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第1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年来,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学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同时,重点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经过不断努力,我校以提升学校文化的品味为突破口,以发挥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为出发点,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努力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经过近一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继承与创新发展思路,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群策群力。

始终以“精神文化引导人,环境文化熏陶人,制度文化约束、激励、规范人,人文文化培养人、教化人”为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效实施。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我校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寻到了养成教育之路,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铺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向常规要质量,向教改要效益,向师德要辉煌。”是我们的办学理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审美”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坚持以“求实、勤奋、和谐、创新”为校训,“求真、求美、友爱、诚信”为校风,“务实、善诱、激趣、互动”为教风,“多思、善学、自主、探究”为学风。学校通过对建筑物的的规划及布置来塑造学校文化内涵,通过一定的载体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学校把《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经》、“三风”等喷绘成版面悬挂在校园内,时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生活;学校新悬挂醒目的各种内容的版面X余块,无时不激励着全体师生奋发进取。另外,我校还充分利用宣传栏、黑版报、学生手抄报、学生书画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学校文化的载体。

我校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作为一种文化内涵的表象,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

一是学校成立校园“三化”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净化”、“美化”、“绿化”、工程,使各项硬件设施做到整体规划、分别实施。

二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重新布置了班内文化,要求各班按月出各种内容的黑板报,并开展了每人养一盆花活动,教室内窗台上都摆放上了花盆。三是健全各室,规划管理,提供育人保障,学校对已有的图书室、仪器室、会议室等进行改造,增添设施、改造环境、营造氛围;

四、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校先后制订了《X小学一日常规》、《X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三字经》等管理制度,并编印成册,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做人到育人均有章可循。

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制订了《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文明班级评选方案》、《师德教风建设实施方案》等,为促进我校学校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

五、构建富有文化蕴含的校园生活。

X、加强社会主义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坚持开展了“塑造四好少年”活动,开展了“爱父母”、“爱学校”、“爱老师”、“爱老、敬老、助老”、“中华魂”系列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弘扬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第2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根据《东宝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强化“三风”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要点

1、结合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打造独具特色的大桥人精神。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全校师生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4)活跃学校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及名歌、名曲、校歌。

(5)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教风和学风,即教书育人理念。

(6)充分利用校园网,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及特色。

三、主要内容

(一)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

3、抓好办学特色的宣传,让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办学特色,创新我们的办学特色。

4、抓好校园绿化和室内美化,营造文化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5、传承校园多年文化积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造自己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如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基地,关爱留守儿童,书法、儿童画,书香型校园特色的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等。

(二)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1、改造学校校容校貌,不断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2、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校园广播的功能,使育人环境更上档次。

3、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抓住警校共育的契机,重视对特殊学生的深入细致诱导教育。

4、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5、认真扎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1)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级纪律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让这一过程形成凝聚人心的过程,形成团结、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2)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有效阵地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体现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3)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 “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4)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和谐校园主旋律。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5)充分发挥黑板报、播音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

(6)学校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细则》,评选“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班级”,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6、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

(三)学校党风廉政建设。

充分发挥党政工作在学校组织领导工作中的作用,让党政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轨道,为校园文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四)抓好师德素养建设。

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迅猛阶段,我们的教师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发达,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软条件。

1、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为当今教育改革练就本领,争创成效。

2、遵纪守法,团结协作,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维护教师形象。彼此尊重,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光辉形象,宏扬园丁精神,发挥灵魂工程师功效,倾注爱心,做好学生楷模。

(五)抓好学生素养建设。

学生素质建设是学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办学质量提高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1、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学习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优良品质。

3、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大”“三爱”。

“三大”:

大气做人:有尊严,有气节,心胸宽广;

大方待人:礼貌大方,自然朴实,真诚宽容;

大胆做事:大胆质疑,大胆创造,大胆竞争;

爱自己:

爱自己的生命:乐观向上,远离危险,自护自救;

