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污染臭气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环境是由农村土地、农村水资源、大气、森林资源、草原、生物等共同组成的综合环境体系,是农村居民生活及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农业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了恶化,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及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农业环境保护主要是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有序利用,促进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开展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加强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的治理,控制各类污染源向农村的扩散,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开展农业生态工程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农业、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黑土地保护、新型农村能源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等,改善农业环境;加强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保护现有的种质与物种资源,恢复被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
2 农业环境现状
我国农业环境当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
一是工业污染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严重。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城市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在一些地区已经向农村转移,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仅破坏了农村水资源、大气环境及土壤性状,更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如工业废气中的二硫化碳、氮氧化物、汞化物等会对农村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可能形成酸雨(雪),增大土壤酸度,并对人们的皮肤、呼吸道等造成损害。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由于长期使用农药、化肥,加之不科学的施用方式,造成农药和化肥大量流失,进入土壤、水体、大气环境中,造成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农村地下水资源和大气环境。比如农药污染,目前使用的部分农药由于化学结构较稳定,不易被分散而残留于土壤中,进而随灌溉水或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再被生物吸收,从而形成了土壤——水体——生物的污染链。再如农用塑料薄膜,因其难以降解且不易回收,大量残留在土壤中,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土壤耕层和理化性状变化,使农作物减产。
三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农村地区畜禽粪污大量增加,加之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推行不力、监管薄弱,对土壤、大气、水体等农业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比如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沙门氏杆菌、蠕虫卵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无害化处理,就可能通过灌溉水或肥料进入耕地,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再如畜禽粪污中的硫化氢、氨气等会产生恶臭气味,危害人类健康。
四是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和焚烧秸秆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有固体垃圾和生活废水等,固体垃圾随意丢弃或堆放,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而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其他污染物,如洗涤剂,在进入水体后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秸秆焚烧会急剧升高地面温度,杀灭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破坏土壤结构和养分构成,还会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总的来说,农业环境污染不仅降低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也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农业资源衰退,农业灌溉水源短缺,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农业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把农业环境保护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从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角度予以倾斜,引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农业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立法机构和各级政府应完善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体系,解决突出矛盾,切实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农业、水利、环保、林业、发改、国土资源等部门应互相协同,共同加强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管理与保护,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控制工业污染。严格执行城市及工业污染不准向农村转移的规章制度,坚决打击破坏农业生态、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并限期治理与恢复农业环境。加强环评审批环节的监管,对污染农业环境的企业一律不予立项。
四是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广保护性耕作、节水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环境;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先进的施肥(药)技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加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确保国家提出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得到有效落实;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引导畜禽养殖规模化和无害化,推广循环农业,从根本上治理畜禽污染问题。
五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建设力度,净化、美化庭院,推动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禽类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带动了养殖业的飞速发展。据统计,近年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和产值每年以大于8%的速度递增[1],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也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养殖规模的增加和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发展,导致养殖废物大量集中产生和排放,据2003年《中国农业年鉴》公布的主要畜禽饲养量和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现环保部)2000年公布的产污系数测算,2003年全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超过24亿t,约为同期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2.4倍[2];而2000年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调查显示,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区甚至超过了4倍[3]。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污染的负荷很大。据监测,养殖场废水的COD超标50~60倍,BOD超标70~80倍,SS超标12~20倍[4],COD已远远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水的COD总和,成为我国继工业污染之后的又一大污染源[5],其危害甚至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在农村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6]。我国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畜禽养殖业污染呈现出污染负荷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严重、污染的治理难度大和可再生利用等特点[7],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导致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畜禽养殖业自身的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与日俱增。
2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危害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中主要的污染物质包括悬浮物、有机质、沉积物、微生物、N、P、K及其它成分。这些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粪渣及恶臭气体等对水体、大气、土壤、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1对水体环境的污染畜禽粪便除含有养分外,还含有BOD、COD、SS、N、P及大肠杆菌群等污染物指标,这些大多是对水体产生影响的污染物。这些畜禽养殖粪染如果任意排放,会经雨水冲刷、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河流和湖泊等表面水体,还会逐渐渗入地下水系统,污染地下水,对水环境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当排放的粪便污染物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物组成,使水质变坏,影响水体的使用,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研究表明,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量已经成为许多重要水源地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8]。畜禽粪便中的N、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元素。研究发现,随着粪肥的施用,区域内地下水中的硝态氮的污染物会增加[9]。水体中过量的N、P元素存在会促进藻类等的大量繁殖,与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空间和氧气,从而威胁其他生物如鱼类、贝类的生存,危害水产养殖业。畜禽粪便中的有机质含量通常比市政污水浓度高50~250倍,有机质进入水体后分解,使水体变色、发黑,加速水体底泥的积累,有机质分解的养分可能引起大量的藻类和杂草疯长;有机质的氧化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引起部分水生生物死亡。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据报道,畜禽污水中,平均1mL中含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9万个蛔虫卵和100多个毛首线虫卵[10]。这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会增加水体中的病原种类,菌种和菌量,会引发疫情,给人、畜带来危害。畜禽粪便中的激素对水体也存在潜在的危害。据Ritter等[11]的调查报道,在美国切萨皮克海湾流域的几条河流中,检测出了与畜禽粪肥归田有关的增长性荷尔蒙丸激素和雌激素。
