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与管理范文

科学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与管理

第1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之知;管理之术;管理之道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193-02

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提出著名的“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的观点,明确指出作为管理科学的“管理之知”在管理实践中的局限性,他说:“当管理科学首次出现时,管理人员曾为之欢呼。从那以后,出现了一种崭新的职业——管理科学家。他们有自己的专业协会,有自己的学术杂志,在大学、商学院中有管理科学这门学科,但是,管理科学却使人失望,迄今为止,它未能实现其诺言,并没有为实际的管理工作者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事实上,很少有管理人员重视它。”本文从“管理之知”、“管理之术”与“管理之道”的角度论述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区别,并试图说明只有“管理之术”和“管理之道”才是真正面向实践的管理智慧。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之知”

求真是科学的目的。按照传统的说法,科学是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科学概念的形成有其历史,在这一过程中物理学家伽利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伽利略认为,观察的事实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人们承认的宇宙模式,但是,在伽利略看来,重要的事情是接受这些事实,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这就是科学,科学问题起源于人类在认识世界中产生的困难。科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在伽利略看来就是不断修正这些“宇宙模式”,使之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经验事实——这就是求真的过程。具体到管理领域,管理科学是对管理现象的科学解释,或者说,管理科学的目的是在求真的过程中获得“管理之知”。

二、管理技术与“管理之术”

致用是技术的目的,技术问题起源于人类在改造世界以符合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实际遇到的困难。技术问题产生于人类实际的或潜在的需要与当前条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也就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目标与现有条件不足以达到目标的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想出方案,想方设法加入主观努力、技术思考和物质手段,以便达到目标。因此,与科学问题不同,要解决人们在改造世界中产生的矛盾,就需要从现存的东西推理到现时还不存在的东西(如技术工具、解决方案等),而不仅仅是对现存的东西进行解释。具体到管理领域,管理技术的目的就是“致用”,通过管理技术制定一系列的工具、手段、规则等来实现管理的具体目标,这可称之为“管理之术”。

并不是所有“管理之术”都来自于“管理之知”,企业家的创新,也很少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例如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丰田的看板式管理方法等看起来都不像是从管理科学中推导出来的,而更像一种结合了经验、文化与灵感的混合物。从理论自身来看,一些极为重要的管理理论,其产生过程也没有遵循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型,例如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就更像是一个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管理哲学与“管理之道”

在管理科学、管理技术与管理哲学的关系中,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并不全部都来自于作为“管理之知”的管理科学,这阐明了德鲁克“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的逻辑基础,然而,是不是作为“管理之术”的管理技术就能完全把握管理的本质呢?这需要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来认识管理。

整体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可以追溯至亚里斯多德,同时它也是东方自然观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整体论,但各种整体论所共识的基点是“非加性”,即整体不是部分的加总。基于非加性,当我们逐一清楚了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之后,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管理,再往下一层,当我们弄清楚了SWOT、环境、目标之后,也许我们仍然不能实施一个完整的计划,换言之,管理是一个整体。从“管理之知”的角度看,管理不等于有关组织行为、战略、营销、财务知识的简单罗列;从“管理之术”的角度看,管理并不是所有细碎的管理规则的叠加。

管理作为一个整体,其中的因果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多种原因与结果关系共存,存在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和多因多果等现象。在自然界中,同样是适应自然界的水生环境,自然界发明了几乎无限多的水生生物,它们的身体结构存在无线差异。而在管理实践领域,同样是适应市场竞争,企业家们可以发明出多种多样的应对方法,它们绝不是某一领域知识或规则的简单叠加或复合。换言之,当进入到一个企业的整体环境里,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以前在组织行为、战略等各个分支领域内的知识或规则的适用性。

另外,在传统的管理科学中,我们通常强调上行因果关系,上行因果关系的本质是从部分来解释整体,认为整体是由部分所构成,因此,整体的因果关系能够分解为部分之和。然而,在整体论中,还存在由整体到部分的下行因果关系,例如,在社会中人的行为受社会道德与规则的约束,主要约束力不是生理或心理因素。所谓下行因果关系就是处于低层次的所有过程受到高层次规律的约束,并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因此,管理的研究应该从整体的“管理之道”下行至“管理之知”和“管理之术”,而非相反。