爱自己的身体:坚持锻炼,讲究卫生,爱护眼睛;

爱自己的形象: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注意细节;

爱他人:

爱父母:理解父母、学会感恩、知道孝顺;

爱师长:知道行礼、听从教诲、不懂就问;

爱弱小:同情弱者、尽己所能、帮助弱小;

爱环境:

爱校园环境:认真值日、不乱丢、不乱倒、不乱吐;

爱社区环境:参加社区环保活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

爱自然环境:了解自然、爱护动物、倡导绿色行为。

4、遵守纪律的养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加强校内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求学生自觉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和校园安全。

第3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纳雍县第六小学

纳雍县第六小学共有小学生2807人、其中少先队队员2411人、成立少工委0个,全校共有少先队大队1个、中队43个、小队172个;目前共有辅导员44名,小队长172名、中队长43名、大队长1名。

自今年以来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我校在2020年9月8日举办纳雍县第六小学“感念师恩”演讲比赛,旨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全国第36个教师节,进一步推进我校和谐校园建设,积极营造和谐、奋发向上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为了展示我校学生的文明风采,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丰富学生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学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面向大众的胆量和礼仪,

二、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为实现“我的梦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们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增长才干,我校在高年级组织开展以“我的梦 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 学校于9月13号下发活动方案,学生进行准备,各班于10月13日下午两点半选派代表队参加比赛,10月14日进行评比。 四年级组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倡导步行、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五年级组以勤俭节约为主题(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粮食等)

六年级组以安全伴我行为主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防溺水安全等)

第4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班级既是一个教育组织,又是一个文化组织。班级文化是师生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氛围,它反映了班级这个教育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养分。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主体人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班级文化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对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研究思潮,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积极心理学重视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体验,强调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培养。它认为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获得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为良好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现路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一)尊重主体地位,实现认知内化对事物的认识产生于主体认知结构与客观外在实践经历的相互作用。如果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就能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升华。积极心理学认为,对幸福、希望、快乐、自信的追求是人类获得成功的主要动机,人们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外部事物做出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优秀品质和建设性力量,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获得幸福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情绪实践,增进积极体验“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主观体验作用于客观世界,积极主动地经历某种情境或事件,从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倾向或行为,即主观幸福感的产生。”[1]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积极的心理元素,具备调适自我心理状态的能力。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生动的情绪体验情境,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进而获得更多积极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增进学生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所应追求的价值核心。”[2]

(三)塑造积极人格,促进全面发展“个人要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就必须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期望、愿望、兴趣和能力。”[3]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型人格可以帮助个体更容易调整心态,突破自己,进而获得幸福,创造快乐。这也是班主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全面提升,而且应包含人格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实现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班级文化的内涵属于班级的一种群体意识,维护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一个班级中,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应由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订并自觉遵守。而实际上,在很多班级中,这一事务则由班主任和他指定的少数班干部完成,这就使得其他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此外,一些班主任将班级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班级口号的提出和班级板报的布置,没有突出班级内涵和形象的塑造,忽视对学生负面情绪的疏导,难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有些班主任则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班级文化内涵建设,也难以形成朝气蓬勃、团结友爱、人人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

(二)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也是其成长不可或缺的终身财富。要保证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就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班级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保证。同时,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进一步落实班级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班主任只把学生看作接受教育的对象,忽视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导致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班级活动效果不佳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成员获得精神力量的源泉。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符合育人目标的班级活动,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班级文化建设得以进一步深化和落实。而在实际管理中,班级活动效果不佳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例如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纪律、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高效形式。“然而,实际的主题班会中,部分班主任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气氛沉闷,师生互动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导致主题班会收效甚微。”[4]另外,主题班会还存在活动方案陈旧、活动时间不足等问题。

