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教育的职业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的职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的职业分析

第1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创业教育

一、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几种形式

1.论坛讲座

目前职业院校采用最多的方式,通过邀请创业专家、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开展系列讲座、专题分享和论坛交流等方式,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创业。但该形式缺乏创业实践行动的指导也缺少对学生如何开展创业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难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创业意见和创业指导。

2.创业竞赛

诸多职业院校组织指导学校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参加各级创业计划竞赛,再通过宣传途径影响全校师生。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利用电脑软件开展的网络虚拟经营竞赛等。该形式存在着受众群体小,连续性差,理论深度和实践程度浅的缺点。

3.选修课程

部分职业院校尝试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因师资、教材、教育资源的缺乏,主要以采取开设一到两门创业教育选修课程,让学生认识创业,了解创业。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创业务实》。该形式难以将课程贯穿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存在着连续性差,理论深度较浅,实践指导不足的缺点。

4.基地实训

部分职业院校一是积极与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联系构建校外创业实践实训基地,二是利用学校培训资源设立创业实践基地和科技园。依托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区开展创业技能指导、发现解决创业实际问题。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该形式有效地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但缺少让学生对创业理论层面的认知,学生的创业知识来自于经验不成系统,易受周围环境影响。

5.扶持指导

少部分职业院校设立创业服务指导机构或创业扶持基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开展创业实践,学校方面给予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指导以及创业资金扶持。该形式有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优势,但面向群体小,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不成系统、深度不足。

6.创业基地

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校企联盟、科技园区、创业园区、创业项目孵化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开展学习参观、市场调查、项目设计、成果转化、企业创办等创业实践活动。该形式注重对创业的体验和实践的能力,缺少理论知识深度,需要进一步结合课堂教学。

二、我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认识有待深化

职业院校对创业教育还存在如下认识:一是认为创业教育是赶时髦、追时尚,只是暂时的政策需要,忽略了创业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二是缺少对创业教育内容的探究,没有认识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应传授什么样的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除了以上内容还应教给学生什么;三是认为创业教育是“企业家的速成教育”,狭义的认为是指导学生办企业、办公司的教育;四是单一的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的补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开展的教育;五是盲目的跟风,没有根据自身院校特色开展创业教育,按照大学创业教育思路和方式开展,没有明确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职业院校的特点。

2.社会家庭观念有待引导

社会层面,很多人都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只需把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好,不需要进行创业教育。

家庭层面,家长对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和认识误区,传统观念中只要有毕业文凭,能够找到一个安逸、体面、收入高的工作,很少考虑过自主创业。

3.国家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缺少明确的教育实施规定。近些年国家虽然下发了一些创业教育的指导性意见,但对于创业教育组织管理、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具体实施问题还缺少明确的规定。

缺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持、资助力度。创业还没又形成浓郁的氛围,在校职业院校学生对于国家和所在省份及城市创业扶持政策的了解的比例5%。创业政策不完善,可操作性差,政策和资金难以落到实处,不能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需求。

4.创业教育基础条件不足

缺少完备的创业实践基地。诸多职业院校因政策、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没能建立起具有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创业扶持、创业孵化于一体的较为完备的创业实践基地。

缺乏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机构。职业院校一般不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统筹全校的创业教育, 这部分工作通常归属于高校的学团工作系统, 如团委、学生工作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等。

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大多来来自高校的大学毕业生也有部分企业转换人员。他们多为缺乏创业经历,主要来自行政和教学岗位,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就业经历,选取的课程内容和采用的授课方式与平常的专业课教学没有太大差别,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显得力不从心。而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的“双重型”教师队伍。

缺乏统一认同的创业教育教材。在我国几乎还没有统一、科学的职业院校创业教育教材,已经开设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方面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5.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够

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教育科学研究部门及职业院校本身对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都缺少系统研究、探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理论指导实践作用发挥不足。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系统理论论述薄弱,加上对创业教育实践总结不够,导致理论研究不能够充分发挥对实践指导作用。

