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

第1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建设思路;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64-02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来到中科院无锡高新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后,“物联网”这一概念在中国迅速走红。各地相继成立了各种与物联网有关的组织,目前在中国,物联网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

物联网是通过RFID、无线传感器、GPS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通讯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控、定位、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地说,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互联网上,形成“物联网”。

1 物联网技术

目前,物联网公认为有三个层次,最底层是感知层,这里的感知主要就是指系统信息的采集,包括把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一维、二维条码、传感器、红外感应器、GPS等信息传感装置自动采集到与物品相关的信息;第二层是网络层,它是物联网的网络传输平台,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互联网和其他专网的基础上,将从底层获取的数据传输出去;最上面则是应用层,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物联网的“收集―传输―处理”三个步骤。

2 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

从技术上来分析,物联网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有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这些技术覆盖面广,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全部涉及,要有专业的定位。从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来看物联网专业至少可以有以下几个方向:

2.1物联网工程方向

1)培养目标:面向物联网产业,服务区域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物联网组建、管理、维护、应用,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核心能力:物联网组网方案拟定及物联网组建能力;物联网工程施工组织及实施能力;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物联网管理与维护及保障网络系统安全运行的能力;网络系统运行维护(监控、故障排除、网络系统优化和升级)能力;物联网应用能力;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能力。

3)主干课程:物联网技术导论、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技术、数据库设计、嵌入式技术、编程与应用、综合布线、C#程序设计等

4)核心课程: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RFID技术、短距离无线数据通信、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物联网规划与组建等。

2.2 智能建筑方向

1)培养目标:面向智能建筑楼宇智能化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智能建筑楼宇智能化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较强实践操作技能,掌握楼宇智能化产品营销运作、楼宇智能化设备的生产与维修、楼宇智能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等方面技术,具备楼宇智能工程行业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核心能力:智能建筑及小区物业设备管理能力;智能建筑行业电气方面的安装、施工、管理和监理能力;建筑智能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能力;建筑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维修、设备更新能力;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产品研制开发的能力等。

3)主干课程:电子电路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AutoCAD工程制图、现代空调制冷与测控技术、建筑楼宇节能过程控制技术、PLC编程技术、综合安防监控技术等。

4)核心课程:物联网技术导论、RFID技术与高频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楼宇组态软件设计与应用、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云语言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2.3车联网方向

1)培养目标:面向汽车行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车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车联网组建、管理、维护、应用,车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核心能力:车联网系统管理能力;卫星定位系统应用能力;信号收集与利用能力,车联网系统配置能力;车联网系统监管处理能力;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

3)主干课程:网络通信技术、车载技术、交通导航与信息服务、蓝牙技术、智能轨道交通管理、无线网络技术、微波技术等。

4)核心课程:M2M技术应用、RFID技术与高频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北斗定位技术、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云语言信息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等。

2.4智能农业方向

1)培养目标:面向农业生产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智能农业管理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掌握智能农业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信息获取及处理、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系统模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物联网网络技术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核心能力: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通讯系统应用能力、WSN网络应用能力、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能力、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能力,遥感技术应用能力等。

3)主干课程:精准农业管理、地理地质信息应用技术、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设施农业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农业管理、种子储藏加工与种子管理、WSN现代农业应用、灌溉技术等。

4)核心课程:物联网技术导论、RFID技术与高频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等。

3 总结

物联网专业的方向与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依靠区域的物联网产业,这样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行业背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同样也需要大量物联网人才支持。一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很多硬件或软件的条件,只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制定出合理的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物联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也许是因为从高中进入大学,进入青年时代。最近,我对生活想了很多。每当想起4年后,将要面临工作或考研的我,不禁感叹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今天听了周小红老师的报告的介绍课,我对自己的未来少了点迷茫。

第1次上专业导论课时,老师就给了我很大的深思与启发,有以后的发展前景与专业的应用,顾名思义就是有关专业的发展以及应用,但是因为接触的专业课程很少,所以对怎样去学好这个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专业技能,当今社会乃至世界这方面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都不是很清楚,也不能给自己一个学习和探索的定位,然而通过第1次专业导论课,让我大致的了解这个专业,学习和兴趣也大大的提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商务,现在在信息时代,我们有很多的就业选择,所以我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未来,因此,电子商务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我们不能忽视特定技能的垂直发展,只在纸上谈论。

很多延伸到电子商务的技术发展,也激起了我对外国世界的好奇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除了专业的内容讲解,老师们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希望,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确立了一个目标和方向,我把学长学姐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教给我们,交给我。树立了风向标,坚定了我的思想与信念

老师还让我对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理解,比如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在电子商务下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购物方式的改变,电子商务的推广,只要消费者打开电脑敲一下键盘,就能查看成千上万的商品,从中挑选自己想要的任何时间,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得到服务,以及银行业务,包括储蓄转账等等,还有教育方式的改变,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给人们带来的接受教育方式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推广网络学校,它也产生了其属于现代化远程教育的一种方式,还有人们最常用的娱乐休闲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网络与电子商务对人们的娱乐休闲方式带来了改变,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网络上购买观看各个国家。各个国家的欣赏的娱乐项目等等,所以说电子商务带给人们的生活改变,使人类有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和更高的生活质量,从而使我有了更大的激情与满腔的热情来对待这一门专业。

然后我回过头思考自己,既然认定了电子商务,那么我要怎么把它做好呢,怎么对待它才是现在应该做的呢,然后我就总结了以下的几点。

就我个人而言,我性格外向,对新事物感兴趣。同时,我对信息金融也有很大的兴趣。我有一定的凝聚力和组织性,但最大的缺点之一是缺乏耐心。我相信,带着极大的兴趣,按照自己的目标,我会在电子商务的学习和实践中取得成功。结合自己的个性、爱好和职业理想,梦想未来能在电商领域成为一名电商平台的精英人才。

同时我的目标,我的最终梦想是,有朝一日建立一个中国有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很大影响,同时当下我也发现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还有巨大的市场空白,也许这是一个契机去做出一番事情,电子商务是我未来的梦想,也是我的舞台,报效祖国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梦想和现实结合,所以我更要努力的为此逐步落实前进。

但电商行业对人才的综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和企业的需要,锻炼技能和学习能力,就应该与社会联系起来,所以听完这个报告,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基本的电子应用技术,商业实践和专业电子技术以及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就业,这是我们最重要的障碍,因此,我会努力学好这些知识。

2:多实践,多动手,多操作,多向第1线电子商务的前辈们学习经验以及积累自己的经验。

3.访问网上书店,参加论坛活动,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申请博客空间,搜索网上信息,参加网上拍卖等活动,在参与、我们将体验互联网业务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经常有老师问一些专业的问题,或者是一些技术的问题,还有一些电子商务的资料。

4.争取最多的机会进入企业,为实践和积累做一些基础工作,通过企业实习掌握基本技能,通过企业的工作环境让自己快速成长。

5:在我看来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也要注重交际能力,建立自己的交友圈,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是创业必备的能力之一,最后兴趣是关键,只有爱行热行,全身心高热情的坚持与努力才会成功,阅历经验是加大成功几率的重要影响因素,探索积累是一方面,但积极学习扩大知识面,有广又有精,才可以丰富自身的经验判断,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通过这次介绍,我认为在当前电子商务非常好,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只要我做好与社会的对接工作,找准未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己努力学习和实践岗位上的知识和技能,将大大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就业,我会坚持为之付出。在未来的电子商务阶段,我会正名!

