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临床护理技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护理技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护理技能

第1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一、 重视《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教学,是培养护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基础

(一) 改善实验条件,建立一个布局合理、使用科学的实验室

为了使学生迅速适应实习环境,我校按教学示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对实验室布局进行了调整,建立了模拟手术室为实验室。使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流程为:进入实验室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口罩、帽子、修剪指甲外科洗手(专用外科洗手设备)泡手消毒进入实验室(模拟手术间)。空间分隔实现从非隔离区相对隔离区隔离区,使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感受到强烈的专业氛围,感受到手术工作的神圣、庄严,立即严肃了学习态度,激发了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强化了无菌观念。

(二) 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课的课堂上理论知识不多讲,带教老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演示,主要进行技能要领的分解、示范、训练,手把手地教学生,务必使每个学生正确掌握每项技能。下课前通过抽查检验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播放,向学生再现临床手术及各种护理操作真实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外科疾病的护理产生直观、具体的认识。

(三)开放实验室 课后反复地操练

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单靠课堂训练达到教学目的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各自的课余时间来训练,每天都安排教师进行指导。

(四)制定严格规范的考核评分标准,强化技能操作

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标准。我们从医德医风、无菌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等多方面对每个操作考核项目都制定了全面、客观、严格的评分标准,并发给学生,这些标准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独立练习的自觉性,同时使学生学习效果大大增加。考核方式不再采用单纯操作考核,而是采取操作与理论口答相结合,必考与选考相结合,平时与最后相结合的方式。实验考核总成绩按30%的比例记入外护总成绩,实验考核未通过者不能参加理论考核,这样从制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思想上重视,训练中认真。

二、 建立第二课堂,加强护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对临床环境的适应

护生在学校期间,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临床病人,对课本上所描述的症状只有理论上的认识,学习印象不够深刻,更谈不上临床护理经验,所以护生在实习接诊病人时,容易紧张慌乱。为了使护生能够迅速适应未来的实习,可以将病例教学法、模拟诊室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应用到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当中,来建立有医师、护士、病房和病人的第二课堂。例如,设置一个真实的病房环境,选择典型病例,让学生模拟医生或护士的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查房前准备、查房主题选择、病历汇报、护理体检与沟通、护理分析、概括总结等多个环节,让学生靠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前进入实战状态[2]。教师注意启发、观察和引导,并及时记录学生的每个环节的不足,最后,老师要组织学生就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以点带面,引发学生思考,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全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理念。

三、积极组织各种技能竞赛,以赛促学

技能竞赛已成为创新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途径的重要形式,成为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技能竞赛一般分理论答题及基本技能操作两大部分进行。理论答题可以检验学生平时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基本技能操作可以检验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手法是否娴熟。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理论答题的间歇还可设场外抢答或游戏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以带动大家共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竞赛结束时,教师对竞赛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做全面的总结和点评,使学生通过竞赛发现了自身存在的薄弱之处,了解到自己的临床技能水平,查漏补缺,为他们以后的复习及准备毕业技能考试起到指导作用,并且加强他们重视临床基本技能学习的观念,激发探究、进取的好学之心,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是一种良性的督促。

四、实习前技能的强化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从外科实验学习结束到开始实习还有一个学期的时间,经过一学期的间隔,部分学生在实习前,对于以前所学的外科无菌技术及基本操作都有所淡忘,表现为对各种操作缺乏信心,无菌观念模糊,各种动作变形严重,对下一步的临床实习非常不利。为了缩短护生适应临床的时间,可在实习前对其进行2周的外科技能强化,再让学生进入实习。强化训练仍然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为参照,对每个操作项目进行规范化训练和练习后,再进行出科考试。

实践证明,通过这种长期的多方位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实际动手能力和临床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提升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以后临床实习和工作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使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更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学方针。

【参考文献】

第2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都安530700

[摘要] 目的 通过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临床急救有效率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方式,研究组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结果 研究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为87.10%、抢救成功率为65.59%、抢救成活率为23.66%、护理满意度为94.6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综合急救能力和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心肺复苏;护理技能;临床急救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104-03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ursing in emergency treatment

TANG XueL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Guangxi Hechi Du&acute;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People&acute;s Hospital,Guangxi 53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how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kills for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Methods Received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study group on the medical staff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nursing skills.Results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received basic life support 5 min completion rate was 87.10%, the successful rate was 65.59%, survival rate was 23.66%,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4.62%,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0.05.Conclusion The medical staff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e skills for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capacity an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Nursing skill; Clinical first aid

[作者简介] 唐雪林(1973-),女,壮族,广西河池都安县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县级医院从事急诊急救护理工作。

心跳和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4 min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1],因此快速科学的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救治的患者18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患者,研究组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47例,平均年龄为(56.22±1.01)岁,平均心跳呼吸停止时间为(2.33±0.93) min;对照组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4例,平均年龄为(54.93±1.03)岁,平均心跳呼吸停止时间为(2.09±0.85) min,心脏骤停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居多,其中心血管疾病58例、脑血管疾病55例、呼吸系统疾病39例、严重外伤11例、严重电解质及酸碱紊乱9例、中毒8例、异物窒息3例、肿瘤晚期3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主要包括密切监测患者身体各项生命体征,针对病情变化给予常规护理,当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寻求临床医生的帮助,及时救治患者,防止患者出现危急情况。研究组给予患者应用优质急救护理技能进行急诊抢救,并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的培训,包括气道开放技能: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骤停时要立即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立即给予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措施,可首先进行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在较短时间内力争将氧饱和度提高到90%[2],为有效复苏赢得宝贵时间。心电监护技能: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规范及操作。药物使用技能: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时可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如已经应用气管插管可进行适当稀释后进行注射,心室停搏时可静脉注射阿托品,但心搏恢复心率较快,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的患者不宜使用,溴苄胺能提高室颤阈值,静脉注射后可立即进行电击除颤,不可用于室性早搏[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救护理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成活率及护理满意度。

1.4心肺复苏标准

心肺复苏的标准:病人恢复心跳,可触及大动脉搏动;病人收缩压≥6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口唇及皮肤色泽转红润;病人恢复自主呼吸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1.5数据统计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为87.10%、抢救成功率为65.59%、抢救成活率为23.66%、护理满意度为94.62%,对照组分别为69.89%、44.09%、13.98%、84.95%,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而言心肺复苏是最为有效的急救方式,患者一旦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意识丧失,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威胁生命[4],因此,心脏复苏急救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机敏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熟练快速的操作技巧,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的顺序为胸外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当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时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同时在不断进行胸外按压的情况下并给予气道开放、气管插管、心电除颤急救,因此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相应相关急救技能的培训[5],加强医护人员对急救护理理论的掌握,并规范急救操作的准确性和快速性,提高医护人员对待抢救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本研究通过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开放气道技能、电除颤护理技能、心电监护技能、药物使用技能等急救护理培训,结果表明在抢救过程中可以提高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抢救成功率、抢救成活率和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可帮助患者及时开放呼吸道,心脏恢复跳动,对患者症状及时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Daryl等人通过成立医疗急救小组对可能长期发生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救治[7],统计结果发现通过建立急救方式,能够将每位患者心脏骤停的发生率降低14%左右。

