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

第1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形式、阅读时间、阅读原因等方面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此来探讨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整合各方力量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率。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2年上半年,我们对区内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目的有二:第一,通过调查,了解普陀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第二,根据调查结果,在区域层面上开展阅读指导工作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调研的范围为普陀区内20所中小学,其中小学10所、初中7所、高中3所。调查形式为问卷调查,基本题型为选择题。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83份,有效问卷1945份。问卷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学生课外的阅读方式、阅读时间、阅读的原因以及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一)学生喜爱的阅读方式

(二)学生阅读的时间

(三)学生阅读新书的原因

(四)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二、情况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悲观,不喜爱阅读的学生仅占10%左右。

在阅读方式方面,传统的纸质阅读依然是学生比较喜爱的阅读方式。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看纸质图书才是阅读,上网浏览文学作品、看电子书刊也应该算作阅读,它是纸质阅读的延伸。通过调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选择上网阅读的学生逐步增加。当然,这也与小学生家长害怕上网影响孩子视力、担心小孩受到网络负面影响而不允许孩子上网有关。

在阅读时间方面,小学生基本上能做到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或报纸杂志50分钟左右,而初中、高中学生每天书面阅读平均少于40分钟。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网络浏览时间呈明显增长之势,高中生上网浏览时间与书面阅读时间相差不多。如果不是课业负担较重的因素,此数字可能还会上升。

在学生阅读新书的原因方面,小学生受教师、家长、同学的影响较大,自主阅读需求并不强烈。这也就告诉我们,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最为必要与关键的,因为此时学生的可塑性最大。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外界的影响趋弱,受自主阅读需求或媒体推介的影响更趋明显。因此,此时通过媒体的推荐,效果可能更加好。

在影响学生阅读因素方面,仍以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主因。但是,在初中、小学学业负担相对较轻的年段,教师、家长不支持学生课外阅读与缺乏学生自己喜爱的图书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向学生推荐好书、师长鼓励学生阅读显得十分必要。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我们发现,90%左右的学生还是喜爱阅读的,只是在阅读的方式上发生了改变。因此,我们在呼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并充分发挥各方的资源优势,促进学生阅读。

(一)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助推学生阅读

作为学生在校课外阅读主阵地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创造条件,促进学生阅读。

我们希望学校图书馆在配置图书前,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听取师生的意见。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组织师生代表一同前往书店选购图书。或者通过校园网购书意见征询单,满足学生自主选书的愿望,以此提高藏书的质量,吸引学生前来图书馆阅读。

同时,学校图书馆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欢迎学生前来阅读图书。图书馆要尽一切力量提高服务质量,以优美雅静的环境、优质充足的藏书吸引学生,以热情周到的态度服务读者,同时,适当调整开放时间,特别是延长放学后的服务时间。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小学图书馆“学生上课我上班,学生放学我下班”的矛盾,也解决了某些小学取消晚托班后学生无处去的难题。

(二)通过网络平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我们建议负责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教育局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简称:图工委,下同)利用区内“教育情报网”推动、指导学生阅读,逐步转变家长、教师观念。

我们建议图工委在“教育情报网”上及时介绍新版图书的梗概,并附上教师或学生的读后感,供学生参考。同时,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要求荐书者既要介绍清楚所荐图书的版别、出版日期、定价,还要写出简明的荐书理由。区图工委经过筛选、评比、整理、加工、编辑后,通过网络及时予以介绍。通过图工委、伙伴的图书推荐,学生读者会有一种亲近感,选择阅读的可能性也会大为提高。

我们建议图工委要结合形势或教育重点工作,推荐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图工委要抓住节庆、纪念日等契机,结合时代热点,趁热打铁,大力鼓励学生阅读。同时,也让教师、家长及时了解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态,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与支持。

(三)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阅读指导

我们建议图工委定期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开设趣味性的读书讲座,培养学生阅读热情。在深入基层学校开展阅读指导时,图工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召开相应的读书指导会。用贴近学生的语言,“零距离”地向学生推荐图书,并传授一些阅读方法,供学生参考。同时,通过“教育情报网”将每次阅读指导的内容、形式、安排等一告知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时,利用网络平台采用互动形式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阅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欢迎学生主动地参加读书活动。这种互动的阅读指导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的积极性。

