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形式还局限在功能制护理和所谓的整体护理。临床护士虽然有中专、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但护士不能分层次使用,导致护理停留在满足患者最基本的治疗需求上。同时随着护理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的介入,高学历护士与低学历护士干同样的工作,高学历护士感到学习无用论,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导致高学历护理人员的流失,护理质量的下滑,护理学科止步不前。因此,护理培养目标应符合时展的需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护士的分层次培养和使用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包括职业行为和道德行为改变,基于其态度(包括信念)的改变,而态度的改变,基于人的观念、价值观的改变[1]。2010年卫生部颁布的《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创建优质示范工程》的护理文件,各个医院、科室的领导者纷纷响应号召,积极行动起来,但从临床上看,广大一线护理工作者存在很多不理解,认为护士的地位越来越低,越来越被别人看不起,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建议目前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从学校做起,将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护士角色定位培养,中专护士主要从事于基础护理工作,本科护士主要从事于临床治疗、观察、抢救、护理记录等,专科护士介于中专和本科之间,硕士生、博士生护士主要从事科研、教学等工作。在校学习期间明确个人今后工作的方向,学习细化、有侧重点。这样才能使护士人尽其才,术业有专攻,才能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学校护理教材应把人文关怀教育放在第一位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职业生活的特殊性,都需要护士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护士培养基地的护理院校,应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事业心、高尚的人格情操等[2]。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者。把人文关怀教育放在第一位,对中专、专科护生主要体现在基础护理、基本技能、基本观察患者的基础上的教育。同时加强他们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本科生应该改变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大量的高学历护士进入临床,成为一线工作的生力军。本科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具备初步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外,应更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充实护理实践场所,为护理对象提供到位的一线服务[3]。
3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转变
临床护士应该细化,有基础护理护士、治疗护士、健康教育护士、心理咨询护士、科研护士等,与国际接轨。临床护士带教也应体现层次性,而不是笼统带教。中专、专科护生临床实习中,要侧重于基础护理的教育,由专门的基础护理专家带教。而不是所有护生一样,只教护生每天完成一些治疗性的操作。造成每位护生将来都是输液的专家、治疗的能手,而基础护理漠视不管。长此下去,基础护理工作将永远得不到改善,老百姓得不到实惠,以致国外护理专家感慨中国只有治疗护士而无基础护理护士[4]。这需要国家的重视,医院领导的重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总书记讲过,要优先发展教育和增加教育投入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周济部长曾讲过,教育的核心是质量,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医学教育有其明显的自身规律性,必须尊重它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社区护理发展 社区护理教育 卫生服务人员
一、国内外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一)美国社区护理。美国社区护理开展时间较长,体系相当完善。上世纪60年代初就通过了联邦政府医疗资助项目,将家庭健康护理扩展到花费较少的医院外社区健康护理。20世纪80年代末又提出了把全国的卫生工作重点转向初级保健。美国社区护理机构是一个独立的医疗单位,护士占80%以上。社区健康护士一般由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临床经验丰富的注册护士承担,要求至少有3年~5年临床经验,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及合作和管理能力。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完善,许多社区护士涉及和参与二、三级医疗保健,社区护士逐渐趋向于具有硕士学位者,2000年在社区护士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达11.6%,远远高于医院护士7.6%的比例,又通过专科护理专家(Nursing Specialist)制度,使社区护士具备较高的行政管理能力,并与医生合作,管理和实施各项工作。美国护士协会(ANA)1986年制定社区护理活动基准为:理论、资料收集、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质量保证及专业人员的开发、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研究等,共9个领域。
(二)英国社区护理。英国是现代护理开创者南丁格尔的故乡,也是社区服务的发源地。目前,英联邦卫生保健系统大致由“家庭-初级保健-院外治疗-院内治疗”组成,而初级卫生保健是构成整个卫生服务及社区服务系统的重要部分。80年代以来,英联邦广泛实施了3种社区服务,即教区护理、保健访视和学校护理。教区护理是英联邦社区护理中最重要的服务形式。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家庭护理、术后护理、病人出院护理、保健中心护理及社区护理等;健康访视的主要护理任务是疾病访视、婴幼儿及老年人巡视、预防和健康教育;学校护理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选择和实施对学生的筛检,二是对学生的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英国的社区服务工作主要由社区护士来完成,社区护士的培养比医院护士要求更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1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以适应社区保健工作的需要。
(三)韩国社区护理。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事业,并迅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70年代末试行了医疗保险政策,不仅解决了大量社区贫困居民的医疗费用问题,也使护士真正作为独立的角色,与医生、卫生技师一起作为保健管理者,担当起了初级保健医疗的任务。分布在社区各个部门工作的社区护士可分为精神保健看护师、保健看护师、家庭看护师、助产士、保健诊疗员、产业看护师、母子(妇幼)保健人员等,约占韩国护士的20%。韩国的社区护士必须毕业于看护大学并在临床上积累一定经验,在国家指定的专门机构经6个月至1年的专门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可获得国家认可的资格。社区护士的主要任务有直接护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环境的监督和指导、实习指导、转诊和行政业务等。
(四)我国社区护理。我国社区护士的角色仍以二级预防的角色为主,与国外社区护士的角色和职能相比较局限,其主要原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工作的社区护士人数少,负担过重;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社区护理工作的相关政策不够健全等。此外,社区护理学的专业定位不明确,服务内涵和模式与社区卫生服务定位不一致,系统性的社区护理学研究相对滞后等因素均是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各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对我国社区护理专业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项目多样化,各课程间合理衔接,突出社区护理专业特色。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大环境,开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社区护理发展需要的社区护理专业学士课程、研究生课程,针对不同学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具体的培养方案。此外,为了避免科目重复,可以将课程分等,各级课程均包括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不同学历层次,规定不同的选择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在不同等级课程的学习中尽可能避免科目重复,并兼顾自身的专业兴趣。
