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经济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5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3-0252-02
饮食行为与许多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相关,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饮食行为往往持续并影响终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江苏省中学生饮食行为及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政策和进一步的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将江苏省13个省辖市排序,随机抽取4个市(苏州、徐州、南通、泰州)的市区和郊区各1所中学,各市1个所辖县的1所县城中学和1~2所农村中学的17所学校。每所学校再随机抽取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各1~2个班,班级中所有愿意参加调查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回问卷5 169份,获得12~18岁有效问卷5 089人,其中男、女生分别为2 714名和2 375名。
1.2 方法 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现场调查时教师回避,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组织学生在教室匿名独立填写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各种食物近7 d内的食用频率等。
1.3 统计分析 数据用Access软件进行录入,用SPSS 11.5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良饮食习惯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5 089名中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 饮食行为 见表2。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学校所在地、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是吃汉堡/炸鸡等洋快餐饮食行为的危险因素。不吃水果的习惯与性别、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有关;不吃蔬菜与家庭经济状况、年龄相关。见表3。
3 讨论
江苏省青少年喝饮料、吃薯片/薯条及吃洋快餐等不良饮食行为较为普遍,其中有12.4%的中学生在1周内吃过洋快餐4次及以上,与国内一些调查结果[1]比较,食用的频率较高。洋快餐与肥胖的关系已被许多横断面研究所证实,美国的一项队列研究也已证实洋快餐是肥胖、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2-3]。学校所在地为城市、男性、较低年龄组、家庭经济状况好、母亲文化程度高是青少年吃洋快餐频率高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经济状况好、母亲文化程度高的青少年吃蔬菜、水果频率也高。高收入家庭、高学历母亲对孩子的饮食行为可能更为关注,蔬菜、水果的重要性已逐步被高收入家庭和高学历母亲所认识,但洋快餐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说明在今后的营养教育中应加强洋快餐对健康危害的认识。
蔬菜水果的摄入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它在预防肥胖、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已被确认[3-4]。目前我国学生不良饮食行为调查研究中,对不吃蔬菜和水果关注较少。本研究显示,有相当比例(17%)的学生每周吃蔬菜水果在3次以下。而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蔬菜水果每天的摄入应该在500 g以上[3]。
在春秋之前,当时所谓国家社会,范围很小,组织也相对简单,实行的是贵族政治之下以礼作为工具的社会自治。所谓的贵族政治是指由少数的贵族掌握着统治权,通过宗法血亲的等级制度和世袭继承制度一代一代地统治着整个社会。在社会方面,国家也没有采用严刑峻法,而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自上而下道德规范来规范整个国家的社会的行为。在这种模式下,统治者有统治者的规范体系,有统治者的道德规范,包括天子在内的统治者如果不能够做到应有的道德要求,就不“配”上天赋予的使命,就要受到处罚甚至剥夺权力和自由乃至生命;对于社会的黎民百姓亦是如此,只是对于百姓的道德规范更加苛刻,整个统治沿袭着“礼前刑后,出礼入刑”的规范体系。在这种体系之下,社会生活的自由度较大,在“礼”制统治之下,掌管着社会行为规范的决定权的不是政府也不是官吏,而是社会权威,即长老统治,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所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进。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解体,贵族政治逐渐被破坏,诸侯权威日渐重要,人民也逐渐独立自由,国家社会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组织也越来越复杂,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在这种格局下,礼仪的权威逐渐失去,长老统治失去原来的效果,无法将日益零散的社会凝结起来,以前的“以人治人,以礼治国”的方式行使困难,各国诸侯开始逐渐颁布法律。这个时候国家和社会都在讨论法律的作用。从功能上来说,法律的出现是礼在社会行为调节过程中的功能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兴盛的,它受到重视的原因就是法可以不依赖于民间权威,可以不需要人们之间的亲密与尊重等等礼所以生存的土壤,它只需要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既简单又有效,能够及时传达与体现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在这个讨论过程当中,法家逐渐脱颖而出,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2.政治因素。
法家产生于春秋末期,兴盛于战国和秦代,从春秋末期到秦代建立的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春秋战国之前,社会以奴隶宗法等级制度为统治制度,这种制度之下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阶级是统治的贵族,掌握着一切社会资源,包括土地、生产工具、文化资源甚至是劳动力。而到了春秋末期,建立在奴隶制下的封建领主制度(这里的“封建”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是指奴隶社会时代以土地分封为形式的奴隶制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各个领主在自己土地上的独立权逐渐增大,经济开始慢慢独立,军事力量也发生分化,这样周天子的威信和控制力都再也无法和西周时期相比,国家逐渐走向瓦解,瓦解的各方开始了一场争霸竞争[2]。法家就是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走向兴盛的。法家的主要思想是主张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员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活动,这个限度就表现为法律。虽然法家思想当中的“依法治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有所不同,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它已经属于现代“依法治国”理念的先导了。现代“依法治国”理念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指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任何行政行为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任何人的行为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第二个层面是指,在一个国家当中,法律是最高的权威,不存在一个比法律更高的权威。法家的思想包括了现代“依法治国”理念当中的第一层含义,即是指通过法律来规范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所有人的行为,但是并没有指出法律是最高的权威,这是因为当时的学说要想能够寻找到“市场”就必须能够受到诸侯国的青睐,而吸引诸侯国眼球的理论必然是能够满足他们利益的理论,因此法家学派的理论在本质上虽然是希望能够通过其学说增强士阶层在内所有社会群体的参与社会管理,扩大活动空间,增强权利保障能力,但是客观上必须是要通过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来实现的。