第2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生 阅读 兴趣 分析研究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小学生阅读所得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走进阅读,中小学生们便走进了文学的殿堂、知识的宝库,那是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以书为媒介,他们得以与大师和伟人交流、对话,汲取人类的思想精华,而这些将成为伴随中小学生们长大成人后的精神基础。除此之后,阅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小学生们产生梦想的重要途径,他们在阅读书籍中非常崇拜某些伟人,长大后立志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当今中小学生们阅读量如何呢?事实却不太乐观。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中小学生将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个人兴趣爱好,那样课外阅读活动将会顺利开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阅读兴趣呢?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难题。结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和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现做出如下的分析研究,希望我们的以下措施能够给家长和老师一些良好的建议,从而运用到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去。

一、扩大课外阅读读物的范围,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从中小学生角度出发,长时间在学校学习,会产生“阅读疲劳”,应该让他们接触课本以外的读物,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好他们感兴趣的书至关重要,使中小学生对书产生好感。这点需要家长的配合,父母的培养方式对他们阅读兴趣也很关键。当然,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指引他们如何培养,双方达成统一共识,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小学生开始学习阅读的初期阶段,家长精心挑选一些书籍给中小学生提供,例如:具有故事情节的、漫画式的书籍,先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对阅读先产生一种情愫,慢慢的也就会培养出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中小学生会养成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去开拓自己的课外阅读范围,从简单的故事、漫画类书籍转成历史、天文、名著等。

学校和家长往往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范围局限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上,认为只有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有价值的、才没有浪费中小学生的宝贵时间。然而学校和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中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让中小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去汲取课外读物的营养精华,这将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及将来的发展有着极其大的影响。

我们在扩大课外阅读读物范围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度,不能让中小学生过于迷恋看故事书、漫画书,耽误大量的时间,耽误了课业学习。对于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一定要有计划的进行,对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与正确的指引,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有效进行。

二、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受到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中小学生更加爱和电脑、电视打交道,他们往往不会青睐书本类的读物,导致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减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更要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老师不妨采取讲故事的方式,将课外读物上的内容声情并茂的讲述给中小学生听,通过听故事并与家长、老师互动,来吸引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慢慢的将讲故事转化成中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这个转化过程有时一两周的时间即可完成,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家长、老师要有耐心,不要过于急功近利,短时间内不见效便放手不管了。这是一个不定期的工作,我们要有决心有信息,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来。

为了验证这一措施的有效性,今年暑假我们对上千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85.6%的中小学生对这一阅读方式很感兴趣,还有14.4%的中小学生表示愿意尝试一下。可见,这一措施的有效性还是很不错的。于是秋季开学后在部分指定的学校大力开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让老师将这个举措告知中小学生家长,从而达到学校、家庭全方位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三、家长、老师要给中小学树立良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成长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喜爱读书看报,中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也会对课外阅读大感兴趣。然而,当今社会好多家庭已经没有读书看报这一生活项目,家长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往往也会看看电视、玩玩游戏来休闲娱乐一下,以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中小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难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何谈兴趣?因此,家长要对此提起注意,从自身做起,争取给中小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榜样。

在中小学生心目中,教师往往是他们的偶像、榜样,如果教师自身热爱阅读或是引导中小学生去课外阅读,中小学生往往会更加热爱阅读。为了能够和教师更好的交流沟通,中小学生会自觉主动的去进行课外阅读。可见,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做好榜样。

四、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中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有意思的活动是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可以组织开展诗歌朗诵、写作竞赛、自创话剧等一些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让中小学生大量的参与进来,从而全面调动中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对课外阅读感兴趣。

各种表演可以展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才华。鼓励中小学生参加各种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中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化思想教育,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将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掘课外阅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将读转换成演,这将是个较好的举措。

