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的形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二实验小学三年(2)班 陈映暄
指导老师 林明卿
今天,我在楼下骑自行车,隔壁王老奶奶家的孙子小伟在踢球。小伟今年3岁,长得虎头虎脑,很可爱。胖嘟嘟的小伟追着圆溜溜的球。突然,小伟被球绊了一跤,他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王奶奶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扶起小伟,心疼的安慰着她的宝贝孙子,并用脚用力踩地板,说:“地板不乖,地板不乖,害的小伟摔了一跤”。这一切看得我目瞪口呆,我不明白小伟摔跤跟地板有什么关系,这是他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呀。
看着小伟发生的一切,我想起我小时候摔跤的情景。好几次我摔倒,也是趴在地上等待妈妈来扶我,有时也经常挤出了晶莹的泪花。可妈妈不像王奶奶那样,她总是在我企盼中慢吞吞的来到我身旁,然后说:她相信她的宝贝也就是我是个勇敢的孩子,勇敢的孩子摔倒了能够自己站起来。我象被施了魔法一样,真的自己站起来,然后妈妈拥抱了我亲了亲,问我事情的经过,其实都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妈妈总说让我吸取教训,下次小心点。有次我的头碰到了桌角肿了一个包,我大哭不止,妈妈亲吻着我的包包问我是不是很疼,我点了点头,妈妈说桌角把我碰疼了,我也把桌角碰疼了,我们去安慰安慰桌角好不好,我一想到桌角也像我这么疼就觉得很可怜,跟着妈妈抚摸了桌角安慰它不哭,我也觉得自己受到了安慰也就不感觉到疼了,当然也就不哭了。从此,摔倒的我都是自己站起来的,甚至还安慰安慰地板不哭,然后才告诉妈妈,妈妈表扬了我,还告诉我一个道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是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劳动的财富。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与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良好健康的班级文化,对班集体形成优良的班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一个健康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的前提,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去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把一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团结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这种文化是在班级的共同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班级文化有好的班级文化和不好的班级文化之分,也可以说有积极的班级文化和消极的班级文化之分。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让一个班级的同学感到心情愉快,积极向上,产生学习动力;而消极落后的班级文化却可能让人感到悲观,而失去信心,长期下去,一个班级的状况也就可想而知。良好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班主任以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实践的检验而最终形成。
二、良好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呢?我主要归纳如下几点:
1.掌握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时机
班级文化的建设对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建立班级文化要注意时机的把握,而最好的时机,则是在班级建立初期,比如学生刚刚入学之时。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中,班集体初创时是开始进行各种工作的最佳时机。以大学学生为例,学生刚进入大学时,充满了对新的学习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同时,新的环境新的集体和新的老师也给了学生一个暗示: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自己,具有一定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班主任引导得法,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班级文化,并在以后不断加以改进和强化,使之成为促进班集体良好风气形成的一个可靠保障。因此,集体形成初期是建立班级文化的最好时机。
2.重视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的组织引导作用。
我们知道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方式,与班级文化的建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好的班级领导方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所以,要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在这里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方面,我建议采用一种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或是一种参与式的领导方式。班主任参与到班集体当中,与学生一起,共同制订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班级计划,或是对某事进行集体的裁决;班主任在不损害班级整体利益的情况下,非常乐意给予某个学生帮助,或是指导,同时,接受他们的监督;班主任要给班级活动以最大的支持,并尽可能的参与到其中;在学生做出选择时,班主任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表扬和批评,尤其在批评时,班主任要注意对语言的使用,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建立民主型领导方式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应该是班级发展方向的设计师。
3.注重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
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教育气息,是衡量这个班级优劣的重要标准。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在一种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也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自发地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使班级文化的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积极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证明了环境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有效的运用空间资源,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教室”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对教室环境的布置首先要注重教室的卫生。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教育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捡起来,课桌椅摆放整齐,墩布、扫帚、水桶放整齐等,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 “教室就是我的家”。教室的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个“地基”我们就可以添砖加瓦了。其次,重视教室的布置。在教室的布置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置,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备感温馨、催人奋进。两侧的墙壁可以贴一些字画、人物等,这些由学生自己选择; 后面的黑板报应随着时间、国家或学校事件、季节等经常更换,由学生自己排版、策划;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可以挑选一句整个班级的座右铭。教室后墙一角可以布置一个班级的光荣榜或班级记事本,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都和谐统一。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
