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分享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
目前,国际学术界在研究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成果颇丰,但对于发展中国家作为投资国所进行的研究几近于无,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更需要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这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借鉴意义。
一、与技术要素相关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成果
20世纪30年代,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了产业发展模式,即“雁行模式”,“雁行模式”的起点是引进技术,它所描述的是后起国追赶发达国家的一种产品循环过程。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学者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利用不完全竞争市场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解释,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的跨国公司的OFDI行为,但不能很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的OFDI行为,对OFDI的产业和区位分布也缺乏合理的解释力。
1966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它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并且认为根据产品的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的OFDI应采取不同的投资决策和经营策略。该理论对大多数发达国家的OFDI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在实际营销中,很难准确的划分产品的生命周期,且跨国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其具体决策可能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不相符。
1970年日本学者小岛清在对本国OFDI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理论,从母国与东道国的比较成本角度出发,认为OFDI应该从母国的边际产业开始(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并依次进行。小岛清分析OFDI行为是站在国际分工的比较成本角度来分析的,此分析仅限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解释,而对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逆向贸易投资缺乏必要的解释,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977年英国经济学家邓宁(Dunning)将关于资本国际流动的理论综合、总结在一起,形成了关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即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折衷的“三优势”理论(OIL理论)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OFDI必须同时具备这三项优势。该理论可以说从整体上符合各国外资和OFDI的发展现状,但并没有很好地解释OFDI的流向问题。
威尔斯提出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展OFDI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环节,对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获取逆向OFDI行为缺乏合理的解释。
拉奥提出的技术地方化理论认为,处于技术劣势的企业可以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从而形成自身的相对技术竞争优势。这种创新会给开展OFDI处于技术劣势的国家不断提升该国的技术水平,加强产品的竞争力。
坎特威尔等提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不具有绝对垄断优势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开展OFDI,不断积累与提本国技术水平的现象,但缺乏对资源寻求以及逃避关税等OFDI现象的解释力。
1991年,Kogut和Chang首先针对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进行了研究,他们基于日本企业在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以Head、Branstetter等为代表的学者也考察了这一论题,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对本国经济具有积极影响。1995年,Coe和Helpman提出了“国际R&D溢出回归方法”,证实了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001年,Lichtenberg和Pottelsberghe(简称LP)的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
(二)国内研究文献
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FDI逆向溢出流出效应”也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的关注。
1.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
申朴、刘康兵(2012)通过分析市场化进程与FDI的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到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即市场化进程水平超过某个临界值后有利于FDI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何一鸣、张洪燕(2011)运用R&D溢出回归模型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吸收溢出的国外R&D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逆向技术溢出,对提高国内技术有积极作用。郭凤华(2011)运用格兰杰检验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间的关系,表明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了国内技术的进步。
欧阳艳艳运用平均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EC指数)与技术进步(TC指数)在2011年对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外国研发溢出进行灰色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有很大关系。紧接着她在2012年对逆向技术溢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说明中国应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在巩固已有国家或地区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开始向发达国家(地区)倾斜。
2.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涤非、郭鸿琼和陈宴真(2012)对我国FDI技术溢出与人力资本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我国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两者表现为正向关联,但在农业方面为反向关联。刘明霞(2010)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逆向溢出效应,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技术差距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
欧阳艳艳(2010)的研究表明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三大因素是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人均国民收入和中国的GDP。王英和刘思峰(2008)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逆向技术溢出的四种方式:外国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邹玉娟和陈漓高(2008)分析显示,我国FDI流出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这种协同关系会更加明显。
3.对外直接投资寻求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郭凤华(2008)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最后,从国家、产业、企业的角度给出了政策建议。汪思齐(2010)系统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邹明(2008)为中国开展以技术寻求型为主的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政策建议。赵天培(2010)实证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为我国技术导向型对外投资提供依据。
二、研究中现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进步的研究,可以发现:
1.目前从国外学者对逆向技术溢出的研究来看,对发达国家研究多,对发展中国家研究少,如:Kogut和Chang的研究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国内学者较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DI流出”对国家竞争力、经济增长、贸易等的影响效应。技术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技术寻求型的FDI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案例和理论研究阶段,实证研究较少,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没有系统地论述,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其中王英和刘思峰分析了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但不够系统。
2.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的逆向技术溢出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有关的行业分析尚不多见。尽管欧阳艳艳证明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与行业有很大关系,其中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的关联度较强,而第三产业中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具有较高关联度,但是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不具较高的关联度,但我们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3.由于数据有限使得学者不能采用各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各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研发资本存量(包括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如郭凤华、邹明等的研究。另外,由于我国改革开发初期和现在对数据的统计口径也不一样,再加上汇率的较大变化,所以有些文章在实证分析时没有对数据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
三、深化研究的思路
从上述文献不难发现,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深化,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逆向技术溢出不仅仅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但是,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还没有对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以中国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在这一方面做出新的研究。
2.可以在回顾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如协整分析、因果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不同行业的逆向技术溢出进行实证分析或者考察我国在不同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进步影响的差异。
3.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归纳演绎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搜集数据时要在不同数据库寻找数据,要对数据进行恰当处理,在对比分析基础是尽量做到指标统一,尽量使研究结论更为客观、可靠。在扩大样本数据的基础上,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有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参考文献
[1]Coe D.T.,and E.Helpman,“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39(1995),pp.859-887.
