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血压病健康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血压病健康管理

第1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平安社区

社区健康管理是一种新兴管理理念。它主要是基于管理理论和新健康理念对社区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从而维护和发展个人和家庭健康的全过程。根据国外相关文献的最新研究,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健康管理的新方式,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和高血压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为此,本文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患者其血压健康情况较为理想。现将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病情基本相似的35岁以上高血压居民患者30名。其中,15名患者所在观察组,其社区提供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另外15名对照组患者所在社区不提供针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管理。两组患者中,女性患者12人,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8.9+1.5岁,平均病程2+0.3岁。男性患者18人,评价年龄50+1.5岁,平均病程2.1+0.6岁。

1.2方法

30名患者均患有病情类似的高血压疾病。其中,15名患者所在的社区提供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另外15名患者所在社区不提供针对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管理。根据平安社区的工作经验,社区为高血压病患者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手段包括健康筛查、团队管理、社区随访、个体化干预、健康宣传、档案建立等。在1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的高血压病情,按血压高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高血压(以当前临床通用标准为准)。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对观察组的15名患者进行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1个月后,其血压水平为一级高血压的有10例,占66%;二级3例,占20%;三级2例,占14%。为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一级有5例,占33%;二级7例,占46%;三级3例,占21%。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加强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平安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力推行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总结出以下经验,希望能在实践中加以推广,从而更好的为社区居民保健康。

一、是通过多种途径筛查和发现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是年内已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与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数之比。近两年,平安社区积极提升本地区社区门诊的诊断水平和门诊的服务水平,使得该地区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率先达到100%。

二、是组建专业高效的社区健康管理团队。针对高血压此类的慢病,不仅需要门诊的医疗服务,更需要一支专业的社区健康管理团队。社区健康管理团队,可以有全科医生、社区护士、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师、医务社工等人员组成。对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社区管理团队可以主动打电话或是以上门拜访的方式与患者联系。以此确保高血压病患能减轻心理压力,更好的配合门诊医生的治疗。

三、是创造更加灵活的随访形式。对社区高血压症患者的健康管理,可以拓展多种灵活有效的随访方式。包括门诊就诊时的咨询、电话回访患者病情、家庭拜访、邻里间通过活动了解病情等方式。在对社区病人随访的过程中,应当仔细询问病人在血压、血糖方面是否有较大波动?病情是较为平稳还是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平均2周左右应有一次对病人的回访。

四、是提高社区健康管理的个体针对性。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个体独特性,在健康管理方面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社区不同的高血压患者,其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的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因此,在管理患者健康制定患者降压目标时,应注重个体化的效果。根据个体病症、体征、药物不良反应等特点决定对病人的生活方式指导、用药选择和是否要转诊。

五、是加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率,使得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在社区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治疗。由于宣传不到位,使得很多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缺乏科学控制血压的基本常识。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在的社区能为其提供健康服务,或是不配合社区的健康管理工作。因此,对这些人的健康管理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通过讲座、宣传单、黑板报等方式扩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平安社区按照以上几方面的工作经验,积极在本地区推广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服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该社区共有高血压病人35位,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健康管理,使得该地区的高血压病人基本上处于一个病情稳定的良好状态中,大幅降低了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死亡率。因而,平安社区推广社区健康管理的经验,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以推广,从而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镇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除自身疾病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外,还会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目前我国高血压存在"三高"、"三低"的现象,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低治疗率、低知晓率、低控制率[1]。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镇社区人民会高血压知识及危害性认识不足所致。因此,加强城镇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城镇社区2013年2月~2014年2月的高血压患者130例,均符合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2]的疾病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及继发高血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5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52~75岁,平均(61.2±2.4)岁;合并糖尿病8例、冠心病9例,脂代谢障碍12例;文化程度:小学24例,初中26例,高中及以上15例。对照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53~75岁,平均(62.7±2.5)岁;合并糖尿病6例、冠心病8例,脂代谢障碍10例;文化程度:小学25例,初中28例,高中及以上1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各项研究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每天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包括:①健康宣教:在城镇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积极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有效控制血压的重要意义;②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作息规律,在饮食方面尽量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食物组成要合理,一般蛋白质含量占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0%,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禁忌烟酒,坚持低盐饮食;③心理指导: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④用药指导:不同病程的患者其用药品种及用药剂量有所不同,保证患者能遵医嘱服药;⑤体育锻炼:指导患者每天适当进行体力活动,运动强度适宜,对体型肥胖的患者,应劝导其健康减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我行为管理能力,包括戒烟戒酒、坚持运动、遵医嘱服药等。参照MORISKY标准[3],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包括:①是否按时或按量服药;②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③症状缓解后,是否擅自停药。每个问题"是"记1分,"否"记0分,分值越低,服药依从性越好,依从性好:0分;依从性良:1~2分;依从性差:3分,依从率=依从性好+依从性良。

