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流动资金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动资金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动资金的作用

第1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流动资金 绝对节约额 相对节约额

一、问题的提出

流动资金作为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效率将会严重影响企业资金总的使用效率,而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经常用流动资产的节约额来表示。目前流动资产的节约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流动资产绝对节约额和流动资产相对节约额。而对于流动资产绝对节约额和流动资产相对节约额的定义目前不太统一,从而造成的计算公式也不一样。在杜晓光主编的《会计报表分析》中,流动资产绝对节约额是指企业由于加速流动资产周转,因而可以从周转中拿出支付给企业所有者或偿还债权人的那部分流动资金;流动资产相对节约额是指企业加速流动资产周转,可以在不增资或少增资的条件下扩大本企业的生产规模,因而有可能不需要或减少由债权人或所有者对企业的新投资的那部分流动资金。而在《现代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流动资产绝对节约额定义是指企业在生产规模不变(同一周转额)的情况下,由于加速了流动资金周转,结果从周转中腾出的一部分资金上交国家;而在《会计词典》中,流动资产相对节约额是指由于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或迟缓)而相对节约(或多占)流动资金的数额。以上两种关于流动资产绝对节约额和相对节约额的定义实际上都比较晦涩,难以理解。仔细思考以后,从以上的不同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关于流动资产绝对节约额的定义两者是相同的,而对于流动资产的相对节约额就不太一样。由于流动资产相对节约额定义的不一样,从而导致目前存在不同的计算公式:

(一)杜晓光主编的《会计报表分析》中各节约额的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或浪费)

=分析期实际销售额×(基期实际流动资金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 (公式1.1)

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额—基期流动资金占用额 (公式1.2)

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流动资金总节约额—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 (公式1.3)

由上面的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可以推导出流动资金总节约额的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总节约额=分析期实际销售额×(基期实际流动资金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额—基期流动资金占用额 (公式1.4)

化简以后得出:

流动资金总节约额=(分析期实际销售额—基期实际销售收入)×基期实际流动资金占用率 (公式1.5)

(二)而在其它论文中或考试题中的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分析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率) (公式1.6)

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基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率) (公式1.7)

由公式4和公式5,可以推导出流动资金总节约额的计算公式:

流动资金总节约额=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分析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率)+基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率) (公式1.8)

化简以后得出:

流动资金总节约额=(分析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基期流动资金实际占用率—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率) (公式1.9)

从公式5和公式9,非常明显的可以看出计算流动资产总节约额的计算公式完全不一样。对于同样一个问题,却有得出不同的计算公式,非常令人费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仔细思考以后,可以得知是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和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定义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计算公式,最后导致了流动资产总节约额计算结果的不一样。流动资产节约额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报表分析的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各种考试当中经常碰到,如果采用完全不同的两种计算公式,肯定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到底应该采取哪一种计算方法,学生无以是从。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来讨论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和绝对节约额的定义,进而统一它们的计算公式。本文从流动资金节约额的产生的原因出发,利用因素分析方法,重新来定义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和绝对节约额以及统一它们的计算公式。

二、流动资金节约额的重新理解以及计算公式构建

在以上两种关于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和绝对节约额的定义中,流动资金绝对节约的定义是相同的,而相对节约的定义则感觉有较大的不同。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定义,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从计算流动资金占用额的根本因素出发。

大家知道,流动资金的占用额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金占用额=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占用率 (公式2.1)

从公式10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流动资金占用额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流动资产周转率,另外一个就是销售收入。因此,我们应该从这两个因素入手,去重新理解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和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如果我们不改变定义的习惯,还是以相对和绝对去理解流动资金的节约,我们可能还是不太理解流动资金的相对节约额和绝对节约额的定义。实际上,不管是采取上面的哪一种定义,对于流动资金节约因素的理解没有多大的作用,因为他们都不能为我们提示用什么方法才能提高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而在实际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中,关键在于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去提高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揭示出提高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方法,我们应该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因素分析法是指数法原理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它根据指数法的原理,在分析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变动时,为了观察某一因素变动的影响而将其他因素固定下来,如此逐项分析,逐项替代。从公式10中,我们知道影响流动资金占用额的因素无非就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和销售收入,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因素分析法的方法去具体分析这两个因素的变动对流动资金占用额影响的大小。

设基期流动资金占用额为A1,基期销售收入为S1,基期流动资产占用率为M1; 设分析期流动资金占用额为a1,分析期销售收入为s1,分析期流动资产占用率为m1。基期流动资金占用额、基期销售收入和基期流动资产占用率之间的关系为:

A1=S1*M1 (2.2)

(一)讨论流动资产占用率的变动对流动资金占用额的影响。

先用分析期的流动资产占用率去进行替代,得出:

B=S1* m1 (2.3)

则流动资产占用率对流动资产占用额的影响为:

B- A1= S1*(m1—M1) (2.4)

(二)讨论销售收入对流动资金占用额的影响

利用循环替代法,用分析期销售收入去进行替代,可以得出分析期的流动资金占用额为:

a1=s1*m1 (2.5)

则销售收入对流动资金占用额的影响为:

a1 —B=(s1—S1)* m1 (2.6)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销售收入和流动资金占用率对流动资金占用额的影响,实际上也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因素对流动资金占用额的节约或超支情况。为了更好的理解他们各自对流动资金占用额的节约情况,我们应该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计算公式联系起来,也许会好一些,因为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公式,学生们接触较多,也比较熟悉。因此,我们在流动资金节约额定义的时候,参照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的定义方式,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定义为效率差异,主要是指流动资金占用率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流动资金相对差异定义为耗费差异,主要是指由于销售收入之间的差异而形成的。这样定义实际上也符合人们的习惯,容易被人理解。那么,公式2.4就代表流动资金绝对节约额的计算公式,而公式2.6则代表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

