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学与动物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实验动物;动物实验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a)-0171-02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LU Ping SHI Jingjing
School of Pharmacy, TCM of He′nan University, He′nan Province,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hig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of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course was reform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from th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method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Experimental animal; Animal experiment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是研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的理论及实践知识的一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目的是使学生接受动物实验中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动物实验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独立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奠定基础。随着时代的进展,实验动物科学为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其重要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1]。但是,与西医院校相比,在中医药院校对学生动物实验等方面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多数中医药院校本科阶段的专业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只在药理学、生理学等课程中分散学习了动物实验的相关内容,因此造成学生们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方面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动手能力较差,也使部分高层次学生(硕士生、博士生)科研水平难以在短期内提高,以至于与现代中医药科研工作的要求形成反差[2]。因此,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如何开展好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的教学,满足培养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的需要,一直是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思考的问题,自我校开设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以来,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1 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
1.1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发现,虽然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大多是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本科阶段通过一些课程的学习也多少做过动物实验,但大部分学生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很差,许多学生连大、小鼠如何保定都不会正确操作,对实验动物的知识更是知之甚少,急需提高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虽然在本校该课程是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但很多研究生导师都要求学生选修这门课程,以便为之后的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基于所培养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加上课程学时的限制,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动物实验方法为主,主要向学生介绍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科学研究中的动物实验方法及动物外科实验操作方法等内容,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尽量多地安排不同类型的动物实验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验动物的相关知识为辅,主要向学生介绍实验动物的概念、分类、选择,动物模型、常见实验动物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等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在今后从事动物实验时,能够从实验目的和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和应用各种实验动物。而对与研究生以后科研工作关系相对较小的实验动物育种学和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1.2 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以后进行科研实验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科研方法方面的内容。对于医药院校的研究生,今后的科研实验很多都与药物有关,药物的配制以及剂量的确定对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十分重要。因此,增加了常用中西药物或试剂浓度的表示方法、给药溶液的配制与换算、不同种属动物间剂量的换算、人与动物用药量的比例换算等内容。另外,对于研究生来说,学位论文是检验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其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3]。而在本科生阶段,学生缺乏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有的同学甚至连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都不会写,或者很不规范,因此,该课程还增加了动物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运算,常用统计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实验报告与论文的撰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并结合相关实验项目让学生及时进行练习,使学生在进入实际科研工作之前,对相应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所了解,为以后能够迅速准确地开展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1.3 介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方面发展前沿内容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补充和课程有关的一些开拓性、前沿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内容。例如:讲解传统屏障系统特点的同时,介绍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独立通气笼具设备(IVC)的特点以及在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饲养和饲养中的应用情况;讲授传统动物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中,介绍基因导入技术、克隆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胚胎干细胞技术等知识在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当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物医学发展前沿的这些最新技术,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对于今后从事科研实验研究的研究生们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然而该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实践性强,而课时有限,为了满足教学需要,理论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视性强的特点,在课件中尽量补充大量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图片及影像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的矛盾。但是,多媒体教学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而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4]。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练习,在每次理论教学完成后,都会安排与之相关的具体实验项目由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安排上,理论和实验课时比为1∶2,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的比例,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在部分章节中尝试引入自主授课式教学[5]或PBL教学[6]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程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①平时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占总评成绩的30%。②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实行一对一考试,试题由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实验操作由学生独立动手完成,指导教师根据完成的情况评分。占总评成绩的60%。③撰写相关综述或小论文。要求学生查阅与动物实验或实验动物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独立完成小论文。如果在批改过程中发现互相抄袭、内容雷同的,成绩均为零,并令其重做。该部分占总评成绩的10%。通过这些考核,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学习和实验操作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和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4 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对我院2006~2010级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该课程得到了导师和学生们的认可。通过课后反馈了解到,课程中加强动物实验操作技术方面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对实验动物相关知识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认识,有助于今后科研工作中对于实验动物的有效利用。同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有机结合,特别是讲授完相关理论内容随后就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安排对强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操作技术的掌握非常有效,学生的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目前还存在着教学课时不足,实验场地偏小,实验教学仪器台件数不足等情况[7-9]。今后,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还需继续努力改进、扩大知识面、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还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凤奎,王纯耀.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3-4.
