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护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社区护士糖尿病管理现状。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60%,约1.39亿人[6],预计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7亿人,占全球糖尿病人数的1/3[78]。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社区护士作为一线管理人员在糖尿病病人的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糖尿病知识水平、护理实践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直接决定着社区糖尿病病人管理的效果[9]。周彩霞等[10]对广州市荔湾区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表明,社区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水平整体较差,其中掌握较差的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和运动注意事项,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社区护士对糖尿病相关培训需求较高,培训需求排名前3位的3项内容是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胰岛素治疗及注射技术。赵芳等[11]对参加中华护理学会社区糖尿病培训项目的7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其中得分较低的是低血糖相关知识、饮食控制及角色定位,80%社区护士认为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是非常必要的。1.2社区护士高血压管理现状。高血压是目前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12]。预计在2025年全球高血压病人数将达到15亿人[13]。高血压病程长,且大部分病人无须住院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于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的第一线[14]。社区护士作为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应在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15]。董婷等[16]对2279例高血压病病人调查表明,高血压病人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较低,社区护士需加强高血压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王惠珍等[17]研究结果表明,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存在盲目性,且健康教育技巧掌握不足,很多社区护士只停留在一般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宣传上,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来小彬等[18]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一样,低学历、低职称、在社区工作不足4年以及未在内科工作过的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欠佳。
2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模式
2.1分层教育模式。分层培训就是对护士实行分阶段和分层次培训,即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分为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在职教育[19]。周春美等[20]探讨城市和乡镇不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将社区护士分为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师、护士长3层,再将每个层次的社区护士按照来源分为市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和乡镇卫生服务站护士两层,进行分层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贾力品等[21]将邯郸市社区护士按照工作年限的不同分为3层:低年资护士、中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然后根据各层次社区护士制订针对性培训计划,分层培训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工作满意度和病人满意度。提示对社区护士进行分层培训,可提高社区护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能力,从而提升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2.2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临床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则,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22]。陈婕等[23]运用案例教学法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后对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后社区护士糖尿病基础知识、专科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高于培训前。2.3PBL教学模式。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小组为范围、临床问题为起点,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强调从问题着手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24]。英国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培训以PBL教学法为主,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25]。刘秋鸣等[26]探讨PBL教学法在社区护士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培训,结果显示干预组社区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2型糖尿病延续护理理论及操作成绩、社区护士核心能力均高于对照组。2.4递进式教学模式。递进式教学模式平均培训时间为16周,包括基本操作规程训练(2周)、理论知识学习(2周)、模块化训练(6周)、岗前培训(6周)[27]。杨春琴等[28]探讨社区护士递进式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培训分为3个阶段(12周)递进式进行,结果表明递进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糖尿病综合防治知识与实践技能。2.5集成共享模式。集成共享管理模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和方法,即集成社会优质信息资源和优质师资力量,架构社区护士培训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以点带面、全面覆盖,对社区护士进行慢性病管理培训,解决社区护士培训少、培训单一及培训无法延续等问题。万霞等[29]将社区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采用集成共享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结果表明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知识得分、社区糖尿病病人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集成共享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社区护士慢性病理论知识及技能知识。2.6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共同学习为基本形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系统地利用不同教学因素之间的互动,将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指导学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30]。邓旺佳等[31]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社区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将16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培训,培训结果显示社区护士护理操作技能明显提高。刘晓芳等[32]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培训对社区护士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合作学习可提高社区护士学习兴趣及健康教育能力,健康教育后居民的常用健康评价指标、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评分得到了提高,对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上述研究表明,对社区护士进行合作学习培训,可以提高社区护士的慢性病管理能力,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优质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