第2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素质教育 管理方法

一、提升自身素养,持有健康心态

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再仅限于学校和老师,而有了各种各样的途径,然而学生掌握的知识也鱼龙混杂,真假参半,加上小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低,这就需要班主任有渊博的学识,横贯今古,博大精深,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引领学生,帮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认清时代和社会赋予自己的使命,不仅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更要认真学习班主任有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际能力,积极进取,博学多识,朝着班主任专业化方向自觉自主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努力使自己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班主任工作动力的源泉,因为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其示范作用,尤其在小学阶段,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感,甚至是对学生无声的命令。班主任工作是塑造人的事业,要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

二、树立新的理念,实行科学管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换,学生的教育成长环境也在变化,班主任的教育及管理都需要学习更新。以前陈旧僵化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小学生。现代的家庭中,条件好,孩子少,很多学生是在家庭百般的呵护关爱甚至是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经不得挫折,没有集体观念,缺乏团结友爱的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循序渐进,春风化雨,那种“一棍子打死”的“大棒”式管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班级管理了。新的形式,逼迫班主任要树立新的理念,讲究科学的管理方法,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实施者,更应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要使学生有话敢对班主任讲,愿意对班主任讲,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不仅具有无比的威严,更应具有强烈的亲和力。班主任不应是高高在上的“神”,更应是学生心目中平等的、友好的朋友。

必须努力把班主任原来“师道尊严”的面纱大胆撕下来,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对话。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不断地进行情感沟通。因此面对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要机智灵活的选择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思路,而非僵化与墨守陈规。只有这样,班主任的班级工作才能做得风生水起,水到渠成。

三、强化责任意识,真心热爱学生

第3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1、严肃认真的公开示范课

教学中,要进行每月一次的公开示范课,上公开示范课可以一举多得。一是可以促进年青教师的快速成长。在上公开示范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二是促进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每一次的公开示范课都是举全组成员之力,共同参与设计,共同修改完善。也是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教态是否得体,语言是否精确生动,环节是否充足,释疑是否准确到位,内容是否充分,教材分析是否恰当,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多媒体课件是否美观实用等等,都是大家关注完善的环节。力争让每一节常规课都有公开课的效果,每一次公开课有常规课的感觉是我们的目标。三是促进组员的团结,增强团队意识。在共同准备的过程中,组员彼此会更加了解,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自然进行分工合作,互相之间会更默契。

2、创建团结和谐的教研组

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也是最前沿的教学组织,它的发展和作为直接关系到一线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未来和发展。作为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它要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理念。为此我们确定了“顾全大局、工作为先、整体一盘棋”的总体思路,统一思想认识。把“和气、和睦、和谐”作为我们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条纪律,即在处理人际关系中要“和气、和睦”,在工作的价值取向上要“和谐”。教研组和谐的氛围,表现在教师在困难面前的勇往直前,互相支撑,共渡难关;表现在在荣誉面前的互相谦让;表现在老教师的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尽心尽力,创造机会;表现在青年教师的努力钻研业务,踏实工作,认真做人。温总理倡导教育家办学,让内行来办学、来治学,才能更符合与尊重教育的规律。一所好的学校,要让更多的专家型教师走到办学与治学的前台来。这就对“名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眼界决定了学校的境界,他们的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出路。总之,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使学校再上新的台阶,优秀名师非常重要,而科学规范的管理将是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者:陈佳辉 单位:长春市第八中学

第4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素质教育小学管理科学化人文化时展一、前言

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管理是行为规范的过程,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直接体现在其内部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上,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学校,其内部的行为规范化程度也相应较高。要加强学校的管理,就必须完善和加强学校的行为规范化和行为文化的制度建设。