[2] 章敏.中医药院校开设《实验动物学》课程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11):846-847.
[3] 蔡红兵.研究生论文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管理的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104-105.
[4] 寇冰,陈朝阳,宋国华.实验动物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3):339-340.
[5] 何惠宇,满云娜,王星.自主授课式教学在成人口腔材料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0-111.
[6] 姚领爱.关于开展PBL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2009, 21(7):34.
[7] 陈树君,张秀夯,陈玲,等.病例情境模拟考核在临床医学专业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6,114.
[8] 陈运英.论加强中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学,2009,31(1):124-126.
1、幼儿能大胆地说出动物的英文名字。
2、幼儿能理解短语"XX can fly(jump run).”及提问"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 幼儿能大胆地回答“I like……”I。
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英语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及动物头饰。
2、动物手偶:青蛙、袋鼠、蝴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打招呼。
2、游戏《Follow Me》
二、学习动物单词:
1、出示动物手偶
T:Look,what’s this?
C:Zebra 、 Elephant 、 Deer 、 Rabbit
2、游戏复习单词
T: Let’s play a game. What’s missing?
3、 出示动物幻灯片:(斑马、大象、鹿、兔子)
T:Today,Animals will have a party.Let’s have a look.(看大屏幕)
T:Who is coming? Black and white .Yes or No? Say in English . Zebra. Zebra is coming.
T: The next one . Guess, who is coming?( 大象、鹿、兔子)
三、学习短语:……can run (jump、fly).
1.T:Look here and listen carefully.
The zebra can run. The rabbit can jump. The bird can fly.
Read after me .run jump fly can
The “can” means“会、能”
Read the sentences. The zabre can run. The rabbit can jump. The bird can fly.
2.T:In all of these .who can run (jump. fly).Who wants to try?
Deer{tiger} can run.Yes or No? Read it please.
四、复习短语:
T:All of animals are very lovely.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For example. I like Zebra. Think it over.
五、动物表演:
1.T:I prepare for something. Look, What animal? It’s orang. Tiger. Yes,it can run.
What animal? It’s black and white. Zebra. Yes,it can run. Too.
2.Which animal do you want to be?
C:I want to be ……
3.Here are animals’ pictures. Come here and choose one.
Listen to the music and think who is coming ? Music please.(飞的音乐)
Who is coming? 老师边说边飞。Bird、bee、butterfly come here.Fly. fly,Beautiful.
Listen to the music and think who is coming ? Music please.(跑的音乐)
Who is coming? 老师边说边跑。Tiger 、elephant come here run. run ,Beautiful.
Listen to the music and think who is coming ? Music please.(跳的音乐)
Who is coming? 老师边说边跳。Rabbit、deer come here jump. jump,Beautiful.
4. We are so happy.
Animals’ party will start. Girls come here. Let’s stand in a small cirl and hand in hand.
Boys come here . Form a big circle .Let’s have a party. Music Please.