第3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关键词】 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发展规划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广泛的应用需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等都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把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积极推动发展。本科及高职院校已经对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探索研究,而与此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尚未起步。本文将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的物联网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进行分析。

1 中职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物联网行业前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1)物联网应用前景分析。在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包括如下领域: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物流(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公共卫生与远程医疗/医护管理与社区服务);智能工业(过程管理与自动化控制);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生态观光农业/外向型都市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社会公共事业(弱势群体管理);金融(电子商务)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分析以上每一个智能应用领域中,物联网的发展是应用驱动的,渗透性很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业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系统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2009年12月,易观国际《中国物联网白皮书》,其中讲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15倍,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工信部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增长明显。物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高科技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山东省把“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初步将我省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应用的先行省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十二五”规划中急需实施的一件大事。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由于物联网起步伊始,目前,我国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极其缺少,为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争得先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抢占物联网人才资源。物联网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物联网人才的稀缺,使得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科及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本科及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多偏向于软件及物联网工程设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不情愿在一线进行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国家教育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最新的中职专业标准中加入了新专业方向——通信网络应用(物联网应用方向)。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范围内,结合产业需求,对培养一线物联网技能型人才进行探讨,开设物联网专业,切实为企业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2 中职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可适合于具体以下几类岗位: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3G、WiFi、GPRS等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下面以烟台市技师学院为例对中职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 专业优势突出,办学成效显著

烟台市技师学院拟开设的物联网专业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该专业已成功培养毕业生数百人,历届学生在国家、省市两级技能大赛中均取得过奖项。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对电子通信专业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化,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教学管理独具特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物联网专业开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烟台市技师学院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44%,中级职称占49%;所有理论课教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占38%。本专业现与烟台富士康、东岳汽车、LG浪潮等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并聘请多名行业、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这为本专业持续高效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团队不仅拥有一体化教学能力,还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团队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8种;共有两项科研成果分获全国职业教育协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入围奖。近年来,有十几人次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先进个人”、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优秀教师”、“烟台市技术能手”、“烟台市新突击手”等省市级荣誉称号。

2.3 实训条件优越

本专业是学院长远规划重点发展专业之一,近年来不断增加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现有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单片机应用实训室、信号与系统实训室、数字信号处理实训室、传感器检测与应用实训室、通信技术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室、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室。学院利用以上条件开发实训项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级技术工人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思想与素质过硬,敬业意识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应有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维护维修、产品推广及营销等工作岗位的相应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

3.2 知识结构

(1)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

(3)掌握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知识;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原理、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组网的基本知识;

(5)掌握物联网项目装配、调试、维修中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6)了解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

3.3 能力结构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够进行物联网应用系统简单集成测试;

(2)能够进行物联网传感器安装及调试;

(3)能够进行物联网无线组网安装及调试;

(4)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日常运行维护;

(5)能够对物联网系统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及排除;

(6)能够实现物联网系统的简单升级调试。

3.4 主干课程

电子识图与CAD、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导论、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组网及其维护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等。

3.5 主要实践环节

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数字信号处理实训、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等。

综上所述,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本科和高职院校来培养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等高层次人才,而且需要中职院校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层次的教育必须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大力建设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这样才能培养适合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昆.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方向与定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3):223-224.

[2]《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第4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智能化,计算技术革命

计算机从1946年发明至今,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发展至今,各个领域都用到了计算机,不管什么用途,都是以人类的需求作为前提出现的计算机应用,现今科学技术的的高度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下面是未来计算技术发展的五大趋势。

1.非接触式的计算机界面

当第一台计算机问世时,它的体积大得占据了整个房间,重量达到几十吨重,使用它的人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后来,电脑来进入了千家万户,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几天之内就可以熟练地操作它们。

现在,电脑正在逐渐消失。由于人机非接触式界的出现,电脑正在融入了物联网,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

我们早已经告别了磁盘,现在已经进入了软件即服务的时代,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进入硬件即服务的时代。

过去人们操作电脑是需要我们用手来操作的,不管是键盘、鼠标,还是触摸屏,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操作方式,这就是为什么采用非接触式人机界面是一种新革命。今后的计算机的发展就越来越脱离了计算机的硬件界面的接触,从微软的Kinect到苹果公司的Siri,再到谷歌眼镜,我们开始期待在未来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操纵电脑。简单的模式识别技术已经开始运用,多亏加速循环规则(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的存在,我们大致已经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非接触式人机交互将变得非常普遍和重要,曾经在美国大片里能够看到的都将一一融入我们的生活。

2原创内容

计算机技术已经变得更加家庭化、移动化,及社交性。未来的计算机战场将转移到人们的家里。例如: 亚马逊、微软、谷歌、苹果公司以及各家有线电视都争相地推出新环境下的消费电子娱乐产品,以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一种新兴的战略是开发原创节目,以吸引特定的用户群。Netflix公司最近推出的首部原创剧集《纸牌屋》(House of Cards)就取得了成功,还有就是亚马逊和微软很快宣布不久也推出它们的原创节目。

3.多人在线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如《魔兽世界》风靡一时。与传统的电脑游戏不同,多人在线游戏不是单纯地与计算机比赛,而是与其他许多人在线比赛。这种游戏非常适合电脑玩家的口味。

现如今,多人在线已经不止于聊天和游戏。美国在线教育网站可以提供成千上万的学习视频,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可以在线学习各种学科的课程,应用技术已经达到日臻成熟。