二、小学管理科学化和人文化的分析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一词的最初阐释,其意思就是对人进行教化时要以“人文”为重要的参考因素。而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研究的文化既指精神文化也指物质文化。

1.小学管理的科学化

要实现小学管理的科学化,首先要做的就是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加强对学生发展的教育,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与原理,利用方法和原理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进行科学的指导。与此同时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设计学校管理、评价、指导与监督的具体活动。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要以树立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以教师的专业化为基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确定学校管理的目标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2.小学管理的人文化

人文化在小学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即是注重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基于这一点,要在小学管理中突出人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人为本”,以提高学校所有人员的认识和主动性为小学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教师崇高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加强对所有人员进行文化教育,提高教师服务于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为教育事业奋斗的进取心。根据爱因斯坦所说:“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教师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因此,对一所学校来说,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科学化,还应体现人文情怀。

三、当前我国小学管理所呈现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

学校的管理观念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的质量,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管理者在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管理时都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也就直接导致了学校教育落后,使得落后的管理理念保护了学校陈旧的管理方式。

2.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表明,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被管理者的行为能达到管理者的期望。而我国当前的小学大多都是公立学校,学校的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重视程度仍较低,对激励机制的作用认识还不够,因此许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都仅凭兴趣进行教学,这使得教学工作难以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状态。

3.管理队伍建设尚不完善

我国的大多数小学管理队伍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用人机制上,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还缺乏合理完善的用人机制与淘汰机制,这就使得学校的管理主体不能更新换代,直接导致了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上墨守成规,将学校的管理简单地当作行政工作,学校教师也就只能“执行服从、依章办事”,使得学校的管理活动难以创新。

四、提高小学管理科学化和人文化的措施

1.提升教师品质,优化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学校教育中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当下注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的校长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加强对创新性教师的师德培养。一方面,要“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的修养,学校领导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典范,关爱学生,培养教师的合作观念,完善学校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法规的学习,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规普及到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规范教师的行为。

2.重视学校的人文环境

要使学校的管理既科学又具有人文情怀,就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首先,要竭尽全力提高教师的生活、工作的环境质量,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欲望。其次,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小学的管理主体要关注小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3.完善制度建设

学校的管理制度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校长在对学校进行管理时要敢于突破陈旧的管理模式,建立能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根据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如《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师工作实绩考核与评估细则》、《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等,使学校的制度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促进学校管理的提升。

4.深化教研教改

学校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反应了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如何,因此深化学校的教研教改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首先,要做的就是转观念、学理论。学校的管理人员应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走出去,引进当下新课程中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以崭新的人才观、发展观的要求教育和培养学生。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将新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上研究课时,学校应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所有教师进行导航,提升整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第5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一、科技档案管理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1.档案管理是科学技术的保存载体。

人们在进行科学活动时,形成的是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理论思想,在逐步进行实践操作后,才能形成最终的科技成果。就科技思想而言,其大多是以文字的形式被保存下来,而这些文字资料就形成了科技档案。对于科技档案的管理,不仅能够完整地保存科技成果,而且也能够确保对科技发展趋势的理解。

2.科技档案管理可以有效保管科技成果。

对科技档案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保证科学技术不断地被积累与分析,从而体现出科技档案管理对于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科技成果、文献等,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解读、分析,才能够确保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进步。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成果都被广泛地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其中意义最大的便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网络信息技术则使得档案工作更加方便。最近几年,智能软件、二维码扫描、云储存等先进技术,也在档案管理中得到运用。

二、科学技术发展与档案管理在结合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对科学技术不够重视。

目前,个别部门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投入不够,制约了其发展。我国目前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还没有制订统一的标准规范,使得地方政府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不够主动。由于长期缺乏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一些地方的档案管理还处于止步不前的的状况。

2.对于科技档案,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进行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时,由于工作量较小,结构比较简单,较容易做好完备的处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不断地堆积,档案的更新和管理会变得十分复杂和繁重,再加上目前科技信息的更新速度十分快,如果没有做好收集工作,将会出现滞后现象。