【关键词】兴趣 创新意识 智力 思维 实践能力 解决问题
我们开设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为此,数学活动课要尽可能做到内容方法“活”,组织形式“动”,体现出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灵活性。简单说来实践性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中学、动中学、玩中学,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性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趣味性就是活动题材尽可能新、奇、趣,活动过程尽量游戏化、故事化、生活化。
这里重点说一下灵活性,也是教师困惑比较多的一点。教学大纲没有对数学活动课进行系统的阐述,也没有数学活动课的专门教材;因此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是很宽泛的,灵活性很大,不要求像数学学科课一样结构严谨:复习铺垫、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提高拓展等;也不要求像数学学科课一样收获显而易见:例如,在《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学会了计算方法,在《年月日》这节课学会了一年有365天等等。数学活动课则不同,数学活动课的收获有时是不能马上显现的,它的内容只要利于学生吸收新信息、新思想和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就可以。它更多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活动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小组或个别的活动,也可以是上课、游戏、竞赛、或讲座的形式;还可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校园以外探索体验数学的奥秘与乐趣。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数学名家介绍、数学读书会、数学日记汇报会等。也可以把数学家的故事、其他励志故事穿插在数学活动课的中间,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动画演示,既愉悦心情、激发热情,又起到教育的作用。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习《平移》后按行走路线设计拖车游戏和猫捉老鼠游戏;学习《1—9的乘法口诀》后根据算式对应的得数数设计拼图游戏;学习小数乘除法之后设计打靶游戏;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数学接力赛、数学套圈、猜数游戏、数学诊所等形式的活动课。
思维训练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此课的内容一般宽于教材,且多用于中高年级。如简算、一题多解、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我在每节数学课上课前,尽量出示一些奇思妙想、小的发明创造、甚至是脑筋急转弯,力求开启学生灵活思维之门,长此以往,效果显著。在活动课《过河》中,我出示了这道题:有一个人要过桥,桥中有看守,看守每3分钟出来巡视一遍,然后回屋打盹。但他巡视时,发现有人从桥东往西走,就赶回桥东;发现有人从桥西往东走,就赶回桥西。这人过桥至少要5分钟。请你想办法帮他过桥?通过小组合作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可能。通过评价最佳方案,让他们享受取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思维训练课尽量搜集有探究价值的、利于开发潜能的、学生有兴趣去琢磨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数学奇妙世界中。
实践活动课。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应用实践活动课教学。制作学具(用硬纸制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实地测量(测量桌子长度、操场的面积、教室的容积)、办数学墙报、商店服务等,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最感性的认识。
竞赛辅导活动课。根据学生的能力、爱好,向学生渗透一些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我个人觉得数学教材中活动课内容选择也是宽泛的:我长高了、莫比乌斯圈、数学广角、观察物体、数学乐园、铺一铺、认识物体和图形、数图形、可能性、图形拼组、看一看摆一摆、测量、小小商店、分类、比一比等等,重在设计。
关键词: 动物医学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和专用外语(Foreign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FLSP)已被确认为一门独立学科,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并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对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工作也非常重视,纷纷开设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课,聘请留学归国的专业课教师承担起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工作。根据几年来专业英语教学的切身体会和对其他高校的调查走访,发现各学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不是很规范,特别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深入地探讨。
一、动物医学本科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顺利阅读和翻译国外同行的书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作为一名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是在巩固普通英语学习的同时,逐步向顺利阅读、翻译专业书刊和写作英文专业文章方面过渡。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打破了国家的界限,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技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英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特别是科技文献有75%是用英语发表的,剩下的也大多附有英文摘要。不懂专业英语就像登山运动员没有登山工具一样,吃力而
不出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识视野、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所以,作为一名未来动物医学科技工作者必须学好专业英语。
二、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的课程设置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限选课,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高等农业院校都应该为本科生开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以前学过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而且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专业英文术语,使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开设有大学英语的公共必修课程;大三以后,绝大多数学生放弃了对英语的继续学习,英语水平都会有很大的下降。为了贯彻“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指导方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国际接轨;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逐步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的能力,尤其为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基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专业英语课最好设置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
三、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缺乏师资
经过调查发现,并非所有农业院校都开设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能够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师。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来自特定的专业领域,这些教师尽管专业功底较深,但往往英文基础不扎实或语音不太标准,缺乏一支业务和英语双精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分析原因,与现在不少农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基础英语教学轻专业英语教学,缺乏指导性、法规性教学文件有关。任课教师的选择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学几乎处于单干状态,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营造重视专业英语的氛围,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高校应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选送英语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到国外学习,接受专门的语言培训,学习先进国家本专业的教材,掌握该专业的最新国际动态。相信用这种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多一年)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缺乏统一标准的教材