4.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物联网(Web of Things)的发展代表了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就通信产业来说,长期的发展目标是 实现人与人之间无缝沟通。这个目标发展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那么今后向什么方向发展?2009 年开始,以“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信息化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为通信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全球金融大环境下,物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信息化,各国政府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在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造就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成为了物联网的重要推动者。构造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环境,是今后流行的趋势,它的出现意味着和我们生活相关的任何物体都变成一个计算机终端。我们住的房子、开的汽车,甚至在大街上的物体都将能够与我们的智能手机实现无缝连接。

在未来几年里,推动这一趋势是两种互补的技术:超低功率芯片和近场通信(NFC)。超低功率芯片可以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能量,近场通讯可以让互相靠近的设备进行双向的数据通信,它将能够让计算机终端变得无处不在。

物联网的某些应用,如移动支付和IBM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计划,在短短的几年将普及开来。

5.人工智能计算机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人工智能计算机,国外很早就开始研发,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IBM、谷歌和微软等公司都在为将自然语言处理与大数据系统在云中结合起来而努力。这些大数据系统将比我们最好的朋友更了解我们,它们不但包含人类的所有知识,而且将与整个物联网相连接。IBM的超级电脑沃森(Watson)就是这方面的第一个成果,其售价高达3百万美元,但这个价格在十年内将下降到约3万美元,届时大多数机构都能够用上它。

参考文献:

[1]《物联网导论》作者:刘云浩 科学出版社

第5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关键词]产业链;专业群;岗位群;个性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78

[中图分类号]TP311.5-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1

近几年,IT人才市场存在需求旺盛与毕业生就业率低的矛盾,从中可以反映出IT类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

1 IT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或专业方向过多导致发展主线不明

IT类传统专业有计算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三大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出现了游戏设计、物联网等新行业、新技术。某些高职院校出于招生的考虑,盲目新增专业从而导致专业发展过散,教师自身定位不明,既不利于专业形成特色,又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

1.2 专业培养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据了解,大多数IT类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比较重视应聘人员的项目经验。虽然近几年高职院校已认识到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并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将实际项目完整迁移到教学并让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并不多。

1.3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导致专业建设成果不明显

专业建设等一系列建设改革成果最终都要通过学生学习情况来反映。由于众多的IT类专业高职学生自律性和主动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等,导致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成效不明显。

基于以上3个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基于IT产业链市场需求、现有资源和学生个性化三导向下的IT类专业群建设。

2 多重导向下的高职IT类专业群建设

2.1 IT产业链市场需求导向下IT类专业群及群内专业设置

按如下几个步骤完成。

(1)结合自身情况,确定面向服务的IT产业链环节。IT产业由IT产品制造业、软件业及信息服务业3部分构成,硬件设备、软件及服务是IT产业链的3个主要环节。按目前大多数高职IT类专业开办情况,面向服务的产业链环节应定位在软件和服务两个环节,设置软件设计专业群和IT服务类专业群。

(2)对要面向服务的IT产业链环节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找出适应高职学生的岗位群。如果把企业人才队伍用金字塔来形容,那么高职学生IT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在IT人才金字塔的底端,为走向金字塔的中层和顶端进行前瞻性教育。因此,软件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可以定位在程序员、软件维护人员及软件测试员等岗位,IT服务类专业群面向的岗位群可以定位在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页美工等岗位。

(3)以岗位群为依据确定群内专业设置。对定位的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确定群内专业。比如:软件专业群可以开设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等专业,IT服务类专业群可以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专业。

(4)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方向。IT技术的发展影响着IT产业结构,最终影响到对人才的需求。例如:平板、智能手机的出现让安卓开发技术火了起来;智慧地球的提出,使物联网技术以强劲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时,可以在现有专业群内找到技术相近的专业调整其专业方向或新设专业,这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比从无到有要容易得多。

2.2 现有资源导向下IT类专业群建设

(1)以现有资源为依据确定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专业群中核心发展专业不仅要以该专业对应岗位群在产业链中的就业地位来决定,还应该取决于现有师资情况、实验实训条件及能为学生提供的就业通道特点等资源。例如:学校师资队伍在软件设计与开发方面整体较强,且与之合作的企业大多数是软件公司,则应选择软件设计作为核心专业。

(2)结合现有社会资源为IT专业培养加入应用领域背景。IT技术不是孤立的,只有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后才能发挥其巨大的能量。IT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某一应用领域为依托培养学生利用IT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体的院校的软件设计专业,可以通过上级协管单位了解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重点,与相关服务商取得联系,以现有环保信息化项目作为知识载体进行课程教学。有的学校甚至还可以争取一些小型环保软件项目,由教师带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开发,进行“技能与经验”的共同培养。

2.3 学生个性化导向下IT类专业群建设

学生个性化导向下IT类专业群建设主要是指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或专业方向,经过一年的专业群基础模块学习后,再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这反映在专业群建设上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在专业群课程体系基础模块中增设专业群导论课程。通过专业群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各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主要学习内容、当今相关技术应用及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等,同时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市场需求调查,为第二年的专业选择做准备。

(2)成立学生专业选择指导小组指导学生选择专业。由班主任、辅导员、职业规划和专业教师组成专业选择指导小组,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的分析,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指导性意见。

3 结 语

专业群建设是一件复杂但意义重大的工作,以市场需求、现有资源为导向进行专业群建设有助于完成国家有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任务的要求,以学生个性化为导向进行专业群建设体现了“学生主体”的高职教育理念,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6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超市;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

1概述

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大中小型超市已经逐渐遍及到街头小巷,现代超市的格局也由原来的柜台式放置逐渐转向开放式货柜放置,采用开放式的商品陈列方式能够使商品和消费者拉近距离,使消费者能够方便地挑选各种商品。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增加超市的商品销售额,更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购物与消费的需求。

但由于超市的规模不断增大、消费者的行为更加自由,这种购物方式给超市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例如消费者的偷盗行为、盘点货品更加繁杂、高峰期结账通道拥堵等。在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研究一种能够节省人为管理的成本的智能超市显得尤为重要。

2 RFID技术概述

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通告无线射频的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此达到识别的目的并交换数据。典型的RFID识别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数据采集中间件。各部分在系统中的作用如下:

(1)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读写器: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天线:在标签和读写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4)数据采集中间件:读写器通过RS232或wifi模块与计算机或手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将数据传给数据采集中间件做进一步处理。

