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第1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路径

档案管理是中小型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方面,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档案数字化对于提高档案利用效率、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效率等都具有促进作用。[1]从当前来看,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诸如对档案数字化重视不够、档案数字化人才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档案数字化的发展,也弱化了档案数字化的功效。当然,这些问题也指明了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进一步的发展路径。

1 信息时代下的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S着公共部门改革的深入进行,其各项管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与此形势相适应,中小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也应日益规范化。档案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是可以随意开展的工作,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专业的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等做为支撑。

档案管理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单位发展的,因此,档案管理应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即信息技术充分发展,并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事业单位虽然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形成的档案也没有大型单位多,档案管理没有那么庞杂,但信息化时代这一形势仍然要求实现档案数字化,即将传统的纸张材质转化为电子形式,以计算机录入代替人工录入,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现代化[2],这也是对信息时代的一种回应。

2 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数字化重视不够

事业单位对档案数字化重视不够是问题之一。[3]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对于中小事业单位的发展有诸多益处。一些中小型事业单位尚未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带来的益处,认识不到档案数字化为后续管理带来的便利性、对于档案作用发挥的推动作用、对于单位发展的带动作用等。这些单位片面地认为当前的管理也可以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缺乏实施数字化的动力,在数字化过程中消极应对。

(二)档案数字化人才不足

一些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没有相应的人才选拔机制,这是问题所在。[4]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的事业单位,有的会选择让其他工作人员兼职管理档案。档案数字化实施的时间还不长,也缺乏专门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训机制,导致从事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那么,能够胜任档案数字化的人才就更加匮乏。事实上,专业人才匮乏是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只是档案数字化使这一问题暴露得更加充分。

(三)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一项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的工作,需要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为支撑。比如,需要薪酬管理人员提供的一些会计信息,需要技术部门配合进行数据扫描,制定档案数字化的归档和利用制度等。从当前来看,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还停留在表层,进展缓慢。这反映了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即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没有系统的工作规划和安排,各个部门不清楚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应履行的职责等,工作不能统筹推进。

(四)档案数字化风险意识薄弱

档案数字化在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5]数字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确实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单位的发展。但若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信息的泄露,特别是一些保密信息的泄露,危及单位的发展。目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没有紧绷信息安全这根弦。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3 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路径

(一)充分认识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首先,要充分地认识档案数字化的意义所在。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并不是一种随大流的行为,不是一种从众行为,而是审时度势之后做出的审慎选择,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管理无法回避时展的大背景,也无法忽视单位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中小型事业单位应从组织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档案数字化的问题,真正为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二)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队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需要专门的技能,也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中小型事业单位,尽可能地配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所谓术业有专攻就是这个道理。若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则要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够适应档案数字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档案数字化背景下,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档案管理,还要掌握必要的信息化技术,使二者能够充分地结合起来,成为适应新形势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三)健全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健全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是推动档案数字化的重要保证。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中小型事业单位来说,档案数字化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但也尽可能地做出系统的规划。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对牵扯的各个部门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各个部门需要在什么期限内提供什么样的材料等都要包括在其中。不仅如此,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档案使用和维护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保证档案数字化各个方面、各个程序都有章可循。

(四)健全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机制

健全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机制也非常必要。管理人员要有安全意识,要建立健全档案保密机制,并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安全系数。[6]档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保密性,数字化之后信息传递更加便利,那么,为了保障档案安全就要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从工作机制上看,则要建立健全档案保密机制,堵住工作机制上的漏洞,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此外,也要注意从技术着手加强安全管理,尽可能地提高安全系数。

4 结语

在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的档案管理也迈入信息化时代,开始了档案的数字化。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任务虽然没有档案馆那么繁重,但其档案管理也一样扮演了服务于单位发展的角色。因此,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要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迈进。这一工作当前已经起步,在档案数字化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指出这些问题并不是对已有工作的否定,反之,是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些单位档案管理的发展,恰是指明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中小型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也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因为,档案信息不断地更新,那么,数字化就是持续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丁亚楠.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16):175.

[2]邢炜.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16):75.

[3]梁静.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3):173.

[4]曾红.浅析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科技展望,2016(25):253.

第2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问题;对策

21世纪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城市管理逐渐趋向于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仅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动力支持,同时也为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推动了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当前城市的科学先进性管理。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一种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有着全新的管理理念,并以市场的应用和需求为主要的导向,并借助于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进而实现的一种全新的管理,而当前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现状并不容乐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数字化管理方式难以和城市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当前数字化管理系统用用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对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进行明确,仅仅对于技术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往往将市民的需求忽略,以至于难以从根本上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有着一定的实效性。同时当前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中对于管理的专业化有着一定的追求,但是其经费落实缺乏一定的保障,相对落后的设施装备,对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不适应城市管理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过程中,虽然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了极其有利的影响,但是难以和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相吻合,各个管理系统难以对城市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缺乏互动性的联动机制,以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管理越位以及缺位等各种问题。

(三)数字化方式在对城市管理者职能重构中存在欠缺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城市管理职能履行的过程中,其强制性的行政方式难以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适应,单一性的城市管理主体、单向性的城市管理过程以及强制性的城市管理手段,同样也有着片面性的城市管理目标,严重影响着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在实际的应用管理中,同样也存在更多的问题亟待发展和解决,仍然需要更多相关研究人员参与其中。

二、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对策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作为当前城市管理的全新方式,更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并在时代经济的发展中,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有着更加有效的应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对策具体体现如下:

(一)提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思想认识

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应用,就要提高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思想的重视度,明确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职责,将城市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指明,并对数字化城管中心加以确定,进而顺应时展的潮流,将数字化管理方式的认可程度显著提高.