6.学生(受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

第2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出发,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职业教育在调整改革中获得了新的发展。

(一)大力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制度,努力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职业学校进一步放开了招生计划,实行了更加灵活的招生方法;同时,积极扩大招生面,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

(二)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促成办学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建立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站。

(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创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提高法制观念。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不够密切。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教师对生产服务底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不够了解,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能力还不够强。

(二)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教学设备的先进性要求很高,资金来源不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设备不足,设备陈旧,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制约了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阻碍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目前职业学校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职业特色难以体现,而职校一刀切的教师职务晋升条件,注意学历的学术水平,轻视实践能力,明显不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一)加强校企合作,突出校企合作办学。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养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能解决职教实训条件差得困难,又能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基础。学校要依靠企业,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二)教学改革,突出教法的针对性。

正确认识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针对现有学生的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思维活跃流畅的最佳意境。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满足了地方需要、企业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授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因此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这就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学习、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拥有精湛的专业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社交、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时,学校就会有发展的原动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第3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基本构成要素 职业技术 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4-01

一、研究意义

基本理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学科成长的基点。职业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较晚,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职业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置于普通教育学学科之下。职业教育属于教育的范畴,但其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条件、目标、方式方法上均与普通教育学学科存在很大差异,将职业教育列入普通教育学学科之下的做法显然不科学。职业教育“这一与职业相关的学科的总框架”所蕴涵的内容和涉及的学科领域之丰富与广博已具备了作为一个与普通教育学同等地位的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在这一点上,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基于此,职业教育作为一门独立一级学科的基本理论建设问题,已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存在着研究滞后、模仿普通教育等问题,缺乏独立的基本理论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迫切需要符合自身规定性的基本理论体系,而职业教育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分析就属于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范畴,对它的深入研究,为职业教育的独立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对职业教育其他基本理论研究及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二、职业教育基本构成要素理论争议及界定

(一)理论争议

目前,学者对于职业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的研究大多是以普通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参照,只是将普通教育的构成要素位移到职业教育上来,所以,普通教育基本构成要素理论存在的争议在职业教育基本构成要素理论中同样存在。目前,教育界对于普通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王道俊认为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内容和手段)三个基本要素;②陈桂生认为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资料(材料、设备、媒介、活动场地、手段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三个基本要素;③郑金洲认为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目的、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三个基本要素;④南京师大版《教育学》认为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影响物、活动方式方法)三个基本要素。另外有学者认为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教育情境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应地,学者对于职业教育基本构成要素的认识也主要为以上几种。另外,李春明将职业教育构成要素分为核心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础要素(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和制约要素(教育情境、教育资源、教育评价和教育反馈)。

(二)基本构成要素界定

“要素”是指事物必须具有的实质或本质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事物必不可少的因素。“因素”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一种是指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显然以上定义中“因素”的含义是第一种,所以,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基本构成要素就是指构成职业教育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本质的成分。因此,职业教育构成要素应符合以下要点:①主导性,即在众多、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因素中,必须是起到主导作用的成分才可能成为职业教育要素;②构成性,即构成要素必须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成分;③根本性,即构成要素必须是代表了职业教育内部规定性的成分。

