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 数字化传输 网络传输权
一、引言
在北京大学教授陈兴良状告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数图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中,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
(1)原告陈兴良是《当代中国刑法新世界》、《刑法适用总论》、《正当防卫论》的作者并对作品享有完全的著作权。然而在没有征得原告的同意、授权或许可的情况下,数图公司却将上述三部著作全部上传至网站“中国数字图书馆”,其行为已经侵犯了原告对上述著作享有的使用权和获酬权。
(2)法院经审理认为:数图公司利用网站上的大量图书吸引读者并以收费的方式发展会员,而且读者只有在付费成为会员之后方可阅读并下载被告网上的作品。而图书馆的功能在于保存作品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接触作品的机会,这种接触是基于特定的作品被特定的读者在特定的期间以特定的方式完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作者行使权利的影响有限,不会构成侵权。但在本案中,被告作为企业法人将原告的作品上传到国际互联网上,虽以数字图书馆的形式出现,却扩大了作品的传播时间和空间、扩大了接触作品的人数、改变了接触作品的方式,而且在此过程中数图公司并没有采取有效手段保证作者获得合理的报酬。因此,被告的行为阻碍了陈兴良以其所认可的方式使社会公众接触其作品,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
透过该案提示我们需要理清以下法律问题:(1)信息资源数字化传输法律关系的性质、主体和对象;(2)这一法律关系中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内容;(3)各主体权利之间的权利边界及权利冲突;(4)对这一权利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只有对以上法律问题有了较清楚的分析和把握之后,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数字化传输行为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从而为实现信息数字化传输行为的规范化、公平化提供法理依据。
二、数字化传输法律关系及其权利形态分析
(一)数字化传输行为的对象
从宏观上说,数字化传输行为的对象(下文中均指公共信息资源)一一信息资源,有自然信息资源、私人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之分。作为公共物品的公共信息资源,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公共消费性(或称共享性)与外部性。
——公共消费性。公共信息资源的公共消费性,是指公共信息资源的效用在于公共消费,其目的在于促进公共利益。
——外部性。所谓外部性,又叫外在性,是经济学中用来描述一种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外部效用的概念。它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福利而相应的成本收益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中。经济学家曼昆指出:“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类型。如果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是有利于他人的,就称为正外部性;如果这种影响是对他人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公共信息资源的正外部性,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可以免费或者廉价获得所需公共信息,进而有利于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决策。公共信息资源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的虚假信息、冗余信息、不充分信息等劣质信息对消费者造成的精神负担、污染或侵害。正是由于公共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外部性特性,使得公共信息资源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难免出现“搭便车”现象和“公共悲剧”现象。
(二)数字化传输行为的法律性质
我国国家版权局在1999年12月9日了《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其第二条规定清楚表述:“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无论已有作品以任何形式表现与固定,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称的复制行为。”该规定还在第三条中指出:“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外,利用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他人作品制作数字化制品,应事先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一种经已有法律确认的复制行为。因此,数字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工作时,必须先经由著作权人的许可授权,且其数字化权归属、内容、行使与限制应按照复制权的相关规定执行。
作为数字化传输行为的核心主体一数字图书馆,将其馆藏进行数字化的目的除了为保存版本的需要外,主要是为了将其上网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但将版权作品上网传播涉及到著作权人对其作品在网上传播是否享有专有权的问题。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中,在其一项涵盖作品网络传播权的广泛权利中,规定了作者在网络上的权利,即“向公众传播的权利”。条约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和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获得这些作品。”无论是发行还是公共传播,作品的网络传播都是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图书馆的数字化作品无偿提供给读者需要得到许可(授权或法定),并支付许可费。我国在2000年11月22日通过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明确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三条 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均适用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同时在《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例外条款:在一定条件下(如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时事新闻报道;学校教学科研等),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已发表的作品,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在2001年10月27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新增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由此可见,将全文数字化的馆藏上传至互联网并提供借阅与下载服务,应当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俄文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库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管理:一是利用检索平台对数字化的实体资源和购买的俄文数据库使用率的统计分析数据,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知晓需要续购哪些资源,进而不断调整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方向。二是对于网络上一些免费的信息资源由于其更新的速度较快,而且不是很稳定,维护人员要不断地对其关注。同时,对阅读量和下载量较多的资源进行跟踪搜集整理,使其形成一个系统的资源。三是通过检索平台内嵌的读者用户调查反馈模块,当读者使用检索平台后弹出《读者反馈信息表》让读者填写,充分了解读者对哪些资源有需求。根据读者需求再通过采购或网络搜索来完善整个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种类,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资源的咨询服务。
