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产品的研发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的研发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品的研发设计

第1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 设计方法;新产品开发;工业设计

1.工业设计诉求的转变

所谓设计的模式转变(Paradigm Shift)是基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无论是设计操作或者是学术研究,都面临着因为生产方式及产品结构的变化所导致设计的模式转变,设计的主要活动及设计所要处理的对象,已经扩大为一个项目程序的规划,而不再是有形体的造型活动。

工业设计是由Mark Stam在194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工业设计师是在各领域中为产业工作的绘图师,尤其是在新式材料造型工作方面。Sigfried Giedion也在1987年对工业设计师进行了描述,他认为工业设计师是为外壳造型,思考如何将看的见得马达隐藏起来,并使产品具有整体感。这些描述说明了在工业设计发展的前期,人们普遍认为工业设计师所扮演的是一种外观美化者的角色。

此外,认知心理学家Donald A.Norman在1977年提出设计需要和使用者进行沟通,让设计回归到“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从使用者的观点来纠正商品过度开发的狂热,见证了消费社会中“市场导向”取代“制造导向”的风潮;另外,他对于情感设计的论述,更是将设计专业推向了满足体验和情绪的要求。此后,产品设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冒出了许多新生事物,诸如新生的家电用品,通讯器材,个人电脑等,这些都是需要一个实质意象,许多新事物越加趋向轻薄短小,简洁,这些新生事物更促成了“物品识别需要”和“情绪的需要”。后现代产品设计思潮,最重要的就是希望产品设计能够具有更加丰富的表情和意象。这不但是为了配合竞争市场的改变,也是配合社会创新需求的改变。

2.传统设计方法的问题

设计方法学在60年代对设计这门学科的稳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当时的设计方法运动展开一场整合科学管理与系统论的方法学取向的设计研究。相较于20世纪开始的20年,工业设计研究重要的范畴围绕在以完型理论(Gestalt Theory)为基础的形式美学领域上,之后开始呈现蓬勃且多元的发展;面对新的生产技术、资本机构等产销环境,工业设计专业期望通过以实证、量化等工程及科学属性的设计方法,将自身融入其中。

到了20世纪70年代,设计就更强烈地朝向丰富的任务阶段。人们开始趋向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其他的方法也变得重要起来,如各种社会价值观的表现、生活形态的讨论或是广告心理学的联想方法,这些都被加注在设计上 。90年代由Jones撰写的《设计方法》堪称为早期的设计方法的整理。然而Jones今年来认为过度偏重方法的理性思考,反而使设计者对于问题的处理态度变得过于依附与程序,并趋向于依赖既定的步骤来确定答案,而无法涵盖使用者的自主特性,以至于产生了“方法压抑思考”(Method over mind)的弊端 。

3.新设计方法之相关研究

这里所说的新的设计方法颠覆性的从产品层次脱离出来,而是从创造性思维的角度来寻求新的设计方法。

创意思维是指具有创意的思考活动,为何在产品设计中创意思维是最为重要的呢?因为设计是种思维先于实践的活动,也就是说先思考,然后才真正进入制作与生产的活动。而要如何让设计具有创意,适当的运用一些设计方法将有助于创意的产出。

头脑风暴法提倡大家随意发表意见,尽情畅谈,使这些意见自然地发生相互作用,在头脑中产生创造力的风暴,以此来创造出更过、更好的方案。这项方法最初由美国BBDO公司副经理A.F.奥斯本首创,他还提出针对头脑风暴的著名的四项原则:自由畅想原则;延迟评判原则;数量保障质量原则;综合完善原则。黑箱法是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一种。琼斯认为人类创造出的物品均是经过人脑中的“黑盒子”而产生的,帮助大脑的思考,使人更容易产生好想法的技术就称为“黑箱方法”。应用黑箱方法研究问题,第一步骤就是将课题与其环境分离开来以确定黑箱。第二步则是考察黑箱的特性,研究它的输入,输出关系。第三部则是根据对黑箱的考察,对输入、输出关系的分析,说明黑系那个、描述黑箱的功能。除了这些理论化的新型的设计思考方式,还有一些公司或者团体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发展出更加全面,系统的设计方法。

明基集团的“设计先行”策略,设计先行是在产品开发之前进行设计研究,从源头目标族群的美感经验中去研究感性需求,以及从使用行为与使用环境中去分析理性需要,从中找到产品定位与机会点。借此,设计团队得以创造出贴近使用者需求,感动使用者的产品。设计先行的内涵是设计贯穿企业的研发供应链,从了解消费者趋势、目标族群的需求,到使用情境分析、使用界面的体验,先进材质的开发应用,运输仓储的效率改善,再到市场行销故事的塑造等,甚至售后服务零件维修,设计人员必须串联每一个缓解,每一个缓解都因设计产生更多的价值。

简言之,传统设计方法因工业设计专业的转变而开始走向以人为中心,强调创意。这也就促使工业设计师开始探讨创新的思考方式,提高设计师的创意灵感,而如何使用设计方法激发设计概念构想的产生,就应该适当的运用方法并发挥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产品设计 成本控制

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全世界的大部分企业开始不断的寻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这是很多企业在竞争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个竞争战略,叫做低成本竞争。低成本竞争现象在很多企业竞争中都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杜绝浪费资源,精简生产机构,最终实现了利益和效率的双丰收。

一、产品设计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产品的完成需要很多步骤,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出售,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掌握精准,才