(二)社区护理除了面向社区、家庭与个人,还可进一步丰富专业学习方向。正如美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方向主要分为临床型和科研型,前者以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为目标而后者主要培养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研究人员,社区护理研究生课程也可分为两个方向:即社区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者或护理管理者,前者侧重于社区评估、计划、评价、政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并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学习病例管理、学校护理、职业卫生护理、家庭护理、公共卫生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学习障碍者护理等内容;而后者则侧重于教育及管理方面。
(三)教学内容以人和健康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社区护理专业课程应结合社区实际,以某一特定人群服务或某一临床问题为切入点将此项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组织在一起,综合讲授基础科学与临床科学,使两者有机联系。如迈尼多巴大学开设的“初级保健技能与社区保健”专业,其核心课程之一为“初级保健技能―临床干预”。该课程学习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慢性健康问题,涉及领域包括:病理学、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特异性诊断、管理计划、转诊与随访策略、手术、生殖健康、儿童及成人急救。
此外,加强社区护理教学基地建设,使早期接触社区,加大实践比例增强学生实践技能,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社区实践中,还应加强师资培养,带教老师不仅要临床经验丰富,而且需具备教育技能;教学中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与评价方法,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洪.美国社区健康护理见闻[J].中华护理杂志,2001.
[2]刘虹,王云翠.国外社区护理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启迪[J].中医教育,2003.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80-01
1 国内外医学护理的现状
我国卫生部颁布《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就专业化护理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根据现有临床护理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培养临床方向专业护理人员”。20世纪后期,美国在护理行业上的快速发展对其提高本国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其他国家在培养专业化护士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我国的医学护理实践仍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护理病人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功能护理,着重对病人进行功能性恢复和治疗;护理教育方面则偏重于基本护理技能,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设置的课程较少,缺乏必要的先进护理理念;同时在病房硬件设施条件上未能达到系统化的护理水平;这些问题使我国护理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了一定的差距。
2 我国护理行业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意义
专业化护理的核心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在身心、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需要,通过制定因人而异的具体护理方案,来进行身心的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这也是专业化护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已按照系统化的护理模式进行专业化护理并实践了20多年,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教学医院和部队医院也正按照这一新模式来进行护理工作和教学内容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学科的交互穿叉,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与新环境相配套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专业化的护理模式,并逐步推行,早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痛苦,使之早日康复。
3 我国医学护理的发展方向
3.1 根据需要设立发展专业化护士角色。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数的增长,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行业将必然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所以专业化护士的培养和发展应符合实际的临床需要。举例来说,自2000年邵逸夫医院按照美国的先进医疗体系,率先设立了专业化糖尿病护士、特色WOC护士以及静脉管理护士,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水平、降低护理缺陷的出现次数,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医疗纠纷大大降低,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护理专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通常,一个护士的成长期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即新手、初级护士、称职护士、熟练护士和专家型护士。所以护士需要进行终身学习,来不断适应新变化,学习新的技术、调整自己的思维观念并付诸实践。
3.2 通过循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服务目标就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利益。在美国通过立法明确要求了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要选用最佳的方案来使患者获得最好的照顾。因此,护理人员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就需要保证其护理实践是以研究为基础,即实施循证护理(EBN)。EBN是指一种科学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法,通过加大采样样本基数来进行随机试验,其本质是让护理人员积极倡导和构建依据实证来开展工作的职业素养。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普及和应用,发扬了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实验的务实精神,也体现了现代医学对病人价值观的重视。
3.3 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医学交流平台去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医疗理念和护理方法。作为护理人员则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懂得如何上网,利用网络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护理资料。与此同时,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信息时必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准确性。一般由政府或者学术组织通过网络的内容可信度较高。相反,个体或者商业性组织中未经审查却的信息不一定正确。②新颖性。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不能使拿来主义,要选择最近几年的新观点、理念来进行研究学习。③信息所覆盖得范围。要了解网络服务的对象和目的,如是为学生、病人或专业人员,其报道的深度可随着服务对象不同而有深浅。
3.4 加强护理行业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机制。美国各领域的护理专家在构建其先进医疗服务体系方面起到了强大的管理和领导作用。他们通过制定护理法规,在护理教育、培训和临床实践上进行严格的监管,使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得到了有力保障。然而在我国护理行业仍只是一个医疗的分支,未能形成独立且专业化管理体系,同时还匮乏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护理队伍。邵逸夫医院通过学习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通过实践最终得到了令患者满意的良好效果,这一举措推动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3.5 心身护理是医学护理发展的新趋势。护理学的定义指: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们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所作出的专业反应。这一定义明确表达了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单纯的疾病,而是人这一整体,即护理是为了人们健康的服务。护士的基本职责就是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对患者的疾病变化进行观察,而且要对他们的言行和心理活动进行关注,要做到有针对性、平等性、预见性,用科学的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顾虑。护理人员要不断通过自己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对患者起到良性刺激从而扭转病人的不良行为和心理状态,使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企业;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48