三、结束语

虽然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关系着企业总资金使用效率,但是目前对它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将会影响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尤其在课本当中,不同的认识将会让学生无所适从,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流动资金的节约额的定义和计算。本文从产生流动资金节约额的根本原因出发,利用因素分析法,借鉴固定制造费用的定义方法,重新定义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和绝对节约额,以及重构它们的计算公式。希望能够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各位专家思考这个问题,尽快在以后再课本中,能够统一的它们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参考文献:

[1]现代工业企业财务管理[M].第176页,山西人名出版社,1984年9月

[2]会计词典[M],第55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5月版

[3]王天民.怎样计算流动资金的绝对节约和相对节约[J].内蒙古财会,1996年第3期

第2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Abstract: How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the liquidity shortag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yclical nature of investment liquidity and recovery and cause of the liquidity shortage, also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liquidity shortage that constra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关键词: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成因;改善研究

Key words: enterprise liquidity capital; shortage causes; improv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003-01

0引言

本人长期从事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致力于投放在企业流动资产这部分最具活力资金的研究,认真分析它往复循环的投入和回收,分析流动资金短缺的成因,注重流动资金短缺时制约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对策研究,现探索总结如下。

1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成因

1.1 企业流动资金周转不畅从理论上讲,伴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企业的流动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再加到货币资金形态上,以便满足下一个生产经营过程的需要。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成品资金、结算资金占用过大,导致流动资金中途搁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具体表现在:企业之间债务的相互拖欠,应收账款数额不断上升,“三角债”的债务链拉长;存货积压使资金沉淀。

1.2 流动资金的非正常挤占企业本来就很紧张的流动资金,经常受到来自生产经营之外的其他非正常挤占,例如,扩大基建投资规模,超计划购置农机具和无计划上项目等。

1.3 资金结构不合理首先是企业留利有限,自我积累少,使筹资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其次是企业将积累大幅度用于固定资产扩建,流动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小,自有流动资金占全部流动资金的比例也日趋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疲于借债、还债。

2缓解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的对策

2.1 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正确制定商业信用政策和收账制度,压缩应收账款占用额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成:①制定商业信息政策,认真考虑企业产品的市场状况,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②制定严明的收款制度,选定较高素质的人员作为销售管理人员,确立有效的收账程序,积极探索收款技巧,把货款回笼作为考虑这些人员政绩和业绩的主要依据。③努力减少挂账,扩大票据作用,尽可能取得索债凭证。④选择使用担保手段,充分利用法律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2.2 重视现金流动信息现金流动效益是对企业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它有助于减少企业流动资金的大幅沉淀。

2.3 增强市场意识,适时调整产品结构要求企业增强市场意识,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从销售型转为营销型,重视市场调研,开拓市场领域,并据此调整产品结构,彻底摆脱成品积压的被动局面,达到增加流动资金的目的。

2.4 重视计划编制,严格控制资金流动编制计划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不少企业却放松了计划工作。事实上,企业经营环境越是不确定,企业内部计划编制越是重要。计划编制过程应通过不断改变基本假设,来测定各种变化对企业利润和资金流动所产生的影响。

2.5 树立资金成本观念,调整资金结构①测定企业资金的基本需求量,积极组织补充资金,充分利用企业的土地、房产级差和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置换,并以扩大企业留利等形式补充流动资金,以保证资金和效益两者处于最佳配置。②合理安排流动资金存量,使资金和效益两者处于最佳配置。充分利用商业信用适当扩大应付账款的规模,以满足流动资金波动性的需要,减少资金成本。③合理配置资金,保证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转。

第3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摘 要 流动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流动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企业管理流动资金水平低下,既给企业带了融资成本,也给企业造成了现金相对过剩的机会成本。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流动资金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关键词 流动资金 管理 改进

一、引言

流动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而狭义的流动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又称净营运资金(NWC),即企业资本中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部分,在财务管理学科中也称为垫支流动资金,即随着企业的生产结束,该部分是可以全额收回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现金流入、流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既给企业形成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客观上也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风险。特别是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问题倒闭,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链断裂,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造成的。

流动资金直接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主要部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必不可少的“血液”。由于流动资金的特殊性,如内部控制运行不当,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从而从整体上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阻碍了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流动资金是企业资产安全的重点关注对象,也需要企业切实重视流动资金的内部控制问题,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管理的现状

(一) 缺乏流动资金整体概念

对许多大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来说,具有多家子企业或分支机构。随着集团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快速扩张,在财务与现金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利于未来发展的行为。例如,一些下属企业依靠集团的“温床”,只管生产加工,忽视了销售市场的开拓,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费用摊提不实,成本控制不力,存货超储严重,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周转不畅,效率低下;全集团出现了高存款、高贷款的“双高”现象,有的企业存款闲置浪费而不能实施调剂使用;财务人员单方面听命于企业领导的指挥,甚至出现欺上瞒下、违纪违规、损害集团大局利益。

(二) 内部控制还有待加强

首先,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配置不够科学,缺乏科学的资金调度计划。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如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需要投入一个大型项目,收回周期也很长,此时不宜采取激进型的资金管理政策,即将运营资金部分地占用到项目的长期投资中去。造成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其次,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占用,周转失灵。三是控制规则不健全或者未得到良好执行。如随意使用资金结算,坐支、白条抵库,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等。开户单位间公开拆借资金,逃避银行资金管理监督,一些股份制企业,用募集股本得来的资金在集团内部或外协单位之间进行拆借。

