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

第1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摘要:民族地区旅游是随着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的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而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民族传统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与资源,为此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基地。湘西利用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积极做好对影视业的“借势”“引势”“造势”挖掘民族文化,宣扬民族文化,促进了湘西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影视业;民族地区旅游业;影响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民众更加追求“新奇、神秘”的异质文化,以获取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文化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而民族地区由于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而倍受青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快,取得了极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其中与以民族地区为题材的影视业促销和推广分不开的。

一、影视业对旅游的影响研究综述

国外专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Riley认为电影作为一种旅游促销手段的特性和优势,以美国影片和澳大利亚影片为例说明了电影对旅游者到访拍摄地的推动作用[1]。Morgan和Prit-chard提出,电视中的描述甚至会被认为是一个地方真实发生的事情,并且对于那些休闲地区来讲,电视节目成为它们转变为度假区和旅游地的催化剂[2]。Kim和Richard通过案例研究,认为电影作为自发的形象构成因素可以在很短的时期内极为显著地改变目的地的形象[3]。Mordue进行了一个案例研究,总结出影视给拍摄地居民所带来的影响,其实是一种更宽泛的、局部的、在文化和经济上的冲击[4]。

国内学者二十一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因此现有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明显弱于国外学者。学者潘丽丽认为影视拍摄不仅能够增强外景地的旅游感知形象,增游客数量,促进旅游景区和旅游接待业发展,能够为当地居民增加就业的机会[5]。吴丽云和侯晓丽通过对铁岭龙泉山庄旅游者的实证分析,研究了旅游者到影视剧拍摄地旅游动机,认为影视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形成大多受影视剧的影响,对影视剧的热爱使他们选择了到拍摄地旅游[6]。吴普等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7]。王丽波、刘华认为影视文化是旅游目的地促销的重要媒介平台,并对促销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8]。周慧颖,黄远水分析了影视作品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9]。

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的研究还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影视城的研究这一层面上,没有涉及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影响研究,特别是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研究尚处空白。故分析影视业对民族旅游的影响,并对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发展民族旅游业的对策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影视业对旅游业的影响

影视作品的推出或是带动了一个景区的迅速繁荣,或是更加固化了已有知名旅游资源景观的美誉度,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有意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一)促使产生旅游动机

影视业是创意产业,借助灯光、音响等现代传媒技术艺术化地展现拍摄地传统文化,将剧情、人物融入到拍摄地优美的环境中,共筑一个和谐理想的世界,让观众情感移入影视之中,从而触发到拍摄地去亲身体验影视作品中熟悉的场景和画面,这是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动机。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场景取自文化神秘、或风光秀丽、或幽深险绝,从而激发了观赏者的兴趣,去这些地方旅游。

(二)树立旅游形象

影视具有声像合一、声画结合的特点,任何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即便是广告、纪录片、专题片等也少不了音乐、美术等传统艺术元素的搭配。通过特效的加工和处理,使得作为影片拍摄地的景点或景区透过影视来看时,更加漂亮,更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特别是镜头画面的独特视角对景物美的发掘,能够启发人们对拍摄地真实景物的审美感受。同时,影视剧的故事内容也会给拍摄地增添一层梦幻般的文化色彩,无形中加强人们对拍摄地的一种心理美感。这种完美的艺术效果很好地树立了拍摄地的旅游形象。

(三)展销、推广旅游地文化

影视作品总是根据主题、人物、风格的要求,调动影视艺术特殊的表现手段,通过挖掘拍摄地的独特的传统文化创造出真实可信的典型环境。这种典型是经过特效加工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影视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展销、推广了旅游地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的审美感觉,异质文化的神秘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传承了拍摄地传统文化。

(四)广告宣传效应

影视文化作为当代大众娱乐消费的主要文化产品,其自身包含着大量的“注意力资源”。影视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呈立体状态,这种立体的信息在时间的流动中持续不断地涌来,形成容量大、信息直接的特征。大多数影视作品从拍摄前开始就开始进行造势宣传,在影视剧放映的时候,宣传的渠道和形式就更加多样化,媒体的宣传、影视剧拍摄的花絮、明星的参与等。在这个过程中影视外景地信息不断出现,可以不断地增强潜在旅游者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兴趣,强化旅游宣传效应。

(五)形成影视明星旅游吸引物

今天,对于明星偶像的崇拜越来越体现着“从众”的趋势,明星偶像吸引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崇拜明星从而“爱屋及乌”式地喜欢与明星有关的东西,如明星拍戏的地方或去过的地方等,这些东西在公众的眼中都成了明星本身的象征。影视与明星本身就是一个集合体,一方面影视作品造就大量明星,另一方面明星又使影视作品影响力大增。对明星的崇拜使得影视外景地旅游业成为一种时尚,并产生影视景点。近年来由“韩流”现象带来韩国影视外景地旅游火爆就是极好的证明[9]。

三、案例分析——影视业对湘西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湘西概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2006年底人口27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00.86万人,占74.85%,土家族110.59万人,苗族88.61万人。湘西素以美丽神奇著称,她与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毗邻,境内景观密布,异彩纷呈。有一座蜿蜓近200公里的中国南方长城;有景色溶漓江之秀丽,集三峡之雄伟的猛洞河;有由212洞组成的洞的世界-龙山火岩溶洞群;有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南方最美的两座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等。它以独特的土家族、苗族文化和风景名胜吸引着中外游客,永顺溪州铜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永顺老司城、明代建筑祖司殿等堪称湘西旅游的风水宝地;云蒸霞蔚的武陵群峰、河水汤汤的沅江酉水、景色迷人的森林峡谷、浓郁醉人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美丽的湘西风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青山似黛,碧水如诗的“栖凤湖”、吉首“德夯”、龙山“火岩溶洞群”、“凤凰古城”、里耶“秦简”、“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石林”、“坐龙大峡谷”等都是镶嵌在湘西的风景明珠。特别让人叫绝的是土家族、苗族等民族传统文化和神秘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最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因而成为许多影视剧、MTV的拍摄首选外景地。

(二)影视文化领域中耐人寻味的“湘西题材”

湘西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神秘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领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湘西题材”现象。文化领域的“湘西题材”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一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立体文化现象;二是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绘画等平面文化现象;三是湘西文化人或称“湘西文化名人”现象。以“湘西题材”为核心,无论是立体文化现象,还是平面文化现象或文化名人现象,都十分引人注目。

笔者现仅就“湘西题材”影视业发展对旅游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湘西为题材的影视目前已积累了《边城》、《芙蓉镇》、《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等,现在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血色湘西》给这个题材再添力作。上述影视按内容分四大类。

第一类,是根据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毫无疑问,这部小说,是用电影手法,表现沈从文小说中所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与其说《边城》电影很成功,不如说是沈从文小说很成功。

第二类,则是由名导谢晋执导的《芙蓉镇》。严格来说,这部电影并没有表现太多“湘西内容”的人情世故,是反映对人生的扭曲的沉重主题,但全是用湘西永顺王村镇的景象作环境背景——吊角楼、石板街、河码头、瀑布、背篓、米豆腐……《芙蓉镇》的巨大成功,不仅是谢晋导演的里程碑式的作品,也使刘晓庆的演艺成就达到了巅峰,同时开创了以永顺王村镇为核心湘西早期旅游事业,那时,现在火得流油的凤凰古城,远没有永顺王村镇名气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影《芙蓉镇》吹响了湘西旅游的号角。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还没有现在这么火,而王村镇的旅游业已做得如火如荼,日接待旅游客量在3000人次左右,最高峰达5000多人次,对这个当时人口不足5万的小镇来说,《芙蓉镇》最直接的收益就是旅客带给小镇居民那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一时间,王村镇成为猛峒河沿岸最富裕的古镇。电影《芙蓉镇》让全国人民第一次领略到湘西古镇的古朴魅力。

第三类作品是最惹湘西人争议的“剿匪”题材系列。这个题材系列拍得最多,计有《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最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湘西剿匪记》和《乌龙山剿匪记》,特别是土匪“田大榜”的形象极为深入人心。再加上20世纪解放初期,湘西历史上确实匪患猖獗,外地人谈匪色变,“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的外部影响,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几乎是从湘西地方政府到普通的公民,都深感有为湘西“正名”的要求。“剿匪”题材的影视无疑有夸大战功、过度渲染湘西土匪的倾向。湘西人越来越感到有必要重新评价土匪、重新树立湘西良好的正面形象的必要性,“剿匪”题材影视在湘西已走到了绝路。《湘西匪事》就是明证,这部电视剧刚开始取名叫《湘西往事》,后来仍然落不了俗套改为《湘西匪事》,整部戏延续以前“剿匪”老调,没看到什么新奇之处。