3小结
[关键词] 贵阳市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及防治对策
1.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1.1潜伏期长。高血压病在出现症状以前患者可能有几年至十几年血压升高的病史。在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作用下,往往要经过数年至数十年患者才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在出现症状以前患者往往对易患因素并不重视。
1.2病程长,不易根治,需要长期的医疗及护理慢性心血管疾病不仅造成患者身体上的损伤,而且导致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慢性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顾,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3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 多数慢性心血管疾病由多种病因长期作用而致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护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1.4突然恶化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大,当心血管疾患者出现心肌受损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大大增加,随时有猝死的可能。
2.社区护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2.1开展社区护理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慢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必然对患者本身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独生子女将面临着赡养两对老人的局面,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这个负担将由家庭转给社会。慢性心血管病人处在反复“住院一出院”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社区护理是将临床、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生活护理等融于护理学之中,把保健送到千家万户,因此社区护理对于促进慢性心血管病人康的复,为患者提供方便、有效和连续性的服务十分重要。
2.2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慢性心血管病人的康复慢性心血管疾病一经诊断均可在社区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病人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里会感到安心舒适,可以与家人在一起,得到家属、朋友的关照,同时病人不改变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各种权益不受限制,对慢性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社区护士通过进入家庭,缩短了与病人的距离,加深了感情的沟通,有利于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更详细的了解,便于心理护理的开展。
3.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内容。
慢性心血管病患者的社区护理除了执行医嘱等常规护理外,更重要的是开展下列工作。
3.1发掘和评估健康问题。每一个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不尽相同,社区护士必须先行判断,确立其问题,然后再研究解决其问题。如高血压病或慢性心衰患者喜吃咸食,冠心病患者好吃高脂饮食,必须尽快让其改变饮食习惯。
3.2进行健康教育在询问和评估的基础上,让患者和家庭了解他们的病情,对医疗保健作出决定,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如吸烟、饮酒是心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要让患者了解其危害性,从而自觉地改变这些不良行为。在健康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仔细听取患者的诉说,找出其最关注的问题和想法;(2)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清楚准确的信息;(3)教育是个连续的逐渐的过程,指导行为改变从小量开始;(4)患者是参与者,共同承担责任完成预定目标。
3.4药物管理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赖于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药物依从率为63.4%,出院后对出院带药依从率为77.3%,门诊随访期间的药物依从率为43.7%。心衰患者也有20%~58%不遵医嘱服药。病人往往因自觉症状消失而中止服药或因外出和旅行等不服药,也有的病人认为与感冒药并用效果不好,而暂时不服心脏病药。医护人员应调查病人不遵守医嘱服药的原因,反复说明遵医嘱的重要性,还应进行服药指导,说明药品名、用量、目的、功效、主要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医嘱依从性。
4.结论
由于贵州地形地势的限制,导致了交通上的不便利,所以社区的护理工作只有在较大的城市有所开展,还有很多的小城镇几乎没有社区卫生室。所以开展全面的社区护理工作还得靠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努力。所以全省还有很大部分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没有得到护理。而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决定了其医疗护理的长期性,医院的护理远远不能满足其健康需要。只有开展方便、有效和连续的社区护理,才能向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护理服务,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慢性心血管病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立红,许萍.对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研究[J].齐齐晗医学院学报,2001,21(7):165-167.
[2]姚崇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7):410―415.
[3]李良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8):354―355.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185-01
所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气流受阻、气道阻塞呈渐进性进展、部分患者可存在可逆性及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临床上常常以反复咳嗽、咳痰以及气促和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为8%~10%、500~1100万/年患者因其致残[2]。虽然对该病研究较为深入,但是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措施,加上该病病程时间长、病情复杂等,因而严重干扰了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我们发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方案至关重要,因为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延缓该病的进展、增强其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现对其护理措施观察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于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患者,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痰多以及痰阻等情况。另外病历资料还显示58例患者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龄(71.2±6.0)岁,同时存在慢性支气管炎41例、肺气肿17例,而具有吸烟史的为52例。并且对存在以下情况者予以剔除:①长期卧床者,②因语言障碍和智能障碍而影响交流沟通者,③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同时58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主要含有:一般护理(诸如与休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心理护理、氧疗护理、雾化与排痰护理、呼吸功能康复护理等多种护理措施。