在进行本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为87.10%、抢救成功率为65.59%、抢救成活率为23.66%、护理满意度为94.62%,对照组分别为69.89%、44.09%、13.98%、84.95%。对比上述系列数据发现,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极为显著(P<0.05)。从而能够证明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抢救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最终能够获得较高的临床抢救成功率,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此外,在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也能够发挥显著的价值。

本次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8],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较,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提高治愈率提供技术支持。综上所述,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临床急救抢救的成功率和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也是提高急救护理满意率降低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

[

参考文献]

[1]姜金霞, 彭幼清,马素芳,等.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方法及复训时间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3C):862-864.

[2]林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 2469-2470.

[3]黎玉婵,张晓春.规范化心肺复苏的急救护理体会[J].甘肃中医, 2011, 24(5):64-65.

[4]邹月兰.急救护理程序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 25(1):78-79.

[5]孙玉玲,陆晧.Microsim医学模拟系统在急救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7(24):274-275.

[6]王海霞.浅谈群体配合护理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5(1):167-168.

[7]宫雪梅,谢小华,阳世伟.心肺复苏术操作培训考核模式探讨与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8(11B):2982.

[8]郭剑虹,吴妙桓,陈雪华. 对中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3):268-270.

(收稿日期:2014-08-28)

·编读往来·

论文写作技巧——题名

1.题名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设副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

2.题名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第3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1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

专科护士是临床护士中的一种专业分工及专门化角色的称谓,是指那些在某个临床领域中具有博深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以及精湛临床技能,并且向患者直接提供高素质护理服务的护士。

关于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基本有4个方面:直接提供临床护理的能力;领导与决策的能力;教育与指导的能力;科研能力。其中直接提供临床护理是核心能力的核心[2]。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当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评估与干预能力交流与沟通的能力、评判行思维能力,管理领导才能,跨文化护理能力,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

2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

2.1 培养内容

2.1.1 根据护士资质不同进行培养 根据职称可将临床护士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按照工作年限又可以分为实习护士、低年资护士、高年资护士、护士长等。有学者探讨实习护士的培养方向,重点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理技术操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爱他人能力等9种核心能力[3]。针对低年资护士着重加强职业探索阶段和职业建立阶段的教育与培训[4],并重点培养他们的临床观察能力、技术操作能力、专科理论技能能力等。针对护士长,主要是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5]。总之,初级专业护士应该侧重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专业组长侧重的是管理与应急能力的训练。我所在科室进行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也是将护士分为能级进行培养,主要根据工作年限区分。

2.1.2根据专业不同进行培养 ①各专业围绕核心能力,即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和应急能力5个模块,制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6]。②特殊岗位通常是指产科、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感染科等。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患者护理等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制定核心能力培训计划,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细则。③在儿科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方面医院着重从"眼"和"手"两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低年资护士的观察病情的能力和基本技术操作的能力[7]。

2.2培养方法

2.2.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思想道德教育是护士能力培养的根本 要从护士的思想教育入手,护理部应经常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明确护理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医院文化特色对护理团队的价值观进行准确定位积极培养,同时大力宣传体现当代护理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要求严格实施岗位前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用白求恩精神鼓舞和激励护士,增强其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神圣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宣传体现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正面典型,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规范优质服务的程序和服务内容,全面提高服务档次。

2.2.2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 制定教学计划,提高理论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护士都感到有着很强的学习压力和动力从而不断超越自我,有力促进了护士个人的成长。

2.2.3继续教育是专科护士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最佳平台,是一种短期的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护理部发挥领导决策作用,将再教育的重要意义输送给每位护理工作者并开展继续教育项目,根据需要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专题讲座,指导护士掌握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护理技术。通过培训班,学术会议、护理期刊等大容量高强度的传播信息,利用护理期刊进行在职教育,这都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宣传方法。

2.2.4一对一带教,主要是针对新入科护士以及实习护士进行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聘请综合素质高、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护士长或外请专家担任授课教员,着力培养护士的动手能力,遇到问题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做到专科讲座与实践相结合,对年资高的护士进行一些新的知识的传输,较有难度的课程集中学习和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演讲与互动式教学,培养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利于知识的掌握,大量数据也显示,工作能力越强的护理人员其演讲能力也很强,且更喜欢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能提高其核心能力。

2.3培养评价

2.3.1自评 自我评价被确认为评估学习能力高效方法,能对指导自己专业学习,并且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动机。

2.3.2他评 ①满意度调查 设置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语言行为、帮助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健康教育等,通过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来评价护士核心能力。②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书面考核是最常见和最实用的考核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可将考题录入计算机系统,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评价。③综合能力考核。通过对护士为患者护理工作的调查考评,是培养和评价均为较便利的方式。有暗访者分别对患者、护士进行调查、访问,综合所有评价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临床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求护士按时上交对自身沟通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做出理性的自我评估。

3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3.1核心能力是完成绩效所需的关键能力,虽然可能只占个人所有能力的20%,但却影响着80%的工作绩效[8]。护士核心能力已经成为考核护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且对护理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护理是一项对其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护理人员不仅要细心护理患者,还要随时记录患者情况及每次护理的相关事宜。护理工作人员还身兼多职她们不仅护理伤患,预防未发生伤害还要从事伤患合理性管理,培训学习等相关工作在职场中扮演保护者、治疗者;在家中扮演另一半天,孩子的慈母严父,这所有的角色都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而核心能力的培养对于护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构造、应急水平、职业荣誉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核心能力就是在服务体系中人的能力处于核心体系地位,又经常被称作核心能力竞争力,具有普遍性、可迁徙性、必备性、重要性和教育指导性的特点。医院管理者可根据每个护理工作人员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可实行的能力培养计划及方案,形成阶梯式培养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管理者能力,也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举多得。

3.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的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成为了医院管理者考评的重要项目。优化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及综合素质,使护理者能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对患者做应急处理,并完成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同时记录。增强护理人员社会荣誉感及自我成就感。这不仅增强了护理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也能进一步促进护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也是护士专业稳定健康向前发展的动力,更是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保障。

4结论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护士核心能力在整个医疗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工作重点是护理工作中护士能力的重中之重,核心之核心,对群体内融洽的工作关系及支援他人履行职责有很大的贡献。护理工作人员核心能力的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信息也不断提升,就可以更为尽责可靠地完成护理工作,形成护理专科的形象,提高科室乃至医院的整体素质。现在如何结合护士核心能力的理论基础及能力培养方法发展可行的培养模式,并将其行之有效的运用到护理工作的核心能力培养之中已经成为当前护理研究学者的重要科研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侠,于兰贞.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7):638-640.