4.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最能体现出班级个性和特色的。首先,班旗、班歌、班徽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体现。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间的了解和信任。其次,班风的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也是整个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班级风格和班级风气,是班级对外的社会形象。
5.不可忽视制度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文化是无形的、抽象的,而班级制度却是有形的、具体的。要建设班级文化,就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规章制度,班级中的学生就没有约束,从而变成一盘散沙。班级制度是将每个学生凝聚在共同的规范之下,用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班级文化要融入行为,得靠制度落实。否则班级文化就会成为口号。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
1.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引导者和实施者。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建设班级文化对建设良好的班级集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班级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特长出发,把校园文化理念具体化、典型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传统。不管是班级教室的布置、活动的开展,还是班级目标的提出、制度的制定,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要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2.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班级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建设班级文化要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班级制度、班级关系为保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学生反思、创造、实践、建构人生意义的过程。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做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广泛大胆参与。如制定班训,因为班训是班级的总目标,是班级学生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形成良好班级集体的关键,必须充分发动学生,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热情和创造力发挥出来,群策群力,几上几下,经过充分的讨论、争论、辩论,最终达成共识。
3.班级文化价值观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价值观是如何判断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级文化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指导着建设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怎样建设班级文化。对此,全班师生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用科学的班级文化价值观指导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发展。在我国现阶段,应试教育、智育第一、分数至上、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等班级文化价值观是完全错误的,素质教育、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知能行统一、发展个性特长、创新图强、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等都是科学的班级文化价值观。
4.用班级文化建设统领班级管理各项工作。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管总结,不断完善。有人说,不能用班级文化建设代替班级各项日常管理,此话不假,我们在长期班级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坚决不能丢。但是,学校,班级,是教育单位,是文化单位,我们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纲,用班级文化建设统领班级各项日常管理,岂不是更好吗?我们在班级管理中一直强调的班主任的表率作用、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班风建设、班级量化管理、班级凝聚力等问题,不正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吗?
一、班级文化的形成与特征
作为亚文化的班级文化,要使它在学生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和正面的作用,必须进行培育,而不是任其自由滥觞。班级应该具备如下机能:首先,班级适于学生的生存,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其次,由认同和归属到维护集体的存在;再次,学习资源的合理分配;第四,具有生存与发展的动机和活力;第五,班级内部和班级之间秩序的维持。班级文化就是在这五种机能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有了生成班级文化的基础,并不意味着就有了班级文化。我们看到班级文化产生所需要的文化资源,主要来源于整体文化、校园文化和同辈群体的文化。班级文化因课程提供的整体文化和校园文化,而从内容上显现了较高的层次和约束力,使得班级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同辈群体的文化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在班级范围内,通过聚合、冲突、整合、提升这样一个过程,最后才能成为真正的班级文化,才真正具备涵养人格的文化特征。由不同的家庭、社会、文化和知识背景的学生,组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集体。各种行为规范、价值取向、认知方式,社会、学校、班级所提出的制度规定,班级所拥有的物质设施等,共同组成了一种内容庞杂的文化情境。儿童在这样的情境中形成与他人、与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阶段,属于儿童的文化表达阶段。