3 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系统概述

智能超市系统中的智能货架和智能购物车都是一个RFID识别系统,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商品入库之前必须贴有RFID标签(或在生产时就附带RFID标签),先在超市货架管理系统设置某种商品名称、价格等相关信息,然后将多个商品同时放在某一货架上(有RFID读写器),即可读出指定货架上全部商品的RFID标签卡号,管理员可将这些卡号一键设置为系统内的某种已知商品。开启货架监控功能后,货架上的RFID读写器就可将该货架上的商品的RFID卡号发送给货架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查询数据库即可获得该货架上的商品信息。顾客购物时,可以使用手机上安装的智能超市APP,通过查询功能,得到所需商品的货架号,即可缩短在超市内盲目寻找所需商品的时间。此外,智能超市手机APP还可以与顾客所推购物车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由此可以显示购物车内商品的单价、数量以及总价,顾客可以使用APP自助结账,也可以在收银台将所有商品放在扫码箱内由收银员确认后现金结账,大大节约了顾客在收银台的排队时间。

4 RFID技术在大型超市中的应用

美国威克弗恩(Wakefern)食品公司于8年前就开始推行一种采用微软公司最新科技的智能超市购物车。这种带有电子操作系统的购物车不仅能够帮助顾客在行进途中计算出所购商品金额,而且还能边走边向顾客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商品信息,具有显示购物清单、确定商品位置、边买东西边算总价等功能,这种购物车识别商品依靠传统的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顾客如果想要计算购物车内商品总价,需要自己用购物车上的扫码器来扫描商品上的条形码,以此得到商品信息,顾客结账时仍然需要在收银台排队等待收银员逐个扫描商品。

全球最大快时尚集团Inditex SA(ITX.MC)2014年7月15日召开2014财年股东大会,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Pablo Isla 表示将在全集团采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射频识别技术,以改善集团供应链。Inditex SA是最早使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服饰零售商之一,目前全球约有700间Zara 门店使用该技术。Pablo Isla 称该技术全面采用是Inditex 商店运用的重要的标志性变化,并表示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新一代门店管理的重要革新。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从产品离开物流中心时便开始跟踪,能够迅速获取产品销售的数据,并进一步进行补货或者更新,该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实行门店和在线商店联通。

自2014年起,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也开始使用RFID标签,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就被贴上RFID标签,使得每一件商品都有一个唯一的标签卡号。在物流环节,通过RFID读写器对RFID标签的批量读写,可做到更好的盘点、高效的配送、更好的追踪。在零售环节,可以更加高效的批量盘点,提高结账效率,减少了传统收银流程中的误操作,降低了商品的损失率,也有助于卖场的防盗。目前,迪卡侬大约85%的商品均使用了RFID标签,这种做法节约了顾客在收银台等待的时间,也为迪卡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图2为迪卡侬商品上附带的RFID标签。

这种RFID标签价格为0.3~0.6人民币之间,根据订单数量以及加工形态不同和交付最终成品章台的不同,价格会有差别。迪卡侬的RFID应用,是在迪卡侬供应链各环节及全流程都在应用,是靠整体效率提升及供应链反应速度加快来分摊和摊薄投资及成本的,用RFID后,供应链运作的整体效率提升了30%以上。

2006年,中国政府15个部委联合发表《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开启RFID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序幕。时至今日,RFID在中国发展了整十年,成功完成由培育期到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蜕变。特别是近两年,受到物联网产业兴起的推动,RFID的发展步入新的里程,不论是技术、产品,还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影响力逐日加大。

5 智能超市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时代,网购风靡一时,各大电商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到了实体超市的经营。超市的自我革新和与时代接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超市不能盲目的跟风,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同时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工具,完成改革,顺应潮流,推出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十分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超市”要打破过去线性的工作和信息流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直接与顾客进行交流,完成与用户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以便满足顾客的需求。接受和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对于超市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超市只有勇于打破传统,积极的应对变革,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对于实体超市,可以采用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超市,将超市所有商品贴上RFID标签,实现带有RFID标签的商品从收货入库到结算的流转过程的全面监控,并提供利于超市管理、工作人员操作的软件系统,以及利于顾客购物、结账的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这种智能超市不仅能从顾客角度为顾客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也能提高零售商的运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不同于威克弗恩公司的购物车,购物车上可以没有安装显示模块,而是将顾客的智能手机连接到顾客所推的购物车上,使零售商极大地降低了成本;也不同于Inditex SA 和迪卡侬,这种智能超市不仅能在入库、盘点、结账时提高效率,也能让顾客在购物的同时了解所购商品详情,以及想要购买的商品位置,同时还添加了自助在线结账功能,顾客可以自行用手机结账。

对实体超市而言,场地是超市最宝贵的资源,也是超市的生命线。实体超市作为传统零售中的一员,空间广大,有的具有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业态,可以提供给消费者真实的购物过程,感受的琳琅满目的商品带来的视觉冲击,可是现有的购物模式,但由于超市内商品的陈列较为复杂,顾客在寻找自己所需商品的过程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且顾客对所需商品信息了解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了顾客购物的便利性和快捷性落后于网上购物。智能超市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但对于超市而言,也应注重智能超市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问题,以此才能在信息化社会更加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嘉懿.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之道--浅谈高校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新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1:54-58.

[2]肖莹莹.RFID技术在国内零售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3]唐志凌,刘旭飞.射频识别(RFID)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4]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谷世达(1993-),男,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天津天狮学院学生,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物联网,工业自动化。

刘哲源(1989-),男,汉族,山东省青岛人,恩智浦半导体,硕士学位。

刘博涵(1982-),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上海华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硕士学位。

第7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关键词 工业4.0;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6-0029-05

以智能化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大数据和物联网(传感器)融合系统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制造业的生产模式随之发生全新变革,势必要求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体系,只有在厘清工业4.0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内涵和能力特征的基础上,完善或者重构其培养体系、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满足工业4.0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及演变

自工业社会产生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文明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历经了机械化的“工业1.0”、电气化的“工业2.0”和自动化的“工业3.0”三个时代,现在正在走向智能化的“工业4.0”时代。相应的,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嬗变,先后出现了四种主要形式:单件生产、大量流水线生产(福特制)、精益化生产(丰田制)和工业4.0时代的智能化分布式生产。不同的生产方式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统称,是一个伴随着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概念。技术是人类活动的一个专门领域,英文是“Technology”(技术)一词,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是古希腊文“lichen”(工艺技能)与“logos”(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造型艺术和应用技术进行论述。早期的技术仅指应用技艺。20世纪初,技术的含义逐步扩大至工具、机器及其使用的方法和过程。20世纪后半期,技术被定义为“人类改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和过程”。现代社会中,技术不仅指工艺和技能,还包括运用科学知识,凭借可以复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手段[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演进、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尤其是大量流水线生产方式的产生,人们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又对技术进行了细分。将科学原理演变为产品(或工程)设计、工作计划、运行决策等所需要的技术称为工程技术,对应的人才为“工程型人才”;将设计、工作计划、运行决策等理念付诸实践从而转化为产品、工程等物质形态的人才统称为“技能型人才”,他们以掌握经验技术为主,工作特征主要表现为显性的动作技能;而介于“工程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即现在通常所说的“技术型人才”,他们以掌握理论技术为主,既要掌握理论技术,也要了解经验技术,工作特征主要表现为隐形的智慧技能,属于智力活动的一部分[2]。