[2]David T.Coe,Elhanan Helpman,Alexander W.Hoffmaister,"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and Institution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Vol.53(2009),pp.723-741.
[3]Dunning J.H.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M].London:Francis Porter,1986.
[4]Hymer H S.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M].Cambridge:MIT Press,1976:260-264.
[5]Jeffrey I.Bernstein ,Pierre Mohnen,"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between U.S.and Japanese R&D Intensive Sector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Vol.44(1998),pp.315-338.
[6]Kogut B.and S.J.Chang,"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73 no.3 (1991),pp.401-413.
[7]Lall S.The New Multinational: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M].London:Chi Chester,Wiley,1983.
[8]Lichtenberg F,and B.Van Pottelsberghe de la Potteri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A Comment”,European EconomicReview,Vol.42(1998).
[9]Vernon 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66,80(2):190-207.
[10]Wells,L.T.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the Rise of Foreign Investment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M].Cambridge:MIT,1983.
[11]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2]申朴,刘康兵.FDI流入、市场化进程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基于system GMM估计湖南驱人如驱羊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12(3).
[13]赵涤非,郭鸿琼和陈宴真.我国FDI技术溢出与人力资本互动机制的实证研究[J].亚太经济,2012(2).
[14]欧阳艳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境外地区分布差异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5]何一鸣,张洪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逆向技术溢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1).
[16]郭凤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1(9).
[17]欧阳艳艳,喻美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业差异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4).
[18]欧阳艳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4).
[19]刘明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技术差距的影响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3).
[20]王英,刘思峰.国际技术外溢渠道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
[21]邹玉娟,陈漓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提升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5).
[22]刘明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技术差距的影响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3).
[23]赵天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11).
[24]汪思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母国产业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11).
分值规定:总分100分,折合总分5%为最终得分。
一、日常工作(40分)
(一)考勤情况(10分)
例会、院系技术交流会缺勤一次扣1.0分。
(二)日常宣传(10分)
该系学生会网络宣传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人人、微博、微信)出错一次扣0.5分。
(三)照片质量(10分)
各系学生会活动照片按质量高低打分。
(四)网站更新(10分)
各系网站按照更新频率、更新及时性打分。
二、院系交流(30分)
(一)参与积极性(10分)
分享设备、模版每次加0.5分。
(二)活动配合度(10分)
技术交流会上台交流技术每次加1.0分
(三)交流反馈(10分)
交流会反馈成果按质量评分,没有反馈成果一次扣1.0分。
三、总结(30分)
(一)工作总结(10分)
工作总结按质量评分。
(二)活动总结(10分)
根据活动举办成绩、活动总结质量打分。
(三)上交时间(10分)
按照上交时间依次打分,逾期不交为0分。
注:最终解释权归院学生会网络技术部所有。
项目 考核内容 分数 得分 备注
日常工作 考勤情况 例会、院系技术交流会缺勤一次扣1.0分。 10分
日常宣传 该系学生会网络宣传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人人、微博、微信)出错一次扣0.5分。 10分
照片质量 各系学生会活动照片按质量高低打分。 10分
网站更新 各系网站按照更新频率、更新及时性打分。 10分
院系交流 参与积极性 分享设备、模版每次加0.5分。 10分
活动配合度 技术交流会上台交流技术每次加1.0分 10分
交流反馈 交流会反馈成果按质量评分,没有反馈成果一次扣1.0分。 10分
总结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按质量评分。 10分
活动总结 根据活动举办成绩、活动总结质量打分。 10分
上交时间 按照上交时间依次打分,逾期不交为0分。 10分
总分
关键词:自媒体;舞蹈;教学资源开发
我国舞蹈教育发展至今,无论是教材建设、师资配备、基础性教育教法,还是特殊性教育教法,均取得重大成果。“舞蹈教学个案研究”的具体内容也得到更加全面和细微的论证及推广,无论从实际数据上看,还是从研讨结论上看,都已经可以证明这种途径,可有效提升舞蹈教学质量。
1 舞蹈教学个案研究的必要性
舞蹈学科的特殊性是在普通型的发展中及不同门类的框架中不断发现和“因事而宜”的。根据学科中“人才培养”的需求普遍性构成了相同相似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特殊性则构成了“针对性”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长期以来探讨“技术与艺术”“质量与品质”“独特与唯一”等关系,是因为必须把控与衡量这个关系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手段的特殊性。特殊性不仅在舞蹈教育范畴、艺术教育领域及整个教育领域中是教育特色及人才特色的重要核心。由此延伸的“个案研究”也就必然形成了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深入学科具体来看,舞蹈无论从身体基础训练、技术提升与艺术拓展、舞蹈思维训练、舞蹈创作能力培养,还是多样性舞蹈可能探究方面,任何一个方面都具有对“语言”的具象与意向的教学训练与教育引导要求。框架中的“因事而宜”的运用态度,必然会随着教学内容、对象的特殊性在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个案研究”。