(二)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巡查机制进行完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对城市管理系统的巡查机制进行完善处理,并做好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数字化管理方式的基础功能显著提高,重复发挥数字化管理方式的优势.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并将队伍的执行力加强,借助于技术力量,将视频监控规模扩大,实现精细化的业务,并在现代化数字化城市管理中,体现城管的特色和亮点。

(三)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督察督办功能进行完善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就要对城市管理系统的督察督办功能进行完善,尽可能的保证整个城管系统督办机制中有着一定的数字化城管中心,将工作的目标显著增加,并落实决策,对政令的畅通加以确保。同时也要将督查人员的主动性显著增强,保证有着较为广泛的督查内容,对督查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行保证,并将督查的工作力量显著增加。最后就要将工作的重点突出,并将督查结果的有效性显著提高,做好经费的基础落实工作。

(四)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加强

加快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也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中,就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对数字化实施方案进行确定,并将技术网络建成,并保证城管的所有事项尽可能的依据于数字化技术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对城管广域网进行建设,将城市各个市区的监督中心以及指挥中心有效的统一,并保证各个业务有着一定的协同运作性。同时也要做好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建设,并借助于GPS定位技术实现监督员的一种科学管理,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综合性的采集和输入存储,并做好技术性的实践操作,将图文一体化的办公实现。

总而言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做好对城管人员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综合培训,并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三、结语:

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发展,现代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中,更要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进而借助于无线网络技术,对新的城市管理体制进行建设,并将新的城市管理架构形成,实现可计算的现代化城市管理,将城市管理问题解决的相应时间提高,并最大程度上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鸿祥,王德峰. 浅谈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5):132-134.

第3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 数字城市;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207-03

信息化的实质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广义上来讲,数字化城市也就是城市信息化。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城市的建设以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利用数字化及相关技术可以以城市为主体,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信息化处理,不仅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而且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建设发展。

1 数字城市建设概述

1.1 数字城市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

“数字城市”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通过宽带网络的链接,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的仿真 - 虚拟化技术,如城市进行多分辨率的数字城市,多尺度,多空间,时间和多品种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网络上的所有内容,数字化虚拟实现。它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数字城市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观察物质和精神世界的新途径,还可以辅助参与人类智力相关的创造活动。

1.2 国外数字城市现状

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信息化。之后实现了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共享,面向市民的数字城市在线公共服务,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例如政府网站群是数字城市功能实现的根本途径。而国外的政府网上办公的数量庞大,主要业务有: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档案管理,城市审计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经济、文化、旅游协调和服务,城市财政和政府采购,市政工程管理,应急管理等。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城市政府在网上进行了规划管理网上作业,将每次城市所做的城市规划方案在网上,征求市民意见,从而实现了程序规范、法制健全、申报简介、过程透明、效率高、尊重民意的城市管理及规划。

除了政府网站群方面,“数字城市”在地理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等也有着很好的发展。回顾国际上数字城市的发展道路,主要分为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市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阶段;第三阶段:市政府、企业互通互联的阶段;第四阶段:网络社会、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阶段。

1.3 国内数字城市现状

“数字城市”的我国也积极的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并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例如在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上,北京市市长正式提出了启动“数字北京工程”。“中国县级第一市”的广东南海,也积极的投入到城市信息化的电子政务。不仅这些城市,我国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各大城市都开展而来试点工作,并逐步的在全国进行推广。“数字城市”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是有效的,例如广州市建成了一个市党政机关城域互联网络平台,建成了政府等几大光纤网络,并与多个市直单位实现了高速互联,建立了省政府、中国经济网、国家计算机公众互联网等国家互联网络交换中心的互联。

我国的政府网站数量也相当巨大,覆盖了全国30个省市区。但我国政府网站仍处于政府宣传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介绍政府结构、政府首脑、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统计结果等。由于投入到网上办公的时间较短,和国外政府网站相比业务上不是很成熟,但这些政府网站对数字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向着数字城市的行政管理迈出了跨越的一步,数字城市的社会服务功能需要由政府网站群来实现,因此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和成长对数字城市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政府和市民能更多沟通,更多交流。

我国目前处在数字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同时并举的形式下,不仅是政府网站群,其他的数字信息系统也不够完善,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数量和质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的建设数字城市,我们需要在政府网站群和各企业信息系统上做出更多的投入。

2 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2.1 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

“数字城市”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其所设计的理论有: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数据集成理论、分布式计算理论、三维仿真理论、海量存储理论、信息的认知理论、空间数据仓库理论等。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主要分为:元数据与海量数据处理、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数据融合与虚拟现实、互操作与超链接。

