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网站设计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站设计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站设计心得

第1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关键词 WEB技术 新闻 模块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Internet 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 WWW 网站,通过新闻管理系统最新动态,展示产品,建立与合作伙伴的联系,与用户进行交流和沟通。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信息能否得到充分利用、信息获取是否及时、对信息的反应是否敏感准确,已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

基于WEB技术的企业新闻系统能够通过新闻采集、修改、审核、和管理一体化设计,实时的网上交互,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拥有众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新闻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创建及时可靠的新闻系统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

2需求分析

2.1性能需求

目前已经进入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媒体,网站新闻系统能够提供一个传递信息的平台。新闻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但与一般信息系统相比,新闻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前台浏览无需验证;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下的网络信息系统,数据量较大,但数据库逻辑相对简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达到新闻对时效性和管理信息丰富性的要求,这就需要做好全面的需求分析,对网站新闻普通浏览用户和管理人员都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设计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系统。网站新闻系统为企业和单位提供了一个和管理信息的平台,同时也为潜在客户提供了了解信息的平台,通过交互式的界面,两者可以实现交流与沟通。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网站新闻系统在性能上应达到以下要求:界面友好,新闻条目分类简单明了,方便用户操作方便,只需要点击鼠标即可完成需要的动作;处理新闻操作简单,一些常用命令如录入、修改、删除等显示在页面上;系统操作要求稳定、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具有很好的扩展性,便于功能扩展和维修的未来。

2.2系统功能需求

网站新闻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时、有效地和管理新闻信息。正常情况下,在功能要求上,网站新闻系统需要确保网站的浏览用户能够登录网站浏览信息,方便地阅读新闻,根据特定需求进行新闻搜索,信息查询和下载文件,对感兴趣的新闻进行评论等互动性需求。系统管理员实现对网站的更新和维护,添加和删除信息的相关权限人员的帐户,对不同人员设定相应的权力。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架构

该网站新闻系统的运行架构由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服务前端层,Web Services 层和数据库层组成。其运行流程为数据由前台的表现层传递到系统业务逻辑层,经过平台内建的应用集成模块和应用业务逻辑模块来区分系统的下一步操作,当数据转入服务前端层后,再经判断用户的授权等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都是有引用服务前端来完成的。当进行一些底层的数据操作时,有系统的 Web Services提供服务,处理一些数据上的衔接。最终所有数据都要进入系统的数据库层,由SQL来完成所有的存储功能。

3.2系统模块设计

本系统基于B/S进行设计,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站的管理员登陆界面登陆系统,获取相关权限后完成对新闻的编辑和管理,对普通用户的评论信息进行管理等,普通用户在使用该系统时通过普通浏览器进入网站查看、搜索新闻或者进行评论等。

为便于开发与维护整个系统,本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逐个设计分析,在功能上分为:为管理员设计的新闻管理模块、添加新闻模块、登陆模块、评论审核模块和为用户设计的浏览模块、搜索模块、评论模块等几大类重要模块。各个模块之间通过连接组合,完成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使整个系统实现在需求分析时设定的要求。

从管理员的角度来讲,管理员的功能都属于后台管理功能。管理员首先要有管理权限,如添加管理员基本信息、更改管理员密码、名称等,确保管理员对整个系统的管理权限。为确保新闻信息的时效性,管理员需要及时准确地添加内容,及时的添加新闻信息,这就是增添新闻信息内容模块。此外还要有新闻管理模块,

完成每时每刻能够对新闻的变化、对新闻信息的修改、删除等操作。当需要添加信息时,管理员需要利用分类模块将新闻进行分类,使新闻信息管理更科学。对用户的留言需要利用评论审核模块进行筛查,正确引导新闻舆论。

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最简单最必须的模块就是用户查看模块,允许用户有选择地浏览新闻信息的内容。另外需要允许一些有权限的用户进入系统的后台界面,就是登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保证有权限用户的操作需求,并且确保新闻信息不被普通用户随意操作,可以有效的保证网站新闻系统的安全性。当用户遇到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时,可以利用评论模块进行评论,然后用户发表的信息被储存到数据库,等待管理员进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后才能在页面显示,同时保留用户的评论信息,以便用户下次查找。当用户需要对新闻进行搜索时,搜索模块确保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相关的信息,在数据库中查找相关内容。该模块主要是为了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新闻信息整理分类,有选择地浏览新闻信息的内容。

3.3 数据库设计

需求分析中已经对系统所需数据和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数据库建设中需要设计出系统中所需的具有不同属性的实体。根据系统的规划和需求,根据新闻大小可以将新闻分为大类别和小类别实体,该系统中将实体分为:用户管理员实体、新闻信息实体和评价实体。实体之间存在的关系,是数据逻辑设计的基础。

在进行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要保证数据库一致性、数据库内信息安全性、和数据安全性。数据库一致性要求新闻一级类别和二级类别中通过一级目录名约束,同时通过新闻编号关联新闻和评论,保证评论与新闻相对应。数据库内信息安全性要求在管理员必须通过账号和密码才能登陆系统进行相关权限的操作,防止数据被一般人员操作。数据安全性,要求隔离客户端层和数据库层数据,使得数据不能被破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对数据库的表设计主要有:客户评论表,对新闻进行评论,与管理系统进行交互新闻分类表;后台管理员表,主要进行新闻管理,对新闻的上传编辑修改;对新闻进行分类的新闻文章表,根据新闻的分类,进行文章发表。

3.4 系统设计要点

系统的前台模块主要是划分一些功能,当用户登录到系统后就可以使用控制面板通过首页的页面能够顺利的调用到下面的其他模块,设置一些基本信息和新闻并管理。前台页面主要有标题栏、主要新闻、新闻分类显示等模块。前台页面采用母版页,在更换前台页面的样式时,只需添加一个新的母版页即可,操作简单。为保证了系统的美观,在前台页面中使用了少量的CSS样式,如设置字体颜色、背景、边框大小等。本系统主要的两个大类就是新闻浏览模块和登录模块。

系统后台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认证的会员并且是具有 Admin 属性的用户可以显示出站点管理选项。为保证后台页面风格统一,后台页面也采用了母版页。后台管理页面在后台页面中主要是针对菜单栏的设计,在菜单中主要由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版本信息、新闻管理等。为使后台页面不显枯燥,可以在后台页面中加入了系统探针这个页面,用来显示电脑的一般信息。

4结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WEB技术的网站新闻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过程。本系统的设计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企业新闻提供了能够统一管理的平台,确保新闻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适用于网络高速发展及信息快速更新的背景下企业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景峰,陈刚,康宏.WEB方式下图形数据的存取[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04).

[2] 王建军,刘玉林.网络教学数据库的构建与开发[J].教育信息化,2002(07).