1.3研究方法对58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同时参考试验设计要求,设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套表》,其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基础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对以上内容由专业人员分别在护理前后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梳理与分析。
1.4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根据《护理学基础》[4]将其护理效果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以上护理效果评定均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表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气分析结果
:p = 0.048 < 0.05,提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的护理有效。
3 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支气管-肺组织出现病理变化而导致肺功能损伤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一种疾病,具有病情重、病程时间长以及易反复的特点,单纯治疗难以阻挡疾病的进展,所以我们认为结合有效及全面的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鉴于此种原因,我们本次研究采取了有效及全面的护理,从表1中不难发现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护理后总有效率高达91.38%,且表2中的客观指标也印证了该结论,究其原因我们分析如下:⑴一般护理,①护理,我们主张半卧位,但应以舒适为主(此时需注意防止患者头部下垂、屈曲、扭曲),这样便达到缓解心脏负担、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的目的,因此对胸闷、心慌及喘息等症状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②生活护理,如饮食指导方面,鉴于此类患者呼吸时所消耗的能量为正常者的8~10倍,所以我们主张在饮食方面应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另外还要坚持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以及诸如豆类等产气性食物,而进食时则坚持坐位与细嚼慢咽的原则(可避免呛咳等)。⑵心理护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多为高龄患者,再加上该病病程长、易反复等原因,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较为低下,所以此类患者极易出现悲观、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障碍,因此我们针对此种情况,首先建立互信的桥梁,其次坚持多教育、多巡视、多沟通、多交流、多帮助以及多讲解的原则,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重建其生活信心,帮助他们渡过精神上的难关,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⑶氧疗护理,我们多给予患者鼻导管或鼻塞法进行吸氧,氧气流量保持在1~2L/min、浓度稳定在24%~28%、湿化瓶温度维持在50°C~60°C;同时患者在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定期复查肺功能。⑷有效排痰及雾化吸入护理,首先鼓励患者应主动咳嗽,即对于痰液较易咳出者嘱咐其进行深吸气后保持张口态、再将痰液浅咳至咽部后快速咳出,而对于痰液不易咳出以及年老体弱者则利用生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加用鱼腥草注射液等)进行雾化吸入达到稀释痰液而便于排痰;其次对于咳痰无力者则需行吸痰处理,但在操作期间注意保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黏膜。⑸呼吸功能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于此类患者我们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诸如腹式呼吸肌训练以及缩唇呼气等,同时在训练期间遵循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以及患者能够耐受的原则而逐步达到增强呼吸肌肌力以及耐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珍祥,张惠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义及治疗.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3):129.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阻合并肺心病患者54例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结果。结果 通过严密的观察、护理和药物治疗,54例患者除1例死亡,2例放弃外,其余51例患者均明显缓解出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通过严密的观察、细心地护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肺心病;观察;护理
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病情复杂且易反复发作,病死率较高,严密观察病情,合理使用药物,做好护理工作是提高肺心病的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我院呼吸科近2年收治5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采用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两年间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根据肺心病诊断标准[1]确诊为肺心病患者54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62.3岁。病因为慢性支气管炎37例,支气管哮喘11例,支气管扩张6例。所有患者均因病情急性加重住院,心功能不全Ⅱ~Ⅲ级。
所有患者均经消炎(抗菌素2~4种人)解除支气管痉挛,肺动脉高压患者用硝普钠降低肺动脉压,肺性脑病患者用肺脑合剂及强心和利尿等药物对症治疗。住院及治疗过程中出现肺性脑病17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3例,酸碱及电解质紊乱1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
5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出院37例,好转出院14例,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
2 护 理
2.1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多年老体弱,常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情绪低落,对疾病的治疗丧失信心。对这种患者,我们要耐心讲解有关防治知识,帮助患者认识到焦虑、烦躁会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咳喘,不利于疾病的康复,从而使患者消除心理障碍,进入接受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让亲人、朋友、亲戚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他们能安心治病。
2.2 病情观察(1)神志的观察:肺心病患者出现神志改变应警惕肺性脑病的发生,如出现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视力、记忆力减退或神志恍惚、谵妄、无意识动作、失眠、兴奋、脸结膜水肿等,要立即通知医生处理。(2)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及意识状态,记录24小时数量。观察有无局量减少、心悸、腹胀、腹痛、水肿、颈静脉怒张,吸诊心诊有无右房室瓣膜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等,发现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分析原因迅速给予处理。输液时应合理安排顺序,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输液的速度。如出现呼吸频率深浅的改变及节律紊乱,往往是通气障碍和脑组织缺氧的反应;体温升高表示感染,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四肢发冷,要考虑缺氧或循环衰竭的可能,必须立即报告医生组织抢救。
