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机械化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当前新时期农业发展背景下,发展农业机械化应切实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此来加快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推广工作,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对农业机械购置方面的补贴政策,确保农民在自主、自愿选择机械设备的前提下,引导农民选择符合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根据区域实际推广深松整地、秸秆粉碎还田等当前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与农业技术两者协作应用,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2将农业机械化作为当前农业基础发展方向
随着当前我国农业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以及农民对劳动的观念也发生一定的变化,当前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农民也向往比较轻松的农业生产,因此,他们对农业机械化作业形式需求逐渐加大,同时对农业生产中应用机械化设备也有了很大的依赖性,因此这也就从侧面证明,当前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直接决定农民生产意愿,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基于以上,要想更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与技术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将农业机械化作为当前农业发展基础方向,通过加强农业机械部门的管理工作,科技研发以及推广工作之间合作,努力培育符合所在区域实际的机械设备,以及农业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相关栽培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等,更好地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朝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
3结合区域实际,实现农业机械区域发展
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区域化发展缺乏相应的协调性,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不同区域之间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使农作物的种类生产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同时需要应用的机械设备也是不尽相同。基于以上,要想切实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结合区域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来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手段,以此为基础实现农业机械区域化发展。另外,通过区域所在位置的农业特色,对其进行推广,之后在对相应的农业机械推广,促进农业在该区域的发展;最后结合农业在该区域发展实际合理规划农业机械发展布局,坚持走农业发展标准化道路以及现代化道路,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水平;可持续发展;措施
1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1.1实现精细生产
农业精细化生产,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精准耕种。采用激光平地、保护性耕地等技术,能提高水源和肥料的使用效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②精准灌溉。以微喷技术、滴灌技术为例,前者能保证灌溉的均匀性,有效控制地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后者适用于大田作物,不仅能改善土质,还能实现节肥、节水目标。③精准施肥。测量土壤养分,是施肥工作的前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忽视了这一环节,肥料利用效率低。施肥组合预测模型、精准施肥数据库的应用,能充分了解土壤养分情况,在作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满足按需施肥的要求。④精准用药。利用广谱分析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调查获取病虫害信息,评估对作物的危害程度,确定用药类型和剂量。相比于人工调查,能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覆盖范围[1]。
1.2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机械化水平,能快速完成耕种、收割等工作,对灌溉、施肥、用药进行精确控制,减少或避免周围环境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农业机械化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减少资源能源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措施
2.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机设备的购买和使用上,制定财政贴息、抵押贷款、免费上牌、免费年检等优惠政策。通过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推动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2.2科学发展规划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计划,在机械设备投入上加大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第二,机械设备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为机械使用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农民的传统思想,介绍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意义,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促使机械设备真正走进农民家中[2]。
2.3加大研发力度
第一,机械设备在设计时,应该调查农民的生产需求,了解操作习惯,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第二,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机械设备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第三,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的使用安全性,应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对于设计人员而言,应该走进田间和场院,了解常见机械的安全隐患,为优化设计提供支持。
2.4提高服务水平
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应该提高服务水平,将服务贯穿在采购、营销、售后等全过程。其一,加强宣传工作,针对新型机械设备,大力宣传技术优势和使用性能,既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又能保证生产安全。其二,在农忙时节,建立专门的服务小组,开展机械维护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农闲时节,落实机械设备的回访工作,汇总机械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并对使用功能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三,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将机械设备的推广和服务有机结合,建立一体化体系,扩大市场主体。
关键字:机械化 农机装备 农业生产
平原地区实现农业机械化,轻而易举。但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山区实现农业机械化,困难可想而知。然而,令人振奋的是现在我省已有农机户48万多户,其中农机大户1.5万多户。这意味着我省农村在打破千百年传统耕作方式的进程中,向农业现代化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在农机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理论探讨和实践力度,努力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装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小农机制农机化发展我省的多数农村家庭都采用小型农机操作,不仅暴露出大机械和小地块生产方式的矛盾,而且成为我省农机化水平提高和规模化发展的障碍,同时大农机数量少,配套率低,科技含量不高,技术状态差这种现状亟待更新。但从总体看,仍存在小型拖拉机多、高性能动力机械少,主机多、配套机具少,农机作业项目单一,缺少高性能复式作业机具,养殖业、林果业、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程度较低。
2.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制能力落后于市场需求。
现有的农机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农机工业明显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而引进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问题矛盾突出。少量农机工业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存在质量和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多,“瓶颈”环节的关键机具产品质量和可靠性较差。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现有的农机服务组织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机农田作业组织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散乱,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起步阶段,农机大户联合形成的合作组织还比较少。