2俄文数字化信息资源特色服务内容
2.1加强为读者提供俄文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文献传递、参考咨询等服务
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黑河学院拥有大量的俄语读者群,对俄文信息资源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在俄文电子信息资源平台中嵌入了数据挖掘分析功能,对文献资源按读者使用率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前10位文献资源进行公布,有利于读者迅速获取资源;同时利用“公告信息模块”可以定期向学生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专题信息。还有很多学生读者在平时做论文或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需要查阅俄文信息资源,由于检索能力不足往往在检索信息时遇到很多困难,在遇到困难的可以通过俄文数字信息资源平台的“信息交流模块”向图书馆馆员求助,图书馆馆员根据学生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
2.2深层次个性化服务
黑河学院图书馆在俄文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上,主动深入俄罗斯研究机构,与研究人员相互配合为其提供具有指导建设性的信息资源服务,将俄罗斯研究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研究成果与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等信息建立专门的数据库,进行跟踪服务,可将更多的俄文信息资源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研究当中,创造新的价值。
2.3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黑河学院图书馆在俄文数字信息资源平台上为重点科研项目建立项目主页,项目负责人利用“网络实时咨询”、“传递信息”、“课题服务导航”、“相关课题资源”、“信息资源推荐”等栏目进行特别信息服务。为学科带头人或对于研究俄罗斯方向的教师设立个人主页,利用“关键词”索引技术定期向其提供和推荐其研究方向的前沿信息资源,使教师能够及时的掌握其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
3宣传与用户培训教育
加大对所拥有的俄文数字信息资源的宣传力度,让读者了解馆藏,认识到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并对其如何使用和利用进行必要的指导、服务与帮助。多数读者都缺乏必要的信息检索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利用能力。图书馆有义务对读者进行信息素质的教育。通过专题讲座、集中培训、文献检索技能培训课等教育形式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方法、检索工具使用、网络信息查找、利用与评价等技巧的培训,提高读者对信息的敏感度,对信息功能的认知和信息获取的技巧。
4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
数字化信息资源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图书馆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馆员要做一名信息的引导者,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意识,针对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而不是简单提供借书、还书服务。这就需要馆员不但要具有专业的检索知识、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还要熟练的掌握俄文数字化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和具有对各种载体上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评价和利用的能力,并能够给读者专业的检索指导和向读者提供其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2]对于俄文数字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来说,应具备的素质就是掌握俄语,这样才能对所收藏的俄文数字化信息资源更准确的分类或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因此,为了更好为读者提供服务,图书馆应加大力度培养一批有专业业务素质的学科馆员。
5结论
1、知识与技能:学会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促使学生形成对个人数字化信息进行科学管理的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他们在数字化社会科学管理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理解个人和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内涵。
2、教学难点:掌握信息管理工具的使用,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演示法、自我探究法以及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今年暑假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参观故宫、八达岭、奥运场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为了更好的体验这次活动,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我们出发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从而布置任务―――“网络畅游”:让学生上网搜索与参观地点有关的信息,将自己喜欢的网站添加到收藏夹中,漂亮的图片下载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中。
【设计目的】虚构这一活动,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这次活动中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此时布置任务一,让学生体验收藏夹和资源管理器的功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并提高效率。同时让学生体验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养成科学的使用和管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习惯。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巡视全场,及时讲解纠正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不会的操作可以观看相应的“参考视频”和“知识要点”。巡视过程中发现操作熟练的同学,请他演示完成自己的某个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体现了个人信息管理又要兼顾集体交流,加强小组协作学习。同时向学生展示教师自己的电脑硬盘空间,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文件和文件夹要按照一定的主题分类存放,合理的科学的使用电脑资源。
准备工作二――“精打细算”:出发前,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是必须要做的,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大家想带多少钱”?假设每位同学就带500元,该怎样来合理的支配自己的费用?既要玩得愉快,又不能做“日光族”,下面我们对自己的费用开支先来进行一个预算设计。