1传统企业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不相匹配
在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占主要成分,即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主要致力于从人力资源体系的角度对企业人才进行规划与建设,将建设思路和主要精力都集中于如何更细化和量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如:标准化岗位职责、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创新培训机制、根据部门需求制定招聘策略等。但对于如何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理念、核心竞争力及企业价值观等的要求,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管理机制和管理目标等,却缺乏相应的意识和管理方法,进而使得企业的人才建设停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初级层面,无法完成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人才支撑目标。
1.2人才评价与储备理念不够完善
传统的人才评价与人才储备理念主要集中于相应的专业素质匹配相应的岗位需求,如: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人才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岗位,相关技术人才从事相关技术岗位,市场营销人才从事市场营销岗位等。这种固定的人才评价与人才储备理念导致人力资源从业者很少来自于企业的业务骨干,而人力资源管理者更不会对企业的竞争战略、成功关键要素和企业业务模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在企业人才建设方面很少能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从企业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等方面来建设员工队伍,完善管理体系等,从而使得人才建设很难按照企业业务竞争和职能强化要求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队伍及管理体系。
2规划企业转型发展人力资源建设的前期条件
2.1系统透彻地解读企业战略
系统透彻地解读企业战略,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理解并分析透企业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竞争定位和战略组合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融入到人才建设之中,而不仅仅从微观的人力资源角度制定平衡计分卡、KPI考核指标等人事相关工作。对企业经营理念、战略方针、市场定位、业务模式、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员工队伍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价值主张等做充分的了解,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运筹学等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管理工具,并具备多年的实践经验,及了解企业内部运作的基础上,才能透彻地解读企业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人才梯队,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符合条件的人才队伍。
2.2深入了解员工工作行为
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能按照企业战略要求、文化要求和组织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协同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理解透彻解读企业战略的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对员工行为提出了哪些转变要求,一方面要了解其对企业各级骨干员工、党员干部、管理者的行为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新生代员工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及行为适应情况等。因此,深入了解员工工作行为,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具备了解企业“行为战略”的能力,并据此建立行为协同的人力资源规划。
2.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战略
建立企业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战略是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建立该战略时,大多数企业往往采取借鉴或模仿一些标杆企业的成功做法,但这种做法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常常造成“水土不服”的现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建立人力资源战略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企业决策者的意识,并具有对该项工作流程具备清晰思路的能力。紧紧围绕企业的客观实际和资源优势、市场情况、业务模式等,进行人才的引进、培训和激励等一系列战略安排,确保人才队伍能有效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的实施。
3企业转型发展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具体措施
3.1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
引进企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才能确保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注入合适的新鲜血液。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行情、业务模式、价值理念、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当前的队伍能力等,对现行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对同行相关企业和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切实掌握人才引进的基础条件。进而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不拘泥于某几种人才引进渠道,比如:网络招聘、新媒体招聘、人才推荐、猎头推荐等渠道。大力开展优秀人才“绿色引进通道”,同时人力资源负责人可以不断拓展知识面、信息面,掌握优秀人才、特殊人才信息,通过各种方法吸引优秀人才、特殊人才的加入。并不断在企业内部创造富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政策,为创新引才、聚才打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3.2加强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除了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外,企业还需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才能让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充满生机。培养内部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紧密联系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选拔出素质好、能力强、作风廉、德才兼备的骨干员工。根据企业转型发展要求,培养这些骨干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例如:积极派遣骨干员工进入工程部挂职锻炼,培养其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综合能力;派遣骨干技术人员进驻工程项目组担任设计代表,培养其工程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及相应的管理能力、并不断增强其规范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和提高其服务水平等。为新时期的企业转型发展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3.3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储备机制