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环境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及其经验是在环境中得到体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影响。从最广阔的环境———进化来讲,进化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5]。教室是班级成员共同学习的地方,也是他们待得最久的场所。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的构建。首先,保持教室的卫生。无卫生死角,桌椅摆放整齐,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班级学习环境。其次,布置文化墙,将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摄影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个性,在丰富的文化元素浸润中成长。再次,创建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里,推荐给大家阅读,既为图书角创建贡献力量,又有助于其分享意识的培养。最后,教室的绿化。在教室合适的地方摆放绿色植物,一方面可以增添生机,净化室内空气,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养花赏花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陶冶性情,培养自身的耐心和责任感。

(二)制度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积极心理学尊重学生主体,特别是重视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它认为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能动地开展自我教育,将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质。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应肯定每一位学生在集体中的价值,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入班级建设中。在班干部的选用上,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并实行任期轮换制,大面积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按功能设立尽可能多的“岗位”,鼓励并帮助学生依照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允许他们在不同的“岗位”间进行转换,广泛接触各类不同的班级任务,积累解决各类问题的丰富经验。各项班级新规的制订同样要遵循民主化方式,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协商制订并自觉遵守。

(三)观念文化建设———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班级的观念文化是在特定学校文化的影响下,经过师生长时间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包含信念、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复合体。班级舆论是班级观念文化的风向标。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进而在班级内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励每一个成员积极进取,是班级观念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正确舆论导向的形成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密不可分。积极心理学特别强调积极情绪体验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它认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途径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定向和奠基作用。班主任应抓住时机,从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不断积累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内心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对班上好的现象予以表扬和肯定,而对班级中的不良倾向,班主任也要及时予以批评制止。只有在班级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学生才能自我省察,识别是非、善恶、美丑,不断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四)活动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未来发展潜力,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把主观幸福感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的主张是一致的。班级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部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就像一条绳子贯穿了班级建设的整个过程,每次班级活动都是班级建设有益的补充、完善。”[6]班级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如举办书法、绘画、摄影、器乐以及主题演讲等校内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挖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另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如清扫楼道、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慰问敬老院老人、发现街头错别字、擦洗体育健身器材等,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又能够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结语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自身优势的利用,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既可以让整个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丽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四维并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7):57-60.

[2]徐凤林,陆春庚.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校生积极体验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5):40-41.

[3]黄希庭.再谈人格研究的中国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5-9.

[4]龚俊波.主题班会高效互动“三忌”[J].教学与管理,2016(1):30.

[5]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3):6-10.

第5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1、加强了班主任工作。开学初要求班主任写好工作计划,对本班的班级管理做好规划,对班主任每月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阶段工作作出部署,学期末写出工作总结。每月根据学校检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

2、加强了德育研究,召开了以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为主题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做好少先队小干部的选拔、培训工作。每月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能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在学生劝导、广播站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每周召开例会对他们值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要求改正。

4、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本学期着重加强对校园广播站建设、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和各班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教育。强化少先队礼仪队伍形象。

5、加强后进生管理

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德育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单亲家庭子女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以学生为主体,从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生。

1、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守则》、《规范》的养成教育。重点放在了文明礼仪、清洁卫生、学习习惯、节约粮食和安全教育上。在开学初,集中对全校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利用广播站对学生进行宣传。

2、坚持了常规检查评比。检查评比做到了客观公正。并且把清洁卫生的打扫和保持纪律、两操作为检查评比的重点。把学生检查的“三评”每天公布,每周分发三评的流动红旗。

3、加强了班级制度建设。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了《班规》和班级评价方案,并张贴于教室醒目处。各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班级规范和课堂常规,细化了班级管理,把每一项制度落到了实处。

4、继续做好了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出班级个性,班级板报做到了定期更换。

5、安全教育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了对学生课间活动的监督,坚持了楼道值班和集体放学制度,做好了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

6、开展队前教育,教唱队歌,少先队礼仪知识,组织一年级新生入队,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三、针对主题进行各项活动,在特色中成长。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本着“年度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

1、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三次也增加了“文明小知识”栏目。

2、劝导队每天在学校各个角落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继续开展雅行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晨会等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的文明习惯有较大改变。