在职业教育这一庞大的系统内,含有众多的小系统,每个小系统又可以进一步被划分成众多小系统,反之,每一个小系统又是构成上一级系统的成分。根据以上对于成分要件的分析,不难发现要满足主导性、构成性、根本性三个必要要件的成分首先必须是职业教育整体系统下的次系统,不能是次系统下的子系统,否则难以满足主导性要件的要求。基于此,目前学者提出的次系统成分主要有:职业教育教育者、职业教育受教育者、职业教育措施(内容和手段)、职业教育资料、职业教育中介、职业教育影响、职业教育内容七项, 而能符合构成性和根本性要件的只有职业教育教育者、职业教育受教育者两项。职业教育措施、资料、中介、影响不能满足主导性要件的要求。学者将教育内容纳入教育措施的范畴之内的做法却值得商榷,再者教育手段、资料、中介、影响都属于职业教育者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属于职业教育整体系统下的次系统的子系统,所以不是职业教育构成要素。职业教育内容符合了主导性和构成性要件,但却不能表现职业教育内部的规定性。从职业教育的教学来看,主要可以分为职业知识、技术、技艺实践教学和职业知识、技术、技艺知识的研究教学,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且以技术实践为主导,这与普通教育语境下的“教育内容”有本质的区别。基于此,我们认为职业技术能够满足以上三个构成要件,与职业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一起构成了职业教育基本构成要素。

三、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李春明在《浅谈职业教育要素的构成及其意义》一文中对职业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也做出了界定和分析,并将构成要素分为核心要素、基础要素、制约要素三类,对于三者间的关系也没有做详细论述。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存在的明显差异,三个基本要素间的具体关系仍有研究的必要。

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教育者在三个要素中处于指导作用。职业教育只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以向社会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而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以指导为原则。与此相对,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处于被指导的地位。基于认识的无限性原理,我们认为,职业技术相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均属于学习研究的主要对象。

参考文献:

[1]曾向昌:《高等职业教育结构要素组态及其教学模式》,载《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3期,第42页。

第4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结构;互动

[作者简介]王冬梅,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向小梅,新疆石河子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局长;徐丽,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新疆石河子83200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1—0048-03

一、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需求

(一)政治环境的需求

1996年9月1日,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其二十一条和二十三条分别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职业教育法的实施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2001年3月,《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新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对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中央提出加大“对口支援”的力度。新疆与疆外经济、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来新疆投资的企业前所未有地增加,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对新疆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新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互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经济环境的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能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劳动力,其素质和能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创造性人才成为企业、国家之间竞争和争夺的焦点。知识经济的出现对新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经济全球一体化加快了新疆开放的步伐,使新疆与外界联系更加紧密。一方面,为新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新疆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发展。而且,经济一体化引发了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向东半球转移,将加快新疆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给新疆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新疆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新疆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巨大的产业工人缺口的压力,这对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社会环境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劳动力结构,需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增强了人们接受高层次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和承受能力,社会、个人的教育需求上扬也需要有相应的教育体系和规模与之匹配。同时,知识经济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人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劳动者自身为了适应社会需要也要求企业和社会为员工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环境。终身学习模式与建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会增强了职业院校与企业、社会联系的内在需求,也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现状

(一)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成绩

1.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随着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和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的逐步健全,职业院校与产业界的联系不再是随意、松散的信誉式或情感式的合作,而是逐渐向契约式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由院校和企业或产业部门出面签订合同,包括课程建设意见、学生培养标准、实习就业计划等,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目标与合作方案。

2.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参与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主体由学校和企业向学校、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多元化发展。如金融机构为学校发展和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学校为金融机构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服务;科技公司为学校提供软件和师资培训,举行赛事并培养环境,而学校为科技公司提供人才,并进行科技开发等;政府为职业院校与产业界互动提供政策支持,甚至充当中介或是直接组织院校与企业间交流合作。

3.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范围向全方位发展

人才和科技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日趋重要,促进了职业院校与产业界之间从培养学生、培训员工发展到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共建共赢的全面合作。如政府或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当地资源条件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开发的需求,优先向职业院校提供人才需求及发展信息,而职业院校根据提供的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并与企业共同研究确定合作开发项目,服务当地经济社会,达到共赢。