3.现有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科技档案管理对于专业性的要求较高,现有的管理队伍普遍缺乏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现代化的操作经验不足,管理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同时,由于我国在档案管理人才方面的教育和储备起步较晚,新一代能够达到要求的人才出现了断层,人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三、实现科技档案的高效管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1.转变观念,加大对科技档案管理发展的重视程度。

首先,国家要对科技档案建设有一个明确的总体规划。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明确的任务划分,促使地方转变观念,加大财政投入。其次,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引进、人员培训等工作要进行考核评比,激励相关部门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2.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对于档案管理的经验和技术,引用外国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设备。

对于管理方法,特别是对于管理流程的把控,要多进行交流和模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分类和归档,在查询这些档案时能一目了然。同时,要建立统一和快捷的登录系统,这一系统不仅要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更要使信息的查询和利用变得高效、方便。

3.建立一个完备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这对于档案馆来说,特别是对要处理海量信息的科技档案馆是十分必要的。就档案管理而言,从科技信息的原始收集、储存、整理、检索、利用做起,再将这些信息输入数据库,实行全国联网,做到资源共享。这样能够充分保障档案的利用效率,也更有利于信息管理。

4.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人才教育。

第6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 采购 环节 职责 流程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实现项目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项目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购管理几乎贯穿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项目采购管理模式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和项目合同类型,对项目整体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项目管理、采购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采购在工程项目中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支持服务发展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采购管理也发展成为成本控制和促进项目效应最大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1.明确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企业规模越大,采购金额越高,管理者对程序的设计越为重视。这里将一般采购作业流程设计应注意的关键环节阐述如下:

1.1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各工程项目工作包的特点,充分考虑成本控制、设计、施工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确定工程项目采办模式,便于采办成本控制。

1.2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目的。

1.3采购包的划分。要根据设备材料的性质、市场供货商的供应能力和经济批量划分采购包。合理划分采购包,可降低采购价格。

1.4充分利用好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

1.5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工程项目前期供应商一旦选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招投标尤其是国外设备招投标要特别慎重。

1.6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应该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2.细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的部门职责

科学合理的流程,明确细致责任化的分工,对于规范采购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

2.1各部门:负责采购需求计划提出、采购的参与、货物的验收。

2.2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审核专项物资申请(必要性、替代性、可否调拨、数量、型号、品牌),出具专业意见;协助采购对新的专业设备或物料的采购。

2.3行政组:负责监控各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下达各处物品申购计划额度;物品需求申请单审核,负责不定期市场调查和价格监督。

2.4人事行政部采购组:负责采购通用类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生产辅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5生管部采购组:负责采购设备治具类与计量仪器类固定资产、生产材料等,进行采购实施的全过程――询价、供应商选择、下单/合同的制作、追踪到货、退/换货、报销。

2.6行政库房:负责办理出、入库手续;负责辅料、劳保品的存储和管理;负责提供辅料库存月报表和劳保库存月报表。

2.7品保部:负责对到货生产辅料的检验以及协助索赔、出具检验报告;参与计量仪器类资产采购支持。

2.8技术部:负责参与设备治具类资产采购,给予相关专业技术参数支持。

3.强化项目采购管理中的制度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并完善配套的采购管理制度是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强化制度执行力是推行项目采购管理的有力保障。

3.1建立健全各项采购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单位企业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采购成本管理办法和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改进,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性,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目的。

3.2全过程控制。控制总成本在探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

4.采购业务流程管理的注意事项

4.1注意流程的先后顺序及时效控制。应当注意作业流程的流畅性与一致性,并考虑作业流程所需时限。避免同一主管对同一采购案件作多次签核;同一采购案件在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作业方式;同一采购案件会签部门过多,影响实效。

4.2价值与程序繁简相适应。程序繁简或被重视的程度应与所处理业务或采购项目的重要性或价值大小相适应。凡涉及数量比较大,价值比较高或者易发生舞弊的作业,应有比较严密的处理监督;反之,则可略微予以放宽,以求提高工作效率。

