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班级文化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体系

第1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例1:求运动中的点产生的轨迹:如图(此图是几何板绘制并运行后得到的效果图),有一长为4cm,宽为3cm的长方形木板在桌面上做无滑动的翻滚(顺时针方向),木板上的顶点A的位置变化为AA'A'',其中第二次翻滚被桌面上一小木块挡住,使木板边沿A''C与桌面成30°角,则点A翻滚到A''位置时,共走过的路径长为多少?对角线AD和边A'B'扫过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问题分析: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求点、线运动轨迹相关量的几何问题。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很容易发现,A点运动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轨迹分别就是以D、B为圆心,AD、B'A'为半径的两段弧,即图中两条红色的曲线。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头脑中必须经历点、线空间变化的想象过程,如果没有通过观察、演译、归纳和总结是难以想象得到的。

作图方法:首先在几何画板中构建一个长宽之比为3:4的矩形,具体操作办法是:作任意线段AC,构造AC的中点E,再构造CE的中点F,定义A为旋转中心将AF旋转90°,得到AB边。分别过B、C两点作AC、AB的平行线,构造交点,连接交点就得到长宽比为3:4的矩形ABCD;其次定义D为旋转中心,将矩形ABCD顺时针旋转90°,得到矩形A'B'C'D';再次以B'为旋转中心,将矩形A'B'C'D'顺时针旋转60°。通过上述操作就可以得到题目中要求的动态几何图形(可拖动A点改变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完成图形的制作后,制作矩形ABCD和矩形A'B'C'D'的旋转动画。具体操作办法是:以D为圆心,AD为半径构造弧AA',在弧AA'任取一点H,连接DH,选中点H和A'定义H的运动,选中线段DH和点H选择显示追踪痕迹;用同样的方法作出A'B'C'D'的旋转动画。

指导过程: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后观察原图中各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点击旋转图形1使A点和线段AD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A和线段AD就会形成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红色曲线和对应的扇形),让学生观察动态过程和由此得到的静态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相关问题。再次,同样的方法得到矩形A'B'C'D'的运动情况。

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和静态分析,学生直观地看到了点的运动过程和形成的静态图形,空间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同时可以形成较好的解题经验。

例2:抛物线上的动点与解析式的关系:已知抛物线y=k(x+1)(x-3/k)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则能使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抛物线的条数为多少?其解析式分别是怎样的?

问题分析:这是一个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问题,通过对已知的解析式的分析和变化可得到A、B、C的坐标分别为(-1,0)、(3/k,0)、(0,3),即A、C为定点,B为动点。这样的题型可以通过方程和函数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但是如果不借用图形的辅助,仅靠代数的方法来求解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讲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作图方法:用几何画板绘制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操作过程是:首先在平面内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运用几何画板中绘制函数图像的功能绘制二次函数y=k(x+1)(x-3/k)的图像,由于这里的k值不确定,所以在作图时先作出一条线段EF,用度量功能度量线段EF的长,再把FE的长引用为函数y=k(x+1)(x-3/k)的k值。根据实际情况k值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因此还需作出y=-k(x+1)(x+3/k)的图象。

指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从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中求出A、C两点坐标,再从绘制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中观察,A、C两点即是抛物线与x轴和y轴的交点。分别演示当k>0(即抛物线开口向上时)B点的运动情况,拖动图中的点E(即改变EF的长度)这就相当于改变函数中的k值,引导观察当k值变化时,抛物线与x轴交点B的位置变化规律,然后按题目要求把被动运动的点B分别运动到AB=AC、AB=BC、BC=AC的位置,指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运动过程中满足要求的B点的坐标B1、B2、B3,然后带入3/k即可求出已知函数中的k值,这样就顺利地得到了符合条件的三条抛物线的解析式。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引导学生分析当k

第2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今年是公安部提出的“基层基础年”。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关键,也是实现公安科技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基层基础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强警的特殊作用,以科技应用为重点,不断提高基层民警科技素质,为科技强警的有效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科技强警也要紧密围绕基层基础工作,着力深化科技创安、信息主导警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在切实提升警力、提高警务效率上下功夫,最终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