2003年出版的《兽医专业英语》参考教材,由于教材编写教师的局限性,以及各专业英语教师的认识、习惯和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广泛使用。目前,授课教师多自行选择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有的教师会提供一些零散的讲义,作为教材发给学生。
所以,有必要在全国各主要农业院校中,组织英语水平较高的动物医学专业课的教师,并邀请公共英语课教师和外国教师联合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以达到专业结构和英语知识互补的目的,使该统编教材更规范,更适合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大纲不规范
目前,各高校专业英语课存在教学大纲不统一的情况,甚至同一学校、相同专业的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由于每位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解不同,选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在授课内容及方式上也都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导致教学大纲的不规范。教师授课缺乏统一的大纲,会导致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因授课教师不同,而所学专业英语内容差别很大。
这就要求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召集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探讨,制定出相对持久和规范的教学大纲共同使用,规范教学文件。
(四)教学理念陈旧
专业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将英语变成一种有效工具,然而目前英语作为工具与实际学习和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从教师角度看,迫于学历、科研、职称等方面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量化的科研指标,影响了教学精力的投入(专业英语课往往备课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有的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翻译阶段,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是“阅读加翻译”,仅仅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就足够了。从学生角度来看,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很多学生混淆了专业英语课和普通英语课的区别,看作是一种拿学分、找工作的手段,而不把英语看作是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示范、鼓励、辅助和监控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应以现实中实际应用的英语为对象,大力增强学生在学术实践中自觉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的对英语“学而不用”和“学不能用”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落后
如果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逐字逐句翻译、讲解课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时间稍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尤其在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特点不很了解和对专业课知识掌握不深的情况下,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出现倒退,出现既不能听、也不能说、更谈不上翻译的现象,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专业知识;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对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具有严重的抑制性等长期的不良影响,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激烈竞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咨询者”和“信息源”,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提前把课程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自己查资料做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通过教师层层设问,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再次研读课文。并对学生的回答要倡导“成功文化”: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地从正面做出评价,使其产生成就感并增强自信心,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六)教学手段不够先进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短,包括的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最大学习效果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且有活动影像、信息量大、可重复使用及便于更新等特点,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手段。通过循序渐进、活学活用,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培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已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本身亦有弱点,在授课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讲授速度,控制节奏,注重交流,借助课件但不依赖课件,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 商务英语 课程教学
【论文摘要】任务教学是建立在语言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法。论文首先分析了商务英语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各种弊端,然后简要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与商务英语课程的联系。最后,论文讨论了任务驱动教学在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施问题。
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较好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往、商务交流、磋商、谈判等能力。商务英语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1.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显然,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质是商务背景、专业知识和语言三方面的综合运用,具有专业化、口语化、较强的针对性等特点,因此实用性应该是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最大要求。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与目标相差甚远。
1.1 侧重于知识的传授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机械地、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词汇和规则,语法翻译成了基本手段。讲解课文,解释词语,说明专业词汇是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而练习也缺乏真实场景,过于强调语法,学生凭记忆答题,不需要更多的思考。这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很容易造成英语强运用弱的教学效果。
1.2 课堂教学缺乏真实性
首先是教学材料的真实性问题。不可否认,目前许多商务英语教学材料确实选自原版的报纸、杂志,但这还不够。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选用的材料过于专业化和理论化,或者仅仅是专业词汇的列举。这必将导致教学材料过于重视语言、语法规则或功能的学习,而不能解决实际的商务问题。因此,教师应注重选择来自真实商务领域的素材,要把握选材的现时性、题材的多元化、体裁的多样性和材料来源的广泛性,例如:报刊及广告中的内容,或者旅馆住宿、时刻表和饭店菜单,或者公司年度报告、合同、信函、产品报告册,或者外贸业务活动中的询盘、报价、订购与确认等等。
其次教学任务缺乏真实性。课堂教学的任务应该注重学生要完成的任务与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商务场景相吻合。只有符合语言使用的真实条件,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显然,教师和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语言本身,而是为了表达实际商务活动的意义,这才是真实的教学任务。
1.3 强英语淡商务
