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城市空中森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空中森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空中森林

第1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2016年4月22日下午,其设计者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先生再次来到现场,出席其新书《一座垂直的森林》中文版会。

其实这本由同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博埃里新书,不仅仅是中文版。精确地说,应该是中英文双语,外加图文并茂版。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就是一件装置艺术品。恰如当天与会的《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所言,“意大利人对艺术品质的追求,在图书出版领域也充分体现。”

《一座垂直的森林》,主要解读的是博埃里的作品――在米兰的天空下,冉冉升起两栋披着植物外衣,具有生命的高层建筑,大名就叫――垂直的森林(Vertical forest)。它们不仅仅是供人类栖息的建筑,还是其他生物诸如鸟类、昆虫的家。

这一项目在2014 年获得IHP 国际高层建筑大奖之后,又荣膺2015 年CTBUH 世界最佳高层建筑大奖。

米兰的垂直森林是否有可复制性?是否能将钢筋水泥的城市变作绿色森林?且听米兰理工大学教授、前米兰副市长、2015 年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博埃里教授和他的朋友们娓娓道来。

走向未来的空间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信息量极大,适合所有关注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和未来生活方式的人士一读。”这是书的版权页上的一小段话,算是推介,也证明了这本书的作者虽是建筑艺术领域的顶尖专家,但他的创意完全可以和普罗大众分享。

作为一幢革命性的建筑,垂直森林诞生在时尚设计之都米兰,是并不意外的事。其竣工于米兰世博会前的2014年10月17日。从2011年开始建造而论,这一对世界首例绿色公寓姐妹楼建造周期是3年。但假若从2007年博埃里动心起念算起,其孕育期,长达7年之久。终于,高度分别为365英尺(约111.25米)和260英尺(约79.28米)的楼房落成了,人们看到的是沿着外墙体层层种下的共730棵乔木、5000株灌木和1.1万株草本植物。

说起如何想到设计垂直森林,博埃里直言:“那源于一次植树活动。当时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将平铺的森林立起来,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建造一处人与自然共同的家呢?”

其实,有这样念头的人又何止博埃里一人?生活在上海的人们,但凡1970年代之际与之前出生的,谁又没有这样的记忆呢――那爬山虎攀爬到二楼、三楼的水泥墙上,绕着窗框慢慢向上生长。这样的生长周期虽然漫长,乃至诞生了一句上海骂人的话“牵丝攀藤”,形容一个人动作太慢,但爬山虎的韧性强,每每能从春季萌芽,长满一个夏天。

如今,仍能看到零星的老建筑上有这样的景况。比如位于天目东路80号的上海铁路局大楼,每年夏季外墙上的爬山虎都能爬上三楼甚至五楼。

但问题是――首先,爬山虎上墙,只能保证一季的绿色,同时在诸如枝叶修剪、防虫等领域无法深入展开。最重要的是――爬山虎不可能攀爬到几十层楼上。而且,爬山虎只能保证楼宇的一部分绿色,而无法做到灌木、乔木、草本植物等等组成一个微型生态圈或者说一座垂直的森林,更无法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正因为有了爬山虎,让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更能理解博埃里,爬山虎影响到如今人们对垂直的森林的接受度。

与单一的爬山虎不同,博埃里的理念,贯穿到垂直的森林中,是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理念、建筑理念成为现实的一个过程。

如今的垂直森林,甚至催生了一份颇具幸福感的职业,亦即“空中园丁”。他们每隔四个月才工作一次。其幸福感从凌晨4点开始,不仅能从高空森林中见证整座城市的苏醒,还可以在数千棵树木和植物间攀援、下落,帮植物枝条修理身姿,顺便叫醒蜗牛、甲壳虫和鸽群……。那就是所谓“空中园丁”。不仅仅要懂植物学、园艺,更要学会在空中保护自己。他们要在楼顶牢牢固定好安全绳,然后在不同楼层间的阳台上跳跃,逐层而下。

在完成工作以后,《一座垂直的森林》中英双语版的编辑吕炜如此感叹:“步入近现代以后,建筑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一样突飞猛进,我们往天空伸展,我们往海上筑路,老去的建筑崩塌,而更多的新建筑在崛起。建筑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从矮到高,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直线到曲线。但是当太多的钢铁巨塔插向云端,水泥路面铺满脚下的时候,一个个物种开始消失,天空和海洋开始褪色,环境越来越糟糕和陌生。我们突然发现文明的进程似乎已经偏离了航向,人类在迈步向前,而大自然退向地平线的远方。在当今,城市的发展模式抵达临界点,舒适度生存度急剧下降,人造的环境又怎么比得过上帝的作品?我们不可能拆毁城市驱散人群来返还大自然的原貌,但任何族群的进步发展,都不应该以破坏和牺牲为前提。”