结合XX市公安局信息化建设开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基层信息化应用业务数据少、更新慢,一致性、动态性差,信息化建设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存在差距。基层工作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规模大,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从目前看,我局除了户政人口的业务系统外,大多数系统模块信息数据少,甚至没有数据,仅有空系统、空数据库关联,信息系统为实战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大打折扣。工作对象、被侵害信息主要依靠被动更新,数据的动态性比较差,不能及时反映本地人、财、物、组织等实际情况的变化。

二是公安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重建设、轻使用现象依然存在。应用是信息系统建设的灵魂,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没有应用的带动和依托,就没有信息化。当前,基层科所队信息化应用不够普及,已经建成的一些基层所队主页及应用开展较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存在着重建设、轻使用问题。基层信息系统建设仅有人口系统得到了应用,其中,部分模块数据量少,更新慢,应用价值不高;各基层科所队配备的公安网计算机都是浏览网页的多,业务查询的少,系统应用的少,特别是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违法犯罪人员等直接支持一线实战的业务数据利用率不高。

第3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英语

学生学习策略的贫乏、英语交流环境的缺失以及对英语学科的认识的偏差等,都形成了学生英语学习道路上的障碍。英语教师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时,大多从这些因素着手,却忽略了班级文化这块主阵地。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共生圈”,如同一片小森林,能发挥“共生效应”。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就能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建立不同的共生圈,互相带动,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同时,英语教师可以依托班级文化建设这块主阵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

一、现象分析

目前英语课堂存在这些现象:1.上课行为习惯“恶劣”;2.课间活动不文明(追逐打闹,争强好斗,时有纠纷);3.作业情况令人忧(时有拖欠,有两名学生几乎天天不做作业,需要在老师亲自监管下在校补做完成,而且各科老师反映作业质量整体不高)。

二、策略

(一)培养学生“角色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笔者主张营造一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氛围。如设管理电灯的(Lights Controller)、管理饮用水的(Water Controller)、管理电风扇的(Fans Controller)……英语学科方面,除了科代表,设家作小纠察(Picket for homework)、读书小纠察(Picket for reading)、背诵小纠察(Picket for reciting)等。使班级没有闲人,学生有了“角色意识”:我管理窗户,我要让窗户干干净净;我管理电灯,我保证及时开关电灯;我是“听写小纠察”,就要负责监察听写任务的落实……这种“角色意识”会内化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潜移默化到学习上来,进而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通过营造环境文化引领学生静心学习。

1.打造一个窗明几净、文雅温馨的教室环境。

环境影响人的心情。干净明亮的教室会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有利于学生静心学习。几幅中、英文书法作品,让名言警句激人奋进;几盆花草植物,让中、英文版本“花语”怡情养性:文竹象征朋友纯洁的心,永恒不变(Asparagus fern means forever);水仙代表欣欣向荣(Narcissus means flourishing);兰花象征美好、高洁与贤德(Orchid means sanctity)……学生不仅从中学会了美化身边环境,还学会了善待身边的事物,不知不觉就得到了教育,得到了发展。

2.组织开展各种课间活动,丰富课间文化。

教师可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带学生在课间开展“丢沙包”、跳绳、踢毽、跳长绳、打羽毛球、接力赛跑、立定跳远、拔河等活动。同时依据活动,预先教授相关的一些情境口语:Run! Left! Right! Come on! Fighting! Rush! Well done! Good job! Never mind! Try! Try again……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尽量使用英语,提高英语运用思维,激发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有了这些文明、健康、有趣、丰富的课间活动,学生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互帮互助、互相勉励的学习之风。

3.引进竞争,奖励进步与先进,激励上进。

第4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中职生健康发展;中职班级文化

中职学习阶段是学生人生规划和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由于受年龄和文化水平的影响,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在学习上更加独立自主,他们开始自我内省,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力争塑造成熟独立、健康活泼的形象,中职生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职班级文化呈现出独立性的特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讨论。