五、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小学生都存在着从父母、老师管制到努力挣脱的心理过程,父母及学校给与的学业压力过大,他们对父母、老师都有一种抗拒的心理。因此,要想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顺利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必须要顺应中小学生的心理,帮他们选好书――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又让中小学生能够产生好感和阅读的欲望。在中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家长不宜管制太多,给中小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中小学生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引导下阅读课外读物。只要中小学生选择的读物是有利于中小学生发展的,家长就应该给与支持。然而有的家长会限制中小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速度、甚至干扰中小学生的阅读范围,这些都完全违背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初衷,对此家长要多加注意,争取慢慢放权,让中小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真正的做到有兴趣的阅读。

六.在班级内建设读书区,让中小学生共享自己的课外读物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里建立一个供中小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场所,在这里中小学生们可以阅读学校里的课外读物,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过来与其他同学分享。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组织者要根据年级不同,在不同班级设置不同的课外读物,从而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而不要图省事,各年级都采购统一的课外读物。“分享”是个美妙的东西,现在独生子女过多,他们很少品味到分享的快乐。鼓励学生将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拿到班级读书去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必将提起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只有自己读过了,才知道里面的内容,才能和其他读过此读物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总之,课外阅读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去提高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书籍是人类认知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和途径,课外阅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通过课外阅读中小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还会让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很好地融入社会。课外阅读在兴趣的指引下顺利的开展,会让中小学生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对于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们上面已经讲述分析了很多,也希望家长和学校给与积极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王焱.浅谈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如何提高中小学生阅读能力[J].贵图学刊 , 2013,(01)

[2] 吴赛娥,李文蕾.面向未成年人阅读引导的策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03) .

[3]贾继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4).

[4]王延军.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J].科学大众,2007,(12).

第3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界普遍认为: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关于课外阅读曾经有人说过:“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局限在课堂是有缺陷的,其源泉应源于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把课外阅读列为主要内容之一,把课外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补充和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一书中多次谈到了阅读,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也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发展个性

扩大孩子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孩子的个性健康,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

阅读是一个充满了丰富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形成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出创造潜能。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和延伸。语文能力的提高更需要课外阅读的辅助。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

第4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存着问题;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不断的提升其语文素养,但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阶段小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阅读内容的内容大多比较简单,缺乏深度,阅读能力较低,这种情况之下,教师要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由思维、记忆、知觉、感觉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现阶段,许多小学生阅读过程中都存在着阅读量较少、阅读缺乏深度、阅读内容简单单一等问题,相对于文本类内容,绝大多数的小学生更喜欢卡通漫画类图书,在阅读过程中大多停留在唱读、浅读的层面,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情况更加关心,忽略了文本的整体理解,导致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各种读物的阅读兴趣不够浓厚。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阅读技巧的提升,忽略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他们将课文不断地细化分解,讲解阅读技巧,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往往收效甚微,还很容易使得学生丧失阅读的兴趣。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想要切实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能够从阅读兴趣的培养工作入手,从多个方面启发学生,调动他们参与阅读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重视阅读反馈工作,小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之中,对于师长的评价十分在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阅读量较大、读书笔记整理的较好的学生列为榜样,鼓励学生积O的参与阅读。其次,教师要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在教室的拐角位置设置一个“读书角”,放置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在教室中张贴各种关于阅读的画报、标语等,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之中。此外,教师要能够学会“见缝插针”,学习课文内容时,要能够适时的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数目,比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通话选》,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通也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握不到重点,虽然阅读量比较大,但自身的阅读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升,这就是阅读方法不准确导致的。首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比如1~3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比较弱,阅读的篇目应偏向于简单的童话故事、童谣等,阅读中要求他们能够准确的读出文章中的字词,可以通读全文即可。对于4~6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词汇,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阅读的篇目可以适当复杂一些,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章内涵。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能够按照“整体―部分―细节”的阅读模式开展阅读活动,首先通读全文,理解大致的意思,然后就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或者理解比较困难的段落进行细致的理解分析,最后详细的品读文章的细节,就人物、事件描写的比较细腻,语言比较优美的词句可以摘抄下来。略读与精读相结合,阅读过程中养成摘抄、评价的好习惯,形成一定的阅读风格,最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关键的作用,阅读习惯是在学生长期的阅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惯性思维,一旦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不需要家长、教师的提醒,学生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就会自觉的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但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心理学研究标明,人类形成一个生活习惯大概需要连续的21天的重复动作。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意志力比较薄弱,教师及学生家长要能够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学生在阅读时,家长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同时在学生理解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坚持阅读。

