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物建筑保护利用

第1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关键字】文物建筑保护讨论

中图分类号: K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保护文物建筑的意义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的遗留,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全面反映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在我们今天看来,古代的文物建筑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能激发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研究历史、科学、技术的见证;是新的建筑文物建筑的保护艺术的借鉴;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活多样性的证明;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是对地球有限资源的保护。简言之,文物建筑就是能激发我们去了解造就那个时代的建筑。同时文物建筑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坏,就再也无法恢复成原来的那个建筑了,依附在文物建筑身上的历史信息也就永远的丢失了,文物建筑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文物建筑属于我们的后代,我们只是接受前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传给后人。而没有权利使用它。因此,我们必须对文物建筑加以保护,必须谨慎的对待文物建筑。但是,保护文物建筑不是保护建筑本身,而是保护留在它身上的全部的历史信息——历史价值。依附在文物建筑身上的历史信息非常广泛,它是除文献外研究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因而,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具有多重性,包括了一些代表性的内容。是社会的综合反映,具有历史的标志性。

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开始只是限于保护建筑实体或建筑群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信息,后来逐渐发展成保护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然后是发展成保护文物建筑所在的历史地段、历史街区或包含了某种特定文明、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历史地段或城市。对文物建筑保护的扩大化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潮流,这种潮流反映在1964的《威尼斯>中:“文物古迹⋯⋯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在1987年的《华盛顿》的“序言与定义”中指出:“本涉及的历史地区,不论大小,其中包括城市、城镇以及历史中心或居住区,及其自然、人工的环境,除了它们的历史文献作用之外,这些地区体现着传统的城市文化的价值”。可见,我们现在的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从建筑及其环境到城市范围内的保护,而且保护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实体,还包括建筑历史文化和城市传统文化。

二、文物建筑的保护的原则

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实践中所要注意的最基本原则是:一切从保护文物建筑、保护依附于文物建筑的实体而存在的历史信息的角度出发。具体来说,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主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保持历史的原真性

文物建筑的真实性概念,强调了历史进程所赋予文物建筑的持续发展,变化的方面,文物建筑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它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时期,而取决于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各种历史事件,人们需要的变化而在文物建筑上留下的各种印记和改变。建筑作为使用对象,由于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环境影响以及其他外力因素,不可能绝对保持建设初期的原貌。但是作为被选定保护的历史建筑,在选定之初即已被公布为法定保护建筑之后的保护管理中,对要求保护的内容必须遵循建筑的历史原真性。

保护建筑的完整性

保护建筑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建筑,具有与历史原貌相符的完整的空间格局和形体特征。文物建筑中的局部或者某些构件,只能作为一种遗址、纪念物,而不能作为完整的历史建筑保护。在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时,要有意识地把文物建筑及其周围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力求不改变其原有风貌。

可逆性原则

对文物建筑所采取的任何保护措施都是基于今天对外部世界,包括对文物或文物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是建立在今天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之上的。因此所采取的对文物保护的措施也许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合理的,但在将来就并不一定十分恰当,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现在所采取的一切保护文物建筑的措施都应当是可逆的,以便后人在找寻到更为妥善的保护措施时能够及时方便地替换现在所用的并不那么理想的保护方法。

就目前来说,我国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所进行的深度参差不齐,这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地域文化特色差异、各地文物建筑的破坏程度相差较多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面对这种现状,要本着抓问题的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点,对那些破坏严重的,种类较少的,历史、艺术等各方面价值高的文物建筑进行抢救和优先保护。使之尽快地脱离“危险期”。但这并不是说除此以外的文物建筑就可以置之不理,而是较之前述情况时间可以稍微缓和些,保护力度可以稍微轻一些,投入精力可以稍微少一些等,要做到有主有次,有先有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文物建筑保护机制

以北海英国领事馆旧址为例:

1、技术机制

(1)保护方案的确定和技术细节的深化对各种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并最终选定利用整体平移技术为英国领事馆保护方案定下了基调,这是一个前期论证的过程,其技术构思来自搬运重物先把重物设法支托在带有滚轴的多板平面上,再用引力推动钢板,使重物随同钢板一同运动,待达到新址后再使重物与钢板脱离的原理。

(2)工程实施与监控

在广西建研院和福建建研院为施工前所做的最后检测中,发现全长47.65m的领事馆建筑由两部分组成。西段和东段间有明显缝隙,彼此完全断开,且两部分墙体厚度、基础深度相差甚大。经文献考证,认定西段为真正的英国领事馆,而东段在1922年英国人离开北海后,由法国天主教北海教区以2万英镑买下,于1924年把原英国领事馆部分作为“圣德修道院”,并在旧址东面,按西段建筑风格加建20m作为教会礼拜堂。

经广西建研院和福建建研院有关专家紧急磋商,认为结构不同的两处建筑物同时平移,安全把握性不大。为此,提出了先拆除东段,平移到位后再复建的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有关专家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包括技术指标、施工误差、气候条件、平移速度等。由于涉及到文物建筑的安全性,在确立斜托梁(即平移轨道,作者注)施工技术指标时提出了整条斜托梁,甚至9根斜托梁每两点的误差不超过±1mm的要求,远远超过国家及行业标准。严格的施工程序和技术标准保障了平移工程的顺利进行。

(3)保护规划的制定

对英国领事馆旧址进行平移显然不是文物建筑保护的最终目标,如何正确地修膳和维护,并将其重新融入城市新体系,继续发挥其应有价值成为文物建筑保护的中心要旨。在进行平移论证的同时,北海市有关部门组织了平移后的保护规划,并影响了英国领事馆平移的最后选址。

平移后的英国领事馆将和相邻的同样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主教府楼旧址以及原址重建的天主教堂组成解放路路口的公共活动中心,以城市广场的形式成为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一部分。实际上,这个位于解放路与北部湾中路交叉处的城市广场已经建成,而英国领事馆旧址和主教府楼旧址作为城市历史博物馆也正在计划当中。文物建筑保护的技术机制对计划进行的保护活动作出技术可行性论证,对正在进行的保护活动进行技术的监控和管理,对将要进行的保护活动作出规划和预测,从而全面建构文物建筑保护的动态管理,使文物建筑保护具有高度科学性。这也是建立技术机制对文物建筑保护的意义所在。