一、中职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活动流于形式化

班级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组织、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班级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体活动、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但是现状发展班级活动存在主题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多以文艺类的活动为主,学术类活动所占比例较低,不利于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大部分中职生对自己班级活动的质量不满意,过于形式化的班集体活动不能发挥其提高班级凝聚力的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中职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社团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导致班级活动只能得到一部分学生的支持,而更多的学生因为社团活动而丧失对班级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班集体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对班级寝室文化建设的忽略

实际上,中职学校中的寝室文化建设过程中,大部分舍友认为舍长在寝室中的作用不大,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宿舍长的作用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在人员选择和能力培养方面班主任没有慎重对待。在宿舍中,有部分学生和室友之间发生过冲突,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室友之间个人习惯不同,其次是性格不合,再次是利益冲突。由于人际关系的“近因效应”,不少中职生无法与舍友之间长期和谐相处,导致他们产生种种误会、矛盾与冲突,进而引起学生产生压抑、烦恼、焦躁等情绪。日积月累,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较多,诸如易激怒、暴力倾向、轻生厌世等危险信号不断发出,而这些都不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对人才的塑造和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班级小群体文化影响班级文化的发展

在中职班级中基本都存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小群体,而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却大为不同,部分班级的小群体虽然有小部分对班级事务不管不问,随波逐流,但绝大多数的小群体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地配合老师和班干部的工作,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一部分班级的小群体虽然一部分可以积极配合老师和班干部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抵制班级活动开展的小群体,他们散播谣言,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对班级文化建设起消极作用。可见,班级小群体文化对班级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显性物质文化活动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显性物质文化是指某种物质设施以一种外在的、直观的形式表现其所蕴含的文化观念,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征。第一,改善班级精神文化所凝练的物质设施建设。在教室墙壁上张贴对班级成员具有激励和警示作用的名人语录,引领学生的奋斗目标,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做准备;将师生拟定的班级规章制度挂在教室醒目的地方,时刻规范着班级成员的行为;设计彰显专业特点和本班特色的墙报、板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优良的学风。第二,扩建班级学术、学习活动成果的物质表现。在教室明亮的地方设立班级荣誉区,将班集体和个体的荣耀,奖状、奖杯、奖品等有秩序放在荣誉区,学生看到这些荣誉就会增强集体主义观念,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将表现班级成员学术活动成果的设计、学术作品、发言稿等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班级成员现有成果上创造出新的学术研究。

(二)构建中职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

要建设有利于中职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推动新时期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第一,要完善中职生寝室的各项基础设施,在宿舍内各个功能分区整洁有序的基础上,可以精心设计和布置一些名人名言和其它有助于寝室文明的文化标识。第二,要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寝室文明公寓的活动,搞好寝室卫生,融洽人际关系,按时作息,语言文明,在寝室里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第三,要从创建“党员示范寝室”入手,通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文明寝室创建中的模范作用,带动中职生创建文明宿舍的整体建设。

(三)发挥小群体的积极作用

中职班级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小群体,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他们由于兴趣爱好、奋斗目标、价值观倾向相似而走在一起,人数一般为三到十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职班级小群体的产生是一种客观现象。中职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也渴望和同龄人沟通交流,这为小群体的产生奠定了内在动力;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普及为班级小群体的产生提供了外在有利条件。小群体作为班级正式组织的补充,要充分发挥它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树立正确的班风、学风,传达和收集正面的班级信息而准备。

三、结论

总之,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校领导者、班主任、学生共同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代中职生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在中职班级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长期坚持做到建设队伍的专业化,正确认识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杜绝“形象工程”,建立有效机制来推进中职班级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改善和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关键词】云南省 高校 财务信息化 对策研究

高校财务信息化是当前高校财务的主要方式。高校属于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实现收支平衡。从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出发,高校十分符合非营利组织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业务的非营利性,具体指高校教学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教书育人;二是,组织的非政府性,具体是指高校要与政府相区别,高校虽受到政府的扶持与帮助,但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归属于公共部门;三是,产出的互益性,具体是指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益于社会的发展,同时高校受到个人或社会的捐赠,是公开的、透明的不获取任何回报的行为。