2.1.1元数据与海量数据处理

元数据在一定意义上是沟通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桥梁,它主要包括:主题内容与使用范围、参考标准、术语、元数据层次结构、元数据分级、元数据扩展原则及方法等。而“数据城市”则涉及到了大量的数据,对这大量数据处理的技术需要快速、高效地进行存取和运算以及传输,它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技术。

2.1.2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数据仓库是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过滤和匹配等操作后,进行数据仓库的建模、概括、聚集、调整及确认等工作。它是“数字城市”整合信息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平台。数据挖掘是通过建模从大量的数据中来挖掘所需的数据或知识,其过程为:确定数据挖掘对象、准备数据、建立模型、数据挖掘、结果分析和知识应用。

2.1.3数据融合与虚拟现实

空间数据融合主要内容有栅格数据之间的融合、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和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其中栅格数据之间的融合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而矢量数据之间的融合较为复杂。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攻关的难题是融合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连接关系。由此可见数据融合技术还需更加提升。

虚拟现实系统主要由显示子系统、检测子系统、和模拟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显示子系统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合成,检测子系统主要将操作信息传递给电脑,而模拟子系统是虚拟现实系统的核心,主要是实现虚拟环境的描述和构筑。虚拟显示系统的技术基础有许多,例如高级三维图形技术、多媒体、网络通讯等等。实现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类型有视频映射系统、沉浸式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系统。

2.1.4 互操作与超链接

互操作是异构环境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即使它们的语言、模型和环境不同也依旧可以相互通讯和协调运行,来完成某一指定的任务。这些实体主要包括应用程序、处理对象和系统运行环境等。研究互操作不仅要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了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它是“数字城市”实现通信共享和系统集成的重要技术途径。

超链接为“数字城市”提供了资源的关联,可以将“数字城市”庞大的信息资源相互联系起来,就如互联网中超链接的作用相似,但由于“数字城市”拥有海量的数据,因此对超链接的技术要求很高。

2.2 数字城市如何建设

建设“数字城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标准法规及运营管理体系、访问方式以及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经营。由于“数字城市”涵盖的范围很广,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的数字化管理。例如:数字化生活中包含数字社区、数字医疗、网上购物等;政府数字化办公包含决策支持、智能交通、一站式服务等; 企业数字化经营中包含电子商务、企业资源管理、客户管理等。

“数字城市”总体构成分为四部分:基础信息层、地理空间层、应用系统层、决策分析层。“数字城市”建设首先要建好地基,即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好信息基础设施后,就要建设第二项工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NSDI是指对地理空间数据有效的采集、管理、访问、维护、分发利用所必须的政策、技术、标准、基础数据集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第三步需要进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截止到2012年5月23日,全国已经有260余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其中已经有100余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已经建成并投入全面应用。积极响应“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基本建成由“一个网”、“一张图”、“一个平台”组成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就需要完成最后一步,即地理信息的综合服务,此项包括政府、企业、公众三个方面,这个环节跟民众的生活联系紧密。

2.3 数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数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说还未达到“快、准、全、廉”的标准,大比例尺空间数据的获取与提供离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在城市数据的共享上存在着缺乏合适数据和不能充分有效利用数据的问题。由于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大的工程,所以设备要求也很高,目前的数据设备才存在着精度、网络传输速度以及虚拟设备模拟的逼真度等方面的问题。建设“数字城市”,技术要求也很高,虽然目前我国掌握一些关键技术,但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建设需求,所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再者,技术、管理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有待协调,“数字城市”数据共建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管理、政策和经济的因素,所以协调这些方面是存在的很重要的问题。我国目前城市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不是很快,水平也参差不齐,要实现不同领域的系统互联互通是尤为重要而有难度的,这将给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带来挑战。同时,我国还面临着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一是没有建立基础地理数据和GIS系统的长效更新机制,二是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软件平台不统一,形成不能交流共享的“信息孤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这是数字城市建设的起点和保障,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在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开发、信息化试验区建设、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其次,我们要引入人才,此时不仅需要技术人才,还需要各个专业部门的人才,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数字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人才的比例要协调。再者,“数字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市民,唯有市民的热情才能增加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数字城市”不仅仅只应用与政府,还应用与生活,比如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单位、数字化企业等等,那么开展普及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字城市”建设中,政府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主要涉及到加强领导,促进技术管理和经济三者关系的协调,以及制定“数字城市”的战略。“数字城市”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面对目前无法避免的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带领业内的院士、专家等,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解决办法,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就是建设我国的NSDI。如此可以合理的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相信在解决这些问题后,“数字城市”便能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

3 数字城市建设应用及发展前景

数字城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城市规划、政府机关办公系统、土地管理、公安消防等各种领域的管理,这些大量的城市空间数据在提供和获取上追求着“快、准、全、廉”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由数字城市的建设来解决的,包括数据生产与更新的速度,数据的准确及精度,数据在空间中的完整性以及体现数据的真三维和时态性。数字城市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的状况。

因此,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城市政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也会加入到建设行列,从而给城市空间数据的生产和处理增添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杜,宋富林,卢中正.基于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

[2]吕长广,杨玉坤.数字城市建设实施战略[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

[3]谭啸.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本思路的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4]郑剑宇.数字城市与数据仓库[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5]李果仁.关于数字城市的讨论综述[J].社科情报,2002.