(三) 流动资金管理指标设置不科学

在流动资金观念上,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若干企业利益相关者如管理部门及政府统计部门,往往更加偏重于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净利润等传统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指标,没有关注到现金流问题,在往来款项、存货资金占用方面,基本上处于相当被动的管理状态,这就使得企业可能“盈利”状况很好,但企业却没有现金来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工作。在具体评价指标上,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多采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或周转期)进行评价,主要衡量企业各项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周转期)和存货周转率(周转期)。这两个指标只能孤立地考察营运资金中的流动资产的管理状况,忽视对这些项目内在联系的考察,将导致企业在应用这些指标时出现冲突和矛盾。如当企业通过采用放宽信用政策增加对存货的销售,从而增加存货周转率时,会增加应收账款占用额,并使应收账款周转率降低。

三、企业改进流动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流动资金管制中的信息与沟通,实现协同效应

要认识到流动资金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流程,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要重视不同部门、项目、流程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考虑系统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协同效应,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首先,企业应考虑对于全流程基于流动资金进行评估。从资金价值的角度看,业务流程即为流动资金的价值运动过程,流程管理即为流动资金的价值管理。因此,流程绩效评价信息应当反映流动资金的价值情况。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的评价指标类型,合理划分业务流程,做好全流程流动资金的评价与规划。其次,企业应结合各部门的特性进行流动资金管理。如对于应收账款管理,除了及时评价坏账情况,及时追账,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信用政策和收账政策。又如,企业除了重视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外,还要考虑销售的回款情况,不但要考虑增加存货周转率,更要考虑现金流转速度。

(二)完善流动资金控制行为,强化关键控制点

一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流动资金的运营效率。通过加强企业经营过程中运营成本的管理,提前收回应收账款,推迟支付应付账款等,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间接费用, 如会议费用、差旅费、招待费等,将节省、收回的资金投入到主营业务发展中去,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也就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性。其次,公司治理原理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司管理制度,这也是属于内部控制的一个关键要素之一。另一方面,对于流动资金的循环全过程找准关键控制点加以控制。流动资金每次循环都要经过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并表现为现金、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应收帐款等具体形态。企业对各种形态的资金占用均要严格管理。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要建立相应制度严格控制。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并定期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

(三)设置合理的流动资金管理控制指标

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考虑如何安排合理的流动资产配置,对流动资金管理进行系统地规划,实现流动资产的整合管理。第一个层次是考虑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配比,第二个层次是考虑流动资产内部的各项目配比,如货币资金、存货、应收款项等。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一般情况,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的历史数据综合确定。另一方面,企业应设置有关流动资金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如流动资金盈利率指标,使用流动资金的净流入,取其现值,与项目投资现值进行匹配,求出其内含报酬率,即为流动资金的盈利率。这种思路主要是考虑给企业带来健康现金流入的,主要是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此外,还可以考虑流动资金产出率,通过现金流出企业与现金流入企业之比,来分析流动资金增值的效率。

(四)加强对流动资金的内部监控

1.重视对流动资金的内部控制系统监督。重点是进行符合性测试。企业管理者的职能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职能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了组织模式的变革。具体到企业现金管理为代表的流动资金管理,由财务部模式走向集中化管理的资金模式、结算中心模式和财务公司、现金池模式。企业应结合具体的组织形式,根据流动资金内部控制设计的科学性、运行的有效性,对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

2.对流动资金运行效果的审计与监督。如对企业现金流动预算的编制、实施,企业存货、材料状况的审计,企业融资及实际用途的调查与分析,对应收账款账龄、可收回状况的复核;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现金资产的管理的监督等。此外,企业在确定投资目标时应该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几个方面考虑,对长期性投资占用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安全性进行量化评估。

四、结论

在我国在市场经济走向完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的今天, 企业保持合理的流动资金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站在建立现代企业的高度上,首先做好资金管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加强流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涛.制造业企业营运资金政策之我见.中国总会计师.2009(9).

第4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结起来,无非是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致。

1、宏观调控,措施缺乏约束力

(1)近些年来,由于社会总共给与总需求之间发生急剧变化,社会集团购买力猛增,消费基金增长幅度大大超出了生产发展的幅度。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使企业自有流动资金贬值,同样的资金自能购买较少的实物,使原本不足的流动资金进一步贬值。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

(2)企业资金补偿不足,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在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现行的会计制度以历史成本为准计算盈亏,导致企业虚增利润,财政虚收,收益超分配,然而以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流动资金往往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导致企业等量的流动资金的购买力递减,只有靠增加银行贷款来维持原有规模的生产,迫使银行贷款规模不断增加。

(3)银行信贷缺乏约束控制能力。专业银行信贷变为多面银行信贷,使贷款总规模有增无减,由于资金日趋紧张,大多数企业为争取多渠道的贷款而纷纷跨地区、跨专业银行在各银行建立户头,要建户必须拿出部分资金处于闲置状态,而生产经营资金奇缺,同时使专业银行无法对企业资金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调控。同时也导致企业不是把眼睛面向内部挖潜资金潜力,而是通过向各银行贷款来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造成货币发行量非经营性的增长。

(4)企业自身的结算制度不健全,银行的监督制约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了目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的多角债务链,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还贷拖拉现象,当前这种扭曲的债务关系,直接破坏了企业资金结构的平衡。

2、企业自身管理不善

(1)由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不高,应变能力差,信息不灵,对市场需求不清楚,盲目生产以及无计划采购,造成大量不合理的流动资金占用,使流动资金丧失了流动的能力。

(2)企业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对接错位。产品安排不合理,造成滞销积压,大量的资金滞留在生产和库存中,所投入的资金不能顺利通过产品销售组织回笼,导致企业货币支付紧张。

(3)赊销信誉下降,债务链条吃紧。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债务严重,资金周转渠道受阻,企业三角债现象死灰复燃,使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放慢,流动资金相对减少,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恶性循环加剧。