教师打开事先设计好的“活动费用预算表”,让学生对照“自费清单”,完成“预算表”。
【设计目的】回顾刚学的Office软件,借助Eecel这个软件来规划自己的开销,教育学生合理消费,尤其是住宿生要合理的支配自己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能成为“月光族”,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据说,松鼠有一半时间会忘记自己的果实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也经常为自己没有事先作好安排而懊恼,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计划地合理开销,有条理地生活。
二、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次“夏令营活动准备工作”完成的很好,都使用了计算机来管理我们的个人数字化信息,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操作,更重要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数字时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来管理自己的信息资源(简单介绍PDA和BLOG),养成良好的信息资源管理习惯,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数字化社会中的合格人才。
一、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设模式是最大的问题。这里讲的建设模式,主要是指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架构和实施方法问题。在规划架构问题上,部分高校规划不够清晰,未按照URP的建设思路进行规划,因此未能实现几大功能的同步:一是门户的单点登陆,二是数据的基础平台,三是相对独立的专业应用系统。整个数字化校园网络因缺乏规划导致数据混乱、共享效率低,今后还会伴随着重复建设甚至推倒重来。在建设实施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大部分高校决策者并不清楚软件开发的规律和大型管理软件厂商(如IBM、ORACLE、SAP)的发展历程,一部分高校为“节约成本”或追求所谓的“高度集成”,把信息门户、基础平台和专业系统全部交给一个并不具备这样高度集成能力的厂商,结局注定是表层用户看上去很美,深度用户用起来很残酷的局面,缺乏深度应用,就是典型的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另有一部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资金比较充足,往往选择国际管理软件巨头的产品和服务,比如SAP、ORACLE等厂商,这些厂商的应用软件在细节上和中国的国情或本校校情相距甚远,结果导致水土不服。
2.应用系统普遍不成熟。应用系统关系着高校的重要管理活动和数据的处理,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产品,这些应用系统一般都具有复杂的数据结构、业务流程,对数据分析能力有很高的专业要求。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结构涵盖了教师职业生涯的一切信息,且每一类信息之间存在很强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性,各种业务的协同要求系统建立成熟的流程管理并处理好不同业务流程之间的数据关系,在此基础上,要对不同业务产生的多类数据进行多维度的统计分析,最终体现在各类报表中。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数字化校园产品最大的软肋是应用系统的不成熟,无法进行高质量的数据交互,容易使数字化校园成为口号。
3.平台整合能力普遍较弱。有过应用系统开发经历的人都知道,开发一个复杂的应用系统需要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更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和过程。笔者认为,数字化校园的数据平台比起专业而繁多的应用系统来说,程序相对简单、开发周期相对更短。数据平台最重要的功能在数据的整合,但是部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厂商为垄断利益,承接了大量的应用系统建设,什么都能做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做不好。平台整合的能力大大下降,最终直接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普遍存在。
4.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一所高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完美体现,因其涉及的建设部门众多、数据复杂、用户量庞大,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和协调的机构,在此机构的领导下,通过专业的部门和团队做好实施工作。此外,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普遍存在职能条块分割、过度分散等现象,本应该整合的管理职能却落在了不同的职能部门,存在诸多管理壁垒,导致管理成本很高,沟通协调很困难。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跨部门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议和对策
1.重新认识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误区,为决策提供参考。应用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灵魂和核心,决定着学校数字化、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终极目标的关键。然而不少高校认识不到位,试图用一个平台型厂商同时解决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的问题,不少不具备业务系统研发能力的厂商通过低价竞争进入高校业务系统,这种短视的行为最终导致了重硬轻软、有路无车的现象,失去了业务系统的支持,数字化校园这个概念成了无本之末,无水之源。
2.正确认识URP技术的核心思想和内涵,避免重复建设。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数字校园”与“大学资源计划(URP)”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理论,并提出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和框架。URP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高校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解决方案,URP技术的核心内可概括为“1 个基础平台+N 个应用系统+1 个门户”的系统构架和建设方案。从我国当前软件行业的整合程度来看,一家厂商能够同时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几乎是不现实的,从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数字化校园项目的成败都取决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3.提升高校跨部门业务的协同应用水平,提升高校软实力。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是整合各应用系统产生的对学校具有战略价值的信息资源,如教学、科学研究、人事信息、财务信息等,通过URP的设计理念,最终实现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协同应用、相互共享、相互支持的局面,使数字化校园具备对已有系统的整合能力和对未来根据学校需要而部署系统的扩展能力。通过对跨部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高校获取、利用各类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升高校软实力。
