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情商教育 素质教育

情商又称情绪智力,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力等方面的品质。从功能上来讲,智商反映了人的智能水平,情商则反映了人在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所谓情商教育,它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勒维提出的一新概念,是测定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指标,具体包括情绪的自控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程度。

一、当代中学生情商教育的现状

由于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长期以来侧重于智力智商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总是重智商、轻情商,以至于当今的中学生出现了很多与情商有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当前,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个性化倾向严重,生活中独来独往,缺乏一定的谦让品质,自由主义严重,缺乏全局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在团队中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自私,有好方法,好资源不愿与他人分享,不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仅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对人冷漠,缺乏同情心,遇事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理解和包容别人,在团队中不能很好地展开交流与合作。

2.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展正在走向成熟,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考虑。心态浮躁,遇到困难、挫折就怨天尤人,垂头丧气,牢骚满腹,悲观失望。犯了错误不能正确对待家长老师的批评,甚至有些学生用极端的方式对抗老师家长的批评指正,如离家出走甚至轻生。

3.社会适应能力弱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受到全家人的宠爱。不少学生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多注重自己的需求,容易产生主观臆断,对他人产生偏见。有一些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缺乏人际沟通的能力,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只会读书,不会做人,缺乏社会适应能力。这些学生学习成绩很优秀,但一接触社会就是十足的“书呆子”。

4.自理自律能力弱

中学生具有成人感、自尊感、自我表现感,希望被他人理解,渴求友谊,他们喜欢自己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表现出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但由于在中学时代基本上是在老师的关怀和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中度过的。因此,自尊感特别突出,独立生活很不适应,自理自律能力差。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中学生都是“专职”学习,衣食住行等生活事宜全部由家长包揽,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且由于长期不劳动,也不知道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懒散、乱扔垃圾等行为很普遍。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情商教育方面的优势

从核心价值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进行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从基本内容来看,这是一门提高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从培养目标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

作为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设置,集中体现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指针、根本目标、根本任务、根本途径和根本举措,其在学生情商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情商教育的措施

1.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渗透情商教育

引入情商培养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情商的概念和情商培养的途径,而是把情商培养渗透在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中。情商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在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心理健康、法制和公民道德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才能达到目的。例如,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当代高中生,其经济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注重“讲实惠”。讲实惠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问题。古人云:丧志。意思是说,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就会丧失志气和志向。可见,这种讲实惠的思想一旦急剧泛滥起来将是多么可怕,它不仅会毁掉一批人,还会毁掉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学习中,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应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消费观,树立劳动光荣,自强不息的思想观念。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情商培养为切入点,在感悟中达成政治课的教育目的。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干巴巴的说教,所以很多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新课标实施以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例如在《文化生活》的教学中,调动学生展示灿烂的中华文化成果,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把自己知道的中华文明成果展示给大家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这些文化成果的理解和认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3.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能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具备了强烈持久的学习兴趣时,学习才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要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就要从培养兴趣开始,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国内外时政大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诗词歌曲、谜语漫画、电影电视等融入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强化感知,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并使其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活跃的思维状态。

4.强化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培养

自我激励的能力,是情商的核心品质。自我激励的能力就是主体善于激发活动的动机,良好的动机可以把兴趣、自信、乐观、热情等情绪因素调动起来,发挥“整体效应”,形成内部动力机制,对成才活动起发动、加强、维持的内驱力作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暗示,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如对名人进行介绍时,讲解名人的奋斗历程,暗示学生向他们学习。同时在政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面对各种挑战的成功或失败,进行自我激励。

5.重视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第2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 对策

“逆反心理”是复杂的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量存在或者说是相当普遍地存在于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主体接受某种客观刺激后没有按一般规律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而是产生了与一般应产生的心理反应相反的异常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思维、情感、意志、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都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如果任其自流,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因此,认真研究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消除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1.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总会以一定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大致是:首先是外部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理解相关的信息,并将所接受到的信息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相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于是就产生了抵制,进而形成了逆反心理。一是对教育价值的怀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的要求是停留在原有的社会形态层面上的,与当今社会实际和改革开放格格不入,因而没必要遵从思想政治的教育。二是对教育内容的反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太枯燥、太教条,因此想方设法地逃避思想政治教育,就高校的“两课”课堂上不少学生做自己的事情,不听讲,睡觉玩手机等等消极行为。采取敷衍了事、消极对抗的态度。三是对教育人员持对立态度,认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都思路僵化,教条主义严重,是“马列主义老太太”或“马列主义老头子”,要敬而远之。

