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自我研究和发现进行学习的方法。本文探讨了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同时提出了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探究式实验教学初中生物应用误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由此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1.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意义

所谓“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验的本质,加强实验对学生们的教育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动脑意识,还能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进而使他们了解生物学科,加强对生物教学的认识。

初中生物教师应积极推广探究式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研究的精神。

2.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实验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的演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要确保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实验开展中的每一个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的归纳推理思维。以“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为例。笔者准备了种子萌发的图片、玻璃容器、水、以及一些植物的种子。在课堂开篇阶段,笔者首先将种子放入盛满水的玻璃容器,并让学生近前观看,课堂气氛也随之被调动起来,笔者随即导入课题。随着教学进度的开展,笔者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不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状态,并将种子萌发的图片逐一对学生们进行展示。

2.2“探究式”随堂实验教学。随堂实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与教学进度,运用简单的实验道具,来对理论知识进行证实。这种实验方式是为让学生明白看似简单的事物却蕴含着丰富的道理,以加强学生们的生活意识。以“绿色植物是食物之源”一课为例。在这节课里,笔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随手抓过一片从窗外飘进来的树叶,由一片树叶的形成和分解引导学生去了解由植物向食物转化的过程。通过笔者的引导,学生们有了探究该生物课题的愿望,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任何事物都能够成为我们的实验教学道具。

2.3“探究式”分组实验教学。分组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相互学习能力。以“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课为例。笔者首先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课程内容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笔者以分析光合作用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了解光合作用的实验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分组思考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加准确,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

2.4“探究式”课外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里,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大自然中的生物,以此来验证理论;另外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如在“植物根的生长”一课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树木根部的生长状况,以及对一些小草根部的形状进行分析,在尽量减少破坏自然生物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分析理论知识。

通过以上探究式实验教学方式的分析,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开发教学实验的价值,增强实验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动手实践应用能力,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加强教学质量。

3.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3.1对探究性学习的随意化。教师应该对探究性教学的原理和内涵进行深入了解,而不是随意地对一些旧的固化的教学形式稍加改动就变成探究式教学的模式。这样很多普通的教学活动都可以变成探究性学习,这种对探究性学习随意化的方式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

3.2对探究性学习的泛用化。探究性教学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应该追求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深入开展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活动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解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等的内部因素外,还受到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另一方面还与所教学的知识内容有关,有些教学内容并不易于或者不适于设计成探究式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形式。

3.3探究性学习的公式化。目前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将探究式学习的模式进行固定化和公式化,把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假设、问题的解决等全部都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研究,实际上这种公式化的模式有时在落实时间上并不合适,也没有必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性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亮富.让交流成为科学课堂的亮点[J].科学课,2010年03期.

第2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实验教学 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不再认为教育只是传授知识,它还承担着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责任,这已经成为我们对于教育质量的硬性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给学生传授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职责,我们不得不认真的思考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缺陷。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理念缺失

教育方案的贯彻,往往依赖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才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者,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当下部分教师观念缺失,不重视实验教学,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这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①。

2.方法落后

实验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实验去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②。当下一些学校仍然使用着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开始阶段就将结论和注意点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之后再去做实验,这样的模式在中国很多初级中学仍然存在,教育方法的落后只会扭曲原本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发现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问题会一直存在,甚至恶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讨论解决方案与可行性措施,根据实际问题反思我们教学中的缺陷,改进不足之处。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针对教学中观念的缺失,需要政府定期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必须将探究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实验问题,学生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通过寻找问题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拓展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需起到管理和引导作用。

2.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参与,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不应该直接正面否定,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尽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并且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实验。

情景教学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实验前可以设置一个情景引入问题,情景的模式可以结合身边实际,最好是一些有趣的小细节,这样大多数学生都会被问题吸引住,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为实验打好基础。学生的激情与兴趣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好的教育方法以引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面鼓励学生、启发学生。

3.精心准备课前备案

成功的生物实验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备案包括实验课的课题选择,课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度,课题太过简单,学生没兴趣,课题太难,学生难以完成,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③。除此之外,实验的进程也很重要,学生的能力不同,教学进度也必须因人而异,现代教育必须吸纳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初中生物科学实验的实验材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客观环境的不同,实验材料也会不同,制约实验材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等,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实验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生物科学实验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引导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相对比较狭义,网上的知识却是多面立体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制作一些生动多样的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动多思,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问题外,生物科学实验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去发现。上文对已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部分改进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但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来实施,通过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展现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

【注释】

① 邓纪勇. 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2):61-62.