2.2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畜禽粪便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丰富的N、P、K等营养物质,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优质肥料还田使用。畜禽粪便对土壤的作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关键取决于N、P、K等营养物质含量和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方面可能相互转化。畜禽粪便对土壤系统的有利面主要体现在能够作为肥料施用于还田,提高土壤抗风化和水蚀的能力,改变土壤的空气和耕作条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对作物有益的微生物数量;畜禽粪便的不利面主要表现在使用过度会危害农作物、土壤、表面水和地下水水质,如大量使用粪便会引起土壤溶解盐的积累,使土壤的盐分增高,影响植物的生长。据报道,非洲截至1999年已经有31%的牧场由于畜禽粪便污染导致土壤发生盐渍化,土壤的肥力下降明显[12]。畜禽养殖中,为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畜禽的生长发育,增强其抗病能力,往往人为地在饲料中添加大量添加剂、抗生素和药物激素,导致畜禽粪便中常包含一些有毒金属元素如砷、钴、铜等,而未被吸收分解的抗生素、激素等也会通过排泄物进入到环境中,对环境中的生物和微生物造成很大的危害。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毒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粪便固液分离后的固体中,如果在农田中长期大量使用含过量重金属元素、抗生素和激素的畜禽粪便,长久之后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抗生素和激素累积,被作物吸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畜禽粪便中也含有大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随粪便施入土壤后,会在土壤中存活几个月,研究表明,细菌存活时间主要受土壤种类、温度和水压的影响[13]。
2.3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畜禽粪尿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他们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会发酵分解出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恶臭气体和温室气体等。这些恶臭气体等携带粉尘和微生物排入大气后,通过大气扩散、氧化等作用而净化,当污染物排量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之后,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和动物。O’Neill和Phillips[14]研究表明,养殖场中由于化学反应或者生化活动,会产生多于168种恶臭气体。已经确定的一些主要的气味物包括NH3、H2S、挥发性脂肪酸、对-甲酚、吲哚、粪臭素和双乙酰[15]。恶臭气体中的NH3、H2S是对人畜健康影响最大的有害气体[16],例如,绝大多数养殖场人畜伤亡事故都和H2S有直接的关系[17],NH3进入呼吸道则可引起咳嗽、气管炎、支气管炎甚至窒息等身体不适。美国学者Anderson等[18]研究认为,畜禽废弃物是最大的氨气源,NH3排入大气之后,增加了大气中的氨含量,严重时可以造成酸雨危害[19];CH4、CO2和N2O等都是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据研究CH4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约为15%,其中养殖业排放的CH4贡献最大[20]。
2.4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卵等,如果得不到不及时处理,这些物质进入环境之后,就会污染环境,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引发公共健康问题,威胁人类健康。据对局部污染较为严重的规模化养猪场的调查,仔猪的黄白痢、传染性肠胃炎、支原体及猪蛔虫病的发病率高达50%[21]。畜禽粪便污染还会传播大量的人畜共患病,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料显示,全世界共约有人畜共患疾病250种,中国有120种,这其中由猪传染的有25种,由禽类传染的24种,由牛传染的26种,这些传染病的载体主要就是畜禽废弃物,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等新的人畜共患病的出现,对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构成了更大的威胁。畜禽养殖场富含病原微生物的污水和排放的恶臭气体,会对养殖杨及其周围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会引起精神不振、烦躁、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和不良心理状况等,也会使畜禽的抗病力降低,从而影响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应,成为阻碍畜牧业规模发展壮大的一大因素[22]。
3防治畜禽粪污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造纸废水;粉煤灰
Abstract: the paper industry is one of the world's six major industrial pollution sources, papermaking wastewater is the water volume and difficult to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 china. The use of fly ash in coagulation, adsorp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effect, low cost of paperma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effect, less land occupation and easy to moun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is very suitable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paper-making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fly ash in the treatment of papermaking wastewater.
Key words: papermaking wastewater; fly ash
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造纸业是传统的用水大户,也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日益面临水资源短缺、原料匮乏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均居我国各类工业排放量的首位,造纸工业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它不但是我国造纸工业污染防治的首要问题,也是全国工业废水进行达标处理的首要问题。
1.造纸工业废水的来源
造纸工业是世界6大工业污染源之一,占我国工业总废水量的10%左右。造纸废水主要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含木素、残碱、硫化物、氯化物等污染物。其特点是废水量大,COD质量浓度高,废水中的纤维悬浮物多,而且含二价硫元素,色度高,有硫醇类恶臭气味。造纸废水主要有三个来源:制浆废液(黑液)、中段水、纸机白水。造纸废水会给周围水体带来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近年统计资料介绍,全国制浆造 纸工业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10%~12%,居第三位;排放污水中化学耗氧量(COD)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45%,居第一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彻底解决造纸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已迫在眉睫。
2.造纸污水的特点
为了有限地处理造纸污水。首先必须对造纸污水的水质有所了解。碱法造纸排出的污水主要有以下三种:
(1)蒸煮木浆(或草浆)所生成的废液,又称黑液。
(2)打浆机和精浆机排出的污水,称打浆污水。
(3)造纸机污水,其中可以直接使用的称为白水。
(4)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2.1粉煤灰的性质和分类
粉煤灰(coal fly ashes,简称CFA)又称为飞灰(fly ashes,简称FA),是煤粉进入1300℃~1500℃的炉膛后,在悬浮燃烧条件下经受热面吸热后冷却形成粉煤灰,每个粉煤灰颗粒的粒径均在25~300μm,平均几何粒径40μm。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粉煤灰颗粒大部分呈球形,表面疏松多孔,因此比表面积大,具有活性基团和吸附特性。它的真密度为2000~3000kg/m3,堆积密度为550~680kg/m3,孔隙率一般为60%~70%。
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铝、铁氧化物,还含有含量相对较低的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硫氧化物,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Cu、Cr、Pb等、未燃尽炭、稀有元素组成的海绵状和空心球状的细小颗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2500~5000cm2/g。粉煤灰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1。
目前国际上按照粉煤灰的化学类型将粉煤灰分成两大类:一类是F级粉煤灰(FA-F),这种粉煤灰的硅、铝、铁氧化物含量在70%以上;另一类是C级粉煤灰(FA-C),它的硅、铝、铁的氧化物含量在50%~70%之间。按照粉煤灰颗粒形貌可将粉煤灰颗粒分为:玻璃微珠、海绵状玻璃体、炭粒。
表1 粉煤灰的主要化学组成%
成分 SO2 Al2O3 Fe2O3 CaO MgO
质量分数% 33.88-59.18 16.49-35.38 1.48-19.65 0.77-10.39 0.70-1.85
2.2粉煤灰的作用机理
2.2.1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效果取决于粉煤灰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效果就越好。物理吸附特征主要是吸附时粉煤灰颗粒表面能降低,放热,故在低温下可自行进行;其次,物理吸附无选择性,因而对各种污染物都有一定吸附去除能力。
2.2.2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主要是粉煤灰颗粒表面有大量的Si-O-Si键和Al-O-Al键与具有一定极性的分子产生偶极—偶极键的吸附,或是阳离子与粉煤灰中次生的带正电的硅酸铝、硅酸钙、硅酸铁之间形成离子交换或离子对的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是选择性强,通常是不可逆的。
在通常情况下,上述两种吸附同时存在,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pH、温度等),体现出的优势不同,导致粉煤灰的吸附性能变化。
2.2.3絮凝沉淀
