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

第1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难的一关。很多初级水平的学生,看到汉字形体望而生畏,以致学习汉语达到掌握口语就罢了。

而一些处于中级水平的学生,在汉字的书写方面特别困难,尤其东亚地区之外的学生,书写汉字的感觉就跟抽象绘匦差不多,对于笔顺的概念非常陌生,甚至认为这种古怪的文字无法掌握。不熟练掌握汉字的书写,对于学习汉语来说,只能算个浅尝辙止,不能算真正学会了汉语。汉字学习虽难,但仍完全有办法实施教授。从教授这方面说,应树立一个自觉意识.既然是一种非常难以掌握的文字,那么一定要在教的方法上下足功夫。笔者大学时期曾给来华的外国小学生做家教,后曾在英语培训学校做助教,对于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和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都有一点浅显的体会,这里试提几点建议。

初学汉字的学生,面临的最大心理障碍,是怎样转变书写本国拼音文字的习惯,接受汉字书写的思维模式。因此,对学生做一点必要的甲骨文知识的诠释.不仅引人人胜,激发其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的起点,而不局限于灌输书写的笔画概念。实际上.对外汉语的初级课本,必然牵扯很多甲骨文中已出现的字,最简单的日常对话中,使用频度最高的一些汉字,不妨从甲骨文的角度去诱导进入。譬如,人、大、天、夫、女、好、姓这几个字,看似不属同一类.却可以归纳起来,从摹画人体的甲骨文角度去解释。从站立的成人,讲到人的头顶上方是天空,头发上插簪子就是夫.跪地垂头者是女子l再讲到有孩子的女人就好,进而讲到中国的姓氏,女称姓、男称氏等等。这样,就从讲解文字顺势讲到中国文化。笔者建议,教师可将涉及甲骨文的那些字一一列出,最好配以对应的漫画图片,相信一定会比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笔顺、笔画的效果好。甲骨文字体,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他们从感情上逐渐认同这样一种复杂而难学的文字形态.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我认为,甲骨文对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作用应引起关注。当然,有一个度的把握的问题,因为甲骨文是非常古老的文字,即使中国学生学习汉字,也不宜涉入过深,涉及它的目的是一种手段.为诱导外国学生更好地建立汉字意识.而非掌握中国古文字。所以说,甲骨文的利用,仅仅是~个抛砖引玉的办法,不可本末倒置。

“识字识半个”,是一种不够严谨的学习方法,中国人经常作为调侃式批评,但是对于外国学生学习汉字,却可能非常管用。比如江,河,湖,海等字,共同特征是水字偏旁,老师不必急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可以集合起来先教水偏旁。通过讲解水偏旁,使学生理解了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的字。这样学生碰到尚不认识的一些汉字,如汗,滴、流、淌等,就会知道这些字也是和水有关的。根据已知的偏旁来猜测生字的大致意义,恰似于中国人学英语时的记忆词根,虽然对新词具体意思不能确定.但是大概属什么意义的范围,还是可以猜得一些的。中国人孩童时期的启蒙认字,也在运用这样的方法,即使到了完成初级、中级教育阶段,中国人在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汉字时,仍会根据自己已知的部分来推测意义和发音,对外国学生为何不能尝试呢?笔者建议,对一些最常用的汉字,先按偏旁分类的办法,让学生熟悉某个偏旁形体的表义和书写,再具体到各个字的书写、表义。

汉字的独体象形字,在初期教学中必定要求记住,而当基本的偏旁部首掌握之后,自然要深人到台体字问题。汉字合体字主要是形声、会意两种,近80%是形声字,即形符部分和声符部分相结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组合造字这一特性,作为汉字教学的一个重要办法。一种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独体象形字的组合,如“你”字和“心”字结合成您,“我”字和。虫”字结合成蛾。更多的则是偏旁部首与别的许多字的组合,由两个已经熟悉的组成部分,讲到一个个不认识的生字,使学生的记忆更加容易。教师可自行制作偏旁卡片、独体字卡片,通过不断地组合、拆分,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这种汉字识记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已拥有初步汉字量的学生。

学生建立起对于汉字的感性认识之后.下一步可以考虑,让学生利用电脑来进行汉字水平的提升。关于利用电脑学习汉字,留美学者张正生教授谈丁自己某些见解口]。他认为:利用电脑学习汉字,固然有一些弊端,如已有的手写能力会变得生疏,乃至丧失,辨认手写体汉字的能力下降等等。但是,利用电脑的中文输入软件,所获益处相比更多。一个好处是:书写简单了,敲键盘比一笔一画地写字,当然窖易得多,效率也高得多,并可以巩固汉语拼音。又一个好处是:电脑的自动纠错系统,可帮助学生识别错字,进行自我改正;电脑字体的标准化,免去了因写字写得羞引来学习自卑感。再一个好处是:电脑教学和社会活现代化接轨,便于教学交流、商务沟通。等等。张教授的看法很有见地,但我们必定涉及这样一个问题,学习汉语的学生,伺时才适合用电脑学习“书写”汉字?因为根本不会笔画顺序,不理解汉字部首偏旁等特性,就上电脑“写”字,实际还处于拼音文字的模式之中。我认为,利用电脑书写汉字的时段,应放在传统汉字教授方式使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识字”,汉语拼音已经过关,开始学习双音节词汇和成语的时候,此时可考虑加进电脑教“写字”的方式。汉语进化到如今,已经从单音节为主转变为双音节居多的语言。利用中文智能输人法,可以让学生连续敲击双音节词的拼音,电脑就可以弹出备选词汇进行选择。有的三字词以及成语等两字以上词,利用电脑效果尤其好,几乎不用选择,敲打拼音就会直接显示想要的短语。我认为,在学生急速扩大汉字词汇量的时候,加入电脑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一方面可以验证自己汉语拼音的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又可以训练学生识别静态汉字词语的能力。我认为,还有一个大的好处,将外国学生易于掌握的汉语拼音字母,快速地和汉字字型结合、映照起来,让学生建立一种感觉,感到将拼音字母转化为汉字字型其实不难,掌握好了甚至觉得非常简单,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第2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我曾读过一位外国文学家写的文章,上面提到“一位法国人在本土作报告时用的竟是英语。”这真让人难以接受,虽然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但在自己的国家也用英语交谈这不免让人震惊。试想一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就会只剩下一种语言,而这种语言不是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的母语,更不会是世界上那些边远小国的国语。也许当世界上只剩英语一种语言的时候汉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葡萄牙语……都会在那些曾视它们为母语的国家消失。希望这只是危言耸听,而不是可能发生的危机。