所以说,可以认为法家思想就是法家学派希望通过给统治者带来利益的同时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法家兴盛的阶级基础就是新的利益阶级的形成。正如前文所述,到了春秋时期,社会开始分化,新的阶层开始出现,国家解体,社会繁荣,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的地位受到了以封建地位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撼动。地主阶级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封建领主发展而来的,当封建领主摆脱了周天子的束缚以后,他们就拥有了对土地权益的绝对控制,土地成为比奴隶更有价值的资源,他们不再希望通过对奴隶的人身控制来实现利益,而是希望解放奴隶的人身依附性,激活奴隶的积极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当地主阶级代替了原来的封建领主,国家的政治力量就发生了变化,政治诉求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希望一成不变,而是希望通过改革制度,来实现土地上的利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下法家思想就成为他们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好方式,地主阶级选择了法家思想。因此,到了春秋战国末期,随着封建地主阶级的壮大,法家思想逐渐兴盛起来。
3.经济因素。
[关键词] 低经济收入 大学生 社会持支
低经济收入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受到研究者和社会各方面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有关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的研究虽有不少,只有极少研究以低经济收入大学生为对象。本研究对普通高校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及相关心理因素作初步探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在江西某两所大学2006级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67人,实际回收有效答卷322份,男生184人,女生138人;城镇家庭背景142人,农村家庭背景180人;低经济收入大学生92人,占28.5%,非低经济收入大学生(以下简称普通生)230人,占71.5%。低经济收入的标准是:城镇家庭人均月收入≤200元,农村家庭年均收入≤3000元。低经济收入大学生中,男生72人,女生20人,城镇家庭背景40人,农村家庭背景52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5]。该量表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三个因子,共10个项目。实标使用时将项目中的“夫妻”、“配偶”改为“恋人”,删去“儿女”一项,增加“父母”一项。
二、结果
1.低经济收入大学生与普通生的社会支持情况比较
表1显示,低经济收入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三项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生。
2.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城乡、性别比较
表2显示,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三个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镇与农村背景的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无显著差异。
注:与男生比较 P
三、讨论
从总体上看,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普通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方面则与普通生没有差异。这个结果表明,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缺乏可利用的支持资源是导致其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低经济收入大学生在获取社会支持方面遇到更多的困难,如家庭经济困难等,而且他们自身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也显著低于普通生。l有关低经济收入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指出,低经济收入大学生更多表现出性格内向、情绪压抑低沉、自卑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可能降低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本研究结果与某些关于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可能与不同研究者对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的界定标准的差异以及所选被试的生活地域差异等因素有关。
低经济收入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总分三个项目上女生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产生这个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女生相对男生更容易得到帮助,也更愿意获取帮助,她们对社会支持的感受一般也高于男生。
参考文献:
[1]丁锦红 王 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4-116
[2]陶 沙:大学新生社会支持的特点与变化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1-5
[3]张 雯 齐光辉 郑日昌: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20:81-82
高速公路过境建设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詹 斌
高速公路建设对于构筑便捷的交通网络,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加强地区间交流,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县境内有厦蓉、黎洛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支持,沿线居民也能主动克服和理解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暂时对其生产生活的影响,但也有部分群众大局意识差,私利严重,法律观念淡薄,常因房屋拆迁,征地补偿,水利损毁、交通阻塞,乡风民俗等问题与高速公路建设者之间引发各种社会矛盾。据不完全统计,就厦蓉高速公路水口段AT2、AT3、AT4标从20__年开工建设至今,共发生各类案件37件,其中刑事案件10件,占案件总数的27 %,治安案件 27件占案件总数的 73 %,处理 35 人;共引发各类民事纠纷66起,其中5起,参与人数600余人(次),占纠纷总数的 7.5 %;房屋拆迁纠纷8起占纠纷总数的 12 %,农田损毁纠纷20起,占纠纷总数的 30 %,坟墓搬迁纠纷10起占纠纷总数的 15 %水渠损毁纠纷13起占纠纷总数的14.7%,征地补偿纠纷18起占纠纷总数的 27 %。其他纠纷12件占纠纷总数的 18 %。上述数据表明高速公路过境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管理,方能确保高速公路沿线的社会治安稳定。
一、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生活设施受到损坏,处理不及时,村民求解心切与施工方发生矛盾纠纷。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各施工单位在新修施工便道,拉接电线,搭建工棚等损毁村民林木、庄稼,农田水渠、饮水水源,、机耕道、人畜通道设置虽然进行修复和补偿,但达不到农户的要求;涵洞进出口排水系统不完善,从而压占、损坏农田;施工爆破作业中,房屋等建筑设施是否受损、受损程度等认定结果意见不统一。
(2)乡村公路损坏严重,车辆受阻,村民出行困难而与高速公路建设者引发矛盾纠纷。我县境内新修的通乡油路被运输高速公路材料的货车过度碾压,载重量一般在20至60吨之间,造成道路损坏情况较重,路面开裂,坑坑洼洼,给过往车辆和行人出行带来不便。部分道路被截断,阻车现象经常发生,造成村民通行非常不便,特别是遇到下雨天,路面满是泥浆和积水,且非常打滑,春播秋收时节,拖拉机、小型贺车等农用机械不能正常通行,影响农作物生产。再者多个路段的涵洞、桥梁被施工单位载重货车过度碾压裂断,已成危桥,如:水口——龙额叉路口路段的两座桥渠三个涵洞均已断裂,过往行人车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 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农户不理解,而与施工单位引发矛盾纠纷,。因高速公路征迁与其他项目征地折迁在经济补偿标准上有所不同,不同拆迁时段的经济补偿和涉及的征迁户所在的乡镇在具体补偿政策上也视实际情况略有差异,有的征迁户以此进行攀比,要求给予较高的经济补偿。补偿款延迟发放。因高速公路指挥部资金筹措没有及时到位、上级主管部门资金下拨延缓及缺乏与被征迁户的沟通等因素,部分村民在签订拆迁协议后较长一段时间仍未领到补偿款,造成部分群众的抵触和不满情绪。未签协议先行施工。个别农户因经济补偿或房屋安置等问题,提出一些过高要求,往往多次协商无果,施工方为不影响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进度,在未签订相关协议的情况下,先行施工,造成矛盾激化,对立情绪加剧。