造成上诉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认识不高,投入力不足。二是农机利用机制问题。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无用武之地,影响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三是农机科研、开发、制造能力弱,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四是贵州山多地少,可耕种面积少,相对平原地带落后。另外,由于在过去相当长时期国家对农民购买大型农机缺少资金支持、政府扶持,导致大型机具更新缓慢,家家户户争相购买经济使用的小型农机具。
二、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建议与对策
1.优化农业机械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以地貌形态、农业气候、土地利用结构、区域生产专业化为主要指标,依据发展农业的自然经济条件的相对类似性、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坚持农业区划原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经济有效、保护环境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在确保农业机械总量稳步增长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大中型机械与小型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机械、种植业机械与农村其他各业所需机械的比例。
2.加快农机科技研究的步伐,促进新机具研发和推广,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和先进材料,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系列化、标准化、多功能和质量优良、节约能源、价格合理的农业机械产品;要积极支持引进、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关键零配件和技术;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主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科技贡献率。
3.依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随着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其核心是依法加大投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像农业发展资金、扶贫和其他农业扶持资金一样,也应设立农机专项资金以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机科技示范大户、农机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机械服务组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巨大作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特制定*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工作成绩显著
“十五”期间是我市农业机械化迅猛发展和取得显著成绩的时期。全市农机工作紧紧围绕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积极组织实施水稻生产机械化工程、农业结构调整配套机械化工程、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和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为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至====年,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万千瓦,比“十五”期初的===.==万千瓦增加==.==万千瓦,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农机动力由==.=千瓦提高到==.=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台,小型拖拉机==.=万台,比“十五”期初的==.=万台增加=.=万台;联合收割机由====台增加到====台;水稻插秧机由“十五”期初的==台增加到===台;精少量播种机=.=万台,农用飞机=架;推广了一批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农机具的大量增加,大大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年全市机耕水平达==,机植保达==,机排灌达==,主要粮食作物机播水平达==%、机收水平达==%。其中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和==,三麦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达==,较“十五”期初提高了==.=个百分点;水稻机械化插秧=万余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农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市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开展跨区作业工作,推进农机跨区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年全市共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个,组织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近=万余名、联合收割机达====台,跨区作业市场南到*,西达*,北至*等==个省市===多个县市区,为我市农机手创收=.=亿元。引进外省市联合收割机====台,进一步满足了我市农民的用机需求,提高了全市农机化作业水平。农机跨区作业还催生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创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个,农机人员达=====人。其中农机协会==个、股份(合作)制农机服务队==个、农机合作社==个、农机服务联合体===个、农机专业户为====户。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为全市广大农民及时提供了各种作业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全市各级农机部门积极开展农机优质服务活动,在努力搞好为农民机手服务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具为全市===多万外出务工户抢收抢种,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外出务工者回家农忙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年全市通过各项农机服务,为全市农民增加农机化作业总收入达==.=亿元。
=、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重点、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期间全市农机化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水稻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探索出了适应我市气候特点的水稻育秧方式,机插技术趋于成熟,且育秧、机插总成本已大大低于人工费用。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目前水稻插秧机推广呈加速发展之势。同时,继续巩固提高了三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基本实现了三麦生产机械化。五年来我市努力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力度,====年,全市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和==,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达==;机械化秸杆还田面积===万亩;化肥深施面积===万亩;研制开发了水田埋草机、大蒜系列收获机。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蔬菜生产机械、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及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基本完成**农用航空站建设项目。*农用航空站是国家计委和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个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之一,是*重点工程之一,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工程。建成后将为全省及周边地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保护、河道清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农用航空站示范建设项目已完成机场必需的主要设施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完成了===米长跑道、停机坪、联络道、综合楼、飞机库、通信导航、气象、供电、供水、排水、消防和站区道路等工程;已购置=架*飞机和=架*飞机。*农用航空站机场定名为*机场。该机场位于*镇境内,建设用地*公顷,机场建设规模为飞行区等级=B级。编制了《农用机场使用手册》、管理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等资料。通过了*局对*农用机场的行业验收。*年*月在*管理局的组织下,*机场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农业机械化已从地面向空中发展,将有力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
=、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农业机械推广办法》等相继颁布,我市建立了农机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机,依法促进发展,全市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拖拉机违章载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进一步加强农机检审工作,在措施上力求便民利民,全市上道路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检审率显著提高,确保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全市各级农机部门重视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认真组织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市场的整顿。全市还依法开展了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审定发证率达==以上。为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 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市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余人,培训各类农机人员=====人次。