既然英语被当做世界通用的语言当然也有它的优点和好处。还记得在学校里第一次接触英语时,老师曾说英语是最简单的一种语言,因为它仅仅是由26个字母的位置变换组成的,而且英语没有汉语那么复杂多变。简单易学是英语发展的有利条件,但这绝不是英语在世界上有如此地位的主要原因。英语在世界广为流传的源头要追溯到1588年,那时英国击败西班牙后,就开始它的殖民活动。像冈比亚、塞拉利昂、加纳、苏丹津巴布韦、赞比亚、乌干达、马拉维……这些国家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可见英语在世界的传播是多么广泛。

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汉语推广到世界呢?中国的灿烂文化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财富。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外国人飘洋过海,不远万里的来到中过学习中国的文化。而学习中国文化,是建立在学习中国语言的基础之上的。就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将汉语推广到世界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第3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日语文字;语音;词汇;语法;学习方法

收稿日期:2006―3―29

作者简介: 王志宏,女,汉族,黑龙江大学教育教研室教师,助教,硕士。研究方向: 日语语言文学。

一、 日本的文字

1.文字种类

日本的文字由于不断地借用中国和西方文明而呈现大杂烩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语真是一种奇特的语言。日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汉字和假名,其中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此外,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使用也很频繁。汉字绝大部分是自古以来从中国引进的,也有少数是日本人自己创造的。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如“a”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罗马字的书写方式现在还没有完全统一。

2.学习法

日语中的汉字多为繁体,常用的约有1945个。因此,在记汉字时,应把重点放在那些与汉语汉字不同之处及日本人自己创造的汉语中没有的字上。日语的字母称为假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和片假名是对应的,有多少平假名就有多少片假名。平假名主要来自汉字的草书,记忆和书写时要密切集合汉字字形。如安(a)、以(i)、奈(na)的草书体。片假名主要来自汉字的偏旁部首,主要用来记录外来语或拟声拟态词,尽管近年来日语中片假名由于年轻人的流行语等使用渐广,从使用频率上讲不如平假名使用频率高。因此,如果记忆时有些主观上的排斥,也不必勉强,以免影响学习兴趣只需把平假名记住就可以了。片假名以后学单词的时候再记。就是学一个单词有几个假名就记几个,随着单词量的增加,片假名也就都记住了。我们都知道的五十音图表,横写时,这个表的横向是称为”行”,纵向称为“段”。一定要按行或段记,因为以后动词活用要用到。在图表假名旁边的是罗马字母,尽可能地也记住,因为以后在日文打字等方

面要用到。

二、 日语的语音

1.日语语音特点

日语发展历程中直接或间接受汉语的影响较大,其最大的发音特点就是词与句的声调较为单纯,平直为主,一般仅是首尾有升降起伏;没有英语那么大的升降变化。这一点与汉语较为相似。第二就是日语的基本因素是五段十行的五十假名,其中绝大部分在汉语中都有相同或相似音素。其中元音5个,可以说是日语发音的灵魂。因为其他各行可以说是由一个辅音分别和这5个元音拼合而成。此外,音高和音长在日语中具有区别语言意义的作用。即通常所说的日语的音型和长音。

2.学习法

学五十音图时,不要想一下子全记下来,而要慢慢地来。首先是练习好5个元音的发音要领,注意调音点和口型定位,因为元音的特点就是可以无限延长,因此要保证在口型固定的情况下反复练习同一元音 。只有练习好元音的正确发音,才有可能保证五十音图乃至日语发音的准确。其后就是练习好每行辅音的问题,以便与元音拼合成行。联系绕口令的方法对日语发音也有好处,因为绕口令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发音不清问题,多说多练自然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说话熟练程度。但是,我们练习绕口令,不要过度求快,应该着重于清晰,还要保持整个绕口令从始至终的音量高低尽量不要变化,要平,要直,要清楚,初练习者可以慢。这样做,尤其对于方言味浓厚者有好处,可以有效纠正及防止中国方言的发音。练习一段中国绕口令之后还可以找一些日语绕口令来练习。

三、 日语的词汇

1.语词汇的种类

大家在学习日语中经常感觉到日语的词汇种类太多。一共有4类。

(1) 和语――日本传统的语言。日本长期生活在海中的岛屿上,与大陆的来往比较困难,所以历史上很长时间里,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个时期形成和使用的语言称之谓“和语”。在5世纪前后,开始有汉字由中国传入。初期把日语全用汉字记录,但由于实在不方便就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把原有的和语与汉字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和语文字”。