4.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形式向多模式发展

随着新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的互动形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向多模式发展。目前,按职业教育的职能划分,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模式可以分为人才培养型互动模式、生产经营型互动模式、研究开发型互动模式和综合型互动模式。其中,人才培养型互动模式是职业院校和产业界以联合培养面向生产和技术开发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互动合作,其形式主要包括:工学交替式、订单式、学徒式和继续教育模式。生产经营型互动模式是职业院校与产业界各方以联合开发生产产品和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以建立经济实体为载体而进行的互动合作。其具体表现为通过校办企业和企业办学校的方式实现组织内的互动。研究开发型互动模式是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各方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衔接点,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而进行的互动合作。具体互动合作形式包括技术转让模式和合作开发模式。综合型互动模式是集人才培养、生产经营、研究开发中二种或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型的互动合作模式,如职教园区和职教集团。

(二)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问题

1.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虽然新疆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不高,但目前新疆做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新疆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和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迫切要求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央制定了西部大发展和对口支援等优惠政策,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挑战。随着新疆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加快,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日益成为限制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据调查,2012年,新疆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新疆职业教育在21世纪初得到了大规模扩张和快速发展,但受其薄弱的基础和资金、师资、人口等因素的制约,新疆职业教育每万人口的发展规模仍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更未能达到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

2.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范围小

一方面,新疆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传统专业多,而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新兴专业较少;专业设置对市场经济的反映能力较低;各职业院校专业简单重复设置,致使人才培养规格单一,资源浪费严重,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另一方面,新疆产业界社会职能的作用不强。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企业都存在“搭便车”的思想,对职业院校单方面索取,却不想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管理,或者只是参与部分与自己企业发展有关的技术人员的培训。多方面的因素造成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动仅在小范围内进行,制约了新疆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3.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稳定性不高

新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主要建立在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的层面上。企业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场所;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生产旺季所急需的员工和员工的日常培训,而且这种合作关系随着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随时终止。同时,新疆产业结构仍然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低水平的经营状态,它们宁愿采取购买先进设备的方法提高技术水平也不愿意投资于长期见效益的人才培养,更妄论与职业院校合作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极不利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建立,制约了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4.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效益不高

新疆职业教育尚未形成体系,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定位,而且国家拨款主要针对实施创建一流大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职业院校不顾自身实际水平,盲目拔高,与地区发展目标相背离,不利于职业教育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上人才的流动性和职业教育的高投资性限制了更多的中小企业与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入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效益不高。

三、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积极互动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与教育效益的统一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发展的基石,而这种效益的发挥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环境。培育这种环境需要政府转变观念,树立科教兴省、教育先行的思想,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创造有利于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氛围。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互动的运行机制,通过激励政策或各种福利计划,构筑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平台;采取政府主导、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的方式,共同研究合作过程中易出现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其次,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和经费资助。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占有资金较多的形式,而其投入的经费却远低于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产生的效果不仅依赖于职业院校本身,还需要政府调整教育经费结构,并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职业院校的建设。最后,政府要保障职业院校与产业界之间的信息畅通,这是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互动的基础。

(二)职业院校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职业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其核心职能是服务职能。因此,职业院校要摒弃仅考虑自身需要和利益的旧观念,强化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积极、双向作用的共生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解决地区发展问题,为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主动争取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和支持。首先,职业院校要在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落实实践、指导毕业生就业等环节吸引产业界和当地政府的全面介人,从而保证一定时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其次,职业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结合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特点,在广泛调查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及时对课程内容和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以主干课程为核心的动态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最后,以教学实习和科研项目为切入点,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双肩挑”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三)产业界要转变观念,增强长远意识

劳动力要素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企业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与职业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与职业院校互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热衷于“短平快”的眼前利益,而要坚持长远利益和短期行为相结合的原则,增强依靠意识,关心和支持职业院校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将企业的远景目标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结合起来,把职业院校的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人才实力,从而增强其自身的竞争力,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碌.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配套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7).

