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急危重症;转运工作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amless care management in the satisfaction of acute critical illness transport work
Lidong WU Yuping TU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Emeishan Hospital of TCM,SiChuanEMeiShan 614200
Internal medicine1 of Emeishan Hospital of TCM , SiChuanEMeiShan 6142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seamless care management in the satisfaction of acute critical illness transport work Methods: Selected 50 cases of acute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from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with 25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eamless care manage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linical care.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care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ransport work.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care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ransport work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Conclusion: Seamless care management in the transport work of acute critical illnes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e’s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capacity with high satisfaction, which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Keyword]:Seamless Care Management;Acute critical illness;Transport work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湖地医疗中心1989年推出的管理概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发达国家医疗组织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管理为依据,通过创新机制、优化职能和业务流程重组等手段,形成具有咨询、监督、执行、决策、反馈等功能持续改进的管理系统。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急诊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50例,其中25例在运转过程中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取得显著疗效。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护士17名,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2.5±11.5岁。工作年限1~2年3名,3~8年6名,9~16年7名,17年以上2名。中专6名,大专8名,本科3名。主管护士4名,护师8名,护士5名。对照组护士16名,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5±10.5岁。工作年限1~2年4名,3~8年5名,9~16年6名,17年以上1名。中专8名,大专6名,本科2名。主管护士3名,护师7名,护士6名。两组护理护士在年龄,从业时间,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并调查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观察组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转运前患者准备( 生命体征测量、管道的检查及妥善固定) 、人员分配、物品准备( 转运箱、转运单) 、电话通知简单介绍患者情况; 转运中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密切观察病情、做好转运记录; 快速全面的交接:制定交接单、系统的评估、注重危机值及患者既往史的交接,强调双向交接,确认交接时间并调查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评价。
1.3 疗效评价
采取问卷式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其护士工作满意度包括,电话通知时间、内容及态度,对危急重症患者转运交接的转运设备、态度及病情掌握,管道交接的项目及固定,有无进行再次电话询问患者病情,如实验室检查、体征、皮肤、创口、药物交接及患者衣物污染情况并进行初步处理,详细填写交接单及入院手续办理,患者贵重物品、遗留问题及交接时间等进行评价其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护理的患者在护理质量上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不同护理质量患者评分比较(±s)
组别
n
转运设备
生命体征
电话询问
贵重物品
衣物污染
交接时间
总分
对照组
观察组
t
P
25
25
-
-
3.12±0.35
5.03±0.26
21.9034
0.0000
4.13±0.18
5.31±0.24
19.6667
0.0000
3.61±0.32
5.27±0.28
19.5200
0.0000
3.25±0.47
4.98±0.33
15.0623
0.0000
3.57±0.35
4.66±0.47
9.3003
0.0000
4.18±0.36
5.06±0.25
10.0390
0.0000
79.65±0.57
94.39±0.68
83.0610
0.0000
2.2 两组不同护理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不同护理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对照组
观察组
X2
P
25
25
-
-
9(36)
15(60)
11.5385
0.0007
10(40)
10(40)
0.0000
1.0000
6(24)
0(0)
27.2727
0.0000
19(76)
25(100)
27.2727
0.0000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本质只针对常规护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根源上弥补及改革[1]。无缝隙护理过程中能及时将患者出现的问题反馈并调整,在运转交接中采取交接单,使交接双方思路更清晰[2]。同时能让护士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要求及内容进一步的明确[3]。无缝隙护理不仅专业、高质、高效、及时、主动,更具细致的人性化,能满足现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4]。体现了整体护理的深刻内涵。无缝隙护理更能将护士自身素质及综合工作能力[5]。本研究对我院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无缝隙护理,并比较在运转过程中护理质量,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在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进行患者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观察组分数高达(94.39±0.68)分,在患者满意度调查其满意率高达100%。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工作中能提升护士的自身素质及工作的综合能力,满意度极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苏琴,顾琴,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提高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1):139-141.
[2] 顾琴,张红,黄华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109-110.
[3] 顾则娟,张镇静,丁霞芬等.病房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1-23.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抢救的急危重症143例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急危重症知识缺乏、科室人员配置不足、抢救记录不完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和完好性不足、医护配合不默契、患者家属不配合及其他突发事件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提示医院应要高度重视并改变神经内科现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神经专科急救技术,完善各种记录,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新项目来提高抢救质量。
关键词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抢救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8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值得探讨的领域,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好抢救工作、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对病情危急的患者及时诊治和处理是神经内科护士的任务,本研究通过总结我科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143例,男93例,女50例。年龄14~86岁。其中大面积脑梗死31例,复发脑出血27例,癫痫持续状态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重症肌无力危象10例,呼吸机麻痹17例,急性肌张力障碍7例,颅内高压综合征22例,中暑8例,心源性晕厥6例,急性脑膜炎7例。通过整理资料分析发现急危重症抢救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有:急救相关知识缺乏33例次,抢救记录不完善23例次,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和抢救仪器完好性不足20例次,医护配合不默契14例次,抢救流程不熟练9例次,患者家属不配合7例次,其他突发事件6例次。
2存在问题分析
2.1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专科急救相关知识不足这是最突出的问题,急救知识的储备来自于工作和学习的积累,急危重症的复杂程度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对突发事件具有有灵活的应对能力[1]。但是目前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且工作复杂而繁重,护理的规范化培训又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护理人员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远远不够。特殊的工作环境等因素致使护士不愿在神经内科工作,导致目前临床大多是刚毕业分配的护士,工作经验和急救意识差,急救技术水平不足。
2.2护士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严重影响了抢救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急危重症救治是多人员的协同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配合决定着抢救质量,护理人员的不足往往导致其他环节的疏漏,即使不是影响抢救工作,也会影响其他岗位的护理工作。除了正常工作日,特殊时段的人员往往更加不足,如夜间护理人员少于白天,节假日值班人员少于非节假日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抢救的及时性和抢救质量。