(二)全市农机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政府引导资金不足,制约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五”期间,虽然我市农机装备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但高档次高科技含量的新机具所占比例较低。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谷物烘干机、果蔬保鲜设备、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等因缺乏引导资金而无法调动农民投资的积极性,推广进度缓慢,制约了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发展不平衡。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收获机械化水平较高,而水稻种植和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已成为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瓶颈;粮食生产的产前、产后机械化及设施农业机械化还刚刚起步,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发展较慢。
=、农机市场管理与快速发展的农机化事业相比不协调。农机产品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还存在,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农机服务的行业管理力度有待加强。我市每年农机销售额达数亿元,但我市农机生产企业较少,有一定规模的更少。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全市农机具面广量大,安全隐患多,违章多,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有待加强。
=、农机基层公益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职工队伍素质和农民机手的素质亟待提高。
二、“十一五”农机化发展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市“十一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深入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全面发展的方针,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组织实施“兴机富民”行动计划,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力发展特种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农副牧渔业生产全面机械化,大力示范推广农业废弃物的机械化综合利用以及其它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型农机化技术与设备,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服务产业化,强化依法管机,狠抓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农机法治化管理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发展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处理好农机化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努力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服务、效益型农机化。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扶优扶强,加快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方向性、前瞻性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试验示范工作,搞好技术储备,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平衡发展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通过典型引路,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区域平衡发展,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差别化发展,形成农机化发展的区域特色。
=、坚持农机与农艺、加工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突破农机化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发展目标
计划至====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其中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和==,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和==,农作物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有显著的提高;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机作业收入达到==亿元,每年农机为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份额占=左右。到====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到====年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
=、动力机械。“十一五”期间农机动力要加大更新调优力度,重点调整结构,提高农机质量、性能及配套水平,以大中型为主,小型为辅。小型拖拉机由==.=万台逐步稳定在==万台左右;大中型拖拉机更新====台,由====台发展到====台;拖拉机的农具配套趋向合理。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至====年水稻种植机械化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左右,水稻机收水平达到==。大力推广三麦精少量播种机和联合收割机。计划“十一五”期间推广水稻插秧机====台,新增和更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台、精少量播种机=====台。三麦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和==。
(=)“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提高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大玉米生产机械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至====年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要分别达到==和==。
(=)至====年农作物秸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率达==%。推广水田埋草机、秸杆粉碎还田机、反转灭茬机、秸秆打捆机、秸秆编织机、灭茬播种机及玉米秸秆青贮机械等秸杆还田及利用机械====台。
=、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全市经济作物面积较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将是“十一五”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力发展特种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大蒜、花生、牛蒡、山药、浅水藕、山芋、马铃薯等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台。
=、林牧副渔业机械化。“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先进适用林牧副渔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林牧副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推广植树挖穴机、增氧机、水产品鲜活运输机、饲料生产机械以及畜禽养殖设备等林牧副渔业机械====台(套)。
=、农林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低温果蔬保鲜库、粮食低温烘干机械、精米加工设备、果品分级分拣机、剥壳机、大棚设施机械及蔬菜生产加工设备====台。
=、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按照乙类航空站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软硬件建设,再购置农用飞机=架,保有量达到=架,新建归航台=座,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空勤、机务、航管、通导、气象等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使航空站飞防能力达到每年===万亩。
三、“十一五”农机化工作重点
(一)重点组织实施“十项农机化项目工程”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生产机械化工程。以加快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巩固提高三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精少量播种机和收获机械的更新换代;加快试验、示范、推广玉米种植和收获机械,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为减少粮食霉变,提高粮食品质,要加快推广粮食低温烘干机械、高性能精米加工机械等设备,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工程。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 开发和引进步伐,尽快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需求,推动农机化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主要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拓展,由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迈进。重点发展果蔬生产机械、设施农业装备、园林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果蔬贮运保鲜设备、特种经济作物生产机械、绿色高效植保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及适应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新机具新技术,加快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进程。
