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

第1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同时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更是呈几何级数地增加,特别是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开拓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才极其缺乏。但是,应该担负起培养旅游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主力的旅游高校,却出现了“行业虽好,院校艰难”的现象,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旅游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留在旅游企业的比例越来越少。据估计,毕业两年后还能留在旅游企业里的大专毕业生大约只有50%,本科生不到20%。旅游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旅游管理教学的职业特色不突出,教学与行业严重脱节,教学结构本身存在着弊端。主要表现在:(1)主体缺失。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而忽视其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学生没有真正被看作学习的主体。(2)重理论轻实践,知能脱节。传统教学一直比较强调学习者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反映在学习方法上是重接受,轻探究;重用脑,轻动手;重记忆,轻应用,使得学生应试能力良好,而创造能力所必须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则不足,造成学习与实际脱节,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3)教师主宰,物式灌注。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四个中心,即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这种单向的知识传输关系,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的培养。(4)课时比例失调,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表现在:第一,必修课与选修课不协调。必修课所占总课时的比重偏大,而选修课比重偏小。第二,课程体系缺乏整体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僵化,课程门数偏多,且叠加重复,导致总体失衡。第三,公共课程的比例偏大。(5)课程内容重复,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随着旅游管理学科内容的扩展,所授内容越来越多,教材越编越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难于实现。

二、21世纪旅游高校建立新型教学结构模式应有的特点

创新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原则。教学结构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型教学结构的建立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能一概否定,要在分析基础上取消那些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的课程。西方经济学者早己把“创新精神”列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西方教育的重要目的。经济腾飞的国家都是因为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可见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旅游高校在进行教学结构的调整时,应从形式到内容都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教材建设。随着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新的旅游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旅游管理学已经成为当今内容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理论的快速发展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给教材的更新增添了压力。新的内容编入教科书之日竟是其理论部分或全部丧失解释能力之时,这种教学内容的滞后必将与实践严重脱节。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内容更新的呼声日益高涨,并己成为制约我国旅游管理教育创新的一个“瓶颈”。因此必须加大教材的投入,加速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

2.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现行的教育常把传授知识视为“看得见的硬任务”,把培养能力看成是“摸不着的软任务”,而现在的考试制度也有意无意地提倡死记硬背,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不可能具备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也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更不具备打破旧框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勇气。这与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是不适应的,必须改变这种局面,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思维,怎么去创新。(1)旅游管理教育应突出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强调可操作性和实践能力。(2)知识经济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者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性,要善于从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搜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这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背景,为此必须强调通才教育的重要性。(3)要不断拓展自主研究的新领域,倡导探究型教学。(4)要高度重视旅游管理学中的基础研究,要对旅游管理实践中一些重大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全面、深刻的回答。

3.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生动、形象、概括、鲜明的特点,强化了对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给人留下了强烈难忘的印象,把教育学中的“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到了极高的程度,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但是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实事求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实践证明是显著的,它可以达到其它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但它又是有局限的,不是一切课程一切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之有效的手段,因此应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不要强行用之。因此,要运用好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首先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上下功夫,准确地把握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课件材料的选取和编辑,必须紧扣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目的要求,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做到精选,选那些最能说明问题、能达到好的效果的声像资料。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必须为教学目的服务,生动、鲜明的形象是为阐明知识内涵服务的。只有教材钻透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握准了,知识要点十分明确了,制作出来的课件才能正确显示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阐明知识内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材。

4.转变以传统专业为本位的狭隘教育观。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使得专业越分越细,虽经多次调整,专业数己由最多时的1039种降到目前的249种,但远多于日本(70多种)和俄罗斯(80多种)。如果旅游管理专业仍囿于传统的“三层楼”结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安排课程体系,专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学生的知识面就会过窄,只适宜对口就业而不能广泛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淡化专业、淡化学科、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上可实行“9+X”的主辅修、双专业模式,除9门主干课(旅游学概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心理学、饭店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学、导游业务、旅游法教程)为必修课之外,其余课均可自由选修。在教学体系安排上,应加强通识教育,强化基础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模块组合,加大选修比例,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5.转变远离社会、自我封闭的教学观。面对新世纪对开放人才的要求和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高校旅游管理教学必须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1)敞开大学门户,积极争取和欢迎社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海外学者讲学,积极与企业联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聘请有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到校任教,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旅游实践活动。(2)建立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意识,使其具备参与国际竞争、适应职业变换、人才流动的知识结构和应变能力。(3)构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课程体系,学校要增加开设国际旅游教育、酒店管理教育等方面的课程,教师在学科专业教学中要注意介绍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理论,在部分课程中逐步实行“双语”教学和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第2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它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于此,首先简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涵,然后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管理改革的推动作用,其中包括营造改革氛围、创建改革平台;完善教学活动、创新管理手段以及提升管理者素质等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信息化;教育改革