经过互动和创造而形成的班级文化有如下特征:第一,以接受整体文化为主旨的互喻文化。班级的存在以传承人类文化为己任。这种文化的传承又是通过同辈群体的合作、借鉴、互动实现的。第二,以创造为志趣的审美文化。班级的存在以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己任,学生的心智是在健康高尚的审美创造中被重塑的。第三,以学生的社会化为目标的行为文化。班级的存在是以学生的社会化为己任。学生的社会化是通过学生的文化实践而实现的。第四,以尊重个性为本位的学习共同体文化。班级文化是刻意组织的文化,这种文化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己任,不仅要异中求同,更要同中求异。第五,以学生身心特点为基点的学生文化。
二、班级文化与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
一个集体为什么能够吸引她的成员,一个集体为什么会产生凝聚力?那是因为这个集体共享着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文化,同时,班级成员的积极创造又生成和发展着文化-班级文化。
著名的美国人类学家ME斯皮罗从人性和文化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是指一种认知系统,即一系列被纳入相互连接的有较高秩序的网络和结构中的关于自然、人和社会的‘命题'。这些命题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范性的。"这一定义的内涵是:①文化被确立为一个认知系统,文化具有认知的功能,通过这个认知系统,人可以获得关于自然、人和社会的知识;②文化是一个具有较高秩序的网络和结构,文化是一个有机整体;③文化是由一系列命题组成的,文化具有可接受性;④文化规范人的行为。斯皮罗把文化与人的认知和行为紧密结合起来,为我们分析文化促进人格形成提供了一种视角。
文化发生影响,是从整体文化过渡到集团文化,然后从集团文化过渡到小群体,再从小群体过渡到个人。斯皮罗认为:"社会的存在取决于它的社会系统的运行;社会系统是由子系统组成的,而子系统是由制度组成的;只有组成这些制度的角色得到执行时,这些制度的功能才能实现。"每个人对于文化的汲取,都是基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需要,基于所在群体的标准。个人的行为只有放在与他息息相依的文化群体中才能得到解释。班级文化是整体文化的变体,是小群体文化,是亚文化。
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文化产生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教育和文化尽管不能划等号,但在人的发展上是同一的。所以,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又可归因于文化问题。
总之,文化影响人格,人格左右行为。文化作用于人的行为,必先作用于人的人格。班级文化就为学生人格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资源,是发展学生人格的当然要求。
三、班级文化对学生人格的作用方式
班级文化是整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整体文化的照搬。整体文化要产生影响,就必须经过特定群体的过滤和筛选,与群体自身的文化相融。
我们不仅要重视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文化分层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应从文化分配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业和操行不良的原因,尽量弥合学生之间的文化差距。只有群体的所有成员从根本上分享某种文化时,一个有着强大的社会团结的社会群体才可能存在。齐美尔认为:"一个群体只能在共享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兴盛。"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并遵守和建立起来的准则、态度和价值观念,并直接指导班集体成员达成班级目标的行为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有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深层的精神文化。班集体物质行为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基础,精神文化是特色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班集体制度文化则是班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围绕班级建设目标,要求全体班级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组合而成的文化形态。它是支撑班集体发展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制度安排和道德规范。班集体制度文化集中体现为班级的例会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什么样的制度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班级规章制度直接影响到班级成员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
班级物质文化体现为:班级教室内部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张贴布置;班级成员自发组织的班级演讲比赛、创业竞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人性化的警示语、内涵丰富的宣传栏;班级博客、班级 QQ群、班刊班报等各类班级成员交流平台。它们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与展示,是班级成员自我的个人才能和创造力的反映,应当有利于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习氛围、文化氛围、创业氛围、竞赛氛围。班集体行为文化体现为班级成员在生活、学习、竞赛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方式的养成和呈现。班级成员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特色的反映。
班集体的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被班级成员所共同认可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班风等意识形态上,它是班集体成员追求的价值观念、作风和精神面貌的浓缩和反映。
二、高校班级文化的特征分析
高校班级文化体现了对班级成员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具有约束规范性、主体性、生成性、引导和激励性等特征。
1为束规范性。班级文化是大多数班 级成员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的共 同反 映,因而对班级成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约束作用,并且能够成为评价班级成员 自己及他人言行的标准和内在尺度,从而使得班级成员在班级文化准则下自觉 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朝着符合班级 集体目标的方向发展。
2.主体性。高校班级文化的构建主 体,是指在高校班级文化构建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参与者。既包括每一个班级成员的个体,又包括由班级 成员个体所构成的群体、组织等。班级成 员的主体性决定了其在高校班级文化构 建中的重要主置。每一位班级成员都是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主体”,都有 利于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
3.生成性。高校班级文化是动态生成 的。班级文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 ,在一定的舆论环境下会形成 特定的班级文化。如在抗震救灾时期,则容易形成献爱心、讲奉献的班级文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容易生成弘扬奥运精神、树立文明新风的班级奋斗目标和班级文化。外部环境是特色班级文化生成的驱动力。
