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入学安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安全教育 实践演练 安全教育网
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安全需要防范,防范需要教育,教育需要实练。中职学校校园安全教育网如何构建,如何让中职学校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救人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这需要全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和学生的配合,共同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教育网。
一、中职学校安全教育现状探析
一是中职学校安全教育重管理轻教育,主要采取以“一位教师、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教育模式,忽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二是职业学校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手段和方式单一。没有现代教育设备设施和信息化手段,以说、教、听、读为主,实际演练较少,几乎没有实践体验和安全演练,没有固定课时,多数安全教育授课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或班主任代劳,安全教育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三是学校安全教育的缺乏必要的制度、师资、时间和设备保障。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安全教育设备设施的投入不足也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二、职业学校安全问题产生特殊性
职业学校校园安全问题具有其特殊性:一是职业学校的生源层次较多,学生生源80%来自农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过中考,参加过中考的学生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是留守儿童(少年),50%的学生入学时年龄不满16周岁,决定了职业学校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发生率比普通学校高出不少。二是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如缺乏保管自己贵重物品的意识、易导致钱财物失窃;违禁物品入校、使用违禁电器、乱扔烟头等,易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和事故。三是职业学校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中产生的诸多安全事故成为职业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
三、构建职业学校“四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教育网
学校安全,重在管理;安全管理,重在教育;安全教育,重在防范;安全防范,重在实练;安全实练,重在构建“教师教、练为主导”与“学生学、用为主体”的职业学校校园安全教育模式,建构科学、合理、有效的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四位一体”安全教育网。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造政府能力建设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安全教育投入,并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确实将安全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构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现代化安全教育新体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管理和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使学校安全教育保持连续性和系统性。
国外校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做法:法国,在教师教育中增加防范暴力的课程,并在问题突出的学校开展现场教学。韩国,学校安全事故是“国家责任”,纳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把安全教育写入相关法律。俄罗斯教育部提出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对其的防御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课程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编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二)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安全教育素质
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需要,教师的安全教育素质是进行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公共安全意识,以人为本,以保护学生安全为核心,树立责任意识,健康意识,风险意识、超前意识、科学意识、法律意识、警觉意识等。其次,教师要掌握安全防范能力与生存技能。例如,工作岗位安全技能、公共安全生活技能和家庭安全生活技能,假期安排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学习型校本培训,到顶岗企业实习企业学习实习实训教学安全教育和技能。
(三)注重家庭教育,重视安全教育亲子教育
学校安全教育还取决于学生家庭及家长平时有针对性进行生命自保和逃生方面的教育和启发。家庭教育、亲子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安全教育功能实现的好坏。证据表明,具有性格、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常常来自管教严厉不当、缺乏关爱、家庭暴力、家庭秩序混乱的家庭。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与合作,为问题学生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和咨询,帮助不良行为的矫治,从而减少安全隐患,预防、化解矛盾。
(四)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维护和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安全实践演练能力
国外学校对于学生的交通和消防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实践训练、实验演习,和逃生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实际的自救能力和处理意外伤害事件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地震、灭火演习和逃生训练,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强化学生“实战体验”,把学习安全理论知识融入提高实际演练技能之中,使学生成为安全教育的参与者、体验者和收获者。例如,组建与培训学校护校队,让护校队学生参与校园安全巡查,宿舍安全检查和校园重大活动安全防患工作,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学生参与学校安全的维护,也是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训练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其防范意识、防范能力、明辨是非能力及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真真.当前我国校园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文化,2011,(5):233-234.