一、前言

信息化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诞生以后,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诞生了诸如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等概念。教育信息化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然而,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确切含义,并无定论。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就是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管理之中。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中的热点,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它不仅有助于更新高校的教学管理方式,也能有效的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因而,文章立足于此,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高等教育信息化,对其教学管理改革的推动作用。

二、营造改革氛围、创建改革平台

1.营造信息化的氛围。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包含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个要素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改革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然而,高等教育信息化,却能为教学管理改革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氛围,进而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首先,教育信息化要求高校将校内举凡生活、学习、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以信息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信息本身具有共享性,它既可以应用到教学活动之中,也可以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学校信息数据库的构建,为以后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高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离不开战略规划的制定。高校只有在具有了良好、完备的规划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序地推动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其中,教学管理作为高校日常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在战略规划之中,并和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其他内容的信息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能够为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改革氛围与改革前景;最后,高等教育信息化,要求高校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使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统,而这对日后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行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2.构建信息化平台。

高等教育信息化不仅为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还为其构建了改革所必须的平台。教学管理的改革以信息化为方向,而这又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平台的构建。教育信息化的平台创建,一方面为教学改革管理平台的创建提供了经验教训,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充当教学管理的平台。首先,高等教育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以学校局域网为核心的平台建设,这种平台建设需要高校做好整体规划、分期建设、专人管理、应用为主等多项工作,这些具体的平台构建工作,对于日后高校针对教学管理改革而展开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次,信息化平台如网站建设等,不同于其他平台在应用上的狭隘性,它有着很强的包容性,能够不断扩散自身的应用功能,因而,高校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创建很多时候便是教学管理改革信息化平台的创建,教学管理改革的很多工作可以直接在平台的推动下完成;最后,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承载着多重内容的复杂工作,它包括教学质量管理、学生学习管理、教师教学管理等等,因而,教学管理既需要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还需要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小型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的平台创建中也存在着此类的问题,因而,教育信息化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创建,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完善教学活动、创新管理手段

1.完善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师是课堂上的绝对主体,通过教材讲授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这种培养方式,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有着很大的滞后性,难以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从多个层面来完善教学活动。首先,就教学内容而言,教育信息化使得教师突破了传统纸质教材的藩篱,能够将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之中,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打破学生学习中的专业、学科意识,从跨专业、跨学科的角度,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就教学方式而言,教育信息化使得高校教师能够将各种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这些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枯燥的课堂趣味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就教学理念而言,教育信息化能够将师生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教师改变自身的定位与认知,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最后,就教学环境而言,传统的教学活动大都依托于课堂而展开,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教育信息化能够使教学活动从课堂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展开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机会。

2.创新管理手段。

目前,高校中的教学管理中的学生管理,大都是基于教学活动而展开的,因而,高校教学活动的变革,不可避免地也会推动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比如,在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管理中,学分制是最为常见的管理手段之一,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修满一定的学分,不然不予毕业。这种学分制的管理是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挂钩的,并不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管理:首先,这种管理体制模糊了学生之间的差别,没有看到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企图用一种标准化的模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其次,这种管理模式的刚性过于明显,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学生一旦因为学分达不到要求,便不能毕业,这显然与当前所追求的教育宗旨相违背。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其中便包含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的改革,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对于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教学管理模式也应该从信息化的大环境出发,创新管理手段,比如构建导师制管理模式,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来完善学生学习的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学系效果。

四、推动高素质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推行,离不开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的建设。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由于管理者自身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模式低效、管理方法单一,因而难以发挥良好的管理作用。而高等教育信息化,则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者的素质,进而有效地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工作的开展。

1.树立信息意识。

在信息化时代,是否具有信息意识是衡量当前高校教学管理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推行,就是由于管理者本文缺乏正确的信息意识,不清楚信息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也不了解信息技术在高校发展和教学管理中的战略作用。高等教育信息化,使高校教学管理者置身于信息化的大环境之中,亲身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学校管理与运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树立其信息意识。这种信息意识的树立,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进行,首先,它有助于高校教学管理者,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及重要性,从而主动地接纳、学习信息技术,为日后的教学管理改革打好基础;其次,它有助于高校教学管理者认知到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主动的将信息化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推动教学管理改革的进程。