(二)开展健康安全教育

结合教育局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1、召开班主任会议,安排落实健康教育的各项检查,督促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

2、利用广播站宣传有关知识,并办一期以“珍爱生命 关注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

(三)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本学期继续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按照学校工作要点,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1、创建温馨班级内涵,就是人人知道建设“温馨教室”,主要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上学期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布置教室,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的“家”。

第6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个性化;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2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持续而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新的教育理念。营造个性化班级文化氛围既能够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又能够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新课程改革需要班级文化不断地更新,实行新型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班集体文化。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成员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通过个性化的班规、班歌、班名,来实现个性化的班风、学风的目标,并且以个性化的班级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1]。

一、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

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注重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需要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实行现代新型的教育管理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不理会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而继续施行陈旧的班级管理理念,陈旧的班级管理理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因此会阻碍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个性化的班级文化不仅教育作用,还具有社会作用。通过班级共同的目标、榜样示范作用以及各种教育手段来影响学生就是个性化班级文化的教育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而个性化班级文化的社会功能是它具有制约和示范功能,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的自律,其次,它还具有凝聚和引导功能,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它还具有平衡和保障功能,也就是它能在各种矛盾出现时,调节矛盾,保证学生的平等性。

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民主意识,采取家长式管理。在进行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中,通常的问题就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班级管理制度能够避免师生在开展活动中出现问题,同时其又是一种强制手段,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还约束了学生的言行。但是,受古代尊师教育的影响,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使得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占据着绝对地位。教师用“保姆式”、“警察式”、“裁判式”的管理方式管理着班级,并且施行着“专制化”的制度。从而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发展,缩小了学生自己的活动空间。教育是一种群体行为,它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来共同完成,它更是一个需要学生和教师以及家长和学生能够双向交流的过程。所以,在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中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不能因为不平等的观念,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2]。

2.忽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甚至整个民族的长远发展。班级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能够为学生今后在适应社会方面提供一些帮助。个性化班级建设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它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教师是影响班级文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3]。但是在进行教学或者是课外活动中,教师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只注重个体的发展,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而没有注重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缺乏实际意义。班级文化需要通过班级活动来呈现,但是高中生的任务重压力大,所以学校就要求尽量地减少他们的活动,而他们能参与的活动大多都是形势要求,并非他们所愿。此外,班级在开展活动中并没有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没有遵循发挥学生是主体价值的原则;第二,没有遵循发展性原则;第三,没有遵循实效性原则;第四,活动大多数都比较“标准化”;这种“标准化”的活动在内容和形式都没有丰富的色彩,以至于并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通过活动没有得到任何提升,更别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价值。

三、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对策

班级文化建设是需要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来逐步完善的,而并不是通过某一个人的想象得来的,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总结出具体的方案措施。以下就是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向的探讨。

1.制定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制定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是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基础。而要制定个性化班级文化的建设计划,就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确立一个班级个性化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是营造个性化的班级环境文化。首先来说确立班级个性化发展目标。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个班级教师需要把具体内容落实到班级当中,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调查分析,再加上与家长和学生一起沟通,来为学生量身定制班级发展目标、班级的发展计划、班级的管理制度以及班级的活动方案等。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可以让他们为自己的班级起一个特殊的名字,并且制定一个统一的口号,以此来加强班级的环境建设,向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这种文化环境建设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学习更加奋进。