2.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同时普遍高校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这些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比较突出明显。要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就要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惟有如此,才能“对症下药”,真正从根本上克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2.1学生的主观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变化迅速的青春期,社会接触面不断扩大,自我意识发展到。一且发现外界对他们的“自我”并不承认,便会产生逆反心理,用各种办法与阻碍其确立“自我”的外部环境相对抗。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利或不被理解的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大学生由于受知识等的局限,看问题常常带有片面性,加之自尊心又强,容易固执己见,带着这种思维倾向去观察、分析外界事物,就会以情感代替理智,从而引起逆反心理的产生。

2.2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改革进展缓慢,教育内容空洞、陈旧,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工作形式单调、呆板,缺乏灵活性,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与人格教育培养紧密结合,妨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2.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因素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论修养不高,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老化,满足不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出合理的解释,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常感力不从心,从而影响了教育者的形象,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逐渐产生不信任情绪,并最终发展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信任,进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逆反心理。

2.4社会环境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国外的各种社会思潮也大量涌入。大学生在把一些非主流思想同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的正面信息对比中出现了思想上的迷茫。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教育形成强烈的反差,大学生既痛恨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又对不良现象充满疑惑,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怀疑。如果这种怀疑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他们的思想就会产生自我矛盾,如果思想矛盾斗争的结果得出了错误结论,那逆反心理也就产生了。

3.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对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逆反心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地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去更好地矫正和克服所出现的逆反心理。

3.1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3.1.1坚持“对症下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全面并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以及思想上的疑惑和问题,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立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更强的应用性和指导功能。

第3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144-02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以及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我们提出以下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

按照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比较集中地进行哲学常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教育。现行课程的设置,对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是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法律意识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课中虽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对比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的任务,几乎完全让给其它德育渠道。在高中阶段,学校的道德、法律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品质养成教育,难以在初中教育基础上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进一步加以提高。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应当按照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把常识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相结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改革

当代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他们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与此同时,他们的价值观趋向务实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用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统一他们的思想,这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特别是教材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当前要以基本原理,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为中心内容,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领会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掌握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众多矛盾和冲突。

因此,要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确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给予新的理论说明。在改革教材编写中,要不断吸收理论界已被公认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更好地领会的基本观点,才能更好地提高常识教育的信度和说服力,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发展中认识水平和行为表现的不协调性、理论认识和能力水平的不协调性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一定要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进一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把加强基储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需求、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注意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要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会基本理论,尤其是党的现行的方针、政策、路线的精神实质,努力将学到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有关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素质。在考核方法上,要着重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运用能力,把检查和促进知识、能力、觉悟的提高和认知与行为的统一作为考核的依据和出发点,切实改变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写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的落实。

4 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

当前高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既与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为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学校内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与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学校外部,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发挥“三线”(思想政治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一面”(各科教学、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学校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网络在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我们要从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德育渠道的协调,强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网络,以形成教育教学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综合效应。

第4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一、中学法制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

中学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中学生进行的、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的观念教育。法制教育对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和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它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的素质的根本内容,其实质是人的需要及利益的内化,它使人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并通过对价值目标的追求,激发人的热情和精神;所包含的价值信仰、价值信念和社会理想,是人的生活和行为的精神支柱。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在调整社会主义关系的过程中,对人的价值实现起着保障作用:一是保障和促使公民充分享受权利,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保障和促使公民积极履行义务,实现社会价值。只有做到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高度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中学法制教育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把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同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使中学生认识到如果要使自己具有更高层次的价值意义,就要把社会价值作为自己追求的主要目标,力争为社会多尽义务,多做贡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竞争与合作的精神