2.3 应用洋地黄制剂的护理肺心病晚期出现心衰,洋地黄制剂为常用药,预防洋地黄中毒为护理问题之一,其措施如下:(1)全面了解病情,注意有无肾脏疾患及呼吸衰竭存在,有无应用利尿剂。(2)了解洋地黄应用情况。每次用量,间隔时间,选用的制剂,既往应用洋地黄治疗的反应等。肺心病心衰常选用快速洋地黄制剂毒K、毛花丙苷,小剂量多次应用。(3)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中年人洋地黄中毒胃肠道反应多见,老年人往往表现为意识模糊,神志障碍,有时有色觉改变,心电图显示心脏异常,节律、传导异常,异位搏动,在无心电监护条件者,意识、心率、脉搏的改变应为观察重点。(4)鼓励患者进食,多吃水果。疑有低血钾者及时与医生联系,检查血钾及时之征。
2.4 应用利尿剂护理护理人员对肺心病患者应用利尿剂的特殊性要有正确的认识,防止其在呼吸性酸中毒基础上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和低钠血症。
2.4.1了解利尿剂的用量,用法及选用的制剂:肺心病出现心衰的利尿原则是:轻度浮肿者可以不用,中度者仅用小剂量氢氯噻嗪口服,重度者可加用氨革蝶啶。要求利尿疗程宜短,一般不静脉利尿。护士应熟知这个原则。
2.4.2 注意用药后小便情况,准确记录小便量。
2.4.3 观察水肿消退情况,待水肿大部分消退,即可通知医生,及时停药。
2.4.4 督促或协助患者服药,在代谢性碱中毒时要保证氯化钾的摄入或输入;在低钠血症,要注意速度,不宜过快。
2.4.5 严密观察代谢性碱中毒和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1)低钠血症:倦怠、淡漠、头昏、视力模糊、性昏厥、意识清楚、反射正常,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血钠下降。(2)代谢性碱中毒:谵妄,烦躁、抽搐,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血钾氯下降。
2.5 急性期护理
2.5.1保持呼吸道畅通积极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鼓励患者咳嗽。变换,轻拍患者背部,以利排痰。因痰液粘稠,干结不易咳出者,可配合应用祛痰药或使用各种雾化吸入方法稀释痰液。无力咳痰时可用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呼吸。
2.5.2 合理给氧,改善缺氧状态由于患者长期处于低氧及高碳酸血症状态,其呼吸中枢对于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靠缺氧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反射以维持呼吸。因此不宜高浓度吸氧,一般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氧流量1~2L/mm,氧浓度25%~30%)。在用辅助呼吸和呼吸兴奋剂时,给氧浓度可稍高。通常采用鼻导管、鼻塞。注意吸入气体的温度。在给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进行血全面分析,根据其结果及时调整氧流量和浓度[2]。
2.5.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肺心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有肺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休克等,做好病情观察能及时防止和减少患者死亡。
2.5.4 准确记录出入量为了配合临床治疗,在护理方面应准确记录各种液体的出入量。如出汗情况、尿量、大便量、呕吐物、痰液及其性质、颜色等,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5.5 加强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身体消瘦,活动能力差,感觉迟钝,应重视基础护理,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整洁、舒适。病室温度在18~20℃,防止患者受凉;湿度50%~60%为宜,防止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烦躁不安者,加床挡保护,防止坠床。并注意口腔护理,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减少陪护和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此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以免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急性肺水肿。
2.6 缓解期的护理
2.6.1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慢性肺心病发作时病情多急、危重、易复发,不能治愈的特点,患者常反复住院,容易产生失望、焦虑、愤怒、悲观等不良情绪[3],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多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情绪的控制,避免不良好的精神刺激。耐心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措施,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
2.6.2 有条件者宜进行长期的家庭氧疗每天10~15h (1~2L/min),尤其在夜间吸氧可延长睡眠时间,对防止夜间低氧血症和肺气肿有重要作用;同时鼓励患者作腹式呼吸,维持缩唇缓慢吸气,增强膈肌活动能力,改善肺通气,并可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如适量散步右促进恢复健康状态。
2.7 健康教育肺心病多数预后差,病死率在10~15%。开始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戒烟,按医嘱服药、随诊;注意防寒保暖。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年龄、心肺功能和并发症等进行适当的运动;指导有效的呼吸锻炼,改善呼吸功能;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肺心病的基本知识,传授常用医疗设备(如雾化器、吸入器、给氧装置等)的使用、清洁及维护技巧。
3 讨 论
通过本资料5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慢性肺心病的护理应作好以下工作:(1)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他们能树立对生活及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的关键。(3)作好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可能减少复发。该54例患者除1例因病情危重,2例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51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有效率94.4%,取得了满意疗效,护理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0-43.
【关键词】:妊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护理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严重的造血系统中干细胞克隆增生性的恶性疾病,大多数的患者的病情发展较为缓慢,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脾区不适、出血及乏力、体重减轻和低热等代谢增高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1]。白细胞在患者体内会对性腺和生殖系统进行浸润,会降低患者的受孕率,而且即使受孕,在足月生产的产妇也很少[2]。所以对妊娠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则显得至关重要,我院就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在2013年6月收治了1例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患者年龄25岁,已婚,孕周为38周,患者因阴道在无明显诱因下自觉流液超过2小时而至我院接受检查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全身水肿,轻微活动后气急,睡觉时不能平卧。患者在入院时接受常规化的检查,血压为145/108mmHg,心率为114次/min,患者的宫口已开一指,羊水为III?,尿蛋白检查为++++。患者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为36.7×109/L,中性粒细胞为0.89,淋巴细胞为0.08,尿常规白细胞计数为65/ul。给予患者孕前羟基脲治疗,同时联系各科室进行会诊。对患者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抗炎症治疗,然后制定手术方案,按照急诊行全麻子宫下段剖宫产进行处理,患者分娩一男婴,Apgar评分为6分,对产妇进行综合化的护理措施,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综合性医院进行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产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孕妇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不熟悉,对治疗的手段也不是很了解,对于具体应该如何用药,用药后的禁忌以及应对的态度等这些都很陌生,这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躁的心理。