4.消除信息孤岛,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师生满意度。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依赖于各专业业务系统的建设和有效应用,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要重视在统一的规划下由各职能部门选择合适的厂商引入或开发专业应用系统(如科研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期已经建设形成的业务系统,要以跨部门业务系统应用为目的,重新整理数据标准并做好公共数据接口。消除信息孤岛,最后总实现跨部门业务系统和资源整合,提高广大师生利用数字资源的效率,提高办事效率。
【关键词】国土资源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事业蒸蒸日上。国土资源档案信息服务效能也同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土资源综合事务系统的全面应用,建设用地网上远程报批,国土资源管理网上办公,都要求档案工作紧随其后。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要想迅速从中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没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现代化的检索工具,就如大海捞针。国土资源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能否科学有效地管好土地、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的效能。因此,开展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涵义和意义
国土资源档案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一种原始性的信息资源。工作中既形成原始性的各类土地档案文件材料,又依赖这些档案资料开展日常工作。一般情况下,这些档案信息资料就以纸质文档存储在档案室(馆)里面,占地空间大,维护起来也不方便,备份档案和查找档案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人工处理有时还不可避免的要出现差错。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就是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纸质的传统文档通过扫描、录入信息到计算机数据库中,以计算机存储档案,最终形成综合性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并通过信息加工和计算机网络传播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合理存储与有效开发利用,实现国土资源档案的社会共享,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数字化的好处就是检索快捷方便,容易实时同步备份,存储空间小,维护方便安全。
二开展国土资源档案数字化建设
低效率的、传统的手工管理档案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必须打破档案利用的局限性,实现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因此,开展国土资源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县区级的国土资源档案资料,主要就是地籍调查登记、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矿产资源管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等等过程形成的各种资料,以及综合办公室形成的文秘、财务资料等,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要想做好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建设,就必须从档案的基础工作入手。
(一)资料齐全日常工作中各部门形成的各类原始档案资料、图片、实物物件等都是真实的历史凭证,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必须收集齐全,确保不遗不漏。
(二)分门别类对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资料要按文件材料形成的顺序,排列案卷内容,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统一格式,编写页号,统一打码,重新进行装订。然后再按照年度、问题、级别,根据《档案分类》、《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来确定保管期限、分类号,编制档案号、档案目录,做到分类清楚,分级适当,确保准确无误。题写案卷目录、案卷标题、卷内文件目录、备考表格时,要文字简练、概括准确、语言规范、结构完整、标点清楚。案卷装订好以后,分类排列上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就是把这些排列上架的档案,系统的录入形成计算机文档。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一般需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档案目录数据库,是档案数字化的基础,就是对档案的主题词、分类号(也就是档案目录)等录入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形成机读目录。它可以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按档案的形成时间、主题类别、形成者等重要特征分别归类,能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的档案。第二步,档案资料内容的数字化,也就是对文本文件的录入、扫描,照片、图形、图表的扫描,关盘的刻录,文件的压缩、拷贝,事物的拍摄等,都要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提供利用时,利用者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实现档案资料的查阅、复制、编辑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Digitalization Campus Building und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Jiang Hongtao
(Chongqing Railway School,Chongqing 400037,China)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ra,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and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has been put on the agenda.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has become in many schools,especiall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an important measure of information and fundamental goals.With the same time,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actual observations,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problems,and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perspective of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Digitalization;Construction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校园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中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中职院校发展的根本目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获取知识资源,课堂环境平等自由,这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为了适应教育的信息化,中职院校也应该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