[2]刘明.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架构之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27-29.

[3]赵燕平,张小平.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培养护生9种核心能力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67-168.

[4]张慧琳,李乐云.提高年轻护士核心能力的在职教育[J].护理研究,2007,21(7):1774-1776.

[5]周素芳.护士长核心能力的培养[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2):177.

[6]管玉梅,杨毅华,李丽娟.特殊护理岗位开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8,23(23):78.

第4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1、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护生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好沟通技巧,对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护理工作者来说,沟通又有其特殊的意义,实习护生进入临床所面对的是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护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同时护士在医院内还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后勤等各部门工作人员合作、开展工作,只有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2、保持健康自信的护士形象

良好的护士形象有利于沟通交流,护士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护士要依据病人的年龄、职务等正确地称呼病人,使用礼貌性语言,护士的姿态应该文雅、健康、有朝气,这些都会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赢得病人的信任。因此在进入临床之前,对实习护生进行护士形象培训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临床实习过程中对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3.1 提高护士的知识素质,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奠定基础

对患者的理解是护患沟通的关键,要理解病人,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应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护士不仅提高了对护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克服了以往的一些问题,使患者感到护士不仅能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而且能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护患之间达到了相互理解与信任。

3.2 培养沟通技巧,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

3.2.1 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

倾听与交谈是语言沟通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倾听患者诉说时,护士耐心关注着患者,不随意评论,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困扰,使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而且可以为护患沟通提供充足的信息。交谈是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护士与患者交谈的语言可分为治疗性语言和交际性语言。治疗性语言是护理专业术语的一部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专业的治疗性用语,注意谈话的针对性、保密性、谨慎性、婉转性和引导性,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职业、病情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和态度,以患者的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语言有计划地影响病人,达到治疗的意图。

3.2.2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人与人之间以服饰、神态、动作、眼神、姿态、表情、双方位置等无声方式进行交流,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1)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护士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特别要重视首次接触的心理效应,衣着素雅整洁、举止端庄大方、热情、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敏捷,可以满足患者安全及审美的需要,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关注能力的培养。面部表情、眼神可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关注,病人可以从护士的面部表情得到关于疾病的信息,所以,护士应以微笑、坦率、真诚面对病人,在与病人交流时眼睛不能左顾右盼,要望着病人的面部,在做治疗护理时,要专注于自己的操作,适当与病人交流,给病人信任感和安全感。

4、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是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4.1 学习带教老师的沟通技巧

言传身教,是培养护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方法。护生一直在学校这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社会阅历浅,对许多社会常识、社会组织状况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都缺乏经验。因此需要带教老师来引导与教育。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主动传授知识,在和人沟通交流时,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学到沟通交流的技巧。

4.2 用心倾听。用心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沟通习惯。教师与护生谈话时,应用心倾听,教师应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对护生的谈话进行分析并加以引导,做到真正把握护生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4.3 善于表扬。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期望得到赞赏,当受到老师表扬时,护生的自信心将倍增,这样有利于护生明确学习方向,端正学习态度。

5、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护士从患者一入院接受护理开始就与患者之间形成了护患关系,并始终如一地处于护患交往的主导地位。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病人需要从与护士的交往中得到安慰、理解、帮助和鼓励,有些病人在康复出院后仍受到护士人格力量的感染和鼓舞。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认识护患关系的重要性,护生才会努力提高通交流的能力,建立和患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第5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反向交接班模式对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病区和普外科病区N1级护士分别进行传统交接班模式与反向交接班模式实践,对N1级护士理论知识、护理程序的运用、沟通能力等进行评价,以探讨反向交接班模式对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结果:反向交接班模式中N1级护士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的掌握、床边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传统的交接班模式,均P<0.05。结论:反向交接班模式调动了护理人员学习专科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临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提高了N1级护士护理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 反向交接班;临床思维能力;N1级护士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49

Influence of reverse morning shift model for the N1 level nurses 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QIU Yan-hua

(Lianyungang Traditional Chinese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Lianyungang222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verse shift model effect for the N1 level nurses on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Methods:Put the traditional shift model and reverse shift model into practice,the N1 level nurses were evaluated on theoretical knowledge,the use of nursing procedur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Results:The mastery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nursing skills,the bedsid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N1 level nurses in the reverse shift model are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shift model,P<0.05.

Conclusion:The reverse shift model mobilized nurses′ consciousness and initiative of learning specialist knowledge,enhanced abilities of the clinical finding problems,analyzing problems and solving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 N1 level nurse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Reverse morning shift change;Nursing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N1 level nurse

护理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智力和经验对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决策能力[1]。护士的临床思维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必要前提与基础,也是真正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根据《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精神,以护士业务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将临床护理岗位分为N1~N4 4个技术级。N1级为基本级,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3年左右,护理专业技术职务中护士、护师(第1~2年)阶段的护理人员。为探讨交接班模式对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我院护理部选择心血管、普外科病区作为试点病区,在2012年7~12月分别进行传统交接班模式和反向交接班模式进行晨间交班。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护理部随机选择心血管、普外科病区护士进行传统与反向交接班模式。将心血管病区作为对照组,床位40张,护士20名,其中N1级护士7名,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大专学历5名,本科学历2名。将普外科病区作为试验组,有床位40张,护士15名,其中N1级护士8名,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大专学历6名,本科学历2名。两组护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者礼貌问候对方共同清点物品器械、药品并进行交接晨会口头交班床头交接。

1.2.2试验组采用反向交接班模式交接班流程:责任护士提前到岗,主动查阅重点患者相关资料,至患者床边主动介绍自己,并进行护理查体,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阳性体征等情况医护人员在办公室进行晨会口头交班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床边交接班,责任护士主动提出分管患者的首优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上级护士或护士长进行点评,并指出当天护理工作的重点。

1.3评价

1.3.1评价指标在国外,对临床思维的评价也只是各专科的独立评价,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尚未见报道[2-5]。郭佳等[6]研究建议将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评价指标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思维的独创性和思维的批判性。我院护理部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将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和床边综合能力考核(护士病情知晓率、护理程序运用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作为护理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指标。

1.3.2评价方法

1.3.2.1基本理论知识考评以江苏省护理学会印发的《护理三基应知应会》及第5版护理教材中的专科知识为题库,由护理部每月出题进行笔试考核。其中客观题占70%,主观题占30%,试卷为百分制,90分合格。