2、传媒和大众文化机制

在北海市英国领事馆旧址迁移的全过程中,市民和传媒自始至终保持了高度的兴趣,这一方面源于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的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城市历史的关注。大众媒体恰当地扮演了话题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引发来自民众的讨论和共鸣。通过长篇连载式的话题重复,市民对城市历史、保护意义和保护方法均有清晰的认识,文物建筑保护通过这样一次公众参与的城市活动而深人民心。虽然很难说传媒的报道和市民的言论对决策者的保护决定有多大的影响,但至少有效地营造了文物建筑保护的历史氛围。

【参考文献】

[1]黄跃昊. 浅析中西方文物建筑保护策略之异同[期刊论文]-甘肃科技2009,25(14)

[2]陈志华抢救文物建筑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期刊论文]-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1)

[3]郭黛姮. 肖金亮.贺艳圆明园九洲清晏景区历史遗迹保护实践[会议论 文]-2007

第2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关键词 城市化 文化保护 执行不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MIAO Yan

(Jidu Temple Administration, Jiyuan, He'nan 454650)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period, some local governments are often one-sided focus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a series of economic indicators, but ignore the humanism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ste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ultural city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of concerned is insufficient, s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our country,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work increasingly acut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based on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s the subject,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such as frequent legal violations, illegal phenomenon is more prominent,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tampered an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al relics were not damaged but can't get timely repair,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optimizing, thought that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o offer help.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ulture protection; poor implementation

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偶尔有一些城市决策人不考虑自身城市实际情况而去片面追求更高程度的城市化,这样就违背了一般客观规律而去改造建设城市,这可能致使城市中拥有地域特征的传统居民住所以及历史性街道、地区会慢慢消失。城市化建设不只依靠高楼大厦,庭宇楼阁,而它更深层的建设是要关注城市文化的内涵以及该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否丰厚。笔者认为,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好与坏就应当被作为城市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指标被特别关注和照顾。

1 文物保护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法人违规、违法的现象频发

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开展得热火朝天,原本对于法人应当属于这个过程里为了保护好文物,为了更好地处理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出先锋表率,但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一些法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只是因为一点点的好处,鼠目寸光,没有去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导致文物破坏的违法事件频发。法人一味因为满足自己的利益与短期的利益,往往会做出损坏文物的违法事件。从这几年里的文物执法监督过程里我们能够看到,对于法人违法现象在文物违法案件总量里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同时,法人知法犯法致使文物行政执法难度就增大。法人如果违反法律对比个人犯罪来说,法人犯法的破坏性就比较大。在行政法规以及商业性利益的诱使下,城市文物常常遭受到毁灭性的损害,从而给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1.2 传统的建筑物损害严重,得不到及时修复

因为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于传统建筑物的重视程度低,以及投入文物保护的资金也往往不能很好地落实到位,这就致使传统的建筑物常年得不到修复。例如,在济源市文物保护规定《济源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中,这样规定:“市、县级市人民政府需要把文物事业费以及文物基建费分开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中去,然后再就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地管理。市、县级市每年的正常的文物维修费按实际需要在城市维护费中列出……”换句话解释就是,在城市维护费的内容里是包含文物维修费的。如果一件文物需要被保护修复的话,它也需要被列入本级的财政预算中去,进而这笔费用需要从城市的维护费用里来支出。可实际上是尽管在政策上存在文物保护修复的资金保障有关规定,然而传统的建筑物遭到破坏被置之不理现象随处可见。一些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疏于管理,根本没有对文物保护尽到职责;还有的由于牵扯出传统建筑保护修复方案需要上下部门的审批而致使得不到修复,然而这些却不是延长传统建筑类文物修复时间的借口与托辞。在政策规定里既然有包含支出保护修复文物费报批这一款项,因此需要保护修复的传统文物建筑就应该向有关的管理部门申请修复经费,然后修复传统文物建筑,而不应该使这些文物建筑的保护规定执行存在问题,对文物的保护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1.3 文物建筑的管理体制被擅自更改

在中国《文物保护法》中规定,国务院以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核定公开宣布的各级地方文物保护部门,需要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文化、文物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地方政府对文物建筑展开保护修复管理。然而,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当前时期,很多地方想利用擅自更改文物保护部门的有关管理体系,对本来需要地方政府来进行文物保护管理的文物保护部门迁移向企业开发经营,还有的竟然从国外进行招标承包。有的地方不间断地发生一系列文物损害事件,这和文物保护部门的管理体系的改变所带来的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轻视文物保护与管理、文物保护与使用脱节等一些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也造成了不能挽回的损失以及非常坏的影响。①文物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物质财富,而它属于一种国家文物资源,有着公益性与公众性的特征,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去开发文物最为主要目的却是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常常急功近利。单方面追求眼前的利益,任意更改有关文物管理体系,让很多文物保护的政策执行力度受到很大程度的消弱,而这也成为文物保护政策执行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2 城市化进程中文物保护政策执行优化建议

2.1 加大对违法违规现象的处罚力度

加大对于违规现象的罚金力度。由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时期的经济条件已经很大程度上不是开始制定法规政策时的经济条件所能够相比的,所以,起初时期的罚金相比与当前的状况来说过少,因此也就不能起到处罚的功能。再者,对于违反文物保护政策的人除了经济上的处罚以外,在其他的方面也应该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像假如有某些政府官员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现象,这就需要根据情节的轻重来给予其一定的行政处分,把违规行为和他们的官职的升降相联系。这就如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时的那样,假如严重破坏文物,那么对于官员的提升就实行一票否决。决不可以允许他们因为自己的政绩、城市中面子工程而破坏建筑文物,也不给予他们应有的处罚,几年后又转向其他的地方工作,这样他的做法就给当地的文物建筑带来很坏的影响。对于其他的人,也可以试着用劳动性与思想教育性质处罚。比方说,对于违反文物建筑保护政策一般规定的人,给予其处罚金以后,能够安排他们到社区里义务劳动。然后视情节的轻重,分别做不同长短时间的社工。或许他需要做二十个钟头的社工,这样自己就能够选择每周做六个钟头,分为四个周来做完。思想教育性质的处罚就是要对违规人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上课教育,使他们了解同时认识到文物保护政策有多么重要,以及文物的贵重的性质。像我们能够与博物馆或者纪念馆这方面的人员联系,让那些破坏文物建筑的人去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接受一些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面的政策教育。