2.3抢救记录不及时神经内科急诊患者多,病种多且病情复杂,护理人员抢救患者时,忙于操作,有时需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才补写护理记录,容易造成抢救记录与医师的记录不一致或是出现遗漏。经临床实践发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安排专门护理人员进行抢救记录的书写能够极大地改善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4抢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一些发病率较低的急危重症,相应操作和使用仪器偏少,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使用不熟练,平常一般训练仅能熟悉仪器的使用,抢救患者的关键时刻常常会手忙脚乱。通过本组143例患者抢救回顾性分析发现,多数护士对呼吸机报警的处理时不正确。即使一些平常熟练的操作,往往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不能很好配合,多数是因为慌乱的心理造成的。
2.5抢救仪器不完善经常不使用的仪器的完好性是我科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仪器面临的老化;另一方面是有些仪器长期不使用造成的故障。抢救时遭遇仪器不能正常工作,耽误抢救的黄金时间;而且由于这些仪器即使常规正常保养,长时间的闲置也会造成完好率下降。
2.6医护配合不默契医护的配合默契取决于平时的训练,双方的技能及护士的流动性都影响了其默契程度,有相当一部分护士不能很好地了解配合医师的抢救或是默契程度差[2]。首要问题还是对常规操作不够熟练,其次才是突发状况。不管是医师还是护理人员,统一抢救流程的训练才是至关重要的。
2.7患者家属不配合抢救过程中家属过多介入也影响了抢救质量,在当前较差的医疗环境下,家属的不信任或不理解,家属过多的干涉医疗行为或是医护人员为了避免不必要问题的产生都是其原因。
3对策
3.1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专科急救技术强化护理人员的急救观念,提高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神经内科护士要有强烈的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首先要求护士准确判断病情,避免延误抢救。其次,要求急诊护士分秒必争,急患者之所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护士除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同时还应掌握各专科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3]。
3.2重视神经内科护理发展科室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医院应在一切可能情况下,尽最大努力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考虑和解决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以及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在超负荷压力情况下,以较为稳定的心态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引进“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热心于护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干好护理工作[4]。
3.3完善各种记录,学习各种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新项目护理文书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记录着患者在抢救期间生命体征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应建立一套适合神经内科护理的统一护理表格,尽量减少书写过程中的遗漏。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新项目(如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和抢救技能。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的学习,紧跟临床护理先进步伐,让新技术新项目尽早转化为临床生产力为护理人员所用,真正惠及广大患者[5-6]。
3.4改变科室现况,明确细化护理工作的任务院科领导应根据当前工作特点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强调各科做好本科的急救工作和科室间的协调,保卫人员参与维护特殊情况下的抢救秩序等。护士采用熟练的操作技术,护理复杂多变的危重患者,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救护的质量。同时处理好抢救任务和人员调控之间的关系,让工作的细化和人员的配备达到良好的协调,以高质量完成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屈莉.3428例急诊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30):121-123.
[2]刘艳玲.急救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研究,2008,22(8):2229-2230.
[3]陈惠超.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护理配合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1.
[4]庞艳秋,李真,曹全斌.加强医院急诊风险控制的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1):77-78.
[5]李美慧,麻春英,罗娟.护理安全意识培养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B):2482.
[6]刘亚楠,李红.赋能在临床危重症护理实践中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2,26(6):1537-1539.
【关键词】 优质护理;重症医学科;实施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36-01
重症医学科主要对医院急危重症的患者进行急救,是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的一个重要科室。我院重症医学科自实行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我科优质护理实施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共收治118例患者,其中男69例,女49例;患者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6±3.6)岁。其中45例为急性的脑血管意外患者,31例为急性心衰,22例为急性胰腺炎,20例为危重症的孕产妇患者。
1.2 优质护理方法
1.2.1 定期培训,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我院对重症医学科中所有护理人员都定期进行业务及职业道德培训,让所有护理人员都提高服务意识,适应当前护理模式变化,掌握新护理模式下优质护理概念,从各方面来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1.2.2 掌握操作技能,熟悉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患者在护理时必须要争分夺秒不能有丝毫懈怠,科室内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在护理中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
1.2.3 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急危重症患者疾病重,患者心理负担大,多会焦虑、恐惧,还有些患者担心治疗花销,不愿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对患者进行适时安慰,对患者进行宽慰、安抚,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获得病人积极配合。
1.2.4 对患者疾病及时评估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各不相同,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病情进行特别护理。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1.2.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常规护理 急危重症病人需要长时间心电监护、吸氧及输液治疗,在治疗中护理人员必须对病人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做好常规护理。患者病室定期消毒通风,做好清洁工作,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排痰,保持患者呼吸道情节,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在护理中如发现意外情况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及时进行处理。
1.2.6 加强营养支持,确保酸碱平衡 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多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治疗中药注意患者酸碱、水、电解质等情况,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状态,防止在治疗中出现酸碱中毒的并发症。护理中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等检查,及时了解患者治疗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对用药剂量进行及时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上述患者在进行优质护理前及护理实施后进行相应问卷调查,调查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总分计为100分,对优质护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的数据资料都输入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13.0,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当P
2 结 果
上述118例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患者满意度为(88.5±4.1)%,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8.8±1.3)%,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
3 讨 论
重症医学科接诊收治的患者都为急危重症,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多端,只有给予精心治疗护理才能够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我院重症医学科在实施优质护理以来,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首先,护患关系改善。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对患者关心,关怀,树立了良好职业形象,得到患者高度认可。自优质护理实施后我科没有出现任何护患纠纷。第二,护理人员内部管理和谐。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过程强化细节管理,使优质护理标准得到了落实,消除了科室护理安全风险。第三,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高。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全体护理人员在工作及培训中,责任感及服务意识提高,护理价值得到最大展现。
此次研究中,优质护理实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88.5±4.1)%提高到(8.8±1.3)%,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总之,对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分析目前ICU护士重症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善对策?方法 根据重症护理中暴露的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重症护理的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ICU大部分护士已熟练掌握各科危重症的基本理论?知识?急救技能及各种监护仪器的操作?结论 综合ICU护士必须经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胜任ICU危重症护理的工作?