竞争与合作的精神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与合作协调共存的时代,乐于竞争、善于合作是时代对青少年的基本要求。考察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崇尚独立、强调竞争、注重利益。这些现象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一味地在中学生心目中强化独立、竞争和利益意识,而忽视我国传统的团结互助这一固有价值观,往往会在中学生人与人之间造成隔阂,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学法制教育更应该将融于宪法和相关法律之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传播给中学生,向他们渗透,并使他们接受团结友爱的价值精髓。通过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以树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危机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团结互助的美德,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强化集体协作观念、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做到关心他人,并懂得只有依靠集体力量,与他人互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成才。

二、中学法制教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法制教育就是通过揭示法律和政治的特殊关系,使受教育者理解法如何通过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问题的协调、规范和解决,从而影响政治生活,达到政治目的,进而实现政治法制化的。由于法律和政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使得中学法制教育具有了较强的政治功能。

1、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

认为,就本质来说,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法制教育,可以使中学生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增强其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通过法制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明白既存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而且能够理解国家的政治本质。这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能使中学生初步把握法治化的政治行为模式。不难看出,中学法制教育在完成这一政治教育任务和实现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政治观教育是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政治观是指人们对以国家政权、政治制度为核心的全部政治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着人们政治方向的确立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在当代中国,政治观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它是制定我国法律的依据,是我国法律的灵魂。通过法制教育,可以增强中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

三、中学法制教育的道德教育功能

道德是立法的重要渊源,也是制定法律的指导思想。任何法律规范都包含立法者关于善与恶、是与非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因此,通过法制教育,在进行基本法律规范和法律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挖掘我国法律蕴涵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和理想,弘扬法律的内在道德精神,引导和强化中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

1、法制教育有助于培育中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通过法律常识的传授和教育,将法律中蕴涵的是非标准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中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从而推动现代文明风尚的形成,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可以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法制教育有助于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

第5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关键词:职业高中;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24-02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职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的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常识教育。因此,这门课程的开展对职业高中学生道德品质与价值观念的形成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高中《经济政治与社会》之教学现状

1、对《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重视不足

很长时间以来,职业高中往往注重于专业课的知识教学与技能培养,而对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育重视不足。教学中教学方式仍然比较传统枯燥,教学气氛也比较呆板、沉闷,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满堂灌式的教学仍将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再加上枯燥的理论教条和难以理解的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现实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差距,抑制了学生们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遏制了他们学习思维与理解创造的有效发挥。

2、教学内容不切合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

职业高中《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理应切合职业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职业高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着眼于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进行教学活动,但现实是大多数教师还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授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们的实际思想活动缺乏观照和研究,使得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脱离,其理论性难以运用和发挥,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3、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活动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应当作为职业高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德育和思想教育的作用,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爱国、爱家、关爱社会的品质,为他们迈入社会,为社会建设献力打好基础。但是,在教学实际当中,教师却并没有将此教育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而大多只是照本宣科、进行理论知识的阐述和讲解,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缺乏有效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积极的教育、引导学生。而且在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没有让学生去充分的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形成了只重讲解,不重引导和思考的教学现状,而这些抽象理论的学习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与作用的发挥。

4、传统考核方式与实践成效测评相脱离

在职业高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考核中,其考核学习成绩的方式还是以传统的闭卷试卷考试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实践活动中所具有和反应的思想价值观念情况,一切以学习课程的考试分数为依据,使学生的实际思想道德水平不能客观公正的进行体现。形成了考分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就好的一种认识偏离,而并不能全面客观的体现《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效果,不能良好发挥其德育考量的指导效用和开展课程教育的目的。

二、推进职业高中《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的措施

1、创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模式

当下时期,职业高中《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需要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实施,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思想情感。例如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之有关的新闻、实事等,让学生们更加生动深刻的领会其思想。还比如,在学习商品交换与消费知识时,教师可加以拓展和进行提炼,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以理论结合实际去切实解决一些实践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活动,通过建立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强化学生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以便更好的听取学生们的意见,推进教学成效。

