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幼儿发展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发展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发展分析

第1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1.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定位存在偏差。当前幼儿园的职能已经从看护儿童发展成为专业的保育教育,但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仍然停留在表面,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看看孩子,带领孩子做做游戏,唱唱歌跳跳舞”,认为“只要有一定的育儿知识或经验就能够胜任幼儿园老师”这些观点使得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2)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不高。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就业人员在入职前应该进行一定时期的规范的专业训练。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成熟的幼儿,因此更应该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资格。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职业要求都不高,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相较于其他资格证书也较容易获得。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还有一些转岗教师,这些教师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学前方面的教育,只是接受过短期的培训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培训就能入职。

(3)幼儿教师专业自的缺乏。作为专业的人员,幼儿教师应该对其专业领域内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专业自,但是现实情况是幼儿教师的行为受到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领导、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的制约,不能自主决定自己领域内的事务,缺乏专业自。

1.2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

(1)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不完备。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中等师范学校或者是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他们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往往是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没有接受过高质量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幼儿教师师资质量的下降。一些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理论落后,仅仅停留在以“会不会画画、跳舞”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或者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学相脱节,使教师学不到专业系统的学前方面的知识,直接导致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备。

(2)教师的工作量过大。在幼儿园,一个班级的标准配备是两个教师,一个保育员。教师每天要管理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注意孩子健康安全问题。此外幼儿教师还要做环境创设、写教案、写反思、写观察记录等。以至于幼儿教师每天疲于应付繁多的工作,每天进行的都是经验性的重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教育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和提升。

1.3幼儿园方面的原因

(1)幼儿园的理念不统一。目前我国的办园力量层次不一,目的不同,呈现多元化趋势,私立园在我国遍地开花。私立园由于其市场经营的性质决定了其追求利益的本质,这导致了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高入园率,把经费更多地花在环境创设和幼儿园的设施上,而没有给教师更多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缓慢。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与幼儿园的管理息息相关。幼儿园改善一些冗杂的管理制度不仅能激励幼儿教师高效有质量地完成工作还能促使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快速的提升。但是一些幼儿园由于经费的缺欠,只关注教师的工资和福利,缺少教师培训深造的政策导致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差,缺少发展的平台,专业发展受到阻碍。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途径

针对以上提到的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要优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就要积极寻求政府社会、幼儿园、幼儿教师本身及幼教专家的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1社会政府方面

(1)政府要重视学前教育,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幼儿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兴旺发达的希望,而幼儿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幼儿的质量。所以社会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仅仅从思想上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重视。首先,国家应该制定有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国家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的投资力度,只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幼儿教师的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才能做到专业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2)提高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质量。幼儿教师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职前教育的影响,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质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保证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的质量。如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彰显学前专业课的特色,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要具有导向性,能够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全面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基础课与技能课的比例,防止出现重技能轻理论或者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重视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不仅要为幼儿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而且要保证职后教育的质量。如加大“国培”的力度,保证“国培”的质量,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幼儿教师能够有进修培训的资格,了解到更多专业的学前教育的思想,更能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切实保证幼儿教师的质量。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幼儿教师自身队伍的质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所以要想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国家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师的质量。首先,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证的考评、发放和管理制度。其次,要扩大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招生规模,使更多具有高学历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水平。

2.2幼儿园方面

(1)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园所环境,不仅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宽松积极的优越环境,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幼儿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营造和谐的教师文化氛围,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使幼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进而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产生认同感;此外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以促进幼儿教师集体的专业化发展。

(2)优化园所的管理,合理规划幼儿园资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除了有自身的工作压力外,还有园所的管理,通过优化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幼儿园可以优化幼儿园一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益;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使教师能够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了解每个教师的长处和缺陷,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做到园内资源的优势互补。

(3)大力发展园本培训,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制。幼儿园要开展基于幼儿园,为解决教师在教育实践所面临问题的园本教研活动,教师通过园本教研能接触到更多的新理念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完善教师的培训体制,如通过专家讲座、现场案例分析;实地检查和集中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2.3幼儿教师方面

(1)幼儿教师要有专业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促使教师能够自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专业满足感,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促使教师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幼儿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教师只有在与更多同行的合作中才能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团队学习能够激发集体的洞察能力,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学习的速度,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奇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为此,团队学习应当是教师汲取智慧的重要途径,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

第2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阻碍因素

20世纪70~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被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我国学术界对此也作过热烈的探讨。不难看出,在诸多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只是零星涉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建设,对教师专业特性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质,也有助于我们探讨阻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可以分为普通职业和专业性职业,判断一种职业是否是专业,需要一定的标准。关于专业化的标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虽然众说纷纭,但已形成一定共识[1]:①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员在职前必须学习规定的专业知识,接受规定的专业训练,掌握专门的教育理论与技能;②作为专业的职业和作为专业人员的个人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与个体责任,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与素质;③作为专业的职业,在本职业范围内应具有专业性的自;④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只有在社会需要和被社会认可,建立和实施了一整套相应制度后,才能真正确立或提高专业地位。若按这些标准来衡量,教师职业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只能称之为“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具有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高超、熟练的教育技能技巧,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认定。这些足以证明教师职业具备专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教师职业具有专业属性,[2]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3]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4]:①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②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征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③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教师专业特殊的知识技能、专业训练、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性使得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专业化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幼儿园教师属于教师群体,具有一般教师的职业特点。同时幼儿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特性。

第一,幼儿园教师的劳动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既要向全体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多方面的教育,又要负责幼儿的整个生活;不但要在园内言传身教,还要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以取得教育-上的一致。这对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这要求教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掌握幼儿认知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技巧。

第三,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时期还是个体心理多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只有切实地把握幼儿在各阶段发展的规律,留心观察幼儿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对幼儿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心理特点的把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四,幼儿活泼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儿的兴趣、个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教师更善于了解幼儿,更善于启发诱导,更善于个别教育。

可见,幼儿园教师有其独特的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客观基础。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5]

综观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与上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缺乏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科研能力。而当前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大多是搭小学教师培训的“顺风车”,因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更多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家园合作也一直进展缓慢。另有资料显示幼儿园教师心理压力大,从教热情不高,在热爱儿童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看来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社会公众对于幼师职业的认同度和期望值低,幼儿园管理封闭,人文环境不协调等外在因素,也有幼儿园教师观念与社会不同步,思维方式单一,知识更新慢等内在因素[6]。这里主要从五个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面加以具体分析。

