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

第1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实施 财务管理 影响 探析

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2013年开始实施的《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顺应新形势要求,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预算管理制度、绩效考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必将对高校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新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职责,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人力保障

《新制度》首先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一级和二级财务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职权作了明确规范。其次,明确规定”高校应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作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职责”,提升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地位和战略高度。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调动和职称评聘也做了明确规定,保证了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财务管理体制。

教育部等各级主管部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新制度》的宣传学习和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尽快掌握《新制度》的精髓和变化内容,进一步开阔的视野,转变固有的观念和核算习惯,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二、《新制度》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调整了收入和支出分类口径,增加了收支管理的内容,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有效路径

预算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涵盖了高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新制度》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促使高校建立起一套严格而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积极稳妥的收入预算和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支出预算相结合,使预算编制更加合理合规,执行中便于控制和管理,维护预算的执行力和刚性;《新制度》还重点增加了决算报告编制依据、要求和申报审批程序。预算决算编制互相呼应对照,有利于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持高校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运作秩序。

《新制度》根据政府收支科目改革的要求,将财政补助收入规定为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明确界定“科研事业收入不包括按照部门预算隶属关系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 适应公共财政改革要求,增加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结转和结余管理做了详尽说明,从制度层面合理规范了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路径。

三、《新制度》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并引入绩效考评机制,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指标依据

《新制度》首次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引入高校财务管理中来,即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随着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高校收费逐渐被公众接受,但社会上对高校收费标准的疑问也从没有断过,高校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发展的事业单位,同时又向学生收取了高额的学费,这些钱是不是真正用到了学生的培养上,或者说一个大学生的培养成本到底有多少,是很多人的共同疑惑,也是公共财政公开体系的重要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按照企业成本核算的思路分配、归集和计算高校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将收入和支出进行合理的配比,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对于专项经费和科研经费,也要求按照项目细化管理,单独核算,进行绩效考评。

《新制度》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方面实施政府采购,从源头上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采取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取得费用按期进行摊销等有效举措,既能真正反映国有资产的真实价值,又能为管理者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供依据,提高国有资产回报率和保值增值率,真实还原高校的资产负债率。

《新制度》将高校基建帐纳入事业帐统筹管理,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更加直观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成果。将高校基本建设投资作为高校正常的经济活动进行统一核算,进行统筹安排和可行性研究,有利于加强监管,规避基本建设投资风险。

《新制度》优化了财务报表体系,新增了适合当前新形势需要的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以其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财务数据和财务分析指标。

《新制度》实施以后,高校财务核算提供的各项财务管理指标更加真实有效、全面系统,大大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也为社会各界了解监督高校发展提供了依据。

四、《新制度》建立健全了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财务监督制度,为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逐步开始了大规模扩招和新校区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财力不够,投入不足,负债筹资成了高校的共同选择。目前,负债筹资这把双刃剑的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我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个别高校甚至积债难还,资不抵债,频临破产,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日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在目前高校积极“化债”的大背景下,《新制度》的实施必加快高校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可行性研究,及时识别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规避。《新制度》强化高校借款审批程序,要求高校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的管理,不得违规举债和利用国有资产提供担保”,这对于高校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防止国有资产损失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为保证高校经济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高校应对已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的原有财务内部监督控制的内容、方法、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与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高校财务内部监督控制机制。《新制度》提出完善高校财务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高校要完善本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要把注意力从事后监督转化到事先控制、审前防患,把单一靠上级督查改变为内部牵制、相互制约,通过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相结合,寓监督于管理之中,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五、《新制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制度》虽引入了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但高校不同于企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性质没变,所以高校不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更多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把握好尺度,避免因过渡追求效益而影响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对生均培养成本等指标的核算应建立在高质量的培养水平上,对科研经费要在分项目单独核算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项目间的协调合作、资源调配,避免重复研究、重复购置,同时确保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新制度》的实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旧制度的衔接过程中,要做好全面的资产清查和深入细致的核算工作,信息化建设要跟上财务制度改革和财务管理新要求的步伐,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要避免在执行中不加分析的“一刀切”做法,确保衔接工作平稳顺利。

总而言之,新的高校财务制度进行了实质性的创新和改革,对高校的各项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各高校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和监督机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保障机制,确保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

第2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财务管理 影响 对策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与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形式。知识经济把知识和信息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将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将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作为经济投入的主资源。知识经济注重科技的创新,企业的发展投资将更多的流向企业科技研发部门;同时,更加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知识、信息更好得传播和使用提供必要的脑力保障。除此之外,知识经济对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企业组织管理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知识经济对企业现行的管理模式与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核心,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环境的深刻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不可忽视。