第5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SWOT分析矩阵;战略选择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初步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体制持续深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具竞争性的环境,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了“订单培养”“产教结合”“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等农村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农村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三农”的能力和有效性。

2.积累了一定经验

近几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把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加快发展的切入点,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促进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

3.形成了新的专业教学资源

目前,职业学校专业方向覆盖我国全部一、二、三产业,52%的专业方向是近年来新设立的。专业教学改革得到深化,通过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形成了新的比较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职业院校运行机制不活,办学效益低

农村职业教育以中职为主,但目前中职和高职在培养目标与规格上交叉、雷同,中职、高职专业和课程重复设置,造成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很难形成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政府管理部门对学校限制多,支持少,学校缺乏自,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比较低。

2.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单一,与市场联系不够密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也是偏重于理论教学,没有把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难以保证。农村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联系不够密切,很多学校缺乏与企业全面合作机制,没有做到根据企业需要办学,课程体系中传统课程多、就业及工作中相关课程少,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学用不一致情况明显。

3.发展基础较差,师资力量不强

由于办学经费紧张,相当一批农村职业教育院校负债累累,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设施不足,设备陈旧,明显落后于生产服务业实际,实验和实训条件差。教师队伍与社会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双师型”教师奇缺。此外,由于待遇方面比较低,条件艰苦,造成部分优秀教师流失,专业人才无法引进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国家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方略,教育发展同样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将超过100亿元,大大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希望之所在。

2.我国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社会大量需求职业人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出现,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实现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大势所趋。要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而职业学校就是很好的训练场所。

3.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失衡,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目前人均GDP刚突破1 000美元,处于刚刚进入增长阶段的过程中。然而,从教育情况来看,已经呈现出较大的结构失衡现象。从全国范围来看,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招生655.66万人,高等教育招生504.46万人。中职人才供给数量仍远远低于大学生人才供给数量。教育失衡导致了人才供给失衡,进而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中职生就业相对容易现状。这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条件。

4.农村职业教育有充足的生源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这些剩余劳动力,无论是到乡镇企业还是进城打工,都是很难获得高工资的。只有进行职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才能加快他们脱贫致富的步伐。此外,由于我国严格实行就业准入控制,未经必要的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一律不得就业。所以,农村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生源。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传统人才观的影响仍未彻底消除

传统人才观是以学历和文凭为标准衡量人才的,从而使职业教育产生强烈的“升格”和“转型”的冲动,并在教育模式上被迫走学历教育之路,教师的任职资格也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学生既无普通教育的文化基础优势,也无职业教育的实践操作技能。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但有的地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几乎为零,甚至把上级部门投入的职教资金转给普教。县、乡财政除了艰难地支付教师的工资外,再拿不出资金来投入职教,《职业教育法》所规定的职教投入也无法兑现。这就使得农村职教的教学设备无法更新,教学质量无法提高,职校对广大农民自然就没有吸引力。

3.行业企业举办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弱化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来离不开行业企业。大多数行业主管部门不再具有举办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的职能,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原来由企业行业举办的职业学校被关、停、并、转或被改做它用。

4.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还不健全,不少用人单位仍在招用没有经过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生劳动力和不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直接上岗。同时,职业资格鉴定的管理中存在着证书出自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职业资格培训无目标、无大纲、师资素质低、考试走过场、滥发证书、花钱买证以及重复考证、重复收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职业教育战略选择

按照SWOT分析方法的逻辑体系,农村职业教育应充分考虑自身优势与劣势,正确面对新的机遇与威胁,从如下四种发展战略中加以选择。如图1所示。

1.象限Ⅰ: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匹配(SO战略)

2.象限Ⅱ:内部劣势和外部机遇相结合(WO战略)

3.象限Ⅲ: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相结合(WT战略)

4.象限Ⅳ:内部优势与外部威胁相结合(SW战略)

四种战略各有侧重,但就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实与未来情况来讲,任何单一战略都无法承担起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任。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应确定为复合型战略,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抓住机会,消除威胁,转化劣势,及时抓住机会,主动迎接挑战,逐渐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以有效规避和消除发展的风险与威胁。

参考文献:

[1]李汉斌.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教育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96-97.