1.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

社会和家长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认识较模糊。一般认为幼儿园教师只是带带孩子,会唱会跳就可以了,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因此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期望偏低。这在无形中阻碍了高学历人员进入幼教队伍,不利于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除此之外,社会公众特别是某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的认识还存在偏差。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即使在认知教育上也存在着不少偏颇,重幼儿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学习的兴趣、动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7]幼儿园和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只注重儿童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对幼儿教育、幼儿园尤其是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幼儿园教师认识不到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从未想过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如果说社会和家长对幼教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使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失去了他律的条件,那么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专业性的认识不足更可怕,因为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还要靠教师自律,要靠教师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究。因此,幼儿园教师对本职业的专业认同是进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前提条件。

2.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目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很不稳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师心理压力大、负担重等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社会地位不高,待遇偏低。职业声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一项有关职业声望的调查显示,在教师职业中大学教授的职业声望最高,等级为2;中小学教师等级排名29,而同样在为基础教育作贡献的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声望等级却降至36,[10]这在100种职业中声望虽不算低,但与其他教师职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多人只是把从事幼儿教育当成一块跳板,一有合适的机会便会另谋高就,这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严重地制约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可能也潜在地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在我们的文化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是:女性被认为有天生的母性,易动感情,相夫教子,最适合她们的职业是贤妻良母、幼儿园教师或小学教师、公司秘书、保育员、护士、服务员等辅和抚养性工作。多少年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在人们的观念中是低于男性的。尽管目前已开始提倡鼓励男性加入幼儿园教师队伍,但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还是女性,这势必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

3.专业自不够

专业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保育主任、园长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教育行政机关太多的硬性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的自主性,致使一些幼儿园教师出现“为了做而做”的应付现象。看来,要想切实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首先应给幼儿园教师“松绑”。

4.理论研究较为欠缺

一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有系统的理论作支持。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缺乏适合本国幼儿发展的系统理论。总体来看,我国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向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理论学习和引进阶段。当然这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但由于客观环境的差异,国外理论的引进必然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才能真正适合我国幼儿的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幼教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的研究课题大多数是对儿童的行为、心理发展需要的研究,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研究较少。此外,很多幼儿教育研究实验往往局限于幼儿园的三年时间,缺乏反复验证,很少有像美国“开端计划”这一类型的长期追踪研究,因而幼儿教育的长期效应难以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缺乏有力的实证证据,从而也降低了幼儿教育科学实验作用于理论产生的实效和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形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我国幼儿教育起步较晚,专门的幼教科研人员不多,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还有待提高,理论研究队伍的力量比较薄弱;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研究得不到应有的经费支持,使得实际研究收效不大。从广州1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来看,在有较大经费资助的6项重大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仅有1项;9项重点课题当中并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62项一般课题中幼儿教育研究课题5项;1日项专项课题中没有关于幼儿教育的研究课题。可见,幼儿教育科研项目无论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还是经费支持上都得不到重视,这在客观上影响了幼儿教育科研更普遍、更深入的开展。

5.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内容。教师教育分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又缺少实践经验,因此职后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而事实上,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9]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保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目前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或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对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惟一研修目标的倾向,甚至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师或高师课程的“重复”,忽视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由于承担培训任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准与教育水准的局限,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甚至脱节,延误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10]可见,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还处于补缺补差的低水平状态,远远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明确认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积极进取,也要有适宜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内外协同发展,才能逐步推进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伟娣.教师职业,资格与专业化.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6

[2]于晶.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4,11

[3]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

[4]参见胡定荣.教师专业标准的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5]NAEYC.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1993,11

[6][10]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7]庞丽娟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2,1

[8]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5-247

第3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区;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9-0050-03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的生物生态学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时代系统。其中,微观系统和中间系统是指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周边环境,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以及幼儿园与家庭、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与社区等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它们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相互关系人手来研究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以优化儿童成长的环境。

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即由单一的保教专职机构转变为社区综合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发生转变,幼儿园与家庭不应只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干涉的关系,三者应加强联系,构建共育平台,共同承担保教责任以形成正向的互动关系,从而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共育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家、园、社区共育最适合的模式。

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模式分析

1、若即若离式

回顾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历史可以发现,在社区概念尚不明确时,看到的只是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共育。这种合作共育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还存在一定差距,它其实是一种互相联系、互相交流。这种联系与交流的目的虽然也是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但其方式比较单一,如家长会、家访、接送交流等,这些方式还谈不上双方的合作,只能说是信息的告知、报告或交流。幼儿园与家庭还远未达到合作共育的状态,双方是一种若即若离、公事公办的关系。在这种方式下,家长很难完全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也很少主动为幼儿园提供帮助。这种方式往往造成双方误解,家长认为教好孩子是幼儿园的责任,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就是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则觉得家长不懂教育,没有发挥教育作用,不能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因此,这种若即若离式的家园关系难以达到合作共育的目的。

2、互助合作式

家、园、社区三方是有共同利益的,幼儿园对社区可以起到教育辐射的作用,社区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所用,家庭与幼儿园更是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三方便可形成互助合作的共育模式,这种模式使三方的关系更加紧密。首先,幼儿园不限于单纯履行保教职能,还尽可能为家庭和社区提供多种优质服务,包括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则通过合作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从而愿意为幼儿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其次,幼儿园作为社区服务机构,除为在园儿童提供保育和教育之外,它对全社区的儿童、家长及相关人士都可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而社区则尽可能为幼儿园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由此可以看出,与以往若即若离的模式相比,互助合作的模式已基本形成家、园、社区三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共育。

3、渗透融合式

幼儿园、家庭、社区仅从形式上进行合作是不够的,必须向全方位渗透融合的模式发展。国外很多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如英国的“确保开端项目”,由政府巨额投资。扩展学前教育的服务对象,使资源向“处境不利”的家庭和地区倾斜:服务内容包括为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教育、保育、健康和家庭支持等。这种全方位渗透融合模式虽然在我国已开始提倡,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难以预想的困难。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园、社区共育处在以互助合作为主,逐步走向渗透融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照搬国外的做法,而是立足于我国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施以有效的家、园、社区共育。

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的发展对策

社区是儿童生活、学习的环境,学前儿童是社区人口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是社区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者中幼儿园作为专职的保教机构,必然成为社区教育的中心,家庭、社区则应发挥其资源优势,扩展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家、园、社区共育的发展是一项必须长期开展并不断深入的活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幼儿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