2.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意识是管理者在信息时代下推动教学管理改革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则是决定管理者能否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前进的关键性因素。不少高校管理者已经明确认识到信息化在教学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性,并力图以此为契机推动教学管理改革,然而却苦于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匮乏,改革迟迟得不到推行。高校教育信息化,为管理者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让管理者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通过观摩、操作等形式,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而为教学管理改革提供良好的技术经验。

3.增强服务意识。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是手段,服务才是根本目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服务于整个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传统的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受制于自身的思想素质和管理模式,有时并未切实发挥好服务者的角色。而教育信息化,能够通过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目标等因素的信息化,提升管理者对于教学管理的认知,进而增强其在管理活动中的服务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

五、结语

信息化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信息化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高校普遍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这对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首先,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的构成部分之一,教育的信息化,能够为教学管理提供良好的氛围与平台;其次,教育信息化使得高校中的教学与管理都和以往呈现出较大的不同,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完善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最后,教育的信息化对高校管理者个人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美茹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 医学高等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现状

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学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在提高卫生人力质量上的延伸,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更是医学终身教育的主渠道[1]。

一、该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情况概述

1、该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以专科层次为主,专升本层次为辅(见表1)。

(二)学生中女多男少,专科层次尤其明显。

(三)入学年龄集中在30岁以下。

(四)专业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为主,在专科及专升本层次中两者所占比例有所不同。

(五)生源地主要集中在校本部周边及校外联合办学点所在地区,目前校本部生源逐年减少,各地州生源有所增加(见表2)。

表1 2002-2012年招生层次构成情况

录取年份 专科 专升本 合计

n % n %

2002 1251 65.7 653 34.3 1904

2003 1461 56.0 1147 44.0 2608

2004 1376 54.1 1168 45.9 2544

2005 1619 53.5 1406 46.5 3025

2006 887 53.2 779 46.8 1666

2007 787 44.9 967 55.1 1754

2008 1707 54.6 1422 45.4 3129

2009 1190 53.1 1049 46.9 2239

2010 1444 61.6 899 38.4 2343

2011 1247 55.5 1000 44.5 2247

2012 1797 61.9 1106 38.1 2903

总计 14766 56.0 11596 44.0 26362

表2 2002-2012年生源地分布情况

录取

年份 校本部 伊犁地区 昌吉州 巴州 和田地区 喀什地区 其他 合计

n % n % n % n % n % n % n %

2002 829 43.5 151 7.9 111 5.8 165 8.7 75 3.9 154 8.1 419 22.0 1904

2003 1627 62.4 78 3.0 274 10.5 149 5.7 133 5.1 132 5.1 215 8.2 2608

2004 1502 59.0 129 5.1 184 7.2 80 3.1 207 8.1 117 4.6 325 12.8 2544

2005 1358 44.9 326 10.8 230 7.6 184 6.1 266 8.8 287 9.5 374 12.4 3025

2006 727 43.6 134 8.0 102 6.1 200 12.0 164 9.8 135 8.1 204 12.2 1666

2007 677 38.6 184 10.5 214 12.2 226 12.9 59 3.4 188 10.7 206 11.7 1754

2008 1136 36.3 302 9.7 322 10.3 547 17.5 245 7.8 355 11.3 222 7.1 3129

2009 855 38.2 427 19.1 253 11.3 228 10.2 92 4.1 237 10.6 147 6.6 2239

2010 1007 43.0 468 20.0 159 6.8 168 7.2 69 2.9 198 8.5 274 11.7 2343

2011 844 37.6 382 17.0 197 8.8 201 8.9 147 6.5 283 12.6 193 8.6 2247

2012 682 23.5 922 31.8 163 5.6 234 8.1 159 5.5 589 20.3 154 5.3 2903

总计 11244 42.7 3503 13.3 2209 8.4 2382 9.0 1616 6.1 2675 10.1 2733 10.4 26362

1.2 产生以上特点的原因

(一)我区医学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保证了专科层次的生源。自2009年秋季学期国家对我区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免学费政策有效推动了我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2]。这一政策的实施也使我区医学类中等职业学校受益,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我区各地医学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中护理学专业占很大比例。因此,又导致该校近年来专科层次中以护理学专业为主。

第4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本文主要论述中心内容如下:

一、心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与性格、能对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而自身又充分地享受到自我发展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幸福感的人,学术期刊投稿 而非培养仅仅具有某一专业的知识, 但在人格上却有缺陷的

第5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多种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及其组织形式做出的特征鲜明的简要表述。”[1](P.39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而建立一种心理教育合理的结构和程序,或总结实施心理教育的经验,创造新的心理教育模式。”[2]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薄弱