第6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 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税收政策研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 企业的职业教育参与职能分析 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探究 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及启示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义以及激励机制完善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动力系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机制的构建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 德国企业参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因素分析 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行为模式分析 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 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日本的经验及启示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中德对比研究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研究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职业教育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对策分析 慈善捐赠的财税激励政策效应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13][15][16][17]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3]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OECD Review: Skills Beyond School Background Report for England [EB/OL]. [2015-06-19]. https://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oecd-skills-beyond-school-background-report.

[4]Kathrin Hoeckel and Robert Schwartz. Learning for Jobs OECD Review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Germany [EB/OL].[2015-06-07]. http:///edu/skills-beyond-school/45668296.pdf.

[5][6]The European Cent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raining. Using Tax Incentives to Promo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EB/OL]. [2015-06-06]. http:// cedefop.europa.eu/files/5180_en.pdf.

[7][8]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UKCES Employer Investment Fund[EB/OL]. [2015-06-04]. https://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ukces-employer-investment-fund.

[9][14]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Z].中办发[2006]15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Z].国务院令第512号.

第7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职业英语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信息技术跟学科整合更加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强大的支撑点和动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初级起步状态,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的整合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职业英语教学中很多困难和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对陌生的科学领域知识储备不足、中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运用难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感到乏味枯燥、缺乏英语氛围以及对于所学知识找不到适合的场景运用等方面。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职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了英语教学设计整合基本方法、职业英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诊断整合点,整合点诊断的基本方法、英语教学有哪些共性整合点,共性整合点的解决策略以及英语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呈现,体现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对于实践教学起到一些指导性作用。

一、背景分析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从研究探讨到经历了逐步推进,从整体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到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国际信息相互交流的今天,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的推动下,更要求我们与国际社会接轨,取其长处,完善自身素质修养,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自身修养。由于幼儿教师属于职业技术范畴,因此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所以就更需要她们懂得“自己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她们所学习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更要通过学习外国教育集团如何注重孩子教育,如何培养其独立的一面。在这些条件下需要我们把国外好的地方一点一点“吃”透,尤其是在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今天。对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其内容体系划分为词汇与短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大部分。由于不同的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针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来进行整合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设计、分析职业英语口语交际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找到其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整合点,研究整合点的解决办法。探索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师英语口语教学整合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预期的目标是: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三、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教学整合

1、职业英语听说教学特点

教学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学生:笔试能力超强,但对话能力超弱。甚至连日常会话都很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听说训练。而对于职业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听”,只有听得准确才能理解其含义并开口说出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才能学会用英语去思维。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听说自然也是基础。实物教具当然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但有很多话题的学习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物去展示的,因此这是就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

2、整合点及解决方法

语言知识的获取,应该是在一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我们从出生起学习母语一样。因此学习英语也必须从听、说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听说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广泛听说材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在网络上选取适合幼儿师范学生的听说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扩大听说材料的获取范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良好听说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说”出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要通过模仿、复述到大量的口语对话练习。在模仿复述阶段,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资源给学生采集英文故事、英文电影来丰富教材听说内容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维。让学生尽量去模仿和复述,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对话练习阶段,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讲已掌握的知识脱口而出。学生在对话时,语言的复述也会越发地灵活。在口头表述非常顺畅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写”的形式去复述,从而将“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迁移。

四、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研究实现了: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6]陈春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2002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张建钢的博客《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7]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8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 职业学校英语教育 职业教育 创新思维