幼儿园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首先,幼儿园要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如有的幼儿园为了解决社区内小学生中午用餐难的问题,专门在幼儿园开设“家庭小饭桌”,收取低廉的餐费,让小学生在幼儿园用餐和午休,这不仅为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还扩大了幼儿园在社区的影响力。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幼儿园要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只有社区重视教育,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顺利进行。其次,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形成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中心,达到幼儿园、社区资源共享,互相服务,共同培养幼儿的目的。

2、鼓励家长学习教育理论。优化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第一场所,孩子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教育。然而现实生活中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经验,重视教育但不懂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家、园、社区共育便是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途径。幼儿园首先应改变与家长沟通的模式。建立起情感交流、信息互动的多渠道合作模式,为家长提供最新的育儿信息,帮助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家长要带头学习,营造爱学习的家庭氛围,用自己好学的精神感染孩子,成为孩子学习的伙伴,与孩子一起成长。再次,社区应积极开发亲子互动空间和活动,如亲子教室、亲子园、家园社区亲子趣味竞赛等。应以社区为依托,扩展教育的内容和空间,实现家长与家长、孩子与孩子、家长与孩子、社区与家长之间的多向互动。

3、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

家、园、社区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难以形成持久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的合作状态,使社区学前教育质量有所保障,职能更趋明确,使经费与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从而让家、园、社区真正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在我国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广州、青岛,在社区学前教育管理方面已探索出类似的先进经验,形成了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全新的、合理的社会一体化管理模式。

4、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关注低收入家庭,确保教育机会均等

第4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婴幼儿奶粉;发展状况;分析

基于乳制品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牛奶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维生素及钙等微量元素。牛奶中的蛋白质具有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在98%以上,国际上一直把奶类的人均占有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不仅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能带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为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一、婴幼儿奶粉行业的重要意义

婴幼儿奶粉全称是婴幼儿配方奶粉,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婴幼儿的成长需要特别添加各种配方的奶粉。由于消费者的特殊性,婴幼儿奶粉和普通奶粉有着不同处。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不能直接食用牛乳或普通奶粉,所以婴幼儿奶粉调整了蛋白质、脂肪及乳糖的比例,使其适合于婴幼儿的消化与吸收。同时,婴幼儿奶粉中还添加多种营养物质,使之能够满足不同生长时期婴幼儿的营养需要。例如:添加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婴幼儿脑细胞生长发育。另外,婴幼儿奶粉针对婴幼儿不同的生长阶段其营养配方均不相同,只有正确地购买合适的产品才能达到最好的营养效果。

一般来说,婴儿是指年龄在12个月以内的孩子,幼儿是指年龄在1-3岁的孩子,因此这种奶粉一般分阶段配制,分别适于0-6个月、6-12个月和1-3岁的婴幼儿食用,它根据不同阶段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和营养要求,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五大营养素进行了全面强化和调整。奶粉是婴幼儿在辅食添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比较小的婴幼儿可以选择母乳化的奶粉,里面的成分接近母乳,吸收比较好,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小孩。

二、婴幼儿奶粉行业的现有状况分析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实行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一体化的乳制品生产企业普遍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即通过兴建自有养殖基地提供部分奶源,通过与合作基地签约农户的广泛合作签订长期的原料奶供应合同提供奶源。并由公司对上述农户提供的原料奶进行保价性收购。在奶牛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公司必须在饲料供应、奶牛防病检疫等方面对合作基地奶农饲养的奶牛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以保证其所提供的原料奶符合企业生产的质量要求。

2.行业的区域性和季节特性

由于奶源基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本土化的生产企业在控制奶源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城市型乳品企业往往充分利用区域性奶源优势,因此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婴幼儿奶粉作为乳制品产品,是日常消费品,其消费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相对来说,冬春季节较夏秋季节销量稍低。同时,在原料奶供应方面有一定的波动:荷斯坦奶牛在夏季会因气候变化导致产奶量较其他季节略有下降,导致冬春季节是南方荷斯坦奶牛生产的高峰期;奶水牛由于是南方(主要是广西)本土培育的品种改良的后代,对气候的适应较强,因此季节变化不会对南方奶水牛产奶量产生影响。

3.行业产销规模

我国婴幼儿奶粉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发出第一个专为婴幼儿设计的配方奶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乳品行业和婴幼儿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发展迅速,2007年,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发展良好,市场规模达到140亿元。自2007年以来,婴幼儿奶粉行业的产量、销量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07-2009年,婴幼儿奶粉产量由41.4万吨增长至50.3万吨,销量由50.9万吨增至63.2万吨。2007-200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行业的市场规模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就增速而言,是先降后增。

三、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目前,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上,主要有以美赞臣、多美滋、雀巢等为代表的跨国企业,以伊利、圣元和雅士利为代表的国内知名婴幼儿企业和地方性小企业。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跨国企业的洋品牌在市场渗透率、品牌忠诚度方面均领先国内企业。国产品牌和洋品牌相比,价格要便宜许多。然而在儿童食品市场上,价格并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安全、品质和营养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这也导致了在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国外品牌能够压倒国产品牌。

原来“三鹿”是国内重要的婴幼儿奶粉生产商之一,它的“失陷”使国内的奶粉市场出现大片空白,为其他产商提供了奶粉生产扩量、市场扩容的机遇,奶粉在乳企业务中的占比有望加大。

参考文献:

[1]易新萍,闫祝炜,赵建勇.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研究进展[J].乳业科学与技术,2008.5

[2]陆东林,张瑞梅.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现状和前景[J].新疆畜牧业,2008.4