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人才评价机制不应局限于从人力资源角度出发,应结合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市场定位等全方面进行人才评价、最大化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Auglaize Provico公司的CEO哈蒙德说:“如果你真的想要变得卓越,就必须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引进人才大多数并不完全了解自已存在何种优势,具备何种惊人潜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人才开发工具和人才评价工具,帮助企业员工充分认识自己性格优势及业务优势,结合员工个人意愿为其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发展之路。完善人才储备制度,结合人才评价体系,提前为企业转型发展储备所需人才。
4结束语
[JP3]综上所述,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培养等是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条件之一。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才建设制度、人才引进制度以及员工的工作情况等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转变人才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站在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等角度,科学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完善人才建设制度,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宏.谋划“十二五”研究制定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规划[J].安徽科技,2010,(11).
[2]史源.国有企业转型中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J].经营者,2016,(07):140.
[3]黄小勇,黄希红.电信企业转型中的组织与人力资源机制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08,(05):119121.
[4]李思思.论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5,(11):48.
关键词 护理 男性 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需求的增加及护理专业的发展,男性从事护理专业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院开始培养、接受并使用男护士。因此,应该鼓励和培养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护理队伍中来。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和工作态度,而且对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有重大影响。因此,护理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
本研究采用访谈的方式,对某医学院校2005―2009级护理学本科男生10名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包括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访谈本着自愿原则,访谈前让男生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访谈时间每人半小时,访谈过程中充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护理专业男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
通过访谈,对护理专业男生择业动机、职业价值观现状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逐步分析、整理和归类,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护理专业男生在择业时的盲目性、随机性、从众性倾向明显。参加访谈的10名护理专业男生入学时均非第一志愿,其中1名为第二志愿,其余均为服从分配或调剂,学生不清楚或不了解护理专业的性质。其中8名学生选择专业时参考家长或亲属朋友的意见,认为护理工作稳定,以后可以保障基本的经济来源,从而接受护理专业。由此可见,护理专业男生的择业动机非个人理想和个人兴趣的选择,而是迫于其他压力,对护理工作缺乏激情和投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2)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多样性。护理专业学生处于发展的不稳定状态,他们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生涯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受访的护理专业男生表示在学习护理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虽然他们大多肯定护理专业的职业价值,但是他们表示护理职业不是自己理想中的职业目标,仅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跳板,即使将来干得不错也不会长期从事。
(3)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众所周知,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上都要承担事业、家庭的重任。婚姻、养家、购房等问题就成为许多男生择业时必须面对的难题。访谈显示,护理专业男生大多缺乏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就业缺乏一致性,大多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短期行为想法。这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兼顾经济收入为标志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价值观取向消极,处于一种发展的不稳定状态。
2培养护理专业男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对策
针对护理专业男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家庭、医院都要共同努力,帮助护理专业男生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和加强他们对护理职业的认同。
(1)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护理专业男生正确、积极的专业价值观。学校教师要加强多学生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要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的学科水平和社会地位。应充分认识护理专业男生在专业思想问题上的特殊性及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理解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表达专业态度的权力。通过人生观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综合作用激发学生的专业感情和共鸣,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专业价值观,热爱护理专业,立志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2)学校还要加强对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有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他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就业优势。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今后就业打下基础。
(3)医院要重视护理专业男生的临床实习,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强化他们对护士职业的角色认同。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获得社会所期望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重要社会化过程。因此,营造良好的有利于男生成长的工作环境,对稳定男生专业思想,吸引大部分学生安于所学的专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具有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医院临床上对男护士的需求及国内外男护士的执业情况、工作心态及各种成就,使他们看到护理工作的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而激发他们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提高从事护理职业的稳定性。
总之,护理专业会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合理,并且必将对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护理专业男生积极、正向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过程,既需要男生自身能够勇敢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又需要学校、医院和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参考文献
[l] 孙静,张新宇.护理本科男生职业价值观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0(2).