一、数字化校园概述
所谓数字化校园指的是一个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扩展性和技术性比较强的能够覆盖全学校的智能化的现代校园网络。数字化校园的河西是实现学校办公的自动化、实现网络化教学和建立现代的网络校园文化。
数字化校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具有教育技术和教育空间发生变化,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第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朝着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第三,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方式的交互。第四,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合作化和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中职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校园网的日益完善、网络教学的实施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数字化校园建设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学校的软件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都存在着“重硬轻软”的问题,过于注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的建设。比如很多部门配置了档次非常高的计算机,但是因为很多使用者素质不高而导致其使用率极低。如此一来,教师的信息素质就成为影响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一大因素。除此之外,虽然学校具有较为完备的硬件设施,但是缺少与之对应的软件与资源,或者在建设过程中只注重软硬件的投入,忽视了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提高资源的可用性,例如多数资源建设需要应用到数据库系统,通常在建设过程中各自为政,建立起每个资源专用的数据库系统平台,而忽视了统一数据库系统建设所带来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的便利。很多学校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比较贫乏。
(二)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问题。虽然很多中职院校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热情非常高涨,也非常注重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运用,但是其本身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发生变化。事实上,教育理念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对其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学校只重视技术的应用显然是不够的。
(三)数字化教学系统还不够完善。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是教学,所以数字化校园应该能够对教学过程有积极的支持作用,比如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课堂教学、实验、成绩的考核等等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学校往往只关注建设学其管理系统,在建设教学系统方面则较为薄弱。
(四)对信息资源的运用不到位。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网络时代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应该重视对信息资源的运用。但是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系统的建设,而忽视了系统建设完成后的资源的推广,从而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有些资源的建设是为了替换现有的工作方式,由于没有充分推广,造成资源建设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三、教育信息化视野下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措施
建设数字化校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应该有一套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为解决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该立足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改进学校的教育理念。数字化校园不仅包括软件和硬件设施,还应该包括树立正确的理念,即教育信息化理念。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就应该坚持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认识到数字化在校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把握住校园数字化建设中规律和特征,实现教育体制、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的全面变革。
(二)加强校园的软件建设。学校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多关注软件设施的建设与应用,建立起信息库、知识库等信息资源系统;增强计算机使用人员自身的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的敏锐度和分析信息以及吸收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从而使其能够驾驭新的技术。学校在加强软件建设之时,要积极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其他院校的发展经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共用。
(三)集中全校力量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前面已经提到建设数字化校园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程,所以应该几种全校的力量,重视教职工的参与和学生的支持。因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教育,所以师生数字化的运用水平会直接反映出学校数字化建设情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数字化建设还存在缺乏正确理念、软件建设不足等很多问题,学校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培养有益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而进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网络信息资源 优化
用户所需的信息如何快速地从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搜索到,这是高校图书馆应当帮助用户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如何将网络信息源进行优化,形成一个有序化且便于检索信息资源集合,这是用户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图书馆的责任所在。对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一方面可以构建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使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知识的创新。对网络信息源进行宏观组织与微观管理已势在必行。