第5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摘要:从幼儿心理理论角度思考道德心理的两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幼儿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如:道德发展中的自我中心主义、自律道德、观点采择、移情和道德情绪归因判断等;二是从幼儿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关键词:个体道德发展道德心理研究幼儿心理理论 一、引言 心理学自诞生以来,各种理论和流派百花齐放,相互影响和渗透。道德心理研究作为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如此,它受到不同时期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影响。“道德发展”这一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柯尔伯格所开创的公正主题和后来其他道德心理学家们提出的关爱和宽恕主题,成为道德心理研究的三大主题。幼儿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领领域中一个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它对道德心理研究也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希望加深和扩展对幼儿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的研究。 二、对“幼儿心理理论”的阐述 在学术界关于“到底什么是幼儿心理理论”众说纷纭,一个基本的看法是,幼儿心理理论是幼儿对他人心理以及心理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发展理解错误信念为幼儿获得心理理论的标志。从其发展过程看有两个阶段,即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心理理论的发展。经典研究主要是关于错误信念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者们逐渐提出了幼儿心理理论获得和发展的模型。 正确解决“错误信念”问题,标志着幼儿获得了心理理论。关于在此以后幼儿心理理论是如何发展的,韦尔曼认为,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复杂化和精确化的过程。幼儿最初的理论是建立在“欲望心理学”上的,即他认为他人的行为是受欲望制约的。随着年龄发展,幼儿会发现,仅靠欲望来解释人的行为是不够的,渐渐出现了“欲望心理理论”,即幼儿通过对信念和欲望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来解释和预测行为。幼儿心理理论虽然是个新名词,但它实际上与我们发展和教育心理学中的许多已有研究是一脉相承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一个新的视角。而品德心理是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经典研究领域,两者在内容和方法上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三、从幼儿心理理论看个体道德发展 自从20世纪初皮亚杰对道德心理学进行了开创性的实证研究以后,心理学家对个体道德发展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许多个体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如果从幼儿心理理论角度来看,其实质内容与幼儿心理理论是一致的。如:自我中心主义、他律和自律道德、观点采择和移情、道德情绪判断研究等。 (一)自我中心主义。幼儿获得心理理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认识到他人与自己一样是有一套对外在事物的观点,即拥有关于世界的信念,而每个人是按照自己的信念行事的,尽管这个信念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也就是认识到别人可能具有与自己不同的信念,而不同的信念会引起不同的行为。皮亚杰的“自我中心主义”是特指幼儿以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以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看待世界,这种混淆使个体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不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是幼儿思维处于前概念时期的标志之一。这个时期在4岁左右结束。很显然。自我中心主义使幼儿不能区分他人观点与自我观点的不同,而幼儿心理理论的获得要求幼儿能认识到别人可能会有与自己不一样的信念和行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皮亚杰所说的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的。

(二)自律道德幼儿心理理论的获得是以摆脱自我中心主义为前提。而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主义和道德实在论是导致他律道德的关键的原因,自我中心的幼儿分不清自我和外界,他们把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从而会自发的尊重准则和服从成人的权威,因此没有获得幼儿发展理论的幼儿是不会出现自律道德的。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认识上逐渐成熟,削弱了自我中心主义倾向,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道德问题,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他人的心理具有认知能力。也就是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三)观点采择与移情 观点采择,是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先前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断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能力。最初级的观点采择是直接对他人观点进行推断和认知,随着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可以推断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的观点进行认知的,再后来,能对他人如何对另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观点的推断进行认知,这种观点采择的间接性逐渐增强,说明了幼儿在头脑中能同时处理的心理成分在逐渐增多。 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它是根据有关线索推断他人内部情感状态,并且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反应。艾森伯格将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产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他人需要注意阶段、确定助人意图阶段、出现助人行为阶段。其中,亲社会行为形成的初始阶段,即对他人需要的注意,他人的需要是属于他人的个性倾向性,是他人的心理状态,幼儿能对其注意显然本身就是幼儿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 在整个幼儿期;无论是观点采择还是移情都是品德与社会化发展中经常涉及的领域,观点采择与个人的移情相互作用进而促使了利他行为的产生,而观点采择和移情都需要正确地认知他人的观点和情绪,这实际就是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之一。

(四)道德情绪归因判断 以往的研究者多把注意力集中在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即道德认知上。而在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一种新的研究动向,即研究道德情绪及其归因判断。研究者们试图探索个人在某种道德情境中对他人的情绪及其原因作出推论判断。情绪对行为具有激发、维持和调节的功能,一个人具有了某种道德情绪,会成为个人产生某种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可以引发并维持个体的道德行为。如有人看到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受伤躺在路边,心里觉得很同情,并且忿忿不平,想到底是谁把老人撞伤的,这种同情和忿忿不平的情绪促使他可能先把老人送到医院再去公安局报案。 四、从幼儿心理理论看道德心理研究方法的深化和内容的扩展 (一)传统的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对于权威心理研究者都是首先向幼儿呈现一个道德故事,其后跟随一个问题,如“你认为主人公会怎么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必须建立在幼儿能在道德故事提供的线索基础上对他人的道德抉择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并能对其行为作出预测。因此支撑了道德心理发展了几十年的传统研究方法是以一定的幼儿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为前提的。很小的幼儿如果还没有获得心理理论,那就无法使用对偶故事或两难故事来测查道德心理发展水平。虽然现在有些研究者打破了单一的情景故事方法,开始使用其他的道德研究方法,如有人通过对品德词语的内隐记忆研究来间接反映幼儿的道德发展水平,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投射故事法,所以说道德研究方法实际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 (二)幼儿心理理论促进道德心理研究内容的扩展。 幼儿心理理论和道德心理研究的外延和内涵大小是不同的,前看是儿重对他人心理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而他人的心理内容很丰富,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有知、情、意三方面,个性心理又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幼儿对他人心理的不同子系统及其与行为关系的认知就相应的成为幼儿心理理论的不同研究内容,幼儿对这些不同的子系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幼儿心理理论虽然在次级结构中可以分为知、情、意,但就其是本质来说只是认知,因此要比道德心理的外延小一些。 幼儿心理理论可以启发道缚心理研究新课题。目前道德心理在认知方面的研究多是集中在第一层次,就是研究幼儿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认知或社会认知,而几乎没有专门涉及第二甚至更复杂的认知,如对他人是如何认识另一个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的把握,以后我们可以在此方面作些尝试。总之,以幼儿心理理论作为一个研究视角。必然会对我们的道德心理研究产生多方面的启发,从而促进道德心理研究向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发展。

第6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

园长作为幼儿园中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决定了幼儿园日后的发展空间。幼儿园除了传授最简单、基础的幼儿教育外,还要提供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在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应该在园长与教师的共同带领下进行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管理理念与方法,共同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明确教育理念与办学目标

一所好的幼儿园离不开优秀的领导班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园长作为幼儿教育工作的核心人物,想要在幼儿教育事业中取得成绩,就需要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办学目标。教育理念与办学目标是幼儿园发展的基本方针,是幼儿园的灵魂所在。在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过程中,园长要结合每位学生与家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明确规划,做到统筹全局,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倡导“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方针,构建一个健康、快乐、安全的校园环境。园长可以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成立工作小组,针对目前幼儿园日常运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围绕园长提出的最新教育理念与办学目标展开相关的日常工作,以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为幼儿提供优秀的学习环境。