【关键字】重症护理;问题;对策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它对因这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同样实践证明,ICU重症专业护理也有效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存活率和生命质量?我们医院ICU属于综合性ICU,也就是院内唯一跨学科集中人力?物力对各种危重患者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一个场所?接收各种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系统功能衰竭,例如休克?脑血管意外?心跳骤停综合征?重型颅脑外伤?急性中毒?ARDS?MODS等危重患者?这些患者大部分是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它涉及多科(妇?儿?内?外?肿瘤等)危重症?要求重症病房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根据多年综合重症病房护理经验,分析了目前重症护理中存在问题,并给出改善的举措?
1 重症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知识面及护理技能不足
重症护理对护士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有扎实的重症护理专业知识,还要有多学科及边缘学科护理知识?同时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新技术引进?指南的更新以及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的,对护士的知识全面要求也不断提高?ICU护理的患者年龄跨度大,基础疾病涉及多个脏器组织,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但目前许多ICU护理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程度各有不同,自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因人而异,后天的努力和护士低年资等因素的影响,都让我们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对ICU危重症的监护?观察?护理带来一定影响?
1.2 应急能力差异
应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急救能力?由于ICU的患者病情往往都比较复杂,而且病况多变,这就要求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多种急救措施,各种紧急救治手段和监控仪器的操作?目前ICU护士工作年限以及能力存在个体的差异,所以,她们的护理水平也各有不同?
1.3 护士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质
ICU的护士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往往接诊护理的病人病情都危重,随时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急救的场面一般人难以接受?因此,作为ICU的护士心理素质必须强大,面对突发的各种状况,能沉着应对,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有条不紊的采取各种急救手段?
1.4 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规范
护理文书是临床护理内容的客观反映,也是有效的法律依据?危重抢救护理过程中常出现护理记录不明确以及遗漏现象严重,这给ICU护理质量及医院带来的不少的麻烦?重症护理记录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1)抢救过程中用药与医嘱?医生的病情记录与护理记录有出入?(2)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特殊用药,用药后无效果评价?(3)应用微量泵泵入药物剂量描述不规范,更改泵入速度后未及时记录?(4)用词不准确,未应用医学术语,不规范应用简称?(5)护理记录中忽略各种护理措施,如胸部物理治疗?皮肤护理等不记录?
1.5 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欠缺
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人工气道等语言沟通障碍,又无家属陪伴,尤其家属的心理都有焦虑?这就要求护士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法律意识淡漠和语言等沟通不擅,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2 对策
2.1 加强重症医学护理知识及多学科理论的学习,开展重症护理专科准入
在综合ICU护士选拨中,一定要选取工作年限在3年左右且轮转科室比较多,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突出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阶段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退出重症护理病房?鼓励护士学历提升,每周个案查房及业务学习,参加专科培训?学术交流会?市?省级专科护士培养?
2.2 加强应急能力的培养
定期对不同等级护士按资质要求分别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急救技术包括CPR?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的应用?专科操作如呼吸机?血气机?气道管理等?安排护士到麻醉科及心电图室轮转,学习气管插管,识别心律失常,观察以及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
2.3 提高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
重症病房护士应培养自己沉着?冷静?遇事不乱?敏捷的处事能力,在工作中凭借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娴熟的操作技术,有效的团队协作挽救病人的生命?
2.4 规范书写的对策
针对重症护理不规范的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规范:(1)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文书?(2)按照医院文件书写制度要求进行记录 ,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3)加强与医生的配合,沟通?参加医生的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护理?(4)责任组长的及时质控,质量控制小组有效分工?
2.5 法律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结合实际案例加强护士的法制教育,进行人际沟通知识的培训?有经验的护士介绍与各类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
3 结果
经过实践证明,我院制定的一套系统?全面的重症护理阶段培训及考核的方法,在对重症病房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后,基本了解各危重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熟练操作各种急救仪器?结果表明,通过培训可以将患者的伤残率及病死率降到最低?尤其是在抢救心博呼吸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中的急救操作,护士能与医生同时进行独立操作,为患者的急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历年来ICU危重患者不断增加,而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
4 讨论
4.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也要有全面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在重症护理各医院培训水平参差不齐,考核体制也不健全,又没有统一的上岗证书及专业资格认证,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
4.2 目前我国关于重症护理教学还没有专业化,因此,对ICU护士进行必要的培训及考核是不可规避的环节,必须经过严格的技能培训和知识考核,才能成为ICU护士?