(4)企业经营效果差,缺乏流动资金补偿能力。一方面企业因资金管理效果差,资金流失严重,自有资金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大量资金被挤占及挪用,导致直接将流动资金转化为消费资金,严重影响资金的正常运转。企业所需流动资金只有靠银行贷款解决,而在银行紧缩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金矛盾更为突出,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5)由于企业对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和资金的效益观念认识不足,不注重企业内部挖潜,使资金沉淀,浪费严重,并且对于资金占用大、周转慢,不能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分析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而最终造成资金的恶性循环。

终上所述,形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因素主要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薄弱所致,因此,要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矛盾,既要加强财政和金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从宏观上加强调控措施,又要从微观上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积极挖潜企业自身的潜力,疏通资金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总之,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症下药,着手解决问题。

1、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职能,尽快制定缓解资金紧张的对策

(1)控制资金需求总量,调整资金使用结构。在治理整顿中,要继续压缩和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降低工业增长速度,加强计划管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宏观上为增加有效供给,控制资金需求总量创造条件。对资金的投放实行总量上紧缩,结构上调整,有保有压。要控制和压缩高消耗,低效益,高投入,低产出的一般加工工业和重复建设,贷不对路的行业和产品,保证基础工业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压缩流通领域的资金用于生产领域,以防止工业生产继续滑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在资金调整中,应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2)稳定货币政策,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在目前条件下,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货币流通与供应量的制约关系,要实行紧中有活,区别对待的稳定政策。要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按照产业政策原则,实行资金的重组与配置,调整信贷结构,坚定不移地执行“扶优限劣”的政策,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实处,避免搞一刀切。银行要根据资金的可能对产业企业进行分割排队,实行倾斜的信贷政策。使银行的经济措施能对不同的企业产生不同的效益。在信贷存量的调整上,应保证优先重点企业的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和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的资金需要,把不合理的贷款收回,在贷款量上要进一步到位,真正做到扶优、抑平及汰劣。银行还要坚强内部管理,适当放慢银行企业化经营的步伐,疏通结算渠道,引导和控制体外资金循环,使之纳入银行宏观控制系统,受宏观货币政策的影响和制约。这是增加银行储蓄存款,推迟和转移一部分消费资金的有效途径。为此,银行应积极设法扩大储蓄,以达到这一目的。

(3)严格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适当增加补充比例。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健全流动资金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对产品销路好、效益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企业,要予以资金倾斜政策和低息贷款政策。

(4)强化银行结算管理,严格银行结算纪律,严格开户管理,禁止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逃避专业银行的监督与管理,银行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确定企业定额资金占用定额,并划分额外的贷款利率,促使企业资金占用日趋合理化。

2、树立流动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命脉的观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微观方面来说,要进一步搞活企业,挖潜企业内部潜力,用好、用活资金,形成一个适宜的资金“小气候”。

(1)千方百计搞好,搞活企业,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搞好搞活企业,是企业走出流动资金困境的根本途径。要搞好搞活企业,必须稳定和完善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积极改善企业的外部环境,加速技术进步,增强企业的实力和后劲,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改善经营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增强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能力。建立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补偿机制。

(2)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辟多种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企业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要拓宽视野,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在加强金融管理的同时,让信誉好的企业发行债券或股票,人民银行应该支持产品适销对路、生产经营管理较好、经济效益高具有一定信誉的企业,在核定的限额内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这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引导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的有效措施。另外,还可以利用本企业产品的优势,向外部单位筹集资金,此外,还可以利用技改项目的资金来源发行股票和技术改造债券。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搞活,吸收社会上的闲置资金,弥补本企业的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增加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的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调整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大力开拓市场。在搞好经济形势预测、市场供求关系预测、政策导向预测和内外部条件预测的基础上,协调企业的经济行为,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名优产品的辐射作用,要适时采取优、增、调、减、停的营销策略。即优先开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产量,调整产品的规格品种,减少销路不畅的产品的产量,停止滞销产品的生产,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的占有率,从而加速资金周转和资金循环。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横向联合、兼并等手段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淘汰一些质次价高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促使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从而优化资金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第5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财务公司流动资金的管理、运用是整个公司经营的关键,财务公司流动资金既要保证成员单位资金的正常支付,防止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又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财务公司未来资金的预测对资金的有效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预测,为财务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资金合理运用提供帮助。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以及是否使用得当对财务公司的未来业务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概念及构成

财务公司流动资金是指存放在各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的可用资金。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吸收成员单位的存款、自有资本金以及财务公司各种融资业务所增加的存款。资金的使用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需要缴存的法定准备金;第二部分:保证成员单位正常业务支付的资金;第三部分:除上述资金外财务公司自身能够支配的剩余资金。其中,第二部分资金预测的准确性是资金预测方法中的关键部分,也是预测中的难点。因为这部分资金是由成员单位控制的,而且资金金额可能巨大,它的变动会对财务公司资金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财务公司流动资金的影响因素

(一)成员单位的资金结构。财务公司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单位的存款,成员单位的存款结构及资金波动等因素是影响财务公司流动资金的主要因素。

1、成员单位的存款结构。成员单位存款按照存款期限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为成员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使用的资金,这类资金流动性强,每日资金流量大,财务公司必须存有一定量的备付资金保证单位资金正常运行,这类资金是财务公司流动资金预测的重点和难点。定期存款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限,这类存款存期长、资金稳定,是财务公司资金可利用的最佳资源。

成员单位存款按照存款金额分为重点大客户存款和一般客户存款。如果存款余额高度集中于重点大客户,则单位大额资金支付现象将会增多,引起资金波动较大,导致资金不稳定;相反,存款余额分散在一般客户,其分散度越大,资金则越稳定。

成员单位存款按照存款用途分为日常性生产经营存款、特殊存款。日常性生产经营存款指成员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货款、税费、工资及其他生产经营性费用等存款。特殊存款指成员单位临时性倒贷、投资、其他特殊性存款。日常性生产经营存款资金变动有一定周期性规律,资金相对稳定;特殊存款具有金额大、留存时间短、无规律性等特点,财务公司很难利用该类资金进行有效运作。