4.3避免作业过程发生混乱。要注意变化性或弹性范围,以及偶发事件的因应法则。譬如在遇到“紧急采购”及“外部授权”时,应有权宜的办法或流程来特别处理。

4.4流程设计应适应现实环境。应当注意流程的及时改进,早期设计的处理流程,经过若干时间段后,应加以审视,不断加以改进,以适应组织变更或作业上的实际需要。

4.5配合作业方式的改善。譬如当手工的作业方式改变为信息化的作业方式时,流程就需要做相当程度的调整或重新设计。

5.结语

梅瑞狄斯在《项目管理――管理新视角》中提到:“在采购设备、原材料和分包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清楚的界定出特定的需要,并且还要找到最低的价格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项目采购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有效地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是关键,就必须要加强对项目采购的管理与控制,具体方法和可操作模式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实践摸索。

参考文献:

第7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科学技术 管理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时代意义

(一)科学技术管理具有时代性

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极大地促进和深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性的思想和认识;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工艺方法与技能;管理包括国家管理、地域管理、单位、行业、业务管理等,履行管辖、控制、监督、处置的重要职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神经中枢”,科学和技术作为两个既有本质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科学技术的进步势必导致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与管理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社会经济系统发展深化的作用已被人们所共识。

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科学技术管理就迅速发展,今天的科学技术管理对社会各个层面空前的影响程度,俨然在社会思想文化、社会生产和社会变革中都起到重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对生产力系统各个要素和层次结构都产生了渗透和影响,深刻地改变和影响着社会中的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改变着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对发展观念的认识,对财富本质的认识,改变着企业的策略,城市的发展,改变着国家的战略。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不仅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经济价值,而且还通过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承载着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实力主要是由政治实力、文化实力、软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件实力构成的。在现今激烈的全球竞争形势下,科技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第一硬实力。因此,科技创新对提升我国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正不断向高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国际上看,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管理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先导和战略保障,要坚持把科学技术管理创新同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科技管理创新新动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胜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高端,率先发展。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在新的起点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十以来中国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很大的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出口国,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又始终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一系列的严峻挑战,这成为制约我国在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障碍。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就是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出的科学有效的发展路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强大的发展优势,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继续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增长,化解潜在的系统性风险,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突破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是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新的发展体系,推动产业的改造、优化和升级,以科技管理创新的巨大能量推进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要点

(一)坚持自主创新

推进科学技术管理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不能回避的现实是,我国很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过去,我们主要用发展的高速度拓宽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必须依靠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一是要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科学技术管理发展前沿;二是要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进行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可以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还应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二)推动企业成为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主体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下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释放市场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决定性力量,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通道。企业是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创新最为敏感。由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首先,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成为技术需求选择、技术项目确定的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体。让科技要素、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其次,高校、研发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政府、金融机构等应与企业一起构建分工协作、有机结合的创新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协同创新体系。

(三)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创新性是科学技术管理的本质特征。从科学技术管理的创新过程来看:即从创新设想的提出、确认、开发,成果的有效应用于市场,都是创造性的活动;知识产权贯穿于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始终。知识产权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注重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这样容易激发创新者的积极性,给他们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才能将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引导和凝聚到创新和发展上来,有利于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推进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的大趋势

人类历经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和不到300年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革命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从总体上说,未来高科技及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上的生产力,政治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发展上的推动力的影响之大,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命运。

(一)进一步明确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正如指出的,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二)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发展的重点任务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管理创新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以迎接全球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挑战;提供为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管理支撑;我们必须面对相对紧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取得超出世界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未来应瞄准重点战略目标部署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组织队伍,尊重科学规律,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创新自由。应按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支持和引导高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要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首要位置;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快发展天空和海洋技术,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做出战略性的贡献。

(三)落实推进我国科学技术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转入建立市场经济框架下构造新的有序结构的阶段,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式,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推进科研院所管理体制、国防科技体制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