第四类湘西题材——由湖南卫视的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血色湘西》应运而生。《血色湘西》在以往的以湘西题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创新与文化拓展,从目前已播出的效果来看,《血色湘西》在尽力做以下几点:第一、以刻画湘西人性的积极因素为主旋律,着力突出“强悍、直率、擅武、真实”的湘西血性精神。强悍则由石三怒、龙耀武、田大有等人诠释得非常充分;直率表现为田龙二人对田穗穗追求是直来真去的,毫不掩饰的(直露的民歌),这一切让人感到真切而不造作。虽然抗日的战火没有烧到湘西,但湘西人一听说国家有难,则奋勇当先,并不退缩。第二、对湘西土匪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评价。众所周知,湘西匪患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简单地把湘西地方武装一概斥之以“匪”是极为不妥的,也是难以令湘西人心服的。电视剧借田大有之口,对匪帮进行客观评价,让我们看到了电视剧在这方面的努力。第三、以现有的艺术成果为启发,展开另一番别具一格的情节。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对田穗穗的爱情追求,让人依稀看到沈从文《边城》故事里的翠翠与天保、傩送的影子。虽然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完全不同,但人物却是一一对应,如穗穗的阿爹田大有则对应翠翠那个撑渡老人,而且石三怒和龙耀武两人也象天保、傩送一样,向所爱的女人唱山歌。第四、着力把湘西风俗文化、民俗文化和语言文化融入剧情中,并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是以往湘西题材电视剧所没有的。如湘西风俗端午节赛龙舟引出穗穗与两个追求她的汉子聚会出场;再如天坑赌命上的“椎牛”、“上刀梯”等都是湘西苗族特有的民俗表演,引进电视剧中,层层推进、惊险刺激。特别是龙耀武提出以女婿的身份替田大有出场时,显得自然真切,最后由穗穗代父出战把“天坑赌命”这场戏推向。值得注意的是全剧中,一直有个关键字“逮”字,这是湘西标准的方言,含义极为丰富且湘西韵味十足。真是一个“逮”字了得,逮出了湘西人的血性;另外,精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粗而不俗的服装,处处显出本剧是湘西题材的经典之作。

(三)影视业对湘西旅游业的影响

湘西题材的屡屡成功,根源于湘西本土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是让湘西人自己沉醉,也让外乡人沉醉的神秘文化,所谓“吊角楼中歌伴酒、小背篓里梦醉人”。具有醉人的文化,才有醉人的艺术,也才会生产醉人的作品。

首先,影视作品塑造湘西人的纯真、善良。在沈从文笔下展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电影《边城》借助音响、美术等科技手段营造的湘西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氛围,歌颂了湘西民族同胞的人性美,向观众展现人物美的同时,展演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从而让人与自然之美和谐,宣扬了湘西美好形象,让观众产生共鸣,触发旅游动机。

其次,开启了旅游业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导演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等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湘西千年古镇王村拍摄。这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反映了“”前后十几年人物命运的升沉变迁,是“电影泰斗”谢晋的扛鼎之作。随着《芙蓉镇》扬名海内外,王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小吃等得到了广泛宣扬,加上名人效应,王村便又叫芙蓉镇,游客不断增加,从而让湘西一个难以忘怀的小镇——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开启了湘西旅游业的先河。借助名人效应,诞生了“刘晓庆米豆腐”这个旅游产品,二十年来,凡是到芙蓉镇的游客都必偿一碗“刘晓庆米豆腐”。第三,展示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不断拍摄,先后拍摄了《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匪事》、《武陵山剿匪记》、《湘西匪事》等。该类题材的系列作品,主题是歌颂人民的剿匪业绩,表现湘西土匪的狡猾凶残。“剿匪”题材系列作品出台之后,湘西人被视为“湘西土匪”,湘西地区则被看作是贫困、愚昧、落后;湘西多姿的民族文化和强悍的血性精神被人误解;湘西人自强不息、浴血抵御外侮的丰功伟绩并不为人所知,虽然客观上给湘西带来了负面影响,令湘西人反感,但是由于了选择永顺“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猛洞河“天下第一漂”、吉首“德夯”、碧水如诗的“栖凤湖”、龙山“乌龙山”、“凤凰古城”等风光优美的地方作为外景拍摄地,宣扬了湘西风光,推动了湘西旅游业的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湘西旅游业的发展与湘西“剿匪”题材影视业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最后,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助飞湘西民族文化旅游。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者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不能再满足现代旅游者“求奇、求异”的需要,更加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旅游、体验旅游等新的旅游形式不断推出,促使传统旅游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开发,利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始了旅游业第二次创业。湘西土家族、苗族传统文化底蕴浓厚,传统艺术繁多,而且大多保存完好,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刚刚起步,以往的影视作品对民族文化发掘力度不够。当前湖南各电视台热播的《血色湘西》改变了以往的方式,除发扬以前湘西题材影视的优点外,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挖掘。《血色湘西》拍摄地选择在湘西古丈的“红石林”、“栖凤湖”、“凤凰古城”等风景区,属土家族、苗族杂居地区,影片中根据剧情充分演绎了土家族“山歌”、“打镏子”、“土家族哭嫁歌”和苗族“情歌对唱”、“苗族鼓舞”、“椎牛”、“上刀梯”等民间文化,充分展示了湘西各民族(土家族、苗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湘西正在兴起的“神秘湘西”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动力,应该有理由相信,随着《血色湘西》的热播,湘西必然迎来一轮文化旅游的。

四、民族地区借助影视业发展民族旅游的对策

(一)借势

借势,就是借助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影片的时机,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每年都要吸引许多影视剧来民族地区拍摄外景,加之大多选择的地方多为民族地区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区,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要借助影视拍摄的最佳时机,做好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国内有些方已经开始借助影视剧的影响来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如广西柳州充分利用《刘三姐》的深入人心和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举办民歌节,发展民族旅游,打造“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乔家大院》借助电视在全国的播放发展了旅游等,其旅游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这都是借势的成功案例。总之要有主动借势意识,主动借势自我宣传,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主体应以影视剧的拍摄场地为依托,借鉴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丰富影视旅游产品,开辟旅游区或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借助影视剧的推动强势,组织旅游线路,推出以体验影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当地媒体要主动地报道影视剧拍摄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报道数量,达到传播扩散的效果,并多参与或配合影视剧组自身的宣传活动,使影视剧和民族地区一起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二)引势

引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积极主动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引导各种拍摄组或潜在的拍摄组来当地参观,拍摄外景,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吸引游客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民族地区政府和旅游部门应加强与影视部门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推出一些优惠的政策,激发更多影视剧的投资商和制作单位到独具特色和有潜在旅游者的外景地拍摄影视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旅游部门或宣传部门要适时邀请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和策划人等影视传媒人士来民族地区旅游访问,充分向他们展现当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族习俗,激发他们的创作和拍摄热情,为成为下一部影视拍摄地埋下伏笔。

(三)造势

造势,就是民族地区当地政府或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开发主体主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资源,改编适合当地的影视剧本,挖掘影视主题,自行或引资拍摄反映民族地区的影视剧,借助影视业的影响,宣传推介民族地区旅游形象,从而推动民族旅游业的发展。

拍摄影视剧需要具备一定经济、技术和人才实力,当前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处在发展之中,虽拥有文化资源和一定人才,但还不具备自己拍摄影视剧的实力,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认真做好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我所用,开创民族地区影视业的辉煌。首先,当地政府或旅游开发主体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掘民族影视主题,组织人员经编辑或改编当地的影视剧本。其次,有条件的地区可自行选择在当已开发的旅游区或潜在旅游区组织拍摄;没有条件的民族地区,就应采取引进人才的方式,聘请导演及其它摄制人才来当地拍摄影视剧;最后,加强拍摄好的影视剧的宣传推介和各地的播放工作。在做好民族地区影视业的“造势”时,应该注意本地影视业创意人才(编剧、策划人等)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这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

第2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经验;典型案例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大大改善我国农业生产低效、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提高我国农业产出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有助于我国农产品走向世界。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对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具有深远的影响。

1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经验

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部分全省知名乃至全国驰名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个别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在海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维护涉农企业与农户关系的纽带作用,是协助涉农企业对外宣传的有力代表,是服务企业发展带动企业盈利的重要组织,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外部条件。河南省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生态农业发展政策,从发展前景、布局规划、示范园建设、农业科技应用、资源保护、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财政支持、产业化发展和流通销售等方面做出具体、详细的指导。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农民由于理论知识薄弱和眼界限制,难以放弃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而从事生态农业生产。只有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长远意义,才能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1]。河南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农业发展的生态理念,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对农户自身及企业带来的现实利益等,使得生态农业发展理念逐步被广大农民所接受,进而使河南省生态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1.2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工、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河南省生态农业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现已初步实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并成功摸索了一系列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经验。

