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6岁儿童:3次/日,8mg/次。<2岁儿童:2次/日,7.9mg/次[2]。因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每天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应使用注射泵给药,静脉输注时间≥5分钟。②B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布地奈德药物治疗。<6岁:180~310μg/日,分2~4次使用[3];>6岁儿童:230~750μg/日,分2~4次使用。以2周1疗程,坚持使用3个疗程。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5%;②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程度改善,接近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10%;③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病情无恢复。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着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3 李为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86.
【关键词】 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发病之一, 发病群体为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 病情发展迅速,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喘息、咳嗽、缺氧、呼吸困难等, 常发于春冬季节, 给患儿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呼吸道内存在的分泌物难以排出体外, 不仅影响了治疗, 而且也会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运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受到医生的青睐[2]。回顾性分析郑州市儿童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4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观察组:男65例, 女77例;年龄90 d~6岁, 平均年龄2.1岁;流喘肺炎35例, 急性喉炎22例, 支气管哮喘37例, 支气管肺炎48例;采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男74例, 女68例;年龄60 d~7岁, 平均年龄2.3岁;流喘肺炎41例, 急性喉炎23例, 支气管哮喘36例, 支气管肺炎42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不同病情给予适当药物治疗:①流喘肺炎:氨茶碱、利巴韦林、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②急性喉炎:氢化可的松、利巴韦林、青霉素;③支气管哮喘:地塞米松、5%碳酸氢钠、氨茶碱;④支气管肺炎: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部分药物可以加入生理盐水。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病情, 每天可安排2~3次治疗, 每次10~20 min, 5~6 d一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安排1~3次治疗, 每次20~30 min, 4~5 d一个疗程。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无好转, 应适当调整治疗方法。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有效:喘息、咳嗽、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所好转或者彻底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 甚至出现恶化。
2 结果
2. 1 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有效率要略高于对照组, 两组患儿的疗效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疾病 组别 例数 有效 无效 P
流喘
肺炎 观察组 35 35/100% 0 >0.05
对照组 41 34/82.9% 7/17.1%
急性
喉炎 观察组 22 22/100% 0 >0.05
对照组 23 15/65.2% 8/34.8%
支气管哮喘 观察组 37 36/97.3% 1/2.7% >0.05
对照组 36 32/88.9% 4/11.1%
支气管肺炎 观察组 48 48/100% 0 >0.05
对照组 42 37/88.1% 5/11.9%
2. 2 不良反应对比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烦躁、气促等,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对比
组别 例数 胸闷 烦躁 气闭 气闷
观察组 142 0 0 0 0
对照组 142 5/3.5% 8/5.6% 3/2.1% 5/3.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中的常发病之一, 病情发展速度快, 易引起患儿家长担心。患儿气管发育还未发育成熟, 气管狭窄, 抵抗能力差, 黏膜柔软黏液腺分泌不足, 咳嗽反射能力差, 极易导致黏膜肿胀, 进一步造成呼吸系统疾病。运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于患儿来讲疗效较慢且疗程偏长, 运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3]。
雾化吸入法包括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和超声雾化吸入法。早期较常使用的是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 而由于对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的深入研究, 现在已得到广泛应用[4]。在进行雾化时, 雾粒直径约为1~4 μm, 极易被吸入小气道以及肺泡内, 并且雾粒含水量较高, 可以起到湿化呼吸道的作用, 但同时也应该控制雾化量, 才能有效减轻患儿症状。此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 超声雾化吸入法与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是超声雾化吸入法更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给家长带来了恐惧, 也使得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在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时, 若发现有不良反应, 可调整为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医院的医疗设备及环境也得到了全面优化, 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配备氧气管道设备, 为采取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有利条件。患儿接受治疗时, 可将氧气雾化器安置在病床边, 使得患儿容易接受。使用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操作简便, 疗程较短, 经济实用, 也可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有效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先芬.氧气雾化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19(22):159.