二、掌握科学的管理技巧

作为幼儿园的最高管理者,园长自身要具备多种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正确行使手中的管理职权。要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技巧并将其投入实践工作中去,推动幼儿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也对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例如,要有一套完善明确的幼儿园制度规定,要在规定中明确幼儿园每位工作人员的职责,确保每个教职员工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应该做好每天的日常工作,并定期让老师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方便园长了解目前幼儿园的进展状况与出现的问题。园长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经常到各个班级去视察教学情况。这样一来,不仅拉近了学生与领导的距离,也方便园长对教师的工作内容进行指导。另外,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大多数工作人员为女性,女性员工则会涉及婚假、产假等。这时园长要及时调整,保证每一位教职工利益的同时不影响幼儿园的正常工作。综上所述,@长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应该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正确行使权力,保障幼儿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园内的安全教育与安全状况

安全问题是每一个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问题成为家长权衡不同幼儿园的标尺。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因此,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就显得格外重要。要对幼儿园的所有教职工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做到日日讲,时时学,使完善的安全教育知识深入每一个教职工的心中。

1.食堂安全问题

解决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可以先从食品安全着手。食品安全可以说是所有安全问题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员工和所有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首先,就是食材的选择问题,幼儿园采购部门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日常的食材。购买过程中对购买厂商做好详细的记录。其次,要严格遵守国家对学校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制订出详细的食堂管理制度,并且配备应急预案。每一项具体步骤与操作都要下落到明确的责任人头上。这样也便于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问题所在。最后,对食堂卫生安全以及工作人员身体状况进行严格把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正规检测机构出示的健康证明。

2.教学设备安全问题

在幼儿园中,幼儿总是离不开各种玩具与公共娱乐设施。园长在选择教学设备与道具时,也要严格把关,选择正规厂商制作的道具。同时,在幼儿园装修过程中,对于油漆的使用也要谨慎选择。要购买安全无污染的装修材料,确保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四、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离不开财力支持。经费问题一直是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关,作为教育机构,虽然幼儿园的办学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也要保障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利益。只有恰当的工作报酬才能更好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可以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园长作为领导应该为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考虑。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幼儿园才可以全面提升硬件设施以及改善教学环境,也便于幼儿可以在更加良好、健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为此,首先要将大量资金用于升级园内设备与装饰装修上。只有更好的教学环境与硬件设施才能吸引更多家长的眼光。除了一些设施条件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声誉问题。良好的声誉可以为幼儿园进行有效的宣传,许多家长也会因此慕名而来去选择幼儿园。如此良性循环也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办好一所优秀的幼儿园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很多心血。幼儿园园长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培养国家新一代人才做好带头工作,为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春红.特色管理,让幼儿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求知导刊,2016(2).

第7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电教老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

作者简介:白 静(1981―),女,汉族,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助理工程师,陕西省西安市第二保育院电教管理员。

一、提出问题

随着学前教育“国十条”的颁布,各省市相继出台了有关学前教育的行动计划,可谓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大量的新建园、改建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原有园办园条件也得以改善,在这种形势下,学前教育发展的现代化、信息化成为每个幼儿园必须面对的课题。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其便捷性、生动性、可复制性、可扩充性、动态化等特点已经逐步渗透到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电教工作上升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以笔者多年的自身经历并走访多家幼儿园,发现目前幼儿园电教老师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他们的工作琐碎繁杂,工作量大,几乎没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电教老师的工作又普遍不受重视,地位较低,可以说干活的时候少不了,而到评优评先的时候却是靠边站,长此以往,导致他们的工作态度松散,工作方法墨守成规和不求创新,自身的专业成长得不到提高。

二、分析研究

哲学告诉我们分别找出事物发生的内因和外因,方能快速解决问题,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笔者从电教老师自身工作状况和幼儿园大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电教老师自身方面

(1)工作内容琐碎,工作量大,只求完成任务,不求能力提升。教师只有在做教研的过程中才能快速成长与进步。然而幼儿园的专职电教老师几乎就是一人,需要独立完成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的维护和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转,确保网络畅通;及时更新维护学校网站内容;承担一线老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与指导;负责园内各类活动的照相、录像编辑,音乐剪辑,刻盘归档;完成领导各类汇报材料的PPT制作,等等。可见,在纷繁琐碎的工作中,他们大多数时候都只求完成工作任务,几乎没有时间做教研,没有想着在教研中求进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及能力。

(2)不能长期坚持孤军奋战,经常会半途而废,工作缺乏创意。如果把幼儿园比作一支作战部队的话,那么幼儿园中的电教老师就是一“光杆司令”,他们是在孤军奋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或者想实施一些新想法的时候,没有共同商讨的人,都是自己想着、干着,如果实践得顺利会自己享受自己的快乐,但若失败就会异常的伤心难过,虽然伤心之后还会实践,但是在经历多次挫折之后,他们很难再重整旗鼓。在没有掌声与鲜花、鼓励与肯定的路途中,不能长期坚持孤军奋战,经常会半途而废,这样他们就会墨守成规,工作中自然缺乏创意,没有创新。

(3)电教老师在园内同行中的竞争压力较小,紧迫感薄弱。电教岗位的工作特殊,专业性强,在幼儿园中能胜任电教岗位工作的老师是少之又少的,从而导致电教老师的聘岗竞争范围大大缩小,心理的竞争压力随之减小,与时俱进的紧迫感就薄弱,就会在心里不自觉地形成“能轻松就轻松,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的松散思想。

2.幼儿园方面

(1)幼儿园电教老师编制短缺,流动性强。就笔者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师编制普遍不够,极少数幼儿园设置了电教岗位的专职老师,若有也就一人;还有一些幼儿园没有设置电教岗位,园内的有关电教方面的工作就是由园内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的老师来兼管。这样导致电教岗位的老师不固定,电教老师的流动性增强。

(2)领导对电教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领导经常会说电教岗位的工作很重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但是,具体到日常工作中却对电教老师不够关心、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重视电教老师的常规工作付出。经常是在电教设备出故障时才会想起,正常运转时是想不起的,认为电教老师就是一高级维修工,属于幼儿园里的辅助人员;或者是有大型活动需要信息技术支持时才会召唤,平时不会注意。长此以往,就导致在评选优秀教师、先进教师的时候,没有电教老师的份。可以说,从心理上、行为上不重视、不肯定电教老师的工作付出。

第二,不重视电教老师的业务培训与提高。一是在幼儿园的师资培训计划中看不到有关电教老师的专业培训;二是即使上级部门组织有关电教老师的业务培训,他们只有在不影响园内工作的情况下才可以参加培训,否则往往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内容。试想,电教老师走不出去,不能呼吸到清新空气,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只能长年累月地“闭门造车”,这样如何能给本院的电教工作注入新鲜血液,避免成为“井底之蛙”呢?