2.2 建立文物建筑保护信息数据共享系统

文物保护政策的有效执行是根据文物行政部门和规划、国土、城市管理、房管、旅游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机关以及海关等的通力合作完成的。当前阶段相互彼此之间并没有一个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共享的平台,大多数情况下是文物部门与规划部门之间的事。建立起如此的一个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共享系统,就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共享系统应该是需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号召,呼吁其他的各个部门参与到其中;文广新局文物处的通知及时把一些文物保护的政策上传到群里共享,便于其他的部门人员查看翻阅。这样以后,相关的部门人员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文物建筑保护政策。如果有了如此一个文物保护信息数据共享系统,那么类似于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改造成为了夜总会;区家祠变餐馆等破坏不可移动文物的现象就能大大减少。文物建筑保护信息数据共享系统能够起到各个职能的部门一起学习有关文物保护的政策,部门之间互相监督文物建筑保护政策执行的有关情况。

2.3 建立部门、机构之间互访的工作模式

互访属于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互访中,一个单位能够对其他单位介绍自身单位的有关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性质以及自己工作的职责所在,与此同时,自身又可以知道到访部门的相关工作具体情况。比方说,国土房管部门的有关人员去旅游管理部门拜访,那么国土房管部门人员就能够将在自身的工作中遭遇的一些文物保护政策执行问题情况分享给旅游管理部门的人员去听,同时对于旅游管理部门的人员也能够将把自身的工作所遭遇的某些文物保护政策执行的状况与之交流。事实上,这个互访过程也称得上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或疑惑,那么可以坐在一起去讨论,探讨,集大家的思想去商量解决办法,类似现场的办公方式也能够很大地提高办事的效率。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互访的过程中,熟悉其他部门执行文物建筑保护政策的情况,同时可以学习别人在执行文物建筑保护政策时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借鉴,碰到的有些问题是不是自身也遇到过,自己如果遇到应当如何去解决,比较一下哪个方法更好,有利于自己取长补短。

总而言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放思想,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的政策执行。通过本文的简要的探讨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于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城市来说,只有在保护好承载它文化灵魂的文物条件下,才可以让其城市化拥有完整的意义。由于城市这类的历史建筑遗存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只有保护好这些建筑,才可以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容易认识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先从观念上重视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才可以确保文物建筑保护政策的优化执行。

注释

①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禁止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体制的通知文物办发(2001)24号.

参考文献

[1] 罗哲文.罗哲文历史文化名城与古建筑保护文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3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关键词:袖阀管 注浆 加固

1、引言

注浆技术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特别是到了20世纪40年代,注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由于各种水泥浆材、化学浆材相继问世,注浆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注浆应用范围及规模也越来越大,我国注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较晚,5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但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在注浆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袖阀管注浆工法是由法国Soletanche基础工程公司于上个世纪5O年代首创的一种注浆工法,与其它地层加固注浆法相比,袖阀管注浆法能更好地控制注浆范围与注浆压力,可进行分段、重复注浆,根据地层特点,可在同一根注浆管内采用不同的注浆材料,因此在注浆加固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袖阀管注浆技术被公认为是技术含量高、注浆效果好,可靠性大且较经济的一种注浆工法,在我国诸如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工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2、工程概况

昆明轨道交通首期工程文化宫站~塘子巷站区间起点里程为右ⅡDK11+

467.566,终点里程为右ⅡDK11+797.766。该区间沿北京路方向布设,区间宽度19.9m~38.85m。区间主体结构采用半盖挖法施工。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墙+混凝土(钢)支撑支护体系,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与连续墙一起组成复合墙体系。

区间临基坑侧有一历史文物遗产保护建筑,距离主体结构基坑仅为1.64m,距离南侧附属结构W3号出入口8.0m,距离北侧预留紧急疏散口6.56m。

该文物建筑采用毛石基础,由于毛石基础整体稳定性差,易发生不均匀沉降,为减小地铁深基坑开挖对历史文物建筑的影响,基坑土方开挖前采用垂直袖阀管分段注浆加固对该历史文物建筑加以保护。

3、袖阀管注浆原理

袖阀管注浆工法是在浆液经过注浆泵加压后,通过连通管进入注浆管,聚集到袖阀管注浆管段,然后通过钻有直径为6mm泄浆孔的PVC管(即袖阀管),在内压力的作用下,将包裹在PVC管外的橡胶圈胀开、套壳料挤碎。当压力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被加压的浆液就会沿着地层结构产生充填、渗透、压密、劈裂流动,此时由于供浆量小于进入量,压力会自动回复到平衡状态,后续的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使得劈裂裂缝不断向外延伸,浆液在土体中形成固结体,从而达到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的目的,逐次提升或降低注浆芯管,注浆芯管的上下阻塞器可实现分段注浆。

4、袖阀管施工步骤

4.1放样定位

先用全站仪通过基点坐标在文物建筑周围引入一些辅助坐标点,再通过这些坐标点,采用拉线和卷尺量测的方法定出钻孔孔位。

4.2钻孔

钻孔采用跟管钻进成孔,设计钻孔直径为φ80mm,袖阀管共计358根。临近主体结构基坑一侧钻孔深度为18m,其他部分钻孔深度为12m。由于袖阀管孔距仅50cm,为减小孔间的相互影响,在现场施工时每隔两孔进行钻孔注浆,待一排袖阀管孔注浆结束后,再对之间的袖阀管孔进行钻孔注浆。

钻机就位后,应使其平整稳固,在开钻前利用吊锤钻头和钻孔的垂直度进行检测,并在钻进2m时及以后每加一节钻杆均需对钻机调平校正,要求钻孔的倾斜度≤1%。在钻进的过程中,一般底层采用合金钻头。当遇到地层比较硬时,采用金刚钻头。