第2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2000年以来,各省的重点新闻网站纷纷开通,虽说主要定位于新闻网,但一般也是各省的代表性网站,不仅其规模在省内最大,其首页实际上成了某个省份的重要形象之一,是该省在网上的唯一"面孔"。所以各省重点新闻网站的业内同行实际上一直在作无声的较量,力求在开网之日有一个不同凡响的首页。有些网站开通后不久即进行了改版,欲"换一副面孔"即是重要动因;因为在网站开通前的筹备期通常时间窘迫,来不及对首页设计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开通后不久即会有较大缺憾并非会在预料之外。

新闻网站的首页要做到不同凡响、一鸣惊人,主要需要考虑三个"冲击力"的问题,即色彩的冲击力、布局的冲击力和logo的冲击力。如果在这三方面都能给网友以全新的感受和强烈的冲击,就达到了一个较高境界的首页设计理念。

一、 关于色彩的冲击力

省级新闻网站,实际上也兼作政府网站和地方门户网站,其首页的风格,应当是沉稳、简明、大方。与商业性网站的色彩斑澜和个人网站的简洁淡雅相比,新闻网站宜采用对比鲜明、冲击强烈的色彩作为首页的主色调。即以一两种基色的搭配的为主色,来显示新闻网站整肃而富有竞争力的特性。由于主色构成相对单一,所以宜通过较浓烈的色彩来强化人们的视觉,如果色彩过淡,感觉上会趋向于个人主页,也容易有失轻漂,压不住阵。

千龙网作为首家开通的省级重点新闻网,2000年3月8日首次亮相时采用了黑与白为主的基色,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而两个多月后开通的东方网,其首页以淡黄色为基调,过份强调了"高雅",却未能形成"色彩冲击"方面的后发优势,这不能不说是东方网在推出三个月后就进行改版的一个重要原因。东方网(当年8月)改版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胆地一扫众多网站"轻描淡写"的首页风格,以红与黑相间的主色调,给人以前所未有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禁令人为之击节叫好。其后,东方网由于种种原因,于2001年元旦进行了第二次改版,但依然保留了这色彩个性极其鲜明的主色调。

2001年5月25日,千龙在正式运行一年后首次改版,断然放弃了开网之初的黑白之色,代之以"京城故宫围墙赭红与皇宫金黄色调的搭配"①,色彩对比依然鲜明,但又成功地体现了千龙地处首都地域的风格定位,并给其它新闻网站提供了从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方面寻找首页主色调的设计理念,深化了人们在首页基色定位方面的思路。相形之下,东方网则很难回答其"红与黑"与上海这个城市或"东方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更多是纯美术层面的选择--"红与黑"历来是很抢眼的色调。上海人捷足先登了,其它省市也只有妒忌的份。

目前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已有十多家,但千龙、东方首页仍然以其鲜明而强烈的个性色彩鹤立鸡群。

二、 关于布局的冲击力

相对于主色调的选择余地并不很大,首页的内容布局翻新却可以多作些文章。内容布局尽管也受到诸种限制,只能在网页固有的框架内,"戴着镣铐跳舞",但有束缚才有创造,才会显示出创造的魅力,才会具有突破原有框架的新鲜感。根据这两年新闻网站首页在设计、改版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变化,可以总结出在内容布局方面的三个重要特征。

1、服务至上。内容布局的第一个突破,是新浪网在1999的改版中,首次将banner广告(468X60ps)移到了频道导航栏的下方,突出了频道入口,强调了在首页整体布局?quot;频道导航"的纲领性作用。东方网的第一次改版,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但把导航条置于banner之上,并进而把"用户登录"区做成一长条,也置于banner之上,这样又第一次通过内容布,体现出为网友"服务"的思想。这与当时各大网站经营理念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王"的转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中安网的首页虽无多少特色,但其"用户服务"功能甚至比东方网还要方便,即将网友最常登录的"邮箱"与"厶?quot;两个点击按钮直接并列在首页频道导航栏下(东方网采用的下拉框选择形式,进"论坛"要多点击一次),最大程度地方便了网友进入。

2、一步提优。如何在首页上把网站的全部精彩内容直接作上链接,使网友不需进入二、三级页面就能"长驱直入"到网站里最优内容最佳信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首页上成为现实还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东方网2000年8月改版后的首页,还有两处引人瞩目,一是把中区下部的"网站导航"横向压缩了一半,省出的另一半布置为"频道精选",即衙扛銎档赖淖罹实哪谌莞餮∫桓錾鲜滓场R蛭?quot;网站导航"里的各个一级栏目全部展示确无必要,不可能这些栏目都很精彩,倒不如将这宝贵的空间直接展示各频道的一条最优稿,使网友不必进入各频道的首页,就可预知其精彩内容并一步点入。同年11月28日开网的北方网,几乎原样照搬了东方网的这一手法。东方网的另一?quot;突破"是在首页右区中部,设置了一个栏目叫"BBS精华",把论坛里的"精彩妙贴"也直接链上首页,既体现了新闻网站的强大编辑力量(为网友去芜取菁),也反映了对直接来自网友的观点和看法的尊重。新闻网站首页的内容布局,在突破上应当永无止境。可以吸取传统平面媒体的经验。对logo的位置、banner的位置及新闻图片的位置,作出更加大胆的设计。如logo为什么只能放在右上角并水平放置呢,能不有竖起来放到左上角、象某些报纸的名称那样呢?又如,新闻标题为什么非要全部横排呢,能否划根据不同的新闻类别,划出部分标题实行竖排呢?在改版后的千龙首页右区,"千龙互动"和"首都导航"两个栏目下的标题就已实行了竖排方式。

3、"寸土寸金"。人们登录新闻网站,主要是获取各种新闻性信息。故新闻网站的首页理应显示出紧凑的布局,在单位面积里传达出最大的信息量,而不能象许多大型企业的网站首页那样,以空间换"潇洒"。首页一般在两屏至两屏半的幅长,这里缺省的上半幅里内容的安排尤其重要,因为忙的人都不会往下拉,很可能只看个缺省的一幅,所以需要将网站的重点内容和基本服务都安排下,在安排内容时具有"寸土寸金"的意识。 一般来说,导读和新闻图片放进缺省一幅并在主要位置并无异议,毕竟是新闻网站嘛!但对将邮箱、BBS、Chat Room、搜索引擎、手机短信、股市查询等基本服务项目也基本纳入缺省一幅,就不是所有新闻网站都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如果发邮件或搜索新闻还要用鼠标下拉一下,对网友是很不方便的。东方网在缺省的一幅里,信息量是相当大的,仅看它的中区,不仅安排了导读性新闻要目及图片,还安排了反映百姓呼声的"东方直通车"、热门专题集锦"东方热点",以及包括"股市查询"、"天气预报"、"求医问药"在内的"生活锦囊",甚至"英语新闻"要目也上了缺省这一屏,显示其国际大都市风貌。东方网中区上部这一块看起来有点乱,实质精心安排也!千龙网也把它?quot;拳头产品""千龙黄金耳"(音频新闻)、"环球见闻"(视频新闻)、"Flash7日"(新闻故事)和"48小时精彩回放"(新闻回顾),悉数纳入缺省一幅。相比之下,云南新闻网、金黔在线、新疆天 山网等省级新闻网站的首页的信息量就难以与东方、千龙相提并论。