2、成员单位资金变动流量。财务公司运用资金进行投资、融资的首要条件是必须保证成员单位资金的支付,结算资金的变动是由成员单位所控制,其资金变动额越大,所需要备付的头寸就大,沉淀资金就越少,因此,它的变动对财务公司的头寸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财务公司合作银行分布数量。财务公司合作银行分布数量对财务公司资金流动性也会造成影响,合作银行数量越多,同业资金越分散,使用效率降低,流动性越差。所以,要按照成员单位存款结构等因素合理分配资金,防止因个别合作银行资金不足造成员单位资金无法支出。

(三)财务公司资金管理。财务公司在保证成员单位支付资金正常运行的同时,还承担着增加资金收益,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职能。财务公司选择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强弱、是否精细化,将直接决定财务公司流动性资金的风险,所以除了要提高资金计划工具的精细化程度外,还需要合理地运用贷款、票据贴现、法人账户透支等金融工具,否则,将会加大流动性风险。

(四)外部环境影响。成员单位的存量受外部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影响,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宽松、企业经营良性循环时,成员单位资金相对充裕,存量稳定,财务公司可利用的沉淀资金也会增加,反之,成员单位资金存量降低,增加流动资金风险。

四、流动资金预测方法

财务公司流动资金预测是以历史数据和现实调查资料为基础,对未来流动资金的需求量所做的推测和预测。

(一)历史数据分析

1、成员单位存款结构分析。财务公司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成员单位存款,其中,活期存款是影响同业资金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大客户的存款变动情况是活期存款变动的关键部分。

2、资金变动情况分析。财务公司流动资金预测的目的,是能够保证财务公司资金达到最佳持有量,既能保证成员单位的资金正常支付,又可将资金得到充分合理运用,从而使价值最大化。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掌握成员单位日常业务和特殊业务大额收支净额变动情况,寻找留存资金最佳持有区间。

成员单位资金在收入、支出过程中,成员单位资金净额(当日现金流入量-当日现金流出量),是财务公司必须要保证的最低资金支付量。成员单位收付资金包括特殊业务资金(包括贷款、投资、其他特殊资金)和日常性业务资金。特殊业务资金变动无规律、金额大、存期短、必须在一定期间内保证支付,很难利用;日常性业务资金,反映成员单位日常性业务资金变动情况,主要包括成员单位货款、税费、工资及其他生产经营性费用、销售收入等,具有一定的变动规律,资金可以长期沉淀,是财务公司基础存款额的重要组成因素。

另外,在成员单位资金收、支变动过程中,除上述保证成员单位净额外,还需要备足一定的资金,以预防特殊情况发生。

(二)成员单位未来资金计划。掌握成员单位未来的资金收支计划,是财务公司预测流动资金的重要因素,是保证预测资金准确性的前提条件。财务公司需制定成员单位资金收支计划表,周期性了解重点大客户的大额资金收支计划,为财务公司下一周期的资金合理运用提供依据。

(三)资金预测方法

1、通过以往历史数据分析,按照周期性资金变动掌握成员单位日常资金收支净额及预防特殊意外支出的备付金,确定财务公司资金基础存款额作为资金最佳存量。

基础存款额=单位日常收支净额+备付金

2、以上一周期财务公司资金余额为起点,在基础存款额的基础上,根据下一周期成员单位大额资金收支计划,预测出下一周期财务公司余额。

预测的资金余额=上一周期资金余额±单位计划大额收支净额±预缴法定准备金

3、根据财务公司预测资金存量的结果,若低于基础存款额,通过拆借、票据融资等手段补充资金,保证单位正常支付;若超出基础存款额,超出部分可进行合理运用。

财务公司可运用的资金=预测的资金余额-基础存款额

五、存在的问题

财务公司资金预测是否准确主要依赖于成员单位资金计划的准确度。成员单位因自身掌握的信息不及时、不全面,未形成制度化,缺少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为财务公司预测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第6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一段时间以来,有企业反映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后,银行新增流动资金贷款大幅度减少。对此,一些企业叫苦不迭。同时,一些学者、地方政府的官员也开始纷纷发表看法,认为银行的信贷方针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初衷有矛盾,不该搞“急刹车”、“一刀切”……

应该说,目前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是存在的,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这个虽然表面看来只限于银行和企业间资金流动的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既和整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又与今天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深化改革的大环境密不可分。而具体来说,目前的短期资金紧张,和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少增(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少增)、票据融资锐减、企业库存增加特别是占用资金增加、流动资金被挪作他用现象严重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当然,也存在银行信贷资金管理方面问题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流动资金紧张问题。

今年国家实施的本轮宏观调控是动了真格的,也正因为如此,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进一步显现出来,资金问题就是这种矛盾的反映。我国是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生产、建设大都靠银行贷款。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是,政府上项目,银行就拿钱,其结果造成了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在近几年,为片面追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大量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干预市场和企业,甚至越权审批项目。从2003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建设规模过大,由此引发的货币信贷增长过猛、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滥占耕地、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等问题愈演愈烈。为此,本轮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就是遏制投资冲动。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泡沫和金融风险的苗头。中央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调控政策措施,包括了控制信贷规模、清理整顿开发区和土地市场、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抓好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等,就是将泡沫挤出、预防风险的有效手段。就整体经济发展而言,我国央行在今年的金融宏观调控中措施是得力的。国有商业银行有保有压,控制贷款发放对抑制部分行业过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就这一点说,贷款从一些过热行业或者是劣质市场的退出,对防范金融风险意义非同寻常。

据统计,今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万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增幅比去年同期减缓6.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减缓4.8个百分点。