全球化的发展,让英语口语得到了人们足够的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已经能成为了人们学习的重点,尤其是在中职涉外护理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对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来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将中职涉外教育与英语口语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让中职涉外护理可以发展的更好。
1 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英语口语的基本功不扎实
在进行英语口语的教学中,英语口语是教学的重点,要想将英语口语学习好,就要将英语的基本功练习的更加扎实,但是我国英语口语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基本功不扎实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英语的语音不正确,语音和语调是学习的重点,据统计,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35%的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会存在语音和语调的问题;其次,对英语背景知识缺乏了解,英语口语有两种发音方式,一种是英式英语,另一种是美式英语,有很多的新生会混淆两种口语,其中有70%的新生会将两种发音的方式混淆,还会有95%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使用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缺乏认识;最后,就是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词汇,但是对于词汇的用法经常会出现错误,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将这些词汇翻译成母语来记忆,对英语语法没有活学活用。
1.2 英语口语表达上的心里障碍
首先,新生在英语口语的表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哑巴英语,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会出现哑巴英语,主要是在初中阶段没有开设口语课程或者是开设可口语课程,但是没有进行实际上的口语训练,口语的学习仅仅是理论上的;其次,在课外口语的学习中,有些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会有着严重的心里上的问题,由于紧张、担心错误等原因,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就不敢开口使用英语口语来表达。
1.3 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涉外护理专业口语的语言环境对口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校教学中,很少使用英语口语,就导致了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口语的学习中缺乏锻炼的机会,没有将学习的英语口语知识及时与同学进行交流,就导致了英语口语的学习效率不高;我国英语教学的听说环境较差,英语教学设备较为落后,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对英语口语的教学有着影响,导致了英语口语教学的停滞不前。
2 中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2.1 语音对比法
中职涉外护理专业对英语口语的教学有着严格的要求,语音对比法是涉外护理专业的学习中可以考虑的一个学习的方向,语音对比法就是教师要在口形、发生部位和舌位的发音进行仔细的领读,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清晰的听到教师的发音,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将教师的发音弄清,如果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对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口语及时的更正,不让错误的发音影响着后续英语的学习,这就是语音对比法。
语音对比法的学习方法是比较广泛的,也可以使用英汉语音对比法来学习英语口语,例如在学习b、p、m等这些汉语的时候,将拼音的韵母去掉的语音与英语中的辅音的读法是相似的,例如[b]、[p]、[m]等这些辅音,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借助于已有的汉语拼音知识去学习相关的英语语音。然而,汉语拼音中没有唇齿音和舌齿音,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常用[w]、[s]、[z]代替,将very发成[weri],think发成[sink],this发成[zis],那么教师就应反复讲解不同之处,提醒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此引起注意。
2.2 模仿朗读训练
模仿朗读是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训练很少的一个项目,很多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刚进入涉外护理班时甚至不敢开口朗读。因此,模仿朗读的训练一要持之以恒,二要注意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早自习的时候专门进行模仿训练,可以使用放磁带的方式来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模仿,可以是英语课程,教师要在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模仿的时候,观察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是否出现了问题,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的进行纠正,200字左右的文章配有发音磁带的教材比较适合模仿朗读。
2.3 创设情境,用英语对话
2.3.1 情景对话
在这种训练中,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想象自己处在不同的场景中,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交谈。比如训练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如何使用英语,我们可以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先看范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类似的对话,再进行练习。当然在教授每一个情境时,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习俗,以及对话过程中所设计到的单词、句型。
2.3.2 问答式对话
我们可以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一个扮演考官,另一个扮演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然后再轮换。教师可以提前给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布置问题,比如再说到有关books时的话题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like reading? How often do you read books? What kind of books do you like to read ? Who is your favourite writer?……在设置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可能用到的词语。在开始阶段,为了避免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答偏,教师可以给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理清思路,甚至告诉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用什么样的句式去回答。每组问题布置下去就一定要检查,两个人一组进行考试。在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话中要要求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尽量自然。
2.3.3 口头作文
可以给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一个卡片,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根据提示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开始训练阶段,我们可以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前准备,告诉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回答的思路,然后写出答案,教师进行修改,最后检查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否能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出来。等训练一个阶段后,让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用口头作文的形式即兴练习。
3 结论
对于中职涉外护理专业来说,教师要注意英语口语教学的系统性、趣味性、多样性和时效性,不断改进放教学方法,激发中职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英语的实际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人才供求 转型 中职护理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05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a certain development, the delivery of a large number of qualified personnel can be competent for the job. But with the expanding of nursing education enrollment,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nursing staff culture level and actually influence the changes of nursing staff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that is, junior college and above education degree is nursing posts mainly absorb the crowd, 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 to want to enter nursing posts hav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is kind of situation, macro-control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djust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rientation.