值得指出,首页内容布局之创新,不是单纯地把有关重点栏目、深层优秀内容或banner的位置在页面框架内移来移去、重作调整,而是本着创新的理念,将网站的内容重心和基本服务,在特定的网页框架内积极调谴,推陈出新。这一过程实际上反映了网站从业人员对互联网认识在不断加深,如对互联网的即时互动等强势特质的进一步认同。

三、 关于logo的冲击力

在首页设计过程中,即便具有了上述两种冲击力,如果缺少一个别具一格、特征鲜明的logo,仍然会功败垂成。Logo是首页的"网眼",是整体艺术创作的画龙点睛之笔。一个绝妙的logo不但会使首页蓦然生辉,而且会成为整个网站的"形象大使",成为员工的胸牌,成为宣传品上的标志,对网站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功用。

近两年大型网站在logo设计方面有崇尚简单明了的审美倾向,往往越是知名的网站,logo设计越简单,但那是一种高明的简单,是一种认识论上循环往复、删繁就简后的简单。通常的做法是取消了独立的标志图案,而在英文域名上做文章,说得更确切点,是将英文域名中的某个特定字母拿出来,进行图象化或夸张性的变形、变色处理。

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浪网的logo。设计者仅在黑色字体的sina中,将小写字母"i"上的那一点作"空心"处理,然后套上了一个红色"帽子",象眼睛,也象火炬;顿时就妙不可言,很抽象,也很现代。新浪的logo太简单了,却击败了许多花上许多功夫精雕细琢的logo,个中道理值得玩味。另一个老牌新闻网站大洋网的logo设计,亦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洋的域名是dayoo,最后两个oo引起了设计者的兴趣,结果演变成一双眼帘不断翻动的眼睛,使人过目难忘。

2001年9月12日开通的西部网(chinawestnews.com),其logo是一个"西"字,这个"西"字经过拟人化变形械?quot;臂挽臂"的味道,形象地表明了这是一个联合型的超级媒体"航母"(西部网由中国西部12家省、市、区联合主办)。东北网的logo设计,则是一个有着抗联军旗风格的"东"字,地方特征鲜明。但也有一些省级新闻网站的首页,看不出有进行logo设计的意识,或者干脆就没有logo,如河南网和桂龙新闻网就是如此。

发达国家的一些新闻网站,首页的logo设计通常都比较简单,但显得很大方。如USA Today的logo只在名称前加了个模糊的地球;Foxnews的logo只在英文域名上打上两道光束,继承似浼易錐ox电影公司的片头特征。

另外还有两点,值得首页设计者注意。一是首页的页面设计必须与内容紧密配合,不能脱开内容来谈形式及一切美术应用。是内容决定色彩、布局,而不是相反。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对首页的内容安排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每一区域的设计都以明确本区的内容概念为基础,由此引向独到而深刻的美术创意。二是不要轻视首页设计过程中一些局部的打磨和处理,如对一个栏目bar条的图案、栏目内标题的字体等,都应当精心设计、选择;一个成功的首页给人的总体感觉,正是由每一个局部叠加而来。

首页的主色调、内容布局和logo,构成了首页设计的三大重点,同时也是三大难点。其形成冲击力的基本理念不仅针对新闻网站,也在很大程度上涵盖其它性质的网站。作为一项复杂的艺术创作,新闻网站的美工应把握住新闻网站的基本定位及由此决定的总体风格,与网页制作人员密切配合,在重点、难点上很下功夫,勇于创新,勇推"第一",才能在首页"亮相"之日,取得众望所归的效果。

第3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关键词:农机推广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45-1

1 加快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信息时代的需要

1.1 农机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知识化、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双重性,如果将提供的信息运用好,就能够为落后市(县)、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反之,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农机推广信息系统是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的组成之一,因此,加强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建设能够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信息网络的建设十分必要,所以,广泛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力推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的整体效能,提交网络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信息网作用,以适应农机推广工作的需要。

1.2 加快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实质是市场化农业,同时也是信息化农业。农业生产的需求,以及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变化都离不开信息。为此,要加快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步伐,必须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构建健全的农机信息网络,为农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1.3 加快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政府的工作应从过去的行政命令督促农业生产转变为如何引导农民开展农业生产并为其提供各种技术服务。而建立健全的信息服务体系,向农民及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应是各级政府首先考虑的问题。加强农机推广信息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合理有效地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目前农机部门面临的首要任务。

2 目前我国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舒兰市的农机推广信息建设工作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总体还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推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其他行业有着较大差距。同时还存在信息的交流方式相对落后,各种信息传递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总体上舒兰市的农机推广信息体系建设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地方存在不足亟待解决。一是各部门以及农业工作者对农机推广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信息采集不新,信息总体不高,目前,信息大多为工作动态、常规工作情况等,缺少有依据、有分析、有调研、有对策、有分量、有价值的信息,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建设缓慢;三是信息网络匮缺,绝大多数基层农机站无一台电脑,有些农机技术信息无法传递,制约农机化发展;四是信息网络队伍不稳定,信息员专业素质较差,大多数信息员都是兼职,全额工作变动频繁,不能满足当前网络信息工作的需要;五是信息服务水平比较低,许多有用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及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3 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对农机推广信息的认识

加快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绝不是简单地硬件配置,而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搭建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做好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前提是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并使农机推广信息及时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用信息。

3.2 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农机推广信息化进程

农机推广信息建设,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强化人力资源开发,配备稳定的专职信息员,以满足农机推广信息化建设。组织农机推广信息员集中参观、学习、拓宽信息员知识面,真正让信息员知识更新、技术更新,使推广信息员与时俱进。要注重人才选拔和使用,培养热爱信息工作、新闻敏锐性强、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同时要精通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通讯员,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熟、纪律严、作风正的农机推广信息队伍。

3.3 重视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为提高供求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要建成采集、编辑、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如何及时采集最基层、最真实的,生产最急需的原始信息,并整理、编辑供给广大农民,是农机推广信息网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舒兰市许多乡(镇)的基层农机站办公设备落后,大部分乡(镇)农机站无电脑,信息人才缺乏,与农机户的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农机动向与需求,没有形成一定的信息交流途径,信息的与交流缺失。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体系,是当前农机推广信息网络建设的首要任务。