② 兰.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7):4-4.

第3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1加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

改革教学理念,既是加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素质化发展进程的有效方式,也是也是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方式。在改革教学理念中,普遍强调学生技术与智力发展,注重发掘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实际情况,合理正确地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进步,增强学生的生物修养。比如,可以在“动物的运行与行为”这节课程中,利用小组教学形式,建议小组学生在课外观察飞行类(麻雀)、游泳(蝌蚪)类、爬行类(壁虎)动物的行为方式、觅食活动、防御活动状态,获得观察记录,教师可以让小组间展开比赛活动,这样不但检验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实验趣味,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积极求索生物知识,进入早期的科学探索的素质,从而为学生自身建立起一种满意的生物实验学习方式。

2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学习热情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复杂多样,其项目种类繁多,任务较重,教师应该充分为学生提供主动展现的机会,对学生的建议加以重视和理解,扭转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被动局面,让学生主动学习。例如“生物的生殖与发育”这节课里,教师应该让学生们参与和观察实例,安排学生养蚕,让学生观察并记录蚕的生长特点,记录各个时期的变化,这样就开拓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视角,让生物实验教学生机勃勃,学生们卓有兴致地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强化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为了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抓住生物实验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例如在“生物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这一课程中,教师可通过“蒜苗的生长观察”的实验安排教学,对本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分别将培养的蒜苗置于面向阳光、背阴,湿润和干燥的环境之下,让学生们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植物的变化状态,从而对植物的习性进行概括,总结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开展诸如此类的实验,简易又容易见效果,没有过多条件制约。通过此类简单易行的实验课程,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具体的生物知识,从而加深印象,帮助使学生更好地获得实验经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营造出自主求知、积极探求的学习环境。

二、总结

第4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现状;改进

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过程是没有设置生物课程的。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物课程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陌生的学科。但是,国家对这门学科应该完成的内容、涉及的能力的规定并不含糊。初中生物主要应该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生物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认识生物;另一个是培养中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在实验中学到相应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生物实验教学便成为生物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所有学校都应该开展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完善原有的实验方法,引进先进的实验器材,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对初中生来说,像生物这样一门新接触的学科一定具有丰富的系统知识,具有相应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如果有些学生认为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很难,就会对他们失去学习兴趣。以此同时,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降下来。但是,生物实验的存在恰恰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认为生物是形象生动的、贴合实际的、简单易懂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通过生物实验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认为学习生物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并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他们所应该学得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没错,发现问题是问题有无的质的差别。我们不仅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也应该让学生得知如何通过实验来发现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实验培养出中学生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我们在研究“消化”时提出假设“细胞膜只能允许小分子物质穿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是无法直接穿过的,只能先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然后再通过”,这个假设看似简单,但是通过实验推论出的假设。只有先拥有了这些假设,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进而去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实,初中生物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探索过程与实践过程的结合,也就是说先直观发现,再抽象思维,再反馈回现实的过程。通过初中生物中的实验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动脑的能力,反馈回来后,他们会积极地动手参与这些生物实验,进而实践得知结果,最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抽象的生物知识。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虽然学生也可以做相应的某些生物实验,但是效果确实微乎其微的,总结探讨之后,得知如下这些现状是收效甚微的原因。

(一)观念陈旧,缺乏对中学生物实验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生物教材中有大量实验内容,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有的教师讲课时并没有真正利用到这些实验内容。又因为应试教育体系,很多学生并不会去真心实意地思索这些实验,他们仅仅是依照某些方法去死记硬背,而不是运用这些实验去理解、去记忆。这些教师和学生因为缺乏对生物实验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正确面对和理解生物实验。