2 个案研究与舞蹈教学资源开发的联系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达到了“网络竞技时代”,受教育者本身在接受教育的途径上就随着“技术发展”发生变化。舞蹈受教育者需求更是如此,“个案研究”的显著性在受教育者中极受关注,“个案研究”内容、方法、手段、成果都具备极大的教学推动力,如果无法通过相辅相成的“资源开发平台”得以发展和推广。不但无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要求,更加会将“舞蹈教学发展”滞后。
3 自媒体形式下的舞蹈教育平台开发条件与价值
自媒体形式是现代信息发展的优质产物,具有方便、直观的特性。在国内外,相同艺术教育中的美术、音乐、戏剧已经不仅开了自媒体形式的先河,其技术手段与存在内容都已经相对完善。在我国,不同领域及内容的专门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因为具备简单易操作,明朗好浏览,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形成高度的适应性与流行性。因此自然构成了高度的自媒体性。变革和应用速度之快,形成平台化的不同类别,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征。
在自媒体形式下的舞蹈教育平台开发中,只需具有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网络使用能力,均可达到基本操作及实现有效传播和发展效果。然而,在舞蹈教学中,如果能适应性的使用这一途径,将在原有的“课堂式”效率的基础上,双倍甚至更广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研究推广。那么,在自媒体形式下的舞蹈教育平台开发中,将“个案研究”的实例与成果直接反映到自媒体平台中,自然就形成了教学资源开发的条件。
谈及自媒体舞蹈教育平台建设时,以教师教学个体为主体的个性化“微信个人微信平台”更具有运用和传播价值。而舞蹈教学的个性化及个性化教学参照,通过“个案研究”的分享来进行“自媒体舞蹈教育平台”开发与建设将为舞蹈教育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也会产生舞蹈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
4 “小草舞集”微信公众平台介绍与效应
4.1 主要内容、开设思路与个案导向
“小草舞集”是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及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需求考虑设定的。主要以舞蹈编导专业本科层面、综合性大学舞蹈学及表教专业本科层面的《作品构思与编创技术》及通识性《舞蹈编导》课程为核心研究内容;同时根据所任艺术硕士(实践类)舞蹈编导及表演专业创意性、延展性课程需求通过平台辅助,提升教学功能的比较性与空间性。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推送了以舞蹈编导专业与舞蹈编导课程教学比较性相关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分享,实现了“平台建设”推动“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完善“平台建设”的舞蹈教育形式呈现,充分利用了自媒体的教育传播功能,呈现了舞蹈教育自媒体化建设方式的唯一个案。
在“个案研究”方面充分突出以教师(笔者)个人的独立思想,以最直观与最真实的文字、图片、视频、讨论、投票分析等形式,来实施“教育引导”。截止到2016年9月25日,“小草舞集”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以平台建设与内容分享的“教与学”探索。以积累、总结、研讨、分享的形式来实施舞蹈教学,这是区别于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相关舞蹈信息网站及微信平台。
因为主要以“个案研究”导向来进行舞蹈教学思想、方式的推广。所以主要以实际教学资源为途径,在需求与缺乏之间探索尚未完全备受认可,或者至今未寻觅到明确的办法的相关舞蹈教学思想与方法。通过教学过程的介绍、教学成果的展示、教学实验的总结来分享与肯定教学主体的价值。
4.2 数据分析与反馈调研
在自媒体建设过程后,根据信息浏览和确切信息反馈都比较稳定,而固定的关注者并不十分理想。作为初步建立的非营利的自媒体研究c教学分享平台,比较其他同类商业营利性舞蹈信息平台。不具备专业的设计、制作、宣传与推广团队。所以,关注者大多是关注于舞蹈发展,心怀舞蹈“忧患”,渴望舞蹈多样化发展,期盼新舞蹈意识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及科研者。
从“关注人群地域分布”、“关注人群性别”、“关注人群使用语言分布”、“图文综合平均浏览率”、“阅读来源分析”实质数据来看,相对稳定的267名固定关注者来源及存在从主观性可得知主要还是以所教授学生为主。客观可通过交流途径得知信息分享,参与这一教学过程的人数无法从城市经济发展程度来确定。而其中阅读来源的总数,对于43篇推送内容的浏览,1552人中1353人均属于流动关注人群。而1552人的浏览次数却造成了多次反复现象,以2917次微信浏览记录。而其他网络二次传播造成的485次,客户端自由浏览下,比起微课录制专门平台推介的途径更显优势。
随着普及和大力推动舞蹈教育的节奏与力度,造成了舞蹈教育的许多弊端。虽然努力的在我国教育制度的指导下获得了无数优秀成果,但是在舞蹈教育领域已然在国际化与传统化的矛盾中持续磨合。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研究不断开展,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也解决了种种问题,而带来的考验也是重重。
自媒体形式下的舞蹈教育资源分享也将随着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教师个人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来看。这是一条需要支持和坚守的路,只有这样舞蹈教育才能真正地在公平中获得解放。针对与“个案研究”的内容与导向也有多种,以上内容的阐述与成果分享也仅仅是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某一种方式。虽然值得提倡,但是在有限的教育环境中,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求这样一个引领能获得认同与关注,共同追求需要多样化的多样性教育方式方法。
本期培训课程延续了首期课程的丰富内容,同样安排了上午、下午课程和晚间分享课,课程涵盖智能家居理论基础、设计实践和项目管理。联盟特别邀请的七位讲师分别从智能家居基本原理、无线组网技术、总线技术应用、系统设备解读、人因设计、案例分享和综合实践等方面带来了详尽的专业课程。与此同时,针对集成商学员感兴趣的营销管理与集成技术内容,通过两节别开生面的晚间分享课进一步丰富了本次培训的实践内容。
在总结首期培训经验基础上,本期CSHIA培训对相关课程进一步优化调整,根据集成商为主体的学员实际需求增加了总线技术的课程课时,并邀请具有多年一线市场经验的资深集成商讲师参与分享,而特别设置的营销管理课程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在热烈的互动气氛中,本次培训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在毕业考核中,分别来自江苏常州、甘肃兰州与福建泉州的韩怀德、张明娟和陈国强成绩优异,成为本期培训优秀学员。
本期培训课程结束后,CSHIA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师学员共同前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参观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联盟在上海国际智能建筑展上展出的互联互通技术阶段性成果。据悉,第三期CSHIA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师计划将在广州举办,相关预报名工作即将启动。
随着CSHIA智能家居系统工程师学员群体不断扩大,联盟培训中心还将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密切各地学员间的联系与交流,搭建广泛的分享平台,共同推进智能家居市场的健康发展。
CSHIA系统工程师培训内容框架
第一讲:《智能家居基本原理》
第二讲:《智能家居无线组网技术》
第三讲:《智能家居总线技术》
第四讲:《智能家居设备解读》
第五讲:《人因设计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第六讲:《智能家居典型案例分析》
第七讲:《智能家居综合实践》
分享课:
【摘要】 目的: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和操作技能; 方法:模拟演示查房、总结性查房、技术性查房等; 结论:激发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查房 护理质量
内容 护理业务查房的质量与重视程度影响着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个体的提高与发展。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通过对新开展手术、新技术、专科重大手术配合等个案查房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并落实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直接督促检查和指导手术配合.保证手术配合质量和病人的安全.加强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了手术配合的能力,也更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具体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和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我科护理人员低年资的护士居多,所以由高年资护士模拟手术室查房,按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每位护士能熟练、敏捷、正确地配合各种手术尤为重要。查房中主要注意技能传授,结合具体放置特殊并做模拟和演示,以及无菌器械台的设立,器械标准摆放等。掌握手术配合的基本要点,了解手术医师和特殊手术习惯。预知性的准备好术中不同阶段所需的物品和药品,做到高质量的配合。
开展新手术病例查房,提高专科知识水平。如妇科悬吊式腹腔镜的开展 ,我们请专科护士结合手术病人讲解病人的、手术入路、特殊配合、器械准备、用物准备、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等。结合专科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强调巡回和洗手护士在术前准备以及术中配合的要点。熟悉和掌握手术全过程。了解腔镜器械的使用、保养。通过查房使全科护士可以及时掌握腹腔镜手术配合的专科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从而使新手术得以顺利开展。
利用每日早交班时间结合手术室培训计划和当日手术中相对比较复杂的手术,分别叙述术前需做那些准备、手术配合的要点、需特殊准备的物品、手术方式、手术等。如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做总结提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强调术中护理要点。当日手术中,护士长重点检查并做出指导,了解配合情况。手术结束,和护士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次日早交班再由跟台护士分享配合的体会、要点、难点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等。同时大家可以共同分享以往手术配合的体会和意外情况的处理,将技术培训和业务查房结合在一起。由资深护士系统的总结配合要点,解决手术配合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大型抢救手术病例回顾性查房,通过查房使年轻护士掌握遇到急性大出血病人、多发性复合外伤等病人时,能及时配合抢救。立即给病人建立两条静脉通路,维持病人的血容量。抢救过程中医生下达的遗嘱经核对后,认真执行严格查对制度。洗手和巡回护士共同仔细清点器械、缝针、纱布等。做到准确无误。抢救过程做到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配合好各项工作。
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查房,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能力,激励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大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更好的发挥了手术室护士的潜能。每一个手术配合、每一项操作都更加得心应手,也提高了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护士长在查房中不断带领大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管理,同时也提高了护士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业务查房也提高了手术医生的满意度。通过护士不断总结,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与大家共同分享。在他们伸手的一瞬间,递给他们想要的器械,做到手术配合无障碍。 总之,通过手术室护理查房,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实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提高了手术配合技能和质量。缩短了年轻护士的培养时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在抖音,标签就是抖音系统对你的抖音账号的认知。而抖音给你的推荐量主要是通过用户及自媒体作者标签进行匹配和分发。所以,抖音账号标签就是:根据抖音创作者内容领域的细分,抖音从创作者账号的内容特征上,给出总结性的关键词,并把关键词与账号绑定起来。
抖音(TikTok)是由今日头条推出的一款短视频分享APP,于2016年9月上线,是一个专注于年轻人音乐短视频创作分享的社区平台。抖音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创造多样的玩法,用户可以自打影像技术诞生以来,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就是MV,musicvideo,音乐短视频,是所有短视频里最头部的部分。但是MV拍摄困难,能随机对着镜头装模作样演一下的人不少,能随时随地对着镜头说一段唱一段的人不多。Dubsmash的对嘴表演模式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音频台词,剧本我都给你写好了,你只要表演,而且音频时长很短不到10秒,降低了表达成本,增加了内容趣味,恰巧因为这个低成本内容也变得易扩散。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接受与承诺疗法;抑郁情绪;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71-02 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受的大部分压力并不来源于破坏性的生活变故(重大生活事件),而是随时间积累起来的一些相对较小的烦恼,也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烦心事影响了情绪的稳定性,阻碍了人们按照既有的价值观念积极行动,却陷入到无休止的烦恼、郁闷当中,从而降低了当前生活的满意度与幸福感。由此看来,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群,尤其是处于身心发展与角色转变关键期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应对生活中的烦心事及其引发的抑郁情绪,在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下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现实的生活世界之中,是我们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接受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干预抑郁情绪的可行性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抑郁为正常心境向情绪低落方面的波动,即每天出现情绪恶劣的一面;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持久的、相对稳定的愉的缺乏;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目前用于抑郁的干预方法已较为丰富,但多以认知改变作为干预的突破口。然而,Nolen-Hoeksema等人认为抑郁个体通常具有穷思竭虑(rumination)的反应方式,即一种反复地、消极地关注自己的抑郁症状及其原因、结果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学者们对此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穷思竭虑与心理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影响到一系列的心理适应,包括抑郁、焦虑、社交关系等。实验研究发现,引发抑郁状态中的个体殚精竭虑会妨碍他们对问题的解决并导致心情更糟。