尤其是面对年轻的患者时,当得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而且胎儿的存活率较低时,会产生害怕、担心、失落的负面情绪,有些甚至还会产生对以后怀孕是否有影响,以及对妊娠的恐惧和紧张,甚至还会自责等,这些都会导致患者的情绪出现极大的波动,从而影响妊娠结局和新生儿Apgar评分。此时我们的医护人员就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喜好,脾气以及性格。和患者建立好良好的友谊,控制患者的情绪,同时可以进行健康宣教。对于需要终止妊娠的患者我们要提前做好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分散注意力,平时多听听音乐,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保持治疗阶段的卧床休息,不能剧烈的运动,同时也不能在突然之间改变睡觉的姿势,这样能够避免腹部受到创击。患者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能吃过分油腻的食物,要适当的控制食盐的摄取量,同时要保持大便畅通,不便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轻患者腹部的压力。③一般护理:护理人员要不断监测孕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糖、心率、胎动、胎心音、酮体等。白血病患者的免疫机制很大程度上出现衰退,非常容易出现感染,尤其在口腔、肛周、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更高,这极有可能会造成产妇流产、早产,甚至发生胎儿宫内死亡[3]。我院收治的这例患者在入院时已经发生肺部感染,此时可以选用特定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泰能、替硝唑、头孢类等。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产妇平时多注意口腔卫生,可以用专门的漱口水进行清洁。外阴和肛周的清洁也是至关重要的,平时可以用0.1%的PVP-l液冲洗,同时要注意观察阴道口分泌物的量和颜色、气味等,如果产妇体温超过39摄氏度,可以采用冰块等物理降温的方法,但是不能擦浴。患者平时要多注意洗手,很多时候,细菌和病毒都是从手上感染的。④胎儿监护:患者在入院后要不断的进行胎心和胎动的监护,同时进行常规给氧,在产前可以给予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⑤药物护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羟基脲进行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给药的剂量要分段进行调整,当停止用药后,患者体内的白细胞数量就会回升,此时需要以小剂量的给药保证白细胞数量不会超过一个范围,羟基脲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主述,正确的调整用药。
1.2.2 产时护理
手术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好新鲜的血液、血小板、准备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的复合物,患者在入院时已经有宫内窘迫的症状,此时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剖宫产,在新生儿正常娩出后,要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避免出现产后出血。同时,对于抗感染类的药物也要适当的使用[4]。
1.2.3 产后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在产妇分娩后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以及阴道出血量,防止出现产后出血的现象。同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恶露的颜色、气味、量、性质等,对子宫进行按摩,观察宫底的厚度等。产妇在分娩后要根据医嘱服用回奶药,孕妇要保证清洁,防止发生乳腺炎。
3 讨论
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临床上的发生率比较低,但是病情较为严重,而且比较复杂,对于妊娠患者在此时是否需要终止妊娠一直都是医学界关注的课题。有研究表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以继续妊娠,但是在妊娠后需要采取药物进行治疗,而另一个说法则表明继续妊娠的话会使得可能已经缓解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复发,甚至加重。总之,医院要做好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加强护理力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立敏,倪影. 妊娠合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例护理[J]. 上海护理,2008,8(3):90―92.
[2] 田红霞.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5例治疗与护理[J]. 中国误诊杂志,2007,7(4):245―246.
【摘要】目的:减少慢支病人的急性发作期,延长病人的临床缓解期。方法:社区护士通过家访护理及指导,教会病人自护方法及自我保健措施。结果:20名病人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一年间,有8人从每年需输液治疗3~4次,减少为每年1~2次,12人一年间没用输液治疗。结论:慢支病人的社区护理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人 慢性支气管炎 社区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因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和免疫功能减退而易患病。长期反复发作可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病人,男11例,女9例,最大80岁,最小60岁,平均67岁。文化水平:初中5人,小学7人,文盲8人。病程均10年以上,每年均要输液3~4次。
2方法
社区护士每周对病人进行家访一次,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制定具体措施并督促执行,留下书面资料,下次家访时对上次的进行评估,依次类推,循序渐进,把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简单的护理技术操作教给病人。社区护士与病人保持电话联系。
3护理措施
3.1 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
3.1.1 教会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远端分泌物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病人掌握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病人立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有助于膈肌上升;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尽可能呼气(降低肋弓,腹部往下沉);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或病人取俯卧屈膝位,可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有效咳出痰液。经常变换有利于痰液咳出。
3.1.2 湿化吸入法 选一保温杯,盛半杯开水,将口鼻入杯中,用力吸蒸气,待水稍冷再换开水,便可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将痰顺利排出,一般若10~20分钟为宜,防止烫伤,半小时内不得外出
3.1.3 翻身叩背法 设法让稍能走动的病人在室内外散步,确实不能起床者也 应在家属帮助下常翻身、叩背因为这些活动能够产生改变和肺部震动 ,利于痰液排出。叩背方法:将五指并拢,掌心屈曲,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顺气管走向,由下至上,由两侧向中间轻叩患者背部。
3.2要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生活在空气清新,适宜温湿度,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注意防寒避暑。室内用食醋2~10me/m2,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 发,每次一小时,每天或隔天一次,有一定的防治感冒作用。还可注射流感疫苗,可增强个体抵抗力。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接触过敏源或去空气污染、人多的公共场所。
3.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1 戒烟 停止吸烟可改变自然病程,显著减慢病情的恶化速度。戒烟是必要的,然而也是困难的,需要病人的决心和配合。具体措施:说明戒烟能减轻慢性咳嗽,让病人乐意戒烟并能参与共同制订戒烟计划。指导病人避免接触吸烟人群和环境,和戒烟成功者交流经验,清除工作场所、家中的储备烟;告知病人戒烟过程中可能出现坐立不安、烦躁、头痛、腹泻及体重增加等现象,告知病人戒烟第一周最困难,通常尼古丁完全撤离需要2~4周。提供以水果蔬菜为主的低热量饮食,戒烟第一周多饮汤水以排除体内积蓄的尼古丁。合理安排生活娱乐,以分散注意力。
3.3.2 加强营养合理膳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以保持呼吸道湿润,使痰液利于咳出。
3.3.3 适当着衣,注意保暖 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冬天外出要戴口罩和围巾。常言道:"寒从足起",慢支病人应特别注意双脚的保暖。