在吕炜看来,在清晨的鸟鸣声中醒来,夜晚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入眠,假如室外还有个长得像罗伯特・巴乔般的意大利男人在空中修剪树枝,那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更是面向未来的生活。

而如今博埃里的垂直森林,很可能将是建筑艺术领域走向未来的一种尝试,甚而成为未来建筑的一个重要流派,影响到更多人。

灵感来源于艺术家植树项目

博埃里所谓“一次植树活动”,亦即一座垂直的森林之灵感来源,往深了说,源于1972年。这在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仔细回忆。

博埃里如此写道:“1972年,我16岁。那时候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在米兰城,我所生存的的城市街道上,出现了一位怪异人物的踪迹。他就是奥地利艺术家百水先生。他手握着一棵树苗,宣扬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建筑理念:围绕着树木,建造房屋、庭院和房间。”

那一次,博埃里看到在离斯卡拉歌剧院仅几步之遥之处,百水先生手握着一株橡树苗,进行一个关于有机建筑的实验。作为高中生的博埃里,正在米兰的同一条街道上,在国会门口,参与左派社会运动的示威活动。“但那时,我并不是为了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确切地说,是为了社会不平等、教育权利和‘帝国主义’那一类更重要的问题在抗争。”博埃里事后如此解释。

然而,在做成垂直的森林之际,博埃里已经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策展人、评论家及教育家。2011 年至2013 年,他担任米兰市副市长,主管文化和时尚,并是2015 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也是该世博会“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的主题命题人。

如今的博埃里先生同时是米兰理工大学城市学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荷兰贝拉罕建筑研究所、莫斯科斯特来卡等国际著名建筑院校。2004 年至2007 年,他曾担任《Domus》 杂志主编。那时候,他来到同济大学访问,与中国《时代建筑》杂志主编支文军成为了好朋友。后来,支文军成为了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并力主引进博埃里的著作。支文军透露,博埃里的相关著作正在同济大学出版社接下来的出版规划中,未来将有更多博埃里的书的中文版面世。有意思的是,支文军在博埃里新书会上的身份,又一次回到了《时代建筑》主编的位置。

从博埃里与支文军长达十多年的友谊可以看出,博埃里喜好交游的性格,让他的作品能够更好地面世。支文军在会现场则表示,这本书的出版对中国城市建筑来说,意义重大。

米兰垂直森林项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项目,而是由植物学家、昆虫学家、风动力学家和材料学家联合的科技团队构筑而成。

博埃里还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垂直的森林完工后,博埃里建筑事务所从与建筑依存而生的动植物的角度讲述了七个童话故事。其中之一――筑巢的鹦鹉一家。其最初并没有受到屋主的欢迎,但是在它们的宝宝诞生后,有了新的变化,它们自述道:“楼上的卡斯托迪家和塞雷蒂家,照顾着我们孩子的成长。我们看到他们,有时会在我们进食的时候,悄悄拨开窗帘盯着我们看,只是为了不打扰我们。”

从米兰到上海

说起垂直的森林之诞生,博埃里回忆:“2007年初,在新兴石油与金融资本的摇篮――迪拜,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建造一栋四周被树木环绕的塔楼。当时,作为《Domus》杂志的主编,我正在跟踪报道这座正疯狂建设摩天大楼的沙漠城市。所有的建筑表皮都由玻璃、陶瓷材料或金属构成。所有的建筑都反射着阳光,成为一个个巨大的加热器,炙烤着空气,炙烤着地面上的行人。当时,我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任教。扎埃拉・波罗在哈佛的一份校刊《哈佛设计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中提到,2000年后新建的高楼中有94%的建筑外立面被玻璃覆盖。玻璃表皮、金属外观及人造矿物立面的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

从2006年开始,博埃里接手为米兰市中心设计两栋塔楼。因为迪拜之行,博埃里产生了至今他仍认为是“一个冲动怪异的想法”――创造两栋生态友善的塔楼;它们不被玻璃,而是被树叶覆盖,不仅是灌木的树叶,更重要的是乔木的树叶。

博埃里在会现场表示:“之所以米兰能诞生垂直的森林这样实验性的建筑,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米兰,作为一座历史城市,对未来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而垂直的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感觉,是综合的复杂性空间。”