4引导和激励。良好的班级文化有利于激励班级成员充分展示个性风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鼓励班级成员争做勤奋好学、创新创业、全面发展、成才成长的典范。
三、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影响
和谐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盾,可以为学生提供 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的心理暗示 ,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为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的沃土 。
营造和谐、富有特色的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将班级建设成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 ,将有利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保障机制。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探索,是落实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突破口。
缔造积极的特色班级文化,培育健康的班风,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按照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高校学生的特点,有计划地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重要时机 ,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定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内涵丰富的班级特色文化。
四、高校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及构建措施
高校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窗口”和“名片”,能充分展示一个班级的价值取向、班风班貌,能给班级带来良好声誉,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和广泛的宣传效果。特色班级文化对于创建优良班风、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形成融洽师生关系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1.特色班级文化的功能
(1)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通过值日班长制度、班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既使更多的班级成员能够参与班级管理,也使学生干部有了更大的锻炼舞台。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班级成员对自已班级的认同感、自豪感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级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组织优势。
(2)搭建各种素质拓展的平台。通过举办英语学习讨论会、四六级复习互帮互督、班级社会实践团队、班级演讲竞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有效搭建班级成员全方位锻炼和培养的素质拓展平台。
(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文体活动、板报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形成班级物质行为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奋斗口号。
(4)展现班级优势,营造氛围,激励引导。通过创建和谐班级文化,能逐步改善班风、学风、考风和教风,加强班级成员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 、责任意识 ,提高班级成员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让高校特色班级文化在无形当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成为催人奋进的激励力量。
2特 色班级文化的构建措施
(1)抓内涵,创特色,确立特色班级文化创建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要结合班级实际,打造不同类型、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要依据班级成员的个性特征、班级凝聚力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形成班级文化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如学院新闻学专业结合专业特色,创建 “行走的新闻”特色班级文化。每年暑假,新 闻专业的学生分赴宁波市村庄和社区,进行新闻调研写作活动,创建深人社会 、了解民情的班级文化。
(2)增强班级成员班级归属感,建立值日班长和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值 El班长制,就是按学号人人轮流当班长,每天由值 日班长写班级 日记。完成记载班史的班级日记,有利于班级集体意识的养成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轮流“执政”的班干部制度,就是由班委干部采取 自愿报名形式 ,通过竞选产生,班长 、班委每学期更换一次,不能连任。此外,要形成班级例会制度。每月认真组织两次班级常规例会,每次例会一个相应的主题,让班级例会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班级也是师生员工成长的家园,要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让师生共同自主参与到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中来。
(3)实施班级成果公示分享制度,激励班级成员。制定班级成员获奖情况通报制度,每个学期结束时将班级的各种获奖情况通报给班级成员及家长,每学年召开年度表彰大会,积极开展各种评优工作,以此提升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既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也激励全体班级成员。以评优促 良为主旨,营造 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
(4)建特色班级物质行为文化,创班级温馨家园。例如学院的求是实验文科班、求是实验理科班对班级墙饰进行了精心的布置,张贴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班级获得的荣誉、学生作品,创办班报班刊,组建班级新闻中心,明确班级工作宣传队伍和班报班刊的撰写人员职责,形成了团结进步、求是进取的班级氛围。
(5)扎实推进班风建设。要切实推进学风建设,将优良学风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道确立为班级工作三大目标之一。我学院从2006—2007学年起推出了“优良学风班”和 “优 良学风创建班”的建设与评比活动。活动分为宣传发动 、检查落实、评比审核、总结表彰等四个阶段。越来越多的班集体参与创建优良学风班的活动,从而使得全院的学风状况得以逐步改善,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得以逐步形成。
(6)以专业社团和专业学科竞赛建设为载体,构建学生专业学习的平台。鼓励以班级所在专业为依托,创建专业社团,定期开展专业学术活动。以学科竞赛和科研立项为引导,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创建学术氛围浓厚的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新论 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高校班级文化.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1).
