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五层次 十模块 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44
Abstract In order to train student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one core, two bases, five levels, ten modules” were designed in the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specialty. A guidance team and the practical platforms were constructed. The curricula standards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standards were constituted.
Key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ive levels, ten module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0 前言
世界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逐渐融合了技术取向和科学取向,一些大学提出了“回归工程实践”的改革理念,不断改革各自的工程教育,开始重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以适应现代大工程的要求。由于我国工程教育所处的历史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因此我国的工程教育只能创新,走建设中国模式工程教育之路。①②2010年教育部牵头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013年,山东省开始实施“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建设,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成功入选。
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普遍存在实践内容与工程应用结合程度不足、各实践环节相互关联较差、职业思想意识教育欠缺、合作培养企业缺乏积极性等共性问题,无法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③④⑤⑥因此,必须构建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才能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 传统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实践教学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1)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视其为辅工作,从而是学生的重视程度下降;(2)校外践教学条件较差,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实践企业重视程度不高,实践期间质量保障差;(3)缺乏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指导教师。现有的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整体培养质量,亟需完善。
2 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1 构建“五层次、十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一个核心、两个基础、五个层次、十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奠定基础。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组成情况如下:
(1)一个核心是以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核心。
(2)两个基础是培养体系需要的软件和硬件,即指导学生的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的实践场所及设备。
(3)五个层次是指整个体系由基本素质层、实验实践层、专业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和企业综合实践层组成,每个实践层由两个模块组成,具体情况如下:
①基本素质层:包括素质拓展模块和职业道德素质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入学教育及军训、公益劳动等实践环节,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职业道德素质模块依托学科导论开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有友好的协作精神、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遵规守法,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具有遵守企业技术保密规章制度的意识。
②实验实践层:包括基础实验模块和综合实验模块。基础实验模块依托公共基础课的实验环节开展,主要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综合实验模块依托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验环节开展,主要是为了加强专业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加深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专业实践层:包括工程训练模块和综合实习模块。工程训练模块包括工程训练、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和机械制图测绘等实践课程,该模块主要依托于大学生实训中心开展,主要培养学生对技术工具及加工方法的掌握和图纸的基本绘制能力。综合实习模块包括驾驶实习、认识实习、内燃机构造拆装实习和内燃机制造工艺生产实习,主要为了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综合知识和工程技能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④创新实践层:包括社会实践模块和科技创新模块。社会实践模块依托社会实践环节开展,主要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和相关行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定位,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可增强其就业竞争优势等。科技创新模块依托专业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比赛开展,主要为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⑤企业综合实践层:包括企业学习模块和工程研发模块。企业学习模块依托企业学习实践环节开展,包括标准化学习、质量管理体系学习、观摩生产线、参与工艺制定及设计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技术规范的认知与实践,让学生现场体会设计及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及所依据的技术规范及企业文化等。工程研发模块依托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和毕业鉴定实践环节开展,企业根据研发部门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依托现有研发项目,为学生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使学生在参与工程研发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环节,从而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中,通过真实项目的操作达到提升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目的。毕业设计的验收采用企业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聘请企业内的相关专家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企业专家占据多数,答辩完成后学生依据评委意见对毕业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2.2 指导团队和实践基地建设
在指导团队建设方面,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企业间的研究和开发合作,使教师多参与企业技术开发项目,以提高学校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采用了“企业导师核心化”的指导思想,聘请企业专家为学校兼职教师参与全部校内实践环节,同时企业综合实践层的培养中采用“企业导师为主、专业教师辅助”的双导师模式,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生产学习、毕业设计选题及其实施等环节提供指导或现场咨询,负责对学生进行工程师专业培养的全面基本训练。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开展了校内实践平台和企业实践平台的系统建设。校内实践平台建设依托车辆工程与交通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省级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加强了仪器设备投入、实验实训规范化管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建设,加强了创新创业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企业实践平台建设,以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培养”专用实践教育中心,设置了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和运作,建设了实训、实习的专用场所与设备,使企业综合实践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2.3 制定了课程标准和质量评价标准
在充分吸收企I对工程人才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各个组成环节详尽的课程标准(标准中突出企业的主导和引领地位)。为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各课程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建立以素质、实践、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多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以学生工程能力评价为主体,评价标准包括详尽的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不同环节的性质差异确定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并进行量化,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3 结论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核心培养理念下,以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个核心、两个基础、五个层次、十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了指导团队和实践基地两大基础平台,制定了课程标准体系和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注释
① 杨弋涛,朱丽慧.“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6):22-24.
② 周永,夏玉英.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7):77-78.
③ 杨志刚,钱俊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 27-29.
④ 刘全忠,王洪杰.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2):40-42.