2、积极拓展、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开展教学,强化教学成效当然还应基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程基本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以一些贴近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的事例来进行讲解、说明。同时,还可以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事件和知识来给学生们进行讲解,丰富课堂内容、形象理念知识,让同学们不再感觉本学科是枯燥乏味的。例如,讲解商品价格时,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用品来进行竞猜价格的小游戏和价格调查的活动,从而使他们更加乐学、好学,增长知识,培养更新端正的价值观念。

3、教学过程中灵活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课堂教育不仅要依靠教师的深入讲解和活跃的课堂氛围,还有赖于良好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灵活的运用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等。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认识和感悟,从而达到推进教学、提高成效的目的。

4、理实结合进行课程的综合测评与考量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与现实实践紧密相关的,所以其考核评定课程成绩不能仅以试卷分数为标准,而是要将理论与学生实践与日常表现相结合。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考虑,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阶段与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与评价,以期更好的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他们的学习与成长。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要

重视其课程开展,立足于课程基本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拓展、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灵活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理实结合进行课程的综合测评与考量,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强化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伟华.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广东教育,2012(08).

[2] 徐亚杰.浅谈提高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堂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2(32).

第6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调查情况汇总

虽然家庭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农村家长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使家庭网络有效利用率很低;大部分学生网络应用水平低,能有效搜索并下载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学校课程学习的学生还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绝大多数学生上网进行的是浏览信息、听音乐、看电影、聊天等网络娱乐活动,以网络为媒介学习学校课程学生极少;2/3的被调查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不到1个小时,学校网络教室利用率亦很低;被调查学生都非常希望学校安排专门时间指导他们利用网络学习各门课程,并期望延长自己在学校或家庭中的常规上网时间。

改善措施探究

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庭网络在学生网络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安排班主任对所属班级学生的家庭联网情况、家长网络操作水平及家长对学生上网所持的态度进行调查统计,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网络操作水平高且支持孩子上网的,对于这部分家长,学校只要与其协商好学生在家上网的时间和内容就可以了;第二类是网络操作水平高但不支持孩子上网的,对于这部分家长,学校要做通其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时代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对孩子学习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孩子在家上网,但应控制好上网时间,并对上网内容加以限制;第三类是网络操作水平较低的家长,对于这部分家长,学校则最好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其网络操作水平,并做通其思想工作,使其尽早成为孩子上网的良师益友。

专家指导意见:上述策略意义非常重大,最好是学生一进入高一就安排实施,这对于整个高中阶段学生正确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非常有利的,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的发生。

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教给学生更多的网络操作技巧

1)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将希望提高自身网络水平的学生组织起来统一择时进行针对性培训;2)学校组织人员定期进行网络知识专题讲座,学生自主选择学习;3)委托学生家长指导并教授学生网络应用知识和技巧;4)在班内组建网络互助小组,以学生帮助学生为主要策略。

另外,针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差,可采取三条途径提高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各门类课程的能力:一是各门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网络知识教育;二是各门类教师在网络教室轮流指导;三是学校安排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网络辅导员在网络教室跟班辅导。

专家指导意见:目前许多农村高中学生网络知识欠缺,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身素养,学校或教育部门最好组织一些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将中学阶段经常用到的网络知识编订成册,印发给学生,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质量较高的学科学习网址和其他有益的通用网址。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网络素养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使其明白虽然网络丰富多彩,但如果应用不当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轻者影响学业成绩,重者则会诱发网络犯罪行为等;其次,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学生的网络知识素养,使其明白网络的功能非常强大,娱乐只是网络众多功能中的一小部分,利用网络还可以进行其他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再次,动员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动向,抓住有利时机给学生讲解网络成瘾的危害,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远离网络陷阱,讲解网络学习的必要性;最后,加强管理,对有网瘾倾向的学生,一定要限制其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决不能姑息迁就,以免铸成大错。