尽管增幅减缓,但短期贷款还是增加的。那么,为什么企业感到资金紧张呢?这中间有两个问题不能不提及,一是流动资金被挪作他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用银行人士的话说,银行的流动资金放出后,不能按计划收回,所以就不能马上再放出。长此以往的结果,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放慢,银行收益减少,企业贷款受限,也会形成不少的不良贷款。而许多企业由于库存增加,也占用了大量的银行流动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加上宏观调控的作用,银行对这些企业控制短期信贷资金也是情有可原的。

另外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有评论说,本轮宏观调控中控制信贷资金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带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事实上,宏观调控并非针对中小企业,但银行信贷政策的收紧必然会涉及一些企业的资金。而且,因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尽管今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较快,但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他们的许多贷款也投向大客户和高端客户。此外,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的控制。再由于许多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等原因,难以满足银行所需要的贷款条件,其结果,许多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短期资金短缺的境地。

当然,造成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具体原因我们还能举出很多,但如果能够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因为无论对银行或是企业,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第7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经济效益

    由于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或者核心,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1 财务管理概述

    1.1 财务管理的内涵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基于一定的法律法规,在一定整体目标的指导下,关于企业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

    1.2 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内容极为丰富,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其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从组织企业财务活动的视角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与分配等内容。从处理财务关系的视角审视,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了诸多对复杂的关系,涉及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受资人、政府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企业内容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以及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等。

    1.3 财务管理的功能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是以其功能为基础的。具体而言,财务管理具有三大基本功能: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监督控制功能。

    1.3.1 资金管理功能

    资金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人体的话,那资金就是身体中的血液。可以说资金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所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资金。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具备了资金管理这一最为基本的功能。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基于对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来支配企业的资金,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是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功能。

    1.3.2 成本控制功能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员工工资的变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等,但是成本因素则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企业中不合理的支出,包括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对期间费用的控制、对研发费用的控制以及对职工薪酬、福利、保险和劳动保护的管理等。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具有成本控制功能。

    1.3.3 管理监督功能

    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财务管理中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步步为营,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法前行。不仅如此,在完善监督的体系下,企业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挖掘自身产能,优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从而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财务管理中的的管理监督功能。

    2 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功能探析

    2.1 以资金管理功能为核心,企业资金利用最优化

    2.1.1 实施资金集中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纷繁复杂,涉及到资金使用的环节众多,如果资金分散管理,将难以统一协调调度,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为此,在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将资金集中进行管理,这将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具体可以以资金结算中心的形式进行资金集中管理,这样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多头账户,有效控制和统一调度企业的资金,发挥结算中心的“水库”功能,当企业流动资金充足时,结算中心可以存储部分流动资金留作他用;当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时时,结算中心可以支出部分资金缓解企业的经济危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发挥资金最大价值,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2.1.2 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为了发挥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功能的核心作用,企业应该全面推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企业产品生产之前以及生产过程之中的资金流动,严格执行预算的要求,保证资金有序的流动,使企业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样一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自然而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反观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推行的资金管理制度常常是产品生产完以后才展开的,如果没有发现资金使用问题固然好,即使发现了企业资金使用存在问题,那时已经来不及进行补救,宝贵的资金就在无形中流失,负面的连锁反应自然而然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需要未雨绸缪,推行全面的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2.1.3 加强企业流动资金分析

    预测流动资金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净流动资金的多寡代表企业的流动地位,净流动资金越多表示净流动资产愈多,其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因而其信用地位也较高,在资金市场中筹资较容易,成本也较低。为此,企业应加强流动资金分析预测,实时掌握企业流动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将流动资金的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来抓,将其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企业流动资金分析预测,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增加筹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以成本控制功能为重点,企业资源利用最优化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企业如果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产品的成本,在激烈的市场中占据先机,获取利润,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迅速提升,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为了制定适合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企业首先需要对深入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企业目标成本。其次,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将企业大的目标成本逐步的分解细化为便于实现的小的目标成本,从而调动目标执行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后,企业要为推行目标执行者创造良好的服务和指导,使其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执行企业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通过以上步骤,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既定的成本管理目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企业还能借助成熟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生产产品的各个环节实施实时监控,了解产品成本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动态中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从各种途径降低产品的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2 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

    企业产品成本控制可以从多方面着手,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调动企业全部员工,构建全员成本控制项体系,因为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中,其他的因素都是客观可控的,只有人是主观较难掌控的。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因此必须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横向分解落实到企业内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控制,纵向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进行管理控制,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网络,并对全员进行严格考核。力求提高企业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结语

    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为此,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理念,重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管理监督功能,使企业在控制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在良好的管理监督体系的保障下,不断去发展自己,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庆阁。 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管理[J]. 商业会计,2012,(4)。

第8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一、欧洲贷款业务中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

贷款新规借鉴了国际银行业的先进做法和良好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借款合同条款约定和相关要素

合同约定是维护银行和借款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条文和体现。以英德两国为例,其银行高度重视合同的条文和内容,将银行风险控制要求具体体现在合同中,并约定实施。在贷款主合同及其附属合同的制定中,银行的法律部门全程参与。并且,对于公司类贷款,包括流动贷款(透支、循环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有不同的专业法律团队参与,确保合同的全面,准确和有效。

(二)银行针对不同客户特点,重视利用承诺条款保护资金安全

国外各银行合同中的违约(EVENTSOFDEFAULT)条款都比较笼统,总体上包括以下几方面:(1)借款人未支付本信贷安排项下的任何到期款项;(2)借款人没有履行或遵守本信贷安排的任何义务;(3)借款人作出任何不正确的声明;(4)借款人或任何担保人/担保出具人未按时偿还对任何债权人的债务超过一定金额;(5)针对借款人或任何担保人/担保出具人资产的诉讼;(6)银行认为对借款人还款有不利影响的任何重大情势变更。一旦出现上述违约中的任何一条,银行可以终止信贷关系,要求借款人提前偿付所有贷款本息。而承诺(COVNANTS)条款比违约条款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财务承诺。这些承诺由各银行与客户协商约定,例如,要求借款人定期提供业务、资产及财务状况资料;贷款的偿还优先顺序;未经银行同意,借款人不得进行重大重组、合并或接管。①