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实现产品的最大价值。产品设计的开发阶段是负责产品的调研和计划,是从各个方面去调查这个产品的可行性,收集资料去做出大致的流程图。这样的过程都需要费用来支撑。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占据了产品总成本的80%,并且是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就已经确定。也就是说,倘若在开发阶段就确定了这个产品设计,那么说明这个产品已经基本成型,它的资源材料的费用,人工费用也基本确定。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丰田公司。二战之后,由于石油供给产生的危害,让许多国家都不得不寻求另一种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日本的丰田企业在当时提出了JIT生产理念,主要目的在于,杜绝一切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减少生产中不必要的环节项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成本的减少。因这一理念的提出与实行,日本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崛起。由此可见,控制产品开发阶段的成本,是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控制生产成本,可以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同时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二、正确对待客户需求

(一)处理客户需求的方法

在产品开发阶段,所有的开发人员都要面对客户所提出来的各种要求。如何快速有效的解决客户需求,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作为企业方来说,大部分的企业都比较倾向于全盘接收客户需求。因为不论是项目的开发研究还是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客户的支撑来进行。处理客户需求一旦不妥当,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客户的流失。但是如果全盘接收客户的需求,不去考虑现实问题,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产品的不稳定性。还有的企业则是有选择性地接收客户需求,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摒弃无用的。同时也不乏第三种企业,他们对于客户的需要弃之不理,只按照企业自身的标准来做产品。

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在产品保持优良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成本的控制,实现双方的各自利益。

(二)如何正确处理客户需求

处理客户需求,是一个需要全面考虑的事情。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在处理客户需求的时候,结果不能让客户满意,那么就会降低企业的实力认可。因此,要正确的认识客户需求。客户给予的价格是否能够保证与产品的质量成正比,是否能够使得条件的对立面互相成立,这都是需要企业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的问题。只有从源头的本身出发,结合客户需求,使用不卑不亢的态度,用合理的成本去完成产品生产到出售的整个过程,同时也保证售后与后勤的各项服务,这才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

三、产品开发阶段,影响成本高低的误区

(一)过分追求产品质量,忽略产品经济性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也许是因为职业习惯,他们时常容易将所负

责的产品作为一个科技品来进行设计,这就使得他们陷入一种只追求产品美观和性能的误区,而没有真实考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就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空调举例,很多空调设计师在做空调设计的时候,没有全面了解市场环境,受众需求等客观因素,就推出了冷暖保湿多功能空调。而空调的销售市场集中在温度湿度都高的南方沿海地区。这就导致市场对这种空调的需求量不大,甚至完全没有兴趣。空调这一例子说明,功能最多,性能最高的产品并不一定就是销量最多的产品。一个产品的研发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受众需求,价格,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

(二)重复开发设计,忽视设计通用性

很多产品的功能和部件都是质量上乘,也受大众欢迎的。但是有很多企业都看重产品的设计,他们在追求同一款产品的时候,希望做到最新最先进,于是不断的设计新的产品,来迎接市场的考验。对一款产品重新设计,需要的经费和精力投资是不小的付出。有的企业为了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不顾现实的考虑,盲目购买许多高质量的材料。这也是一种成本的浪费。

(三)过度追求完美,忽视功能再设计

十全十美的产品是不可能在设计初期就达到的,毕竟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存在。而且有的产品在研发阶段的时候能够保证产品的完美,但是一旦投放进市场,就会发现其本身存在的问题,从而需要设计者重新对产品进行设计,通过不断的修改来呈现出一款产品的最佳功能性。市场上称对这些不断设计修改的产品为升级版。我们不难看出,新产品面市,出现小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在出现问题之后,企业能够通过修改设计,重新更新产品的功能。另外,再设计已经被很多商家所注意并且利用。重新开发产品的功能,发掘产品的潜力并加以利用。比如说一款手机的研发成功,最开始的时候是有普通版,之后就会在市场中推出升级版,豪华版等多个版本。设计师通过再设计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

(四)产品设计太过保守

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产品的与时俱进,设计出来的产品太过刻板和保守。市场对产品不感兴趣,即使在后期发现了产品的缺陷,但因为产品本身太过死板,修改更新都无法弥补。最后只能是彻底放弃或者花费更大的投资来修复这款产品。产品本身的设计失败,给产品设计的成本增加了很重的负担。

四、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建立完善的立项,审批制度,清晰定位新产品的功能,售价,消费群

企业在实施新产品开发之前,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如市场部、研发中心)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经公司相关职能部门书面论证,只有产品功能及价格有足够的消费群体的项目才予以立项、批准。切忌个别领导或个别部门想当然闭门造车,造成新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或没有足够的消费群体。

在市场调研环节,本文强调研发人员的参入,如条件许可的企业,可以实行研发人员和营销人员定期轮换(如两年一次),此举可以使研发人员非常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市场销售人员更能把握产品的性态。

当然,企业如资源有限,也可以将此项工作外包给相关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进行调研,但该环节必须得以保证。只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论证、按流程审批后,开发出来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产品,否则,只会浪费公司资源,严重时企业会因此破产。

(二)设定目标利润,倒推目标成本并进行相应控制

企业在设定产品功能、售价及目标消费群体后,接下来就是要结合公司的现状,进行效益分析,设定产品的目标利润,并由此而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该目标成本一经论证确定,就要作为设计阶段的刚性约束,在保证产品既定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其他均围绕该目标展开。

在进行此控制时,需要营销、技术、财务、工程、采购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企业最好在此阶段也最好组建临时的跨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小组。