粉煤灰还能与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作用使其絮凝沉淀,与粉煤灰构成吸附——絮凝沉淀协同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粉煤灰中含有氧化钙(CaO)。Erol等研究发现粉煤灰对Cu[2+]和Pb[2+]两种离子的去除主要依赖于粉煤灰中CaO的含量,且随CaO含量的增加,去除效果也相应提高。Cetin等用粉煤灰去除水中的Ni[2+]和Zn[2+],也得到与Erol等相同的结论。
由此可见,用粉煤灰处理重金属废水主要与粉煤灰中CaO的含量有关。
2.2.4过滤截流
粉煤灰是多种颗粒的机械混合物,空隙率在60%~70%之间,废水通过粉煤灰时,也能过滤截留废水中一部分悬浮物。
2.3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的工艺
图1 灰场处理造纸废水的工艺流程
2.4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粉煤灰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以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改性,工艺简单,利用改性后的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还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开启了新的方向,具有以废制废,节约资源等优点。但是,同时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粉煤灰吸附量较低,导致投加量大,造成处理后固体清运量大的问题,如何更好的提高粉煤灰吸附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2)由于粉煤灰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在处理造纸废水时,会对废水带入新的污染物,如何控制这些有害重金属的二次污染也将会成为研究者争相攻克的难题。
(3)粉煤灰固体的最终处置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把目光投向了这一领域。
(4)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后的灰水分离也是目前限制粉煤灰投入使用的因素。因此探索灰水分离工艺也是粉煤灰能大规模投入废水处理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结语
粉煤灰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以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改性,工艺简单,利用改性后的粉煤灰处理造纸废水,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还为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开启了新的方向,具有以废制废,节约资源等优点。国内外研究表明,粉煤灰中含有较多的活性氧化铝和氧化硅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广泛应用于废水的处理。
废水和资源是对立统一的,废水可以被认为是有待于开发的资源,所需要的就是先进的技术、得当的措施,废水完全可以转化为资源。用新的思路考虑处理污水的方法,对未来水污染问题的解决将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李莉;刘鸿雁;郭端华.粉煤灰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 2008,33(6).
[2]岳钦艳;曹先艳;高宝玉;张子健.PDMDAAC改性粉煤灰的制备及其脱色效果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3期
关键词:城市 农村环境污染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A
1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近十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可以将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1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
我国存在人多地少的现象,土地资源的开发也已经达到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从而使蔬菜得生产发展迅猛发展,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平均4637 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 吨/平方公里,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因此设置22.5 吨/平方公里为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等不合理现象,这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而且还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对太湖、杭州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其中太湖面源污染物对TN 的贡献率已超过1/3,对TP 的贡献率接近1/3。农药年使用量约130 万吨,但只有约1/3 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 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人们的健康。2009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因为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
1.2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也因此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未能跟上,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规划之间缺位或不协调,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例如,每年产生量约为1.2 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量超过2500 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1.3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致使工业污染产生。
在中国改革开放 20 年间,农村工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表现得明显。受乡村自然经济的影响,这种工业化实际上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工业化,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困难,而且还导致污染危害得直接性。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 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由于乡镇企业布局的不合理,倒置污染物处理率明显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近些年来在人口密集地区尤其发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的集约化畜禽养殖与乡镇企业存在相似的污染问题。居民消费能力强和农牧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指必须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使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快速发展。如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有80%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水系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诸多大城市周围,而整个西部地区仅占总量的1%左右据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对全国23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因为这些地区可资利用的环境容量小(没有足够的耕地消纳畜禽粪便,生产地点离人的聚居点近或者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加之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注意避开人口聚居区和生态功能区,造成畜禽粪便还田的比例低、危害直接。同时,在污染排放强度上并不低于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2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2.1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噪声扰民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城市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普遍现象,其影响而且是十分显著的,正由于人们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往往会引起精神上的烦躁甚至于生理、心理上的疾病。城市中其噪声来源主要包括工业噪声源、生活噪声源、交通噪声源、施工噪声源等。尤其是交通噪声都处于交通要道,对于国道、或建筑施工工地附近的房地产项目产生的影响强度最大,而且随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噪声会呈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展。
2.2 环境空气质量差
由于现代城市工业的发达、人口稠密等原因,城市环境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浓度较高,尤其当大型污染源位于城区上风向时,同时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对环境空气研究的加深,城市环境空气中对人体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种类也呈上升的趋势。]环境空气质量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所在区域情况及地理条件的影响。
2.3水体污染影响严重
由于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处理不够甚至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河道,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水体变黑发臭。这一切既给项目带来环境空气的影响―臭气,而且给项目外观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4 环境风险隐患增加
由于城市存在分区功能不明显的现象,而且房地产项目多集中于“肥地”、“黄金地段”,有些项目还和工厂相邻共处。工厂内存有的一部分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危险品,给项目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房地产项目周边存在高压线等潜在的危害,同样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2.5 生态环境结构欠佳
所谓生态环境就是供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然而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的总体设计大都是先排房子,然而剩余部分作为绿化用地,这种做法重点是突出建筑物的布局而不是生态环境,再加上后期管理中,没有及时进行绿化、植被恢复工作,区域内非生态结构尽量扩大,绿地面积日益减少,生态与非生态结构比例发生根本变化,区域生态系统呈“倒金字塔”型,结果使得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单调、结构简单,完全失去了自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功能和特性。
3总结