知识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包括微观和宏观环境因素,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作用的内外因素之和。当前涉及企业财务管理的财税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政策环境等宏观环境方面以及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宗旨、管理方式、企业结构的微观环境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与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

1.对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

知识经济过渡过程中,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确立知识价值、以人为本以及财务风险观念。在管理过程中确立知识在财务资本中的地位,将知识、信息作为企业以至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充分人格化,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应确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注重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2.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以为存在着单纯追求企业股东与企业利润、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忽视利益相关人利益最大化的问题。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目标要实现单纯对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向在此基础上的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转变。正确处理企业股东利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知识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新目标。

3.对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有了新的拓展,更加重视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源等无形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以往财务管理中只注重有形资本管理的情况。知识和信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本。财务管理过程中注重的不只通过融资所取得的规模效益,同时对企业管理的知识效益也日益重视。

4.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财务管理手段指的是企业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手段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对知识资本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知识资本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建立有关知识资本的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资本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对财务管理的知识资本绩效进行准确评价的目的。网络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资本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充分发挥网络财务的作用,同时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知识资本作用,达到加快企业经营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处理及时性、准确性的目的,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切实提升。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知识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难以适应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因素之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以适应知识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要从财务管理观念、管理目标、管理内容与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与使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由于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不够到位,造成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首先要注重对与知识相关的企业无形资源的管理。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知识资本的生产和利用。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将知识拥有量和管理创新能力作为完善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逐步建立起知识化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其次,要重视人的作用,加大企业管理中知识资本的投资力度,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使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2.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把握能力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管理环境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财务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加强对新知识和新的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准确把握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并根据变化情况相应调整财务管理方式和思路,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规避不利因素,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3.调整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传统的经济形式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分析,单纯把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在适应新时代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不断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做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资本结构。

4.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

开展和加强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相关资源的管理和风险防范管理势在必行。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的创新在新形势下,应把知识资本相关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专利权、市场资源、客户关系、人才素质以及品牌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并将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决策风险、研发风险、投资和货币风险不断加大,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使企业在追求创新发展的同时有效防范各种风险是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进行研究解决的问题,当前企业加强对信息传递、鉴别和利用,同时对财务决策进行可行性研究,是避免投资决策失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途径。

5.转变企业财务管理方式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要创新企业筹资方式,重视吸收知识资本,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分配过程中充分考虑知识资本所占的份额,对收益进行合理分配,设置有关知识资本的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与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财务管理的知识资本绩效进行准确评价。同时,要注重网络技术的应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软件技术的作用,统筹规划、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加大对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支持投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快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转变。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的管理的有效与否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知识经济条件下,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必须重视财务管理活动作用的发挥,根据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环境变化和管理活动自身特点,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调整财务管理目标,将知识资本纳入财务管理范围,注重财务风险防范和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起一套真正与自身发展情况相符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宜耀仪: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0)

[2]初明霞:浅谈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08,(21)

[3]仝若贝: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管理观察,2009,(13)

[4]曹继娜 高雪东 靳佩鑫:知识经济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J].绿色财会,2007,(07)

[5]雷彩晴 邓启稳:关于知识经济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04)

第3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是保障企业高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具体到企业财务管理中来看,其不仅仅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相关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分析,还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因此,针对这种营改增税务制度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促使自身企业财务管理中能够具备较为理想的应对策略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一、营改增税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税率方面的影响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税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企业纳税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财务管理内容,针对这种营改增税务制度的落实来说,企业财务管理就需要重点针对增值税的缴纳进行重点分析,这也是该项制度落实带来的主要影响表现所在[1]。这种税率方面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影响具备着两面性,有些企业在该项制度的应用中发现企业缴税出现了明显的降低现象,相应的税负明显减轻,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企业来说,却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税负增加问题,这主要就是因为在营改增之后,企业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消增值税,进而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负担,当然,这一问题的出现和企业自身的财务成本结构不合理存在着密切联系。

(二)报表方面的影响

营改增税务制度应用后,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报表同样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企业财务管理报表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了很多方面,比如企业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表以及利润表都应该进行一定的改变,无论是具体的计算过程,还是相应的分析应用,都会受到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影响。比如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主要就体现在相应的固定资产变化上,企业固定资产的变化主要就是指营改增后企业主要缴纳增值税,而营业税则不再进行缴纳,如此也就会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减少,相应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也就需要得到一定的体现。此外,企业财务管理中相应的利润表以及资金流量表同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性改变[2]。