关键词安全教育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 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 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4 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往往被学校所忽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学教育;安全问题;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成为学界和教育者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重要课题。开展小学《生活生态安全》教学,一方面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可以扩充学生的实用性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在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幸福寄托,他们是否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学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缺失。针对这种社会现实问题,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除了关心学生的知识性学习,同时也应该注重对于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小学《生活生态安全》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和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仍然处在一个十分低下的水平,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安全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认知和判断,在面对各种危机时往往会手忙脚乱,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当下各种社会问题此起彼伏,校园之外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以及校园之中的各种问题,使得学生处于各种危险的包围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社会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容易出现盲目误判的现象,在用水、用电方等面,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各种意外和危险。因此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者,应该从学生所处的年g、阶段、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审视和思考,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改进安全教育手段和策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问题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正确的安全思想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应该如何根据小学阶段安全教育现状,改进安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改进安全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呢?下面我将结合《生活生态安全》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活生态安全》教学时,应该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改变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进行安全学习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安全教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融入教师所设置的安全教育情境和氛围之中,改进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重,教师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安全教育而言,它的很多教育内容和学生所处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对于学生而言不具有学科教学的神秘性和理论性,因此学生在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学习时,容易对学习内容形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只是一种游戏式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学习精力,跟随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较为平实生动,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语言大相径庭,学生也会因此而减少自身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安全教育看作是一种消遣性、娱乐性的学习,学生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学习时,会因为这种错误的学科认知而产生松懈的、游戏化的学习心理,影响安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思想,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进行安全学习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集中精力,端正学习态度,融入教师的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认真的进行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其次,教师在进行《生活生态安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实例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照抄照搬教材上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枯燥的说教型教学,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出发,采取实例和实际演练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现阶段的小学安全教育教学中,教师习惯性的采取陈旧简单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策略方面往往是通过说教式的教学,运用班级黑板报和宣传栏等,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安全教育学习兴趣,同时还使得安全教育停留在一个十分浅显的层次上,无法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安全教育的实质和目的。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在安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接受水平,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实例,通过对这些实例进行透彻的解析,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实例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观看的,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避免选择那些过于血腥的实例,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影响。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安全;教育;对策
留守学生的现状
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名少年儿童在垃圾箱中中毒死亡事件,震惊了全国,这是留守儿童造成的祸。根据我校课题组的调查,几年来,我校留守学生在全体学生中所占比例为62%,并且有一年比一年增长的苗头。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脆弱的群体,生活状态比较酸楚,享受亲情比较少。当他们最需要父母拥抱的时候,父母却为了挣钱,远离家乡,一年到头只能见上一两次面。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学生无法得到细致的照料与关怀,面临着成长风险和溺水、交通意外、被殴打、被拐卖 .该群体面临各方面的安全隐患,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增加了阻力。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疏于监护,安全教育缺位等问题严重,农村留守学生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1.留守学生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农村,很多家庭都面临两难选择。在家务农,收入较少,外出打工收入相对比较多,因而许多年轻的夫妻,为了改善自己家庭环境,外出打工,只能把未成年的儿女留在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在边远的农村,80%的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村中成了“空壳村”,留守学生又成了家中的“小皇帝”,无人管束到他们。为安全管理埋下了患隐。
1.2 家庭管理不到位。许多时候,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农村的留守学生的安全常常处在失管状态。根据我校课题组网上调查和研究,留守学生的监护类型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等四种情况,其中以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居多。无论何种监护,父母都是无法取代的。有的老人只管衣食住行,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但没有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的意识。有的老人缺乏文化知识和安全常识,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监管。有的老人年迈体弱,根本就没有看管孩子的精力。根据学校课题组调查显示,有23%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预防孩子发生意外,还有34%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学生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是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学生溺水、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1.3 社会和学校管理不到位。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组织的管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形成社会组织对留守学生的关心还不到位,只是对孤、残、弱智等特殊的群体实行特殊对待,对这部分的留守学生关心还是比较到位的,他们也享受到了社会各组织的关爱。但对大部分的普通家庭留守学生来说还没有享受到。据本课题组的调查,本地所在的乡镇还没有社会组织对留守学生进行帮助。学校的管理也不到位。由于当今老师尤其是农村的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还较低,许多教师也为生活而操心,放了学就想干点别的活,想争点零用钱,哪有心思管理留守学生。另外学校评价教师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1.4 政策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城乡收入差距难以在短期内减少,农村收入还比较低,中青年农民还是向往城市,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学生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加上城市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又不高,异地高考的政策还在研究之中,这样把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拒之门外,为造成留守学生形成了客观因素。另外教育行政部门叫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但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彻底改变,下面的学校还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有厌学逃学情绪,甚至辍学的现象。据网上显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校辍学率与2005年时的水平相当。据我校的课题组调查数据,近年农村学校的辍学率在10%左右。