4.3 重症护理的发展需要兼顾护理直接的效果,关乎重症医学发展?现阶段护士在校未受过重症护理教育或非常有限,无法独自操作一些急救及科技更新仪器,更不会分析监测结果,故仅在实践中学习是不能满足重症护理发展需要的,如何建立规范的重症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是首要和必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龚媛媛,张玉贤.护理基本技术技能考核方法的改革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08)
[2] 李美琪,刘丽红.ICU常见护理危险因素及应对处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2(02)
[关键词] ICU;急危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1(b)-0136-02
Intensive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in ICU
ZHONG Xin
The Nursing Department,Mishui Street Health Center of Gaom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Gaomi 2615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summarize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ICU.Methods 6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ere used science and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nursing,for example basic nursing,comfort nursing,enteral nutrition nursing,catheter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to observe curative effect.Results 60 cases patients showed obvious improvement.Conclusion Science and reasonable comprehensive nursing,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ICU;Emergency and severe;Nursing
危重症已严重危及生命,是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受累的疾病,它的临床情况存在不稳定的状态[1]。危重患者变化迅速、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家属的心理承受力差、心理压力大,情绪容易失控,因此,对危重症医学的理论、技术及护理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改善护理服务是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条件。ICU集中了医院内的危重患者,因此,本科对60例危重症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现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33例,女27例,年龄23~65岁。其中12例失血性休克,10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多发伤,20例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0例脑血管意外,4例心肺复苏术后,1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
1.2 护理体会
1.2.1 基础护理 ①患者进入ICU后,应为患者迅速清洁皮肤,更换棉质、宽松的病员衣裤,全身用温水擦浴2次/d;排大便后,应立即用温水擦洗臀部,用热水浸泡清洗手和足;对危重症患者应做好预见性的预防措施,加强巡视和观察病情[2]。②患者抵抗力低下,感染严重,易导致皮肤损伤,皮肤护理对于防止压疮发生及加重感染非常重要;保持床单清洁、整齐、柔软,翻身拍背每2小时进行1次,用温水擦澡2次/d,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减少骨突部位受压,给予降温毯、冰帽等降温时,防止冻伤;对于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加强会护理,保持其清洁、干燥。③口腔念珠病很常见,可使用制霉菌素漱口液治疗[3],清除口腔内唾液、碎屑、痰液和保持口腔湿化。④患者因使用镇静剂、机械通气易引起眼部疾患,预防措施为使用胶带封闭眼睑或经常滴眼药水,可避免结膜水肿,防止眼部干涩。⑤对长期卧床者,应床上洗头1次/周,患者应保持头发清洁;对长发患者,为满足患者美观和舒适的需求,每天应为患者梳理合适、个性的发辫或发束。⑥每天清洗、消毒会及尿道口2次;细心观察病情,消除不适诱因。⑦合理规范使用约束带,约束带使用前应准确评估患者耐受程度及性格特征,对术后麻醉未清醒、躁动不安及留置管道的患者采取约束双上肢的方法,松紧应适宜,并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如有必要局部按摩约束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以保证患者舒适和安全[4]。⑧各种抢救仪器,如呼吸机等应摆放有序,避免杂乱;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好参数和报警范围,尽量将报警音量调至最小,以免影响患者。⑨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加强培训,提高护士对危重症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护士主动参与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实践;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无禁忌,取俯卧位或半卧位,头部可抬高45°[5],每24~48小时更换消毒呼吸机湿化瓶、螺纹管和接头。⑩工作人员进入ICU时,换鞋、穿规定的工作服、戴好帽子和口罩;及时做咽拭子及痰培养,减少人员探视,加强空气及病室的消毒处理;操作前后用消毒液涂擦双手或正确洗手,在床尾做好隔离标记,对有传染性的感染给予隔离,谢绝家属探视。
1.2.2 舒适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整体、有效、针对性的舒适服务。对睡眠紊乱者,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看报、听音乐和温水泡脚等,尽量满足患者个性化睡眠需求。对口唇干燥者,早晚进行口腔护理,用棉签湿润嘴唇或温开水漱口。对床铺不适者,应保持床单干燥整洁,根据患者习惯来改变气垫床的状态,及在病情许可下帮助患者取舒适。调控病房环境,病室保持整洁、空气新鲜等。工作中做到四轻。做好输液管理,要隔开输入刺激性的几种液体,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由输液刺激引起局部不适者,可将输液速度减慢,并给予湿敷。及时缓解疼痛,消除生理不适等。经常给予患者擦身,促进舒适。
1.2.3 肠内营养的护理 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采用肠内营养是相对安全和普遍有效的,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剂,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①肠内营养前护理:在鼻饲前每次应确定胃管在胃内,如病情允许,应采取半卧位,避免食物反流;鼻饲前应抬高床头15°~30°;当患者抵抗力低下时,鼻饲时应严格清洁消毒,每日应进行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棉球擦2~3次),每天应更换用物1次,避免引起肠道感染。②肠内营养期间的护理:每2~4小时用10~20 ml温开水或等渗盐水冲洗导管1次,以保持胃管通畅;饮食温度一般为35~37℃;遵循“速度由慢到快,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的原则调整营养液的量和浓度。
1.2.4 管道的护理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持各管道通畅,并观察引流液的质、色、量,准确记录。为防止管道识别错误以及加强管道安全,采用管道警示标识[3]。更换引流管处敷料时,应注意适度按压,动作轻柔,避免拉、拖、推等。规范各管道的操作程序及固定方法。严格掌握拔管指征,争取尽早拔管。
1.2.5 心理护理 导致危重症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如下。①由疾病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危重症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活动异常或精神异常,例如休克患者,由于急性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不足致脑缺血缺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心功能代偿不良而致继发性脑供血不足及脑缺氧或脑自身的疾病所致。②由疾病认知所致:主要与患者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认知有关,更多地取决于个人对疾病的体验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和评价,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是心理过程的必要条件[6];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伴随生理改变而出现的患者心理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是建立在护士与患者相互沟通的基础上,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主动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其自身的最佳身心状态[7],其必要条件是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互相信任治疗性的人际关系;同时,护士对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要有较深入的了解和准确评估,并且对危重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有安全感、自信心,才能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患者,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主要措施:①通过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给予患者可信赖感,用单纯的语言安慰患者,从而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8-9];②向患者说明有关疾病的知识,提高患者认知程度,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以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为抢救赢得时间;③家属因缺乏对疾病的了解,表现出担忧、焦急等不良情绪,常常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加重病情,因此,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10];④护士要以热情关怀的态度,真诚关注的表情,亲切和蔼的语言、主动体贴的护理措施为患者解除痛苦,使患者能感受到来自护士的心理援助,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起到心理支持的作用。
1.2.6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在深静脉置管、吸痰及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隔日消毒静脉穿刺皮肤,更换敷贴2次/周,密切观察全身症状,如白细胞升高、发热等,以及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热痛,如有炎症出现时,应细菌培养导管皮下段。吸痰时,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戴无菌手套,保持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尽量将留置导尿时间缩短,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尿道口清洁。
2 结果
对60例急危重症患者采取基础护理、舒适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导管护理、心理护理等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后,20例治愈,37例好转,3例出现并发症,经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后均好转。
3 小结
ICU护理工作虽发展较快,但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新护士不断增多,医院不断扩大,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加。ICU风险性极高,危重患者生活质量和抢救成功率直接受护理质量的影响。急危重症患者病情重、起病急,患者多缺乏心理准备,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恐惧,从而影响治疗[11]。因此,管理人员应重视ICU的护理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
急危重患者是指因慢性病或急性病急性发作、意外损伤和急性中毒等,直接威胁患者生命,需立刻明确诊断和治疗。患者进入ICU,感到恐惧和震惊,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是必要的。护理工作在患者促进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优化ICU的临床护理,从而改善护理服务为主线。基础护理是护理的关键,是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桥梁[12-13]。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完善和修订ICU的临床护理水平,加强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强化服务理念及护理意识等。
危重症患者以发病快、病情变化快为特点,护士应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与监护,实施基础护理、肠道营养护理等全身心的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大为.重症医学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7):1153-1155.