(三)对流动资金贷款的使用控制不是很严格,重在外部监督和自律

对于流动资金贷款,英德银行并未将贷款是否被挪用作为专门的或重点性的跟踪检查内容。因为他们认为,流动资金贷款用途多样,金额不大,从成本收入比来考虑不值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和人力,且贷款一般是信用良好的公司,基于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银行不想更多的干涉借款人的内部事务,而更愿意把贷款是否被挪用看成是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对于公司的大额支付需求,国外银行一般通过银行买卖公司的商业发票业务,形成对客户的短期融资,不再通过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满足业务需求。对于固定资产贷款,特别是项目融资,银行则很审慎地跟踪贷款的使用,控制贷款风险,确保贷款到期收回。②

(四)加强对贷款提款环节的控制

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贷款专用账户有不同的规定。对于流动资金贷款,银行审批同意后,客户必须填写提款申请书,银行按客户申请支取的金额划转至借款人的存款账户,或者根据客户的要求,直接划转至客户指定的第三方账户。

二、贷款新规强调的信贷理念

(一)强调合同管理

贷款新规要求贷款人应与借款人在贷款合同中详细规定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特别是明确借款人承诺、提款条件、资金使用管理、还贷保障、风险处置等与贷款风险控制相关的重要规定,从而在借款人出现申贷文件信息失真、未遵守承诺事项、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未按约定方式支用贷款资金等违约行为时,即可依约采取有效措施,追究借款人的违约责任,通过合同实现对贷款风险的有效控制。

(二)强调全流程管理

贷款新规将贷款业务流程细化分解为贷款调查、审查(风险评价)、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贷款收回及不良贷款处置等各环节,并对各环节逐一提出具体管理要求。同时还要求贷款人按照有效制衡原则将贷款各环节职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起相应的问责机制。

(三)强调实贷实付

贷款新规强化了对贷款资金支付的管理要求,将贷款资金支付方式分为“贷款人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两类。对达到规定条件的,贷款资金应采取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即将贷款资金由贷款人根据借款人的申请直接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手。无论是贷款人受托支付,还是借款人自主支付,贷款人都应监督贷款资金依约使用。

(四)强调法律责任

贷款新规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有关规定,明确了对贷款人违规经营贷款业务行为相应法律责任及处罚措施,包括监管部门依法实施监管措施和予以行政处罚等,增强了贷款管理规则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有力督促商业银行切实履行信贷风险管理职责,防范信贷风险,从源头上提升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

三、贷款新规的积极作用

贷款新规提倡风险为本,它的推出对促进国民经济和银行业自身又好又快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第一,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贷款新规强调要做好贷款全流程管理,确保有效贷款需求获得信贷支持,这既有助于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也有利于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把握好信贷投放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科学、合理地配置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特别是杜绝信贷资金无序使用,保证信贷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之处,满足实体经济对信贷的需求。与此同时,贷款新规的实施还可以积极引导借款人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对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贷款资金真正得到高效合理的运用,从而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信贷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总体转变。

第二,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健康的信贷文化。贷款新规既没有抬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门槛,也没有改变授信条件、期限、利率等要求,而是透过精细化信贷管理制度安排,保护借款人的利益,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满足银行客户以及社会公众日益提高的银行信贷服务要求。如,“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都强调深入调查了解客户,特别是准确了解客户贷款需求,合理确定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等要素;有关贷款资金支付管理的要求不仅不会妨碍银行客户正常用款需求,还能够通过“实贷实付”降低借款人的利息支出,节约借款人的财务成本;贷款新规均强调,借贷双方应遵守诚实信用的基本准则,申请贷款应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贷款资金应当用于约定用途,具体资金支付方式也应当符合双方约定,这些要求纠正了以往将贷款资金等同于借款人自有资金的错误观念,对强化借贷双方诚信守约观念、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培育健康信贷文化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维护信贷资金安全,从根本上保障存款人利益。长期以来,贷款支付与资金用途监控一直是我国银行业信贷管理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实际贷款活动中,由于贷款支付管理不到位,往往存在贷款资金不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甚至被借款人违规挪用,投向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或者用途之上等情况。“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强化了贷款支付管理理念,通过确立贷款人受托支付和借款人自主支付两种贷款支付方式,明确贷款资金监控要求,有效地控制贷款资金流向,从源头上堵塞贷款资金支付和使用环节上的漏洞,杜绝违规挪用信贷资金的行为,确保贷款资金被真正用于约定用途,从而有效保障了贷款资金安全,从根本上确保广大存款人的利益。③

第四,有利于推进贷款管理的精细化,实现我国银行业自身增长方式转变和科学发展。“三个办法和一个指引”借鉴国际银行业信贷管理的成熟经验,将国内外银行贷款实践的良好做法予以法制化,系统地确立了我国银行业信贷业务科学管理框架。贷款新规确立了我国银行业贷款管理的新标杆,特别是全流程和精细化信贷风险管理要求,夯实了银行业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与时俱进地提高了信贷风险管控手段的科学性,必将全面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势必有力推动我国银行业贷款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促使我国银行业的贷款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实现银行业自身的科学发展。④

四、贷款新规与银行、企业之间的冲突

通过经营风险追求回报是银行业的天然属性,如果银行期望更高的回报就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资产安全风险。贷款新规要求通过加强对银行的全流程管理来降低风险,实贷实付的要求实际上减小了银行的信贷规模,这些都将在短期内较少银行的综合收益。创利对银行业从业人员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贷实付短期内影响贷款息差创利,也影响对银行业从业人员的业绩考核。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银行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旦银行的授信规模受到限制,即使企业与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在没有放款的前提下,如果银行不愿意放款,企业将存在难以获得贷款的或有风险。

