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java职业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java职业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java职业教育培训

第1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职学校;网上创业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却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学校在培养电子商务的人才方面有着与就业和市场脱节的现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则担负起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责任。

一、实践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育中的重要性

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有不同的应用需求,而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初等实用性、应用性的专业技能人才,在电子商务的环节中是最基础的一环,不可或缺。

电子商务是一门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感受到电子商务商业化应用的过程,并能将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实用化、具体化。

实践能力使学生对互联网世界产生感性认识。为学生提供了创业的实际机会,并使他们在实践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最终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1]。

二、中职学校电子商务网上创业的现状

1.师资力量不够。电子商务不仅仅是需要一些计算机设备,建立一些网络就行了,它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对中职学生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不仅仅是需要老师具备计算机知识,(如java,数据库,网站设计),还需要懂得商业和经济理论。这对中职学校的老师的总体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在的中职学校基本没有专业的电子商务老师,他们往往是从市场营销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转任的,这就导致学市场营销的对计算机知识不够了解而学计算机的老师对营销的知识不够专业。并且这些老师的创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也比较缺乏,从而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总结。

2.设施较落后,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职学校的实训设施较为匮乏,而电子商务专业更为讲就“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对学生的商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软实力要求较多,这些都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培训,从而导致了学生缺乏实战能力。

由于中职学校的入学门槛较低,很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并且学习仍然采用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不注重实践环节的模式。而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受限,导致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对电子商务的流程进行彻底的了解,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理解不了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和规律,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3.学生对电子商务了解的不够充分。电子商务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广的学科,很多中职学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方面都定位不明确,大部分学校都缺乏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意识,有的学校甚至以培养“万能”型的人才作为工作目标。当前,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的整体运作流程缺乏清晰的认识。对于像现在最前沿的C2C个人网上开店的流程,学生没有实际操作就很难理解整个网上购物流程,没有实际的收入也不能很好的刺激学生的兴趣,便不能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成长[2]。

三、电子商务网上的创业实践

网上加盟、网上开店模式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主要网上创业实践。将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与网上开店结合起来会成为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每个小组确立一个经营方向,小组的每个成员再进行责任分工,然后正式在网上注册开店。

在店铺开张后,对店铺设置、客户分析、进销管理等工作都应进行明确的分工,使组内的成员通过动手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大部分学生都是做的代销,并未见过实物,当发生客户投诉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发生各种突况又怎么处理?通过与客户的真诚沟通,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效应。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对商品经常保持更新,做好库存单与客户关系的管理数据库,注重服务的态度,逐步掌握店铺推广技巧。可以看出,网上的创业实践过程不复杂且有不错的收益,非常适合中职学生。尽管时间有限,资金有限,以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只要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技术支持同样可以将店铺开办的有声有色,对于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模式和运行流程的深入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四、提高和完善中职学生电子商务实践能力的途径

1.探索新型的教学实践模式。开展模拟实验教学。让学生模拟一个虚拟的电子商务系统并进行实习,就如同进入了真实的互联网环境,可以分别以不同的身份如供应商、采购商、系统管理员、网站技术人员等不同的角色进行实战训练。创业实验教学需要设定业务环境、经营环境、管理环境、资本环境等模拟环境,并进行实施运营。

2.建立实践训练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建立较为固定的学生实践基地。为企业进行定向人才培养,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实习情况,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够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同时有了校企合作,还能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使得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够充分进行,一旦科研成果投入生产,还有利于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多方受益。

3.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电子商务专业老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中职学校老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选拔有前途的老师进修学习,请一些具有丰富行业背景的电子商务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以提高老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实践水平[3]。

五、结论

在信息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要多吸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网络营销能力的新一代实用性人才,这样,才能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使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颖琼.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J].华章,2012(20):13-14.

[2]韦峥宇.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之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35-36.

第2篇:java职业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技术应用 软件专业 工学结合 教育模式 探索 本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11

软件专业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其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具备坚实的实践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与未来就业中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衔接,造成学与用的严重脱节。目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软件专业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对本科软件专业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工学结合”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及在技术应用型本科软件专业应用的必要性

1.1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质

所谓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指的是一种和未来的工作结合较紧密的一种学习模式,学习的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作为导向,同时学习的过程也与工作的过程相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教学的过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教学的考核与企业的实践工作挂钩。它可以使学校与企业之间互相利用资源,学校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技术更新,更好地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利于科研成果向社会成果的转化,促进了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

1.2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软件专业应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软件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专门的训练,学生具备一定层次的文化修养、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在企业中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软件测试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软件专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属于技术应用型专业,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与企业的所需进行很好的衔接。因此,“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软件专业中的应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2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本科软件专业应用的探索

2.1 树立“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应用的理念

随着软件专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教育培训的观念也应与之相适应。传统的观念认为“工学结合”只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而在本科的软件专业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往往将本科的学习定位于科学研究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乏实践教学,这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缺乏,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却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学生不得不在工作之后再进行知识的重构。这一观念是目前许多软件专业学生无法在工作中进行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导致了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转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是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本科学校针对软件专业自身较强的实践性要树立“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利“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进行。同时,要扭转教师进行思想观念,使其接受这一教育模式,并定期进行培训,让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上与“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相融合,有效地发挥“工学结合”这一教育模式的优势。

2.2 教学课程的设置与软件行业需求相衔接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实践应用中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程的安排上。软件专业的实践应用型较强,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课程的前期要安排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践训练。在安排上两者要达到适当的比例,不可偏废。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并根据现阶段软件专业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的知识与技能,让教学的内容与专业的发展接轨。对学生的考核上,要侧重与实践的结合,将学生的实习、实践作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

软件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培养的人才与企业之间有紧密的衔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校、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隔离,学生封闭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而没能与社会、企业进行良好的融合。依据“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特征,学校可以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企结合的培训模式,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与计划上与这一教育模式进行衔接。学校可以依据软件专业的需求,并根据社会资源的条件选择一定的企业,建立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的实习基地,为教师的实践教学与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 小结

针对目前软件专业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技能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所学知识的现状,学校要依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做到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能够相适应。其中可以借鉴高职教育中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树立“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融入这一教学理念;同时要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与教师的实践提供一个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知识向实践技能转化的能力。只有有效地利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与积累教学方法,才能够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聂哲.“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改革与探索[J].教改纵横,2012,(3).

[2]游新娥,朱靖华.“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应用探讨[J].职教论坛,2011,(6).

[3]马世登.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软件技术类课程的改革和整合[J].职教论坛,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