[6]张晶,韦中亚,邬伦.数字城市实现的技术体系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

[7]龚建雅.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及实现策略[J].3S世界,2001.

[8]简论数字化城市[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

[9]赖远鲲.浅谈数字城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10]陈坚.如何构建数字城市[J].特别报道,2012.

[11]王建虎,吴昊.数字城市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2.

第4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两星期之前,我就富足经济学这个观念应得的关注写了一些东西。该话题带来了一些评论和一系列电子邮件,这些讨论颇为有趣。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个观念,这带来了一些挑战。我时常感兴趣的是,在各种不同的理性讨论中,不同意见的要点是怎样的。赖利・莱辛(Larry Lessig)最近在谈到“去除障碍”时引用了高尔(Al Gore)的话。他们基本上主张的是,如果别人反对你,请仔细认清他们在哪些点上有不同意见,并且尝试去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意见。当自己的观念受到挑战的时候,你可以学习到许多有趣的事情。我准备就此话题发表一系列的帖子,来看看我们是否可能扫除数字内容经济学所面临的障碍。作为一个开始,我将概述一下我在4月份所讨论的东西和背后的思考过程。

当凯托研究所的吉姆・哈波(Jim Harper)友好地邀请我去参加他们在华盛顿办公室举行的一个关于版权的小组讨论时,我对该谈什么问题感到不知所措。我花了很长时间尝试了解,为什么这帮以自由市场或自由主义观点为荣的人,会在内容经济学上有如此之大的观点分歧。我感到烦恼的是,那些最初持有相同的基本工具箱(即自由市场是好的)的人们,会最终不在一条道上。一方面,如发展与自由基金会的人认为,严厉的知识产权法(如对于数字版权管理更有力的保护),对于建立与内容相关的经济体系是很必要的。另一方面,像Tim Lee、David Levine和我这样的人,却把这些知识产权法主要视为一种政府许可的、阻碍经济发展的专利垄断。

我在对小组讨论的概述中提到,在去华盛顿特区的飞机上,我有那种一刹那“我发现了”的感觉。我一直在阅读一些有关知识产权经济、知识产权历史和经济学历史的教科书――没有一本解决了这种分歧从何产生的问题。所以我放弃了,决定重读几年前在二手书市场中买到的《零:一种危险思想的传记》一书。这本书讲了有关数字零的令人着迷的历史――我们的社会历经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才意识到需要有零这个数字,甚至有的地区一段时间认为它是异端的。由于无法像其他数字一样被正常使用,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数千年中,这种情况阻碍了进步,因为如果不能理解零,就无法有高等数学或高等物理――但如何使人们接受它确是一大难题。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在小学就学习过零的人来说,这太可笑了――零怎么会是一个如此难以被理解的概念呢?但是,当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意识到产生我们讨论分歧的原因正是这个。难以置信,在经济学中误解零是如此轻易。因为,就像我们经常被教导的那样,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稀缺性的科学”,或者说是关于如何理解存在资源稀缺状况时的资源分配问题的科学。经济学市场是被“稀缺”所定义的。而零改变了所有的一切。在一个希望得到不是零的结果的方程式中加入零(想想除零会发生什么),就会让整个方程出毛病。所以,举例来说,基础经济学告诉你,在一个自由市场上,价格将会促使人们以边际成本进行生产。但如果其边际成本为零(在数字内容和知识产权中就是这样的),就会得出价格也为零的结论。然而,这样的结论却让人难以接受,他们认为是这个模型在涉及到零时就出问题了。他们看到结果中没有了稀缺性,由于他们总是以稀缺性的情境来理解经济学,这对于他们是个无意义的结果。

第5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高速铁路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GSM-R传输干扰 分布式天线

一、前言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下铁路行业在不断的崛起。不断的有列车高铁通车,越来越多的和谐号进入大家的视野,为人们的运输提供了长久的可持续的保障。但是光是运输而没有通信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也就出现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此系统又一次将铁路运输系统推到了风口浪尖,该系统可靠吗?此系统的传输会遭到干扰吗?答案是肯定的,铁路运输是移动的,免不了通信传输与越区传输,而这些又将是影响系统的因素,所以人们都认为此系统的发展不容乐观。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在相干时间减少,电平交叉率变快越区切换发生频繁等干扰因素的存在,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不断的受到干扰,也会对此系统的服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会使顾客不满意。俗话说顾客是上帝,倘若顾客不满意,又何谈铁路运输能够长远的发展呢,顾客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同样,铁路数字通信移动系统的命脉也是顾客。所以研究此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解决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这一大问题,就如何降低干扰频率和用何种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展开研究。而研究的意义则就是显而显而易见的了,那就是降低干扰频率,尽可能地减少任何有可能对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干扰的因素,是铁路服务行业达到最高水准,不仅在高速运输中取得成功,在移动通信服务运输中也同样要取得不可磨灭的成功。这就是此篇文章对铁路数字移动通信干扰问题展开研究的意义。