一方面,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的分类上面。根据学科背景不同,陈旭、张大钧总结国内外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为医学模式、社会学模式、教育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3]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不同,胡凯将心理健康教育分为医学型和教育发展型。[4](P.19)但是学术界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概念、作用等的研究几乎空白。另一方面,我国学者构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实际经验,缺乏理论支撑。特别是整合思想在我国流行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了适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基于实践构建的模式由于缺少理论基础,在实施中必然遇到一些问题而不能很好的解决。

2.实践操作推广性弱

科学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该具有大范围普遍的推广价值。它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校或一个省市。而我国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实践中就存在着操作性和推广性不强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一些发达地区的学者构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相对落后地区很难实施。例如,发达地区的某些模式构建的前提是高校在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套齐全,而欠发达地区高校的条件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某些模式构建的前提,致使这些模式在这些地区无法实施。另外,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构建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经验总结来构建模式。而我国高校之间差异很大,很多模式不具备推广价值、没有推广空间。如何构建一个实践操作推广性强的、具有大范围推广价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关系到我国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

3.整合理念模糊

整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固有的复杂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走一条整合的道路,才能实现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大部分都在尝试各个要素之间的整合。整合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模式实施途径的整合。如舒曼[5]等人提出的立体化模式提出了模式构建途径的三个层次,即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咨询和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指各种模式之间的整合。如胡凯[6]在分析了医学模式和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教育发展型为主,医学型为辅”的生理、心理、伦理、社会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是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概念比较模糊,整合的要素不尽相同,整合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整合的内容和途径单一缺乏创新。

4.本土化研究不够深入

国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其发展走在我国的前面,有较成熟和稳定的工作模式。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上主要是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经验和方法。在我国当前比较流行的心理咨询模式,咨询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等都来自于国外,至今仍没有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深入研究的本土化心理咨询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几乎都来源于国外的理论成果。由于当前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方面的积累较少,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是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国外可行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我国高校学生的特点和状况,如果不经过一个充分的内化过程而直接拿来就用,很可能在实践中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失败。

二、对策

1.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个有效的模式离不开理论的支撑,面对我国当前模式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加强理论基础势在必行。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在走一条整合的道路,在实践中整合要求多层次、多角度的调动高校学生、教师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强调多方的通力合作。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不能仅仅局限在心理学范围内,要引入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例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工作等,来探索和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2.开展高校现状和大学生现状的调查研究

2007年教育部公布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共742所,分布于全国的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支持力度不同、学校建立历史长短等原因,造成我国高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和研究这些差异的内容和表现,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提供物质载体和构建空间,是我国构建具有大范围推广价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大学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一种模式的作用和价值最终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和改善情况体现出来的。当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有很多,“2000年在南京召开的大陆、香港、台湾三地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讨论会上,有报告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上升到了25%,近年来已经达到30%左右。”[7]但我们应该看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仅仅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够的,还要对大学生的学习、家庭、社会背景、思想品质等进行调查研究。这种全面调查可以提高模式构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构建的模式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大高校。然而调查和研究的过程是漫长和复杂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科学规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趋势

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在有意识地探索一种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把学校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整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在这样一种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趋于分散,大家都从不同的目标取向来研究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殊性和个体性,而不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整合”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针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展趋势提出来的。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未来要走整合的道路,这是国际普遍的发展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研究和讨论明确什么是整合、怎么整合等一系列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提供理论的指导。

4.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力开展本土化研究

中国在其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阔,其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传统文化不仅影响人的心理活动模式,而且影响人们在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时的求助方式。例如,西方人普遍比较重视和善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问题会及时求助心理医生。而中国人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认为有“病”才去心理咨询,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在心理问题上的讳疾忌医。”[8]我国当前心理方面的理论实践基本上都来源于西方,由于不同历史文化的影响使得人们的差异很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正视中国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吸收外来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本土化研究,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崔景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4,(1).

[3]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1).

[4]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5]舒曼,袁爱清,徐紫云,徐朝亮.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成效报告[J].华东大学学报,2006,(3).