(三)风险方面的影响

对于营改增税务制度的改革来说,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风险方面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就面临着更高的风险隐患,容易出现更多的问题和缺陷,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发票管理来说,在该制度下,同样也面临着相应的风险问题,而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企业发展中资本结构管理必然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问题,这些风险方面的上升也就需要相应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该较好提升优化自身管理效果,促使其能够更好适应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应用,降低风险出现的几率[3]。

二、企业财务管理应对营改增税务制度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

面临着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应用,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具备着较强的适应性变化,就需要首先从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入手进行优化和完善,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应该重点把握好相应制度的有效调整,尤其是要重点加强相应的监督控制。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监督工作的必要性是极为突出的,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常见的各类问题和违规行为,必须要进行严格全面的分析和监管,加大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促使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够标准化准确落实,如此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降低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财务风险也具备着理想的积极作用价值。

(二)做好发票管理工作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票管理无疑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这种发票管理工作同样也需要促使其较好适应营改增税务制度带来的影响,提升其管理的实效性。在发票管理中,必须要重点加强对于增值税发票的有效管理,促使其能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专门立项,保障其管理的准确性效果,降低增值税发票管理混乱问题产生。针对这种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工作来说,其不仅仅涉及到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还需要和企业相关合作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合作单位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如此才能够确保企业自身的增值税发票管理较为有序可靠,一旦合作单位无法提供增值税发票,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发票管理效果,对于最终企业收益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三)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指导对于营改增税务制度落实后的相应工作实施情况来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而也就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因此,相应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指导也就显得极为必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来说,应该重点从相应的政策解读以及工作重点变化入手进行分析,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较快适应自身工作的转变,减少因为自身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隐患,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工作准确性。

(四)强化财务风险防范

当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营改增税务改革的实施是税制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这样的形式对企业而言不仅是挑战,而且也是机遇,所以在营改增试点扩大的环境中,企业应该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第一,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营改增实施后财务人员能正确理解税务改革内涵,这样其就能按改革要求进行会计处理,以此减少会计违规行为的发生率;第二,为减轻企业税负,要合理筹划税收,但必须要满足改革新要求,符含税法要求,以防出现违反税收法律的行为。

第4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一、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保支付的方式衍生出的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就要求医疗部门、医保部门要采取措施,降低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影响,降低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一)医保支付方式可以有效现金流的产生

随着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服务于人们的医疗保险也在不断的进步、完善,医疗保险所能完成支付的疾病种类也在不断丰富,支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种种改变也对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造成了影响。采用医保支付的方式让居民在接受到医院提供的相应疾病治疗服务的同时,促成了国家管理部门与医院的信息传递,而医疗报销的方式也为医院提供了统一划拨的保障资金。医保支付方式详细的表述是居民在医院接收治疗服务后,居民本身只需要按比例支付相应的一部分治疗费用,而大部分费用则是由保险公司、政府部门直接与医院进行费用的结算。在医院改革的大环境下,医院要想在服务质量、医疗设备以及医生的诊治水平上有所提升,就需要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持医院的全面提升,而采用这类医保支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的现金流形成的控制,抑制了医院资金的正常流转。一般情况下,现金流的被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医院的发展速度,这就要求医院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上投入相应的力度,优化医院内部科室、人员的分配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经过对预算管理的优化,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提高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向医院的财务部门提升业务水平提出要求。

(二)医保的支付方式改变了医院的财政管理模式

过去的医院财政管理系统是以现金收入的方式来管理的,丰富的资金来源为医院的经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也造成了医院内部科室建立过多,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丰富的医疗收入也让医院在进行支出安排时,形成一种没有严格控制支出的现象,给医院的日常管理以及成本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医院朝着不正常的方向发展。引入了医保支付的方式,形成了对医院现金流的控制,减少医院现金收入的同时,对医院的药品价格、各个方面的收费都进行了相应的控制,保障了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转。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的管理部门从医院内部实现对成本的管理,减少成本的浪费,通过对医保支付方式的应用,促进了医院管理层成本控制理念的形成,而内部控制成本的方式也将以往被动的控制方式向主动控制的转型。减少了医院不必要的投入,优化了医院管理系统的管理成本,引领医院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

医保支付方式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是具有宏观意义的深远影响。因而,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系统的高效管理,提高管理工作中的精确性,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来优化财务系统的管理工作。