如今,在上海九江路501号,我所见到的九江路“德必外滩”项目改造,颇有博埃里垂直森林的理念。在不变更原有遗迹面貌的同时,将建筑打造成充满生机的绿色地标。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采用了多种中意文化交流的构想。这些构想在空间设计中互相共鸣,营造了与建筑外观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建筑的大堂被完全打开,而大堂内部采用了定制的玻璃柱,完美连接了中庭四周,光线透过这些玻璃竖柱,干净地洒在中庭中,如同著名的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Terragni)希望为但丁纪念馆设计的天堂玻璃柱一般。这种具有“透明建筑学”的处理方式,为整个建筑营造了一种近乎“纯净”的体验效果。

作为《一座垂直的森林》一书的中文版译者――胥一波,是米兰理工大学空间规划学博士。他的本科学位是同济大学建筑学,然后在米兰理工大学修读硕士、博士,在海外期间曾任职于米兰的齐诺・祖奇事务所(CZA),鹿特丹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目前是博埃里建筑事务所(SBAChina) 中国区合伙人。可以说,胥一波深受博埃里影响。提及博埃里的作品,胥一波感叹道:“在我们中间总有一些真正的勇士和智者在思考未来,而这些对未来的美丽描绘就应该被一一呈现。”

第2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湖北省宜城市城关中学七(12)班

吴建制

大森林是动物们的家。“啾啾啾。”是小鸟在吟唱大森林的幸福,“呱呱呱”是小青蛙在歌颂大森林的和谐……小鹿欢快地奔跑,小鸟自由地飞翔,棕熊憨厚的微笑。多么美丽的家园!

一天,我自由的在瓦蓝的天空中飞翔,看见一大批四脚动物和各种机器行走在大森林的边缘。我没有太在意。“飞飞,飞飞!”灵灵挡住了我的去路,“飞飞,听说今天晚上要举办森林歌咏比赛,你嗓子这么好,去参加吧,冠军是一大桶虫子呢!”

哇,一大桶虫子,要够我吃一个星期呢!

“今晚什么时候开始?“我迫不及待地问。

“八点三十分准时开赛!”灵灵说,“拜拜,我走哪!”

我在天空中一边歌唱一边飞翔。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森林歌咏比赛在森林中心举行。各种小动物都在这儿。兔子兄弟在洞里捉迷藏,飞鼠小兵在树枝间穿梭。这次大赛的主持人是德高望重的白马大叔,参赛选手有小夜莺、杜鹃、小青蛙、小跳鼠等等。

比赛在小夜莺的甜美嗓喉中拉开帷幕。

“各位动物们,现在,我们森林歌咏比赛正式开始!”白马大叔清了清嗓子说。

第一个上场的是杜鹃,正当大家鼓掌的时候,一声尖厉的枪声划过天空。

“快跑!”白马大叔赶紧说,“大家跟我来。”

一大群动物跟随着白马大叔浩浩荡荡地向东北方向前进。

几声枪声响过,几只小鸟便应声落下了。

到了安全地带,白马大叔说:“我们的领土被人类侵犯了。”

人类?难道就是那些四脚动物?

“我们必须向大瀑布进发!”

说完,我们浩荡地向大瀑布进发。

第3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城市是人口、商业、工业、交通高度集中的区域,由于人类的活动和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城市气温比周围郊区气温高,这一新现象就称为“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最早见之于科学记载的,是1818年英国出版《伦敦气候》。作者L·赫华德对城市气候的两大发现,就是伦敦市中心气温比郊外高(各月平均分别高0.5℃—1.2℃),以及城乡温差夜间比白天大。随着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稠密化,“城市热岛效应”变得日益突出。

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因素及危害:

城市热岛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因素综合形成:①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大量人为热量喷发。②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造成的地表风速小且通风不良。③城市绿地的缺少。④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排入大气,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及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增强。据统计,热岛的80%归咎于绿地的减少,20%才是城市热量的排放。由此可见绿地对城市的重要性。

城市热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①“热岛效应”引起自然环境和植物生态发生变化,夏季城市更加闷热,“热岛效应”使大气中的粉尘增多,威胁市民的健康。②“热岛效应”的产生不仅使人们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中暑人数增加,夏季高温导致火灾多发,加剧光化学烟雾的危害。③产生热岛效应后,阻碍城乡空气交流,新鲜空气进不来,有害气体排不出去,烟尘、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便会在地表空气磨擦层长时间滞留,形成灰蒙蒙的大气状态,诱发多种疾病。

利用绿色植物,减缓城区热岛效应的方法和措施。

城市绿化建设应遵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绿化、规划、环保、城建部门联手,使过去的“见缝插绿”变成今天的“规划建绿”。在规划建绿中,依据生态学理论,结合大型城市的特点,逐步形成平面绿化和空间绿化相结合,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化同步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大型城市绿化发展特色,具体方法和措施如下:

