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国民经济行业划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民经济行业划分

第1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业;国民经济;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24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49- 02

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来说,房地产行业是其中的一大支柱,其能够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1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民经济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的,房地产的发展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1.1 房地产业属于基础性产业

不管是对国民经济来说,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说,房地产业都起着基础和支柱的作用。房地产业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场所。住宅是社会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而房地产的商品之一就是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条件[1]。此外,其他行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需要有房地产业的支撑。只有房地产业有了良好的发展,才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1.2 房地产业是先导性产业

在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中,很多产业都是相关的,比如教育、文化以及科学卫生等各个部门都需要依托房地产业而发展。房地产业能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场所,也能够带动其他副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先导产业,很多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始于房地产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城市要发展,必须先进行各种房屋建设,同时也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商业店铺、生产车间以及厂房等;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校舍等。所以说,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房地产行业是先导性产业。

1.3 房地产业具有支柱产业的特征

与其他产业相比,房地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互相关联的特点、同时具有很长的产业链。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说,房地产行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支撑作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很强的支柱性特征。

2 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1 房地产经济带动多种行业

在产业划分中,房地产业不仅属于服务性行业,更是先导性产业,属于划分类别中的第三产业,与其他很多行业都息息相关[2]。要建设其他产业所需要的空间场所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就必须购买原材料,包括各种建材、冶金材料等,因此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激活相关的建材市场以及机械市场等,为社会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2.2 房地产经济拉动国内需求

房地产经济景气,能够推动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为国家累积财富,对于改善民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为了能够拉动国内需求,就必须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房地产的成交量有了大幅提升,我国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也占到了两成左右。这些数据与事实显示,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发挥房地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房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有效拉动国内需求,解决很多社会现实的问题。

2.3 房地产市场稳定经济增长

除了能够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还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动荡不安,更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急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来稳定国内的经济形势[3]。很多公民不再选择将货币储存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在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投资能够确保国内经济稳定,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循环,同时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空间与基础性保障,提高了我国经济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所以说,房地产市场能够有效稳定我国经济的增长。

3 房地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政府的市场宏观调控

房地产行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只有对土地严格控制,才能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为了能够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需要从土地入手,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对土地审批进行把关。如果房地产市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存在过大的泡沫效应,就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直接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严格控制土地的交易以及金融税收政策,以此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3.2 严格控制开发用地的供应总量

国家不能为房地产市场无限制地供应土地,政府需要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开发的速度,同时要提高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参与度,履行自身的职责,杜绝规模过大的房地产投资行为。同时,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居民的实际需要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给予房地产业适当的支持,而不是无限制地放任房地产业的发展。总之,政府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房价、房屋的需求以及当地的消费水平与工资水平等,严格控制开发用地的供应总量。

3.3 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

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有效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使其既能为房地产业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也能够控制房地产业过快发展而带来的金融风险与社会动荡。

4 结束语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政府要真正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措施来确保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并通过房地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罗辉.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第2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主要沿海国家纷纷关注海洋经济研究,并着手研究海洋经济理论,在制定的相关法律或的报告中,对海洋经济的概念也进行了界定。各国对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虽然有共识,但对海洋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却存在较大差异,各国海洋经济的统计范围、统计口径和统计指标亦不尽一致。

1各国对海洋经济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目前,有6个国家对海洋经济有明确定义。

(1)中国。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1]。海洋经济由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构成,包括20个门类、28个大类、107个中类和380个小类。其中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等12个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和海洋相关产业。

(2)美国。海洋经济是指来自海洋及其的资源为某种经济直接或间接地提品或服务的活动[2]。海洋活动主要包括海洋建筑业、海洋生物资源业、海洋矿业、海洋船舶修造业、旅游与休闲娱乐业、交通运输业、海洋研究与教育、海洋保险和海洋工程与设计等。

(3)加拿大。海洋产业是指在加拿大海洋区域及与此相连的沿海区域内的海洋娱乐、商业、贸易和开发活动及其依赖于这些产业活动所开展的各种产业经济活动,不包括内陆水域的产业活动。按照《北美行业分类体系》标准,加拿大海洋经济涉及加拿大国民经济的19个行业(门类),48个大类和85个小类。

(4)澳大利亚。海洋产业是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或是海洋资源作为主要投入的生产活动[3]。《澳大利亚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将海洋经济活动划分为水产养殖、新兴产业、渔业、海洋油气、造船、海上运输服务业、支持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及服务业、旅游与娱乐九大产业。

(5)新西兰。海洋经济由产业和地理共同界定,是指发生在海洋或利用海洋而开展的经济活动,或者为这些经济活动提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并对国民经济具有直接贡献的经济活动的总和[4]。

(6)日本。海洋产业定义为“对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活动”。日本海洋经济分为3类,即A类海洋产业、B类海洋产业和C类海洋产业。其中A类海洋产业的业务活动主要发生在海上。如,海洋渔业、航运业、拖船业、矿物、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污染防治和海洋工程建筑等。这些活动不只发生在水面,也可能发生在水中、海底和底土。B类海洋产业主要为A类海洋产业提品和服务。如,造船、钢铁和电子工业等。这些活动并非发生在海里,而是发生在陆上,沿海到内陆的区域。C类海洋产业的产品由A类海洋产业提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如,水产品加工业和海洋化工业等。这些产业购买并接受A类海洋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5]。

2我国与国外海洋经济范畴比较

世界主要沿海国家关于海洋经济内涵的界定,其来源有国家法律,如日本海洋产业的内涵;有国家标准,如我国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的内涵;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如美国、加拿大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内涵;也有研究成果,如新西兰、澳大利亚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内涵。对比分析我国与国外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内涵,可以总结出以下几项特点。