3.4 加强领导,保障农机推广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

第4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闻网站;色彩;色彩搭配;色彩对比

中图分类号:TP39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9-0051-01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时代境遇下,网络新闻以信息量大、成本低廉、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特征获得了受众青睐,并成了公众获取新闻资讯、了解国家大事的基本途径,许多传统新闻媒体都建立了新闻网站,这使新闻网站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色彩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语言,也是新闻网站设计重要的视觉元素。因此,应通过色彩设计提高新闻网站的视觉传播效果,提高新闻网站的点击率。

一、色彩在新闻网站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有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种基本属性,色相是指颜色属性,如蓝色、红色、黑色等;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如鲜艳、暗淡等;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色彩不仅具有色相、纯度、明度等自然特征,还与人的心理感觉、情感体验等有着密切联系,如红色能够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鲜血等,产生温暖、炽热、暴力等心理联想;白色能够让人联想到冰雪、婚纱、白纸等,产生寒冷、神圣、纯洁等心理联想。心理学研究表明,色彩是最具视觉吸引力的艺术语言,它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眼球,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新闻网站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彩的明度、纯度、远近、冷暖等搭配和对比,改善新闻网页的视觉效果,提高新闻网站的视觉冲击力。

二、新闻网站设计中色彩运用的基本要求

(一)要突出新闻网站的主题

在新闻网站设计中,首先应当明确网站的主题,并根据网站主题选择主色调、配色等,如地方性新闻网站就应从地域文化出发来进行色彩设计,以青年人为受众的新闻网站应当选用轻松明快的色彩进行网站设计,才能更好地突出新闻网站的思想主题和艺术风格,给受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此外,在新闻网站色彩设计中,网页色彩的象征意义、心理联想等应与新闻网站的主題密切相关,比如医学类新闻网站要多用绿色、蓝色、白色等色彩为主色调,因为绿色是植物的生命色,与休息、健康、生命、疗养等密切相关;蓝色具有降低体温、镇定精神等功能,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象征色;白色象征着崇高、圣洁、纯净等,医生也被称为白衣天使。

(二)要整体和谐且局部对比

整体和谐、局部对比是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色彩使用效果的基本手段。因而,在新闻网站色彩设计中,应将整体和谐、局部对比作为色彩运用的总体原则,提高新闻网站的视觉表达效果。比如可以选用红色、蓝色、灰色、黑色等色彩为主色调,以橙色、黑色、白色等为配色,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实现网页的整体和谐;可以通过黑白、冷暖、明暗等在局部或小范围内创造强烈的色彩对比,创造一种和谐稳定、富于变化的视觉效果。

(三)要提高色彩运用的针对性

在新闻网站设计中,应将色彩的鲜明性、独特性、个性化等作为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色彩运用改善新闻网站的视觉效果。比如新闻网页要鲜艳明亮,能用彩色时应当多用彩色,因为彩色网页的视觉冲击力和色彩效果远远高于黑白网页。

三、新闻网站设计中色彩运用的方法

(一)根据新闻网站要求合理选择色彩

在新闻网站设计中,首先应了解新闻网站的受众、新闻内容、艺术风格、整体定位等,并根据新闻网站的整体定位来进行色彩设计。比如应当从新闻网站的新闻主题、新闻资源、受众群体等确定网站的主色调,并根据受众的色彩心理、审美观念等确定色彩所要表达的文化意蕴、象征意义等。在新闻网站色彩选择时,应当控制色彩数量,一个页面中有三四种色彩就行,因为色彩过多会分散浏览者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网络新闻的传播;应当选择单纯的色彩为背景色,而不能用复杂的色彩图案或图片做背景色,这样更便于浏览新闻信息。

(二)巧妙进行色彩搭配与色彩对比

首先,色彩搭配。在新闻网站色彩设计中,应做到主题、风格、配色等相一致,创造一种和谐、美观的色彩效果。比如应当选择与新闻网站的主题和内容相一致的色调,通过趋向统一的色调表达热情、庄重、冷静等情感线索;用冷暖色系的搭配与对比进行心理暗示,传达某种象征意义。其次,色彩对比。在新闻网站设计中,可以通过色块的面积、形状、位置、明度、纯度等对比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新闻网页。比如在确定主色相后,应当考虑其他颜色与主色相之间的关系,用与主色相相近的色相表达柔和的色彩效果,用与主色相的补色表达强烈的色彩对比效果。

色彩是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设计语言,它不仅能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还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意蕴和象征意义。因此,在新闻网站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主色调和配色,并通过色彩对比、色彩搭配等展现新闻网站的思想主题、艺术风格、审美取向等。

参考文献: 

[1]何建华.视觉有温度——网页色彩情感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0(02). 

第5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内容摘要:微型金融机构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本文讨论了微型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前提假设,以及微型金融机构在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客户组织制度方面的创新,并分析了微型金融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的建议。

关键词:微型金融机构 金融服务 小额信贷 普惠性金融

微型金融机构是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金融服务的机构,其范围涵盖以低收入群体为目标的旨在支持其生产、提高其收入、稳定其消费、防控其风险的金融服务,包括生产贷款、储蓄、保险、理财、信用证明及有关基础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小额资金支持,其核心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机构的构成复杂多样,包括涉足微型金融服务的各类银行、非政府机构、合作金融机构、乡村储蓄与贷款组织及储蓄与贷款协会等。

微型金融业源于20世纪70年代为贫困人口提供以贷款为主的金融服务和企业咨询服务的试验。自诞生以来在全球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传统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微型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前提假设

微型金融诞生之前,金融从业者普遍认为穷人是无等级信用群体,应该被排斥在金融信用体系之外。微型金融的兴起代表了金融环境的改善,修正了穷人不应该享受金融服务的观点,成为一种向社会弱势群体间接提供帮助的有效方式。

微型金融机构之所以能够摒弃传统观点,为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有其一定的假设基础。其前提假设是:低收入群体并非没有良好的信用度,只要运营管理得当,微型金融不仅能够缓解贫穷、帮助低收入群体,而且能够盈利,实现机构自身持续发展。这反映了微型金融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一是为大量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保证机构自身生存与发展。这也是其双重特性——商业性和社会性的表现,正是这种双重性,提高了向穷人提供资助的效率。第一,微型金融机构对客户有筛选过程,这样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将资金发放给不需要的人,同时对贷款后的资金提供监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第二,将资金进行借贷,同时也吸引穷人的闲散资金,增加了资助资金的流动性和总量;第三,借助富人的钱来资助穷人,这样的收入再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同时培养了穷人的商业观点和商业意识,增强了他们在市场金融中必须守信的观念;第四,近年来,微型金融机构还可借助资产证券化技术获得资金来源,从而拓宽了其融资渠道,增强了扶贫能力。

微型金融机构的创新

微型金融机构的创设是金融领域的一次创新,其宗旨在于为无法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服务的低收入人群提供可持续金融服务,并获得盈利。