网络信息一般有纯图像、目录文本、正文图像、全文本、全文索引等形式,不论什么形式的网络信息,都可分成为对象数据与元数据,对象数据是指网络信息中的文本、图像、声言、影像等,元数据则是指对文本、图像、声言、影像的进行描述和管理的数据。对象数据以分散的形式存放在各地的资源站点,元数据是集中存放在图书馆中心的服务器上。用户查询时,系统是通过元数据来调度各对象数据库以提供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就是把网络信息源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搜集、整理和重组,使每一条信息具有有序化、可访问化,形成一个便于检索、访问的有序化信息集合。如果每个信息资源在信息描述、数据库定义和访问方式等方面遵守一定的通用标准,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网络信息资源集合。
一、确立优化原则
1、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主要包括数据格式、描述语言、标引语言、通讯协议、安全保障技术标等都要标准化,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
2、优化性原则
优化性原则即是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信息资源重新合理组合,发挥其最优的组织结构和织织功能。
3、针对性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的重组,目的是使不同类型的用户更方、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要有针对性地确定网络信息资源重组的范围、重点,分析信息需求、信息来源及信息的分布状况。
4、持续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要开展有个性信息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要了解、掌握信息的变化,连续地采集、积累相关信息,信息的连续件是网络信息资源发挥效用的前提条件。
5、共享性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优化,改变信息资源的体系结构,实现网络化信息服务,使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网络信息源重组流程
可采用Web挖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大量的、不完全的数据(包括Web文档和web活动),抽取隐含的、事先不知道又可能利用的信息源。数据挖掘是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分析各种源数据,从而发现隐藏在大量原始数据深层次中的对人们有用的模式。这些被抽取的模式一般具备有效、新颖、潜在有用、易于理解等等。挖掘流程如图:分析用户需求 确定开发目标 搜集处理数 据形成数据库
1、对需求的分析。分析用户的目的需求,根据需求对象确定网络信息搜集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和人力物力。用户需求一般可分为是实用性用户。目的是对自己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是学术知识性用户。此用户的目的是在网络上搜集某特定的最新、最前沿的信息。是休闲知识性用户。该类用户在网络上主要进行娱乐和消遣活动。
2、确定开发目标。可先对用户在web上检索实用性知识、学术知识性、休闲与消遣知识次数分析,从中找出每类知识在某些方面最大需求,及用户对某些知识点搜索次数进行统计,也可从用户访问web面后,留在服务器上web日志记录和相关数据,包括所请示的URL、发出请求的IP地址和时间等明确用户的需求,从而在网络上搜集用户所需求的实用性知识、学术知识性、休闲与消遣知识性,包括文字数据、视频数据、图形图像数据的多媒体数据等。明确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方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分配人力、财力和时间。
3、搜集、处理相应数据,形成数据库。
首先,搜集与目标有关的数据,建立相关焦点子集数据。网络信息资源集合是由无数个信息源组成(比如数据库),每个信息源又是由很多同序的信息实体组成(例如数据库记录)。搜集每个信息源或信息实体就是要形成焦点子集数据,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滤掉无科学性的虚假信息。根据这些焦点子集数据其所具有的特点,确定采集途径和采集策略,为建立引导信息数据库(例如题录、文摘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资源链接目录和信息源数据库等)作准备。
其次处理数据并规范化,形成数据库。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主要是对这些信息按一定规律进行规范、标引、存储,成为一条条有组织、有规律、可访问的信息,目的是建立引导信息数据库,使用户通过检索获得所需,从而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这个过程是数字化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不同类型信息进行规范、有序、标引、存储,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如下图:
无数个实用信息实体 无数个学术信息实体 无数个休闲信息实体
相应焦点子集数据库 相应焦点子集数据库 相应焦点子集数据库
建立引导信息数据库
三、网络信息资源重优化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重组内容的划分,可参照纸质文献的划分方法,将网络信息资源划分为四种,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等层次,对这四个层次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重组,达到资源的优化。
1、对零次信息的重组。零次信息(如行政、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内部刊物、专家手稿、会议论文、调研报告等。)具有专业性强、量大、交流范围狭小但研究水平高等特点。分类搜集加工、整理和开发,成为网上可资利用的重要信息资源。
(2)一次信息的重组。就是将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加工、优化、整合。可以通过自由文本方式、超文本方式以和主页方式进行组织,其中用自由文本方式可建造全文数据库,用超文本方式将网络上相关文本的信息有机地组在一起,用户可从任意节点开始,不同角度浏览和查询信息。用主页方式组织有关的机构和个人的信息。
(3)二次信息的重组。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浓缩就是二次信息。二次信息的组织一方面用搜索引擎,是自动搜索Web服务器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从网上选择所需文献,将信息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关的索引,然后把索引的内容存放到数据库,另一方面开发自动搜索、动进行转换、自动著录、自动提取关键词等软件,使其能自动辨别和整理,并以方便的网页形式传递给用户。
(4)三次信息的重组。目前的搜索引擎都有各有其特点和功能,搜索引擎不同,有不同的查找功能,实现搜索的方法也不同。为此,可用类式于“文献链” (文献链是一种庞大的文献引用系统)的方法,对网上二次信息进行二次替代,从形成网上三次信息,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四、结束语
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是图书馆的面临的新问题,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的新任务。
沈利峰 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6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院信息(HIS)化水平亟待提高,医院信息系统正在被各级各类医院所广泛采用。作为HIS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
1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
1.1 传统档案管理缺乏完整性:由于各个医院情况不同,人员配备随意性大,档案管理人员知识缺乏,业务素质低,法律意识淡漠,有价值、有保存意义的文件材料玉石不分地随意堆放造成流失,失去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