1.3.2.2基本护理技能考评以江苏省护理学会印发的《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操作篇》《2011护理实践指南》为考核标准。由护理部组织相关护士长及部分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每月对N1级护士进行考核,90分合格。

1.3.2.3床边综合能力考核以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评表》对护士床边查房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评

定护士评估病情的能力,发现问题后,使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委员会成员方便抽样对N1级护士进行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各组共进行30次考核。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考评表(百分制)中,护士病情知晓率占40分,护理程序运用占40分,沟通能力占10分,应变能力10分,单项得分乘以90%为每项合格分数线。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或χ2c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表2)

3讨论

有研究指出[7],护理临床思维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诊断、护理、预防等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临床思维是一个思维层面的问题,但是体现在能力方面就是一种执行能力。临床护理要求护士能够全面细致地观察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并能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实施护理措施和执行医嘱的治疗措施后能观察和评价其效果;能全面评估和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各层面的需求,并积极地采取适当的干预。这些既要求护士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也要求护士在工作中有更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传统交班以报告式、背诵式等交班方式多见,主要是针对病情变化的客观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交班,对重要护理信息缺乏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一般情况下除交班护士外,其他护士被动接受信息,参与性不强。N1级护士工作经验有限,交班后多忙于应付常规处置,临时医嘱的执行以及护理记录的书写,缺少对护理问题本质或潜在的护理隐患的分析,对患者的信息掌握缺乏连续性,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护理措施不到位[8]。传统交班模式N1级护士与患者有效沟通少,经常盲目地执行医嘱或某项操作,对上级护士有依赖心理,只满足执行护士长或上级护士分配的工作,难以主动钻研专科知识。而反向交班模式中,责任护士主动获取患者相关信息,通过查体客观、真实、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促使N1级护士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掌握专科技能,主动学习能力较传统交班模式增强。N1级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少,专科知识缺乏,缺少对护理诊断的认识,得出的护理诊断与实际情况不符、遗漏或相关因素分析不正确等问题尤为明显[9]。反向交班模式中,责任护士遗漏患者病情或者评估不到位时,上级护士或护士长在补充讲解的过程中,促进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以问题为中心,对患者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哪些护理措施有效,哪些问题需要改进措施,对患者病情逐一进行分析判断讲解,逐渐培养了N1级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一步加强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与患者的交谈还可以了解患者的需要,以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从中收到反馈信息,使护理工作能更好地开展。在主动床边接班的过程中,N1级护士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指导,既提高了N1级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专科知识的运用与巩固。同时增加了N1级护士与患者接触与交流,N1级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专科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服务滞后明显减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反向交班模式能够促进N1级护士对专科知识的深入掌握,激发N1级护士学习、工作的主动性,临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护患沟通能力增加, N1级护士临床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润平,何永清.培养新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5(9):89-90.

[2]Gill F,Leslie G,Southerland K.Evaluation of a clinic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ool (CPAT) within a critical care context[J].Aust Crit Care,2006,19(3):105-113.

[3]Mason S,Fletcher A,McCormick S,et al.Developing assessment of emergency nurse practitioner competence--a pilot study[J].J Adv Nurs,2005,50(4):425-432.

[4]Simpson P,Tarrant M.Development of the family nursing practice scale[J].J Fam Nurs,2006,12(4):413-425.

[5]Forneris SG,Peden-McAlpine.Evaluation of a reflective learn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in novice nurse[J].J Adv Nurs,2007,57(4):410-421.

[6]郭佳,隋树杰.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途径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3(18):2777-2779.

[7]吕一婷.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113-115.

[8]柏亚玲,孟涛,董艳,等.轮流主持晨会在护士培养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74.

[9]田继书,刘希照.新毕业护士临床思维培训初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70-71.

第6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急性重症心功能不全;护理

最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医院陆续使用无创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模式进行辅助通气治疗。在使用过程中只要能够熟练掌握有关呼吸机的各种护理操作,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笔者现将BiPAP呼吸机治疗21例急性重症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针对我科收治的急性重症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56-78岁,平均年龄64.9岁。其中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12例,急性全心衰竭的患者9例。

1.2 方法 此组患者出现急性重症心功能不全时立即给予抢救,遵医嘱正确给予药物治疗,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经面鼻罩与患者脸部紧密接触,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运用的呼吸机模式为(S/T),选择的吸气压在10-20cmH2O,呼气压在4-10cmH2O,氧浓度在21%-60%,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调节吸气压与呼气压以及氧浓度的值。

1.3 结果 显效率是指患者经BiPAP呼吸机治疗通气及有效护理后能够成功脱机的病例,有效率是指患者经BiPAP呼吸机治疗通气及有效护理后为能脱机转为气管插管继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病例;无效率是指经治疗和护理后临床死亡的病例。此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的治疗效果,详见表1。

2 临床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节律、频率,患者主动呼吸与呼吸机的同步情况。由于患者第一次使用呼吸机会出现紧张,往往会出现配合不好或参数调节、呼吸模式调节不当,导致出现人机对抗现象。因此护士要对患者指导正确的呼吸运动,指导患者深而慢有节律地呼吸,如做“吸一呼一吸一呼”的口令,以有效的触发呼吸机进行送气,增加人机的协调性,减少机器的最少漏气现象[2]。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当患者感觉到呼吸不舒服,出现人机对抗现象时要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如检查患者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呼吸机管路的扭曲或出现的不当等,要及时进行去除不良因素。在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尤其是进行检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的变化,进行调节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观察患者的缺氧、紫绀、气促和呼吸困难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在夜间护士要加强巡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因不自主活动或睡梦中的举动,容易发生氧管脱落或摘除面罩等现象,这种会加重或危及患者的生命。

3 护理措施

3.1 评估患者 BiPAP呼吸机治疗的首要条件患者必须意识清楚、有稳定的自主呼吸,而且有咳嗽、咳痰的能力。根据患者选择合适的鼻面罩,使脸型与面罩进行合理配备,不能有漏气和松动。

3.2 呼吸机的准备 在上机前,护士必须严格测试呼吸机是否处在完好状态,保证管道无漏气,保持管道通畅,湿化器内水位适度。另外,要准备各项急救设备,当患者病情危及生命时,应立即改为有创通气进行抢救。

3.3 心理护理 患者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常会出现恐惧、拒绝使用的等不良心理反应。所以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耐心解释,使患者能够认识到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最佳时期,呼吸机的作用原理及必要性,减轻患者对呼吸机治疗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可提供一块写字板进行沟通,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3.4 生活护理 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后,会使原有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因此护士要加强巡视患者,并适时鼓励患。在患者饭后30-60 min暂停使用呼吸机治疗,防止患者出现呕吐而加重呼吸困难[3]。

3.5 饮食护理 可以凭借患者的饮食爱好,制定合理食物。要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脂肪、清淡易消化低糖的食物。对患者水肿、尿少时应严格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增加患者的营养情况,提高机体能力,可以减少呼吸机的依赖和脱机困难的主要保障,并且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4 小结

急性重症心功能不全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早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可迅速纠正急性心功能不全症状。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有即方便又安全的特点,而且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减少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有创治疗,降低患者的不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丽萍.吕晓东.BiPAP无创通气联合尼可刹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的护理[J].护理杂志,2011(2).