3.3.4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锻炼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疲劳为宜,可进行床上活动、散步、慢跑等。
4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慢支病人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常产生悲观、焦虑、恐惧、依赖性、孤独感和无价值感等。指导病人家属给病人以心理支持,提高病人积极治疗的信心。在照顾病人的同时,鼓励病人参与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和其它体力活动,尽量做到生活自理
5 合理用药 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镇咳药,尽可能按医嘱用药。如发现病人有明显气促,咳嗽加重或出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发热等,应及时与社区护士联系或送社区服务中心诊治。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肺心病;病情观察;护理
Abstract:Through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are summarized, to emphasize that only strengthen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bservation analysis, strengthening the life, spirit, diet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the patient guidance and effective nursing care,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to promote the role.
Key words: Senile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bservation; Nursing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机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慢性病,临床病死率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现介绍如下:
1 病情观察
1.1呼吸的观察 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及困难程度。肺心病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等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以夜间为甚。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呼吸多为深而慢,呼气时间延长;间质性肺纤维化者,呼吸多为浅而快;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紧张、大汗淋漓等情况,甚至可出现潮式呼吸及呼吸暂停。
1.2神志及精神状态观察 当患者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时,患者呼吸变弱,呈嗜睡状态。如果呼吸深大且嗜睡为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患者表现为呼吸浅而快,精神兴奋、瞻望等;如发现患者出现记忆力及判断力下降、头痛、嗜睡或烦躁、神志恍惚、夜间失眠兴奋等,则为肺性脑病的先兆。
1.3皮肤黏膜的观察 皮肤黏膜发绀的程度反映缺氧情况,在口唇、指甲及耳廓表现较为明显。皮肤潮红、温暖、湿润通常为高碳酸血症的表现。皮肤苍白、发绀、湿冷则为休克征象。
1.4用药的观察 对于用了镇静剂、催眠药等的患者应注意观察用药后是否有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的情况;对于应用了利尿剂的患者,除了应观察患者的尿量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的缺氧现象发生;对使用洋地黄的患者,应用药之前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遵医嘱准确用药,用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对于洋地黄中毒的患者要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对于使用扩管药物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肺心病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长期被疾病困扰和折磨,再加上自理能力日渐变差,在心理上容易出现悲观、恐惧、烦躁、自卑等情绪,还有的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觉得对家庭对亲人是一种拖累,如若家里人有烦躁或对其照顾不周的现象存在时,患者极容易会产生厌世和抵触治疗的情绪,不加以疏导往往小则可以影响患者的病情,大则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的主动沟通,态度应热情和蔼,取得患者的信赖和亲近,和患者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多患者抱以同情的态度,多听患者的倾诉,了解他们主要的心理不良情绪并对症进行疏导,同时,给患者传递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使其能够在客观上正视自己的疾病,建立长期和病魔战争的必胜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家属在患者面前应注意的言语及行为,让家属也能积极的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护理中来,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进一步加强治疗的信心。
2.2饮食护理 肺心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应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由于排便困难加重呼吸困难。尽量少使用含糖量过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增多和痰液粘稠。对于出现水肿、腹水或尿少的患者,应限制其钠盐的摄入量。同时还应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进餐前后进行温水漱口以增进食欲,要保证热量供应,增加机体营养的摄入,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3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要熟悉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如需静脉给药,液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不能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还应注意利尿剂尽可能的白天给药,以免增加患者夜间频繁起床而影响睡眠质量,加重心脏负担。
2.4保持呼吸通畅的护理 治疗肺心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具体方法包括: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帮助患者翻身拍背,进行引流,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粘稠咳出困难的患者,应给予祛痰药或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稀释痰液;对于痰多,粘稠不易咳出,有痰堵的患者,应进行吸痰处理,对于呼吸窘迫严重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在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2.5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使患者能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告知患者居室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还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无烟尘。平时要多注意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感冒的发生。同时,在病情缓解期,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锻炼方法,如散步、太极拳、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一旦出现体温上升,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水肿明显或是发现患者表情淡漠、精神烦躁、口唇紫绀严重时应立即就诊。
肺心病是老年呼吸系统的常见病,随着肺功能的损害加剧而进一步严重,但经积极的治疗和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精神状态。
参考文献:
[1]黄丽萍.慢性肺心病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4):329-330.