五、关于对流动资金贷款相关规定的理解

(一)贷款新规对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力度相对较弱

贷款新规认为流动资金为企业营运资金。贷款期内,流动资金贷款可周转使用。贷款新规规定了严格的受托支付和自主支付标准要求,但仅限于第一个循环周期内,从第二次循环开始资金使用已不受贷款新规约束。

(二)关于流动资金贷款额度测算

为防止企业挪用贷款,贷款新规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行业特征对借款进行流动资金需求测算,并最终确定企业需要多少流动资金贷款,禁止向企业超额发放贷款。贷款新规的测算公式能够基本测算出营运资金缺口,进而确定流动资金贷款综合授信额度。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银行将测算结果理解为狭义的贷款额度,而不是资金需求,认为通过承兑汇票等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不受额度测算限制,以求向优质企业超额度发放贷款。

六、贷款新规尚待明确的问题

(一)关于个人贷款转借给本人占有股权的公司

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具备贷款条件,而企业的股东具有贷款条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为帮助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人向企业股东发放贷款,用于企业日常经营。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当企业股东有具备贷款资格、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并能够提供充足押品时,可向其发放贷款用于其入股或控股企业的日常经营;二是认为企业和借款人是不同的民事主体,借款人将贷款资金用于企业是典型的改变贷款用途的违规行为。

第9篇:流动资金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 企业营运 资金管理 对策

一、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流动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面临着营运资金风险。作为社会资源的一种体现,资金包括流动资金的紧缺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种流动资金的紧缺状况已经超出了理性的极限,诸多不合理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各企业个体和全社会总体的营运资金运转。营运资金作为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循环密切相关,营运资金不足将直接影响企业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企业要扩充规模或者转产经营,也会因得不到必要的资金而一筹莫展。

2、营运资金低效运营

流动资金周转缓慢,流动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重较大。应收账款数量普遍增高,且相互拖欠情况比较严重,平均拖欠时间增长,应收账款中有很大一部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许多企业对市场认识不足,盲目进行生产,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差,原材料、产成品、半产品等存货不断积压,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此外,部分企业存货的账面价值大大高于其市价,但高出部分并没有被及时摊入企业成本费用中,造成存货中包含大量“水分”。

3、营运资金管理弱化

现金管理混乱。流动性最强、获利能力最低是现金资产的特点。现金过多或不足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短缺,没有制定合理可行的最佳现金持有量,编制现金预算,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现金日常收支进行控制,现金管理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出现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货款和各种费用或现金过剩现象。这种对现金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是不能适应市场竞争趋势的。

二、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1、改善企业外部环境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它需要一个良性运作的社会环境体系来生存和发展。彻底解决营运资金存在的问题,既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善。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来进行。

(1)政府应在进一步明确政企关系、加快企业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改革,为企业形成资本积累机制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现代企业科学的治理结构,明确各方的责权利,使企业做到彻底的自主理财。企业必须能够真正从其对资产增值的关心上获得增强积累和有效分配投资的在动力。这样,才能自觉注重资金积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经济实体。

(2)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当前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承包经营企业,只注重实惠不考虑企业的生产发展后劲,以各种名义乱发奖金或用于福利建设,从而挤占生产资金。考虑到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企业的利润分配应坚持积累优先原则,首先满足生产经营之需要,然后再将税后利润在投资者之间进行分配。

(3)在政府职能由直接参与向间接调控转移的进程中,构造一个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科学的产业政策,引导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2、改变企业经营观念,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我国的股份制改造已即将进行完毕,它初步改善了我国企业的资金结构,这也将有助于解决相关的营运资金问题,但并非能够彻底解决。企业要想保持营运资金良性循环,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理念,增加效率,提高盈利能力,否则,通过发行新股募集的资金也只能维持短期的营运资金周转,无法经受长期考验。针对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应该首先从企业整体角度采取以下措施,达到改善营运资金的目的:第一,认真做好营运资金计划,事先掌握各流动项目和资本支出的变动趋势,预先消除影响营运资金状况的消极因素。第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做到规范、合理和有序的管理,提高管理层次和水平。第三,建立营运资金管理考核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第四,加强企业财务预算,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通过制定预算,不仅有助于预测风险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风险,还可以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内部协作的效率。此外,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远未发挥出其实际作用。审计部门应该负责整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审计。因此,开发内部审计的深层次职能,将推动营运资金问题的解决。第五,提高人员素质。我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缺少系统、专业的管理知识教育,而主要依靠工作经验的积累,这将有碍于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管理的先进度和自觉度。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以改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

3、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不良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一次性全部投入,且占用资金较大,而资金的收回则是分次逐步实现的。固定资产收回是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以折旧的形式使其价值脱离实物形态,转移到生产成本中,通过销售实现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这种资金的回收往往是缓慢的。由于投资的集中性和回收的分散性,要求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必须结合其回收情况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出现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过分追求投资规模,扩大生产能力,而影响营运资金正常运作的情况。不良流动资产主要是指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和不能按其价值变现的积压、变质和淘汰的存货。这些不良流动资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问题,并会直接导致营运资金的流失,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防止不良流动资产的产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产品以销定产,确定货款回收责任制,与信誉好的用户制定回款周期,保证及时收回货款;在会计核算方面采取谨慎原则,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金,以防止坏账的发生:把好物资采购关,防止采购伪劣物资,并做好仓库物资保管工作,及时维护各类物资,防止变质和损坏;合理确定物资储备定额,防止过量储备,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对供大于求的物资,按月需求量订货结算,甚至采取无库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