[2] 李明静.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0):782-783.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03-01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皮肤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链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添加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皮肤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皮肤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皮肤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皮肤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患者 呼吸系统 护理 护患关系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通常会反复发作,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正由于呼吸科久治不愈的病情,呼吸科老年患者常常会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化反应,这给康复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肺心病或者哮喘等呼吸科老年患者,在夜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注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总结一下临床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并选择2009年0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0至90岁之间。本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中,支气管哮喘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1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2例,肺癌患者有1例。
1.2护理方法
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常规有效的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描述如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的颜色、量等,特别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更应该加强晚上的护理,防止因为夜间病情加重而带来危险;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记录好血气监测数值。并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的处理,如使用呼吸机,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注重患者所处环境的建设,保证通风、整洁、无菌。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是随机选择的,说明老年患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高发人群。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方法的护理后,康复以及好转的患者有22例,比例高达92%。说明本院针对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是可行的,效果也是较为满意。
3 讨论
3.1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当一部分呼吸科老年患者因为一时不能解除病痛,就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在整个临床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保守病情方面的秘密,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给予患者理解、关爱以及援助。如果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闹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对待,不要因为患者的一些言行举止而发怒,从患者的不满情绪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者不可性急,对言语啰嗦者不要嫌烦,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注意礼貌和态度。平时主动关心老人,主动和老人打招呼,问长问短,以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更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好生活护理,促进舒适。
其次,对于呼吸科特殊的老年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急性痛苦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该简洁,并可借助于搀扶等肢体语言传达同情及友善信息,令患者产生亲和感。在治疗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
3.2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避免因呕吐物、分泌物的误吸而堵塞呼吸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配以翻身拍背,雾化疗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行机械吸痰。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至最低;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其次,老年患者因为年龄、肌体等原因呼吸道的肌张力降低、肺活量也会有所减少,更会引起肺部的感染。医护人员要确保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可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可在50%至70%的范围内。如果哮喘病患者,可适当调高一点室温以及湿度,这样可以促进气道的湿润,增强气道消除分泌物的能力。
另外,氧气治疗是呼吸科患者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肌的代谢功能。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在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采用双腔吸氧管,同时应该勤巡视,多观察,监测患者的氧流量,避免鼻导管脱落或者堵塞等。此外,吸氧的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深呼吸锻炼,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耐受量,比较适合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3.3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合理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家属宣教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借助于各种方式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科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注意点如下描述:嘱患者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清淡为宜,避免辛辣、油腻以及一些过敏性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和新鲜的蔬菜、水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饮水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呼吸科老年患者对于护理方面的服务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理交往,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建立一条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9,16( 3) : 94-95.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非常常见的儿科疾病类型,患儿由于自身免疫力、新配功能不足、年龄较低等因素,在气温突变或换季时期,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在患病后,伴随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儿童年龄越小,患病几率会增大,疗过程也相对较长。临床治疗药物种类虽然很多,治疗效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盐酸氨溴索又称为“盐酸溴环己胺醇”,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治疗痰液分泌异常、排痰功能紊乱、慢性呼吸道等疾病,例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对肺部术后产生的并发症预防性、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症治疗上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验证药物治疗药物,本次医药临床研究围绕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干预作用,将具体研究过程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2018年全年在我院接受儿科治疗的100例患上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年龄阶段为3个月婴儿至8岁幼儿,平均(5.31±1.57)岁。患病类型一般分为呼吸困难及综合症、支气管炎、肺炎。不同年龄患儿的患病时间明显不同,随意将10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
患儿在入院接受临床治疗后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方式,12岁以上的儿童或成人每天2至3次,每次用量1安瓿,采用慢速静脉注射方式;病情较为严重者可以增量到2安瓿;6至12岁儿童每天2至3次,每次用量1安瓿;2至6岁儿童每天3次,每次用量一半安瓿;对于两岁以下儿童来说,每天2次,每次用量50%安瓿,均采用慢速静脉注射方式。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治疗,则每日用量需要按照婴儿体重折算比例,标准为:30mg/kg,4次给药,采用注射泵静脉方式,每次时间不少于5分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也可以与生理盐水、果糖、葡萄糖混合使用,需要注意的是PH值5.0的溶液与不小于PH6.3的溶液混合在一起,会增加本注射液的离碱沉淀程度。患儿在入院接受临床治疗后,或为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针对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采取“用量+用法”注射5毫升无菌注射用水方式,在静脉注射前缓慢使用溶解。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与合理用量五金注射用水混合使用,分解稀释后有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或果糖成分。如果患儿是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治疗每日用药总剂量应该按照婴儿体重计算,也就是每千克给30毫克分4次给药,采用注射泵给药,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要五分钟。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布地奈德治疗方式,其为雾化吸入方式的一种,6岁以下儿童每次为0.5mg,每天2次,6岁以上儿童每次为1mg,每天2次。