一、云南省高校财务信息化基本情况

近年来,云南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截止2013年底,省本科院校从2007年的18所增加到2013年的22所,其中在昆的公办本科院校14所,地州的公办本科院校9所,公办本科院校的数量趋于稳定。

通过查找云南省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相关资料,目前各公办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程度差异较大。普遍在对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上都较为严格,并且正逐步调整财务工作人员的队伍,努力朝高学历、年轻化、专业性的方向发展,但在要求专业性的同时,不免缺乏多元化人才的引进,财务人员、财务系统维护人员、网络系统管理人员的人员比列合理性有待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需要有着丰富财务知识的专业人员、还需要管理类、计算机类等专业人员的共同发展,因此,对于多元化人才的发展略有不足。同时,财务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认识深化都需要通过后续培训来完成,因此现有的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后期培训的程度应该有待加强。

二、云南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财务工作组织模式是以功能来划分层级,部门负责人处于工作层级的顶端,全局管控整个财务活动。

(一)人才支撑因素

财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高校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在高速信息发展的状况下,高校管理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信息化管理的带来的各种便利,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已日益彰显出其强大的管理效能。

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由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作指导,从而保证财务信息化能够发挥其作用。但是,云南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都不高,特别体现在软件开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上,其水平不能够完全适应云南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制约了财务信息化的完善,也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无法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现代化管理团队更无法利用核算信息及相关外部信息,降低财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步入了专业局限、培训少从而信息化发展缓慢的循环。

(二)财务系统因素

现行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均是按照财务岗位或财务分工进行设计的,主要由系统设置、权限管理子系统、基本信息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统计查询子系统这六部分构成,其中,财务信息监管和查询服务的功能较强,对跨部门的管理需求支持略有不足。通过财务工作人员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程度的评价,可以探知目前这4 所高校的预算管理系统和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的应用情况较好,财务分析、评价、预测管理系统和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仍有上升空间。

(三)信息公开因素

目前,云南省高校均在不同程度和层次上开展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财务信息化运作模式已初具规模。但是,多数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财务部门内部,规模较小,有些仅实现了财务内部账务处理、财务日常业务管理上的财务信息化。然而,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紧密联系的网上财务信息传递、查询、资金收付、收费管理、远程多校区财务管理的大规模财务信息平台的目标尚远。

就整个财务信息系统而言,并非只是一个单独孤立的系统,而应可以全面覆盖整个高校管理信息的集成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目前,云南高校在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开发上,交互程度较低,仅仅限于网上信息的查询功能。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统一安排和计划,以致基础信息难以共享,就连简单的数据统计结果也不一致。

三、云南省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云南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相对复杂,主要可从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费的投入与政策方面的支持;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各方面的重视与投入程度、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规划执行力度不足。

(一)外部环境因素

由于受到云南高校财务信息化外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影响,部分云南高校的财务信息化项目尚处于搁置或起步的状态。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毗邻缅甸、老挝、越南,作为中国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具有重要意义。从云南省自身角度出发,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仍然不能够满足高校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随着高校扩招,教育经费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各省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事业费均有所增长,而云南省却有所下降。2009 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58.95万人,比2008年增加5.95万人;2010年在校生人数为61.06万人,自2008年至2010年期间,云南省普通高校年增长率为15.20%。

云南省高校教育经费与发展规模无法协调,教育经费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可想而知,由于云南省高校教育经费与发展规模无法很好的协调,用以投入到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的经费就十分有限,使得云南高校财务信息化发展受限。

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伴随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社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对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尚未存在与高校财务信息化相对应的政策规章,导致许多财务信息化建设无法从政策层面得以开展,且更好的发展。这就直接造成了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发展缓慢、举步不前。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关系到高校教育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行政管理角度来讲,良好的财务管理能够给高校发展前景给予极大的支持,但云南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尚未步入快速发展的环节,仅仅依靠高校自身难以实现,还需从政策法规层面给予支持,免除高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后顾之忧。