Key words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transform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在我国,教育的各个层次,无论是中职、专科,还是本科、研究生等均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这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决定的,而高校扩招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在认识各层次护理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站在人才供求的角度来重新对其定位。有的学者建议本科学历是护理或相关专业的主要岗位要求,取消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此类专业,经过过渡期之后,将护理专业剔除出专业目录当中;有的学者认为护理教育应该以高职高专为主,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已经远远供广大求,因此缩减中职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是必要的。实际上,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为此,本文主要从人才供求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中职护理教育,为其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状况
从2003年到2010年,中职护理专业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设置点数量上的变化,1172上升至1289;毕业生从11.3万人增加到了28.2万人,增加约1.5倍;招生人数从15.9万人增加到39.6万人,同样增加约1.5倍,见表1。在中职医药卫生类招生总数当中,中职护理专业招生数的比例从27.2%(2003年)上升到41.5%(2010年);在中职总招生数当中,中职护理专业的招生数从3.7%(2003年)上升到5.6%(2010年)。由此可见,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在这8年当中发展比较迅猛。
表1 2003年-2010年中职护理专业招生情况
2 我国护理人员供求变动形势分析
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和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表2。
首先,1990年的时候,我国有120万人的护理人员,其中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为26.8%;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为71.1%;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为2.2%。由此可见,当时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其文化程度多数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当时我国有较大的护理人员需求量,但是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却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中职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这个情况下就比较吃香,就业形势良好。
其次,在2000年的时候,我国有166.8万人的护理人员,其中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有所下降,占比仅为13.0%;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没有变化,仍是71.0%;大专以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有所上升,达到16.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2年,基本上等同于高中文化程度。由此可见,在2000年以后,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成为了入职护理岗位的门槛。
最后,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有233.7万人的护理人员,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大幅下降,约为32.0%,相较于10年之前,2010年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不足一半;大专以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大幅度上升,达到57.0%,相较于10年之前,2010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比高达2倍多;提升了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13.9年,这处于大学二年级的水平范围内。
我国对护理人员的文化层次提高要求正是基于人才市场的需求,根据现阶段人才市场供给关系,我国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普通本科护理专业和专科护理专业,在2000年的时候,其招生人数只有2.0万人,但是到2010年的时候却高20.8万人,2010年的招生人数是2000年招生人数的9倍,见图1。
3 人才供求新形势下的我国中职护理教育转型发展对策
3.1 加大中职护理教育招生规模的宏观调控
在全国范围内,降低中职护理专业的招生人数是非常必要的,就特定地区而言,应该对本地区现有的护理人员进行充分、全面的考量,尤其是他们的队伍总量、知识结构、文化程度以及外来专业人才流入等等,为确定本地区中职护理教育未来发展规模提供数据支持。在最近的10年当中,在不考虑退休和减员的因素,我国护理岗位新增人员大多数情况下是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但是2010年中高职护理专业依然没有降低其招生比重,甚至高达46%。因此,站在全国的角度出发,降低中职护理专业招生力度至关重要,如果该地区有充足的外来护理专业毕业生流入或者护理人员的文化程度总体较高的话,非以护理专业见长的中职院校应该停止该专业的招生;如果该地区没有充足的人才流入并且本地区的护理人员文化水平程度较低的话,那么其中职院校护理专业可以逐渐减少其招生比例。例如上海市,在2010年其大专以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护理人员占比为61%,人均受教育年限13.9年,其文化水平与大学二年级水平相当,见表3。
3.2 鼓励现有开设护理专业的中职院校就近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
开设护理专业的中职院校就近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模式应该鼓励和提倡,这种模式既可以将高文化层次的护理专业人才向当地输送,对低文化层次护理人员的供给大大降低了,同时也就避免了后续的就业以及再教育的问。另外,这有利于降低由于缩减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招生规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重新安置师资力量、资源废弃等等。
3.3 调整课程设置,扩宽就业面,增加就业竞争力
如果该院校的中职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问题,那么可以通过毕业生岗位特色强化、课程设置的改变等方式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例如,可以将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加入到中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当中,如针对幼儿园培养优秀的保育人员等;强化优势与特色要建立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之上,如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当地发展特色来强化涉外护理课程、母婴护理课程、口腔护理课程、社区护理课程、急救护理课程、康复护理课程、儿童护理课程、老年护理课程等等。
3.4 积极认识人才供求新形势对中职护理教育转型发展带来的挑战
对中职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调控力度应该引起中职院校领导、教育分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在中职护理教育转型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的重任,尤其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帮助学生科学认识中职护理教育的定位等;同时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也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例如,不断强化自己服务基层的意识,调整职业期望。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扩宽知识体系,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求职竞争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素质和技能的合格护理人员,不仅可以其就业不成问题,而且还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人民。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职护理教育的转型发展实际上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对人才的利用率。当然,长时间的教育体制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这需要相关教育部门、中职护理专业院校以及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本文所论述的人才供求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转型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海水.人才供求新形势下我国中职护理教育发展转型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4):351-353,354.