[6]胡凯.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第6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的原则,本文选取了首都师范大学2005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32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编制了《地理教学实习状况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占总数的87.5%。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钻研教材、理解新课程标准、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成绩评价(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备课6个维度命题,总共20道。每道题采取5点量表记分的方法,让实习生依据亲身体验选择非常熟练、比较熟练、基本熟练、不太熟练、极不熟练,数据统计时赋予分值分别为5、4、3、2、1分。第二部分以研究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地理教育学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互动、融合与整合状况为目的,共6道题。前4道题研究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的状况,基本属于等级量表的范畴,每个选项以一句话描述了各等级的状况,分别赋予分值4、3、2、1分。后2道题研究地理教育学课程的状况,属于类别量表的范畴,只统计各选项的百分比。

此外,笔者等人还选择性地听取实习生课程、与实习生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非正式访谈,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笔者在中学实习1个月的经历也是本文的资料来源之一。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习效果的总体状况

问卷的第一部分共20道题,每道题得分3为参照值,因此总分60为中等水平。本次调查中28名实习生的平均分为65.25,略高于60分,说明实习生已具备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实习能够基本胜任课堂教学。但是实习效果差强人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开发。另外,有8名实习生总分低于60,占总人数的28.57%,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比例。这说明超过1/4的实习生还与一个合格实习生的标准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分看,钻研教材得分3.31、理解新课程标准得分3、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得分3.25、基本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得分3.23、成绩评价(评价学生、评价教学)得分3.36、备课得分3.37,所有得分均大于或等于3分。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理解新课程标准得分显著低于其它5个维度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这说明相对于其它维度,理解并实践新课标准是最迫切需要提升的问题。

2.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相关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82.14%的实习生认为大学课程中学到的东西能够完全或者基本满足教学实习的需要,只有17.86%的实习生认为有些内容大学课程中没有学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71.43%的实习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内容与中学教学的内容似乎不完全一致。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思路或知识之间逻辑关系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67.86%的实习生认为非常有帮助或者比较有帮助,但是绝大多数实习生根据中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整。另有28.57%的实习生认为没有什么帮助,认为大学学到的学科思路与中学教学完全不一样。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素材(指中学课本之外)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71.43%的实习生认为用到的素材大部分都是在教学实习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21.43%的实习生认为来自大学课程的素材与教习实习中搜集的素材的数量差不多。

从“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等)为实习生提供学科内容的组织、分析等能力方面”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53.57%的实习生认为备课时从大学课程学到的方法中得到很多启发,甚至得心应手。46.43%的实习生认为大学课程中的学习方法对实习没有多少直接帮助,甚至只是对要讲的内容不感觉陌生罢了。

以上4道题分别是问卷的第21~24题,采取4点量表计分方式,故2.5为参照值,通过计算,这4道题的平均分依次为2.93、2.68、2.25、2.39。其中第23、24题得分低于2.5,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这两道题得分显著低于第21、22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第23、24题反映出来的大学相关地理学科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性较差。

3.地理教育学课程与中学教学实习的融合

从“大学地理教育学类课程中,你认为对教学实习帮助较大的是:(可多选)”这道题答题情况来看,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中学见习、听课(71.43%)、地理教学方法的了解(60.71%)、中学地理教学案例的分析(53.57%)。由此可见,切实解决实习生如何“教”的困惑是最突出的问题。

第7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 高等数学 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说是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高等数学教学提出的一种更高的要求,也是大学高等数学教学自身内在不断完善和提出更高要求的体现,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与创新。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要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在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断尝试和大胆教学改革,为提高现代大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不断促进现代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结合现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在教学前辈丰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以及如何进行互动式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虽然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但它并不是对传统高等数学教学的全盘否定,它是在合理吸收传统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思想,是对传统教学弊端批判基础上的思想超越。另外,在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对教师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备丰富的相关素材,检索相关的最新信息,并做好整理归纳。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多种教学方法的转化。下面将在明确进行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现代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是想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互动高等数学教学环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使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观点,不同方法得到交流,从而激发师生双方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学习的主要执行者。如果我们不能清楚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将其置于次要地位,那么我们将无法顺应现代高等数学的教育目标。而这种学生一直处于附属地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我国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从现在高等数学教学的理念上看,我们强调传授学生高等数学的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性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现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观察,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几乎掌控一切,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模式、方法的选择,到课内外作业布置,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主体性的自然缺失,没有真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从现在高校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上数学课没有激情,上课看手机,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正常交流,从而背离了我们大学高等数学的教育宗旨。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建立教师和学生的沟通通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目标。