现代企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在此阶段还可以借助供应商、客户的资源达成目标。

另外,传统的目标成本控制往往限于产品的制造成本,忽略产品其他环节的成本耗费(如:售后服务成本等)。但作为企业,制造环节1个单位成本的支付,与其他环节1个单位成本的支付是等同的资源耗费。所以企业应该对产品其他环节的成本进行预估(如:使用寿命期,或三包期内的成本耗费),在设计阶段就引入全成本控制的理念。

(三)控制研发周期,严防因竞争对手的相似产品提前问世而导致开发失败

另外,还需要特别注重的一点是,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产品的保密性和产品的时间控制。产品的研发的时间要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功能,但也要保证在竞争对手研发的相似产品问世之前就确保产品的完成。因为一旦竞争对手的相似产品提前问世,那么我们所研发的产品就失去了预期价值,也意味着产品设计的失败。

总之,从产品的设计开始到产品的结束,成本控制一直都伴随左右。产品设计的开发阶段则是一款产品成本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要充分了解市场环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尊重客户需求,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文光.安防企业产品设计开发阶段成本控制研究――以S公司为例[D].2011

第3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开发 暗箱

一、概述

所谓暗箱,是指人们不能或暂时无法分解或剖开以直接观察其内部结构,或分解、剖开后其结构和功能即遭破坏的系统。暗箱概念具有相对意义,同一系统对不同主体来讲,可能是暗箱也可能不是暗箱;随着主体认识的提高,暗箱也可能转化为灰箱或白箱。

通常,顾客需求有已知需求和未知需求。

顾客暂时不知道这些需求对他自己来说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但一旦形成了消费时尚(或其他外部影响),顾客就会很快跟上潮流。

为顾客提品或服务的企业,不仅需要识别顾客的已知的需求,而且也要练就识别出顾客未知需求的能力,以解决需求“暗箱”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企业要实现顾客满意,就必须识别顾客的需求,以减少产品设计后期因需求分析误差而造成的修改工作量和成本的增加,提高产品开发的成功率,缩短开发周期,使企业获得盈利的机会。

二、需求信息的获取

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是观察暗箱结构的起点,是企业生产的源动力。市场顾客需求信息的获取,企业可运用很多方法来获得,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向顾客调查,另一类是观察顾客如何购买和使用产品。直接向顾客调查,通常采用直接面向询问和互联网调查等方式。

直接面向顾客询问是常用的调查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调查表、调查问卷和访问等形式,该类方法简单方便,顾客的参与性强,市场的交互性也高,基本能准确地获取到当前市场需求信息。但从所收集的信息来看,该信息是对市场的静态了解,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企业不能及时地掌握。同时,在调查前必须确定好企业的目标市场顾客,以减少调查的盲目性和信息处理的无序性。通常在明确了企业目标市场顾客后,为求证顾客需求,采用这种方法较为有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为企业迅速获取顾客的需求信息(数据)并使该信息(数据)在企业内部快速传递和汇总提供了技术保障,减小了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波动性。相比传统调研方式的周期长、费用高、信息量小、受制因素多等缺点,利用互联网方式则具有所花时间短、费用少、信息量大和调研范围广等许多优点。企业可通过网络迅速进行数据获取和挖掘。图1为数据挖掘框图。

1.信息来源。数据挖掘的信息来源主要是WEB数据库(主要是用户的需求信息和咨询信息)、WEB日志文件(主要是用户的点击访问信息)。

2.数据过滤。上述这些数据在综合时要用过滤器进行分析,以排除不相关的数据、相关数据的多义性矛盾,消除不一致性。

3.数据综合挖掘。根据挖掘要求,或者根据知识库到WEB数据挖掘算法库去选择合适的挖掘方法,并且使用这种算法去执行挖掘任务。

在需求信息获取过程中,企业应对顾客进行细分,将不同类型的顾客分成顾客群,并有针对性的开发能满足每个顾客群特定需要的产品。企业应将每个顾客群的期望及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制定计划来有系统的满足它们。

图1 数据挖掘框图

三、需求分析

由于顾客真实需求的模糊性,以及顾客未能见到真实产品前的判断错位和需求个性化等因素,给企业对顾客需求的识别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需求判断的准确性。准确地识别顾客的需求信息是剖开“暗箱”的重要过程,企业通过需求信息的分析,真正从本质上明确目标市场中顾客的需求。所以,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地理解顾客的各项需求,并准确地表达所接受的顾客要求,使需求暗箱转化为白箱。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选择需求。这三个步骤常常交织、整合在一起,以完成需求确认的全过程。

1.问题识别。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开发能否获得成功。企业应充分与顾客沟通,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汇总并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不时将不明确之处反馈给顾客,以期顾客解答,达到与顾客的真实期望高度一致,从而精确识别顾客的真实需求,通过需求信息的收集,企业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意见、抱怨、希望,有关于功能的,也有质量的,还有价格的,所以必须对顾客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整理。利用帕累托分析方法找出关键的少数。

2.分析与综合。企业所得到的信息必须将其变换成产品的功能要求。因此,要对顾客的语言资料进行分类、分层处理,利用亲和图和树图整理成树状展开的功能展开表,最终抽出需求转换成产品功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细化产品的功能,找出各元素间的联系和设计上的限制,分析他们是否满足需求,剔除不合理部分,增加需要部分。

3.选择需求。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企业,资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要求。在需求分析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特定目标市场对企业需求、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三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需求分析报告,从而确定新产品的开发方向和具体要求。图2为需求选择各部分的组成。