1.2.1积极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作用。目前,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带动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深化绿色发展的生态农业理念以及加强当地农村环境保护方面作用凸显[2]。例如,郑州金苑面业、河南省大程面粉实业、驻马店市天中面粉实业等面粉企业,在当地生态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1.2.2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现如今,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布局清晰、发展思路明确,结合各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涉及农业全产业链的新格局。例如,郑州金苑面业有限公司是以生产面粉为主导产品的特大型粮食加工企业,该企业在小麦的选种、种植、收割、加工成面粉和面条以及销售环节等方面全过程参与,形成鲜明的全产业链结构。

1.2.3重视各地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河南省政府出台了鼓励生态农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省、市、县三级联动,打造生态农业园的示范效应。利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在生态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让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真正获得好处。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实现转变,带动农民在经济上实现大的跨越,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例如,留庄稻田公园是确山县重点打造的生态农业龙头企业,该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的优势,大力发展富硒大米。确山县具有种植大米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稻田公园在水稻品种培育、种植等方面积极探索,每年找专家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优选水稻品种,在水稻插秧之前进行图案设计,每年形成不同的主题图案,为后期的观光旅游打下基础。稻田公园是确山县打造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该公园生产的富硒大米质量上乘,每年收割之前被全部预定,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四五倍[3]。此外,还有内乡县与以色列合作的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园,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生态园内部功能结构多样,融采摘、种植、亲子体验等多种功能,而且生态园内部环境优美、种植方式先进,也是当地有名的农业研学基地。未来,河南省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发展重点可以放在内化品质、外化名气上。

1.3建立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

生态农业循环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种植、养殖业统筹发展,资源循环利用。

1.3.1发展节约型种植业。河南省注重发展节约型种植业,如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灌溉节水技术,改变传统农业漫灌的灌溉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4];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将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最大限度地节约农业用水。

1.3.2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有多种用途,加强对作物秸秆还田、秸秆加工饲料、秸秆作为原料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广阔平原地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的还田率。花生在河南省农作物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花生秸秆富含营养物质,是加工饲料的重要原料。目前,河南省逐步形成以秸秆还田为主、秸秆饲料化为辅的秸秆多元化利用模式。

1.3.3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农田残膜、农药废弃包装、灌溉器材等逐步成为农田新的污染源。为了减少这些物质对农田土壤造成的污染,河南省出台了很多措施鼓励农民加大对农田残膜的回收力度(农田残膜回收示意图见图1),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一次性农膜;采用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来减少农业对农药的依赖,在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土壤质量,生产出更加优质的生态农产品。

2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案例

2.1典型案例介绍

以驻马店市确山县留庄镇稻田艺术公园为例,留庄镇民风淳朴、气候优良,土壤中富含元素硒,自然资源丰富,留庄镇稻田艺术公园生产的富硒水稻驰名海内外。留庄镇的艺术稻田项目,是由留庄镇人民政府与金稻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合作,联合打造的一个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公园项目。园区内现已建成超2000m的观光小径和长廊,供游客拍照留念和休息之用;并建成高达20m的观赏台,供游客从高处观赏艺术稻田。2018年,留庄镇稻田文化艺术公园被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为3A级旅游景区。园区规划了多样式的亲子体验园、观赏种植区及采摘体验旅游区域。目前,留庄艺术稻田(见图2)已经开发成熟,后续还会依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开发更多特色旅游观赏项目,扩大生态农业发展规模。

第3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2016年10月以来,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花相对少的钱,办同样的事儿,谁不愿意呢。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分钱一分货。 近期发生的内地游客在香港被殴致死事件,北京一旅游团参加低价港澳游要求旅行社退赔事件,“不合理低价”旅游团再度引起关注。针对屡禁不止的零、负团费旅游团及其所带来的强制购物、消费等问题,国家旅游局提示,游客参与“不合理低价游”也将受到处理。

一、什么是不合理低价游

1.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价格低于当地旅游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公布的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目前各地旅游主管部门相继出台有关线路的指导价格。

2.组团社将业务委托给地接社履行,不向地接社支付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

3.地接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接待和服务成本的旅游团队的。

4.旅行社安排导游领队为团队旅游提供服务,要求导游领队垫付或者向导游领队收取费用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旅行社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其他“不合理低价”行为。

二、什么是合理的低价游

“合理低价游”产品在保证产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低价格促销服务或是旅行社为了争取回头客源而自身补贴的线路产品。如一些地区本地旅行社为了扩大影响力在特定的季节如开春后的赏花一日游基本上都是各家旅行社零利润回馈产品。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严格定义“不合理低价游”,切勿盲目扩大“不合理低价游”适用的范围。实务中,将“合理低价游”旅行社产品当成是“不合理低价游”旅行社产品监管,一方面是现行法律法规立法思维仍按照单边市场定价理论(羊毛出在羊身上)立法,另外一方面对市场日益成熟的多边市场定价(羊毛出在狗身上)产品没有充分注意。在多边市场定价机制中,“旅游产品价格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旅游产品品质的好坏”。

再比如部分家电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拿出一个型号的产品搞特价,但是该型号产品的质量等均符合相关要求。

另外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化阶段,城乡居民收入不高,贫富差距较大,但是我们经营者也不能剥夺低收入阶层的出游需求。作者深入调查了几家旅行社,以四川九寨沟景区为例,目前大多数中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基本都去过了,近年来省内很多游九寨沟的游客构成以城市低保家庭、周边乡镇居民为主了,而这些阶层总是盼望有更低的出游价格。这就要求我们相关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者,针对性开发出适应他们需求的低价游产品。而不是一味地把低价游看成洪水猛兽,全部枪毙。

三、不合理低价游主要的供应源头分析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旅行社的经营现状大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线路批发商即常说的XX专线;而是个收客端即大部分中小旅行社门店。从本次国家旅游局曝光的典型案例来看,部分专线批发商成为不合理低价游的重灾区。往往这少部分专线批发商凭借其超低的价格吸引众多二级门店为其提供客源,表面看二级收客端是有利润的,但是且不知这些少数专线批发商在得到庞大的客源后,为填补其接收价格的亏空,在游客身上打主意,什么购物、加点等等花样层出,不时引发投诉甚至对游客的人生攻击。所以笔者认为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的重心应放在部分特定旅游线路的专线批发商上,比如四川地区的九寨沟线路、峨眉山线路等等的批发商。引导其尊重价值规律,树立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

四、新形势下旅行社如何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

1.充分认识到不合理低价游的危害,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是广大游客的“众望所归”,同时也是绝大多数旅游经营者的“众望所归”。在过去的经营实践中,大多数旅行社门店是遵纪守法经营的,面对日益散客化趋势的袅袅几个游客,他们想搞不合理低价格都是力不从心的,没有能力的。管好不合理低价游的源头是正本清源。

2.广大旅游从业者要加强自身内功建设,业精于勤,业精于专,适时开发出有特色、有个性、有差异化的线路产品(比如自驾游、自助游等)。不跟风造作,走出一条适合本旅行社发展的道路,不受制于人,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

3.在抵制不合理低价游的同时,还应该将经营活动中的合理优惠与不合理低价区分开来,避免矫枉过正。如果旅游经营者能够证明低价是由于季节促销、尾单或政策性补贴而产生的,就应该理直气壮的、大张旗鼓的展开经营活动。

据统计,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10%和12%。入境旅游在近3年来首次出现增长,2015年接待入境旅游1.33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6%。

目前旅游成为国内消费热点,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六大消费领域之一,旅游消费“逆势上扬”,成为拉又泄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服务是每个消费者的期望。“不合理低价游”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合理”,表面看是“价格不合理”,其实质是商品的价值和服务没有达到消费预期。

第4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一、前提是思想认识再深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了工作推进的力度。推动我县旅游业“绿色崛起”,前提是深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旅游发展新理念的认识。县委县政府在这两方面的认识是清醒到位的,但我县的有关部门乡镇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差距。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意义。张荣贵书记在县委八届九次全会上提出的今年十大重点实事中,就有4件与旅游业直接相关。周剑敏县长在刚刚结束的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指出:“我县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一是直接拉动了经济增长;二是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致富”。全县上下应自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发展旅游业的坚定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我县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目前的发展理念却并不落后。无论是“旅居兴县”的发展战略,还是“把全县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的发展思路,都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的决策思想,凸显了对旅游业发展理念的超前把握。全县上下应深刻认识县委县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先进理念,自觉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为推进全县旅游业“绿色崛起”作出积极贡献。