=、农机装备调优工程。在保证农机具总量增长的同时,加大积极引导农机的合理配置,加速淘汰老旧机具,加快高性能适用机械的推广步伐。五年间计划报废更新大中型拖拉机====台、精少量播种机=万台,报废小型拖拉机=.=万台,新增和更新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台,推广高性能水稻插秧机====台、玉米生产机械====台、设施农业装备====台。
=、农机服务体系创新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农机专业户、农机专业协会、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公司、农机大户和种田大户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不断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农机化服务体系。在农机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要以跨区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资源节约型农机化发展工程。一是积极宣传贯彻动力机械节油和排污标准,加速淘汰能耗高、宜报废的老旧机械;二是积极推广农机节水技术和机具;三是大力推进化肥定位深施和复式作业机械;四是示范推广低污染植保机械和农药超低量气压喷洒精准技术;五是发展乡村河道清淤和除草机械化项目;六是主攻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装备集成,在保护性耕作、病虫草害防治、水土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建立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农机助农增收工程。一是以农机跨区作业为重点,拓宽农机作业领域,实施品牌服务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做强做大农机服务产业,促进机手增收;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农机化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加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机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四是强化农机服务,积极做好为农机手的服务工作,引导农机户搞好农机化经营服务,不断增加经营收入;努力做好为全市===多万外出务工户的机械化收种服务,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保障,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五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六是促进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高规模效益。
=、开发农用航空技术应用工程。充分发挥**农用航空站的作用,加快农用航空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开展农林病虫害防治、河道灭苇清障、农作物植保、农林播种、森林防火等项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努力扩宽经营思路,积极探索提供消防救灾、紧急救护、空中广告、航拍航测等航空项目服务,大力开展航空社会化服务。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实现秸杆机械化还田,对增肥改土、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是全面实施秸杆禁烧的主要途径。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秸杆资源,提高秸杆综合利用价值。大力推广水田埋草机、反转灭茬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草编机、打捆机,进一步提高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率,努力减少焚烧秸杆现象,确保在机场周边和主要道路附近彻底杜绝焚烧秸杆现象。
=、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要努力搞好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麦、水稻和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等内容的示范方和科技示范园,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各级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紧紧抓住当前各级政府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购机补贴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认真组织实施好购置补贴项目工程,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二)按区域分步实施
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区实施”的原则,全市农机化按区域可分为四区:水旱兼作区、沙壤土旱作区、丘岗区和经济作物区。水旱兼作区农机化重点是实施麦稻种收、秸杆还田、烘干工程;沙壤土旱作区重点是实施小麦精少量播种、玉米精密播种和联合收获、节水灌溉、深松增肥改土工程;丘岗区主要是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技术;经济作物区主是实施特色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
四、保障措施与发展对策
(一)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不断增加对农机化的投入
据测算“十一五”我市农机化投入约需==亿元,年均=亿元。要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要安排农机推广、教育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对各级农机推广、培训学校和安全监理等单位的事业费,各级财政应予以保证,并逐年增加。市、县政府要分别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经费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的项目资金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加大对农用航空的资金投入。同时要积极实施农机消费信贷业务,筹措资金支持农民购买大中型农机具。
(二)围绕发展重点,加快农机科技成果转化
“十一五”期间要积极组织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紧紧围绕我市农机化发展重点,进一步建立高效的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需求为出发,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机推广新形式,提高新机具新技术的转化速度。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市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农机技术创新,逐步建成有代表性的试验、推广、培训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的途径和模式。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发展我市农机生产企业,做好农机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三)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加快发展和不断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家庭承包经营和现代农业要求的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和体系创新,发挥基层公益性农机人员的作用,稳定和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机技术骨干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机户和农机大户,以农机资本为纽带,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联合、合作等形式,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农机化新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机手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加强和规范中介服务组织建设,壮大农机经纪人队伍,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完善自律机制,严格资格认定。积极规范农机作业服务市场、农机销售供应市场、农机维修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农机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经营,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等的农机经营服务,为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努力提高三麦、水稻、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提高特种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水平。
(四) 加强农机执法力度,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施农机行政许可,强化依法管机,依法兴机,提高执法水平,强化优质服务,彻底根治“黑机非驾”现象,加强对机手的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加大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力度,加强与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加强监管,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机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强化产品售后服务意识,保证配件供应,继续实行农机产品推广许可证制度;加大农机质量和农机标准化的工作力度,全面开展农机维修点技术等级审定发证工作,依法加强农机修理质量管理,确保安全使用。引导农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扭转农机市场竞争的无序状况,维护农民利益;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全面提高农机管理的行政执法水平。
(五)加速农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机队伍素质