(1)我国与新西兰、日本对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内涵的阐述最为相似。从海洋经济内涵来看,我国与新西兰对海洋经济的理解既包含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活动,又包括与直接开发利用海洋经济活动相关的活动。从海洋产业内涵来看,我国与日本对海洋产业的理解都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活动。

(2)与澳大利亚相比,我国对海洋产业内涵的理解更为宽泛。除利用海洋资源的产业活动之外,我国海洋产业的范围还包括为海洋保护发生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澳大利亚对海洋产业的阐述,仅指利用海洋资源和以海洋资源为投入的产业活动。

(3)中国、美国和加拿大都将“与海洋及其资源有投入产出关系的产业活动”纳入海洋经济或海洋产业范畴。但是,鉴于对海洋认识的不同,三国对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外延的扩展是不同的。美国将海洋经济的地域范围界定到海洋、海岸带和五大湖水域,而我国对海洋经济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海洋和海岸带,但对海洋及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关联的产业活动的认识较美国更为广泛;加拿大与我国从地理范围上对海洋产业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是从产业范围来看,加拿大对海洋产业的认识较我国广泛,基本和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理解相同。

3海洋经济概念的共性分析

涉海性原则是各国划分海洋经济与国民经济和其他经济体系的首要原则,各国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均统筹考虑地域上的涉海性和产业上的涉海性。一是地域上涉海。各国都是以海岸线作为划分沿海地区的主要依据,拥有海岸线的地区都在沿海区域划分的范围内,基于地缘政治界定海洋经济活动的地域范围。例如,我国的海洋经济活动范围主要是指11个沿海地区,美国的海洋经济活动范围指沿海和五大湖沿岸的州,加拿大海洋经济活动范围指海洋区域以及与海洋相连的沿海区域。二是指经济活动原材料和产品的涉海性。各国都认为使用的原材料来自于海洋及其产品、提供涉海服务或为涉海活动提供服务的活动都属于海洋经济的范畴。例如,新西兰将为海洋经济活动提品和服务的活动也纳入海洋经济范畴,澳大利亚把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海洋资源作为主要投入的活动都列为海洋经济活动。

4海洋经济概念的差异性分析

虽然海洋经济的界定都涉及区域和产业划分,但由于不同国家间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的不同和文化差异,各国对海洋经济外延和海洋产业组成的理解差异较大。

4.1在沿海区域划分上,区域范围不同

各国公认的原则是以海岸带为基础进行划分,但对沿海区域的具体划分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国外的划分比我国更加灵活和宽泛。例如,美国推行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区域管理政策,在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以海岸带及其流域作为划分沿海区域的基本依据,将海岸带以及对海洋与海岸带产生影响的五大湖流域均纳入海岸带管理范畴;相比较而言,我国对沿海区域的理解仅限于海岸带区域,在沿海区域的划分上严格以海岸线为标准进行划分,而与海洋具有密切联系的江河流域都未纳入沿海区域范畴。同时,美国的沿海州、流域县和海岸带县3层沿海区域层次都包括并不拥有海岸线的地区;而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城市和沿海地带3层沿海区域层面只包括拥有海岸线的区域。#p#分页标题#e#

4.2在海洋产业划分上,分类体系和依据不同

我国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对涉海产业活动进行提取,按照海洋经济活动的特性及其内在联系重新组织与分类,并对国民经济行业原有分类进行了延伸和压缩等特殊处理而形成的,包括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两大类。美国涉海行业分类并未建立海洋行业分类的相关标准以及独立的海洋产业分类体系,只是按照《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对海洋经济相关活动进行归类,同时从产业和地理两个角度综合确定海洋经济的行业范畴。加拿大按照新执行的《北美行业分类体系》(2002NAICS)标准按三次产业划分海洋经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参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对海洋经济的构成进行归类。日本将海洋经济分为3类,包括业务活动主要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为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提品和服务的产业,以及由发生在海上的海洋产业提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海洋产业。

5启示与思考

第3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关键词:电力负荷 预测

现在,各级供电企业正在进行“十五”电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因为电网规划是各级供电企业的基建计划、供电计划与各项重要计划的基础,对供电企业的电网建设起着指导性的作用,所以电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引起各级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搞好电网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关键则是首先正确进行负荷预测。县级供电企业要想使预测的需电量和最大负荷尽可能地正确和接近实际,就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和采用正确的负荷预测方法。

1深入调查,弄清负荷增长点

要正确进行负荷预测,首先要清楚负荷增长点在哪里,要调查县计划委员会和各乡镇计划管理部门,以取得本地区同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因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负荷预测的重要参考,是用部门分析法(用电单耗法)和弹性系数等方法进行负荷预测的基础。其次,就是要调查地方经济委员会,乡镇企业管理部门、水利部门等,以取得和各企业、各部门及农田水利的新建项目和改造项目的用电计划。其三,就是要针对所掌握的规划期内的大型用电项目深入调查该项目所属企业和主管部门,以便取得该项目的进展情况,可行性以及所需负荷等更为详尽资料。在进行上述详尽调查的基础上,要对所掌握的资料根据出资方的经济实力、产品前景等作出客观的判断,同时在统计需电量时,还要考虑一些不可预测的项目和因素。

2采用正确的预测方法

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负荷预测包括需电量预测和负荷预测。预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即宏观方法和微观方法。

2.1微观方法

详细地分析负荷的内容、用电结构,从构成它们要素的因果关系进行预测。如:

探讨产业用电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因技术革新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各种产业类别的电力单耗的变化。

·居民生活用电按照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及其单耗的变化,进行预测的方法。

如部门分析法(用电单耗法)即是微观预测方法。

2.2宏观方法

对于全部负荷寻求出某种规律的预测方法。比如:

·和经济指标相关的外推法(回归法、年递增率法);

·电力弹性系数法;

·综合分析法等即是宏观预测方法。

根据县级供电企业的供电区域小、供电量少等特点,就以下需电量和负荷预测的方法进行分析。

3需电量预测的方法

3.1部门分析法(用电单耗法)

部门分析法是以国民经济的行业划分为基础,分行业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再累计相加得到总的电力需求。它是电力公司广泛使用的传统的电力需求预测方法。

各部门以及行业需电量,采用用电单耗法,就是根据预测期的产值(或产品产量)和用电单耗计算需要的用电量。

部门用电量=部门产品产量×用电单耗

或部门用电量=部门产品产值×用电单耗

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将全社会分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城乡居民生活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分为若干项,具体可划分如下: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水利业-其它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地质普查勘探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物资供销仓储业+其他各类事业+水利业+其他

城乡居民用电量=照明用电+家用电器用电+其它

全社会用电量=国民经济全行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预测步骤:

·收集各行业的产品产量及产值计划;

·确定用电单耗;

·计算各行业的用电量。

此种预测方法是以政府部门同一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为基础,并综合分析近年各产业产值的单耗变化趋势而计算出的,因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是政府计划部门在收集多方面的资料,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而制订的比较权威的规划,因此用该法预测的需电量是比较准确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单耗的变化趋势,即要考虑前几年的单耗变化规律,还要考虑电价、技术革新、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多方面因素对各产业产值单耗变化的影响。

3.2大用户用电量加一般用户用电量自然增长率

对规划年度的大用户(含新增大用户)的需电量逐个进行调查核实,得出各个大用户需电量之和,再加上其他一般用户考虑自然增长率后的需电量,以及用电线损、净输出区外的电量,即为本区的全部需电量。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县级供电企业的需电量预测,因为一般县级供电企业供电量较少,一个大用户用电量的增减将会对该县的供电量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用其他预测方法难以正确反映的。

3.3电力弹性系数法

电力弹性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电力工业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之比。

K=VW/V Wh=(1+KV)nWo

式中W0、Wh——计算期初、期末用电量

K——电力弹性系数

V——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

VW——用电量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工业适度超前发展,就是电力弹性系数应大于1,这是长期以来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各地的弹性系数却呈现出无规律的显著变化,不宜再作为主要预测方法。

3.4平均增长率法

对于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在某些行业没有预测的产值(产品产量)情况下,可根据历史情况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规划年度的需电量的平均增长率,从而得出其需电量。

E=E0(1+a)n

式中E、E0-分别为电量预测值和基值

a-需电量平均增长率

n-递增年数

4最大电力负荷预测

年最大负荷是决定系统该年(或水平年)装机规模和电网建设的重要依据。年最大负荷预测有以下几种方法:

4.1平均增长率法

该方法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先求得需电量与最大负荷增长之间的关系,由未来需电量的增长速度,考虑今后负荷结构的变化,适当调整未来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增长速度与需电量增长速度的关系,即可用需电量推算出未来各年度的最大负荷。

4.2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法

电网年最大负荷=电网年需电量/电网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公式中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取值,一是根据历史资料由专家分析判断确定,另一种是以历史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负荷结构与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的关系,再由预测的负荷结构计算出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4.3负荷率法

4.4行业同时率法

同时率是指各类用电户或行业的最大负荷不会出现在同一时间,因此系统的综合最大负荷不是各类用户最大负荷直接相加,而是要小一些,这种差别在计算中用同时率来表示。同时率在各用户之间、各行业之间、各变电所之间及各系统之间都存在。各行业和各系统之间的同时率一般在0.9~0.95左右。

第4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关键词:旅游;投入产出;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06

1 引言

旅游消费是人们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较高增次的消费形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具魅力,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旅游业本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并非单一产业或者产业群,而是由多种产业构成,这导致要测算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有着一定的困难。在我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的测量上,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大是两种较有效的方法。

投入产出模型,由美国W.里昂惕夫于1936年最早提出,是分析特定经济系统内投入与产出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原理和方法,也称为产业部门间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综合性较强、评估内容较为全面,能够较为准确客观的衡量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旨在研究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的大小和变动,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贡献率模型,分析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部门的产出增长贡献率,最后进行比较。

2 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参考向蓉美《投入产出法》和周文丽《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文中的模型设计。

2.1 模型

2.1.3 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模型

其中,P为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ΔN表示由旅游消费引致的各部门GDP的增量,ΔGDP为各部门产出的增量。

2.2 数据

本文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基于和旅游紧密联系性的原则,将国民经济部门重新合并。但由于2007年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部门划分的不统一性,2012年将旅游业并入商务服务业,考虑到分析的统一性和可行性,用商务服务业近似代替旅游业,最终合并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与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指代旅游业)、其他,共9个部门。

所有的增量均为当年与5年前的差值。例如,2012年的各部门为2012年GDP与2007年GDP的差值。

2.3 思路

按照上述的部门划分,首先,将历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重新进行划分和合并,得到一张9×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其直接消耗矩阵A、里昂惕夫逆矩阵(I-A)-1和(I-C∧)矩阵。其次,用国内旅游消费支出的增量代替最终使用增量的列向量ΔY,利用(2)式计算由国内旅游消费支出增量引致的上述部门中各部门的总产出增量列向量ΔX,再代入(3)式求得各部门增加值增量的列向量ΔN。最后,由国内旅游消费引致的各部门增加值的增量除以各部门总增加值的增量,得到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依照上述,计算广西区2007年和2012年国内旅游消费对上述各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率。