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对城乡环境污染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建设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 使全社会逐步走上生活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苏扬.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J].浙江经济.2005.(06)
(正阳县环境保护局,河南 正阳 4636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正阳县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是越来越突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危害全县人民健康、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目前正阳县环境污染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提出现阶段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环境污染;整改治理;强化措施;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0 引言
正阳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有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而由于当前环保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薄弱,与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环境监管难、执法难、治理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近年来,该县群众投诉案件主要集中畜禽养殖污染、花生脱壳污染和餐饮油烟污染以及噪音扰民逐年增多。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极度不满意。
1 环境污染现状
正阳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高压期、公众环境要求的高涨期、环境问题的高发期,环境保护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迫切任务,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1.1 环境压力巨大
1.1.1 断面河流水质问题
2014年,该县慎水河王岗断面河流水质远远低于国家考核要求,19个乡镇19条河流断面水质只有熊寨镇田白河达标,其他全部超标,说明该县地表水污染防治形势异常严峻。
1.1.2 花生脱壳问题
由于该县是花生主产区,农村基本每条道路都有花生脱壳场,花生收获后,每年直到春节前,都是花生脱壳高峰期,粉尘遮天蔽日,刺目呛鼻,群众苦不堪言。
1.1.3 畜禽养殖问题
正阳县作为全国生猪大县,生猪产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养殖污染。有的养殖场粪便没有进行处理,臭气熏天,每到夏天蚊虫飞舞,极易传播疫病。
1.1.4 道路扬尘问题
在交通干线上,拉砂车辆不按照规定蒙篷,尘土飞扬,前后能见度十几米,甚至几米。有些渣土车也不进行蒙篷,随意抛洒现象比较严重。
1.1.5 其他问题
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城区燃煤锅炉拆改、道路及施工扬尘污染、和餐饮业油烟污染等问题都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畜禽养殖对地表水污染和农村生活垃圾乱放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1.2 总量减排任务艰巨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该县污染物排放量刚性增加,而减排项目——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滞后,县城区污水管网覆盖率低,至少有50%以上的生活污水直排。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进展缓慢,2015年底很难形成减排能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欠账较多,机动车排放量明显增加,“黄标车”治理工作尚未跟上。可以说,完成上级下达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1.3 认清形势,转变理念
正阳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该县面临的环保形势十分严峻,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找准重点、寻求突破,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变压力为动力,勇于攻坚克难,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节约环保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共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 加强整改治理
2.1 认真开展全县环境保护大检查
近两年,中央媒体连续对该县所在的市和邻近县的环境污染进行公开报道,该县所在的市还被国家环保部进行了约谈。该县汲取教训,2015年3月11日,下发了《正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正阳县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政办[2015]12号,并于2015年4月2日召开了由“四大班子”全部出席的全县环保工作会议,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这在该县环保史上是没有的。会议要求环保与公安、畜牧等部门联合进行一次环保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环境违法问题依法严肃处理。
2.2 整治各类空气质量污染源
正阳县空气质量虽然较好,优良天数排在当地所在市第二,但各类污染源对空气质量影响的隐患还很多。住建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城区道路扬尘、建筑工地扬尘、市政施工工地扬尘等污染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并负责监督落实到位。全面加大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力度。
2.3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正阳县是生猪养殖大县,曾经的生猪是该县的一张名片,但随着畜禽养殖的无序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现已成为该县农村面源污染、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河流水质改善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断面水质合格率的“拦路虎”。对此,该县政府去年专门召开了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会,对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下发了《2014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慎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对各乡镇实施了河流河长责任制,如果辖区河流断面水质超标将直接从县财政扣缴生态补偿金。
3 强化措施,推进重点工作
3.1 着力推进三大工程
“蓝天、碧水和乡村清洁”三大环境工程,是省、市、县治理工业、生活、农业三大主要污染源的重要抓手和重大举措,一定要积极推进、务求抓出实效。
3.1.1 抓紧实施“蓝天工程”
雾霾天气多发频发,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加快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2014年,该县政府已印发蓝天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各部门把大气污染防治摆上重要位置,当作政治任务抓紧抓好。
3.1.2 抓紧实施“碧水工程”
现在,该县城区河水脏臭,垃圾漂浮,群众很不满意,要求水务部门按照省、市、县要求,加大投入,采取控源截污、环境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分流等措施加大治理,争取早日见效。住建部门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配套设施建设,着力削减生活和工业污染负荷,为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工程支撑。
3.1.3 抓紧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继续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快省级生态县创建。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切实减少其污染物排放。
3.2 确保完成减排任务
污染减排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突破口,是国家下达的约束性任务。
3.2.1 加快重点减排项目推进
去年,该县有个别减排工程项目进度较慢,虽经环保部门多次催促、调度,但有些部门就是无动于衷,对于这样情况,该县要求彻底改变这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绝不允许再度发生。
3.2.2 不断强化源头保护
当前,该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强化源头保护、严格环境准入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不得降低环保准入标准和“门槛”。
4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4.1 明确责任
环保工作能不能取得成绩,取决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决心,取决于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水平。对养殖污染、工业污染、道路扬尘、花生脱壳等问题,县政府各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带头管、负总责,要把目标任务细化到人、工作责任明确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4.2 形成合力
环保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作。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强化协作意识,协同作战,合力推进,形成上下联动、互相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通力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4.3 加强宣传
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水平。广泛开展新《环保法》的宣传活动。结合专题课程,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介绍环保政策法规,帮助树立起科学发展的理念。要利用县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环保知识的普及活动。
4.4 严格执法