2.留守学生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学习方面。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我们课题组的调研显示,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学生在校率占73%,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达到80%。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59.4%和81% ,成绩优良的只有9%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另据本人在网上调查显示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3个班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学生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学生则高达16.7%。留守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安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融入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推广,我国的初中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作为初中教育中一门非学科综合性体验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明确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直接经验作为教育基础,教育内容倾向于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各项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另一方面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生动体现了素质教育对中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其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直接经验,通常在进行课程活动设计时,往往会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动机以及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综合考察,在尊重学生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题,设计学科知识结构体系,贴近生活、贴近真实,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与其他课程明显的差别。其次,该课程教育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与书本的限制,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二、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素养现状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其有着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追求自由与个性的独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初中生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真正的社会实践,认识周围的事物,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从当前初中生的安全素养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技能匮乏的现象,容易滋生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安全素养教育尤为重要。1.安全意识淡薄处于中学阶段的初中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认识社会,追求个性的独立、行为的自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冲动、偏激、爱表现等性格特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往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一般仅考虑当前的行为,很难对可能出现的后果做出预测,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2.安全技能匮乏传统教育模式下,多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技能普遍匮乏,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研究表明,许多初中学生在面对安全问题时完全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部分中学生遇到小混混敲诈现象,然而大部分都保持沉默,既不敢向家长、教师反映,也不选择报警,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这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安全教育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学生安全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3.安全责任感低中学生普遍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存在安全行为不规范的现象,面对突发状况很难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应急能力差。安全责任感的缺失,导致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忽略了安全的重要性,思想上认识不到位,导致行为不当,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迫在眉睫。
三、安全教育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可行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与常规的课堂教育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的是整个社会、自然,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涉及到社会容纳的所有安全问题,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安全教育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得以展现。安全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融入安全教育,不仅能够满足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且能够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形成对生命安全的自我认识,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安全意识。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参与性在综合实践活动模式下,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在真实的体验中形成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通常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学习与参与的主体,教师起到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以往经历与亲身体验参与到活动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参与了整个活动过程,而且在活动中产生了一些新的认知与反思,从中获得了一定的安全技能,能够学会自我保护,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实效性特征,其对于学生安全素养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作用与价值。在活动中,学生的直接参与能够获得丰富的心理感知与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这种影响与教师的见接教育与教授相比更具持久性与实效性。能够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安全意识,树立坚定的生活信念,积极应对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难题,使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安全教育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1.转变传统安全教育观念必须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在提升对安全教育认识的基础上,真正将安全教育列入中学生学校教育的核心体系,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充分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平台,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确保安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要对安全教育模式进行优化,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使安全教育能够达到一定的成效。2.丰富安全教育活动形式传统的安全教育大多为理论式教育,枯燥、乏味,不仅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效率低下,达不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对教育活动形式进行有效的改革。首先,可以以班、团等为单位组织墙报绘制活动,活动主题为安全教育,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并做出评比,在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知识。其次,可以组织小品、话剧等表演大赛,能够反映安全活动主题,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安全意识。该活动形式具有开放性与丰富性,学生可以大胆联想、想象,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安全教育的目的。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安全教育的目的除了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外,还要求对学生安全技能的培训。要求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直接性的感知与体验,进而真正学到一些必备的安全技能。如在对学生进行火安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学生播放火灾现场、应急处理视频,并通过视频形式教会学生使用灭火器,必要时可以与公安、消防部门合作,现场指导学生操作灭火器,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这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些活动形式都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学生能够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形成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主动参与到安全知识、技能学习中,效果显著。
五、结束语
体育 教学 安全意识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
1、学校主体原因
学校体育教学中领导及教师安全意识薄弱: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的维护更新管理不当,学校体育教学器材、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和安全标准或有明显不安全因素。学校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或竞赛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预案。
2、教师个体原因
教师违反体育教学常规、教学大纲要求,造成学生伤害事件。教学过程中,教师擅离岗位或在岗位但未履行职责,使学生造成伤害;体育教学中,教师疏检查场地材或场地材使用;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技术动作不正确、教材选择不合理、组织教法不严密,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教师未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伤 害扩大。
3、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太差或存有生理缺陷、特定疾病或异常心理状态,而课堂教师不知情,学生不能适应正常体育活动所造成的伤害;技术动作掌握不正确或未按教学要求从事超出自己运动水平的练习而造成的伤害。体育教学过程中,不遵守纪律,不听从教师指挥,擅自行动或与同学打闹造成的伤害;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不到位而造成的伤害;不遵守运动或竞赛规则,动作粗野,严重违犯体育道德而造成的伤害.