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是对高等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新的尝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大学高等数学教学理念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老师赞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中既有对老师这个崇高职业的赞美,又把老师比喻为产品的设计者并兼做生产者,学生则是一种产品,得按照预定设计的“图纸”进行标准化的“定制生产”,这种带有强烈的“集中统一”的教学观念,体现在教学及其管理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对各个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文、理科的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一直沿用以前的版本,虽然根据现状有所调整,但是变化不大。高等数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对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应该有不同的要求,而目前,高等数学多数情况下基本分成文、理科两个分类进行编写教材和教学大纲,没有突出各科对高等数学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观念不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很少。评价体系单一,期末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准,虽然目前引入了平时分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不能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出客观评价。不能从学生学了什么、能干什么,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的能力的角度出发,为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制定合理考核制度和评价体制。更重要的是随着大班教学的进行和教学课时的压缩,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按时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使用有趣的科学实验和丰富的数学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科学的探索,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2.教学方法改革形式大于内容。在高等学校,关于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重要话题,大到国家的教研项目,小到学校的教学改革课题,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为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然而受到现在的高校现状和教学环境的影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现在大部分高校采取大班教学,高等数学教师资源不足,设备条件不够,虽然有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高校虽然认识到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但由于资源限制和制度的约束,进行参与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只是从形式上给予支撑,真正落到实处的极为有限,从整体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对于现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规律,不断实验的漫长过程。

3.师生关系不容乐观,缺乏师生互动。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一直被赋予对与错、命令与服从的对立关系,天生处于对立状态,致使学生和教师不能平等对话和交流,关系僵化。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紧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严师”的面孔出现,加上平时师生交流少,使得和谐愉快的氛围被打破,正常的交流通道被隔绝,以至于师生关系不和谐。高等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外系老师,没有同院系的亲切感,除了正常教学时间以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加上高等数学教师本身教学任务重、作业量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另外,高等数学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大班上课,教师不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详细了解,缺乏交流,缺少沟通,也会促使师生关系对立。所以高等数学教师如何利用合理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培养感情,营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发掘学生潜能,从而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

三、开展大学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数学教学理念的建立是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高等数学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一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根本确立。在大学学习过程中,高等数学的学习是敲门砖,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自身专业学习有深远的影响。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学时的设置等方面都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将学生置于教和学的中心位置,只有这样高等数学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才能得到根本改变。虽然现在高校都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但在学校实际环境和资源的约束下,很少能真正落实和实践。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处处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要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不断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学软件和设备得到了飞速发展。教师应该学习和使用现代教学设备和软件,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给教学带来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给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素材,这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教师除了粉笔就是教材的日子已经结束,我们应该适应现代教学手段变革的趋势,结合自身课程的特点,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科学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改革。

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用丰富的声音、色彩、图形和动画等形式传达知识和信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教师的感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对于相对于其他课程相对枯燥和难懂的高等数学来说,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高效利用是高等数学教学的福音。高等数学对于刚进入高等学府的学子来说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而苦恼,因为复杂的三维图像而沮丧,因为逻辑性强的理论证明而不知所措,因为高等数学的难学而望而却步,有的同学甚至会因此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可以解决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让高等数学的学习变得简单、轻松、有趣。通过多媒体和现代教学软件,教师可以使用有趣的故事或者过程展示引入和解释难懂的数学概念,可以使用数学软件展示更复杂的三维图形,使得学生对数学问题有直观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和分步实现的方法解释复杂理论的推导过程,使得推导过程直观易懂。并且由于是电子信息,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重复学习,便于在发现问题时给教师反馈,与教师进行交流。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展示内容,改变了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书写的过程,为教师节约了课堂时间,为与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增加课程相关知识的信息量,通过屏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互动式教学。

3.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加强师生交流。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现代网络在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座无形的沟通的桥梁。现在高校都在进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建立师生互动平台,这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为学生和教师交互式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软件和学生建立交流渠道,可以在线聊天,答疑和讨论问题,为教师和学生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至于这种交流方式所带来的时间成本应该是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高校可以考虑建立教师在线答疑制度或者其他方法,同时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工作量的认定,这样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是有利的。高校要加强师生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增进师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谊,只有这样师生才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才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搞好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4.开展数学实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学习训练,学生在不断思考、实验、实践的过程中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等数学除了丰富的课本知识以外,还有丰富无限的和各个学科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各学科特点让学生开展数学实验,从数学问题的提出到数学模型的建立,从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到实验结果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和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合作和交流,进行互动式的教与学。通过数学实验的训练和学习,学生会对于高等数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开展数学实验,学生会针对某些数学问题提出创新想法,并赋予数学软件来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和教师、同学一起分析和探讨问题,在成功中分享喜悦,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完成学生从被动式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教学的转变。