1.2 传统档案管理缺乏统一性:部门之间文件材料的收集人员与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了方便自己任意扣压或丢弃使用完毕的文件材料,重要文件材料不能统一收集。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规范,档案管理分散,各自为政,标准不一,装具参差不齐,资料重复保存,档案利用率低下,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
1.3 传统档案管理缺乏涵盖性: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医院,档案的范围由当初的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病历档案、人事档案等发展到今天的科研档案,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各种设备检查的图文档案、实物档案、印模档案、声像档案、计算机磁盘档案、计算机数据档案等。由于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1.4 传统档案管理忽视数字化: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少,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1.5 传统档案管理缺乏系统规划:医院一般对规模、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划。而对档案管理方式转变、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不能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档案管理水平特别是数字化水平的滞后,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业务技术的发展。
1.6 传统档案管理不利于纠纷处理:在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举证责任倒置”处理医疗纠纷就会综合的运用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病历档案、设备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特种载体档案。
2 HIS的普遍应用为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2.1 HIS在国际学术界已被公认为是新兴的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rris.Collen将HIS定义为: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HIS实现了信息的全过程追踪和动态管理,从而简化了患者诊疗流程,优化了医疗环境。同时也强化了医院内部管理,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它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的长期效应带来了综合效益。虽然HIS的投资一般需做较大的基础性投资,但由于它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汇总了作为医院研究重要信息资源的患者医学记录,以及作为医院管理重要信息资源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效益的基础数据和文档信息,因此HIS所带来的效益远远超出其本身。
2.2 HIS的构成及现状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有利条件。一个完整HIS应该既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又包括临床信息系统(CIS)。但在实际操作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资源较少,相对而言所需的磁盘容量、工作站数量、网络传输能力等技术指标均远远低于CIS的需求,仅以处理文字和数字类数据为主,较少涉及声音、图像、多媒体数据的动态传递等复杂需求,因此更容易实现。从投入与产出考虑,多数医院的决策者们均认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较之CIS,能够使医院更直接、更明显、更迅速地获得系统的回报,因此也更多的倾向于首先建立HMIS,这就为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3 HIS为“档案数字化管理子系统”预留了“接入端口”。医院档案,主要涉及病案和行政档案两大内容,因此应当把档案管理划归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当前HIS软件各式各样,但总的看来,一般的HIS都把管理信息系统细分为门急诊挂号、门急诊管理及计价收费、住院患者管理、药库药房管理、病案管理、医疗统计、人事工资管理、财务管理与医院经济核算、医院后勤物资供应、固定资产医疗设备管理、院长办公综合查询与辅助决策支持等若干子系统。HIS软件当中大都为病案和文档管理设计了相应的软件,初步解决了档案数字化的技术问题,相信随着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将更加科学、实用。另外,随着各类内部办公网络平台的建立,以及“电子病例”法律地位问题的逐步解决,逐步实现文档、病历的电子化只是时间问题。以上条件的具备,使“档案数字化管理子系统”顺利对接并运转于医院HIS系统成为可能。
3 建设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应当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医院应当正确选择电子文档归档方式和途径。借助HIS开通电子文档归档专递通道,在各业务科室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档归档专递途径,建立依附在HIS网络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对于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如文件、病案等,应由电子文档形成部门编目整理,利用医院HIS系统向档案管理科室传输。档案管理科室经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科室协商后,要对归档的电子文档提出格式要求,但不能是惟一性的,应认可几种通用性较强的软件,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增减认可的软件种类。同时要由HIS管理科室负责归档和规划、统筹本单位信息管理工作,成为电子文档信息的汇集点。由他们负责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归档,无疑是最佳归档途径之一。HIS中心对接收到的档案数据进行集中处理,经汇总的数据通过信息中心又输送给各业务科室共享。随着每年数据的更新,过期数据应由信息中心按档案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鉴定,编目整理,通过网络传输,或直接存入光盘,定期移交给档案部门保存归档。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档形成科室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管理科室,不能由档案科室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档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医院档案科室收到的电子文档一律应存入光盘,为确保安全,可在此基础上再用独立硬盘存储备份。
3.2 以医院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为主,多科室协作,建立电子文档归档制度。由于大多数HIS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较为陌生,不熟知档案管理业务。所以,依靠现有医院中心档案室纸质档案立卷工作骨干,比如以HIS管理人员为主体,重新建立归档工作队伍更为现实。但由于整理纸质档案大多采用手工操作的方法,这与电子文档处理手法相差甚远,需要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现有的立卷人员尚不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要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尽快地使他们掌握信息管理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担负起电子文档归档工作的重任。电子文档来源广泛,形成者不仅有临床业务科室、行政科室、承办人,还有数据录入员、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人员等。将头绪繁多的电子文档收集归档,必须靠制度约束。应将电子文档归档工作纳入医院的立卷归档制度,并列入信息管理工作程序,严格检查考核。与纸质文档相比,医院电子文档归档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广泛,受制约因素多,仅靠档案科室独家很难完成,应采取电子文档形成科室、档案科室、HIS管理科室三结合的方法解决归档问题。三类科室的职能应相互渗透,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电子文档归档中集成一体,共同形成质量较好的电子文档。