第7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关键词 肺癌 肺功能不全 护理研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1.100

资料与方法

2006年4月~2008年3月收治肺癌肺切除患者36例,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68~75岁,平均72±2.8岁。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痛、气急、发热等。术前有吸烟史28例,伴高血压病史9例,伴糖尿病史3例。因肺癌而行肺切除术其中左全肺切除11例,右全肺切除4例,左上肺切除3例,左下肺切除5例,右上肺切除7例,右下肺切除4例,其他类型肺切除2例。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呼吸功能不全2例,肺不张1例,肺炎1例,其他并发症1例。

方法:高龄肺癌患者术前多有合并不同程度呼吸道感染,为此需及时控制感染,改善肺功能。应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如出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抗生素加糜蛋白酶、生理盐水,每天3次给病人雾化吸入,有利于痰液的咳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及换气。无呼吸道感染者,一般手术前1天,要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

术前护理:由于高龄患者主要脏器功能的储备降低,加之术后创伤疼痛,肺组织切除减少,使术后呼吸明显变浅变快,容易产生呼吸功能不全及低氧血症,故术前要加强患者呼吸功能训练,提倡绝对戒烟。因高龄病人呼吸生理的变化是肺活量减少,残气量增加,最大通气量也明显减少,肺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发生改变,所以正确的咳嗽排痰可以预防和减少缺氧,深呼吸运动使膈肌肌力逐渐增加,防止肺泡萎陷,有效地清除了气管分泌物,从而改善了呼吸功能。护士要在术前指导病人学会深呼吸运动和呼吸功能的训练,分别包括:坐式练习胸式呼吸、平卧位练习腹式呼吸、散步以及上下楼梯等运动,每天运动2次,每次15分钟左右。告知患者通过肺功能扩充训练,可以增加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功能。上述训练均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速度和时间根据患者耐受力而定,训练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这对改善病人的肺部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心理护理:高龄肺癌病人在得知病情后,大都会出现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也担心手术的效果。另外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也会影响到病人的心情,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对手术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护士应多关心和同情病人,耐心做好解释,告诉患者手术方式、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术后护理:术后的肺部并发症主要是患者肺功能低下,脏器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代偿储备功能较差,而患者剖胸手术后,创伤疼痛、肺组织量减少,使肺功能进一步受限,产生更多的并发症。这就要求护士,在术后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和度的情况,对肺切除术后20~35小时内的高龄患者,由于肺通气量和弥漫面积减少、麻醉剂抑制、伤口疼痛、肺膨胀不全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极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尤其是在术后第1个24小时,所以护士时刻要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和幅度的观察。术后立即予面罩高流量湿化吸氧,一般24小时后,如经皮血氧饱和度正常可改中流量鼻导管吸氧。高龄病人术后由于物抑制咳嗽,术后伤口的疼痛以及不能有效咳嗽,更容易引起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导致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术后护士可采用指压胸骨切迹上方气管的方法,亦可站在病人健侧,手掌呈杯状叩击患者背部,由下至上,由健侧至患侧通过小幅度反复震动使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脱落,慢慢集中于大气管内,最后逐渐将痰排出。还可用糜蛋白酶和抗生素雾化吸入,每天2次。对于不能自行咳嗽的病人可采用环甲膜注射,刺激产生咳嗽,以排出分泌物。护士要告诉患者在开胸肺肿瘤切除术后第1~2天,协助病人在床旁站立或下床活动;术后第3天帮助病人在室内行走;第5天开始练习吹气球、深呼吸训练,以促使更多的肺泡扩张,增加通气量。

讨 论

早期发现肺功能不全,如果术后病人出现呼吸急促、表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在28次/分以上,高流量吸氧下仍出现鼻翼煽动,呼吸急促,甚至有紫绀、烦躁、应考虑有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应立即遵医嘱取血标本作血气分析确诊,并以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对于病情危重并排痰困难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以便于分泌物的排出,减少生理死腔,改善呼吸功能。本组病例资料中,由于患者术后及时加强呼吸道护理,协助有效排痰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全部病人均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对于因为感染、发热、咳血及受到肿瘤的影响而造成的机体消耗大、全身情况差、贫血等,护士应告诉病人及家属多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对耐缺氧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肺癌的病人,由于肿瘤阻塞、压迫,而引起肺功能不全和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缺氧的患者,通过以上术前呼吸功能的训练及术后的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或避免术后严重肺功能不全的发生,改善术后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霍丽芬.高龄肺癌患者肺功能不全的预防及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8:98-100.

2 吴伟东,杨正心.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改变及处理.广东医学,1997,18(1):11.

第8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77-02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并以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结缔组织纤维化和骨化及关节强直为病变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又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容易致残,而现代医学目前病因病机尚未探明,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属临床疑难病症之一。而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报道如下。

1 资料与诊断

1.1 临床资料 患者均来自我院就诊的AS患者。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0例,男110例,女70例,年龄以初发病时计算为13~38岁,平均(25.5士10.6)岁;对照组140例,男90例,女50例,年龄l 3~39岁,平均(25.8士12.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鉴别

1.2.1 辅助检查 化验检查:血小板升高、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都可能是AS病情活动导致,不过尚有一部分AS患者临床上腰背痛等症状较明显但上述指标正常。AS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免疫球蛋白可轻度升高。HLA-B27基因对于诊断AS起一定辅助作用,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而我国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为6%~8%,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X线: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通常按X线片骶髂关节炎的病变程度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节融合强直。脊柱的X线表现有椎体骨质疏松和方形变,椎小关节模糊,椎旁韧带钙化以及骨桥形成。晚期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和肌腱附着点(如跟骨)的骨质糜烂,伴邻近骨质的反应性硬化及绒毛状改变,可出现新骨形成;骶髂关节CT: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骨质轻度糜烂、明显破坏及关节融合;骶髂关节MRI: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不规则增粗、扭曲,软骨表面不规则、碎裂;骨侵蚀;超声影像学:适于肌腱受累、肌腱端炎、滑膜炎、滑囊炎、囊肿及关节面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糜烂、侵蚀等病变的诊断。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及药物注射等治疗性检查,尤其适用于处于深部的髋关节,或者是结构复杂及局部血流丰富的关节。