四、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阅读量,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方法,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问题,教育部门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还列出了详细的推荐阅读数目以及建议阅读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建议阅读数目有明显的区别,1~2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差,学习的汉字十分有限,推荐阅读的内容大多偏向于故事性,比如《小布头奇遇记》、《舒克贝塔历险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要求明显提高,推荐阅读内容相对复杂,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寄小读者》等,5~6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已经比较好,推荐阅读内容更加复杂,比如《羚羊木雕》、《昆虫记》、《小王子》等,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开展课外阅读,结合教育部要求,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要阅读的篇目或者阅读总量,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开展一次“读书会”,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于阅读任务完成度比较好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励其他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外阅读之中。

五、结语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自身生活以及学校学习中触摸不到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要能够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有效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文章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概述,仅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硕,蒋威.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05).

第5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阅读量;兴趣;氛围;形式;能力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曾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对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规定: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是,笔者发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与课标要求相距甚远,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亟须我们老师的培养和指导。如何培养农村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巧列书单,点燃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雷夫老师所说,“我读书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所以,我们首先要找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点,让小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其实小学生判断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自己对这本书有没有趣,它能不能深深地吸引自己往下读。只有感到这本书有趣了,小学生才会继续读,甚至反复读。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资源尚算丰富,且每周每个班级也有固定的借阅时间。但是,通常学生借书完全是自主选择的,老师对学生如何借阅缺少指导。一次,笔者发现班上一位学生在看一本《古希腊神话》,经过交流发现他看这本书时不仅看得吃力而且看过之后还不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这件事引发了笔者给学生开列一份符合他们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的书单的想法。于是,笔者首先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阅读的兴趣点,把握他们喜欢的书的类型。然后到到图书馆去翻阅各类书籍,结合阅读训练的要求确定图书馆里有哪些书是既有趣又适合班上学生阅读的,开列书单。因为书单上列出的书是事前根据调查确定的,基本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且在图书馆里又能借阅到,学生的借书积极性很高,由此带动了班级的阅读气氛。当然,这份书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适时调整。笔者在调整书单时,会对书单上已有的书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帮忙鉴定一下这些书是否有趣,给书评个星级,五颗星为最高,星级高的书一般会继续列入书单,星级低的书则会退出书单。对于要增加的一些新书则是先找几位学生当“试读员”,他们满意后才作为“新书推荐”列入书单。笔者觉得,如果能长期坚持这么做的话,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会持续高涨。

二、师生共读,营造阅读氛围

新课标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删减一些机械的、无意义的抄写作业,而增加了一项软性作业――阅读。如减少了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因为这项作业很多学生都是从专门的好词好句好段书中摘抄出来的,不是自己看书所得,意义不大。考虑到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午都是很早到校,所以,笔者规定:全班学生每天中午看书半小时。为了营造阅读氛围,笔者带头执行,每天中午准时到班上和学生一起阅读,不论自己多忙,只要看书的时间一到,每个人都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拿起书来阅读。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学生慢慢养成了午间阅读的习惯。笔者在自己阅读的同时,还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书推荐给学生。电视剧有剧透,我们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来一点书透,以此来勾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可能会想,原来老师也读过这本书,我也要去读读,看看这书到底有什么好看的。同时老师生动精彩的推荐话语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师生共同阅读完之后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也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将阅读效果的检查融入读书交流之中,既可发现学生理解偏颇之处,又可以舟过无痕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点拨,可谓一举多得。这种做法如果能在全校推广,一定有助于学校阅读氛围的形成。