[2]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3] 庞文霞.未足月胎膜早破临床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63-64.
[4] 戴晓艳.精细管理在口腔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2(1):109-110.
[5] 李佳.急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 12(12):1954-1955.
[6] 刘凡珍,闫焕霞,张秀华.肠瘘13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2):79-80.
[7] 谢屹红.护士排班方式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65.
[8] 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l-2.
[9] 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10] 丁炎明.注重护理服务承诺的导向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01-803.
[11] Tebbitt Bv.Demystifying organizational emprowerment[J].J Nur Adm,1993,23(1):18-23.
[12] 曲振瑞.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30-2731.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盐酸右美托咪定;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82-03
患有呼吸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往往其病情凶险且发展迅速,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重要,其中恢复及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十分必要,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1]。机械通气可以迅速的扩张气道,以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吸气肌的负荷,明显改善血流/通气的比例,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通气量及通气频率进行微调,能迅速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与黏液,使呼吸道恢复通畅,因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该方法属侵入性操作,实施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由于疼痛不适、不耐受吸痰等反应,而出现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2]。因而,临床上通常应用镇静镇痛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来消除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躁动等情绪[3]。为了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60例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且需要机械通气的1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排除肝肾等功能受损、意识障碍、有确切疼痛的患者[4]。将上述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1.4±7.2)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2~77岁,平均(60.5±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及综合支持治疗,其中的单纯气道阻塞的患者使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SIMV+PSV),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使用呼吸末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EEP+ SIMV+PSV)[5]。对照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0980025)0.06mg/kg,注射时间60s,0.1mg/(kg・h)持续泵入;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90248)1μg/kg,静脉泵注10min,0.2μg/(kg・h)持续泵入。两组患者均每隔2h进行1次镇静程度评估,并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及输注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镇静过程各时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HR)、呼吸(RP)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总时间及入住ICU时间,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方法对患者进行镇静评分[6]。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表示为(),并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镇静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估指标的比较
镇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BP、DBP、HR、RP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镇静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循环等指标均有所好转,治疗组的好转程度明显优2.2 两组患者Ramsay评分、机械通气总时间及入住ICU时间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越来越
多,且很多患者病情恶化迅速,医院危重症患者逐年增多。重症监护病房常用到机械通气和一些其他侵入性、有创伤性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通过迅速扩张血管减轻吸气肌负荷来改善血流/通气比例失调,但是其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引起患者痉挛甚至窒息,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情绪烦躁甚至激烈干预治疗,因此在机械通气实施过程中有必要使用有效的镇静药物为治疗提供重要保障[7-8]。危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常选用苯二氮卓类和阿片类药物,但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会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或者诱发认知障碍[9]。
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纯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是美托咪定的活性右旋异构体,具有阻滞交感神经的作用,它能够直接作用于脑干蓝斑核内的α2受体而产生镇静催眠抗焦虑作用,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可降低血压和心率从而增加了机械通气操作的安全性,对于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10];同时可以减少的使用量,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增加患者合作性,有利于更早撤机,是ICU医师比较好的镇静药物选择;另外由于盐酸右美托咪定具有作用时间短、可保持一定的可唤醒能力、对呼吸作用抑制作用较小等优点,所以对于危重症患者尽快脱离呼吸机和减少ICU住院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11-12]。
为了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将所选的120例患者随机
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及咪达唑仑镇静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使用右美托咪定治疗相比咪达唑仑治疗的镇静效果更佳,治疗组的呼吸、循环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机械通气总时间、入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建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9-321.
[2] 陈淑云,陆宇翔,侬光彪,等.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1(28):87-88.
[3] 杨自娟,张兴安.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2):189-191.
[4] 田昭涛,黄鹤.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警惕,2010,7(9):515-517.
[5] 罗军,谭兴福,邓轩凯.盐酸右美托咪定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7):989-990.
[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临床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4-82.
[7] 顾丹瑜.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2):2421-2422.
[8] 于涛,董亮,刘松桥,等.重症患者右美托咪啶和咪达唑仑镇静效果的比较:Meta分析[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1297-1300.
[9] 易利丹,彭六保,谭重庆,等.新型镇静镇痛药―右美托咪定[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1,30(1):5-10.
[10] 裴皓.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10,29(12):1603-1607.
[11] 肖涛,罗宇鸿,吴锡平,等.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17-1818.