4.4置换套壳料

成孔后立即进行清孔,向已完成的钻孔中用浓泥浆进行清孔,排除粗颗粒渣土,清孔完毕后通过钻杆将套壳料置换孔内泥浆,方法是将通过循环泥浆的管接到挤压式注浆机上,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钻杆将孔内泥浆置换成套壳料。套壳料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钻杆进入钻孔底部,随着套壳料的进入,泥浆从地面孔口置换出来,置换出来的泥浆通过钻孔口的泥浆沟排到泥浆循环池。当发现排出的泥浆中含有套壳料时,立即停止置换。

套壳料置换量Q=Kπ×(钻孔半径-袖阀管外半径r)2×注浆段高度,K为损失系数,一般取1.2~2.0;置换后套壳料的顶面应略高于淤泥质土顶面0.5~1.0m。

4.4插入袖阀管

袖阀管外管直径一般为50~60mm,分花管和实管两部分。花管带橡胶阀,每隔33cm钻一组泄浆孔,泄浆孔呈梅花型布设,每组共有6~8个孔,花管外部由长5~8cm的橡胶袖阀包裹。

花管与实管连接的接头丝扣必须牢固,袖阀管底端锥形堵头拧紧,顶端带好保护帽;下管时不能用力下压,防止因用力过大管壁与孔壁产生摩擦阻力损坏袖阀管。为克服孔中浮力,可在管中灌入清水直至下到孔底,并戴好保护帽,防止杂物掉入袖阀管内。

4.5注浆

在套壳料达到一定强度后(约3~7天),开始进行注浆作业。注浆管采用φ50PVC外管、φ20镀锌钢内管、橡皮套、密封圈加工制成。套壳料养护10~12小时,达到预定强度后,可以灌注浆液。由下往上逐段注双液浆,并严格控制注浆压力。

4.5.1注浆材料

⑴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C•S双液浆,水泥:P.O32.5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8:1~1:1;水玻璃30~43Be',模数2.4~3.0。水泥-水玻璃比例(体积比)为1:1。⑵注浆量按以下公式计算:Q=πr2hnα(1+β),式中n-岩层空隙率取0.42;α为浆液在地层中的有效填充系数,取1.0;β为注浆损耗系数,取0.85;r为浆液扩散半径。理论注浆量单孔不小于1.2m3/m。⑶注浆压力在砂土中选用0.2~0.5MPa;在粘性土中,选用0.2~0.3MPa。⑷注浆速度:20~70L/min;注浆扩散半径r=0.7m。

4.5.2 注浆注意事项

⑴注浆顺序为先两侧后中间跳孔注浆。 ⑵注浆施工时,宜采用自动流量和压力记录仪,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同时观测文物建筑变形位移,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对注浆压力进行调整。⑶注浆管每次上拔高度宜为0.5m。⑷注浆终孔结束标准:①流量控制:注浆孔口压力维持在0.2MPa~0.5MPa左右,吸浆量不大于40升/min,维持30min;②压力控制:多次注浆,孔口压力超过1.0MPa时;③范围控制:冒浆点已出注浆范围外3~5m时。

4.6封孔

注浆结束拔出套管后,用M7.5号水泥砂浆封孔,封孔时必须边灌边插捣,确保孔内密实。严禁不封孔或假封孔,以致人为形成竖向水力通道,增加基础病害。

5、房屋监测

施工前在文物建筑的墙角及重点部位上埋设监测点,在钻孔和注浆施工过程中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记录整理。根据观测结果,对文物建筑基础进行动态跟踪注浆,以减少沉降速率和差异沉降。严格控制局部最大沉降值不大于25mm,最大倾斜率不大于2‰,利用监测信息指导注浆。

6、注浆效果分析

袖阀管注浆结束后,对该历史文物建筑处基坑土方进行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通过施工过程中“双控”监测数据显示,该文物建筑沉降值最大为16.27mm[〈25mm(允许最大沉降值)],处于施工允许沉降范围内,表明袖阀管注浆效果良好,已稳定住该建筑物基底。

7、结语

通过对该历史文物保护建筑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有效控制了建筑物的沉降,确保了基坑周边历史文物建筑安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法。

第4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昆明四季如春,素有“春城”美称,是人们向往的居所。名人也不例外,蔡锷、、闻一多、李广田、朱自清、冰心、、聂耳等都曾在昆明居住。他们留下的充盈文化气息的老屋,在今天,成了昆明的一大财富。

然而,这些故居,除少部分得到政府妥善保护及企业托管而保存完好外,其余大部分现状令人堪忧。

名人居所保护多不理想

翠湖附近的旧居内陈列有20余种展览复制品,摆放着用过的木家具及用品,并以“在云南”为主题,展览了在云南居住的13年间,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展板。

而在云南大学会泽楼后,一座朱红色的二层小楼则犹如一名老者见证了云南大学的不断壮大和成熟――培养出一代数学巨匠华罗庚的熊庆来,创作诗集《阿诗玛》的李广田就曾居住在这里。这里也被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起来。

卢汉故居坐落于翠湖边上,是一座歌特式的建筑,从外观上看保护较好。

这些保护比较令人欣慰。然而,还有一些诸如聂耳故居,朱自清、闻一多故居,冯友兰故居,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等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却令人堪忧。

位于原景星花鸟市场后的聂耳故居周围杂草丛生,破墙烂瓦的房屋摇摇欲坠,后墙还支撑着许多支架。除了盘龙区人民政府所列的文物保护单位牌坊还让人依稀能辨别这是聂耳故居外,再无一丝“名人”痕迹。

据户主杨正坤介绍,1912年春天,人民音乐家聂耳诞生于此,并在此居住了3年。杨正坤称,自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之后,政府只对房屋进行过一次修葺,之后就再没管过。

位于昆明北市区城郊司家营村的闻一多、朱自清故居早已被确定为文物,但仍为民居。房屋门上朱漆早已脱落,进入一道木门后,便能看见狭窄的里屋。房屋是土木结构,十分破旧,只能从檐角的高头瓦和木浮雕依稀辨出当年的风采。户主司兰英告诉记者,1941年10月,西南联大文科研究所因抗战而迁到昆明,“当时闻一多一家就住在这面。”司兰英指着二楼右边的一间厢房说。由于朱自清单身一人,就和其他几个住在左边一排。屋子中间的堂屋是图书室,也是大家公用的书房。