“十一五”期间要加强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办好县级农机化学校和市农机中专学校,强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换代,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学,加速农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即重点抓好农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农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农机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农机手队伍建设。加强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农机化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机人员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
(六)加快农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能力
重点建设一个市级信息中心和*个县级信息站。进行政务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和综合统计信息交流。建立主要农机具生产、维修、供应信息体系。实现市、县联网。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和服务组织指导农机化生产和服务,为农机企业和农机使用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服务。
(七)强化领导,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级政府要定期研究协调农机工作,市、县党政分管领导应在计划安排、工作部署、资金投放等方面把农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十一五”期间主要农业机械工作应列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我市早日实现“两个率先”作出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农机发展的支持力度,随着农业化机械水平的稳步提升,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也要有所改进。一直以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已经在推广农用机械、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缺乏先进的服务意识、管理体制滞后、经费不到位、人才队伍素质偏低等,对农村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产生阻碍作用[1]。因此,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时展的新观念、新要求,借鉴以往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提升乡镇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能力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1、 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的积极作用
在乡镇开展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主要发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基础作用,构建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中,构建了完善、稳定、有效的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推动农机现代化发展。通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宣传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强化农机管理与安全监理,做好基层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实现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的规范化;根据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差,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工作效率、减少闲置时间。总之,通过建立并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本文由收集整理系,为推广应用新机具、培训农机手、机具维修等提供了服务保障[2]。
2、 我国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存在的不足
2.1 缺乏完善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以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原有的县属农机管理服务站经过各种改革,已经由县级落实到乡镇管理,原有的乡镇农机员全部抽调到其他部门,造成基层农机管理职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对于乡镇农机服务组织体系来说,由于缺乏完善的组织,最终有名无实,甚至被乡镇府撤销[3];仅有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技术水平滞后、人才严重流失、缺乏服务观念,甚至对全新农机技术不了解,造成乡镇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工作流于形式。
2.2 农机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目前招聘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渠道较为狭窄,大多农机服务人员的学历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低下,无法适应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对农民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再加上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没能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造成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停滞不前;由于农机服务人员队伍处于落后发展状态,无法推广新技术、新知识,对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起到极大限制作用。
2.3 农机管理的经费支持不足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机服务工作的开展涉及大量资金,包括后续的维修、服务、更新等,都离不开经费的维持。但是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工作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造成无法引进先进的及时和工具;再加上一些部门没有意识到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发放资金时出现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现代化农机技术的推广。
2.4 农机管理服务范围狭窄
从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机管理服务的工作范围十分狭窄,在农村地区的活跃度不强,只能解决简单性、基础性的农机工作,缺少专业性、高端性的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也没有形成农业机械网络管理体系,这些也与经费不足、意识不强相关,今后工作中应加强重视。
3、 提升乡镇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确保各项管理目标落实到位,切实发挥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3.1 加强对农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当前,实现农机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构建农业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教兴农”目标的必经之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全面推动农村经济进步。因此,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重视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全面推动社会化发展;加强农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民意识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乡镇农机管理工作的开展[4]。另外,各级政府也要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确保农业机械化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功能。
3.2 落实农机安全管理机制
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做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由于农机安全工作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必须完善管理机构,从法律、法规角度明确农机安全管理办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我国已经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奠定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地位,同时规范了农业机械的挂牌、安全检验以及驾驶员培训等环节。对于从事农机管理工作的每一名安全员、监理员,都应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成为法律的宣传员、讲解员[5];各个乡镇除了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系以外,还应落实责任制度,全面管理分级事故责任。只有不断改进农机化的工作条件,实现农机合作社的建设,才能落实农机维修目标,保障服务能力水平的稳步提升,为落实基层农机化工作搭建平台。
3.3 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人作为开展工作的主体,对于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来说,也要重视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在农机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只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农机工具作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同时确保工作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出现违规操作