关键词:危重;腹泻;相关因素;护理干预
腹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肠蠕动过快、肠黏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导致排便次数超过3次/d,粪便量大于200克/d,其中水分超过粪便总量的85%[1]。腹泻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会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2]。危重症患者腹泻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为有效的减少重症患者腹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不同因素引起的腹泻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现综述如下:
1危重症患者腹泻相关因素分析
1.1低蛋白血症 危重症患者通常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常伴有血浆白蛋白减少所致的低蛋白血症。病人因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肠粘膜水肿。影响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粘膜细胞,同时大量液体因渗透压差而进入肠腔,引起吸收障碍[3]。当血浆蛋白水平低于25g/L时,对标准的食物也不能耐受从而导致腹泻。ICU的病人一般病情危重,许多病人在进行肠内营养之前都经过一段时间的禁食或肠外营养,致肠粘膜细胞增殖下降、萎缩,禁食时间越长,肠内黏膜萎缩增加。
1.2营养液相关性腹泻 其原因主要有营养液的高渗透压;输入速度过快,营养液通过肠腔时间短;营养液污染;营养液温度低;因患者的肠道吸收功能低下,营养液的量相对过多所致的相关性腹泻。
1.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危重症患者多合并多重感染,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肠内正常的菌群分布,抑制了肠道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作用。造成菌群易位,抵抗力下降,同时还与脂肪酸吸收能力的改变有关。抗生素的直接作用可引起肠黏膜损害、肠上皮纤毛萎缩及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4]。
1.4与物理降温有关 危重症患者入科时大多有应激性的高热,病室温度低或使用医用冰毯降温也是腹泻的原因之一。
1.5与机械通气有关 机械通气患者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常使用制酸剂,胃液酸度偏低,有利于细菌繁殖及下移之肠道引起感染性腹泻;还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机械通气本身的正压原理,阻碍了胃肠道的回流和肝胆排泄,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5]。
2危重患者的腹泻的相关因素采取的针对性预防护理
2.1积极治疗原发病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纠正低蛋白血症状态,对低蛋白血症或禁食时间较长的患者,可先行肠外营养,待血浆蛋白升至35g/L是再行肠内营养[6]。无肠道禁忌症是应尽早行肠内营养,以更好的维护肠功能。
2.2合理应用肠内营养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合理计划,对腹泻原因做出正确的评估。配制营养液的各种容器用后清洗、消毒备用,配置过程中严防细菌污染,营养液现配现用,使用输液恒温器保证营养液温度在37°C左右,维持肠道及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避免腹泻的发生。掌握适合患者的营养泵入速度:对使用营养泵的患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16-24h匀速输完全天总量。一般开始肠内营养前应试餐,如患者无不适反应再从20-30ml/h初始的速度泵入营养液,并以每8h 10-20ml/h度速度递增,密切观察患者的反映,请过3-5d调整均可达到100-120ml/h,总量可达每日2000-2500ml[7]。
2.3合理应用抗生素 因使用抗生素药物而致腹泻,可以适当调整药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如果大便阳性者,可根据细菌种类考虑适宜有效的抗生素大便培养阴性者也可使用抗腹泻药物,也可适当的给予乳酸菌素片或谷氨酰胺颗粒保护菌群,减少腹泻。
2.4医用冰毯降温护理 在应用冰毯时应根据病人的体温随时调整冰毯的温度。体温降低后及时停用。需连续使用时定时更换,尽量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避免腹部接触,发生腹泻后根据病情继续使用,适当提高冰毯的温度,注意腹部保温,如不缓解,需根据医嘱暂停使用冰毯。
2.5及时清除机械通气的不利因素 进行机械通气时操作动作轻柔,按时更换管路,进行口腔护理与清洁,有研究发现定时清除痰液,更换呼吸机管路及吸痰的无菌操作等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也可减少机械通气期间患者发生并缩短腹泻的持续时间[8]。
2.6肛周皮肤的护理 腹泻常常造成或肛周皮肤的损害,出现糜烂、溃疡外还伴有严重疼痛。针对患者区皮肤有受损的可能,给予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肛周皮肤干燥,对于已发生腹泻的患者护理时应做到勤、软、蘸、涂[9]。“勤”是指要勤洗;“软”是指清洗时要使用柔软的毛巾;“蘸”是指清洗时要蘸洗;“涂”每次清洗后在肛周皮肤出涂造口皮肤保护膜,待干后给予贴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将皮肤与外界刺激物有效隔离,从而避免了对破损皮肤的化学刺激和物理摩擦,起到完全保护皮肤的作用,有效的控制了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危重患者的特殊性和顽固性腹泻在重症监护的发生率很高。在临床护理上应尽早的对危重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进行评估,较早的采取正确的护理干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潘国宗,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5.
[2]张更,林段玉,张传儒.临床腹泻分类浅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6):135-136.
[3]黎介寿,吴肇汉,曹伟新.营养与代谢(3)外科理论与实践,2002,7(1):23.
[4]严勤.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中国药房,2010,21(06):87-88.
[5]王晓萍.95例ICU患者腹泻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08,6(3):261-262.
[6]方秀华.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2007,4(3):42-43.