3.1 2007年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影响最大的国民经济部门是商务服务业,其次是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影响最小的为农林牧渔业和工业建筑业。

由于旅游业就包含在商务服务中,故旅游对其产出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27%。居民的一次旅游出行行为,包括住宿、饮食、游玩和交通等,所以关联最大的国民经济部门,除去商务服务就是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旅游对其产出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31.5%和25%。对金融业的影响可能主要在于保险,居民出游买份意外险和交通险已经成为常态。

2007年,旅游消费对各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差较大,排名第一和排名最后分别为42%和4.5%,相差了9.5倍,差异很明显。

3.2 2012年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旅游消费影响最大的国民经济部门依旧是商务服务业,其次是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影响最小的为农林牧渔业和工业建筑业。

2012年,房地产业排名第二,盖因为住宿和房地产业的关联较为紧密,因度假村的盛行,房地产业也被带动起来。同时,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3.8%,排名仅次于房地产业。

2012年,旅游消费对各个国民经济部门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差较大,排名第一和排名最后分别为7.2%和0.8%,相差了9倍,差异很明显。

4 结论

首先,从总体来看,2007年的产出增长贡献率整体高于2012年,原因可能为以下两条:(1)2007年与2012年的部门划分略有不同,尤其是在商务服务业和旅游业中有较大调整,可能导致数据核算的口径不一致;(2)2007年旅游业对广西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带动较大,别的产业较为薄弱,2012年时,可能是因为除旅游业以外的别的产业发展形式好转,旅游消费的影响相对来说有所降低,故旅游消费对各个国民经济部门的产出增长贡献率整体降低。

其次,2007年和2012年,排名第一的均为商务服务业,排名最后三位的均为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2007年和2012年的产出增长贡献率绝对值虽然相差很大,但是相对大小是一致的,排名第一和排名最后的部门均相差9倍左右,整体结构并无太大变化。

再次,从整体来看,除去房地产业,其他部门的排名波动基本都在两名左右。房地产业在2007年和2012年的排名相差较大,从2007年的第五名到2012年的第二名,说明这五年间,旅游业带动房地产业发展的力度有所增大,旅游消费对房地产业产出增长的贡献力度加大。

由上述分析,广西区内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出增长的影响在下降,消费构成中,住宿、饮食、游玩和交通等基本消费占比较大,而娱乐、购物等非基本消费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可以进一步的带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周文丽.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06).

[2]向蓉美.投入产出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01).

[4]李影.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性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4,(06).

[5]鄢慧丽.基于投入产出的广义旅游业就业效应测度[J].系统工程,2015,(10).

[6]于小洋,田贵良,孙兴波等.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测度[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4,(08).

[7]李朝洪,郑乐.旅游产业对黑龙江省经济贡献度研究[J].经济师,2012,(02).

第5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 就业状况 调查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

高等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化和大众化,大学生人数不断在增加,因此高校毕业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成为了一项高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质量。为了更合理地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研究者将根据内容分析法分析《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种文本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通讯地址等基本信息,研究者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收集协议单位性质、工资水平、地域类型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对比有利于了解学生专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以南京市某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者随机选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这是一种整群抽样的方法。[1]这种调查方法有利于详细了解特定专业的就业状况,所得出的数据更加具体和实用,可为所带班级的班主任提供实时数据,但所获得的样本数量少、分布不均,代表性比较差,需要在实际中就行纠正。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为基础,内容分析法以客观存在的文字记录为主要研究对象,它将能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内容分析法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定量性的特征,其根据一定的操作步骤对文献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后,再进行定性的分析以得到结论,从而尽量避免个人分析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且其他研究者根据研究的过程可以进行重复的验证。[1]在实践中,研究者以招生与就业指导部门收到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为分析基础,主要收集毕业生的姓名、用人单位名称等信息作为第一类项目;同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及国家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行业分类,根据用人单位经济成分内部的生产关系对用人单位的经济类型进行了分类,根据江苏区域划分标准,对协议单位地域类型进行了分类,这些根据客观标准制定的项目作为分析单元。

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专业及就业情况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为四年,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工程素养的人才为目标,要求其专业的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理论,熟悉主流软件开发及管理工具或典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工具,具备较全面的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同时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人才培养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就业适宜在信息产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研发、项目管理、IT服务、移动终端开发、数字家庭与智能家电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从对就业协议书的统计来看,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毕业生68名,其中截止目前共收到毕业协议书60份,其协议就业率为88%,这种协议就业是指毕业生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就业为准,协议就业率基本可以反映一个学校专业的就业质量,达到了一般院校的就业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协议就业率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协议单位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析

依据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国家统计局起草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进行划分,基本涵括国民经济活动。[2]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研究者把毕业生的协议单位进行了分类,表1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32.4%的毕业生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22.1%的毕业生从事制造业;还有5.9%的毕业生从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分析表1,研究者发现大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能够找到与之对口的计算机类的就业岗位,一些毕业生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这些公司主要以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开发、服务、咨询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为主体的科技型公司;或者一些毕业生以电子元器件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工作。这两类学生占到了就业人数的50%以上符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同时,也有毕业生在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工作,这些产业虽然和他们的专业相关性不大,但这些行业具有工作强度不大、工作自由等特点,所以也有较多毕业生从事此产业。其次,研究者发现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能够进入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的人员较少,这受到这些单位招聘时间较晚、周期较长的影响,即使有同学被录取,因还没正式签协议,他们这类人员就按未就业进行处理的,所以未就业人员比例有一定的比例。

