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实验教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是中学生物主要的课程目标之一。而旧的实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二、《课程标准》的实验能力要求和内容
在《课程标准》能力要求中,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外,还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内涵: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课程标准》所列举的实验,既有基础性生物学实验,也有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实验;既有形态学观察实验,也有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也有探究性实验;既有定性实验,也有定量实验等等。广泛的内容及多样的形式有利于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使得实验能够顺利开展。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教师观念的改革
1.改革“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传统实验教学大多是教与学的机械叠加,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和合作,就应关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加强师生双方交流,注重师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改革“重结果轻过程”的观念。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困惑和失败,可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回报,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
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生物实验具有丰富的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育资源。探究性学习是指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学生将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更多的将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生物实验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必然会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办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论、分析,找出问题解决分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第二手资料,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或结论,并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国外的实践表明,以探究性学习取代其他学习方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树立充分认识和利用教育资源的意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最大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教学模式;研究
引言:
概念图多用节点表概念,连线表概念间关系,是一种组织、表述知识的工具,运用概念图能展现多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早形成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并被更多地使用到教学活动中。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非常多的教学策略与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概念图应用到高中国物理复习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结构,形成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尤其在复习课程中,教学使用概念图的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整合了新旧知识,对知识与概念形成了整体上的把握,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出问题,构建概念图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50个重要概念作为学生学习的要点和构建合理的生物学知识框架。在构建概念图时,要求一个“根”,因为分散,不断展开,然而,这个“根”,将问题较好地展开。按照这种方法,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展示了所有的知识,不断发散,通过概念图将知识点展现出来,虽然知识较多,但是有效利用了概念图,显得井井有条,繁杂中而不失去条理。
(二)发散思维,知识迁移促思考
头脑风暴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激活头脑中各种形式的图式。以上面的复习为例,学生在掌握单元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细化概念,利用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整理并构建概念图,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回顾与提炼中,实现了新旧知识间的整合。此外,当教师将所有概念列出后,学生非常着急想弄明白这些概念间体现了怎样的具体含义,所以,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随之而生,显著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当教师提出主题或者中心时,学生之间的思维常常因为不同的概念理解,然而,在探寻核心概念与各次级概念中形成许多绘制概念图的方案。由于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理解概念方式,其思考绘制的过程也并不相同,所以,学生的作品形式也并不一样,正好体现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形式促进了思考。
(三)乐学爱学,凸显实际运用
教师指引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并再次创作,逐步完善概念图,所以,学生也可以利用自行体验、评断对不同学习时期所绘画的概念图进行诊断,以此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而反应出自身概念上的转变,提升思维能力与反思能力,掌握了自我导向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升了对核心概念的把握与知识的应用。如,构建让学生完成第三单元的概念图,学生能较容易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暴饮暴食”、“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等。如,在整理人教版高中《生物》中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学使用概念图后,“移栽树木前要剪掉枝叶”、“大树底下好乘凉”等问题便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概念图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应用设计
当前,我国高中生物学科依然执行会考制度,所以,通常高二生物必修课业完成后,进入高三对于生物必修知识将面临系统复习的任务,教学使用概念图能为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此外,也有助于学生长久地记忆。
首先,教学将新的内容以系统概念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将概念图中的每个概念分别展开,如,生物复习中的“生物圈中的人”,包含了人的呼吸与周围的环境等,按照同样的道理,利用概念图将这些知识呈现出来,呼吸包含了两部分:肺通气与气体交换,将这些分散的概念与呼吸练习起来,便形成了具体的概念。
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而生物学重要概念不仅具有一般概念的重要作用,更是能展现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概念图是一种教学策略,能将命题中的逻辑性概念表达出来。概念图运用到组织教学中,把知识间的联系剖析的十分清晰,让学生明白了单元之间的关系;认识原有的错误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使知识结构更为简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为概念图的丰富教学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结语
从教学实践得出,将概念图运用到高中生物复习中,强化了知识的学习,促进了学生智力更好地发展,让他们通过回忆再现知识的学习,梳理并拓展了他们所学的知识,将头脑中的知识转变成有层次、有条理与有核心的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记忆的知识也更加牢固,同时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实际生活中将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相应在不久的将来,概念图在高中物理的运用将更加普及。建构主义理论在发展的同时,网络学习也得到了普及,对学生来说,概念图将成为学生自觉运用的一种复习策略与工具。
【参考文献】
[1]张新刚.基于概念图的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吴萌明.概念图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应用[D].河南大学,2014
[3]沈恒丽.概念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4]蔡文清.概念图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实验课;初中生物;课堂气氛
实验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新一轮课改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探究性实验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师生互动关系,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整个探究实验中要让学生亲自全面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提出问题,并且寻找问题的答案,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严谨科学态度、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人才。这是每位生物教师应该努力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经验,并有较深刻的体会。