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金融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使企业创新投入能够得到合理回报,特别是要抓紧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务政策。鼓励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转移实现产业化,设计拓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要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要调整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支持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科技工程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第8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实训室管理;专兼职实训管理员;网络登记管理库房物品;规范制度

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摇篮,实训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基地在世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更应适应时代需求积极大胆地探索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为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和环境[1]。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机电实训基地目前建设的实训室有传感器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机械三维建模实训室等。电子装接实训室,传感器综合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PLC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电机拖动与液压气动实训室,虚拟仿真软件设计实训中心,计算机机房,数控中心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车床、铣床、磨床实训室、钳工装配实训室,模具实训室,资料室,库房等,共占地面积2000平。辽宁轻工职业学院机电实训基地初具规模且功能较为完善,除了能满足本校学生的日常实训教学、教师科研外,还能对外开展服务,主要是提供师资培训,对企业在岗职工提供岗前培训、业务能力训练,还作为职业技能鉴定场所进行诸如维修电工、电子装接工、数控操作工、车工、铣工等相关工种的鉴定考核工作,同时在我院实训基地多次举办了辽宁省学生技能大赛。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实训资源与师资资源,辽宁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实训基地正在发展成为集教学、培训、鉴定、比赛、科研于一体的开放性区域实训基地。那么实训基地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以上功能,与实训室的科学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加强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我院机电实训基地从使用到现在一直都是在不断完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经常组织实训管理员参加培训与知识讲座,更新管理观念。把先进、科学、实用、简洁的管理方法与理念引入进来,最终形成专兼职实训管理员办法,网络登记管理库房物品办法与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

1专兼职实训室管理人员

实训室管理人员是实训室管理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2]。机电实训基地采用的是以一名专职实训管理员为主导,辅以多名兼职实训室管理员的模式。专职实训室管理员工作是根据兼职实训室管理员的上报信息进行各个实训是的资产管理、实训物料管理及实训室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兼职实训室管理员是对所负责的实训室非常熟悉,是该实验室的任课教师,对实训设备性能的正常与否能及时发现,对实训设备的损坏能及时发现与报修,对耗损件能及时填报与补充,并将管辖的实训室情况报给专职管理员。专职管理员再把一些重要信息汇总上报给机电系主任。这种管理方式合理分工、责任明确、各施其职,又充分发挥各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自身优势,层次清晰,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实训室管理工作井井有条,顺利实施。

2建立规范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使实训室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实行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有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序管理实训人员、教学任务、仪器设备、实训场所、各种技术档案。建立《实训室工作管理规范》、《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实训室工具领用规范》、《实训指导教师职责》、《专兼职实训管理人员职责》、《实训室耗材制度》、《学生实训手册》等一系列的制度与规范,为了使这些规范制度真正地落到实处,需要设立一些具体检查项目诸如:实训室使用登记表、贵重仪器使用情况表、仪器设备状态表、实训室物品出入库记录明细表、实训教师考核表等,以利于反映各个实训室的真实工作情况,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同时也制定了实训设备管理制度与仪器保养制度。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保养,这样能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与利用率。以上规范制度保证了实训教学和对外服务工作正常的进行。

3库房管理方法

科学规范的库房管理是实训基地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保证。整顿出一大教室改造成库房,安装防盗门与门禁指纹系统,同时配备防火、防水、防潮、防锈、防盗措施。物品管理方法是借鉴CAXA公司的库房管理方法,采用立体仓库,货架小隔段方式储存,并结合计算机管理,所有实训物品归类,整理,网络登记。对每种实训工具、实训器件或实训设备均贴标签与贴条形扫描二维码,由电脑统一登记管理。出库入库物品或损坏报废物品全部建立网络登记,如老师借用一个空气开关,网络上会有如下信息:空气开关总数量,状态为正常与损坏的个数,是由那位老师何时借用及借用的数量。仓库内实训物品的存放既要保证出入库方便,又要考虑安全因素。做到物品的科学分类,整齐摆放于货架之上。同时库房内注意粘贴引导信息媒介用于确认出物品和场所,如场所标志、物品名称等;引导信息媒介用于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场所,如位置台账、平面布置图等。在仪器设备和实训物品定置之后,要建立起相应的网络信息登记。设备的网络信息包含了设备名称、设备类型、数量、存放场所、在场所中的具置、设备编号、设备技术资料等相关信息。库房由专门人员负责,并且也制定了库房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制度,设备使用与保养制度、设备借用领用制度、损坏赔偿制度等。以上措施保证库房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从而保证整个机电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总之,实训室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的系统工程,一套好的实训室管理体制的建立,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促进高职教师科研工作的前提,是开展对外服务工作的保证。所以要不断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与方法为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席云.论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3(209):211~212.