关键词:湟中县,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Abstract: The pollution of aqua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everyon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uangzhong County aquaculture manur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tat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ut forwar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ource control to pollution, as fuel, fertilizer and feed to achieve reclamation, through aerobic fermentation composting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to achieve harmless. Key words: Huangzhong County,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畜禽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养殖业也正在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养殖业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环境污染问题,养殖业畜禽粪便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养殖场恶臭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使得畜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等不断蔓延。畜禽养殖业随着规模化蓬勃发展,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湟中县养殖业的发展与现状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的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中上游,从90年代开始,湟中县为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养殖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县的养殖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有规模的养殖场已有四五十家再加上散户养殖,现在猪年存栏17.55万头,年出栏14.91万头,奶牛7100多头,肉牛6.65万头,羊存栏25.94万只,年出栏26.45万只,鸡存栏38.24万只,现在农村散户的各类养殖使产生的粪便日益增加。近年来,随着湟中县大规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造成湟中县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养殖数量、规模、方式及区域的变化
以前的养殖业仅仅是农户自己分散养殖,自家的养殖粪便由自己家的田地消化,而现在大规模的养殖以及方式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养殖粪便的产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成为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
我县是贫困县,为解决我县经济落后的状况,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最近养殖户与周边农民的污染纠纷日益增多,湟水河治理工程启动,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才让各部门认识到了养殖业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而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
1.3 养殖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
畜禽养殖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注重眼前效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于畜禽养殖经营者的生产管理滞留在原始的方式,对粪便的处理没有足够的重视,为增加经济效益,不惜污染环境,未采取任何的处理手段,主观保护意识淡薄。
1.4 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起步晚,各级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县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缺乏相应的措施和管理经验。因此,监管的缺失导致了污染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养殖业污染可以说是一种新型污染,相关法律法规都还不完善、不健全。
2.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现在缺乏控制养殖业污染排放方面的法规,养殖场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不重视环境和环境污染,对污染治理缺乏管理经验和防治措施,从而导致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2.1 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2.1.1 畜禽养殖粪便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畜禽粪便在堆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的恶臭气体,即会污染周围空气影响空气质量,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这些污染物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恶感外,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有的物质还会损伤肝脏、肾脏,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可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
2.1.2 畜禽养殖粪便对水质的污染
目前,畜禽养殖污染正日益成为我县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是非常丰富的有机肥。畜禽粪便既是宝贵的有机肥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不经妥善处理即排入环境,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危及畜禽本身和人体健康。
通过我县的三条湟水河支流西纳川河、小南川河、大南川河途经全县,而我县的养殖粪便直接排入河中,使河水的COD、BOD5、总氮、总磷等的污染负荷加大,影响了全省湟水河治理的总体目标。此外,如污染地下水则使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
2.1.3 畜禽粪便对土壤的污染
畜禽粪便堆放过程中,不仅占用土地,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如畜禽粪便污染水会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长期使用畜禽粪便污水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危害农田。另外,大规模养殖使用大量饲料添加剂,其粪便中重金属元素如CU、Zn的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土壤造成污染。
2.1.4 畜禽粪便传播病菌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等,极易滋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类增多,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得蔓延。特别是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尤其在北方,春秋两季干燥多风,往往使畜禽废弃物中的病菌及寄生虫卵易于传播,对畜禽废弃物的处理十分简单,有的畜禽粪便未经腐熟便进入土壤、水系等自然环境。导致现在的寄生虫病频发,这些与畜禽粪便的处置有直接的关系。
2.2 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畜禽场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洗刷工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机周围居民的健康。
2.3 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户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要解决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通过科学饲养和管理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污染,充分发挥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畜禽粪便是宝贵资源,经合理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还可经厌氧发酵变成沼气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因此,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则。
3.1 从养殖业的源头进行控制
严格执行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按规范建设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不随意堆放畜禽粪便,建设粪便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粪便处理量,减少污水使用量,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审批制度,环保部门应和畜牧、农业等相关部协调好,需要搬迁的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新建的养殖场要严格按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行建设,做到达标排放。
3.2 养殖业粪便资源化处理
3.2.1 可做燃料
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通过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便污水是目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厌氧发酵工艺是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质通过分解代谢,最终产生沼气和污泥的过程。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分离出来的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仅保护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工艺自身耗能少、运行费用低,可回收无污染的、具有能源价值的沼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让沼气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当中,让粪便污染真正做到可以燃烧。 3.2.2可做肥料
畜禽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对于我县经济发展粪便肥料还田是主要出路,厌氧发酵同时产生沼渣、沼液。沼渣、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大量水溶性腐植酸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无公害型、速效和迟效兼备的有机生物肥,沼液可直接肥田养鱼、沼渣可制作优质的有机肥。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然而,必须无害化处理后才可使用,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一些净化系统,如稳定塘、养鱼塘、水生物塘及土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是非常经济可行的。
3.4 加强立法管理,增强环保意识