一、对教材中同一个实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
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大都有实验方法步骤的提示或安排。事实上,教材中所提示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甚至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实验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实践摸索,总结出更合理、更新颖的实验方法。学生可以对教材上某些实验加以改进,进行探究性的实验活动。例如,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的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教材中利用了维生素C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越少。实验要求任选两种当地常吃的水果或新鲜蔬菜,将蔬菜或水果放到研钵体当中挤压出汁或用榨汁机榨出汁液。然后将两种新鲜的汁液分别倒入两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中,取两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同一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滴入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震荡边观察,直到高锰酸钾褪去颜色为止,并记录下汁液的滴数。照相同的方法,测试第二种汁液,并与第一种汁液的滴数进行比较。注意事项是:(1)应当使用同一滴管滴两种汁液;(2)使用该滴管滴第二种汁液前,要用清水将滴管洗净,并用吸水纸吸干滴管内外的水分。
实验前,笔者组织学生对该实验首先进行了分析,明确实验目的,准备材料用具,制订实验计划,实施实验。但是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1)用研钵或用榨汁机榨取汁液时都存在材料上的浪费,因为2毫升的汁液不宜使用太大的工具来榨取,同时生物实验室也很少配备像榨汁机这样不常使用的器具;(2)用滴管吸取汁液滴入小试管时,难以控制汁液滴数的大小和数量,对两种不同蔬菜或水果汁液的量进行比较,误差较大;(3)有的水果汁液本身就有很浓重的色彩,如,橘子的橘红色、番茄的鲜红色。学生就分辨不清试管里呈现的淡黄色或淡红色是没有褪尽的高锰酸钾颜色,还是水果本身的颜色。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了改进探究实验方法的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拘泥于教材安排的步骤,而是让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改进实验探究过程。学生想出了多种办法。其中,设计较好的一组是这样做的:(1)他们选择了当地人们最爱吃的尖辣椒和本地特产水果――苹果、梨。(2)榨汁时没有使用榨汁机,也没使用研钵,而是选用家庭平时用来压蒜泥的器具,把水果或蔬菜切成小块放在里面,用手轻压汁液就一滴滴压出来了,压制2~3毫升汁液干净利落,快捷方便,既节省了材料,又解决了实验室没有研钵或榨汁机的问题。(3)取两只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同浓度高锰酸钾2毫升。吸取第一种汁液滴入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中,边滴边振荡边观察,固定的滴数(5滴或其他数目滴数)。再用同样的方法向另一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滴第二种汁液,并且也滴同样的滴数,观察高锰酸钾褪色的反应,通过比较两个试管高锰酸钾的褪色反应程度就可以得出结论了。这样通过对材料用具及试验方法的改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要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宽探究实验的思路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等蔬菜的叶子上有深绿色的小虫子,菜叶被小虫子啃得“千疮百孔”,这些深绿色的小虫子就是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我们常会看到油菜、白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开花的时候,花丛中飞来飞去翅膀上带黑色花斑的白蝴蝶,这些花白蝴蝶就是菜青虫的成虫菜粉蝶。根据这一现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例如,菜青虫吃别的植物叶子么?菜青虫喜欢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行为吗?菜粉蝶为什么喜欢在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呢等等。然后各小组针对提出的不同问题作出假设,并制订自己的探究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模拟性实验的作用
模拟性实验是以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情况为基础创建的实验教学平台。模拟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提升初中生的生物学科涵养,把探究性学习融入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初中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相较于实际演示实验,模拟性实验能节省生物材料和费用,操作也比较简单。通过模拟性实验,学生能更为直观地了解一些抽象的生物现象,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单到困难、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有效掌握实际的实验原理。模拟性实验有助于初中学生很快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满足新课改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标准。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模拟性实验的应用分析
1.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重现生物实验教学场景
模拟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重现虚拟的实验教学场景,如观察人体基因突变、试管婴儿、细胞破裂、人体构造、蝴蝶翅膀扇动频率等。这些生物现象都是十分抽象的,通过模拟性实验教学,能打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直观地理解生物习性、结构特征、生存环境等,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到“人的个体发育”内容时,人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抽象的过程,每个生长发育阶段又会涉及各种各样繁杂的影响因素和事物,如果仅凭教师的言语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力,是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性实验,模拟出人的生长发育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自己从出生到现今各个时期的照片,并制作“我的成长过程”展板,并让学生自己翻阅书籍或是在网上查阅青春期发育特点、卫生保健等相关资料,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和仔细体会。然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我的成长过程”展板和观察的人各个成长时期的图片相互交流讨论,最后再鼓励学生勇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人生长发育的模拟性实验,在实验演示过程中,一边给学生讲解,一边要求学生对比自身的成长过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还能让学生产生“心理期待”,自发地去探究和学习,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2.利用实体化实验模型,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
利用实体化实验模型展开模拟性实验教学,积极改进教材里的探究性实验,一来可以有效节省实验成本,二来能帮助初中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感受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生物概念及现象,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如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尿液的形成”的教学。尿液的形成涉及滤过作用与重吸作用,这两个概念都比较抽象,要让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设计模拟性实验: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适量芝麻、绿豆、沙粒、黄豆等材料,教学生用淘米篮子筛除材料里的沙粒,让学生亲身感受“滤过”过程。在用淘米篮子筛除沙粒时粒径较小的芝麻也会被一同筛除,换言之,过滤出的物质除了有沙粒外还有芝麻,而芝麻是有用的材料,因此需要重新“捡回”,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体会“重新吸收”作用的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对尿液形成也就具备一定的认知了。接着,教师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给学生展示动态化的泌尿系统结构图和肾脏结构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动手操作的模拟滤过作用和重吸作用小实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尿液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实验教学有很多大家认可的优点,它能培养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科学观;也能养成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批判性继承的科学作风等等。因此之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不断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物理学科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提高其有效性。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