2.创建个性化班级的育人理念。班级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班级的个性化发展不但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要求班主任具备正确、独特且富有艺术性的设计和班级管理能力。这是因为,教师不仅是班集体当中的一员,更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不能够一概而论,不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空间,要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个性化的评价。不能抛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能阻碍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不能只以自己为主体进行教学,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设真正的教育空间,不能用消极的眼光去区别对待个别学生。因为这样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会阻碍学生向个性和特长方向的发展。另外,还要求教师要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学校精神,让学生能够时时刻刻以校训为激励目标,为自己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3.推行柔性的个性化班级管理。从现代教育的人本特征来看,教育的出发点已经改变,更多的是解放思想,不反对学生释放个性。所以,每个班级要积极营造张扬班级个性的活动空间,选择“因材施教,因班施育”的理念,来进行个性化班级管理,让班级个性在文化上得以体现。以下是几种可以推行的个性化管理方式。第一种是“小组竞赛积分法”管理,通过分组的形式选出每一组的组长,在课堂活动中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学生们累积分数。这种管理方法让高中生们,在遵守班规班约的情况下增强了凝聚力,使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也得到升华。第二种是“班级文学社团”的管理模式。这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让班级活动顺利地开展,同时也能通过竞争机制加强每位学生的自律性。要成立社团就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促进学生的自律性。学生在丰富了课余活动中,能感到不一样的学习氛围。第三种就是“领导带头”的管理模式,就是让全体同学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学科带头实行轮换制,并对每一位带头人进行分数评定,最后给予奖励。进行个性化班级管理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具体的细则来规范[4]。

4.实现丰富的多元个性评价。要创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离不开举办班级特色活动。虽然高中生已经进入到非常时期,但是围绕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特色班级活动,能缓解一些高中生的压力。在班级中要有效地利用各种渠道来组建各种文化设施,举办学习技巧交流会、读书作文比赛等等[5]。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活动的价值体现,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为了思想而进行活动。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所以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他们。并且,这把衡量的标尺是依情况而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为了选出最优秀的学生,更多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班级能对自己进行反思,进而获得全面的提升与和谐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是一个非简单的概念,而个性化班级文化所呈现出的也并不是单一的特点。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具体而且细致的工作,它包含的内容也不是单一方面的,其中主要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活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所以根据这四方面的内容,来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实施对策是正确的。个性化班级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班级文化规范也为班级成员和任课教师的行为提供了标准,另外,建设个性化班级文化还有利于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于合乐.开放式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徐庆新,赵景利.浅析高等职业教育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1):166.

[3]卢美惠.积极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第7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校文化 构建 路径 选择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立校之魂和向上之根,是教育改革的精神力量,是W校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始终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实践。自担任临海师范附属小学校长五年来,致力于探索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通过选择、整合和创新,打造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目标体系和方略。现简要述之,请教于大方之家。

一、原点的把握

学校文化的构建不是移植,而应该是嫁接、再生或创造。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学校文化的初期充分考虑构建的原点。这里的原点是指学校原有的文化起点和校长自身的文化底蕴。

(一)学校文化的深究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始终离不开一个“基因”,这个“基因”就是学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

继承传统,首先要梳理,要结合校情,深追校史。我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创建初期的灵江小学,到时期的红旗小学,再到后来的临海师范附属小学,变化的是校舍校貌,不变的是附小人“追求发展,办成精品,形成特色”的梦想与追求,是附小人“博爱,敬业,谦和”的传统与品格。这些梦想与追求、传统与品格转化成为扎扎实实谋发展,兢兢业业促和谐的教育行为。这是学校文化构建的重要原点。

继承传统,其次要从深厚的、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中寻求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富有历史的情韵。临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城、名人、名迹、名特“四名”之城,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誉。学校地处市区,南临灵江,西依巾山,是一所标准高、质量好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底蕴,使得学校临其境,熏其道,在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展现出特有的风貌。这又是学校文化构建的另一个原点。

(二)校长文化的反思

校长的文化特质、办学思想、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正如之于北京大学,陶行知之于晓庄师范学院,苏霍姆林斯基之于帕夫雷什中学。

作为学校的第一管理人,在构建校园文化初期,笔者首先问自己:学校应该是怎样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学校特色办学的立足点在哪里?怎样让社会认可学校?……我校大操场主席台后的一幅大型油画壁画作了很好的诠释。该油画的主体是一个在大自然中静思默想的孩童。他将头埋进双膝,他的脚下长出树的根系,他的发梢抽出树的枝丫。他与风、与鸟、与鱼、与小松鼠、与大自然的一切共生。这幅油画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彰显了“和谐育人”的教育理念。用和谐奠基生命的底色,探索生命与教育的完美融合,这就是本人对教育的不懈追求。