(1)加强绿廊建设由于道路处于交通污染严重的环境下,更应进一步加强对道路绿化的建设,道路绿化带及河流绿化带属于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廊,直观地看,廊道(绿化带)的树冠阻挡了阳光和风,达成了微环境条件,除改变小气候外,还起分割屏障,连通的作用,在规划市区外缘,根据地形和可能条件,设置营造宽展的城市防护林带,并和邻县的农田防护林网相联结,在规划市区内,要在居住区、集团之间营造隔离林带,特别是工业区和居住区必须尽可能设置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林带。在这方面,上海市已做了不少努力,提出并着手建设长97km,宽500km的外环线绿化带,并且注意绿色廊道的相互连通。这样,夏季就可以利用绿色廊道引凉风入城,消除一部分热岛,而冬季,大片树林可以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2)在市中心创建大型绿地——“绿心”大型绿色地带给我们最大的生态效应——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气象专家认为,绿地是城市的天然的“空调”和“空气清洁器”,夏季林区的太阳辐射量为非林区的66%,平均辐射温度可降低14.1%。的街道气温如40℃的话,公园林地可降低5.64℃,仅为34.36℃。例如,在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是上海“热岛效应”最强的地区,而三区的交汇处更是一直受到气象部门关注的“特高温区”,在此规划建设延安中路大型公共绿地等于为城市打开一扇“天窗”。一期工程竣工后,市气象局对该地块测试表明,在7、8、9三个月间,白天气温与同期相比,平均下降0.6℃,晚上气温平均下降1℃多。有专家推算,面积7万平方米的延中绿地一期工程在每小时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385台两匹空调的工作量。目前,面积23万平方米的延中绿地已经建成,缓解“热岛效应”的范围达到4.5平方公里。可见,延中绿地的建设对缓解上海市中心“热岛效应”已经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并且在上海建成的和在建的绿地中,面积过万的信手拈来,7万平方米的徐家汇公园,10万平方米的陆家嘴中心绿地,13万平方米的虹桥花园,23万平方米的延中绿地,140万平方米的浦东世纪公园……这些都是上海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中心城区热岛效应,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所作出的重大措施, (3)加强屋顶绿化对城市屋顶进行绿化是美化城市环境,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有力措施。如果从空中向下俯视城市,大都是“素面朝天”的水泥屋顶,很少见绿。这样的屋顶对光热日储夜放,不仅使江城夏季燥热难当,而且空中俯瞰,更是有碍观瞻。很显然,屋顶绿化潜力巨大,可以成为城市绿地的重要增长点。其对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城区热岛效应以及美化城市的环境景观,改善生态效应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屋顶花园在国外已不再是“空中楼阁”,美国芝加哥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正推动一项屋顶花园工程来为城市降温,日本东京明文规定:新建筑与地面面积只要超过1000平方米,屋顶的1/5必须有绿色植物覆盖,否则开发商就得接受罚款。国内深圳、长沙、兰州等城市也把城市楼群的屋顶作为新的绿源地。(4)发展针对性强的垂直绿化,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要下大力度继续拆墙透绿,把绿色亮出来。广泛栽种爬墙虎、常青藤等攀援植物,研究材料表明,有垂直绿化的墙面表面温度比清水红砖表面温度低5.5℃~14℃,并且可减少墙面热辐射1464千卡/平方米·小时。

充分利用绿色植物来减缓城区热岛效应较典型的例证就是广州市。广州城外远郊森林围城,市区绿化遥相呼应。从“一年一小变”开始规划建绿、动迁造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环城围绿……地面绿化的同时,空中也建设立体性绿化。技术人员根据对遥感影象图和城市气象观测数据综合分析发现,近几年来,广州城区“热岛效应”已有减弱迹象,温差大于1.2℃的热岛面积已停止扩大,温差大于1.6℃的热岛面积已有缩小趋势,闹市区的“热岛效应”明显降低,特高温区减少。

总之,各大城市应当应用“生态系法”,以减缓热温为主,规划生态轴、生态绿心、生态环和放射生态走廊相互联系的“环状——放射”型框架结构,创造新的城市绿地体系。并运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资料的热岛分布,因害设防,在中心城区按照服务半径和防灾、消防功能要求布局绿地;按城市组团要求设置结构性绿地;在主城造人工森林、绿色廊道 、楔形绿地成为新鲜空气的库地和通道,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形成树木成荫、成林、成片、成景,碧水蓝天的空间绿色城市。从而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卢大远,万远翔等著。城区热环境污染.武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2】 缪义民,赖宝清著。对屋顶绿化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认识与探讨。中国园林.2001(4)