(一)金融制度创新

第一,与用户建立友善关系,在信贷交易过程中尊重用户,增强用户对微型金融机构的认同感和信心。格莱珉银行创办者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认为,贷款不只是生意,也是一种人权,因此格莱珉银行不要求穷人贷款者提供任何担保抵押物。国内一些银行的微型信贷也体现出浓郁的人文关怀,在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的过程中注重对他们的培育和维护,帮助客户“由小变大”,实现 “双赢”。

第二,为穷人用户提供方便的交易时间和场所,通过快捷而严密的贷款审批和发放程序来降低用户的交易费用,确定适合穷人的交易手续和程序。如印尼金融银行的员工每天都会拜访客户以收集偿还贷款。体现出简单(贷款申请流程简便、无纸化电子信息现金交易、指纹身份识别系统)、快速(三天内划拨所有款项)和方便(分行设立在社区集市中心、使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 收付款项)的执行效率。比如,富登印度信贷有限公司平均信贷审批流程仅2 天,邻里式融资为方圆5 公里的客户提供到户服务。

第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严密可操作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例如为克服边际贷款成本的上升,印尼金融银行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客户便利并加强对其产品组合的内部监管。

第四,实行激励用户还款的连续贷款政策。如格莱珉银行实施用户还完前一笔贷款之后根据需要能够获得另一笔更大数额贷款的政策;印尼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实施按时还款后可获得利率更优惠的贷款政策。

第五,为贷款的穷人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方面的服务,提高其合理有效使用贷款和参与信贷市场的能力。如格莱珉银行的支行在每周周会上传播科技、文化、法律、卫生保健等知识,还开展扫盲和技术培训。

(二)金融工具创新

第一,设计出符合穷人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能激励用户按时还款又能使信贷机构实现收支平衡的利率政策。如印尼金融银行的贷款月利息为2%-3%,很少有贷款人抱怨利率高,相反他们更关注的是简单程序、快速贷款带来的规模利益。

第二,设计出符合穷人所从事的可赢利性经济活动的特点又能促使用户还款、减少贷款风险的贷款期限结构和还款方式。如格莱珉银行针对农村的特点,在还款期限上比较灵活,借款人可以采用分期不等额还款计划,并可以提前还款。富登印度信贷不以抵押品作为标准,而是以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为放贷的决定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在财务模型中设置适当的拨备,更好地预测和抵御风险。

第6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关键词:GIS;就业;信息管理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0-6717-02

近年来,面对院校招生规模不断的扩大,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日益突出等问题,高校的就业体系面临着新的挑战。手工处理明显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就业信息标准化、科学化、自动化管理,计划、管理和决策分析业务己成大势所趋。各高校在就业工作模式、所处地域、就业经费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起步和发展步伐并不一致。

现行教育部和省毕业办两套系统数据结构存在不一致,无法进行相互转换,各高校业务部门存在重复录入数据的情况,人力物力存在浪费,数据无法达到一致性。而单机版、单用户的操作方式也制约了通过增加工作人员并发输入数据从而提高信息采集速度的可能。

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适应新时期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开发一套新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新系统将融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科学的组织管理技术和规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项先进技术加强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管理,通过统计已有的资源从而建立正确的数据库,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处理、编制后及时地提供给相关管理人员,建立起以毕业生就业网为中心、以各高校就业管理部门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将信息化和传统业务相结合,正规化、效率化,改善服务的质量和方式,以便能提供决策依据,能够平滑的适应未来就业工作内容的变化和新的功能扩展的需求。

1 GIS系统简介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以输入、存储、查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表达的内容是和时空相关的地理知识。GIS离不开数据库,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即为数据库中的基本技术如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检索等,但一般MIS侧重于非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优化存储和查询,是以文件的形式对图形进行存储,无法查询、检索、分析空间数据,没有拓扑关系,只具备很有限的图形显示功能。

GIS 具有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所缺乏的优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GIS既可以管理属性数据,还能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各种地理空间信息,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集成,直观、易读,两者能实现互相查询,共同参与空间分析与决策。

2)具备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合,以及地理空间模型方法的应用,使GIS 具备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以及动态预测的能力,利用这些分析工具能解决以前传统手法很难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促进了工作层次的提高。

3)GIS软件能对多种数据格式进行识别,从而增加了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渠道,同时对信息处理具备实时性和丰富的表达方式。

随着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日益发展与相互渗透,GIS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现代化和现实化的需求也推动了数据库的高端化发展,从旧有的专门技术领域向与实际相结合的多技术领域迈进。将强调空间性的GIS技术运用到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中,既符合人类的认知、思维习惯,更能依据空间信息的数据结构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重组、管理、分析,加深我们对信息的理解,对数据中隐藏的规律进行挖掘,更好地服务于就业。

2 系统架构分析

系统采用组件式二次开发,采用编程语言和北京超图公司的COMGIS软件SuperMap Object 5.0为主要开发工具,采集、处理和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空间、属性信息,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统一存储。系统架构方式为B/S和C/S结合,客户端(浏览器)通过网络提交数据、请求,服务器侦听、响应来自客户端的请求;数据访问层依靠空间数据库引擎和提供的核心组件,从而实现用户访问服务器中的空间、属性数据。

3 网站功能设计

基于GIS的就业信息管理网站设有“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等栏目。对于企业用户,通过“企业招聘”栏目来招聘职位供他人浏览;对于个人用户,通过“个人求职”栏目来个人求职信息,通过这种灵活的交互,达到双赢的目的。“就业政策指导管理”栏目提供了丰富的职场信息,“招聘信息管理”栏目提供了全国各地即将召开的招聘会详细信息,“兼职天地”栏目各种最新的兼职信息。此外,还配备了必要的后台管理模块。作为一个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就业信息平台,既为毕业生用户提供信息方便、快捷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为网站管理员提供最便捷的管理手段。下面对该网站的具体功能进行叙述:

3.1 企业招聘模块

企业首先需要进行用户注册后进行登录,进行职位的添加、删除等操作,及更新本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信息,以供毕业生查询和选择。对于系统中的人才信息,单位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各种条件进行全面的检索,对符合条件的求职简历加入“人才收藏夹”中备用。对发出的招聘意向和收到的求职意向进行管理。

3.2 个人求职模块

求职用户首先需要“注册求职简历”,以用户名登录后,对基本信息、简历信息等进行录入,利用“适合我的职位”功能,筛选出自己满意的职位进行电子简历的投递;可以设置相应的条件,利用“招聘职位查询”功能查找;对于尚未能确定是否投简历的单位,可以先加入“职位收藏夹”中;可以通过“发出的应聘意向”和“收到的应聘意向”功能查看应聘单位有否回复以及是否有单位向自己了招聘信息。此外,个人会员还可以维护自己的基本信息,更新自己的求职简历等。

3.3 就业政策指导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最新的就业政策、法规、指南等信息,为求职者和招聘者提供指导方向,增加职场经验。

3.4 招聘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为添加和维护各地的招聘信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求职者提供更多求职机会。

3.5 兼职天地模块

该模块主要功能为各种兼职信息的。

3.6 后台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对注册的单位、个人资料进行管理,如果不符合本系统的规定,管理员可以删除该用户,具有系统的最高使用权限。管理员还可以添加、修改、删除就业政策信息、招聘信息和兼职信息等。网站管理员还可以管理自己的账号,对日志信息进行查询、删除、下载等。

4 结束语

GIS在就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因为其独特的技术特性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GIS的就业信息管理网站为院校、企业、个人提供了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功能完善,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易于操作,更为科学地为高校的招生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法力,乔丙武.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信息系统[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4) :30-31.