畜禽养殖业带来污染的根源之一,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法规,缺乏管理,以及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加强管理。同时应广泛宣传,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污染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的济高速增长,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但同时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己成为二十一世纪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村环境污染影响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二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治理农村污染对于农村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1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1.1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快速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生活垃圾的增加,但是由于农民缺乏一定的环保意识,也无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从而导致农村居民的生活废水和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和垃圾严重污染了农村环境。农村污水处理又与城镇、工业、小区等有显著的区别,是不同于城市及中小城镇的另一类废水,具有独立、点多、面广、量小、分散、难管理及资金短缺等特点,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多年以前,农村的生活垃圾只是菜叶、瓜皮等,而且这些垃圾会自然腐烂,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的垃圾已经发展到废电池、便当盒、塑料袋,这些垃圾都是难降解污染物,由于缺乏一定的环保知识,同时加上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条件有限,无人进行回收处理,从而严重污染了环境。
1.2农村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包括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和空气污染。主要污染为养殖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主要污染物中存在大量的N、P、有机悬浮物、重金属、病菌及寄生虫。通过调研分析,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农村的重要污染源。
1.3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众所周知,农村的农业生产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但农业的发展也会对外界的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使用农用薄膜、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品不合理;2,畜禽类的粪便中含有各种抗生素;3,农用燃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我国农村每年会焚烧大量的植物秸秆,这些秸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废气,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碳会带来温室效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会导致酸雨,从而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这些污染不仅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也会给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农村中的自然资源因面源污染的加剧而贬值。据相关报道表明,面源污染会从很多方面损害农村自然资产的品质,它直接造成了水体污染以及土地质量的下降,进而降低农村饮用水源的质量,给鱼类、微生物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削弱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并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还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从而导致农村人力资本下降。有研究表明,杀虫剂的使用会对接触杀虫剂的农业工人和农民造成直接危害,低量杀虫剂直接进入人体或通过食物残留人体,可以造成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甚至还会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作用。
1.4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
乡镇企业由于受到乡村社区自然经济的影响,从而在工业化进程中忽视了环境规划和治理,致使局部地区污染严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列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百分之一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五,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如染料废水、化工废水等,已经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的一半以上。
1.5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
随着国家对城市发展的高度重视,污染严重的企业已受到严厉制裁,这些企业只能搬迁到农村,从而给农村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城市污水在排入外界江河湖海时是未经任何处理的,从而造成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这些受到污染的河流进而会引起农村灌溉水的水质恶化。由于我国处理垃圾的技术条件有限,所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城市垃圾未经处理,而是直接堆放在郊外或者填埋,这些堆放或者填埋的城市垃圾既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又对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
2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环境治理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问题,城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然而城市环境污染逐渐转移和扩散到农村,但是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建设从财政渠道几乎得资金支持,也很难申请到用于农村污染源治理的环保专项治理资金。乡镇和村一级行政组织财源普遍存在不够,从根本上不能建设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这是农村聚居点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农村政府“重经济利益,轻环境保护”,从而导致优先发展经济;政府部门为了给农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年收入,从而放松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政策缺乏可行性的执行手段,且措施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涉及农村的法律法规缺乏明确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缺乏,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这些都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3.1转换政府职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行绿色GDP干部考核机制;独立实行项目环境评价机制,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进行产业升级,推进农村生态型工业的发展;组织搞好村庄规划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农业粗放型经营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之路;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3.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妥善筹集农村环保资金,完善农村公共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建立基层的环保机构,创建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制;重塑农村环境政策体系;明确农村环境保护法律。
3.3完善农村环保教育宣传体系
借助社会宣传、媒体的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环保意识和对环境破坏行为的认识能力,鼓励农民积极合法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对企业家进行环保宣传,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加大环境法治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环境法治意识。
3.4实行城乡环境统筹治理制度
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资本合作的多元化农村环境保护投资体制;结合城市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城乡环境综合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3.5建立环境资源使用受益制度
完善农村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农村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配置环境资源;加快生态技术的创新,大力推广污染防治技术:农村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切实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负的责任,保护环境就从广大的农村开始。
4结论与展望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长、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和河东市“蓝天工程”实施方案为依据,以耐火材料、地板砖、内墙砖、水泥、石灰窑、石料开采加工等污染严重的企业为重点,全面治理大气污染源,改善我区环境质量。
二、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一)防治工业污染
1.炒石膏粉厂、小生化厂、小板厂、小瓦盆窑、小淀粉、小造纸、小电镀等土(小)企业,必须于年年底全部关停、拆除。今后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严防死灰复燃。
2.全区34家耐火材料厂(名单见附表2),必须于年3月底前采用煤气发生炉或梭式窑生产技术进行改造,实现达标排放。
3.城市规划区内、新老206国道两侧、街道办事处驻地周围的燃煤企业(名单见附表3),必须实行煤改气工程,地板砖行业的生产废水和采用冷煤气为燃料的企业,必须配套上马废水处理设施,不得直排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达标验收时间为年6月底前。
4.年年底前关停取缔所有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石灰窑(名单见附表4),逐步关停取缔不在重点区域的石灰窑。
5.即日起环保部门不再审批新上石料开采项目。原有分布于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石子厂必须立即停产并拆除设备。不在重点区域的石子厂要在年6月底前关停拆除。正在建设的要停止建设并拆除设备。
6.大力推行新型回转窑生产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机立窑生产线。今后不得新建、扩建机立窑设备和直径小于2.5米的小型回转窑,对现有年产量10万吨以下水泥机立窑生产线逐步关停或转产。
7.继续巩固小炼铁、土炼焦两小企业的关停成果,未完成拆除任务的街道办事处年底前完成拆除任务,确保辖区内不发生反弹。
8.年10月底前完成对盛能电厂、华盛电厂脱硫装置和大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的安装调试工作(名单见附表5),确保年年底前各项污染指标均达标排放。
9.其他未被列入关停治理改造的大气污染企业,必须在年10月底前采用清洁能源进行治理改造。