实验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讲,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为物理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物理教师如何针对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物理实验探究,使学生能够规范、正确的进行亲身操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获取感性材料,明确科学道理。要是学生真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需要经过建立、完善、深化和巩固等过程。提供感性材料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首先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一般来源于生活环境,更多的则是来源于实验所提供的物理事实。而提供感性材料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通过实验,尤其是建立实验过程中,实验要取决定性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为建立概念提供可信的感性材料和清晰的观念。
(2)协调知识上的飞跃,促进思维发展。由感性材料转化为概念和规律,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完成认识上的飞跃的,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抓住实验教学中几个主要环节的不同优势侧重发展相关的思维能力。第一:在介绍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方法手段时,借助形象思维逐步形成完整的实验设计构思;第二: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通过实验数据处理,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判断推理能力;第四: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3)树立辩证观点,领会科学思想方法。由于在物理实验中富含唯物辩证法的客观事实,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在实验教学中应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是阐述试验中包含的辩证关;二是用辩证观点指导实验活动。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的基础,物理实验中的许多现象,如凸透镜成像,光电效应等都深刻地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三大定律,向学生阐明试验中包含的辩证因素,可促使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学以致用”,物理实验不仅能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有效性的具体方法
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1)积极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教学实践经验表明,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观念,影响着实验教学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积极的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积极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有利于物理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重视物理实验。其次,积极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也有利于学校管理人员增加对物理实验环节的投资,对实验资源进行一定的优化,将实验教学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在学校现有的实验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物理实验活动,不断的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利用丰富的感性材料,以自身的感知对物理知识进行强化,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理性认识.物理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并观察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表现,有利于其根据学生的思想来启发学生,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物理教师应重视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认识或者实验条件不足等原因,存在教师"轻实验、重经验、讲实验,学生轻实验、背实验、在试卷上做实验的普遍现象,而并没有让学生在实验室真正的动手实践,这导致学生面对实验题无从下手或者是出现丢三落四的普遍现象,更重要的是学生并没有提高自己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教师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将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他人的经验,探讨一下如何让生物实验教学真实起来,真正地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实践教学,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
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重新重视实验教学。要认识到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绝对不能仅仅通过讲述理论和口述实验,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从而达到实验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科学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学生实验的关系,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我们教师重视生物实验,对每一堂实验课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样学生才能重视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认真积极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二、转变实验教学思路,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但是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把自己当作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树立起自信、主动积极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合理的探索方案,积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探究生物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科学探索中科学家严谨求实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创新才有源可循。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主动去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打开学生新思路的钥匙,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索的问题,放手让他们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现象记录、分析结果,最终自己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最主要的是能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收获自己完成实验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大大增强了他们对自己动手实践的信心。
四、开发实验教学资源,力求创新。
首先,针对教材内容补充实验。现行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由于没有适当的实验而使学生的学习感到困难。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可降低难度,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理解。
其次,实现实验材料多样化,力求创新。同一个实验,各实验小组可以准备不同的实验材料。比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所选的实验材料是菠菜,我们可以准备菠菜、萝卜叶等。在启发动员学生选取多种实验材料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面对不同实验材料出现的实验结果时,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与归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离他们并不遥远,自己也会做科学。
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我们教师应创造条件,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首先,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实验室,加快生物实验软件和实验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生物实验教学情景,模拟那些复杂或不安全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其次,根据实验项目进行整合。生物实验有的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主、有的以验证结论为主、有的以测量为主、有的以理解生物概念和实验原理及实验仪器使用为主,对于偏重观察、数据收集处理和生物概念、原理理解的实验,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学习资源和信息交流平台。
1.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程,都是以实验为依据的基础学科,今年生物学课程已纳入中考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了生物学的档次,将会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在教学上应加强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教学,使抽象理论变为直观现象,不但能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记忆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比较落后,因此,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是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对这一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认识不够,从而忽略了演示实验的优越性。教师只在黑板上做实验,课后要求学生背实验,报告册上填写实验。
2.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艺术性。