图2需求选择各部分的组成

上述需求分析可用下面的模型进行描述:

式中 R ――产品设计全过程中的需求过程集,它包括针对不同需求产品的子过程元素R={R1,R2,…,Ri,…Rn};

TM――企业各类产品面临的目标市场集,它包括有子目标市场元素TM= {TM1,TM2,…,TMi;…,TMn,};

PR――用需求详细产品模块说明书描述的需求产品,它包括有子需求产品能力元素PR={PR1,PR2,…,PRi,…,PRn};

Φ――映射集,它包含了子映射元素Φ={Φ1,Φ2,…,Φi,…,Φn},其中映射子元素Φi和需求过程集中的子元素Ri相对应。

在需求设计的过程中,目标市场通过需求映射过程发生转换,最终得到用需求详细产品说明书描述的需求。在需求映射过程中,每一个映射子元素又包括下面的三个求解过程,这三个过程分别对应于需求设计过程的企业需求、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

Φ――{ΦE∧ΦT∧ΦU}

式中 ∧――称为“合取”,表示被它联结的两个命题具有“与”关系;

ΦE――企业根据自己的资源能力映射到特定子目标市场的过程;

ΦT――将顾客需求映射到具体的技术实现过程;

ΦU――企业分析顾客需求,将其映射到定量描述用户需求的用例文档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4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体验设计的背景及含义

1999年,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H・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一书,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把消费者的参与融人到设计当中,要求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力求为消费者营造美好的体验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将人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反应层次分为本能层(visceral)、行为层(behavior)和反思层(reflective)。对应到体验设计,本能层的设计主要涉及产品外形的初始效果,包括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官体验;行为层的设计探索用户操作时的知觉过程、认知过程和操作过程。反思层的设计主要包括产品给人的感觉,关注的是产品所蕴含的意义。

自然用户体验的产生

2008年,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提出“自然用户界面”的概念,并预言人机互动模式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很大的改观,电脑的键盘和鼠标将会逐步被更为自然、更具直觉性的触摸式、视觉型以及声控界面所代替。事实也正是如此,例如,苹果推出了一系列采用多点触控的产品,包括iPhone、iPad、Magic Mouse等;微软推出Surface及Xbox Kinect;日本任天堂推出了Wii Remote控制手柄及其升级版Wii U 触控屏手柄;三星于2012年初了融合语音控制、手势控制及脸部识别三大技术的智能电视。自然用户体验已越来越明晰的在产品设计中实现。

然而,自然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1979年,Xerox PARC(施乐帕克研究中心)就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在其广告中,比尔可以像和助手交流一样,对电脑发出指令,同时电脑也以非常人性化的对话方式,告诉比尔工作完成的情况。

今天,这种景象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光盘、互联网、手机,甚至电子手表都还没有诞生,施乐这种对未来的大胆设想,足以让今天的我们为之震撼。施乐所描绘的这种场景,正是人与机器毫无障碍地自然交互地场景。史蒂夫・克鲁克在《DON’T MAKE ME THINK》中,以“不要让用户思考”作为全书的主旨,究其本质,也是为了追求自然的、本能的用户体验。这与原研哉等设计师所强调的“设计应当挖掘人的本原的体验倾向”,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追求自然的用户体验是对之前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人性化设计、情感化设计以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等设计理念,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自然用户体验趋势下产品体验设计的特点

1.情境化的设计

过去,设计往往从解决方案、问题陈述、技术或发开团队着手,情境化的设计及情境调查的实施,往往停留在理想状态下。而要实现自然的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的情境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很多情况下,用户的说法和行为,并不能完全反应其真实的目标需求。因此,实现自然的用户体验,应通过深入观察和分析用户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或现有生活状态,发掘问题或需求产生的根本原因,从源头上寻找设计的方向。这种方式比传统的、问题解决式的设计,在优化产品使用体验方面,具有更本原、更具先见性的优势。

2.充分发掘用户的本能行为

自然往往是和人的本性相关的,实现具有自然用户体验的产品,首先要明晰人的本能行为。在产品设计中,究竟选择符合人们的本能反映的方式,体验设计发展到今天,前者很有可能成为提升产品用户体验的突破口。苹果公司在“自然”体验上做了很多尝试,MacOS改变了触控板的传统滚动方式,将手指滑动改为和内容一致的方向,这其实是对真实物质世界的准确映射。或许暂时的改变会让觉得不适应,但实际上,习惯了苹果系统的用户往往对其触控板大加赞赏。这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长远来看自然的模式会更有生命力。

3.扩大产品的参与性

用户是体验设计的主体,用户的体验方式可以分为被动体验与主动体验。前者更倾向于用户在被动接受和适应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后者则是指用户作为体验设计产品的主体,参与到整个体验过程中,并沉浸其中,享受产品带来的满足感。设计者应让用户能够通过产品感知设计者所传达的意境,让用户乐于参与到产品使用过程中,与产品产生自然的互动,才而让用户更直观地感受到产品,沉浸于整个产品使用过程中。

结语

第5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成衣设计的发展出现了两条轨迹:一条是独立的成衣设计,这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成衣设计方法研究也多藉此深入;另一条是沿着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大众成衣自上而下的设计,然其设计方法研究却鲜有提及。

1高级时装的概念与艺术特征

高级时装(Haute Couture)这一在时装界象征最高荣誉的称号,只有被“法国高级时装公会”授予“高级时装”称号的时装屋才有资格拥有。目前全球不过 10 余家而已。在近 150 多年的社会巨变当中,高级时装经历了从开创、繁荣、中断到复兴的大起大落。