1.4统计学处理 详细记录本组所得数据,计数资料如组间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对比配以χ2检验,单位以(%)表示,应用SPSS19.0数据包进行分析处理,当提示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的戒烟戒酒、坚持运动及遵医嘱服药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依从率为96.92%,对照组的依从率为78.4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发现,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除与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包括长期大量饮酒、肥胖、膳食食盐、缺乏体力活动等[4]。高血压属于一类长期慢性疾病,因此有效的血压控制对缓解该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多采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但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及用药知识的缺乏,容易出现错服或漏服现象的发生,导致病情延误。因此,在血压控制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向患者详细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给予用药指导,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除此之外,通过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提高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提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也提高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志荣.健康教育在城镇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3):130-131.

[2]孙娜,李晓倩.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模式在2级高血压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8):3463-3466.

第3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1月-2014年1月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23例高血压及121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的124例高血压及12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 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161-02

doi:10.14033/ki.cfmr.2016.26.091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不断变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1]。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慢性病,但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选取不同时间段内的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并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社区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

1月-2014年1月单纯接受药物治疗的123例高血压及121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接受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的124例高血压及12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45例,女99例;年龄36~67岁,平均(45.67±2.21)岁;病程1~10年,平均(5.12±1.01)年。观察组中,男148例,女98例;年龄35~68岁,平均(45.78±2.33)岁;病程1~11年,平均(5.34±1.5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高血压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针对性的降压药物治疗,降压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给予患者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及服用剂量。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关于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根据实际情况,每1周或2周举办1次义诊活动,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在体检过程中,经患者同意,收集其基本资料和疾病资料,根据收集资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用药和健康指导。在回访中,询问患者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血糖情况以及血压的改善情况,了解患者近期的服药情况,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控制饮食,戒烟忌酒,加强体育锻炼。针对健康常识了解少的患者,指导其到社区医院进行身体健康教育,并进行健康知识咨询。对患者进行运动干预。适度的运动和锻炼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善血液微循环,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以患者的身体特征、疾病特征为主要依据,为每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科学的运动计划。同时,指导患者自行控制运动时间及运动量,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在温度不稳定的情况下运动。此外,向患者介绍不良心理因素可增加疾病复发率,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规范化管理率主要包括服药依从性、合理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以及血压/血糖的控制情况。若患者可做到上述三点,且符合相关标准,则可评估自我管理为规范管理。(2)使用文献[2]中的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躯体功能状态、自觉状态、日常生活、心理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做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有118例,占95.16%,达标107例,占86.29%;对照组做到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有67例,占54.47%,达标41例,占33.33%;两组患者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做到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有116例,占95.08%,达标97例,占79.51%;对照组做到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的有62例,占51.24%,达标39例,占32.23%;两组患者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和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状态、自觉状态、日常生活、心理情绪状态和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发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3-4]。多数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了解少、用药依从性小、治疗期间情绪波动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此外,由于高血压患者的病程长、且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极易滋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治疗造成阻碍。社区管理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慢性病防治措施,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关于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一方面可增强社区居民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4-6]。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观察组的高血压及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达标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更有利于患者疾病资料的收集,同时可提高管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毕永章,周文刚,张晓娴,等.云南省某贫困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效果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8):42-46.