(二)内部环境因素

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与投入程度均略有不足。高校财务在高校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相较于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协调性、应用性等方面都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凡与财务部门相关的所有信息因素都是财务信息系统工程的节点,每个节点都会对财务信息化有需求和要求,也会产生突出性影响。

由于高校内部各方面的不重视和投入不足,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和网络信息建设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主管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部门一般是信息中心或网络中心,而财务信息化的发展通常依靠财务处和信息中心的合作来完成,服务水平和质量较低、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混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财务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较低,服务体系难以保证质量和效率,制约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内部控制与财务信息化建设不协调。伴随高校自的逐步扩大,高校在资金筹集、使用等方面的活动日益增多,如何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同时,高校也存在对社会项目投资的情况,加之校内在基础设施、科研、校办产业等方面的投资,往往这些投资在收益性、可靠性、合法性都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加大了高校在财务方面的风险,需要以良好的内部控制来进而约束。

高效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不但能够提高财务部门工作效率,而且也能预知与防范各种财务风险。在现实中,不少高校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缺位严重,自我的监督机制难以成效。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很难及时发现问题。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来管理高校财务,会引起新的管理问题的出现,加大管理难度。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就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逐步将控制重点放在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信息的输出控制等方面、信息的数字化控制,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促进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缺乏统一规划,对规划的执行力度不足。发展财务信息化首先要求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如财务管理系统,就不能作为一个单独孤立的系统存在,而必须与学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生信息、教务信息、资产信息、教师信息、科研信息等集成,以保证提供同样口径的统计数字。可是,由于基于职能制思想设计的财务管理软件无法有效处理跨部门事务,导致连基本的信息都很难整合,甚至简单的数据统计结果都不统一,千差万别。

因此,财务信息化必须贯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执行的原则,有重点的选择若干个项目优先发展,按项目的轻重缓急有步骤的处理。而由于信息的采集、资源的收集与分析,没有建立统一的规划和标准,大大影响了会计信息采集的效率,增大了会计信息采集成本。同时,由于资金限制以及其他原因,在校园信息系统的构建方面没有做到全面统筹和科学规划。

参考文献:

第6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必要性 从医院自身管理考虑,由于医疗业务及其各个辅助科室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有不同的来源,也以不同的存储方式进行保存,这对管理工作来讲产生了很多麻烦,所以统一的数字化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医院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每个人在医院产生的诊断、治疗、消费、药品信息都必须记录在案,建立电子病历,为病人提供主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而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诊疗水平的标志之一,但是这些大中型特检及治疗设备,都是相对独立的,如何将这些设备产生的信息进行合理的保存也是信息化建设要考虑的,来自于临床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存储检索的最佳方式也是电子信息化。从以上分析来看,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求。

意义:经济效益 庞大的医疗体系、大量的数据信息,靠人工管理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医院对管理水平的需求。信息系统在方便病人的同时,也在方便了医院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对药品出入每个环节的监管。另外规范医院的流程,提高医院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社会效益: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大处方、乱收费等问题是近几年来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焦点问题。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全院各种业务和管理统一到一个平台,并通过就诊流程的改造与规范,使各种诊疗、收费信息实时、快速的传递与公示,有效地施行医疗收费核查问题。信息化无疑给患者和医院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提高了医院的公信度,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管理效益: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规范了各种业务及管理流程,还通过对业务信息、管理信息的实时获取、传递、共享,使医院的管理效益提高到新水平。相信随着现代管理理念逐步引入医院管理,医院信息化的作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收费板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支付方式不可随意更改 现阶段伴随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段完善和各项利民政策的实施,我国已经实现了医保全覆盖,进入了全民医保的新时代。不但如此,还有许多的利民便民措施给予不同群体相关的优惠和照顾(例如:民政部门开展的低保人群和两参军人补助经费项目;残联开展的脑瘫儿童救助项目;妇幼保健部门开展的降消项目等等)这些项目的开展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便民服务,都要要求享受群体在医院一站式结算完毕。再加上现代金融的便捷,有许多的患者在结算时选择不同的结算支付方式(例如现金支付,银行下卡支付,支票付款,各类医保卡余额支付等)。各类名目繁杂的报帐方式和付款支付方式为了便于统计和各部门的应收帐款的计算,必须在出院结算时将其分门别类标识清楚。这就产生各种不同的支付方式(例如;医保支付,新农合支付,残联支付,民政部门支付,两降项目支付,支票支付,现金支付,各类医保卡余额支付,预交金支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时必须锁定这各种支付方式在结算之后不得随意便改。否则,这将会给收款人员留下巨大的舞弊空间而且查证繁锁和困难。