[2]陈志刚.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 ),2009(1).
【关键词】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班级文化
众所周知,提高组织持续竞争力的根本是知识管理,所以可将其思想应用于建设大学班级文化。对于以知识为主要竞争优势来源的大学而言,重点是研究如何促进知识的吸收、创造、蓄积和维持。知识管理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班级文化。但知识是无形的,大学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软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参与程度、学生社会化、个性发展水平、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它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它的建立和重塑,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指导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建成共享型的适合于知识管理的班级文化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凝聚力文化建设
班级凝聚力指班级成员之间为实现班级活动目标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其实质是各成员对班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的总和。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班级有较强的维持作用,可以保持班级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班级成员,提升成员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确实,一个优良的班集体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必将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班级凝聚力的建设首先需要关注班级价值观氛围,价值观的形成往往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完成的,任何班级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班级文化中的价值认同,其实就是班级成员对其认为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文化进行选择,从而获得归属感。因此,班级文化形成的过程,可以说就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的过程,是班级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过程,是班级良好心理气氛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过程。
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创造全班同学接触与彼此了解的机会,增进相互间的友谊,为提高同学关心班级、热爱班级、培养集体意识奠定基础。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开始逐步了解并体验到班级团队活动的快乐,从开始的强制参加逐步过渡到自愿参加,集体意识在同学中开始得到强化。
二、班风和学风文化建设
班风是在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班风建设的一个突出中心就是要在班级里面建立学习氛围,大学阶段的学习决定了学生将来以什么样的状态走向社会,故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坚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才、主动成才。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目标。总之,通过各种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班级成员,形成不断向上的精神动力。
三、班级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学生是构成班集体最主要的因素,故高校班集体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辅导员的职责在于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班级管理机制。
班级管理中竞争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应防止任何不合理因素包括辅导员的偏袒等因素的干扰。二是全员性原则,班级中学生的竞争不应只是少数拔尖“选手”的竞争,而应该是全员参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来竞争。三是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使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首先要加强班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和纽带作用。另外,班级文化建设更是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事情,要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优势,这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活动中,积极鼓励引导这些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其中,为班级争得荣誉。另一方面,对于存在孤僻内向、性格暴躁、家庭困难、心理障碍等情况的同学,班级要给予及时的帮助、疏导、照顾,使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能够克服困难,防止走上极端的道路。不抛弃,不放弃,使班级每一位成员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
四、学习型班级建设
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学习型班级是一个可以熟练获取、创造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善于修正自身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处在大学教育阶段的同学们来说,建立学习型班级并非易事,但是只要班级通过努力,肯定能做到的,可采取的措施有:组成各种兴趣活动小组;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 建立多种信息交流渠道。
五、结语
教育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碰撞的火花。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注重学生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帮助协调班级成员个体与群体、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更能创设一种使学生有归属感、愉快的班级人文环境。辅导员要转变理念,促使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强势群体”;科学民主管理,促使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协商者”;拓宽渠道,实现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学生超越他们已有的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明. 简析大学和谐班级文化建设[J]. 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2]于音,许勤周.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讨[J].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7(2).