(2) 汉语――从中国传去的语言。在上述情况的同时,由于中国话把“水”读作“shui”,也在日语中新组织的词汇中读作“sui”,从中国传去了文字后,日本的词汇就极为丰富起来,现在汉语词汇在日语中是基础词汇。后来也有一些又传回了中国。借用中国读音和意思形成的词汇,其读法叫作音读,我们听起来又像又不像,有的让我们联想到广东话或者福建话。

(3)外来语――从西方传去的语言。在日本的封建社会的后半期,西方文化也开始传入日本。初期,他们把每个词汇都翻译成日语,但由于数量很多,就渐渐感到来不及翻译了。于是直接把其声音用日本人能接受的声音改变后,用片假名表现出来,就形成了外来语。如“绿色”这个词,英语是“green”,日语外来语说成「guriin。因此很多情况下,一个 意思可用多种词汇表示,就“绿色”来说,和语――「midori,汉语――「ryokusyoku,外来语――「guriin。

(4)创造语――外来的词汇经加工后的语言。首先创造了一些中国没有的汉字, 这是和他们的生活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如:“田”字在中国是指农作物生长的地块。由于在日本主要是种植稻米,在日本“田”就代表了水田。于是为了表示区别于水田的旱田,创造了 和 。再则,日本丘陵地带很多,除了海边以外,到什么地方都得翻越山岭。于是把山路上最高的地方叫作「touge,创造了汉字 。看这个字,有“山”、“上”、“下”。把翻一道山岭的辛苦全表现在字上了。其他还有「 是“十字路口”的意思,「 む是“拥挤”的意思。 以上介绍了日语词汇的较为复杂的特点,说明日语是综合了许多语言形成的。了解到这一点,就明白在学习日语时抓住特点学习是很重要的。

2.学习方法

(1) 对于和语词汇,重要的是在背单词的同时,记住常用单字的读法,以便用于单字与其他字词共同构成单词时,在未学的情况下,也能猜出读法。这一点对扩大单词量、减轻阅读障碍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2) 对于汉语词汇,同样是记住单字读音,以便组合单词。但因为是汉语词汇,所以并不会像和语词汇那样难记,可以汉语音作辅助记忆。

(3) 日语对于外来语的使用是日趋广泛的趋势,因此如果你英语很好,那么学习外来语就有有利条件了,可以在遇到的外来语处尝试标出英语读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日语外来语都来自英语。

四、 日语语法

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拿“wo”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还有表示起点的;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而汉语里则简单的多,没有这么多助词。总的说来,日语语法与汉语有很大不同。

1.特点

(1) 粘合语,靠助词连接,助词多。

(2) 词序相对自由。

(3) 谓语动词结句,句末决定性。

2.学习方法

(1) 针对日语助词多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记住助词所表达的具体含义,有些助词大致可与汉语的介词通意,比如说日语的助词ni大致可以说对应汉语的“在、对、向”等,实在无法与汉语对应的还可以用英语的介词来解释,以便记忆。

(2) 正因为日语的助词多,词序才可以自由。因为有分别表示主格、宾格、补格等句子成分的诸多助词,所以表示宾语的名词,只要是后面跟着宾格助词,无论放在句首还是句中,意义都不会改变。而不想汉语,如果把宾语的位置提前到句首,意义就会巨变。这一点要与汉语对比加强理解,但切忌以汉语的句子结构去衡量日语。日语的格助词就像商品的标签一样,有了这个标签,放在哪儿都是它,不会引起所处位置而改变。

(3) 所谓的词序相对自由,是因为日语要求动词结句。日语的动词有较复杂的活用变化,通过动词的活用形式来决定句子的意义。关于这一点,在熟记动词活用形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归纳,举一反三。如动词te形后面可接续表达请求、许可、禁止、进行时、状态持续、结果存续、尝试做等;而由te形又可知ta形于此相同,可表经历经验、动作先后、假定等意义。

第4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语文教学;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61-01

由于青乡少数民族整体文化素质,文化品位不高,同时他们又忙于打工种地和放牧,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以至于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读书氛围的熏陶,没有体会读书带来的快乐,更没有意识到读书对孩子一生综合素养带来的影响,因而造就孩子不想读书,不会读书,不爱读书的倾向。本文接下来将简要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遇到的困难,总结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简要办法。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觉得很无奈,因为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的问题。

(1)阅读困难因语言环境受限。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其生长的环境中接触到的很多东西是传统遗留的生活习惯,不太适应新社会的知识观念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因为语文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和自己的思想习惯存在差异,使得他们的阅读中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分心的阅读则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的阅读技巧,也不可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师生关系不够良好,课堂没能全程使用汉语交流。少数民族学生在传统保守的观念影响下容易形成内向的心理,而且对于教师的敬畏心理也是比较重,在课余时间上几乎不敢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心理上存在很大的距离,在阅读课上就无法做到很有感情的阅读,课堂上无法全程使用汉语交流。有教师却认为学生没有认真,这就导致两者产生很大的心里隔阂,若没有得到改进,双方的心理距离也就越加的远了。教与学方面无法全程使用汉语交流都将无法顺利有效的进行了。