第7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关键词: 课程设置; 阶段;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35-pppp-0c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y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Web Site Development

- Suitabl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ENG Li-ming, GAO Tian-zhe

(Panjin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y, Panjin 124010,China)

Abstract:It’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et of curriculum which is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strongly applicativ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major developing of vocational computer and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First, the investigation is made to career needs and according its result the infrastructure of knowledge is generalized. Second, the course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is specialized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adjusted. The goals are to optimiz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mote their theory level and actual working ability.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is tested after several semesters’ practice and the feedback of enterprises. It’s also a reference to the major development of similar colleges.

Key words:curriculum; stage; teaching goal; knowledg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已逐步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但相对而言,高职的计算机专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萎缩的态势,如果从高校自身办学因素的角度分析:粗放型、宽口径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办学上很有特色、比较成功的各院校高职计算机专业均在课程上具备着很强的针对性,这也正是“特色”所在。

我院计算机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进行着思考与调整。近年来,根据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及对相关企业与毕业生的座谈、调查,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和应用,各行各业都在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或宣传自我,通过网站推销他们的产品或公司,网站的设计和维护在IT行业中占据着很大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对也较大。因此,我们拟定了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 课程整合

以“网站开发”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该体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网站开发所需的“前、后台”两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网站建设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小规模项目从设计到制作开发的全部环节,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迅速融入开发团队;缩短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为社会培养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合格人才。为此,根据本专业的现有课程,结合该领域的发展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整合。确定了新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必修课程:

1)核心课程:HTML/CSS、,通过这两门课使学生掌握网站程序开发技术,达到熟练组织前后台代码的能力。

2)专业基础课程:C#、SQL Server数据库,这些是完成程序设计与开发的必备知识技能。

3)必修课程:办公软件、C语言、PhotoShop、Flash、JavaScript、网络基础与应用、Java基础,通过这些课程一方面充实学生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知识,掌握软件、硬件的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与思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实际就业中,即使学生不从事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这些知识与技能也是其日常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另一方面它们也是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的辅助课,为日后学习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上,将课程体系分为以上三大部分。分阶段进行,详细制定每阶段的教学目标,各阶段内容自成体系,又层层推进、逐步提高,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掌握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并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最终确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更加明确。

2 课程实施

我院整体上实行“2+1”的教学模式,实际校内教学时间有两学年,第三年可根据情况选择在校内外实习。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重新修订了各个模块的教学计划,将课程分散到不同阶段有序进行,并进一步制定了每学期乃至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以往开始新课程时,都是由教师立即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而此次经过研讨,并认真考虑后,决定给每门课程都加上一节“入学指导”课,即在开课之初,教师便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目标等信息清晰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方法、不同阶段的重点、难点及自己应达到的目标。教师教学思路明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这样做更便于课程的展开,也加强了师生间的配合。

2.1 第一阶段

1)目标:理解文件、文件类型、程序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以及基本的图像处理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能满足独立应对日常计算机办公的需求。学生要通过一级B考试,和“CIW平面设计专家(PhotoShop)”的认证考试。

2)课程及主要内容:OFFICE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C语言程序设计:Turbo C;PhotoShop:图像处理、图像类型;应用软件:介绍日常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常用的各类软件与技巧,如安装卸载、压缩、下载、音频、视频播放、邮件收发等。

办公软件课的重点放在Excel上,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组织数据的基本特点,为数据库的学习做准备;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熟练进行文档的编辑及处理,今后能胜任办公文档处理与编辑工作;Turbo C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学习目标是充分理解顺序、选择与循环三种基本的程序结构,并熟悉C语言的语法特点,能够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PhotoShop课程中要着重讲解“.gif”、“.jpep/.jpg”和“.png”三种图像类型的特点与应用,为网页制作课程奠定基础;应用软件则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阶段并不完全将课程平行开展,只有“应用软件”课在每周以类似讲座的、较为轻松的形式一直持续。首先在前五周只开设办公软件课,并结课;从第六周至学期末开设C语言;从第十一周至期末设置PhotoShop。这样做主要是因为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与高职有着极大的区别,而第一阶段正与第一学期对应,要以打基础为主,这就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缩减课时量的前提下帮学生逐步适应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方法与内容,并能很好的完成学期任务。我们称这种分阶段完成课程内容的授课安排方式为“小学期”。

2.2 第二阶段

1)目标:能够熟练创建静态网页、初步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操作。

2)课程及主要内容:HTML/CSS:(静态)网页制作;C#: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思想;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创建与操作;Flash:动画相关概念与基础。

HTML/CSS是本学期的核心课程,也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对象,要求教师将“Web标准”作为最重要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并以此指导全部实践操作,此外,在作业布置与考核方面要结合PhotoShop进行,以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与能力(详见辽宁高职学报2008年第12期《高职院校网页制作类课程教学初探》);C#是在上一学期的C语言基础上讲解,并将重点放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上,为此后的网站后台程序开发做准备;SQL Server数据库也是本学期的重点之一,但将内容落实在基本操作上即可;Flash作为辅助课程出现,不作为重点,与上学期的“应用软件”课程地位类似。

本学期可以说是内容最多、任务最重的一个学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和内容上都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部分课程仍以“小学期”的形式开展课程内容,比如SQL Server,只是在时间间隔上大幅降低。对本学期教学效果的把握关乎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2.3 第三阶段

1)目标:理解网站的开发过程与特点,逐步熟悉各类技术的综合运用。

2)课程及主要内容::比较前沿的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熟悉其原理及特点;SQL Server课程设计:学习并实践数据库设计与操作的方法,加深理解;网络基础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掌握基本的服务器搭建,认识各类网络软、硬件产品等;JavaScript:基础知识与应用。

是最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分配了较大的课时量与教学内容;SQL Server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据库的理解与应用,并提高操作水平,尤其以“SQL语句”的掌握最为关键;网络基础与应用作为辅助课;初步接触和了解JavaScript在网页特效方面的应用。