1.2.2 诊断标准 ①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④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①~③条中的任何1条可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观察组首先采用活络汤治疗(处方:木瓜15g,松节15g,羌活12g,千年健12g,萆12g,独活30g,防己30g,伸筋草30g, 桑寄生30g,丹参30g,鸡血藤30g,青风藤20g,当归15g,川芎12g,制乳没各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对照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片,1日3次,1次2片。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疗效。

2.2 护理方法

2.2.1 心理护理 AS好发于青壮年男性,20岁左右是发病的高峰期。这些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致残。AS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患者往往会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思想负担重。另外,AS起病早期往往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AS除脊柱、关节受累外,还可累及心、肺、眼、肾脏和神经系统。本组35例患者出现自卑、焦虑、多疑、失望、抑郁等负面影响。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准确把握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宣传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和预后有所了解。并指导其重视疾病,正视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整来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处理与社会、单位和亲人的关系,使患者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同时,AS的治疗是个漫长的过程,病人出院后还需按时随访复诊,这个过程稍有不慎会导致前功尽弃。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对该病予以足够的重视,充满信心,积极配合。经过精心的心理护理,本组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能按时门诊随访复诊。

2.2.2 用药指导 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用药中断或发生不良后果。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减轻关节、肌肉疼痛,起效快,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可作为治疗疼痛和晨僵的一线药物。但不能控制疾病本身的过程。常用药物有西乐葆、扶他林等。常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应注意饭后立即服药,不能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消化道溃疡及出血病史的病人应慎用,可选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症状,偶见皮疹及血液系统、肝脏、肺部损害,故肝病患者慎用,为减轻症状,可以从小剂量开始使用。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以防药物损害。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等慢作用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或阻止疾病的进展。MTX的副作用主要为胃肠反应,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所有副作用于停药后均可恢复。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象。合理使用以甲泼尼龙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在疾病急性期能迅速消除关节肿胀,减轻疼痛和晨僵,但不能阻止关节破坏,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本组有一19岁女性患者因害怕使用激素后引起外貌及体形变化而私自减药,后被护士查房后发现,及时给予了护理干预,告知其不规律用药可引起很多不良后果。后经过劝导和心理护理,该患者在以后的治疗中一直积极配合。

2.2.3 功能锻炼 本病是隐袭性慢性进行性的关节病。教育病人认识本病,了解防治方法,按要求进行治疗与锻炼,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这对于减少关节功能障碍、延缓病程直至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尤为重要。维持直立姿势和正常身高。睡低枕以减少颈椎前弯。睡硬板床。平时注意减少脊椎的负重,避免长期弯腰活动。过于肥胖的病人,应减轻体重,从而减轻关节的负担。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以中轴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关节、髋关节、柱间关节、肋椎关节,以骶骼磁节病变最为常见,另有约1/3患者可见周围关节症状。对于AS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确有效、适度的机体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我们把有关的机体功能锻炼编辑成一套医疗保健操,包括床上伸展运动、膝胸运动、猫背运动、腹部运动、转体运动、转颈运动和扩胸运动。根据患者受累关节的部位不同,而选择适合患者的训练方法。每天训练3次,时间安排在起床后、午睡前、晚饭后各1次,每次训练20~30min。训练强度以患者感觉轻度疲劳为宜。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采用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的方法。个别患者因疼痛而卧床不起,不愿活动,这样只能使病情进展加快,医务人员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另外,散步、游泳、太极拳、气功等,均可达到锻炼的目的。应指导患者认识正确行为的重要性,如为维持脊柱的功能位,患者应仰卧睡硬板床,枕头的高度以能保持颈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于增加上胸椎后突为度,一般10cm左右,枕头尽量放在颈中段,枕部应尽量少枕枕头,不能在膝关节下垫枕[2]。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坐、行、立的姿势,坐位时尽可能挺直并坐垂直的硬靠背椅,坐或站立时不要弯腰屈背并经常变换位置;看书、读报时要使书报与视线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颈椎久仰、久俯[3]。疾病活动期应减少活动,适当休息,不要长时间垫高疼痛部位;避免长期弯腰工作;避免脊柱负重和创伤,如提重物等,以免造成脊柱畸形。

2.2.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7年10月在郑州召开的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制订标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失和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指标基本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工作和劳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好转.

3.2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疗效综合评价(见表1)

两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痊愈率为66.7%,总有效率为91.7%,均非常显著的好于对照组(痊愈率为30.0%和总有效率为54.3%,P

4 讨论

4.1 发病病因 AS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早在古埃及即有关于本病的描述。1691年有了关于AS的正式病历记录,但它一直被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异而被称为“类风湿关节炎,中枢型”或“类风湿脊柱炎”。直到1973年人们发现了AS与HLA-B27相关,之后随着对AS认识的不断加深,使得AS从类风湿关节炎中分离出来,称为脊柱关节炎的范畴。目前一般认为女性AS发病率较男性低,男女之比为(2~3): 1,女性外周关节受累、颈椎和上背部疼痛更为多见,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脊柱关节炎(Spondyloarthritis)是一组有着共同临床特征的疾病,既往称为脊柱关节病或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包括AS、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炎性肠病性关节炎、幼年脊柱关节病以及未分化型脊柱关节病,该组疾病HLA-B27基因阳性率高,有家族聚集现象,累及中轴及以下肢为主的关节,有肌腱端炎及一些特征性的关节外表现。这一组疾病都可能逐渐发展为AS。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发挥作用。已证实AS的发病和HLA-B27密切相关,并有明显家族聚集倾向。正常人群的HLA-B27阳性率因种族和地区不同差别很大,我国为6%~8%,可是我国AS患者的HLA-B27的阳性率为90%左右。另有资料显示,AS的患病率在患者家系中为4%,在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一级亲属中高达11%~25%,这提示HLA-B27阳性者或有AS家族史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但是,大约80%的HLA-B27阳性者并不发生AS,以及大约10%的AS患者为HLA-B27阴性,这提示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发病,如肠道细菌及肠道炎症。