目前,很多商务英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将商务英语当成一般的英语语言看来上。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解释相关词汇,疏通语法,将课文翻译一下就完事了,至于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表达技能,如何同外商进行交流,妥善解决和处理商务上的实际问题则淡化处理。这难以达到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商务英语中,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其最核心的要求是精通商务活动。因此,需要注重对教师商务知识的培训,也就是强调“英语强、业务强”的“双师型”。
2.任务驱动式教学
2.1 任务教学法含义
任务教学是当今高等教育界提倡和推崇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在教学原则上提倡“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美国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医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等注重能力培养的学科有40%的课程采用这种方法或类似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教学法以解决某一与现实世界有联系的问题为出发点。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然后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执行各项任务,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进行交叉分析和评价。
2.2 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传统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而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学法以书本为中心,而任务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因此,以任务为本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了解自己的认知能力,并发展这种认知能力。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任务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响。当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任务后,学生往往会有较大的成功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而传统的教学法往往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2.3 商务英语与任务教学法
如前文所述,商务英语主要应用于特定的商务活动,在实际商务活动中,英语主要应用于电话、会议、社交、谈判和报告中。实用性是商务英语课程最大的特点。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对外交往的能力,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尽早适应环境,为开展对外交往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公共教学中的基础英语教学不同,商务英语教学不再侧重于对语句、生词和语法的讲解,而侧重于使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英语技能,更快、更好地掌握商业管理各领域的专业词汇,熟练地运用专业语言,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商业谈判。商务英语课程的这种特性决定了该课程必将蕴含实践性极强的丰富的任务。因此,完成与现实环境较为吻合的任务比掌握语句、生词和语法更为重要。由此看来,商务英语课程比较适合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转贴于
3.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
3.1 构建任务目标体系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构建任务目标体系。如何构建一个既有难度,又有可行性的任务是每个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充分重视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任务有二种:封闭型任务、开放性任务。封闭性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例如在学习英语自我介绍时,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每个学生先写制作一个英语简历,然后到网上申请一个电子邮箱,并通过这个邮箱向教师发送。显然,发送一封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是一个封闭性任务。而开放型任务是一个任务框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和任务主题。例如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商务英语问卷样本,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基于商务英语谈判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形式和类型由学生自主确定。
在构建构成中,师生应当明确各自在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并按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任务的意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特别注意的是,设计任务时要注重如前文所说的真实性。
3.2 构建学习小组
分组教学可以将学生任意分组,但应该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以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学习互动。一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质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二是各组人数适宜。每组以4-5人为宜,太多不利于交流,太少又不利于学生间的互助和交流。三是内部应有一定的分工,力求使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可以定期进行角色变换。让每个成员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商务英语洽谈时,可以根据实习角色让学生分别充当生产商、经销商、供应商等角色,在各角色都掌握了自己的角色职责以后,再实行角色转换,充当另一个角色。这样一轮下来,学生对各角色的洽谈技巧都能深入理解和掌握了。
学习小组构建后,教师应检查每一任务组的想法,询问其所选择任务的原因并确定是否可行,确定每一任务组的最终任务。教师还应要求各任务小组在课后进一步分解和设计任务,即将任务具体到每一个小组成员。
3.3 任务的交叉评价
各个任务小组在指定期间完成任务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交叉评述。首先由各小组选出陈述手进行陈述,教师则可以向学生强调口头陈述所需要的技巧,例如眼睛的交流,手势的使用,以及音量的把握。其他小组则对其进行评价,教师则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任务的特点,介绍评价时的注意事项。
交叉评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则是核心,是使车轮转动起来的发动机,把学生的潜质发挥出来。当学生的话题和问题被小组认为是有效并被采纳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加强了合作意识。在活动进行中,学生可以与老师探讨如何更深层次地解决任务中的问题,例如自我介绍任务使得他们感受到对表达练习的欠缺以及进一步提高能力的迫切。很多同学担心自己的表达不确切,或担心要陈述的问题由于表达不准确而影响了小组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无形中促进了对于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有效地锻炼了商务英语的交际能力。
4.结束语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以探索问题来引起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积极学习。这种扎根于语言学习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为突破口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辉.关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真实性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8(2).
[2]杨晶,李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的任务教学活动设计[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张珊珊,崔秀红.外语教学中的任务教学[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
老师们都不想在“盼”与“怕”之后追问“时间都去哪了?”“活在当下,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教师职业幸福应建立在享受当下,感受教学之路。
一、课堂教学活动,让师生感受成长之路
以知识和练习题组织教学的课堂只能是机械记忆和机械训练的课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所以,只有在教学活动中经历体验,经历发现者的思维过程,才能体会形成发现者的智慧和精神,体味教学相长之路。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1.目的性:为思维而设计
笔者曾与一位数学老师在冬季的校园散步,途经一人工湖边,数学老师感叹:“世界真奇妙,水正好在0度时结冰。”笔者打趣说:“还有更奇妙的,1升水的质量正好是1千克。”此时数学老师居然还附和说:“对呀,真奇妙!”