在充分挖掘学校传统文化,反思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构建“和雅文化”的愿景已初步形成。“和雅”文化中的“和”,乃是和谐一致,和善和气,和合融洽,“和而不同”是根本,“和而奋进”是内涵;“和雅”文化中的“雅”,乃指气质高雅,举止儒雅,言行文雅。

二、核心点的提炼

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等。校训是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深厚积淀,最能体现学校的鲜明个性。

在广泛征集教师建议的基础上,确立了“广文、尚真、崇和、至善”的附小新校训。以下是我们对校训的定位与解读。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从学者,玉之璞也。师者,玉之器也。雕琢于蒙馆,使广文以博学,尚真以立身,崇和以处世,至善以为人。广文,君子之智。食之于肉身,犹书之于灵魂。读万卷书,广文以明德。行万里路,广闻以宏智。尚真,君子之志。伽利略宁焚亦不遗真理,孔丘多舛亦不弃仁爱。传道授业,求学解惑,非尚真而不可至。崇和,君子之礼。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悠悠华夏,百家争鸣。何如为学者之意相左,则当,以礼议之,重崇和,莫附和。至善,君子之成。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盖人性本善,继学文启迪,则屡自省而臻于佳。

在校训的基础上我们还提炼出“广文启智、雅行立身”作为学校师生的养成目标。

三、落脚点的实施

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一旦形成就需要依托落脚点,通过渗透、体验、熏陶、规范等实施形式,将顶层文化转化成师生的人文素养。

(一)物质文化的改造

通过物质改造,使学校文化的外显功能更加突出,校园的文化风貌更加完善。近年来,我们从硬件设施的改造入手,为“和雅文化”的打造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完成了南大门的开通,功能教室电子白板的更换,教工食堂和教师午休室的开办,教学楼的扩建和小广场、围墙的改造等。

在改造的同时,规整了校园文化的整体风貌。依托校训重新命名四座教学楼,分别为“广文楼”“尚真楼”“崇和楼”“至善楼”,为全校师生营造“和雅”的人文氛围。同时,学校建设儒雅文化、经典诗文、好书共享、博学科技、运动健美、绿色环保等不同区域、不同内涵的文化长廊,让我校学子临其境、熏其气、得其道,在“和雅”的环境中学做“和雅”之人。

建设“和雅”班级,是构建“和雅文化”的另一道风景。确立以争做“儒雅少年”为目标的班队文化,从班训、班徽、班级口号、班规、奋斗目标、小组文化建设等入手,让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和雅文化”的产生、建设、形成的整个过程,让班级成为“和雅”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二)制度文化的完善

加强制度管理,把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尽可能纳入学校文化建设所追求的“规定情境”中,从而打造出优良的教风、学风,使学校文化建设尽快入轨。

学校以“和雅”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制度已成系列,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和”教研活动,“雅”教研活动。“和”教研活樱凸显教研活动的日常化、常规化。以“定时、定点、定人”的教研活动为载体,精心研读教材、设计教法,通过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目的是培养专业型教师。“雅”教研活动,通过“教师论坛”、校际交流、共同体研讨等系列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引导教师向骨干型、专家型转变。

在“和雅文化”的引领下,学校还制定了《和雅德育实施方案》,分板块,分层次,分年段,分月份,层层推进实施,既有统领的面上规划,又有有效的点上落实,让学校文化建设走上序列化、制度化轨道。例如,学校以“临师附小好习惯三字经”为抓手,从课堂雅行、课间雅行、校外雅行、常规雅行等方面入手,坚持实行“好习惯一月一养成”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一个举止儒雅、行为高雅、言语文雅的附小学子。