(一)优化成本的核算体系,确保医保资源能用到实处

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深的影响,医院的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应以病种的不同来进行划分,搭建起符合医院需求的成本核算系统。在医保支付的环境下,少数病情较轻,对住院要求不高的病患,抱有医保支付的心里,或过度的浪费医疗资源,这样不但浪费了国家的医疗资源,也影响到了医疗保障体系的精确性,因此在进行医保支付的成本核算时,就需要按照疾病种类来区分核算内容,保证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完善医院的财务核算系统,降低财务风险等级

医院要想具备支持医保支付的方式,医院的财务管理系统就需要对自身的财务核算能力进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程度也要得到加强,对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项目的管理力度要加强,降低医院财务的风险等级,避免影响财务管理的坏账、死账出现。医院作为为人们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机构,在财务管理上如果不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一旦财务出现问题,将对医院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对医保支付的资金进行专门管理,加强相关部门人员的个人素质

医院要是能支持医保支付的方式,则医院在进行财务的管理上就要有专项性。在实际操作时,财务人员需要将医保所能支付的项目单独罗列出来,并进行专门管理。对于那些采用医保支付的患者,医院要构建出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同时对这一部门给予监督与检查,实现对医保项目的有效监督控制,确保国家的医保投入用到实处。此外,在进行必要的管理中,还要对医保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第5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财务管理 影响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17-0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是一种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库拨付资金的库外沉淀和闲置浪费现象。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各高校的资金拨付和使用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也相应地发生了较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1.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影响。高校是以支出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预算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它能够规范和调节高校的财务收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各高校的银行账户,而是由高校根据当年由财政部门审定下来的部门预算来编制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按规定的方式和规定的“类、款、项”来使用资金。财政部门对高校的预算资金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对每笔支出都进行控制,且进一步明确了“有预算才能支出”、“预算支出渠道不得随意变更”等硬性的规定。高校不能再随意地调整和追加预算。这对高校的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预算科目上要进一步细化,高校要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的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科目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对应科目,把预算具体到部门、单位和项目。同时要求校内各用款单位及相应资金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准确、及时报送用款计划,使资金严格按规定的方式和规定的“类、款、项”支付。这样才能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明细的预算基础上,不发生因国库集中支付而造成高校资金使用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

2.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影响。按照财务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原则,实行国库集中制度不改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权限,基本不改革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限。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基层预算单位在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中应承担的主要职责。按照单位预算使用财政资金,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负责编制用款计划,提出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申请,根据财政资金授权支付管理规定,签发支付指令,通知银行支付资金。这些新赋予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强了高校和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责,加重了财务管理任务,致使部分单位不得不重新设置财务工作岗位、增加财务人员来完成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工作,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成本。

3.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会计科目设置的影响。高校所适用的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所引起的财政资金流入、流出的变化,无法在高校的会计科目中很好地体现出来。随着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支出的多样化,现有的科目已不能满足核算的需要,要求对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等相关科目按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收支科目设置明细科目,以保证高校的会计核算与预算编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协调一致。

4.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影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高校、银行间的结算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进行的。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就必须建立一个与之兼容的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以便及时准确报送、反馈有关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信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及会计信息化水平不高,或由于技术问题无法与财政信息系统对接,再加上高校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还不够成熟,程序操作复杂,导致出现信息不畅,数据采集、反馈不及时、不全面,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

5.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人员的影响。高校财务人员多年来适应了国库分散支付制度的管理模式,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从工作岗位设置、工作程序调整、工作环节衔接、会计电算化核算等诸多方面均不能满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这就要求必须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制度。高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将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纳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中,建立和完善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相关内控制度。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使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符合国家国库集中支付的法规、适合高校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建立对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要明确各部门及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并规定惩处和奖励办法。

2.改革预算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为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需要,各高校必须改革预算编制方法,要求校内使用财政资金各院、系、处室先对资金的需要编制计划,再由财务部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和资金的来源权衡统筹安排,制定出各项目的经费指标,详细说明预算金额和支出标准。与之相应的是将用款计划分解为类、款、目,以月为时间单位进行调配,做到“总计划细分解,长计划短安排”。要推行零基准方法,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视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同时,要强化预算的执行。预算一经确定,即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高校应在深化、细化预算上下工夫,切实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对于专项经费,一方面要建立清晰、规范的专项经费预算编制流程,另一方面要对重点项目、大额项目的支出进度、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进行重点关注和过程管理。

3.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在申请、拨款程序和方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管理资金账户变为额度管理、预算管理和用款计划管理。这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字面上认识内涵,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操作流程和方法。为此,要加强高校财务人员职业道德、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流程,熟悉各环节要做的具体工作和时间要求,确保用款计划的及时上报和支付申请的渠道畅通。