(3)园内其他岗位老师对电教老师的工作性质存在一些误解。幼儿园的电教老师有的不带课,有的只带为数不多的几节幼儿电脑课,不需要长时间地待在班上带孩子。一线老师就笼统地认为电教老师工作轻松,他们只看到了电教老师工作的一小部分,别的譬如制作领导的汇报材料PPT讲稿,各类活动所需音乐、视频的剪辑制作合成以及影像资料的刻盘与归档等,这些工作任务大多数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的。

(4)由于幼儿园内的电教老师极少,幼儿园没有搭建供电教老师就专业问题探讨的平台,没有形成你说我驳的浓厚教研氛围,淡化了电教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三、实施策略

幼儿园电教老师的工作态度、师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当前幼儿园电教老师的专业发展状况显然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为此,实施以下策略,以使他们能够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活学活用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用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高深扎实的理论素养、精湛卓越的技术才能,为园所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献计献策,推波助澜。

1.转变观念,重视电教工作,提高职业幸福指数

幸福是个体对自我生存状态满意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职业幸福感是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样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其次是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感受和被他人认同的需要。那么,幼儿园电教老师一定要锐意进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湛娴熟的能力出色完成每一项工作,给领导和同事交满意答卷,加强自身的成功感。此外,幼儿园要深刻牢记电教老师是一名在电教岗位工作的老师,是幼儿园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对电教老师的工作适时给予肯定,增强电教老师的被认同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进而提高其职业幸福指数,使他们从消极的工作状态中走出来,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2.积极努力提升业务能力,以顺应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

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幼儿园电教老师千万不能怠慢学习,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比如:向专业公司的人员学习,向其他学校的电教老师学习,还可以展示专业优势,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积极查询、探讨自己专业方面的薄弱知识点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而找出两者之间的连接点,从而更新知识结构,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储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为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业务能力。

第二,保持越挫越勇的斗志,与时俱进,提高专业素养,创新工作。失败乃成功之母。孤军奋战的电教老师一定要能“伤得起”,在受挫后积极找原因,总结经验,再学习,再实践。一定不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要以越挫越勇的斗志来战胜遇到的难题,更不能半途而废,要自己给自己加油喝彩,与时俱进,提高工作的创新力,争取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上有质的飞跃,促使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双提升。

第三,自主教研与业务培训同步开展,提高业务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业务培训和自主教研分别是影响业务能力提升效果的外因和内因。所以,在提升电教教师业务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电教老师业务培训和自主教研的有效开展。那么,负责师资培训的老师在做教师专业成长计划时,一是除了把电教老师的业务培训列入教师专业成长计划之外,还要想方设法地多渠道去完成,必要时给电教老师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培训次数,强化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可以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给电教老师引见信息技术方面的人员,有效地帮助电教老师构建校际间的横向研讨平台,营造浓厚热烈的教研氛围。让电教老师多呼吸新鲜空气,给自己的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内力,提升业务能力,加快其专业成长,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储备能源。

3.多些人文关怀,重视电教老师专业发展

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离不开周围各类人的关心与帮助,幼儿园电教老师也不例外。领导要多关心电教老师的工作与生活,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以其宽阔温暖的人文关怀感动电教老师的心。如:在绩效工资的划等上至少应等同于一线配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能考虑到电教老师的付出,给予适当的倾斜;还有,在保教的各类会议中可以适时地对电教工作进行相关评价。这样做,虽然给电教老师在加压,但是能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电教工作,消除误解,他们内心是非常愿意的,因为人都是有目标、有追求的。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适当地为电教老师减负:一是可以尝试调用园内对信息技术感兴趣并具有一定基础的老师作为电教老师的帮手,至少在他们忙不开的时候能给予帮助,在困惑的时候能够给予鼓励;二是与专业电脑维修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交给公司去做。总之,尽可能地将他们从琐碎纷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为其专业成长提供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变“救火队员”为“真正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0]41号.

[2]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第8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一、南非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育机构办学形式种类多,但注册率较低南非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主要包括:健康和营养咨询、早期刺激活动、连接家庭与学前教育的服务(通过家访形式)。二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主要包括:移动幼儿园,社区游戏小组,流动图书馆,游戏公园。三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幼教机构(即普通意义上的正规学前班),包括提供半日托和日托教育和护理的正规幼儿发展中心、玩具图书馆等。2001年,南非已完成注册和未注册的幼教机构比例分别为64%和36%,2014年已完成注册的幼教机构数量为46%,未注册的为43%,未完成注册的为1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4年,幼教机构注册率不升反而降低了很多,造成注册率不升反降的原因可能是R年级被划进基础教育系统和对幼教机构的大量需求催使非正规幼教机构的数量增加。[2]1幼教机构并非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机会的唯一场所。近些年来,某些省份开始通过有限的资金资助实施家访计划、社区游戏小组、玩具图书馆等,以此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据估算,现有1000个以家庭为基础的家访团队、5000个游戏小组、1000个游戏图书馆,每年需耗资50亿兰特,可以覆盖40万个家庭,每周有62.5万儿童参加游戏小组,而受益于玩具图书馆的儿童数量难以确定。

(二)幼教机构数量减少,儿童入学率不高2001年,南非幼教机构共23482所,之后开始逐年减少,2014年总数为19971所,减少了3511所。2001年,超过100万儿童入学,南非0到7岁的儿童共有640万,但是只有不到1/6的儿童入学,5到6岁儿童中入学率不足50%。2014年,将近一百万儿童入园(972623),还是不足1/6。《教育白皮书五》明确表示到2010年实现普及R年级的目标,之后此目标延期至2014年。[3]2011年,约40%的5岁儿童进入R年级学习,11%就读于小学,大约32%接受了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如托儿所,只有约17%的五岁儿童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林波波省、北开普省和西北省R年级的入学率在2002年至2011年间翻了一番。[4]全国统计调查数据、基础教育部报告显示,2011年,一年级所有学生中有88%的学生接受了正规的R年级教育。[5]从全国来看,南非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入学率仍很低,国际上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已实现100%。