二、关键是科学定位再落实

旅游市场品牌的科学定位十分重要。一个准确的定位,可以让旅游业发展少走弯路。近年来,我县旅游市场品牌的定位已经十分明确,就是要打响“休闲养生”品牌。笔者认为,“休闲养生”的定位既符合磐安实际,体现了我县山水资源优势,又切合旅游消费需求,顺应了旅游业发展趋势。我们应按照“定位载体化、载体具体化”的要求,从大项目、大景区、大平台建设着手,切实把科学定位转化为旅游精品和龙头产品。一是引进旅游大项目。一个地区旅游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关键是看有没有具有轰动效应、震撼效应、品牌效应的重点旅游项目作支撑。从实际情况看,磐安旅游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缺乏大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硬伤”。我们必须结合“休闲养生”的产业定位,策划推出黄檀林场、园塘林场、皇城湖、浙中民俗博物馆、云山旅游商业综合体等大项目,积极引进有投资实力、有专业理念、有运作能力的投资开发主体,努力打造一批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多元化、综合性旅游项目。二是建设旅游大景区。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是一个地区旅游业整体实力、品牌影响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百杖潭、花溪、十八涡景区先后创建成为国家AAA景区,为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奠定了基础。今年,县政府明确了“保一争二”景区创A目标,即十八涡景区、百杖潭景区争创国家AAAA景区,水下孔景区争创国家AAA景区。全县上下应高度重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切实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全力完成创建目标。同时,还应跳出“为创A而创A”的误区,结合景区创A的载体,探索建立景区高水平建设、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开拓旅游大平台。旅游度假区建设事关我县旅游业长远发展。我们应以云山旅游度假区为主平台,以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主抓手,以经济开发区的模式,整体推进云山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不断丰富度假区的产品业态和产业功能,努力使云山旅游度假区真正成为我县旅游资源的整合体、旅游要素的集聚区、旅游发展的大平台。

三、核心是产业领域再拓展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型的“泛产业”,旅游资源无限制,旅游行为无框架,旅游产业无边界。从这层意义上讲,推进我县旅游业“绿色崛起”,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把整个磐安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多渠道开发、全要素覆盖,切实拓展旅游产业领域。一方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能够带动110个关联行业的发展。因此,应坚持融合发展的办法,不断拉长旅游产业链、扩大旅游产业面、培育旅游产业群,推动我县旅游“六要素”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一产应围绕旅游调结构,总结推广“管头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事体验活动;二产应围绕旅游出产品,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生产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丰富旅游购物市场;三产应围绕旅游促提升,充分利用我县古茶场、中国药材之乡、孔氏家庙等资源,深入挖掘药文化、茶文化、儒文化,积极推动特产、美食、疗养等特色潜力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拓展城镇旅游承载力。当前,旅游开发存在“重景区、轻城区”的误区。景区只是吸引中心,城区才是利润中心。因此,我县在旅游业开发的初级阶段就应该既全力打造核心景区、精品景区,又十分注重城镇建设,不断强化城镇的旅游功能。尤其是我们在推进旅游景区、旅游小镇和秀美乡村建设中,应不断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我县城乡旅游承载力。同时,在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中应提前预置旅游业功能,在保证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旅游的概念和功能。

第5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山川形便 插花地

中图分类号:K14 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22-02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贵州省赤水市地处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泸州市合江县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而九支镇地处四川西南边缘,距泸州市七十三公里,距合江县城六十四公里,而与贵州省旅游大市――赤水市市区两者隔河相望仅相距二百余米。

二、两种基本行政区划原则的特点

1.山川形便原则:指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山川形便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防守,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2.犬牙相入原则:主要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虑,目的是使相邻政区彼此交错,从而互相牵制以达到力量均衡,避免出现过强或过弱的危险情况,从而使地方可控、全局稳定。

实行山川形便的原则有经济上的需要和文化上的益处,但对中央集权制而言有一个很大的弊病,那就是完全以山川作为边界的政区,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这个政区的幅员足够大,而政区长官又有一定权力的话,就可能出现凭险割据的现象。而实行犬牙相入原则的长处恰恰又是山川形便原则的短处,虽然它很好地解决地方割据问题,但是对于文化经济发展又是不利的。

三、插花地及其类型

插花地是不同历史时期大量存在的一种十分普遍的区域或社会现象,在当今行政区划中也是屡见不鲜。清代学者胡林翼将插花地归纳为“华离之地”、“犬牙之地”、“瓯脱之地”三种类型。[1]华离之地也称飞地,指某地行政隶属于一地,但实际地理位置却处于另一地的包围圈之中,犹如孤岛般与所隶属地区没有连接;犬牙之地则是两地本属于一个行政区域内,但由于中间是另一行政区域,仅有一线相连,看似犬牙交错;瓯脱之地即是绵延脱入他境的土地。杨斌教授在《历史时期西南“插话”初探》中将其定义为“插花地是特定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区域内的各个政区在形成、发展和变迁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穿插交错或各种经界不正之地的总称”[2]

四、赤水――九支插花地的形成

插花地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但犬牙相入的行政区划原则一定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成因,因为该原则的初衷就是要使相邻行政区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以削弱其对中央的对抗能力。相对来说,用山川形便式划分地域则很少产生插花地,倘若不考虑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种划分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远远优于犬牙相入法则,但万物都不能绝对化,赤水――九支插花地便是依照山川形便划分原则导致的插花地特殊案例。

公元1413年,也就是明永乐十一年,贵州省由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分别划出部分地区所组成。当时的贵州省的边界十分特别,而最为特殊的部分是其北面省界向内凹进一大段,四川省属的播州地区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入贵州的腹地。而当代的遵义市及其附近地区当时都为四川省所辖,而非贵州所属。今天看来这明显是一种“犬牙相入”式的行政区划,这样划界显然也是为了加强中央对新建的贵州省的控制需要,直到清代雍正5年(公元1727年),四川属遵义府,广西属荔波及红水河、南盘江以北地区,湖广所属平溪、天柱,划归贵州管辖。同时又将贵州属永宁州划为四川管理辖,贵州省才形成今天的完整边界。如果说建省之初的贵州省北部边界是典型的犬牙相入式划分的结果,那么当今贵州省北部与四川省的边界就是一种典型山川形便式划分的结果了。今天我们打开贵州省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到,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与相邻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边界是沿赤水河划出,换句话说赤水河是两县市的界河同时也是川黔两省的界河。

赤水河――中国长江上游支流,古称安乐水,在云、贵、川三省接壤地区。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称鱼洞,东流至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梯子岩,水量增大,称毕数河,经贵州省赤水市至四川省合江县入长江。沿着作为天然边界赤水河划出的省界本来是非常合理的山川形便划分,但是事实上三面临水(赤水河)赤水市城区呈半岛状插入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使得赤水市区与九支镇直线距离仅百余米,两者隔河相望,一桥相连。本以避免出现插花地而遵照山川形便法则来划分的赤水市和合江县边界,出现了插花地,也说明了山川形便划分法在避免插花地方面也有不合适的时候。

五、“山川形便”造就的特殊插花地

与贵州省其他跨省交界地不同,赤水市与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仅一河之隔,而一座赤水大桥将原本属于贵州和四川的两个城镇连成了一个整体。1990年,随着赤水撤县建市,赤水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黔北小城迎来了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拉动了河对岸的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的发展。在九支镇每条街道上,看到的大多是赤水市的出租车,停车场内的汽车也以贵州牌照的车辆居多。店面的招牌也多以“黔北”冠名,当地居民如是说:“九支早就成了赤水市的一部分。”但实际上,这“一座”城市却分属两个不同的省份。在河对岸的九支镇虽然也有移动信号,但贵州的手机拿到九支使用却不会产生漫游费,因为建在赤水的基站发出的信号完全覆盖了九支镇的街区。同时,遵义的小灵通也可以在这里使用,使得九支成了贵州省小灵通用户唯一可以出省通话的地方。由于河对岸的房价比市区便宜很多,许多赤水市的居民均在九支街上购买了房屋。于是在赤水市许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职工们每天住在四川,上班却在贵州;在四川吃完早餐,马上就可到贵州上早班。遇到旅游高峰时期,许多省内来赤水旅游的游客都会被安排到九支的各大宾馆住宿。据赤水市旅游部门介绍,与其他行业一样,赤水、九支两地的宾馆旅店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所以许多初来赤水旅游的游客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是住在贵州还是住在四川。华灯初上时,游客只需花市内的出租车钱,就可非常方便地“出省”旅游一趟。

六、插花地的弊端

首先,插花地的存在不利于行政区划管理,国家的方针政策难以传达、实施;其次是治安管理问题。在历史上,由于交通、通讯的落后,插花地地区时常出现“肘腋之下,皆他境之民,卧榻之旁,悉他人之地。其所应教诲者、应整饬者、应修明者、应捕逐者,皆在数百里之外。”[3] 在这样的情况下,盗匪彼剿此窜,容易藏身,如每当赤水市整脏治乱扫黄打非是,不法人员就往河对岸九支镇跑,赤水市只能望河兴叹。[4]第三,插花地的存在也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第四,插花地的存在严重阻碍当地生产力发展,总而言之,插花地的存在对国家对社会对经济都是百害而无益的。

七、小节

插花地的存在是应该坚决避免的,就两种传统而基本的行政划分原则而言,统治阶级对国土进行犬牙相入式划分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其目的就是要造就“犬牙和瓯脱” 式插花地,以期减少地方势力对中央的离心力。而山川形便式主要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划分对国家社会生产力最有利,且基本不产生插花地,但也有例外如以本文为例,不过,无论那种划分导致的插花地,其插花地各种弊端都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杨斌.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1 . 1.