5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入院患者均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9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排在前两位的为体重下降及脱发,分别占25.00%、20.00%;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中医护理; 心理波动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C and the nursing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90 case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May 2015 to August 2016,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of Interferon combined with Ribavirin,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20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90 patients,the incidence rate of 22.22%, ranked in the top two were weight loss and hair loss, which accounted for 25.00% and 20.00%.After nursing, the SDS and SAS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 C; Drug therapy; Adverse rea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Psychological fluctu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Zengche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1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7.039
慢性丙型肝炎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从而引起肝脏慢性炎症,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引起肝脏坏死、纤维化,严重者将会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威胁患者生命[1]。常规方法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为主,是临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有效地降低病毒载量,降低复发率,但是该治疗方案病程相对较长,治疗费用较高,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2-3]。因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护理对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波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献[4-5]报道显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护理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波动,但是该结论尚未得到进一步证实。为了探讨慢性丙型肝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及中医护理效果,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3岁,平均(56.37±4.27)岁;病程1~10年,平均(4.67±1.43)年。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0~75岁,平均(57.02±4.32)岁;病程1~11年,平均(4.71±1.47)年。{入标准:(1)符合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2)均经过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3)本课题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符合慢性丙型肝炎纳入标准者;(2)合并精神障碍或药物禁忌证者;(3)合并由于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心律失常。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期等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入院患者均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根据患者体重、耐受程度、年龄及基础疾病等皮下注射135 μg/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5),1次/周;口服10~15 mg/(kg・d)利巴韦林(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4692),连续治疗6个月(1个疗程)[6-7]。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后向患者宣传、教育慢性丙型肝炎疾病相关治疗、临床症状、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1)情志护理:HCV主要通过血液或体液传染,并且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导致患者心理波动较大,不免会产生恐惧、害怕等心理。同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时医疗费用相对较大,导致患者思虑过度,引起情绪的低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中医护理过程中善于采用中医认知疗法对患者进行化疗,通过情志疏导及疾病宣传教育等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帮助患者梳理战胜疾病的信心[8]。(2)膳食护理: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饮食干预,尽可能让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提高机体免疫及临床效果[9]。同时,治疗时可以针对患者临床表现采用中医辩证施护配合汤药进行调理,提高药效,促进患者恢复[10]。(3)不良反应护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包括:流感、骨髓抑制、脱发等。因此,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患者、生化指标检查,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预见性处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1-12]。(4)药物护理:慢性丙型肝炎疾病病程相对较长,患者需要长期用药,一方面患者需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需要承受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疼痛。因此,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患者药物护理,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告知患者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药物类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应该立即停止用药,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处理,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对于符合出院要求患者,护士应加强患者出院前的指导、干预,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或不适随诊。(5)对症支持护理: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患者对症支持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尤其是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经白细胞等指标,积极的中医对症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
1.3 观察指标 (1)观察9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后疾病认知程度情况,包括:疾病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水平,得分越高,认知度越高[13];(3)心理状态:采用SDS及SA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进行评定,得分越高,心理波动越大[14-1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及构成比 患者治疗过程中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排在前两位的为体重下降及脱发,分别占25.00%、20.00%,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疾病认识程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及SAS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DS及S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为演变为肝硬化、肝癌,威胁患者生命[16]。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以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为主,属于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药物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17-18]。但是,由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近年来,中医护理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9]。本研究中9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0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排在前两位的为体重下降及脱发,分别占25.00%、20.00%。中医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能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病情及用药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从情志护理、膳食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等多角度对患者护理护理。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疾病认知、自我概念、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加强患者中医护理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心理波动,值得推广用。
参考文献
[1]张静,杜小萍,李小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9):1818-1819.
[2]董慧琳,聂红明,陈逸云,等.陈建杰教授应用“伏邪理论”诊治慢性丙型肝炎的经验[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1):54-55.
[3]陈洁真,池晓玲.中医防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不良情绪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8):155-157.
[4] Holland A E,Fiore J F,Bell E C,et al.Dyspnoea and comorbidity contribute to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Respirology,2014,19(8):1215-1221.