(二)实验安排不合理

生物实验本是一门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理解到生物知识的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实验的安排并不合理。探究性实验的课程少之又少。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己去探索一些生物问题,对实验结果能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实验的内容。如若探究性实验很少,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起到让他们清楚记住生物知识的作用。

(三)只求结果,忽视过程

有的学生在进行生物实验的时候,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应该拥有的结果,而忽视了实验过程中那一步步的探究结果的过程。这样,会使得他们并不是真正地记住了理解了实验内容,只不过是死记硬背式的记住了结果,当追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原因时,这些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地解答。

(四)评价机制和监管机制存在问题

有的时候,并不是学校提供的教学设施不足,也不是学生不愿去学习,而是由于教学评价缺乏监管,有的教师并不会无私奉献般地去为学生讲解、演示教学实验,也会为了省事,不让学生进行过多的实验。这种危害是巨大的,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无法真实的深入理解到教学内容之中去,影响学生的成绩。

三、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一)实践中重视实验教学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已经清楚地得知了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每个人都不应该忽视生物实验教学,而是应该充分地将实验教学加以重视并利用起来,通过一次次的实践去改变以前忽视实验教学的错误方法。将生物理论教学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每一个学生都爱上生物,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一个实验过程,是我们发现、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一个合情合理的实验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生物知识,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多增加探究性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他们感受生物实验的魅力,使他们更加热爱生物,更能学好生物。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

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门基础的实验性教学,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结果不论过程如何,也不能只注重过程不论结果好坏,而是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这样,我们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学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出更强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改善教学评估与监管机制

一个良好的教学评估和监管体制,不仅是对教师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它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完成自己本应该完成的工作,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满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

(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在实验之前,师生都应该明确实验题目、目的、内容、工具、步骤、结果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完成实验,达到生物实验的教学目的。

总之,初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的重要的方式,是初中生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重视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生物教学,为祖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姜翠梅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发城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翟如侠.浅谈初中生物课的实验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第5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提高兴趣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课本实验的设计意图、原理、步骤,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总结、归纳,从中提炼出中学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及实验设计的常用原则。如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显微观察法、化学分析法、取样调查法等等,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原则有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形成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巧设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为了防止和克服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满足于简单的机械操作或缺乏应有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等现象,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物实验教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宽松、信任的教学氛围,营造创新的“土壤”和“气候”。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的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天地。为了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发表意见,课堂上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就能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同时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失时机地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思寻味,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地探索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四、引导学生求知,培养创新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精细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备的良好品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指导学生精心准备、细致观察,使学生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的每一步骤,认真仔细地分析实验现象。有些同学在做实验时,实验结果与别人不一样,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缺乏信心,不敢真实填写,照抄别人的,还有的学生实验做到一半就没耐心继续做下去了,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上述不良现象,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并以此为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生物实验教学的着力点》.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12期。

第6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因为生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大自然中具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教师应该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观察、动手实验、探究。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上好实验教学课,谈谈体会。

一、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明显不同。但学生对实验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会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实验未必会有结果,结果未必正确,但是目的一定要明确。初中生物学实验是为生物教学服务的,初中生物实验的类型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等。教材上安排的每一个实验都是有其特定目的的,有的是揭示某种规律的,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揭示了光合作用需要的条件“光”和产生的其中一种产物是“淀粉”,“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这个实验揭示了呼吸作用的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有的是为了掌握某种基本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二、指导学生合理分组、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在分组实验时进行合作学习会提高实验效率,如果是简单的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由同桌两人合作完成就行。如果是复杂的探究性实验就让学生四人一组或者是六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为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我充分考虑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能够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为了提高合作实验的有效性,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有组长、记录员等,可以轮流担任。在讨论交流时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名称或编号,教师可以设计实验学习评价表,展示在黑板的一侧,从实验过程、效果、遵守纪律情况等方面多元评价入手,实践表明这种评价方式较好地增强了学生的个体责任感,能自觉约束不良行为,同时激发个体内在发展动力,实现自身价值。教师通过打分,评出先进小组,给予奖励。运用这样的激励机制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课的有效性。