4、意外原因
在体育教学中,学校、教师对学生安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仍不能避免的意外伤害;体育教学中,学校体育教学设备、设施突然损坏引发的伤害,而学校管理并无不当;在对抗性或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意外伤害等。
二、深化中学体育教学中安全意识的策略
1、熟识学科特点,加强安全预防
体育学科的特点是师生要特别关注的,诸如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等等。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又如,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
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爬竿、爬绳等,受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就会生锈、腐烂,没有及时保养和修理更换,学生在活动时器材发生断裂,致使学生摔伤。所以在锻炼的时候,一定要先检查器械,排除安全隐患。
此外,体育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方便下节课使用, 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2、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与行为培养的模式
体育教师应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1)结合火灾或地震等常识的学习,教授学生模拟逃生的情景如障碍跑爬行、跨越、躲闪、急停等练习,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2)结合紧急情况下翻越障碍、跌落保护方法的现实意义教育,开展对应的教学;(3)根据学校实际的地形地貌对学生开展定向运动教学,介绍野外活动的常识和方法如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定向运动、野外活动常识教学;(4)结合负重和搬运能力在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定情形下的呼救作用展开教学;(5)对于交通安全应结合交通法规,模拟相关情景,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掌握了解人身安全的相关知识;(6)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项目和运动项目特点向学生进行示范,对其开展运动损伤预防和急救方法的教学,例如应选择什么样的运动场所以及当出现溺水时应如何进行急救等相关知识和技能;(7)体育教师可对学生设计一些合作性强能展现团队精神的相关游戏,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引导并可以通过心理情感等的教材,引导和培养学生在面对挫折或激烈竞争应如何调整好心态。
3、注重教学方法中的安全意识渗透
1)、课堂渗透教学法。
课堂教学是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加强离不开老师课堂的引导、释疑。(1)在很多教材的教学方法上加改进,即可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的培养。例如:可以将对休克病人的急救方法改编到游戏中,设计成负重等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游戏在现实中的意义。(2)在上安全隐患较大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器材、场地的布置,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合理利用器材、合理利用自身体能技能以避免受伤的方法,如学习支撑跳跃。(3)利用课堂遇到的实例来教育学生,例如有学生受伤时,教师冷静地处理学生受伤的方法、手段,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必要时教师再结合实例教育学生是如何处理和预防受伤。
2)、自我体验法。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如足球教学,让学生体验准备活动以及运用合理动作的好处,课后加以讨论;又如耐力素质的练习中,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耐力练习前的准备活动、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对身体机能的影响。老师还可以用布置课外作业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安全运动的注意事项,如让学生在假期与父母去登山、游泳、跑步,让学生在结束后记录活动感受,然后在课堂上一起交流。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准备活动;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039-01
体育教学很多时候要利用各种器械,有对抗,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有伤害事故的发生,这无疑会对学生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体育课中往往会发生扭伤、挫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偶尔也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轻者影响学习,重者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学校、学生、家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广大教师和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使青少年能够快乐健康成长。
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要在思想高度重视安全教育,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开展体育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一个口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式的教学,更不可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提高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是成功防止伤害事故的根本。教师课前要使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良好的运动情绪,思想集中。
其次课前准备要充分。体育教师课前应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对于场地地安排,体育教师课前要进行协调,以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互相保护、帮助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第三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生理学研究证明,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者,70%的人心电图出现异常产变化;而进行了几分钟准备活动后,再进行剧烈活动者,心电图则很少有异常。准备活动的作用在于使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增快,各关节得到伸展和韧带、肌肉加强弹性。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分,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和伸展性练习。 锻炼后一定要做好整理活动。整理活动是在剧烈运动后,使精神和身体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而进行的轻微活动。
第四要科学组织教学。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有的放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要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区别对待,因才施教。根据人体解生理特点,科学地有步骤地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都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同时,要认真组织好在水泥、砖块等坚硬场地上的活动,避免运动造成擦伤、挫伤、扭伤等。
第五要消除心理障碍。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双杠等体操器械就害怕,对长跑有恐惧心理等。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噪、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忧郁等。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常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愉快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
第六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情况,结合体检资料,建立和健全学生健康卡片、例假卡片、病假卡片等,必要时可实行健康分组。体育教师要学习有关疾病保健知识,做到体育卫生相结合,加强医务监督,预防安全室故的发生。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建筑物倒塌等意外死亡的,每年达1.6万之多,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天职。我国现在有1亿多在校小学生,他们离开家庭走进学校,学校就应该担负起安全防范的责任,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
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