4.2 疾病症状 本病好发于10~4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男性较女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有阳性AS家族史者发病率更高。起病隐袭。患者逐渐出现臀髋部或腰背部疼痛和/或发僵,尤以卧久(夜间)或坐久时明显,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髋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病变由骶髂关节向腰椎、胸颈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据报道,我国患者中大约45%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24%~75%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66%,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年内。发病年龄小,及以外周关节起病者易发生髋关节病变。本病的全身表现一般不重,少数重症者有发热、疲倦、消瘦、贫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见。1/4的患者在病程中发生眼色素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一般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可致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症状来自压迫性脊神经炎或坐骨神经痛、椎骨骨折或不全脱位以及马尾综合征,后者可引起阳萎、夜间尿失禁、膀胱和直肠感觉迟钝、踝反射消失。极少数患者出现肺上叶纤维化。有时伴有空洞形成而被认为结核,也可因并发霉菌感染而使病情加剧。因主动脉根部局灶性中层坏死可引起主动脉环状扩张以及主动脉瓣膜尖缩短变厚,从而导致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传导障碍见于3.5%~10%的患者。强直性脊柱炎可并发IgA肾病和淀粉样变性。本病常累及青壮年,患者往往都处于学习、工作的重要阶段,如果没得到恰当的治疗,造成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残疾,对于患者会造成较大影响。本病在临床上表现的轻重程度差异较大,有的患者病情反复持续进展,1~2年内就可以出现明显的脊柱强直以及驼背变形等,更有个别髋关节受累严重者会导致长期卧床;而有的患者亦可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发病年龄较小,髋关节受累较早,反复发作虹膜睫状体炎和继发性淀粉样变性,诊断延迟,治疗不及时和不合理,以及不坚持长期功能锻炼者预后差。

4.3 中医辨证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的"肾痹"、“痿痹”“骨痹”、“督脉病”。病因以“肾虚督空”“感受外邪”“淤血阻滞经络之----督脉”为主。 骨痹一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属于“五体痹”之一。《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简单说来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内服中药用以补益肝肾、疏督壮骨、通络祛邪止痛。方中桑寄生滋补肝肾,壮骨填髓;当归、丹参、鸡血藤、川芎活血通脉,化瘀生新,开郁除痹;制乳没消瘀和血,消肿定痛;木瓜、松节、千年健、青风藤、防己、独活、羌活、伸筋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本病是隐袭性慢性进行性的关节病,教育病人认识本病,了解防治方法,按要求进行治疗与锻炼,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这对于减少关节功能障碍、延缓病程直至参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尤为重要[4]。

4.4 护理体会 预防感染: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在AS的治疗中,往往需要使用如SASP、MTX等免疫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卫生,保持居室清洁,把好病从口入关,预防感冒,鼓励患者每日进行扩胸运动,进行深呼吸。对不能自理的患者应注意经常翻身拍背,同时督促患者做深呼吸、咳嗽,以提高肺活量。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免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如有感染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治疗。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多进食肉类、蛋类、奶类、蔬菜、水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等食物。饮食宜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3 体会防治本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早、中期的病变有相当部分是可以避免的,甚至是可逆的。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和处理存在和潜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对控制症状,防止畸形,降低复发率、致残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梅长林.内科学与野战内科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803-804.

[2] 熊恩富.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治疗.中华临床康复,2002,7(13):191.

第9篇:临床护理技能范文

【摘要】 对1例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经过三次STR基因型鉴定受体的DNA已完全转化为供者型。提示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预处理剂量相对较小,毒副作用相对较轻,扩大了接受移植的人群,是临床上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个新方法。

关键词 多脏器功能不全 非清髓 异基因外周 干细胞移植 观察及护理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最有效方法之一,它分为清髓性和非清髓性(NST)两种。前者由于毒副作用严重、移植风险大,使患者不易耐受;后者主要通过受体与移植细胞之间双向免疫耐受来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由于它预处理较前者弱,患者易于耐受,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开展了首例高龄且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者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6天,STR基因型鉴定受体的DNA已完全转化为供者型。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因“头昏、乏力2个月”于2002年12月30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入院后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空腹血糖9.0mmol/L,B超结果提示:脂肪肝。肝功能常规检查示:谷丙转氨酶96U/L,血常规示:白细胞2.7×10 9 /L,红细胞2.56×10 12 /L,血小板100×10 9 /L,血红蛋白40g/L,幼稚细胞30%,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原始淋巴细胞、幼稚细胞为60%”,诊断为(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 2 型,B细胞性;(2)2型糖尿病;(3)肝功能不良。给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氡酰氨酶+强的松”(VDLP)方案化疗及降糖、护心、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1个疗程后骨髓象完全缓解,而后予以“VDLP”方案、“足叶乙甙+阿糖胞苷”方案、大剂量“甲氨蝶呤”等方案巩固强化治疗并行鞘内注射,2004年1月6日在我科行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2 移植过程

2.1 预处理 移植前第10~5天(-10~-5天),使用氟达拉宾50mg/d;移植前第6~3天(-6~-3天),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mg/d;移植前第6~4天(-6~-4天),马利兰74mg,q6h;移植前第5~4天(-5~-4天),阿糖胞苷0.5g/d。

2.2 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环孢霉素A(CsA)111mg/q12h连续14天,从移植前第1天开始静脉注射至移植后第10天(-1~10天),CsA口服时改为2ml,每日2次;甲氨喋呤于移植后第1天开始用,+3、+6、+11天分别使用25、20、17、17mg静脉注射,+2、+4、+7、+12天使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毒。

2.3 供体干细胞动员 供体为其胞姐,女,53岁,“HLA”配型全相合,“ABO”血型,供者为“O”型,受者为“O”型。供者每天使用刺激因子-惠尔血300μg皮下注射,瑞白200μg皮下注射,共7天。于注射第5、6、7天用COBE-SPECTRA细胞分离机分离外周血干细胞3次,循环血量分别为7965ml,8038ml,7940ml,采集外周干细胞分别为81ml、60ml,90ml,3次总量为5.63×10 8 /kg。

2.4 支持疗法 (1)细胞因子:惠尔血300μg/d,+7天开始皮下注射,至+20天后改为150μg/d,至+22天。(2)成分血输注:于移植后第4天、第8天、第11天分别给予经辐射少白细胞血小板1人份。(3)预防感染:明竹欣0.3g,每日1次,磺胺1.0g,每日2次,氟康唑0.1g,每日2次,环丙沙星0.25g,每日3次,更昔洛韦350mg,每日1次。全环境保护49天(-13~+36天)。(4)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使用ATG同时用地塞米松预防其血清学反应,5mg/d;服马利兰前1天开始服用苯妥英钠0.1g,每日3次,预防惊厥,至马利兰停用24h后停药,持续静脉滴注凯时20μg,每日2次,-13天开始用药预防肝静脉闭塞病 [1] 。

3 结果

供受者于移植后26日抽血行STR基因型鉴定,结果示患者被检测DNA12个位点全都转化为供者型,证实供者干细胞在患者体内存活。在整个移植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很严重的并发症,在移植后第13天即转化为嵌合性植入。患者于移植后3个月来我科复查,血象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示符合骨髓完全缓解的标准。到目前为止,患者先后经过3次STR基因型鉴定,结果均为受体的DNA已完全转化为供者型,效果较为理想,目前暂未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VD)。

4 护理

4.1 全环境保护

4.1.1 患者的准备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移植过程及无菌环境要求,以取得合作。在进行药浴前1天给患者剪短指甲、剃光头发,女性患者腹部以下备皮剃光。药浴前患者进行清洁洗澡,换上干净衣裤,完成常规护理,如咽部、外耳道、口腔等,并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如患者服药时感恶心、呕吐,可在药浴前肌肉注射胃复安。