在法国,高级时装享有极高的社会和文化地位,被认为是继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电影之后的第八艺术。上个世纪中叶,随着美英等国独立成衣业的迅猛发展,高级时装也顺应时代潮流,逐渐衍生出了高级成衣和大众成衣产业,继续发挥着时尚旗帜与时尚实验室的功能。

高级时装具有创造性、艺术性、思想性、前瞻性的艺术特征,设计师利用服装所特有的构成元素来进行创作,以天马行空的创意、立体夸张的款式、高档新颖的面料、层次丰富的色彩、精湛繁复的工艺、华贵优美的装饰,升华了服装的形态和内涵,赋予服装全新的艺术视角,拓展了现代艺术的范畴。它站在时尚之巅,其独特的艺术张力和超前审美对于整个服装流行趋势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2成衣产品的概念及设计特征

成衣产品是按一定规格、号型生产的成品衣服,以简洁、美观、实用、流行周期较短为特征。一般分为高级成衣和大众成衣 2 种类型。大众成衣是指以普通大众为消费对象,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成衣。高级成衣是指介于高级时装与大众成衣之间的,以中产阶级为消费对象,小批量、多品种的高档成衣。高级成衣与大众成衣的区别,不仅在于其价格高低、批量大小、质量优劣,关键还在于其设计的个性、品位以及品牌归属感等。

成衣产品的设计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设计师要通过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群体的消费心理,把握市场规律;二是设计师要了解流行趋势,具有时尚资讯的整合能力;三是设计师要有品牌建设、整体策划、产品系列、结构成本、工艺流程、规模生产等相关意识;四是现代成衣产品的设计是团队协同运作的系统工程。

3高级时装与成衣产品设计的关系

从产业链层面来看,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大众成衣呈金字塔关系,其中,高级时装位居塔尖,大众成衣列于塔底,高级时装对于成衣产品具有品牌辐射作用。据法国1995年的统计,仅 3 亿法郎营业额的高级时装能带来 200 亿法郎的行业产值。

从艺术价值层面来看,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大众成衣呈逐级递减关系,高级时装对于成衣产品的设计具有指引作用。高级时装通常只强调艺术表现,并不在意穿着的实用性。高级成衣既要求有较强的艺术感觉,又要求有较强的着装效果;大众成衣则以实用性为主,艺术性为辅。

4从高级时装到成衣产品的衍生设计方法

高级时装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为成衣产品设计打开了一扇门,高级时装的创新之处常常成为启发成衣产品设计的重要源泉。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来一套较为清晰、快捷、实用的方法,只需 4 个步骤,即可完成从高级时装到成衣产品设计的衍生设计。

4.1切入分析

切入是指对高级时装作品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诊断与分析,具体可以从“主题理念”和“表象特征”两方面入手。主题理念分析是基于艺术的审美原理,结合高级时装作品的创作思路,发挥感官感受的作用,展开心理联想,从而为成衣产品设计提供灵感;表象特征分析是利用视觉直接抓住作品的造型要义、材质特点、色彩搭配、细节元素、流行信息等,以此梳理出有价值的设计信息。

4.2联系整合

任何成衣产品的设计都有相应的设计要求,这是开展成衣产品设计的前提条件。成衣产品的设计要求一般由产品定位、设计定位和流行元素处理 3 部分组成。产品定位是对成衣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进行定位,从而对产品类型,服装风格、产销方式、工艺品质、价位等设计属性进行有效确认;设计定位是对廓型、色彩、面料、细节、图案、工艺手法等设计元素提出有倾向性的要求,使成衣产品符合产品定位;流行元素处理是对各种流行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将其分为关键元素和次要元素。

将上述成衣设计要求与切入分析“联系”起来,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共性特征,进一步整合形成设计要素。

4.3概念图示

设计要素的应用有“直接应用”、“弱化应用”和“转换应用”等 3 种方式。直接应用是最简单的设计方法,不需要任何加工,是典型的拿来主义。这种方式设计出来的成衣产品与高级时装作品之间的关系最直观;弱化应用是指经过简化、分解、重构等手段将高级时装作品中较为夸张、怪诞、极端的元素进行柔化,设计出的成衣产品更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转换应用是对高级时装作品中的元素进行提炼,相当于二次设计。

二次设计是在掌握高级时装的设计思想的前提下,大胆采用放大、缩小、旋转、扭曲、变形等手段改变其外观,生成一种新的形态。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成衣产品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性,甚至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流行。

根据成衣产品简洁、时尚、个性、方便、实用的设计原则,有效整合应用设计要素,构成具体设计概念,用最直观的线稿图表达出来,形成概念源稿。

4.4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在概念源稿的基础上,对整个设计再进一步深化、补充、完善的过程。拓展延伸的原则是主次分明,突出主要设计点。设计点可以是一条结构分割线,一个褶皱,一个图案,一个流行的纽扣,或是一种面料的搭配与拼接。只要能在服装上形成视觉焦点,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都可以成为主要设计点。拓展延伸的内容可以从造型、色彩、面料、细节、工艺、图案、配饰等方面深入,将这些内容单独或组合运用,综合表现,以求得产品的多变性和丰富性,达到成衣产品系列化、层次化、盘货化、整体化的市场要求。