或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切实通过管理和服务手段推动农村经济服务发展。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引导工作人员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才能真正推动农机科学化发展,增强服务观念与专业精神,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指导和服务,为农村基层建设保驾护航[6]。
3.4 实现农机化发展投入创新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中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应发挥农机合作社的作用,加强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监督农机安全、培训农机手、建设农机维修点等;由国家或者财政拨付专项事业经费,将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及农业开发的资金,其中一部分比例用于发展农业机械化;在农业机械设备的贷款、油料供应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出台农机化扶持政策,为农机化发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资金支持力度,调动农户积极性。
3.5 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配合
综合来看,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并非简单易行,涉及到诸多部门、诸多环节,只有联手合作,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强化管理效率。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中,牵扯到交通、安检、环保等部门,而农机管理工程又涉及到购买、检测、使用、保养、维修及报废等过程,此过程的进行离不开各部门配合,共同推动农机服务建设。另外,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并不能局限于农业机械管理部门,也要强调农机用户的责任,只有不断提高农户的专业化机械水平。自觉进行机械定期检测、保养,配合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开展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机安全、稳定运行。而作为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人员,也要经常深入到农机作业现场,加强和农户的沟通与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在使用农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3.6 强化农机站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对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智能化人工设备的应用,会成为我国农业领域未来的一大特点。从我国的农业生产现状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对我国农业领域生产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机械学科的相关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从这一技术在生产实践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来看,其自身功能的强大性可以被看作是这一技术的一大突出特点。通过对应用这一技术的操作系统进行探究可以发现,操作系统对软件编程技术和信息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应用。在应用软件编程技术、传感控制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后,这一系统可以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具体作用及主要的功能类型进行合理化分配,这就可以让农业机械的能耗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人工智能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所表现出来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的出现与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问题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性。微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工智能化特性的强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机械设备的生产领域,微电子系统可以对一些传统零件在生产实践领域所发挥出来的功能进行充分发挥。这就对我国机械设备的系统升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应用这一技术以后,机械的故障诊断方法问题、自动调节与控制问题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优化。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步,会让建立在这一技术基础之上的机械设备对传统的机械电子设备进行替代。因而,从这一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来看,其会对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后,电子信息自动采集功能就成为了农业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所发挥出的一种功能,除了这一功能以外,自动控制功能的发挥,也可以提升农业机械设备在生产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确度。可以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农业机械设备在作业范围的规划能力和作业精度的处理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电子信息的灵敏度得到提升以后,机械的操作人员在对机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机械自身的控制系统,指挥机械进行一些预定的作业动作。从这一功能的作用机理来看,建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之上的作业对象数学耐模型存储功能是其发挥这一功能的一种要素。这对控制机械作业能力的强化,可以让一些因操作人员自身因素而引发的农业机械故障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对农业机械自身工作效率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降低农业机械设备的故障率
在农业机械的应用过程中,机械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农户所关注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可以让机械的使用性能得到充分的完善。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中,故障自动诊断机制和故障报警机制的应用,是这一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表现。为了让农业机械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以后,自动防护功能和电子监控功能的完善,也可以让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为了解决农业机械在生产实践领域存在的零件磨损问题,一些先进的电子元件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些建立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元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农业机械设备自身的灵敏度也会得到充分的提升。这样在机械出现电力故障的情况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机械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这就对操作人员的自身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下,农业机械机身的模块化处理,也可以让机械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三)对农业机械设备操作性能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程控技术和数控技术的应用,也是机电一体化在农业机械领域进行应用的表现形式。从与农业机械设备有关的操作零件问题来看,这一技术的应用对操作零件的简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系统而言,这种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也让便捷化的操作系统成为了农业机械的一大应用特点。在进行便捷化处理以后,农业机械设备与人体学设计要求之间的吻合度会得到较为充分的提升。操作系统的方便化、便捷化发展,对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应用以后,在农业生产领域,机械作业环境的环境参数变化问题会成为机械设备工作程序的影响因素。从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来看。人工智能化功能的应用,是让机械设备满足用户需求的一项重要因素。在机械设备的作业环境产生变化的情况下,随着作业环境参数的变化,机械设备会从生产地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自身的工作程序进行最优化调整。这就可以让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领域随时保持最佳的作业状态。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的一大重要因素。针对我国农业机械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技术优势进行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提升,是让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志强,卢昕,林甦君.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132-133.