2.费用统计口径一致,分类正确 谈到数据就离不开统计和分类,特别是财务和收费。临床上名目繁多的治疗和检查项目以及各式各样的药品和材料消耗都需要变成数据在收费过程中加以统计分类得以按照统一的形式体现出来,让使用者共享。这统一的形式分各种类别(例如,发票,各种要求不同的分类清单,日结报表,向各层次机构报送的报表等等)。这就要求在这各形式的分类和统计中必须保持统一的口径和分类。否则将会造成各种统计和分类之间数据不相一致,产生误差,失去了数据的严谨性,让使用者产生误解和使用困难。

3.冲单限制 在财务和收费形为之中,作废发票和冲单是最正常不过而且经常发生的事了。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社保体制把医疗保险分成了不同的几大板块,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机构下以不同的方式在运行,这就要求医院在做内部应用时区分开不同的医保方式来处理。所以,就必须要求在做作废发票和冲单时,各收费方式和医保方式之间不可以交叉作废发票和冲单,否则将给收费和统计造成巨大混乱。

4.发票打印次数限制 为了体现发票的严肃性和唯一性,必需锁定发票的打印次数,即每张发票只允许打印一次,否则会给内外勾结到各医疗费用报消机构套取医保基金提供可乘之机,这对医院本身的声誉和各块医疗保险基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5.数据传输打包 现行医疗费用结算方式,大部分都为了方便患者,要求现场结算,这就免不了要适时向各医疗保险主管部门传输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量非常的大且主管部门线路有限,使用的医院众多,经常造成线路繁忙拥堵,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数据打包传输和重复传输数据时可以自动识别并实行自动覆盖,这样能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

6.内外部数据之间的融合 由于我国现有社保体制把医疗保险分成了不同的几大板块,这几块数据都需要不断在各主管机构和医院之间传送和返回数据信息,这就要求在做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时,注意内外部数据之间的融合,以达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第7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自治体系构建 学生自治 内在关联实践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80后、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给教育者带来了诸多新课题,“草莓一族”、“啃老一族”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创新型、复合型和协作型的人才要求相差甚远,大学生只有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育者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都是命令式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工作效果一般。

1919年,陶行知先生首次提出“学生自治”思想,并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给学生自治下了一个定义:“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具体说来,就是依靠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各专业学生班集体为基础,发挥学生自主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学生自治,正是符合学生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最为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高校管理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大学生自治体系是实现大学生自治的基础和保障。

2 大学生自治体系的内在关联

何谓体系,《辞海》的解释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对于大学生自治体系而言,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宏观层面,即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大学生自治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核心是“育人”;二是微观层面,即达成目标的一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人、制度、文化三个要素,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在构成大学生自治体系的要素中,学生干部是主导,管理制度是保障,班级文化是驱动力,主题教育是生命力。大学生自治体系的构建过程是高校学生工作由“管理”向“教育”转变的过程,是实现“育人”目标、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重管理、轻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2.1学生干部是主导。领导干部是管理体系中的主导要素,因此,作为大学生自治的核心力量,学生干部扮演着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主题教育的执行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其工作目标是领导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2管理制度是保障。制度是多人世界的行为规则,是个体需要遵循的行为规则。校、院(系)、年级(专业)、班级、宿舍各级管理制度必须着眼于学生自治和学风建设,使之成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的“指挥棒”和“法律武器”。同时也为推进文化建设和主题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2.3班级文化是驱动力。文化管理是制度管理的高级形式,制度能否有效执行,还需要一定的组织文化作为支持。班级作为学风建设的细胞,班级文化建设往往被教育者忽略。因此,要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凝聚人、引导人、熏陶人、激励人的作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团结上进、和谐发展的班级文化。