第9篇:科学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公用房管理 措施 定额核算 信息化管理系统

高校房屋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学校总资产量的首位,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高校公用房按其使用性质和功能大致可分为行政办公用房、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公共服务体系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以及经营性用房等。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公用房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因此普遍面临着两方面问题:一是供不应求;二是分配布局不合理,导致公用房使用状况相对紧张,难以满足学校整体需求。

公用房管理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日益得到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在当前高校公用房还不能充分满足学校正常办学需要的状况下,研究如何完善公用房管理体系,科学、合理、高效地配置使用公用房,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公用房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公用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高校公用房延续学校配给各单位无偿使用的做法,这种管理体制造成公用房管理和使用之间的脱节,房屋分配后缺乏约束机制,房管部门无法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予以合理调配。一方面,学校房屋越建越多,绝对数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有些单位教学、科研任务不足但占用了较多的房屋建筑物;而有些单位教学、科研任务重,却没有足够的房屋建筑物供其使用,形成了单位之间公用房占有量和利用率不均衡的现象。同时还存在房屋非法占用情况:个别教师占用1间或多间科研实验室独自使用,而学生无实验用房;部分教师科研项目完成后,仍占据实验用房;个别教职工离退休后,原使用的办公房屋未退还原单位,成为个人存放物品的仓库等[10]。

1.2 公用房管理机构不统一,体系不完备

目前我国各高校公用房管理机构也不尽相同,公用房因使用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分别由资产管理部门、基建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科技部门、产业部门、后勤部门等管理,各部门又有各自的分管校领导,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往往令管理者和使用者都无所适从,导致公用房使用效率不高。

1.3 对土地的利用缺乏科学规划,部分房屋仍属账外资产

有些高校存在私搭乱建现象,给学校的发展、治安和环境卫生带来诸多不便;有些高校部分土地和周边单位的界线不明,给高校土地的安全利用带来隐患;部分房屋仍属账外资产,有不少房屋缺乏产权使用证,有的尚未办理过户,有的属违规建筑。

1.4 高校后勤及产业用房缺乏监管

由于高校房产由多个职能部门管理,长期以来造成后勤及产业用房缺乏监管的局面。有些部门将学校用房无偿提供给外单位使用;有的为获取局部利益,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将学校房屋私自出租;有些单位不征得职能部门的同意,私自建房。另外管理不到位,账、物管理分离,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约束机制。

1.5 高校的房屋建筑物存量不足,部分房龄过长

由于资金短缺,高校公用房不足,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学校教室、实验室、体育运动场地、学生住宿面积达不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同时一些建筑物年久失修,房屋严重老化。

2 加强高校公用房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对学校的土地及房屋资产实施产权管理,保证学校资产的安全

加强与周边单位土地界线管理,应定期察看地界线,确保学校土地不被外单位占用。

明确学校产权界定、产权管理,抓紧解决房屋资产的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办理有关权证手续,达到账物相符、产权明晰。

落实管理职责。学校与使用人之间必须签订公用房使用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责关系,并针对不同类型用房制订相应实施细则,明确使用人的条件和义务,使双方自觉履行协议的各项条款。

2.2 全面清查,摸清家底

高校公用房管理部门应以资产清查为契机,全方位跟踪公用房使用情况,对房屋建筑物一一核对,清查各使用单位公用房类别、楼层、地点和面积,统计用房状况,为后续公用房定额核算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将所有房屋建筑物用CAD软件绘图,形成图册。