4.5案例说明

以Dior高级时装为例(图 1)。第一步“切入分析”,从表象特征入手(图 1 中A),梳理出造型夸张、材质挺括、折叠细节突出等有价值的设计信息;第二步“联系整合”,确定“折叠”的工艺手法作为设计要素;第三步“概念图示”,其一是将“折叠”的工艺手法这一设计要素直接应用,制成B图的高级成衣。其二是将“折叠”的工艺手法这一设计要素弱化应用,由原来夸张,艺术性强的细节转换成符合成衣生产要求的裁片分割、拼接等技术来表现,形成C图的大众成衣概念源稿;第四步“拓展延伸”,在概念源稿的基础上,确定“折痕”为主要的设计点,进行D图的胸部拓展延伸设计和E图的肩部拓展延伸设计,形成一个系列化的大众成衣产品。

参考文献

第6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低碳旅游产品;旅游景区;体验;设计开发

一、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产生于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低碳经济是在20世纪90年代人类为应对全球变暖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新的时展潮流,旅游业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最早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旅游景区开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第一,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旅游实质上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因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低碳旅游无疑为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推动旅游景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如重视硬开发,忽视软开发;景区内服务设施等方面能源消耗比较突出;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不足。发展“低碳旅游”能够推动景区由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三,促进低碳产业合作。由于旅游业具有高度的产业关联性,低碳旅游景区在开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必然要与其他低碳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将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共赢”的发展模式。

第四,有利于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将这种新理念纳入到景区的开发及经营管理中,有利于旅游景区开发新产品、开辟新领域。

第五,宣传低碳理念的平台。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旅游景区通过开展低碳旅游让人们去体验低碳生活,由此而成为低碳理念的宣传平台,在倡导“低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塑造旅游景区良好的形象。在目前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社会背景下,旅游景区开发设计低碳旅游产品是迎合社会发展的明智之举,有利于景区在国民意识中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竞争优势。

三、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原则

第一,低碳化。低碳旅游产品的主题就是“低碳”。旅游景区就是要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第二,参与性。只有亲身参与,才能获得最深刻持久的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一方面要加强景区与游客的互动,使游客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另一方面旅游景区要更多地设计参与性的旅游活动,促使游客亲身体验,获得更好的体验效果。

第三,全面性。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具有相当广泛的适用性。在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应将“低碳”理念渗透到食、住、行、游、娱、购的各个环节,带给游客更加全面的体验。

第四,情感化。低碳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旅游产品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这种情感需求,倡导低碳的生活理念,引起旅游者的共鸣。

第五,创新性。低碳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因此,旅游景区应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游客需求、低碳技术及相关产品的进展,更新旅游项目和设施,增强旅游产品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

四、旅游景区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的开发策略

(一)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旅游产品是游客获得体验的重要载体。PinEiI和Gilmore曾将体验分为四类:娱乐、教育、逃避现实和审美,而最丰富的体验包括这四类。这四个方面具有不同的体验类型和深度。因此,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应重点把握两方面内容:丰富旅游体验类型和增加旅游体验深度。

第7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关键词:UG;VC++;二次开发;工业产品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022

1 引言

UG(Unigraphics NX)是由SPS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业CAD/CAM产品设计软件,它针对用户的三维及多维产品设计需求,提供了交互化、虚拟化的设计体验。在工业产品的设计中,UG体现出了强大的设计功能,其主要功能包含工业设计、产品仿真、NC加工、模具设计等,在不同的设计功能中,UG都为用户提供了人性化、便捷化的设计思维,尤其是UG提供的二次开发功能,能够帮助客户全面地改善设计过程的效率,降低设计成本,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将产品制造的过程集成到一个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协同的框架中。可以说UG的应用使现代制造业产品设计、加工的方式实现了全面革新。

2 UG二次开发概述

2.1 UG二次开发的界定

二次开发是UG内含的功能之一,主要依赖于UG/Open工具集完成,亦是UG为用户提供的最为有效的开发工具之一。二次开发功能依托于开放性架构,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能够利用多种环境语言和工具完成工作,其中,在二次开发的程序编译环节,主要采用VC++语言完成。此外,C语言、Java语言也可用于UG的二次开发,通过上述高级计算机语言,UG能够在二次开发环节中建立起完美的人机交互界面,不仅为用户提供高效的开发体验,还能够为技术人员提供便捷的开发辅助操作,可以说,UG二次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

2.2 UG二次开发的工具

UG二次开发工具包含很多,其主要的有:UG/Open MenuScript、UG/Open API和UG/Open GRIP等,上述工具在UG二次开发中各有应用领域且功能各异:(1)UG/Open MenuScript。应用于UG操作界面的二次开发,能够通过添加自定义菜单文件的形式,完成个性化UG操作界面的开发。(2)UG/Open API。是UG的开发封装工具集,内部包含2000多个二次开发函数,能够完成对UG图形终端、数据库管理器的二次开发。(3)UG/Open GRIP。是UG内含的专属编程语言,用于图形交互编程,设计者利用UG/Open GRIP能够实现UG二次开发中的图形编程操作。

3 UG环境下联合VC++进行波纹管开发的案例

3.1 波纹管结构分析

波纹管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应用产品,利用可折叠纹片沿折叠伸缩方向进行连接,制成的一种管状元件,被广泛应用在仪器仪表、电力通信、机械加工等领域。波纹管的结构特点为:弹性佳,能够在外界压力、轴向力、纵向力的作用下产生偏移,强度高,耐久性好,应力比较小。从波形结构上分类,波纹管包含U型、C型两大类,本文主要探究U型波纹管在UG环境下的二次开发。