[2]范丽丽,张大创,董云鹏,等.使用智能肱动脉血压计管理高血压的临床尝试[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99-101.

[3]夏利华,龙理良,尹亦清,等.衡阳市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1):1001-1004.

[4]刘奇峰.高血压社区防治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16-117.

[5]许敏锐,强德仁,周义红,等.农村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6):717-720.

[6]梁佩韶,郑志宏,王彩霞.社区分层护理模式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8):71-74.

第4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凡平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即可诊断为高血压[1]。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控制率只有6.1%[2-3] 高血压病可致心、脑、肾严重并发症,有极高的致残、致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所以人们一直致力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已由传统的专科治疗模式转变为社区管理模式,使重视一、二级预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深圳市将“两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并下拨管理经费,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在诊病时也进行一些健康教育,但总体来说病人还是处于被动管理阶段,较专科治疗模式有一定效果,但还不是十分理想。

我们意识到要提高管理效果,必须使病人由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考虑医生的工作繁重,决定改医生管理为护士管理。派护士学习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病人自强计划”经验,由社区护士针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初、中、高级不同层次的三期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无意识期、意识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改变,从而成功进行自我管理,一年来取得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自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发现并连续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共201名,愿意参加三期健康教育的患者142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56名,年龄最小21岁,最大68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将不愿参加的59名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医生将在全科门诊中发现并处理好的高血压病人转介给社区护士,社区护士接诊后对其体重、血压、血糖、心电图、肾功能、血脂结果进行评估,然后开具预约单,约定月底集中进行初级班健康教育,并告之是免费,说服如约参加。初级班的内容是护士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幻灯片介绍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病理、并发症及预后,并解悉各自的评估结果,使病人的行为发生无意识期到意识期改变,提升治疗动机,嘱遵医嘱服药。同时预约参加一个月后的中级班健康教育。

1.2.2 中级班的内容主要是身体力行健康小组活动,学习自测血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自我管理知识。对前段时期的服药情况进行点评,使病人的行为从准备期到行动期改变。同时预约一个月后的高级班健康教育。

1.2.3 高级班的内容主要是解答自我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运动练习,相互交流降压心得。之后进行电话跟进,使病人的行为保持在维持期。

1.2.4 如此循环,使每个病人都能参加三期健康教育。

1.2.5 通过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趋势X2检验,P<0.05为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经过不同层次的三期健康教育,142名患者自我管理意识逐步增强,完全由被动接受治疗转变为主动自我管理。一年来,血压控制效果逐渐稳定,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出现(表1)。

表1 健康教育组自我管理效果

Table 1 Health Education Unit of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2.2 与对照组59名患者比较,三期健康教育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血压控制效果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

表2 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我管理效果明显

Table 2 health educ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elf-management effect is obvious

3 讨论

3.1 高血压病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可根治但可控制,但目前普遍存在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发病率高的状况[4]。以往的专科医疗模式,重点放在三级预防,把精力花在了并发症的治疗上。近十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学的兴起,开始重视一、二级预防,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治疗,而是管理。但是,即使是建立了健康档案,面对不同的人群,管理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由医务人员进行管理、患者被动接受管理的模式收效仍局限性很大。所以必须尝试由被动变主动,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模式。

3.2 社区护士通过香港慢性病管理“自强计划”的学习,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技能,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复杂、枯燥的医学问题用通俗、趣味的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经过不同层次的三期健康教育,成功地把高血压病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引入到自我管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管理效率,明显改变了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状况,可进一步降低致残、致死率。效果不仅优于传统专科治疗模式,也优于以往社区卫生服务患者被动接受管理模式。实践证明,社区护士参与高血压病人管理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模式。

3.3 我国有高血压病患者1.6亿,并且年轻化趋势突出。靠传统的专科治疗模式显然无法降低致残、致死率,而目前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连续治疗、随访管理,也因医务人员有限显得难度较大。要提高管理效率,必须教会患者自我管理,进而起到传、帮、带作用。才是高血压病患者管理的最佳途径。文中对142名患者管理模式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自我管理的成功经验。

3.4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参加我们的自我管理三期健康教育,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还出现一例中风病例。香港也是如此,尽管是免费,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受邀请后不来参加自强计划。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才能使每一个高血压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走上自我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 [j].高血压杂志,2004 (12):483-486.