[7]陈海花,韩英.肠内营养患者腹泻的研究进展与护理[J].护理杂志,2004,4(21):5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58-02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1日~2012年12月30日,收住入科患者共53例,男性39人,女性14人,平均年龄 >67.5岁,入院诊断中:慢性阻性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期病例为31名,多器官功能衰竭10名,肺源性心脏病8名,哮喘4名。在院期间,经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下经鼻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共42例,麻醉科经口气管插管共11例。53例患者均在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成功脱机,之后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序贯式辅助通气治疗至病情好转出院。
2 脱机程序:
依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颁布《机械通气与脱机指南》,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达到有创呼吸机脱机标准。
2.1 监测血气分析、生命体征、X片等的临床数值,逐步调整呼吸机参数,锻炼自主呼吸能力,间断进行试行脱机训练,经气管插管处给氧,分别在30分钟、6 0分钟、120分钟进行血气分析监测,达到脱机指南标准。
2.2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宣教,解释脱机步骤,建立稳定心态,取得患者配合,指导患者配合脱机。
2.3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下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包括气囊上部分泌物。
2.4 给予纯氧2分钟后,取端坐位,头偏一侧,嘱患者深吸气,在憋气时拔出气管插管。
2.5 立即进行咳嗽,并拍背辅助咳嗽咳痰。
2.6 将床旁准备好的无创呼吸机连接好口罩或面罩,接通氧气,给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的序贯式辅助通气治疗。
2.7 治疗过程中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及时调整无创呼吸机参数或给予药物治疗。
3 脱机前护理:
3.1 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床旁护士进行正确的无菌吸痰操作能有效减少人工气道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机率,在进行气道内吸痰操作后,也需抽吸气管插管气囊上部的口咽分泌物。如备有床旁纤支镜则可进行镜下吸痰和肺泡灌洗术,小气道分泌物清除后,气道阻塞减轻,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好转。
3.2 营养支持 我科收治的多为慢性危重症老年患者,机体多受疾病长期困扰,应对急性发作期危重症的抵抗力耐受力低,机体营养失调,而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会大大增加消耗,在摄入不足、大量消耗的时期,脱机无足够的体力,脱机困难形成呼吸机依赖。就以上基本情况,我科调整营养方案,缩短有创呼吸机上机时间,减少呼吸科重症ICU内的VAP发生机率,缓解患者机体低营养性水肿,达到迟早脱机目标[1]。措施如下:使用呼吸机是时根据患者体重、体温、心率、尿量、胃排空能力、肠吸收能力等情况进行营养计划,予以足量的多纤维素、高热量、易吸收的营养供给,分别建立静脉内营养和胃肠内营养支持;静脉营养加入输液总量中,保持24小时匀速输入,减轻对衰竭循环系统、心脏泵血能力的不利影响,避免诱发心衰;胃肠营养可视患者胃排空能力使用鼻胃管、胃造瘘管、空肠管等形式,监测胃内食物潴留量,观察胃液性状,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物、促消化药物,减少食物返流导致的吸入性肺炎。
4 脱机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序贯式治疗中的护理:
患者经过重大危重症创伤后,心理生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缺损,在临床护理中,就积极应对相关病症,尽早发现潜在护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2]
4.1 心理护理及指导 危重症急性期使用有创呼吸机时患者生存质量大大减低,心理生理不能适应,常出现急性创伤后应激性情绪障碍[3],脱机前帮助患者调整情绪,消除负面情绪,指导患者正确应对、培养主动脱机的信心,说明脱机拔管目的性,指示如何进行自主咳嗽运动[4],主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的人机配合技巧。
4.2 床旁守护,及时调整参数 初次接受无创呼吸机通气的患者多不能适应耐受,床旁守护指导、训练患者进行正确有效的呼吸运动,由患者适应的低压力参数逐步向上调,定时监测血气、电解质,配合药物,预防或治疗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4.3 有效排痰 根据患者咳痰量、自身排痰能力选择恰当的鼻罩或面罩,多次进行手法拍背排痰或应用机械排痰仪器进行深部排痰护理。
4.4 上呼吸道气道湿化,保护气道粘膜纤毛运动完整功能 无创呼吸机运转时,高流量通气短时间内即对口鼻腔、气管内粘膜、纤毛转运能力产生损伤,使用优质性能加温加湿器,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湿化气体(37℃,44mg/L),同时也有利于痰液湿化并排出。
4.5 脱机后无创呼吸机使用中如何提高舒适性 首先选取适宜的头带和面罩、鼻罩类型,整体贴合头面部,头带松紧适宜,有弹性,两侧系带拉力均等;面罩鼻罩适合患者机体治疗康复的需求,软垫部分完整不漏气;如长期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可尽早使用美皮康泡沫型皮肤减压贴减少或预防脸部皮肤压伤的发生机率。
5 综述:
在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式辅助通气治疗过程期间,关注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舒适感,完成无创呼吸机的功能训练,可较大程度提高其依从性。多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在家庭无创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能长期坚持每日间断上机,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减少AECOPD发病率、住院率、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杨妍妍 舒适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_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9,20,(26) 文章编号1008-8849(2011)26-3333-03
[2] 樊晓军 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观察与管理对策 《护理管理杂志》2005年8月第5卷 8期 文章编号1671-315X(2005)08-0055-02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3月450例心脑血管和严重创伤危重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转运。结果450例危重患者均得到安全转运,无患者在转运过程发生意外及医患纷纠。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掌握救护及转运管理原则,加强转运安全管理,可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关键词】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管理
急诊承担着运送患者的重要任务,分为院前急救转运与院内转运。院前急救转运的意义在于能迅速把急救医疗送到事故的现场,送到急危重患者的身边,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无治疗期(从患者发病至获得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在第一时段内就能获得高质高效的专业化医疗急救。院内转运是指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经过急诊初步处理,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转入专科病区进行进一步治疗。院前与院内转运均可能导致急诊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轻度至重度的改变,且可能造成不同程度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和严重创伤疾病是急诊近年来抢救最多的疾病,本院2009年11月―2010年3月对心血管、脑血管、创伤性疾病共450例危重症患者实施院前或院内转运,成功率为100%,现将实施转运的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急诊科2009年11月―2010年3月实施院前与院内转运的心血管、脑血管、创伤性疾病、急性中毒共450例,968例次的转运,其中男235人,女215人,年龄最大95岁,最小的3岁;出诊最远的距离是130公里,最近500米,转运时间最长2小时,最短5min。
1.2转运情况
(1)院前出诊转运情况:通过120或患者家属呼叫院前出诊的有158例次。(2)院内检查转运情况:需仪器急诊作检查的有359例次。(3)院内住院转运情况:经过紧急初步处理或检查后病情允许下送住院部各科室的有327例次。