同样坐落在司家营村的冯友兰故居,院内蒿草丛生、颓废不堪,用高脚架撑起的房屋看起来摇摇欲坠,推门而入,看到的是显眼的“待定文物”4个大字。

离这不远是龙泉镇棕树营村,林徽因、梁思成曾住在这里。然而,记者在“故居”现场只看见一排低矮的青灰色小平房,一座正在兴建四五层高的楼房,以及杂乱的建筑工地。

资金成保护故居的最大障碍

据林徽因、梁思成敌居户主介绍。自2004年文物部门修缮完后,相关部门没给过维护补助。对于将来维修和管理,屋主也暂还没作过考虑;朱自清、闻一多故居的户主则反复抱怨除了2007年因屋顶破旧漏雨,盘龙区文物管理所拨了4000元修缮屋顶外,政府就没有再管了,也不给钱重新修葺;聂耳故居的户主也同样抱怨政府不出钱修缮。

那到底谁是维护这些名人故居的义务主体呢?

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名刘姓工作人员称,各个故居的产权有所不同,有的属于国有,有的属于私有。在日常工作中,文管单位完全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国家文物保护方针来进行管理,要求使用单位和使用人做到谁使用,谁负责维修,谁负责保护。已被列为文物的名人故居的维护、修缮,国家会拨付一定资金,但大部分仍需由使用人承担。

此外,依照《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和《昆明市文物保护条例》第七条的相关规定。国家和使用人对已被列入文物的名人故居都具有修缮维护的义务。

然而,此前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专家王有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许多名人故居年久失修,急需维修保护资金,单靠政府财政很难负担,完全依靠使用人也不太现实。有些名人故居就因为缺乏资金为居民安排新住所,腾退工作搁置,也是一时难以解决的课题。

名人故居保护模式急需破题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昆明现阶段名人故居保护仍然以政府“建堂立馆”、企业开发利用、个人自行维护这三种模式为主,但总体保护形势不太乐观。昆明的名人故居保护模式需要改变。名人故居如何保护也是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专家李炳南认为,按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总体方针,一些文物建筑维修保护以后,也可以做一些合理的利用、有效的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建筑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更有利于文物建筑的保护。

第5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发展;历史街区;保护利用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 charter and practice, foreign successful example, exploring a feasible,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abou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method, the measures.

Keywords: the city development; The historical block; Protection of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城市发展的现状凸显保护“历史”的必要性

近20年,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带来城市的急剧膨胀, 人口剧增, 用地范围扩大。但是盲目的发展城市, 缺乏对城市历史、城市发展科学的认识与规划,忽视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忽视城市的历史价值、地域特色,致使我国的城市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表现为:

1.1盲目的大拆大建

20 世纪是一个“大发展”和“大破坏”的时代,人类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破坏已经危及自身的生存,“建设性破坏”始料未及,屡见不鲜。对老城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推倒重建,这是一种最原始、最简单、最不科学、最粗野的城市更新方式,造成一些有保留价值的建筑、设施、古木、风貌等随之灰飞烟灭,永远的消失了。(北京)

1.2各类历史建筑遭到破坏

在我国多数城市发展与更新过程中,将历史建筑、历史街区视为“破烂”,千方百计的侵占、破坏和拆毁的情况相当严重,且屡禁不止,层出不穷。例如福州发生拆毁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历史街区事件;定海古城被毁事件等大量的例子。

1.3城市的特有风貌正在消失

在城市发展中由于不注重传统街区、传统风貌的保护和继承,再加上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使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使城市原有的特色风貌遭到破坏,并被一些低级和赶时髦的东西所替代,使人们对所居住的城市和环境产生了一种陌生感,丧失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我国的城市在爆炸式的发展中,正在丧失它的形态、地标、识别性、特征。

1.4城市的文脉被切断

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的历史的、文化的、特有的、地域的、景观的氛围和环境,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目前,普遍存在着低水平的、低层次的简单城市更新,不注重保护和延续城市的文脉,使城市的文脉受到破坏和人为的割裂

1.5城市正在走向雷同

目前城市更新改造中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设计理念,大大促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和步伐。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使城市更新中出现了雷同,城市正在被克隆,正在失去地域的、文化的、传统的、多样化的特色,建筑正在失去个性,正在失去灵魂。

2历史街区的独特价值

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但就象一个人不能没有记忆一样,城市不能历史的沉淀。城市中传统街区的空间如同活的化石,告诉人们遥远的过去,绵延着割不断的怀旧情愫,缠绵着解不开的历史情结,给城市以深沉厚重感,弥足珍贵。[1 ]

2.1历史街区涵义

“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市的古老中心区或其它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华盛顿》,1987年,)

2.2历史街区的价值

“所有历史街区(具有历史积淀的城市社区),不论是长期逐渐发展起来的,还是有意创造的,都蕴含了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社会表现。这些街区除了它们的历史文献作用之外,还体现着传统城市文化的价值。这些文化财产无论其等级多低,均构成人类的记忆。” (《华盛顿》,1987年)

2.3历史街区保护意义

1)体现文物建筑的价值

历史街区是文物建筑赖以依存的环境,它与文物建筑一起反映和体现文物本身的历史价值。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与其所处的位置和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这种环境,文物建筑的本身即是“保存完好”,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2)保护文化遗产

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历史街区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文化财富,保护历史街区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内罗毕建议》第2条明确指出“历史地段和它们的环境,应该被当作全人类的不可替代的珍贵遗产。保护它们并使它们成为我们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它们所在地方的国家公民和政府的责任”。

3)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义

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少数,许多不够历史文化名城条件的古城中却也存在有不少值得保护的历史街区,同时历史街区反映城市的历史传统风貌,选择一定的历史街区加以重点保护,用这些地段来反映城市的历史传统风貌是较为现实可行的作法。

3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的方法性研究

3.1历史街区保护的原则

1)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不应被理解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本身,而是我们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取决于有关信息来源是否确凿有效,原真性的原则性就在于此。所有的文化和社会均扎根于由各种各样的历史遗产所构成的有形或无形的固有表现形式和手法之中,对此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奈良文书》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要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格局,并保护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科学和情感等各个方面的价值,而不能只保护一两栋建筑或一两个界面。