我们也可以反思当年的数学知识物理教师又能记住多少呢?当年的课堂究竟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爱因斯坦曾经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而“知识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只能是思维、科学素养。当年的其他学科知识似乎已经忘却,但是在当年各科学习过程中所留下来的思维,正是教育的追求。
所以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科的思维特点,为思维而设计。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乐于创新,这是物理学科需要的思维品质。
2.活动不是训练
训练能培养习惯,但思维的重复训练反而会固化思维,会成为定式思维。
例如,有一道济南物理学业水平测试题,曾令广大师生痛心疾首:
如下图所示,先将半个西瓜皮轻轻放在水缸中,发现它漂在水面上,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1,然后把它按入水面下,发现它沉入水底,此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F浮2,则F浮1与F浮2的大小关系是( )
A.F浮1>F浮2 B.F浮1=F浮2
C.F浮1
经过大量的练习后的固化思维:F浮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似乎西瓜皮漂浮时比下沉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所以大多考生错选为C。
没学物理的学生反而能做对,其思维是:同一个西瓜皮,漂浮时当然比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大。
3.智慧复演
智慧复演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而且在培养思维方面非常有效。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体会探究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甚至是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师把自己的答案告诉学生,并努力证明自己是对的,这种教学是无意义的。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可以回忆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活动中复演自己的智慧,让学生体会教师思维过程,在活动中建构,这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问题主线
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有主线,从而贯穿始终,主线就是问题,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延伸等;教学活动应该“形散而神不散”。问题与活动的关系是先有问题才会有活动,忘记自己的目的,为了有活动而活动,就是无意义的假活动。
三、教学活动的实施
1.活动实施的前提――学生参与
学生是演员而不是观众,要想让学生变成演员,教师必须让出舞台。
2.活动实施的舞台灯光――教师的激情
罗恩?恩克拉克的教育奇迹被拍摄成了电影《热血教师》,“热血”是对于老师激情的最好诠释。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一批这样的青年教师,经验几乎是零,教学重、难点都把握不准,可是人家的学生成绩却很好。他们大多都有这样的共同点:课堂激情四射。学生喜欢这样的老师,更喜欢这样的课堂,他们赢在激情。
3.活动实施的动力――兴趣
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来自于挑战与成功,对中学生来说“大拇指”教育有时会很尴尬,学生对于教师近乎“虚假”的表扬并不“感冒”;为了激励而故意的表扬让他们感觉到那是教师的计策,而真正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和荣耀才是他们想要的,所以,活动要有挑战性。
依据学情把活动设计有层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事实上只要学生参与活动,思维差异比我们看到的分数差异要小得多。
把平庸的题目故意讲错,有争议的题目偏向错误的方向引导,教师“傻瓜”式的分析,这都会使课堂兴趣盎然,学生异常活跃。要学生发声就要教师“装傻”,超越老师的成功感自然使他们异常兴奋;同时能说服“装傻”的老师更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达到新的高度。
4.管理:程序与秩序的建立
学生变得活跃了,这样的课堂似乎又变得无序有时甚至低效,所以程序与秩序的建立尤为重要。
一、问题教学
学贵有疑,疑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动脑、提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于无疑处生出疑,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问题。学生们在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鼓舞下,努力开动“机器”,积极思考,不惟书,不惟上,经常有智慧的火花闪现出来。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生对学习以及对学校和同学的态度。我把学生按学习成绩优、中、差搭配,编成四人小组,教学过程中凡属个人钻研仍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都让四人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则在全班开展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小组议论中优生能起到小先生作用,对差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是平等的竞争伙伴。这种在个人钻研基础上的群体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同时有利于形成内聚力强的优秀班集体。除了课堂讨论以小组议论形式进行外,基础知识竞赛,智力游戏抢答活动等,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使四人小组成为互帮互学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兴趣。为了诱发学习的紧迫感,每次我们都规定了小组议论的时间,对议论结果快而准的小组,及时进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学生群体这种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起到及时点拨引导的作用。
三、现代课堂结构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细胞模型 合作探究学习
一、教学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中细胞工程的内容,课标要求为“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而高考考纲中为较高的Ⅱ级“理解”要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是近几年生物科学和医学发展的热点之一,也是高考的常考题型,比如2012江苏卷第22题、2011年江苏卷第14题、2010福建理综第32题、2010广东理综第24题、2010江苏卷第17题中都曾涉及。
高二理科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归纳知识能力,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教辅资料和学案进行预习,完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表格,并思考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相关问题,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为动物细胞融合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学生在必修一第6章知道了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第2章学习了免疫的相关知识,这些将有助于对单克隆抗体的理解。制备过程中多次实验操作的原因及结果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笔者设计了小组合作进行细胞模型模拟操作的探究活动突破这一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必修一中细胞的知识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理论基础;(2)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3)搜集有关单克隆抗体应用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的教育;(2)关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2.教学难点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四、教学策略