第4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关键词: 宫崎骏动画;环保理念;环保价值;自然;并存

0 引言

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已经影响到当今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已经适应了以往农业文明下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讲,传统的道德和伦理依然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内心。在新的环境下,特别是城市文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环保问题,这也是诸多文艺家所关注的现实问题,进而他们希望通过用艺术的方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宫崎骏正是一位善于用艺术作品来表达思想的艺术家,在他的动画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宫崎骏的环保理念有五个层次:关注、忧虑、困惑、回归和反思,这是他对环保问题的独到见解。宫崎骏在动画作品里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表达着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的珍视与渴望。

1 关注自然

日本地处狭窄的海岛,土地贫瘠,资源相对匮乏,但是它却是一个森林大国。日本国土面积仅3778万公顷,森林面积却有2512万,森林覆盖率高达66%,其中的48%是天然森林。这就意味着日本全部森林的1/3是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的原始森林。森林,在日本人心中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森林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森林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的寄托,已经深入到每个日本人的血液里。日本人将这种森林文化与结合,衍生出一种森林信仰,他们认为树木是神所附体的地方,神圣的地方不能没有森林,森林是不能随意砍伐的。宫崎骏深受森林文化的影响,在他的动画作品中,森林、大树这种代表大自然的符号反复出现,宫崎骏用郁郁葱葱的“森林”象征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用树木的枝繁叶茂象征着人类旺盛的生命力。

动画电影《风之谷》是宫崎骏一部关注自然的影片。他幻想在产业文明崩溃1000年后,人类的文明因“七日之火”而消失殆尽,地球上森林变成了可怕的腐海。腐海里生活着成群结队的巨虫、参天的古树、色彩斑斓的植物和漫天飞舞的孢子。这里看上去很美,可人类无法在这里生存,因为巨虫可以吞噬人,孢子有毒。地球上仅存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腐海的一角“风之谷”里。“风之谷”里没有发达的现代科技,也没有现代社会沉重的污染。这里的全部动力来自于对自然风的利用,也靠海风的吹拂挡住有毒孢子的飞入。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幸福快乐的生活。人类回到了最初原始的状态,回到了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境地。这种平静的生活来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尊重。而可怕的腐海其实是由人类的污染所造成,自然对人类野蛮行为的惩罚。宫崎骏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灾难主要是由人类自己的活动所造成的,只有尊重自然、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摆脱困境。

2 对环保的忧虑

工业革命以后,日本社会和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工矿、交通、农业急剧扩张,人类对自然的直接依赖开始减弱,开始大规模地开发自然,日本天然的森林植被遭到极大的破坏,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重点表现了科技和工业对自然的破坏,同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深深的忧虑。

动画电影《天空之城》是以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为故事背景。影片中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黑漆漆的矿洞、飞空艇、橡泥塑的机器人等都体现着这一时期的味道。宫崎骏用科幻式甚至有点神话的手法设计了一个超越地上文明不知几千年的空中文明之城——天空之城。主人公希达的祖先很早就离开了这个科技发达的天空之城,在地面上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希达在善良勇敢的男孩帕索的陪同下,寻找自己失落的故乡,几经波折,他们到达了天空之城,希达终于明白人类离开天空之城回到地面的原因。在与穆斯卡争夺飞行石时,希达感慨地说:“如今我明白拉普达灭亡的原因,如谷之歌,扎根土里与风共存、与种子越冬、与鸟歌颂,尽管有可怕的武器,操作很多可怕的机械人,离开泥土就活不成。”这句话很耐人寻味,也表达了宫崎骏的环保理念: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和人类如何发展,人都不能离开自然,不能离开孕育人类的土地。人类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扼制生态的恶化,保护生存的环境,人类自己才能够平衡、和谐的发展。人与自然的主题在此进一步体现。最后,拉普达解体,而使拉普达漂在空中的巨大飞行石结晶载着拉普达的生命之树,上升到天空的尽头……。宫崎骏在影片最后埋下伏笔,同时告诫人们:在机械和钢铁的世纪里,面对着的其实是未定的将来。暗示着他对于未来的忧虑: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是否还有能力控制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回归自然

第5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近年来,报端屡见:无数的树木被砍伐,无数种动物濒临灭绝,臭氧层出现一个又一个空洞……地球原本美好的环境不复存在,从而引出一个严肃的话题——人类面临了自己的生存危机,被逼着去寻找除地球之外的人类第二家园。