5.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效的考核评价方法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现代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数学的考核方法,改变传统的考核机制,转变以考试成绩定终身的观念,针对传统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要加强学生数学实践,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动性的前提。传统考核方式单一,试卷题型固定,考试内容缺乏新意,主要根据考试卷面成绩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数学教学要求。高等数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在的教学特点,适当调整期末卷面成绩和学生平时分的比例,建立动态的成绩考核方法。虽然现在部分高校已经施行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的考核方案,但是在平时分的考核上还是有不少问题。高等数学要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平时考核制度,使得考核方式多样化,如可以使用加分题等方法。在考试内容上要改变现有的统一试卷的方法,引入新的题型和内容,强调各个学科的高等数学试卷与各个专业的专业特点相结合,如生物学的学生可以在试卷上出现简单的人口模型的求解,细菌传染的模型分析等,体现学以致用。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学了什么,能用高等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高等数学的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只有教,没有学是不科学的。如何在现在复杂多样的高等数学教育环境下,开展互动式教学,进行科学、高效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和教师互动,是高等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教育改革课题。只有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革新现有教育模式,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我们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有思想、有才华、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冷劲松,傅英定,黄延祝.合理使用电子教案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J].大学数学,2008,24(5):4-7.

[2]江捷.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及启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6):21-30.

[3]刘炎.大学考试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北京教育,2011,总第564期:49-50.

[4]于凌云.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3):221-223.

[5]颉慧芳,张新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创新模式实验[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16(5):63-65.

[6]杨宏林,丁占文,田立新.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学报,2004,13(2):74-76.

第8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Based on Taking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Shi Weiguo

(安康学院,安康 725000)

(Ankang University,Ankang 725000,China)

摘要:学生考研比率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与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数学教与学方面普遍存在着学院教学研究氛围不浓,优质师资力量及授课课时严重不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

Abstract: The ratio that students take part in the entrance exams for postgraduate is a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new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it found that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not concentrated teaching research atmosphere, serious insufficient quality teachers forces and the taught class, not high learning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had analysis and mad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高等数学 调查 现状 分析 建议

Key words: higher mathematics;investigation;the status quo;analysis;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10-01

1问题提出

考研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选择,也是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相对较差的新建本科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高等数学对理、工、农、财经等各专业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专业课与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也是各专业考研的关键,本研究以新建本科院校――安康学院为例,立足于考研对该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寻求对策。

2研究内容和方法及目的

安康学院是2006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三所院校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学院开展本科教学历史不长,本科人才培养经验不足,学院正努力寻求适合本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对学院“数学”基础课考研教学与辅导的方案进行设计研究,了解学院高等数学教与学的现状,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2.1 对全院特别是数学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别访谈、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了解高等数学教与学的现状,如何将考研内容融入平时教与学中以及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2.2 在全院选取了数学系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及经管系2010级财务管理班作为样本,通过平时授课进行跟踪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高等数学教学与考研数学的要求的差异,研究平时高等数学教学如何与考研所需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为学院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为高等数学教学提供改进措施,以期更好的为学生提供考研服务,走出一条考研与平时教学、辅导紧密联系的改革创新模式,为我校考研培训奠定基础。

3现状与分析

笔者通过了别访谈、开座谈会以及对试点班跟踪调查,发现我院在高等数学教与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3.1 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缺乏信心,成绩整体下降我院升本正处于高校高速扩招时期,考入我院的学生与其它大学学生相比数学基础较差,许多学生认为能上本科已属不易,高考成绩的不理想成为我院学生升学后的阴影,由于中学数学学的不理想,因此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一开始就缺乏信心,又由于高等数学抽象,技巧性以及在今后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所以厌学态度明显,成绩整体下降。

3.2 学院教学研究氛围不浓,优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我院高等数学教学的师资队伍来自于几个不同的学校,随着高校的扩招,我院的数学教师数量不够,新招聘的具有硕士学位的“三无”教师(无资格证,无教学经验,无助教经历)教师直接走上了讲台,超量工作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备课,更没有时间研究如何讲好课,研究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扩充教学内容.又由于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用纯数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的,似乎这已成为一种“通识”,教学研究氛围不浓,优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3.3 高等数学授课课时严重不足,导致考研复习时还有不少知识未学目前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的课时普遍比以往减少,如经管系数学公共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的课时分别为112、32、48学时,课时的不足,导致教学内容讲不完或降低讲课内容,能按时学完学好考研所需知识几乎不可能,更谈不上花一定的课时介绍本课程与考研有关的内容,课时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降低,必对以后准备考研的学生有影响。