(3)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方面存在缺陷。因为在学生日常中交际上保留着传统思维和用语习惯,地位思想等比较突出,都导致他们无法很好的融入的语文阅读的书中环境。课下学生与家人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容易造成汉语表达能力低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从语文语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阅读的好处,强调相互换位思考的好处,不用太多的从自我的角度看世界。久而久之,少数民族学生将会学会用其他的思维去贴身感受阅读环境,从行文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4)少数民族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能力较差。在笔者旁听的一节课后,发现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在阅读的时候就不能理解汉语的行文思路,也不能理解汉语中一些词的意思,更有很多汉语的结构都不能弄懂,断句方面因为理解不到位所以在阅读时也就不能做得很好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学生遇到的困境大都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联,我们虽然无法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很多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却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帮助他们丰富见闻,比如定期引进新闻报纸让学生自由观看或者从各种杂志中挑选适合少数民族学生阅读的材料,积极进行引导,让他们从见闻上发现这个世界的色彩,逐渐从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语言、习惯、态度等方面开始转变,成为一个善于阅读,喜欢阅读的学生。同时由于和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可以选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双语对话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方面的额差异,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用语习惯,同时又能表达教师对于学生的关切,具体做法则有:

1.语言需要在对话中体现交际功能

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的使用并不是很广泛,地方方言时常被学生带进语文课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少数民族的口语纳入课堂,并且鼓励学生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但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汉语言进行同样的对话交流,提高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在课堂中的地位能很好的创造有趣的课堂,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语言运用和探究的欲望和能力,交换用语也是在进行思想位置的互换有利于促进不同思想文化的认同,为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打下思想基础。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都需要提高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用汉语的机会很少,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等都不占优势,所以需要培训他们语言使用,教师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语言若不是地方少数民族语言,那么也需要进行当地语言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顺利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在语言上的差异,同时促进师生在生活中能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另外在思想方面开始重视语言的培训则能更加有力的开展语文阅读工作。这些培训开展的程度决定着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情况。

3.协调统一顺应课程变革

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主体思想,这就是学生的阅读需要成为了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重点的方向,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开展相关的阅读教学。

总之,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阅读兴趣需要先优化教学的新思想,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不利局面,并且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中的阅读需要展开阅读教学,既能满足了少数民族学生的阅读需求,又能增强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永红.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生活化[J]. 考试周刊. 2012(79)

第5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论文摘 要:在英语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将正向迁移理论引入其中,有效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从正向迁移理论的四个方面来论述该理论的内涵和应用效果,包括普遍语法、认知策略、无知假设、最小方案,以期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世界上虽然存在着多种语言,但每种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方式却有着相通之处,所以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也经常运用到迁移理论,也即通过已知知识去掌握未知知识的过程。语言迁移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负向迁移理论,二是正向迁移理论。负向迁移理论也叫干扰,是由于在学习外语中对母语规则的生搬硬套造成的错误或者不恰当形式。正向迁移是母语有利于促进外语学习和掌握的现象,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普遍语法的内涵和应用

普遍语法的正向迁移可以加深对所学习外语的深层理解,从而把握住语言学习的关键部分。人类世界中有很多语言类型,大部分语言从表面看都是毫不相干的,但是仔细研究语言的语法就会发现语言的相互差异性及其有限,更多的是一种相通性,这也是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已经掌握语言语法去学习另一种语言语法的原因。普遍语法的内容有所有语言都使用有限的离散语音,在此基础上再组成单词和句法成分,用有限的单词和句法成分又能组成无限的句子。每一种语言的构词法和语法之间都有一定的交集存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之中就运用到了已知语言的语法规则,或运用到了语言间存在共性的语法部分。

在英语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普遍语法的学习有效掌握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结构对应关系,将汉语的语法知识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对比加深记忆,并有效理解不同的语言现象背后的相通关系,提高学生英语理解和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观察英语句法成分和语法成分的构成与汉语的异同,并鼓励学生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英语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音的初期练习方面也可以根据相似的读音来记忆英语的读音,熟悉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标准的发音方式纠正英语的读音,这样能练就比较地道的英语发音。

二、认知策略的内涵与应用

认知策略是语言的学习和实际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观念对整个学习过程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认为母语对外语的学习具有干扰作用,那我们就会有意识地排斥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有利因素,发挥不了已有语言知识的积极作用。反之我们将母语对外语的学习作用看做是一种辅助认知方法,或者是一种语言策略和调解,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有效帮助我们尽快掌握外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英语的教育中我们可以一边梳理汉语的语言知识,一边讲解英语的语言知识,运用比较教学法,突出英语和汉语的相关性。这一点在基础词汇的认知上十分有效。不同国家的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都有相似点,这包括所用词汇的性质和语言描绘的顺序,因为人类的活动都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产顺序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道德认识和人论思想却又有一致性,所以两种语言中的凝固词通常的顺序都是相同的,遵循一种线性发展路径。我们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巧用这些内在规律去记忆和推断英语词汇,根据已知的汉语词汇去扩大英语的词汇量,比较着记忆又不觉得枯燥乏味,还能提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无知假设的内涵与应用

正向迁移中的无知假设的大概内容是,在学习外语中,我们会根据母语的习惯来推测外语的知识和运用技巧,这能暂时弥补外语知识能力不足以应付沟通的需要,求助于已有知识可以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我国的英语语言环境较弱,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很少应用到英语口语,即使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也还停留在哑巴英语的阶段,所以有意识地创设语言环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汉语交流中我们可以随时思考如何进行英语的转换,以促进英语语言的使用意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组织一些用英语交流的活动,假设自己身处于纯英语的环境中,克服实际交流的思维障碍。对于英语口语中出现的错误要引导学生加以正确认识,多数情况下是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而不是智力水平的欠缺,勿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表达错误并晓之以理,逐渐提高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四、最小方案的内涵与应用