二、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

2.1对铁路移动运输通信的影响

铁路运输服务行业是本世纪开始以来最为之重要的一门服务行业,它的发展影响到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效率与利益,且暂不说完全决定国家的经济往来贸易,但也是此问题必不可少的一项考虑因素。本来铁路运输就是以高速度的运输为主要开发目的,使合作双方迅速地进行货物交流沟通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为了增强运输沟通能力,肯定要在无声运输中添加最为之可行的交流措施,那就是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他可以加强人们的移动交流,倘若有个突发状况,可以在铁路列车移动时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合作双方能得到最好的沟通的一种保障渠道。

2.2对人们的影响

顾客是上帝,可以在铁路列车移动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会使顾客得到满意,比如说再有重要事宜或偶遇突况需要改变计划时,可以在移动时进行交流找出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对货物运输的保障会使顾客觉得真实可靠,让人们更加相信铁路运输,更加依赖铁路运输,从而进一方面使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之影响达到最大化,展开实质性有效性的发展。

2.3对国家的影响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一点一滴的积累,小到农民种田,达到制造航空母舰,可就是这处在中间段的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铁路运输好不好,完全决定了一个国家货物对外交流,经济贸易对完开张往来的发展趋势。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影响可以切实有效的实现利益最大化,保障最大化,使人们在移动时得到有依据可靠地交流合作与沟通。而它的影响也是小到影响个人,大到影响国家。在铁路运输为主导地位的发展时代,又有什么理由能够使它被我们所忽略,又有什么理由而不去着手发展他呢?倘若在二十一世纪,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排除了干扰,那么将会促使我们运输行业达到巅峰,使铁路服务行业指标达到最优化,再进一步说,会使我们国家运输贸易得到保障,国家GDP得到上升,从二者正跃居为世界强国。

三、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干扰性能存在的问题

3.1 GSM-R传输干扰问题

GSM-R传输干扰系统有好几个部分组成,它是系统服务质量指标体系,其中传输干扰性能指标尽在列车服务数据行业进行定义。而GMS-R的误码也是一种潜在存在的问题,传输干扰率在现在只能粗略地说是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传输干扰周期和传输无差别周期。在传输扰的时候将会有一段时间来发送传输扰的信号,此信号在传输时就是传输无差别周期。在现在的社会,GSM-R系统对铁路运输干扰存在的问题还是依旧很多的,可依旧没有得到实质新的进展来解决。

3.2铁路频繁移动问题

铁路是移动的,在高速移动的铁路上,想要实现通信不扰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但是难归难,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因为服务行业的未来预测是要非常完美的,服务行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倘若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铁路列车频繁移动的时候减少扰的频率,那么无疑对于铁路服务质量监测指标会是个积极的一面,会使之得到提升。我们会进一步分析如何提高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效率,比如展开分布式天线可扩大小区覆盖范围来实现目的,那无疑会是锦上添花,在不久的将来,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会在此方法的庇护下在列车高速移动的同时发出更可靠的信号。

3.3铁路列车频繁越区问题

要想在铁路列车频繁越区时得到保障的通信信号,那么我们就要着手想办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越区问题长久以来是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干扰性能的一大重要问题,也正是因为棘手,未曾解决好过。就此,为了高速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分布式天线扩大小区覆盖范围的方法逐步深入人心。此方法有效的降低了扰频率,使我们铁路通信传输系统在频繁的越区时得到充足的保障,避免了扰的问题,但一切都还在研究当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产生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干扰性能的因素

4.1列控系统的特性因素

传输扰的因素有很多,而列控系统的特性在在这些因素中不容被忽视。列控系统特性主要表现在列车高速移动时越区切换的概率上,在越区切换的同时,倘若信号发出与越区切换频率相碰撞,那么此时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将会扰甚至是切断,使得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传输时功亏一篑。列控系统的特性是干扰因素的一大命门,再列车频繁移动和频繁越区切换时,信号一旦发生碰撞,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有可能导致运输的中断,为了不带这个风险,我认为列控系统的特性这一因素将要被彻底的注重。

4.2 GSM-R系统特性因素

在列车飞速驰骋下,高速度的提高,从而会使无线信道相干时间变短,最终铁路移数字动通信系统传输将会扰,会变得更加不稳定。在此不得不提到GSM-R的越区切换,此时越区切换采用的是硬切换技术,此项技术在传输过程中会中断一会,所以在GSM-R系统进行工作时,也会影响到传输。所以GSM-R系统也是影响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又一重要因素。

五、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传输干扰性能的改善方法

5.1采用分布式天线法

分布式天线扩大小区覆盖范围可以使得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在传输时数据趋于稳定,毕竟扩大了覆盖范围,所以信号在任何区域都会变得相比较于以往来说会更加强烈,所以在传输时也就会减少了碰撞的次数,干扰概率被减小了,稳定性自然也就提高了。也就更加容易实现高利用率的传输。

5.2改善系统同频干扰

此种方法将需要人为来操控电脑系统来扩大信号分布范围,在传输过程中一旦发现将要扰,则立即以另一个系统侵入,来为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铺平道路,清除了一切路上的拦路虎,这无疑是在为铁路传输得到更好的保证做铺垫。