[2]杨斌.历史时期西南“插花”初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35-36 .

第6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关键词]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居民感知和态度;方特欢乐世界;芜湖市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8-0045-08

不论旅游是如何被介绍到社区和在社区中如何发展,居民都是能够影响当地旅游业成败的重要角色。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构成了旅游学长盛不衰的研究主题之一,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上看,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居民感知内容与维度、居民感知与态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与判别指标、相关的解释模型、居民感知与态度之间的作用模式等方面;从研究案例的性质上看,主要集中于海滨旅游地、遗产地、赌场、重大事件(包括重大赛事、会展等)等旅游地类型。作为一种大型娱乐项目,大型主题公园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针对大型主题公园建设对城市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鲜见。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目的地形态,大型主题公园正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和强大的娱乐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众游客,世界旅游组织也将此列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大型主题公园建设的热潮(如华侨城欢乐谷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相继成功开业,西安大唐芙蓉园建成开放,方特系列在重庆、芜湖、青岛、泰安、沈阳、郑州等地的扩张,迪斯尼在上海的落户),大型主题公园正日益成为城市转型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给城市发展和区域旅游竞争带来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的性质、程度尚不得而知。本文从居民感知的视角,以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为例,初步探讨大型主题公园对城市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异,以丰富旅游地居民感知研究的案例地类型,同时为我国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1 研究区域背景和研究设计

1.1研究区域概况

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大桥开发区,2006年由深圳华强集团投资20亿元兴建,占地总面积125万平方米,2007年10月18日试营业,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园,它是目前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主题公园,被誉为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第四代高科技主题公园。它以科幻和动漫为主题,主要包括渔人码头、太空世界、神秘河谷、维苏威火山、西部传奇、海螺湾、嘟噜嘟比农庄、儿童王国、火流星等15个主题项目区。方特欢乐世界是芜湖市继奇瑞汽车之后的又一个民族自主品牌,其建成彻底改变了中国主题公园项目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不仅成功实现了大型科技项目的国产化,而且推动了中国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的产业升级。华强集团还成功将原创开发的“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作为他们的拳头产品出口到伊朗。自试营业以来,公园接待游客量已达400多万人次,当天最高游客接待量达到近3万人,门票收入6亿多元人民币,游客来源广泛,已发展成为安徽省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仅次于黄山、九华山,名列前三位),成为安徽、长三角旅游新的亮点。方特欢乐世界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安徽芜湖落户,是对传统的主题公园布局理论的一种突破和创新,给芜湖市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芜湖市从原来的旅游过境地迅速发展为旅游目的地,极大地推动了芜湖市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方特效应”强劲显现。

1.2研究设计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芜湖市居民对方特欢乐世界旅游影响的感知调查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5个样本特征选项、26个旅游影响感知题项、6个旅游态度题项,问卷题项采用5分制李克特量表,采用1(非常反对)~3(既不赞成也不反对)~5(非常赞成)的方式,让受访者根据感受进行选择。笔者根据距离方特欢乐世界的远近,选择了12个居民小区(香格里拉、长江长、王家巷、百蕊山庄、九莲塘、南瑞新城、团结新村、园丁小区、汀苑小区、红梅新村、银湖小区、官陡社区)、3个市民公共休闲区(鸠兹广场和步行街、沃尔玛购物广场、赭山公园),共计16个样本点(其中,赭山公园分为东、西两个点),组织了80名大学生调查队(其中5名硕士生),在对大学生调查员开展培训之后,于2009年12月25~26日进行了实地调查,市民公共休闲区采用每隔5人访问1人的方法,居民小区内采用随机访问的方法,访问共发放1300份问卷,获得1288份有效居民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同时,为了获得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前的居民态度,笔者于2007年9月在4所学校(芜湖市一中、十一中、七中和芜湖市环城西路小学)相关老师帮助下,发放了600份问卷让学生家长填写,回收到有效问卷为391份,有效率为78%。

2 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

2.1被访者人口学特征

16个采样点与方特欢乐世界的距离从0.553千米到7~千米不等(其中南瑞新城距离最远,最近的为香格里拉小区),各个采样点样本量比例在3.4%~8.7%之间。1288份样本量中,男性占到50.5%;年龄主要以20~39岁为主,比重为58.1%,其次为40~49岁之间(占14.9%);高中、中专文化程度者最多,占到31.4%,其次为大专(27.7%)、本科及以上(23.3%),小学及以下最少,仅为5.4%;在本地居住时间以20年以上为最多,为41.1%;职业中学生最多(22.7%),其次依次为服务销售商贸人员(17.1%)、工农兵(11%)、企事业管理人员(9.4%)等;月收入主要集中于1000~2999元,占到51%,1000元以下的占31.8%,3000元以上的占17.2%;同时,95%以上的被访者不在旅游部门就业。因此,总体上看样本量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2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因子分析

对数据进行KMO抽样适当性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KMO=0.858,大于0.60的推荐标准,Bartier’s球形检验值=10463.631,自由度为32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因子分 析,并将方差做最大正交旋转处理,保留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样本数据显示可以从26个题项中提取出6个公因子,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59.314%(表1),所有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26个题项均落到了相应的公因子中。同时除了第四个公因子Cronbaeh’s a值为0.678外,其他公因子cmnbach’sα值均大于0.7,说明该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根据表1的因子载荷矩阵,对6个公因子进行命名,依次为“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塑造”、“经济成本提高”、“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

2.3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

表1中提供了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6个维度的平均值,可以看出,排序名列前茅的是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塑造、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它们的均值分别是4.1、3.8、3.7、3.7。同时居民感知的均值也反映出旅游所引发的消极影响开始初见端倪,对于方特欢乐世界引发的经济成本提高均值达到3.55,而对于“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居民则普遍没有感知到(2.8)。一般而言,李克特量表等级评分平均值在1~2.5之间表示反对,2.5~3.4之间表示中立,3.4~5之间表示赞成。可以明显看出,方特欢乐世界的建成开业,极大地提升了芜湖市旅游形象、扩大了芜湖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了就业机会、投资增加和基础设施改善,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市容市貌的美化,增加了城市的休闲和景观功能。居民对于方特欢乐世界所引发的社会和环境成本倾向于反对。表1还显示出,6个维度均具有相对较低的标准差(尤其是“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表明居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具有较为一致的看法,相对而言“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维度的分异程度稍大一些。总体上看,芜湖市居民对于方特欢乐世界项目带来的正面影响有着积极感知,同时对其社会和环境负面影响尚未感知,而对其引发的生活和经济负面影响也开始关注。

2.4居民对方特欢乐世界发展的态度

问卷中还设计了6个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发展的态度题项。有79.6%的居民认为“这个大型旅游项目的建设是个正确选择”,仅有2.4%的被访者反对此项目的建设,感知均值为3.97;71.8%的居民认为“这个大型旅游项目已经获得了成功”,仅有3.8%的居民对此持否定态度,感知均值为3.84;81.4%的居民“支持这个大型旅游项目的发展”,仅有2.3%的居民不支持该项目,感知均为4.02;有82.3%的居民认同“这个大型旅游项目使芜湖市更加美好”,仅有1.6%的居民不同意此看法,感知均值为4.05;72.6%的居民感觉到“生活在芜湖这个城市我很自豪”(感知均值为3.92),另有85.2%的居民“相信我们的城市未来充满光明”(感知均值为4.16)。可以看出,芜湖市居民对于方特欢乐世界这个大型主题公园所持态度是十分积极的,并且高度认同该项目对于芜湖市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3 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差异