正向迁移中的最小方案可以削弱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程度,重视学习过程的普遍性,弱化母语的作用,这就需要对母语和外语的基本语言情况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存储,在比较学习法中强化和突出外语的语法功能和相关知识,也就相对弱化了母语的功用。

最小方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使用汉语的人们用英语进行写作的时候都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汉语思维的迁移能够对英语语篇的逻辑构思和分析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即我们通常是用汉语的语法句法形式来调遣英语的单词和句法成分,短期内可以掌握英语写作的基本构成,但英语写作水平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所以要将汉语的思维的影响降到最小,不是压制汉语思维的作用,而是培养对汉语思维和英语思维差异的理解力和敏感度,在写作中能够进行迅速的思维转换,转换的速度越快,越不容易体现出汉语思维的而影响力,最终就能彻底进行英语逻辑的思考,这是正向迁移的学习效果。

第6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语言的使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工具性地使用,另一种即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是一种工具,这点毋庸质疑,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其当做工具使用,那么,语言的僵化就是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赋予语言新的生命。而这种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汉语的学生同样要具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结构、语法规则,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编写剧情。这种做法,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不再让学生成为等待老师点名发言的被动接受者,给予他们绝对的自主性,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对于学习汉语的热情,更是培养学生们自主运用中文,清楚、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与观点的能力。并且,在创作戏剧台词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语言接受者,而转变为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加工者。

二、增强教学与学习的趣味性

教育戏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毋庸置疑,要让学习汉语成为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激活学生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学生拥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趣味性,即是教师激活与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大法宝。正如吕必松所认为的一样:“保证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普遍显得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即便是对汉语有兴趣的同学,在传统讲授法指导下的枯燥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活泼新颖、符合教学趣味性原则的教育戏剧无疑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年龄特征等来选择一些学生们所关注、关心的教育戏剧剧本,这样,它能够不仅仅于教学上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于学生来讲,更带有强烈的游戏性质,轻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教育戏剧演出中,还可以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耳、口、四肢等多种器官,从根本上改变汉语课堂上死气沉沉的现状,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目的语,即汉语的主动性。从而通过教育戏剧,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每一分钟都变成一种享受。

三、教育戏剧能够巧妙的将文化教学融入其中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就在其著作《语言》(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可以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过程。因此,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另一种是将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当中去。前者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习者自己阅读,省去了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后者为当前大部分教材所采用,其课文本身就介绍某一文化习俗,效果也不错。但是,文化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努力融入目的语社会,即现代中国社会中来,而教育戏剧能够轻松地做到这点,毕竟戏剧是社会生活一个典型的缩影,能够不知不觉创造将文化“移入”的机会,从而,学生们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减少学生文化休克可能的同时也将文化知识转化成技能。

四、教育戏剧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说读写发展不平衡,是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是相互联系的,本应共同进步,但是,在具体实践当中,听说能力发展很快,其中听力发展尤其迅速,而相比之下,读和写则成为了制约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听、说技能在教育戏剧准备和表演过程当中得到的锻炼,自是不必多说(在第三点中已经进行详细的阐述),读和写的技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戏剧的准备阶段。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教育戏剧剧本不是要求学生仅仅通篇看一遍,更是要进行深度阅读,体会一字一句背后的意思,在以表演为前提之下,理解才是最主要的。而在学生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背景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伴一起创作编写剧本。这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办法。在一般的课堂上,学生写作仅仅是敷衍了事,没有太大的激情,那么自然就没有太好的效果,但是创作剧本则不一样,创作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演绎剧本。这就为学生反复修改、加工自己的作品使之完善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并且,在老师指导学生剧本的过程中,实时指出哪些句法不正确、词语搭配不当、词不达意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连接不符合汉语习惯等外国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实际上就是间接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写边学,相比起传统写作教学更易被接受和运用。

五、将教育戏剧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对于教师的三大要求

上述诸多教育戏剧带给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作用,均有一个前提,即是教师的能力。如果想要教学戏剧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当中发挥其最大功效,教师的能力是一个重要主导因素。因此,该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很高。在我看来,如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育戏剧老师,除了具备一般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而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更高的文化修养

教师应具备根据学生水平,编写突出教学重点的剧本的文学修养能力。当学生还不具备合作讨论、创作剧本的时候,教师就要担任导演、编剧的重任。教师要能够依据学生们的水平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剧本。现成的剧本虽然成熟,并且因具备很强的冲突从而具有趣味性,但是,如果作为教学戏剧的剧本,并不能突出其语言教学的专业性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每一课的既定语言目标、教学重点,而自己创作出一个突出学习重点并且富有趣味性的剧本,则是最好不过。不过,这就对承担教育戏剧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学修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二)一定的艺术背景或艺术鉴赏能力

虽然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上,戏剧仅仅是获得知识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排演出一出完美的教育戏剧,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演出的成果,增加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汉语的学习中来。因此,这个时候,教师的艺术鉴赏能力就尤其重要。能够适时给予学生除了汉语知识而外的艺术理念,在培养学生汉语能力的同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挖掘出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良好的组织管理

在进行教育戏剧的准备工作时,不论是让学生讨论编写剧本,还是单纯让学生阅读理解剧本,或是编排戏剧,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进行学习、理解、背诵以及排演,积极协调,不让学生们放任自流成为一盘散沙。并且,基于学生们的个性不同,如有些学生外向、活泼,表现欲望非常强烈,而有些学生则是内向、腼腆,不大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学生们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平均,从而造成两极分化,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公平获得相对平等的锻炼,教师的组织管理以及激励学生的能力必不可少。这点往深了说,实在是一门艺术,因此,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也非常的高。