由此看来,对抑郁情绪的干预若过多局限于认知改变的层面,则有可能加重抑郁个体的认知负担,使其在长时间的认知自省中进一步陷入到穷思竭虑的循环往复之中,影响干预的效果。因此,本文试图将“第三代行为疗法”的代表――接受与承诺疗法运用于抑郁情绪团体辅导的设计之中。
二、接受与承诺疗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证效果
关系参照理论(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是接受与承诺疗法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的语言和其他高级认知过程是人类各种各样痛苦产生的根源。
接受与承诺疗法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提高人类心理灵活性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为提高心理灵活性设立的六个核心治疗过程――接受(acceptance)、认知去融合(defusion)、观察自我(self as context)、关联此刻(contact with the present moment)、澄清价值观(value)、承诺的行动(commited action)。
该疗法的有效性主要从心理健康模型的整体验证、核心改变过程的效果验证、整体治疗效果的验证三个方面得到了证实。据此,将接受与承诺疗法用于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具有可行性。
三、本团体辅导的设计
(一)团体设定
本团体辅导方案主要是针对一段时间内抑郁情绪表现较为突出的在校大学生而设计,旨在帮助这类学生重建积极的情绪与学习生活状态。
1.团体规模:8~12人小团体
2.团体辅导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5小时,共6次。
3.团体辅导场地:200平米空旷活动室,内有活动桌椅和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团体辅导老师:具有丰富团体辅导经验和较为扎实的ACT理论、实践基础的心理学教师或心理咨询师。
(二)团体目标
学会辨识和有效处理不可避免的痛苦,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接受无法解决的问题,用行动创造有价值的生活。
(三)遵循的理论与技术
本团体辅导设计主要遵循ACT的基本理论,围绕提高心理灵活性的六个核心治疗过程来进行辅导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将主要使用到认知去融合(想法不是事实)、认知缓解、区分思考自我和观察自我、扩展情绪空间、情绪冲浪、呼吸联结、澄清价值观等ACT的基本技术、方法。
(四)具体的团体辅导方案
1.第一次――相逢一家亲。(1)辅导目标。①促进团体的形成;②成员相互认识、建立互动关系;③澄清团体目标及成员期望;④建立团体规范。(2)辅导内容。①相见欢;②叠罗汉;③讨论:你认为什么是幸福?你是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的?④填写“许愿花”;⑤认识团体,建立团体规范,认同团体契约;⑥你是谁的天使⑦作业:我的自传。
2.第二次――逃离幸福陷阱。(1)辅导目标。①增进彼此的熟悉度;②澄清对幸福的误解;③理解过度控制的弊端;④引发对处理消极想法和情绪新方法的期待。(2)辅导内容。①暖身、给情绪打分;②老师讲解:a.引发有关幸福的思考,b.分析人们通常持有的对幸福的误解(有关幸福的神话);③每个成员用简单的语言概述自己自传中的内容;④老师讲解:举例说明想法和情绪难以被控制;⑤分享与总结;⑥作业:记录下1~3件这一周里你为了逃避、改变或清除不快想法和情绪而做的事情以及产生的结果。
3.第三次――思想不是事实。(1)辅导目标。①进一步促进团体凝聚力;②理解控制存在的局限性;③初步了解ACT理论;④通过体验与练习,理解什么是认知融合以及如何进行认知缓解。(2)辅导内容。①暖身;②上次作业分享;③老师讲解:a.过度控制导致的恶性循环,b.控制和幸福陷阱的关系,c.ACT基本理论;④练习与讲解:a.活动:闭眼三分钟什么也不想,b.活动:故事不是事件,c.音乐思维、愚蠢的声音技术等;⑤分享与总结;⑥作业:记下你脑中产生的所有不快的想法,专注地感受并坚持这些想法,然后在前面插入“我有一个想法,……”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同时练习音乐思维、愚蠢的声音技术。
4.第四次――扩展情绪空间。(1)辅导目标。①回顾上次活动内容,进一步体会如何使用缓解技术;②理解并练习扩展技术。(2)辅导内容。①暖身;②作业分享:a.小组内分享缓解技术的使用情况,b.老师小结理解和运用缓解的三个要点;③讲解与练习:a.活动:“流沙”,b.活动:“狩猎”,c.角色扮演故事,d.理解并按步骤练习扩展技术;④总结;⑤讲解“情绪冲浪法”;⑥作业:根据“情绪冲浪指南”,练习在负性想法或情绪上冲浪(下次分享)。
5.第五次――联结此时此刻。(1)辅导目标。①巩固团体成员间真诚、开放、尊重的关系;②体悟关注当下的重要性;③理解并掌握联结技术。(2)辅导内容。①暖身;②分享情绪冲浪练习;③进一步讲解缓解和扩展练习的要点以及ACT哲学;④活动:我的故事书;⑤演绎过分关注过去和关注未来的两种情况;⑥老师结合电影《幸福来敲门》片段诠释如何关注现在并讲解联结技术;⑦练习十二次深呼吸并讲解专注的力量;⑧总结;⑨作业:a.选一件事情与之相联结(下次分享),b.在故事书“我的明天”一页中写下3~5个你的远期目标。
6.第六次――创造有价值的生活。(1)辅导目标。①巩固学习习得和经验;②帮助成员认识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有效制定目标,增进付诸行动的勇气;③结束团体。(2)辅导内容。①暖身;②上次作业分享;③价值观念与目标:a.讲解价值观念与目标,b.观看《料理鼠王》片段,由此进一步讲解价值观对一个人追求有价值生活的重要性;④价值观探索活动:a.“我的墓志铭”,b.填写生命价值观问卷;⑤根据价值观,设立有意义的目标;⑥承诺行动;⑦结束团体。
参考文献:
[1]McIntyre,K.P.,Korn,J.H.,&Matsuo,H.Sweating the small stuff:How different types of hassles result in the experience of stress[J].Stress and Health,2008,(24):383-392.
[2]Nolen-Hoeksema,S.,& Morrow,J.A prospective study of depress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fter anatural disaster: The 1989 Loma Prieta earthquak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1):115-121.
[3]Lyubomirsky,S.,& Nolen-Hoeksema,S.Effects of selffocused rumination on negative thinking and interpersonal problem solv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176-190.
[4]曾祥龙,刘翔平,于是.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1-7.
[5][澳]路斯・哈里斯.幸福是陷阱[M].吴洪B,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8.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 微课 模式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科学地确定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纲要》对于我国教育改革是一个宏观战略指导,但涉及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体制的改革、模式的创新、方法的变革等具体操作层面,仍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在实践中制定更翔实的实施准则。