班级文化建设价值取向: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个性发展
班级作为学校基本的教育教学实践组织,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最初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社会交往的初体验,是学校中对学生成长影响最为持久的关键场域,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积极建构形成的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班级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根植于学生内心,能对班级成员起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引导凝聚的作用。班级文化一方面传承学校文化,使其内含于心,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班级群体个性化的价值选择与判断标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和个性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安全的归属感、集体生活的自我存在感,树立社会交往、个性形成的自我认同感。可以说,为学生创建一种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文化,实质就是帮助学生建构一种班级生活方式,其过程就是探索建构学生生命成长的支持系统的过程。
构建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
1.厘顺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校育人价值和标准进行凝聚和融合的过程,是学校育人目标班本化的落实过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化生命成长的过程。班级文化置于学校文化价值立场,积极主动适应学校文化发展。我们应认同学校文化并把其内化为班级文化建构的动力之源,进行学校文化育人价值融合与统一,促进班级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创生发展。班级文化建构还要整合学校、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多群体价值诉求,形成同一性的班级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无疑,学校育人目标是学校文化和班级文化建构的共同价值标准与共同遵循的价值逻辑,从育人目标出发,建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逻辑基础。
2.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观
在班级文化发展中,班主任要树立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发展观,这是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实践的重要价值依据。
当前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班主任一般是将学生事务管理、班级事务管理的工作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事务性导向的班级管理观无法凸显班级文化对学校育人价值规范与行为体系的落实,难以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建构班级文化时,由于对学校文化体系的关注不够,班主任认为学校文化发展顶层设计是校长与行政管理的事情,与自己管理班级、开展教育实践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班级育人质量的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加强班主任群体对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提高班主任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度与内化创新发展的能力,引导班主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尊重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经验基础,重建班级文化发展框架,坚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建构学生成长支持系统。
3.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良好品行
班级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体验场,是学生习得社会化交往行为、促进品格养成、建构社会生活经验、养成良好行为品质的重要场域。育人目标作为学校育人价值规范,是班级文化中培育学生核心品格与行为品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首先细化学校育人目标,可遵循学生年级段、认知水平和行为发展特征,分年级将学校育人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班级学生品格和行为标准细则,制定班级学生成长的行为公约。
学生的道德品格养成与行为品质培育都是在实践中积累生成的。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尽可能为学生生命成长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主题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学生道德和行为品质的育人资源和有效策略,也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立足学生立场和儿童视角,探索主题教育活动的育人实效性;重视资源整合,利用社会开放资源,重视家长参与,协同育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并养成品格和行为。班级活动设计要讲究系列化,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发展学生兴趣社团,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机会。另外,还需建立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科学评价与指导体系。
4.系统建构班级文化行动框架,实现学生生命成长
系统建构支持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文化,需要理解构成班级文化的主要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学生生命成长立场出发,班级理念文化主要包含班级发展价值观、班级发展愿景或班级发展目标、班级行为公约。班级实践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组织生活、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班级发展价值观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凝练成班级发展目标或者班级愿景,塑造着班级学生群体的精神气质。
当前,北京市中小学班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班级文化育人实践成果丰硕,但也应看到,班级文化发展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架构,即班级文化发展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未呈现发展阶段性、互动性、动态生成性等特质。班级文化发展中始终要关注“学生在场”,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与成长愿望,尊重班级学生生活经验现实基础,以学生成长的价值定位与发展目标,系统进行班级场域日常生活的重建,形成班级文化整体育人实践体系。班级文化育人效能的发挥取决于班级文化顶层设计中育人目标是否明确、班级发展愿景是否清晰、班级实践框架是否完善。
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通州区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特色
在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过程中,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通州区教委深入推进学校文化系统建设,以行政力量主导,启动“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专项文化行动研究。通州区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围绕着学校育人目标,建构适宜学生生命成长的班级支持系统。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涌现出一批班级文化建设优质特色校。通州区贡院小学将班级文化视为学校育人课程资源,开展了“班本品质特色课程”建设,形成了“一班一品一课程”的育人实践特色。通州区宋庄镇中心小学将班级文化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主阵地,以班级文化培育孝亲、励志的进步少年。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在“发现”教育理念引领下,以年级为团队,将班本课程与学科实践活动相整合,进行“学思维”班本课程建设。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建构个性化促进学生成长的班级评价体系,开展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家校共建班级文化,发挥家长协会和教师团队力量,探索家校协同育人。通州区永顺镇中心小学以“品位书香,优雅成长”为主题,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角色,以“情、理、法”管理班级。“情”乃善良之心,“理”是学生心中的价值判断,“法”为班规,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学生自立、自理、自律发展。
经过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州区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质的优秀经验。
1.区域统筹,系统建构
通州区教委面向校长、班主任群体开展文化建设专题分层培训,树立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意识。立足学校发展特色,开展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行动研究。区教委面向全区班主任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召开现场观摩培训活动、优秀案例交流研讨会,形成了区县教委、学校、班级三个层面共同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局面。