3.2 开发环境配置

利用UG软件进行波纹管的二次开发,需要创建开发环境,具体来说,需要设计者依托UG环境创设startup以及application两个文档,用于存放项目案例开发的文件,而创设这两个文档的过程,即是开发环境配置的主要工作。具体的操作为:首先,打开UG软件中的custom dirs.dat文档。其次,在文档最后一行键入startup以及application两个文档的路径。再次,采用VC++提供的MFA建立案例项目,同时创设一个MFC方式的静态链接DLL文件。最后,在UG工具栏的【选项】中选择【Directoris】,并在【Library files】以及【Includefiles】中添加相应的环境配置路径文件。

3.3 编写菜单文件

编写菜单文件,是进行项目开发的第二步,具体可采用UG/Open MenuScript进行编写。实际操作时,设计人员可利用记事本进行编辑,并将编辑好的文件保存在startup文件夹中以供后期调用。本设计的菜单程序可编写如下:

VERSION 120

EDIT UG GATEWAY MAIN MENUBAR

BUTTON MODEL BELLOW

END OF MENU

对话框是项目案例进行二次开发时的人机交互界面,在本项目开发中,需要使用UG/Open UIStyler工具开发,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在UG软件中淡季菜单【应用】-【用户界面编辑器】,进入UG/Open UIStyler界面,调取相应的开发控件进行设置,完成后单击【保存】按键,将设置好的对话框保存起来。UG二次开发环境会自动生成一个*.c和一个*.h文件,用于后期的对话框编辑调用。

主程序的编辑采用UG/Open API完成,在具体的编辑中,首先,需要将*.c和*.h文件导入到_发项目中,并利用主入口函数ufsta()进行编译;其次,利用Project_Model_bellow()函数打开波纹管几何模型对话框;再次,利用UF_CALL_GRIP函数调用波纹管建模的GRIP程序;最后,在UG菜单中点击【航天发动机项目产品】-【创建波纹管项目】,系统将显示出波纹管的集合建模参数,此时输入对应的尺寸数值,并点击【OK】按键,软件便可自动完成波纹管三维模型的绘制。

4 结语

利用VC++联合UG的二次开发功能,进行工业产品设计建模是一种较为实用的产品模型研发方案,本文仅截取一个小的应用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在今后的工业产品建模开发中,更深入地研究UG的二次开发技术,并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如忠.UG二次开发中利用MFC的方法[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8(06):166-168.

第8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电子产品的使用性,还应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研究,我国是以故障物理数据的统计、推断为基础,但是对于产品的故障过程和设计信息等方面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因此致使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可靠性相分离。为了实现电子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必须从统计产品的故障物理数据转换成分析故障的过程,以可靠性技术为指导,采用设计优化方法将可靠性与设计优化相结合。

一、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技术

(一)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技术指标

所谓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即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电子产品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对于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的衡量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一般通过可靠度、可靠寿命以及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等评价方式来衡量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二)可靠性设计技术

可靠性设计主要是通过预计、分配、技术设计、评定等方面的工作来完成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应该选用简单化、插件化、成熟化的设计结构以及典型的电路,同时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经济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对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一般采用冗余化设计、元器件的降额设计以及热设计等等。

二、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评价原理

(一)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由于特定的工作应力和环境应力等方面引起的产品故障机理,从而造成电子产品故障。在分析电子产品的故障过程中,首先要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产品发生故障的位置、模式、机理、故障发生时间以及故障应力等故障信息,然后按照风险评价方法,如故障聚类等评价方法确定故障类型,这样在设计过程中就能够明确方向。同时也可按照竞争故障原理评价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二)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参数优化设计

在优化设计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参数时,应该先分析设计、工艺等方面的参数敏感性,然后按照对产品提出的任务时间要求优化设计参数和离散特性等。

(三)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仿真分析流程

在进行可靠性仿真分析时,首先应该输入电子产品的工作载荷、环境载荷以及产品特性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工作载荷主要包括产品的电流、电压、功率以及频率等内容;环境载荷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温度、温度循环、温度梯度、湿度以及压力、压力梯度、冲击等方面的内容;产品特性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的材料、结构、尺寸、连结关系及各个参数波动的范围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些内容输入进产品寿命周期环境载荷历程和产品分析模型中,接着对其温度、热―机械、机械等应力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再分析潜在故障,主要是确定潜在故障的模型和机理,并对潜在故障的发生时间进行计算,再接着对敏感载荷、敏感应力以及关键参数等方面分析其敏感度,最后对其进行设计优化分析。在设计优化分析完成后就会输出关键故障矩阵、设计改进建议、产品的寿命分布、设定的加速试验条件以及可靠性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三、基于故障物理方法的振动仿真试验

振动仿真试验是一种借助电脑仿真软件建立电子产品的材料、几何特性以及振动剖面和边界条件等,从而计算产品的各单元位移、应力以及加速度等,最后结合故障物理模型计算平均故障时间。通过振动仿真可以将电子产品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相结合,从而摆脱“两张皮”的局面。在进行振动仿真试验时通过分析振动应力能够获得产品振动的模态和振动激励条件的相应分布,并从中发现设计中我、的问题,从而有效指导设计,为设计提供修改建议,进而提高产品的耐振动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将随机振动和故障物理模型相结合,以解决工程上的一些难题。

结语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不断革新,电子产品技术得到众多电子企业的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市场上,产品的可靠性成为人们衡量产品质量的技术指标。因此企业要不断优化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以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技术作为指导,将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与性能设计相结合,从而摆脱性能设计与可靠性设计“两张皮”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艳.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理论及应用概要[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

[2]李永红,曾晨晖.电子产品基于故障物理的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8(04).