六、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全面实施教育戏剧教学的三点问题与困难

尽管将教育戏剧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当中,能够带来诸多的、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是,作为这样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思考、探讨与解决。

(一)学生能否自觉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问题

在教育戏剧的准备过程当中,学生们进行讨论的时候,大多数还是用自己的母语来相互交流,这样,即不能有效达到教育戏剧本身所能带给学生对目的语———汉语的听、说、读、写全面培养效果。要解决这个难题,教师的严格要求与随时的巡查、倾听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的督促能够让学生们自觉地运用目的语进行讨论,老师给予适时地指导,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

相比起成年人来说,幼儿明显在进行戏剧表演的时候更加自然、大方。但是,当前现状是学习汉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对于能够促使人们发挥身体各个部位的能动性的戏剧表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欧美学生大多思维发散,并且课堂上非常活跃、积极,因此,对他们组织进行教育戏剧的编写排演会相对容易;然而亚洲学生的课堂表现则相比起来更加被动与内向,在进行教育戏剧的过程当中,则不愿意登上舞台,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表演,严重的还会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积极主动、性格开朗的学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而性格内向、被动的学生的锻炼机会则被主动放弃,久而久之,两极分化就会非常严重。因而,面对不愿配合表演的同学,教师的鼓励和引导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何激发起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的表演欲,从而达到教育戏剧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三)课时问题

进行教育戏剧教学的时候,课时问题是制约其成为主流教学方法的一大因素。从阅读到理解,再进行背诵,最后演出,这一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加上创作剧本以及反复修改、加工的时间。并且在此期间,教师还要不断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从而进行辅导。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即是充分的课堂时间的保证。如果某一个环节不到位,不仅不能够达到教育戏剧本身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将台词很好地背诵,那么,影响教学效果和演出效果就是必然的结果,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挫,严重的对教育戏剧这种教学形式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然而,现实状况是:课时是有限的,教学进度也是需要保证的,因此,如何能够在课堂上高效地进行上述过程,则是一个仍待解决的问题。

七、结语

第7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创新;韩语翻译课程;问题研究

一、韩语翻译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翻译是通过实践自己习得的一些东西,而不是固定于某一种方法技术来实现的。目前中韩韩中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体现在了韩语翻译课程中,以下对韩语翻译课程中中韩韩中翻译的问题进行总结整理。

(一)词汇的乱用

词汇是表达含义的基本单位之一。正确地使用词汇才能传达正确的含义。韩国的词汇曾受到中国词汇的广泛影响。韩国文字的构成中,汉字词占据了70%,这对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相对比较容易。随着韩文的不断发展,韩文中的汉字词与相对应的汉语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很多中国的韩语学习者在使用韩语时,会将汉字词与汉语混淆,造成在翻译中的一些误区。例如??这个单词的汉字词含义为“空港”,而将之翻译成汉语时“机场”更符合中国人的说话习惯。词汇的不恰当使用是目前韩语翻译课堂上的一大问题。

(二) 受母语的影响过深

母语是学习者最习惯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也是对学习者影响最深刻的一种语言形式。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很多学习者都会将母语和所学习的语言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快速地熟悉所学习的语言,但也会存在着一些缺点,就是不能完全理解所学习的语言。在中韩韩中翻译的过程中,很多韩语学习者都受到了母语汉语影响。在语序方面,中韩的语言顺序不同,韩语的语言顺序为主宾谓,而汉语的语言顺序为主谓宾。在母语顺序的干涉下,很多韩语学习者会在翻译方面出现语序的错误。在修饰语方面,韩语的修饰语较长,汉语的修饰语则相对较短,韩译汉的过程中主要将较长的修饰语分开来翻译。在母语的影响下,很多韩语学习者会直接进行翻译,这样修饰语部分会显得过于冗长。

(三)韩国文化知识的不足

在学习语言方面,除了要夯实语言基础,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达到一定水平后,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加强,丰富的文化知识使学习者更能扎实地掌握对方国家的语言。中韩韩中翻译课堂上,对俗语、歇后语等的翻译是一大难题。很多韩语学习者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词汇、语法的学习上,忽视了对韩国文化的学习,而韩国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俗语、歇后语等。每一个俗语、歇后语的形成都有一个韩国文化的由来。由于对韩国文化知识的不了解,学习者对俗语、歇后语特别的生疏,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四)标点符号的乱用

在语言的学习与写作中,标点符号是解读文章含义的重要要素之一。汉语的标点符号多种多样,在汉语写作与理解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韩语的标点符号也影响着韩文段落的含义。汉语与韩语两种语言有其各自的标点符号体系,部分符号有着相同的含义,例如“,”号,在汉韩语体系中都有着停顿的作用;但两种语言体系中也有不同的符号标志,例如表示句子结束时,汉语的标点符号为“。”;而韩语的标点符号为“.”。很多韩语学习者没有掌握好标点符号的使用,在翻译过程中乱用很多符号。

二、创新性解决翻译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列述了韩国语翻译课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下面从创新性的视角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意见,希望对解决上述问题有所帮助。

(一)加大韩国文化课的课时

目前开设韩国语课程的高校逐渐增多,其中主要以韩国语基础课程为主,包括语法、阅读等,在韩语学习者三四年级的时候也相对开设一些其他课程,如商务韩语、韩语概况等课程,其中也包含韩国文化课程,但这些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一周平均2-4课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文化课程的重视度,因此需加大文化课的课时比例,增加学生们对韩国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