[2]马炅旻.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3]张广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15(3):56-58.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提倡,在全省玉米种植地区推广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是一项综合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以机械精少量播种为中心,辅之以秋翻整地,种子处理、化肥深施、苗带镇压和药剂灭草等相关配套技术。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再加上全方位深松和节水保墒耕种技术。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在我省以推广多年,那么为什么还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原因就是许多地方作业技术不规范,相关技术不配套,致使这项技术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规范技术要点,加大推广力度。
首先要提倡秋翻整地。根据我省的降水情况,只要耕作措施得当,前一年贮存在土壤里的水分足够种子萌发需要。但我省有些地区搞春整地、春打垄,这种方法使前一年贮存在土壤中的天然降水散发。这样,出苗所需水分就寄托在下雨上。我省70-80%的自然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春季下一场透雨(>10毫米)的机率,根据多年统计分析,中部地区约占30-40%,西部仅15-20%。因此,干种湿出的做法风险太大。而且春天整地还容易形成土块,阻碍种子的萌发。只有在秋季整好种床,经过土壤的冻融作用,种床的质量才会更好。
在西部干旱地区提倡全方位深松,深松的深度为40-50厘米,而且在耕层底部形成一个直径10厘米的空洞(称为鼠洞)。全方位深松的好处很多,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增强土壤抗旱涝的能力。深松过的土壤,在一小时内可接纳350-600毫米的降水而不形成地表泾流,既能贮存天然降水,又能避免因地表泾流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通过全方位深松,在地下形成巨大的土壤水库,它能为春旱条件下一次播种保全苗提供可靠的水分保证。据测定,深松比不深松的耕地0-100厘米土层中可多蓄35-52毫米的水分,相当于每公顷土地多蓄水400吨左右,做到了天旱地不旱。二是能够降低土壤盐碱浓度。全方位深松的土壤,可使耕地含盐量降低12%左右,这对于改造西部地区中低产田很有作用。全方位深松三、四年进行一次即可。这样,我省西部的耕作技术就能充分积蓄有限的350-450毫米降水,使伏雨春用、旱用,克服干旱威胁,确保春旱年利用好土壤自然蓄水,一次播种达到苗齐、苗全、苗壮。在没有实行全方位深松之前,还需推广机械化一条龙坐水种(节水保墒耕种技术)技术。
保全苗技术的关键是播种环节。首先种子要有保证,发芽率和纯度要高,要经过药剂拌种和磁化等处理,要有良好的秋翻整地质量与合适的土壤墒情。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科学的播种方法,一要深均匀,深度偏差在+0.5厘米。窄开沟,接墒下种,覆湿土。二要按品种要求保证株数,株距一致,使小苗吸收养分均衡。三是播种要进行苗带重镇压,使种子和湿土密接。播种同时提倡深施化肥和药剂灭草。
采用科学的机械播种方法,配套相应的技术,能达到苗全、苗齐、苗壮,实现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机械精少量播种比传统人畜力播种每公顷可省种子20公斤(节省下来的种子钱足以支付机耕费),而且省工、效率高,抢农时。这些,已被各地多年的生产实践所证实。我省近几年机械精少量播种面积逐年扩大,但许多地方作业技术不规范,相关技术配套不好。比如,有的地方不搞秋翻搞春翻,既失墒又很难保证整地质量。全方位深松技术刚刚引进,干部群众对此认识不够。苗带重镇压器虽已推广多年,但机具数量仍不足千台,等等。为此,我们认为,要想推广好机械精少量播种一次保全苗技术,应重视解决这些问题。
水稻也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在水田耕作上,我们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推广了水稻盘育苗、棚管理、机插秧技术。后来又推广了小井种稻技术,对加快全省水田开发步伐,提高水稻单产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到1998年,全省水田在册面积已由1980年的383万亩增至694万亩,每公顷水稻产量已由4253公斤增至8399公斤)。今后一个时期,要想让水稻生产进一步增产增效,我们认为,应该有计划地逐步推广水稻本盘钵盘育苗机械行抛技术。这项技术的好处在于作业效率高,抛秧质量好、增产效果明显。由于采用钵盘育苗,带土移栽,因此不用缓苗,生长快,分蘖多,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据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试验表明,机械抛秧水稻穗大、粒饱,每亩可比插秧地块增产50-80公斤,增产幅度在10%以上。今年省农机推广站从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三台水稻行抛机,并且在梅河口市召开了现场会进行作业演示,准备明年进行多点示范,以便进行大面积推广。机械行抛对育苗要求较高,因此必须把好育苗关,要做好推广前的技术培训,包括钵盘育苗技术和机具操作技术。推广要循序渐进,遵循引进试验,多点示范,然后再面上推广的原则。推广过程中要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
关键词:农机;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44-1
1 我国现阶段农机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关于扩大财政对农机化补贴问题
近几年来,中央和省对农业和农村的补贴范围逐步扩大,补贴资金数量逐步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稳定,农民生活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其中对农机的补贴尤其明显,农机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硬件和软件不协调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先进的机械面对的是没有经过培训的低素质操作手,先进机械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因此,建立农机技术培训补贴制度势在必行。为此,建议在稳定农机具购置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应建立对农机手技术培训补贴制度。将各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纳入财政预算系统,保证其基本人员经费,然后按其对农机手培训的数量,核定业务经费。对来参加农机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农机手发放一定补助,鼓励其参加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机人员技术操作水平。这样通过几年的努力,农机化系统人与机械配套的问题可以基本解决。