2.4主题教育是生命力。“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把握好工作方向,针对当前80后、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给他们“缺什么补什么”,为我们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注入生命力。

3 大学生自治实现的工作实践

3.1完善学生干部体系。首先要完善“院系团总支(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寝室长”的学生干部体系。成立“年级自治管理委员会”是个很好的尝试,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各班班干部选举产生年级级长(一名)、副级长(四名),级长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全面负责年级的工作,四名副级长分别负责党务、文体、学习和纪检工作,各班长、团支书、副班长担任级委。每周由级委会组织班干部召开例会,让学生干部自己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把辅导员(班主任)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治成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

3.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引进激励和竞争机制,制定并实施《优秀班级评比条例》、《德育测评制度》和其他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并由学生干部组织好督察、评比、考核、表彰等工作,营造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同学之间“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培养同学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鼓励新生班级制作班服、班旗、班徽,组织宿舍美化大赛、教室美化大赛等。此外,还可以创建班级博客、QQ群、BBS等,加强生生间的交流,增进友谊。其次是积极开展文体竞技型活动,营造生机勃勃、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如组织班级篮球赛、趣味运动会、合唱比赛、班级才艺大比拼等。再次是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例如组织新老生交流会、技能大比武、走访企业等。

3.4有的放矢开展主题教育。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以我院为例,在新生中开展“适应养成”教育,就通过组织军训、专业教育、学习方法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三)年级开展“素质拓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鼓励并指导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竞赛活动。同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班开展“职业导航”教育,举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加各类招聘会等,为学生的择业就业提供一系列的引导和帮助。另一方面,针对当代大学在某些方面的素质缺失,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贺萍.高校基层管理体系建构中的制度、流程和文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75-77.

第8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关键~】班级文化 班级信念 制度文化 环境文化 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的综合体现,是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是一种强大的隐形教育力量,对班级成员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班主任,应从班级成立之初就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推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风,打造特色班级。

一、目标引领――用共同的信念凝气聚力

班级信念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必须用统一的信念,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形成一致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内驱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信念就是给班级成员竖立一面精神的旗帜,让全体成员有一个精神的凝聚点。在班级组建之初,可以由班级成员共同商讨,提出一些备选的班级信念方案,然后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投票选出最终的方案。这样选出的班级理念,容易获得全体成员的认同,进而自觉去践行。班级信念确立之后,根据这种信念浓缩提炼出班级的口号,制作班级的标志、旗帜、班服,将抽象的信念具体化,简洁化,以便于传播与应用。比如:有班级以“狼性精神”作为班级信念,根据“狼性精神”的坚韧、无畏、忍耐、团结,提炼出班级口号:“坚韧团结,无坚不摧”,以狼的形象为基础设计班级标志,将班级标志应用到班级旗帜、班服,以及班级的宣传品上,引导学生坚定信念,以狼性精神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

二、制度保障――用细致可行的制度保驾护航

一个新组建的班集体,几十位学生要由陌生到熟悉,由不同的观念、行为到步调一致,创造个性鲜明的班级文化体系,是需要通过建立规范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言行,让班级成员自觉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这种制约功能需要通过观念、制度、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所以,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班级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班级制度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班级制度的制订与完善;二是班级制度的实施;三是班级管理团队的建设

(1)班级制度的制订与完善。班级制度要科学、合理、细致,制度需要涵盖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细致详尽,让学生的行为、班级的运行都有相应的制度依据,这不仅让学生有了行为规则,而且,在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批评教育中也有理有据,让学生口服心服。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分别制订出关于出勤、课堂纪律、自习纪律、清洁值日、宿舍内务、活动集会、实训、仪容仪表等等日常规范。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现制度不完善的地方要及时修改,适时删减、补充、修订,让班级制度不断完善。