改善学校上网条件,建立正确的上网机制

首先要加强学校网络资源建设,每所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应最少配备3个中等规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用于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另外两个用于学习其他门类课程,且空闲时间三个机房都对学生长期开放,以方便学生随时查阅资料、了解时事,使学校成为学生上网的主阵地;其次,学校要和家长充分沟通与协作,鼓励家庭上网条件便利的学生,尽量选择在家上网,以节省学校有限的网络资源给其他没有上网条件的学生使用,弥补学校网络资源不足的缺憾;再次,强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管理,如我国多个省份很早就把信息技术纳入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畴,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校至今仍没有按要求开足课时数,并且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存在应付现象,所以最好把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时数、师资力量、拥有计算机数及其利用率纳入考评范围。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课时学习计算机理论学习及上机实践

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各年级需求,每周安排1~3节计算机课,一节主要用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规定的知识,另外两节安排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其他各门类知识或浏览资讯开阔视野等,具体时间可以分别安排在周六和周日,或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最后一节课,并统筹安排各学科老师在微机室与学生共同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维持机房秩序,防止学生过度进行网络娱乐活动。

进行网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准备好(整理好)要进行网络学习的内容,以利于上网时充分有效利用时间,防止出现因准备不充分,无目的随意搜索、浏览信息,被网络趣事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研究反思和感受

通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笔者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现阶段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学生对网络学习的迫切需求。过去,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或下降,而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却了解很少,更很少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愿望。通过本次和学生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和课题研究的深入展开,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是到了学校和家长给孩子们开放网络学习的时候了,以使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一样,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学生 实际指导意义和影响

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校要重点关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同时也对高中学生的学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学生可以通过借鉴《先秦诸子选读》里的经典故事,了解人生中更为深刻的哲学启示。这类文章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此,开设《先秦诸子选读》的选修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阶段开设《先秦诸子选读》课程的实际指导意义

现阶段,在高中教学中增设《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的教学方案,丰富了高中教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实际性的指导意义。高中生可以通过学习《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经典散文,了解到更多古人的哲学思想,提高高中生对哲学思想的全面认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设《先秦诸子选读》课程,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学的价值认同,为传承传统文化底蕴奠定深厚的基础,可以收获古人的精神财富,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对人生的态度,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先秦诸子选读》里面的经典故事是对人性品质的全新解读,同时也教育学生应该懂得如何尊师重道,如何生民立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深远影响

1.有利于感悟人性世界,提高自身修养

高中开设的《先秦诸子选读》课程在对高中生的情感教育上具有一定的深远影响,高中生可以通过《先秦诸子选读》里面的经典文章,感悟古人对人性及世界的看法,同时提升自身的修养。如在《论语・公冶长》中所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就充分地体现出古人感悟好学,以及对精神价值的更高追求。教育现代学生在学习上要树立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教师作为辅助者,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学习,正确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具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精神。

2.有利于感悟先哲智慧,陶冶学生情操

《先秦诸子选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让学生们能够学习到先秦诸子的论著。选入读本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它们不仅促使那个时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盛况,更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还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教育上有诸多影响。为此,作为我国的经典论著,更应该把《先秦诸子选读》的文化经典更好地融入到我国的现代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的文化精髓,加深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学生对古代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基本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把握人生的能力。

3.有利于感悟文学品位,提升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教育形式,通过对《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传授,可以不断深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使学生能够提升文学品位。在《先秦诸子选读》的经典散文中,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语言描述,展开情节的想象,加深对文学知识的认知和扩展。如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讲述了古代人对学习的看法,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同时《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美学因素还能够丰富现代语文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从中了解人性真、善、美的品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审美结构,提升个体的审美品位和修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秦诸子选读》选修课的开设是教育改革的明智之举,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高中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同时更发挥了《先秦诸子选读》中的经典散文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的关键作用。但是对于《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也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是缺少相应的参考资料,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实现《先秦诸子选读》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沛烈.感悟“人性”色彩,提高自身修养――浅谈《先秦诸子选读》的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

[2]王标.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的特点及实施困难[J].语文学刊,2005(8).