1.2 关于农机维修体系建设与提高问题
农机维修服务是农机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确保农机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农机手重购买与使用,轻维修和保养的问题非常突出。十几万二十几万购买的大型农业机械,维修时仍然采用自己维修的方式进行,哪里坏了修哪儿,保养根本谈不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3点:农机手的维修保养意识不强;维修网点普遍水平不高,维修人员素质较低,维修设备缺乏,维修质量难以保证;行业管理和行业促进政策缺乏,维修服务总是小打小闹,难以做大做强。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出台行业促进政策,学习汽车的保养和保修制度,建立生产企业机械保修和保养制度,主要是鼓励农机生产骨干企业建立“拖拉机4S店”将农机维修和保养服务承担起来,从而将该行业做起来。其次是提高农机手的机械维修保养意识,帮助其学习维修和保养常识,解决重购买使用,轻维修保养的问题。三是帮助现有农机维修网点上档次、上水平。
1.3 关于农业机械装备结构不合理问题
我国现阶段农机状况是小型农机具居多,大中型农机具较少;主机多,配套农机具少;中低档农机多,高性能农机具少;种植类农机具多;水产养殖与农产加工类农机具少,传统大农业生产农机具多,适合现代都市农业的农机具少。致使农机作业范围狭窄,其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机械多以小型为主,对农业增产增效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配套机具发展较少,农机具利用率不高,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再就是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购买机械的能力强,但以发展经济作物为主,出现有机无处用的局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粮油种植为主,适宜于机械耕作,由于收入偏低,少有家庭能够买得起机械而出现有耕无机。
2 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2.1 加强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结合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选择有一定基础、区域经济明显的区、乡镇进行重点示范和扶持,提高农业机械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市、区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应当以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为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无偿提供公益性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培训等服务。通过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
2.2 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发展原则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选择切合实际的农机化发展形式和途径。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让农民从农机化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要保证农机产品质量,保障农机生产安全。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农机化技术和设备,保护生态环境。
2.3 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农机推广机构的细则、办法,推进农机推广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特别是要强化乡镇农机推广机构,使其成为独立的机构。
虽然发展自动化的农机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实现这个过程却面临很多的困难。首先,我国一些自动化机械设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功能或者改善整体作业的性能,会对传统机械的结构进行较大规模地改动和重组,机械的复杂性随着功能的增加而呈现递进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械的制造成本和修理难度。在技术方面,我国精准农业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机械与GPS、传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整合还需要以各种硬件的标准化作为前提,而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深入研究[3]。在市场需求方面,可用机械与农产品生产模式之间的配套性较差,而且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业机械都是依靠国外进口,独立性相对较弱,对市场上流通的农机产品质量也缺乏保障。
2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改进措施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向节水节肥等精准控制的“节约型”方向发展,走绿色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燃油价格不断提高,用户对于节能产品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节能和环保成为农户选择农机的2项标准。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实现节水节能并降低成本,以满足用户需求、市场走向以及自身发展,而不是对产品功能的富集,同时应该考虑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农民的购买能力以及维修使用过程中的方便程度[4]。
提高农机产品与高科技的兼容能力,可以在降低机手劳动强度与提高操作的舒适程度2个方面着手,加强控制系统涵盖的科技应用,例如内置按钮操作的设置、方向动力控制和驾驶室的优化设计等。农机操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相关仪表器材就可以使用整个系统,并对生产、安全指数有明确的认识。将传统的机械与目前先进的GPS、GIS、机电液一体化以及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地整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应用比较成功的是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基于GPS的智能播种、施肥以及旋耕机械设备[5]。消化、引进以及自主创新的结合是我国农机发展的新思路,应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