1.3评价标准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用于临床表现为排痰功能或痰液分泌异常的慢性或急性肺部疾病等,例如:喘息型支气管或哮喘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或病情急性加重患者、肺部手术后预防并发症治疗、早产儿或新生儿婴儿呼吸窘迫综合症(IRDS)等。显效结果: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促进粘液排出、分泌物溶解临床表现,促进呼吸道粘液的滞留或增加分泌物排出,对于促进排痰,改善呼吸道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粘液分泌逐渐恢复正常,排痰量和咳嗽也逐渐减轻,呼吸道粘膜表面活性物质也逐渐恢复正常新陈代新功能。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也可用于临床预防性治疗,用法用量为12岁以上儿童或成人每天2至3次,每次用量15mL,严重的病例可以增加到每次三十毫克,六到十二岁的儿童每天两到三次,每次十五毫克,两到六岁的儿童每天三次每次七点五毫克,两岁以下的儿童每天改为两次,每次七点五毫克,以上的都是缓慢的静脉注射。无效:临床表现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病情甚至会加重。临床治疗效果的整体有效率为[(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以上资料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意外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意外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终经过分析,对照组优于常规组,比较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关键词] 物理因子;老年常见病;临床治疗
许多老年常见病、慢性病,是在机体器官组织的衰老、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等紊乱引起的病变反应。在这些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非药物治疗的作用更加安全有效和有助于功能恢复。其中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对于改善机体的生理机能,促进组织代谢,增加免疫力以延缓老化,延缓疾病的发展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应用各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肩周炎、前列腺炎、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体增生疾病、坐骨神经痛、骨性膝关节炎等多种老年常见病,疗效显著,受到休养员患者的欢迎。
1 物理因子疗法的特点
物理因子疗法对于老年常见病的治疗首先是无痛苦,休养员患者乐于接受,可以消除有些老年休养员对吃药打针的恐惧感。其次,物理因子疗法的热效因在治疗中可增强休养员患者躯体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利于休养员患者的恢复。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相比,物理因子治疗方法有着它独特的优越性。物理因子疗法的副作用少,这是绝大多数药物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在医学上把频率大于100 kHz的电流列为高频电疗,高频电流的特征:①对神经肌肉无兴奋性。②能产生热。③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引起离子和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极化,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刺激造血器官和细胞化学的功能;并有抗炎、促进细胞再生等作用。高频电流的应用可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物质的代谢等多功能调节。
2 物理因子疗法的临床应用
通过选择物理因子的不同治疗作用方式,可使其相对集中作用于一定部位的组织器官,因此治疗的针对性较药物易于掌握。物理因子疗法与药物科学的综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使一些长期服药的患者减少用量,无疑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当今物理因子疗法已用于临床每一专科疾病的治疗,并形成了专科理疗学。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计,理疗的病种已达260余种。临床实践证明,物理因子疗法对于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专家指出脑血管意外发生后大概在病后3周继发性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即可进行物理疗法治疗:①头部小剂量超短波,目的是促进脑组织血管扩张,缓解脑组织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脑细胞缺氧和渗出物的吸收。②患肢用中等剂量超短波配合热疗,以增强肢体血液循环,改善痉挛和挛缩,目的是使患肢功能得到缓解和恢复。③运动功能康复,对防止并发症(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加速肢体恢复,纠正误用不良姿势,降低残废度等具有重要作用。④高压氧治疗,提高机体氧含量,脑组织的氧张力可明显增高,有利解除脑组织缺氧状态,促进吸收和脑组织功能恢复。物理因子疗法和体育疗法作用可减轻因运动不足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纠正神经一体液调节障碍,改善肌肉营养,加速患肢的康复。
3 讨论
对于不同类型高血压、缺血性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骨性关节病、颈腰椎骨质增生等,合理选择物理因子疗法可控制病理过程的发展,防止产生不良后果。有些疾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经久不愈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物理因子疗法对此往往可以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如我科自行研制的中药“风湿药酒”对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受到广大休养员患者的欢迎。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社区综合治疗;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2-0058-02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n seni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ZHANG Xiaomang, CHEN Shen
(Wujiaoch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this center from Jan.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3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7 one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rug treatment, oxygen therapy at home,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ntal intervention therapy and the other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only with drugs.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efficacy,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and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8%(61/6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7.2%) (44/57),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lderly people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L、威胁大,以损伤患者肺功能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老年人,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致死、致残率均较高。研究发现药物治疗、氧疗、功能恢复训练等均有较好效果[1]。本研究旨在观察社区综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中心门诊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 1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且均知情同意。排除消化性溃疡及神经系统疾病者;相关药物过敏者;重症抢救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在随访过程中,有12例因患者拒绝进一步随访(8例)和搬离本社区(4例)退出研究,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9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患者数为观察组63例,男性35例,女性28例,年龄67~85岁,平均(73.8±6.2)岁,病程8~31年,平均(24.2±6.1)年;对照组57例,男性33例,女性24例,年龄65~87岁,平均(74.2±5.9)岁,病程7~32年,平均(25.1±5.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提供家庭氧疗、社区恢复训练以及心理干预。家庭氧疗行鼻导管吸氧,吸氧流量为2 L/min,每日12 h(8∶00至20∶00)。社区恢复训练为鼓励患者自主性腹式呼吸,锻炼呼吸肌力量;患者每日早晚进行20 min左右的步行训练,速度60 m/min。强化心理干预由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开导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
临床评价标准: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音消失,血象恢复正常;有效为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音减小,血象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各项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治疗的积极作用[3-4],亦有部分研究分析了氧疗、雾化吸入、营养支持等措施对患者的价值[5-7]。本研究通过药物治疗控制基本病情,继而进行家庭氧疗改善通气,以社区康复训练提升患者身体机能,以心理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最终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次社区综合治疗有效的原因可能有1,本病老年患者多免疫力低下,容易滋生支气管炎症和其他组织系统感染,必须以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2家庭氧疗等治疗手段可有效提升患者呼吸系统机能,短时间内改善氧合;3由于本病持续时间长,使老年患者易产生厌世情绪,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负面情w,增强治疗信心;4恢复训练则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质,从主体角度改善呼吸系统功能,提升患者预后。总之,社区综合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治疗上的便利,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俐健, 邹博, 吴立华, 等.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8): 1308-131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4): 255-264.