10.严格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一切对大气环境质量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技改项目),必须经过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否则任何部门不得审批。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环保部门有一票否决权。禁止在城区建成区及规划区内建设炼钢、炼铁、电石、水泥等粉尘污染严重的项目,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从年起,对占城区污染负荷80%以上的排污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责任单位:区经贸局、环保分局、建设局、发展计划局、监察局、工商分局、司法局、安监局、土地分局
(二)防治煤烟污染
1.发展和推行集中供热,凡集中供热管网所及范围的生产和采暖单位,原有燃煤锅炉一律拆除或封存。对要求加入集中供热的用户,供热单位不得无故拖延或拒绝;对未纳入热网规划区域的,要实行区域联片工业采暖。责任单位:区建设局、规划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环保分局
2.城市建成区内,严禁新上蒸发量10吨/时以下民用燃煤锅炉;所有工业燃煤窑炉和蒸发量1吨/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茶水炉、饮食服务大灶等燃煤装置,年5月1日前全部取缔淘汰。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的,要按隶属关系,到有关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对新上直接燃煤的商业性的饮食或浴池等经营性锅炉、煤炉、大灶,任何部门不得批准或接受备案。对木材加工企业的小锅炉烟尘污染,采取建立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推广绿色能源等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整顿或关闭。年底前,所有木材加工企业燃煤锅炉一律关停取缔。责任单位:区环保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工商分局
3.各煤炭经营单位,不得向城区范围内供应含硫量大于1%、灰分大于17%的高污染煤炭燃料。责任单位:区环保分局、经贸局、工商分局
4.城市建成区内积极推广使用燃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太阳能、电等清洁能源,年底前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区建设局、环保分局
(三)防治机动车污染
1.严格按照国家机动车产业政策,停止生产和销售落后车型,加强出租车和公交车的管理,加快运营车辆更新。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和标准,做好机动车报废工作。对超期服役、污染严重的机动车,实行强制淘汰。
2.推广燃气汽车技术,加快燃气站建设,以公交车和出租车为重点,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二甲醚等清洁能源。年底使用双燃料的公交车、出租车要达到30%,年底达到50%,2007年底达到90%。责任单位:区交通分局、公安分局、环保分局
3.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力度,将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纳入车辆年检程序。办理车辆年检、转入等手续时,应取得市环保部门核发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超标排放尾气的车辆要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尾气超标的机动车辆一律不得通过年检,不得上路。
加强对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年路检车辆不能低于当地现有车辆总数的5%。区环保部门要建立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监督管理动态数据库,定期向区政府报告全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情况。
限制摩托车发展,停止对二冲程摩托车挂牌。
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环保分局
4.车用汽油必须符合《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指标》等要求,销售单位要按规定添加燃油清净剂。
责任单位: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环保分局
(四)防治扬尘、油烟污染
1.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和物料堆放场的管理。建成区内所有建筑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施工方案中要有防治扬尘措施,施工现场要进行硬化处理,建筑施工垃圾要及时回收清运,物料堆放场四周要设置有效、整洁的防尘隔离围挡。运输散流物料的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防止运送过程中发生遗撒泄漏。
城区道路坚持洒水清扫,积极开展道路机扫,做到城市垃圾日产日清。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公路局
2.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防止地面扬尘污染。年基本实现城区地面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年达到30%,年达到35%,2007年达到40%以上。
责任单位:区建设局、林业局
3.防治饮食业油烟污染。现有饮食服务场所污染扰民或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年6月底前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年7月1日起,不能达标排放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新建饮食服务业油烟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禁止在城区内露天烹调、烧烤食品。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环保分局
4.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河东区是临沂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是落实市政府“蓝天工程”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治理大气污染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抓紧抓好这项工作。区政府成立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专项治理的组织、监督、协调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措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区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协助街道办事处开展工作。
(二)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各责任单位要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分工负责,务求实效;要依法履行工作职责,做好管辖范围内的督查落实工作。
(三)严格执法,严惩违法行为。环保部门是主要的环保执法监督部门,要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集中突击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单位)依法关停,对完成治理任务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产改造并予以处罚。对个别严重违法的污染企业,供电、技术监督、工商、公、检、法等各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配合环保部门,进行严厉查处。
(四)搞好宣传,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大力宣传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环保法律法规及市、区有关污染防治的文件精神。区环保部门要定期向社会环境信息,公布环境污染治理进度及环境质量状况,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充分调动全区广大群众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对逾期完不成治理任务或虽完成治理任务但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单位),通过媒体对企业法人进行曝光,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通过分析浙江省农村河道存在的环境问题,指出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并提出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的治理方案,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农村河道治理目标。
[关键词]
农村河道;环境治理;治理方案
农村河道是指途经农村区域、以及分布在农村周围的湖泊、河流或者池塘等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区域。按照传统的专业划分,绝大多数的农村河道属于中小河流,分属六级以下的河道,县一级以下的乡镇级河道可以统称为农村河道。农村河道具有农业灌溉、蓄水泄洪等重要的基础,对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河道的环境治理现状不容乐观。上世纪70、80年代那一条条河畅鱼清、清澈见底的农村河道经过20多年的破坏逐渐退化成了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臭水河”,如果农村河道环境治理仍未有较大改善,将会持续影响农村的人居环境,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浙江,一个因水而兴、因水而富的地方。2014年,浙江大地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全省开始了新一轮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攻坚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农村河道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据调查,目前浙江省农村河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问题,无疑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构建“两美”浙江的桎梏。全省河道总长6万余km,其中县、乡、镇级的河道总长度56568km,占全省总长的92%,仍有三成左右的农村河道属于IV-劣V类水。浙江省农村河道治理工作始于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当时提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道路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2011年,浙江省颁布和出台了《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督促农村河道的环境治理。2014年起,浙江省相继开展了“五水共治”、“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一河一策”等治理行动,加快浙江省农村河道的环境治理。因此在现阶段,通过全面改善浙江农村河道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兄弟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再现江南水乡之美,重塑田园人居之美,成就农民生活之美。
1浙江省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淤塞严重,河道萎缩