(4)个别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地头蛇”思想严重,明拿暗盗高速物资与施工单位引发纠纷。高速公路建设者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与当地村民搞好关系,在一些施工地段雇用了当地民工,个别民工因法制观念淡薄,私欲彭涨,明拿暗盗高速公路钢筋,机械设备等物资,当被施工单位看守人员发现后,揭力绞善,又不准看守人员报案,同时拉拢亲朋好友威胁恐吓或殴打看守人员,有些村民壮着自己是本地人,向高速公路建设者提出强运沙石料以及做,“霸王”工的无理要求,用工单位根据用工条件,无法满足当地部分村民愿望,由此引发矛盾纠纷。
(5)污染周边环境,村民怨声较大。在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建设中,有的施工单位忽视了对车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灰尘采取必要的措施,特别是干燥天气,车辆在运输材料途中及在堆场拌料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灰尘,影响行人和行车司机的视线,同时附近农户家无法开窗、无法晾晒衣服,正常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河道污染,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将部分桥梁钻孔灌注桩泥浆直接排入附近小河内,导致河道淤塞,河床升高河水受阻,流水变死水,又脏又臭,如遇山洪,小河周边大量的农田被淹没,农作物损毁,村民怨声较大;噪声污染,施工方为赶工程进度,有时会通宵作业,有的甚至连续通宵达数十天,施工车辆往返、路面填筑材料塘渣、搅拌机等机器作业产生的声响,影响附近村民正常生活和晚上休息。
(6)施工单位个别民工道德观念淡化,违反当地民风习俗,村民反感,引发矛盾纠纷。
高速公路建设期间,施工单位为强化工程进度,从全国各地招用了大量的民工到各工区务工,个别民工一般文化水平差,道德水准低,法制观念淡薄,例如:个别民工到集市买菜时说脏话侮辱菜农,进村入寨,偷放村民饲养的鸡、鱼;年轻民工进寨玩耍时,在村寨周围乱拉屎拉尿,做一些公然违反民风习俗的行为,激起村民愤恨。
(7)违法使用民工,引起涉法涉诉,影响社会稳定。施工单位为加快工程进度,临时从全国各地招用的民工即没有与民工签订用工合同,又没有经过劳动部门进行专业培训取得资质,技术水平低,施工进度慢,工程质量差,工程监理不合格,得不到足额的劳动报酬而引起涉法涉诉;有的民工因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安全知识,操作失误,造成人身伤害,施工单位又没有合理赔偿而引起涉法涉诉。
二.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施工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认识不够,处理不及时。个别施工建设者认为,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重点工程,任何人都不敢干涉工程建设,损害村民的一些利益是小事,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由当地政府负责处理,因此施工单位只顾抓工程进度和质量,忽视对损害村民利益的处理,能推则推,能躲则躲,致使小大事,小纠纷引发。
(2)当地政府事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协调不到位。高速公路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了才临时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因抽调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外出考察学习,对在高速公路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缺乏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哪庠抓哪”的简单工作方法,导致信息反映迟缓,工作被动,处理不及时。
(3)施工单位和当地政府对高速公路建设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不到位,与群众沟通、交流不够。农户对政策不了解,认识不深刻,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一旦遇到释放点,便会产生非正常行为,导致公路建设工作难度增大。
(4)有些施工单位对民工管理松散,没有与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安全生产责任书,对民工没有进行上岗培训,施工不文明,极易引发涉农矛盾。
三、保障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的几点建议
(1)妥善处理矛盾,文明规范施工。各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文明施工、规范施工,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由于施工对沿线村民带来的生产生活影响,各级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要加强教育督促和协调,对群众反映的由于施工过程中引发的一些问题,要认真做好接待受理,耐心作出相关解释,加强沟通反馈,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对需要进行作进一步调查的投诉反映件,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妥善处理。特别是对一些反映较为强烈的住房质量受损等投诉问题,县,乡(镇)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所在地的基层组织与施工单位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踏勘和调查,及时处理。
(2)缓解交通压力,加快施工进度。交通建设要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施工单位要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以“周期短、见效快”为原则,配足配好施工人员,抓紧施工进度。有关职能部门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便道的日常清理和整修,并会同有关乡镇、落实涉及村寨的改路工程等相关工作,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待高速公路各标段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后,对受损道路抓紧落实维修方案,并尽快予以实施。对于高速公路建设中出现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有关部门除了在各施工路段竖立警示标志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如施工过程中涉及一些主干道路的,在人流、车流高峰时段,临时可适当抽调交警或当地派出干警现场执勤,以维护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
(3)加强环保意识,树立发展理念。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要进一步树立“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在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监测,并对产生的水土流失采取比较合理的水土保护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减少高填深挖。在桥梁施工中,施工单位要注意对钻渣集中堆放和及时清除;钻孔桩施工中,对泥浆进行封闭,加大循环利用力度,避免或减少对农田和水质造成的污染。施工单位要科学安排运输计划及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运输,车辆在穿越街道时要减速慢行,减少高噪声和鸣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施工时借用的农田及临时性堆场,在施工结束后,施工方要及时清理干净,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也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督促,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及余留物造成的矛盾。