3)积极保护的原则

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结合

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与利用相结合

4)动态保护原则

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问题,使得保护规划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调适空间,可以根据突发或新发现的情况对保护规划做适时调整,可以是历史街区的保护沿着正确有效的方向发展。

5)小规模改造原则

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既要处理继承和保护的问题,也要预测街区的发展,具有综合系统的特点。对于有多方价值的历史街区来说,大规模的保护开发易因调查不细致深入、发展预测有偏差而导致建设性破坏,另外,大规模改造也会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所以小规模、分阶段和适时谨慎的渐进式保护开发跟具可现实性和实效性。

6)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的概念并非指由公众来引导和决定设计,但是公众应作为提供设计理念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规划者学会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而当地民众学到的是专业的更长远的目光,促进了相互间的理解。

7)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多层递进关系:即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和文化的可持续性。

3.2保护方法与步骤研究

1)现状调查分析

第6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关键词]文物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8-0061-02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文物所积淀和产生的价值,也就是文物遗产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每个时期的文物,都只能进行保护,而无法对文物进行创造和完全修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的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认为文物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我国应该增强文物保护力度,建立起有效的保护措施,切实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一、历史文物保护过程中有效利用地下空间的重要意义

(一)空间容量得到扩大

对历史文化区进行改造过程中,大部分改造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空间容量不足的情况。在利用地面之上的空间来扩大其容量时,为了不让原有的传统风貌受到影响,其建筑容积率及高度可以说是扩大容量最大的限制。地下空间一直以来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其功能主要包含仓储、防灾、防空、市政、商业、交通等。可以对原有地面文物建筑及城市使用功能等起到调配及补充作用。但从总体功能来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改善城市环境,让文物安全性得到保证

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可以将地面城市功能渐渐转移到地下。具体而言,可以在地面上增设更多的休息场所,不断改善整体环境,让历史文化保护区质量得到完善,其空间容量得到扩大。通常历史保护区中都会存放许多珍贵文物,可目前保护区中的防盗、防火、环境保护等,大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对文化保护区进行改造时,可以将地下空间的稳定性、抗震性、防护性、隔离性,以及抗御人为和自然灾害等性能运用其中,让文物的防灾及收藏技术得到质的提高。这对文物的展出及长期收藏来说十分有利。

(三)让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更新

历史文物保护区中一直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市政设施没有足够的容量、道路通行不顺畅、路网的结构较小、没有足够的停车位、严重的交通堵塞等。为此,要在文物保护区传统风貌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基础设施的地下化、综合化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可以把地下的停车场、地铁等地下交通枢纽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全新的地下交通系统,在交通量较为集中的地方更好地实现人车分流的目的。高效的地下输送可以更好地支撑地面与地下设施的有效运转。地下所设的停车系统能够有效增强地下车库的使用率,从而让地面上的道路压力得到缓解,同时还能让历史文物保护区实现更好的路网格局。

(四)让不可移动文物更具展示性及完整性

就保护历史风貌及历史文物的层面来讲,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应该注重地下空间的有效运用。对历史路段及文物古迹路段必须进行有效的可行性研究及前期调查,并通过良好的自然条件、地质、地下空间等,让文物特点得到更好的保护。比如新建的历史文物博物馆可以将功能空间转移到地下,让地面上的空间更加充足,地面上原本的历史环境得到更好的保存。从能源节约层面来讲,地下空间中有着大量的岩土,而隔热性正是这些岩土最大的特点,这就有效避免了地下空间受到地面温度影响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从所消耗的能量来看,如果将建筑物放置于地下的岩土之中所消耗的能量远比地面少。从控制成本上来讲,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能为博物馆减少更多成本。从技术应用层面上来讲,博物馆对室内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地下良好的环境也不能缺少精良设备及先进技术的有效支持。因此,由于地下隔离性、抗震性及热稳定性等特点,在保护文物的过程中,先进技术在地下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有利于地下水资源保护

目前,我国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虽然人杰地灵,但是却十分缺乏水资源。为此,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起相应的储雨设备循环处理污水,做到一水多用沩避免水资源浪费和保护水资源而制定出更多节约用水的措施。尤其在开发地下空间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地下水资源,解决水资源贫乏这一问题。

二、保护历史文物过程中利用地下空间的实际作用

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可以把壁画、石刻、石窟寺、古建筑、古墓葬等归纳成不可移动的文物,把图书资料、手稿、文献、艺术品等归纳为可移动的文物。可移动文物中又分为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从古代遗址上进行划分,按照古遗址特征可以分为城市遗址、史前遗址以及建筑物遗址等三类。从保护观点对古遗址进行划分,分为地面遗址和地下遗址两类。

有些遗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对这类遗址进行开发时,一定要开发地下空间。汉阳陵帝陵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地下博物馆,其建筑总面积达到6520平方米,并且地面完全保持了古代帝陵陵园风貌。其地下层高为6.5~10米,总深度达到14米。在陵园内司马道北侧设置博物馆展示厅主入口,对于地下建筑来讲,其朝南或者东南建筑方向是最合适不过的,这样可以保证太阳光能够照射到地下建筑内。在设计主入口的深度形式时,都可以保证自然采光,也能起到节能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将下沉式庭院设置在北部,这样游客可以在参观完葬坑后,通过长坡道之后,进入到庭院,进行短暂休息,在休息之后,再起身参观其他地方。地面上并没有太多突起物,保持了陵园的历史风貌。

在扩建历史文物建筑遗址过程中,开发地下空间,既可以解决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人车通行的问题。同时开发地下空间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确保历史文物得到更好保护,有利于历史文物进一步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巴黎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三大宫殿之一,虽然空间容量很大,但只能展示一些艺术品。作为一个大型博物馆,如果仅仅只展示一些艺术品,那么它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卢浮宫所设置的研究用房和地面库房容量也不足。存在这样的情况,必须得对巴黎卢浮宫进行扩建。但通过考察巴黎卢浮宫周围的环境可知,其周围并没有可用的地面空间,在地面上进行扩建是很困难的;并且如果强行在地面上扩建,会影响到巴黎卢浮宫的历史面貌。最终在地下对巴黎卢浮宫进行了扩建,不但保留了巴黎卢浮宫的历史风貌,也解决了巴黎卢浮宫扩建地面面积不足的问题。在设计博物馆出入口时,为了强调出入口的形象,确保地下建筑也可以获取到自然采光,在广场正中原宫殿交叉的轴线上设计金字塔形式的玻璃天窗,可以保证地下建筑物获取更多的自然采光。结合扩建遗址工程,不但解决了新老建筑之间结合的问题,而且也提高了地下服务水平,同时也获取了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出开发地下空间对于保护历史文物风貌的优越性。