(三)活动文化的丰富

活动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血脉,它丰富活跃着校园文化,使得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学校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和雅文化”的内涵。

①“书香校园”活动,让校园回归阅读的本真。制定了“传承国学经典,构建和雅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力抓晨读、午读,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传承国学经典。在总结多年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分高中低段自编了《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册,较好地解决了“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分享”的问题。②“文化艺术节”“篮球节”“体育节”“英语节”等活动,让校园成就每个孩子的七彩人生。③“和雅课程,精彩社团”,让学习更自主。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具有和雅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把戚家拳、鸳鸯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走进课堂,形成了师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既强身健体,又能传承发扬民族精神。④“走红地毯”活动,让附小的每一个人自信起来。每学年,学校会在散学式中表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让每一个附小人拥有成就感、幸福感和存在感。

随着“‘和雅’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学校广大师生以及家长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师师、师生、生生、家校的关系更加和谐。

诚然,学校文化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管理者静心思索,师生全员参与,反复提炼,不断提升,才能使校园文化繁茂滋长!

参考文献:

[1]凌宗伟.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沈曙虹.学校文化力及其内容结构[N].青年导报,2010-10-20.

[3]杨建华.论学校文化力及其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6(3).

第8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小班化教育方式和方法,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让广大农村儿童享受低成本的优质教育,全面实现无差生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使全市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二、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农村小班化教育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作为小班化教育评价,我们充分考虑了评价内容涉及的多个维度,把小班化教育教学建立在国家方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体现教育教学的科学性要求。

2.发展性原则

小班化教育评价体系的形成综合考虑被评对象的愿望、过程和结果的全貌,在全面、客观、公正、务实的评价中,激起评价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使评价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可行性原则

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研讨、论证,既体现行政推进的需要,更重视被评对象的实际,以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充分调动学校各种积极因素和多方面资源,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现方式和方法。

4.均衡性原则

公平是评价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的社会要求。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将依据异步同质的价值取向,形成公平的价值原则,激励学校和教师努力以优势发展项目来解决优先发展的问题,合理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实现学生之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均衡,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5.差异性原则

学生个体及单个学校都有其发展的特点。小班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必须综合考虑被评对象的这一特点,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引领个体学生、教师和单个学校形成个性化发展道路,取得特色化发展成果。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小班文化建设、小班课堂教学、小班课题研究、小班发展成果四个方面。

1.小班文化建设

小班文化建设包括:(1)办学理念,符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小班化教育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要求。(2)环境建设,达到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标准,人人有专用柜橱,人人有所需图书,电脑进教室,媒体进课堂,班规醒目,班级布置富童趣、显品味,环境整洁。(3)制度建设,学校有小班化教育共同奋斗目标,有小班化教育考评方案并规范实施,有推进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整体长远规划方案和管理制度。(4)实践活动,学生正常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常规训练扎实有效,有优良的班风、严谨的学风,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5)特色创建,根据学校特点,确定学校特色创建的目标和内容,并形成各班级特色创建主题。

2.小班课堂教学

小班课堂教学包括:(1)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先进的媒体设备。(2)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3)因材施教,坚持无差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关注率100%、作业面批率100%、习惯养成率100%。(4)课堂效果,各个学科随堂或终极测评无差生,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达到规定指标,并高于大班教学成绩。

3.小班课题研究

小班课题研究包括:(1)课题申报,小班教师参与小班化课题率100%,具备市级以上小班化研究课题,课题申报有上级批复。(2)过程研究,过程性资料详尽,有阶段性成果、报告等。(3)课题结题,有详尽的结题报告及研究成果,有专家参与的结题论证书。

4.小班发展成果

小班发展成果包括:(1)教师发展,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有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竞赛中成绩显著,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影响。(2)学生发展,形成学生成长记录袋,有学生成长计划,在教育部门组织的各项竞赛中成绩显著,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影响。(3)学校发展,有切合实际的小班化教育实验规划,形成学校小班化教育特色,有详尽的学校汇报材料,在各级各类考核中成绩显著,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影响。