三、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对于初中生物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大多按照现成的步骤就能完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类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比较,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一般是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表及里。观察时要有重点,有时还要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等。如教学“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疏导功能”时可以先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茎的结构,再重点观察茎内的输导组织。比较观察也就是通过对两种物体的观察比较寻找异同。例如,在观察了细菌的结构后与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探究根生长的部位”等这类实验需要连续观察,因为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的生长是一个动态的时间较长的过程,一节课是无法完成的,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现象和有关数据。

关于初中生物实验中的探究性实验,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是其他形式与方法所不能代替的。教师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要让学生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能有所收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如“探究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合作讨论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及时进行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评价要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启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脱离书本,在设计实验方案和选择实验材料过程中尝试改革和创新,例如在观察“茎的疏导功能”这一实验中,有学生用带白色花的月季枝条做这个实验,白色的花瓣变红了,现象更明显。“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这个实验中需要的黑藻或金鱼藻,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很难找到,有的学生采用芹菜叶代替进行试验,效果非常好。对实验装置也可以进行改进,如在“探究根的生长部位”这一实验中可以选用破底量筒来培养植物的幼根,量筒上面有刻度有助于观察实验结果,效果很好。

以上几点是我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和体会。我们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才能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在生物学科中应有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7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一、在教材实验基础上改进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想使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走进实验室,对实验进行反复的操作,发现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和创新方案,确保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效果.

1.注重实验材料的比较和优化

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客体,选择材料的优劣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和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对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在实验教学前,应该就选材的问题进行反复的实验和比较,确保实验更容易解释知识、更容易成功.

例如,教材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安排上,选择观察的材料是“大豆种子”,不过因为大豆种子通常比较小,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胚芽、胚轴、胚根的可见度不高;子叶中含有的淀粉不多,借助碘液进行淀粉鉴定时,看不到非常明显的实验效果.为此笔者在备课时思考有没有替代物来完成这个实验,而且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实验,并比较后发现,选择芸豆种子比较好,因为相比较而言芸豆种子的颗粒比较大,在实验观察前,笔者将芸豆种子浸泡24 h,芸豆种子的种皮变软,胚芽稍微萌发,如此处理,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学生凭借肉眼就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种子的胚芽、胚轴、胚根,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观察到的胚芽、胚轴、胚根用不同颜色的水笔进行着色标记,便于小组交流时评价自己的观察是否正确,课堂上用碘液鉴定子叶中是否含有淀粉时,能够很明显的看到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现象.

2.注重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渗透实验方法,教材中有些实验的实验方法欠缺科学性,有时不容易得到预期的结果.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前应反复实验,打磨每一个操作环节,优化实验方法,确保实验的成功率.

例如,教材中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实验方案上采用的对比实验的方法,将一条粗壮的蚯蚓先后放在玻璃、硬纸板这些接触面性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实验预测应该是在硬纸板上运动的快,而笔者在实验室多次做实验后发现,蚯蚓多次是在玻璃表面上移动快,与预测的结果完全相反.是什么原因呢?实验后发现,有可能是硬纸板吸收了蚯蚓身上的黏液,导致了硬纸板与蚯蚓两者粘在了一起,导致蚯蚓移动变慢了.为了剔除这一影响因素,笔者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长方形玻璃板,然后将一块表面打磨使其粗糙,一块保持原有的光滑,同时为了保证蚯蚓沿着直线运动,用两根玻璃棒放在玻璃表面上,制造出直线的轨道,让蚯蚓沿着轨道运动.多次实验后发现,效果比教材中的方法好.

二、在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实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实验具有直观性,我们的初中生物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实验条件,借助真实的、直观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材中对于“吸烟危害人体健康”这部分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内容仅仅是从文字说明的角度提供了素材,如“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学生对于短短的一根香烟能够造成的危害没有直观的感受,自然很难震撼其心灵,加上看到生活中抽烟的人很多,所以对于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设计了一个吸烟有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装置:U型管一个;香烟一支;洗耳球一个;如图1所示,将香烟插在U型管的一侧,在U型管另一侧放入一些棉花.接着点燃香烟,用洗耳球在另一侧吸气.