[3]任占勇,武月琴,曾照洋.高可靠性产品的一体化设计[J].中国质量,2010(03).

作者简介

第9篇:产品的研发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世博会的特点及作用,并对中国文化及特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合市场消费心理分析,对世博旅游产品进行功能的开发分析,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及本次世博会理念的目标,最后给出结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0 引言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是Exposition的缩写;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常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2010)在上海举行,是一个盛大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o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300亿人民币,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而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由金融引起的经济动荡,这场金融动荡导致许多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这是全球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动荡,而引发此次金融动荡的原因之一,是现今世界经济金融运作过程中依旧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生的问题,这使得“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又有了她独特的作用与意义:带动经济、促进消费,并且在2010年的世博会上,来畅想更好的未来经济运作方式,避免同类事情的再次发生,也可成为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相呼应的又_-新主题。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i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现今,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已经变得比较完备周全,在世博会上购买大型生活用品的可能性较低,况且人们又是在旅游之中,再考虑到由于经济动荡所产生的“口红”效应依旧存在,比起体型尺寸较大的生活用品、产品,反而是相对小巧的旅游产品,能满足人们的购物欲望,能更好的来承载参与者与世博的联系,而这些产品也正是本文的主要讨论对象。关于上海世界博览会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研究,我们试从如下几方面去分析:

1结合历史。取长补短,分析历届世博会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对中国设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世博会上,各国齐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强调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参展国,地不分东西、国不分大小、民不分贫富,都可通过主题化展示,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给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对主题各异的理解,从而设计出千姿百态的展馆,实现着人与世界的全身心对话。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彼此交流,了解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理解各地各国间产品的不同,不论是意大利手工的别具匠心,德国机械的稳重厚实,瑞典家具的简约环保还是日韩数码的简洁外观,他们之中都渗透这彼此自身的文化魅力。了解理会自己与其之间的差异,比较归纳后,就定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首先,我们可以查阅历届世博会的旅游产品,比较分析其中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和一些前车之鉴,并且了解到现在还在出售的纪念品,为上海世博旅游纪念品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中西合璧,取长补短,设计除了一些极具本土特色的产品之外,还应有一些符合上海这个现代国际大都市的纪念品。再者,应该推出针对所有人群的“全方位设计”,让游客在购买时,不必考虑这个东西我能不能用,做到与主题一致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最后,如果在设计的同时,把品牌的设计上升到城市以至国家品牌的高度,那对世博产品设计来说就是最大的鼓舞。

2 本届世博会理念分析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的理念来回应上海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和谐城市,心灵乐章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世博产品设计应该结合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和谐”的理念,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礼记》在描绘“大同社会”时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同时“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说,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的主张。而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状态。

建立“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3 旅游消费分析

在开发世博旅游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旅游消费。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基于目前全球金融态势和中国出入境游业的现状,在本届世博会,旅游人群的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旅游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公民财富的积累,游客对于新的目的地、新的旅游方式、新的旅游线路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游客会表现出更为冷静的观望态度,人们期望“物超所值”的旅游,对于旅游的性价比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心态影响之下,已经发展成熟的经典旅游线路、经典旅游目的地将再度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二是学习型旅游将成主流,人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转向家庭,家庭式出游会成为更为普遍的出游方式,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孩子,历史、文化等元素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风景地,人们可以在经济动荡中换一种方式思考,为未来充电,同时补偿因忙碌而忽略的家庭,这可能是未来一年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心态;三是中国市场的机遇,随着中国政府新货币政策的出台,人民币在国际金融舞台始终保持着坚挺的状态,中国市场受冲击的机率相对比较少,这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很好的机遇。

4 世博产品中的中国元素分析及地方特色

要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世博会旅游产品,那就必须要了解举办国的文明特色、文化特点还有举办地的本土气息,不然去掉贴上去的世博会LOGO,便是放之四海而皆有的产品。

中国特色、本土特色是重头戏,中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过五千年的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典文明如唐诗、宋词、戏、国画、书法为世人所折服:中国的传统服饰如汉服、唐装等也深深吸引着现代人;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更有着意义深远的指引作用中国的儒家思想、诸子学说、孙子兵法更为当代商界、文化界所推崇。还有以茶为载体修身养性的茶文化、君子佩玉的玉文化、坚忍不拔宁折不屈的竹文化、极具地方特色的徽州文化,以及文房四宝、四大发明、龙凤纹样、秦砖汉瓦、敦煌壁画和中药、京剧、武术等等。

中国的民俗更是流传至今,除旧迎新的春节、观赏灯会的元宵、扫墓踏青的清明、龙舟竞技的端午、牛郎织女的七夕、人月两圆的中秋、遍插茱萸的重阳、冬令进补的冬至甚至是节日中的食物,像饺子,圆子,粽子,月饼等也成为中国文化民俗的一部分。而在2010年世博的主办地上海,地区概念也可以做些文章,如老字号的商铺层出不穷、包罗万象:亨得利钟表行、老凤祥银楼、杏花楼点心等;上海的本土建筑石库门与弄堂文化。再者,上海的本土特色产品也是五花八门,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生的,他们见证着的是上海昨日明天。如把这些特色融入到上海世博会的旅游纪念品中,不但可以昭示出上海独有的文化内涵,更可以让外国友人在了解上海的同时,让上海的特色文化得以发扬。

5 总结世博会旅游产品设计定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