(三)协议单位经济类型分析

企业经济类型亦称“经济成分类型”,指国民经济的所有制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状况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数据,经济成分的划分为观察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工具,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分析毕业生协议就业单位经济类型的分布,研究者可以找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为接下来的毕业生就业作出借鉴。通过观察表2,研究者发现有58.8%的毕业生进入到私营经济领域,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他们就业时主要以参加招聘会或者以网络投递简历的方式进行,通过面试和简单的笔试就可以进入相应岗位,相当其他经济类型来说就业更为简单、灵活,同时有些毕业生所进入的私营经济企业是自己家庭或者亲戚开设的公司,就业相对容易。股份制经济所占比重为10.3%,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经济类型所占比例都不足6%,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毕业生到这些经济类型的企业就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和企业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资源均衡等方面的因素是相关的。

表 2

(四)协议单位地域类型分析

1994年江苏省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区域发展战略。省政府在制定“十五”计划时,依据区域发展现状,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作出了新的界定。[3]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苏北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五市。这种划分是根据省内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影响而划分的,而其经济差异较其他方面则更为明显,其协议单位地域类型也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表3显示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南的占61.8%,协议单位地域在苏中的占16.2%,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北的占7.4%;而在生源地地域方面,苏南的占39.7%,苏中的占39.7%,苏北的占20.6%,从而明显发现毕业生在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尤其向苏南地区则更为明显,这和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就业环境好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生就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专业,是随着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而设立,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其就业面较广、劳动力需求较大,但调查发现毕业生还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员不能在其对口的专业就业,这受到毕业生专业知识、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学院和毕业生必须根据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高等院校的教务部门应深入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设置专业,改善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形成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自学生入学起就开始进行有关专业教育,并科学有序地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形成一批具备就业指导能力并热衷学生教育工作的就业指导人员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力市场分析以及就业技巧指导等一系列课程,在理论和实践中给予学生指导。[4]

(二)接受社会现实,提高学生就业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期望毕业后能够到大城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去工作,对工资、福利待遇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往往事与愿违,冷酷的现实往往给他们迎头一棒,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5]就业与指导部门要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让学生走出就业误区,正确认识自我,择业定位不要太高,也不能妄自菲薄,把择业期望放得过低;同时,学生自己要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参与竞争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学生不能一遇到挫折就消极、低沉。

(三)丰富学生知识面,拓展就业领域

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6]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与学”,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其中一方面,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也将越来越多,而当其毕业后进入社会时他们对专业知识需求量会相应减少;如果出现暂时或不能就业的现象,这时毕业生就业应选择其他一些不对口的工作去做,做到“先就业,后择业”,这时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将与其专业无关,所以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一些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是相当必要的,这有利于拓宽自己的就业面,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卜卫.试论内容分析方法[J].国际新闻界,1997(04)p55-56.

[2]方宽.统计研究[J]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沿革及与国际标准的比较,2002(7)27-31.

[3]沈山.江苏省经济地域划分与空间组织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3):6-8.

[4]崔海涛.构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5):102-103.

第6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点击关键内涵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指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标准,包括9个行业门类、22个行业大类。

文化创意产业: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的定义,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目前北京市将其分为9个大类,在范围上涵盖了设计研究、生产制造和传播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行业。

生产业:根据国内外有关理论,生产业一般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生产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标准,包括6个行业门类、22个行业大类,148个行业小类。

明辨主要关系

生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三者共有的行业交集:(1)这三个产业共同包括的行业如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以及专业技术服务业。(2)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共有的行业包括:金融业、科技交流与推广服务业以及地质勘查业。(3)生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共有的行业包括:批发业和租赁业。(4)现代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共有的行业包括:环境管理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娱乐业。

三者间的明显区别:(1)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在第三产业范围内,按照不同研究对象,对第三产业所含行业进行细化分组后形成的两个行业集群,不包含第一、第二产业所含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中多数行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同时也涉及书报印刷、文化用品制造等第二产业所属行业。(2)虽然同属于第三产业,生产业更倾向于研究夹在生产与销售环节之间的物流产业,运输、仓储、批发、租赁等行业主要为生产和销售环节服务,是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而现代服务业倾向于研究金融、信息、房地产、体育产业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传统商业、服务业基础上衍生出的新兴产业。(3)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包含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倾向于设计、文化、计算机服务等意识形态领域的创造与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

为满足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规范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口径和范围的需要,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的行业划分,文化及相关产业包括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6方面内容。

在文化产业标准出台后不久,社会上财富的创造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运用,2006年12月北京市在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产业的内容,提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以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取代了单一文化产业的统计研究。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中不仅包含全部文化产业内容,而且还有全部创意产业内容。

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技术转化的深入,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党的十三大提出“注意发展高技术新兴技术产业”的要求,原国家科委将“高技术产业”延伸为“高技术、新技术产业”,从此出现了高技术产业与新技术产业相提并论的情况,高技术产业的概念也由狭义的高技术产业,演变为广义的包括一切新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概念。

2002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了《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确定了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畴和统计标准。

而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组织编制了《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共11个领域。由于此高新技术产业分类目录未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因此北京市统计局将此高新技术标准仅用于中关村园区统计中。