4.规范财政性资金账户的设置。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应按照国家财政部、审计署、教育部的要求并结合高校实际,高校应对所有在银行开立的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将原来单位在银行开立的账户进行清理、归并、撤消等工作,以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5.加强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会计信息化程度。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必要条件和技术手段。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高校较之从前工作量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加大,且这些都是建立在信息网络系统基础上的。高校应根据需要,加强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添置更新设备,设立网上申报专线,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国库管理部门、银行的沟通与协调,以达到信息报送准确无误、反馈批复及时、信息使用方便快捷的目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高财务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德岭.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7)

2.黄维.高校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高教与经济,2006(1)

3.廖静梅.高等学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浅析[J].财会通讯,2008(9)

第6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21-02

财政部于2010年12月31日正式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并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新制度》是在医改背景下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医改方案的精神。《新制度》执行的目标是加强对医院的管理、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新制度》的实施将会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产生经济影响。在宏观层面上是对卫生费用、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与社会效益产生的影响。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直观表现为财务制度对医院价值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医院的财务与会计政策实现的,具体表现在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医院补偿机制、财务信息质量、医院预算管理、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等层面{1}{2}。

《新制度》的实施在微观层面上能否带来积极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调查分析《新制度》实施将会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有利于医院有效实施《新制度》,促进医院加强与完善财务管理,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充分发挥医院的公益性。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调查分析《新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根据研究目的,于2011年10—12月,通过问卷调查法,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200家公立医院(华东地区40家,华南地区30家,西南地区25家,华北地区65家,华中地区40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50家,三级乙等医院22家,二级甲等医院85家,二级乙等医院18家,其他医院25家。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问卷196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6.94%。

2.方法。通过对比新旧医院财务制度变化,找出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差异,按照《新制度》的主要变化项目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新制度》实施对医院公益性发挥、医院预算管理、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医院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监督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应用SPSS17.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新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二、结果

1.《新制度》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

表1显示,有70.55%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财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医院公益性的发挥;91.58%的被调查医院认为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98.95%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分析决策提出更高的要求。74.74%的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实施后医院管理者会更加重视医院的财务管理。92.63%的被调查医院认为强调对医院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84.21%被调查医院认为医院报表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92.63%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92.63%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实施后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80.00%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规定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报主管部门审批,由政府偿还有助于医院防范风险;94.74%医院认为新制度实施有利于财政部门的监督,82.11%医院认为新制度实施有利于主管部门的监督;77.89%的医院认为医院现有财务团队能适应新制度的实施。

2.《新制度》实施对不同等级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调查。我国公立医院之间的规模相差较大,不同等级的医院面临的政策环境、自身发展水平以及外部医疗市场不同。《新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同等级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新制度规定公立医院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调查显示:这一规定对不同等级医院的影响有显著差异,57.58%的三级甲等医院和57.14%的三级乙等医院认为这一规定虽然有助于防范医院风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发展。82.93%的二级甲等医院、88.89%的二级乙等医院及70.00%的其他医院认为规定有利于防范医院风险,对医院的发展影响不明显。在新制度实施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有利程度来看,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和其他医院之间有显著差异。三级医院认为新制度实施,对各类利益相关者、对医院的监督都有明显效果。92.68%的二级甲等医院、100.0%的二级乙等医院及64.29%的其他医院认为新制度的实施主要是有利于加强政府财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75.61%的二级甲等医院、77.78%二级乙等医院及64.29%的其他医院认为新制度的实施主要有利于主管部门对医院的监督。

调查显示:新制度在以下条款方面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项目:新制度的实施对于医院公益性的发挥;医院实施总会计师制度是否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新制度中强调对医院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是否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新制度增加科研项目收入是否有利于科研教学发展;医院报表要求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否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新制度实施后是否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新制度对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影响;新会计制度对财务分析决策提出更新要求的认同,以及所在医院财务团队是否适应新制度实施。

三、讨论

1.《新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医院公益性的发挥。2009年4月出台的医改方案中关于公立医院改革中指出,“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新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新医改方案精神,明确规定医院的性质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从调查的结果看,大部分被调查医院认为新财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医院公益性的发挥,且不同等级医院的认知基本一致。

2.《新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新制度》明确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并明确规定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从调查的结果看,大部分被调查的医院认为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新制度》实施后医院管理者会更加重视医院的财务管理。大部分被调查的医院认为,《新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分析决策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制度》实施有助于医院构建有效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强化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决策水平。