通过填写比较表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知识迁移能力;通过一段关于“蓝猫——单克隆抗体及生物导弹”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利用纸质细胞模型模拟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学习能力;通过两位学生利用PPT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1)教师行为
课件展示番茄—马铃薯杂交植物图片和必修一中“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两幅图片利用了什么生物技术呢?(细胞融合)动物细胞是否也能进行融合呢?展示教材中动物细胞融合的图片,指出这就是要学习的内容:“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板书)。
(2)学生行为
回顾思考上一节课中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知识,积极思考、回答,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3)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体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必修知识和选修知识的联系。
2.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概念、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①教师行为
课件展示教材中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并强调关键词:两个或多个、杂交细胞。
图片展示两个实例:受精作用、鸡血细胞融合。同一张课件中展示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两两融合后可产生几种杂交细胞并讲解。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学案中的比较表格来,根据PPT中的答案进行更正。
②学生行为
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利用实例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填写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表格。
③设计意图
通过强调关键词、举例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通过填写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表格培养知识迁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思考细胞两两融合后会产生三种杂交细胞为单克隆抗体的知识做好铺垫。
(2)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与应用
①教师行为
请学生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思考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多数动物细胞融合都是为了制备单克隆抗体。那么什么是单克隆抗体?有何作用?如何制备呢?播放视频:“蓝猫——单克隆抗体及生物导弹”。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了什么技术?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②学生行为
动物细胞融合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③设计意图
由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自然引入单克隆抗体的知识,然后以一段视频展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制备,视频中幽默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单克隆抗体
(1)传统抗体与单克隆抗体
①教师行为
利用问题串引出单克隆抗体。问题1:获得抗体的传统方法是什么?有何缺陷?问题2: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的?(课件展示:必修三免疫调节一节中的图片,说明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问题3:如何才能让B淋巴细胞产生单一大量抗体?(课件展示:一个B淋巴细胞细胞群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问题4:什么细胞是可以无限增殖的?(课件展示:骨髓瘤细胞是一种癌细胞)问题5:如何才能将两种细胞的特点结合起来?(课件展示:如果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那么融合后的细胞就可能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抗体。)很好,同学们都想到了利用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其实早在1975年两位科学家成功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奖。PPT展示两位科学家的照片。
②学生行为
依次回答。问题1: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然后从血清中提取。缺陷是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问题2:由B淋巴细胞分化来的浆细胞分泌。问题3:一个B淋巴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就能生产种类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问题4:癌细胞。问题5:动物细胞融合。
③设计意图
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联想到只有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才能获得单克隆抗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旧知识构建新知识,体现必修与选修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①教师行为
下面同学们认真理解教材图2-24,阅读P54,思考学案上制备过程的8个小问题,然后分4人一个小组用纸质细胞模型模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此时向每个学生小组提供纸质细胞模型和剪刀、双面胶等工具。模型由一张细胞模型和一个流程示意图组成,均由一张A4纸打印而成。(8个问题为:为什么向小鼠注射羊红细胞?从小鼠脾脏中获到的B淋巴细胞有哪些类型?细胞两两融合后,产生几种融合细胞?如何把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杂交瘤细胞有何特点?如何得到大量杂交瘤细胞?如何挑选出分泌羊抗红细胞抗体的细胞群?利用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得到大量单克隆抗体的两种途径是什么?)教师在学生活动期间了解各小组的活动过程,不时加以指导。随后让某个小组代表展示完成的流程图。教师按照8个问题的顺序讲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同时点评学生做的流程图。注意强调三种融合细胞、两次筛选、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等知识要点。总结归纳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注意与传统抗体的特点相比较。
②学生行为
学生先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再组成探究小组集体讨论每一个实验操作的原理和结果,以及流程示意图中每个位置应该贴哪些细胞。最后进行粘贴纸质细胞模型的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操作及原理。得出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