实验原理: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棉花模拟吸烟者的肺,洗耳球吸气模拟人抽香烟这一动作.

实验现象:用洗耳球吸10次以后,将事先放在U型管内的棉花取出,会发现棉花明显变成了黄色.

第8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评价策略;应用方法

在中学阶段,开展生物学习的内容,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及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奥秘和本质。这是一项内容比较多元的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以书面理论为教学点,也积极的引入和实验相关的内容,来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内容。生物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简单来传授知识内容的学科,它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观察性的方法。当然,在实验内容的教学中,老师也要积极的运用评价策略,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实验态度,更好的投入到生物内容的学习中来。

一、对学生实验课堂表现的评价

由于刚刚摆脱小学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还不太适应多样的课程学习,所以,对于生物实验教学,部分学生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课题不太重视,将实验课堂当做是课余放松的场所,任意和同学打闹玩耍,还有的一些同学虽然能够遵守课堂纪律.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仍旧是三心二意,觉得生物实验就是个“走过场”的学科,对于考试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以上这些问题,造成了生物实验课堂上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些内容,老师不能一味的进行劝解和制止,要从学生心底上鼓励他们参与到实验中来,用评价体系,来规范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策略的运用,第一点就应该是帮助学生规范他们在生物实验课堂上表现。例如,在进行“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由于很多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过显微镜,所以在实验课堂上,行为比较活跃。这样的行为有利有弊,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对课堂纪律产生了影响,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对于那些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要及时进行口头上的表演,比如说“真厉害,这么快就完成了实验”,而对于那些在聊天的同学,老师也不要一味的进行指责,可以问询,“你们在聊些什么?不妨将实验内容叙述一下。”这时,那些聊天的同学会面露难色,老师不妨借此机会,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然后,老师再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评价,对于实验内容,他们叙说的如何,对于实验课堂,他们的态度如何。在实验课程结束后,老师还要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正面的点评,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是很端正的同学,也要旁敲侧击的进行点评。利用这样的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掉那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评价

初中生物实验考察的主要结果,就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手法进行规范。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抱有“背实验”的想法,就是实验过程不重要,只要牢记实验结论,那么就算是完成实验内容了。这种观点是极为错误的,所以,老师在实验课堂上,要通过评价学生的操作技巧,帮助他们对操作内容引起重视,进而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可能有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用载玻片和盖玻片进行实验前,要先用洁净的纱布进行擦拭,当有的学生没有擦拭,直接进行制作时,老师可以点评说道,“制作临时装片时,要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是为了避免一些灰尘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下次在制作临时装片前,要记得用洁净纱布擦拭干净啊!”同时,老师不妨让学生互评,就是一人实验,另一人观察实验,针对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操作过程,在实验结束后,观察者要针对那些不规范的操作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验操作中的一些技巧进行联系。

三、对学生探究实验结果的评价

对于实验结果进行的评价,直接关乎着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所以,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内容,不能马虎。既要通过评价,来让学生正确的了解实验的重点,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多元的拓展。所以,在这一块的评价内容上,老师不妨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自评。例如,在制作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上,老师不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点评,当然,在点评之前,老师可以先将正确的装片内容,演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对比两个实验结果,说出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并且对造成这样现象的内容进行点评。另一方面,则是老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针对实验内容,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当然,老师在评价的时候,也要多多听取学生的意见,争取做到综合性的评价。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实验的内容中,老师要积极的运用评价机制,既要规范实验课堂上的纪律,同时,也要规范学生的实验内容。这里需要注意,老师进行评价时,语言要多以鼓励为主,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艳军.运用评价策略促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第9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范文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就编入课外实验10多个,在整个实验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不少教师未能充分重视课外实验的教学,所以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1.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的“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没有关系”“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笔者认为,课外实验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为了使课外实验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加强下述几方面工作。第一,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学生有所遵循;第二,实验过程中通过谈话、课堂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第三,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条件许可时,还可指导学生就课外实验内容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