关键词:创新;本科;PLC;教学;
0引言
从高等教育角度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有扎实理论功底、有熟练专业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的任务。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强化创新的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从市场经济和用人企业方面分析,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希望得到“来则能用”的员工,以节约培养成本。然而目前培养的大学生,一般要经过企业的再培训后才能胜任岗位工作,主要问题是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和创新能力欠缺。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最关键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学生。我院目前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三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开设PLC技术。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
1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选用
目前出版的PLC教材中, 普遍存在的结构都是概述、基本工作原理、基本指令、基本操作、高级指令及应用等各个相互独立的章节,这类教材编著的优点是结构严谨、内容系统。任课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首先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毕,然后再学习基本应用,最后再进行实践的基本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首先接触的都是一些枯燥的指令,学习后的印象并不深刻,并且容易造成混淆,等到基本应用和实训操作的时候,又得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学习。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势必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更谈不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和用不能相互促进,教学的效果不是很好。教师实施PLC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接收过程,注意到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结合我的教学总结,将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分成若干个模块,并且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加入到当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任课老师也是一种挑战。
1.2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对于我院的三个应用型本科专业PLC技术的教学,传统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各个方面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只是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
1.3 学习方法
对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由一名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不断地记笔记,然后复习,再参加考试。传统学习的主体是老师,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得到概念、理论和方法。现在所进行的本科教育便是与传统学习紧密相连的。传统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了比较固定的学习习惯,上课做笔记,课后记忆、练习,虽然是一种相对比较笨的学习方法,但却是相对保证了学生的学习结果,使学习结果能够被老师合理把握。这种学习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虽然在老师的监督下学生可以有效的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一旦脱离老师的监督和检查,学生便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和自制力。因此,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先学后用,强调知识的拥有。所学知识是不同知识的简单结合,是简单的“发送、接收”过程,往往使学员感到“事倍功半”。这种学习方法,与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有一定的差距,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境。而PLC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随着PLC 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现代化企业对PLC 技术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多, 培养高质量PLC 技术人才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我院的三个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自动化方向更应该坚持“以PLC 技术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思想, 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与此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工程实际应用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复合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用人企业方面的需求,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水平。
2 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2.1 教材编写的创新
对于教材的选用和编写,实行教材评价制度,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目前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创新教材出版工程”为基础,该教材的特点是从实际应用出发,对工程上常用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步骤、设计方法及调试维护等进行了详尽的讲述。通过大量由浅入深的PLC应用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熟悉和应用PLC,为PLC的开发和深入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以后从事PLC控制工程工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继续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来编写出版教材、学习辅导资料或实验指导书。三年来,共资助教师出版教材3部,以后将根据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编写更加适合学生的教材。
2.2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与学
2.2.1 以教师的创新素养,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PLC技术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学改革立项,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课堂教学减少“灌输”,增加“互动”,讲好课,讲精彩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活动,这门课程打破课内课外的限制,与学生就课堂上的问题展开课下网上讨论,使有限课堂自由延伸。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方法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教师可结合各个专业和PLC技术的特点编写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配套课件,改进课堂教学效果。在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的专业创新素养对学生创新意识起引导作用。这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在PLC教学过程中具备创新思维,对工业现场设备足够的了解,这是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
2.2.2 以创新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一位成功的专业课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持久兴趣,使他们对PLC技术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为全面掌握PLC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课堂上,想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需要我们每位专业课教师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有丰富的专业课知识,使学生愉快地学习。PLC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有两周的课程设计,以实现具体的任务目标为教学要求。在这一阶段,学生分组给定一开发目标任务来完成,首先要完成基本的动作任务,然后逐渐逐渐动作的数量和逻辑关系,一方面有规定的动作,另一方面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发能力自定义功能,最后工作在实验室完成,验证自己的开发结果。这样学生在完成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增加和提高了学习结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创新意识。
2.2.3 以创新的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教学意识
在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过程中,落后的教学目标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而且也不符合PLC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更难有真真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根据PLC技术发展和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融入新的技术、方法和思维,做出及时的调整。例如,把组态软件图库中丰富的图形设备及动画效果引进到PLC教学中,并可以结合相应的PLC程序,使学生对控制线路的认识更直观,理解更深刻,结合相应PLC设备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及组态软件在教学中的融合及相互促进。同时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完成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创新意识的强化。
2.2.4 以创新的教学团队,促进学生适应新环境下的创新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没有一支具有较深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工科专业很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对于教学团队的老师更应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我院PLC技术的教学团队由老中青的教学梯队组成,分工合作,不仅提高了知识点的教学质量,而且给学生传输了集体合作的创新模式,使学生能建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学生在当前的学习和以后的集体创新时,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其他队员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处理个人创新与集体创新的关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意识和重要性,促进学生适应新环境下的创新。
3 结束语
在我院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PLC教学过程中,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形成了一支以PLC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创新培养的应用型本科教学应用,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 积极性提高, 学生实践能力增强,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 王立忠,张伟亮,王咣德.新形势下的PLC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探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2] 王艳.基于创新培养的高职机电专业PLC教学方法探讨,时代教育[J],2012.04
[3] 马元三.应用型本科教学方法研究,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J]2009.04
[4] 高林. 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