(二)授课时增加韩语的使用

在韩语课堂上,大部分教师的授课语言为汉语。使用汉语授课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能更准确清晰地去理解文章或语法的含义,但课堂上汉语的过多使用也会降低学生对韩语的熟悉度,因此在课上教师多使用韩语授课,可以增加学生的韩语习得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韩语听力翻译等能力。

(三)重视韩语的其他基础知识

韩语课堂上最重视的部分就是词汇、语法的教授,但除了这些基础知识以外,还存在着如标点符号等其他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往往被忽略掉。韩语的标点符号没有汉语的丰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习者和教师在学习教授韩语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它的了解与学习。加强和重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韩语,增强学生的翻译能力。

三、结语

本文从韩语翻译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总结整理了韩语翻译课程中的问题,并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解决意见建议。韩语翻译课程是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的课程种类,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使用韩语。只有完善解决翻译课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韩语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庆云.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

[2]刘博杰.韩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调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

第8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因素 教学

前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大国的地位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无论是在经济建设上,还是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我国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而吸引大批的外国留学生选择了到中国留学,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了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就如同我们的学生到外国留学一样,要想融入一个国家的文化,首先就要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所以外国留学生到我国的第一堂课就是系统性的掌握汉语语言,这时对外汉语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呢,首先我们要在其教学结构方式上求发展求突破,摆脱原有的老套的教学模式结构,要结合生活背景、语言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其次我们要采用多元性的教学手法,结合听、说、读、写等多元化立体化的传输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他们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其如何成功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系统性的发扬对外汉语教学,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大家做一下系统的分析。

1.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1.1教学方式的结构性

当下对外汉语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让外国留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好汉语。在我国,对于对外汉语是近年来才逐渐重视起来的,但是依然采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配套设施,这直接导致了其观念陈旧,无法对外国留学生做到系统性的教学。所以调整对外汉语的教学结构已经是教好对外汉语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起步较晚,所有老师基本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具体的总结经验以及交流,这就导致了教学方面思路狭隘,卡在了瓶颈上。而在这个知识高速传播的时代,老一套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已经渐渐跟不上传播的速度,那种只关注一种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势必会被淘汰, 对外汉语所起到的作用它不仅是外国留学生的专业、也是其掌握我国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对其教科书的编写方面,不仅要加强语言方面立体性的完整,还要增加针对其专业性能,编写出适合的汉语教科书,这不仅是对其结构的调整,也是对其具有针对性教学的体现。所以在进行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以熟练适用汉语为中心、以其发展的专业为为培养重点、调整汉语只是运用当中的功能性、结构性,以针对性的结构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

1.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当中,不一定要以老师为主导,笔者个人认为,无论是对外汉语的学习,还是对外汉语的教学,重要点不是为了考试合格,而是外籍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本国语言,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不一定要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那种死记硬背的模式也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应该多培养学生的自主交流能力,上课的过程当中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丰富一下学生的生活文化,这样更有利学生发掘自身的乐趣,以乐趣与教学相结合,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正是现代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思想,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在课堂上编写故事,组织学生听音乐、看电影,不用逐字逐句的强调语法如何应用,而是以实际的听说读写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形成立体式的思维模式,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多样性教学模式。多样性教学的好处不言而喻,学生在接触生活的过程当中,就逐渐把自己融入到了一个圈子当中,事实证明,一个良好的汉语文化圈子,要胜过死套模式教学千万倍,科学表明,人类接受语言文字时的注意力只有百分之三十,而在几首具体影像立体模式的时候注意力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就表明,立体式多样性的教学势必能带给学生多样性的发展,只用本身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升了,才能摆正在其工作时熟练的适用汉语这一门语言工具,否则一个连基本语言都没有掌握好的学生,就算考试打满分,也无助于其工作发展需要。

2.做好对外汉语教学的决定因素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语言的教授和所依赖的语境联系起来, 而不能孤立地讲解语音、词汇、语法本身,教师要时刻心存“语境”, 这样才能找到一条语言教学的捷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国, 非汉语文化背景给学生的汉语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而汉语有其自身的特点, 汉语的意合性必然带来语言结构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必然在具体的言语情境中体现。因此, 对外汉语教学要在丰富的真实的语境中进行, 脱离语境就无法体现语言恰当、得体、成功的交际的职能。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 因此, 语言教学必须有“语境意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 除了语境外, 我们还要注意并善于从学生屡屡重犯的语病中总结出规律来。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语音、用词、语法等方面的毛病, 加以纠正, 而且还要善于分析学生出现某种语病的原因, 善于找到解决学生某个语音、用词或语法上的错误的突破口, 善于针对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毛病, 运用已有的汉语知识来作出明确而又通俗的说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汉字课加强中国文化的熏陶, 汉字本身就有十分丰富的文化积淀, 它与英、法、俄、西班牙等拼音文字不同, 是一种形体与意义紧密结合的表意文字。它起初就是一个个象形图画, 由这些字形就可知其所代的事物。对汉字学习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中华文化背景知识, 特别是汉字的文化内涵, 是帮助留学生增强跨文化意识, 更加得体有效地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快捷导入手段。

结束语:

通过分析表明,想要做好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广大工作者不仅要投入最大的热情,还要切身实际的融入到教学当中来,以生活当中的一切声色影像为基础,立体性的展现我国汉语文化的魅力,于此同时还要加强语言的分析,将其中语法清晰无误的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使其能够顺利的掌握汉语与其母语语法上的区别,这样更有利与外国学生的认知与发展,所以笔者呼吁各位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仅要加强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理念,还要增强自身的文化理念修养,完善语言教学技能,如此才能将我国的汉语文化传播的更为广泛,使我国现有的汉语教学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9篇:学习汉语语言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双语教学 母语干扰