一、传统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走两个极端。其一是教育教学目的存在很大偏差,过于注重职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文化课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蓝领工人成了世界工厂的主力军,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开始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因此,从职业教育实施之初,就把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上,而对起辅助作用的文化课则忽视不管。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的长期贯彻执行,使职业类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和底子都非常差,尤其在英语科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初中,到职业高中,再到职业技术类大学,每个学生学习英语都有些年头了,但事实上,绝大部分职业类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本达不到和外国人基本的日常对话程度,对于语言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造成这样的结果,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很大部分的原因,我认为是职业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存在偏差。其二,职业类学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仍然沿用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为了考试而教英语,学生也为了考试而学英语,这种不是因为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而教学,而是为了应试而教学的方式背离了职业学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初衷和目的。由于长期以来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使得好生源都进入了非职业类院校,而在中高考升学考试中被淘汰下来的后进生,多数因为没有可去的学校,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所以生源普遍较差。这种非常现实的情况,驱使职业类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不自然地就偏向了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教学方式上,而且有的时候,有些英语课本内容很适合运用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长期如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传统的以提高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使得双方都忽视了职业英语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学习和培训中的特殊作用。

二、当前职业学校英语教育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1.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是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其科技水平和能力虽然在逐年的提高,但其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输入的大国,而有技能的劳动力资源的输入不仅能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还能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提高职业技术工人的英语水平,将能大大提高其竞争力,而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是提高其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创新。

2.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思维创新,是提高职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增加其就业机会的一个有效手段。当前社会对职业技术工人的素质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再仅限于技能水平,而是加入了个人文化素质和文化内涵的内容,而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主要靠其英语和中文的学习能力。当前,英语已经成为一门职业技术工人必修的课程,无论是在校生,还是社会上的再培训人员,都必须加强自身的英语学习。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当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思维创新。

三、新时期、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创新思维

1.转变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观念,明确英语教学目标。观念正确,目标明确能有效指导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的实施,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关于教育教学观念和目标,首先职业学校英语教师要以职业学校的长期教学目的为出发点来确立,在英语教学实施中,严格遵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原则,为增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

2.职业学校英语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增强和提高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当了多年的英语教师后,我们都认识到,合适的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不仅能节省教学时间和资源,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那么在职业学校应如何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呢?首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去糟取精。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并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并不是都不适合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因此,需要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利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手段。

四、当前职业学校英语教育创新思维的现实意义

1.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英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学习,而且包括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的学习,因此,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大大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长期坚持,还能大大提高文化素养和个人的人文气质。

2.能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机会。当前社会对职业技术工人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技能方面的水平,也开始关注起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好的职业技能人才,应该是技术和文化素养的双达标者,因此,职业学校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就必须关注自身的文化底蕴的积淀,而加强对英语的学习,是有效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手段,而创新英语教学思维,能有效提高其英语学习效率和增强英语学习效果。

五、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工人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而英语水平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衡量的一个标准,因此,加强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势在必行,而创新其教学思维,能有效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M].教育研究,2009(9).

第9篇:教育的职业分析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档案管理; 实践

一、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济南三职专是高中和职专一体化的学校,该学校的会计是我们的特色专业,而烹饪专业、旅游、导游专业也是我校的重点专业,是山东省重点职业学校。

档案管理作为职业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工作,在学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档案管理工作对整个学校的促进作用明显,搞好了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信息的分类查找,对提高管理效率大有帮助。作为学校,有大量的档案资料需要归档、分类和保管,具体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基础教学资料及目录,第二大类、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第三大类,教师和学生的基础档案、获奖荣誉,第四大类党政类、教学教学类、会计类、固定资产类、照片录像类、荣誉类、教学仪器类、组织人事类等资料。从类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中需要管理的档案非常多,如果不建立系统的档案管理体系,将无法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也就无法实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在济南三职专中,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基础职能工作,被赋予了促进发展,提高管理效率的重任。对于档案资料的管理,济南三职专也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办法,使档案管理更加适合学校的发展。

从整体管理效果来看,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体系都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要想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就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效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职业教育档案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

针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资料四大类,要想搞好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就要提高对这四大类档案资料的管理质量,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明确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服务属性,改变传统档案管理观念

档案管理能够对职业教育中涉及的所有资料进行统一化管理,提高资料的使用率,使更多的档案资料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