[5]赵朋涛,池晓玲,李泽鹏,等.基于中医认知疗法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话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8):155-157.
[6]南月敏,郑欢伟,孙殿兴,等.慢性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1):23-26.
[7]朱红梅,孙宇航,彭智,等.第五届慢性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难点和热点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6):468-469.
[8]李明慧,张艳丽,张璐,等.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强化治疗疗效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2,26(5):374-378.
[9] Roberts J D,Wells G A,Le M M,et al.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for personalisation of antiplatelet treatment(RAPID GENE): a prospective,randomised,proof-of-concept trial[J].Lancet,2015,379(9827):1705.
[10]张大志.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6):415-416.
[11]谢青,郭斯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及其处理原则探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6):417-419.
[12]王桂良,何韵,王笑,等.干扰素α-2b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成本-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Y合杂志,2014,23(9):919-920.
[13]郭力红,张岁,刘静,等.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及胸腺肽α1治疗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08-2410.
[14]张晓红,洪春霞,许镇,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效果的影响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7):416-420.
[15]范井月,宋丹,邓燕妹,等.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良反应的中医特色护理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8):82-84.
[16]代俊英.聚乙二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78.
[17]陈红波,张永峰,王一凡,等.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5):50-52.
[18]吴桂香,张海燕,高清花,等.干扰素治疗丙肝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42-143.
[19]贺铮铮,李红霞.经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合并丙肝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1):87-89.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护理的效果。
结果:12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通过接受对应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措施以后,显效的为93例,有效的为28例,无效的为7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53%。
结论: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进行治疗的进程中,给予对应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临床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67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56-01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载膜与其周边组织中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反应,而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症体现为咳嗽无力、久咳无力、咳痰以及气喘等症状,在加上老年人肺功能有所下降的原因,导致痰液非常容易堵塞气道,致使病程被延长,最终造成治疗效果不佳[1]。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措施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保证的重要条件,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现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的年龄范围为68~84岁,平均年龄为(74.3±6.4)岁;病人的病程范围为8~19年;当中男性病人为87例,女性病人为41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为21例,并发高血压的患者为14例,并发糖尿病的患者为19例;临床症状体现为喘息型的患者为67例,单纯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为61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病房当中要保持良好的光线与空气流通,温度应当控制在20度左右;护理人员应当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一些体育锻炼,从而有效增强其体制;老年人的饮食应当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清淡食物为主,要指导老年人多食用豆制品、动物肝脏、木耳、大蒜、牛奶、瘦肉、肌肉、鸡蛋等,而水果则应当多吃梨、橙子等;切忌不能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戒烟限酒。
1.2.2呼吸道护理。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因为呼吸道遭受感染,导致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不断增加,而痰液过于粘稠难以排出,当支气管收缩痉挛的时候,气道中的阻力就会不断提升,所以采取必要的排痰措施来保证病人呼吸道顺畅是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护理人员应当指导病人应当多喝水,从而有效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当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使得呼吸道当中的黏膜长期处于湿润的状态,气道当中的分泌物就能够及时咳出;护理人员还应当教授老年病人进行咳嗽排痰的方法,针对痰液过于粘稠的老年病人,应当每天进行两次超声雾化吸入;当有必要的时候应当实施电动吸痰,依照痰液的粘稠程度来选择质地柔软并且大小符合的吸痰管,吸痰的动作应当尽量保持轻柔,要避免长时间、大负压的抽吸痰液。
1.2.3吸氧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会发生呼吸较为困难的情况,而采取吸氧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的情况,因为老年人自我照顾的能力较低,因为在进行吸氧的进程当中,护理人员必须要进行多次巡视,依照老年人病情的情况来调节氧气的流量,同时要密切观察氧疗是否有效果,吸氧管是否存在堵塞或脱落的情况,从而有效保障病人的用氧安全[2]。
1.2.4出院健康教育。由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非常容易在春、冬两季复发,因此,病人出院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要预防感冒,同时教授病人家属协助病人排痰的正确措施以及家庭氧疗机的使用方法。
2结果
12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通过接受对应的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措施以后,显效的为93例,有效的为28例,无效的为7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53%。
3讨论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通常在烟酒过度、感冒、疲劳过度以及换季流感频发季节等状况下频繁发作。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得知,大概有80%左右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都是因为反复感冒所导致的。吸入过于寒冷的气体,因为湿化不足,非常容易产生粘稠的痰液,从而导致呼吸道通气不通畅。慢性支气管炎倘若反复发作非常容易引发肺源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等危急症状。本组12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通过接受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以后,显效的为93例,有效的为28例,无效的为7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53%。可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措施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疗效保证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进行的护理工作当中,护理人员必须要注重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主动做好呼吸道护理及吸氧护理等相关工作,从而有效提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