2.4 第四阶段

1)目标:理解“三层架构”的思想,能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的开发,熟悉各个流程与环节;对比了解JAVA与.NET的异同。

2)课程及主要内容:课程设计:项目开发实践;AJAX:基本原理与应用;JAVA:JAVA程序设计基础。

经过几个学期的积累,在开展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将BS系统的“三层架构”思想作为重点介绍,并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充分理解与掌握,最后利用所学相关知识独立完成实训项目开发;在之前的JavaScript基础之上,让学生初步接触AJAX技术,达到能够了解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应用即可,在以后需要进一步调整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将JAVA课程作为辅助课出现,仅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内容即可,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此外,为了尽可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还在课程考核上与相关认证、资格考试相结合。并在全部四个学期结束后,为愿意深入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提供了校内实习的机会,得以与教师一起参与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升实践经验与能力。

3 不足与展望

以上即我院计算机专业在新时期为适应市场并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做出的大胆改革与尝试。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细致的调研、考虑及广泛探讨基础之上的。但在实际运用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一些课程的考核时间不能保证与全院统一要求相适应,又要在学期中调整实践课的上机安排,为教务处、实训中心等相关部门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需要继续完善与协调,但此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也有能够在未来将其调整到理想的状态,并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专业技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白金牛,李惠萍,王培吉. 下利用动态网页技术生成静态HTML页面的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1):79-81

[2] 熊建英,姚磊岳,胡剑锋. 纯C#技术下HTML页面动态生成的实现[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10):61-63

[3] 郭广军,谢东,李魏豪. 基于CMS 的网站系统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1(11):2500-2502

[4] 刘瑜,陈. 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及实现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24(1):68-71

[5] THEWS D. Build Your First .NET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2):20-22

[6] DAVIS A. Write a better Windows Service[J]. Visual Studio Magazine,2005,15(12):67-72

第8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论文关键词:web日志挖掘,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现代人们获取信息带来极大的便利,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无障碍即万维网对任何人士(包括残障人士)都是可访问、可用的,残障人士能感觉、理解和操纵Web,与Web 互动。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消除数字鸿沟,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使他们能和健全人一样无障碍地获取网上信息,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组织越来越多的重视。

1.信息无障碍网站存在的问题

很多部分实现了信息无障碍的网站,用户每次访问时,网站语音都得从头到尾的播报网站内容,对于该用户曾经访问过本网站中部分页面内容期刊网,系统不能自动过滤掉这些已经阅读的内容,或者跳过这些已阅读信息,而是依然按照布局顺序重复播报。这对于阅读障碍的用户来说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避免重复浏览或者播报网站信息,将用户曾经阅读过的内容过滤掉,将没有阅读过的最新的感兴趣的网页内容优先播报给阅读障碍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应该重视的问题。

2. web日志挖掘

web日志文件是在web服务器上每隔一定的时间产生的记录文件,其内容包括访问用户的IP地址,访问时间、访问的页面、页面的大小、浏览器类型、响应状态等等。web日志挖掘是对用户访问Web时服务器方留下的访问记录进行挖掘,得到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兴趣。通过对Web站点的日志记录进行预处理,将日志数据组织成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能够处理的事务数据形式,然后利用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理。

web日志预处理过程:

(1)数据收集 从服务器端数据、客户端数据、服务器端进行。

(2)数据净化 删除Web日志文件中不是由用户请求,而是由浏览器自动“请求”产生的访问记录。具体包括图片和音频文件、样式文件和脚本文件、不是GET的HTTP方法、弹出式广告的记录等。

(4)会话识别 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对服务器的一次有效访问,通过其连续请求的页面,可以获得其在网站中的访问行为和浏览兴趣,有4种识别会话的模型:页面类型模型(page type model),参引长度模型(reference length model),最大前向参引模型(maximal forwordreference model)和时间窗口模型(time window model)。最常采用的是时间窗口模型,以用户访问时间作为划分会话的分界,一般间隔时间取30min。

(5)路径补充 用户有时浏览的页面,是从本地缓存和服务器中调用的,不会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也就不会记录日志,而这些请求可能对后续挖掘的实施有重要作用期刊网,缺少这些页面记录可能会使挖掘结果不是很准确。为了能更精确的挖掘用户的行为模式,有必要把这些缺失的路径补充上去即路径补充。如果当前请求的页与用户上一次请求的页之间没有超文本链接,那么用户很可能使用了浏览器上的“BACK"按钮调用缓存在本机中的页面。如果用户的历史访问记录有多个页面都包含与当前请求页的链接,则将请求时间最接近的Web页的页面作为当前请求的来源。

3.基于web日志挖掘的网站设计

3.1网站设计架构

网站为每位存在访问障碍的用户建立网站访问记录数据库,用户访问网站页面,产生web日志文件,通过对web站点日志文件进行数据净化、用户识别、会话识别,将有用数据存入事务数据库,对该用户访问过的页面进行相应标记,再对事务数据库进行传统的数据挖掘,分析出该用户比较感兴趣的信息类型,为该用户对网站所有类型信息构造优先显示页面类型序列表和对每类信息未访问页面、已访问页面分别构造优先序列表,当该用户再次访问网站时利用离线分析所得的优先序列表和网站文件映射数据库将网页链接按照用户兴趣高低动态填充到网站导航框架,这样用户最感兴趣类型的网页链接总是弄够最先看到、听到,从而达到优先访问的目的。

网站设计框架如下图:

图1 信息无障碍网站设计框架

3.2 网站导航

网站导航是根据信息无障碍网站结构布局设计标准所设计的网站通用布局框架,除了包括信息无障碍要求的导航砖,通用切换等功能,还将页面设计成由几个通用的布局框架模块组成,每个框架模块将显示网站上某一种类型的网页信息链接,具体网页链接内容则根据序列表先后顺序动态填充。网站所包含的信息类型可以有很多,但在网站导航中只列出用户最感兴趣的几种类型的网页链接,随着用户兴趣的改变,其他类型的网页链接将动态的填充到相应级别的框架模块中。

3.3 兴趣提取

根据用户浏览的历史访问记录(内容信息和行为信息)、访问时间和访问频率等来分析计算用户兴趣度,用户的兴趣一般集中于某一个主题或者多个主题期刊网,系统在通过聚类进行分析将用户浏览的历史页面集自动地分成n个聚簇(n是聚类中聚类中心的数目),每一聚簇的页面集体现了用户的某类兴趣,构造形成用户的兴趣类。再利用用户的隐式信息学习提取用户兴趣集,建立树状的用户兴趣模型。