[3] 赵沙沙, 关英慧, 邹奇, 等.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评价[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3): 2699-2701.
[4] 曹丽娟.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骨密度的效果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1): 1966-1967.
[5] 冷蓓峥, 施劲东, 邵川, 等.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高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4): 2649-265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1]。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发病,反复发作,最后导致慢性死亡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对此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护理的研究,本文给予了归纳总结,以期能引起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生活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已有明显损伤,因此要嘱患者坚决戒烟酒,要有良好的治病修养环境,住地空气要新鲜,保持病室温度在18℃~20℃,湿度50%~7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有害气的吸入,不用地毯和皮毛装饰品。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如:抬高床头或半卧位[3]。
2 饮食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补充足够的营养非常重要。合理的搭配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如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等饮食,适当增加含游离脂肪酸较丰富的食物,如植物油,海产和鱼类食品,减少钠盐的摄入,以免引起钠水潴留;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粘稠,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4]。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除了要供给足量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饮食有利于保持二氧化碳产量尽可能达到最低值,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将增加呼吸系统的负担,已经证明,消耗相同的脂肪和糖类,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脂肪仅为糖类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应提醒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尽量减少糖类,增加脂肪摄入,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必然增加热量的消耗,否则不能很好的利用,因此,如果患者未成明显消瘦等蛋白质衰退迹象,蛋白质的摄入不宜过量;呼吸系统疾患可增加患者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所以应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矿物质尤其是钙剂应保持日常摄入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戒烟。烟内含有焦油,烟碱,尼古丁,铬等大量有害物质,吸烟能抑制气道的纤毛运动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呼吸道黏液腺,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肥大,增加粘液的分泌,使气管,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和化生,降低气道防御功能,容易诱发感染,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现已公认吸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直接原因和是疾病加重的因素,护士应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量增多,痰液粘稠,易形成黏液栓引起气道狭窄阻塞。此时应湿化气道:如蒸汽吸入,超生雾化吸入,并联和应用祛痰药及黏液溶解药,也可轻拍背部,以助痰液咳出。教会患者有效的排痰方法:①尽量坐直,缓慢的呼吸;②做横膈式呼吸;③屏住呼吸3~5 s,然后慢慢的尽量由口将气体呼出;④做第二次深呼吸,屏住气用力的自肺的深部咳出,做第二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做完后休息,保持房间湿度为70%,遵医嘱使用痰易净等药物[2]。
4 运动疗法指导
运动疗法包括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吸氧量及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运动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 min,4~5次/d,适应后延长至20~30 min,3~4次/d。其运动量由慢至快,有小至快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两周后心肺功能显著改善[1]。
5 心理护理
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由于病程长,多方治疗不能痊愈,且病情有逐渐进展的趋势,往往对药物治疗缺乏信心,极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不良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双重折磨,因此必须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其康复治疗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热情的与患者交谈,耐心的听取患者诉说病情,保持理解尊重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赖,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活动,分散注意力,与其家庭沟通,让患者同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医护人员给予的支持和温暖。使患者松弛紧张情绪,克服孤独感,增加生活乐趣。
综上所述,为了减轻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的调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措施上不仅要重视患者本人的整体护理,还要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给予帮助,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使患者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胡国英,马金凤,刘淑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护理实验与研究,2008:5.
