广

在农民中做普法推广一是为各级政府的“农民普法”制定任务;二是组织法律专业大学生深入农村,为农民宣传法律知识;三是在农民普法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基层村委加以奖励。

2、加强村级文化的建设,从整体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第7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一、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一)保证了体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健康体检是医院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对健康体检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等多个具体工作环节。传统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系统往往会出现体检项目多、统计数据难控制、数据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为了解决类似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引进信息技术,实现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这是保证卫生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信息化下的档案管理,建立了个人的电子健康档案,能够便于相关工作人员随时查看,掌握每个个体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

(二)规范档案管理,提高信息准确性。信息技术引入档案管理工作后,避免了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差错,使得健康体检数据能够准确无误,提高数据处理的连续性、科学性和可查询性,从而完善了整个体检档案系统的建设,对于保障个体健康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

(一)合理选择体检软件。体检软件的选择是要为健康体检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医院需要参考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实际情况,建立具体化的数字体检管理系统。首先,数字化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将所有的诊断设备和体检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这是为了避免信息遗漏或丢失,确保信息的完整新和可用性。其次,建立全过程电子报告,实现对体检者的动态管理和对体检全过程的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体检信息的可靠性与安全度。

(二)建立医生工作站。软件系统建立后需要建立有效的医生工作站相配套。体检者完成一系列的体检流程后,通过计算机将自己的体检结果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生成报告,由医生进行专业的处理,根据体检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将这一系列信息结果提交给体检者个人或所属单位。这样的工作流程相对于传统的体检档案信息管理来说,更加简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准确性层面提高了体检工作质量。

(三)强化工作人员培训,提高综合素养。进一步提高体检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需要从人才建设入手。人才队伍的建设,既要注重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人才队伍,更要注重对在职工作人员的培训。一般来说,体检中心的医生、信息管理人员、技诊人员等都是培训的主要对象,从意识层面到技术层面,都需要丰富培训内容。一方面,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其能够摆正思想位置,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医院也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等平台,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整个体检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准。

(四)实践操作环节。体检者进行体检时,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输入站的密码和口令来进入系统,然后依据已选择的相应的体检项目,来获取体检者的流水号和个人信息。工作人员据此输入体检者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机系统的运作下,对体检者信息自动小结。

(五)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系统的维护工作对于整个体检档案信息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在日常工作中,要将系统维护作为基本工作内容之一。信息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系统的更新及维护,及时排查漏洞,升级工作系统,提高体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信息化是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随着大众的体检观念逐渐增强,健康体检的信息量正在迅猛增加,传统的人工收集和处理信息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档案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的健康档案管理不仅能够建立个人的动态档案,实现规范化,更能够将这些信息保存一生,保证信息的永久可用。同时,数字化的个人医疗信息将进一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共享,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健全强大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并与其他医疗机构实现联网,共同对个人的健康档案实时更新,提高健康档案信息对体检者个人身体健康的医疗意义。在了解健康信息的基础上,医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建立健康预警,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实时的观察分析,及时对出现的身体状况进行诊断,给出合理的建议。

(二)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主动性。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同时对工作者提高了要求,除了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档案外,要求档案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主动性,特别是在收集信息方面,变传统的信息收集模式为更加主动、超前和直接连续收集信息。其次,信息化管理下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也将整体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工作能力越高,与能够在新形势下促进体检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8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1.1资料来源

北京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房山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共466份,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352份,社区内小型事业单位体检结果114份,对以上档案进行分析。

1.2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以上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佑安医院慢性乙肝、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就医费用,了解这些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对于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认识及与三级医院之间合作转诊的态度及影响因素。

1.3分析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估算出慢性乙肝及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看病负担及对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意愿和认识。结合慢性脂肪性肝病在社区中的发病情况,就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结果

2.1脂肪肝患病率

结果显示,35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33.7%36.9%,且93.5%的患者血脂升高。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121例,45.1%的患者合并脂肪肝。这些脂肪肝患者中,91.9%的患者患有高血压,29.7%合并糖尿病,62.2%合并血脂异常。在小型事业单位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3.5%,这些患者中,24.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91.2%患者合并血脂异常。

2.2问卷调查结果

共完成调查问卷970份,其中慢性肝病患者800份,社区医师170份。慢性肝病患者有效回答问卷480份,其中慢性乙肝患者318份(男︰女=210︰108),脂肪性肝病162份(男︰女=97︰65)。

2.3治疗及花费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月均花费为994.2元。其中,85%以上的患者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药费花费为279.3元。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药费为165.4元,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月均药费681.2元。