生产业与物流产业

物流产业是指为物品及其信息流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制定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试行方案)》中的相关规定,物流业统计范围为物流相关行业中在工商登记注册时企业(单位)名称中具有“物流”、“配送”、“快运”、“储运”、“货运”等物流功能,且业务经营范围以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仓储、运输等物流业务为主的单位。

生产业包含了除零售业以外的所有物流产业涉及的行业,同时也将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纳入其中。因此,物流产业是生产业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是在生产业内部更加细化的分类。

洞悉研究意义

经济越发展,产业越细化。应当看到,产业新名词是产业分类不断细化的产物。“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名词其实质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多个基本产业的整合和分组。笔者认为,各种产业分组应突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应有利于分析研究具备较高关联程度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发展规律,应有利于明确区域重点产业,确保其平稳发展。

如果产业分类中包含区域优势产业,则研究此种产业组合有利于掌握区域内主导产业的规模与规律,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产业分类所包含产业多属本区域内欠发达产业,则此种产业组合对区域的适用性偏弱,对于区域内发展资源调配的指导意义及主导行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不强。因此,对于产业新名词的理解与应用,应紧密结合区情展开,我们需要优先关注优势产业,做好与之相关的各项服务,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第7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关键词:生产;生产业;分类方法

对于生产业包括那些行业,国内外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本文结合我国的情况进行探讨。

一、生产与生产业的区别

按照通常的解释,生产是为了生产其他产品与服务而进行的服务。对于这一基本解释,国内外一般没有分歧。据此顾名思义,生产业就是从事生产的行业,但这种思维方法必然出现生产与生产业这两者定义上的差异。这是因为,生产是对经济行为的定义,而生产业是对现实经济中某些行业的划分。对于我国来说,这种生产与生产业定义的差异主要来自3个方面。

1. 在界定生产业时,需要有相应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作为支撑。也就是说,生产的定义,应该与生产业的那些行业相一致。但是,对于许多种类的生产来说,在过去的很长时期内我国缺乏相应的生产业统计数据。例如,生产一般应包括为生产而进行的策划、创意等服务,但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中很难找到相关数据。这样,如果在生产的含义中包括策划、创意,可是在行业统计中找不到相应数据,那么就相当于在实践中否定了策划、创意产业是生产业的一部分,出现了生产与生产业的差异。

近几年我国统计部门开始专门设立生产业这一大的统计门类,并将很多行业增添进生产行业统计范围。估计在一段时期之后,上述类型的生产与生产业的差异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2. 很多行业提供的服务兼有生产与消费。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处理方法是根据该服务行业中生产性与消费性的大小,确定该行业划分为生产业或消费业。但这种处理有两个弊端。一个弊端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该行业提供的服务可能会出现生产性属性与服务性属性比例关系的转变。这样,同一个行业在某个时期、某种情况下可能被划分为生产业,而在另一个时期、另一种情况下被划分为消费业。在该行业划分为生产业时,必然会有一些消费被错误地划归生产。同样,在该行业划分为消费业时,必然会有一部分生产被错误地划归消费。一个例子是房地产业。在国家统计局的生产业分类中,丝毫没有房地产。可是,国外的一些划分是把房地产业划归生产业中的。不管国外如何划分,显然房地产中的一部分是用于生产其他产品与服务,具有生产的基本属性。

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将该行业所提供的服务在统计时,分别计入生产与消费。如果该行业有某些企业,或企业专门有某些部门或专门人员,提供生产,那么这种方法不失为精准的方法。但是对于大部分服务类行业来说,在提供服务时往往没有条件进行这样的划分。例如餐饮。在《生产业分类》(2015)规定的餐饮业提供的服务里,生产仅包括 “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的正餐、餐饮送配和机构餐饮的服务等”。但是各种饭店、餐馆一般不会为所谓的生产、商务活动设立专门的机构、场所、人员,这样,怎么区分一盘菜应该计入生产,还是计入消费?

3. 生产与生产业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生产有两种基本形态:独立产业形态、非独立产业形态,而后者难以计量。例如制造业企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部门或人员从事生产,但是企业未必对本企业内部的这些部门或人员进行单独的经济核算。这样,就只能看到这些企业在制造业方面的统计数据,而无法看到这些企业内部的生产的统计数据。

二、生产业的分类方法

确定生产业行业范围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客观计算法、主观判定法。所谓客观计算法,是指在确定生产业的行业范围时,进行一定的定量计算,然后根据设定的数量指标进行分类。一般来说,这样的计算是根据投入产出表来进行的,由直接消耗系数计算中间需求系数,衡量该服务作为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的比例。例如将中间需求系数大于50%的服务行业划分为生产行业,系数小于50%的服务行业划分为消费行业。所谓主观判定法,就是根据生产概念的内涵与经济学常识,而不是经过对经济数量指标的计算,尤其是不经过对投入产出表的计算,判定某些行业属于生产业。

但是,上述方法是否确实可靠?这里仅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分类进行比较分析,见下表。

首先是国务院于2014年7月的《关于加快发展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与国家统计局于2015年6月颁布《生产业分类》之间的比较。国家统计局在制定生产业分类时,是以国务院的上述《指导意见》为指导而制定的,即便如此,两者也有很明显的差异。从大类来看,《指导意见》重点发展的生产业有11类,其中第9类为“服务外包”,而国家统计局《生产业分类》(2015)虽然也分为11类,但不论是大类、中类、还是小类,都看不到服务外包的统计项目。

即使同为政府统计部门的生产业分类,两者也未必一致,例如上海统计局2013年7月的《生产业分类》包括12类生产业(见上表),而不是国家统计局的11类。需要指出,上海统计局的分类(2013)和国家统计局的分类(2015)不仅在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都是依据同一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而进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就以上面提到的餐饮业为例,国家统计局的生产业包括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中“62-餐饮业”的大部分内容,而上海统计局的生产业不包含“62-餐饮业”的任何内容。