2.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通州区整合地域特有资源,将运河文化、经典阅读、传统美德、传统文化项目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素材与资源,以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主题教育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创新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文化育人。
3.社区、家长、学生共建班级文化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重视家校沟通,为家长提供专业化的学生成长指导培训,重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为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学生成长提供机会。一切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的需求,使班级成为学生喜爱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4.班级文化建设为学校育人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通州区将班级文化视为直接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育人品质的重要策略,密切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的逻辑连接,使班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校本层面整体推进,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班一品质”的个性特色发展。重视班级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班级文化,特别关注实践生成的班级文化,重视班级文化自主发展。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态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各种消极、颓废的文化得到有效抑制。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已成为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班级文化不在于形式和花哨,而在于实用性和教育性, 班级文化应以实用为主,不应只追求表面漂亮。如:黑板报。好多班级的黑板报(包括学校黑板报)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要求。并没有多少同学在看,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农村学生,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小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土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二、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文化构建 行为 班风 小学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它对班级成员的心理成长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尤其对于小学生,他们将在班集体中生活六年,这是一个从幼儿到少儿成长的过程,从不懂事到明理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最容易迷失方向也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学阶段的班级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只有建构小学班级文化,从而使班级文化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因而,探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班风文化构建
班级文化它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朝着班级共同目标不断迈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出的是,智慧和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等,其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一个班级快速健康地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每一个班主任所要思索的问题,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班级精神文化包括班级目标班、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方面,一个班级没有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就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也无法营造班级和谐的师生和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班集体首要任务必须树立班级目标和核心价值追求实践中,充分利用每个新班级的第一节班会课,开展一次全班讨论共同商议,我们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班级,要集思广益归纳出班级的目标、追求,通过课堂教学和班级的各项制度,各项活动的参与有效地诱导班级形成文明有礼,善学乐思的班级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和强化就能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利用大型集体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集体成员的自豪感,凝聚班集体的向心力。
二、行为文化构建
班级的行为文化直接体现为学生在学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如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班级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形象和班主任教育的关键,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抓好班级的行为文化,认真落实各项班级规章制度的要求,树立榜样,充分利用榜样的引领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地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班级文化它可以为小学生的行为提供导向毋庸置疑,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必要的规章制度 制度文化的建设对小学生的言行起着规范制约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班级制度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告诉小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使学生明确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规范对自己的重要性,通过班会课上创设情景和进行体验式的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提升。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的契机,提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使家长能和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形成合力,大力表扬孩子的进步。
三、美的文化构建
培养小学生对美的心理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点,使其初步具备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往往认知比较单一和肤浅,他们会简单地认为,只要是可爱的或者是好玩的就是美的,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缺乏抵抗力而易受到不良影响,在追求美的过程里存在明显的缺陷:他们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美丑颠倒,以为这是前卫和另类;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于发现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时尚就是美,而不懂得美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对于班级美的构建,我读了江苏虞荷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她在文章阐述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充满文化氛围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书香趣味, 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观、价值观, 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和伟人、名人交朋友。同时, 浓郁的书香环境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针对我们藏区的自身特点,我们可以把我们藏族的发展展示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还可以把学生的进步展示在墙上, 以此来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把学生在每周的点滴进步,以座右铭片的方式,贴在学生的桌角上,让学生时时刻刻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这样也时时刻刻的提醒了学生,引导其克服自身的随意性。教师能将学生引导到积极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列中来,就能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对美的感悟以及创造的能力,并带给他们美的感受。此外,班级文化中的人格美、语言美、行为美等的熏陶也可以促进小学生美育的培养,使他们自己也形成美的思想与美的言行。
四、民主性文化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