古代的人类也许是还匍匐于自然神、宗教的脚下,对大自然无能为力。但自从英国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第一次认识了自身的潜在能力,俨然以大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他们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改造大自然,毫无顾忌地开发大自然;他们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量砍伐森林,为发展工业而大量开采石油,为获取劳力而大量繁衍后代。虽然经过如此作为,科技迅速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其代价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在经受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无情摧残,日、德、意等国为夺取世界资源和市场发动战争之后,人类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空气污染,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又导致两极之冰雪慢慢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有理由去寻找一个没有遭到破坏的第二家园。

当然理由还不仅在于此,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必定会污染环境、耗用资源。发展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当地球上的资源耗尽的时候,人类将怎样生活呢?当前土地资源的有限与紧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要,土地资源作为一种很有限的资源正在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怎样才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我国来说,由于森林的被无序砍伐,大西北可耕地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正以每年60多平方千米的增长速度在侵蚀土地。由于森林无序砍伐,同样造成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得黄河在下游地区的洛阳附近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上河”。再加上近年来城市周遭的农村城市化,在原本肥沃的土地上建起了公寓别墅,致使沃土良田大量消失。这是人们在为自己日益增长的人口寻找出路,可这是长久之计吗?失去了肥沃的土地,向哪里要粮食去?向沙漠?向国外?其实人们正走在一条日益艰难的孤独的小路上。看起来是成功,其实都是一个一个的失败。奉劝我们的某些领导者和土地开发商们,不要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一时的私欲,想想人类的后代该怎样生活吧!

再让我们抬起头来看看这日长夜大的城市吧!高楼大厦越来越多,越造越高,近百层的并非独一无二,至于二三十层的,一幢幢,一排排,气派非凡。这是人类为改善生活质量的另一绝作,是为了解决我国的直接土地居住面积不能满足人口增长速度这一难题而借助空中楼阁来填补空缺的好办法。然而这样做真的是改善了生活质量吗?生活在这样的水泥森林中是否压抑?当年“9•11”事件中被毁的姐妹楼为什么不恢复原状?楼层高度是无限的吗?再者,成批的高楼大厦所造成的热岛效应对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不得不使我们的决策者决心限制高层建筑的建造。 扩大城市居住面积,向空中要面积,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然而,这也是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因此,无论从环境问题,还是资源问题上以及居住面积上来考虑,我们应该积极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家园。

——也许这并非杞人忧天。

第6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广州是一个拥有2200多年历史、人口超过1000万、面积达7434平方公里的特大型城市。历来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文化名城和经济重镇。

同时,广州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国民经济以年均14%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经济总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050.78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突破1万美元。

面对大好形势,广州的决策者们没有陶醉。相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他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排头兵”的标准审视自己,以超前眼光和过人胆略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生态文明新广州,并为此付出了艰巨努力。

2002年,他们便按照“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确立了“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发展理念,制定了《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把发展城市林业、改善城市生态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始着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森林生态体系。

近几年来,“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成为了广州市上上下下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这个战略,使得城市森林建设全方位推进,全市森林总量不断增加,森林布局渐趋合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一个崭新的森林羊城新形象日益清晰。

让我们用长镜头去扫描一下广州的城市森林发展现状。

在离中心城区较远的东部与北部山丘地区,大规模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茂密的纯自然状态下的复合林嶂峦叠翠。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三个大面积的生态公益林森林组团,生态公益林的总面积达239万亩。

在城区山地以及离城区较近的丘陵地区、低山区,50个总面积为112.5万亩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星罗棋布,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0.1%。从高处看,就像50块镶嵌在广州大地上的翡翠,十分醒目。

往南望,珠江入海口的浅海滩涂保留和种植了多片红树林。150公里的海岸线上,可绿化地段的93%密布着各式各样的海防林。海鸟、浅滩、红树林,构成广州独特的滨海城市森林景观。

从濒海到市区的过渡平原农区,农田与村庄被23.5%林木覆盖率所映衬,总长243公里宽4~6米的农田防护林网编织得蔚为壮观。

在广大乡村,14万亩乡村风水林被保护和修复得十分完整。全市1257个中心镇、村绝大多数掩映在绿树丛中,村内居民区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35%以上。

在城乡结合部,建成了鱼窝头、天鹿湖等13个近郊大型森林片区,森林面积9.54万亩;建起了119个森林景观节点,面积2.34万亩;同时,对原有林区内的640个采石场进行整治复绿。它们彼此呼应,在城市建成区604平方公里以外近郊区1350平方公里以内形成了一条总面积为29.73万亩的巨大森林绿环。