3.1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

3.1.1不同年龄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差异

采用单因子方差对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展开感知和态度差异分析,6个年龄组居民的感知和态度均值结果如表2所示。在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上,不同居民仅在“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维度出现差异(p

3.1.2不同性别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居民的影响感知和态度差异展开分析。不同性别居民在3个维度上的感知表现出显著差异(表3),女性居民在“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再造”等3个维度上的感知均稍高于男性居民感知(p

在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的态度上,结果显示在“我支持该旅游项目发展”、“此项目使芜湖更加美好”、“相信我们的城市未来充满光明”等态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表3),女性居民感知均值分别比男性居民要高0.09、0.09和0.08。总体上看,女性对大型主题公园发展具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3.1.3不同职业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差异

不同职业的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的区域影响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感知(表4),6个维度中有5个均没有显著差异,仅在“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维度上出现感知差异(p

不同职业的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发展的态度出现显著差异(p

3.2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空间差异

大型主题公园的建设对于周边不同距离的居民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同区位的居民对于大型主题公园发展又将具有什么样的态度?本文将采集数据的13个居民点(16个采样点中去除掉3个公共区域)按照距离划分成5类(7千米),利用单因子方差法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区位的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产生的旅游影响出现感知差异(p< 0.05),表现在“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和“经济成本提高”上,而在其他3个维度上未出现感知分异。在“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感知上,随着距离方特欢乐世界的距离增加,居民感知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最近的居民感知得分最低(2.69),而最远的居民感知得分最高(2.99);在“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成本提高”上,随着居住距离的增加,居民感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形特征,居住最近的居民和最远的居民对此的感知最强(小于l千米的居民对“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感知均值为3.64,4~7千米的居民感知均值为3.75;小于1千米的居民对“经济成本提高’’的感知均值为3.61,大于7千米的居民感知为3.55,而居住在1~2千米的居民感知最低(其中,“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感知均值为3.55,“经济成本提高”感知均值为3.37)。

不同区位的居民对方特欢乐世界发展的态度,在“生活在芜湖我很自豪”、“相信我们的城市未来充满光明”表现出显著差异(p

3.3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时间差异

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前后,居民对其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是否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是如何表现的?笔者为此在建成前和建成后,分别作了居民问卷调查。本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交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不同时间段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和“经济成本提高”两个维度上,而在其他4个维度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可以看出,在方特欢乐世界带来的影响中,建成前后居民均赞成其会带来“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城市美化和景观再造”和“芜湖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经过1年的运行后,居民对于其带来“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和“经济成本提高”的影响感知出现了显著下降(均降低了0.11),与方特建成前相比,更加感知不到方特所带来的社会失序和环境悲化,同时虽然仍然相信会带来本地经济成本的提高,但担心程度显著下降。

如表5所示,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前后,居民对于此项目的发展所持的态度出现了变化,6个表述中有4个出现显著差异,其他2个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方特欢乐世界建成后1年多,居民更加赞成“方特项目是正确的选择”、“该项目获得了成功”的看法(分别提高了0.14和0.17),也更加支持该项目的发展(提高了0.10);同时对于生活在芜湖的自豪感,第二次调查时居民的感知比第一次出现了显著下降(0.11)。总体上看,在平稳运行了1年多后,居民对于方特的支持呈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3.4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变化的基本特征

芜湖市居民对大型主题公园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分异特征可以进一步总结如下:(1)在“社会失序和环境恶化”感知上: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之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在空间上距离越近越不赞成此说法,在时间上开业之后对此感知更不明显;(2)在“地方认同和思想开放”感知上:年龄长者、女性对此感知更积极,随着居住距离的增加,居民感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形特征,而不同职业、时间段的居民对此感知差异不显著;(3)在“经济获益和区域发展”感知上,女性、离退休居民对此感知差异显著,而不同年龄、区位和时间段的居民对此感知差异不显著;(4)在“城市美化和景观塑造”卜,居民对此感知均较为一致,仅在性别上女性持更积极的感知;(5)在“经济成本提高”感知上,不同人口学特征居民感知未出现显著差异,但随着居住距离的增加,居民感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字形特征,同时开业之后较开业之前居民对此的担忧程度显著下降;(6)在“形象提升和名声扩大”上,芜湖市居民对此表现出高度一致,均持高度赞成意见(不同群体得分均在4以上);(7)在“对主题公园进一步发展的态度”上,均呈现支持态度。其中年长者、女性、离退休人员、居住在远距离的居民态度更加积极,同时开业1年后较开业前,居民对于方特发展呈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

4 结论与讨论

第7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管理必然以生态区旅游管理为基础,作为一个有生命运动规律的系统,其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密切重视生态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竭泽而渔。生态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尽管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先导,但这并非是一次性产品生产和推销,需要保障生态区域旅游资源与游客、日常运作中的相关利益对象相互之间的共生共进。在进行旅游生态区管理系统的构建中,不仅需要尊重自然界演化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反应社会人文需求在生态区旅游发展中的各类变化。因此必然要包括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然而就我国生态区旅游现有管理体系而言,管理制度的缺乏、对信用和旅游者满意度认知的缺乏、对生态旅游概念理解的偏颇化、对生态区域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要求理解的不当等,在缺乏专业型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和专业管理人员团队现状面前,必然无法完成利润和价值在生态区旅游产业链的特殊构建和管理需求。此外在我国生态区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行业领导榜样性经典案例的缺失,也会导致各个生态景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作为生态区旅游管理,本身并不属于行业管理,也不是离散性的单元式管理。在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要求下,各组成部分和环节的独立性管理,与各部分之间有机相结合,均需要被作为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区的日常管理为例,管理者仅将生态区作为一个产品生产资源的供应处,在组织管理模式上,所使用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模式,显然会给生态景区的旅游管理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构建旅游管理系统的思路

(一)建立健全生态区工程建设规划体系生态区旅游管理必须将生态区的开发和规划从源头融入到管理体系中。首先,就生态区工程项目经营权的公开拍卖而言,需要在尊重我国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开发所需的开发权,要就生态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类进行竞标和公开发包。在此之前必须对生态区生态工程项目,就是否可以进行经营权和开发前的公开拍卖展开详细调研和论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忽视此环节中的管理需要。在进行生态区工程启动前,必须要进行市场定位、市场配套体系设计、市场预测等的规划,从发端阶段,将生态区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与生态区自然景观的现状、生态旅游产业化的协调统一有效连接起来,将生态区工程建筑的建设作为生态区旅游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和保障来进行规划。生态区的旅游优势在于,旅游资源较为原始,如具有保存比较完整的自然、人文景观,或者拥有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习俗、民族风情区域。因此,生态区工程建设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健全,必须建立在生态区整体景区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风蚀比较严重的峁顶、山头,可考虑使用抗寒、抗旱、抗风的生态型林灌草,科学计算生态区现有的生态群落对各类灾害的抵御能力,尤其是关注生态区五到十年内的变化趋势,从水文资料、气候资料、周边居民等方面进行资料考证,以保障生态区工程项目的科学规划以及日常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逐步完善生态区由内而外的日常管理和管控从日常运作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区旅游管理的实际覆盖范围,进行由内而外,由上到下的整体性调整。其中包含对制度、体系、组织架构、专业人员团队、品牌形象、游客、政府支持程度、市场、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现状调研和分析。只有通过对自身现有竞争能力和生态区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明确对比,才能明晰的找出目前管理模式、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而从促进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应对性措施。比如深入产品开发、服务供应、生产销售、宣传等各领域,从整个旅游产业链发展需要的角度,分析生态区现有旅游管理模式和系统中,各环节合作和协同的能力。这同样也是完善生态景区日常旅游管理工作的有效办法。此外,还需要从深化生态景区内外部系统的协调和协同效率方面入手,在考虑使用低成本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来迅速满足游客个性化需要的同时,还需要从旅游市场的整体动态入手,进一步提升滋生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谋求较高的经济利润值。在生态区的旅游管理中,被管理的对象和因素相互之间关系较为复杂,生态区旅游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旅游管理必须以资源保护、游客维护、创新发展为中心,这就意味着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必须从此三个方向入手,并合理地调整三个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完成由内而外的管理和管控需要。