清查过程中,学校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违规建筑的管理,一旦临时建筑与上级规定以及学校规划相冲突时,临时建筑要无条件拆除。

2.3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公用房建设审批、验收管理、分配使用等各项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完整可行的房屋管理、分配、使用制度,从而明确学校管理部门对房屋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的权力和责任,同时用房单位也应加强自我约束。

2.4 建立公用房定额核算及有偿使用机制

对用房单位进行定额核算、有偿使用的机制,能有效提高房产资源的利用率。核算和收费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只面向学院进行核算和分配,各单位根据学校的核算办法制订符合本单位的具体措施。实行房屋核算可以改变以往教学科研用房管理混乱的局面,真正发挥资产管理部门的宏观管理作用,实现公用房的合理配置和动态使用,提高房屋使用效率,使公用房管理更为科学规范。

我校目前对教学单位即学院进行了公用房定额核算,教学单位公用房大致可分为行政办公用房、实验教学用房、科研用房、学生论文用房、图书及资料室等。具体做法是以全校各学院现有公用房为核算基础,根据学校人事部门提供的岗位、人数、编制、行政级别情况;教务部门提供的在校计划内本、专科学生人数,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设置情况以及教学示范中心名单;研究生院提供的计划内硕士、博士学生人数;科研部门提供的横、纵向科研课题到校经费以及重点实验室名单;各单位填报并经实地考察的大型仪器设备占地面积等因素,分别制定了对教学单位各类用房的配置标准和计算公式。

2.5 对新建公用房、闲置房、周转房实行动态规划配置

目前很多高校对新建公用房、闲置房、周转房缺乏行之有效的调控,导致“进房容易出房难”,因此分房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环节。

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对用房单位现有房产的彻底清查,再经过对房屋资源进行定额核算、论证,最终达到统筹配置,合理利用资源的效果;对于因教学、科研发展等原因出现的闲置房、周转房,也应按照定额核算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2.6 建立公用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公用房的动态管理

建立公用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对房屋构筑物各种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及时反馈、高效处理,使房屋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达到信息对称,大大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使各级管理者随时掌握房屋资产的动态变化,这是管理决策和成本核算的重要基础。

通过公用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

控,有效提高了公用房管理工作水平,达到动态精细管理的目的。

2.7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及综合素质

公用房管理工作不能停留在过去管理钥匙、分房开门、收房关门的层面,而是需要善于学习,懂管理、重服务的专业化复合型人员进行管理工作。

应坚持对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开展规章制度、专业知识、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基本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进行公用房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培训,对房屋管理资料搜集、信息采集;不同校区、不同单位、不同使用条件下房屋的查询、统计、汇总等操作进行定期培训,达到熟练运用。

3 结束语

高校公用房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房屋的建设、验收、分配、使用、调配等各个环节,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使公用房管理更加系统、科学和规范,有利于公用房使用中进行自我约束,最终达到统筹调节、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健荣,孔琴,郑鹏,林健荣,孔琴,郑鹏.高校房屋构筑物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2009(5):12-13.

[2] 韩红江.对高校公用房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石油教育,2010(4):74-76.

[3] 朱英锁,胡源申.高校房屋建筑物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研究[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1-73.

[4] 姜志才.高校公房管理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1(2):160-161.

[5] 孙品阳.高校房屋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装备,2005(2):28-29.

[6] 李刚,赵曦,王艳鸱,李秀荣,关术勇.高校公用房管理模式优化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Z2):155-156.

[7] 夏永仁,石龙赴.如何建立一套符合高校房产管理实际情况的信息化管理软件[J].科技信息,2008(13):43,61.

[7] 罗新茂,贺新华,杨华,娄四平,赵学群.对高校房产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索[J].福建高教研究,2005(2):28-29.

[8] 程国倩.高校公共用房管理方式探讨[J].城乡建设,2009(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