在城市与郊区连接处,建设了公路、铁路、河流主干林带16条,总长度499公里。这些主干林带,最宽处100多米,最窄处也有20米,森林总面积达到16.1平方公里。从空中看上去,如16条粗粗的绿色纽带,将城里的绿色与城外的绿色紧紧相连。新近到过广州的人都会赞叹,新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美化真是太漂亮了,一点也不逊于发达国家。

在中心城区,2003年以来,新建和改造了33个绿化广场、55个城市公园、121条道路与河涌绿化带,补植各种树木6.1万余株。同时对105座立交桥、人行天桥、高架桥实施立体绿化,总绿化里程达到90多公里。

在绿化用地紧张的旧城区,结合旧城改造,采取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违拆旧建绿等系列措施,实施市民出门500米见绿工程,重点推进社区公园、村镇公园、小游园和绿化广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城市公园191个。花园式、园林式居住小区585个,占全市居民小区的61.1%;花园式、园林式单位739个,占全市独立庭园单位的61.3%。

在新城区的建设中,广州坚持规划先行的办法,高标准、高水平建造绿林。除留足山体、水道等开敞空间绿地外,每一条道路要建20~40米宽的道路林带,居民区与居民区之间、厂区与厂区之间都要建设防护隔离绿带,使新城区的绿地率达到45%以上。漫步在330平方公里的南沙新城、43平方公里的大学城、37平方公里的科学城等新建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城市森林公园。

第7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森林中,住着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鸽子。它整天与同伴们嬉戏玩耍,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有一天清晨,小鸽子出来晨练,见一群大雁从天空中掠过。小鸽子上前问道:“大雁姐姐,外面的世界一定很美丽,带我去旅行旅行!”“小鸽子,别冒这个险了,外面架起了工厂,烧毁了上万棵树木!”“那我更应该去阻止,我不想让城市变得肮脏、丑陋,再见。”小鸽子背上旅行包,向外面的世界飞去。

它飞过青山,不由地赞叹道:“多么雄伟的山川,真美啊!”

它飞过大海,不由地赞叹道:“多么宽广、蔚蓝的大海,真美啊!”

当它飞到城市时,脸色由晴转阴。这里烟雾浓浓,烟气熏熏。看,河伯伯在拼命地挣扎,它的皮肤上不知什么时候沾上了一层灰;再看,树爷爷们脸色苍白,它们正在一棵一棵地消失。小鸽子的心中万分痛苦,“我要去阻止它们!”小鸽子鼓起勇气,冲向工厂。它把从森林里摘来的树叶一片一片往下扔。工人们并不理睬树叶,只是把它们一片一片捡回垃圾桶。小鸽子没有放弃,继续扔着。恰好厂长走过,他捡起绿叶,懊恼地拍了拍头脑:“我们城市缺少的就是绿色,我们太不应该了!”他向政府提议:多一份绿色,多一份健康。小鸽子焦急的心情立刻舒畅起来。

它回到森林,把经过告诉大雁姐姐,它们都连声说道:“小鸽子,你真棒!”

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

第8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于是,我们从天气开始,把话题转向了遥远的有着浩瀚森林的“中国冷极”―根河。

一说起根河的风土人情,温文尔雅的王晶副市长充满了自豪感,这个民俗独特的神秘城市被她讲述得行云流水。

根河是惟一的纯林业城市,地处呼伦贝尔盟东北部。这里有中国少数民族中惟一的使鹿部落敖鲁古雅,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这里最低气温“-52.6℃”,有“中国冷极”、“中国圣诞老人出发地”、“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的美誉。来到这里,你可以进行寻根找北之旅,可以走走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的迁徙之路,也可以深入大兴安岭森林深度游,穿越北纬50 °旅游景观带,体验高纬度冰雪民俗和浩瀚森林。

神奇完好的生态,得天独厚的风光,神秘独特的民俗,完全符合了人们趋向自然、挑战极限、猎奇探秘的消费心理,每年到根河的游客趋之若鹜。近十年来旅游增长速度为42%,成为根河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但旅游资源的相对分散和区域内交通运输落后的现状也制约了根河市旅游业的发展。王晶介绍说,从呼伦贝尔市西部的草原风情旅游区到东部的大兴安岭森林、民族风情旅游区,距离大多超过500公里,使用地面交通方式需要4~10小时,坐火车从海拉尔至根河需要8个小时。不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使外地游客难以在3~5天的时间内系统游览呼伦贝尔不同风格的旅游景点,出现“旅长游短”、“走马观花”,以及游客疲惫不堪等现象。