面对各大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总学时的减少,怎样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和课外自学时间,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英语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怎样在有限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及应用能力,更是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大学英语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微课教学应运而生。
二、微课及翻转课堂概述
(一)微课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的课程活动全过程。视频一般为5至10分钟。微课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学成果展示,而是短小精悍的短视频课件。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即“反转课堂”,其最早的探索者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其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将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 Tube网站上,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所谓“翻转课堂”,即教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并就某个知识点制作5~10分钟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学习,回到课堂师生上面对面交流、讨论并完成作业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2]。它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并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看到了希望。
三、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英语翻转课堂并不是完全已有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转变师生认知观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重构,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3]。随着学生对碎片时间学习需求的增加,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学习微课将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学习的主流。
(一)课前准备
1.基于教师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进行文档编排和微课视频制作,微课视频要与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据统计,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移动互联网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和用户体验(UE:User Experience)尤为重要。目前,市面上主流移动平台为IOS和Android,占据移动操作系统95%以上,微课应用的用户界面要求美观,微课应用的用户体验要求符合受众习惯,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要尽量做到美观和符合受众习惯。
微课视频展现方式有影片式微课、动画式微课、板书式微课和演示式微课。教师可以根据所授课程及知识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展现方式。如进行文学作品翻译授课时,可采用多角度、可剪辑的影片式微课;进行英语口语授课时,可采用无实景、对话配音的动画式微课;进行英语写作授课时,可采用模拟黑板、即时手写的板书式微课;进行英语听力或阅读授课时,可采用屏幕演示、可标注的演示式微课。微课的展现方式很多,教师可以选用单一的展现方式,也可以采用混合式展现方式,目的在于更好地讲授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
2.基于学生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在课外观看完微课视频后,应当对教学知识点有整体把握,并记录在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应该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此外,学生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聊天贴吧,对所学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同伴互评,这个环节是师生容易忽视的部分,但它非常重要。
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将识记、理解和应用归纳为低级思维阶段,将分析、评价、创新定义为高阶思维阶段,因此,交流讨论、同伴互评是高阶思维阶段,是学生通过编码加工,将所学内容进行提炼、提取的过程,这种提炼提取的过程更能促进成果的产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设计
在传统教学中,一门课程讲授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计环节好坏。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堂设计很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模块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激发学生参与的角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
1.确定论题
教师需要根据微课视频的知识点,确定重难点并总结归纳有研究价值的分论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分论题继续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每个知识点可以确定3―5个分论题方向,把每个班的同学分成3-5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分论题的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整合所讨论的结果,分组陈述。如果分论题涉及知识点较小,不容易进行研究方向的划分,每组成员可以对该知识点进行独立研究,再协作探究。
2.独立思考
思维是人的重要特征,思维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独立思考能力是每位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学习阶段注意培养,养成习惯。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尤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由开始有针对性地指导逐渐转化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3.协作讨论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协作讨论的品质,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翻转课堂的讨论环节,给每位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协作分享平台,大家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点共享问题,积极讨论,互评互答。这种模式是一种协作式讨论,可以多维度、多方面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协作讨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灌输式”的授课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指引人”和“促进者”。协作讨论环节可以在论坛中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引导设计有意思的活动,使得学生人人有话可说,人人都参与进来。