四、评价方式

评价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我市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有:(1)听汇报,看资料片。(2)随机听课,了解常态下小班化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是否体现新课程教学要求。(3)现场察看小班化基础设施、班级与校园文化创设情况和学生规范达成率情况。学校现场展示德育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特长、办学特色。(4)查看资料,查阅小班化建设中形成的各类原始材料。(5)座谈了解,随机与学校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座谈,了解小班化教育教学的实施情况。(6)随机抽测一个或几个学科,检测学生学业水平,了解随堂或终极测试是否贯彻无差生教育理念,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是否达到规定的指标。

五、评价程序

评价程序包括学校自评、教育局组织综合考评两个方面。

1.学校自评

学校根据本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根据本校在小班化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按教育局指定的评价内容,根据小班文化建设、小班课堂教学、小班课题研究、小班发展成果展示四个方面写出自评报告,并整理出各种待查资料。

2.教育局组织综合考评

第9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德育 精细 文化 评价 内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250-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走德育精细化之路,加强校园软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这不仅是学校适应现代教育大潮的必然选择,也是促学校内涵提升、“强校壮身”的关键一步。

1 坚持一个龙头:德育精细化制度建设

德育工作不是狂风暴雨式的,而是和风细雨的养成,需要让“精细”成为工作标准,成为固态化的制度,成为学校管理的文化,成为师生共有的品质。科学制定精细化的德育制度,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协调性和管理的有效性,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协作效果和学校与家庭社会衔接的有效性。

为实现我校创“区内领头、市内一流”名校的发展目标,学校德育处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为了规范德育过程,制定了《“三个好”(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少年)和“三个习惯”(良好的学习、行为、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石龙中心小学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石龙中心小学学生安全纪律要求》《行政、教师、学生值周制度》《红领巾监督岗》《班主任集体备课制度》《卫生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文明班评比制度》等,促进德育管理程序化和协同化。为了细化德育对象,制定了《辅导后进生方案》《美德少年星级评选制度》《科普兴趣小组成员选拔方案》,保证了德育对象的个性化和信息化;为了科学地开展德育评价,制定了《每月主题班会课展示》((校园文明学生评选制度》《班级卫生与安全责任集体奖》《学生奖励条例》等奖励制度,保证了德育评价的人性化与科学化。

一系列精细化的德育工作制度为我校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不缺位,也不越位的管理目标,明确了一个可监控的管理过程,拥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管理措施,并保证了管理结果得到全面的反馈。

2 占据两个制高点:班级文化建设与心育教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心理。学校是作为“养人”的重要场所。“一方水土”的德育教育的两大制高点是――班级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我校把建设班级文化,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班集体作为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新”、“特”、“实”上下功夫,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每月召开级长例会,每周开展由落级行政、级长、班主任参加的班主任集体备课活动,谋划高效的教育策略,分享成功的教育收获,处处彰显了德育队伍“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精与细。在集体备课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智发育情况、思想深度的特质,结合课程设置,确立各级每周每月少先队课的核心、主题和形式。一二年级以养成教育、习惯教育为核心。例如,二年级的《我与好习惯交朋友》加强学生自我管理,适应小学规范化的学习生活,突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养成;四年级的《绿色校园绿色生活》,培养学生从小的环保意识;五年级的《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培养学生爱运动,过健康快乐生活,六年级的《我深深地热爱我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文化熏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心智健康,培育自律、自学、自育的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锻造坚毅儒雅的人生情操。那么,德育教育的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制高点是心育教育的精细化。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主导思想,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三预机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通过精细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 驱动三架马车:班级评价、学生评价、德育管理者评价

德育精细化管理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的最大分野在于将学生德育教育看作是“成长经历”,精细化管理过程就是一个过程化的评价,它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更为关注师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评价,强调在全员量化中进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良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