(三)幼儿教师数量少且资质较低,师资流动性大南非《总体战略计划框架》中提到,目前南非已经注册的6021所公、私立幼教机构机构中有10096名教师,2014年,将近一百万(972623)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这说明每个早教机构的教师不足两名,同时《框架》里也指出,南非未来发展需要六万所早教机构,每所机构需要至少5名教师,也就是说南非未来需要30万名学前教师,是目前数量的3倍。《框架》中还指出目前南非有4268名非洲语言教师,755名阿非利卡语教师和453名英语教师,初级阶段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教师数量存在大量缺口,师幼比严重不平衡,其需求量自然也在上升。《零号草案:早期儿童发展总体行动计划2013-2018》中提到南非未来几年的努力方向是要逐步加强R年级的教育,不断扩大其投入经费,不断降低师幼比,最后达到每个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最少5到6名的目标。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不合格,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师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职业认可,不同机构间幼儿教师缺少凝聚力,相关部门没有明确制定幼儿教育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资格标准。《总体战略计划框架》中指出,在南非,88%的R年级教师(2009)没有学前教育资格证,省政府调查报告指出,54%的R年级教学质量不合格。[6]《教育白皮书五》中指出,政府没有对专业的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化,缺少对教师培训人员的任命资格体系,对R年级教师的培训课程供给不足。目前,国家资格框架水平4和5为教育从业者制定了资质标准,其中R年级教师资格为:1.R年级教学文凭(此为R年级教师的最低从业资格);2.基础阶段教学教育学士学位;另外,R年级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儿童不同的学习和课程需求。所有R年级教师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一种官方语言作为母语。由于R年级没有进入教育系统,因此R年级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正规的教育岗位和薪酬机制,而且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经过正规培训,高等教育部已经推出了R年级国家文凭作为一项暂行升级措施(interimupgradingmeasure),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拥有专业资格。《南非教师教育与发展战略框架(2011-2015)》中表示,教师教育的责任归属于国家,教师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负责启动教师教育服务项目,重新开放师范学院和教师教育培训机构,通过短期课程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实践。目前公共工程计划、高级教育和培训、民办高校、非政府组织和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正在为提高教师资质而努力。在南非的农村偏远贫穷地区,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报酬、奖金福利低,加之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培训,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低,造成教师大量流失师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四)幼儿教育财政补贴增加但还不充足南非幼教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学费、政府补贴和筹款。2001年到2014年,幼教机构的政府补贴增加了16%。数据表明,学费和政府补贴已经日益成为幼教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之前的政府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没有数据记录,但政府承诺在2013-2014年度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增加6.5亿兰特,2014-2015年度将增加7亿兰特,这些款项旨在为各省儿童提供平等补贴,2013-2014年超过264天每日补贴15兰特,包括食物(50%)、工作人员(25%)和其他花销(25%),但是国家政府补贴并没有包含非正规幼教机构。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省幼儿教育财政补贴还有很大差异,《儿童法案》规定各省视其自身情况分配资金,指出各省有责任通过省级预算为幼儿教育提供资金,但不是强迫性的。造成各省补贴悬殊的部分原因是国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资金规范。《儿童法案》还规定幼儿教育资金必须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和残疾儿童,政府资金投入需要将覆盖面扩展到包括家访社区游戏小组和玩具图书馆等。幼儿无法获得财政补贴的原因有三:0-3岁儿童一般都是在家里,由父母完成早期教育和保育;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幼教机构很少是已完成注册的;财政补贴中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儿童这一项。

(五)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南非幼儿教育基础设施不健全,且已有的基础设施质量堪忧。尤其是农村偏远的贫苦地区,农村地区只有35%的儿童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和卫生服务。在24793所公立学校中,14%的学校没有电,46%的学校使用坑厕所,95%的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国会在《学校法》第5A部分规定基础教育部为学校基础设施制定国家最低规范和标准,标准颁布之后,每所学校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此最低标准,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挑战(目前还有很多省的学校是用泥土、木材简单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差且不达标使得很多幼教机构不能正式注册,也得不到相关资金补贴,基础设施资金和启动成本的不足阻碍了早期教育项目在贫困社区的创建。虽然当地政府可以提供市政基础设施资金(MunicipalInfrastructureGrant),但其他基础服务对这项资金还有很强的需求,加之当地政府没有法律义务在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因此单纯依靠市政基础设施资金来建立基础设施仍然是个挑战。

二、相关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早期儿童教育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初等、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因此发展幼儿教育关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政府作为幼儿教育的领导者和保障者,要为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和创造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如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等。政府应看到发展幼儿教育的长期效益,逐步建立正规与非正规早教机构、社区与家长共同参与、托幼机构与家庭相结合的保教合一的早期儿童发展服务网络,使全社会都关注幼儿的教育与保育发展。

(二)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在监督地方政府办学的同时应鼓励调动社会资金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主体作用。由于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很少,在农村地区更应该积极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办学,或者说服社会力量为现有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幼儿园规模等。

(三)形成城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城市和农村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教师流动应该是双向的,而非单向流动,城市不能总是从农村抽调优秀教师,城市教师也不能只进不出,一个区域内的城乡间教师应当双向流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立合理的成长机制。城乡间教育资源应当由政府统一调配,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流动,城乡间可以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使偏远的农村学校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统一政策。为了解决农村教师不足、教师流失和教师质量不高等问题,政府还可以重新聘任退休或辞职教师、增加农村教师薪酬、提供加班补贴、为农村教师改善工作环境、建立教育激励机制等(尤其是针对农村教师)、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开展教师供给关系研究等。

(四)大力保障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元投资模式保障教育经费投资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广大儿童提供最基本的、合格的保教服务,另一方面又对弱势地区和弱势儿童采取倾斜保护政策。[8]政府要在把经费投入的重心放在基础教育上的同时,保障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同时,保障政府的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能减少。经费的投入多少,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质量、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满意度和流失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单靠政府经费投入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还远远不够,政府还要建立幼儿教育多元投资模式,吸收社会各界资金。目前,世界幼儿教育投资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政府支出为主,二是政府与民间协作投资,三是以民间投入为主。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幼儿教育投资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为主;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则由政府和民间协作投入,亚洲国家一般积极推行社会力量办学,主要以民间投入为主。南非政府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在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发展适合自身幼儿教育发展的模式。

第9篇:幼儿发展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尔夫旅游;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25-01

高尔夫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是高尔夫运动和旅游活动这两种资源的有机整合。江苏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高尔夫旅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高端旅游资源,它可以带动民间的旅游、经贸活动,加强行业间的沟通、交流及合作,整合资源,拉动区域相关经济的发展。同时江苏高尔夫球运动发达,众多球场各有特色,此次活动旨在推动和促进江苏高尔夫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海内外高尔夫爱好者来江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切磋球艺。