(三)强化管理型生态区旅游产业价值链功能生态区旅游管理体系的调整离不开旅游行业整体价值系统的变化。因此在进行管理体系改革的同时,注重深化管理体制、体系与旅游产业链、产业集群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积极主动的促进和改善生态区旅游自身价值效率,以及上下游合作企业的运作效率,从整个生态区旅游产业系统运作效能的角度,促进其他产业链条优势的发挥。具体可以从构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角度入手,也可以从生态区旅游产业链的主导环节的主导企业,对整个生态区旅游的改革需要角度进行资源、管理手段的系统整合。生态区旅游产业链利润的最大化获取,必须要加强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企业相互之间的认同和信任。从此点出发进行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就不能单纯的立足在生态区本身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条中,而是需要延伸到以生态区为核心的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统一性管理中。把握产业链条的核心价值环节,将生态区资源集中在此环节中,以巩固产业链条的核心竞争优势,且以此核心价值环节的现有竞争优势作为辐射点,不断激发其他环节的主动性协调意识。这就意味着生态区旅游产业链必须有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的管控组织,不但需要密切关注不同环节对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构建的需要和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还需要关注现有管理模式、架构对产业链发展和演进的影响及作用。此外,就宏观层面的管理需要来看,生态区旅游产业链主导环节的主导企业,还务必肩负起对整个产业链的引导职责,其他企业则必须履行积极配合的职责。

三、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策略

(一)模拟使用生态信用管理系统,尝试推行个性化管理模式信用管理系统是银行为保障业务的顺利展开,以客户在银行的业务记录情况为依据,而筹划起来的客户信誉管理方案。通过对客户信誉值的了解和对比,尽可能减少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隐患,这种管理方式在银行的日常运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由于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本身,需要覆盖到生态区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生态区资源的日常维护和重点保护,以及在生态区产业链模式下的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管理,因此在具体规划和落实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引入生态信用管理系统。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建立,必须由国家旅游管理部来牵头并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各个生态区工程承揽者、建筑者、游客、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以其所在区域的生态旅游区为核心,所出现的行为表现要详尽录入生态旅游信用管理中来,所有的生态景区均可以借助互联网登录到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对所需信息进行查找。在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中审核信息,都是可以共享和积累的,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务必及时跟进、修改、更新相关信息以保证使用的时效性。个性化管理模式尝试开展主要以生态旅游环境和资源的不同特征为运作基础。比如典型脆弱型生态景区碧塔海可选择管理委员会模式。此类景区主要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或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生态化环境比较脆弱,一旦因为日常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害无法恢复。在生态区的产权关系上,此类生态区主要归国家所有,但是具体管理则由政府职能部门,如旅游部门、社区行政机构、环保部门、林业部门、消防部门来落实。受到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以部门经济利益为主导观念的限制,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存在大多形同虚设。自然景区以现有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产品和服务开发主体里,生态环境承受力较强,可开发性较为良好的生态自然景区如虎跳峡,就可考虑使用公司制管理模式。

(二)不断完善现有旅游管理系统,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从生态景区日常管控需要角度,对现有旅游管理系统的功能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对系统上现有构架和功能结构分析的前提下,从生态资源环境管理、生态景区运营管理、辅助管理和主体管理三方面,来设计出延展性信息管理子系统,比如资源分析和评价系统、景区车辆监控和调度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游客救援系统、设施管理和维护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网络营销系统、电子解说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门禁票务系统、主体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景区电子商务系统等。从功能设计、存在的目的角度配设相应的操作说明、管理制度等。现有旅游管理系统功能的完善,需要遵守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规律,按照由低到高的开发原则,从软硬件基础层向专题应用层逐步拓展,就其功能架构方面的改良,则需要从信息应用的角度,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功能模块,以辅助生态景区的日常旅游管理工作。目前生态景区存在大量的如价格恶意竞争、购物诈骗、黑店、黑社、黑导、黑车等违法、违规现象,为保障广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政府各级职能部门联合生态景区进行共同治理。在对生态景区市场整顿和治理的过程中,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必须引入进来,在生态景区主体管理者的配合下,逐步完善生态景区旅游价格的管理,促进生态景区区域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健康化、有序化发展。对“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管理方法的完善,不但可以提升生态区旅游品牌形象,对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升,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8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一、组织领导

县人民政府依托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成立夏季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副县长刘华东任组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公安消防大队。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企业、文物古建筑、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自治区成立60周年、第四届中国国际民族舞蹈节和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涉庆场所为重点,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推动行业部门、指导基层组织、督促社会单位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依法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大力提高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进一步务实社会消防工作基础,努力预防和减少较大亡人火灾,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确保各类节庆活动期间,社会面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

三、排查治理范围和重点

(一)社会单位火灾隐患排查整治

1.人员密集场所和文物古建筑。主要检查建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专兼职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保安等五类人员培训,日常消防检查巡查,消防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人员安全疏散,装修装饰材料,用火用电管理,违规住人,灭火应急预案制定和组织演练等情况。特别要突出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托儿所、医院等场所的排查整治,全面摸清单位的底数,逐一登记造册,查处违法行为,并督促整改;对存在重大隐患的,政府要挂牌督办,进行集中整治。特别是彩钢板建筑,要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刚性措施: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寄宿制学校、医院、集体宿舍等人员密集场所,一律不得使用低于A级要求的彩钢板搭建;对使用彩钢板搭建的人员密集场所凡是低于A级要求的,一律不得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对使用彩钢板搭建的公众聚集场所,凡是低于A级要求的,一律不得通过使用和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使用彩钢板搭建的人员密集场所,凡是低于A级要求的,一律实施临时查封并责令改变用途对无法改变的必须拆除。

2.石油化工企业等易燃易爆场所。主要检查建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日常消防检查巡查,防火防爆防雷防泄漏措施,储备灭火药剂,灭火应急预案制定和组织演练,建立专职消防队,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等情况。

3.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检查建立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设施运行和维护保养,日常消防检查巡查,违规设置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等情况,推动解决劳动密集型企业集中区域基础消防设施建设,落实基层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4.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主要检查整改方案、整改时限、整改资金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整改难度较大或逾期未整改销案,且严重影响本行政区域公共安全的重大隐患的挂牌督办情况。

(二)公共消防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

1、城乡消防规划。主要检查城乡和工业园区消防规划的编制、修订、审批、实施情况。

2、公共消防设施。主要检查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消防通信、消防装备建设,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鹤完好,消防装备达标情况。

3、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主要检查乡镇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及单位专职消防队建设,专职队员招收,经费落实情况。

四、工作任务

(一)各乡镇比照县人民政府成立夏季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细化监管部门、行业部门职责任务,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发动,制定方案,加强统筹谋划部署,按计划、分步骤开展消防安全排查整治。

1.突出重大和区域患整治。县人民政府要从公安、安监、文化、教育、工商、消防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检查组,深入社区、乡镇排查火灾隐患;社区、乡镇人民政府、居(村)委会要对辖区所有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企业、文物古建筑全部排查一遍,建立台账,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广泛开展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方面的安全提示性宣传和灭火疏散逃生演练。人民政府对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涉庆场所、代表团住地,要采取改造、改变使用性质等措施加以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或逾期未整改销案,且严重影响本辖区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一律挂牌督办;对区域性火灾隐患,要结合城乡建设、改造,制定整治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督促整改。

2.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对未编制消防规划、总体规划调整或消防规划到期的,要及时编制、修订;对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的“欠账”,逐项制定补建计划,按照年度任务加快建设进度,全面落实建设、维护和管理责任。

3.推进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乡镇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单位专职消防队的“欠账”,分别制定建设发展计划,保障建设经费,提高队员待遇标准,推动工作落实。

(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级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成立本行业、本部门的领导小组,积极开展本系统的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推动制定落实行业系统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和工作制度;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单位(场所)依法吊销其相关证照。

1.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人防、民政部门:教育部门要对各类学校全部排查整治一遍,落实消防安全教育课,组织师生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开展消防知识与技能教学活动。卫生部门对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全部排查整治一遍,教育员工学会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和火灾应急救护技能。文化部门要对公共娱乐场所和博物馆全部排查一遍,督促文化娱乐场所开机、放映前播出消防安全提示信息。旅游部门要对星级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全部排查整治一遍,将消防安全作为饭店星级和景区质量等级申报、晋升、复核检查的重要内容。人防部门要对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人防工程全部排查整治一遍,加强员工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民政部门要对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全部排查整治一遍,积极开展用火用电和自救逃生安全教育。

2.安监、经信、商务、国资部门:对易燃易爆场所全部排查整治一遍,督促石化企业全面整改油气管道和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等方面的火灾隐患,建立专职消防队伍和工艺处置专家小组,配齐专业车辆及装备器材,储备足够的灭火药剂和应急物资,开展专业训练演练。