(一)1.0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8世纪后期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此人类社会进入工业1.0时代。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早期的工厂制度,但是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仍以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为主,主要采取单件生产方式(Craft Production)。劳动者没有分工,每个人都是全能工。他们根据顾客的需求,使用半机械化的设备,或者简单、通用、低效的手工劳动工具,独立完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生产产品的数量、质量完全取决于生产者个人。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难保证,但能够满足市场不同的个性化需求。单件生产方式下,没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划分,所有劳动者都是全能的生产经营者,拥有工业价值链再造需要的全部职业能力,包括原材料相关的知识、产品设计、生产操作、质量控制以及和顾客打交道的能力等。

(二)2.0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制造业生产方式呈现分工明确、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特征,标志着工业2.0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时期,制造业主要采取大批量流水线生产(Mass Production)。生产组织在劳动内容(水平方向)和劳动管理(垂直方向)这两个维度上划分成细致的条块和森严的层级[3]。在劳动内容方面,复杂、完整的劳动内容被分割为零碎、简单重复的工位操作,每个工人负责一个工位的操作;在劳动管理方面,生产过程中原本统一的计划和实施、动脑和动手被分离开来,设置繁多的中间管理层级,做什么和怎么做都由上级计划安排好,下级服从并执行。这种大量生产的方式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但不能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在大量生产方式下,劳动分工明确,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严格划分,一线技术工人指的是技能型工人,他们只需接受指令,拥有简单的生产基础知识和机械的单工种操作技能,不需要完整的产品设计、生产和检验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三)3.0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世纪下半叶,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和服务型制造,标志着工业3.0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主要采取多品N、小批量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LP)。这种生产方式,在劳动内容方面,取消了过细分工,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劳动内容的完整性;在劳动管理方面,精简中间管理层级,将生产的决策、计划等原来属于管理层的工作下放到生产小组中,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个生产模块,又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劳动过程的统一性。精益生产方式综合了单件生产与大批量生产的优点,既避免了前者的高成本、低质量,又避免了后者品种单一、不能满足顾客需求的不足。精益化生产方式下,技术技能型人才呈现融合趋势,他们需掌握大工种(例如从单一的车削工、铣削工、磨削工等转变为复合的机床切削工)、跨专业(例如机和电、技术与经济等)的知识和操作技能,需拥有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自我负责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质量意识,有面对不断变化的生产任务所需的灵活性以及自我组织、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等[4]。

(四)工业4.0时代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进入本世纪以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迅速发展,快速进入制造业并与自动化技术深度交织,人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相结合形成智能制造技术,建立在智能制造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化生产,标志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

1.工业4.0时代企业的生产特征

工业4.0时代,互联网从“虚”的服务业大规模进入“实”的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方式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同对话,从而实现“智能”生产、柔性制造和互联制造[5]。工业4.0时代,受个性化需求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双重推动,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必然朝着分散、分布式制造发展,即企业的生产系统更像单元化的工厂,形成所谓的“社会机器”,以类似于社交网络的方式运转,它们自动连接到云平台搜索合适订单,并上传与生产相关的问题,征求专家的处理意见。专家将通过集成的知识平台、移动设备,更有效地进行远程维护和服务[6]。分布式生产能快速高效地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工业 4.0时代,制造过程是个性化定制的过程,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编织在一起的智能网络,消费者只需手机下单,智能工厂就能自动获取订单和产品的个性要求信息,进而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交付给消费者。工业4.0时代,为了对市场个性化需求(包括新产品或增值服务)作出快速响应,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企业间势必建构动态联盟,实现区域内的、跨企业的社会资源整合,使得劳动分工由企业内延伸到企业外,呈现动态化组合趋势,即工业4.0时代的劳动组织体现为供应链范围内(跨企业)的扁平网络结构[7]。

2.工业4.0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劳动内容及内涵

工业4.0时代企业的生产特征,决定了一线技术工人的劳动任务是操作和管理智能化、一体化的生产系统[8],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执行带有参数的操作流程任务,进行设备调试,确保生产工艺过程优化,分析、整合和记录生产数据,分析、监控、优化和改进生产网络和系统,使用和共同设计IT支持下的帮助和诊断系统,理解和优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网络关系,进行设备故障排除、维护等。为了完成这些劳动任务,一线技术工人应该拥有:综合任务的察觉能力;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知识、软件结构知识;创建用户友好界面、共同开发软件的能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知识,能根据需求变化调整生产计划、进行系统优化和独立决策的能力;具备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维护和维修能力;能正确读取和评价机器数据并对机器进行干预;具备通过互联网、手册、数据表和知识论坛获取知识的能力等[9]。总之,工业4.0时代,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必须是知识型工人,他们应该是融技术、技能于一身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纯粹的以隐性智慧技能为特征的单一技术型人才、以显性动作技能为特征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将不存在。

纵观人类工业化进程(工业1.0―工业4.0),可以将不同时代生产方式、劳动分工及技术、技能型人才工作岗位劳动特征总结如表1所示。

二、工业4.0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特征

为了有效培养工业4.0需要的融技术、技能于一身的知识工人,便于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建构和确立,从本文界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出发,借鉴 KOMET[10](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模型的结构,我们可以建构面向工业4.0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它划分为三个维度,职业专业维度、职业素养维度和职业行动维度。

职业专业维度,包括通识知识、智能化的知识技术、工业生产链知识(理论与实践)、职业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四个领域。它们既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范围,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测试开发的题目来源。

职业素养维度,包括职业操守、决策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交能力。首先,敬业、有职业操守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工业4.0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其次,工业4.0时代生产方式的智能化、生产组织的分布式、制造过程的个性定制化,势必引发生产流程再造、价值链重组、生产过程知识技术的密集性等特征,要求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敬业、有职业操守,还要具有决策、终身学习及不断创新与接受创新的能力;最后,工业4.0时代劳动组织的扁平网络化,要求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态度趋于合作性、效率感,拥有与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阶层人群合作的涵养与技巧,有契约精神与时间观念等。