③设计意图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能否有效充分地实施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此环节大约需要15分钟。学生在之前的视频中已经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有了感性认识,在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始阶段再结合教师给出的8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加深了理解。随后小组成员在讨论如何粘贴细胞模型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观点的交流碰撞,这种交流又一次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和交流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等。教师点评一个小组探究结果的同时讲解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强调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受到创新精神教育。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①教师行为
下面请两位同学与大家分享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点评)
②学生行为
两位学生利用PPT讲解单克隆抗体在诊断试剂、治疗疾病方面的应用。在讲解诊断试剂时,学生以淘宝店主的身份介绍了验孕棒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搞笑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其后举例说明了生物导弹的原理。
③设计意图
学生对单克隆抗体应用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且易于理解,因此课前让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信息,然后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培养学生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了解了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的同时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联系,受到了STS教育思想的影响。
4.课堂小结
(1)教师行为
以流程图的形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行为
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集体回答问题,总结、归纳、反刍知识。
(3)设计意图
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达到了巩固升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永娟,樵福奎.小纸片、大用处.中学生物学,2012(2):33-34.
关键词:物理 科学探究 探索
一、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学生都是好动的,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探究心理的发展期。活动课刚好能迎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巩固知识。
二、“科学探究”的分类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什么形式的探究活动都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可按其探究的问题、内容和需要得到的探究结果等取向作不同的分类:
1.按涉及科学探究要素的多少可分为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所谓部分探究,就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只涉及部分探究要素,其他探究要素由教师在教学或演示实验中体现,也可根据所探究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所谓完整探究,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涉及全部七个探究要素的探究活动,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探究,体验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艰辛和乐趣。
2.按探究的问题可分为验证性探究和释疑性探究。验证性探究就是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理论加以验证,也就是说学生预先知道探究需要得到的结果,而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释疑性探究就是让学生自选探究课题,通过探究获得预先并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结论,有些问题的探究还需要得到较为科学的结论。
3.按对探究结果的要求可分为过程性探究和结果性探究。过程性探究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结果性探究除了注重探究过程以外,还关注探究的结果,因为需要学生从探究的结果中总结和归纳出某种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这种分类的陈述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随处可见。
4.按探究活动进行的时间和空间可分为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科学探究已不局限于过去的“学生实验”范畴,它可以发生在任何空间和任何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将在课堂里进行的探究称为课内探究,将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称为课外探究。其实,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探究活动不可能仅仅靠课内或课外单一的探究来完成,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即课内的探究活动延续到课外、课外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内加以总结。
5.按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可分为教师指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部或部分探究活动,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学生自主探究是指整个或部分探究活动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仅作为探究活动的参与者。
三、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
我们老师都知道,开展活动课“花时费力”,但最困难的还是两个问题:开展什么活动?“怎样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操作体会:
1.打造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毕竟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外活动只是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益补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为学生参加“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以物理实验(制作)为载体,形成探究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活动中,我们紧贴课本,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作为载体,精心设计和详尽准备;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或制作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原理与对应的实际事物的联系,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实验技能、方法的掌握。
四、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初见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实验(或制作)活动为主,适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同学们早已把物理实验看作是“游戏”,而制作的作品也是他们心爱的“玩具”。每次活动,基本都是延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基本安排在最后一节,不会影响其他课)。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始是觉得好玩,慢慢就有了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上课开始专心听,做好笔记,学习成绩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