三、巧用资源,拓宽阅读形式

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0万字以上,如果仅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这目标很难达成,且让农村家长给自己的孩子买书或是订阅报刊更是困难重重。为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笔者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到电脑室上网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辅助阅读或是拓展阅读。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下第八组课文时让学生上网搜索德国、泰国等异域风情的资料,化被动为主动,学生兴趣盎然。同时还可以利用班级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电子书籍或是投影纸质书籍,扩大阅读受众群。为了丰富阅读形式,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引入了新的阅读形式――有声阅读。那些谱了曲的古诗、优美的课文朗诵或是童话、名著的有声读物等都是有声阅读的重要来源,在午休时间播放给学生听,既缓解了学生用眼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新的阅读兴趣。另外,笔者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天必须要带一本工具书――字典或词典。这些工具书除了在遇到不认识的字词的时候使用外,笔者还赋予学生另一项任务。没事的时候多翻翻字典,看看词条,理解下词条的意思,通过这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其实有些词条还是很有意思的,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既是在培养他们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同时也是增加阅读量的一种手段。

四、授之以渔,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好精读、略读和浏览。”为了训练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这三种阅读技能,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向学生出示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语句优美的、思想内容丰富的、含义深刻的文章,笔者建议学生调用课堂上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精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词析句。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者鼓励学生在有所感想之处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哪怕仅仅是一个“好”“精彩”,强调感想的重点是“有感而发”。在品词析句之后还会鼓励学生多诵读,以丰富语言积累,加强语感。对浏览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读新闻类、背景介绍类的材料进行,因为这类材料表达清晰有条理,易于把握重点。如,笔者精心挑选新闻材料,让学生从新闻标题入手,大致了解新闻的主要方面,之后再快速地扫视新闻的正文部分,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口述主要信息的方式来检查提取关键信息的效果。对一些情节简单、语言浅显的故事、童话等,笔者则是建议学生采用略读的方法。因为此类阅读材料学生阅读轻松,阅读目的多是获得阅读的。如果以上的阅读训练方法能长期坚持,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自然会慢慢地提高。

总之,教师要想提高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首先得从“趣”字入手,然后多方面出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当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内在需求时,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也将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朱家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语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第6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一、狭隘——课外阅读的现状

正确的课外阅读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审美品质。然而,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是偏颇的、狭隘的。目前,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单一。从学生自选阅读内容看,学生喜欢漫画、小说故事类书籍,而科技类、社科类书籍则很少有人问津。在回答“你最喜爱的作家是谁”这个问题的时候,绝大部分同学回答的是杨红樱、琼瑶等。传统文学史上提到的“鲁郭茅,巴老曹”,甚至有人不知道是谁。《微型小说选刊》《阿衰正传》《兵器知识》等杂志颇受欢迎,而对文学史上的经典着作学生却很少问津,学生“短阅读”的现象比较严重。从教师推荐内容看,大多数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课外阅读窄化为考试的附庸品,只推荐给学生规定的考试篇目,甚至帮助学生摘取整本书中的与考试关系密切的篇章,引导学生猜题、压题。有些老师只推荐给学生优秀作文选之类的书籍,将学生课外阅读引向死胡同,学生“死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狭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阅读前没有计划,随意性较强,没有目的性,学生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想怎样看就怎样看,想看多少就看多少,“一暴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2.阅读中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课本看腻了,找本课外书看看,调剂调剂,蜻蜓点水,休闲阅读。3.阅读后不作读书笔记,不进行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更没有深入地思考;或者恰恰相反,为了完成2至3页的读书摘抄而去被动阅读。总之,小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和消遣性。

二、氛围——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造成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原因很多,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反映没有时间课外阅读。平时上课,晚上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生的生活被繁重的作业填满,陷在作业堆中,教师强化了“硬件作业”,却挤跑了课外阅读这一“软件作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且有些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也不明确,每当学生课余时间拿起课外书读时,家长往往会说:“不做作业,看闲书,不务正业,看书能看出个好成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与家长的意愿相悖。其次,教师自身阅读缺乏。现在我们大部分教师放松对自身的要求,缺乏学习意识,不能进行广泛阅读,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认为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应付教学,导致对学生阅读的引领乏力。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是无法培养一批爱读书的学生的,一个没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教师也是无法给学生多少文化积淀的。同时,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缺失。怎样引导学生爱书?怎样正确、有效地读书?我们广大教师往往心中无数,缺少方法,教师的训练乏力。阅读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