职业行动维度,包括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六个方面,它们构成完成“生产任务”的完整的行动模式。完整行动模式是职业工作的实际运作规律,也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应遵循的逻辑规律。是否遵循完整的行动模式,极大影响着学习者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得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11]。

三、工业4.0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培养满足工业4.0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国职业教育要在人才培养体系、校企合作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

(一)构建一贯制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工I4.0需要的是融技术、技能于一身、从事智能化生产的知识型工人。目前我国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跨专业、大工种的综合职业技能,无法满足工业4.0对一线工人能力需求层次整体上移的要求。为此,必须改革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打通从中职、高职、本科至研究生的一贯制培养通道。整合各学制段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优势,发挥其整体效应。其次,要在系统论的视域下组织和协调一贯制培养体系的运转,明确界定各个学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保证各学段在人才能力培养上有所侧重,又要实现人才能力的持续积累与系统构建[12]。第三,各学段要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要明确自身在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根据工业4.0的要求,开发规范的人才能力标准,并依据标准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与考核,以保证面向工业4.0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系统目标的实现。

(二)建校企双主体的合作办学模式

根据面向工业4.0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模型,工业4.0需要的是具有职业行动能力的知识工人。而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企业的深度介入,企业参与与否、参与程度直接关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否满足工业4.0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我国校企合作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壁炉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目前制约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所谓“壁炉现象”是指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一方表现积极主动,试图与相关企业合作,希望企业为职业学校学生、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场所和环境以及建立相关实训基地等,而企业一方表现比较消极被动,不愿意接受实习生,不愿为其提供必要的实习机会和条件。由此形成了“一面热,一面冷”现象。究其原因,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中,忽视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了破解校企合作中的“壁炉现象”,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提出过不同的对策和建议。例如,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呼吁制定对企业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视角出发,建议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譬如通过政府减免企业一定税收或给予一定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但实践效果都不佳,前者由于缺乏企业利益保障机制,影响到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后者则由于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趋利性,以及在校企合作监管过程中过大的交易成本,缺乏可行性[13]。

鉴于此,为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妨尝试“企业作为第一主体”的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比如,在工信部2015年和2016年启动的100多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中,选择条件比较成熟企业,采取“企业先招工,职校再招生”的管理方式,明晰企业对“准员工”的管理及劳动力支配权等,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发挥政府行为的撬动作用,重视企业的利益诉求,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建构“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课程模式

工业 4.0 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具备智能化生产系统的操作管理能力、动态变化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之相应,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进行适应性重构。课程结构层面,应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添智能化、信息化、网络领域的某些知识,作为通识课程。例如增加《测试与传感技术导论》《数字接口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导论》和《数据库与云计算术》等课程,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智能测试与传感技术,为学生以后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网络数据平台进行生产打下扎实基础。课程内容层面,传统课程领域(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要进行知识更新和现代化;专业课程,不妨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遵循工作过程的逻辑顺序,建构典型职业情境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因为工业4.0时代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对智能设备运转进行决策、控制和协调,对虚拟网络与真实机器进行组织协调,对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间交互作用进行协调,也就是说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根据具体客户的需求,用知识、信息进行生产规划、协调、评估和决策,即他们的职业行动具有强情境导向的动态化特征。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最好是典型职业情境经过教学论处理后的学习领域,以确保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以及能力的可迁移性。

(四)建构“职业行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

职业行动能力是人类在职业情境中,合理思考,从事职业化的工作和对社会负责的行动能力和意愿。工业4.0时代,职业院校尤其要把培育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作为重点,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有效模式。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或者“有使用价值的行动成果”,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做”,即“行动”来形成职业行动能力,强调在“做”的过程中思考及总结经验。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任务(或者项目)尽可能来源于真实的典型职业情境,要完整且具有适当的问题成分,所反映的职业工作过程应该清晰透明。第二,应尽可能考虑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调动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第三,包含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大的决策和行动空间,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最后,学习任务应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 考 文 献

[1]裴云. 技术、技术性人才与技术型人才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0):37-38.

[2]马振华.我国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胡隆昶,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84.

[4]徐朔.企业劳动组织转变与高职教育的“灰领”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91-100.

[5]李茂国.面向新工业革命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57-65.

[6]陈志文.“工业 4.0”在德国:从概念走向现实[J].世界科学,2014(5):6-13.

[7]马光秋.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演进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5-57.

[8]陈树公,陈俐俐.制造业生产方式演变过程中的劳动分工及启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1):10-14.

[9]vgl.Ahrens, D.; Sp?ttl, G. Industrie 4.0 und Herausforderungen für die Qualifizierung von Fachkr?ften. In: Hirsch-Kreinsen, H.; Ittermann, P.; Niehaus, J. (Hrsg.): Digitalisierung industrieller Arbeit. Baden-Baden: edition sigma,S. 2015:185-204.

[10][德]M利克斯・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 的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8.

[11]Jank,W.,Meyer,H.Didaktische Modelle.Neue Lektion: Handlungsorientierte Unterricht[M].Frankfurt am Main: Cornelsen Scriptor.1991:337-374.

[12]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72-78.

[13]王为民,俞启定. 校企合作“壁炉现象”探究:企业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4(7):54-62.

Abstract The intelligent production mode, distributed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customize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delayering labor organization in industry 4.0 era give frontline technical workers new meaning of labor contents and labor forms and ask workers to be skilled talents with both technology and ability. Referring to the KOMET model, skilled talents in industry 4.0 era is composed of three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ction of vocation. From this point, training of skilled talents in industry 4.0 era needs integrative training system for technical skilled talents, dual-subject school-enterprise education mode and professional action ability oriented curriculum and education mode.