一、外语教学法与双语教学

人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感到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语言学家曾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语言学家Brown(1987)指出:“母语在学习第二语言中起的是破坏作用,是我们习第二语言的过程所碰到的主要障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确也碰到了大量类似的问题。

中国学生在大学里学习英语,其母语早已根深蒂固。即使从小学四年级起开始学英语,由于学习的时间和内容都十分有限,又缺乏学习英语的大环境,其英语水平与汉语水平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个差别便是母语优势。这个优势,利用好了,对英语学习有正迁移作用;利用不好,就产生了负迁移作用,也就形成了母语的干扰。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母语优势远远大于英语,母语干扰就显得尤其突出。但是,只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教学双方都能正视它,采取办法有效地排除它,那么,不利因素就会转化成有利因素,英语教学就一定会卓有成效。

掌握一门外语的过程是不断获取外语信息,增强外语语感,同时又不断地排除母语干扰的过程。增强外语语感是学习的目的,排除母语干扰只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排除母语干扰可以促进外语语感的形成,从而提高外语水平,母语干扰会越来越小。

以维理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语法翻译法在教学内容上主张以语法为纲,从发音、词汇、词法、句法循序渐进,但它忽视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法自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用汉语为课堂用语教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汉语滔滔不绝地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学生从教师那里习得的只是通过汉语思维才能理解的英语语言知识,根本无法用英语去理解和表现思维的交际能力。用这种方法教学生,学生的英语语感十分薄弱,母语干扰就很大。

用经验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直接法或听说法去教授英语,反对以语法为纲,主张“全英”教学,对汉语采取完全排斥态度。这种“全英”教学,对创造外语环境,增强学生外语语感,无疑有很大作用。但是,大学英语精读课一般每周安排4学时,时间有限,“全英”教学所能输入给学生的语言材料也是有限的。况且英语里有很多语音、语言知识、大量的惯用法、名目繁多的语法规则,还有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理解,或知之不多,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使学生的听说能力、交际能力有所提高,但总的英语水平是不会太高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则无法自学、发展和应用。由此可见,用排斥母语的办法来排除母语干扰的做法也是不明智的。因此,我们主张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用双语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上既注重知识讲解,又注重技能训练。

二、外语语感的形成与母语干扰的排除

如前所述,外语语感的形成是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我们不妨从婴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中看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一个婴儿从来到人世间起到开口说话进行简单的交谈,大概要经过两年左右的沉默期。这期间,他虽然尚未开口说话,但他从母亲的动作及表情中,从身边所涉及的事件中了解母亲的意思,识别周围的世界,并从中吸收了大量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直到语言材料的输入量大到足够建立语言表达能力时,便能开口说话了。可见,大量输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对婴儿开口说话是何等重要。但大学生学习英语与婴儿习得母语有极大不同。婴儿习得母语前,头脑里是一片空白,不存在任何语言的干扰,而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头脑里却充满着牢固的母语,由于强大的母语语音信号系统的存在,要输入第二语言就比婴儿习得母语困难得多。这种母语强大干扰的排除就得有赖于教师积极主动地都用英语讲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输入大量可理解的外语语言材料。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如设立英语广播、举办“英语角”活动、开展英语竞赛、放映英文原文电影、收听电台英语广播节目、使用多媒体电脑软件等,以造成强的输入攻势,以保证向第二语言习得者输入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帮助他们形成英语语感。母语的干扰是多方面的,有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结构的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很容易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将一个英语单词与一个同义或近义的汉语单词绝对地等同起来。因此,排除语义和结构方面的干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available一词,其英语释义为“able to be got,obtained,used,etc.”教师在给出汉语意思的同时,可先给学生造句,例如:

1.Do you want this dictionary?It’s still available in the bookshop.学生可悟出此句中的available是“可以买到”的意思。

2.Professor Smith is not available now,he is busy.学生可悟出此句中的available是“可以会见的”意思。

3.My car is not available,it’s being repaired now.学生可悟出此句中的available是“可以使用的”意思。

在操练过程中,围绕available一词向学生输入了大量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在增强英语语感的同时又排除了母语干扰。

三、充分利用母语优势,增强外语语感

外语语感的增强除了向第二语言习得者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充分利用母语优势,对外语语感的增强也有积极的意义。

在表达方面,遇上英语与母语差别较大时,先用英语释义,再译成汉语,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英语语感。例如:

All of them are not party members.

他们并非全是党员。

He only wanted nothing but to stay at home./He only wanted to stay at home.

他只想呆在家里。

She is anything but a teacher/She’s not a teacher at all.

她压根儿不是教师。

My car is out of order/My car is not available.

我的车子坏了不能用。

There were believed to be about two million shareholders in this city./It was believed that there were about two million shareholders in this city.

据说,这个城市有两百万股民。

在语法结构方面,遇上英语与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较大差异时,适当地进行一些汉语比较,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例如定语的表达,英语既有前置定语,又有后置定语,而现代汉语只有前置定语没有后置定语。这一点要向学生讲清楚,例如:The great frontier is the exploration of human potential,man’s seemingly limitless ability to adapt to grow,to invent his own destiny.(College English Book Ⅲ,Unit 6)(现今最大的研究领域是探索人的潜力,探索人类似乎是无限的适应能力、成长能力和自行设计自己命运的能力),从这句话的英语与汉语译文比较可以看出,英语的后置定语被汉语译为前置定语,汉语中的中心词一般在名词词组的后面。通过比较,学生可以逐渐领略到英语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