3.文物、民宗部门:对文物古建筑全部排查整治一遍,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管;督促管理、使用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做到日常巡查到位、隐患整改及时、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初起火灾扑救有力。

4.城乡规划、交通、市政供水、国土资源部门:根据道路建设规划、供水管网布局,核准应建消火栓的数量,做好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鹤的建设工作。

5.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内的所有单位全部排查整治一遍,逐一建立工作台账,重点突出劳动密集型企业、易燃易爆场所的排查治理;做好园区消防规划的编制、修订、实施,加强市政消火栓和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

6.宣传、广电部门和新闻媒体:在县政府网站、微信圈开设消防频道或网页、专栏、专题,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和典型火灾案例,定期刊播夏季消防检查动态和消防安全常识,每月在电视、报刊推出一期专题报道,营造浓厚氛围。

(三)公安部门。充分发挥消防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用足用好查封、“三停”、拘留等执法手段,依法督促整治。加强夏季执勤训练力度,强化官兵体能、技能和熟悉演练工作,落实等级式力量调派和专业化组织指挥,筑牢灭火救援最后一道关口。

1.公安机关消防部门:加强对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每日消防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对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单位深入开展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落实“户籍化”管理要求。对存在严重火灾隐患、但又必须举办庆祝活动的场所及住地,要对隐患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安保领导小组,并督促单位组织专门力量对存在隐患的重点部位落实“死看死守”措施。强化执勤训练,组织部队扎实开展业务理论学习和体能技能训练;针对夏季火灾多发场所和消防重点安全保卫对象,制修订灭火救援预案,深入开展六熟悉和实战训练演练。强化灭火救援组织指挥,探索建立全勤指挥部和指挥长机制,健全灭火救援专家队伍;实施等级调派、力量编成和专业化指挥,严格落实火场纪律和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深化消防宣传教育,推动消防专栏定期刊播夏季消防检查动态和消防安全常识;扎实开展消防宣传“七进”活动,运用移动互联网消防信息服务平台向目标人群发送消防安全常识和提示信息;充分发挥消防站、防灾教育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接受群众参观体验。

2.公安派出所:将夏季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动纳入社区(村)警务室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广大城乡结合部的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督促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单位全面开展以“一懂三会”(懂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在明显部位张贴、悬挂“一懂三会”提示牌,提高单位消防安全防范能力,严防“小火亡人”事故;对发现的严重火灾隐患,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及主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联合整治。

五、实施步骤

(一)排查自查阶段(7月10日前)。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明确工作任务,组织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单位的数量、规模、消防安全状况等基本情况,开展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和重点单位“四个能力”自查达标;全面摸清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现状。

1.全面排查(6月20日前)。各部门要以社区和村为单元,明确网格责任人员,加强对各级网格长、网格员的消防业务培训,逐个社区、乡镇村庄开展地毯式的火灾隐患排查,逐一建立工作台账,明确隐患整改时限和要求;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建设、发改、水务、公安、消防等部门,逐一摸清消防规划编制、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志愿消防队和单位专职消防队建设情况。公安机关消防部门要召开社会单位动员会,督促单位普遍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火灾隐患自查自改,组织一次全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举行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深化建筑消防设施“三化”暨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并向消防部门或公安派出所报备《消防安全自查自改承诺书》(见附件2)。

2.自查验收(6月21日至7月10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结合排查情况,组织相关部门核准城乡和工业园区消防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的“欠账”问题,列出年度任务清单,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完成时序,保障建设经费,落实工作责任。各公安消防部门要对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三化”建设和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逐一进行达标验收,填写验收记录,建立工作台帐,并在当地主流媒体公示“四个能力”评定结果。

(二)综合整治阶段(7月11日至8月31日)。在摸底排查基础上,动员多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分行业、分区域,集中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全面加快公共消防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确保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取得关键性成效。

1.重点整治(7月11日至8月10日)。成立隐患整改指导组,对所有未整改销案的重大火灾隐患逐一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整改,力争在8月10日前整改完毕;全面制、修订以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城乡和工业园区规划,积极推进乡镇专职、志愿消防队建设。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火灾高危单位要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2.督导检查(8月11日至8月31日)。县人民政府组成检查组,对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验收合格的单位进行验收,重点抽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确保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三化”建设达标,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评定公示工作落到实处。

(三)攻坚总结阶段(9月1日至15日)。各乡镇、部门要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本辖区的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攻坚治理,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分析。

1.集中攻坚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对本辖区的涉庆场所和住地及其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场所、重大火灾隐患和不放心的单位进行攻坚整治,对隐患整改进度缓慢、态度消极的单位责任人依法实施行政拘留。

2.全面完成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任务。对公共消防设施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情况进行逐一梳理,确保完成总体规划工业园区、相关重点镇、30%的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审批,以及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任务。

同时,要对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动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建立提高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和社会消防安全常态化治理能力的长效机制,巩固、深化专项行动成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行动是赢得火灾防控主动权、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保稳定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工作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开展夏季消防安全排查整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组织分析消防安全形势,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带队开展督导检查,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措施和责任的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力维护社会面火灾形势的持续稳定。

第9篇:文化和旅游部典型案例范文

一、工作机制

㈠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取缔联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成员单位的提议,报请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通报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联合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决定的事项,及时反馈情况。

㈡建立信息通报、举报受理、抄告、案件移送制度。

1、信息通报制度。是指有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在依法吊销、撤销、注销经营者行政许可证或其他批准文件,或者经营者行政许可证、其他批准文件有效期届满的,应在吊销、撤销或届满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及时将有关情况告知同级后续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级后续相关行政许可审批部门在接到告知后应依法作出相应处理,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告知后应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

2、举报受理制度。各职能部门应当受理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举报事项,并按照职责分工处理或转交有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

3、抄告制度。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属于本部门管理的,及时予以处理;不属于本部门管理的,应当予以登记,并抄告相关职能部门。

4、案件移送制度。对违法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二、职责分工

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查处无须取得许可证或已经取得许可证,但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已经办理注销登记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以及营业执照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登记手续,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查处未取得有效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食品经营、广告经营、粮食收购、烟草制品零售、拍卖、互联网上网服务等经营活动的行为;会同或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行为。

㈡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煤炭经营、供电营业、第二类监控化学品经营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㈢公安部门。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典当业、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爆破作业、烟花爆竹运输、剧毒化学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运输,以及涉及消防安全等须经公安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未经许可或已被依法吊销、撒销许可证或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后,未按规定重新办理行政许可手续,擅自从事上述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在查处治安、刑事案件时,发现擅自从事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依法予以取缔。

㈣财政部门。依法监督管理会计记账、注册会计师业务、资产评估师业务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法监督管理人才中介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㈥国土资源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㈦环境保护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排放污染物、核与辐射安全等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㈧城乡建设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建筑施工、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招标等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㈨住房保障部门。依法监督管理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预售、物业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㈩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擅自在城市道路范围内和公共场地摆摊设点,及流动摊点等无照商贩的经营行为。

(十一)交通运输部门。依法监督管理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运输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二)农业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农作物种子、肥料、兽药、种畜禽、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以及动物检疫诊疗等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三)商务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生猪屠宰、鲜茧收购、缫丝绢纺企业生产经营、外派劳务、典当、拍卖,成品油批发、仓储、零售,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活动。

(十四)文化体育旅游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场所、营业性演出、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音像制品经营、出版物出版、发行、进口、印刷复制,包装装潢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依法监督管理从事旅行社业务、导游活动等经营活动;依法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五)卫生部门。依法监督管理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消毒产品、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六)广播电影电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制作电视剧及其他广播电视节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使用安装、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七)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产品,以及特种设备、计量器具、强制性认证、认可等生产经营活动;查处未取得行政许可或超出核准登记的许可事项范围,擅自从事生产经营的行为。

(十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非煤矿山生产、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等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十九)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化妆品卫生、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监督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法宝职责查处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二十)烟草专卖部门。依法监督管理烟草专卖品生产、批发、零售、进出口等活动;依据法定职责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二十一)通信管理部门。依法监督管理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电信业务等经营活动;依照法定职责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二十二)其它相关部门。负责对须经本部门许可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查处取缔相关无证经营行为。

乡(镇)政府、办事处以及居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要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发现辖区内的无证无照经营或为无证无照经营提供生产经营场所、保管、仓储等条件的,要及时报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

供水、供电、电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在接到相关职能部门下达的对违法经营场所停水、停电、停止互联网接入服务等协助执行通知后,应立即执行。

三、相关要求

㈠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分头把关,又协同作战。要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加强对本部门和所属下级单位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或者发现无证无照经营不按规定职责和程序查处的,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对因失职、渎职和包庇袒护等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