3.《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新制度》规定对公立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医院的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医院应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并明确规定对于医院预算的实施要制定考核办法,并将结果作为对医院决策和管理层进行综合考核、实行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调查的结果看,大部分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有利于医院加强的预算管理,不同等级医院的认知基本一致,说明《新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克服医院预算编制走过场、敷衍了事等弊端,对于完善医院的预算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4.《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公立医院防范财务风险。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医疗保险个人支付比例的降低,我国医疗市场的需求增长较快。为了满足医疗需求,许多公立医院采用举债的方式来扩大医院的规模,医院面临着财务风险{3}。为了控制医院的负债规模,防范医院财务风险,《新制度》规定公立医院原则上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确需借入或融资租赁的,应按规定报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并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偿还。从调查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被调查医院认为《新制度》有助于防范医院财务风险及《新制度》实施后不得借入非流动负债,有助于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促使医院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实施科学管理。

5.《新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新制度》对医院收入及资产合理分类,全面真实反映医院收支及资产情况,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且规定公立医院的财务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从调查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被调查医院认为医院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质量。说明新制度有助于真实、全面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提高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

6.《新制度》的实施强化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新制度》实中规定医院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接受财政、审计和主管部门的监督。从调查调查结果看,大部分被调查医院认为有利于财政部门和医院主管部门对医院的监督,有助于规范医院的经营行为,促进医院加强财务管理,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注释:

{1}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2):73-74.

{2}师敏,刘辉.从医改视角看医院会计信息质量[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2):89-90.

{3}马瑞成,乐永辉,卢惠华等.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师,2012,2:171-172.

第7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施难点;解决措施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难点

1.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由于企业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财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观念落后,大部分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意识不强,自身管理素养低,导致企业管理制度难以有效实施。企业对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周期、资金结构、资金来源等缺少合理的规划与部署,对于项目建设和经营过程可能出现的现金流量问题缺乏预判。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将会造成企业建设资金难以如期到位,企业将面临两难的尴尬处境,甚至使得企业发生巨大经济损失。

2.财务会计流程不规范

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企业不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比如财务人员就并在办公室,将财务管理等同于出纳、会计,权责不清,财务管理完全由最高领导层说了算,缺乏监管。财务核算制度不健全,对于原始凭证、科目应用、会计分录、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工作未有严格制度对此进行规范。编制好的会计报表不能充分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还未能完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开展,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对于材料与工时的消耗未能制定严格的定额管理与健全的核算制度。企业未能完善内部审计部门的建立,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少与之相应的财务监督机制。

3.企业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未进行规划,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缺乏思考,对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没有有效的防范措施。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当下“热门”产业,无视企业的现有条件和发展规划,只为谋取眼前利益,而忽略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制度,对市场信息变动不够敏感,导致投资方向偏离。还有的企业甚至不顾成本与代价,不考虑企业自身偿还能力,以各种方式从银行获取贷款,认为从银行获取的贷款就是企业所获利润。只注重获取贷款,而未真正考虑将有限企业资金实现最佳效益,更未想过如何偿还贷款。当借入资金得不到有效发挥时,企业将以贷款来维持生存,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债台高筑,企业所含财务风险越来越大。

4.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企业只重视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忽略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对于会计人员也是重应用轻培养,使得会计人员在众多工作压力下只能被动地处理日常财务工作,而对财务的管理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实施难点的措施

1.强化企业领导者财务管理意识

企业领导者必须意识到好的理财方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职能部门要不定期培训企业领导者的理财知识,为他们开创更多学习方法,将企业领导是否会理财作为考核领导者的标准。让企业领导者充分认识到,对于企业理财的重要性;不会理财的领导者不是合格领导者;不会理财的企业是难以发展的企业。

2.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财务部门应当明确各自职能,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核算的管理,合理运用企业资金,分配公司收入。应成立专门的财务部门,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将出纳、会计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起到相互稽核、相互制约的作用。要坚持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相独立的原则,要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内审再监督作用。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如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报销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工资与福利制度、成本分析制度等。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财务会计报告要按期及时以书面的形式编制和提供。同时应当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确保财务规划与战略的实施。

3.开拓企业融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运转的资本,若企业缺乏资金将寸步难行,因此最关键的就是解决企业资金问题。政府可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利于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以此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当从财政支出、税收、贷款援助等方面完善我国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为企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同时,企业还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来增强自身改革力度,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还应诚实守信,积极参与信用保险与信用担保,为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打下优良的内部环境基础,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全力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服务。