在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环境过程中,想要解决城市环境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问题,唯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才能解决好这一问题。斯波莱特作为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其占地面积达到65万平方米,历史中心位于圣伊利亚周围的斜坡上,阿尔波罗斯大教堂建立在山顶上,但是斯波莱特当地经济水平并不高,人们生活水平很低,这座城市的游乐性也无法提高,因此到斯波莱特旅游的游客非常少。这种情况导致这座城市的旅游业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很多居民都已经从这座城市搬离到其他城市。同时,这座城市的交通状况更是非常糟糕,大多数情况下,步行都十分困难,车辆更是堵塞得无法行驶。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完全关闭城市中心的各条交通要道,建立起一套特殊的城市交通系统,既没有公共汽车,也没有机动车。在斯波莱特历史中心共同建设三个大型停车场,一个在地面建设,另外两个在地下建设。另外,停车场直接与市中心连接。采用自动化隧道模式,每一个竖井之中都有两部电梯与地面连接,这些设施都在地下设置,既保护了城市的历史风貌,也保护了城市的建筑环境。这种系统消除了噪音与大气污染,为历史中心带来了更多的社会效益,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在保护城市中心区文物建筑中,采用地下空间模式,为保护历史文物和发展历史文物提供了更多实用性的选择。在西安市,钟鼓楼广场位于其中心,无论是鼓楼还是钟楼,都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为了更好地保护景观和文物,对钟楼周围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一定要求,不能过高。因此通过利用地下空间,将部分功能转入到地下,通过下沉式广场和地下步行街以及地下停车场之间相互连通,这样将各项功能集为一体。在地下各层营业厅中根据实际需要情况,设置一个中庭,这个中庭可以供人们休息。西安钟鼓楼广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不但加强保护古城历史风貌,也缓解了城市中心交通压力。

对于一些还没有探明的历史文物保护区,在利用地下空间时,应考虑各方面因素,使地下空间充分发挥作用。

对于一些还没有发掘的文物,其中是否存在危险,我们无法得知。如果遗址最终被人们发掘和发现,那么这是幸运的。有人认为对于遗址应不做任何改变,这种观点是在潜意识上要放弃遗址,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如果遗址在没有被发现之前,就已经被破坏,那么文物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所以,在开发地下空间之前,一定要探明文物的具置,最大限度保护文物。

第7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一、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的现状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正为世界提供着巨大的建筑商机,现在洋建筑师纷纷抢滩中国。虽然我国有着灿烂辉煌的建筑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建筑遗产,但在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不少令人遗憾甚至是痛心的问题: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毫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面目雷同的新兴城市遍布全国,原有的古建筑群落受到破坏及新建筑的污染。

在当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危机和机遇并存。很多城市在追逐世界洪流的同时,使当代中国的一些古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光彩,让前来观赏中国独有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的外国友人,所到之处感到和自己国家差不多,这就使人感到痛心。尽可以批评中国建筑师集体失误、崇洋、抄袭模仿造成了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流失”,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是,城市的管理者们,只是看暂时的短浅的利益。没有真正认识到古建筑遗产保护是区域经济延伸的有力推进器。

诚然,目前有些城市的管理者似乎意识到了古建筑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就投巨资修建虚假的过去,如“仿古建筑群”“文化城”等等。但是,在城市建设和开发中,一旦面对暂时短浅的利益,往往就见钱眼开,进而古建筑就面临被拆除的悲惨命运。现在,很多地方在城市建设和开发中,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一方面复古,一方面毁古,最终使得整座城市无物可看,无史可讲,失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研究的必要性

首先,它具有普遍性。中国的文物建筑和历史遗迹星罗棋布、无处不在,而城市建设开发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大面积的旧城改造、新区建设,难以避免会遇到古建筑的存留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第二,这也是当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点。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城市的来源和根基,诉说着城市的过去,带给市民深深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如何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古建筑是当今城市建设开发中的重点问题。第三,这更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难点之一。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于是就需要面对复杂的情况,耐心寻找方案,解决问题。合理地协调城市建设与古建筑的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具有相当的难度。

三、城市古建筑保护的对策

要保护城市古建筑,就必须加大宣传,使领导者特别是城市管理的领导者对城市古建筑有足够的认识,明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不能为了暂时的短浅的利益而破坏长远的利益,更不要错误地把保护古建筑与新的城市建设对立起来。

(一)规划性保护

由于古建筑既是历史的遗存又是在发展中的城市,它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建筑文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改变了,就不能说明当时的历史,进而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因此,对古建筑应采取规划性保护,包括城市的古城格局、街坊、古建筑群、单体古建筑和各种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分布、保护范围、古城风貌等等,都纳入其中,使建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新的发展相互协调、相得益彰。

(二)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

现在,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虽然早已改观,但是古城的古街道、古居住区、古建筑、文物古迹等等仍然保存很多,要想办法把它们保存下来,可采取点、线、面的保护措施。点,指的是单独存在的古建筑或文物史迹。如一座寺庙、一个古塔、一座古桥、一所老住宅以及一个石狮、一根石柱、一口古井等等。线指的是相联成线古建筑或文物史迹。如一条古街、古巷、古道等等。面,指的是成片的街坊、街巷、寺庙群、民居群等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种措施可使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建筑、文物史迹得到更多的保护。