不清楚上述3种生产究竟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划分的,但可以断定它们都属于主观判定法。客观计算法的一个代表是尚于力、申玉铭、邱灵(2008),他们划分的生产业共有19类(见上表)。可以看出,相对来说上述3种主观判定法的分类结果比较接近,而尚于力等(2008)的分类结果与3种主观判定法的结果差别更大一些。最大的一个差别在于,3种主观判定分类都把研发设计(或相近的科技教育服务)列入生产业范围,而尚于力等(2008)的生产业不包括研发设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人们一致公认研发设计是提升经济的重要因素,必须大力发展,因此政府部门认为研发设计“应该”属于生产业。但在我国经济现实中,研发设计所得到的投入很少,对其他生产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够大。例如,我国制造业一个普遍现象是,企业在降低成本、低价竞争方面非常努力,但是很少有企业在开发独创技术、提升附加值方面下功夫。这就形成一个结果:在我国的投入产出中,研发设计在生产其他产品与服务过程中的中间需求率较低,没有达到生产分类所需要的最低50%的要求,因此不能被列为生产业。

三、政策启示

国家统计局颁布《生产业分类》(2015),这是我国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不意味着关于生产业分类讨论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从以上的讨论可以得到2点重要的政策启示。

1. 生产与生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我们关心的是生产,而生产业只是一个统计上的分类。更形象地说,生产为里,生产业分类为表;生产为主,生产业分类为从。

2. 国家统计局在颁布《生产业分类》的同时,如果同时公布制定这一分类的方法就更好了,就可以为以后的修改完善提供帮助。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单纯依靠主观判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单纯依靠客观计算法也不合适,这样就会落在经济发展的后面,而不是在前面引领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在利弊综合比较后采取一种较为透明、合理的制定分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尚于力,申玉铭,邱灵.我国生产业的界定及其行业分类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2]李冠霖.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3]Elfring, T.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Service Sector Employment Growth, Personal and Collective Services: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 Discussion Paper,1992(01).

[4]Herbert G Grubel, Michael A. Walker: Service Industry Growth: Cause and Effects [M].Fraser Institute,1989.

第8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关键词】国企深水改革 增长模型与理论 阶段有序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聚焦国企改革,人们再度关注混合经济的概念等有关宏观经济描述量。这是面对国企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大力促进国企的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而提出的创新。同时,对当前政府支出孤军奋占,而民间巨量资金亿岿然不动的尴尬局面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来研究它。

什么叫混合经济?从宏观角度的经济体制而言,它是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众所周知,计划经济管得太多,市场经济存在市场失灵,在此种情况下,混合经济便应运而生了。所谓混合经济,即计划与市场相互协调,法人经济决策与政府经济决策相协调,法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协调,以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种经济体制形式。从微观经济实体角度而言,混合经济主要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存,而从企业内部产权关系言,也呈现出共有关系状态(国有、法人所有、私人所有等)。简而言之,混合经济就是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各种经济主体相互分工又相互合作,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社会福利极大化的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形式。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在基础上,为顺利实现国有经济的体制及机制转换,重大战略结构调整,国有经济将有步骤地从当前竞争领域中退出来,从而实现国企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进而实现各经济主体各有分工,各司其责,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笔者认为,我国国有经济在现在的基础上,大体可划分三步:第一步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型企业中有控制力。第二步是国有经济成分在各行业将有控制力。第三步国有经济成分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中有控制力。国有经济成分通过上述三步走之后,有序地从当前竞争领域中退出来,完成重大战略结构调整,从而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真正实现国企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进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笔者之所以认为其发展可能经历三个阶段,由马斯格雷斯的经济增长模型来看,在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早期,GDP的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针对我国国情,在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发展的同时,竞争领域中的各个国企也应尽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及增强责任感,同时也能缓解国企通货紧缩的压力。但同时国有成份在各个国企中均应有控制力,以维持GDP的不断增长,支撑人们的投资信心,从而不断拉动民间投资跟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该模型认为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支出主要是对其他投资的补充,不再是竞争领域中的投资主角。因而在第二阶段,要求国有成份只在各竞争行业中有控制力,以维持行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同时也使得各投资主体在竞争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成长壮大,逐渐成为竞争行业中的主角。进而形成国有成分是其他投资主体的有益补充局面,也为国有成份进一步实现战略结构调整打下坚定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政府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产品的生产,由经济发展初期追求效率目标,逐步转向追求社会公平,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这时的GDP增长主要靠其他投资主体的投资拉动。因此,我国混合经济体制下,第三阶段要求国有成份在事关国计民生的竞争行业及公共产品领域中有所作为,彻底完成战略结构调整任务,实现机制与体制的转换,从而形成充满新的活力,有勃勃生机的经济新局面。

此外,据不平衡增长理论及梯度增长理论,我国混合经济的发展大致也应该是三步走。该理论认为各国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增长也是不平衡的,在地域上其分布可能呈现出不同经济增长梯度,在行业领域中也呈现不同经济增长梯度。我国由历史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全国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现也呈现出东中西三个经济发展梯度。针对上述国情,中西部当前应进一步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加快西部开发的步伐。东部较发达的地区,应加快国有法人股的上市试点等,可以推动各行各业中关联效应强的企业,率先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可以选择辐射能力强的经济梯度地区率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然后由东向西,逐渐推进,完成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以点带线,通过关联企业的链式反应,实现国有成份在各竞争行业中的控制力。然后由线及面,由行业及于国民经济总体,实现国民经济在竞争领域中的有序退出,真正实现国企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完成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实现现有体制向混合经济体制的转化,从而形成各投资主体相互分工、相互协作的局面,最终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企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发展后,当前,由于各区域、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格局内在要求必须进行增长体制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怎样进一步推进,根据成熟经济体发展的增长模型与梯度增长理论等分析,我国国企结构调整需分三阶段推进。

参考文献

[1]桁林.“大国有”战略下国企改革的任务与趋势—对国企三次改革大潮反思,福建论坛2011(10).