第8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关键词:新工科;网络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

一、新工科的内涵

“新工科”(EmergingEngineeringEducation:3E)是我国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为了更好地指导新工科的建设,教育部于2017年2月1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探讨了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路径,形成了“复旦共识”,4月8日,在天津大学举行了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公布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6月9日,组织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通过了《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达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北京指南”。“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新工科建设”不是指建立一种基于传统工科融合升级的新型工科,而是教育学者对新形势、新环境、新需求下新型工科学生培养所涉及领域的统称[2]。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中指明,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须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而“新工科”对实践与创新创业也提出了新要求,包括强化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等。该通知还指明,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需以课题项目形式进行,具体有三种组织形式: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和地方高校组。其中地方高校组主要由地方高校参加,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开展地方高校新工科研究和实践。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要想抓住新工科建设的机遇,在新工科建设方面取得成绩,必须在与当地经济和需求结合的同时,借鉴发达地区的宝贵经验,并加大力度实施教育改革措施。本文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方法,以培养与地区特色结合的、满足“新工科”需求的网络技术人才,并将其功能辐射到其他相关专业。

二、网络工程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工程专业的设立符合国家行业发展方向,社会认知度与认同度较高。网络工程专业对工程实践性要求很高,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更新速度快,社会需求量大,目前正处于上升期,所以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结合地区特色和需求,依托新工科建设,挖掘自身优势,大力培养高质量的网络类新工科人才。

(一)专业现状

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工程专业自2012年开始招生,其前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技术方向,该方向从2007年开始招生。网络工程专业现有3个专业方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运营和网络空间防护,均为“3+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所招收的学生均为二本高收费学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本专业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1)通过多次修订培养方案,增加了大量应用技术型课程,使其与社会需求更接轨;(2)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和引入“3+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网络技术为桥梁,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培养交叉类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3)大力加强实践环节力度,分别在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增加了专业认知、专业见习、专业研习和专业实习等活动,通过企业参观、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自己的专业,从而能够更好地规划后续学习、生活和就业;(4)通过学分置换的方式,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华为”、“红帽”和“Oracle”等含金量较高的专业认证和相关竞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一公里”助力;(5)积极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处于新工科交叉技术的核心,课程更新速度快,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除了通过校企合作引入工程师,本专业还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企业实训,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网络工程专业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一个新建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师资队伍的建设仍需加强和充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网络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本专业目前的师资队伍主要是在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教师普遍年龄偏大,更侧重于软件开发方向,对于新出现的云计算、雾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比较陌生,因而限制了网络工程专业在理论及实践方面与时俱进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地区产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师资队伍不能及时满足教学与社会的需求,就极可能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钩,最终影响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次,课程体系尚不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创新三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见习、专业研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创新包括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能包含所有学生,但综合创新部分只能涉及少部分学生。“新工科建设”需要学生是通才上的专才,但是我们目前的培养方案更侧重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缺乏与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融合,不满足知识交叉、融合和共享的要求。所以,课程体系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既体现专业知识,又涉及其他专业知识,以满足新工科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再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本专业自2012年开始建设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自2014年开始实施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实践类课程及实习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仍不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具体包括:(1)目前大多数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仍限于传统理论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程应用有较大差距,与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对接不畅;(2)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开放程度偏低,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地区产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3)校外实习基地仍处于初级阶段,学生只能参观,不能在企业动手实践,而且实践过程缺乏企业方师资人员的参与。所以我们仍需继续完善实践体系,加大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使每个实践环节真正落到实处,起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需提高。本专业的学生为二本高收费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懒散,面对相比高中更宽松的大学生活,压力不足,动力不强。虽然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多门应用性强、与专业认证相结合的课程,也采取了学分置换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竞赛和获取认证,但实际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只有少数学生会参与,大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只有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才能体现教学改革的效果与价值,才能达到“新工科建设”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措施与办法。

三、改进措施

(一)改变教育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建设新工科,必须先建设一支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将成为新工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学校必须明确师资建设的方向、目标与路径,规划与集成岗位的人才需求[3],实现师资队伍的转变,能力上由“教师”到“教师+工程师”,角色上由任课教师到专业导师,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以符合“新工科建设”的要求。首先,学校应帮助教师理解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自己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职责,督促教师不断学习,获得自身成长,进而将这种成长转化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其次,新工科要面向新产业,所以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教师加入到打造新工科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其在新经济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已有基础,更新知识体系,推动学科间的交叉,形成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最终将教师培养成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强、理论学术水平高的新型教师。第三,学校应改革考核机制,加大工程实践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提升教师参与新工科建设的动力,鼓励教师在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保障教师投入新工科建设的权益,才能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新工科的研究与建设中。第四,新工科的人才培养需要采用新工科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和方法,所以学校应注重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鼓励教师面向新工科,探索新兴的教学模式。

(二)继续优化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新工科”人才培养应注重课程体系建设的系统性、交叉性及应用性三个特征[4],因此,在优化课程体系时,学校应与相关产业建立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创新体系,以获得该产业的发展动态、人才需求及产业的工程教育资源等。首先,学校应深化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工程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评估培养目标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共同规划和设计专业课与实践教学体系,使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实现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对接,避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同时,学校还应积极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加快建设符合新工科需求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其次,除了常规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还应该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例如,引入华为、红帽等优质企业的认证考试资源,进一步完善网络工程专业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第三,相比新技术的发展,校内授课内容有时会落后于产业需求,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学校应该在课程体系中设置相应的动态环节,便于以讲座或其他方式,积极引入各种新技术,例如云计算、雾计算、移动边缘计算、软件定义网络及大数据等,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第四,新工科提倡不同专业的交叉性,所以学校在课程体系制定时,应积极探索本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内在联系,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知识图谱,例如,参考美国STEM[5]和STEAM[6]工程教育的课程结构,立足于新经济的发展需求和新工科教育的发展特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人才。

(三)加大力度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新工科”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学校应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突破传统的课程安排方式,力争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发挥实践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意识以及活化知识联结的功能。首先,应扩大现有实验室的开放程度,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创新实验。其次,应充实专业见习、专业研习等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建立学生对本专业的信心。第三,应利用已有校企合作资源,与企业充分展开合作,建设教学、培训、生产一体化的具有“真实工作场景”的校内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尽早熟悉以后的工作环境并提前进入角色。第四,在综合创新环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创新环境,鼓励并支持学生与发达地区大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比赛,使学生能够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第9篇:物联网应用技术导论范文

时间 10月18日(星期六)

10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上午

9:00—11:30

下午

14:30--17:00

上午

9:00--11:30

下午

14:30--17:00

专业名称 金融

02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76国际金融

00054管理学原理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77金融市场学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

00079保险学原理  国际贸易

02011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00国际运输与保险

00045企业经济统计学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0101外经贸经营与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0102世界市场行情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96外刊经贸知识选读  01214培训管理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099涉外经济法  农业经济管理

02011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30作物栽培学(一)  00054管理学原理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28农业技术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00134农业统计学  经 济 学

02011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0143经济思想史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0142计量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  餐饮管理

02011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989国外饮食文化  00986中国饮食文化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987餐饮美学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  调查与分析

020121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0142计量经济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628管理经济学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02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00152组织行为学  会计

02020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

00158资产评估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市场营销

02020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0186国际商务谈判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5企业会计学

00184市场营销策划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旅游管理

02021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63管理心理学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96专业外语  01214培训管理00152组织行为学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电子商务

02021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15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00995商法(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906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  00015英语(二)