[3]彭蔚兰.中学文言文教学困境思考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第8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一、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有强烈的实效意识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较低,其原因主要有:思想政治教材的有些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所关注的社会政治热点问题,在许多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连成人甚至学者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此产生了高要求和低效益的矛盾;理论教育与行为训练脱节。偏重学生认识的提高,而忽视行为规范的训练:应试教育倾向的干扰,学校把思想政治中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当硬任务,而把思想道德教育当软任务,缺乏对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效益方面的评价和考核,不追求教育活动的最终效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道理与在实际中看到、听到、得到的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致使学生是非界限模糊,价值观念失范。上述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在指导思想上没能牢固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实践中确立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意识。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增强实效意识是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前提条件。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教育活动的合目的性程度,做到在开展活动之前认真考虑一下,该项活动到底能使学生受到什么教益;在开展活动之后认真总结一下,学生是否受到了这样的教益,从而不做表面文章,不图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有了强烈的实效意识,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科学化水平,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须看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特点。它既有显性和隐性之别,又有近期和远期之分。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能立即见之于学生的行动;有时候,教育的成效要到一定的时期才能显现(如舍己救人);有时候,教育的成效在学生身上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虽受用终身却无明显的行为表现。追求思想教育的效益,不能仅仅满足于即显效益、短期效益,还要重视隐性效益、长远效益。要注意避免和克服急功近利倾向,着眼于长远,从较长的时间跨度和较大的空间范围来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次开展教育

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因教育程度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理心理成熟程度不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对学生分阶段、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理想教育一直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把个人成才同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就如同送他一个人生的太阳。只有区分高初中学生的不同特点,理想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成效。高中学生已从少年迈向青年,对未来的追求和向往十分强烈,理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立志成才,志在四方,报效祖国,为国争光”展开,从而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另外,高中学生喜欢实实在在的能唤起激情、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活动,我们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同时,多开展社会考察、演讲辩论等富于理性的活动。还有,每个学生所受到的社会影响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群体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疏导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风细雨,循循善诱。

三、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敢于触及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中学生思想活跃,思想的触角指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对某些问题非常关注。一部电影,一本书,一盒磁带,一则消息,一场球赛,都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热点、议论的中心。他们热心某一问题的时机,正是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应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从而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真正起到激励、导向、强化的作用。老师应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此基础上,还要及时开展书评、影评、新闻分析、热点透视等活动,理顺学生的情绪,疏导学生的认识。另外,对高三毕业班而言,毕业后的去向几乎是历届学生关注的永恒的热点。抓住这一带有共性的热点问题,坚持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中寻找适宜于自己担任的角色,寻找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途径,促进学生实现自我选择和社会选择的一致,主观愿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就会收到较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第9篇: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范文

通过长期对高中学生学习的观察和相关的谈话,高中生普遍反映政治知识 难学、不爱学。我认为高中学生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没有正确认识政治学科的重要性。高中政治课是国家系统进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这也是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地位不容忽视。通过政治课的开展与学习,一方面能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又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却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一无是处,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消极面对,这种情况在理科生中表现最为典型。

第二,认为政治脱离生活,离现实太遥远。由于进入高中阶段后,政治学科的理论性进一步增强、知识比较抽象,有许多知识是这些学生在初中课本上根本没有接触过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少听到过相关的专业术语。同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缺少相关的实践活动,所以他们认为这是一门脱离生活的学问,学与不学一个样。

第三,教材材料陈旧单一,内容枯燥。高中政治学科知识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动,但引用的部分材料还是十几年前的材料,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材料,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教材内容枯燥、知识抽象,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受文理分科的影响。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必然会面对最后的文理分科的形势,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受不正确的说法的影响,比如“学习不好的才去学文科”等,刚进入高一就打定主意要学习理科,进而直接放弃文科的学习,这些同学就人数而言不在少数,而他们的放弃会直接影响别的同学的积极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是本来就不好教的政治课更是雪上加霜。

针对高中学生在政治课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当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去思考,要做到改变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正确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政治学科重要性的宣传,要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学科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看待各种问题,而且为他们以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工作(这包括以后的升学、就业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帮助。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就学生而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和学习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因此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又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这就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为他们的行动提供一个方向引导,又要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重视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

第三,教师自身也要改变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新课改的实施,都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所以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让课堂变的更为直观形象。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上,要改变过去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多安排一些教学活动,比如自主阅读、提问、分组讨论、演讲、甚至还有表演等去不断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态度端正了、积极主动去学了,他们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和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