第9篇:国民经济行业划分范文

[关键词]服务业 现状 经济价值 经营战略

我国三大国民产业构成中,处于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经营者对服务业的掌控能力不足,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没有完全被打开,经营者、消费者对此种新型产业未能完全接受。鉴于服务行业潜在的经济价值,政府及经营者必须制定科学的市场经营战略,积极推动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服务行业的界定

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对于服务业的划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农业、工业已经形成了两大国民经济构成。因此,专家们将服务业界定为“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本质上是除了农、工、建筑等三个之外的产业部门。当前,将服务业界定到具体行业则包括:物流、旅游、交通、金融、教育等。

二、服务行业潜在的经济价值

从行业历程来看,服务业在我国国民产业里属于起步较晚的行业,其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作用被农业、工业所“掩盖”。这直接导致国家长期注重于农、工两大产业的经营规划,对服务业缺少了足够的宏观管理措施,约束了服务行业经济收益水平的增长。新时期经济思想得到了积极转变,传统经济理论逐渐被先进的理论模式取代,服务行业本身具有的经济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综合分析,服务行业潜在的经济价值表现:

1.创造财富。一项新兴产业的出现,必然促进了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扩大了国家创造经济财富的渠道。服务行业是针对中高收入群体提供的服务,添加了更多服务模式以创造较大的收益。目前,服务行业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较小,若其经营范围与市场空间被完全打开,必将为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财富。如:伴随着服务业的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流通的服务产品日趋增多,其结果必然会为社会增加物质财富。同时,服务业在创造国民财富的过程中也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项目,从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行业创新。创新是社会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产业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新经济环境的发展需要,必须改变早期坚持的国民经济模式。服务业犹如市场上的“潜力股”,国家重视服务业发展等同于实现了市场行业的创新。以生产效率为例,过去农业生产的效率偏低、生产投入的时间较长,阻碍了国民产业的创新经营。而由于服务业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实际地为社会节约了劳动时间,这是创新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3.扩大消费。刺激消费是行业创造经济收益的最有效方法,扩大消费群体是增加企业经济收益的重要举措。服务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于消费的新兴产业,带动了一个新消费群体的形成。服务业在刺激新型消费方面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如:服务业既能加强生产与消费的联系,使产品顺利地经过流通到达消费领域;又能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利用产品,指导和扩大消费,加速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还能传递信息,促进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了解,因此,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起连结作用和协调作用。

4.带动就业。“就业难”已经成为市场上普遍存在的显现。服务业经营范围广,业务门路多,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发展服务业是解决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仓储等主要服务业行业和旅游、文化、家政、动漫、环境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和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加就业579万人,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达到34.6%,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活改善的重要力量。

三、宏观调控下的服务业经营

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家应深刻认识到服务业潜在的经济价值,并根据国民产业运营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调控措施,推动服务行业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服务行业制定经营战略,必须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及指导,才能保障服务业长久地经营下去。

1.指导经营。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扩大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是推动国家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经济全球化刺激了中国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调整不仅为国家经济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服务业经营带来了许多的调整。考虑到抵制国内外市场潜在的风险,国家需全面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引导服务行业的科学化经营,综合防范国内外市场面临的风险隐患。如:服务企业经营存在着经验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加强新产业的管理指导,规范服务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2.协调经营。服务业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客观反映,通过服务行业报告指数可以分析出某个时期的经济水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使得经济事业依旧处于改革摸索时期。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结构,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也决定着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为了适应时代变革的新经济环境,应深入分析服务行业结构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协调服务业与其它两大产业的营运,避免了服务业经营期间产生的经济冲突,使企业经营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3.风险防范。企业是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的主体,其内部经营状况往往决定着整个市场的走向。表面上服务业具备了潜在的经济价值,许多有价值资源还没有被完全开发,为国民经济积累了丰厚的收益来源。同时,服务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隐患,如: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导致国内服务行业遭受外国企业的竞争,最终服务客户群体大量地流失。制定经营战略初期,必须详细地分析服务业可能遇到的市场风险,提前编制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减小市场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坚决抵制外来风险的破坏。

4.宏观调控。每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均有相应的经济决策,特别是在本国产业经济调整方面常会发生变动。面对经济改革背景,国家应通过经济决策以协调国家产业的稳定发展,及时地解决产业运营时出现的不正当竞争与市场风险。就中国而言,各地政府部门应对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发挥出宏观调控职能,以国家经济决策为指导,带动一批新产业的创新经营,协调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收益。此外,政府要指导经营者及时调整市场决策,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营运要求。

结论

以服务行业为首的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新形式,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多精神上的消费服务。深刻认识到服务业潜在的经济价值,国家要全面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指导企业制定切实可用的经营战略,维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红.中国近代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经济周刊,2010,20(12):22-23.

[2]沈斌.谈以服务业为首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J].商业文化·财金视点,2011,20(10):45-57.

[3]彭龙江.市场经济体制下服务行业风险防范的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40(2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