(三)新建筑高度控制的保护

高层建筑是对古建筑风貌破坏威胁最大的因素。一座古城中,座座高楼崛起,把古城的格局、古建筑、文物古迹全都淹没了,也就无古城风貌可言了。因此,旧城内许多建筑高度突破了原来的高度要制定法规,要有批准允许,对于违章建设的,要有具体的罚款。为了更好地保存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防止新建筑对原有古建筑、文物古迹、古街区周围环境的破坏。另外,新建筑的形式、体量、高度、色彩等也要与原有的古建筑、文物古迹、古街区的风格相协调,以更好地保持它们的历史风貌。

四、结语

城市建设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存发展,但是我们的生存发展能够离开这些古老的建筑吗?我们的发展难道不是奠定在这些古老建筑的基础上吗?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发展”而发展。保护古老建筑,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着更迫切现实的意义,我们需要追求的是老建筑和城市建设兼顾的发展,不能把他们当作矛盾来看待。一旦这些历史消失,我们将永远看不到,并且无法补偿。真心希望“和谐”不再是口号。

第8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到:“老建筑对于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老建筑对街道和街区的安全和公共生活是一种必需,人们离不开他们提供的方便和亲近的人际关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保存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留存城市的记忆,同时也是城市进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契机之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目的,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存,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城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城镇和城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人们对历史保护的认识水平还普遍很低,尤其是某些城市领导者的认识还有些欠缺与模糊。尽管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发现一些古镇有很大的经济价值进行保护,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把保护历史环境看成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将保护纳入地方建设的规划中;某些城市把文化遗产仅作为吸引大量游客的资本,旅游业的不恰当与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引起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不利于保护的现象,都源于没有以全面、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从而对环境发展的策略造成误导,致使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历史街区等文化遗产继续遭受着人为的破坏。虽然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高,但理论的探讨却并未用以指导政策的制定。目前虽有许多专家不懈地为保护振臂高呼,尚且不能有效扼止破坏的强势,如若保护不主动,其后果可想而知。另外,还有些操作中的问题。

从现状分析,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出现许多问题,主要是:1)认识上的问题,人们普遍不能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城市的决策者。2)方法策略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在如何协调保护和利用关系的认识上不完善,在狭隘的地方、部门、小团体甚至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在制订政府策略时本末倒置,导致出现了许多旅游发展过头、历史文化遗产原真性丧失、居民利益受损等结果。3)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管理职能部门不清。中央部门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权限重叠,规划局、建委、文管会、房地局之间互相责权不明,由此产生政出多门、矛盾百出等问题。4)规划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的保护规划偏重宏观控制,缺乏操作性,缺乏和管理手段的衔接,缺乏进一步实施的具体技术指导。5)技术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适合各种风格和类型的建筑的维护、修复、整治的研究和实践,出现许多画蛇添足、修旧如新的案例,甚至出现大量假古董。

第9篇:文物建筑保护利用范文

关键词:城市设计;古典建筑;保护;阐释

引言

中国古典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因其独特的建造方式和结构闻名中外。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巧妙的技艺和工艺,是体现我国从古至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遗产,它具有艺术价值高、特点鲜明、分布较广、类型多样等体征,古建筑保护工作是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部分,它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古典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成为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1我国古典建筑保护工作开展的实际意义

1.1古典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我国古典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画过浓重的一笔,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派系,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体现。古典建筑的保存不仅使国民重温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1]。它既是供人欣赏的石刻艺术,又给人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为了展现古典建筑的文化和艺术,相关专业人士需要充分了解古典建筑的构造特征和巧妙工艺,进而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所以古典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1.2古典建筑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

我国古典建筑集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与一身,在古代是统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辅助手段,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古典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相关研究人员除了通过史书研究历史以外,还可以通过古典建筑研究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1.3古典建筑具有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我国古典建筑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我国人民了解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古典建筑不仅能够调动现代人民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去瞻仰古人,还激发了现代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促进人们去了解古人的生活背景和国家的发展实力。除此之外,一个城市的古典建筑还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旅游景区,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2我国古典建筑保护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

2.1古典建筑本身风化严重

现阶段,古建筑群面临着自身风化严重的威胁,随着时代的变革,大自然对古建筑的影响较为严重[2],虽然相关专家学者倾向于保护和维修古建筑群,但是其中一部分学者与另一部分学者的观点和意见不统一,导致维修和保护的方式和力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古典建筑的石件和砖体的保护维修工作的效果并不显著。

2.2古典建筑大型木质结构发生腐朽或变形

大多数古典建筑都是露天而建的,古建筑群常年经受风雨的摧残和阳光的暴晒,其表层遭受了严重的腐蚀和损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表层腐蚀逐步向建筑内部扩展,而古典建筑的框架几乎都是由木质材料搭建起来的,导致大部分古建筑的大型木质结构发生腐朽或变形,进而影响古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3我国公众对古典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不够明确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逐步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我国的人民群众对古典建筑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未明确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部分群众不仅不为保护古建筑而付出努力,反而去损坏古建筑。例如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和辽宁,其中故宫和长城表面损坏较为严重,刻字留念的情况屡屡发生,破坏了古建筑群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所以,公众对古典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不够明确,导致古建筑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我国古典建筑得以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

3.1合理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较快,为了避免各地古典建筑遭到破坏,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古建筑方案,其中的一个方案就是城市规划即百年大计,所以,合理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对顺利开展古建筑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另外,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方案,即在参照原始建筑的情况下,避开古建筑,在旁建设与之相协调的现代建筑。

3.2采用技术含量高的方式去进行维修

在对古建筑进行维修的过程中,根据收集的相关史料和配套的修缮方案开展维修工作,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科学合理的采用高科技手段,例如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以及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方式来了解古建筑,从而尽可能的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

3.3使我国公众明确保护古典建筑的重要性

为了使古建筑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因此,个体公民应该明确保护古典建筑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做到文明旅游。同时,地方政府不能盲目的利用古建筑建设旅游景点,要在保护其完整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适度的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做好保护古建筑的宣传工作,培养个体公民的自觉保护意识,为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展做出一份贡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典建筑是祖先留给现代人民的重要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建筑瑰宝。它本身拥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中国发展的见证,承载了众多城市的记忆。其本身的保护价值和利用价值深受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者的喜爱和重视。保护它们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为之付出努力,妥善处理城市建设和古典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它们得到充分的保护和优化,为和谐城市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航.关于城市设计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筑,2013(10):203-20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