[2] 张晓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连续化管理 (一)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10):35-36.

第5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血压;治疗依从性

高血压病在世界成人中的患病率高达58%,而我国1995年全国高血压病人群普查患病率高达1188%。高血压作为一项心血管的危险因素,是造成脑血管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周围血管病的主要原因。如何让高血压病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预防或减轻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使患者树立健康信念、提高生命质量,是健康教育和保健的重要任务。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海河小区门诊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了有计划、有目的健康教育指导、咨询,以互动反馈方式,从生理、心理上调节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

来自海河小区附近居住595例高血压病患者,男347例,女248例,年龄在29~82岁。符合WHO 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病人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排除继发高血压病。其中有高血压病病程在1年或1年以上,Ⅰ期高血压病219人,Ⅱ期高血压病209人,Ⅲ期高血压病167人。

1.2 方法

海河门诊位于社区中心,配备工作经验10年以上、能熟练掌握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技能、有较强的沟通创新能力的医生、护士各2名。为前来就诊者建立高血压病档案,免费检查血压,记录患者的饮食、服药、血压、运动情况及生活习惯。耐心解答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咨询及所遇到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患者的思想压力,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进程,减轻对靶器官的损伤程度。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互动方式进行。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互动的具体方法:①定期将高血压病患者组织起来集中讲授高血压病的饮食起居及生活方式。②通过文字卡片和口头信息交流,进行追踪随访。③高血压病病人之间的互动,畅谈饮食、运动及血压的控制情况,使患者逐步自愿服从健康指导及治疗。④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健康咨询与指导方案,应用病人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流。⑤教育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高血压病病程特点,通过健康教育实现二、三级预防,促进身心健康。⑥对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⑦监测血压。认真观察患者血压的变化,定期测血压并做好记录,使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做到心中有数。⑧社会支持。家庭成员是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引导家属及子女帮助和督促病人坚持高血压病的长期治疗;门诊医务人员提供信息知识,强化病人行为情感的社会支持。⑨进行服药指导。根据患者个性化的特点就服药的时间、次数进行指导。⑩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由此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程度。

13 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评分标准

①是否按照医生要求每天的次数服药。②是否按照医生要求的量服药。③是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服药。④自诊断高血压以来,您是否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坚持服药从未间断。⑤您是否按照自己的情况,擅自更改药物的种类和擅自停服药。每题采用4分制计分,评分的标准为:根本做不到为1分,偶尔做得到为2分,基本做得到为3分,完全做得到为4分。①至④为正分,⑤为负1分。总累计得分愈高,表明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愈好,否则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佳或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教育前后分别对高血压病人进行血压检查和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分。治疗的依从性是指病人的行为(服药、饮食及改变生活方式)与临床的符合程度。高血压病人治疗,直接影响其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1]。

2 结果

有关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前后情况的比较(略)

从表1中可见,各年龄组的高血压病病人健康教育前后血压和治疗的依从性均有显著的改善。

3 讨论

31 患者相关知识缺乏,对所患高血压病认识不足 ①年龄在29~40岁之间的患者,他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紧张,事业正处在上升阶段,当得知患高血压病时不敢面对,则采取不在乎或逃避的方式。错误的认为高血压病对药物有依赖性,服了药就不能停,从而拒绝治疗,加快了高血压病的进程。②由于多数患者没有疾病的主观感觉和客观感受经历,不可能有服药或医嘱所带来的减轻痛苦的经验,缺乏治疗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32 药品知识的缺乏 通过了解病人的服药的依从性和高血压病服药知识点,就能有针对性的传授高血压疾病的防治、保健知识和传授高血压合并症的防治和保健知识。这样就能 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病人容易主动配合,形成生活的一部分,改变错误的认知和行为,使病人药物的依从性提高。

33 因人而异 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生活作息等特点,合理的选择用药时间及服药次数。对于年龄大的和工作忙的,要提醒病人制作一个提醒服药系统及时服药。使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增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动性。