受到河道自身受自然原因沉积的淤泥以及畜禽养殖业、工业污染和乡镇建设开发活动等人为原因的影响,浙江省的多数农村河道沟塘淤泥堆积、阻塞严重,有些河道甚至淤泥堆积的厚度达到河深的一半及以上,例如浙江温州乐清市河流淤泥堆积严重,2015年1月23日乐清市乐成镇城东街道春园路沿河路段就因清淤抽干河水,发生道路坍塌。据专家估计目前全省还有2500余个湖泊未清淤,总淤积量为1.1亿m3,平均淤积深度约为0.8m。部分河道局部区域崩岸现象严重,由于未能及时清理,崩塌物大量堆积在河道中,超出了河道自身的清淤能力,大大加重了河道淤泥的阻塞;部分乡镇地区出现城建活动“强占”河道的情况,造成部分农村河道末端处被建筑物强行封堵或者填埋;除此之外,加上违章建筑物、向河道无节制倾倒生活垃圾、人为设置障碍物堵塞、侵占农村河道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农村河道的断面不断地萎缩变窄,导致河道淤泥堆积严重,水流不畅、行洪、泄洪能力骤降,无形之中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隐患。
1.2水体污染,生态退化
受到工业产业升级的影响,部分污染型企业纷纷迁往城郊,造成部分农村区域的河道受到工业废水的影响,除此之外大量工业污水也是农村河道主要污染源。浙江省大部分农村污水收集系统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治污资金,基础设施不完善,截污纳管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滞后。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生活污水是河道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处理水平相对滞后,运行维护也难以全面到位,现有的截污纳管、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满足农村需求,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河道;加上农村生活垃圾尚未形成系统的收集处理体系,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河道周边的现象时常发生;农业生产别是畜禽养殖长期以来缺少相关养殖控制规划,不合理分布的养殖业加剧农村河道污染,此外废弃的农药包装袋在雨水的帮助下流入河道,这些农业面源污染使得农村河道的污染物总量已经远远超出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浙江省地处平原,地势低洼平坦,水体的流动性不强,河道受到污染之后仅靠自身难以恢复,污染只会愈积愈多,农村河道的富营养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河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直接影响沿岸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降低农村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例如浙江省苍南县鳌江,在未进行河道环境治理之前,江水污染严重,臭气扑鼻,江边滩涂上基本没有生物。
1.3治理停滞,管理薄弱
农村河道环境治理工作停滞,河道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薄弱,几乎是我国所有的农村河道面临的共同难题,大多数的农村河道缺乏系统、科学的环境治理规划,虽然目前浙江省已有的水利规划和乡镇规划涵盖了一部分关于农村河道治理的内容,但远远无法满足“五水共治”、“两美”浙江所要求的目标,关于农村河道治理的行政规章和文件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治理资金的缺乏也是农村河道治理的一大薄弱环节,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直接降低了村民对于农村河道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农村河道治理工作停滞不前。同时,农村河道管理和养护的责任主体在基层,致使部分区域管理养护机制不够健全,管理责任、管护制度无法真正的落到实处,偶尔会产生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不得不集中管护的现象,一旦检查行动结束又恢复到管护不到位的尴尬局面。上述状况凸显了农村河道治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政府监管缺位问题依然存在,问责机制尚未构建。
2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农村河道数量、长度占全省总河道的数量较大,实现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管理的科学化、常态化是实现“五水共治”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实施全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区别对待,从多层级多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河流流域的地理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制定整治方案。关于重点的污水处置方案,针对平原地形的农村河道主要以截污纳管的方式处理,流经山区地形的农村河道以分散式处理为主。对于符合截污纳管条件的农村河道,应实行应纳尽纳;对于地处山区,地势复杂,河道窄小,污水收集比较困难的河道,建议以分散式收集、处理,此外对于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河道,应当增强河道基础设施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积极发动街道、村委会治理农村河道。
2.2问题导向原则
农村河道环境污染是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多方污染源综合的结果,必须要以“问题导向”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集中处理农村河道沿岸的污染源。成立专门的农村河道污染整治小组,对于河流沿岸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应将重点放在企业污水超标排放以及居民生活污水乱排行为的整治上,应科学规划,加强引配水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管理机制。
2.3统筹协调原则
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包括农业、工业、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每一条农村河道的规划设计都要考虑该河流防洪、灌溉、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由河道所在地“五水共治”指挥部牵头,各相关单位联动,做到统筹规划。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是乡镇和村委会、村民,在“河长”以及河道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分工,共同治理好农村河道。
3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的治理方案
根据“五水共治”和“两美”浙江的要求,浙江省开始新一轮的农村河道环境治理,从污染源初步排查结果来看,农业、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是浙江省农村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因此,浙江省农村河道治理的重点主要放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污水治理及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和河道的长效保洁机制建设等方面。
3.1清淤疏浚
清淤疏浚工程是农村河道治理的一个基本措施。对于河道内长期积累的淤泥、垃圾、矿石等进行清除,疏通河道,扩大河流的横截面,加快水流的流通速度,恢复河流行洪排泄能力,以此来降低洪水引发的安全隐患,改善水质。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精确计算出清淤后横断面标准以及河底标高和河道宽度,避免清淤抽干河水导致道路坍塌等情况,同时对于清理出来的淤泥、垃圾要做好善后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3.2污水处理
一方面加快农村河道沿线生活污水的治理,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杜绝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所在地的“五水共治”工作指挥部牵头,由相关部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对于农村河道流经平原、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自然村,应当全面完成污水的截污纳管,完成生活污水的收集和治理;对于河道周边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自然村,污水处理方式应以分散式为主收集。另一方面,关于农村河道工业污水的收集治理,应全面排查紧邻河道的工业企业是否存在乱排、超标排放污水的情况,环境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沿河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管,对违法排放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此外,对于紧邻河道、无生产废水,只排放生活污水的工业企业也不能忽视,有关部门应当排查企业是否存在雨污不分流情况,督促沿河企业及时完成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实现自行处理达标排放,对于污水无法实现截污纳管且自行处理后仍无法达标,责令在法定期限内搬迁或依法予以关停。
3.3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实行沿河流域畜禽养殖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遵守禁养区、限养区制度。相关责任部门排查农村河道沿线有无畜禽养殖场,禁止沿河两侧距河岸沿线1km内从事规模化养殖,严禁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农村河道,关停相关中小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将禁养区的畜禽数量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限养区内对中等规模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技术升级和标准化改造,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利用。对污染农村河道水质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应当构建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置机制,由“五水共治”指挥部统筹,相关责任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的每季度回收工作,并建立相关监管体系,确保有效回收处置率达到80%以上,实现100%的无害化处理。
3.4河道保洁长效机制
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村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必须结合实际,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农村河道长效保洁的目标为“河面无垃圾、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成立河道长效保洁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河长”,领导小组及“河长”对农村河道负责,对保洁工作进行监督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配置专职河道保洁员,负责区域河道内每日卫生保洁工作,配备必要的保洁工具,需对河面的杂草、漂浮物进行清理,确保每日保洁、巡查到位。建立农村河道保洁工作资料档案,做到每次检查均有记录。此外,在河道两侧设置河道管理保洁公告牌,内容包括河道基本资料、保洁人员、“河长”、监督电话等相关信息。
作者:徐夕峰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参考文献]
[1]姜谋余,龚淼.我国农村河道整治的现状及问题[J].水资源保护,2015(01):41-47.
[2]黄根法,翁建伟.探讨农村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浙江遂昌县河道“四位一体”管理模式[J].科技资讯,2012(15):134.
[3]卢卫,应聪慧.浙江省农村河道水环境评价及水利保护对策[J].人民长江,2009(15):16-17,3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