(1)发挥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服务属性,为学校建设服务

职业教育档案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为四大类,这四大类材料属于职业学校的精华,对职业教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要发挥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属性,提高职业教育档案的使用率,改变过去单纯的只对档案存储而不利用的观念,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既要实现存储功能也要实现高效利用。现济南三职专组织了各专业优秀毕业生现许多成为行业专家回校作报告活动,一方面促进在校生更加努力学习,为在校生学习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建立了人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促进了招生宣传工作和毕业生的就业起了作用。由此可见,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2)发挥好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的科研教育服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要加强对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的管理,使职业教育的科研成果材料能够随时为教育科研人员服务,能够为教育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资料查找服务,从资料方面给教育科研人员的教学创新提供资料保证。所以,要加强对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材料及目录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的科研教育服务。在济南三职专,就是通过加强档案管理的方式,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创新。

(3)发挥好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基础管理服务,方便师生对档案进行利用

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其中的一大类是教师和学生的基础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些基础信息、个人信息和教育教学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教师和学生在某些时候需要进行查询和调阅,因此学校的档案管理要发挥基础管理服务作用,方便师生随时对档案进行利用,提高这一类档案资料的利用率,使档案管理的服务属性更好的发挥。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已经从传统的只重视管理向管理和服务并存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增加了档案的服务属性,变单纯的档案管理为档案服务,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在济南三职专的档案管理中,也是强调了其服务属性,尽可能的发挥其服务功能,为广大师生服务。

2、拓宽档案管理渠道,多角度创新档案管理模式

(1)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思路进行创新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如果不是专业管理人员,很难实现对职业教育档案的有效管理。此外,受到传统思路的影响,许多人都觉得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存档案,而忽视了其使用属性,导致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人不会利用档案,这对职业教育档案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损失。职业教育档案中包含了四大类信息,是职业教育中比较全面的数据库,只有学会对职业教育档案的综合利用,才能对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属性进行充分的挖掘,才能让职业教育档案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因此,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思路要进行创新,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保存而忽视利用的管理思路,真正的发挥档案管理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让更多的人学会利用职业教育档案。

(2)创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职业教育档案具有服务属性,在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过程中,就需要创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简化档案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各项档案使用和服务制度,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发挥出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作用。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对于档案的服务属性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查询和调阅档案的时候,遇到许多人为因素和制度缺陷,使得职业教育档案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服务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必须要创新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增加服务属性。具体的创新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首先,对现有的四大类档案资料要进行系统的分类,按照其专业属性进行编码,方便查找,降低查找难度。其次,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对职业教育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提高查询效率。再次,建立健全各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制度,优化原有管理制度。

(3)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制度再优越,管理模式再新颖,最终都是依靠档案管理人员来执行的,因此,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必不可少。对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来说,虽然都属于档案管理的范畴,但是与其他的普通档案管理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会有特殊要求。在职业教育档案的管理中,不但需要管理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服务精神,能够虚心耐心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此外,由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使自己更加适合档案管理的岗位。学校每年按要求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班,使技能培训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

(4)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进行扩充

传统的档案管理功能仅仅是对已经存档的资料进行存储管理,功能单一。经过创新之后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除了存储管理功能之外,还新增了服务功能,但是要想实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目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进行扩充,增加对学校各项的信息的掌握,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料覆盖面,更好的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

(5)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

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整体建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到职业学校的整体建设中来,使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明确职业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布局,从宏观上保证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趋于合理。在济南三职专的档案管理中,该学校将档案管理和学校的整体建设进行和全盘的考虑,设计了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为该学校的发展提供资料支持。

三、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的基础性工作,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料保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提供资料支持,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管理学角度讲,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了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所以,职业教育中的档案管理已经成为了判断一个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风向标。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在于可以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可以实现对职业学校中四大类资料的管理,可以提高职业学校的管理效率。从实践分析的角度讲,本文讨论了提高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质量的具体措施,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如何在实践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并分析了几种具体的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几种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措施,核心的思想就是对现有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创新是搞好职业教育中档案管理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