34 实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病人树立健康的信念,养成健康的行为。高血压病是终身性疾病,要鼓励病人树立信心,调动自我能力,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或少饮酒,饮食、运动和控制体重等)。随着高血压病知识、信息的增加,对疾病的认识越深,高血压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就越高。病人的血压控制越接近正常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即使医生开出正确的处方,长期治疗也难以做到合理和持久,甚至失败。医务人员的定期宣教或与患者的沟通,起到强化患者行为的作用;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药物治疗,强化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提供了社会的支持,给患者以安慰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因此,对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Ⅰ期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起到二级预防,推迟并发症的年龄,使患者不因为高血压而影响工作、学习和寿命期限。

3.5 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

高血压病有许多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人又是综合的主体,受许多因素的控制,因此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特别是Ⅱ、Ⅲ期高血压病病人,他们病情更为复杂,变化更快。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进程中,有15例病人突发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进行积极的治疗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参 考 文 献

第6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门诊 高血压 健康教育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门诊初诊确定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复诊的患者238例,年龄18~96岁;男151例,女87例。

调查高血压患者对疾病认知情况。门诊发放调查问卷,了解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健康教育前患者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方法:①医院内健康教育:医院内教育指患者在门诊就诊时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门诊教育应针对门诊人群流动性大、时间短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采用播放录象、专职护士及医师进行讲解、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板报等。②院外教育,提供科教小册子及相关科普书刊,进行健康教育及电话联系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①高血压病的危害及预防:高血压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所致,需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高血压并发症发生往往与血压高度有关,必须有效控制血压,才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②饮食指导:饮食应低盐(每日食盐量<6g)、低脂、低胆固醇,以优质蛋白为宜。平时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动物肥肉、骨髓、黄油、内脏等;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宜选用含钾量高,维生素高的;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伴有糖尿病者宜低糖饮食。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血压病的发病除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饮酒。故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④运动指导: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与日常的活动水平相适应。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交谊舞等。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或者行间歇运动,运动频率通常每周3~5次,根据个体的需要、兴趣和身体状况而定。⑤心理指导: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形成和治疗中也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要让患者心理豁达,放松心情。⑥用药指导:由于高血压病的病程长,因此正确指导和调节用药尤为重要。⑦血压监测:针对个体情况及个人条件制订监测计划。监测的数据应注意记录。

随访登记:评价内容及指标采用同一问卷分别于基线及1年后进行随访调查,了解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指标等情况的变化。

统计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 果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较健康教育明显提高,见表1。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前后血压指标变化明显,见表2。高血压患者吸烟、饮酒的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减少,参与运动锻炼的人数较健康教育前明显增加,见表3。

结 论

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了解不充分[1],特别需要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患者;目前健康教育重点多在城市,城市人口集中,知识层次高,健康教育易于开展,而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水平低,对高血压认识不足;多注重集中教育,而针对不同个体情况进行相对的教育少;注重形式的多,而对结果了解的少,不注重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高血压病健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卫生工作者,尤其社区医护人员需要自身加强学习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理论,统计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以高度的责任心进行这项工作来减轻不断增加的高血压及并发症、高发病率的负担[2]。

本观察选择影响面广,经健康教育后易产生效果和耗费较低的行为危险因素饮酒和吸烟为对象,经过健康教育,高血压病患者饮酒者、吸烟人数明显减少。另外,适当体育锻炼对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有防治作用。必须加强健康教育,使每一个高血压患者明白必须坚持终身治疗与服药的道理。本组高血压病人通过健康教育后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有明显提高。高血压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改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门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近几年高血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1 一般资料

我社区于2009年6月在患者自愿协作的前提下,建卡管理病人360例。其中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高危)病人100例,二组管理(中危)病人130例,三组管理(低危)病人130例。

2 综合干预

2.1 血压监测 要求建卡管理患者每日进行血压的自我监测。指导患者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时应采取固定部位、使用固定血压计,剧烈运动后的患者或精神紧张时应平静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量,取3次血压测量的平均值。