5.3加强区域区之间信号覆盖率

列车是穿梭在各个省市区域间的,所以越区切换是必不可少的经过环节。倘若在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信号稳定传输,避免了上述所说的干扰碰撞,那么无疑给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性能做了保障。区域与区域之间还要加强各铁路的联系,在各个列车间设立适合交流联系的渠道,在人为方面做到负责任的态度,使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降到最低,在如今的社会里,保障最重要。

第6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调控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4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198-01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变革。数字出版以其大容量存储,在传输上的快速性,查询速度上的便捷性,在保护环境上的低污染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整个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出版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如何对数字出版业进行调整,如何将数字出版产业更好的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成为出版界、学术界以及大众读者普遍关注的焦点,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高科技的迅速发展背景下,政府对市场机制的完善,对数字出版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产业发展的促进,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控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思路

明确战略目标,引导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我国十分重视对这一新兴产业的引导。如《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要以数字化带动出版产业发展,鼓励自主创新,研发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推动数字出版传播技术升级为战略目标,引导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

规范经营活动,加强数字出版产业监管。市场监管是保证产业市场稳定的重要措施,为了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顺利发展,我国在政策上要求数字出版产业要严格产业登记,加强对经营活动的规范等措施。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数字出版产业行为。社会主义市场是法制市场,只有通过法律的规范作用,才能约束市场中经济主体的行为,保障数字出版产业各种机制的正常运行。《意见》指出,要完善法规体系,加快修订《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等各部门规章,加快规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建设。

加快人才培养,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创新。专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产业技术的革新,产业内部的管理起重要作用。不断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出版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健全人才引进、使用和考核机制。

二、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调控政策中存在的不足

创新引导不到位,产业创新能力较低。数字出版产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产业创新能力依旧较低,传统的发展模式尚未得到完全转变。观念陈旧、政策对创新意识的引导缺乏,各产业之间的科技合作意识淡薄。厂商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己的品牌和个性发展模式。

产业监管不深入,经营活动不够规范。产业监管是保证产业活动正常进行重要的部分,但是就目前我国的产业发展状况而言,产业监管力度还不足,经营活动不规范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登记入口不严,产业市场缺乏严格的整顿活动,各种违法违规现象,阻碍了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对破坏产业经营活动的行为,打击力度不足。

市场调整不全面,缺乏完善的产业机制。数字出版技术垄断现象严重,技术商作为“卖场”的提供者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数字出版产业资源配置不均衡。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例如,方正的CEB、超星的PDG、Adobe的PDF等各有自己的一套格式。这就给数字出版产业的统一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是规范产业主体行为,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正常产业秩序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现阶段,多数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这就使正常的产业管理无法得到实行,不规范的产业行为无法得到约束和制止,合法的产业利益得不到保障。最后,影响到整个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三、加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政策调控的建议

加强引导产业创新,提高创新能力。数字出版时代,传统期刊与网络媒体、移动互联技术相互融合,调整发展模式、拓宽发展空间,是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在信息生产方式方面,应突出传统期刊的内容优势,在统一的信息操作平台上联合创意、资源共享;在信息传播方式方面,开展复合出版、个性定制业务,满足受众多元化信息需求;在营销服务方式方面,推行整合发行,建设品牌社区,使传统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向新媒体延伸,开创全新业态和发展模式。

加强产业监管,规范产业经营活动。把整顿市场作为调控的重点,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通过加强产业登记,严把产业入口,开展各项数字出版产业专项整治活动,对问题突出的领域进行专项治理。以消除市场中影响和阻碍产业发展的不良因素。同时,还要严厉惩罚违法违规的市场经营活动,防止同样的行为再出现在市场活动中。

加强市场调整,完善产业运行机制。把完善产业运行机制放在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强对产业资源的均衡分配,有计划的消除技术的垄断现象。制定产业统一的技术标准,要求各技术商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进行产业生产。制定严格合理的数字出版行业标准,加强企业的合作,推进共赢目标的快速实现。

加强法规建设,健全产业法律体系。加快修订《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不适合现阶段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抓紧研究和构建与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出版法律法规体系,保障数字出版在快速发展当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数字出版产业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政策调控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这就要求,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调控政策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找出更为完善的国家调控政策,以保障和促进社会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海峰.数字出版迎来新趋势、新机遇 华为助力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通信世界.2010年40期

[2]李广宇.2009年数字出版发展状况及主要特点分析.出版参考.2010年第7期

第7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水利经济统计是全面认识、掌握水利经济形势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为领导决策和实行监督的重要依据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既对水利经济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产生了一定冲击,水利经济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目前水利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认识不高

做好水利经济统计工作,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是关键。当前,部分领导对水利经济统计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认为统计工作就是填填报表,提供领导急需的统计信息就行,加强没必要;或只是口头上讲重要,在具体工作上却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忽视了统计工作的权威性和指导性。

二、队伍弱化且不德定

目前,水利经济现有的统计队伍,不仅人数少,且变动频繁,很不稳定。特别是在当前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新业务发展迅速的新形势下,加剧了人员的流动。有的统计人员刚熟悉统计工作不久就调离到其他岗位工作。许多统计人员,“人在曹营心在汉”,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案质低

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制约水利经济统计工作好坏的内在因素。而在现有统计队伍中,统计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较少,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很多同志上岗前没有参加专业培训,上岗后又没有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统计专业知识贫乏,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四、数字虚化