论坛的设置目标要明晰,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讨论,教师不需要有贴必回,应当提前制定好规则,善用助教的力量。如在建立论坛之初就规定每周六晚7:00~9:00为老师答疑时间,或者教师回复每天的前三个问题,助教需要把讨论最多而无定论的问题汇集起来,以便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分析答疑讲解。
4.成果分享
学生就所学知识点经过独立思考、协作讨论后。必定会形成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往往以报告会、辩论赛或展览报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在成果分享时,除了本班师生外,还可以要求同年级同专业其他师生一起参加,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成果分享也可以采用录制视频的方式上传至网络,以供更多同学观摩学习。成果分享是翻转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成果分享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以便在课程上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三)课后总结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的课后总结尤为重要,总结以反馈评价的形式展现,这个环节由老师观看完学生的协作讨论、成果分享之后,总结归纳章节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难点内容进行分析解说,以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
四、翻转课堂的优点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在教学手段现代化、学生学习自主化、时间把控自由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
(一)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五个阶段。翻转课堂利用微课视频等网络技术,体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课堂教学转化为课外学习,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
翻转课堂教学将教师授课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重复学习,直到把知识学透彻。不像传统教学,老师讲授课程都在课堂,不可重复学习,不懂的知识点也没有及时消化。微课视频的翻转课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总结、归纳教学知识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习的独立自主化。
(三)时间把控自由化
翻转课堂利用微课视频真正体现了全面学习、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宗旨,一台平板或手机可把自己感兴趣想学的要学的知识尽收眼底,真正把碎片时间合理利用了,也真正实现了网络资源共享化、精品课程共享化的教学理念。
五、结语
翻转课堂不仅翻转了课堂教学顺序,还翻转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师生角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翻转课堂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了学习自[4]。以微课视频为主要媒介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面学习、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教学宗旨,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1-6.
[2]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24-127.
论文关键词:知识共享因素分析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成为研究的焦点,而教师知识共享对于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则是不竭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此提供r更为便捷的技术支持,但是,技术的引入并没有使教师的知识管理和共享有飞速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为什么要进行知识共享?教师在网络内知识共享的因素是什么?因此,探究影响教师知识共享有关的能力、技术、动机因素对于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了解教师知识分享状况,包括教师知识分享的现况、内容、动机、障碍等等。初步了解学校组织对教师知识分享影响情况,计划从组织文化、行政领导、信息科技、团队机制四方面进行分析。
本研究拟设讣问卷进行施测,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知识分享的现转和影响因素。问卷包括三部分:
(一)基本数据表:教师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教龄等资料;学校背景资料,包括:中学、小学等方面。
(二)教师知识分享量表:针对知识分享的访谈,整理出教师知识分享量表设计架构:“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意愿”三层面。其中“知识分享需求”从知识接受者的角度思考,以求知欲、兴趣、问题解决、个人成长为设计主轴;“知识分亭意愿”从知识拥有者的角度思考,以人际关系、成就感、利他为没计主轴;“知识分享行为”同时由知识接受者与知识拥有者的的角度思考,以分享个人知识、分享学习知识、促进学习动机为设计主轴。项目评估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尚町”、“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项目,分别给予1分到5分,最后再将所有项目之得分作累加统计。
(三)教师知识分享影响因素问卷:根据文献调研,将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分成以下几个层面:(1)教师的信息素养、(2)个人专业知识、(3)共享的动机、(4)信息技术环境、(5)学校文化、(6)学校策略、(7)组织机构。各个项目的调查分成五个选项,分别是:“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太符合”、“很不符合”,分别给与1分到5分。
2研究实施与数据处理
根据文献探讨和访谈结果,编制问卷题项,形成问卷之初稿。由专家咨询以建构专家效度,增删题项,修改表述后,完成预试问卷。本文问卷编制的数据来源是青州市云门小学部分教师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删除小适切之题项,完成正试问卷。
正式问卷形成后,选取了青州市云门小学、云门双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40份,收回104份,剔除问题回答不清等无效问卷后,得有效问卷共98份。使用软件分析工具SPSS11.0进行分析。
2.1描述统计
对于回收的问卷首先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使用平均数、标准差、偏态与峰度进行分析,初步以了解中小学教师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方面的现状。中小教师整体知识分享之平均数为3.25,标准差为0.37,其平均值落于3.02—3.75之间。数据显示中小学教师知识分享的程度一般。教师整体知识分享之分布呈现态分布,教师整体知识分享平均数的分布较为集中,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大。