一、高尔夫旅游在中国的发展总体概况

高尔夫旅游属于高端运动旅游形态,即高尔夫球运动的爱好者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或国家),前往异地(或异国)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参会、交友以及从事相关的旅游活动等。我国第一家高尔夫俱乐部于1984年在广东中山诞生,真正发展是从1992年到2000年,中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增长了50倍,高尔夫旅游业也得到蓬勃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的大连、青岛、威海,云南的昆明以及海南岛的高尔夫旅游异军突起。但由于我国对高球运动认识不全面、宣传不够、管理不规范、专业人才缺乏以及高尔夫旅游产业链发展的片面性造成了高尔夫旅游业的落后。

二、江苏省高尔夫球场的总体概况

众所周知,江苏省如今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均属前列,高消费人群数量较大,再加上江苏位于沿海地带,气候温暖湿润,极利于草坪的生长,这些因素促使江苏省高尔夫球场快速发展。根据笔者调查统计,截止2010年年底,江苏省已建成标准高尔夫球场23个,球场基本都为18洞,最大的为36洞,没有超大型球场。而且球场及其球洞数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增加,由此可见,高尔夫产业在江苏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江苏省高尔夫球的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水平的影响,同时也有旅游条件方面的影响,球场相对集中在苏南地区(南京、苏、锡、常),共有19个球场,占江苏省球场总数的90%。省内人均GDP排名第一、全国著名旅游城市苏州,高尔夫球场拥有数量独占鳌头(11座),占据本省高尔夫球场的半壁江山。南京人均GDP在全省名列第四,但作为省会,也发展了4个高尔夫球场,无锡、常州人均GDP在省内名列第二和第三,但发展高尔夫球场方面相对落后,仅建成了2个高尔夫球场。连云港市地处沿海,对外经济比较发达,现拥有1个高尔夫球场。南通作为苏中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也兴建了1个27洞的球场。

三、江苏省发展高尔夫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经济优势

据资料称,国内各省市GDP的多少和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与其高尔夫球洞数目密切相关。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在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继续健步前行。2010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9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26.4%;对外贸易持续向好,进出口总额2146亿美元,同比增长49.1%。从省份来看,各省、市、自治区的高尔夫球洞数与其GDP的相关程度为55%,与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关程度为89%,与其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关程度也高达75%。据测算,2001年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每31.4亿元的GDP拥有1个球洞,则南京市现应拥有的高尔夫球场至少是3.5个。按本届政府保持GDP年均增长10%以上计算,预计20102年南京市至少需要8.5个高尔夫球场。

2.政策优势

江苏省地处全国战略性旅游空间格局四个核心之一的江浙沪旅游区,将得到发展政策上的适度倾斜。江苏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旅游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促进苏南、苏中、苏北整体协调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区域内部相对地位的提升无疑是大发展的巨大动力。

3.客源市场优势

据测算,2009年,全市海外游客有潜在消费需求的约6万人次,国内游客有潜在消费约27万人次,市内潜在消费需求的约4万人次,外企驻渝人士、各大使人员和留学生有潜在消费需求约4万人次,综合计算,江苏省高尔夫运动人口平均为1120人次,需要球场56个,预2012年需要7-8个高尔夫球场。

4.自然条件优势

江苏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旅游人力资源,可谓是山川秀美,文化瑰丽,人才济济。以水为载体形成了东方水乡之大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主题;曾间断而又多元并存的文脉传承从时空三维角度塑造旅游开发格局;有独特性的人居环境;旅游建设资金充足,资金动员潜力大,人力资本充裕。

5.价格优势

以南京昭富高尔夫球场为例,在各种节假日实行优惠的18洞标准球场,每人每场球的费用最低时仅399元,其中还包含果岭费、球僮、球车等费用。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周末或节假日时邀约好友或是一家人去打上大半天的高尔夫,投在每人身上的正常开支,应该在500元左右。又以位于奥体内的好韵高尔夫练习场为例。租一根球杆20元,不限时使用。一筐60个的练习球收费30元,练习果岭每小时50元。半天的消费,最多也就两、三百元。如果选择每张5000元的年卡,你就可以在一年内的任意时间前来免费练习,平摊到每一个月的费用是四百多元。

(二)劣势分析

(1)对高尔夫运动认识不全面,相关的宣传也不够,人们还停留在“贵族运动”、“老板运动”的概念上;(2)经营、管理制度相对落后;(3)专业人才亏乏;(4)消费结构不合理,无外地和境外的较固定的客源,较多的依赖于本地客源;且会员数量较少;(5)当地市民的娱乐消遣方式还停留在“卡拉Ok、麻将和扑克”上;(6)重庆虽然人口基数较大,但是高球人口仍不多,大约只有1000人;且专业的高球人才缺乏。

(三)机会分析

(1)江苏省都市旅游和会展旅游的兴旺为高尔夫旅游带来了高层次的客源。

(2)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促进江苏省高尔夫旅游的合作发展。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地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这为江苏省各大高尔夫球场实现省内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旅游景区的合作发展,无疑会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合作发展,进而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交通等相关和辅助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国家基本建设领域以外,江苏的对内、对外交通体系和旅游交通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外埠游客到江苏高尔夫旅游的“道路”更为通畅。在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对内、对外通达性的同时,随着江苏旅游体制改革和旅游与交通、环保、土地、海关等部门合作力度加强,旅游体系软环境的改善也将提高对内、对外通达性,满足游客需求,这必将促进江苏省高尔夫旅游的发展,增强旅游景区的竞争力。

(四)威胁分析

高尔夫运动在国内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旅游地的竞争是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位于广东沿海地区及京津、上海等地区开展高尔夫运动较早,环渤海地区的山东和大连、海南的发展势头无法抵挡,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决定了内地高尔夫俱乐部无法与之相比,要与其竟争,只有在差异性上做文章,所以我们认为直接竟争者主要是来自于江苏周边省市。

四、对策建议

高尔夫旅游在我国是新兴的事物,在发展规划上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们旅游需求,必然会取得长足的发展,笔者建议是:(1)推动高尔夫旅游的“平民化”;(2)合理规划高尔夫球场及附近景区,提高其附加值;(3)加强高尔夫旅游产品的开发,提高接待服务能力;(4)与相应的旅游公司合作,共同开发高尔夫旅游市场;(5)各俱乐部要结合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俱乐部的资源优势来开发旅游;(6)大力发展迷你高尔夫运动和普及高尔夫球教育;(7)加快高尔夫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与技术设备木土化的步伐;(8)高尔夫球场的建设与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刘德云.高尔夫旅游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2007,12(22).

[2]房殿生.海南高尔夫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9(2).

[3]郁小平,夏洪胜.中外高尔夫俱乐部发展条件比较及中国高尔夫球俱乐部发展预测[J].体育学刊,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