2.2 合理膳食 指导患者改变膳食习惯,倡导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限盐方针是有效控制居民高血压、脑血管和肾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策略,WT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其次是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吸附和稀释致癌物,促进肠道蠕动,能够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

2.3 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根据情况选择骑自行车、快步行走等有氧运动,运动前先做好热身工作,循序渐进,出现胸闷、心悸时立即停止锻炼活动,避免参加比赛性质的活动及力量型活动。

2.4 心理干预 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问题常是高血压患者并存疾病[1],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是预防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对于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患者,需要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调节,以保持其良好心情,稳定好血压。

2.5 用药干预 当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压时,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首先要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从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治疗效果不满意后可逐步增加有效剂量,直至达到最佳效果,督促患者按时、按量规律服药,并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测,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及时到专科就诊。教会患者做好血压的自我监测,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2.6 健康教育 让患者了解和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概念。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头蒙、眩晕、心悸、气短、心慌、胸闷、胸痛、耳鸣等;我们采用国内和国际统一标准: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0mmHg,晨起和睡眠前两次或两次以上非同日多次反复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主要诊断依据;高血压病的发病及其相关诱因为:遗传因素,高脂血症、高钠摄入、肥胖、吸烟、饮酒、低高症、低镁、低钾、高钠、情绪被动和抑郁等有关。

3 结 果

干预后患者在规范用药(干预前20.83%,干预后88.88%)、低盐饮食(干预前35.83%,干预后66.15%)、控制体重(干预前29.16%,干预后65.27%)、戒烟限酒(干预前48.24%,干预后87.50%)、适量运动(干预前44.72%,干预后72.77%)、监测血压(干预前23.05%,干预后94.72%)、心理调整(干预前31.66%,干预后83.05%)等方面的遵医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

4 讨 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除非合并急性并发症及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救治,其余均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门诊治疗。国内社区服务的高血压管理试点结果表明,社区干预措施能直接影响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发生[2],高血压的各种防控措施只有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因此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3]。

社区综合干预可有助于患者随时掌握自身血压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自我测量血压不仅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增强了其自我管理的能力。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可帮助患者正确的利用药物,达到良好的药物治疗效果,同时使其了解服药期间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用药风险。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积极的配合治疗。心理疏导可缓解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保持身心愉悦,避免大喜、大悲等情绪剧烈波动,以维持血压水平的稳定。

经过2年多来的干预工作,干预效果显示,通过宣传、讲课、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制定个体治疗方案,干预对象的健康意识提高了,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好转,高血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生活方式有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梅颜.难治性高血压为什么难治[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54.

第8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 新发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302-02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1],我国18岁及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为了解本社区高血压病的流行特点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提供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依据,现对本社区2009年度新发高血压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中某些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本社区2009年度新发高血压病86例,全部于市级以上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确定治疗方案后,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患者。

1 一般情况

1.1 病例数 总病例86例,其中男性34例,占39.5%;女性52例,占60.5%。

1.2 年龄 38~66岁,平均52岁;≤40岁1例,占1.2%;≤50岁26例,占30.2%;≤60岁47例,占54.6%,≥60岁占12例,占14%。

1.3 病因 原发性高血压85例,继发性高血压1例,为慢性肾盂肾炎导致肾性高血压,占1.2%。

1.4 首发症状 头晕43例,占50%;头痛28例,占32.6%;视蒙6例,占7%;心前区不适3例,占3.5%;无明显首发症状,与常规体检出现者6例,占7%。

1.5 社区新发高血压病例其他相关因素1.6 体征 体重指数>24定义为肥胖,肥胖病人44例,占51.2%,心前区收缩期杂音7例,占8%;双下肢水肿5例,占6%。

社区新发高血压病例初诊血压情况

1.7辅助检查 胸片心脏增大48例,占55.8%;。心电图示左房肥大80例,占93%,右房肥大12例,占14%,全心肥大8例,占9.3%;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占5.8%;ST- T 改变67例,占77.9%;频发早搏12例,占14%,其中房早3例,室早9例。贫血7例,占8.1%。血肌酐、尿素氮增高25例,其中代偿期(Cr≤177mmol/L)17例,失代偿期(Cr≤442mmol/L)8例。