00997电子商务安全导论

01214培训管理  电子商务

(移动商务管理方向)

02021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910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  00995商法(二)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15英语(二)

00098国际市场营销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人力资源管理

02021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6091薪酬管理  03325劳动关系学

00261行政法学 

00107现代管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82公共关系学

0609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0015英语(二)

00152组织行为学

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物流管理

02022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5963绩效管理

03601服务营销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01214培训管理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公共事业管理

02023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63管理心理学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3312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0261行政法学

05723非政府组织管理 03335公共管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82公共关系学

05725文化管理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015英语(二)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05722公共经济学

00034社会学概论

00040法学概论  工程管理

02027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2194工程经济  00054管理学原理

07138工程造价与管理

01854工程质量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1856建设与房地产法规  00015英语(二)

00122房地产评估

01853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采购与供应管理

020282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5374物流企业财务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15英语(二)  销售管理

02031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055企业会计学

00181广告学(一)  00015英语(二)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中小企业

经营管理

02032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4经济管理

00154企业管理咨询  00015英语(二)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法律

0301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42民法学  00227公司法

00262法律文书写作 

00257票据法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65西方法律思想史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63外国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167劳动法  00015英语(二)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169房地产法

00233税法  律师

03010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230合同法

05678金融法  00227公司法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993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67劳动法

00229证据法学

00924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00015英语(二)

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33税法

00917民法原理与实务

00925公证与基层法律服务实务  行政管理学

03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67财务管理学

00320领导科学

00024普通逻辑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9行政组织理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316西方政治制度  00015英语(二)

00034社会学概论

00322中国行政史

00323西方行政学说史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公安管理

030401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72公安信息学  00235犯罪学(一)

00354公安学基础理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60公安行政诉讼  00015英语(二)

00373涉外警务概论  侦查学

0304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24普通逻辑

08029国内安全保卫

01426犯罪心理学  00235犯罪学(一)

08032物证技术学

08033擒敌技术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229证据法学

08035劫持人质案件处置  00015英语(二)

00376现场勘察学

00382刑事侦查学导论  学前教育

04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24普通逻辑

00401学前比较教育

00409美育基础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88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02学前教育史

00885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

00884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  00015英语(二)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教育管理

0401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54教育预测与规划00459高等教育管理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

00457学前教育管理

00458中小学教育管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015英语(二)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3教育法学  教育学

04010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64中外教育简史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469教育学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49教育管理原理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8德育原理  00015英语(二)

0045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3教育法学

00471认知心理  体育教育

04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498体育统计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500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501体育史

00499体育游戏  00015英语(二)

00503体育教育学

00497运动训练学  秘书学

05010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320领导科学

00523中国秘书史  00261行政法学

00107现代管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524文书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15英语(二)

00312政治学概论

00526秘书参谋职能概论

00525公文选读  汉语言文学

0501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540外国文学史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813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816文艺心理学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015英语(二)

00541语言学概论  英语

050201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00高级英语

00087英语翻译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830现代语言学

00836英语科技文选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33外语教学法  00603英语写作

00840日语

00841法语

00842德语  日语

0502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09高级日语(一)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611日语句法篇章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838语言与文化  06042日语写作

00845英语

00841法语

00842德语  广告学

05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62新闻事业管理00642传播学概论

00639广播电视广告  00107现代管理学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641中外广告史  00015英语(二)

00034社会学概论

00040法学概论00244经济法概论  新闻学

0503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62新闻事业管理00642传播学概论

00529文学概论(一)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659新闻摄影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182公共关系学

00321中国文化概论  00015英语(二)

00312政治学概论00244经济法概论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  音乐教育

05040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734中外音乐欣赏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733音乐分析与创作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124西方音乐史  00015英语(二)

07123中国音乐史  美术教育

05041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98素描(四)(理论)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742美术技法理论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125色彩(2)(理论)  00015英语(二)

00747美术教育学  服装艺术设计

05041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520服装材料(一)  07537服装CAD(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540服装色彩  00015英语(二)

07539时装画(理论)  室内设计

05043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058市场营销学

05340室内空间组合与理论  05342室内环境与设备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216中外建筑史  00015英语(二)

06217人机工程学  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方向)

05043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94设计素描(理论)   00695设计色彩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5546系列书籍装帧设计  00015英语(二)

05712艺术设计基础  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方向)

05043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0694设计素描(理论)   00695设计色彩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839材料成型工艺  00015英语(二)

05712艺术设计基础  动画设计

050438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3512剧本写作  03513影视编导

03430动画技法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7887平面设计  00015英语(二)

11733动画视听语言  数学教育

0701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018数学教育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009抽象代数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01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02015偏微分方程  00015英语(二)

02013初等数论  生物工程

070404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537发酵工艺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6709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00015英语(二)

06711生物制药学

07732普通物理学  采矿工程

08010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1887采矿优化设计  03095系统工程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线性代数  00015英语(二)

08146矿井提升运输  光伏材料

应用技术

080206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4工程经济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023高等数学(工本) 

11552光伏建筑一体化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4经济管理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015英语(二)

07732普通物理学  机械制造

及自动化

0803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213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02207电气传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4经济管理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机电一体化工程

080307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4工程经济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2241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模具设计与制造

080313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513塑料成型技术  02609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基础

05508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5509成型设备概论  00015英语(二)

05510模具工程材料  电厂热能

动力工程

0805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267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02265汽轮机原理及运行

02261传热学(二)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8线性代数

02264锅炉燃烧设备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2262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  工业自动化

080603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297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93检测与转换技术04737C++程序设计

02291自动控制理论(一)  00015英语(二)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7732普通物理学00420物理(工)  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

0806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2310电力系统分析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312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0015英语(二)

07732普通物理学02311发电厂动力部分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324离散数学

02331数据结构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4737C++程序设计

02325计算机系统结构  00015英语(二)

07732普通物理学02333软件工程  电子工程

08070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4工程经济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6541现代通信技术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35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  00015英语(二)

07732普通物理学00420物理(工)  计算机网络

080709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331数据结构

04747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5网络操作系统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

04749网络工程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

04751计算机网络安全  00015英语(二)

07732普通物理学04742通信概论

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  软件工程

080720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324离散数学

07169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7029软件项目管理

07172信息安全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4737C++程序设计  00015英语(二)

07732普通物理学07028软件测试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080735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6541现代通信技术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23高等数学(工本) 

02358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015英语(二)

00420物理(工)

05691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  数控技术

080741  03709基本原理概论

05661机床数控原理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20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0015英语(二)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