3.4 序列模式

序列模式挖掘是对关联规则挖掘的进一步推广,它挖掘出序列数据库中项集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则。关联规则强调的是两个项之间的关联,序列模式则加强调两者之间的先后次序。这里我们将挖掘出两种序列表:类型序列表和页面序列表。类型序列表是通过对历史访问记录进行挖掘统计出来的网站每种类型信息访问优先等级,是一组有序项集对应表;页面序列表则是以类型挖掘权值和更新时间2个指标得出的页面访问有序集对应表。可以采用基于Apfiori算法的改进算法进行挖掘得到上述两种序列表。

3.5 序列-页面映射

根据挖掘得到的序列模式对网站的静态页面文件进行一一映射,按照兴趣高低和文件序列先后动态的填充如网站导航模块框架中。

4.结束语

本文所提出对web日志文件挖掘提取用户的兴趣类和访问类型和页面优先序列,重构站点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动态显示网页信息的设计框架,以适应有障碍用户的访问兴趣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反复无用的页面浏览和语音播报所造成的对存在访问障碍用户产生的困扰和时间精力的浪费,提高了访问效率,为消除信息鸿沟,真正做到信息人人共享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甜.自助建站系统助阵信息无障碍网站[J]. 互联网天地,2008(4)

[2]刘晓政.视障网络用户的无障碍网页浏览现状及前景[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35)

[3]严奉华.基于WEB日志的个性化推荐系统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

第9篇:网站设计心得范文

 

目前,我国在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现今有些加入平台监测的部门会拦截和屏蔽事件监测与漏洞检测爬取行为,平台工作人员只能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对防护策略进行调整,或者是把平台地址放入白名单,因为需要监测大量部门的网站,通知单位开放对监测平台的限制会消耗大量精力,所以对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不利影响。当前监测平台实现的经济效益只能承担平台日常的运行、人员和维护等支出,不能够对平台的技术和扩容进行进一步研究,还没有在日常任务上开展一些安全测评、应急支援和安全咨询等附加服务。基于此,笔者对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系统研究。

 

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监测平台在实现功能和性能的的基础上,应该对日常维护和升级进行充分地考虑,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1.1 可靠性

 

保证监测平台在24 h内可以持续稳健地运行,并且具有容错、恢复能力的对应系统。

 

1.2 安全性

 

对监测平台的访问用户进行控制,全面有效地对非法用户进行阻止,加大对访问用户的控制力,提高平台信息和每项系统资源的安全水平。

 

1.3 易用性

 

监测平台的界面美观大方,每个操作都可以快速直接地使用,具有快捷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1.4 可扩展性

 

监测平台不仅可以扩展后期软件的功能,还可以扩展硬件的资源,让系统得到充分地利用。

 

1.5 先进性

 

监测平台应该保持技术架构以及手段的先进性,让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和运维。

 

2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2.1 网络架构设计

 

选择双链路将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接入互联网,防止由单个运营商出现的单点故障,并且使系统的时效性得到保障。多链路负载技术能够让负载均衡以及链路实现就近访问,

 

放置1台链路负载均衡设备于网络的总出口,上联广域网2条,实现对ISP链路全路径的动态安全检测,选择就进技术与DNS技术对被检查单位网站的负载均衡,保证网络可以持续使用。

 

2.2 部署架构设计

 

应用Web管理方式让用户方便管理,应用浏览器经过数字证书、SSL通道和Web界面相互交叉。将平台分成模块进行设计,1台管理中心和10台监测引擎建立成系统物理架构。

 

2.3 逻辑架构设计

 

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主要是分布式计算子平台、数据库和数据分析这三个部分组成。

 

分布式计算子平台是技术平台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子平台下面是被调度中心调度的多台引擎设备,主要是对目标站点进行页面爬取和风险分析;数据库里面有各种安全数据,作用是对比分析分布式计算子平台的页面,生成各项数据库;数据分析是用来统计和呈现监测的数据。

 

2.4 存储架构设计

 

把原有存储当做备份存储来应用,采用12 Tb存储设备,通过光纤存储、交换机和HBA卡完成对虚拟平台的升级,光纤交换机和光纤存储用来连接每台服务器内的HBA卡,配备比较高端的光纤存储系统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稳定,提高通道的速率。

 

平台本身可以智能存储系统的日志,考虑到需要具备大量的存储空间来监测1 000个网站,存储的方式有:

 

①管控中心存储。管控中心有1T的本地存储容量,能够全面记录六个月内被监测的1000个网站的全部日志,可以忽略六个月前监测的概括性日志所占用的容量。

 

②其他存储设备。管控中心可以自动备份和清空日志,当日志容量达到设定值时,系统发出警告后会在配置好的FIP服务器里面自动进行数据的备份。

 

2.5 安全架构设计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使用核心业务的人员,以及保证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对应地配备了平台安全认证系统。主要是维护以下方面的安全:

 

在数字证书基础上的身份管理、管控中心内部的双因子身份管理和选用HTTPS系统加密信息。

 

用户必须经过双向的身份认证和接入U盾才可以进入平台,原有的用户登录过程和权限管理系统不会发生变化。平台系统安全架构,如图1所示。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架构运作流程

 

平台监测到事件后发生告警的主要步骤是:

 

①策略配置。在用户下发了监控策略之后就可以对告警策略进行配置,策略包含告警的方式和内容,告警的方式可以设置成在告警平台上展示和邮件通知,告警的内容包括挂马和存在不同程度风险的漏洞。

 

②监测过程。模块在发现告警事件后会及时地展示在告警平台,会通过设置的告警方式对监测人员进行报告。

 

③告警处理。用户在收到告警通知后可以处理告警事件,处理的状态分成:确定、稍后处理、已处理、忽略和误报。

 

3.2 系统测试

 

应该建立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漏洞检测和信息安全事件监测体系,实施对网站7*24 h的安全监测,利用远程监测及时收集和分析被监测网站系统的全部安全信息,提高发现不同安全事件的及时性,其中的安全信息包括网站的挂马、网页中的恶意程序和网站中出现的敏感信息,同时定期地检测网站中具有的WEB应用漏洞。结合平台的功能和性能制定出测试系统的方案,测试并验证监测平台中重要产品的参数、性能指标和实现水平等,比如测试的环境,见表1。

 

目前社会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技术的革新和应用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单位网站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复杂化,保持网站安全的运行是我国社会信息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站信息安全事件监测平台可以降低我国各单位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几率,避免信息安全事件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让各单位减少在信息安全上的不必要支出,减少信息安全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4 结 语

 

我国互联网安全日渐复杂,大多数网站的管理人员还不能完全实时掌控自身网络系统的安全,一般的单机检测系统很难保证网络检测的实效性和全面性,网站容易受到恶意入侵,对社会经济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建立一个具有及时性、可靠性和持续性特点的网站信息安全事件检测平台,可以进一步保障我国基础信息与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提高我国应对信息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处理信息安全威胁事件,同时还可以帮助我国建设和管理信息安全支援队伍,促进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