1.8 处理

1.8.1 健康宣教[2]:饮食控制,低盐饮食,少食含脂肪高的猪肉、猪油,多食含蛋白质较高的禽类、鱼类及含钾钙高、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做到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等;运动疗法,坚持运动,有氧运动,放松情绪,陶冶性情,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运动。心理治疗,积极消除消极情绪,树立治疗疾病信心,建立有效而良好的医疗关系,对病情进行及时的反馈交流和沟通。

1.8.2定期复查 对于病情稳定患者,建议自测血压,每天三次,老年人或行动不便者采用电子血压计,其他病人或依从性比较好的,则采用水银血压计。初始治疗或药物调整阶段,建议患者每天到本社区医疗站测量血压,病情稳定改为每两到三天一次,之后是每周一次,血压控制稳定后自行测量血压。

1.8.3 药物治疗 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情况如下:

其中单用一个药的4例,占4.7%,合用两个药的66例,占76.7%,合用三个药的16例,占18.6%。

2 结果

按照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高血压病药物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显效:用药后各次血压均低于治疗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下降>29/19mmHg或降至正常血压水平。有效:用药后各次血压均低于用药前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下降≥19/10mmHg。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者。

结果:显效73例,占84.9%,有效10例,占11.6%,死亡3例,其中车祸1例,脑出血2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将其纳入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有利于疾病的监测治疗和减轻大医院的负担,对于现代医疗的模式转变是有重要意义的。

从本次总结的资料可以看到,高血压病发病率稍低于全国水平,但是平均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相关因素与相关研究的结果接近,可见一个社区进入老年社会的同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在病因上主要是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对多数,少数为继发性高血压,尤其以肾性高血压为主要。在相关因素上,高中和中专学历的患者占多数,脑力劳动、肥胖和有家族史的患者超过一半,提示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密切相关因素,而吸烟、喝酒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3],因为这些方面都是以后对高血压病进行预防和干预,要采取措施的几个主要方面。如果能在社区管理中切实落实和普查社区居民这一类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干预,对于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症状和体征上可以发现,头晕、头痛和心脏尤其是左心室肥大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但是血压的增高往往是其他疾病的一个表现或者主要表现。一个病人往往除了高血压病外,还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如长期没有体检和不适就诊的,可能对于血压的长期升高有一个耐受机制,直到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病的存在,这就延误和加重了病情,甚至在急危重症时掩盖了病情。由此可见,社区定期随访、居民自测血压是必要而且是排除和检出高血压病简单可行的方法。

在治疗上[4],继发性高血压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包括五类: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而用药的依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合并症不用而有所选择,主张用药个性化原则,最小有效量原则。本社区此次调查发现单用一种降压药不能完全控制病情,多数情况下要两类药物联用才能发挥最好疗效,另外有个别患者还要三种药物联用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因此正确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何配伍和换药,都是在社区管理中首要把关的。

提倡自测血压[5],家庭用电子血压计少数品牌没有得到国际认证,甚至患者自身测量血压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操作不规范也导致血压监测的不准确,但是这些都是可以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加以统一学习和规范的,毕竟自测血压有着其他优势,一是可以排除白大衣现象,一是通过机器的显示不存在观察者的偏差,从而发现隐蔽性高血压,另外可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患者就诊的次数。因此自测血压在社区应用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在高血压病要终身服药的前提下,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是社区医院更为重要的问题。将三级预防的措施控制在社区内,控制在一级预防内,对于社会、经济和心理等各个层面的影响都会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因此社区对于高血压病的宣教工作尤为重要,针对高血压病的几个重要相关因素,如饮食、情绪、运动、肥胖、脑力劳动、吸烟喝酒等不良习惯等进行干预,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病及其危害的认识,提高居民防病治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社区医院极为迫切的任务。因此定期对辖区内慢性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对于慢性病的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科技部,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4: 5-1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01.