[2] 王雅倩.浅谈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华章,2014(24):235-235.
[3] 方玲妍.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西部素质教育,2015(6):55-55,56.
[4] 符秀华,苏传怀.适应时代要求的中职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分析[J].中等职业教育,2008(27):7-8.
[5] 王毯,杨建宝,傅红琼等.我国中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文献研究分析[J].农垦医学,2015.37(3):254-257.
[6] 周英,陈沁.广东省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华护理教育,2011.8(7):325-326.
为适应国内外医疗市场的需求,我国自1985年起开始创建英语护理专业,至今开设英语护理专业的院校已达百所。时代的进步对全方位、多技能、高学历护理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全国很多省(市)卫生学校并、转为大专或职业学院,但各省(市)卫生学院英语护理专业并未停办,相反,其英语护理专业的招生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中国英语护理专业的学生无法达到国际化护理市场的人才要求,学生参加国外护士执业考试过关率低,专业教育的目标和渠道不够完善等问题日渐突出。近几年一些高校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英语护理专业陈旧的培养模式并未出现根本变化。相关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研究人员研究总结得出,要促进英语护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学校和教育者要结合时代背景,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我国近20年英护教育的历程,积极探索和认真研究英护专业教育的新特点、新问题,与时俱进得创新,改革以求发展。
2.护理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发展
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国英护专业教育理念相对传统,甚至滞后,多数相关院校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教育,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造成我国护士护理理念和人文情感上的严重欠缺。研究表明,我国英护专业毕业生在医学基础知识、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上,决不低于国外护士,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技巧,人文关怀方面,中国的护理人才却显得尤为薄弱。因此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要从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入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入人文关怀理念,深刻理解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将护理观念集中在人和疾病上。确定新型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指导思想,暨在疾病的处置过程中,护士处于助手地位;在健康教育、指导及管理等工作方面,护士与医生地位平等,是同事、是协作者。其次,英语护理专业人才教育观念应突出国际人文特色,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本专业教育理念的一大核心还包括对不同国家人文、伦理、护理理念、工作标准的知识传授,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与发展
3.1新型英语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英语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高素质国际型护理人才,使护理人才具备到国外医疗卫生机构和国内涉外医疗机构工作的能力。因此,英语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外语应用能力,能满足国际护理对象的需求,提供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能力;应具备从事预防保健及家庭护理的能力;应具备从事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能力;是既熟悉本国文化又了解国外文化,具有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3.2改革培养环节,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
原有的护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护理医学理论知识偏多偏重,而实践应用课程偏少,外语能力训练课程不足,忽视了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第三,人文素质教学缺失,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足。与之相对,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是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模式,实行边理论边实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精简护理医学基础理论课,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学习;三是重视英语课程,适量增加外语听说能力训练,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课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及人文关怀素养。
3.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新型英语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保障。首先要注重教师教育理念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教师团队充满德艺双馨的优良骨干,引导教师团队卓越发展,将优良品行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其次,该专业教师应具备当今国际护理理念,把握护士角色国际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要需具备较强的专业英语能力。第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该专业需要护理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都相对过硬的教师。多组织挑选相关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培训,提高专业语言能力。也可采用兄弟院校、合作院校间教师的合作交流,促进英护专业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3.4加快教材建设改革与发展
随着全球对护士市场的重视度关注度日益提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与文化的交流频繁,国际护士市场对涉外护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护理专业必须以时代为背景,跟上时展变化,面向世界,跟上时代的步伐。英语护理专业的教材不仅要适合国情,还必须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要不断更新完善相关教学教材,积极借鉴国内外护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更要重视外语教材的更新,提高外语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
4结束语
关键词: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目前医学院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对象及其接受现状
调查发现,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而护理专业中的专业性质较强,对于综合性的知识要求不那么严格。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护理知识之外,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专业教学中的计算机教学状况不理想。再加上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程度良莠不齐,有些甚至连基础的技术都不达标,还有的学生忽视计算机技术的学习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学习处于被动的状况。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是需要教师的注意。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了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作用,才能为了自己以后的就业或者深造而积极主动地学好这门课程。
(二)计算机教学在护理专业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每个人都要学好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在国家整体的教学中地位十分独特,因为这门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程之一,又是素质教育应有之义,并且还是各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方向,属于国家技术基础教育之一。当代的护理专业在未来必然会依靠计算机技术提高自身的设备和水平,因此,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摆正对于这门课程的基本态度。学校要努力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分析
