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瘫痪病人康复护理范文

瘫痪病人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瘫痪病人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瘫痪病人康复护理范文

        1  观察要点  

        首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抑郁、焦虑、狂躁行为、外表淡漠等,以便对症处理,对言语障碍的患者要注意体态语言、手势、眼神的理解,满足其需要,注意饮食护理,以及药物的副作用。注意观察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思维、注意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以便制定正确的训练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并注意其有无癫痫的发作及时作好防范。

        2  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  对有情绪、行为障碍的患者,应多与患者交谈,并应用行为矫正疗法对患者进行系统脱敏治疗,使患者学会放松自己,逐步的消除焦虑、恐惧与抑郁,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接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树立对生活的兴趣和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

        2.2皮肤护理  对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h翻身一次;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一软枕或海绵垫等;应经常保持病人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经常用温水擦洗皮肤,经常给病人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供给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食物,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以维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如果出现局部瘀血、红肿等早期褥疮的症状,首先寻找受压因素,解除压迫,防止进一步恶化。 

        3  功能恢复

        3.1肢体瘫痪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注意保持各关节的功能位置,维持合理,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预防关节挛缩和足下垂。对于肢体瘫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耐心和自立自强的信心,让病人了解锻炼会使肢体肌肉不萎缩,关节韧带不强直有希望恢复生理功能,坚持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范围由近到远,由被动到自主运动,直到完全恢复。只有依靠自身长期不懈的锻炼,循序渐进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1]。

       3.2语言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可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口语的训练是从提高听理解力开始,如准备一些图片,说出单词名称,让病人指出相应的图片。随着病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可适当增加图片量,这样通过反复刺激可激发大脑语言功能代偿,使病人做出反应,然后从单音字训练开始,逐步向简单句子过渡,可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恢复,经常收听广播、音乐对训练听力、语言发音有一定帮助,逐渐恢复日常用语的表达能力。

        4  其他康复治疗方法  

        作为整体康复的综合考虑,病情稳定后,可对脑部及瘫痪肢体进行物理治疗。对脑部病灶的理疗,有利于脑部病灶的吸收,消散及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常采用碘离子直流电导人法和超声波疗法,对瘫痪肢体的理疗可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降低肌张力,促进功能恢复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常用超短波治疗痉挛肌,电刺激疗法中频电疗法、水疗等均有一定作用。针灸对肢体瘫痪和语言障碍有一定疗效。除体针外还可应用头针、电疗等,按摩、气功等对瘫痪肢体也有一定效果[2]。

        目前,对肢体瘫痪的治疗还未找到更理想的方法,颅脑损伤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是非常重要的,病人的康复是一个缓慢而艰巨的过程,康复护理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肢体瘫痪病人康复护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对康复护理的正确认识问题。同时还需要人为资源、经济资源、设备条件和家庭、社会的广泛支持以及病人、家庭、医师、护士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病人在身体状况、个体活动水平和社会参与水平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

参 考 文 献

第2篇:瘫痪病人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中医护理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第3篇:瘫痪病人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APN排班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510-01

优质护理是指对于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进行护理服务中注重礼貌、礼仪、礼节,讲究仪表、言谈,执行规范操作。它是护士主动、热情、周到服务的外在表现,是患者在精神上能感受到的服务 [1]。2010年3月我科作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的第一批试点病房,通过采用APN排班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11月入住神经内一科的患者80例,将2010年8月~9月试点病房筹备期间的病重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10月~11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重患者4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功能制加部分小组制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推行APN排班模式。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意识障碍的程度、ADL量表[2]评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 排班方法 病房核定床位36张,加床20张。对照组配备16名护士,分为3个责任组,每组4人,分管12~19位患者,另设行政班3人、健教班1人,白班每组2人,中、夜班每班1人在岗,入院时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上的护理级别落实治疗及护理工作,包括治疗及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由健教班专人完成;观察组实行APN排班,A班(7:30Am~4:30Pm),P班(4:30Pm~0:30Am),N班(0:30Am~8:30Am)。配备25名护士,确保每位护士最多负责8名患者,其中,高年资护士分管危重患者,低年资分管病情较轻病人;P班和N班每班2人在岗,夜间另配辅助班1人(4:30Pm~10Pm 6Am~8:30Am)以保证晨、晚间护理时的人员配备;行政班3人、配药班1人,无缝隙的落实患者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完成管床患者所有的治疗、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及全程健康教育工作,并对每位患者实施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根据ADL量表进行躯体生活自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生活自理状况,协助、帮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

1.2.2 评价方法 采用第三方问卷法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同期护理质控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来比较护理服务的效果。①基础护理合格率。实施1周后进行评价,随机抽查3例危重患者,评价标准以2010年1月22日卫生部颁布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为依据。基础护理的合格率计算为:基础护理合格人数/抽查基础护理人数×100%。②两组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患沟通、治疗护理的主动性、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质量等5个方面的16个条目,分“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单项选择,单份调查表满意条目≥90%视为满意。③护士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我院自制的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对APN排班模式是否满意,包括人员结构、人员搭配、排班方式3个条目,分满意、不满意进行单项选择,所有护士参与无记名调查,护士满意度为:护士满意人数/参与调查人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行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患者出院时进行针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方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平均满意度为85%,观察组为99.8%,两组比较,χ2=4.50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为82.5%,观察组为100%,两组比较,χ2=5.636,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对对照组的排班模式的满意度为90.5% 对观察组排班模式的满意度为 χ2=100% ,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首先通过改变护理排班模式,实行APN排班,分床到户,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患者入院时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介绍,由责任护士完成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治疗、护理及全程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护士对管床病人的病情有一个动态的了解,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可有针对性的对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从而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这是我的病人,她是我的责任护士”,护士与患者之间加强沟通交流使得护患关系更和谐,充分发挥责任护士与医生及医技部门的协调作用,使患者更有归属感,同时,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提高。

其次,合理的配备护理人力资源是保证APN排班顺利进行的保证。根据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危重病人数、等级护理工作量、治疗业务配合要求等科学核定并配置护士人数[3],神经内科危重病人多、瘫痪病人多,因此,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任务重。不同专科护理操作耗时不同,护理人力配备不能简单以床护比衡量,应按不同科室实际护理时数配备护理人力[4]。传统的排班模式,新老护士无法固定搭配,工作阅历浅的护士遇到急救时难免产生紧张、无助的感觉[5]。APN排班后,通过弹性排班增加了晨、午、晚间护理时段的护士人数,特别是夜间护士人数,使得夜间执行医嘱时两人查对得以落实,从而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每班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小组成员既相对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护理任务。最后,还需要医院领导的重视及后勤保障系统的全力支持。

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是让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患者满意,同时还应让护士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夯实了基础护理,APN排班保障了护理安全,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丽红,何细飞.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创建[J].护理学杂志,2010,25(21):17-18

[2] 姜贵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8-39.

[3]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