[3]胡伟,佟伟军,刘彦斌,等.吸烟、饮酒与蒙古族高血压的关联性[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11): 1330-133

第9篇:高血压病健康管理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大杀手,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10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危险升高40%[1]。收缩压下降10~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5~6mmHg,3~5年内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冠心病事件分别减少38%、20%与16%,心力衰竭减少50%以上[2]。由此可见,有效防治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根本所在。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1%,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3]。我院自2005年9月与昆明市科技局签订了《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综合防治》科研项目合同,对江岸社区的3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干预治疗,包括高血压病知识的知晓率、危险因素认知、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监测血压、药物治疗等,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的整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 选择2005年在江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患者354名,入选标准:年龄35~70岁,其中男196例,女158例,平均年龄(59.2±14.7)岁。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和(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均为原发性高血压。

1.2 干预方法 (1) 建立高血压病管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职业、文化背景、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是否服药等。(2)中心设专人负责高血压管理工作,设立免费测血压点,对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根据其不同的血压进行分级干预。Ⅰ级高血压患者重点放在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及不良生活行为的改变上,要求患者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每次均记录测量时间和血压值,观察3~6个

月,若达不到预期效果,则指导服药治疗;Ⅱ、Ⅲ级高血压患者,除干预以上内容外,重点放在规律、合理服药及药物选择上的干预,并帮助其选择可长期应用、效果好、副作用少、价格合理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分级随访、登记(见图1)。(3) 每月举办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指导患者控盐,发放盐勺,每人每日<6g,合理饮食,补充钙和钾盐;控酒每人每日<50g乙醇;禁烟;控制体重,BMI<25 kg/m2,腰围男性<85cm, 女性<80cm;组织户外登山活动;发放居民健康手册、高血压防治手册、 高血压锻炼处方、服药调查表。(4)中心、居委会的黑板报每月一期健康知识版面巡展,利用“世界高血压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进行宣传,举办义诊、咨询活动。(5)每半年免费进行血糖、血脂、尿酸、体重监测,每年免费做心脏超声多普勒、心电图、胸片、B超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将调查资料用Foxpro6.0 输入计算机,使用SAS8.2和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行为的形成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见表1。

2.2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控高知识知晓率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控高知识的知晓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见表2。

2.3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表 见表3。

图1 高血压危险因素社区三级预防控制网络图

表1 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 控高行为形成率表2 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 控高行为形成率 表3 354名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表

3 讨论

2005年9月在昆明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院以江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他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依托,针对社区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发病率高等问题,开展了以社区、家庭和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健康促进活动,经过2年干预,江岸社区高血压患者控高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良好生活行为也有明显提高。原发性高血压受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4]。服用抗高血压药显然可以降低血压,但由于生活行为习惯、运动及精神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除要求患者规范服药外,必须督导患者的生活行为习惯,调适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定期随访,方可使患者形成良好的服药及遵医行为,延缓高血压患者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脑肾的损害,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发生大大降低。 健康教育是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变患者不健康的行为,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过程要经历“服从、同化、内化”态度改变的阶段,遵循健康教育“知、信、行”的行为改变模式[5]。定期给予相关保健知识及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识,使患者通过参与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性,改变行为生活中的危险因素。 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体化、规范化的防治理念必须通过健康教育的形式深入广泛地渗透到社区居民中去。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加强宣教工作,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提高社区居民的科普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增加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灵活多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通过发放图片式健康教育手册、专题讲座、个别交谈或多人座谈、幻灯等健康教育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相关知识。定期为高血压病人提供血压监测,为患者制订疾病治疗的合理目标,调整药物合理用量,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并根据个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从而达到对高血压病的早防、早治、合理治,降低致残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在防治过程中须抓住3个环节“即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规范管理”;3个人群“即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群”。“三级预防”须贯穿于生命过程的始终。实践证明高血压可防可控制。WHO在全球慢性病报告中指出“如果立即行动起来,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在未来10年内,每年将减少2%的慢性病发病,至少可换回3600万人早逝的生命”[6]。由此可见社区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的防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范书英,柯元南.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6:441.

2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

3 武群,胡永华.复方抗高血压药物在我国的应用.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7,20:1714.

4 孙宁玲,韩建德,赵华,等.A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1):4-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