4立足考研对高等数学教与学的建议

4.1 重视师资培养,重视教学研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水平,需拥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方面应重视与实施大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继续教育的课程,不只是高深一级的数学理论课,更重要的是在数学哲学、数学方法论、数学文化等方面开设一些课程,提高教师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修养。教学的研究重要的研究是如何通过教学能让学生易学、爱学,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使学生能主动的学习,研究如何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再感觉高等数学是“空中楼阁”,抽象得难以琢磨,由此产生畏惧心理。在一个重视教研的学院,在一个具有优良学风的班集体、系部乃至学院里,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更多学生才能实现考研目标。

4.2 强化基础教学,为学生考研打好基础自从1987年全国工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实行统一考试以来,至今已二十多年,通过对考研数学试题及大纲的分析,考研数学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为主,试题的基础试题占70%以上,这和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强化高等数学的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考研打好基础。

4.3 精心组建考研辅导团队,开设选修课以弥补课时的不足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专门的辅导团队,对考试大纲,历年考研真题进行细致地研究分析,探索考题规律,设计模拟试题,选用或编写辅导教材等并开设选修课,如《微积分考研指导》,《线性代数考研指导》,《概率统计考研指导》,《数学建模辅导》,《高等数学竞赛辅导》等,以弥补课时不足的欠缺,强化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在全国或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或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增强考研信心,提高考研上线率。

参考文献:

[1]袁立新.以考研辅导应对高等数学课时减少的分析与建议[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65-68.

――――――――――――

第9篇:高等教育教育学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方法

(一)当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由于失恋、就业受挫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引发的恶性案件里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主要有三个原因致使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量在急剧膨胀,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当客观事物与自我身心达不到统一时,就会有心理挫折和挫败感的产生。无法让客观事物的判断与现实相一致是现今社会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二是人际交往的因素。大学时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而且必须走入社会独立生活,在其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需要应付,这时往往容易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于是产生苦闷、自卑,以致影响身心健康。

三是教育模式的因素,一直以来的中国学生都面临招考试决定命运的应试教育,学校家长双方面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没有过分重视对于其人格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突然到大学独立生活就显得格外不能适应,使之心理生理都无法与周遭环境协调,最终出现各种各样的严重心理问题。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

1 以教育的手段更容易学生接受健康的观念。中国的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为课程,与传统的政治,英语等一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思维方式,避免走入牛角尖,死胡同。全面的健康不仅仅包括智力和身体,心理健康更是重要的方面,所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2 提升了高校教学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来接受,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它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又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对思想政治课的人之提升一个档次,将理论内化为个人素质,这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3 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对待处理问题。为了应对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没有自己一点独立自主的空间,所有生活上的问题都被父母老师大包大揽,忽略了对自己独立能力的培养,当面对自己独处的时候们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无法出师,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的问题,以致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奴隶,长期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求高校的教师掌握心理学以及心理调节方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其服务,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拥有自我独立处世的能力。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健康顺利的脱离传统束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基于现状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青工作的开展方向。

1、引起重视,建设优秀的教育队伍是前提。现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数量上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学校应充分重视该项工作的发展,设立一些奖励晋升的优惠条件,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学校应经常对教育队伍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质量,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有效地进行开导教育,使之得以治疗。

2、方法得当,运用和摸索适合广大学生需求的方法。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预机制,设身处地的为了学生着想,把心理咨询辅导落到实处,注重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之交流情感,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学业等值多方便的心理失衡,帮助学生宣泄出不良情绪,并及时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促使其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克服换位思考,来摆脱心理闯题的困扰。以学生班级为基础,开展宣传“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学生的个别案例,找出启发他们的心灵之药。

3、坚持不懈,做好持之以恒的长期准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的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其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教育工作者应做好长期工作,长期提高自身能力的心理准备。只有不断扩展教育的范围,才能适应当今需求日益提高的社会。认清形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教育,

使之身心健康”必须长期不断创新地开展下去。

现在的大学生认知能力趋于完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意识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人格逐渐成熟,对于完全大包大揽的干预并不能接受,他们更期待公平、民主、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心理老师就扮演着这样一个同学们朋友的角色。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学生建立一个彼此接纳,彼此信任的沟通环境,以确保疏导的顺利进行。真诚就是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本人,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为他提出走出困境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的符合其人格特征的教育方式。从而让学生更积极的面对独立生活,正常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紧张的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失衡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宣泄心中苦闷、解开矛盾、改变心理失衡的场所,这样才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新形势下很重要的一个文化建设组成成分。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更是体现了高校教师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将学校氛围营造了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文化中不可缺少。

综上所述,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7,(11)。

[2]霍发: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m]。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