(4)妥善处理征迁矛盾,推进工程建设。各有关部门和涉及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高速公路建设征迁工作的领导,安排责任心强、政策业务精的同志从事此项工作,具体负责征迁工作的人员要注意做好征迁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提高征迁工作透明度,让被征迁户全面了解征迁补偿政策、方案及房屋安置方式,避免和减少因征迁政策不了解、不清楚而引发的一些矛盾和纠纷。征迁政策保持相对稳定,各乡镇、村之间要加强联系、衔接,避免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及时妥善处理征迁过程中群众反映的一些具体问题,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以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工建设。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监督力度,加强征迁资金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努力减少拨款环节,缩短拨款时间,按程序及早兑现给广大被征迁户,确保对征迁户的补偿及时、足额、到位。
关键词:陕西省;城镇;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因素;LMDI
一、文献综述
在国内,关于社会保障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其中社会保障水平研究是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穆怀中(1995)根据社会保障有关理论结合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归纳提炼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度模型,并对中外社会保障水平具体测度适度分析 ,进而提出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策略和方法。地区性的研究有,王元月、马驰骋、游桂云(2004)利用穆怀中提出的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模型,对东北三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从东北社会保障体制的缺陷出发,分析造成社会保障水平低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进而提出了发展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及其措施。仇晓洁、温振华(2009)利用2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横截面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城镇化进程促进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工业化进程则抑制其提高。马斌、许志敏(2010)用社会保障水平测度的数理模型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区域分析。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依据穆怀中教授的研究方法,区别在于指标不同。并且很多学者只是基于某种直观判断,提出应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去研究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实际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研究,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需要不断创新。笔者将根据陕西省2000-2010相关数据,通过LMDI分析来观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变化等因素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
二、LMDI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 LMDI模型构建
国际上通常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中分配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即S= 。其中, 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GDP。这个指标从总体上反映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也称为社会保障总水平。社会保障总水平从总量上反映了国民财富用于社会保障的分配情况以及社会保障对国民关系。
本文根据改进的LMDI模型原理,构建社会保障水平的模型为:
式中:i表示省份, S1表示社会保障总水平,S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H表示城镇家庭收入总额,p表示城镇人口数量,P表示总人口数量,I表示工业总产值,G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相对应:Q为社会保障负担系数,C为城镇家庭人均收入,I为城镇化率,M为人口工业产值密度,U为工业化率。
本文中每年各种效应计算均是以上一年为基期的环比分析 (特别注明除外),在时间序列上是从第T-1到第T期的社会保障水平变动,根据LMDI方法,采用"加和分解"可得:
式中 C、I、M和U的表达式类似。加和分解值 C、I、M和U分别表示社会保障负担效应、收入效应、城镇化效应、工业产值密度效应和工业化效应。当加和分解值为正,表示该效应造成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而当加和分解值为负表示该效应使得社会保障水平降低。由于各种效应被分解出来因此这种分析比社会保障总支出更能反映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是2000年-2010年。所使用的数据有:陕西省城镇社会保障(基金)支出总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陕西省工业生产总值、陕西省城镇人口及总人口、陕西省GDP及城镇家庭收入总额的时间序列数据。所有数据来源于历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及《陕西省民政统计年鉴》。
(三)分解结果及基本分析
从整体上看陕西省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在2000~2010年间基本不变且轻微下降(见表2),这体现了社会保障负担效应、收入效应、城镇化效应、工业化效应的综合作用。为了解其构成,运用LMDI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见表1)。
图表1 2000-2010 陕西省城镇社会保障水平
图表2 2000-2010年间五大因素对陕西省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变化的贡献值
社会保障负担效应在2201-2002、2003-2004及2005-2006年间对社会保障水平的贡献值为负,2008-2009年间较大,其它年间贡献值较小。因为陕西省城镇家庭社会保障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维持在6.5%左右,其中在2002年下降到了5.5%,另一方面也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相对稳定。具体来看收入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数据表明人均收入的增加的确增加了社会保障水平,2001-2002年间人均收入从5513元增加到6747元,显著的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另外收入也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陕西省的城镇化水平从2000年的32%提高到2010年的45.7%,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毫无疑问的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并且其贡献值越来越大。工业产值效应最为特殊,11年间始终为负值,其原因在于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小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工业生产总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由2001年的34.92%稳步增长到2008年的44.77%,到2010年,其比例为45%。工业生产总值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工业生产总值下降则也拉低了社会保障水平。
三、结论