4.提升财务人员素养

加强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的培养,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一支具有高意识性、良好职业素养、熟悉专业技能、精通业务知识的财务管理团队是实施财务管理的必要条件。企业管理者要以人为本,制定合理的用人制度,以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拔任用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同时还要建立与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实现奖罚分明,做到有错必查,能够激发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依法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加强企业管理力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环节。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意识薄弱、财务会计流程不规范、企业风险意识薄弱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如提高企业领导者财务管理意识、培养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开拓企业融资渠道、提升财务人员素养职业素养等措施。以此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摘 要 事业单位在我国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一类部门和单位,一方面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没有与缺乏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因此很多单位也未将严格的预算制度摆上议事日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事业单位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

关键词 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的优点

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

2.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到企业的各个角落;

3.有助于业绩评价,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事业单位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原则

1.责任制原则

指对负责的工作范围可控制事项负责。如我们把各责任区域的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各责任区域对本区域发生的可控制成本负责。

2.例外管理原则

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超乎常情的情况,因为实际发生的情况往往与预算有出入。如发生的差异不大,一般不逐一查明其原因,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非正常的例外事项。

3.有效性原则

是指预算编制不要过于繁琐,预算控程序要有可操作性,避免预算管理失效性。

4.经济效益原则

是为控制所费与所得效益相比,后者应大于前者。

二、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原因分析

(一)财务预算制定不科学不合理,执行力差

1.财务预算与战略目标脱节。财务预算只服务于当期或短期的经营目标,重视眼前利益,使单位长期利益受损,与单位长期发展目标不一致,使得各期编制的财务预算衔接性差,造成预算调整跨度太大,执行困难。

2.财务预算缺乏管理弹性。在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上,多数事业单位对业务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仍采用传统的固定预算、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所有的预算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都保持不变,运行结束时将结果直接与预算指标进行比较。

3.忽视资金成本管理。事业单位主要以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为基础编制单位财务预算,非常重视成本费用预算和投资项目的资金支出安排,而忽视资金占用成本。

4.只重视内部因素分析,忽视外部环境研究部分。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历史指标和过去的活动为基础,不对客观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凭经验预测,忽视对外部环境的详尽调研与预测,使很多单位财务预算指标难以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更难以在事业单位中实施。

(二)环境和技术因素影响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1.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滞后。目前,事业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计算和控制成本。虽然将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结合起来,能使成本指标与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同时对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增强规模效应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确定产品价格、控制未来成本方面,仍不能发挥积极作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如变动成本法,虽然在理论上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在实践中由于管理者的认识、员工的素质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广泛运用。

2.财务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与考核。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要达到应有的效果,除了编制科学合理外,还必须有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保证,尽管大多数单位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只是形成了一些财务预算管理文件,或只是编制了一些财务预算报表,缺乏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缺乏对财务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激励,对财务预算执行差异及其原因的分析不及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预算的执行力。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执行力的措施

(一)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部门、职工个人在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调人人都是预算编制的参与者,人人都是预算目标执行的实现者,既要求单位全员参与、全员监督、全员考核。

(二)正确运用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法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财务预算编制应采取的程序和方法。财务预算编制程序在各个单位尽管大同小异,但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在程序上按照由下而上、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编制。它需要单位上下各部门的双向沟通与协调,并在调整中达成一致目标。财务预算具体到事业单位内部各个层面,应按照各预算单位所承担的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责任权限,编制不同形式的财务预算。在财务预算编制顺序上,应当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同时应积极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动态管理。

(三)严格财务预算的执行、分析与考核

首先,预算执行过程是整个预算的关键环节。预算一经确定,在单位内部具有“法律效力”。预算编制完成以后,各部门不仅明确了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整个单位的工作目标,以及本部门各项活动对整体目标的影响。只有严格、认真地执行预算,使每一项业务的发生都与相应的预算项目联系起来,才能真正达到预算管理控制的目的。其次,要及时总结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每个预算期末,通过财务决算报表与预算报表的对比,编制出详尽的预、决算分析报告,找出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的偏差,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属于预算偏差,则及时调整预算指标;属于执行偏差的,要正确分析症结所在,总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再次,严格考核,树立“考核与奖惩是预算工作生命线”的观念,确保预算管理落实到位。没有考核,预算工作无法执行,预算管理变得毫无意义。严格考核不仅是为了将预算指标值与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进行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以后的工作,也是为了对员工实施公正的奖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9篇: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范文