2.4患者接受社区管理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中,57.2%的患者愿意接受社区管理,16.4%不同意接受社区管理,26.4%的患者没有明确回答。在脂肪性肝病患者中,这三种患者的比率分别为80.9%、14.2%和4.9%。在这些患者中,有大约85.6%的患者希望通过社区医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转诊至三级医院,98.2%的患者希望由三级医院安排患者回到指定社区医院就诊,并与社区医院医生共同管理患者,尽可能于社区完成治疗,必要时再回三级医院看病。

2.5社区医师参与管理意愿

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医师中,91.4%的城区社区医师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表示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且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正式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肝病。

3讨论

3.1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必要性

调查结果显示,脂肪性肝病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35%左右,且90%以上合并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病患者且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根据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社区管理工作的结果[9],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乙肝和脂肪性肝病患者月均药费分别为994.2元和279.3元。以此计算,慢性乙肝患者的年平均费用约11940.4元。而据之前的统计,慢性乙肝患者每年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为20477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36323元,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36757元,肝细胞癌患者为38267元,其中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是其年人均收入的3~4倍[10]。显然,这些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的药品消费明显低于之前的统计数字。这是因为,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缓病程进展,防治或延缓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这样,不仅改善患者预后,还可能减少今后的医疗费用。以此对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长期慢病管理,监督指导其用药与治疗十分必要。目前,对于脂肪性肝病尚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11],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戒酒、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绝大多数患者服药后并未获得治愈,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实验室指标稍有好转,但停药后,实验室指标依旧如前。而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如果不能控制饮酒,则所有治疗均无效。可见,如果对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戒酒督导,不仅可以获得满意疗效,还可减免药费负担。所以,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治疗,重在管理,而非用药。这需要社区医师的长期管理和宣教。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社区管理可帮助患者获得正确治疗,从而减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持和改善患者的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治疗,从长远角度看,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脂肪性肝病患者,特别是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社区管理可以督促患者改善生活方式,进而真正控制疾病的进展,同时大大减少现有的不必要的花费。

3.2慢性肝病社区管理的可行性

3.2.1大部分患者希望在社区接受管理和治疗,并在病情需要时再转至三级医院就诊根据我们的调查,一半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及80%的脂肪肝患者愿意接受社区医生的管理。可见,大多数患者有接受慢性肝病的社区管理意愿。同时,85.6%~98.2%的患者希望建立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的密切联系和转诊制度,并在随访治疗过程中由医生判断并协助转诊。这样不仅有利于患者管理,还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定位在“小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医疗,对没有能力诊治的疾病及时转到大医院就诊。医院收治的有关病人在康复期也应根据情况转回社区护理。这种双向转诊的制度,既可以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门诊压力,又可以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真正让老百姓受益[12]。这样看来,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主观上希望通过社区卫生服务解决看病及病情监测,这种要求与医改方向完全符合。因此,无论从患者本身还是从医改大环境看,实行慢性肝病的社区管理都具有主观上的可行性。

3.2.2社区医院具有完成慢性肝病管理的基本条件从医院设备上看,各级社区医院正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建立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这就为慢性肝病社区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完成血液生化、常规、甲胎蛋白、心电图、B超等检查。以上检查基本可以满足社区管理的需要。因此,从硬件条件来看,可以在社区完成慢性肝病的管理且不需要购买额外的仪器设备。从人员情况看,绝大多数社区医生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在接受调查的社区医师中,91.4%的城区社区医师和96.0%的郊区社区医师表示愿意参与慢性肝病的管理。且脂肪性肝病和慢性乙型肝炎也是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最常遇到的肝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都为患者制订了详细的随访计划和时间,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于社区进行随访,定期与肝病专科医生进行沟通。社区医师欠缺的是专业知识,因此需对他们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相应卫生服务的要求,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落到实处。本次研究中,在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对部分医师的相关培训,使社区医生对于以上两种慢性肝病有了基本的认识,为完成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进行了准备。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协助这些医生管理患者,并完善现有的转诊制度。同时,我们与社区医生共同制定的以上两种慢性肝病监测和转诊的规范,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社区医生的工作。综上所述,从患者角度看,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希望获得社区医师的管理指导;从社区医院的角度看,社区医院基本具备了完成常见慢性肝病管理的物质条件,社区医生在愿意参与这些患者管理的同时还接受了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使得社区医院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初步具备了完成慢性肝病管理能力。可见,对这两种常见慢性肝病进行社区管理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3.3慢性肝病社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慢性肝病社区管理具备了必要性和一定的可行性,但同时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和困难。