(2)班级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施。各项制度制定以后,需要指定专人负责落实。班级制度要分类,然后逐项指定责任人负责落实。比如教室中桌椅的摆放由专人负责落实,仪容仪表由专人负责,电灯、电扇、空调的开关由专人负责,多媒体设备的管理由专人负责等等。这样细分下来,基本上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责任范围,每位学生的责任范围都不太大,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做好责任范围内的落实工作。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对班级文化建设更有责任意识。

(3)班级管理团队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团队建设一方面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轮换,二是要做好班干部设置与分工合作。班干部是完成班务工作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强力助手,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首届班干部可以由学生自荐加班主任选拔,定期考核,进行班干部述职和竞聘,一方面培养锻炼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竞聘,促进管理团队的动态发展,始终保持活力。班干部的职责要明确,各司其职,同时也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班级管理的的各项任务。

三、环境熏陶――在个性鲜明的的环境布置中耳濡目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强调了环境的教化功能。中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都说明了环境文化对育人的重要作用。一个良好的班级,应具有教育气息。学生在干净整洁、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室环境中会受到优美环境的感染,自发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以和环境协调,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在这样一种优美、温馨、和睦的环境中,也会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增加对班集体的认同,促使学生自觉参与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人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班级环境的营造包括教室墙面的美化、黑板报的编排、桌椅的摆放、讲台布置等。整个布置要主题鲜明,个性突出,与班级信念文化保持一致,展示出班级的文化特色。

班级环境文化还包括宿舍的美化,住读学生有很长时间在宿舍度过,宿舍环境的育人功能不容忽视。干净、整洁、美观的宿舍环境不仅是学生生理健康的保证,同时也能愉悦心情,让学生放松休息,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的重要场所。

四、活动深化 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身体力行

班级行为文化是班级文化体系中的重点内容,班级行为文化建设,就是组织开展好有吸引力的班级活动。通过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可以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的活力,促进班风建设,同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展示学生个人风采,增进学生间的了解,融洽相互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环境。

第9篇:班级文化体系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一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极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创建班级文化,增加学生对班级的关注度,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班级文化的有效开展

1.构建人性化的文化体系,增强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涵

为了保证班级文化建立的完善性和科学性,首先,保证班级文化体系制度的人性化,开展特色文化教学和讨论活动,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合理化的周期,开展师生交流会和谈心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亲近度,学生把平时的建议和意见用纸条的形式传达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加强班级文化精神的建设。例如,教师可以建立文化角、读书角,让学生在空闲时间借阅文化角的报刊和图书角的书籍,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勤思考的好习惯。

2.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

为了增加班级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创建时,可以利用班级讲座的形式,邀请不同学科的教师或不同专业的人员,为学生介绍不同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指明方向。教师也可以增加班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吸引学生关注班级文化,对班级文化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书本文化知识进行区分,提高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把班级文化内容的选择权利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文化内容选择过程中进行探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保证班级文化建设的实际价值,教师要注意结合文化资源和家庭资源,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1.宣传社会理念和不同的文化知识

文化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首先,班级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理念紧密联系,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指导作用,在为学生展现不同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和社会联系。其次,班级文化的建设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说,班级文化可以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班级制度规范和社会规范,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积极性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凝聚力的体现,在不同的班级文化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其次,站在学习的角度来说,教师在班级中利用文化角、图书角和讲座等形式进行班级文化的宣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学生在阅读不同文化书籍的过程中,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在不同文化资源和书籍的熏陶下,学生提高了文化修养,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

为了保证中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完善性和科学性,教师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构建人性化的文化体系,增强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涵,利用多样化的形式创建班级文化,利用文化交谈会、创建图书角等形式举办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光平,杨新建,李旭,田华明,罗春旭,文军,郑朝晖,刘绍荃,蒋涛,陈龙泉,陈若梅,张洁,石晓波,任小林,鲁奎,裴锫榆,代艳,钟莉梅.做人在先,艺体见长,多元出口――成都列五中学办学特色钩玄[J].亚太教育,2016(35):8-13.

[2]龙思.试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及其功能[J].经营管理,2014(2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