[2] 黄育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31).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门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153-02
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机体正常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可调节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用作药物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感染、抑制免疫力、抗休克等作用。糖皮质激素作用强大,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各级医院均有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出现。经多年研究探索,2011年卫生部颁布《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从多方面明确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1]。本研究就本院门诊部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月门诊部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处方2420张,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品种为地塞米松注射液、地塞米松片、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注射用甲强龙、布地奈德及氢化可的松等,处方应用患者的年龄为12~68岁,应用疾病种类有内外科常见病、儿科、急诊科、五官科、血液科及肿瘤科等。
1.2 方法
应用销售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统计并分析本院门诊部糖皮质激素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进行排序。所统计的药物有地塞米松、泼尼松片、布地奈德、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其中用药频度(DDDs)的计算为某药的年度消耗数量/该药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糖皮质激素应用标准对比,评价其应用合理性[2]。
2 结果
2.1 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疾病分布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以内科为主,呼吸系统、肿瘤及五官科尤为多见(表1)。
2.2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
各类糖皮质激素中应用人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地塞米松、泼尼松、布地奈德;销售金额居前3位的分别是布地奈德、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用药频次居前3位的分别是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其中应用品种最多的为地塞米松,销售金额最大的为布地奈德(表2)。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
所选处方中,不合理应用有180张,主要体现在:①用法不妥,一般应该1次/d应用,而多张处方3次/d应用,长期应用明显干扰生理性分泌;②激素应用指征不明确,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及发热待查的情况均有使用。
3 讨论
3.1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感染、抑制免疫、抗休克及抗毒素,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方面也有特定的影响,其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内科、外科、五官科、肿瘤科等,尤其在内科系统疾病应用较多。具体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及癌症、耳鼻喉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肝胆肾脏疾病、相关术后并发症等[3]。本研究中在应用最多的为呼吸系统疾病。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禁忌证为抗生素不能控制的病毒、真菌感染等,消化道溃疡、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其应用原则为不必用则不用,权衡利弊,病情严重时根据病情酌情使用[4]。
3.2 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发应
糖皮质激素临床作用广泛,同时存在诸多不良反应,部分会导致机体的严重损害,其不良反应应该严格重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体现在诸多疾病治疗中,有显著疗效[5]。但是与治疗同时发生的一系列副作用及相关的并发症导致临床对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是一项难题,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应激性溃疡、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水肿、生长发育障碍、肌肉萎缩,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可能诱发新的感染或加重感染程度。近年来,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应用依旧频繁,因而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日益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糖皮质激素的相关不良发应应该要严格重视,遵循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在临床的应用中发挥最大的疗效,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6]。
3.3 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的原则
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但是其副作用及产生的相关并发症颇多,且部分可以引起患者严重的病变[7]。如何规范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一直是临床合理用药需要重视的问题。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应遵循以下几点:严格遵循其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必要使用时绝不使用,不能滥用糖皮质激素;根据疾病的特点,病变的不同程度选择适宜的糖皮质激素,按照早期、足量、长程、缓撤的应用原则,保证药物足量满疗程应用,不同的疾病、不同药物品种,其用法、用量及用药疗程各不相同,不能随意选择药物应用,不能任意选择多种激素同时应用,用量能小就避免大,用法能经口服吸收就避免其他胃肠道外给药方式,疗程可短就避免长期使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预防性应用防止并发症发生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补钙等。根据病情,要缓慢减量逐渐撤药,避免药物反弹导致疾病复发,反复多次引起激素不敏感。能应用辅助用药者,应及时使用以减少激素的用量,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8]。
总之,通过对本院门诊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的分析,其应用基本符合《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本院执行力度较佳。临床应用中充分掌握其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掌握不同疾病的药物品种,用药方法、剂量及特定的疗程,遵循早期、足量、长程、缓撤的用药原则。但是,从本次研究中发现仍然存在部分不合理处方,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依然存在诸多滥用的情况,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经常出现。因此,不能放松对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知识宣教,实行药师监控处方,药师与医师沟通,对一些不合理用药及时纠正,提高医疗人员糖皮质激素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强调滥用激素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从多方面进行调控,促进临床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佩坚,陈幸谊,肖志斌,等.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门诊糖皮质激素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35-37.
[2] 赵籥陶,黄慈波.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0,8(1):23-28.
[3] 江丽欢.门诊处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9):777-779.
[4] 杨秋敏.浅谈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995-2997.
[5] 叶树林,王瑞娟.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探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4):402-404.
[6] 马占俊.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8-19.
[7] 陈莉,曾文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