根据研究发现陕西省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基本保持在2%左右,社会保障水平受到收入水平、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因素分解,发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城镇化对社会保障水平具有拉动作用,而人口的增加降低了城镇社会保障总水平,工业产值密度对社会保障总水平起抑制作用。
关键词:经济法;民商法;价值超越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商法调节能力的不足逐渐显现,为强化法律价值取向功能,经济法出现并针对超越民商法界限的方面进行了说明,例如其超越了国家不介入私人经济生活领域的传统;改变了民商法维护个人利益的立法基点,将社会经济总体利益作为其价值目标,社会法性质突出;将民商法对待社会关系所采取的放任自由、消极限制态度转化为强制促导等,经济法对民商法的价值超越特征已经逐渐显现。
一、经济法对民商法价值超越的理论分析
虽然经济法和民商法均以特定的市场经济关系作为规范对象,而且两者适用许多相同的法律制度,如民商法中的物权制度在经济法主体权利方面的适用、民商法中的法人制度在经济法市场主体地位方面适用等,但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法律之间的区别是由于其在调整社会关系中存在有限性决定的,这种有限性也体现了法律价值,所以对经济法和民商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可以为两者的价值关系判断提供依据。
(一)调整对象差异
1.经济法调整对象:现阶段,社会各界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但结合各种意见可以发现,现阶段其均认同经济法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管理、协调等方面,换言之其均肯定经济法是国家调节和管理经济的一种法律依据,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国家经济调节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关系,在此类社会关系中国家是其中的重要主体,所以其在经济调节的同时也具有行政管理特征,可以视为国家经济调整过程中为调节社会经济结构、推动市场正常运行而产生的特定关系。2.民商法调整对象:民商法以民间社会关系作为调整对象,换言之,民间的自然人、法人或组织形式在经济活动发生过程中,主体间出现的涉及经济领域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在民商法的调整对象中,当事人主体在进行经济交换过程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不存在国家管理与被国家管理、国家调节与被国家调节的关系;主体间进行的经济行为是等价的或有偿的,经济主体都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参与市场经济,形成经济关系。可见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国家对经济实行管理关系中的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而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包括民间社会经济关系,两者虽均属于国家经济调节引起的社会关系,但民商法不具有经济法的国家强制性。
(二)调整目的差异
1.民商法调整目标:民商法具有较显著的个人本位特征,认为人具有自由的一致,所以其利益抉择应由其自身决定,社会作为大量个体构成的整体,应通过保护个人利益追求,创造出更多的短期个人利益,以调动个体实现财富创造最大化。2.经济法调整目标:经济法在肯定个体意志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将其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协调,认为个体是社会整体的构成单元,其个体的利益创造应建立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换言之,个体具有推动主体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可见经济法目标将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因素全部纳入调节目标之中,希望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调节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得到有效的调整,其调整目标实质上是将个体利益目标和社会整体利益目标进行了统一。可见经济法相比民商法在调整目标方面设计的因素更加全面,突破短期目标限制,向长期目标扩展。
二、经济法对民商法价值超越的具体体现
经济法和民商法在调整对象方面的差异,决定其可以为特定的社会关系调整提供依据,发挥其法律价值,经济法对民商法的价值超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经济法在社会经济关系调整方面功能更加突出
由于自由商品经济市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必然导致其在调节的过程中盲目性特征明显,垄断成为市场调节的主要形式,在资源、技术等因素分布不均衡和市场供求变化等方面的作用下,自由商品经济市场的秩序将难以保证,经济结构复杂且混乱,此时应用强调个人利益的民商法,虽然在微观方面可以进行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调整,但受其局限性的影响,其并不能直接的对社会经济结构、运行定宏观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生产领域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关系更加复杂,需要具有全局观念,能够对社会经济关系综合调整的经济法为社会关系调整提供依据,经济法不仅可以针对社会经济中存在的具体关系提供法律依据,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市场经营主体间关系、反垄断法调整市场垄断问题等;而且经济法可依针对不同的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例如隶属于经济法的金融法、税法、投资法等均可以作为综合调整的依据。这种由微观调整向宏观调整的转变,体现了经济法对民商法的价值超越。
(二)经济法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方面更加直接
民商法的调整目标决定,其在调节社会经济关系的过程中主要以一般私人间的利益冲突为对象,以此保证个体间的利益、个体与社会间的利益关系达到平衡的状态,换言之在其经济社会经济关系调整的过程中并未引入“国家”主体,致使单纯的追求个体与社会利益的均衡,这必然导致民商法不具备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能力,社会经济协调、持续运行已经超越了民商法的保护、调节功能范畴。而经济法其允许国家直接参与经济活动,通过直接对国家和经济主体间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推动国家的整体经济向更加稳定、持续的方向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加直接,可见经济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民商法的功能进行了弥补,强化了国家宏观调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所以其对民商法实现了价值超越。
(三)经济法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健康性、持续性方面更加权威
民商法为实现自身的调整目标,会针对市场参与的个体间产生的利益关系进行不断的调整,以期在利益关系得到协调的同时,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但社会经济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市场个体社会关系的简单叠加,在市场个体间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还会受到资源分布、环境因素、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能否通过调节个体利益关系实现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存在较显著的不确定性;另外,民商法对市场自身存在的滞后性、自发性等并不具备直接的调节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其市场经济调节的风险。而经济法其调整对象和调整目的决定其可以对社会化生产中主体间产生的社会关系进行直接的调整,例如,经济法要调整社会经济总量、优化社会经济结构、合理分配社会经济效益,可直接通过金融法、财政法等具体的法律依据实现;要调整社会利益分配可直接通过税法实现;要保护消费者的市场地位可直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现等,可见经济法虽然在直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确定性,但可以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也是经济法对民商法价值超越的具体体现。