有些基层单位为应付上级管理部门推行的各种指标奖罚制度,人为地压低或提高指标数,客观上降低了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作假账、造假表现象屡有发生。

五、依法统计软化基层统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的统计人员根本没有学过统计法。在填报统计报表时,有时还会受到外来干扰,无法实事求是地行使《统计法》赋予自已的权力。

六、技术装备落后

统计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这是目前基层单位存在的普遍问题。据调查,有些市(地)级水利经济统计部门刚刚装备计算机,大部县级水利统计部门和水利企业仍是手工操作。面对当前基层水利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敢于承认现实,又要知难而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对做好基层水利经济统计工作有以下凡点思考: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水利经济统计工作是涉及到水利各经营单位、水管单位和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一项综合性工作,领导重视,及时指导、协调是搞好统计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前一是要加强宣传,增加透明度,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水利经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重要作用,扩大影响;二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列入各级水利部门领导的议事日程,及时为统计人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统计人员要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热爱本职工作,端正态度,扎扎实实地做好统计工作。

2.抓源头,把好数据质童第一关

统计数据来源于各水利企业、水管单位和各级水利主管部门的财务统计报表,抓住了源头,就是抓住了统计数据质量的“龙头”。健全抓好源头首先要解决基层水利单位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填报各类统计数据;其次是健全基层统计队伍,稳定统计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建立健全各项统计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抓法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各级统计人员要认真学习和大力宣传《统计法》,争取领导支持,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统计法制观念,保证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同时,统计人员应努力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忠于职守,认真承担和履行统计法律、法规所赋予的神圣职责,勇于同各类弄虚作假的统计违法行为作斗争。

4.抓基础,搞好统计资料的收集整

理工作,建立完善统计工作制度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正规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向高层次拓展的保证。工作中一要做好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把各类统计资料收集齐全,数字核准。同时,注意不同时期各类数字的可比性;二是建立、完善统计考评制度。各水利企业、水管单位和基层水利主管部门要从报表的报送时间、报表质量、报表说明、有无领导审核、印件是否齐全等内容入手,层层考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使考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8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数字城市, 问题, 策略

Abstract: the digital city is the product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will appear inspired in huma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interest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digital ci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Keywords: digital city, questions,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21世纪的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新名词也应运而生,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科学研究体系的集中体现,城市作为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发展的区域,数字城市理所当然会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数字城市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综合应用。

一、 数字城市的概念

“数字城市”是对处于信息时代的城市状态的形象化描述。具体表现在城市经济发展繁荣,生态文明健康的基础上,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数据资源丰富、高新技术产业高度发达、工业化与信息化持续协调发展、人类居住环境美好的良性城市状态。建设数字城市就是要建设一个集成化高速宽带城市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开展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个性化、多样化信息服务系统。

二、 数字城市发展现状

一般来讲数字城市发展经历四个阶段:阶段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阶段二:企业与政府各自信息化建设阶段;阶段三:政府、企业之间凭借网络互相联系、互相沟通;阶段四:信息社会、信息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当前,欧洲、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了从阶段一到阶段四的任务。与之相比,中国的数字城市建设起步晚,其发展状况表现为:信息基础设施的进展速度比较快,但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进展比较缓慢,而且发展速度与水平也参差不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进展较慢,企业间的信息联系也有待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数字城市建设都很重视,国家机关也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信息化步伐,把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信息化摆在优先位置。截止到2003年,我国已经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城市建立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我国数字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如下成绩:

1. 公共信息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2. 政府网上办公规模有所发展,初步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3. 电子商务工程发展迅速,为经济的发展开创了新兴产业。

4. 科学研究、教育事业已经能在网上进行。

5. 社会保障系统建设已被启动。

6. 普通公民从信息化示范社区中直接受益。

三、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数字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很多城市积极投入到城市数字化建设当中,使得新的数字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少、基础薄弱等原因,使我国目前数字城市的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言,导致了信息资源的浪费。

具体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不成熟,没有一致的学术观点。关于数字城市基础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项目还专注于技术层面上。对于什么是数字城市,建设怎样的数字化城市,怎么进行建设等问题的意见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共识。各地区只能根据当地研究人员或权威人士的理解进行建设,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和系统化的技术服务。这样相关的执行人员更是无从下手,使得整个建设进程混乱不堪。

2.发展目标脱离实际。首先,急于求成、高指标、盲目跟进的现象时有发生。数字城市是一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实力才能有资格去建设数字城市。然而,现在有很多小城市满腔热血地投身于这项工作,为自身定下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其次,资源浪费严重,搞形式主义。建设数字化城市的根本宗旨是促进经济较快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在建设数字城市时一定要搞些实用的项目,而且应该用最低的成本取得最高的收益,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但是,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的过程中,低水平、低技能、半途而废的工程不计其数;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重复建设没有实际意义的工程项目,搞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劳民伤财,给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再次,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城市的核心力量,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欠缺,通讯技术的改革不尽理想。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步伐。