三、厚积——课外阅读的意义

首先,拓展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丰富性,认识更多的语言现象,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就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谈得上运用,进而熟练地运用,得心应手地运用。其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育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其重要的任务,但是仅依靠课内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来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再次,拓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和文章的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因而,课外阅读应成为小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小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怎样写好作文主要靠的是学生阅读的积累。

四、行动——课外阅读的应对策略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先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用名人的伟大精神或顽强意志鼓励学生;可用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的方法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可用精美文章吸引学生,教师有意无意地在学生面前大声诵读优美文章或精彩片断,熏陶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可言传身教,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

2.培养课外阅读习惯。习惯经反复训练可以成为天性中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亟待加强。林语堂在谈读书时说道:“读书须有胆识,有眼光,有毅力。”这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一面镜子。以下是我在培养课外阅读习惯时所做的努力:①多思考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能过深入思考,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②勤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督促学生养成做不同类型读书笔记的习惯,如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写读后感等。③培养查阅的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难理解的字、词、句及时运用各种方法查阅,直至弄明白。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语文阅读课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几本书。所以,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应包括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诵读法、泛读法、精读法等)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等),我们应该根据需要灵活使用。

第7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语文阅读 现状 策略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想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

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带到班级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

2.保障阅读时间

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抽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

3.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具体做法是:

1.巧借连环画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来引导,而“连环画”则是学生中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

2.榜样引路

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高尔基、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同时教师挖掘本校、本班学生与书的感人的故事,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班里喜爱阅读、学习进步较大的同学,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的趋向,从而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

3.开展活动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①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②习作、出墙报。③开展读报活动。根据读物内容排练文艺节目等。

三、授予方法,使学生会读

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

1.思读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能唤起注意、启迪思维,而课后提示的思考题又是文章的重点,带着课后的问题读书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2.精读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

3.泛谈法

对所读的文章不可能逐字逐句读下去,而是快速地掠视全文,了解内容大略,寻找作者的观点,了解作者的思想。

四、推荐读物,使学生多读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可以选择有益的读物介绍给学生。选择读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小学生识别能力差,我们一定要让他们阅读思想正确、健康的作品。(3)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战斗故事书,教师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4)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结合教材,指导课外阅读。(5)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宏扬祖国的悠久文化传统。

五、培养习惯,使学生久读

第8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5万字。”这样庞大的数量有时会让很多教师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完成这一教学要求,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完成新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故事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大部分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对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当学生在卫生、纪律、课堂举手发言等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奖励学生,当他们听得入迷时,教师应抓住机会顺势引导学生回家查阅相关书籍,自己阅读故事内容。还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看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如,“愚公移山”“龟兔赛跑”“小兔乖乖”“精卫填海”等。

二、开展相关活动,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表现欲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他们参与形式多样的交流与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巩固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让学生把从《小星星》这本课外读物中看到的故事用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学生们的兴致高涨,采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朗读、表演课本剧、讲故事等等,都把故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学生讲完一个故事后,教师应要求其他学生说一下通过故事内容懂得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知识。这样一来,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不但扩大了自身的阅读量,而且增加了知识积累,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三、培养良好习惯,达到良好效果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基本前提。作为语文教师,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坚持每天读书,而且要定时、定量。(2)明确阅读目标,只有将精力集中到某一目标上,才能提高成功几率。(3)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只有在计划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逐步实现目标,才能完成最终目标。(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5)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富有内涵的句子要及时记下来,积累课外阅读素材。