(四)经济法在体现社会公平方面更加充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参与市场的主体形式更加多元化,致使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关系相比过去更加复杂,市场主体的性质决定其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作为主要目标,在此环境中,要保证各主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需要对现代市场中产生的各类经济关系进行平衡,其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合理的协调相关的经济利益。民商法的调整对象和目的等决定其以个人利益作为经济关系调整的重点,要将其社会利益放在其同等高度或更高的高度不具有可操作性,而经济法在社会经济关系调整的过程中,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点,向个人利益倾向,强调在系统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对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进行均衡,利用法律的权威性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不受侵犯。可见经济法相比民商法其更加强调社会公平、个体间的公平等,希望通过整体的公平环境,为个体利益均衡创造条件,这也是经济法对民商法价值超越的具体体现。经济法对民商法具有价值超越显而易见,但需要注意的是民商法在处理平等社会主体关系方面也具有其优越性,在实际调整社会经济关系中既要肯定经济法在宏观调控方面的重要价值,也不能一味的否定民商法在微观调控方面的作用,应在全面认识经济法和民商法的区别、联系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应用。
三、结论
一、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与社会经济市场的因素两方面。
(一)企业的自身因素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的审核、企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其对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及工作能力的要求较高。企业想要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首先就要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企业也未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科学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也存在问题。目前许多企业都存在着家族经营的现象,企业对于一些重要职位的人才选择不以经过专业学习与培训、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才为首选,反而是凭借亲属关系及人际关系选择一些重要职位的供职人员,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般凭借人际关系选择自己信赖的人员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这种选拔财务管理人才的方式选择出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般都未经过专业的财务管理学习,也不具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有限,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利用工作的权利谋取私利,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较为消极,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社会经济市场的多变性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不断地创新其经营方式,发展其生产技术等,因此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市场越来越复杂化、多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与变化给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能够根据目前我国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制定出适宜企业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我国企业更好的发展。此外,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已经逐步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拓展了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首先经济全球化发展不仅是企业经济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其还包括金融危机、经济风暴、货币利率变化等的全球化发展。例如经济危机,近年来金融危机的破坏力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再加之金融危机本身具备的强大传播力,一旦有国家或地区爆发经济危机,我国企业的发展及其财务管理工作必定会受到影响。再如一些地区或国家货币利率的改变,其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还需要增加对全球经济形势及货币利率等因素的考虑,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其还加大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经济状况日益改善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然而这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不完善三个方面。虽然我国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其次,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工作素养及工作能力较低,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较为缺乏。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合理。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任用制度如同虚设,企业财务人员的选拔完全凭借其人际关系,从而导致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工作能力普遍较低。此外,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经济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社会经济市场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仍局限于以前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指的是企业财务收入支出需要达到的经济效益目的,其又被称为企业的理财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心与基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理财目标进行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科学的理财目标,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理财目标的引导下得以更好的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企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树立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促进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树立应该在促进企业与我国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目标,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能够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目标更好的完成,进而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创新企业的理财目标,让企业的财务目标带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进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融资管理