3.没有统一的领导规划。首先,衡量一个城市的数字化发展水平要看当地能否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城市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各个信息系统都是彼此孤立的,无法实现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目的。其次,很多地方的数字工程的发展目标,组织计划等与当地的信息化发展不能达成一致,建立了各自独立的组织体系,有些地方数字工程发展规划相对独立性强,很少考虑跨地区的问题。再次,数字城市规划没有纳入国家规划之中,一些数字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性产生冲突,不同地方的政府部门往往根据本地特征各自为政,重复性的建设时有发生,严重浪费了建设资源。

4.没有统一的权威标准。首先,不同城市的数字化建设有不同的特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建成的系统多具有个性特征,很难实现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数字城市发展的又一大阻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数据各式各样,这样就很不利于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其次,观念落后,投资单一,发展潜力不足。建设数字城市不论是前期投入,还是后期养护,都需要一笔大的资金投入。我国明显缺乏健全的市场运作机制,政府过多地干预数字城市建设,一些城市建设完全是出于政府的需求,难以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无法实现数字城市建设商业化,再加上对于政府投资的过于依赖,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人民的利益也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数字城市建设往往不把城市文化纳入考虑范围,最后导致城市特色的丧失和数字城市形象单调。当今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新时代,一个城市的科研、教育、文化、技术、学术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家综合实力和城市综合实力较量中,也将取得不可取代的地位。一个文化魅力不足的数字城市,一个没有特色优势的数字城市,即使它的经济再发达,发展再繁荣,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三、 如何建设好数字化城市

一般来说要想建设好数字化城市必须从以下四大方面入手:

第一,树立人文理念,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普及数字化城市教育,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数字社会的新人,发展与数字化相关的产业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形成一个支持数字化城市的良好氛围。

第二,把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市场竞争机制。正确处理好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的关系,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制定合理的数字城市发展计划。形成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平衡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关系,充分调动每一方的积极性。

第三,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制定建设数字城市目标和计划必须考虑现实条件的合理性,不可盲目推进,不顾后果。根据现实条件,规划一个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用的方案,鼓励全体市民,企事业单位尽力善于运用网络,实现居民生活网络化管理,从而推动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第四,效益优先,在应用中发展。设计一个好的利益协调机制,鼓励参与各方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的情况下,确保数字化城市建设的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改善设备,加强管理从各个方面提高效益。

总结:

数字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与完善必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正视它在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最好的方法实现它的快速应用,争取早一日实现建设数字宇宙的愿望。

参考文献:

[1]李琦, 刘纯波. 承继成数字城市若干理论问题探讨闭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

[2] 姜爱林.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主要绩效、存在问题及其政策选择[J].团理论与改革2003

第9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

数字化世界的架构已经形成,这一关键的商业变革点,让CEO们面临着严峻的抉择:要么立即进行投资,提高企业的内外部数字技能,要么按兵不动,静观数字化的发展。我们的研究认为,有三大驱动力推动着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

消费驱动。消费者――尤其是互联一代――已经完全适应了数字环境。他们希望通过各类设备随时上网浏览新闻、进行娱乐,通过Facebook及Twitter等社交媒体联系朋友,或在工作中融入娱乐活动。他们对联网的执著正在改变个人生活。

技术驱动。数字技术正在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设施分布于全球各个角落,与“人联网”(Internet of People)相应,各行业还采用了低成本的联网传感器及设备。云计算及其所需的海量信息处理器正在迅速发展。企业对实时分析仪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以此来收集、分析尚未处理过的信息,并用内存分析设备等新技术来满足客户需求。

经济效益。各行业的企业主管逐渐认识到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是切实存在的。尽管要进行量化还为时尚早,但新兴的数字技术及使用这些技术的企业已经获得了投资。同时,经济周期和全球化暴露了尚未数字化的大型企业的弱点。随着全球竞争愈发激烈,各个行业的企业都必须克服不断增加的成本压力,转变传统价值链,建立新的商业模式,突破行业界限,甚至创建全新的行业。为此,公司纷纷通过数字化来赢得竞争优势并实现增长。

事实上,数字化浪潮正在对各行各业产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大部分行业都将出现新的价值库。同时,由于行业内外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价值转移。我们预计:到2020年,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规模将达到12万亿〜15万亿美元。

然而,企业的数字化成本并不低,遗留的规模越大,数字化流程就越具有颠覆性。另外,在大部分行业,即使规模最大的企业也无法同时投资于数字化的各个领域。因此,CEO和管理团队必须对各关键能力进行慎重选择,这样才能把握未来的机遇。

按照我们的研究,影响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四类:社会与文化、经济与风险、法律与监管以及技术。与此相对,所有的CEO及管理团队必须先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1.数字化将对公司现有的商业模式以及在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产生什么影响?2.如何寻找并利用行业内外的价值机遇?3.新进入者将如何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我们如何反击最有效?4.为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公司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这些问题将引导CEO和管理层评估多个备选方案,并从中选出数字化投资的最佳方式及领域。我们预计,数字化发展最快的行业具有以下特征:进入门槛较低;信息是主要的下游产品或关键成功要素;上游信息或资本密度高。这类行业蕴涵着巨大的数字化机遇,有望降低资本密度并提高资本回报率。基于这些特征,媒体和制造业或将成为率先受到数字化影响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