当然,以上仅是本人对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的几点浅显的认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第9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范文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网络阅读,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任何人可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在任何地点去学习他需要的知识”。随着少年儿童逐渐成为网络阅读的主力军,国内建立了不少儿童在线阅读网站,但基于网站运营的原因,不少网站商业化,在开放共享、与课程改革同步方面具有局限性。目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日趋完善,让数字化阅读为孩子插上双翼成为可能。建设健康的阅读平台,让学生的网络阅读置于教师、家长的引导下,避免网络阅读的“随意性、无序性、迷失性”。顺势而为,我校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课题,通过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建设一个开放共享、动态更新、注重交互、与课程改革同步,面向师生家长的阅读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出建设、应用小学课外阅读资源的模式,进一步推动课外阅读的纵深发展。

一、研究内容

(一)开发能满足各年段小学生课外阅读需求的资源库。资源库将提供新课标推荐阅读的所有书目的电子书、阅读指导、阅读检测资源,形成与教学同步,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小学课外阅读资源库。

(二)研究文本阅读和数字阅读平台实现对接,在线阅读与课外阅读活动一体化,提高课外阅读资源库平台的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研究。

(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资源库应用管理制度,保证资源库的管理规范并确保持续更新、不断丰富、运行畅通。

(四)开展课外阅读资源库与课程整合应用研究,进行课外阅读微课设计,以应用促发展,不断完善资源库建设,提升教学教育质量。

(五)培养学生有效的网络阅读方法,形成健康积极的网络阅读素养,提高教师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研究。

二、实施策略

(一)开展调查活动,明确研究方向。

在课题研究初期,我们面向本校学生设计《数字化阅读素养问卷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上网频次、上网途径、上网地点、上网从事的主要内容四方面。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从一~六年级各随机抽取二十名学生以“数字化阅读倾向”为话题进行了访谈,摸清我校学生的网络阅读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准确依据。

(二)建立阅读资源库,纠正“偏食”现象

小学生阅读多倾向于漫画等快餐式阅读,即使阅读儿童文学,也多选择幽默浅显的校园小说。根据学生这一“严重偏食”现象,我们在建立资源库时进行严格的甄选。先以《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2015年广州市中小学校园经典阅读推荐书目》为指引购置相关电子书、有声读物,制作导读微课等网络课外阅读资源。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我们可以引进一批具有教育性、趣味性、可读性电子读物,分级推荐给学生。资源库平台所收录的电子读物时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师生共荐,聚焦童心;二是题材多样,精选经典;三是学科整合,引进双语。让孩子们在阅读符合自身年龄心智的书籍时获得均衡的营养。

(三)提高平台丰富性,激发阅读热情

不断丰富课外阅读资源库平台,提高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设置阅读t望台,阅读资讯,展示儿童阅读新动态;设置阅读导航站,收录导读微课,为学生自主阅读行为精心导向;设置阅读留言板,记录阅读足迹,引发阅读火花;设置阅读研究院,收录教师阅读教学设计、反思、案例、论文、课件,促进课外阅读教学研究;设置阅读展示厅,收录师生家长读后感、读书笔记、书评,在赏评中快乐前行;设置阅读加油站,指导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打造书香家庭,形成强大教育合力;设置阅读广角镜,链接优质儿童阅读网,亲近儿童文学作家作品。

(四)拓展阅读时场,培养阅读习惯

学校为学生开辟开放性的阅读场所,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班级读书区对学生实行全天候开放。保证阅读时间: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分为阅读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和阅读分享课四种课型,由语文老师执教,写进课程表,确保不被挤占;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三十分钟设为“午读课”,由学生干部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阅读活动。每天0.5~1小时课外阅读作为常规作业写进《家庭作业登记本》。每周1~2小时网络阅读时间,中高年级学生每周登陆“阅读留言板”发一个帖子,此建议写进《课外阅读倡议书》。

(五)书香浸润校园,提升阅读温度

学校班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书香浸润校园,使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持续升温。如:“童书 DV展演”“童书跳蚤市场 ”“读书心得评比”“故事接龙比拼”“阅读之星评比”“好书推荐对对碰”…… QQ群、微信群、公众号、阅读平台,网上网下互相呼应,相得益彰,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