企业的融资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分别是股份融资及债权融资。企业的融资工作对于企业项目的正常实施及企业规模的扩大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融资工作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首先企业需要收集市场信息,再根据企业融资的需求确定具体的融资途径。企业融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工作时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考虑,以尽量减少企业融资工作中的风险。企业融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选择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及途径,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融资工作一般分为企业前期的融资准备、融资途径及方式的确定、企业融资报表及相关报表的制定三部分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融资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企业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加强对融资工作的管理,不断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融资管理的方法与途径,进而减小企业融资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的审核与统计,然后再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进行详细科学的财务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制定出适应企业财务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再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的需求,因此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亟待完善。例如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经济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国际货币利率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等。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些因素对其影响很大,为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企业应该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摘 要 近年来,社会经济主体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加严酷的竞争环境,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社会经济主体必须从管理等多个角度提升能力,而财务管理是社会经济主体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的财务管理功能能够促使社会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更加顺畅的进行,也可以促使社会经济主体在可靠而充足的财务数据下制定科学的经营目标,提升社会经济主体的竞争力。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主体经营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社会经济主体管理 作用
财务管理是社会经济主体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同社会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积极加强社会经济主体财务管理,对社会经济主体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社会经济主体经营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流程相对简单,目的也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对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财务管理的地位,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一、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社会经济主体效益
社会经济主体经营过程中包含多个环节,如生产、销售、原料购买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对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合理的进行资金的配置是提升社会经济主体经营效率的关键,而这一过程中需要将财务管理的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财务管理同社会经济主体运行每一个环节都具有不容分割的联系,它能够对每一个经济项目展开监督,促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对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并将最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社会经济主体经济效益提升。良好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对社会经济主体经营每一个活动进行监督,还能够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奖金的方式可以带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促使职工体会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
(二)科学合理的管理资金
社会经济主体运行及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充分利用,也可以说,资金是社会经济主体形成的基础。在社会经济主体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就是管理资金,而提升这一过程的科学性,财务管理中应积极进行资金的筹集并展开科学的调配,促使社会经济主体运转中资金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能够合理运行社会经济主体当红的无形和固定等资产,保证社会经济主体经营中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可以有效的规避市场经济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保证资金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将财务管理的功能进行充分发挥的关键,也是现阶段企业经营中必须注重的关键问题。
二、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
(一)处于社会经济主体管理的核心地位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现阶段在衡量社会经济主体运行效率以及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财务管理。可以说,财务管理是促使社会经济主体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管理社会经济主体资金的过程中,要想对其功能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应促使社会经济主体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利用,这项内容就需要财务管理来完成。在科学的财务管理下,社会经济主体近期或长期发展的目标得以确定,并在大量可靠的财务数据基础上,促使领导者根据市场经营状况及时对社会经济主体经营方式进行调整。这一过程中,社会经济主体面对的风险降低,对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现阶段应积极提升社会经济主体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将其最大功能进行充分的发挥。
(二)社会经济主体发展的历史要求