1 学法用法,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保障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他们的人生安全。然而目前发生的侵害少年儿童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由于受害人缺乏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常常不能想到运用法律来大胆地保护自己,造成违法犯罪者有机可乘,变本加厉。我们要求少年儿童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一方面是要让他们从小自觉遵纪守法,长大成为一位好公民,另一方面就是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少年儿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提高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同时,引导他们确立自己的人格尊严,明确自己拥有的合法权益,当自己的尊严和权益遭到侵犯与损害时,学会采用合理合法手段,运用一切可以和可能调动的资源,机智勇敢地进行抗争,充分发挥自我保护的作用。学校请沙区少年刑审庭杨庭长,结合案例做专题法制报告,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讲解,学生颇受感动,效果显著。
2 学会生存,掌握自我保护技能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2.1 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如福安市某中学一位年仅16岁的初三学生,无视“高压危险”的安全警示,爬上了离地面3米多高的变压器台架上方铁横杆捉鸟,结果被10千伏高压电击。经紧急抢救,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已致残。收集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有爬上电杆拿风筝的想法,今天我听到了这件事,回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可怕。十年前某学校发生的“脚一伸,赔偿三千元”恶作剧,故意把一同学弄倒磕断门牙赔偿治疗费。教训深刻,引以为戒。
2.2 从日常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看木偶戏表演结束,学生走出教室时,前边的低年级小学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侧身倒地,有的男生跨过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同学,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3 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如“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我们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在学校医务室准备了一些伤口消毒药水及一些包扎伤口用的物品,教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到医务室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观看安全教育片《花季少年》和《生命安全高于天》。学校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和《紧急疏散演练预案》,针对消防和不名气体先后两次实战演习,学会紧急情况下逃生技能。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故或案件教育他们,让儿童在体验中学习自我保护,形成一定技能,使他们学会处事不惊,遇险不慌,真正起到自护自救的作用。
3 增强“免疫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盲从不合理的事物和屈从不正当的要求,甚至被坏人所利用,这在青少年当中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网上交友良莠不分走向深渊,中学女生误入歧途,这不是危言耸听,值得深思。
应当看到,少年儿童在其向成年人过渡期间,由不成熟到成熟,正值身心发育时期,具有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我们应以利废偏,根据他们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愿意接受真理这一特点,抓住这一接受思想、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等方面教育。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6~12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关键词:校园;安全管理;日常安全;紧急情况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成长必须得到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满足。而安全的需要仅次于生理,在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于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满足其对安全的需要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时,情况的发生并不在可控范围内,此时学生自身能否做好有效的应急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学校安全管理时,应使学生掌握在日常情况下与紧急情况下做出灵敏反应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不断出现在校学生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家长以及社会对于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呼声愈加响亮,这种推力使学校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从而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这种措施的采取使得校园安全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校方及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
一、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学校是一方宁静之地,但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这些让人猝不及防的意外虽可怕,但只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就能做到预防或是将伤害降到最低,从而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在进行学校安全教育时,应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授以不同的应急方案,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以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挽救生命。
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将学生的社交圈迁移到了网络上,使他们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联系对方沟通感情。但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时便会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加强网络法规的宣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辨别能力与法律知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具有足够的维权意识,且重视自己的人身安全,健康上网。
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学生和老师大多缺乏在紧要关头做出应急措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会使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处于被动的境况。因此,学校应加强危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教育,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安全。例如,在面临火灾时,大多人缺乏基本的消防急救技能,无法报警求救,也无法利用最佳的时机拯救自己和他人的性命。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安全教育中加强火灾的教育,不要使小火在错误的急救方式下变成大火,还要学会如何在火势尚小的时候将其扑灭,在火势大的时候学会自救、互救。另外,也应加强防火患教育,使在校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防止火患的发生。
学校还应教导学生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将自身安全放在首位。面对不法侵害时,要及时寻求帮助,不要害怕敌人的恐吓而选择忍气吞声,应将自身所受到的伤害告知父母与警方,寻求法律的保护。同时,应教授学生一些面对不法侵害时的应对技能,临危不惧,保持淡定,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特征,为之后将他绳之于法做好准备。
二、完善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
学校领导要足够重视安全教育,认识到维护好学生安全是办学的重中之重,继而积极采取措施去完善目前已有的体系。同时,应督促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部门,做到责任所有制,将安全教育管理的任务落实到专门的部门身上,这样可以使重点明确,各部门各司其职,在职人员积极想出更为高效的教育模式。另外,应与当地社区、派出所建立密切联系,做到问题一发生就可采取最及时的急救措施。这样防患于未然的机制,才能督促学校的安全教育,保障学生与教师的安全。
另外,应督促学校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在这门课程中专门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护与紧急情况时的措施,让学生通过课堂的途径了解到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在上完一阶段课程时,可以适当安排模拟演练,让学生和教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仿真实的情况中应用,继而发现不足,预防在真实情况中出现同样问题。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学校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都对此寄予厚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必要技能,才能使学生的安全从根本上得到保障。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断监督促进学校的安全教育改革,使之以最科学可靠的状态呈现给学生和老师,切实保障其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