3.3.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为社区医疗单位与各层次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网络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患者健康信息共享提供了系统资料[13]。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为了解人群健康、发病趋势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对预防疾病、提高人群健康素质提供了依据。慢性肝病社区管理是以居民的健康档案为基础,对于有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管理。目前,各个社区开始建立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但各个地方起步时间和完成水平有很大差异。即使是一般的体检资料也不够全面。这就为慢性肝病社区管理带来了不便。因此,应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特别是脂肪性肝病,可以借鉴“四大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社区管理的经验,由于许多脂肪肝患者合并“四大慢病”,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筛查,掌握部分脂肪肝患者的情况。

3.3.2社区医生对于常见慢性肝病的认识尚有不足,应完善专业知识的培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社区医生还不了解常见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患者的预后,是决定管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医师的培训工作。此外,对超声医师也要进行培训。

3.3.3关于患者的隐私问题应给与充分重视在管理慢性乙型肝炎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时,可能会发生妨碍患者隐私的情况,特别是前者。由于国人对于乙型肝炎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歧视患者的情况应特别注意。我们考虑,部分不愿意参加社区管理的慢性乙肝患者正是出于对隐私泄露的担心。对于这类患者不能采取简单的工作方式,应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建立患者的健康档案再对患者进行主动访视。在访视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严格保密。这同样是影响管理结果和成本效益的关键,需要对社区医生严格要求。

3.3.4完善社区基本药物的配置目前,所有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均未在社区医疗机构中使用,影响患者在社区医院就医。实际上,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同样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应使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不仅可以解决“看病难”,还可以缓解“看病贵”。不愿意参加社区管理的慢性乙肝患者多于脂肪性肝病患者,部分原因就在于社区目前没有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

第9篇:健康管理的培训范文

就像买电器一定关心保修一样,物业管理作为商品房售后服务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可近年来,物业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其市场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物业管理发展不平衡。

由于对物业管理的认识、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覆盖仍然偏小。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实有房屋建筑面积836465万平方米,实行物业管理的102035.68万平方米,实行物业管理率仅为12.2%。由此看来,物业管理在我国仍有巨大的潜力。

(2)专业人才的匮乏影响着物业管理行业向高水平、深层次发展。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物业管理人才大多是从别的专业转行过来的人员,他们缺乏专门的知识和系统的培训,胜任单一普遍岗位工作的人才多,胜任多个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初级管理人才多,高级管理人才少;特别是能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的人才更少。大家渐渐认识到物业管理除了专业技术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法律、经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为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势在必行。

(3)物业管理市场建设不完善。

近些年,物业管理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物业管理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同行业之间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有实力的物业管理企业难以找到项目,只能在原经营规模上艰难支持;另一方面企业想聘用自己满意的物业管理公司却无门路。有的虽然公开招标,但也存在虚假承诺、暗箱操作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所有这些都影响了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4)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存在着规模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加之过分强调服务,使得企业忽视了经营、企业人员的自身建设,既不经常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又没有建立严格的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和考核标准,使管理服务的内容、质量很难必到。随着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物业管理企业单纯地强调管理或服务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5)产权人使用人参与意识差,管委会组建不及时,作用发挥的不好。

眼下,一些城市住宅小区管委会(业主委员会)组建的不及时,有的未按规定程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有的管委会不能代表产权人、使用人的意志作用。部分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思想意识还有些滞后,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这也构成了阻碍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2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策略

针对制约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种种情况,如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全面分析影响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因素,使物业管理企业向着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方向持续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1)人才的选择是物业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品行正的人才队伍是物业公司参与竞争、志在必得的信心所在。内部建设必须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和技术培训,多学习、多取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外部方面,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品牌塑造上下功夫,创立有自己特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主动出击,积极参与物业市场竞争,全面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为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奠定的基础。

(2)物业管理市场必须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

招投标要求公平竞争,企业之间比管理、比服务、比成本、比效益,最终比品牌,优胜劣汰。这就要求行业破除保护主义、本位主义,为建立物业管理竞争机制创造条件。虽说目前政府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推行物业管理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但力度不大。政府既要营造竞争的环境,更要维护竞争的秩序。

(3)加快立法,健全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物业管理企业既涉及与政府、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又涉及与供水、供电、供暖、煤气、物价、工商、税务、市政、环卫、绿化、邮政、电信、交通、公安、管委会、派出所、居委会等关系。这些关系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因此,政府要通过自己的权威加速建立物业管理法规体系,为物业管理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4)加大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

目前,在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一方面存在收费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却要求内容广泛的优质服务,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的状况不利于整个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加大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力度,帮助老百姓正确认识、理解、关心、支持物业管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实现权利和义务对等统一。

物业管理引入我国虽然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在市场管理中的巨大社会作用已得到充分显示:政府的职能转变了,财政负担减轻了,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了,人们生产、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改善了。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而应以比较平和的态度学习科学发展观,把握其理论实质和思想内涵,开拓创新,促进其健康成长,把物业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