现代社会经济主体经营中要想更好的面对市场经济多变的环境,应当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在社会经济主体当中,独立性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该项内容基本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其管理的质量和结果可以对社会经济主体的运行状况进行充分的反应。社会经济主体运行中应包含两个重点内容,及财务和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两项机制,可以促使社会经济主体各个环节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系。
(三)对企业经营具有保障作用
在企业经营经营管理过程中,资金被应用于每一个环节当中,实施财务管理,不仅要将其作为一种制度,还应当促使其同企业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融合,而科学合理的利用资金,能够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资金来购买原材料,也拥有充足的资金展开销售和宣传等工作。由此可见,积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经营起到保障作用。
三、加强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措施
企业经营中,实施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财务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提升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财务管理质量的措施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探讨。
(一)管理体系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
完善当地管理体系是企业运行中形成良好的秩序和文化的关键,企业经营是构建企业管理的关键。新时期,在积极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体系的构建应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促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将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进行充分的发挥,引导职工工作中提升效率和质量。财务管理的实施,在充分利用企业可调动资金的基础上,能够在相同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
(二)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
传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成本的管理,仅仅是对企业经营利润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对企业成本和资金进行充分的利用,更无法对企业利润结构进行充分的了解。在你这种情况下,新时期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促使企业经营者更加清晰的把握企业收入情况,并根据这一情况及企业经营的外界环境,及时调整原有的生产经营策略,从而科学把握企业经营方向,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新时期,企业在积极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实施风险管理,对年企业经营中面对的内外风险进行充分的把握,并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对这一风险程度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进行充分的掌握,从而在接下来的经营过程中,将企业的实力进行充分的发挥,构建最为科学的方案将利益最大化,并将风险最小化。同时,在实施财务管理中,应将防范与补偿措施应用于风险管理内部,从而在遇见风险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抵抗,为企业周转经营争取宝贵时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在积极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社会经济主体经营发展需要面对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主体必须及时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主体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是社会经济主体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范小华.试论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主体内控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关键因素[J].中国外资,2014.04.
[2] 周江莉.试论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之中的作用及其地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5.
[3] 孙时英.论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主体管理中的地位及如何发挥其作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4] 葛小英.试论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在社会经济主体合并重组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社会经济主体会计,2013.11.
加强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的措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情况日益增多,加强社会经济管理中的经验积累,有助于合理的化解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的积累经验也是一种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参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探索和实践,提高了对社会管理中人人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各企业、行业间的责任意识,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总结社会经济管理的根本规律,从中找到新阶段社会经济管理的有效思路方法。不断的积累经验,勇于创新是社会经济管理发展的有力措施。
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质量、实效。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质量,在于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在研究中,要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进行工作。要坚持全方位研究、深入研究、创新研究,要严把好对经济管理研究成果的质量关;要讲求实效,。在经济管理研究中,要注重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和提高,而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研究。在研究中,要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兼顾,侧重于应用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在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服务上。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水平。新阶段的社会经济管理与传统的经济管理有较多的不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济管理模式。
新阶段的社会经济管理特点必然要遵循新阶段社会发展的特点。加强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来督促社会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加快培养新阶段社会经济管理人才,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提高社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建立与社会经济管理发展相配套的现代化科技水平。以长远性经济发展为目标,科学的规划,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以科学促发展,以管理带效益,实现有新阶段特点的科学的社会经济管理的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