在调查的三层面中,“知识分享需求”层面的调查得分最高,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及低阔峰,表示教师知识分享需求平均数的分布较为平均。在“知识分享意愿”层面的调查得分为3.5,分数分布呈现负偏态及高狭峰之情形,可知大部分教师知识分享意愿有比较高,并且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得分平均差异较大。在“知识分享行为”层面得分平均数为3.08,较低,分数之分布呈现负偏态及高狭峰之情形。显示大部分教师知识分享行为有趋向高分之趋势,且教师在此层面的得分平均差异较大。
研究中对教师知识共享情况进行了统计和排序,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层面的得分较高,而“知识分享行为”层面的得分较低。这说明教师认为有知识分享的需求,但在知识分享的行动上却较少,尤其以“知识分享行为”层面一些题目“我常设计课件与同事共享”为整个晕表的最低分;“我常将我的一些教学心得放到网上跟同事交流”得分也比较低;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教师普遍上都有知识共享的需求,共享的意愿也不低,但在行动实践上,却较少付诸实施。
2.2信度分析
在“教师知识分享量表”信度的检验上,本研究采用Cronbachca系数值来对同一构而下的题项进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衡量其是否符合一般的信度检验要求。调查问卷的各个层面的值在0.80上下,调查表的总d值为0.83,由此我们可以判定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2.3t考验
本研究为了解教师个人因素在知识分享上的差异情形,以独立样本t考验及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探讨教师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及任教年资在知识分享上之差异情形。不同性别教师在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以及整体表现之间的差异,均达显着水平(P<.05),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显示无显着差异之状况不同。以单因子变异数分析检定不同年龄之国小教师在知识分享之差异情形。可知,不同年龄的中小教师在知识分享整体与各层面上并无显着差异存在。
2.4组织因素与知识分享的相关
以积差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探讨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的整体关系与关联模式。本研究中,教师知识分享包括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及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组织因素则包括学校文化、学校政策、信息技术三个因素。本研究先就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之积差相关加以考验,结果如下所示:
由表可知,教师知识分享的知识分享需求、知识分享意愿、知识分享行为三个层面及整体教师知识分享与组织因素的学校文化、学校政策、信息技术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
2.5网络环境下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
教师知识分享影响因素问卷信度检定采用Cronbacha系数来看问卷一致性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原始构面的信度均大于0.7,表示原始构面的信度相当高。
针对网络环境下影响教师知识共享问卷的原始七个层面的37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透过取样适合性量数(Kaiser—Meyer—Olkin,KMO)与Bartlett球型检定,根据学者Kaiser(1974)的观点,如果KMO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本研究的KMO值为0.728,表示变项间的共同因素(Conr—motrfactor)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并透过最大变异数(Varimax)做直交转轴(Orthogonalrotation),使萃取的每个共同因素不受其它共同因素干扰且便于命名,且解释变异程度也不受影响,并依Zahman&Burger(1985)建议,取特征值大于1,且各变异负荷量绝对值大于0.3以上,并能解释40%以上之变异量时,来决定因素分析的结果。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l的因素有6项,其累积解释变异量为72.17%,并以共同因素与变量间相关系数大于0.5来决定共同因素所包含的变项与命名,并计算出共同因素的内部信度皆在80%以上,显示精简后六个关键成功因素之信度良好,整理如:
(1)学校知识共享文化因素:学校具有相互信任的、奖励教师学习分享,并鼓励建立知识社群,彼此讨论分享与促成员工成长学习。
(2)教师知识共享的动机因素:确认知识共享对学校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的认可。
(3)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因素: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是知识共享的前提,校园网的建设应注重资源的有序,便于查找,为教师个人信息的提供良好的知识管理界面和平台。
(4)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冈素: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足通过不断总结反思获得的,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才便于共享。
(5)知识共享的学校策略因素:学校的政策因素是指学校通过引导,奖励等措施促使教师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
(6)信息素养因素:学校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个人知识管理的水平。
3结论与建议
3.1教师知识共享的现状
教师知识共享的现状的访谈情况反映出教师对于知识的共享都持有肯定的态度,认为知识共享有利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但同时表示,在网络环境下很少将知识分享付诸实践。原因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工作的压力大,时间长;另一个是认为自己不太善于知识分享,对于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不知道是否应该值得与人共享。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具有很高的知识分享需求,然知识分享行为则较低。
关于利用网络的“教师分享的知识内容”的调查结果而言,发现教师知识分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关教学知识分享内容,则包括试卷、教学课件、教学知识等方面,且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之分享频率最高。
本研究调查发现,“知识分享的动机”主要集中在“兴趣”方面,部分教师对教学研究有兴趣因而有知识分享的需求,因而知识分享的参与度和吸收度比较高。同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也是教师参与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分享的意愿调查中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是知识共享的前提,知识共享是一个拓展“人际关系”的媒介,也是一个促进的手段。
3.2对学校的建议——推广知识共享的理念和互信合作的学校文化
研究发现知识分享的状况基本良好,但是在教师的知识共享的意愿、需求、行动方面存在的差异提示我们知识分享的在提升尚有努力的空间。学校要提倡知识分享观念是关键,虽然总体而言教师对知识分享持肯定的态度,然而,如何让意愿转变为具体的行为,需要教师更深刻理解知识分享的目的、方法与优点。学校必须了解知识分享的内容、方式和障碍,并需要制定措施使知识分享融人教师日常工作中。
学校教师之间的信任程度是教师知识分享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教师之间的瓦动过程中,促使其愿不愿意与对方分享的最主要因素乃源于双方的信任关系。因此,学校需要营造一种互信、协作的文化氛围,在这种互信合作的文化中,将更有助于教师的知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