4.1.2 环境的消毒 严密的隔离措施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整个病区以高效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细菌,无菌室外以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2次,每次40min;无菌室内以电子空气消毒车(成都肯格王)消毒,每日2次,每次2h。无菌室内的墙壁、门、地面每日用0.2%洗必泰擦拭,患者的床、床头柜用75%酒精纱布擦拭。

4.1.3 食物的消毒 患者的饭菜、牛奶均用微波炉高火灭菌,待温热食用。水果须选用易削皮的如:西瓜、苹果、梨,用0.5%84液浸泡消毒30min后,用凉开水冲洗、无菌刀削皮后食用。患者的饮用水经过煮沸后继续加热15min来灭菌。

4.1.4 物品的消毒 患者使用的生活用品如:卫生纸、脸 盆、毛巾、衣物(须选用全棉的)、痰盂、床单等用高压消毒灭菌。一些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如:垃圾袋、胶膏、眼药水等用戊二醛熏箱加温加湿灭菌。

4.2 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是保证治疗和维持正常营养状况的有效途径,常规行锁骨下静脉插管,为双腔导管,它创伤小,减少了感染机会 [2] 。在护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 预防感染的护理 每日严格局部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由内向外环行消毒三遍,再以75%酒精纱布湿敷,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以灭菌胶布固定。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压痛等现象,有无液体渗出、导管外脱等。换药时使用的物品每日高压灭菌。重视导管接头处的消毒,在输液管道与插管接头处要用无菌纱布包裹好,这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4.2.2 防止气栓的护理 指导患者活动时注意输液导管,以防不慎将导管拉出。检查导管有无裂隙或接头滑脱,用小线固定输液管道与中心静脉插管处,防止脱落。经常巡视患者,如发现导管脱出,应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做封闭性遮盖,并沿窦道用绷带行加压包扎,将床抬高,使患者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并报告医生。

4.2.3 防止导管内凝血及凝血后的处理 在一般情况下,不通过导管取血标本,必要时需用导管取血,取血后必须用10U/ml肝素稀释液冲管,或接生理盐水快速滴入。患者的卧位改变、大便时、恶心、呕吐时都可影响输液速度,需随时调整,以防由于患者的内压力使之产生负压,发生导管内凝血。一旦发生导管内凝血,严禁挤压,防止血栓进入静脉系统,及时用50ml注射器内加0.1ml肝素稀释液用力回抽,待血栓抽出。如果回抽未成功,可作300U/ml肝素稀释液封管,4~5h后开管,继续用10U/ml肝素稀释液回抽,如还未通,仍用300U/ml肝素稀释液封管,4~5h后开管,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导管通畅。如果管道堵塞厉害,肝素封管效果不佳,可用2000U/ml尿激酶封管,方法同肝素封管。

4.3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护理

4.3.1 皮疹 +22天双手大小鱼际就有蜕皮现象,压之不退色,未见皮疹融合表现。发现后应及时治疗,否则易发展成剥脱性皮炎。每日用1∶2000洗必泰温水轻擦全身2次,擦浴时要注意观察全身皮肤变化,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皮肤,诱发感染。擦洗后,患者如有皮肤干燥、瘙痒,可用无菌油脂涂擦,以保护皮肤表面屏障,严禁搔抓。每日更换无菌衣裤,保持床铺整洁,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炉甘石涂抹瘙痒处,定时协助患者涂抹。进行各种注射时须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在皮肤损害处注射,防止医源性感染 [3] 。

4.3.2 腹泻 患者在移植后第16天出现腹泻,量约200ml,无腹痛、发热。此时应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常规便后用1∶2000洗必泰棉球擦拭肛周,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同时要注意观察腹泻的性质、量,并准确记录。可给予易消化、无渣、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4.3.3 肝功能异常 由于患者在移植前就有“脂肪肝”、生化全套示“ALT96U/L”,移植后注意监测血肝功能、电解质的变化,并定时测体重、腹围,遵医嘱给予护肝药物。在移植期间,仅出现巩膜黄染,未见肝大、腹水。

4.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入室后持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每日4次。预处理时每日做1次心电图,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预处理后注意观察血糖的变化,三餐前后测量,遵医嘱给予降糖药如:加诺和灵入液体中或口服诺和龙等,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4.5 心理护理 接受移植的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恐惧的心理,这是由于单独居住在无菌室内与外界隔离,失去社会支持系统,又不能和家属在一起,对移植预后不可知等原因引起。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鼓励、关心患者,使其坚定移植成功的信心,向其讲解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可靠性,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当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及时有效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舒适 [3] 。

4.6 口腔护理 入室前清洗牙结石,口腔疾患应治愈。入室后应严密观察口腔有无粘膜发白、出血点,牙龈有无肿胀、发炎,舌面有无裂口,硬颚有无破损。移植后第7天左侧牙龈及双侧舌背可见散在溃疡,此时应观察溃疡的面积及深度 [4] ,给予金霉素甘油涂擦,加强口腔处理,每日4次。使用碘甘油涂擦牙龈,防止牙龈肿胀、发炎。重视漱口,指导正确的含漱方法,在进餐后用生理盐水含漱1min,使其与口腔粘膜充分接触,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另一方面,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增加胡萝卜素的摄入,鼓励患者进食、进水,应进温度适宜软食,减少对粘膜的刺激,并遵医嘱给予B族维生素。随着血象的上升,+12天口腔疼痛明显减轻,溃疡逐渐愈合。

4.7 出院指导 移植初期,由于患者抵抗力低下,应注意自我保护,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防止感染。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饭后含漱。适当进行轻度活 动,如:做家务、打太极拳等,以锻炼心肺功能。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生活有规律,保持良好心情,定期复诊,择日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GVD)。

5 小结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某些实体瘤、以及某些先天代谢异常和免疫缺陷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既往已有应用超大剂量骨髓抑制性放、化疗作为预处理方案,来达到消灭肿瘤细胞、彻底腾空骨髓的目的。然而这种致死性处理方案带来的相关毒副作用严重 [5] ,很多年纪大、体质差或合并脏器病变的患者往往承受不了常规性预处理,而放弃移植。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预处理剂量相对较小,毒副作用相对较轻,扩大了能接受移植的人群,为这类患者带来了希望,是临床上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个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毛平,王顺清,王汉平,等.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8例恶性血液病的疗效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4):213.

2 孙爱华,张青.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激光杂志,2001,22(3):69-70.

3 王晓翠,檀敏,异体骨髓移植术后急性GVHD患者的护理,山西护理杂志,1995,(9)6:26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