1.3 病种分类情况
本组450病例中:心血管疾病169例,脑血管疾病131例,创伤性疾病118例,急性中毒42例。其加上心血管病例中呼吸心跳停止46例、心功能不全、心衰40例、各类心律失常28例、各类心梗30例、各类心脏病15例、心肌炎10例;脑血管疾病中脑血管意外108例、高血压危象18例、其他5例;创伤性疾病中重度脑外伤并脑疝20例、多发损伤50例、胸外伤22例、四肢脊术骨折12例、内脏破裂5例、刀伤9例。有机磷中毒20例,一氧化碳12例,其它中毒10例。
2 实施方法
2.1院前转运
(1)评估由急诊科派2名医护人员,其中1名是有重症监护室经验的医师,另1名是熟悉重症监护工作程序和院前急救的护士或救护员。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强调现场急救处理,积极抢救后转运。转运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具体病情决定是否实施转运,确定转运后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征得同意。(2)转运仪器设备准备转运时急救车需各除颤/心电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血氧饱和度计、便携式负压吸引器、微量注射泵、便携血糖仪、喉镜、氧气筒、夹板、颈围、腰围及各种急救药物等。(3)转运实施过程决定实施转运后首先根据病情进行一些必要的预处理措施如呼吸道护理、面罩给氧、气管插管,增加静脉通道、深静脉穿刺、以及适当的镇静镇痛药。转运途中按重症监护病房的要求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及专科特殊处理。
2.2院内转运
(1)转运前准备及护理急诊重症患者病情有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发生脑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输液管脱落、药物给予延迟等。因此,对于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主管医生经过全面评估和讨论后作出决定。(2)转运过程护理转运途中,护士位于患者旁,严密观察患者意识、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3)交接管理到达接收病区或检查科室的交接工作,患者被安全转入院后,交接双方护士应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管道、抢救措施等。
2.33种疾病的转运方法
2.3.1心血管疾病的转运 (1)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患者需经急诊初期急救,呼吸循环相对稳定才可转运。(2)转运准备如为院内转运,首先急诊护士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其次急诊护士准备好急救药品、吸氧袋、除颤器;检查静脉通路及呼吸道通畅情况,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转运时直接用抢救床转运患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在后,下肢在前,以保证在途中能随时观察病情变化[1]。(3)实施转运转运途中护士在患者头部保护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连接,各项指标的变化,避免脱管堵管;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做好转运记录;保证静脉通路畅通及急救药物的应用。
2.3.2 脑血管疾病的转运 (1)风险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节律、有无影响的潜在危险因素、血氧饱和度、途中可能出现的潜在性安全隐患等。为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昏迷者要注意呕吐、误吸、痰堵窒息情况,必须先行吸痰、给氧,防止加重脑缺氧[2],病情急定才可实施转运。(2)转运准备及时通知检查和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护士备好相应的抢救设备和物品,并再次检查患者呼吸道及供氧情况,患者头偏向一侧,减少搬动,并确保呼吸道通畅。(3)实施转运 途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特别是神志、血压、呼吸及颅内压等情况,并掌握降低颅内压药物的滴数,监护血氧饱和度,做好转运记录和交接班,并随时做好吸痰和其他抢救准备。
2.3.3创伤性疾病的转运(1)风险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创伤的部位、出血及用药情况等。患者创伤部位止血并经过包扎、固定,生命体征稳定才可实施转运措施。(2)转运准备:此类患者经过初步急救之后大部份需急诊影像检查和手术,联系检查和手术科室,做好准备,并准备好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物品。(3)实施转运:在转运此类患者时必须医护配合下小心搬运,将患者的头、背保持平直,特别对颈椎、腰椎骨折患者,必要时用硬板担架,避免拖、拉、抱,以免加得损伤,途中确保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血压呼吸的变化,注意出血情况,做好转运记录和与相关科室的交接班工作。
2.3.4急性中毒的转运
(1)评估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理变化、中毒的程度类型及加重的症状,用药情况,此类病人要尽快明确毒物的种类和进入体的途径、时间、剂量,才能及时对症救治。立即将病人撤离有毒环境,更换有毒衣物、清洁皮肤、吐、洗胃等泻泄除毒物,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运。(2)转运准备;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接诊准备,再次检查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及管道通畅、用氧情况。患者应偏一侧,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3)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用药后反应,躁动者要加强安全护理,做好转运记录与交接班,并准备好抢救准备。 3结果
450例心脑血管、创伤性和中毒危重症患者得到安全转运,为患者进一步救治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无患者在转运边程发生意外及医患纠纷。
4体会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民众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急诊患者情况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急诊患者的院前和院内转运工作量不断增加,患者在转运中的风险及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急诊危重病人突出了急危的特殊性,随时随病恶化和生命危险的存在,急诊能否安全转运到目的地是急救工作的重点,是关系到抢救成功的关键,应该重视转运中的危险因素。我们对发生危险事件危重患者进行病种分类,根据院前与院外的转运安全程序,经过有效的计划、组织、准备及针对各病种的转运前评估情况,采取相应的转运措施,使转运危险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顺利完成患者的安全转运工作。我们要从搬运患者转变到监护转运,形成一个移动ICU,重症患者的转运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同时体会到要顺利实施安全的移动ICU,对护士的急救能力和专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以下素质:(1)熟练掌握危重症患者急救流程,按照流程对患者实施救护。(2)掌握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原则,严格遵循危重患者抢救原则。(3)熟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潜在病变先兆,在转运前更好地评估病情,及早发现病情变化。(4)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吸痰供氧、各种穿刺法及套管针、留置针的使用。(5)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如呼吸机、心电图机、洗胃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6)熟练掌握各种监护技术,正确调试各种监护参数,如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脉搏、心率等,认真做好各种记录。(7)熟练掌握各种止血、包扎、固定技术较好地对各种外伤进行救护。(8)熟练掌握危重患者的摆放和搬运方法,确保患者不再受到二次损伤和病情加重。(9)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首先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气管导管脱落,及时吸痰供氯,保持胸腔引流管、尿管、胃管、静脉通道的通畅,确保抢救及时用药。(10)严密观察病情,在转运途中如能善于和及早发现病变先兆极其重要,尤其是患者的神智、瞳孔、生命体征、缺氧、出血、疼痛、和药物反应等的早期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医学发展的今天,“移动ICU”早已不是多年前的一个梦想,已经成为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应该认真组织、建设和落实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