“我们就考虑不止用陆路交通,也考虑航空,建立呼伦贝尔立体交通网络。呼伦贝尔25万平方公里,它只有两个民用机场,到了夏天井喷式的游人往里涌,机场根本就不够用,到了海拉尔就输不出去了,只有靠车从各个地方运出去。所以我们考虑能不能直接用飞机转出去,但用大飞机转不现实,因为修建大机场需要很长的周期和很高的成本。但我们还有4、5个林用和农用小机场,我们当时考虑把他们修一修用作民用来输送游客。”

王晶他们的想法和民航局的规划设想一拍即合。国家民航局2008年底就出台相关政策,利用现有的农林航空设施发展客货运输,其中涉及的短途就是用小型运输机把客人输送出去。

“我们时机很对”。根河利用国家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的有利机遇,在不影响航空护林职能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拟将根河航空护林机场扩建为林民合用机场,开展短途支线客货邮业务。通过积极争取,在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下,2011年4月18日,中国民航局批复根河林业机场为拓宽通用航空服务领域试点。

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对此事非常关注,去年8月份他来到根河考察,现场一看也很高兴。他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我们把原先的机场进行完善,把地面运营管理交给了内蒙古机场集团公司,空中这块由哈尔滨飞龙公司来管。去年,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试航,今年6月份开始正式施行。所以我认为根河开了一个小飞机、小机场、空中巴士的先河”。

据王晶介绍,今年呼伦贝尔还要修建两个这样的小机场,现在订的机型是中航工业国产的运12-E,载客19人。在“十二五”期间,整个要组建4个这样的机场群,这样内蒙古上空会有很多这样的小飞机在飞。呼伦贝尔市基本上实现县县都要通这样的小机场。王晶说,县县通是李家祥局长去年在根河考察时说的。 他说在日本在美国村里面都有机场,飞机可以直接飞到村子里。但眼下,当地政府就是想把前期的试点搞好再去推广。

“能成为低空开放试点城市我们很幸运,现在就要把机场网络建起来。未来呼伦贝尔的小飞机就像空中巴士似的,飞起来很快捷。这一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我想,如果我们这种模式能够做起来,比如私人飞机主,只要你想旅游很直接就飞进来了,因为根河是试点。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开展直升机的空中旅游,低空看草原,特别美。”

根河防空护林站也准备积极参与,他们想买一些直升机参与直升机旅游,这也是一个新的旅游方式。弥补了原来交通不便利、机场饱和、游客没法很快捷地到达目的地的缺陷。

“这里有民俗、有口岸、有原生态风光,旅游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如果我们把交通解决后,那各个旗县也就能真正把旅游带起来,尤其是在牧区和林区。所以呼伦贝尔的旅游如果发展起来能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其他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也就都带起来了。我们的通航试点就能达到最终目的。”对于根河的通航发展王晶心里有一个清晰的蓝。

第9篇:城市空中森林范文

植树节演讲稿——把绿色送还大地范文

把绿色送给大地“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更是播种的季节!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

对!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植树节、造林日、绿化周(月)的。我国也是开展植树节较早的国家之一。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吗?正像一个健康的人,人体的各个器官、各种机能之间都是保持平衡的,一旦某个环节失去了平衡,人就会生病。自然界也一样,自然界中的人类、生物和气候、土壤、水等环境条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本来是保持着平衡的,一旦失去了生态平衡,便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而森林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卫士。有了森林,地面就不怕风吹雨冲,水土就不易流失。大风遇到了防护林带,会被大大减弱;雨水沿着树干慢慢流到地上,被枯枝落叶、草根树皮所堵截,能渗透到地下而不会迅速流走。在少雨的季节里,这些储藏在地下的水,一部分汇成溪流,流出森林,滋养农田,一部分经过树根的吸收、树叶的蒸腾,回到空中,又变成雨。森林让气候变得稳定正常。 那么,假如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没有森林了,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世界上真的没有了森林,陆地上90的动植物会因没有森林蓄水,而面临干旱的威胁;450万种生物将死绝。

生物释放的氧气将减少60,地球将会急剧升温,许多地区的风速将会加快60~70,亿万人将死于风灾。

人类失去了森林,既没柴烧,又没建材、药材,经济生活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许多地区将发生水灾,大批农田、城市被淹,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加之太阳辐射增强,人类将无法生存。 如果在我们的周围,在高大的楼房之间,拥有一片又一片的绿地,种下一棵又一棵能成荫的绿树,你就会仿佛走进了绿洲,不再觉得枯燥和单调,心情开朗,生趣盎然。研究证明,在城镇的住宅小区,多栽种一些植物,会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益处。为此,大队部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开展“我和小树交朋友”活动。

我们的口号是:人人有护绿的区域,个个有认养的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