事业单位不同于市场上的一般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企业,财政局属于国家机构,是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经济为主要任务的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的。尽管如此,在一般的日常运作中也需要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单位的活动正常举行,提高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而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财务总体水平中关键的一步。所谓财务预算,就是预先制定资金的筹备与使用安排,在计划工作的前提下,运用一系列财务预算管理手段,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工作。财务预算作为事业单位开展活动的有效依据,避免了财务活动中的盲目浪费,明确了每一阶段的资金流量与使用途径,节约了成本,同时促使既定目标更加快速有效地完成。这就是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实现事业单位现阶段目标以及未来目标。下文从事业单位的实际背景出发,罗列了几点影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一)财务预算制度、制定不合理

1、单位预算编制质量低下

预算编制是预算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步骤,预算编制决定执行人员该怎么做,如何做,是执行人员的指路灯,是财务目标的方向盘。然而,目前来看,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没有达到期望要求,在进行编制工作时不够严谨,不够认真,相反,工作过程往往耗时简短,工作质量低,做出来的预算编制简单且没有内涵,编制程序没有得到完善,导致预算编制没有一个统一的、切实的可行性参照标准。

2、单位财务预算与财务目标脱节

所有的财务预算制定与实行都是以财务目标为前提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单位的财务目标。所以单位在制定财务目标时,应做到预算与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致、切忌单位只重视短期利益,与长期财务目标相分离,导致单位利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避免各期预算和财务统计结果相差太大,使得预算产生较大的跨度,难以调整,最终导致执行困难。

3、单位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

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工作时,忽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对社会环境进行仔细的考察研究。仅凭经验进行预算,如井底之蛙,目光短浅,眼光仅仅放在过去的指标上,仅以历史的指标为工作的基础,忽视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等影响因素,导致财务预算与社会脱节,不但在单位内部难以实行,在社会上也遇到重重困难,导致执行效果差。

(二)社会环境与单位内部的影响

1、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与考核体制不健全

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财务工作只重视收支结果而不注重监督考核。单位在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结果产生较大差异时,不及时考察调研产生差异的原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例行公事编制了预算报表,形成了财务预算管理文件。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应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控制;在预算执行产生结果时,缺乏考核,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不能明确单位人员的奖惩观念,甚至某一部分人还产生了取巧心理,使得财务预算执行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影响。

2、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

财务预算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专业素质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的工作人员没有对《预算法》深入了解,理解透彻。在思想上,没有积极性,不主动学习预算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不主动宣传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工作人员的预算管理专业知识不能满足单位工作的客观要求,导致财务预算的理论发展相对不足,从而导致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滞后。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对策

(一)健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结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内部约束机制,成立财务管理机构,如事业单位预算委员会等。财务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的,涉及到事业单位的许多方面,例如不同的人员以及不同的部门,因此,更加需要建立健全的才与管理制度来管理财务工作,协调个人之间、部门之间甚至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保障每个人的权益,明确个人以及部门的责任。

(二)提高单位财务预算编制的质量

预算编制质量低下,无法全方位的反映出事业单位的任务目标、工作计划以及行政职责,从而制约执行人员的执行水平。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编制财务编制工作时,要积极组织、全面考虑、讨论认证,最后通过领导决策,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坐实预算,保证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对长期目标有科学的规划性,以年度进行划分下达预算指标,保证年底不会出现大量的资金结余与结转,要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基本原则,这样,财务预算才能在当年全部得到有效执行。

(三)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与考核体制

由上文可知财务预算管理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执行结果的考核制度的重要性。所以,健全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与考核体制是当务之急,通过权力分化,达到权力制衡的效果,可以约束事业单位内部预算机构,促使事业单位根据预算编制内容严格执行,关键问题上报上级管理机关审批,通过上级审批之后,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实施。同时,加大对预算结果的考核力度,对后续监督不放松,排查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与风险,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保证资金在预算执行的全程中发挥到最大效应,并且得到有效监管,避免造成资金浪费的局面,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执行效力。加大考核力度不仅可以将预算编制指标与执行结果相比较,更是为了肯定工作人员的成绩,找出做得好的地方,再接再厉;找出做得不好的地方,分析原因,力求做到最好。同时,还要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肃工作。

(四)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做好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因素。财务预算管理要求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兼具,这样的人,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单位切不可凭关系找人,而要通过正规的考核,吸收有实力的人员,避免事业单位变成腐朽的机构。在工作时,工作人员要兢兢业业,积极性强,主动了解财务预算工作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洞察力,做出来的预算编制要符合社会环境与发展现状。对财务预算相关法律法规必须了解透彻,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执行力的提高是多方面的,人才是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