2.1验证式实验——先授课后实验,例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材中在讲叙茎的辅导作用时,取两枝生长健壮的植物枝条,把它们插入盛有红色墨水的杯中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可以看到叶脉变红了,说明茎(此处指的是枝条),具有输导水分以及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作用。
2.2同步式实验——边授课边实验,在“显微镜构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显微镜实验,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上而下或分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直观,形象和深刻地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和作用。
2.3探索式实验——先实验后讲授。例如:探究“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在实验中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实验,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通过这些直观现象极为容易掌握,教师再加以讲解,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
3.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3.2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生物学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正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式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生物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部分教师仍然对开放式实验教学存在观念上的误区,忽视其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体现民主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孟德尔著名的“豌豆实验”为例,众所周知,孟德尔豌豆实验最开始的目的只是选育优良品种,并不是探索遗传规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开始过渡到对于遗传规律的研究.从生物的整体形式和行为中很难发现遗传规律,从个别性状中却很容易观察,孟德尔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的实验从1856年开始到1864年总共进行了八年,期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但他知道他的研究将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最终,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揭开了遗传学的新篇章,也让我们明白了正确的实验对于生物学习的意义.高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教材涉及的很多概念都比较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教师不应一味追求教学的最终结果,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开放实验室,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使学生体验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二、丰富形式,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学习的形式,通过合作学习的开展,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完成.高中生物的实验内容中不乏一些难度较大,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探究.一个完整的开放式实验探究过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增加学生之间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快速进入生物学习状态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课堂任务,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格爱好、知识量、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优势互补,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发展.例如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实验中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行操作,第一步是培养酵母菌,其次要进行计数,第三步需要推导计算,最后学生根据一周的统计,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进而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观察和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三、合理评价,完善开放式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孕育于大自然的一门科学,室内试验是有很大局限性的,课外实验在生物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一个有效平台。课外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教科书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课外实验得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室外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可以通过室外实验学到很多在课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培养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
2.注意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趣味性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展开学习过程并将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初中生物课堂应该挑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是贴近生活的,是贴近学生经历的,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趣味性,将这些知识搬到课堂实验上,就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弥补了课本枯燥无味的缺陷。对于生活常见的东西,很多学生并不是很明白很了解,仅仅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知识提取出来,与充满趣味性是实验相结合,这能够极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渴望,在实验的过程中必定会全神贯注,细心研读,仔细听讲,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3.实验教学过程以问题为驱动
初中生物的实验课堂,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老师需要适时地提出问题才能激起学生解答问题的兴趣和挑战欲,初中生物课堂实验教学应该以问题为驱动,在实验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注意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地设计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只有会提问题的学生才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是一门艺术,合理地提出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提问问题要注意技巧性,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而且问题的提问要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接受水平,合乎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很难的问题,更要注意提问的方法,既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要注意将难的问题分解开来,一步步攻克。此外,老师提问的时候要结合章节要点和教学目标,从生活发现问题,表述要清晰、明确,并且要注意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长久发展下去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整体把握
生物学有很多固定的概念,只有理解了这些概念才能对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有所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尺高楼始于垒土,只有打好基础,夯实根基,才能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才能够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对很多基础的知识都没有很好的把握,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目标和目的。因此,实验之前,学生应该对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甚至熟记于胸,才不会对实验流程感到陌生,反感甚至抗拒。
5.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
新型教学倡导探究性、主动性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生物技能,养成缜密的科学思维。这些技能包括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具有严密的观察能力才能够观察到生物体或生物实验中细微的不同,娴熟的动手能力才能够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而操作能力才能够使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手段恰当合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生物素养。
6.选用教学媒体参与实验过程
生物实验过程中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是不容易观察到的,老师可以适当选用教学媒体直观地反映问题,可以让学生容易接受,可以让复杂的东西变简单,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在实验的过程中才会对一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更为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