护理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为了结合当前医院的发展,将计算机及其人工智能技术和护理的结合下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而进行的,但是纵观我国当前该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我们发现,现行的教育内容与实际的护理所需相去甚远,与医学技术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并且由于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他们没有具体的医学实践,在教学中无法结合实际的护理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无法明确计算机技术至于护理专业的重要性,对其实际应用无法真正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二、医院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对护士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目前医院的管理系统中已经引进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模式。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这种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并且层次性多,工作量大,数据信息比较繁重。计算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医嘱管理系统、住院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三大模块,这些内容几乎包含了医院所有的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技术,为提高医院的有效运转做好基础性工作。医嘱管理系统作为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模块,主要是对医院病人在医院中的各种活动的管理。比如病人的出入院管理等,这些都需要医院护理科的密切配合,因此这一方面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程序也主要由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这种要求就对医院的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必备的专业护理技能之外,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技术,熟悉医院管理软件的具体操作,为医院的有序管理做好工作。
三、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情况以及未来护士的专业要求,结合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际需要,医学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时,应该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
(一)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护理专业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在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突出这一特点。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在面临实际操作需要时能够得心应手的进行操作。目前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通常都把计算机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且护理专业的教学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护理水平,对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再加上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教师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成果。尤其是关注性别差异。因为护理专业中女生的比例较大,虽然她们自身的学习欲望比较强,但是有些学生对某些抽象的问题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多,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操作水平,采用随讲随练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演示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医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最好结合学校的实际设备,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最好是在学校的机房中进行,保证学生可以实时的使用计算机,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训练。
同时教师应该正确的保证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引导、启发式方法,注重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伴随者的角色,而不应该是完全的掌控者;第二,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围绕所学内容进行探讨;最后,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现状,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鼓励、表扬先进的心理刺激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二)按照专业发展所需的要求对计算机教育的内容进行改革
1.结合未来职业所需,对护理专业点的计算机教学课程进行改革
目前医院已经普遍的采取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模式,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医院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级也在不断地提高,单纯的技术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医院系统的工作。因此,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要联系实际需要,改进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医院运用的系统软件 操作技能的讲解,比如护理专家系统、辅助教学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等,教师也要注意引进专业先进的技术软件和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术视野,使学生切实了解到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以及自己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课程设置要密切结合实际护理工作,结合医院的护理管理、整体护理、ICU护理等计算机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合理设计案例,重视案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实际场景,对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进行有侧重的训练,为未来的职业能力所需做好技术基础准备工作。
2.采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质量
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变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为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再次,对以学生鼓励为主,学生都希望体现自我价值,自尊心较强,希望受人尊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教学中通过开展中英数录入技能比赛、办公排版比赛、广告图片设计比赛、个性网页制作比赛等形式来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
3.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由病人为中心的病房代替过去各种任务为中心的病房,计算机能力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成为开展护理工作的主要工具,因此,计算机课程讲授的内容也要围绕护理技术水平的发展来进行,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不但要主动学习一些护理专业课的相关知识,还要定期走访医院,了解医院所采取的先进护理手段与管理手段,熟练掌握医院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与护理专业相关的网络知识、软件编制等内容,以及带教实习时给学生作更实用、更直观的讲解与辅导。所以,只有提高认识,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才能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四、结语
总之,护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应适应计算机科学与实际护理工作的需求,紧跟计算机和护理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计算机教学既符合基本教学要求,又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在强化理论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实践课教学,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会基础理论知识,让实践教学紧跟时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