【关键词】数字化 图书馆员 信息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42-01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存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日趋明显,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其在信息存储、处理、检索、传递、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培养和提高信息素质,掌握信息知识和技能,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
一 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又称为“信息素养”,该词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在1974年给出定义:“信息素养就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这一特殊对象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准确评估和判断力,它是信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前提;信息能力是指人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识别能力、接受能力、存储能力、评价能力、利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作为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要能够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借助各种信息工具,灵活自如地开展工作。
二 高校图书馆员培养信息素质的必要性
1.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早就说过:“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怎样,也不管管理图书馆的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工作者。”所以图书馆员的素质对图书馆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
2.图书馆数字化对馆员的客观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的纸质介质向电子介质转变,文献不再以印刷体的形式出现,而是存储在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上,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介。在这种环境下,就要求馆员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包括对信息进行筛选、获取、加工和利用,以及发挥信息效益,进行信息协作的能力等。
3.数字图书馆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动态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读者是信息服务的客体,馆员是信息服务的主体,信息资源是工具。近年来,随着高校的转型发展,专业的设置和师生知识结构的变化,读者信息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图书馆员在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特点,针对读者的专业性、需求性、知识层次以及不同心理、不同习惯等多个方面,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这就要求馆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及较强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三 加强信息化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
作为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应遵循的与图书管理活动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调节图书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馆员与图书馆等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作为图书馆员,还必须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以服务读者为己任。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技能
高校图书馆员作为高等教育与信息资源服务的直接实践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重任,因此,图书馆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掌握信息的获取、理解、加工并转化为新的信息能力,所以要不断加强学习。哲学家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知识。”图书馆员作为一个独立体,需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来获取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从传统的图书馆业务员、服务员向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专业员、导航员过渡,要能够从事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加工、网络文献资源的源数据描述、分类标引与知识挖掘,将目录体系融入数字图书馆建设。
3.完善岗位培训制度
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网络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水平。因此,图书馆应依据馆员的年龄、职务和专长,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搞好岗位培训,通过各种专业化的学习使其掌握信息时代所要求的服务手段,及时补充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逐步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业务能力。
4.加强图书馆的硬软件建设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采取软、硬件建设并重,软件建设适当超前,软件建设促进硬件建设的策略,为满足图书馆员的信息需要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 结束语
图书馆数字化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趋势,馆员信息化素质决定其职能的发挥。当前大多数图书馆馆员还保持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在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中,只有加强馆员的信息素质培养,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才能得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